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延安我把你追寻说课稿精选版

延安我把你追寻说课稿精选版

延安我把你追寻说课稿精选版
延安我把你追寻说课稿精选版

延安我把你追寻说课稿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延安,我把你追寻》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课是一首新体诗,抒发了追寻延安精神的迫切心情。诗的一、二两节写对于延安精神的追寻,三、四两节写实现现代化需要延安精神,五、六两节写追寻延安精神的重要意义。用形象说话,用一系列事物构成鲜明的意境,是本课主要表达特点。了解诗中所说的具体事物的意义和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是教学重点。选编这首诗,一是引导学生接受延安精神的陶冶,二是感性认识新体诗,接受语言美的熏陶。

二、说学生:

1、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六年级的学生,这个班经过了六年的阅读训练教学后,班上学生思维活跃,对非常感兴趣,阅读和写作表达的愿望很强烈;结合对本班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的了解,以及课前的师生交流,我充分感觉到,学生能够领悟延安精神。

2、2、学生的阅读能力不错,但对把握文章的关键词能力还不够;

3、3、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欠强,需要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感悟。

4、三、说教学目标:

5、知识与技能:

1、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划分诗歌节奏,读出诗歌的韵律,体会诗歌诵读中抑扬顿挫的感觉,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延安精神。

2、培养学生的读中悟理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仔细品读、小组交流、朗读比赛,课件演示深入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延安精神,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

四、说重点难点:

1、理解诗中重点语句,了解诗中所说的具体事物的含义。

2、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

五、说教法和学法:

依据本课的性质及小学四年级学生的身理和心理特点,结合新课标的教学理念,特设计如下教法、学法:本堂课以情感为纽带,通过创设情景、朗读品味方法,让学生在诵读中感悟延安精神,体会作者想要追寻延安精神的情感。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入情、动情、移情、抒情,让学生得到美的享受和情感的熏陶。

六、说教学程序设计:

环节一:介绍背景,听《回延安》,兵诵读歌词,思考歌词从哪些方面写了延安。从而引出课题。

环节二:听课文朗读,划分诗歌节奏

环节三:理解文中重点词语。

1、让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理解词语。

3、集体讨论重点词语。

教师可将学生小组讨论后仍不理解的词语投影出来,指导全班同学共同理解。

环节四:理清全诗结构。

1、让学生自由读全文,边读边思考:每一节各讲了什么全诗可以分为几部分用笔标出来。

2、学生通过认真朗读,可以说出全文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2节),讲了对于延安精神的追寻;第二部分(

3、4节),讲了实现现代化需要延安精神。第三部分(5、6节),讲了追寻延安精神的重要。

3、分三部分指名朗读全诗,加深学生对全诗整体结构的认识。

环节五:分部分学习诗歌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儿童的情感总是与他们对教材的认识相连。而作者的情感是寓于他们所描绘的对象之中的。因此,重要的一环是要让学生去认识、去感受教材寓寄情感的形象。因而,教师在引导学生从初读进入细读的过程中,应该饱蘸着情感,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描绘,用图画的、音乐的、表演的艺术直观,让学生仿佛看到、听到、整个心灵都感受到,在学生眼前再现课文中描写的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形象。教材中有关于延安窑洞、延河的插图,一句插图致乘客见,将延安的风貌生动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同时,通过课件的图片展示,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告别了破旧的茅屋”,“却忘不了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为什么“丢掉了老牛破车”,“却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从而将学生的思维从单纯地观看图片引导向深层地思考,引出延安精神。

环节六:表情朗读中抒情

表情朗读是抒发学生内心感受的一种常用形式。表情朗读虽然读的

是作者的语言,但包含了学生自己的主观感受。他们往往用恰当的语气、语调、语速来表达,抒发他们对作品中人物、角色、场景的情感。所以,在诗歌的学习中,我插入了大量的朗读训练,还安排了背诵训练。在反复品读欣赏后,作者对延安的感情呼之欲出。此时,学生的情感达到了高潮,这一背诵环节,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美的品味,而且促进了学生对优美语汇的积累内化,从而更好地抒发了学生的情感。学生有情,教材有情,“学生——教材”之间的情感桥梁就是教师。由教师来传递情感,让学生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入情,动情,移情,抒情。学生在充满情感的课堂教学中学会热爱生活,追求美好。

环节七:作业设计

课后查阅资料,结合网络,继续学习,完成以下学习目标(二选一):

1、制作一份关于“延安精神”的手抄报

2、一本专题诗集

七、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不仅起着举纲张目的作用,还有画龙点睛的作用,为了更好的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我设计了如下板书:

最新小学六年级语文《延安,我把你追寻》优质教案三篇

最新小学六年级语文《延安,我把你追寻》优质教案三篇《延安,我把你追寻》这首抒情诗表达了作者对革命圣地沿岸的无限仰慕之情,歌颂了延安精神的伟大作用,抒发了作者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的壮志豪情.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六年级语文《延安,我把你追寻》优质教案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小学六年级语文《延安,我把你追寻》优质教案一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大体了解延安精神的及发扬延安精神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了解背景 1.检查自学,导入新课. (学生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介绍有关延安的内容.) 2.简介背景,揭示课题. 作者为什么要追寻延安,追寻它什么?我们共同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全诗.(也可以播放录音) 2.学生初读全诗. (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扫除朗读障碍,把诗句读准、读通.) 3.组内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通过学生之间的资料交流,初步感知诗的内容.) 4.再读全诗,质疑. 5.自由朗读,体会感情. 三、理解诗句,突破难点 1.小组合作交流,理解诗句内容. (组内交流时,要求组长把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作上记号.) 2.集体交流,教师点拨. 我们毫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却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 老牛破车代表过去落后的生产条件,效率很低,速度很慢. 宝塔山顶天立地的

