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析《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的一些变化

浅析《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的一些变化

浅析《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的一些变化
浅析《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的一些变化

浅析《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的一些变化2011年1月21日,《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公布施行,新的征

收条例更加维护公共利益,强调了对被征收人利益的保护,强调市场化补偿。本文就新的征收条例的一些变化进行研究。

标签房屋征收;补偿;公共利益;评估

1 新征收条例出台背景

2011年1月21日,《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以下简称《征收条例》)公布施行。2001年6月13日国务院公布的《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拆迁条例》)同时废止。一直以来由拆迁引发的矛盾堪称频频不断,一部立法逻辑缜密而影响深远的新征收条例的出台毫无疑问是众望所归、民心所向。此次颁布的《征收条例》将旧条例中的“拆迁”全部改为了“征收”。从“拆迁”到“征收”,不仅仅是两个字的微小变化,而是体现了《征收条例》的人性化,少了随意、多了法治。而同时,说明它跟物权法的精神趋于一致。物权法是保障土地、房屋权利的根本大法,其中规定了征收的问题,《征收条例》的这一变化也体现了物权法的精神,同时也强调了征收与补偿,不再是拆迁。

2 新条例的一些变化与进步

2.1 提高了对公共利益界定的可操作性

新条例颁布前,《物权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对“公共利益”仅作出原则性规定,没有明确其具体的范围与内容,实践中难以区分公共利益的征收行为与商业性开发行为,由此产生了很多社会矛盾。《征收条例》第2条规定,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征收国有土地上单位、个人的房屋,应当对被征收房屋所有权人给予公平补偿。但什么是“公共利益”,如何界定成为一大难点。《征收条例》第8条以列举式的方式,明确“公共利益的需要”包括:国防和外交需要;由政府组织实施的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及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环境和资源保护、文物保护、社会福利、市政公用等公共事业;由政府组织实施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需要;由政府依照城乡规划法规定组织实施的对危房集中、基础设施落后等地段进行旧城区改建的需要;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公共利益的需要,为公共利益的界定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

2.2 增强了房屋价值评估的公平性

新条例中规定由市、县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的房屋征收与补偿工作。政府是征收的主体,那么对于房屋价值的判断,就应该采用第三方独立的判断才能公平。但如果政府还是设定一个指导价的话,就不能体现第三方的独立判断。所以,《征收條例》第19条规定,对被征收房屋价值的补偿,不得低于房屋征收决定公告之日被征收房屋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被征收房屋的价值,由具有相

浅谈民营企业并购国有企业后的文化融合

浅谈民营企业并购国有企业后的文化融合 【摘要】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国有企业因旧的管理模式不能适应经济的快速发展,有的开始走下跛路,有的甚至资不抵债。政府为摆脱财政危机、搞活经济,对国有企业实施改革。并购重组已成为国企改革的一种战略目标。目前,一些机制灵活、实力雄厚的民营企业,已经参与到国企改革中,实现了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在民企并购国企过程中,不但要考虑经营资金、员工安置等问题,重点还要考虑企业文化的融合,融合的好坏关系到重组的成败,并对企业日后的发展和竞争力的提升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就民营企业并购国有企业后如何进行文化融合进行了阐述,希望为正在走改革道路的国企提供有利的帮助。 【关键词】民营企业;国有企业;企业改革;文化融合 诺贝尔奖获得者施蒂格勒在考察美国企业成长时指出:“没有一个美国大公司不是通过某种程度、某种形式的兼并收购而成长起来的,几乎没有一家大公司主要是靠内部扩张成长起来。” 由此看出,并购是实现企业做大做强的一种战略,同时,并购打破了原有企业文化模式,进行两种企业文化的融合,形成新的企业文化模式。 一般来讲,民营企业对国有企业完成并购重组需要两年左右时间,进行财务、人事、组织、文化等的整合需要花费五年左右的时间,而通常文化整合是一项伴随企业长期发展的过程。 下面来谈谈企业重组后如何进行文化融合。 1.文化融合的含义 民营企业并购国有企业后,两个存在文化差异和特质的企业共处于一个新的环境中,需要经过整合,形成新的理念和思维,最终构建出新的企业文化体系。这种以原有企业文化为基础,经过冲突、认同、再造和重塑,形成符合企业变化和发展的新文化过程,就是文化融合。 文化融合尽管看不见、摸不到却能对企业并购重组的成败产生巨大影响,要想成功实现并购重组,关键是练好文化融合这把尚方宝剑。 2.如何进行文化融合 2.1文化融合内容 (1)精神文化的整合。构筑共同愿景、明确企业新的使命、塑造新的核心价值观。

浅谈新课程改革

上传资源—浅谈新课程改革 在研修活动期间,我们听取了多位专家的精彩讲座,体验了很多专家、学者、教授的讲座,交流了全国各地课改实验区的特色经验。通过本次研修活动,我们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数学课程标准》、数学新课程实验教材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对新课程实验工作中所存有的问题有了更理性的思考。 本着“带着问题进课堂,带着新问题离开课堂”的理念,参加本次“国培班”后,我觉得新课程实验工作要注重三个“不等式”。 一、“培训班”≠“研修班” 从“培训班”到如今的“研修班”,我认为不是专家、学者们在做文字游戏,而是意味着办班的理念、办班的原则在发生转变。传统意义的培训班学习活动,常以“灌输式”、“接受式”为主要培训方式,主讲教师经常是“一言堂”、“满场灌”,他们“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有的是“带着同一个讲稿走遍天下”,而接受培训的学员只能当听众、记录员,死抄硬记,被动接受,培训效果如何呢?没有人愿意去追究,反正最终结果是人人发证、人人结业。而新课程理念下的培训班活动,强调的是“参与式”、“互动式”、“研修式”,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同理培训班也应强调“学员是培训的主人”,应紧扣“学员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的原则。如在本次研修活动中,老师以“参与式”的强大魅力感染了每一位学员,让学员们亲自体验了参与分组合作研

