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如何把握一篇文章的主旨

如何把握一篇文章的主旨

如何把握一篇文章的主旨
如何把握一篇文章的主旨

分类:教育教学研究阅读数:(4) 评论数:(0) 收藏数:(0) 发表于:2012-5-17 9:20:01

收藏此文章

把握一篇文章的主旨,既是读懂文章的标志,也是正确回答所有问题的保证。尤其是在2006年的高考中,还直接命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那么,如何把握一篇文章的主旨呢?针对高考试题选材特点,本节主要讨论对散文主旨的把握。

一。强化整体思路的把握

叶圣陶说:“文章思有路,遵路识斯真。”这“路”即文章的思路,而“真”即文章的主旨。理清文章所写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关系,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这是理解一篇文章最为重要和最为根本的方法。

整体思路,即文章所写的各段内容之间的关系。常言所说的要整体把握,其关键就是要把握文章的整体思路。而所谓的“思路”,其实也就是“关系”。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时,不仅要吃透文章写了什么,更要分析为什么要这样写,从而由知其然上升到知其所以然。

理清整体思路最基本的方法是,将文章的题目作为一条基本的线索,善于发现并积极关注文章上下文内容的变化之处,由变化之处分析作者的思路。

例1.1998年高考《报秋》,其文章的基本思路如下:开头点题,看到“玉簪花”开,感到秋的到来,并表达了“吃惊”和“怅然”的感受。而“吃惊”是因为感到了时间流逝之快,“怅然”则是因为“秋是收获的季节,而我却两手空空”。那么,如何走出“怅然”来生活呢?作者借助一首《西江月》词表达了这样的内容,即“领取而今现在,觉得这是一种悠然自得的境界”。而这正是文章的主旨所在。理解了这些,当年的试题便易如反掌。

例2.2000年的《长城》,首先看题目:一般来说,以某种事物为题目,其基本的思路往往是托物言志,借物抒情,其着眼点并不在该事物本身;这可由文章中的“你是一卷凄婉的历史”“你是民族封闭的象征”“你是文化愚钝的标志”看出,本文是借长城表达对于中华民族的思考。再看内容的变化之处:由第八段的“正因为如此吧,现在你敞开胸襟了”可知,前面是对民族历史的思考,由此转入对民族现实的思考,揭示了“开放自信”的特点。而文章的结尾三段通过问答艺术地表现了对于民族未来的思考,即我们的民族一定可以承受住历史的再冲荡,创造出更为辉煌的业绩,这也正是本文的主旨所在。

例3.2003年的《乡土情结》,其基本思路如下:开头先揭示“乡土情结”的特点,接着第二段解释“乡土情结”的成因,第三段一转写出虽然人们怀有浓厚的乡土情结,但由于种种原因,很多人还是远离了家乡。第四段承第三段而来,只是由人们的远离家乡上升到远离祖国,这由该段中的“漂洋过海,谋生异域”以及“民族向心力的凝聚”等内容可明显看出。结尾一段只不过是再次强调了“乡土情结”的永远不会消失的特点。抓住题目以及文章中这些鲜明的内容变化之处,便可准确理解该文的思路以及把握文章的主旨,同时也便可从容面对当年的高考试题。

例4.2005年的《一日的春光》,作者紧扣题目,先极言寻春而不得的怨恨之情,两次感叹“我不信了春天”的存在,欲扬先抑,然后才引出“一日的春光”,并对此着力描写,表现了自己对“一日的春光”的喜爱赞美之情,这也正是本文的主旨。

由上可见,有意识地关注题目,善于发现文章内容的变化之处,确为理清文章整体思路并进而准确把握文章主旨的有效的方法。不论是平时的备考,还是具体的应试,考生都要树立这样的意识,不断培养起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强烈关注文章的题目

题目往往表现着作者的匠心,它或多或少或隐或显地要揭示文章的内容,也必然和所要表达的主旨存在着密切关系,而且文章一般都紧扣题目来行文。因此,抓住题目,把题目作为我们阅读一篇文章的一把最基本的钥匙,也就有了明确的阅读方向,尤其是借助题目往往可以理解文章的开头,而理解了开头,也就为理解下文的相关内容找到了依据。

《一日的春光》(2005年全国卷)。题为“一日的春光”,但文章开头部分却极力写找不到春光,两次说不信了春天,其实是欲扬先抑,突出了下文一日春光的美丽,表达了作者对春的渴盼与喜爱之情这一主旨。

话题,也就是一篇文章所谈论的问题。能否准确抓住一篇文章的所谈论的话题,对于把握文章的主旨有着极大的作用。很多考生恰恰由于在阅读时没有准确抓住文章的话题,造成了对文章主旨的误解或曲解。

而准确把握一篇文章的话题,主要有如下三个方面:

1。关注题目。对于上文已有说明,不再展开。

2。关注开头。一篇文章的开头往往点题,交代作者所要写的问题,或者交代作者谈论某一问题的角度,准确理解开头,对于疏通文意把握文章主旨有着重要意义。在很多时候,考生阅读一篇文章,越读越茫然,其一大原因就是没有准确理解文章的开头。

如1996年的高考的《贝多芬之谜》(引文详见专题复习之一)。文章开头,并未点题,而是先直接说明“音乐的作用并不止于创造悦耳的乐式,它还能表达感情。”这其实明确告诉了我们本文是从音乐的两大作用这一角度来论述的。写巴赫,写莫扎特,无非是和贝多芬形成对比,以引出贝多芬音乐创作的特点。只要在阅读时与意识地抓住了“乐式”与“感情”这一话题,理解全文把握主旨就不再是难事。而当年所有试题的答案均离不开这两个方面。

3。关注文中反复出现的内容。一篇文章不论多么含蓄,但总是要围绕着作者所要表达的主旨来写,文中也总会有一些内容在暗示着文章的主旨,而这起着暗示作用的内容则必然会在文中反复出现。

《阳光的香味》(2006年全国卷)。该文在围绕“阳光的香味”行文时,不断有意地反复突出“阳光”、“都市”与“农村”这三个内容。强调了农夫因在农村闻到了“阳光的香味”而不再想象都市的生活,而“我”则因有了“烘干机”(都市生活的一种象征)而不能再闻到“阳光的香味”。正是通过这一对比,表达了赞美农村生活,渴望回归自然,含蓄批评都市文明对于人的精神与心灵的消磨这一主旨。

四。有意关注抒情、议论性语句

散文,或写景,或叙事,往往在写景或叙事的内容前后有着作者的抒情或议论。如果说文中反复出现的内容在暗示着文章的主旨,那么,文中作者的抒情性议论性语句则往往在直接点明主旨。对此,我们切不可视而不见。有意关注这些语句,不仅有助于分清主要内容和次要内容,提高阅读的速度与效果,也有助于准确把握文章的主旨。

1998年高考中的《报秋》一文,作者在引用了一首《西江月》词之后,直接抒发了自己的感受:“我把‘领取而今现在’一句反复吟哦,觉得这是一种悠然自得的境界。其实不必深杯酒满,不必小圃花开,只在心中领取,便得逍遥。领取自己那一份,也有品味把玩、获得的意思。那么,领取秋,领取冬,领取四季,领取生活罢。”这一抒情,恰恰明确揭示了本文的主旨,相当明显,但很多考生却对此视而不见。

