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服务业跨国公司发展与母国经济的理论探析

服务业跨国公司发展与母国经济的理论探析

服务业跨国公司发展与母国经济的理论探析
服务业跨国公司发展与母国经济的理论探析

●刘兵权

服务业跨国公司发展与母国经济的理论探析

[内容提要] 本文首先回顾了服务业跨国公司的发展现状,接着分析服务业跨国公司的发展对母国经济的影响,主要从服务业跨国公司的发展对母国投资、就业和出口三个方面的影响进行了理论探析。

[关键词] 服务业跨国公司 母国投资 就业 出口

中图分类号:F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369(2006)1-0033-06

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迅速扩大

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FDI)的发展与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趋势是相一致的。20世纪70年代初,服务业只占世界FDI总量的1Π4,这之前,FDI 主要集中在原材料、其他初级产品以及以资源为基础的制造业领域。80年代以后,服务业FDI不断升温,跨国投资逐渐成为服务业国际竞争的一种主要形式,在全球跨国投资总额中所占份额日益增多。联合国跨国公司中心《世界投资报告》显示:1970年,发达国家的FDI中,第二产业占首要地位,其份额达4512%,服务业只占3114%;1985年,服务业FDI已达4218%,超过第二产业的3817%;到1990年,服务业FDI超过了第一、二产业的总和,达5011%。世界服务业FDI流入存量在1990年到2002年增长了4倍,从大约9500亿美元到超过40000亿美元(由占世界FDI存量超

收稿日期:2005112120

作者简介:刘兵权,湘潭大学商学院国际投资与跨国公司研究所,411105。过4Π5的61个国家的数据推断得出)。在2001—2002年间,服务业总体上占FDI内流总量的2Π3 (外流总量的70%)———大约5000亿美元每年(4 500亿美元的流出量)[1]。

11服务业FDI存量中产业组成的变化[1]

截至1990年,服务业FDI集中在贸易和金融业,分别占了服务业FDI内流存量的25%和40% (见表1)。目前,这些服务依然重要,2002年的份额为:贸易占18%、金融占29%。然而,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其它服务业FDI更为动态增长。其中,显著表现在电力、电信和水的供应以及商务服务。例如,在1990到2002年间,电力在内流FDI存量中所占比重增长了14倍,达到3%;电信、仓储和交通增长了16倍,达到11%;商务服务增长了9倍,达26%。

21服务业FDI存量增长,母国和东道国分布的变化

服务业FDI存量的增长也伴随着母国和东道国分布的变化。外流FDI在发达国家中分布更为广泛(到目前为止,仍然是主要的投资国),一些发展中国家已经成为重要的母国(尤其自1990年以来)。在内流方面,发展中国家的份额显著增长。

3

3

表1 1990年和2002年服务业FDI存量按产业分类单位:%部门Π产业

19902002

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全世界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中东欧全世界

A1内流FDI存量

全部服务业100100100100100100100电力、天然气和水1213463

建筑2321352

贸易27152520142118旅店和餐馆3232222

交通、仓储与通信28311102411金融37574031222929商务活动1551323401026社区、社会和个人服务2—22112

其他服务10892422

非特指第三位的服务21262—5

B1外流FDI存量

全部服务业100100100100100100100电力、天然气和水1—12—22

建筑22212211贸易17161710121710旅店和餐馆1—122—2

交通、仓储与通信5451171911金融48624835223934商务活动611734541936社区、社会和个人服务———————其他服务135132222

非特指第三位的服务6—63——3

数据来源:《2004年世界投资报告》(英文版):99

(1)外流FDI。20世纪70年代,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几乎占有全部的服务业外流FDI,当时作为服务业导向的主要国家之一的美国,在9个主要的母国中占了存量的2Π3。自此以后,许多其他国家也成为外流投资者,包括一些发展中国家。在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所占份额降至1Π4,欧洲跨国公司发展迅速,已成为一个占主导地位的母国地区,其在全世界外流FDI中所占份额从1980年的39%增至2003年的49%。日本在80年代至90年代之所以成为最大的FDI母国之一正是因为其服务业FDI的增长。发展中国家的服务业外流FDI在1990年代开始起飞,在全世界外流FDI中所占份额从1990年的1%升至2002年的10%。

总之,服务业外流FDI的最主要的母国(2001年)是美国,接下来是英国、德国、法国和中国香

4

3

港。

(2)内流FDI。在内流方面,服务业FDI的地理分布相对更为平衡。长期以来作为最大的受资国的美国,其在全球服务业内流FDI中所占份额也从未超过30%。服务业内流FDI的扩张主要在西欧和美国,日本不是主要的东道国。发展中国家和中东欧分别在20世纪80代后期和90年代初加入东道国行列。2002年,发达国家占全球服务业内流FDI的份额超过2Π3,发展中国家相应份额为25%,而中东欧为3%。

总之,服务业内流FDI的最主要的东道国(2001年)是美国,接下来是中国香港、英国、中国和法国。

此外,离岸服务业发展迅速。出口导向的离岸服务业伴随着服务业“可贸易性革命”而发展起来,始于80年代的IT软件服务,在90年代迅速发展。2001年,整个离岸服务出口市场估计价值320亿美元,主要提供国为爱尔兰、印度、加拿大和以色列。

服务业跨国公司对母国国内投资的影响

11一般性分析

如果仅从国际直接投资资本流动的角度看,对外投资和吸收投资对一国资本存量规模的影响存在着明显的不同。服务业跨国公司FDI可能会减少母国的资本总存量(即使部分对外投资收益被汇回国内并用于再投资),但是,单纯从资本流出角度考察服务业跨国公司FDI对国内资本存量规模的影响是不全面的,还应当考虑利润汇回带来的投资资金增加和外国对本国出口需求扩大等间接影响[2],以及外流FDI对FDI流入的反馈作用。

一国的投资可分为国内投资和国外投资两部分,也就是一国投资总额等于国内投资(I DOM)与对外直接投资(FDI)之和。根据储蓄等于投资的恒等式,是储蓄的差异决定了投资的差异[3],费尔德斯坦和霍里欧卡还认为,国民储蓄率的提高导致投资一对一地增加(Feldstein and H orioka,1980)。在本国储蓄既定的情况下,外流的FDI会影响本国投资。一种解释取决于资本市场不完全模型,考虑到信息不对称和代理人问题,它使企业利用外部资金比使用内部资金的成本更高,随着内部资金的增加降低了企业的资本成本,从而增加对外投资,从中可以推论储蓄本身的增加会带动投资的增长。如果不考虑内流的FDI对本国投资的影响,外流FDI与本国投资的总和应当大致不变,意味着FDI的增加将一对一地降低本国投资。当然,这是一种极端形式,在现实中,当企业使用外部资金的成本不是很大时,有对外投资的机会时,它不会一对一地排挤本国投资。

服务业跨国公司FDI能促进世界总产量的增长,为母国带来资本收益[4],提高国内收入,如果现有国内资本存量由于国内劳动的原因而处于使用不足的状况,那么,外流的FDI就可能对劳动有利。跨国公司的FDI行为有可能导致世界投资量的增加,这意味着实际储蓄率在有服务业跨国公司活动时比没有时更高。服务业跨国公司通过要素的流动与东道国成本更低的投入结合起来,提高了世界资源配置的效率。

服务业跨国公司FDI对一国经济业绩影响的核心问题在于对外投资是否以牺牲国内投资为代价。这部分取决于投资资金如何筹措,美国跨国公司对国外分支机构的股权投资中,20%属于从美国本土流出的资金。如果母公司从国内证券市场筹措资金,并因此而挤占了本国企业的投资,那么,国内资本的形成就会受到消极影响。但是,这方面的论据似乎不足,至少有关主要母国没有出现服务业跨国公司与国内企业为各自的投资项目争资金的现象。另一方面,FDI的流出也影响国际收支,从而影响一国的利率和汇率,对一国的货币供给有影响,对总需求也有影响。母国对国外子公司的不同融资类型也对母国国内资本存量产生不同影响。

