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孝经第七章

孝经第七章

孝经第七章

常识高分专项-诸子百家(讲义+笔记)

诸子百家(讲义) 一、儒家 (一)孔子 1.思想 (1)礼——“克己复礼”、“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2)仁——“爱人”、“因民之所利而利之” (3)中庸——“过犹不及”、“和而不同” (4)德——“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2.教育 (1)对象——有教无类;兴办私学 (2)态度——“不耻下问”、“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3)方法——“学、思、习、行”;循循善诱;因材施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反三 (4)内容——《诗》、《书》、《礼》、《乐》、《易》、《春秋》 3.著作 《论语》——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语录体为主,孔子弟子、再传弟子编著。 宋代朱熹将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 (二)孟子 1.思想 (1)仁政——“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义——道义,“得道者多助”、“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3)民贵君轻——“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4)性善论——“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5)以德服人——“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诚服也 2.著作 《孟子》——作者:孟子及其弟子。 (三)荀子 1.思想 (1)性恶论——礼法并用。 (2)“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3)先义后利——“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

(4)“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2.著作 《荀子》——作者:荀子及其弟子。 (四)其他 1.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一统”;天人感应 2.朱熹——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 3.王阳明——陆王心学,“知行合一” 【真题链接】 1.(2012-国考)孔子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文化轨迹,以下关于孔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著作《论语》,记录孔子本人及弟子言行 B.孔子在教育学上的贡献是打破公学,创办私学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孔子一跃成为当时名家 D.孔子核心思想是“仁政”,提出“民贵君轻”观点 2.(2010-国考)“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指的是()。 A.《诗经》《孟子》《孝经》《尔雅》 B.《周易》《尚书》《礼记》《春秋》 C.《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D.《尚书》《周易》《论语》《孝经》 3.(2009-国考)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展示的巨大的“和”字,其蕴含的思想源自()。 A.墨家 B.道家 C.儒家 D.法家 4.(2017-422联考)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孔子提倡的教学方法?()。 A.因材施教 B.学而优则仕 C.启发诱导 D.学思行结合 5.(2015-吉林甲级)在国家治理上,中国古代很早就产生了德治理念。下列德治理念出自《论语》的是()。 A.以德为国者,甘如饴蜜,固于胶漆,是以圣勉而崇本而不敢失也 B.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C.君子以德,小人以力,力者德之役也 D.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

12《广要道章第十二》教学设计

《广要道章第十二》教学设计 封开县杏花镇中心小学韦敏基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熟读会背《孝经——广要道章第十二》。 2、对照译文初步理解课文的大概意思。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万事从孝开始,体会到父母的养育之恩,激起关心父母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读准字音,注意句子停顿 教学方法: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教师要逐节逐句进行指导性的读,使学生读准字音,乃至读通全篇。 教具:录音磁带、录音机 课时划分: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指名学生朗读《五刑章》。 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孝经》选篇中的第十二篇《广要道章》 3、板书课题《广要道章》 二、初步感知,听读: 1、教师范读

2、学生根据注音自由读 3、学生跟着录音进行试读 三、再次感知: 1、请学生说说应该怎样去读? 2、分小组讨论后回答(读中注意停顿,这篇古文讲了许多道理,念时要轻松、流畅) 3、指名学生诵读 4、学生评议 四、教师指导朗读: 1、教师领读 2、学生齐读 3、教师进行点拨(指出不足之处) 4、学生熟读 五、在熟读的基础上理解含义: 1、学生自由说理解 2、小组讨论,谈谈自己的看法 3、全班交流 六、教师小结:对读与背中表现积极的学生给予表扬。 七、布置作业:将《广要道章》读给家长听,并继续体例本章含义。 第二课时 一、检查朗读,理解含义。

1、指名朗读。 2、学生自由说理解。 3、小组讨论。 4、全班交流。 5、师小结。 二、参照注释明道理。 (1)明确学习任务:参照注释明道理。(组织语言:——) (2)学生在小组内研讨、交流。(教师巡视指导,要求结合自己的生活谈明白的道理。)(组织语言:我交流,我快乐!) (3)学生在班级展示。(组织语言:我展示,我幸福!) (顺序:小组——个人) (引导学生评价,引导学生表达感受,教师提供奖品) (4)教师指导:做,比知道更重要! 4、又好又快会背诵。 (1)明确学习任务:又好又快会背诵。 强调要求:正确、快速。 (2)学生在小组内研讨交流。 (教师巡视指导,要求展示的方式新颖) (组织语言:我交流,我快乐!) (3)学生在班级展示交流。(组织语言:我展示,我幸福!) (顺序:班级——小组——个人PK) (引导学生评价,引导学生及时表达学习感受,教师提供奖品)

孝经开宗明义章第一教案

《孝经》开宗明义章第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背诵。 2、初步理解文章内容,了解其道德价值取向。 3、把传统文化教育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达到明理导行的效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万事从孝开始,体会到父母的养育之恩,激起关心父母之情。 2、通过读,吟,演等方式,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浓厚的兴趣和情感。 过程与方法: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教师要逐节逐句进行指导性的读,使学生读准字音,乃至读通全篇。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1、指导学生有节奏,有感情地诵读经典,乃至能吟诵2、体会父母的养育之恩,知道孝顺父母是每个子女的义务和责任。 课前准备:头饰、多媒体课件 课时划分: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激发情感。(播放儿歌《我的好妈妈》。)师:刚刚这首儿歌好听吗?歌曲里面的小朋友是一个什么样的小朋友呢?(他关心妈妈,爱妈妈,是一个孝顺的孩子。)说的对,百善孝为先,说到孝,我们不得不提的是《孝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孝经》第一课《开宗明义章第一》,看看课文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板书课题:开宗明义章第一