2006年高考中的《阳光的香味》一文的结尾,面对“我”一再深呼吸,希望能细细品味阳光的香味的行为,农夫直言:“其实不必深呼吸也可以闻到,只是你的嗅觉在都市里退化了。”通过农夫的议论,再次鲜明地强调了本文的主旨。

五。善于发现内容的变化之处

文章内容的变化之处,也就是拓宽深化之处,它往往在揭示着文章的主旨。因此,在阅读时要善于发现文章内容的变化之处,以准确把握文章的主旨。

《话说知音》(2002年全国卷)。在表达了作者对知音的传说的思考之后,在结尾有这样的话,“大凡能用声音、图画或文字去打动人们的艺术家……”,由画线处可见,这是对“知音”(音乐)问题的拓宽,本文的主旨不在于谈“知音”,而谈的是艺术追求的问题。

再如《乡土情结》(2003年全国卷)。在写了乡土情结的特点、成因后,一转写了人们因各种原因而离开家乡的情况,然后接着又写了“许多人依然不得不离乡别井,乃至漂洋过海,谋生异域……民族向心力的凝聚,并不取决于地理距离的远近”这一内容。由画线处依然可清晰地发现它与前文的变化之处:乡土情结不仅指人们对故乡的感情,也指对祖国的感情。

也只有发现了这些拓宽与深化的内容,才能够准确把握这些文章的主旨,而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不足。

六。积极关注文章的结尾

文章的结尾,或总结,或拓宽,或深化,往往和所要表达的主旨有着密切的关系。积极关注文章的结尾,有意识地借助对结尾的分析与理解把握文章的主旨,这是把握文章主旨的一种极为重要的思路。平常所读文章包括高考所选文章绝大多数都有着这样的特点,因较为简单,不再举例。

上述六个方面,并不是孤立的,在阅读时往往要综合考虑。这六个方面,即思路意识、题目意识、话题意识、抒情议论语意识、内容的变化意识、结尾意识,其实也就是阅读文章时应该不断培养的一些良好阅读习惯。当然,良好的阅读习惯还包括文体意识、技法意识等,这两个方面,将在后面的章节涉及。

有了上述八种阅读的意识,坚持下去,假以时日,必将有助于提高阅读的能力,当然,也包括准确一篇文章的主旨的能力。

THANKS !!!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散文阅读把握主旨题型满分答题技巧

第六讲 高考散文阅读“归纳要点,把握主旨”题型 满分答题技巧 一、考点解析 归纳要点、把握主旨的考察一般包含两点,一是概括文章的内容,二是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写作意图。 二、常见题型 ①请概括某一段(或全文)的内容要点。 ②本文的主旨是什么?并具体分析文章是怎样逐层表现主旨的。 ③文章表现了什么感情?请从作品的内容和写法两方面分析作者是如何表达的? 三、解题思路 内容概括:划分全文或某一段落的层次,提取关键词语,整合文字答案。 主旨概括:本文通过记叙(描写)……,表现了……, 表达了……,揭示了……主题。 【迷津点拨】 1、归纳要点 (1) 采用摘句法,抓各段的中心句。(尽量使用原文词语) (2) 采用合并法,在各层意思不可缺时,可将各层内容合并起来。(要点不能遗漏) (3) 采用提炼法,对于没有中心句的段落,要分析语句间的关系,把握其内容的重点,选择主要内容。(做好层次分析与层意归纳) 2、概括主旨 (1)能力体现

对局部的段意的概括,关键是弄清句子间的关系、段落之间的照应,抓住各部分最主要、最本质的信息,然后用自己的语言归纳概括出来。 (1)把握文章主旨的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读题目 很多题目直接点明了主旨,是文章中心思想最精炼的概括。即使有的题目没有点明题旨,也往往与中心内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最佳的切入点。 ②析首尾 很多文章的首尾往往提示或暗含中心内容,所以一定要对首尾的语句(往往抒情议论)进行重点品悟。 ③析议论抒情句 散文中的议论抒情语句,往往直接反映了作者的观点态度,抓住了这些语句,就抓住了作品的主旨。 ④联系背景 有不少文章,只要了解它的创作背景,就可能深切理解内容的由来和作者的创作意图,准确概括文章的中心内容。因此,阅读者除了对作者和写作年代予以关注外,还要抓好文后的注释或说明性的文字。 ⑤不同类型不同的主旨 写人记叙类散文主要对人物做出评价和赞美,或揭示被评价事件的价值、意义,或从人物事件中生发对人生的感悟和认识。 写景状物类散文则是借景物描写抒发作者对社会人生的某种感晤,富于理趣。 哲理性散文的主旨,往往是作者对人生或生活现象某一本质的揭示或率直的评价。 (2)具体办法 ①把握一个归结点

201X版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专题七散文阅读之把握文章主旨品读赏析美句学案

2019版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专题七散文阅读之把握文章主 旨品读赏析美句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句子赏析的常见角度和方法,分析表达效果。 2.了解人物描写的常见方法及作用。 3.结合语句对人物描写进行赏析并掌握相关的解题技巧。 【学习过程】 一预习作业 阅读《父亲的雨》,完成题目。 父亲的雨 ①有一个人总在来雨时走出家门,那是我父亲。 ②田是梯田,禾苗都是喝水长大的,但天雨常不遂人愿,所以在每一垅梯田的上坳总得有一口山塘。夏天热,禾苗需要同人一样拼命喝水,山塘没多一会儿就被喝得见了底,村人就有些慌了。好在天再糊涂,也不会让村人处在恐慌中太久。雨说来就来,一堆乱云一聚,几声炸雷一响,还不等村人都从田里地里跑回家,雨就下了。站在屋檐下,看雨中的庄稼欣欣向荣的样子,村人都一脸傻乐,乐得什么都忘记了。只有父亲还记得要往山塘补水,他是一个小小的村民组长。 ③父亲先也是站在屋檐下,傻头傻脑地看雨,突然就记起了什么的样子叫一声,哦,要去拦水,说罢提把锄头就冲进雨幕。等母亲转身从灶背屋寻来蓑衣斗笠时,他已经不见人影了。为这,父亲回来没少挨骂。父亲并不在意,他湿淋淋地站在屋中央,垂着衣袖,笑着听母亲叨唠,仿佛挨骂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母亲一边念叨一边把准备好的热水提到灶背屋。父亲洗澡时,母亲又从衣柜里把干净的衣服找出来。 ④父亲年轻时很结实的,他什么也不怕,再大的风雨也敢往里钻。风雨越大,父亲就一副越快乐的样子。有时,父亲叫一声要去拦水,就被母亲眼明手快地拉住了。虽然戴上母亲寻来的斗笠,但一出门,风就将它刮跑了。父亲跟着风跑,终于跑在风前面将斗笠拾起来,然后一甩手,斗笠旋转着从大门口飘进屋来,雨水像珠子一样从笠沿四射开来,溅了我们一身。待我们弹落身上的水珠,再看父亲时,父亲又消失在雨中不见了。父亲在雨中的身影像个谜,一闪一闪的。 ⑤在瓢泼似的雨中,道道水流从山上落下来,父亲全把它们往山塘里赶。山塘像个气球,一下子就给吹胀了。我想,面对一下子就水灵丰活的山塘,父亲内心应该有一种满足。 ⑥但我仍怀疑父亲是为着好玩,他在雨中那副兴奋得不得了的样子同小孩儿没什么区别。但小