不同的母国,服务业跨国公司FDI对国内资本存量规模的影响不同。美国服务业跨国公司对外投资与国内投资间存在着很强的正相关关系,也就是说,国内外投资有一定的互补性,从而进一

5

3

步说明国内固定资产投资和母公司提供内部积累起来的资金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正相关关系[5]。虽然对内、对外投资间的正相关关系并不一定意味着两者之间存在着因果联系,但至少说明外流FDI不一定会对母国国内资本存量规模产生不利影响。对加拿大的调查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服务业跨国公司FDI和国内资本形成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但是将其他因素(经济行为、利润率和技术进步)考虑进来,国内外投资间的正相关关系就不一定成立了,因为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跨国公司有可能用FDI来替代对国内的投资。80年代中,瑞典服务业跨国公司对外投资(主要对欧盟投资)就对瑞典国内资本存量规模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即使在美国,也有一些研究(如费尔德斯坦等人)认为FDI和对内投资间存在着部分替代关系。

21宏观经济学分析

服务业跨国公司FDI使东道国和母国的资本存量规模和可供投资的储蓄总额发生变化。从间接影响看,对外投资可以带来收入,其中部分收入可以用于再投资,同时,FDI也可能给母国和东道国带来积极的或消极的乘数效应,内流FDI和外流FDI存在着交互影响,在分析外流FDI对母国投资影响时必须考虑这一点。

麦克道格尔(MacDougall)的国际资本流动促进国民收入理论认为,国际直接投资不仅能够增加世界总的福利水平,而且能够同时增加母国和东道国的国民收入。他发现尽管FDI对母国国内的投资产生了部分的替代收益(海外投资汇回母国的股息、利息和利润等直接投资收益),但其超过了国内投资下降带来的国内产出的损失。马斯格雷伍还分析了FDI对美国国内劳动生产率的促进作用:一方面,国内投资的下降可能降低国内的劳动生产率水平;另一方面,FDI带动的国内就业结构的调整,通过转岗过程中的再培训,大大地提高了母国的劳动生产率水平。所以,FDI有助于美国国民收入的长期增长。

当资本可以充分自由流动时,有如下的平价定律:(i-if)Π(1+if)=(F-E)ΠE,其中i是国内利率,if是国外利率,F是远期汇率,E是即期汇率。当资本大量流入时,各国为了限制资本的流入和控制国内的信贷扩张而提高国内利率,根据上面的方程式,i增加时,若远期汇率不变,金融市场的调整使E减小,即货币升值。如果预期本币贬值,企业对外投资的积极性会受到影响,因为以本币为新投资来源的投资成本上升和以本币作为流动资金支持国外经营的成本提高;如果预期本币升值,则会提高企业对外投资的积极性。

初看起来,外流FDI会将资本资源转移出国,从而将减少国内的投资。然而事情并非如此简单。当母国国内的资源已充分利用时,国内多余资本将会构成通货膨胀的压力,因而这时资本转移出境是有好处的。当母国国内资源尚未充分利用,但发生结构性剩余时,这时的FDI还要取决于国内外的投资利润率大小,但资本投资于外国不管获益多少,都将影响本国相对劣势产业的投资,这种情况下,投资转移的长期效果甚至将会造成这些产业的消亡,以进口替代国内投资。在发达国家,这有利于产业结构的升级和改善。

服务业跨国公司的海外投资不仅限于初始投资,还包括后续投资。在跨国公司的融资战略中,可供选择的融资战略有许多,它将“在成本最低的地方借款,在预期收益最高的地方投资”(Caves, 1996),企业的全球融资不仅要考虑相对借款成本,还要考虑与汇率变化和与其他因素有关的风险,因此在国外子公司的外部资金中来自东道国的资金所占份额是很高的(世界投资报告,1999),在海外子公司的资金来源结构中,利润再投资一般都占有很大的比重,跨国公司的全球购并使股权投资也成为一种重要的投资形式。

服务业跨国公司对母国就业的影响机制

11基于宏观角度的分析

西方宏观经济学中的就业理论是以凯恩斯的总需求理论为核心的。产出和就业是由总需求决定的,而总需求又是由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和外国需求来决定的。因此凡是能促进国内消费、国内投资、政府消费和出口的经济措施都有

6

3

利于产出和就业的增长。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FDI能对其中一项产生作用,它对母国就业也将产生作用。如当子公司建成后,母国就可能由利润汇回以及付给母公司的特许费等方面来改善国际收支,或增加国内收入,刺激消费或投资需求,从而国内就业效应也为正。从更一般的意义上来讲,对外投资如果最终对总需求产生负面影响,那它会对国内的就业和产出产生一种替代效应,也就是说对外投资的收益比它的机会成本(即用于国内投资、消费、出口等而产生的对就业的影响)要小。对外投资如果最终对总需求产生正面影响,那它就会对国内的就业和产出产生一种补充效应,也就是说对外投资的收益比它的机会成本要大。

不过,传统的方法———用“替代效应”和“刺激效应”之净额来衡量跨国公司海外直接投资对母国就业的影响———不能适用于服务业跨国公司的就业效应分析。替代效应是指本可以在母国本土进行的与海外生产活动相联系的就业机会的丧失。它包括海外子公司在国外市场销售本可以在国内生产而后出口的商品所导致的就业机会损失,也包括海外子公司将商品返销到母国所引起的母国工作机会的牺牲。现在有人考虑海外子公司对第三国的出口会替代母国对第三国的出口,如果这种的替代的效应比较明显,则海外投资对母国就业的替代效应则比较的明显。刺激效应是指海外直接投资所导致的国内就业机会的增加。它包括:向海外子公司出口资本货物、中间品及辅助产品的额外的就业机会,母公司向海外子公司提供服务所产生的工作机会,以及国内其他公司向跨国公司及其子公司提供服务所提供的新的就业机会。显然,当替代效应大于刺激效应时,海外直接投资将导致投资国就业机会的减少;反之,则会导致就业机会的增加。然而,服务产品大多不具有可贸易性,需要生产者和消费者的面对面接触,服务业跨国公司的动机一般是市场寻找型,当其在母国占有了相当市场份额或母国市场相对饱和时,才利用其比较优势发展FDI,于是不存在所谓的“替代效应”与“刺激效应”。

一般的,服务业跨国公司对母国就业的影响取决于FDI之前母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状况和FDI之后对母国国内资本形成的影响等两方面的因素。在FDI之前,如果在某些产业母国已经或即将丧失国际竞争力,而这些产业FDI之后,不仅没有影响国内的资本形成,反而促进了国内经济结构的调整,那么,FDI将在减少劣势产业就业的同时,大大增加国内新兴产业的就业机会。

由于FDI对国内投资有挤入作用,在相同利率条件下,国内投资增加,IS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利率升高,国民收入增加,因此带动国内就业的增加。如果考虑开放条件下汇率的变化,国内利率升高,本币汇率降低,即在直接标价法下本币升值,造成出口减少,这对国内就业就有负效应。

21基于服务业跨国公司子公司特点的分析

由于许多服务都不具有可贸易性,很多服务业跨国公司都采取了建立独立子公司的形式。与制造业企业相比,服务业企业很少能将生产程序分割并把其中的劳动密集型生产活动转移到拥有低劳动力成本优势的发展中国家进行,原因是许多服务活动尚不能进行远距离交易,它们只能在消费地与消费时生产。结果,服务业国外附属企业大多将母国采用的要素比例(包括母公司的技术、研究与开发、资本密集度等)复制到国外,这种倾向在就业质量与技术转让方面赋予服务业国外附属企业的涵义要比制造业更为积极。

这些子公司大多是母公司的一个小型版本,需要“独当一面”,充分利用自身的比较优势服务当地市场,最终形成当地化的知识并与当地市场一起成长。不过,企业的管理职能依然受到母国总部的制约并得到总部的指导,当然也受到母公司总体战略的影响。这样,一方面为母国创造了许多非生产性的就业机会,如吸纳了大量的高科技人才从事科研开发活动,聘用了大量熟悉国际贸易业务的市场策划和营销人员,大量的具有国际管理水平的管理人员等。另一方面,其子公司的国际经营业务会导致母国法律、管理和工程咨询、国际金融等方面的需求,大大刺激了服务于这些领域的中介机构人员就业。例如,一家保险业