讨的价值,学员们自觉承担角色,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组内组外联动,台上台下互动,学员们大开眼界,纷纷表示这种培训方式值得借鉴应用。 二、“新课改”≠“新课件” 当今社会,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并已经在教育领域里引起了一场深刻的变革。在这日新月异的环境里,多媒体计算机、课件制作也大大方方地走进了我们的课堂,有的学校甚至规定:凡上公开课均须在多媒体教室上课。在本次研修中所观摩的两节课改实验课又都是“课件课”,使我联想到平时送教下乡时也发现,凡属事前得知要上的课是公开课、研讨课、观摩课时,约有80%的这类课是在多媒体教室上的,教师花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制作课件,有的教师还请来电脑专业人员协作。在部分教师的潜意识里,认为只有用到多媒体、用到电脑、用到课件才算是课改实验课,把“课改课”简单地等同于“课件课”,课堂上有的教师只顾着自己忙于课件的操作使用,陶醉在课件设计成功的喜悦之中,忽略了学生思维想象、动手实践等水平的培养,忽略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等形式的学习活动的展开。 作者在听一节数学公开课时,教师把教学设计中的主要内容都打在电脑课件里,前半节依赖电脑课件实行教学还算“平安无恙”,但到了下半节,电脑课件却不听使唤了,课件就是打不开,出现这种

浅谈当代中国经济发展形势

浅谈当代中国经济发展形势 崔宝林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国家经济实力大幅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迎来改革开放的第三十三个年头之际,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对国家的经济发展也抱有足够的信心和满心的期待。 下面浅谈对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形势的个人见解。 我们国家在过去几十年经济的快速增长时期,主要是依靠投资带动。而这种集中于基础设施、机器设备和厂房等方面的资本投入,不仅获得了相应的回报,同时也得到了市场认可。在参与全球贸易分工过程中,随着产业的专业化、规模化发展,劳动力和劳动技能的持续提高,也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中国经济发展呈现的是资本投入与GDP产出同步增加的现状,而没有出现资本投资的边际收益递减的效应。因此我们不需过于担心世界经济放缓和外贸出口的下降会对中国GDP增长产生太大影响。 虽然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GDP总量约6万亿美元,美国约为15万亿,但人均水平仅相当于美国的十一分之一。主要因为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在延续“黄金发展期”态势的同时,也面临诸多矛盾的凸显、各种挑战日趋严峻的态势,社会、经济的整体转轨正在经受历史性的考验的缘故。 尽管如此,中国经济的增长势头并没有改变。目前正处于调整和改革期,虽然增速出现一定幅度回落,但也只是经济增速的短期回落,并不意味着中国经济进入了新的衰退阶段。而且目前中国经济发展已

经表现出积极向好的变化: 首先,挤出了“泡沫”,缓解了通胀压力。制造业购进价格指数显示,上游产品价格涨势明显减缓。从目前来看,一些行业产品价格回落到较低水平,影响了企业的正常效益,对此企业要引起自身发展的关注点,不可以盲目扩张的方式获取利益。 其次,结构向优化改善方向发展。从PMI来看,当前第三产业发展好于第二产业。今年以来,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保持在较高水平,与去年同期相差不大,发展较为稳健。在第二产业当中,制造业发展势头好于采掘业。而在制造业领域,装备制造业又好于基础原材料加工业。1-5月份,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PMI平均为55.7%,明显高于钢铁、有色、化工等行业,这些行业PMI平均为48.9%-52%之间。这些方面反映出,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都在不断优化,不断改善。 第三,就业保持稳定增长。制造业从业人员指数,自3月份以来,一直保持在50%以上,5月份为50.5%;非制造业从业人员指数自年初以来稳定地保持在50%以上。两组数据均显示出就业保持稳定增长,有利于提高公民收入、扩大国内消费需求,使经济发展保持稳定增长动力。 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过程中,由于经济增速回落、结构调整,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新的问题和矛盾。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是经济增长基础尚需巩固。另一个方面是小企业发展困难增加。小企业受政策利好带动,年初曾出现短暂回升,最近三月持续回落,反映小企业在经济增速回落过程中,受到的影响更为显著。

2020-浅谈课程改革的基础教育

浅谈课程改革的基础教育 一、课程在人的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课程的发展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课程变革是社会变革的一部分。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使学校培养的人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成为社会发展的推动力量。 课程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要起到什么作用呢?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发展中心主任助理、课程处处长刘兼认为:课程改革追求的第一目标应该是,使课程的内容关注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使学生有一个健康的人格,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课程不仅是知识的载体,而它作为知识的载体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课程改革特别强调了探求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也许有时一无所获,但却是儿童学习、成长、发展、创造所必须经历的过程,这个过程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在各学科新课程标准与教材的编写中,都力争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整合。如:在数学课程标准中的“生活中的数据”一节,突出了在数学学习中渗透对学生保护环境的教育,通过统计家庭每天丢弃垃圾袋的数量,让学生经历搜集处理数据的过程,体会塑料垃圾对人类生活可能产生的危害。又如:在地理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参与地理探索性活动的程度和水平,重

