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有机物(一) 学生版

有机物(一) 学生版

有机物(一) 学生版
有机物(一) 学生版

1.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的原因

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1)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细胞。

(2)最大的生命系统:生物圈。

(3)病毒不是(选填“是”或“不是”)生命系统。

3.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 ――→区别 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联系都有相似的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和DNA 分子

【巧记】 常见原核生物的“一、二、三”

1.正误判断

(1)烟草花叶病毒可以不依赖宿主细胞而增殖( )

提示病毒只能在活细胞内进行生长和增殖。

(2)H7N9(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是由5种碱基和8种核苷酸组成的( )

提示因为病毒的核酸只有DNA或RNA,所以其核酸的碱基只有4种,核苷酸只有4种。

(3)细胞内的生物大分子没有生命( )

提示只有细胞才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4)“太湖中所有鱼”属于生命系统的一个结构层次。( )

提示“太湖中所有鱼既不属于种群,也不是群落”,因此,不属于生命系统的一个结构层次。

(5)细菌有细胞核,蓝藻有叶绿体。( )

提示细菌和蓝藻都为原核生物、无细胞核和叶绿体。

(6)蓝藻与酵母菌的相同之处是都有拟核。( )

提示酵母菌为真核生物、有核膜包裹和细胞核。

1.下列为四种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

(1)A、B属于原核细胞,C、D属于真核细胞。

(2)A与C的本质区别是A细胞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3)C、D细胞与A、B细胞在细胞质方面的区别是:C、D细胞有核糖体和其他细胞器,而A、B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

(4)A细胞壁的成分主要是肽聚糖,C则是纤维素和果胶。

(5)上述四个图示组成的生物细胞增殖方式中,A、B只有二分裂,C、D具有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C、D细胞组成的生物能够遵循遗传的基本规律。A、B细胞组成的生物只存在一种可遗传的变异。

(6)B图细胞能否进行光合作用?能。原因是蓝藻细胞不含叶绿体,但含叶绿素和藻蓝素,能进行光合作用。

(7)A细胞的呼吸类型是有氧呼吸或无氧呼吸,B细胞的呼吸类型是有氧呼吸。

(8)A、B与C、D相比,在转录和翻译上存在的区别是:A、B转录、翻译同时进行,而C、D转录在前,翻译在后。

2.汇总细胞统一性和多样性

(1)统一性

(2)细胞的多样性

①表现:细胞的形态、大小、种类、结构等各不相同。

②直接原因:构成细胞的蛋白质分子不同。

③根本原因:不同生物的遗传物质不同以及多细胞生物不同细胞内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考向一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1.读下图并分析,既属细胞层次又属个体层次的一组是( )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⑤

C.②③⑤D.①④⑤

2.从生物圈到细胞,生命系统的每一个层次都层层相依。下列有关生命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型H7N9流感病毒不是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所以不具有生命特征

B.细胞是能够完整表现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C.所有生物个体都具备由功能相关的器官组成的系统层次

D.蛋白质和核酸等大分子可算作系统,也属于生命系统的层次

【强化笔记】串联与病毒有关的知识

考向二真、原核细胞的区别与联系

3.(2015·海南单科)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关于细胞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菌有核糖体,无叶绿体

B.蓝藻无细胞核,也无核糖体

C.水绵有细胞核,也有叶绿体

D.酵母菌有细胞核,无叶绿体

4.(2014·北京高考)蓝细菌(蓝藻)与酵母菌的相同之处是( )

A.都有拟核B.均能进行需(有)氧呼吸

C.都有线粒体D.均能进行光合作用

【技法提炼】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辨别技巧

(1)原核生物种类较少,仅有细菌、蓝藻、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放线菌等。蓝藻包括颤藻、念珠藻、发菜等。

(2)带有菌字的生物不一定是细菌:凡是“菌”字前面有“杆”字、“球”字、“螺旋”及“弧”字的都是细菌,如破伤风杆菌、葡萄球菌、霍乱弧菌等都是细菌。乳酸菌是一个特例,它本属杆菌但往往把“杆”字省略。青霉菌、酵母菌、曲霉菌及根霉菌等属于真菌,是真核生物。

(3)带藻字的植物中,蓝藻(如色球藻、念珠藻、颤藻等)属于原核生物,单细胞绿藻(如衣藻、小球藻)属于真核生物。

(4)草履虫、变形虫和疟原虫等原生生物属于真核生物。

考点2 细胞学说

1.细胞学说建立过程(连线)

2.内容

(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3.意义:通过对动植物细胞的研究,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思考】细胞学说是否统一了整个生物界?