脊梁代表延安精神. 毫不犹豫丢掉了与不能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意思是说我们非常坚决地丢掉了贫穷和落后,却不能丢掉伟大的延安精神. 3.揭示课题,感悟中心. 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来理解、感悟这首诗所抒发的追寻延安的迫切心情. (1)诗的第二小节中所讲到的几个地方分别代表了当年延安的哪些精神? (2)第三小节中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指什么?第四小节中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又指什么? (3)你怎样理解追寻延安 ? 四、指导朗读,引起共鸣 在学生理解了诗的内容、感悟到全诗思想感情的基础上,采用指读、组内互读、班内朗读比赛等形式,在读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与诗人的感情产生共鸣,受到感染. 五、总结 1.教师小结: 作者追寻延安,追寻的是延安精神.延安精神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是为崇高理想献身的精神,是革命队伍中互相关心、互相爱护的精神,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传家宝.即使将来我们经济发达了,生活富裕了,也还要提倡艰苦奋斗.因为无论什么时候,人们总要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为了把社会推向前进,总要开辟新领域,探索新事物,这就必须发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2.联系自己的生活、学习实际,谈一谈怎样把延安精神发扬光大.(在学习、生活中,要团结同学,助人为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党和国家需要我们的时候,挺身而出;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节约一张纸、一粒米、一滴水、一度电不求索取,只讲奉献.)学生可以畅所欲言. 六、布置作业 l.抄写这首诗. 2.有能力的同学把它背诵下来. 小学六年级语文《延安,我把你追寻》优质教案二 一、教材说明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

认识“延、昔”等7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懂得诗歌表达的意思,了解延安和延安精神。 2.能借助资料,理解不懂的诗句。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简介背景,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延安,我把你追寻》,作者是祁念曾。读了这首诗,同学们就明白作者为什么要追寻延安,追寻它什么了。 齐读课题。(板书课题) 二、初读全诗,读通读顺。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读,读准字音。 3.交流自学字词的情况。 4.再读全诗,想想诗中所说的追寻延安是什么意思。(追寻延安精神) 5.学生自由读全诗,边读边思考:每一小节各讲了什么?全诗可以分为几部分?用笔标出来。 (1)指名尝试划分诗歌层次。 课件出示: 第一部分(1~2):写对延安精神的追寻。 第二部分(3~4):写虽然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现代化的生活依然需要延安精神。 第三部分(5~6):写时代呼唤延安精神。

(2)指名朗读全诗,加深学生对全诗整体结构的认识。 三、学习第1~2小节。 1.自由读第一部分。 边读边思考:诗人追寻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这些地方,是在追寻什么?诗人用什么手法写出了追寻延安精神的迫切心情? 引导学生说出诗人实际上是在追寻延安精神,那是充满了生机和活力的精神,是蓬勃向上的精神,是个人成长、国家发展不可缺少的精神。诗人采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追寻延安精神的迫切心情。 2.教师补充。 课件出示: 南泥湾开荒:抗日战争期间,八路军三五九旅响应中共中央号召,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在这里垦荒种粮,开展大生产运动,把荆棘遍野、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变成“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好江南”。 杨家岭:位于延安市西北。中国共产党的许多重要会议都是在这里召开的。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国共产党在这里召开了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毛泽东在大会上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报告。这次代表大会,为争取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3.小组交流,师生汇报。 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是延安最具有代表性的地方。诗歌的第1小节用了两个比喻来描写这种追寻,点明了追寻延安精神的必要性。第2小节用最有代表性的几个事物来描写延安。“延河叮咚的流水”指人们在延安度过的革命岁月;“枣园梨花的清香”指毛主席等中央领导同志在这里从事的革命活动;“南泥湾开荒的镢头”指大生产运

四年级上册语文《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

四年级上册语文《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四年级上册语文《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设计 一、素质教育目标 (-)知识教学点 1、了解“延安”、“枣园”、“南泥湾”、一杨家岭”的有关情况。 2、弄懂文中重点句“我们毫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却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的含义。 (二)能力训练点 1、了解诗的结构,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2、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诗句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读出节奏和韵律。

(三)德育渗透点 了解延安伟大精神所在,教育学生要学习发扬延安的伟大精神。(四)美育渗透点 感受诗的语言美和韵律美。 二、学法引导 (-)教师教法 点拨、引导法。 (二)学生学法 主动探究法。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难点、疑点 1、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是本文重点。

2、了解诗中几个具有代表性事物的含义是难点。 3、“为什么经济发达了,生活富裕了,仍然要提倡发扬延安精神?”是本文疑点。 (二)解决办法 教师范读、指导学生朗读,借助图像资料,适当进行点拨。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布置学生课前收集一些有关延安的资料。 2、课文插图,关于“延河”、“南泥湾”、“杨家岭”、“枣园”的图像资料,课文朗读录音。 3、引导学生运用以前学到的语文基本功,自主探究课文内容。通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教学步骤 (一)了解背景,揭示课题

(学生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介绍有关延安的内容。) 2、简介背景,揭示课题。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延安曾经是党中央的所在地,物质生活十分艰苦,住的是土窑洞,吃的是小米饭,穿的是粗布衣,点的是小油灯。尤其是1939年至1943年期间,日军大举“扫荡”,国民党顽固派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自然灾害的侵袭,使解放区面临着严重的困难局面。但是,全国人民把希望寄托在延安,各地进步青年纷纷奔向延安。当时延安的生活很艰苦,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吸引力呢?因为延安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的革命精神。这节课我们自学一首新体诗《延安,我把你追寻》,作者是祁念曾。读了这首诗,同学们就明白了作者为什么要追寻延安,追寻它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全诗。 2、学生初读全诗。 (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扫除朗读障碍,把诗句读准、读通。) 3.组内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24延安我把你追寻 教案