点不在于学生记忆的准确性和使用技能的熟练程度,而是在于学生实地考察与观测、调查、试验、讨论、解决问题等活动的质量,以及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兴趣、好奇心、投入程度、合作态度、意志、毅力和探索精神。同时,注重评价学生在地理学习中所形成的热爱祖国的情感和行为,关心和爱护人类的意识和行为,对社会和自然的责任感,体会地理学习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和地理学的应用价值。 过去,往往把课程本身的价值强调得过高,好象是课程本身的建设比人的发展更重要。对此,中央教科所所长助理田慧生博士曾形象的比喻:我们的教材好比一盘菜,我们的目的只是尽可能地把这盘菜做得非常漂亮、非常精致、非常完美,至于这盘菜有没有营养价值,好吃不好吃,是不是适合人去吃,我们都可以不去考虑,就象一个婴儿面对做的是世界一流的牛排不能吃一样。 新一轮课程改革就要解决课程在人的发展过程起什么作用的问题。例如: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的重点:一是把学生的和谐全面发展、身心健康发展作为数学课程的首选目标;二是试图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逐渐形成学生主动探索、自主思考、合作学习的新型学习方式;三是把数学引向生活,强调数学跟人类现实生活广泛而密切的联系,使数学学习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数学基础;四是突出数学的本质,讲究数学的思想和方法。 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专家达成共识: 义务教育是为每个学生发展奠定基础的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教育。因此,它的课程内容和要求应当是基础的、有限的和具有

国有企业文化变革

国有企业文化变革浅谈 柳湘哲 (陕西汽车集团有限公司,陕西西安 710200 ) 摘要: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资产重组、结构调整、企业上市、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都成了各位老总头脑中经常思考的焦点问题。但是由于两千多年的封建礼教的束缚和长时期计划经济体制带来的枷锁使得改革的道路举步为难。国有企业往往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境地。如何才能改变这一切呢?本文将对国有企业文化变革的思路进行探讨和研究,供各位同仁鉴赏。 关键词:国有企业文化;认识;意义;作用;现状;变革思路 中图分类号:F27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168(2012)24-0001-01 1 对企业文化的认识 管理是一门起源于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以后的艺术。当20世纪管理界的泰斗泰罗提出科学管理的理念以后,管理开始以“科学的方法来代替单凭粗暴估计行事”(泰罗)。在20世纪30年代,管理者逐渐体会到了管理中人的因素的突出地位,同时出现了以人的行为为管理重点的行为科学管理模式。到了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全球经济开始回暖,新一轮的管理思想碰撞又开始了,由于对人的因素的重视,从70年代以来,企业文化这个概念也走入了管理学科的殿堂。在企业文化理念中,人被当作社会人、文化人,注重人际关系,使管理进入人的心里世界,相信人,尊重人的价值和能力。使每个人能发挥自己全部的动能,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在社会生产营销活动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经营思维、营销理念、管理政策、企业价值、社会责任、经营形象等的总和。是企业个性化的根本体现,它是企业生存、竞争、发展的灵魂。 2 新经济时代下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发展的作用 企业文化具有以下五个方面的作用:首先,企业文化有引导的作用,即通过企业文化内容把企业员工逐渐指引到企业的发展目标上来;其次,企业文化有约束的作用,即企业通过制定和完善规章管理制度,以及企业长期以来形成的企业风气都能够对每一名员工的行为起到约束作用;第三,企业文化具有凝聚的作用,即通过企业文化的思想,感染每个员工,使他们拥有共同的价值观念和信念,让企业内部上下能够凝聚力量,团结奋进;第四,企业文化具有融合的作用,即企业文化能够对员工的思想和行为,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使员工能够尽快的融合到企业之中;第五,企业文化具有辐射的作用,指企业文化不但对本企业具有引导、约束、凝聚、融合的作用,而且还能将其逐渐扩大到企业以外,影响社会的生产和发展。 2 试论我国国有企业变革的思路 2.1促进企业文化变革因素 2.1.1社会的需要 企业管理理念在近年的变化是巨大的,它是随着企业管理所处的不同阶段而发展的。我国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度的过程中,管理理念必然要有所改变。我国的企业在几年内的变化,可能是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企业在几十年内所经历的。而我们国家的企业为了要在加入WTO以后能不被世界市场所淘汰,顺利地适应世界环境的竞争,就必须在相当短的时间内“强制性”地完成管理理念的变革。 在这种条件下,推行企业文化的变革,才能保持与世界发展合拍,与国际接轨! 2.1.2人的因素 企业文化在很大程度上是企业家文化。在企业改革中,企业家必须具备四种文化意识和能力:敏锐的文化洞察意识和能力;深刻的文化体验意识和能力;全面的文化整合意识和能