答:

1.(原创题)细胞学说与达尔文的进化论及孟德尔的遗传学被认为是现代生物学的三大基石。下列有关细胞学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学说认为细胞分为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

B.施莱登和施旺是细胞的发现者和命名者

C.细胞学说使人们对生命的认识由细胞水平深入到分子水平

D.“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是对细胞学说的重要补充

2.(2016·安庆月考)研究发现,大象与小鼠相应器官与组织的细胞大小无明显差异。器官的大小与细胞的数量成正比,而与细胞大小无关,这称为“细胞体积守恒定律”。()

A.

B.细胞维持独立代谢活动需要空间,因此细胞不能无限小

C.细胞相对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限制细胞不能无限长大

D.卵细胞体积大,有利于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归纳记忆】细胞形态结构多样性与功能多样性相统一的实例

(1)蛔虫在肠道内寄生,只进行无氧呼吸,细胞内没有线粒体。

(2)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无核,也没有一般的细胞器如核糖体、线粒体等,所以自身不能合成蛋白质,呼吸作用方式是无氧呼吸,不能进行细胞分裂,而且寿命较短。

(3)神经细胞具突起,有利于提高兴奋传导的效率;且已高度分化,不具有分裂能力。

(4)卵细胞大,有利于储存丰富的营养物质;精子小,含细胞质很少,尾部含丰富线粒体,有利于精子的运动。

(5)具分泌功能的细胞往往形成很多突起,以增大表面积,提高分泌效率,且细胞中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含量较多。

(6)代谢旺盛的细胞中,线粒体、核糖体等细胞器含量多,核仁较大,核孔数量多。

(7)癌细胞形态结构发生改变,细胞膜上糖蛋白含量减少,使得细胞间黏着性减小,易于扩散和转移。

考点3 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1.显微镜的使用

2.目镜与物镜的结构、长短与放大倍数之间的关系

(1)放大倍数与长短的关系

①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距载玻片距离越近。

②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

(2)显微镜放大倍数的含义

①显微镜放大倍数是指物像边长(长或宽)的放大倍数。

②总的放大倍数是目镜放大倍数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3.判断污物存在的位置

考向一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与技巧

1.(改编题)如图所示,其中①②、③④为显微镜的两种镜头,⑤⑥上的横线为载玻片,乙和丙分别表示不同物镜下观察到的图像,据图回答:

(1)①②表示目镜,③④表示物镜,⑤⑥表示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

(2)观察物像丙时应选用甲中的组合是②③⑤。

(3)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正确的调节顺序是移动装片→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转动细准焦螺旋。

(4)显微镜目镜为10×,物镜为10×,视野被彼此相连的64个细胞所填充满。若物镜换为40×,则在视野中可检测到细胞的数目是________。

(5)放大100倍时,在视野直径范围内看到一行相连的8个细胞。放大400倍时,在视野中可看到直径范围内的细胞有________。

考向二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数目、相关结构和物质变化情况

2.一个班级分组进行减数分裂实验,下列操作及表述正确的是()