24*延安,我把你追寻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这首诗,懂得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 2.了解全诗的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 1.了解诗中所说的事物的含义。 2.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这首诗,联系自己搜集的相关资料,领会延安精神,懂得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了解背景 1.检查自学,导入新课。 学生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介绍有关延安的内容。 2.简介背景,揭示课题。 作者为什么要追寻延安,追寻它什么?我们共同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全诗。(也可以播放录音) 2.学生初读全诗。 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扫除朗读障碍,把诗句读准、读通。 3.组内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4.再读全诗,质疑。 5.自由朗读,体会感情。

三、理解诗句,突破难点 1.小组合作交流,理解诗句内容。 组内交流时,要求组长把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作上记号。 2.集体交流,教师点拨。 我们毫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却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 “老牛破车”效率很低,速度很慢,代表过去落后的生产条件。“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代表延安精神。“毫不犹豫丢掉了”与“不能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意思是说我们非常坚决地丢掉了贫穷和落后,却不能丢掉伟大的延安精神。 3.揭示课题,感悟中心。 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来理解、感悟这首诗所抒发的追寻延安的迫切心情。 (1)诗的第二小节中所讲到的几个地方分别代表了当年延安的哪些精神? (2)第三小节中“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指什么?第四小节中“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又指什么? (3)你怎样理解“追寻延安”? 四、指导朗读,引起共鸣 在学生理解了诗的内容,感悟到全诗思想感情的基础上,采用指读、组内互读、班内朗读比赛等形式,在读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与诗人的感情产生共鸣,受到感染。 五、总结 1.教师小结。 作者追寻延安,追寻的是延安精神。延安精神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是为崇高理想献身的精神,是革命队伍中互相关心、互相爱护的精神,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o 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传家宝。即使将来我们经济发达了,生活富裕了,也还要提倡艰苦奋斗O 因为无论什么时候,人们总要征服自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延安我把你追寻》课件【三篇】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延安我把你追寻》课 件【三篇】 【篇一】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延安我把你追寻》课件 一、教材说明 本课是一首新体诗,抒发了追寻延安精神的迫切心情。 诗的一、二两节写对于延安精神的追寻,三、四两节写实现现代化需要延安精神,五、六两节写追寻延安精神的重要意义。用形象说话,用一系列事物构成鲜明的意境,是本课主要表达特点。了解诗中所说的具体事物的意义和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是教学重点。 选编这首诗,一是引导学生接受延安精神的陶冶,二是感性认识新体诗,接受语言美的熏陶。 二、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了解全诗内容,懂得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 三、教学建议 1、课前学生搜集阅读有关延安的资料,对抗战时期的延安有更多的了解。教师准备课文挂图,或把课文挂图,课文重点语句制成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 2、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再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作者到延安追寻什么?为什么追寻?把诗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找出来,在读中想象,体会它的意义,然后把自己的见解和同学交流。

3、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可让学生自由朗读这首诗,边读边思考:为什么这首诗听起来这么悦耳,读起来琅琅上口?要让学生明确到这首诗隔句押韵,并用“•”把韵脚“ang”标出来。朗读时,把韵脚适当加以突出。第一节:光、阳,第二节:香、场,第三节:琅、炕,第四节:响、梁,第五节:煌、翔,第六节:想、阳。还要让学生明确到这首诗多用排比句,朗读起来节奏感很强。朗读时,要读出排比句的气势。 4、诗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教学。 (1)第二节的四个“追寻”。 可用投影片或录像帮助学生了解“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了解延安精神。放映录像或投影片时要加以简要的解说。“延河”,清晨、傍晚,人们常在延河边上漫步,讨论革命道理;“枣园”,曾是党中央的所在地;“南泥湾”,当年359旅曾在这里恳荒种粮开展大生产运动;“杨家岭”,那里有中央礼堂和党中央办公楼,许多重要会议在这里召开。追寻“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就是追寻延安精神,追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力求上进、永不满足的精神,执着地追求理想并为之献身的精神。 (2)我们永远告别了破旧茅屋,却忘不了延安窑洞温热的土坑。 “告别破旧茅屋”就是告别落后,忘不了“温热的土坑”,就是忘不了密切的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军民关系。

(最新)延安,我把你追寻教学设计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 (第七单元) 24*延安,我把你追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延、昔、笋”等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懂得诗歌表达的意思,了解延安和延安精神。 3.能借助资料,理解不懂的诗句。 4.领会延安精神,懂得在学习和生活中发扬延安精神。 过程与方法: 仔细品读、小组交流、朗读比赛,课件演示深入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延安精神,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懂得诗歌表达的意思,了解延安和延安精神。 【教学难点】 领会延安精神,懂得在学习和生活中发扬延安精神。 【教学准备】 教师:南泥湾的歌曲、多媒体课件。 学生:收集关于延安的资料图片。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简介背景,揭示课题。 师: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延安曾经是党中央的所在地,物质生活十分艰苦。尤其是1939年至1943年期间,日军大举的“扫荡”,国民党顽固派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自然灾害的侵袭,使解放区面临着严重的困难局面。但是,全国人民把希望寄托在延安,各地进步青年纷纷奔向延安。当时延安的生活也很艰苦,它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吸引力呢?因为延安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的革命精神。