浅谈新课改

浅谈新课改 发表时间:2011-10-18T08:59:26.030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1年11月下供稿作者:穆俊峰[导读] 新课改是国家推行的一项新政策,哪怕实施这项政策会很艰难,举国上下也都要齐心协力,认真贯彻执行。穆俊峰陕西省榆林市清涧中学718300 摘要:在新课改的大潮下,为了能够更好地按照新课改要求教学,教师及学校应该主动针对主、客观两方面的问题采取一定措施,对已有的旧教学模式进行适当调整,以达到课程改革的预期目的。 关键词:新课改问题措施 我很庆幸自己成为陕西省第一届使用课程改革新教材的高中数学教师。经过四年多的新课改教学实践,我对新课改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激动到迷惑再到清楚,以至于现在自认为略有所得的这么一个过程。当然,仅凭一个人的认识是很有限的,难免存在不足,在此只是简单地谈谈我自己对高中数学课程改革的一点肤浅之见,借以抛砖引玉。 数学课程改革包括几方面,比如课程理念、内容、内容处理的手段及结构等[1],其中创设新旧数学知识的认知结构是改革过渡的桥梁[2]。由于客观原因,推广新课改的脚步不可能一下就站得很稳,特别是在一些偏远落后地区,实施新课改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这里简要地列举几例:一.可供学生使用的资料很少,并且多数都是旧资料稍加修改而成的,这显然不符合新课改的要求,既给老师上课特别是辅导课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二.在新教材中,很多定理及公式的推导或证明已略去,但有关这方面的教辅参考资料及可演示给学生的模型、仪器却很欠缺。这使得老师有时上课很被动,学生脑海里总存在很多问号。三.新课改的亮点之一就是注重应用、倡导实践,然而必要的教学设备、场地及实践材料的缺乏,使得交流讨论、实践探究对一些落后地区的学生来说成为纸上谈兵等。 新课改是国家推行的一项新政策,哪怕实施这项政策会很艰难,举国上下也都要齐心协力,认真贯彻执行。那么面对重重困难,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呢?一方面,各个中学必须对学校的教学管理制度进行改革调整。对于新课程、新理念采用旧的教学管理制度就相当于落后的生产关系阻碍着先进的生产力一样。每个学校应该根据新教材、新要求及新标准制定一系列新的教学管理制度,从思想深处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以便新课改政策的顺利执行,这也是能够较好地执行新课改的必要条件。想想我国的改革开放,开始实行时也是困难重重,但短短的几十年就使我国的经济实力发生了巨变。而这次课改也就是一次改革、一场革命,相信在广大教育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下,新课改的优越性很快就能得以显现。另一方面,教师要学会主动学习、主动探索,驾驭教材,优化教学结构,备教材和备学生相结合[3]。 为积极配合新课改,我们广大教师应该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这里我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请各位教育界人士予以批评指正。一.进入新课改的时代了,教师钻研的方向应该有一个重大的转变。那些钻研高考、善于猜题做题的做法应该退居第二了,位居第一的应该是善于讲课,运用各种技巧激励、启发学生的思维、自学兴趣及培养学生自主动手的意识。用榆林市教研室特级教师刘新国老师的话讲就是:“老师的作用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老师的角色应该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他指出,表扬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最大动力。失败并非成功之母,成功才是成功之母。让学生体验成功是对学生最大的鼓励,能经常给学生成功体验的老师就是最优秀的老师。因此活跃的课堂气氛是落实新课改理念的一个基本表现。要讲好课不只是用口说,手势、眼神等身体语言都将有助于教与学的双向活动。教师上课就是在表演课,既能让学生快乐轻松地学习,也有助于双向反馈。二.任何成功的道路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困难在所难免。因此,老师们就应该更加有耐心、更加有韧性,既要能忍受艰苦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也不能陶醉于优雅舒服的生活,要做到对学生一视同仁,学得好的学生多加鼓励,学得不好的学生多点耐心与关心,总之,不放弃一丝希望。因为仅仅凭着他们是祖国未来的主人和建设者这一点,就决不可轻易放弃。作为一名老师,不仅要上好课,而且也要做好学生学识的引路人、学德与做人的指路灯。所以,每一位老师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做好自己,才能使自己成为新课改的领路人。三.认真落实新课改和作一名新时代的优秀教师是一致的。一名优秀教师除了师德高尚、责任心强外,还应特别注重在实践中积累丰富多彩的经验、技巧。例如在布置作业时,让学生在指定的几道题目中自主选择,这样既能克服当代学生的依懒性和盲目服从心理,还能培养他们自主决断的意识,批改作业时批语也可以不拘形式、自创花样,用上格言、警句、幽默、典故最好不过了,作业本还有师生沟通工具之妙。这样师生的距离拉近了,作业就不是学生的负担,而是学生等待老师对自己作业、作品评价的期盼了。讲题时可以故意留出一点漏洞,让学生给予指出纠正,从而培养其自信,使其找到成就感,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新课程改革绝不仅仅是教材的变更,相应的教学管理制度、教师角色、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都需要调整改变,这样才能使新课改在我省稳步落实、快速见效。 参考文献 [1]周玉娟简论高中数学教学改革.教学天地,2009,2:36。 [2]蒋志强从数学认知结构谈数学教学方略,2006,4:23-26。 [3]郭向荣试论数学教学互动的策略.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7:167-169。

全球环境变化考查方法说明及答案

《全球环境变化》课程考查办法 考查说明: 1.考查采用期末作业、出勤情况两者结合的方式进行; 2.考查总分为100分,其中本次考查作业占60分,出勤情况占40分。考查题目: 一、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 在地球历史上,曾发生过哪些气候突变事件,各对全球环境造成哪些 影响。 (一)气候快速变换事件 1. D-O事件(Dansgaard-Oescheger Oscillations) 格陵兰不同地点的冰芯记录显示,末次冰期(距今最近的冰期)期间存在多次短期变暖事件,温度可在很短的时间内增加6℃~7℃,从较现代低12℃~13℃增加到较现代低5℃~6℃,同时降尘减少4倍多,每次变暖持续的时间尺度约0.5ka~2ka,在110~15kaB.P. 期间共有23次。 2. Heinrich事件 哈特穆特·亨里奇发现北大西洋末次冰期的沉积层中普遍 存在6次大的冰漂碎屑沉积事件,反映了6次较大的冰山崩塌 融化过程。 并且,Heinrich事件与D-O事件的关系十分明显,每隔 几次D-O事件,就出现一次Heinrich事件,Heinrich事件正 是发生在D-O旋回的显著寒冷阶段。 (二)末次冰期的气候变化 末次冰期包括两个冰阶和一个间冰阶,但前一个冰阶冰 川所造成的地貌常被后一个冰阶的冰川所改造,目前所能见

到的主要是盛冰期(25~15kaB.P.)的冰川遗迹。 研究表明,盛冰期的气温约比现今低8℃~13 ℃,而中 纬西风带气温比现在低15 ℃。雪线也明显低于现在,降水比 现在少(相当于现在80%),中国季风区可能降水更少,蒸 发量也明显减少。 (三)新仙女木事件(The Younger Dryas Event) 1. 定义:在1 2.9kaB.P.,温度在数百年内突然下降6℃, 使气候回到冰期环境。 2. 得名由来:在欧洲丹麦哥本哈根北部黏土沉积层中,发 现了北极地区的一种草本植物——仙女木 的残骸。更早的地层里也有同样的两次发 现,分别称为老仙女木事件和中仙女木事 件。 (三)新仙女木事件(The Younger Dryas Event,YD) 3. 新仙女木事件发生的过程 冰河世纪(第四纪大冰期)结束后,地球气候大约在1.7万年前开始变暖,气温回升。两极、北美和北欧的冰川开始消融,海平面上升。到了1.3万年前,北美和北欧的冰雪已经融化了相当大一部分,南北半球春暖花开,一片繁荣景象。但是,就在这时,在1.26万年前,气温又骤然下降,世界各地转入严寒,两极和阿尔卑斯、青藏高原等地的冰盖扩张,许多本来迁移到高纬度地区的动植物大批死亡。这一次降温是很突然的,在短短十年内,地球平均气温下降了大约7、8℃。