二、学习课文,体会孝道。 (一)诵读经典,读出节奏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2.教师范读全文。(请学生说说应该怎样去读?<读出节奏,读出韵律>)。 (二)、品读经典,读出感情(教师指导朗读。) 1、教师领读第一自然段。 2、学生齐读。 3、教师进行点拨(指出不足之处)。 4、学生熟读其它自然段。(谁能像刚才那样读一读其它自然段。) 5.运用各种方式练读。(分组读、男女分读、齐读等。) (三)理解文意 1.了解人物。2.分段理解文段大意。3.说一说自己的理解,适时进行感恩教育。 (四)走进经典 1、师生合作读。(现在谁想和老师合作演一演,重回两千多年前的那个午后?) 2、同学合作读。 3.男女合作读。 4.全班读。 三.课堂小测(秀一秀) 1.领任务。2.展示。3.吟诵。 四.小结。 五、拓展作业:1.将《开宗明义章第一》读给家长听。2.收集一些有关孝道的名言或故事。3.为父母长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

古文字学讲义整理汇总

古文字学讲义整理 【ppt4】 盟書:記錄盟約的言辭,也叫做載書。 【ppt5】 简帛:我国在纸张发明以前,用于书写的材料主要是简帛。简最迟在商代初年就已经使用,帛的使用大概稍晚一些。战国时代——楚简。 历史上竹简的发现:孔子壁中书 《论衡·正说》:“考景帝时,鲁恭王坏孔子教授堂以为殿,得百篇《尚书》于墙壁中,武帝使使者取视,莫能读者,遂秘于中,外不得见。至孝成帝时,征为古文 《尚书》学。” 《汉书·艺文志》:“武帝末,鲁恭王坏孔子宅,欲以广其宫,而得古文《尚书》及《礼记》、《论语》、《孝经》。凡数十篇,皆古字也。……孔安国者,孔子后也, 悉得其书,以考二十九篇,得多十六篇,安国献之,遭巫蛊事,未列于学官。” 《论衡·正说》:“至孝宣皇帝之时,河内女子发老屋,得逸《易》、《礼》、《尚书》各一篇,奏之。宣帝下示博士,然后《易》、《礼》、《尚书》各益一篇。而《尚书》 二十九篇始定矣。” 汲冢竹书:晋武帝太康二年,汲郡人不准盗掘战国魏襄王(一说“安厘王”)墓,得到简牍数十车,后世叫做“汲冢竹书”。《周易》、《竹书纪年》、《穆天子传》。 《竹书纪年》相传为战国魏之史书,凡十三篇,宋时亡佚 清朱右曾:《汲冢纪年存真》 王国维:《古本竹书纪年辑校》 范祥雍:《古本竹书纪年辑校订补》 《今本竹书纪年》,系出后人伪托,可参王国维《今本竹书纪年疏证》 简文内容:1.书籍:信阳竹书: 三代周公先王 郭店竹书:儒家和道家文献 上博竹书:儒家、道家、兵家及杂家等 有学者断言,“郭店楚简出土以后,整个中国哲学史、中国学术史都需要重写。” 2.遣策 3.占卜祭祷:主要是为墓主人所患疾病及仕途的前景进行占卜和祭祷。 4.云梦睡虎地秦简《日书》甲种“岁”篇有“秦楚月名对照表”。 5.日书:选择吉凶之书,仅见于九店简 6.司法档案:主要出自包山简 【ppt6】 籀文:西周宣王时的太史籀着有《史籀》十五篇,《史籀》所用字体后人叫做籀文,也有人叫它做大篆。据今本统计,《说文》所收籀文共220余字。上博竹书字典《字析》。小篆:春秋、战国之交,中国社会剧烈变化,这对汉字形体的演变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春秋以前,文字为统治阶级服务,春秋战国之交,文字开始扩散到民间。进入战国,使用和掌握文字的阶层与范围进一步扩大,汉字的数量也不断地增加。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秦始皇“书同文字”使文字规范化。 李斯---《仓颉篇》

天子章第二(第二课时)4

《孝经》第二课第二课时 《孝经》:《天子章第二》教学设计 设计单位:四会市城中街道中心小学设计人:杨芬艳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2)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3)要真正让社会和谐,人人懂得敬亲孝亲,需要大力提倡孝道的教育,即“德教加被天下”。 (4)让学生懂得以礼治家,则家庭和谐;以礼治国,则社会和谐;以礼待天下,则世界和谐。礼的根本,就是孝心,就是爱敬。 2、能力目标: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文言语句,并熟读成诵。 (2)诵读法。 3、情感目标: (1)感受我国古文化的博大精深。 (2)让学生懂得我们只要真正自己做到“爱敬尽于事亲”,做一个孝子,树立榜样,用我们有限的时间、精力、体力,来做这个弘扬孝道的教育工作,德教也就“加于百姓”。 教学重点:以诵读为主,通过自读、合作、听讲,逐步疏通文意。 教学难点: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文章大意。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素材: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检查朗读,理解意思。 1、指名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学生结合注释逐字逐句理解。 3、小组讨论:说说每则大意。 4、全班交流。 5、师出示译文并小结。 孝经译文:孔子说:“能够亲爱自己父母的人,就不会厌恶别人的父母,能够尊敬自己父母的人,也不会怠慢别人的父母。以亲爱恭敬的心情尽心尽力地侍奉双亲,而将德行教化施之於黎民百姓,使天下百姓遵从效法,这就是天子的孝道呀!《尚书。甫刑》里说:“天子一人有善行;万方民众都仰赖他。” 师小结:孔老夫子在〈孝经〉中说:“教民亲爱,莫善于孝。”要使社会和谐,人人懂得相亲相爱,最好的教育是孝道的教育。“安上治民,莫善于礼”,让上下能和睦,要讲究礼。这个礼,要从家里做起。以礼治家,则家庭和谐;以礼治国,则社会和谐;以礼待天下人,则世界和谐。礼的根本,就是孝心,就是爱敬。同学们,赶快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吧。 6、学生齐读课文内容,并指名背诵。 二、走进文本,深入研讨。