这节课我们自学一首现代诗《延安,我把你追寻》,作者是祁念曾。读了这首诗,同学们就明白了作者为什么要追寻延安,追寻它什么。(师板书课题) 二、初读全诗,读通读顺。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读,读准字音。 3.交流自学字词的情况。 (1)出示课件1:“延、昔、笋、茅、炕、旦、媚”的读音,并组词语。 字音难点:“延”在本课读yán,避免读成(tínɡ);“笋”为平舌音,注意读准确;“炕”是后鼻音。 有些字可用熟字带生字的方法来记忆,如“昔—惜”“炕—抗”“旦—但”。(2)用着重号画出诗的韵脚,并说说全诗押的韵。 (全诗押的是ɑng韵,多处采用了工整的句式,韵脚是光、阳、香、场、琅、炕、响、梁、煌、翔、想、阳。)(出示课件2) 4.再读全诗,想想诗中所说的追寻延安的意思。(追寻延安精神) 三、指导自学,理解诗意。 1.学习第一小节。 (出示课件3)自读,思考:作者用什么方法写出了追寻延安精神? 2.指导自学,理解诗意。 (1)学习第一小节。 (出示课件4)自读,思考:作者用什么方法写出了追寻延安精神的迫切心情? (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自己对延安精神的追寻。作者追寻延安精神,就像燕子追寻昔日的春光,小树追寻雨露和太阳。) (2)学习第二小节。 ①自读第二小节。 (板书:延河叮咚的流水枣园梨花的清香南泥湾开荒的镢头杨家岭讲话的会场) (出示课件5)思考:诗人为什么要追寻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这些地方?作者是在追寻什么? ②分组讨论、交流。 ③师点拨。 (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是延安最具有代表性的地方。延河是黄河的一条支流,它流经延安。当年许多革命者常在延河边上讨论革命。枣园在延安西北,距市中心约七公里,曾是党中央所在地,毛主席的《为人民服务》等著作就是在这里写的。南泥湾在延安南部。

新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24《 延安,我把你追寻》优质课教学设计

24*延安,我把你追寻 1.认识“延、昔、笋”等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3.通过学习这首诗,领会延安精神,懂得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性。 重点 理解诗中的重点语句,了解诗中所说的“延河叮咚的流水、枣园梨花的清香、南泥湾开荒的镢头、杨家岭讲话的会场”等具体事物的含义。 难点 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 1.字词教学 本课的“延、昔、笋”等7个生字都是要求会认的字。其中“炕”是后鼻音,“笋”是平舌音,教学中要注意发音。 2.阅读理解 这首诗歌语句优美,层次清晰,教学时,教师要通过范读,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认识,然后指导学生通过朗读理解课文,理解文中“追寻”的到底是什么。其次对于诗歌中提到的“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这几个地方,可以采用图片或视频的形式向学生介绍,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提到的这几个有代表性、有象征意义的地点。诗歌中的“老牛破车”“宝塔山”需要配上图片及说明性文字,让学生理解其内在的含义。 3.表达运用 这首诗中第一、二小节语言优美,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以此为范例,尝试仿写。注意这是由两部分组成的,格式是:比喻句+事物,句式是“像……在……追寻你,什么地方的什么”。 1.预习提纲 (1)查找有关资料,了解“南泥湾开荒”“杨家岭讲话”等内容。

(2)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3)再读课文,正确、流利地朗读这首诗。 2.多媒体课件 “南泥湾开荒”“杨家岭”相关图片。 教学课时 1课时。 一、导入新课,随文识字,初步感知 1.教师谈话:延安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它记载了中国革命的历史,是一本真实的教科书。它凝聚了共产党人的精神,谱写了中国革命闪光的篇章。回忆那峥嵘岁月,我们忘不了延安,忘不了那激励我们的延安精神。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歌,请同学们跟随老师的步伐,走进延安,去感知那如火的战斗岁月。(课件出示图片:延安窑洞、梨园、南泥湾开荒、毛泽东杨家岭讲话。也可出示相关视频课件) 2.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借助课本上的注音认识生字,读准字音。用着重号画出诗的韵脚,并说说全诗押的是什么韵。 学生汇报,教师总结:全诗押的是ɑng韵,韵脚是:光、阳、香、场、琅、炕、响、梁、煌、翔、想、光、阳。 3.再读全诗,想想诗中所说的追寻延安是什么意思。(追寻延安精神)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使用激情的语言,丰富的图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点明诗歌的主题。 二、初读课文,理解词语,整体感知 1.让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理解词语。 课件出示: 翩翩归来:轻快地来临。 昔日:往日。 满目琳琅:形容各种美好的东西很多。

《延安我把你追寻》教学设计

《延安我把你追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这首诗,领会延安精神,使学生懂得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 2.了解全诗结构,理解诗中的重点词语、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诗中重点语句,了解诗中所说的具体事物的含义。 2.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新课,介绍背景、了解延安。 (二)初读课文,感悟内容,理解重点词语。 1、学生朗读诗歌,边读边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通过查工具书、小组讨论的形式理解词语。 3、教师检查词语学习情况。多种形式读。 (三)理清全诗大意。 1、朗读诗歌,读中领悟诗意。 教师范读,学生再次朗读,读出节奏、感情来。 2、分三部分指名朗读全诗,加深学生对全诗整体结构的认识。 3、边读边思考,诗人追寻了哪些地方,是在追寻什么? 4、接着可以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分小组讨论。