浅谈中国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式

浅谈中国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式 摘要:我国的经济对世界的经济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国内的经济受全球的经济的影响也越来越大.目前全球经济形式走向不稳定,我国将继续实施以稳健为主的宏观调控政策,经融紧缩政策,实现稳中求进,采取有效措施,在保持经济平稳发展的同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关键词:宏观经济,经济形式,调控 正文 一.当前经济环境分析 1国际方面 世界经济总体上保持着复苏态势,经济格局的变化将提升我国的国际影响力。 总体上看,2012年世界经济仍将呈现低速增长态势,预计2012年世界经济的年均增长率为4.5%左右,发达经济体的增长率为2.5%,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率为6.5%。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将进一步提升我国的国际影响力: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中地位提升必然要求对相关国际经济金融机构进行改革,这将增加我国的话语权和决策权;包括20国集团在内的多种对话机制的形成将为我国广泛参与全球经济金融事务提供了更多的国际舞台;世界经济格局变化还将推动国际经济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转变。 国内方面 、我国经济仍处于增长“长周期”。从短期来看,房地产行业和制造业仍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另外,企业自主投资较强,制造业增长较快也将推动经济增长。从中长期来看,企业设备升级等投资需求势头不减,国内较高的储蓄率对拉动内需仍有很大空间,我国经济将长期处在一个增长通道中。 金融危机正在倒逼中国经济从“出口”转到“内需”上来。2012年,我国将充分利用本轮金融危机和经济增长降速的有利时机,把主要的精力放在转方式、调结构、促改革上,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和节能减排的政策力度,强制高成本高能耗高污染产业的退出与调整,同时倾力培育战略新兴产业和科技含量高、市场需求潜力大的产业及产品崛起,尽快形成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在这一转型进程中,一批出口型企业、高能耗型以及部分高成本房地产企业,将会遭

浅谈新课改之经验

浅谈新课改之经验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是教师发展的重要机遇,同时也是教师发展的挑战。在新课改的冲击下,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师不再是传统的知识传播者,而是学生成长的知心人,学生发展的引路人,学生潜能的开发者,课程改革的研究者,教学艺术的探索者。迅速转变观念,迎接新课程的挑战是每一位教师无法逃避的责任。 现谈一下我在近六年的新课改教学生涯中所探索总结出来的一些关于新课改下教学的浅薄经验。如何在新课程改革下实施教学?我将它概括为二十四个字:“充分备课、环节到位、讲课有枝、有条不紊、课后常反、贵在落实”。 一、充分备课 要做到“五备”。第一,应备新课程标准,要理解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明确课程标准对本部分内容的目标要求,这是教学的方向。第二,要备教材,要理解教材、吃透教材、把握教材,弄清教材的重难点。第三、要备学生,教师要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第四,备教法和学法,教法要为学法服务,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环节到位 ①“课前准备”也就是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媒体……的备课,现在叫做教学设计。②“新课导入”,是一堂课的前奏和序幕。精炼贴切的导入能集中学生注意力、诱发思维、强化求知欲、激起学习兴趣、旧知识的迁移。③“主题探究”,即讲授新课。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应放手让学生围绕一两个核心问题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享结果,教师点拨、引导、组织即可。④“总结拓展”对所学知识、学习方法、知识获取途径等的总结、整理、归纳,深化概念规律,更是活跃思维、为后续教学服务的开拓和延伸。⑤“强化巩固”,教学中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通过习题训练使知识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以利知识技能运用的教学活动。 三、讲课有枝 把握教学重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物理教学中教学重、难点的把握是课堂教学是否达到预期教学目标,教学效果是否良好的一个重要标准。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应该从本课程的深度、广度紧抓重点,突破难点合理安排教学活动。 四、有条不紊 教师讲话应层次分明、条理清晰、论而有据、有严密的逻辑性,而不是东拉西扯,语无伦次,令人生厌。