孝经简介

孝经 《孝经》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学著作。传说是孔子自作,但南宋时已有人怀疑是出于后人附会。清代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中指出,该书是孔子“七十子之徒之遗言”,成书于秦汉之际。自西汉至魏晋南北朝,注解者及百家。现在流行的版本是唐玄宗李隆基注,宋代邢昺疏。全书共分18章 《孝经》以孝为中心,比较集中地阐发了儒家的伦理思想。它肯定“孝”是上天所定的规范,“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书中指出,孝是诸德之本,“人之行,莫大于孝”,国君可以用孝治理国家,臣民能够用孝立身理家,保持爵禄。《孝经》在中国伦理思想中,首次将孝亲与忠君联系起来,认为“忠”是“孝”的发展和扩大,并把“孝”的社会作用推而广之,认为“孝悌之至”就能够“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 对实行“孝”的要求和方法也作了系统而详细的规定。它主张把“孝”贯串于人的一切行为之中,“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是孝之始;“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 以显父母”,是孝之终。它把维护宗法等级关系与为君主服务联系起来,主张“孝”要“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并按照父亲的生老病死等生命过程,提出“孝”的具体要求:“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孝经》还根据不同人的等级差别规定了行“孝”的不同内容:天子之“孝”要求“爱敬尽于其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诸侯之“孝”要求“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卿大夫之“孝”则一切按先王之道而行,“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无择言,身无择行”;士阶层的“孝”是忠顺事上,保禄位,守祭祀;庶人之“孝”应“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 《孝经》还把道德规范与法律(刑律)联系起来,认为“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提出要借用国家法律的权威,维护其宗法等级关系和道德秩序。 《孝经》在唐代被尊为经书,南宋以后被列为《十三经》之一。在中国自汉代至清代的漫长社会历史进程中,它被看作是“孔子述作,垂范将来”的经典,对传播和维护社会纲常、社会太平起了很大作用。 《孝经》古文经多出第十九章。《古文孝经·闺门章第十九》:“子曰:闺门之内,具礼矣乎!严亲严兄。妻子臣妾,犹百姓徒役也。” 《孝经》在中国古代影响很大,历代王朝无不标榜“以孝治天下”,唐玄宗曾亲自为《孝经》作注。 书分古今文二本,今文本为郑玄注,古文本为孔安国注。自唐玄宗注本颁行天下,孔、郑两注并废。清严可均有郑注辑本,宋邢昺疏。

《孝经》里的经典名句

《孝经》里的经典名句 《孝经》里的经典名句 《孝经》中国古代汉族政治伦理著作。儒家十三经之一。《孝经》,以孝为中心,比较集中地阐述了儒家的伦理思想。以下是应届毕业生优美句子网站为您整理推荐的《孝经》经典名句,希望大家喜欢。 开宗明义章第一 原文: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译文:孔子说∶“这就是孝。它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也是教化产生的根源。你回原来位置坐下,我告诉你。人的身体四肢、毛发皮肤,都是父母赋与的,不敢予以损毁伤残,这是孝的开始。人在世上遵循仁义道德,有所建树,显扬名声于后世,从而使父母显赫荣耀,这是孝的终极目标。所谓孝,最初是从侍奉父母开始,然后效力于国君,最终建功立业,功成名就。” 天子章第二 原文:子曰: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盖天子之孝也。 译文:孔子说:“能够亲爱自己父母的人,就不会厌恶别人的父母。能够尊敬自己父母的人,也不会怠慢别人的父母。以亲爱恭敬的心情尽心尽力地将双亲侍奉,而德行教化施之于黎民百姓,使天下百姓遵从效法,

这就是天子的孝道呀. 诸侯章第三 原文: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 译文:身为诸侯,在众人之上而不骄傲,其位置再高也不会有倾覆的危险;生活节俭、慎行法度,财富再充裕丰盈也不会损溢。 卿大夫章第四 原文: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无择言,身无择行;言满天下无口过,行满天下无怨恶。 译文:不合乎礼法的话不说,不合乎礼法道德的行为不做;开口说话不需选择就能合乎礼法,自己的行为不必着意考虑也不会越轨。于是所说的话即便天下皆知也不会有过失之处,所做的事传遍天下也不会遇到怨恨厌恶。 士章第五 原文:以孝事君则忠,以敬事长则顺。忠顺不失,以事其上,然后能保其禄位. 译文:用孝道来奉事国君就忠诚,用尊敬之道奉事上级则顺从。能做到忠诚顺从地奉事国君和上级,然后即能保住自己的俸禄和职位. 庶人章第六 原文:谨身节用,以养父母. 译文:行为谨慎,节省俭约,以此来孝养父母. 在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制度框架下,武则天竟能冲破重重势力障碍,在水深火热甚至是你死我活的险恶宫廷里,机智击败一个个竞争对手,轻松

课外文言文讲义

课外文言文16篇 1、短文两篇 (一)鹬蚌相争 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钳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擒之。 【译文】河蚌刚刚爬上河滩张开壳儿晒太阳,一只鹬鸟扑过来啄它的肉。蚌灵敏地合拢自己坚硬的壳,把鹬鸟尖尖的长嘴紧紧夹住。鹬对蚌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就会晒死。”蚌也对鹬说:“你的嘴今天拔不出,明天拔不出,你就要渴死饿死!”鹬和蚌谁也不肯让谁。结果都被渔夫毫不费力地抓住了。 (二)弓与矢 一人曰:“吾弓良,无所用矢。”一人曰:“吾矢善,无所用弓。”羿闻之曰:“非弓何以往矢?非矢何以中的?”令合弓矢而教之射。 【译文】一个人说:“我的弓好,不需要用箭。”一个人说:“我的箭好,不需要用弓。”后羿(人名)听了说:“没有弓怎么将箭发射出去?没有箭怎么射中目标?”后羿让他们把弓箭配合一起然后教他们射箭。 2、邴原泣学 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译文】邴原幼时丧父,几岁时,路过书塾,(听见琅琅的书声)忍不住哭了。(书塾的)老师问他说:“孩子,你为什么哭泣?”邴原回答说:“失去父亲的人容易悲哀,贫穷的人容易伤感。凡是能够学习的人,必然都是有亲人(的孩子)。(我)一来羡慕他们有父亲,二来羡慕他们能够上学。内心感伤,因此而哭泣。"老师怜悯地说:“(你)想要读书,就来吧!”邴原说:“(我)没有钱交学费。”老师说:“你如果有志读书,我可以免费教你,不收一分钱。”于是邴原就进了学堂读书。一个冬天的时间,就能背诵《孝经》和《论语》。 3、司马光好学