A.换用高倍镜时,从侧面观察,防止物镜与装片碰擦

B.因观察材料较少,性母细胞较少,显微镜视野应适当调亮

C.为观察染色体不同层面的精细结构,用粗准焦螺旋调节焦距

D.一个视野中,用10×物镜看到8个细胞,用40×物镜则可看到32个细胞【方法规律】与显微镜使用相关的4个疑难点

(1)换用高倍镜后,若视野太暗,应先调节遮光器(换大的光圈)或反光镜(用凹面反光镜)使视野明亮,再调节细准焦螺旋。

(2)显微镜呈放大倒立的虚像,例如实物为字母“b”,则视野中观察到的为“q”。

(3)观察颜色深的材料,视野应适当调亮,反之则应适当调暗;若视野中出现一半亮一半暗则可能是反光镜的调节角度不对;若观察花生切片标本材料一半清晰一半模糊不清,则可能是由花生切片厚薄不均匀造成的。

(4)若视野中细胞均匀分布在整个视野中,可根据看到的细胞数目与放大倍数的平方成反比的规律进行计算;若视野中细胞成单行排列,计算时只考虑长度,可根据看到的细胞数目与放大倍数成反比的规律进行计算。

[真题集训]

1.(2014·上海高考)在电子显微镜下,颤藻和水绵细胞中都能被观察到的结构是()

A.细胞核B.核糖体

C.叶绿体D.溶酶体

2.下列关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原核生物细胞无线粒体,不能进行有氧呼吸

B.真核生物细胞只进行有丝分裂,原核生物细胞只进行无丝分裂

C.真核生物以DNA为遗传物质,部分原核生物以RNA为遗传物质

D.真核生物细胞具有细胞膜系统(生物膜系统),有利于细胞代谢有序进行

3.下列有关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病毒是一类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

B.蓝藻细胞具有细胞核且DNA分子呈环状

C.人体所有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相同

D.内质网膜和高尔基体膜都具有流动性

4.使用显微镜观察装片,在10倍物镜下观察到的图像清晰、柔和,再直接转换至40倍物镜下观察。此时,除调节细准焦螺旋外,还需调节反光镜(或亮度调节钮)和光圈。正确的操作是()

A.用平面镜(或调低亮度)、光圈缩小

B.用平面镜(或调低亮度)、光圈放大

C.用凹面镜(或调高亮度)、光圈放大

D.用凹面镜(或调高亮度)、光圈缩小

第2讲组成细胞的元素及化合物

1.组成细胞的元素

【巧记】谐音巧记组成细胞的微量元素

【警示】①碳是最基本元素不是因为干重含量最多,而是因为碳易构成基本骨架,是大分子物质形成的基础;②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都是细胞的必需元素,细胞内还可能含有非必需元素如:一些重金属元素(Pb、Gr、Hg、As等有害元素)。2.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1)种类:

①无机化合物:水、无机物。

②有机化合物: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

(2)含量:

①鲜重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水。

②鲜重含量最多的有机物:蛋白质。

③占细胞干重最多的化合物:蛋白质。

考向一元素含量及化合物种类

1.判断下列有关组成生物体细胞的化学元素的叙述:

(1)细胞中一种元素的作用能被其他元素替代(2012·江苏)( )

提示细胞中每种元素的作用各不相同。

(2)细胞中的脱氧核苷酸和脂肪酸都不含有氮元素(2012·江苏)( )

提示脱氧核苷酸由C、H、O、N、P组成。

(3)主动运输机制有助于维持细胞内元素组成的相对稳定(2012·江苏)( )

(4)细胞中的微量元素因含量极少而不如大量元素重要(2012·江苏)( )

提示微量元素虽含量极少,但其作用和大量元素同等重要。

(5)纤维素和尿素、脂肪酸和磷脂、三磷酸腺苷和核糖核酸、胆固醇和血红蛋白四组均含有相同的元素( )

2.暑期央视直播了正在塞伦盖蒂大草原进行的东非野生动物大迁徙。图1是小角马细胞中化合物含量的扇形图,图2是有活性的小角马细胞中元素含量的柱形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若图1表示细胞鲜重,则A、B化合物依次是H2O、蛋白质

B.若图2表示组成人体细胞的元素含量,则a、b、c依次是O、C、H

C.地壳与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都是a,因此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