7

3

跨国公司建立的国外附属企业一般不会给母国劳动大军带来消极影响,有的甚至还会创造新的就业以服务于国外附属企业,从而刺激母国就业的增加。服务业跨国公司可以创造或维持一部分母国就业,提高国内就业人员的服务熟练程度和技能水平,从而有助于国内就业结构的优化。

服务业跨国公司与母国出口的机制分析

目前,大多服务业跨国公司属于市场寻求型。如果海外子公司的生产取代了母公司的出口,如果子公司的海外生产代替了母国一家竞争厂商的出口,就产生FDI替代母国出口的效应,也即FDI 的增加造成了出口的下降。但是,市场寻求型FDI对贸易的影响并不是到此为止。在FDI取代母国出口的同时,国外子公司的生产通常还是引发对于母国产品,主要是资本品与中间产品以及劳务的需求。随着服务的可贸易性提高,还会进一步扩大母公司对子公司的出口的扩大。

不过,随着服务业跨国公司在全球的迅速发展,部分效率寻求型跨国公司崛起。效率寻求型FDI与战略性资源密切相关,正是由于跨国公司追求战略性资源以提高效率,从而导致产业的国际化。所谓产业国际化,就是指产业内的产品生产和销售已实现高度的国际化,同时产业内的主要企业的生产经营已不再是以一个或少数几个国家为基地,而是面向全球并分布于世界各地的国际化生产体系。产业国际化的主体是现代跨国公司,它们在建立全球信息网络系统的基础上,在世界上不同的地区,在产业内进行分工,以最高效率去安排产品价值增值链上的活动,使得产品成本最小,附加价值最大化。

由于这类FDI是跨国公司全球资源整合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对于母国出口规模并无多大的直接影响。虽然,目前跨国公司的核心能力主要集中在母国总部,且大部分战略性资源由母国公司流出,但跨国公司充分利用其在世界各地的FDI,广泛获取不同区位的战略性资源,由于资源在公司内部共享,其流入母国非常容易,一旦流入母公司就会加强母公司的竞争力,间接影响母国的出口,母国其他公司也可能获得资源的溢出效应,提高出口竞争力。

当前,离岸服务业的迅猛发展对接受国和转出国都有好处:接受国获得就业、技能、接近国外市场等利益;而转出国得以提高其竞争力并转向更高价值链的活动。截至目前,许多离岸服务业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可以强调的是这绝不是一个“南-北”问题。随着服务业的可贸易性日渐提高,服务业跨国公司重构服务业国际生产,有时能利用国际企业内分工提高整体竞争力。

注释:

[1]2004年世界投资报告198

[2]1995年世界投资报告1227

[3]Martin Feldstein1The effects of outboun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on the domestic capital stock1NBER W ORKI NG PAPER SERIES NO14668:22

[4]根据麦克杜克尔-肯普模型。

[5]1995年世界投资报告1228

(责任编辑:张晓薇)

8

3

经济发展理论读后感1

《经济发展理论》读后感 经济增长可以分为逼近均衡的增长和非均衡增长两类。前者是古典经济学研究的,它的数学基础是收益递减规律。当经济发展到均衡点时,进一步的增长就不可能再继续。而社会在不断变动,人口在增加,新的资源在被发现,资本在积累,所以增长总是可能的,但又是有限的。因为一旦达到均衡就停止了。要突破均衡就得靠创新,就是非均衡的经济发展。均衡增长表现为投入要素的增加,也就是外延式增长,后者可以称为内涵式增长。 在均衡增长的模式中,没有创新,经济也能增长。但那是由于投入的增加,而没有效率的提高。对于非均衡的经济增长,从宏观角度来说,人口平均寿命的增加有利于提高经验的积累,教育投入的增加有利于提高人力资本的价值,劳动力和资本流动自由度的提高有利于流动成本的降低,政府效率的提高有利于新企业的建立,社会诚信度的提高有利于降低交易费用。这些方面都会促进创新过程。但对于非均衡的经济增长从微观的角度来说,则要从企业的作用,以及企业家在其中的推动作用来分析。 熊彼特从研究循环经济入手,对新古典经济学中的基本概念做了形象的描述。在一个私人财产、分工和自由竞争占统治地位的商业化国家中,每一个经济时期中,每个人都是靠前一期生产的货物来生活的,那么无论你在什么地方离开循环经济的某一环节,在走了若干步之后,又会回到这一起点。每个家庭或者厂商的行为,都按照经验给定的数据和同样由经验确定的方式来做出的,大家都墨守陈规不轻易改变。 接着,他提出了“组合”的概念,通常人们讨论两种组合,经济组合和技术组合。而且两者通常是背道而驰的,技术上低劣的方法可能仍然适合于给定的经济条件。当我们把最终产品的组合不断的向上追溯,最终都会找到两种最根本的对象:劳动力的服务和土地的服务,我们可以把所有的货物都设想成是劳动服务和土地服务的集合体,而且劳动和土地是同等重要的。在劳动力中,有一种特别的领导的劳动,他会为其本身定出自己的目的,并似乎成为第三种要素。监督者作为独立的劳动者之所以同一般的劳动者相区别是由于他们对生产方向、方法和数量做出决定。 那么循环经济有哪些特征呢?它运行的基本逻辑是什么呢?第一,消费者是市场中的领导者;第二,劳动与土地根据其各自的边际生产力得到相应的回报;第三,在循环经济中生产资料也根据它们各自的边际效用相等的原则进行分配;第四,当生产者向某一个生产方面推进很远的时候,由于同行业新竞争者的竞争,会逐步的消耗他的利润,并最终使其越来越少,直到消失;第五,商品实现的总价值会最终落实到提供生产资料的那些人手里,也就是在劳动力和土地所有者那里分配,而没有任何剩余;第六,这种循环经济具有很强的惯性力,可以抵制一些变化的发生;第七,在循环经济中,企业仅是把劳动力和土地结合起来,而货币仅是扮演着交换媒介的角色,它只是与商品的流动方向相反而已。 那么已有的理论中对如何打破这个循环经济均衡是如何解释的?第一,摩擦,也就是错误,灾祸,惰性等导致损失的因素;第二,时间的消逝,生产资料是未来的消费品,因而比消费品的价值为低,因此,他们的价值不能竭尽产品的价值。 总之,循环经济从经济体系走向一个均衡位置的趋势来描述经济生活的。其

论中国跨国公司的发展(1)论文

论中国跨国公司的发展(1)论文 论文摘要:中国进入WTO以后经济与全球接轨,跨国公司的发展大大加快,在全球化经济竞争当中,我国的全球化跨国公司将如何走出去,如何发展和经营管理值得深思。论文关键词:跨国公司;发展;管理跨国公司是二战以后发展起来的一种国际化金融组织,特别是在近五六十年发展迅速,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心,二十世纪九十二年代以来,进入我过的跨国公司逐渐增加,对我过的经济和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同时我国的跨国公司也逐步发展,特别是加入WTO 以后,中国经济与世界接轨,我国的跨国公司也加发展,在激烈的全球化竞争中,我国的跨国公司该如何发展和经营管理,成为眼下值得深刻思考的问题一我国经济的现状和发展跨国公司的必要派性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同时也有大量外国和资金涌入中国,中国的经济呈现全球化趋势。在剧烈的市场竞争中,我国加大跨国公司的发展力度成为必然。 1经济全球化促使中国与世界接轨发展跨国经济。全球化是指跨民族、国家、政治疆界的经济扩展,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如果哪个国家跟不上经济发展的脚步就意味着被淘汰。我国要溶入世界经济的大环境中就必须把目光放远指,向国际市场,大力发展跨国公司。这样才有助于中国经济更稳定的发展。因此发展跨国公司是世界发展大趋势的需要。 2经营与发展跨国公司有助于改善国内部分行业的产品、劳力大量过剩。中国已经进入了产品过剩时期,市场出现了供大于求的格局,大量的积压商品给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一定影响,政府对内提出扩大内需鼓励消费等政策,在对外方面我想加强对外贸易和发展跨国公司也是改善产品过剩的好办法。同时众所周知中国是人口大国,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导致事业人口增加,而且农村剩余人口涌入城市,给城市的经济发展带来负担,如果能大力发展跨国公司则有助于扩大人口输出,加快国内经济发展。 3跨国公司的发展有利于吸收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从而指导国内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就积极引进外国的先进生产管理技术,跨国公司正好能在这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促进国与国之间的经济交流,把外国好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方式引如中国从而知道国内的发展。二我国跨国公司中存在的问题及改善 1跨国公司的本土化问题。无论事实中国还是别的国家的跨国公司,目前存在的很大一个问题就是公司的本土化问题。世界第二大零售法国家乐福为何败逃日本,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没有适应日本当地的本土文化,家乐福在日本的店铺一般都开在市郊,虽然欧洲人喜欢一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包括的主要内容