3年级孝经教案

第一课时开宗明义章 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在朗读中读准字音,能琅琅上口,在熟读的基础上体会表达含义。 2、读要体现节奏的美、情感的美读准字音,注意句子停顿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具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教师要逐节逐句进行指导性的读,使学生读准字音,乃至读通全篇。录音磁带、录音机一、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学习孝经第一章二、初步感知,听读:1、教师范读 2、学生根据注音自由读 3、学生跟着录音进行试读三、再次感知: 1、请学生说说应该怎样去读? 2、分小组讨论后回答(读中注意停顿,这篇古文讲了许多道理,念时要轻松、流畅) 3、指名学生诵读 4、学生评议四、教师指导朗读: 1、教师领读 2、学生齐读 3、教师进行点拨(指出不足之处) 4、学生熟读五、在熟读的基础上理解含义: 1、学生自由说理解 2、小组讨论,谈谈自己的看法 3全班交流六、教师小结:对读与背中表现积极的学生给予表扬。七、布置作业:将《开宗明义》读

给家长听,并预习下一章。教学反思备课日期: 上课日期: 教案序号:2 课题天子章第二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在朗读中读准字音,能琅琅上口,在熟读的基础上体会表达含义。 2、读要体现节奏的美、情感的美读准字音,注意句子停顿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具教学过程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教师要逐节逐句进行指导性的读,使学生读准字音,乃至读通全篇。录音磁带、录音机谈话:师:同学们,今天校长来听课,紧张吗?(生:紧张)。师:那我们先来背诵几首古诗,放松一下好吗?(好)谁愿意领背,(课前一分钟开始)还紧张吗?(不紧张)那好,咱们开始上课。一、复习。 1.齐背《开宗明义章第一》师:背的真好。 2.老师还有一个问题想请大家回答,也就是老师留的作业,看看大家谁完成的好。想一想,第一个作业是什么?(生答)谁做到了,请举手。师:(小结)你们做的真好,老师知道你们在家都是孝顺的孩子,当一个 第二课时

孝经及译文

孝经原文及译文 孝经原文与译文 《孝经》白话注解 孝经这部书,据说是曾子问孝于孔子,退而和学生们讨论研究,由学生们记载而成的一部书。吕维祺《孝经或问》中称:‘孝经为何而作也?曰,以阐发明王以孝治天下之大经大法而作也。’汉书艺文志上说:‘夫孝、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也,举大者言,故曰孝经。’这是中国人自古以来社会上奉为圭皋,人人所应遵守的德目。 孝经一书,全文共为十八章,将社会上各种阶层的人士——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分为五个层级,而就各人的地位与职业,标示出其实践孝亲的法则与途径。这是自古以来读书人必读的一本书,所以被列为‘十三经’之一。然而近百年来,国人受到西洋文化的影响,唯以追逐物质文明,而鄙弃固有道德。凡是传统文化,都被斥为落伍陈腐的东西,如果有人在当下社会中提倡人伦道德,宣说忠、孝、节、义,一定会被别人讽讥为迂阔顽固,不识时务。 现代社会上,有多少人心灵污染,沉溺在物质欲望中,迷失自我;为了追求感官的享受,以攫取金钱为人生唯一的目标。而为了攫取金钱,可以不择手段,所以欺、诳、诈、骗,偷窃抢劫,以至于绑票勒赎等事件,充斥于社会之中。尤有甚者,世人为了金钱,可以亲族反目,兄弟成仇,骨肉相残,以至于儿子杀害父母。这些事件,在现代社会中已经

不成为新闻(例子太多,不胜枚举)。可怕啊!人类的堕落,为何一至于此? 近百年来,我们旧的文化传统破坏无遗,而新的道德轨范并未建立。现在社会上的价值观有两点,一点是:‘谁怕谁?’另一点是:‘只要我喜欢,有什么不可以?’前者是唯力是视,后者是有我无人。难道我们真的要回归到茹毛饮血的野蛮时代?在中国传统当中,“孝”的这个概念,在教育当中,既是一个始发点和出发点,又是一个永恒的基础。时代会变迁;知识会更新,但是传统中国更重视永恒的“孝”,它是不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有所变迁的,是不应该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有所变迁的,它应该是作为人都应该掌握和理解的东西。中国文化的基础就是这个“孝”字!看门人曾经编辑过《二十四孝图文》,反响强烈。转载收藏的朋友多达1600余人!这说明孝的传统美德还为大家所认同与称扬。这就是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基础,为了净化人心,特再翻译《孝经》一书,希望藉著文字的传播,对社会风气有所改善。 《孝经》研习报告 简介 《孝经》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学著作。传说是孔子自作,但南宋时已有人怀疑是出于后人附会。清代纪昀yún在《四库全书总目》中指出,该书是孔子“七十子之徒之遗言”,成书于秦汉之际。自西汉至魏晋南北朝,注解者及百家。现在流行的版本是唐玄宗李隆基注,宋代邢昺(bǐng古同“炳”)疏。全书共分18章。