D.若图1表示细胞完全脱水后化合物含量,则A化合物具有多样性,其必含的元素为C、H、O、N

【易错易混】混淆元素与化合物的干重与鲜重

(1)在组成细胞的化合物中,占鲜重百分比:水>蛋白质>脂质>糖类,但在占干重百分比中,蛋白质最多。

(2)在组成细胞的元素中,占鲜重百分比:O>C>H>N;占干重百分比:C>O>N>H。考向二某些化合物的特殊元素

3.(2014·上海高考)下列物质中同时含有磷和氮元素的是()

A.丙酮酸 B.核苷酸

C.氨基酸D.脂肪酸

4.(原创改编题)图中①②表示的是生物体内两种有机分子的结构。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②存在于所有植物细胞中

B.蓝藻细胞中含有①物质

C.②为单链结构,其不含氢键

D.②和密码子种类数相同,都是64

【技法提炼】化合物的元素组成分析及应用

(1)据特征元素推测化合物的种类:

(2)从化合物的元素组成分析代谢产物:糖类、脂质和蛋白质都含有C、H、O,故其代谢终产物都有CO2和H2O;蛋白质中还有N,其代谢产物中还含有尿素。

(3)从化合物中的元素含量上分析氧化分解释放能量的多少:脂肪的含氢量多于糖类,因此等质量的脂肪彻底氧化分解时所消耗的O2量多于糖类,释放的能量也多于糖类。

考点2 生物体内的水和无机盐

1.细胞中水的含量、分类及生理作用

(1)存在形式:含量是95.5%的自由水和含量是4.5%的结合水。其中结合水与其他物质(如蛋白质)结合在一起。

(2)功能:

①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

②自由水:a.细胞内良好溶剂;

b.参与许多化学反应;

c.为细胞提供液体环境;

d.运送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

【提醒】种子晒干时减少的是自由水,细胞仍能保持活性;加热或炒熟失去的主要是结合水,种子死亡不萌发。

2.无机盐的功能和实例(连线)

1.正误判断

(1)植物体内的水分参与营养物质的运输(2014·海南卷)( )

(2)自由水可作为细胞内化学反应的反应物(2014·海南卷)( )

(3)水是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2015·济南模拟)( )

(4)结合水是细胞和生物体的组成成分(2015·南京模拟)( )

(5)缺铁性贫血是因为体内缺乏铁,血红蛋白不能合成(2014·潍坊模拟)( )

(6)细胞中的无机盐多以化合物形式存在,如CaCO3构成牙齿、骨骼(2015·烟台模拟)( )

2.(1)写出下图A、B、C、D反映出的以上两种水的功能:

A.组成细胞结构;

B.提供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

C.作为反应物,参与反应;

D.有利于物质运输。

(2)自由水与结合水的转换:一定限度内,温度升高后,结合水可转换为自由水,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例会升高,新陈代谢会增强。

1.细胞中水的存在形式、产生和利用

(1)上述关系图中产生水的过程①②③⑤⑥发生的场所分别是叶绿体基质、线粒体内膜、细胞质基质和叶绿体及线粒体、核糖体、主要是细胞核;利用水的过程

①②⑤发生的场所分别是叶绿体类囊体薄膜、线粒体基质、消化道。

(2)自由水/结合水的比值与新陈代谢、生物抗逆性的关系

比值越大,生物新陈代谢越旺盛,但其抗逆性下降;反之,生物新陈代谢缓慢,但抗逆性增强。

2.无机盐生理功能的验证方法

(1)对照组

植物+完全培养液―→正常生长

(2)实验组

考向一水的存在形式及功能

1.(2016·河南中原名校一模)玉米种子发育到玉米幼苗的过程中,关于细胞内水和无机盐的叙述,正确的是()

A.玉米种子在萌发过程中,主要以被动运输的方式从外界吸收水和无机盐B.玉米幼苗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C.储存的玉米种子的细胞内,可用于细胞代谢的水主要是自由水

D.适宜环境中,玉米幼苗生长较快,每个细胞内无机物的积累量越来越多

2.结合下列曲线,分析有关无机物在生物体内含量的说法,错误的是()