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进行理解。 在理解了诗句之后,教师可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5、让学生自由读第二部分,边读边思考“我们毫不犹豫地丢掉了老牛破车,却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什么?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这两句诗。) 理解了这两句话,教师可进一步提问这一部分中还有哪些诗句也表达了这样的意思?学生可以很快找出另外一句话:“我们永远告别了破旧的茅屋,却忘不了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 6、教师可进一步引导:“破旧的茅屋”指什么?“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又指什么? 7、教师在指导学生理解这两句话的同时,还应该通过自己的范读和导读来指导学生朗读,通过朗读,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 8、让学生自由朗读第三部分,边读边想:“延安”指什么?学生可以说出延安指的是延安精神。教师可让学生再读课文思考,如果失去了延安精神会怎样?请学生画出有关句子。 指导学生理解重点句。 学生通过刚才的朗读,可以找到这句话:“如果一旦失去了你啊,那就仿佛没有了灵魂,怎能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灵魂指什么?“展翅飞翔”指什么?然后让学生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教师可让学生自由朗读全文,思考:延安精神指的是什么精神? 联系自己的生活、学习实际,谈一谈怎样把延安精神发扬光大?

四年级上册语文《延安我把你追寻》公开课教案

四年级上册语文《延安我把你追寻》公开课教案 您现在的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语文教案>四年级上册语文《延安我把你追寻》公开课教案 四年级上册语文《延安我把你追寻》公开课教案 2020-04-18 语文教案 四年级上册语文《延安我把你追寻》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这首诗,懂得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 2、了解全诗的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教学重点: 1、了解诗中所说的事物的含义。 2、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古诗吗?谁能有感情的背诵自己喜欢的古诗呢?你们为什么喜欢古诗?你觉得诗歌有什么特点?师:诗歌语言凝练,表达诗人强烈的感情,具有感染力,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现代诗(板书课题:延安,我把你追寻)二.检查预习师:看到课题,你想到了哪些问题?通过预习,你解决了哪些问题呢?师: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三.自学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看看你有什么体会?又有什么收获?生:自由读诗,回答交流。师:还有什么问题?提出。生:提问题。师:小组讨论,解决这些问题。生:交流。四.朗诵感悟师:请以小组为单位,设计这首诗的朗诵,想想你们为什么那么设计,练习后,上台表演。生:讨论朗诵设计。朗诵,评价。五.总结师:学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有什么收获?希望我们都继承延安的革命精神,努力奋斗,把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加美好。附课文:延安,我把你追寻象翩翩归来的燕子,在追寻昔日的春光;象茁壮成长的小树,再追寻雨露和太阳。追寻你,延河叮咚的流水,追寻你,枣园梨花的清香,追寻你,南泥湾开荒的镢头,追寻你,杨家岭讲话的会场。一排排高楼大厦象雨后春笋,一件件家用电器满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延安我把你追寻》优质教案

(封面)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延安我把你追寻》 优质教案 授课学科: 授课年级: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XX学校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首新体诗,抒发了追寻延安精神的迫切的心情。诗的一、二两节写对于延安精神的追寻,三、四两节写实现现代化需要延安精神,五、六两节写追寻延安精神的重要意义。本课最主要的表达特点是用形象说话,用一系列事物构成鲜明的意境。 学情分析: 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但要理解诗歌的内容,感悟诗歌的内涵,对学生来说,还是存在很大的难度。毕竟那段历史我只是从书中了解一点,对学生还说就更陌生了,加之学生搜集资料的途径较少,所以,在教学这一课时,需要一定的资料辅助和相关的图片帮助。 教学建议: 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是教学诗歌的重点,可通过教师范读、指导朗读来解决。了解诗中所说的具体事物的含义是难点,主要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教师点拨来解决。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文中多次提到“追寻”,说说是在追寻什么。 3.领会延安精神,懂得在学习和生活中发扬延安精神。 【过程与方法】 仔细品读、小组交流、朗读比赛,课件演示深入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延安精神,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文中多次提到“追寻”,说说是在追寻什么。 难点 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 教学准备: 教师:南泥湾的歌曲。 学生:收集关于延安的资料图片。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1.初读全诗,找出韵脚。 2.学习诗的第一、二节。 二、整体感知 本课是一首新体诗,抒发了作者追寻延安精神的迫切心情。三、精读课文 1.揭题引读,学生自悟。 (1)简介背景,揭示课题。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延安曾经是党中央的所在地,物质

延安我把你追寻说课稿

延安我把你追寻说课稿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延安,我把你追寻》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课是一首新体诗,抒发了追寻延安精神的迫切心情。诗的一、二两节写对于延安精神的追寻,三、四两节写实现现代化需要延安精神,五、六两节写追寻延安精神的重要意义。用形象说话,用一系列事物构成鲜明的意境,是本课主要表达特点。了解诗中所说的具体事物的意义和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是教学重点。选编这首诗,一是引导学生接受延安精神的陶冶,二是感性认识新体诗,接受语言美的熏陶。 二、说学生: 1、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六年级的学生,这个班经过了六年的阅读训练教学后,班上学生思维活跃,对非常感兴趣,阅读和写作表达的愿望很强烈;结合对本班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的了解,以及课前的师生交流,我充分感觉到,学生能够领悟延安精神。 2、2、学生的阅读能力不错,但对把握文章的关键词能力还不够; 3、3、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欠强,需要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感悟。 4、三、说教学目标: 5、知识与技能: 1、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划分诗歌节奏,读出诗歌的韵律,体会诗歌诵读中抑扬顿挫的感觉,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延安精神。 2、培养学生的读中悟理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仔细品读、小组交流、朗读比赛,课件演示深入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延安精神,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