孝经原文与翻译

《孝经》原文与翻译 开宗明义章第一 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 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 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开宗明义章第一 孔子在家里闲坐,他的学生曾子侍坐在旁边。 孔子说∶“先代的帝王有其至高无上的品行和最重要的道德,以其使天下人心归顺,人民和睦相处。人们无论是尊贵还是卑贱,上上下下都没有怨恨不满。你知道那是为甚麽吗?” 曾子站起身来,离开自己的座位回答说∶“学生我不够聪敏,哪里会知道呢?” 孔子说∶“这就是孝。它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也是教化产生的根源。你回原来位置坐下,我告诉你。人的身体四肢、毛发皮肤,都是父母赋与的,不敢予以损毁伤残,这是孝的开始。人在世上遵循仁义道德,有所建树,显扬名声於后世,从而使父母显赫荣耀,这是孝的终极目标。所谓孝,最初是从侍奉父母开始,然后效力於国君,最终建功立业,功成名就。《诗经·大雅·文王》篇中说过∶‘怎麽能不思念你的先祖呢?要称述修行先祖的美德啊!’” 天子章第二 子曰:“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盖天子之孝也。《甫刑》云:‘一人有庆,兆民赖之。’” 天子章第二 孔子说∶“能够亲爱自己父母的人,就不会厌恶别人的父母,能够尊敬自己父母的人,也不会怠慢别人的父母。以亲爱恭敬的心情尽心尽力地侍奉双亲,而将德行教化施之於黎民百姓,使天下百姓遵从效法,这就是天子的孝道呀!《尚书·甫刑》里说∶‘天子一人有善行;万方民众都仰赖他。’” 诸侯章第三 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也。富贵不离其身,然后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盖诸侯之孝也。《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诸侯章第三 身为诸侯,在众人之上而不骄傲,其位置再高也不会有倾覆的危险;生活节俭、慎行法度,财富再充裕丰盈也不会损溢。居高位而没有倾覆的危险,所以能够长久保持自己的尊贵地位;财富充裕而不奢靡挥霍,所以能够长久地守住自己的财富。能够保持富有和尊贵,然后才能保住家国的安全,与其黎民百姓和睦相处。这大概就是诸侯的孝道吧。《诗经·小雅·小曼》篇中说∶‘战战兢兢,就像身临深水潭边恐怕坠落,脚踩薄冰之上担心陷下去那样,小心谨慎地处事。’” 卿大夫章第四

贺知章简介

贺知章简介: 贺知章(659—744),字季真,号四明狂客,汉族,唐越州(今绍兴)永兴(今浙江萧山)人,贺知章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著名的《咏柳》《回乡偶书》两首脍炙人口,千古传诵,今尚存录入《全唐诗》共19首。 唐武后(武则天)证圣元年(695)中进士,授国子四门博士,迁太常博士。后历任礼部侍郎、秘书监、太子宾客等职。为人旷达不羁,有“清谈风流”之誉,晚年尤纵,自号“四明狂客”、“秘书外监”。八十六岁告老还乡,旋逝。属盛唐前期诗人,又是著名书法家。作品大多散佚,现仅存二十首。 人物生平: 贺知章早年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少时即以诗文知名。唐武后证圣元年(695)中进士,初授国子四门博士,后迁太常博士。开元十年(722),由丽正殿修书使张说推荐入该殿书院,参与撰修《六典》、《文纂》等书,未成,转官太常少卿。十三年为礼部侍郎、集贤院学士。后调任太子右庶子、侍读、工部侍郎。二十六年改官太子宾客、银青光禄大夫兼正授秘书监,因而人称“贺监”。 贺知章诗文精佳,且书法品位颇高,尤擅草隶,“当世称重”,好事者供其笺翰,每纸不过数十字,共传宝之。他常醉辄属籍,常与张旭、李白饮酒赋诗,切磋诗艺,时称“醉中八仙”,又与包融、张旭、张若虚等结为“吴中四士。” 天宝三年(744),因病恍惚,上疏请度为道士,求还乡里,舍本乡宅为观,求周宫湖数顷为放生池。诏许之,赐鉴湖一曲。玄宗御制诗以赠,皇太子率百官饯行。回山阴五云门外“道士庄”,住“千秋观”,建“一曲亭”自娱,繁纸不过数十字。“厅馆好墙壁及屏障,忽忘机,兴发,落笔数行,如虫篆飞走,虽古之张索不如也。”,爱好书法者视为珍品。他的墨迹留传很少,现存尚有绍兴城东南宛委山南坡飞来石上的《龙瑞宫记》石刻和流传到日本的《孝经》草书。 其间,写下《回乡偶卷》2首:“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为人传诵而脍炙人口,未几病逝,年八十六。 乾元元年(758)肃宗以侍读之归,赠礼部尚书。现存诗19首,多为祭祀乐章和应制诗。文有《龙瑞宫记》、《会稽洞记》各1卷。今存《龙瑞宫记》摩崖,留存于宛委山南坡飞来石上,为难得之古代题刻。《新唐书》、《旧唐书》有传。 贺知章生性旷达豪放,善谈笑,好饮酒,又风流潇洒,为时人所倾慕。当看到李白的诗文,即赞为“谪仙人也”,后成为忘年之交,并把李白引荐给唐玄宗为官。贺晚年放荡不羁,自称“四明狂客”,又因其诗豪放旷放,人称“诗狂”。常与李白、李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饮酒赋诗,时谓“醉八仙”。 后人评价: 杨衡诗云:“正是忆山时,复送归山客。”张籍云:“长因送人处,忆得别家时。”卢象《还家诗》云:“小弟更孩幼,归来不相识。”贺知章云:“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语益换而益佳,善脱胎者,宜参之。近时严坦叔《还家诗》亦有“旧时巷陌浑忘记,却问新移来住人”,颇得知章之遗意。(宋·范晞文《对床夜话》) 个人作品:

孝经全文诵读及译文【全十八章】

孝经全文诵读及译文【全十八章】 【开宗明义章第一】 原文: 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 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 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译文: 孔子在家里闲坐,他的学生曾子侍坐在旁边。 孔子说∶“先代的帝王有其至高无上的品行与最重要的道德,以使天下人心归顺,人民和睦相处。人们无论是尊贵还是卑贱,上上下下都没有怨恨不满。你知道那是为什么吗?” 曾子站起身来,离开自己的座位回答说∶“学生我不够聪敏,哪里会知道呢?” 孔子说∶“这就是孝。它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也是教化产生的根源。你回原来位置坐下,我告诉你。人的身体四肢、毛发皮肤,都是父母赋与的,不敢予以损毁伤残,这是孝的开始。人在世上遵循仁义道德,有所建树,显扬名声於后世,从而使父母显赫荣耀,这是孝的终极目标。所谓孝,最初是从侍奉父母开始,然后效力于国君,最终建功立业,功成名就。《诗经·大雅·文王》篇中说过∶‘怎么能不思念你的先祖呢?要称述修行先祖的美德啊!’”