A.曲线①可表示人一生中体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随年龄变化的曲线

B.曲线②可表示细胞呼吸速率随自由水与结合水比值的变化

C.曲线③可以表示一粒新鲜的玉米种子在烘箱中被烘干的过程中,其内无机盐的相对含量变化

D.曲线①可以表示人从幼年到成年体内含水量的变化

考向二细胞中的无机盐

3.下列有关无机盐的说法错误的是()

A.菠菜中铁的含量较高,所以缺铁性贫血患者应该多吃些菠菜

B.含氮的无机盐能促进植物细胞部分的分裂和生长,使枝叶长得繁茂

C.用含有少量钙的生理盐水灌注,蛙心脏可持续跳动数小时,否则,蛙心脏则不能维持收缩,说明钙盐为蛙心脏的持续跳动提供能量

D.玉米与人体相比,人体内钙的含量较高,其主要原因是人体骨骼、牙齿的重要成分是钙盐

4.某农场在田间试验时发现,小麦产量总是比邻近的地块低,技术员怀疑该农田可能缺乏某种元素。现将该农田分成面积相等的5块样地,分别编为1~5号进行试验。除施肥不同外,其他条件相同,结果如下图所示。分析判断该农田最可能缺乏的元素是()

A.K B.N

C.P D.S

1.实验原理及步骤

【巧记】苏丹Ⅲ遇脂肪,颜色变化为橘黄;砖红色沉淀何时显?斐林试剂把糖验;蛋白质类双缩脲,紫色络合无处藏。

2.把下列检测物质、所用试剂、颜色变化进行连线

3.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的“两个相同”、“四个不同”

(1)相同点

①都含有NaOH和CuSO4两种成分。

②所用NaOH溶液浓度都是0.1 g/mL。

(2)不同点

①浓度不同:二者成分中CuSO4的浓度不同,斐林试剂是0.05 g/mL,双缩脲试剂是0.01 g/mL。

②使用方法不同:斐林试剂是甲、乙液等量混合后使用,双缩脲试剂是先加A 液后加B液。

③条件不同:斐林试剂需水浴加热,而双缩脲试剂不需要加热。

④现象不同:斐林试剂检测还原糖,产生砖红色沉淀,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产生紫色物质。

4.实验的选材

(1)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实验中选材的标准:

需选用还原糖含量较高且为白色或近于无色的生物组织(或器官)因为颜色反应明显,易于观察。

(2)不能选用甘蔗、甜菜或马铃薯鉴定还原糖的原因:

甘蔗和甜菜所含糖为蔗糖,属于非还原糖,马铃薯所含糖为淀粉,都不宜作为实验材料。

(3)脂肪的鉴定实验中,实验材料最好选择花生种子,不宜选用芝麻或核桃等种子,因为芝麻太小,核桃具坚硬的壳,都不容易切片。

(4)蛋白质的鉴定实验,最好选用富含蛋白质的生物组织。植物材料常用大豆,且浸泡1~2 d,适于研磨,动物材料常用鸡蛋蛋白。

考向一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1.判断正误

(1)鉴定待测样液中的蛋白质时,先加NaOH溶液,振荡后再加CuSO4溶液。( )

(2)马铃薯块茎捣碎后的提取液可检测出蛋白质。( )

(3)以新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为材料,经苏丹Ⅲ染液染色,可观察到橘黄色颗粒状的蛋白质。( )

(4)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

(5)水浴加热条件下,蔗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 ) 2.(2014·江苏)关于生物组织中还原糖的鉴定,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多选)()A.量取2 mL斐林试剂时应优先选用5 mL量筒而不用10 mL量筒

B.隔水加热时,试管中液体的液面应低于烧杯中水的液面

C.在组织样液中加入斐林试剂后试管内液体呈现无色,加热后变成砖红色D.实验结束时将剩余的斐林试剂装入棕色瓶,以便长期保存备用

考向二有关实验材料、试剂的选择

3.鉴定可溶性还原糖、蛋白质、脂肪,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所用实验材料均较合理的一组是()