四、说重点难点: 1、理解诗中重点语句,了解诗中所说的具体事物的含义。 2、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 五、说教法和学法: 依据本课的性质及小学四年级学生的身理和心理特点,结合新课标的教学理念,特设计如下教法、学法:本堂课以情感为纽带,通过创设情景、朗读品味方法,让学生在诵读中感悟延安精神,体会作者想要追寻延安精神的情感。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入情、动情、移情、抒情,让学生得到美的享受和情感的熏陶。 六、说教学程序设计: 环节一:介绍背景,听《回延安》,兵诵读歌词,思考歌词从哪些方面写了延安。从而引出课题。 环节二:听课文朗读,划分诗歌节奏 环节三:理解文中重点词语。 1、让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理解词语。 3、集体讨论重点词语。 教师可将学生小组讨论后仍不理解的词语投影出来,指导全班同学共同理解。 环节四:理清全诗结构。 1、让学生自由读全文,边读边思考:每一节各讲了什么?全诗可以分为几部分?用笔标出来。 2、学生通过认真朗读,可以说出全文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2节),讲了对于延安精神的追寻;第二部分( 3、4节),讲了实现现代化需要延安精神。第三部分(5、6节),讲了追寻延安精神的重要。

延安我把你追寻教学设计(汇编)

《延安,我把你追寻》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本课是一首新体诗,抒发了追寻延安精神的迫切的心情。诗的一、二两节写对于延安精神的追寻,三、四两节写实现现代化需要延安精神,五、六两节写追寻延安精神的重要意义。用形象说话,用一系列事物构成鲜明的意境,是本课主要表达特点。了解诗中所说的具体事物的意义和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是教学重点。选编这首诗,一是引导学生接受延安精神的陶冶,二是感性认识新体诗,接受语言美的熏陶。 学情分析:这是一首新诗,且离学生年代较远,因而理解起来比较困难,需要一定的资料辅助和相关的图片帮助。 教学准备:1.师生收集关于延安的资料图片。 2.南泥湾的歌曲。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这首诗,领会延安精神,使学生懂得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 2.了解全诗结构,理解诗中的具体事物的象征意义。 3.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诗中重点语句,了解诗中所说的具体事物的含义。 2.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 教学过程:一、介绍背景、口述目标。 1.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它记载中国革命的历史,是一本真实的教科书。它 凝聚了共产党人的精神,谱写了中国革命闪光的篇章。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延安,我把你追寻》。 2.学生交流收集的延安的资料。 这节课,我们要通过学习,了解课文的结构,理解诗中的重点词、句,体会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还要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整体感知. 理解文中重点词语。 1.听录音,范读,指导朗读,读通,读顺。 2..让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过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3.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理解词语,结合课文内容,联系语言环境理解。 4.集体讨论重点词语。 教师可将学生小组讨论后仍不理解的词语投影出来,指导全班同学共同理解。 三、理清全诗结构。 1.让学生自由读全文,边读边思考:每一节各讲了什么?全诗可以分为几部分?用笔标出来。 2.学生通过认真朗读,可以说出全文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2节),讲了对于延安精神的追寻;第二部分(3、4节),讲了实现现代化需要延安精神。第三部分(5、6节),讲了追寻延安精神的重要。 3.分三部分指名朗读全诗,加深学生对全诗整体结构的认识。 四、学习第一部分。 1.自由读第一部分,边读边思考,诗人追寻枣园、延河、南泥湾、杨家岭这些地方,是在追寻什么? 2.接着可以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分小组讨论,相机出示课前收集的图片。 3.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进行理解。

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24《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反思

24* 延安,我把你追寻 [教学目标] 1.认识“延、昔”等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懂得诗歌表达的意思,了解延安和延安精神。 3.能借助资料,理解不懂的诗句。 [教学重难点] 1.关注诗中提到的主要事件及具体事物的象征意义,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 2.通过查找相关资料,领会延安精神,懂得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性。 [教学课时]1课时 一、追寻什么——厘清主要事件 1.读题设疑:追寻什么——厘清主要事件 2.自由朗读全诗,要求: ①读准字音,读通诗句。②诗中写了诗人在追寻什么? 3.指名分段朗读全文,随机正音。 4.引导发现韵脚“ang”。诗歌读起来有节奏感还在于诗歌讲究韵律,你能发现这首诗押什么韵? 5.交流:诗人在追寻什么? (1)根据学生交流梳理出四个方面。 (2)作者为什么要追寻“延河叮咚的流水”“枣园梨花的清香”“南泥湾开荒的镢头”“杨家岭讲话的会场”?请结合查找到的资料说说自己的理解。 (3)边讨论边交流,补充视频和图片。从“南泥湾开荒”明白了什么?(短短三年,三五九旅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使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变成了遍地牛羊、处处庄稼的“陕北好江南”。)“南泥湾开荒的镢头”代表什么?(让学生明白“镢头”象征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实事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延安精神。) “延河叮咚的流水”其实是在追寻人们在延河边度过的美好革命岁月。(引导: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胜利,为了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人们在延河边漫步边讨论革命的岁月是多么美好!) “枣园梨花的清香”是在追寻毛主席等中央领导同志在枣园展开革命工作。(引导:正是