如何概括文章主旨

如何概括文章主旨 在具体解答现代文阅读试题的过程中,首先要总体把握,观其大略,明白文章的主旨(主题或中心思想);然后,再以主旨映照全文,看一看为表现主旨都使用了哪些材料(选材),又是怎样组织这些材料的(结构),为表现文章主旨还使用了哪些艺术方法(表达技巧),这些艺术方法又是从哪些方面、哪些角度服务于主旨的,对揭示文章主旨又有什么好处,等等。本篇着重从如何概括主旨的角度来介绍一些解题方法。 主旨是指文章的写作意图,它是文章的灵魂。其内涵包括情感态度、精神品质、道理感悟和希望号召等。 在不同体裁的文章中,文章主旨的表现形态是有差异。议论文的主旨即是文章中心论点,在科技说明文中介绍的事物特征或所说明的事理就是文章主旨。在文学作品中,作者通过写人叙事状物所表达出来的某种观点、理解或情感即为文章主旨。 归纳文章主旨最基本的要求是必须首先整体把握全文。要能对所给材料作宏观上的把握,做到对整篇文章了然于胸。这样才能把握文意,领会作者的目的和意图。 近年来,考查分析归纳文主旨的题型主要有以下七种: l.从文中获得了怎样的感悟(启迪)?2.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文章抒发了作者怎祥的思想感情?4.本文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5.作者的态度是什么? 6.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文章的主旨。7.联系时代背景,说说文中之物的象征意义。 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归纳文章的主旨呢? 一般有四种方法: 1.中心句提炼法 中心句是指一段话或一篇文章中凝练而又能体现中心的一两处语句。抓住中心句就抓住了文章的筋。中心句一般在文章开头,有的甚至就在第一自然段;当然也有在文章尾段,卒章显志的。我们在阅读时,就要注意抓住那些表明作者立场、观点、情感、态度的句子,如果它能统领全文内容,毫无疑问,那就是文章的主旨了。 2.归纳综合法 绝大部分文章,并不一定有明显的中心句。这就需要归纳综合了。一篇文章,我们把各段落的段意综合起来,然后理清其关系:详与略、铺垫与关键、正与反、映衬与主体等。不论哪种关系,它们都只有一个与写作意图密切相关的中心意思,那就是文章的主旨。 3.背景分析法 文章一般都有明显的时代性,它反映着特定时代的社会生活,同时还反映出特定时代的作者的个性特征。所以,分析组织文章主旨,还要注重作品的时代背景甚至作者的思想背景。 4.形象分析法 以写人为主的文章,往往通过人物形象的刻画来表现主题,分析归纳这类文章的主旨,就应从分析人物形象人手。我们在阅读小说时使用这种方法十分有效。如《孔乙己》,从环境、相关人物、情节及细节等方面综合起来看,可知孔乙己是一个深受封建教育、封建科举制度毒害,抱残守缺、不知变通、迂腐、麻本、受尽人间凉薄、嘲笑,甚至遭迫害的旧读书人的形象。从他的经历与遭遇中不难

如何把握一篇文章的主旨

分类:教育教学研究阅读数:(4) 评论数:(0) 收藏数:(0) 发表于:2012-5-17 9:20:01 收藏此文章 把握一篇文章的主旨,既是读懂文章的标志,也是正确回答所有问题的保证。尤其是在2006年的高考中,还直接命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那么,如何把握一篇文章的主旨呢?针对高考试题选材特点,本节主要讨论对散文主旨的把握。 一。强化整体思路的把握 叶圣陶说:“文章思有路,遵路识斯真。”这“路”即文章的思路,而“真”即文章的主旨。理清文章所写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关系,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这是理解一篇文章最为重要和最为根本的方法。 整体思路,即文章所写的各段内容之间的关系。常言所说的要整体把握,其关键就是要把握文章的整体思路。而所谓的“思路”,其实也就是“关系”。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时,不仅要吃透文章写了什么,更要分析为什么要这样写,从而由知其然上升到知其所以然。 理清整体思路最基本的方法是,将文章的题目作为一条基本的线索,善于发现并积极关注文章上下文内容的变化之处,由变化之处分析作者的思路。 例1.1998年高考《报秋》,其文章的基本思路如下:开头点题,看到“玉簪花”开,感到秋的到来,并表达了“吃惊”和“怅然”的感受。而“吃惊”是因为感到了时间流逝之快,“怅然”则是因为“秋是收获的季节,而我却两手空空”。那么,如何走出“怅然”来生活呢?作者借助一首《西江月》词表达了这样的内容,即“领取而今现在,觉得这是一种悠然自得的境界”。而这正是文章的主旨所在。理解了这些,当年的试题便易如反掌。 例2.2000年的《长城》,首先看题目:一般来说,以某种事物为题目,其基本的思路往往是托物言志,借物抒情,其着眼点并不在该事物本身;这可由文章中的“你是一卷凄婉的历史”“你是民族封闭的象征”“你是文化愚钝的标志”看出,本文是借长城表达对于中华民族的思考。再看内容的变化之处:由第八段的“正因为如此吧,现在你敞开胸襟了”可知,前面是对民族历史的思考,由此转入对民族现实的思考,揭示了“开放自信”的特点。而文章的结尾三段通过问答艺术地表现了对于民族未来的思考,即我们的民族一定可以承受住历史的再冲荡,创造出更为辉煌的业绩,这也正是本文的主旨所在。 例3.2003年的《乡土情结》,其基本思路如下:开头先揭示“乡土情结”的特点,接着第二段解释“乡土情结”的成因,第三段一转写出虽然人们怀有浓厚的乡土情结,但由于种种原因,很多人还是远离了家乡。第四段承第三段而来,只是由人们的远离家乡上升到远离祖国,这由该段中的“漂洋过海,谋生异域”以及“民族向心力的凝聚”等内容可明显看出。结尾一段只不过是再次强调了“乡土情结”的永远不会消失的特点。抓住题目以及文章中这些鲜明的内容变化之处,便可准确理解该文的思路以及把握文章的主旨,同时也便可从容面对当年的高考试题。 例4.2005年的《一日的春光》,作者紧扣题目,先极言寻春而不得的怨恨之情,两次感叹“我不信了春天”的存在,欲扬先抑,然后才引出“一日的春光”,并对此着力描写,表现了自己对“一日的春光”的喜爱赞美之情,这也正是本文的主旨。 由上可见,有意识地关注题目,善于发现文章内容的变化之处,确为理清文章整体思路并进而准确把握文章主旨的有效的方法。不论是平时的备考,还是具体的应试,考生都要树立这样的意识,不断培养起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强烈关注文章的题目 题目往往表现着作者的匠心,它或多或少或隐或显地要揭示文章的内容,也必然和所要表达的主旨存在着密切关系,而且文章一般都紧扣题目来行文。因此,抓住题目,把题目作为我们阅读一篇文章的一把最基本的钥匙,也就有了明确的阅读方向,尤其是借助题目往往可以理解文章的开头,而理解了开头,也就为理解下文的相关内容找到了依据。 《一日的春光》(2005年全国卷)。题为“一日的春光”,但文章开头部分却极力写找不到春光,两次说不信了春天,其实是欲扬先抑,突出了下文一日春光的美丽,表达了作者对春的渴盼与喜爱之情这一主旨。