A.韭菜叶、豆浆、大豆、洋葱鳞片叶内表皮

B.梨、鸡蛋清、花生子叶、人口腔上皮细胞

C.苹果、花生子叶、大豆、洋葱鳞片叶外表皮

D.番茄、豆浆、花生子叶、人口腔上皮细胞

【易错警示】有关物质鉴定实验的3点说明

(1)在物质鉴定实验中应注意选择无色或颜色浅的材料,这样可以避免材料本身的颜色掩盖反应结果,如鉴定还原糖一般不用有色的叶片,鉴定蛋白质一般不用血红蛋白等。

(2)物质鉴定实验一般不设立对照实验,若需设立对照实验,对照组应加入成分已知的物质,如验证唾液淀粉酶是蛋白质,对照组可加入稀释的鸡蛋清。(3)易写错别字提示:“斐林试剂”中的“斐”不可错写成“非”;双缩脲试剂中的“脲”不可错写成“尿”。

4.(2014·广东高考)油菜种子成熟过程中部分有机物的变化如图所示。将不同成熟阶段的种子匀浆后检测,结果正确的是()

[真题集训]

1.(2013·重庆高考)下列有关细胞物质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人体活细胞中氢原子的数目最多

B.DNA和RNA分子的碱基组成相同

C.多糖在细胞中不与其他分子相结合

D.蛋白质区别于脂质的特有元素是氮

2.(2013·江苏高考)下列关于生物体与水分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A.贮藏中的种子不含水分,以保持休眠状态

B.水从根系向地上部分的运输与细胞壁无关

C.适应高渗环境的动物可排出体内多余的盐

D.缺水时,动物体的正反馈调节能促使机体减少水的散失

3

C.③D.④

4.(2013·全国Ⅰ)某油料植物的种子中脂肪含量为种子干重的70%。为探究该植物种子萌发过程中干重及脂肪含量的变化,某研究小组将种子置于温度、水分(蒸馏水)、通气等条件适宜的黑暗环境中培养,定期检测萌发种子(含幼苗)的脂肪含量和干重。结果表明:脂肪含量逐渐减少,到第11 d时减少了90%,干重变化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观察胚乳中的脂肪,常用________________染液对种子胚乳切片染色,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________________色的脂肪颗粒。

(2)实验过程中,导致萌发种子干重增加的主要元素是________________(选填“C”“N”或“O”)。

(3)实验第11 d后,如果要使萌发种子(含幼苗)的干重增加,必须提供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第一次真好教案1鄂教版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第一次真好教案1鄂教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语。 2.辩证地理解文中所讲“第一次”的含义。 3.培养独立质疑和合作研讨的学习习惯。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朗读,整体感知;由教师和学生提问质疑,学生研讨,深入理解文章中心。 2.教师主要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质疑解职疑。 3.重视积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辩证地理解“第一次”的含义,认识到珍视“第一次”,并不去尝试坏事的“第一次”,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辩证地理解“第一次”的含义,认识到珍视“第一次”,并不去尝试坏事的“第一次”,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策略设计 本文主要通过两个事例抒写人生的一种体验。第一次的感觉真奇妙,新鲜而刺激,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朗读和字词教学,一方面训练学生朗读的能力,一方面培养学生积累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学会独立质疑、思考,并与其他同学合作研讨,解决问题;让学生谈自己经历过的“第一次”,联系生活经验,深入理解课文中心意思。 课文内容较简单,放手让学生做,让学生提问、学生回答,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和精神。加强积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一、导入: “第一次”是多么令人难忘的经历啊!你知道第一个吃西红柿的那个人吗?你知道“第一个吃螃蟹”的重大意义吗?第一次远行、第一次脱险、第一次施舍、第一次求助……自从我们有意识以来,数不清的第一次,无一例外地给我们带来莫大的新奇和刺激。但又有谁能真正懂得“第一次”的奥秘呢?周素珊的《第一次真好》或许能给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 [学生活动] 听导入语,引发思考:自己有哪些“第一次”。 [活动意图] 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活动] 二、朗读课文,积累词语,整体感知: 1.板书词语(见教材);指名朗读,纠正;指名选词造句,评价。 2.提出朗读课文的要求:注意语速,感情。 3.提出以下问题,学生讨论、回答。 (1)“第一次真好”,好在哪里? (2)课文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3)作者为什么详写两什事?这样详略安排有什么好处? (4)“第一次”有的是有益的,有的是无益的,课文说的是哪一种?为什么?