区域经济(regional economy)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经济发展的内部因素与外部条件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生产综合体。以一定地域为范围,并与经济要素及其分布密切结合的区域发展实体。区域经济反映不同地区内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及内涵和外延的相互关系。域经济发展理论包括: 一、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 这种理论认为区域经济发展是不平衡的,就好像是处于不同的阶梯上,高收入地区处于高梯度,低收入地区处于低梯度,而在高收入地区和低收入地区之间,还有几个中间梯度。有梯度就必然有空间上的转移,高梯度地区首先应用新技术,先发展一步,而后随时间推移,逐步有序的从高梯度地区向处于二级、三级的低梯度地区推移。随着经济发展,梯度推移加快,区域间差距可以逐步缩小,最终实现经济分布的相对均衡。 (一)区域经济发展梯度转移理论 区域经济发展梯度转移理论是建立在工业生产生命循环阶段论基础上的。工业生产生命循环阶段论的首创者是美国哈佛大学的弗农等人。他们认为各工业部门,甚至各种工业产品,都处在不同的生命循环阶段上。它们也和生物一样,在发展过程中要经历创新、发展、成熟、衰老四个阶段。 区域经济的盛衰主要取决于它的产业结构优劣。创新活动发源于高梯度地区,然后按照顺序顺序逐步由高梯度地区向低梯度地区转移。梯度转移主要是通过多层次城市系统扩展开来。 处在创新阶段的工业部门一般都布局在处于高梯度的经济发达的大城市。主要原因在于:处在发展阶段的工业部门一般布局在第二梯度上一些条件具备的城市。处在成熟阶段与衰退阶段的工业部门布局在经济发展最低梯度地区。 (二)梯度发展理论的动态表象——三种效应 在区域经济梯度推移过程中有三种效应在同时起作用,即极化效应、扩展效应和回程效应,它们共同制约着地区生产分布的集中和分散。极化效应作用的结果会使生产进一步向条件好的高梯度地区集中,扩展效应会促使生产向其周围的低梯度地区扩散,回程效应的作用会削弱低梯度地区,促成高梯度地区进一步发展。这三种效应综合作用的结果就是不断扩大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之间的差别。因为在这里起主导作用的是极化效应,回程效应起推波助澜的作用。 (三)不同梯度上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高梯度区域要采取创新型经济发展战略。中梯度上的萧条区应实行改造型发展战略。低梯度区域应实行渐进型发展战略。

跨国公司概论练习题_百度文库

跨国公司概论练习题 一、判断题 1、在跨国公司结构性定义标准的所有权问题上,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认为,跨国公司通常包括所有权属于私人的、或其他实体。 ( 2、跨国公司是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 ( 3、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发展缓慢的原因只是战争的破坏。 ( 4、跨国公司定义的营业实绩标准目前并无统一的规定。 ( 5、跨国公司向外扩张的主要手段是跨国证券投资。 ( 6、按公司的经营结构对跨国公司进行分类,可分为横向型、垂直型及综合型。( 7、以民族为中心的跨国公司注重利用东道国资源,以众多子公司的利益为主。( 8、跨国公司全球战略应当是一个以变革为实质内容的概念。 ( 9、跨国公司的全球战略管理越来越重视对全球战略经营方式的调查研究。 ( 10、按偏离战略起点的程度可以把全球战略划分为退却型、稳定型和防御型。( 11、跨国公司全球战略思想、目标与对策是融为一体的,缺一不可。 ( 12、全球战略执行是指贯彻和实施已选定的战略所进行的活动。 ( 13、战略控制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将实际经营成果与战略评价标准进行对比, 发现差距, 找出原因,并进行纠正的过程。 (

14、国际部的设立是 20世纪 60年代初, 以英国为基地的跨国公司扩大国外业务的一种模式。 ( 15、国际部的设立,容易激发整个公司潜在的管理才能的发挥。 ( 16、全球性地区结构的组织形式,易于促进地区间的技术协作。 ( 17、全球性职能结构强调集中控制,不容易出现人员重叠的现象。 ( 18、全球性产品结构增强了有国外业务知识和专长人员的职责。 ( 19、跨国公司采用矩阵式组织结构,有利于应付复杂的国际业务环境。 ( 20、财务管理是跨国公司实现全球战略的关键。 ( 21、跨国公司财务决策权的设置往往是单一的。 ( 22、跨国公司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其财务组织结构形态不同。 ( 23、母公司向国外子公司提供贷款,只能采用货币形态。 ( 24、母公司投资购买子公司的有价证券的资金一般来源于母公司的未分配利润和折旧基金。 ( 25、母公司或子公司从银行和金融机构获取贷款,这是跨国公司传统的集资方式。 ( 26、跨国公司借款的主要形式是以债券筹集中长期资金。 ( 27、所有的跨国公司都不同程度地实行现金集中管理。 ( 28、现金集中地通常在主要的金融中心或国际避税地。 ( 29、跨国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最大的特点是跨文化背景的人力资源管理。 ( 30、海外子公司经理主要来源于母国及东道国。 ( 31、跨国公司对海外子公司经理的激励主要考虑的是物质激励。 (

当代跨国公司的发展趋势及对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启示

当代跨国公司的发展趋势及中国企业如何?走出去? 跨国公司是世界经济的引擎,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载体和科技全球化极其重要的驱动力量,正在超越国家成为世界经济活动的主体。21 世纪的今天,在以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革命的强烈冲击下,跨国公司正在经历全球性的经营战略调整,表现出不同于以往的最新发展趋势,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跨国公司向全球公司转型。当代跨国公司这种新的发展趋势将会对世界的未来经济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作为世界新兴经济体成员之一的中国,能够及时把握住当代跨国公司最新发展的脉搏和趋势,对于中国更多的企业成功地走出去有着意义深远的影响。 一、当代跨国公司的最新发展趋势 具体而言,当代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大环境的影响下,突出地表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趋势。 (一)经营理念日趋全球化、绿色化 在信息技术革命的加速推动下,面对迅速形成的全球市场,跨国公司前所未有的进行经营理念与经营战略的调整或转变,它们从过去以母国为中心的跨国经营转向多中心网络型的全球经营。一方面,跨国公司的决策者越来越以“地球村”作为公司的长远战略市场,谋求在全球范围内最大限度地优化配置、吸纳整合各种有形、无形的优质资源,金字塔式的、公司总部拥有绝对决策控制权的中心辐射等级制管理模式在转变为在全球若干重点国家或地区拥有地区总部的、多中心多结点式的全球网络管理模式,这种全球网络模式有利于跨国公司针对动态、复杂、多变的全球经营环境迅速地做出相应地反应,以有效地利用全球资源。比如麦当劳、肯德基、家乐福、沃尔玛等跨国集团公司已在全球范围内开展自己的分