怎样把握散文主旨

怎样把握散文主旨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DSY 精英语文初三专题系列 散文阅读 ——怎样把握散文主旨 ●学而时习 ●知识点精讲透析 考点一文章主旨 主旨,就是文章思想内容的核心,也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即作者对人、事、景、物的认识和态度,以及由此表现出的感情倾向。 在散文阅读题中,对主旨的考查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二是“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考点二归纳文章主旨的方法 归纳主旨是在归纳文章内容要点的基础上提出来的进一步要求。 解答这类试题,首先应该读懂原文,深入理解文意(作者记叙、议论了哪些方面的事),然后由表及里,整体把握文旨(文章涉及哪些社会问题),归纳要点,把握文章真意和作者的真正意图,最后按照题目要求,整理提取有效的信息。 具体的表述分为两点: 1、首先概述文章内容,本文通过记叙(描写)……情节(事迹、经过),塑造(刻画、反映、表 现)了……形象(性格、精神、思想); 2、然后表明写作意图,表达(表现、寄托等)了……,抒发了……情感(愿望)。 考点三解题思路及技巧 1、从分析文章抒情议论性句子入手 文中抒情议论的句子,往往能够直接表达作者对所写对象的看法,同时又揭示出事物的本质,表现文章中心思想。 例:2:《一座村庄的消失》

①终于,我再次回到这座村庄,回到曾无数次往返留下我第一个脚印的村庄。但在我眼中,这座村庄只属于过去,它正在逐渐消失,这是一种真实而无可挽回的消失。 …… ⑨我想,一座村庄的消失,是不需要太多的注释与记录的,如果有,也只是在一群人的记忆中。坚硬平坦的水泥路面覆盖了一个曾经的村庄,其实,消失的只是一个关于村庄的记忆。或者说,村庄成长为一座城市。今天,正在消失的村庄是一座城市的昨天吗 作者对消失的村庄及其生活环境和习俗,是充满怀旧情绪的,对于村庄发展为繁盛热闹的集镇或城市又是充满期待的。 2、从文章关键点入手 (1)关注文章标题 一般来说,标题可表明写作对象、写作范围、写作方式,也能暗示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思想感情倾向,它为我们解读文本提供了非常丰富的信息,同时也为我们解答相关题目提供了依据。如:《阳关古道苍凉美》,标题直接道出作者对阳关古道的情感倾向,那就是具有“苍凉美”,当然具体是怎样的一种“苍凉美”,就要看全文内容了。 (2)关注文章首尾段 文章首尾段是文章总起和关合的段落,顺应文章起承转合的需要,文章首尾段对切入与彰显主旨往往承担着特殊的任务。一般说来,起就是引出话题、铺垫下文、开宗明义、设置悬念、奠定基调,合就是呼应开头、卒章显志、总领上文、升华主题、强化感情。所以阅读文章时,关注首尾段对于准确把握文章主旨往往有重要的意义。如:如《泰山很大》在结尾时说:“同时我也更清楚地认识到我们微小,我们平常,更进一步安于微小,安于平常。这是我在泰山受到的一次教育。从某个意义上说,泰山是一面镜子,照出每个人的价值。”联系全文,这一段话的是说无论是文人、帝王还是游客,泰山都照出了他们各自的不同。从杜甫、李白等人描写泰山的诗文中,照出了他们不同的思想、才情、风格和气质;从秦皇、汉武的封禅行为,照出了他们人格夸大的一面和虚弱的一面;从作者再次登临泰山,照出了他的偏激和最终安于微小和平常。这正是本文主旨。

(完整版)散文:如何把握主旨

散文:如何把握主旨 【散文阅读命题方向】 1.把握文章的结构,理解文章的主旨; 2.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句子的含义; 3.鉴赏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 4.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如何把握散文的主旨 】一、先“三读”, 了解相关信息 1.读题目:了解主要观点、主要内容、主要事件、主要材料( 线索) 2.读注解:了解创作背景、疑难词句 3.读作者:知人论世,更好地理解文章情感二、抓住中心句 ,概括段意,分析主旨 通过中心句给文章分层,并概括各部分的段意,有时各部分段意的总和就是文章主旨;或者某一部分的段意就是文章的主旨。三、重点读“五句” 1.开头句 2.结尾句 3.过渡句 4.抒情句 5.议论句这些地方往往是作者比较直接表达观点态度、情感的地方,通过它们可以找到文章主旨。 四、分析人、事、物的特点,把握作者的感情倾向。散文的主旨一 般是通过情、景、人、事、物的描绘来加以体现的,所以要把握作者的感 情倾向,就必须了解文章叙了什么事,记了什么人,写了什么景,状了什么物。具体说来大致有以下几种方法: 1.抓住景物描写,理解文章中心。文章写人记事离不开环境描写。精当的景物描写能烘托人物的性格和情感,能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渲染某种特定气氛,自然也就能点出题意、揭示中心。 例1.《从罗丹得到的启示》(选段) 在罗丹朴素的别墅里,我们在一张小桌前坐下吃便饭。不久,他

温和的眼睛发出的激励的凝视,他本身的淳朴,宽释了我的不安。 在他的工作室,有着大窗户的简朴的屋子,有完成的雕像,许许多多小塑样——一支胳膊,一支手,有的只是一只手指或者指节;他已动工而搁下的雕像,堆着草图的桌子,一生不断的追求与劳作的地方。 【分析】这样一个伟大的艺术家的工作室却是如此简朴,除了工作中所需的东西以外别无他物。从而看出了罗丹对工作的专注、 热情,为表现文章的主旨作了强有力的烘托。

如何把握散文的情感、主旨—高考散文阅读方法

散文阅读方法(1)—如何把握散文的情感、主旨 (2011福建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走进腾格里(节选) 学群 ①这是我第三次走进沙漠。每一次,沙漠总是让我变得跟一个小孩子似的。 ②先是骑在骆驼上往沙漠里走。就这样,沿着沙地的起伏一路走下去,把身后的那个世界 .......远远地 甩在沙漠以外,甩掉人身上一切多余的东西 .......。 ③晚餐就在沙地上进行。两只馒头,一瓶水,再加上一点取自沙漠的野菜,就这几样东西。面包、水和盐,人的生活,最基本的无非就这几样东西。几千年几万年,真正支撑起人类历史的,也就是这几样。 ④晚饭之后,夜色渐渐从沙地的低凹处爬上来,漫过沙丘,将天空也浸入其中。这不是一般涂抹在物体上的黑色,这是幽邃深远的晦暗,是亿万光年的未知领域。满天星光在闪烁。多少年不曾见过如此繁浩的星光,仿佛天空把这么多年的星光一齐拿到这里来闪耀。 ⑤暗黑中,身子下面的沙丘仿佛在不断隆起,直到接近天空的高度。我仿佛是在地球的最高处,静静地、静静地面对浩瀚的星空。幽邃的夜空下,整张大地剩下来的就只有宁静,原来这宁静中有着永恒的东西。 ⑥月亮升起来。这曾在千里之外照亮过童年的月亮,在李白的吟咏里传递千年的月亮,有着嫦娥和桂花树的月亮。我们大老远地赶来,来到沙漠中间,就是为了这轮月亮! ⑦就像沙漠一样简单地面对,面对月亮,面对天空,很多年不曾这样静静地面对。天空是灵魂一样的蓝色,一轮明月就悬在灵魂中央。与身后无垠的宇宙相比,它是多么渺小。可是从那里传过来的光辉,却把大地照亮——对于我们来说,是这么辽阔的大地。月光就像浓情的乳汁,在地面上流淌。这喂养灵魂的乳汁! ⑧月光牵动人最深处最悠远的东西。早在生命出现之前,月光就已经牵动海潮;早在我们出现之前,月光就已经牵动母性的血液。现在,它是如此深刻地牵动我。我感到,我所要表达的,全都在那月亮上。你没法把你心里的东西说出来,月亮静静地把你要说的全都铺在你面前。你一动,就有一道