七年级第一章有理数知识点总结

有理数知识点总结 0的数叫做正数。 1.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线,是整数,一、正数和负数自然数,有理数。 (不是带“—”号的数都是负数,而是在正数前加“—”的数。) 2.意义:在同一个问题上,用正数和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有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概念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为整数。 分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 (有限小数与无限循环小数都是有理数。) 注:正数和零统称为非负数,负数和零统称为非正数,正整数和零统称为非 负整数,负整数和零统称为非正整数。 ⑵按整数、分数分类: 正有理数正整数正整数 正分数整数0 零有理数负整数 负有理数负整数分数正分数 负分数负分数 1.概念: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2.对应关系:数轴上的点和有理数是一一对应的。 三、数轴 比较大小:在数轴上,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3.应用 求两点之间的距离:两点在原点的同侧作减法,在原点的两侧作加法。 (注意不带“+”“—”号)

1.概念:求n 个相同因数的积得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一个数可以 看做这个数本身的一次方。 2.法则:先确定幂的符号,然后再计算幂的绝对值。 十、乘方 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 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 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0 3.混合运算法则: ⑴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 ⑵同级运算,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 ⑶如有括号,先算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在进 行有理数的运算时,要分两步走:先确定符号,再求值。 10的数表示成a ×10n 的形式(其中 a 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n 为正整数)。这种记数的方法叫做科 学记数法。﹙1≤|a|<10﹚ 注:一个n 为数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a ×10n -1 ⑴精确到某位或精确到小数点后某位。 ⑵保留几个有效数字 十一、科学记数法 注:对于较大的数取近似数时,结果一般用科学记数法来表示。 例如:256000(精确到万位)的结果是2.6×105 0数字起,到末尾数字止,所有的 数字都是这个数的有效数字。 注:⑴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近似数的有效数字时,只看乘号前面的数 字。例如:3.0×104的有效数字是3,0 。 ⑵带有记数单位的近似数的有效数字,看记数单位前面的数字。 例如:2.605万的有效数字是2,6,0,5。

《第一次真好》阅读答案

《第一次真好》阅读答案 第一次真好,第一次的感觉真奇妙。细细回想:在你的生命中,有多少“第一次”值得你低回品味?有多少“第一次”给你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几年前,家中第一次养了一笼十姊妹。当母鸟第一次生下了几颗玲珑剔透,比小指头还小的鸟蛋以后,我和孩子们便眼巴巴地等候小鸟孵出来。有一天,我们正在吃午饭,孩子忽然大叫:“小鸟孵出来了。”我惊喜地走到鸟笼边一看,在鸟巢里面的所谓小鸟,只是两团小小的粉红色肉球,仅仅具有鸟的雏形,身上只有稀疏的几根毛,两只黑黑的眼睛却奇大。第一次看到刚孵出来的雏鸟,但觉它们的样子很难看,竟因此而吃不下饭。可是等到它们渐渐长大,羽毛渐丰,一切都具体而微以后,我喜爱它们又甚于那些老鸟。第一次的感觉真奇妙。第一次去露营,第一次动手做饭,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看见雪,第一次看到自己的作品用铅字印出来?? 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但新鲜而刺激,使人回味无穷。1、为什么“第一次的感觉真奇妙”?(用文中的话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找出作者细心观察生活的句子。(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语段中“第一次”出现了几次?主