公司,不断拓宽自己的市场。据调查显示,麦当劳现在已在美国各州建立了连锁店,在国外的业务迅速拓展到6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余几个跨国集团也在多个国家和地区扎下了根。另一方面,跨国公司渐渐淡化公司的母国国籍,民族中心文化潜移默化为全球多元文化,本土化观念日趋增强,整合地方文化特性于管理理念之中,寻求全球一体化与本土化的一个协同效应,这有利于吸纳与有效激励全球各地最优秀的人力资源,加速促进跨国公司向全球公司方向迈进,客观上也推动了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但是,随着全球人类作为一个“地球村”上的整体,正日趋面临着严峻的生态环境恶化、自然资源枯竭和人类生存危机,当代跨国公司在寻求全球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逐渐意识到自己必须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从过去的股东价值最大化提升到包括股东、人类社会和自然生态环境在内的全球公司责任体系,推崇绿色管理,以期逐步改善全球经营环境,并给社会和公众留下良好的企业公民形象,促进公司全球长远战略目标的实现,这也标志着跨国公司向全球公司转型的完成。全球经营将成为跨国公司发展的常态。 (二)生产经营体系日趋全球化、网络化 随着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等全球新兴经济体的迅速崛起,欧盟统一大市场的形成,以及互联网革命带来的时空距离的缩短与拉近,全球市场竞争强度不断加大,产品生命周期越来越短,驱使跨国公司在追逐规模经济性与范围经济性的同时,更加看重速度经济性与网络经济性。在遵循全球本土化战略的思维模式和全球产业价值链最优配置的原则下,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进行了诸如通过兼并收购、战略联盟与战略性外包等手段,跨国公司将经营重点转向全球产业价值链中附加价值最大的研发与营销服务环节,放弃或退出附加值低的某些制造组装环节,将其转移到全球新兴市场或最适合加工组装的国家、地区,并按照自己的

跨国公司的发展趋势.docx

跨国公司的发展趋势 一、当代跨国公司发展的新趋势 当前跨国公司在以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时代,其全球性的经营战略正进行着战略性的调整,正确认识企业跨国经营中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要及时地把握最新的发展,不断的创新,为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指引方向。 (一)各大跨国公司实施国际战略联盟国际战略联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跨国企业为了实现同一战略目标因而建立起的合作关系。这种关系包括核心技术的共同研发、交换销售网络信息,一起生产等等。跨国公司缔结战略联盟,可以广泛利用外部资源,通过利用联盟伙伴的技术、资本、供应渠道以及营销网络等资源,从而来实现自身全球战略。通过联盟降低了风险,使得企业产生规模效应,提升了公司的竞争力。 (二)技术发展中更强调研究和开发(R&D)技术发展一直以来是跨国公司发展的核心动力,跨国公司必须使本企业的技术要素在全球各地优化配置,以此来面对复杂的国际市场,满足不同的消费者偏好,使得产品多样性,从而通过研究和开发,利用不同国家的科技技术资源,降低开发成本和风险,使得技术利用最大化,从而带来最大的收益。 (三)跨国公司组织结构的新趋势———互联网的组织结构当今社会是互联网时代,它改变了传统经济的形态,并形成了自己的市场,通过互联网,跨国公司交易的时间和地点不受限制,并可以通过它的

组织结构,接触到更大的市场空间,把原来不可能的市场转变为新市场,为跨国公司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机会,并且互联网的组织结构可以使得跨国公司内部资源能有效整合,连接了企业内部的核心竞争力,从而使得交易成本的下降。 二、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问题 (一)没有清晰的国际化战略有的中国企业在国际化的过程中,盲目跃进,为了国际化而国际化,事先没有制定详细的国际化战略和步骤,所以在海外扩展实战中,经常出现成本核算超支,最后造成企业财务出现问题,导致企业经营风险增加。 (二)企业缺乏风险防范意识大多数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都能认识到风险,但是对具体何种风险,特别是在各个东道国具体的政Z 环境下,临时碰到的风险完全没有防范能力,还有不熟悉东道国法律制度,触犯法律,直接遏制了海外发展。 (三)政F和银行等金融机构对走出去的中小企业融资支持不够中小企业实质是中国从事对外贸易的主体,也是市场中最活跃的,我国很多中小企业都想走出去,实现国际化经营,但是必须要有雄厚的资金支持和宽松的政策环境,但是,政F政策偏向国企和大型企业,对中小企业扶持政策欠缺,特别是在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融资上,更是少之又少,严重制约了中小企业国际化战略的实施。 (四)国内企业缺乏行业协会协调导致内部竞争严重中国很多行业没有自己专门的行业协会,所以在国内导致竞争的无序性,没有统一的行业协会做指导,并且随着中国企业迈出国门,这种竞争延续到

我国跨国公司现状及发展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378803335.html, 我国跨国公司现状及发展研究 作者:孙佳美 来源:《商情》2016年第45期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跨国公司实现了长远的进步,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相比于国际上著名的跨国公司,我国的跨国公司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使得我国跨国公司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本文就我国跨国公司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跨国公司发展的有效策略,为跨国公司的发展提供参考。 跨国公司现状发展 现如今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这不仅给我国的跨国公司发展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经济的全球化的推进使得我国的跨国公司已经进入到了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在快速发展的同时,跨国公司的进步也遇到了诸多问题,使得自身发展受到了制约。因此需要对其中的问题进行科学的分析,采取有效地策略,促进跨国公司实现快速、稳定的进步。 一、我国跨国公司的现状分析 首先我国的海外投资结构存在着不尽合理之处,我国公司投资中,技术水平比较低的加工型项目是企业投资的主要内容,对于国家支持的出口导向型企业以及重要的战略产业占有的比例不高。在地区结构上,虽然我国跨国公司投资的数量比较多,跨国公司投资范围比较广泛,但是在港澳地区以北美地区所占的比例依旧不高,对于跨国公司的进一步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因此需要从市场布局的战略层面上进行提升和发展。 其次跨国公司在经营发展上存在着盲目性的特点,经营目标并不明确,发展不够盲目。企业在投资过程中不能有效地调查市场的实际情况,对于市场变化风险评估也不到位,企业在境外投资主要是为了享受国家对跨国公司的优惠政策,使得企业的旧有设备得以转移。而且有些企业对企业自身的条件和发展方向认识不足,境外投资比较盲目,投资无法实现既定的目标,使得跨国公司承受严重的损失,跨国公司今后的境外投资也会遇到一定的困难。 最后跨国公司中缺少高素质水平的人才。跨国公司一般都是生产加工高科技、资本密集型的产品,但是在科学技术方面,跨国公司还比较薄弱,很多企业并没有认识科学技术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跨国公司中缺少技术含量比较高的人才以及资金。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科研投资以及人力投入等比较少。我国的跨国公司涉及到很多企业,并且其投资经营范围比较广泛,国外的一些工业产业、境外研发中心已经纷纷建立,但是产业格局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转变。当前我国海外投资主要是以制造业加工、资源开发为主,但是在对外直接投资产业转换结构以及速度上还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 二、我国跨国公司的发展对策