如何准确把握散文阅读主旨思想

如何把握散文的主旨 一,散文阅读试题答题方法、技巧和能力。 (一)、明确概念 何为散文?散文,是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哲理,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的一种文体。 (二)、理解特点: 形散: 1、取材自由:写人,记事,绘景,状物 2、表现手法灵活多样:象征、衬托、对比、 3、表达方式不拘一格:往往以抒情为把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融为一炉。神聚:主题 集中鲜明 (三)、散文的分类 (1)抒情散文(2)叙事散文(3)说理散文 (四)、常见表现(写作)手法 象征,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咏物寄情,寓理于事,融情于事,先抑后扬,以小见大 (五)、散文的线索 散文线索就是文章结构的红线。 根据文章中心需要,可以以物为线,以事为线;可以以人为线,以情为线;也可以以时间为线,以地点为线。 (六)、散文的主题 散文的主题归根结底就是作者对自然、社会或人生的感悟,把握住了作者融会在文章内容中的主观感受,就能挖掘出文章的深刻意义。 (七)、散文的语言 (1)质朴、自然(2)生动、形象(3)深刻、隽永 二、整体感知考点 1、考题形式: (1).直接概括全文或某一段落的主题或作者的思想感情。 (2) .给文章取个标题或对题目的理解. (3). 概括文中作者从哪些方面去描述事物或评价形象. 2、把握散文主题方法是: (1)抓标题,初步感知内容 (2)抓每段的中心句或重点句或关键词语,概括每段内容。 (3)深入研究末几段,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从中概括文章主题,掌握思想。 (4)从所选的材料中概括,材料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我们可以看文章所选的材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态度、感情,从中找到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3、答题要点: (1)能利用原文词语,尽可能使用; (2)没有原文词语可利用时,要注意语言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层次性,要做到言简意赅又不漏掉答题点。 三、课堂研讨

高中现代文阅读—把握散文主旨的方法

编号:03 高中现代文阅读 ——把握散文主旨的方法 摘要:针对高考现代文散文考察大热的趋势,直面学生散文阅读现状,根据散文鉴赏的四个原则,探讨把握散文主旨的方法。 关键词:散文阅读、把握主旨、方法探究 近年来,高考现代文阅读散文考察有大热的趋势,但是在高中教学阶段,教师悲哀的发现,学生不爱读散文,读不懂散文也成为了普遍现象。那么高考为什么要考散文,考察角度是什么,以及学生为什么不喜欢读散文,怎样帮助学生读懂散文就成为了我们高中教师所要直面的问题。 一、从《考试说明》看高考对现代文阅读能力的要求,归纳起来有以下6个方面: 1、发现、概括、评价作者在文中抒发的的思想感情; 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3、理解并解释文中重要的句子; 4、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5、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6、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从以上6个方面的能力要求来看,阅读散文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把握住作者抒发了什么思想感情(主旨),把握住了思想感情也就读懂了文章。 二、从学生阅读现状分析学生读不懂散文的几点原因: 1、不了解作者的创作动机。作者在创作时是在特定的时代背景或特定心境下有感而发,读者未必和作者面对同样的社会现实或情感体验,也就不容易把握

作者的思想感情。 2、散文写作思路往往具有“形散神不散”的特点,表面上看各个部分材料之间似乎缺乏联系,所以不容易把握文章的思路。 3、好的散文语言往往具有含蓄的特点,因此某些句子的含义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 4、现代散文理解强调“贵在有我”,学生在传统阅读只需解读出“无我之境”到现代阅读鼓励读出“有我之境”中徘徊,难以找到出路。 那么如何发现和揣摩散文的主旨呢?根据散文鉴赏的四个原则做如下方法探究: 一、联系背景进行鉴赏 文章是现实生活在作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不同时代的作品具有不同的特色;同一时代的作品,由于作家风格、思想的不同也具有不同的情调。即使是同一作家,也可以由于社会生活的变动、个人情感的变化,写出不同情调的作品。所以,我们在阅读现代文时,要善于“知人论世”,联系作家写作的背景和写作动机、联系作家所处的时代以及作家个人的生活经历、社会地位等背景知识进行分析评价和鉴赏作品,特别是那些因时为事而作、表达作者特定思想情感的文章,更应如此。 比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一文,学生阅读时常常忽视文章最后作者的落款——一九二七年七月,北京清华园。这是一句点明文章写作背景的句子。了解一些历史知识的学生都应该知道:1927年4月蒋介石发动了反革命政变,国共合作破裂,大量共产党员被杀,全国陷入了一片白色恐怖之中,作为一个进步的知识分子面对这一情景,心中十分苦闷、忧愁。文章开头一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就很好地点明了这一点。所以他想在晚上到荷塘上去散心,排解郁闷之情。在苍茫的月光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以不理。”当然这样可以暂时“喜悦”一下,但终究排解不了心头的阴影,所以说“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们也没有”。如果学生可以抓住刚才这句点明时代背景的关键语句再结合刚才的简单分析,那么作者在荷塘散步中所表现的“淡淡喜悦”终究逃脱不了现实的“淡淡的哀愁”