浅谈全球气候变化及应对之策

2012年第9 期 教辅集锦 浅谈全球气候变化及应对之策 ●林春路/江苏省盐城市响水中学 (224600)一、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 1.自然因素引起的全球气候变化 气候系统所有的能量基本来自太阳,所以太阳能量输出的变化被认为是导致气候变化的原因之一,也可以说太阳辐射的变化是引起气候系统变化的外因。 引起太阳辐射变化的另一原因是地球轨道的变化(米兰科维奇理论)。地球绕太阳轨道有三种规律性的变化,一是椭圆形地球轨道的偏心率(长轴与短轴之比)以10万年的周期变化;二是地球自转轴相对于地球轨道的倾角在21.6°~24.5°间变化,其周期为41000年;三是地球最接近太阳的近日点时间的年变化,即近日点时间在一年的不同月份转变,其周期约为23000年。另一个影响气候变化的自然因素是火山爆发。火山爆发之后,向高空喷放出大量硫化物气溶胶和尘埃,可以到达平流层高度,它们可以显著地反射太阳辐射,从而使其下层大气冷却。 2.人类活动引起的全球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加剧了气候系统变化的进程。人类活动引起的全球气候变化,主要包括人类燃烧化石燃料,硫化物气溶胶浓度的变化,陆面覆盖和土地利用的变化(如毁林引起的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 )等。温室气体指的是大气中能吸收地面反射的太阳辐射,并重新发射辐射的一些气体,如水蒸气、 二氧化碳、大部分制冷剂等。它们的作用是使地球表面变得更暖,类似于温室截留太阳辐射,并加热温室内空气的作用。这种温室气体使地球变得更温暖的影响称为“温室效应”。水汽(H2O)、二氧化碳(CO2)、氧化亚氮(N2O)、甲烷(CH4 )和臭氧(O3)是地球大气中主要的温室气体。其中对气候变化影响最大的是二氧化碳,它产生的增温效应占所有温室气体总增温效应的63%, 且在大气中的存留期很长,最长可达到200年,并充分混合,因而最受关注。 二、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1.导致全球海平面上升 随着气候变暖,将使大量冰川逐渐融化,自19世纪以来,全球范围的山地冰川都几乎发生了大规模的后退。美国NOAA 卫星观察到的雪盖资料表明:1980年以来,全球的雪盖面积减少了9%~13%。英国南极考察队的科学家们通过卫星观测发现,位于拉尔森冰架的一块像牛津郡那么大(约2900平方千米)的冰山已从南极大冰原分离,并逐渐涌向大海。再加上海水受热膨胀等原因,导致全球海平面将呈上升趋势,并且对沿海地带造成严重影响。 2.可能导致干旱、暴雨、洪涝等灾害事件增加 研究结果表明,全球气温升高后,北半球高纬度地区和中纬度大部分地区的降水将会增加,而大部分干旱地区、半干旱地区则因蒸发增强变得更加干燥。此外, 热带气旋的强度和频率将会明显增加。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各种自然灾害从未间断:1991年的特大洪水肆虐江淮大地;1992—1993年的持续干旱横扫整个东部;1994年夏季华中出现旷日持久的干旱和高温酷暑天气,而华南与东北则出现严重的水患;1995年长江中下游地区和辽河平原又出现建国以来罕见的暴雨洪水。据中国气象局公布的数字,仅1994年全国21个省市自治区的受灾面积就达0.5亿公顷, 直接经济损失1700亿元。新世纪以来,各种极端天气就没有间断过,特别是2010年更是反常,北方出现冬天暴雪奇冷天气,春季西南5省出现百年一遇的特大干旱,受灾耕地面积达到1.11亿亩,2212万人出现饮水困难,持续干旱近五个月,仅云南一省就损失170亿元。 3.可能导致生态系统的调整 生态系统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全球气候变暖对许多地区的自然生态系统已产生了深刻影响,甚至对一些地区的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不可逆转的破坏。 随着气候变化频率和幅度的加大,遭受破坏的生态系统在数量上将有所增加,空间范围也将扩大。 4.对人类健康的威胁会增加 全球气候变暖将会威胁人类,特别是热带、亚热带国家低收入人口的健康。全球气候变暖,使得热带、亚热带地区炎热天气出现的频率增加,从而加快或扰乱人体的新陈代谢。全球气候变暖,还会改变某些疾病传染媒介(如蚊子)的活动范围,改变病原菌的滋生环境,从而影响人体健康。 综上所述,全球气候变暖将对人类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或许有其有利的一面, 但更多的、令人担忧的却是其不利的一面。因此, 如何趋利避害,利用其有利的一面,克服其不利的一面,并寻求适应或延缓气候变化的对策,是摆在全人类面前一道崭新的课题。 三、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 气候变化影响着人类的生存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活动反过来又影响气候变化。人类活动、 气候变化与环境变化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和相互反馈的复杂过程。气候异常与环境问题无国界,世界各国只有积极参与,全球采取步调一致的行动,正确处理好资源、环境与发展问题,才能够通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最终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面对全球变暖的形势,目前采取的对策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减少目前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在技术上最切实可行的是广泛植树造林,加强绿化,停止滥伐森林,用光合作用大量吸收和固定二氧化碳。森林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具有三大功能。一是吸收功能。森林是陆地上最大的吸碳器,它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 21

浅谈中国当前面临的国际形势

浅谈中国当前面临的国际形势 当今世界日新月异,飞速发展。各种国际势力相互激荡,以下是我从政治、军事、经济方面对当前中国所面临的国际形势的一些较浅的认识。 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继续发展。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总体稳定、局部动荡,将是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局势的基本态势。 入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局势发生新的深刻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继续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各种矛盾错综复杂,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战略图谋没有改变,我们仍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 当前国际格局分三大块::美国领导的单一实力比较强的国家、还有以欧盟为代表的实力较中的国家、还有就是以中国印度为代表的第三世界国家。国际发展趋势在和平与战争中胶着。 当今的国际形式对我国及存在有力的因素,有存在不利的因素。 当前的国际形势,有利因素主要包括:维护和平,促进发展,事关各国人民的福祉,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给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有利条件;新的世界大战在可预见的时期打不起来,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国际环境和良好周边环境是可以实现的。 不利因素主要包括: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没有根

本改变;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在增加;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因素相互交织,恐怖主义危害上升;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表现;民族、矛盾和边界、领土争端导致的局部冲突时起时伏;南北差距进一步扩大。 世界格局总是会随着一些大事件的发生而发生深刻的变化。各种势力对比可能会因此发生微妙的变化。 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进入一个旧格局被打破,新格局尚未形成的转换期。各种力量不断分化组合,国际关系特别是大国关系深入调整,世界多极化的趋势有了新的发展,各种区域性、全球性的组织和国际会议空前活跃,许多国家都承认世界多极化是一个趋势。是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有利于促进资本、技术、知识等生产要素在全球围的优化配置。 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有利于促进资本、技术、知识等生产要素在全球围的优化配置。但是,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同时增大了各国各地区经济的运行风险。对发展中国家而言,经济全球化则既是机遇,又是挑战。经济力量较强、政策措施运用得当的国家,能较好地适应并利用全球化带来的有利条件发展本国经济,经济弱小的国家则发展更加困难. 经济方面 美国次贷危机演变为国际金融危机后,对世界经济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浅谈新课改下学生观的转变