第二章 现代经济学理论概述

第二章物流经济分析的基本原理及方法 学习目标 1.了解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内容与发展。 2.理解物流经济分析的基本原理:成本分析、资金报酬原理、供应链系统原理、技术创新原理等。 3.掌握物流经济分析的基本方法。 技能目标 1.能够结合物流工作实际选择合适的物流经济分析方法。 2.能够灵活应用供求分析法、成本收益分析法和盈亏平衡点分析法。 3.能够运用贡献分析法分析物流企业如何将有限资源最优使用。 第一节现代经济学理论概述 一、现代经济学的内容 为什么学习经济学?因为资源的稀缺性。人的需求是无限的,相对于人的需求来说,任何资源都可能是稀缺的。正因为资源的稀缺性,节约才可能成为必要,才产生了如何有效配置和利用资源这个问题。设想一下,如果使用的资源是无限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可以任凭挥霍浪费,经济学又有什么必要呢?当然,资源的稀缺性是指相对稀缺,即相对于人们现实的或潜在的需要而言是稀缺的。这就要求社会经济活动的目的,是以最少的资源消耗取得最大的经济效果。这就是经济学产生和发展的原因。 在西方,对经济学的定义很多,比较流行的定义是:经济学是一门关于经济行为主体如何利用稀缺的社会资源进行生产核对社会产品进行分配的科学。经济学中所说的经济行为主体包括居民、厂商、政府和其他经济组织。经济学也就是研究这些经济行为主体的经济行为的科学。经济学作为一门最主要的社会科学,它所研究的核心问题是资源配置,而资源配置之所以作为一个需要研究的问题二存在,又在于资源具有稀缺性。 在西方经济学中,资源(resources)又称为生产要素(factor of production),是指用于生产物品和劳务的一切东西,具体包括土地、劳动、资本和企业家才能。 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由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部分组成。 (一)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是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围绕稀缺资源的配置,研究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定,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其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 经济活动的主体是指一个社会经济活动的当事人或决策者,因而也就是资源配置者和利用者。一个社会经济活动中有三种类型的经济主体:家庭、企业、政府。相对于政府而言,家庭和企业被称为单个经济主体,是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政府的积极行为时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微观经济学以单个居民和企业的经济行为及其相互关系为研究对象。微观经济学的具体理论包括: ⑴消费者行为理论。研究消费者如何把有限收入分配于各种物品以实现效用最大。 ⑵生产者行为理论。研究生产者如何把有限的资源用于各种物品的生产而实现利润最大化,包括生产理论、成本与收益理论、厂商理论等。 ⑶均衡价格理论。研究商品的价格如何决定,以及价格如何调节整个经济的运行。 ⑷市场结构理论。研究交易市场的竞争性。 ⑸收入分配理论。研究工资、利息、地租和利润如何决定。 ⑹微观规制与收入再分配理论。研究社会资源配置最优化的视线,正如有关价格管理、消

国外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发展

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论文国外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发展

目录 【摘要】...................................................................................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国外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发展...............................................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跨国公司在中国发展的新趋势?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跨国公司发展对中国经济的影响.......................................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面对国外跨国公司投资发展应采取的对策.......................错误!未定义书签。参考文献.........................................................................................错误!未定义书签。 ?国外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发展

【摘要】跨国公司作为的主要载体,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不断增加有力地带动中国经济融入全球化潮流。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已经进入全方位阶段,投资力度强化,投资项目系统化,投资方式多样化,对中国经济的各个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中国企业如何提高自身素质应对挑战。 【关键词】跨国公司国际投资中国市场

一、国外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发展 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期,跨国公司重点投资的主要是服装、电子元器件、塑料制品、皮革制品等劳动密集型加工企业;90年代初期以后,跨国公司多投资于微电子业、汽车制造业、家用电器业、通讯设备业、制药业、化工业等技术、资金密集型行业。进入新世纪以来,高科技产业、金融保险业以及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投资又逐渐成为跨国公司新的投资热点。 改革开放以来,各行业跨国公司都看好中国市场,其投资的产业分布表现为: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一、三产业发展迅速。 从统计数据中可以发现,跨国公司对我国的投资大多数集中在那些集中度和规模效应较高的行业里,按照联合国贸易发展委员会根据技术水平划分行业的标准,截止2004年底,在统计的1204家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企业中,属于低技术行业的有217家,属于中等技术行业的有684家,高技术行业的有303家。 二、跨国公司在中国发展的新趋势 随着对中国市场环境的逐渐熟悉,以及对中国市场潜力和重要性认识的加深,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呈现出大规模系统化现象。这种大规模系统化,既表现为跨国公司不仅对单个企业进行投资,而且对一个产业的上、中、下游各个阶段的企业进行大规模投资;同时又表现为既投资于生产性项目,又大规模投资于融资、采购、保险、咨询、销售、运输和售后服务等各个运营环节。更加重视其对外投资的全球市场整体性和系统性。 进入21世纪以来,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投资力度加大,研发机构数量增多。包括微软、通用汽车、英特尔、诺基亚、的世界著名跨国巨头在中国都建立有研发机构。在数量增多、额度加大的同时,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投资的形式也出现多样化趋势。目前主要有建立独立的研发机构、与中国高校及科研机构合作或合资进行研发、与中国企业建立技术联盟等形式。

宏观经济学著作简介--经济发展理论

宏观经济学著作简介--经济发展理论

[美] 约瑟夫·熊彼特 Joseph Schumpter 经济发展理论 The Theor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1912) 熊彼特(1883~1950),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当代资产阶级经济学代表人物之一,在西方经济学界享有盛誉。熊彼特1932年迁居美国,任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直到逝世。他的经济理论的核心是创新理论和经济发展理论;他创立了经济理论、经济史、经济统计三者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创新论出发,证明了资本主义终将被社会主义所取代。主要著作有:《经济发展理论》(1912年德文版,1934年英文修订版)、《经济思想和方法》(1914)、《帝国主义和社会阶级》(1927)、《经济周期:资本主义过程的理论、历史和统计分析》(1939)、《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1942)、《从马克思到凯恩斯十大经济学家》(1951,由生前所写传记评论汇集而成)、《经济分析史》(1954)等。 《经济发展理论》是熊彼特最有影响力的著作之一。本书以“对于利润、资本、信贷、利息和经济周期的考察”作为副标题,涉猎范围广泛,

但是,书中最引人关注的还是他提出的“创新理论”。本书的英译本1934年由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共分为六章。这里按章节顺次作一简介。 第一章中,熊彼特对“循环流转”进行了静态分析。通过对熊彼特所谓的“循环流转”状态的分析,可以得出它实际上就是一种简单的再生产过程。没有企业家,没有创新,没有变动,没有发展,企业的收支相等、没有利润,生产管理者只得到相应的“管理工资”,因而利润、资本和利息都不存在,生产过程只是周而复始的简单重复。 第二章,是本书的重点,作者用“动态”和“发展”的观点分析了“创新”和资本主义。对经济发展,包括从“企业家”的特点和功能、“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创新”的涵义和作用,直到资本主义的产生,熊彼特都作了开创性的精辟论述,这些内容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现象,构成了熊彼特“创新理论”的本体。 熊彼特认为创新是影响经济发展的“内在因素”。所谓“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即企业家对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进行一种新组合。熊彼特把这种新组合归结为五种情况:一是

中国跨国公司发展的战略选择

我国跨国公司发展的战略选择 摘要:跨国公司已经成为当前世界经济舞台的主导力量,本文分析了当代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国家跨国公司发展战略的新动向,提出了我国跨国公司发展战略的选择。 关键词:跨国公司新动向战略分析 当前,全球化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而跨国公司的发展在全球化浪潮中担当了重要的角色。目前全世界 6.3万个跨国公司和80万个分支机构控制了世界工业生产总值的40%-50%,国际贸易的60%-70%,对外直接投资的90%和全球技术转让的90%。 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发展的新动向 随着全球经济化进程的加快,科学技术的进步,国际市场的加剧,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为保持他们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获取更大利益,不断调整发展战略。 掀起新的跨国并购战略。全球化时代是规模收益递增的时代。在全球化经济中,企业规模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特别是在高度竞争或市场萎缩的行业,规模是企业获得生存机会的源泉。因此,随着竞争的激化,全球企业兼并风潮愈演愈烈。据有关资料的不完全统计,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每年约有16000多家企业被兼并,其中80%被跨国公司并购,跨国并购交易额每年以30%的速度增加。 利用直接投资(FDI)争夺世界市场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新兴市场。近几年,世界FDI格局由原来“三级化”(美、日、韩)转变为