【天子章第二】 原文: 子曰:“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爱敬尽于 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盖天子之孝也。《甫刑》云: ‘一人有庆,兆民赖之。’” 译文: 孔子说∶“能够亲爱自己父母的人,就不会厌恶别人的父母,能 够尊敬自己父母的人,也不会怠慢别人的父母。以亲爱恭敬的心情尽 心尽力地侍奉双亲,而将德行教化施之于黎民百姓,使天下百姓遵从 效法,这就是天子的孝道呀!《尚书·甫刑》里说∶‘天子一人有善行;万方民众都仰赖他。’” 【诸侯章第三】 原文: 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高而不危,所以长 守贵也。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也。富贵不离其身,然后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盖诸侯之孝也。《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 履薄冰。” 译文: 身为诸侯,在众人之上而不骄傲,其位置再高也不会有倾覆的危险;生活节俭、慎行法度,财富再充裕丰盈也不会损溢。居高位而没 有倾覆的危险,所以能够长久保持自己的尊贵地位;财富充裕而不奢 靡挥霍,所以能够长久地守住自己的财富。能够保持富有与尊贵,然 后才能保住家国的安全,与黎民百姓和睦相处。这大概就是诸侯的孝 道吧。《诗经·小雅·小曼》篇中说∶‘战战兢兢,就像身临深水潭 边恐怕坠落,脚踩薄冰之上担心陷下去那样,小心谨慎地处事。’” 【卿大夫章第四】

讲义第九讲《孝经》-辛卯春

第九讲曾子《孝经》——“崇人伦之行” 参阅书目: 1.【清】皮锡瑞撰《孝经郑注疏》,载《清人注疏十三经》第五册,中华书局版。2.【唐】玄宗注,【宋】邢昺疏《孝经注疏》,载《十三经注疏》下册,2537-2562页,中华书局版。 3.【美】罗思文、安乐哲著,何金俐译《生民之本——〈孝经〉的哲学诠释及英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序:关于《孝经》 《孝经》者,一般认为是曾子所作,(《史记·仲尼弟子列传》2205页)也有人以为是孔子所作,至少是“孔子为曾参陈孝道也”。(皮锡瑞撰《孝经郑注疏》1、3页)但无论如何它体现的是孔子的思想,这点毫不含糊①。汉代学者郑玄曰:“《孝经》者,三才之经纬,五行之纲纪。孝为百行之首,经为不易之称。”(同上)《十三经·孝经注疏序》云:“《孝经》者,百行之宗,五教(即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之要。自昔孔子述作,垂范将来。”“述作之旨者,昔圣人蕴大圣德,生不偶时,适值周室衰微,王纲失坠,君臣僭乱,礼乐崩颓。居上位者赏罚不行,居下位者褒贬无作。孔子遂乃定礼乐、删《诗》《书》、赞《易》道,以明道德仁义之源;修《春秋》,以正君臣父子之法。又虑虽知其法未知其行,遂说《孝经》一十八章,以明君臣父子之行所寄,知其法者修其行,知其行者谨其法。故《孝经纬》曰:孔子云:‘欲观我褒贬诸侯之志在《春秋》,崇人伦之行在《孝经》。’是知《孝经》虽居六藉之外,乃与《春秋》为表矣。”(《十三经注疏》下册,2538页) 《隋书·经籍志》亦云:“孔子既叙六经,题目不同,指意差别,恐斯道离散,故作《孝经》以总汇之。明其枝流虽分,本萌于孝者也。”以至唐玄宗曾两度为《孝经》作注,刻石太学,诏天下家藏其书。在倡行孝治的古代中国,此书影响之广,罕有其匹。 ①又有今人认为:是子思追述其祖孔子的思想,依据其师曾参的传授,再加上自己的发挥,撰作《孝经》,时间可能在魏文侯逝世之前十年至二十年(约西元前428—前408年)之间。(汪受宽著《〈孝经〉译注》“前言”4-8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孝经全文带拼音版[1] 2

开kāi 宗zōng 明míng 义yì章zhāng 第dì一yī 仲zhòng 尼ní居jū,曾céng 子zǐ持chí。子zǐ曰yuē:?先xiān 王wáng 有yǒu 至zhì德dé要yào 道dào ,以yǐ 顺shùn 天tiān 下xià,民mín 用yòng 和hé睦mù,上shàng 下xià无wú怨yuàn 。汝rǔ知zhī之zhī乎hū ?? 曾céng 子zǐ避bì席xí曰yuē:?参cān 不bù敏mǐn ,何hé足zú以yǐ知zhī之zhī ?? 子zǐ曰yuē:?夫fū孝xiào ,德dé之zhī本běn 也yě,教jiào 之zhī所suǒ由yóu 生shēng 也yě。复fù坐zuò ,吾wú语yǔ汝rǔ 。? ?身体shēntǐ发fā肤fū,受shòu 之zhī父母fùmǔ,不bù敢gǎn 毁huǐ伤shāng ,孝xiào 之zhī始shǐ也yě 。立lì身shēn 行háng 道dào ,扬yáng 名míng 于yú后hòu 世shì,以yǐ显xiǎn 父fù母mǔ,孝xiào 之zhī终zhōng 也yě。夫fū孝xiào ,始shǐ于yú事shì亲qīn ,忠zhōng 于yú事shì君jūn ,终zhōng 于yú立lì身shēn 。《大dà雅yǎ》云yún : ‘无wú念niàn 尔ěr 祖zǔ,聿yù修xiū厥jué德dé 。’? 天tiān 子zǐ章zhāng 第dì二èr 子zǐ曰yuē:?爱ài 亲qīn 者zhě,不bù敢gǎn 恶è于yú人rén ;敬jìng 亲qīn 者zhě,不bù敢gǎn 慢màn 于yú 人rén 。爱ài 敬jìng 尽jìn 于yú事shì亲qīn ,而ér 德dé教jiào 加jiā于yú百bǎi 姓xìng ,刑xíng 于yú四sì海hǎi 。盖gài 天tiān 子zǐ之zhī孝xiào 也yě。《甫fǔ刑xíng 》云yún :‘一yì人rén 有yǒu 庆qìng ,兆zhào 民mín 赖lài 之zhī 。’? 诸zhū侯hóu 章zhāng 第dì三sān