(完整版)归纳文章主旨

记叙文阅读:归纳文章主旨 一、知识要点 文章主旨是作者在文中表现的中心意思(包括作者的观点、态度)。记叙文的主旨,就是作者通过所记叙的人、事、景、物等所表达出来的某种情感(观点、态度)。一般包括以下几个层面:①作者在文中抒发的情感②文中人物的思想品质③作者的观点及态度④文章想要说明的道理。阅读一篇记叙文必须把握其主旨,才算真正读懂文章。 二、考点链接 1、要求直接概括文章主旨,如:读完全文,请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主题。 2、考查对关键句的理解,间接概括文章主旨。如:最后一段说“xxx”,这句话有什么含义?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3、考察对题目内涵的理解,来考察对主旨的理解,如:文章以“xxx”为标题有什么作用? 4、根据阅读感受谈启示(体会、看法)。如,xxx的事迹给了你什么启示?选择一点,结合文章内容或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三、方法归纳 (一)分析文章标题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文章的题目总能直接或间接的表达出文章的主旨。如《白杨礼赞》这篇文章的题目就很明显地揭示了文章的内容及主旨:赞美白杨。 (二)分析文中关键语段 1、文章的开头或结尾 很多文章的开头或者结尾的段落都起到提示文章主旨的作用,文章开篇常常点题,一些开头会用到一些警示性的话语,对我们深入理解文章中心有启示性作用。而许多结尾则是对前文的总结,并且某些结尾本身就直接点明了文章中心。在阅读中,重点抓住这些东西,对把握文章中心很有帮助。 2、文章中议论或抒情的语段 议论性句子的标志:对某事或某人直接作出评价 抒情性句子的标志:强烈的感叹或反问语气;直接抒发某种情感(悲伤、喜悦等)记叙文中议论、抒情的语句在文中有画龙点睛的效果,作者往往会在这些语句中直接表达自己的看法,或阐述道理,或抒发情感,我们要善于抓住这些句子。 3、文章中反复出现的词语或句子 在某些文章中,作者往往使某个句子在文中反复出现,以此来强调某种想法或情感,这个句子在通常情况下就是文章中心。 4、文章中主要人物的语言 以写人、叙事为主的记叙文,主要在描写人物形象上,而人物语言是人物内心最主要的标志,作者很可能把文章主旨放在主要人物的语言中表达。因此要注意分析人物语言中概括文章中心思想,尤其是人物对话中涉及到某种情感或者某种感悟的句子。 (三)归纳主要段落 大多数并不一定有明显的中心句,这就需要归纳综合了。先整体把握各个语段大意,然后抓住其中的重点部分,然后进行归纳整理,便得到了文章的主旨。

用多种方法把握文章主旨

由材料(情节)入手 任何一篇文章总是通过某些具体的材料来表现文章主旨的。如2002年中考《亲近自己的双腿》:“第⑧段中说,车夫的那条独腿‘支撑起了他的人生和尊严’。从全文看,车夫的‘尊严’具体表现在:⑴;⑵___;⑶___”。试题要求回答文章用哪些材料表现出了车夫的“尊严”,强调了材料与中心的联系。 文章的主要话题,也就是这篇文章所陈述的主要对象,有时是一个人,有时是一个事物,有时是一种情感。如果你知道了整篇文章说的主要是什么,那么你也就能根据自己的生活、阅读积累,根据自己的认识水平感悟作者取舍材料的标准,也就能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为什么写这(些)故事这(些)故事想告诉人们什么文章的主旨自然也就包含在里面了。 由文章的标题入手 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文章的标题就是文章的眼睛,它能帮助我们透过文章的内容看到文章的心灵———主旨。所以读文章可以以文章标题为抓手,感知文章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2003年上海中考《成全一棵树》,标题既提示了文章的内容,又蕴涵着文章的主旨:孩子的汗水救活了一棵树,母亲的心血培育了一个人才(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阅读文章标题,如果标题本身是一个短句,要充分重视它与文章主旨的直接联系。如2005年上海市初三模拟测试卷《能给予就不贫穷》、《孩子,你其实不必这样》等,这类短句通常直接揭示了文章的主旨,只是语言表述略有差异而已。如果标题是偏正词组,像2004年中考《最完美的礼物》,2005年市模拟考《优雅男孩》等,则必须认真揣摩标题中起限制、修饰作用的词语的内涵,联系文章内容感悟文章的主旨。 总之,把握文章主旨的途径有许多,除了以上所介绍的,我们还可以从文章的背景入手,如2001年《山村传圣火》等,这里所指的背景主要指的是文章的写作背景,但也包括注释、及其他命题者卷面提供的补充信息,如2004年《蒙娜丽莎微笑揭秘》的相关链接,2005年《我的老师》提供的另一种结尾方式等。需要强调的是,考试实践中不应该使用单一的把握文章主旨的方法,而是要若干种方法综合运用,也就是从不同的视角审视文章的思想内涵,只有这样,才可能真正全面准确、深刻的理解文章的主旨。 由具体细腻描写入手 一篇成功的记叙文,除了叙事完整,条理清晰,结构合理以外,必然有一些细腻、生动的描写。哪些东西在文章中需要具体描写,给读者以深刻印象呢取舍标准只有一个:凡是最能够表现写作意图的内容,也就是最能够突出文章主旨的内容,最值得细细地描写!因此,阅读揣摩文章中的语言、行动、心理、乃至景物描写,分析它们的含义和作用,能够帮助我们把握文章的主旨。 2002年中考《亲近自己的双腿》第④⑤⑥段中,有大量“我”的心理活动描写和车夫的外貌描写,细细品味,它们集中表现了车夫人格的伟大:他蹬车,既是为了挣生活,更是在跟自己较劲,与命运抗争!他是一个强者,要靠自己的力量“挣来坦荡而快乐的生活”,体现出自己人生的价值和尊严,这些也就是文章的主旨。 由议论、抒情的语句入手

初二语文寒假作业:散文阅读训练之把握主旨

初二语文寒假作业:散文阅读训练之把握主旨 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我们要振作精神,下苦功学习。小编准备了初二语文寒假作业:散文阅读训练之把握主旨,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淡淡的深情 常跃强 ①母亲只有我一个儿子。恢复高考的第2年,我考上了大学,在我那个偏僻的小村子里是第一个。嗜酒如命的父亲,天天与乡亲喝到一醉方休。酒后吐真言:没事了,往后这是没事了!自豪里带着炫耀。只有母亲总是淡淡的,不见她多么喜。她戴了老花镜,在暖暖的秋阳里给我缝新被子。我走过去;她听见了我的脚步声,目光从老花镜上方探出来,淡淡地一笑。我说:妈,我要上大学去了!母亲说:我知道了。没有鼓励,连声音也是淡淡的。 ②上学的那天是个好晴天,母亲提着提包送我出了大门。出大门也就是走了三五步,母亲就把提包递给我,说:你走吧而后便是很决断地转身,硬朗朗地走回去,院里葡萄架的叶子遮住了她的身子,我只看见了一个淡淡的背影。 ③在车站上,见一些同学的父母来送行,依依惜别,千叮咛万嘱咐。我孤零零的,便觉得很委屈。上了车,我赌气坐在一个角落里,谁也不理,埋头读书。车开动了,一些同学

掏出手绢擦那红肿的眼睛。我反倒觉得赤条无牵挂,心里轻松。 ④大学四年,花开花落。读书读烦了,每每对窗呆坐便想起母亲。小时候,母亲一眼看不见我就满街喊;喊不应,就往水井里看,到池塘边去找。我忽然猴一样从哪个旮旯里钻出来,母亲就笑骂一声,巴掌扬起来要打,但落下来却极轻,拍打掉沾了一身的泥土温馨的回忆,常使一颗心阵阵发热,泪就在不知不觉中从腮边滑下来。 ⑤我结婚以后,偕妻回老家探望父母。正值隆冬,又下了大雪,一家人围炉闲话。说到我当年上大学的事,母亲就说:你上大学以后,我做了一个噩梦,梦见你死了,我一哭哭了个没气妻子抿着嘴笑,父亲笑得扭过脸去,连母亲也忍不住笑了。只有我笑不起来,甚感惊讶。联想我刚到家那天,母亲悄悄问我的那句话:她也舍得炒一顿肉让你吃吗?一霎时我恍然大悟。母亲在我去上大学的那些漫长的日子里,她该如何的牵挂和思念她的儿子呀!她知道她的儿子是个心浮气躁的人,这自然又给她添了一份担心。母亲一辈子生活在农村,她不知道她儿子去上学的这个地方究竟有多大,是非多不多。日思夜想,坐卧难宁,思念伴着惊恐默默地郁结在她的心里。于某一夜,噩梦就扇动着黑色的翅膀朝她飞来了。试想,一个连媳妇舍不舍得让她的儿子吃一顿肉菜都挂念的母亲,这样的母亲,活得该有多累呀!