“多级化”。1990年底在西方各国的FDI总额中,发达国家占80%,发展中国家占20%。但在1993-1998年流入发展中国家的FDI高达35.3%,1999-2000年又下降到17.9%,2001年又回升到27.9%,2002年中国成为全球吸收外国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亚洲金融危机之后,美、欧大型的跨国公司在新兴的市场不但没有大规模的撤资,而且一举替代日、韩等国成为东亚地区的主要投资者,充分反映了跨国公司对发展中国家新兴市场的高度重视。 大大加强本地化战略。随着国际化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跨国公司利用东道国的人才优势和劳动力价格低廉的优势,大大加强了本地化战略的进程。全球10强企业排第一位的通用电气公司国外资产达36%,外国雇员达44%,排在第十位的雀巢公司国外资产达87%,外国雇员占总雇员的97%。 根据价值链的漂移及时调整自己的增长战略。全球化的背景下,跨国公司极大地提高了先进产业的国际化程度;根据比较优势与区位优势,抢占高技术和高附加值的重要环节,及时调整产业价值链,使产业价值链内部分割进一步细分化。这样,通过国际相互协作既做大了某一个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又充分利用稀缺资源,将资金投入价值链增值最快的生产环节,不断扩大该产业在国际市场的规模。 不断调整经营业务领域,做到有进有退。20世纪80年代以来,高新技术、金融、服务贸易等新兴产业成为跨国公司投资追逐的热点。近年来有加剧的趋势。1999-2000年第三产业的跨国投资平均占全球

【发展战略】企业战略-我国跨国公司发展的战略选择

★★★文档资源★★★ 内容摘要:跨国公司已经成为当前世界经济舞台的主导力量,本文分析了当代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国家跨国公司发展战略的新动向,提出了我国跨国公司发展战略的选择。 关键词:跨国公司新动向战略分析 当前,全球化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而跨国公司的发展在全球化浪潮中担当了重要的角色。目前全世界 6.3万个跨国公司和80万个分支机构控制了世界工业生产总值的40%-50%,国际贸易的60%-70%,对外直接投资的90%和全球技术转让的90%。 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发展的新动向 随着全球经济化进程的加快,科学技术的进步,国际市场的加剧,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为保持他们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获取更大利益,不断调整发展战略。 掀起新的跨国并购战略。全球化时代是规模收益递增的时代。在全球化经济中,企业规模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特别是在高度竞争或市场萎缩的行业,规模是企业获得生存机会的源泉。因此,随着竞争的激化,全球企业兼并风潮愈演愈烈。据有关资料的不完全统计,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每年约有16000多家企业被兼并,其中80%被跨国公司并购,跨国并购交易额每年以30%的速度增加。 利用直接投资(FDI)争夺世界市场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新兴市场。近几年,世界FDI 格局由原来“****化”(美、日、韩)转变为“多级化”。1990年底在西方各国的FDI总额中,发达国家占80%,发展中国家占20%。但在1993-1998年流入发展中国家的FDI高达35.3%,1999-2000年又下降到17.9%,2001年又回升到27.9%,2002年中国成为全球吸收外国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亚洲金融危机之后,美、欧大型的跨国公司在新兴的市场不但没有大规模的撤资,而且一举替代日、韩等国成为东亚地区的主要投资者,充分反映了跨国公司对发展中国家新兴市场的高度重视。 大大加强本地化战略。随着国际化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跨国公司利用东道国的人才优势和劳动力价格低廉的优势,大大加强了本地化战略的进程。全球10强企业排第一位的通用电气公司国外资产达36%,外国雇员达44%,排在第十位的雀巢公司国外资产达87%,外国雇员占总雇员的97%。 根据价值链的漂移及时调整自己的增长战略。全球化的背景下,跨国公司极大地提高了先进产业的国际化程度;根据比较优势与区位优势,抢占高技术和高附加值的重要环节,及时调整产业价值链,使产业价值链内部分割进一步细分化。这样,通过国际相互协作既做大了某一个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又充分利用稀缺资源,将资金投入价值链增值最快的生产环节,不断扩大该产业在国际市场的规模。 不断调整经营业务领域,做到有进有退。20世纪80年代以来,高新技术、金融、服务贸易等新兴产业成为跨国公司投资追逐的热点。近年来有加剧的趋势。1999-2000年第三产业的跨国投资平均占全球跨国投资总额68.5%,2001年达63.3%。 树立“绿色企业”形象,推行“绿色管理”战略。随着人类对环境意识的增强,绿色消费运动的兴起,跨国公司积极推行“绿色管理”,将环境保护观念融入企业经营管理之中。如采用新技术减少有害废弃物的排放,变普通商品为“绿色商品”,竭力争取“绿色商标”等。因此,塑造“绿色企业”形象,将成为跨国公司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经济发展理论读书笔记

《经济发展理论》读书笔记 《经济发展理论》这部著作是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阿罗斯·熊彼特在1912年发表的,首次提出了他影响深远的创新理论,而后他利用该书再版以及出版其他著作的机会对该理论进行了不断的补充完善,使该理论成为了他经济理论体系中最重要的理论,并构成了他的许多其他理论的基础。 熊彼特指出,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往往通过创建新的企业来实现,新组合意味着通过竞争消灭旧组合。同时,新组合还意味着对经济体系中现有的生产手段做不同的使用,利用现有的社会资源去做新的事情,也就是把生产手段从循环流转中抽出来,并把它们分配到新的产品或者新的工艺上。熊彼特还发现,从投资的角度看,这种新的分配通常要通过信用来完成。在创新理论中,熊彼特明确了企业家的职能,认为企业家的职能就是实现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也就是创新。熊彼特还区分了创新和发明,在他看来,创新是一个经济学范畴而不是技术范畴,发明(invention)是新工具或新方法的发现(discovery),而创新(innovation)则是新工具或新方法的实施(implementation),虽然发明往往构成创新的一个环节,但创新并不一定需要发明,而发明也只有用于生产实践之中并且实现了商业利润才能够被算做创新。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具体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要点: 1、创新是生产过程中内生的。他说:“我们所指的‘发展’只是经济生活中并非从外部强加于它的,而是从内部自行发生的变化。”这种变化是那么多的重要经济现象的原因,所以,为它建立一种理论似乎是值得的。这种经济变化就是“创新”。 2、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本质规定。熊彼特力图引入创新概念以便从机制上解释经济发展。他认为,可以把经济区分为“增长”与“发展”两种情况。所谓经济增长,如果是由人口和资本的增长所导致的,并不能称作发展。“因为它没有产生在质上是新的现象,而只有同一种适应过程,像在自然数据中的变化一样。”发展是经济循环流转过程的中断,也就是实现了创新,创新是发展的本质规定。 3、创新是一种“革命性”变化。熊彼特认为,这种“革命性”变化的发生,才是经济发展的根本问题。创新有突发性和间断性的特点,要对经济发展进行“动态”性分析研究。

经济发展理论——财富创新的秘密

作者简介 约瑟夫 阿洛伊斯 熊彼得,JosephAlois schumpeter(1883年~1950年),被誉为二十世纪的经济学天才及现代企业思想之父。曾任奥地利的财政部长、一家银行的董事长。移居美国后.一直任教于哈佛大学。其“经济发展”理论对经济学思想史有着巨大的贡献。是第一个以非美国人身份被选为“美国经济学学会”会长的经济学家。其代表著作有:《经济发展理论》、《产业循环:资本主义过程的理论的、历史的和统计的分析》、《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经济分析史》、《从马克思到凯恩斯十大经济学家》。 编辑推荐 二十世纪的经济学天才,现代企业思想之父,西方经济学界第一本用“创新”理论来解释和阐述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的专著。 熊彼得通过《经济发展理论》,早在1912年阐述了现代社会是如何前进的秘诀,历经90多年还