他们坚持不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才有了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 “杨家岭讲话的会场”是在追寻党中央和毛主席对中国革命的正确领导。(引导:当年党中央许多重要会议都在这里召开,在这里做出了许多决策。有了正确的领导,才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6.小结:可见,诗人追寻延安,其实是在追寻延安精神,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实事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7.指导朗读诗歌第2节。(关注排比句、押韵、朗读语气越来越强烈,心情越来越激动,语调越来越高昂。) 二、为什么追寻——追溯事物本源 诗人为什么要把延安追寻?请从文中找出答案。 1.现在与昔日对比。 (1)如今的延安和当时战争时期的延安有什么不同? (2)诗人是怎么描写的?(出示第3、4节) (3)从诗句里分别读懂了什么? 要点一:“一排排高楼大厦”“一件件家用电器”说明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条件越来越好,“航天飞机”“电子计算机”代表科技发展迅速,给人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雨后春笋”比喻高楼大厦大量涌现;“满目琳琅”比喻家用电器数量、种类很多。 要点二: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物质生活十分匮乏,住的是土窑洞,吃的是小米饭,穿的是粗布衣,点的是小油灯。 (4)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 引读:因为延安人民继承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传承了——实事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2.丢弃与继承对比。 (1)我们继承了延安精神,我们丢弃的又是什么呢?相继出示: 我们永远告别了破旧的茅屋,却忘不了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 我们毫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却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 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理解: “破旧的茅屋”指过去贫穷的生活;“老牛破车”指过去落后的生产条件;“延安窑洞温热的

《延安我把你追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这首诗,联系自己搜集的相关资料,领会延安精神,懂得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 2.了解全诗结构,理解诗中的重点词语、句子的含义。 3.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背诵课文。 4、仿照诗句的表达方式,写句子。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说到新中国的建立历程,我们不会忘记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不会忘记二万五千里的长征。从今天起,我们将穿越时空的隧道,去追寻那段激动人心的革命岁月。 2、读单元提示,明确单元要求。 3、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四课,齐读课题。 4、简介延安。我们为什么要追寻延安? 二、学习字词,整体感知: 1、出示重点词语,指名朗读: 翩翩归来 茁壮成长 满目琳琅 毫不犹豫 灿烂辉煌 脊梁 镢头 2、指名分节读诗歌,思考这每节诗的意思。 三、指导学习第一节诗歌: 1.自由读第一部分,边读边思考,你从这节诗中读懂了些什么? 2.学生交流。 把我对延安的追寻比作是燕子对春光的追寻和小树对雨露和太阳的追寻。从而表现了我对延安追寻的急迫和必要。 3、仿照写句子: 4.朗读。背诵。 5、小结学法:抓住重点词语体会含义,及表达的情感。 四、学生自学后面的几节诗: 1、学生自学。 2、交流: (一)第二节:

1、南泥湾开荒的镢头是指当年在南泥湾开展的大生产运动,当年蒋介石国民党军队向共产党、八路军抗日根据地发动了大规模扫荡,并调集几十万军队包围陕甘宁边区,实行严密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叫嚣着要饿死八路军,困死八路军。当时,边区地广人稀,土地贫瘠,仅有140万群众,要担负起几万干部、战士和学生的吃穿用,实在是一件难事。正如毛泽东说的那样我们曾经弄到几乎没有衣穿,没有油吃、没有纸、没有菜、战士没有鞋袜,工作人员在冬天没有被盖我们的困难真是大极了。在这严峻的历史关头,1939年2月党中央、毛泽东及时地提出了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总方针和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动员广大军民开展大生产运动。11941年春,八路军一二0师三五九旅长兼政委王震的率领下,奉命开进南泥湾,披荆斩棘,开荒种地,风餐露宿,战胜重重困难,把荆棘遍野、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变成处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好江南。它代表着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精神。追寻的是这种精神。 2、杨家岭讲话的会场:是中共中央1938年至1947年的所在地。是中共中央1938年至1947年的所在地。1938年11月,因日本飞机轰炸延安,中央机关由城内搬到杨家岭。中央书记处、办公厅、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运会、妇委、青委等单位均设在这里。党中央在这里居住期间,领导了大生运动和延安整风运动;召开了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着名的延安文艺座谈会也是在这里举行的。1943年10月,中央书记由此迁驻枣园,中央其他单位仍留住这里。枣园是中共中央书记处1943年10月至1947年3月的驻地。实际上是指追寻党中央的领导。 3、朗读。 (二)第三、四节: 1、雨后春笋:比喻高楼大厦涌现得快、多。 满目琳琅:各种好东西很多。通过这两个比喻告诉我们现在已经进入了现代化。 2、温热土炕:代表的是延安的精神。 3、我们毫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却不能丢掉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 老牛破车的含义是指贫穷落后,顶天立地的脊梁是指延安精神 4、连起来读三、四节诗。 5、概括意思。 (三)第五、六节: 1、反问句的体会。 2、追寻信念:什么样的信念?金色的理想,解放全中国,实现共产主义。 3、追寻温暖: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4、追寻光明:只有拥有延安精神才能拥有光明。 五、总结全文: 1、分段概括段意。 2、概括全文及中心思想。 3、练习背诵。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24延安我把你追寻