2019届中考语文专题复习 专题七 散文阅读之把握文章主旨品读赏析美句学案(无答案)

专题七散文阅读之把握文章主旨品读赏析美句 【学习目标】 1.掌握句子赏析的常见角度和方法,分析表达效果。 2.了解人物描写的常见方法及作用。 3.结合语句对人物描写进行赏析并掌握相关的解题技巧。 【学习过程】 一预习作业 阅读《父亲的雨》,完成题目。 父亲的雨 ①有一个人总在来雨时走出家门,那是我父亲。 ②田是梯田,禾苗都是喝水长大的,但天雨常不遂人愿,所以在每一垅梯田的上坳总得有一口山塘。夏天热,禾苗需要同人一样拼命喝水,山塘没多一会儿就被喝得见了底,村人就有些慌了。好在天再糊涂,也不会让村人处在恐慌中太久。雨说来就来,一堆乱云一聚,几声炸雷一响,还不等村人都从田里地里跑回家,雨就下了。站在屋檐下,看雨中的庄稼欣欣向荣的样子,村人都一脸傻乐,乐得什么都忘记了。只有父亲还记得要往山塘补水,他是一个小小的村民组长。 ③父亲先也是站在屋檐下,傻头傻脑地看雨,突然就记起了什么的样子叫一声,哦,要去拦水,说罢提把锄头就冲进雨幕。等母亲转身从灶背屋寻来蓑衣斗笠时,他已经不见人影了。为这,父亲回来没少挨骂。父亲并不在意,他湿淋淋地站在屋中央,垂着衣袖,笑着听母亲叨唠,仿佛挨骂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母亲一边念叨一边把准备好的热水提到灶背屋。父亲洗澡时,母亲又从衣柜里把干净的衣服找出来。 ④父亲年轻时很结实的,他什么也不怕,再大的风雨也敢往里钻。风雨越大,父亲就一副越快乐的样子。有时,父亲叫一声要去拦水,就被母亲眼明手快地拉住了。虽然戴上母亲寻来的斗笠,但一出门,风就将它刮跑了。父亲跟着风跑,终于跑在风前面将斗笠拾起来,然后一甩手,斗笠旋转着从大门口飘进屋来,雨水像珠子一样从笠沿四射开来,溅了我们一身。待我们弹落身上的水珠,再看父亲时,父亲又消失在雨中不见了。父亲在雨中的身影像个谜,一闪一闪的。 ⑤在瓢泼似的雨中,道道水流从山上落下来,父亲全把它们往山塘里赶。山塘像个气球,一下子就给吹胀了。我想,面对一下子就水灵丰活的山塘,父亲内心应该有一种满足。 ⑥但我仍怀疑父亲是为着好玩,他在雨中那副兴奋得不得了的样子同小孩儿没什么区别。但小孩儿不能玩雨,小孩儿只能在大雨初来时,在稀稀朗朗的雨颗中,嚎着叫着钻来钻去,迅速返回屋檐下。所以我竟有些羡慕父亲。 ⑦一年夏天,天旱了很久,大伙以为再没雨下了,就挖开山塘拼命往自己田里放水,父亲左劝右劝要节约,

概括文章主旨的一般方法

概括文章主旨的一般方法 一、分析文章的标题 标题是透视文章内容的窗口,通过它可以感知文章的主旨。如《驿路梨花》这一标题,字面上指驿路上的梨花,但我们读罢全文,就会发现这一标题是一语双关的,还指梨花其人。梨花精神即雷锋精神,这样,我们就不难把握这篇文章的主旨了。留心议论文的标题更为重要,有的议论文,标题可能是全文的论点或是全文议论的中心内容,分析其标题,对归纳主旨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注意文章的开篇 开篇和文章的主旨有很密切的关系。记叙类文章的开篇,或议论阐述,或写景铺垫,或直抒胸臆,无不与主旨密切相关。如《背影》的开头:“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不难看出,文章开篇点题,提到难忘父亲的“背影”、思念父亲的主旨跃然纸上。 三、重视文中的议论和抒情记叙类文章中的议论和抒情,或揭示材料所蕴涵的深刻思想意义,或明确表达作者内心的某种想法。如《济南的冬天》中的一句:“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是算个宝地。”就点明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写出了独特感受,流露了文章的主旨。 四、留意文章的结尾 分析文章的结尾,能为正确归纳文章的中心寻出一条途径。如《故乡》的结尾:“这(指希望)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 也便成了路。”很明显,小说的主旨—— —“有了希望并坚定不移地沿着希望之路迅跑,就会迎来新生活”,已蕴涵在结尾的文句中了。 五、把握作品的时代背景初读《猫》,会觉得文章中心不容易把握。若留意一下文章的时代背景,就会更深刻地理解文章的主旨。这篇文章发表于1925年,“我”知错能改、实事求是之心以及平等公正、不欺凌弱小、不伤害无辜等观念,不妨可认为是“五?四”前后西方传入的民主、平等、人道主义等思想,在我国知识青年中日益渗透的具体表现。 六、抓准文眼 文眼是文章中最精彩传神的词语或句子,也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凝聚点。抓准文眼,就等于抓住了文章的主旨。如《谁是最可爱的人》第二段:“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这段文字作为文眼,分别与题目和文章尾句关照呼应,体现了文章的主旨。 七、综合层意,概括归纳给文章划分层次,概括出层次大意,再将各层次意思进行综合,是归纳主旨的好办法。如《荔枝蜜》的几个层次的意思分别是“不喜欢蜜蜂”、“动了情去看蜜蜂”、“赞美蜜蜂”、“赞美劳动人民”、“梦见自己变成蜜蜂”,把这几层意思综合到一起,就归纳出了文章的主旨:以蜂喻人,赞美为建设美好生活而无私奉献的劳动人民,歌颂为建设美好生活而奉献一切的崇高精神。 八、根据文体特点,确定概括主旨的着眼点不同体裁的文章,有不同的概括主旨的语言形式。归纳小说的主旨,应看其塑造了什么形象,从而看作品歌颂、抨击了什么,或给人以什么样的启示,号召人们做什么;归纳记叙文的主旨,应看其写了什么人,记了什么事,赞扬了什么精神或否定了什么样的人格;归纳散文的主旨,应看其描写了什么景物,流露了什么样的感情或阐发了什么哲理;归纳议论文的主旨,应看其赞成什么,反对什么,阐明了什么观点;归纳说明文的主旨,应看其说明了人、事、物什么特征,对我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有什么帮助。