能闪闪发光,足见其理念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是颠扑不破的。在当今社会新经济,新知识响彻云霄之际,反观其本质内涵,仍然脱离不了“创新”这个老概念。 本书简介 熊彼特写这部著作的年代,正是资本主义工业迅速发展,国民生产总值持续增长,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向垄断过渡的时期。该书从各个不同的侧面,概括了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主要经济现象,在描述历史发展过程的同时,作了开创性的深刻论述,将历史叙述和理论论证融为一体,体现了熊彼特卓越的文体风格。 随着时间的流逝,他的理论经受住了时间的洗礼。本书作者开创性地用“创新”理论来解释和阐述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透彻地阐述了经济发展的原动力,本书因此而成为经济学界的经典之作。 阅读熊彼得的经济发展理论,会使我们对经济发展、创新、信贷、利息和利润的本质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会有深刻的认识: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源泉,信贷创造的本质需求在于创新,利息来源于利润,利润是企业家创新价值的报酬。 目录 第一章 受一定环境制约的经济生活的循环流转 第二章 经济发展的基本现象 第三章 信贷与资本信贷的性质及其作用 第四章 企业家的利润 第五章 资本的利息 第六章 经济周期的初步评述 插图摘要 书摘插图 第一章 受一定环境制约的经济生活的循环流转 1 实际上,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研究者把从众多事实中单独抽出的一个事实称为经济的事实,这其实是人在内心模拟现实的,技术条件下人为地抽象出经济事实,这种抽象还有很多,经济只是其中之一而已。现实是一个事实,决不可能是完全的或者纯粹的只是经济的,它总是存在着其他的常常是更为重要的方面。尽管如此,就像我们有权利在日常生活中涉及经济一样,在科学中我们也同样可以涉及经济。 社会活动是(至少直接是)人类行为的结果,而经济活动则是经济行为的结果。经济行为的概念可以解释为以取得货物为目的的行为。在此意义上,我们可以研究行为的经济动机,或研究社会和经济生活中的经济力量等等。可是,我们研究的对象只是目的在于通过交换或生产来取得货物的经济行为,因此我们将经济行为的概念限制在这种类型的取得上,而把比较广泛的领域留给经济动机和经济力量这两个概念,因为在将要谈论的经济行为这个比较狭窄的领域以外,我们还需要通过经济动机和经济力量这两个概念对其进行补充说明。 因此,由经济行为概念所限定的经济事实领域就是首先应该关注的领域。每个人都会有经济方面的行为,每个人要么是一个“经济主体”,要么就是依附于某个经济主体。当各社会阶层的成员在职业上各有分工以后,我们就可以将其区分两大类人:一类是以经济行为或营业为主要活动的人,另一类是在经济方面的行为相对于其他方面而言居次要地位的人。在这种情况下,虽然所有其他社会成员也必须有经济方面的行为,但是后者的经济生活是由一个特别集团的人来代表的,这个集团的活动可以说是构成经济生活的主体部分,此时,不管经济生活同人们的其他重要表现所具有的一切关系如何,它都不再包含抽象的意思。 像谈一般的经济规律一样,下面先说说经济发展的问题。而阐明经济发展的规律正是本书的主要

论中国跨国公司的发展(一).

论中国跨国公司的发展(一) 摘要:中国进入WTO以后经济与全球接轨,跨国公司的发展大大加快,在全球化经济竞争当中,我国的全球化跨国公司将如何走出去,如何发展和经营管理值得深思。 关键词:跨国公司;发展;管理 跨国公司是二战以后发展起来的一种国际化金融组织,特别是在近五六十年发展迅速,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心,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进入我过的跨国公司逐渐增加,对我过的经济和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同时我国的跨国公司也逐步发展,特别是加入WTO以后,中国经济与世界接轨,我国的跨国公司也加发展,在激烈的全球化竞争中,我国的跨国公司该如何发展和经营管理,成为眼下值得深刻思考的问题 一我国经济的现状和发展跨国公司的必要派性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同时也有大量外国企业和资金涌入中国,中国的经济呈现全球化趋势。在剧烈的市场竞争中,我国加大跨国公司的发展力度成为必然。 1经济全球化促使中国与世界接轨发展跨国经济。全球化是指跨民族、国家、政治疆界的经济扩展,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如果哪个国家跟不上经济发展的脚步就意味着被淘汰。我国要溶入世界经济的大环境中就必须把目光放远指,向国际市场,大力发展跨国公司。这样才有助于中国经济更稳定的发展。因此发展跨国公司是世界发展大趋势的需要。 2经营与发展跨国公司有助于改善国内部分行业的产品、劳力大量过剩。中国已经进入了产品过剩时期,市场出现了供大于求的格局,大量的积压商品给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一定影响,政府对内提出扩大内需鼓励消费等政策,在对外方面我想加强对外贸易和发展跨国公司也是改善产品过剩的好办法。同时众所周知中国是人口大国,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导致事业人口增加,而且农村剩余人口涌入城市,给城市的经济发展带来负担,如果能大力发展跨国公司则有助于扩大人口输出,加快国内经济发展。 3跨国公司的发展有利于吸收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从而指导国内企业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就积极引进外国的先进生产管理技术,跨国公司正好能在这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促进国与国之间的经济交流,把外国好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方式引如中国从而知道国内企业的发展。 二我国跨国公司中存在的问题及改善 1跨国公司的本土化问题。无论事实中国还是别的国家的跨国公司,目前存在的很大一个问题就是公司的本土化问题。世界第二大零售企业法国家乐福为何败逃日本,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没有适应日本当地的本土文化,家乐福在日本的店铺一般都开在市郊,虽然欧洲人喜欢一次性购买很多东西在家里储备,但是日本住宅面积较小不适宜储备过多的东西,再加上日本的妇女大多都没有职业,在家带孩子料理家务所以她们有充足的时间到附近的便利店购买东西,而不是一次储备很多。我们再来看看NEC手机为什么撤出中国市场。在日本销售量第一的NEC手机在中国手机市场却一直不温不火直,到最后落得退出中国手机市场的结局其原因也不外乎是不适应中国的本土文化。NEC手机一向重视技术和质量却很少将精力投入到手机的外观和宣传上去。而中国的消费者却很

跨国公司在我国的发展

跨国企业在我国的发展 姓名: 专业: 学号: 指导教师:

目录 一、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发展概况 (1) (一)跨国公司数量日益增加 (2) (二)跨国公司竞争力强大 (3) 二、跨国公司在中国发展的案例 (4) (一)诺基亚在中国的发展 (5) (二)西门子家电在中国的发展 (6) (三)宝洁公司在中国的发展 (2) 三、跨国公司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正面影响 (1) (一)为中国市场提供了多样化的产品 (2) (二)促进了中国的技术进步 (3) (三)促进了中国企业的竞争意识 (2) 四、跨国公司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消极作用 (4) (一)对民族品牌造成了冲击 (5) (二)造成了本土企业的人才流失 (6) 总结 (4) 参考文献 (4)

跨国企业在我国的发展 摘要:跨国公司作为在我国投资的隶属于国外的公司,对于我国经济环境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在我国现代化经济市场的改革中,跨国公司扮演者重要的角色,它是代工我国经济与全球化想接轨的重要组成部分。21世纪,全球经济稳步发展,跨国公司在我国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方位的阶段,他带动了我国投资项目的多样化,加大了各国在华投资资金流入,影响了我国经济市场结构的发展,也促进了我国国有企业的发展。本文通过研究跨国企业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来了解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下,跨国企业的发展和经营模式,对于我国企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本文主要是通过近年来跨国公司具有代表性的几家公司在我国的发展情况,通过案例总结跨国公司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关键词:跨国企业;发展;国有企业;

一、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发展概况 对于全球经济告诉发展的现在,跨国公司为此提供了主要的经济原动力,在我国跨国公司一开始进入中国市场几乎是一种直接垄断的姿态,由于当时我国经济还不是很发达,所以国外的企业看好了我国的经济市场,自此之后来开始在我国出现了少数的跨国公司。由于这些跨国公司大部分都是资本主义国家的大型企业,所以这些企业拥有坚实的经济基础,在对我国市场进行投资方面,这些跨国企业抢占了先机,对我国当时经济市场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一)跨国公司数量日益增加 自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期,跨国企业开始注重对服装、塑料制品、皮革制品的加工和生产,然后逐步开始扩展到电子、汽车、家用电器、等一系列具有技术的专业性行业。自改革开放以来,各国企业都看好了我国这一巨大的消费市场,并且逐渐开始在我国建立跨国企业,这些企业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市场的重要支柱,由于当时我国的市场经济还不是很发达,所以主要的生活必需品都是这些跨国企业在我国进行生产和销售的。据统计直至2004年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企业就有超过1200家,这些跨国企业带动了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进作用。随着经济化发展趋势跨国公司的数量也逐渐增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