浅谈新课改下学生观的转变 李彩 新课程改革是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掀起的新教育改革浪潮。新课程要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也要求改变教师的教学方法。在新一轮英语课程改革中,知识观、学生观以及评价观的变革呼唤英语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的任务不再局限于“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要“启智、陶情、冶性、砺志”。新课程标准要求初中英语教师一定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与时俱进,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在平时的教学中,笔者经常听到有学生说初中英语难学。有些初中英语教师也抱怨说,怎么学生就是不入门,学不会呢?这些都是当今普遍存在的现象,其主要根源就是我们初中英语教师平时没有认真学习研究,对现代的教育方法一无所知,抱残守缺,把自己停留在陈旧的教学模式当中,使学生处于一种死记硬背的状态。在这样的情况下,肯定是教师教着没意思,学生学着没兴趣,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那么,怎样解决这一现状呢?怎样让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呢? 一、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初中英语课程的教育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特别要注重培养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传达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用英语思维和表达的能力。英语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和探究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技能,要特别强调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交往中得体地使用英语。由于学生现有语言能力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差异,教师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只有尊重学生的差异并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那才能真正实现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教学目标。 二、注重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新《课标》强调教学内容的人文性,要求教师尊重学生,树立平等意识,确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中学阶段的学生都有着自己的性格和思想见解,这就要求教师应转变观念,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从权威者的位子走下来,走到学生当中去,正如美国教育学家多尔说的那样:教师在师生关系中的地位是“平等中的首席”。新《课标》突出的“人文性”特点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和谐的教学环境;强调教育平等化、民主化、个性化,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张扬

关于企业文化变革的几点思考

关于企业文化变革的几点思考 文化变革已成为当代企业管理的潮流,以变革企业文化,倾力打造组织核心竞争力正成为不同企业的共同追求。组织文化的特性决定了企业文化变革是个较为艰难复杂的历程,许多企业在文化变革的推进中面对繁杂的文化变革管理手段,缺乏系统思考,往往达不到预期效果。本文仅对国有企业如何建立文化变革流程、构建文化变革通道进行一些思考和探索。 一、国有企业文化创新的困惑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任务日益迫切和艰巨,国家高度重视国有企业的改革,并出台了大量优惠政策大力推进国企改革,但纵观几年来国企改革的实践,我们不难发现国企改革遇到的重重障碍和阻力已经严重影响到国企改革的进程,这其中有历史的原因,但另一方面某些国有企业在推进组织变革和文化变革进程中的失衡也是造成改革困难的重要原因。国企变革必须从文化变革开始,构建变革的文化,是国企冲破机制体制阻力确保改革成功的必然选择,许多企业家已认识到这一点,投入了极大的热情推进企业文化建设,但企业文化建设的结果往往令人失望。某国有企业,为了转变人们心目中国有企业的形象,转变员工观念,提高员工主人翁意识,推进企业改革,引进了专业咨询公司进行企业文化策划、建设,他们设立了专门的机构,成立了有老总牵头,各部门参与的企业文化建设领导小组,他们举行多次讲座,举办各种活动,努力将企业文化价值理念宣贯给每一名职工,以推进企业文化建设。但是,轰轰烈烈的活动一年后,企业老总却发现,好像员工没有什么变化,工作还是老样子,观念依旧落后,企业的价值观、行为理念仅仅停留在纸面上,而企业却为此消耗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以上案例在国有企业具有很强的典型性,许多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失败后陷入了深深的困惑,为什么组织的价值观根植员工内心深处如此之难?为什么专业策划公司的策划达不到预期效果?为什么企业文化建设效果总是事与愿违?难道企业文化建设又是一次概念的游戏?不少人将此归结为,国有企业长期受传统计划经济影响,机制僵化,体制落后,组织思维模式老化,员工观念落后,小富即安,害怕并拒绝变革,对企业的发展漠不关心。但事实真的如此么? 二、困惑后的冷思考国有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以下三个大的突出问题:一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定位。大多数国有企业将企业文化建设定位于提升企业形象,转变员工观念,这样的定位是片面的,这样的定位往往造成组织文化变革的虚化和泛化,将文化建设看作一种简单投资和短期的活动,而企业亦无法及时准确测量组织的文化变革是否达到了预期效果。二是组织的心态。企业领导者相信文化变革能解决一切问题,未能结合企业实际,制定适应自己的组织、文化变革战略,而是将许多芜杂的现代管理手段不加甄别的与文化变革糅合,以求在短时间内构建新的组织文化,并大幅提升企业绩效。企业员工是文化变革的被动参与者,他们对文化变革的理解经常与领导者产生错位,因为他们始终认为文化变革是领导和管理者的事情。三是文化变革的手段方法。一是缺乏系统科学的工具和方法,文化建设往往流于形式,同时因为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效果无法及时跟踪评估测量,造成文化建设效

浅谈新课程改革

上传资源一浅谈新课程改革 在研修活动期间,我们听取了多位专家的精彩讲座,体验了很多专家、学者、教授的讲座,交流了全国各地课改实验区的特色经验。通过本次研修活动,我们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数学课程标准》、数学新课程实验教材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对新课程实验工作中所存有的问题有了更理性的思考。 本着带着问题进课堂,带着新问题离开课堂”的理念,参加本次国培班”后,我觉得新课程实验工作要注重三个不等式”。 一、培训班”工研修班” 从培训班”到如今的研修班”,我认为不是专家、学者们在做文字游戏,而是意味着办班的理念、办班的原则在发生转变。传统意义的培训班学习活动,常以“灌输式”、接受式”为主要培训方式,主讲教师经常是“一言堂”、满场灌”,他们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有 的是带着同一个讲稿走遍天下”,而接受培训的学员只能当听众、记录员,死抄硬记,被动接受,培训效果如何呢?没有人愿意去追究,反正最终结果是人人发证、人人结业。而新课程理念下的培训班活动,强调的是参与式”、互动式”、研修式”,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同理培训班也应强调“学员是培训的主人”,应紧扣学员需要 什么,就培训什么”的原则。如在本次研修活动中,老师以“参与式” 的强大魅力感染了每一位学员,让学员们亲自体验了参与分组合作研讨