《孝经》下学期教案培训讲学

《孝经》下学期教案

《孝经》下学期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来学习《孝经》选篇中的第七篇《三才章》 2、板书课题《三才章》(孝经?节选)解题:此章的三才是天、地、人的合称。古人在做事的时候,很讲究顺天、应地、和民心。所谓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占天时有天的照应很容易成功,三国时期,马超和曹操大战于渭水,时当九月(中国之历法,现俗称农历)尽,天气爆冷,曹操驱兵担土浇水,连夜筑完土城,为曹操战胜马超赢得了时间。这是占天时的例子。占地利也能使人容易成功,例如世界上有些国家他的地下有丰富的矿产,他的国家也就很富有的;有些地区有天然的美景,当地人不用太多的努力一样富有;这就是占地利。占人和一样可以使人成功,二人同心,其利断金。何况上下一心,万众合力,没有不富有的。 也就是说天时、地利、人和占一样就可以成功。如果三才都占起了,那是非常了不起的。这一章之所以叫三才章,也就是意味着孝同时符合了三才。 二、初步感知,听读: 1、教师范读 2、学生根据注音自由读 3、学生跟着录音进行试读 三、再次感知: 1、请学生说说应该怎样去读? 2、分小组讨论后回答(读中注意停顿,念时要轻松、流畅) 3、指名学生诵读 4、学生评议 四、教师指导朗读: 1、教师领读 2、学生齐读 3、教师进行点拨(指出不足之处) 4、学生熟读 五、在熟读的基础上理解含义,体会孝道的地位: 1、学生自由说理解 2、小组讨论,谈谈自己的看法 3、全班交流 子曰:“甚哉!孝之大也。” 【译文】 曾子说:“真是太厉害了,孝道如此重大!” 子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译文】 孔子说:“孝就像上天的日月星辰运行那样是经常的,像大地有利万物那样是道义的,是民众的行为常德。” (孔子用了一个生动的比喻来说明孝的重大意义。上天的日月星辰经常在运行,这是“经”;大地五土利于万物生长,这是“义”;这就是天经地义。人秉承天地之气而生长,人也效法天地而存在,孝就是像天经地义一样,永远地施行流传,永恒地具有利之义。孝就是天经、地义、人行之事,孝就是民众的行为常德,孝贯通了天地人三才。古人云:“孝为百行

李密简介

李密简介 李密(224年-287年),字令伯,一名虔,犍为武阳(今四川彭山)人。幼年丧父,母何氏改嫁,由祖母抚养成人。后李密以对祖母孝敬甚笃而名扬于乡里。师事当时著名学者谯周,博览五经,尤精《春秋左传》。初仕蜀汉为尚书郎。蜀汉亡,晋武帝召为太子洗马,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无人供养而力辞。祖母去世后,方出任太子洗马,迁汉中太守。后免官,卒于家中。著有《述理论》十篇,不传世。《华阳国志》、《晋书》均有李密传。 生平 李密的祖父李光,曾任朱提太守。李密从小境遇不佳,出生六个月就死了父亲,四岁时舅父又强迫母亲何氏改嫁。他是在祖母刘氏的抚养下长大成人的。李密以孝敬祖母而闻名。据《晋书·李密传》说:祖母有疾,他痛哭流涕,夜不解衣,侍其基右。膳食、汤药、必亲自口尝然后进献。李密幼时体弱多病,甚好学,师事谯周,博览五经,尤精《春秋左氏传》,以文学见长。年轻时,曾任蜀汉尚书郎。晋灭蜀后,征西将军邓艾敬慕他的才能,请他担任主簿。李密以奉养年迈祖母为由,谢绝了邓艾的聘请。泰始三年(267年)晋武帝立太子,慕李密之名,下诏征密为太子洗马(官名)。诏书累下,郡县不断催促,这时,李密的祖母已九十六岁,年老多病。于是他向晋武帝上表,陈述家里情况,说明自己无法应诏的原因。这就是著名的《陈情事表》,或称《陈情表》或《陈事表》,此《表》写于西晋武帝泰始三年(267)。 《陈情表》辞语恳切,委婉动人。表到朝廷,晋武帝看了,为李密对祖母刘氏的一片孝心所感动,赞叹李密“不空有名也”。不仅同意暂不赴诏,还嘉奖他孝敬长辈的诚心,赏赐奴婢二人,并指令所在郡县,发给他赡养祖母的费用。 李密在祖母去世服期满后出仕。在任温县(今河南温县)县令时,政令严明,政绩显著,刚正见称。过去,中山诸王每过温县,必苛求供给,当地人民以此为患。李密到任后,中山诸王进过境仍苛求如故。李密以理力争,使诸王过境不敢苛求,为百姓办了件好事。 李密本望到朝廷任职,施展自己的聪明才智,由于朝中权贵畏惧他的刚正,故朝中无人推荐。最后只做了汉中太守,一年后罢官归田。后病卒,终年六十四岁。