1.认识“延、昔”等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懂得诗歌表达的意思,了解延安和延安精神。 3.能借助资料,理解不懂的诗句。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简介背景,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延安,我把你追寻》,作者是祁念曾。读了这首诗,同学们就明白作者为什么要追寻延安,追寻它什么了。 齐读课题。(板书课题) 二、初读全诗,读通读顺。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读,读准字音。 3.交流自学字词的情况。 4.再读全诗,想想诗中所说的追寻延安是什么意思。(追寻延安精神) 5.学生自由读全诗,边读边思考:每一小节各讲了什么?全诗可以分为几部分?用笔标出来。 (1)指名尝试划分诗歌层次。 课件出示: 第一部分(1~2):写对延安精神的追寻。 第二部分(3~4):写虽然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现代化的生活依然需要延安精神。 第三部分(5~6):写时代呼唤延安精神。 (2)指名朗读全诗,加深学生对全诗整体结构的认识。 三、学习第1~2小节。 1.自由读第一部分。 边读边思考:诗人追寻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这些地方,是在追寻什么?诗人用什么手法写出了追寻延安精神的迫切心情? 引导学生说出诗人实际上是在追寻延安精神,那是充满了生机和活力的精神,是蓬勃向上的精神,是个人成长、国家发展不可缺少的精神。诗人采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追寻延安精神的迫切心情。 2.教师补充。 课件出示: 南泥湾开荒:抗日战争期间,八路军三五九旅响应中共中央号召,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在这里垦荒种粮,开展大生产运动,把荆棘遍野、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变成“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好江南”。 杨家岭:位于延安市西北。中国共产党的许多重要会议都是在这里召开的。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国共产党在这里召开了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毛泽东在大会上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报告。这次代表大会,为争取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范文3篇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范文3篇 2019年已经过去了,新的一年已经开始了。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是关于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范文一 一、教材说明 本课是一首新体诗,抒发了追寻延安精神的迫切心情。 诗的一、二两节写对于延安精神的追寻,三、四两节写实现现代化需要延安精神,五、六两节写追寻延安精神的重要意义。用形象说话,用一系列事物构成鲜明的意境,是本课主要表达特点。了解诗中所说的具体事物的意义和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是教学重点。 选编这首诗,一是引导学生接受延安精神的陶冶,二是感性认识新体诗,接受语言美的熏陶。 二、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了解全诗内容,懂得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 三、教学建议 1、课前学生搜集阅读有关延安的资料,对抗战时期的延安有更多的了解。教师准备课文挂图,或把课文挂图,课文重点语句制成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 2、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再引导学生思

考、讨论:作者到延安追寻什么?为什么追寻?把诗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找出来,在读中想象,体会它的意义,然后把自己的见解和同学交流。 3、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可让学生自由朗读这首诗,边读边思考:为什么这首诗听起来这么悦耳,读起来琅琅上口?要让学生明确到这首诗隔句押韵,并用把韵脚ang标出来。朗读时,把韵脚适当加以突出。第一节:光、阳,第二节:香、场,第三节:琅、炕,第四节:响、梁,第五节:煌、翔,第六节:想、阳。还要让学生明确到这首诗多用排比句,朗读起来节奏感很强。朗读时,要读出排比句的气势。 4、诗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教学。 (1)第二节的四个追寻。 可用投影片或录像帮助学生了解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了解延安精神。放映录像或投影片时要加以简要的解说。延河,清晨、傍晚,人们常在延河边上漫步,讨论革命道理;枣园,曾是党中央的所在地;南泥湾,当年359旅曾在这里恳荒种粮开展大生产运动;杨家岭,那里有中央礼堂和党中央办公楼,许多重要会议在这里召开。追寻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就是追寻延安精神,追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力求上进、永不满足的精神,执着地追求理想并为之献身的精神。 (2)我们永远告别了破旧茅屋,却忘不了延安窑洞温热的土坑。 告别破旧茅屋就是告别落后,忘不了温热的土坑,就是忘不了密切的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军民关系。 (3)我们毫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却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

四年级上册语文《延安我把你追寻》优秀教案

四年级上册语文《延安我把你追寻》优秀教案四年级上册语文《延安我把你追寻》优秀教案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新词: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 2.重点句: 我们毫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却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二)能力训练点 1.了解全诗的结构。 2.理解诗句内容,了解、懂得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

(三)德育渗透 了解延安伟大精神所在,教育学生学习延安的伟大精神。 二、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是全诗的重点,主要通过教师范读、指导朗读解决。 (二)了解诗中所说的具体事物的含义是难点,主要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教师点拨来解决。 (三)“为什么经济发达了,生活富裕了,仍然要提倡、发扬延安精神?”这是疑点,主要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教师精讲、点拨来解决。 三、课时安排 四、学生活动设计 (一)画出诗的韵脚。 (二)有感情地朗读。

(四)完成课堂练习。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1.初读全诗,找出韵脚。 2.学习诗的第一、二节。 (二)整体感知 本课是一首新体诗,抒发了作者追寻延安精神的迫切心情。(三)目标完成过程 1.揭题引读,学生自悟。 (1)简介背景,揭示课题。

住的是土窑洞,吃的是小米饭,穿的是粗布衣,点的是小油灯。尤其是1939年至1943年期间,日军大举“扫荡”,国民党顽固派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自然灾害的侵袭,使解放区面临着严重的困难局面。但是,全国人民把希望寄托在延安,各地进步青年纷纷奔向延安。当时延安的生活很艰苦,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吸引力呢?因为延安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的革命精神。这节课我们自学一首新体诗《延安,我把你追寻》,作者是祁念曾。读了这首诗,同学们就明白了作者为什么要追寻延安,追寻它什么? (2)教师范读。 (3)学生自由读,用着重号划出诗的韵脚来,并说说全诗押的是什么韵。(全诗押的是ang韵,每节诗二、四句末尾的一个字都有ang。韵脚是:光、阳、看、场、琅、炕、咱、梁、煌、翔、想、光、阳。) (4)再读全诗,想想诗中所说的追寻延安是什么意思?(追寻延安精神。) 2.指导自学,理解诗意。 (1)学习第一节。 自读第一节,思考:作者用什么方法写出了追寻延安精神的迫切心情? (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作者对延安精神的追寻。作者追寻延安精神,就像燕子追寻昔日的春光,小树追寻雨露和太阳。)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