的价值,学员们自觉承担角色,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组内组外联动,台上台下互动,学员们大开眼界,纷纷表示这种培训方式值得借鉴应用。 二、新课改”工新课件” 当今社会,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并已经在教育领域里引起了一场深刻的变革。在这日新月异的环境里,多媒体计算机、课件制作也大大方方地走进了我们的课堂,有的学校甚至规定:凡上公开课均须在多媒体教室上课。在本次研修中所观摩的两节 课改实验课又都是“课件课”,使我联想到平时送教下乡时也发现,凡属事前得知要上的课是公开课、研讨课、观摩课时,约有80%勺这类课是在多媒体教室上的,教师花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制作课件,有的 教师还请来电脑专业人员协作。在部分教师的潜意识里,认为只有用到多媒体、用到电脑、用到课件才算是课改实验课,把“课改课”简单地等同于课件课”,课堂上有的教师只顾着自己忙于课件的操作使用,陶醉在课件设计成功的喜悦之中,忽略了学生思维想象、动手实践等水平的培养,忽略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等形式的学习活动的展开。 作者在听一节数学公开课时,教师把教学设计中的主要内容都打在电脑课件里,前半节依赖电脑课件实行教学还算平安无恙”, 但到了下半节,电脑课件却不听使唤了,课件就是打不开,出现这种 教学意外事故后,学生和听课教师看到执教老师在干着急也爱莫能助,

全球环境变化论文

中山大学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全球环境变化 题目名称:全球气候变化与人类 学院:国际商学院 专业班级:经济二班 姓名:吴超贤 学号: 10307046 评定教师签名:. 日期:2010 年月日

河南理工大学《网站设计与管理》课程论文 全球气候变化与人类 学生:吴超贤 (国际商学院经济二班,学号:10307046) 摘要:随着人类的不断发展,全球气候也在发生着惊人的变化,但这种气候的变化势必会将我们人类引向灭亡的道路,有人说这是大自然对我们人类的报复,人类为了发展经济,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不断的破坏环境,例如将工业废气排放到空气中,其中二氧化碳气体造成大气温室效应,使全球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可以形成酸雨,氯氟烃气体能破坏高空臭氧层,造成南极臭氧洞和全球臭氧层减薄,这些都使人类面临着巨大的灾难,虽然现在人类已经重视到这个严重的问题,也在想各种方法去补救,但这会不会太晚了和人类所实施的方法是可以做到,可以有效呢? 关键词:气候变化,全球变化,气候与人类活动,气候灾害,人类与气候,全球变暖 一影响气候变化的因素 气候的自然变化为大气圈、水圈、冰雪圈、岩石圈及生物圈间交互作用的结果。大气圈是整个气候系统的温度计,是气候变化的表征。内在因素:大气成分、地形、植被、冰雪覆盖面的变动,大气与海海洋的交互作用,大气、生物圈、陆地之间的交互作用,甚至云量的多寡及分布,都造成大气环流的变动。外在因素:太阳辐射量的改变、火山爆发、板块飘移、地形变动人类:人类的活动曾改变区域气候,也曾因为气候变动发生浩劫。自从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对自然界的影响程度更大 二全球气温的变化 (一)变化趋势:

浅谈当前中国政治经济形势

浅谈当前中国政治经济形势 21世纪,全球化的脚步时刻在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国家与国家之间、文化与文化之间都产生了密切交流;同样的,它也带来了激烈的矛盾与冲突。几乎每天都可以在网络上看到诸如强国侵略弱国或大国干涉小国内政之类的报道,让我们在了解每天世界都发生了哪些大事的同时,也看清了当前世界的整体发展形势及中国与他们之间的距离。 一、美国重返亚太 2011年夏威夷APEC会议的召开,美国力推的TPP引起广泛关注,他被视为美国重返亚洲、制衡中国的关键;而首次作为正式成员国出席东亚峰会,则被认定为美国正式重返亚太地区的标志. . . . . . 实际上,所谓“美国重返亚洲”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美国从没离开过。据有关资料表明,从冷战结束,美国一直在这一区域进行部署,特别是在军事方面。即使在小布什政府忙于反恐的时候,也同时加强了关岛一线的军事部署。只不过现在奥巴马出于他的一些考虑,当然也是美国全球战略调整的一个动作,也是出于美国自身利益的考虑,进行一些调整,相比于原来有一些新的举动。我想,它的主要目的说白了就一句话,就是奥巴马所说的,“我们美国绝对不当老二”。客观上来讲,其实就是针对中国来讲的,因为中国现在发展的最好,势头最猛。 美国在亚太地区加强部署,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是这个地区有新兴大国的崛起,首先就是中国,当然还有其他的一些国家如印度。这一区域,地区整合进程已经启动,中国的影响力不断提升,这是出现的新情况,而且该区域经济发展得非常好。在美国看来,在这区域,无论是经济利益,还是地缘政治利益,对于美国来说越来越重要。另外,在美国看来,这个区域同其他地区相比,还存有一些热点问题。就是固有的一些可能引发冲突的问题,包括朝核问题,台湾问题,还有现在谈论很多的南海问题等等。这些都是潜在的热点问题,美国人觉得有可能会造成地区的不稳定,因而有必要把更多的力量和资源部署在这一区域。 美国高调重返亚太,强化与亚太地区同盟的关系,无疑会扩大美国在这一地区的存在和影响力,中国周边环境的不利影响和战略压力也随之增大。但是,总体来说,这并不会改变周边环境对我们“机遇大于挑战”的态势。首先,亚太地区其他国家和中国的关系十分密切,互相离不开,它们非常清楚与中国对抗没有赢家,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