汉书艺文志重点讲义资料

《汉书·艺文志》全文翻译 《汉书·艺文志》是中国古代第一部史志目录,收录了先秦时期重要的学术著作。我国古代重要的学术流派均可从中探寻渊源。班固对先秦时期学派的划分和论述是科学、可信的,实际上可将其视作为一部先秦学术史。同时《汉书·艺文志》也创立了比较完备的史志目录的编撰体例,对后世史家编修史志目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汉书·艺文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目录学文献。这部最早的系统性书目,是班固撰写的,简称《汉志》。属于史志书目。《汉书》十质之一,该书是作者根据刘歆《七略》增删改撰而成的,仍存六艺、诸子、方技六略三十八种的分类体系,另析“辑略”形成总序置于志首,叙述了先秦学术思想源流。其中删兵书十家,增《七略》完成后,刘向、扬雄、杜林三家于西汉所撰写的著作。总共著录图书三十八种,五百九十六家,一万三千二百六十九卷。 自从孔子死后精要微妙之言也就中断了,七十弟子死后,经典要义的解释也就出现了分歧。所以解释《春秋》分为《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邹氏传》、《夹氏传》五家,解《诗》的分为《毛诗》、《齐诗》、《鲁诗》、《韩诗》四家,解《易》也分为好几家。战国时合纵联横,真伪争论不休,诸子的学说纷纷混乱不清。到了秦始皇对这种状况感到害怕时,他们便烧毁文章,以愚弄百姓。汉朝建立后,革除秦朝的弊端,大规模征收书籍文章,广开献书的门路。到孝武帝时代为止,书籍残缺,竹简脱落,礼节遭到破坏,乐礼被摧毁。皇上喟然而叹道:“朕很悲哀这些事!”于是建立藏书的简策,设置了抄书的官员,一直到诸子传说,都充实到秘府。到成帝的时候,由于书籍散失的特别厉害,就派谒者陈农向天下征求分散的书籍。命令光禄大夫刘向校经传诸子诗赋,步兵校尉任宏校兵书,太史令尹咸校占卜的书,侍医李柱国校医药之书。每校完一部书,刘向就整理编目,概括其大意,录下来把它上奏给皇帝。当刘向死后,哀帝又派刘向的儿子侍中奉车都尉刘歆完成父亲的事业。刘歆于是总结所有书籍而把《七略》上奏给皇帝,所以就有了《辑略》,有了《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和《方技略》。现在删去多余部分,只留下主要的。以使所收书篇更完备。 《易》说:“伏羲氏仰观天象,俯察地理,观察鸟兽的纹彩和土地的适应性,近的就取自自己的身体,远的就取之于万物,于是创造Jk~l-,以通达神明的德性,以模仿万物的性情。”到了殷、周之际,纣王身居帝位,违背天意,摧残万物,文王作为诸侯顺天命而行天道,天人的预测可以得到并且能显现,于是重叠《易》的六爻,作了上下篇。孔子作了《彖》、《象》、《系辞》、《文言》、《序卦》之类共十篇。所以说《易》的道理是很深刻的,经历了伏羲、文王、孔子三代圣人,经历了上、中、下三个远古时代。到秦始皇烧书时,《易》因为是讲卜筮的事情的,传授的人没有断绝。汉始皇建立后,田何传授《易》。到了宣帝、元帝之时,有施、孟、梁丘、京氏传授《易》学的被列入官府传授之学,而民间有费直、高相两家的学说。刘向以宫中的《古文易经》校施、孟、梁丘经,

诸侯章第三(第二课时)6

《孝经》第(二)课时 《孝经.诸侯章第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背课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懂得居上不骄、和制节谨度的作风,才是诸侯当行的孝道。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联系课文内容,了解诸侯的孝道。 教学难点:让学生懂得居上不骄、和制节谨度的作风,才是诸侯当行的孝道。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素材: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情感。 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孝经》选篇中的第三篇《诸侯章第三》,看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板书课题:诸侯章第三。 解题:这一章书,是讲明诸侯的孝道,包括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在内,所以在上不骄和制节谨度、为诸侯孝道的基本条件,列为第三章。 二、初步感知,听读。 (出示课件原文): 「在上不骄,高而不包。制节谨度,满而不溢。高而不包,所以长守贵也。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也。富贵不离其身,然后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盖诸侯之孝也。《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1、教师范读 2、学生根据注音自由读 3、学生和着乐曲进行诵读 三、再次感知。 1、请学生说说应该怎样去读? 2、分小组讨论后回答(读中注意停顿,这篇古文讲了一个道理,念时要轻松、流畅)。 3、指名学生诵读。 4、学生评议。 四、教师指导朗读。 1、教师领读。 2、利用多种方式读。(分组读、男女分读、齐读等) 3、教师进行点拨(指出不足之处)。 4、学生熟读。 五、在熟读的基础上理解含义,体会孝道。

1、学生自由说理解。 2、小组讨论,谈谈自己的看法。 3、重点理解下列词语: ⑴. 诸侯:西周实行分封制度,周朝天子将天下分成许多小的列国,所分封的列国的国君称为诸侯。诸侯一般按照亲疏关系和功勋大小来分封,有不同的爵位。《礼记?王制》中说:“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 诸侯的封土可以世袭,对王朝所尽的义务主要是服从王朝政令,定期朝贡天子,向天子述职,必要的时候出兵和为王朝服役。 诸侯为一国之君,地位仅次于天子,所以将诸侯之孝列在第二位,仅次于天子之孝进行论述。 ⑵. 在上不骄:在上,诸侯为一国之君,地位仅次于天子,而在万民之上。骄,自满,自高自大。《群书治要》郑注言:“敬上爱下,谓之不骄。” ⑶. 高而不危:高,言诸侯居于列国最高之位。危,危险。此接上句,意思是说,诸侯居于万民之上的崇高地位,如果能不自高自大,就不会发生危险。 ⑷. 制节谨度:制节,指所有开支费用节约俭省。谨度,指行为举止谦逊谨慎而合乎典章制度。 ⑸. 满而不溢:国库充实,但生活仍然应该节俭有度,不可奢侈浪费。满,充满,这里指国库充实,钱财很多。溢,水充满容器而漫出。这里指奢侈、浪费。 ⑹. 长守贵:长久地守住尊贵的地位。贵,指政治地位高。 ⑺. 长守富:长久地守住财富。富,指钱财多。 ⑻. 社稷:社,祭祀土神的场所,亦代指土神。稷,为五谷之长,是谷神。土地与谷物是国家的根本,古代立国必先祭社稷之神,只有天子和诸侯有祭祀社稷的权力;天子、诸侯失去其国,即失去了祭祀社稷的权力。因而,‘社稷’便成为国家的代称。 ⑼. 和其民人:使人民和睦相处。和,动词,使和睦。民人,即人民,百姓。 ⑽. 《诗》:即《诗经》。汉代以前《诗经》只称为《诗》;汉武帝尊崇儒学,重视儒家著作,为《诗》加上‘经’字,称为《诗经》。 ⑾. 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小心谨慎的样子就如同是身处深潭边上,惟恐掉下去,脚踏薄冰之上,惟恐陷进去。战战,恐惧的样子。兢兢,谨慎的样子。临,靠近。渊,深水,深潭。履,踏,踩。[2 4、全班交流汇报。 本章共分四段。自‘在上不骄’至‘满而不溢’,为第一段。说出诸侯孝道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