怎样把握散文主旨

DSY 精英语文初三专题系列 散文阅读 ——怎样把握散文主旨 ●学而时习 ●知识点精讲透析 考点一文章主旨 主旨,就是文章思想内容的核心,也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即作者对人、事、景、物的认识和态度,以及由此表现出的感情倾向。 在散文阅读题中,对主旨的考查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二是“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考点二归纳文章主旨的方法 归纳主旨是在归纳文章内容要点的基础上提出来的进一步要求。 解答这类试题,首先应该读懂原文,深入理解文意(作者记叙、议论了哪些方面的事),然后由表及里,整体把握文旨(文章涉及哪些社会问题?),归纳要点,把握文章真意和作者的真正意图,最后按照题目要求,整理提取有效的信息。 具体的表述分为两点: 1、首先概述文章内容,本文通过记叙(描写)……情节(事迹、经过),塑造(刻画、反映、表现)了……形象(性 格、精神、思想); 2、然后表明写作意图,表达(表现、寄托等)了……,抒发了……情感(愿望)。 考点三解题思路及技巧 1、从分析文章抒情议论性句子入手 文中抒情议论的句子,往往能够直接表达作者对所写对象的看法,同时又揭示出事物的本质,表现文章中心思想。 例:2:《一座村庄的消失》 ①终于,我再次回到这座村庄,回到曾无数次往返留下我第一个脚印的村庄。但在我眼中,这座村庄只属于过去,它正在逐渐消失,这是一种真实而无可挽回的消失。 …… ⑨我想,一座村庄的消失,是不需要太多的注释与记录的,如果有,也只是在一群人的记忆中。坚硬平坦的水泥路面覆盖了一个曾经的村庄,其实,消失的只是一个关于村庄的记忆。或者说,村庄成长为一座城市。今天,正在消失的村庄是一座城市的昨天吗? 作者对消失的村庄及其生活环境和习俗,是充满怀旧情绪的,对于村庄发展为繁盛热闹的集镇或城市又是充满期待的。 2、从文章关键点入手 (1)关注文章标题 一般来说,标题可表明写作对象、写作范围、写作方式,也能暗示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思想感情倾向,它为我们解读文本提供了非常丰富的信息,同时也为我们解答相关题目提供了依据。如:《阳关古道苍凉美》,标题直接道出作者对阳关古道的情感倾向,那就是具有“苍凉美”,当然具体是怎样的一种“苍凉美”,就要看全文内容了。 (2)关注文章首尾段 文章首尾段是文章总起和关合的段落,顺应文章起承转合的需要,文章首尾段对切入与彰显主旨往往承担着特殊的任务。一般说来,起就是引出话题、铺垫下文、开宗明义、设置悬念、奠定基调,合就是呼应开头、卒章显志、总领上文、升华主题、强化感情。所以阅读文章时,关注首尾段对于准确把握文章主旨往往有重要的意义。如:如《泰山很大》在结尾时说:“同时我也更清楚地认识到我们微小,我们平常,更进一步安于微小,安于平常。这是我在泰山受到的一次教育。从某个意义上说,泰山是一面镜子,照出每个人的价值。”联系全文,这一段话的是说无论是文人、帝王还是游客,泰山都照出了他们各自的不同。从杜甫、李白等人描写泰山的诗文中,照出了他们不同的思想、才情、风格和气质;从秦皇、汉武的封禅行为,照出了他们人格夸大的一面和虚弱的一面;从作者再次登临泰山,照出了他的偏激和最终安于微小和平常。这正是本文主旨。

概括文章主旨

概括文章主旨(中考考点解读) 概括文章主旨 中考考点解读 名师释疑答题点 1知识要点 1、文章主旨是作者在文中表现的中心意思(包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等)。理解文章主旨,这是属于把握文章思想内容 方面的能力和要求,要求学生能从宏观上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核心。在不同体裁的文章中,文章主旨的表现形态是有差异。议论文的主旨即是文章中心论点,在科技说明文中介绍的事物特征或所说明的事理就是文章主旨。在文学作品中,作者通过写人叙事状物所表达出来的某种观点、认识或情感即为文章主旨。 2、思维拓展 2.归纳文章主旨最基本的要求是必须首先整体把握全文。要能对所给材料作宏观上的把握。做到对整篇文章了然于胸。这样才能把握文意。领会作者的目的和意图。 3.文学作品主旨的理解 (1)从文章标题入手。有的题目概括了文章的中心,体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有的标题直接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2)从分析文章开头结尾入手。有的文章开篇点题,起到统领全文、点明或暗示中心思想的作用,有的文章在篇末点明或深化中心。 (3)从分析文中议论、抒情句入手。有的文中的议论、抒情句有画龙点睛之功效,如《荔枝蜜》。 (4)从概括段意或分析人物事件入手。有些文章的中心思想隐含在人物事件或文章各部分之中,要作综合归纳,才能突出中心。 (5)从分析文章的背景入手。分析文章的中心,有时还需了解、分析有关时代背景,弄清文章内容与时代背景的关系,了解文中的事件和人物是在什么背景下产生、活动的,写作的意图是什么。

4.议论文主旨的理解 样板题解析看看以前怎么考的 名师诠释 [考题1]读下列文章后做题。 ①瑞士是个富国。可是有谁知道150年前的瑞士,还穷得叮当响,壮年人都卖身去国外当兵。十八世纪末,大教育家裴斯塔洛齐为了改变瑞士贫困落后的状况,提倡“手脑并用”,叫人们不要光动脑子不动手,要精练技术。从此这个国家照此行事,重视和推行了教育与实际相结合的制度,于是在工业精密工艺上取得了巨大成就,使国家逐渐富裕起来。 ②瑞士儿童六岁之前要接受学前教育,从六岁起每个学生必须接受九年强制性的普通教育。之后,约有12%~14%的学生进入正规的高级中学或教师训练学校,作为以后进入大学校门的台阶。另有16%的学生获得一些基本职业训练后,进入社会工作。约有70%左右的学生进入带有职业学校性质的普通高级中学或高级职业学校,学生有充分的选择余地去挑选最能发挥自己才能的课程,让学生能深入地掌握一门技术,同时也提供更多的进入大专院校的机会。 ③瑞士大专学府为数不多,但学科门类齐全,有一所人文大学、一所师范大学、七所州立大学、两所联邦理工学院、三十七所工艺学院和职业专修学院,还有几所神学院。另外,为工作中的职工也提供了深造的机会。有名目繁多的进修课程可以挑选。可以说,每个人都有充分的学习机会。 ④正因为把教育同实际工作结合起来,使绝大多数人学有所用。尤其是在科技开发中,使不少科技项目的发展走在了世界的前端,为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又由于国内语言多种化,更促使了学习的快速进步。瑞士国富与其长期重视教育,重视培养高级科技人才是分不开的。在瑞士,教育的力量功不可没。 本文说明的中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文章采用总一分一总的写法,在第①自然段中可抓住一个关键句,“从此,这个国家照此行事,重视和推行教育与实际相结合的制度,于是在工业精密工艺上取得了巨大成就,使国家逐渐富裕起来。”把此句浓缩,可得该段的要点。 第②~③段具体说明了瑞士学生(每个人)接受教育的情况。 第④段总结了瑞士国富与重视教育、重视人才的培养分不开。 综合以上各段内容,该篇文章说明的中心是:瑞士教育使国家富强。如果抓关键句,第1段中画线部分可归纳为文章的中心。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