高中化学 有机化合物结构的测定 教案1

第二节有机化合物结构的测定 1.本节教材主线 见演示文稿 2.本节内容的评价标准 ·了解测定有机化合物元素含量的方法——燃烧法的基本实验原理,能根据燃烧所得产物的量计算有机物的实验式(最简式); ·了解测定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的蒸气密度法,并根据理想气态方程求出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整理常见官能团的特征性质,了解通过化学实验确认这些官能团存在的方法; ·了解某些物理方法(四谱)可以定性确认有机物中的官能团的存在并定量测定原子或官能团的个数,能综合实验结果中的信息,初步叛断有机物的结构。 3.本节教材的几点说明 3.1测定有机化合物的流程图 ·设计意图: 给出测定有机化合物结构的流程,使学生明确测定有机物结构的核心是确定分子式和检测分子中所含的官能团及其在碳骨架中的位置。 ·实施建议: 可以让学生对如何测定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发表意见,师生共同绘制测定有机化合物结构的流程图。 教学中应注意这里只讨论测定所需要的环节,不涉及测定的手段和方法,有关测定手段和方法的问题,我们在后续内容的教学中会提及。 3.2有机化合物元素组成的测定

·设计意图: 用图表的方式列出几种常见的组成有机化合物的元素的定量测定方法,非常直观,便于学生阅读和教师的教学。 ·实施建议: 可以引导学生总结定量测定C、H、O、Cl等元素组成的方法;N元素的测定方法只要求了解,不要求掌握。 3.3依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测定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 ·设计意图: “知识·支持”栏目介绍了什么是理想气态方程,以及如何应用理想气态方程来测定有机化合物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并用图示的方法介绍了测定实验的装置图,便于学生理解。·实施建议: 1、可以利用此图并结合理想气体方程的公式讲解如何测定有机化合物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也可以让学生依据公式和图自己讲述测定的方法。 2、不要求学生记忆理想气体方程的公式;也不宜对理想气体方程进行拓展和加深;教学中不应就理想气体方程编制大量的练习题或考试题;在相应的练习中,理想气体方程也应作为已知的条件给出。 3.4质谱法测定有机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第一次真好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语。 2.辩证地理解文中所讲“第一次”的含义。 3.培养独立质疑和合作研讨的学习习惯。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朗读,整体感知;由教师和学生提问质疑,学生研讨,深入理解文章中心。 2.教师主要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质疑解职疑。 3.重视积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辩证地理解“第一次”的含义,认识到珍视“第一次”,并不去尝试坏事的“第一次”,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辩证地理解“第一次”的含义,认识到珍视“第一次”,并不去尝试坏事的“第一次”,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策略设计 本文主要通过两个事例抒写人生的一种体验。第一次的感觉真奇妙,新鲜而刺激,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朗读和字词教学,一方面训练学生朗读的能力,一方面培养学生积累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学会独立质疑、思考,并与其他同学合作研讨,解决问题;让学生谈自己经历过的“第一次”,联系生活经验,深入理解课文中心意思。 课文内容较简单,放手让学生做,让学生提问、学生回答,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和精神。加强积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一、导入: “第一次”是多么令人难忘的经历啊!你知道第一个吃西红柿的那个人吗?你知道“第一个吃螃蟹”的重大意义吗?第一次远行、第一次脱险、第一次施舍、第一次求助……自从我们有意识以来,数不清的第一次,无一例外地给我们带来莫大的新奇和刺激。但又有谁能真正懂得“第一次”的奥秘呢?周素珊的《第一次真好》或许能给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 [学生活动] 听导入语,引发思考:自己有哪些“第一次”。 [活动意图] 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活动] 二、朗读课文,积累词语,整体感知: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第一章有理数教案

第一章有理数 1.1正数和负数(2课时) 第1课时正数和负数的概念 了解正数和负数的产生;知道什么是正数和负数;理解正负数表示的量的意义;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重点 正、负数的意义. 难点 1.负数的意义. 2.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一、新课导入 活动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投影展示教材第2页图片,让学生体验自然数的产生,分数的产生离不开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可以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和感想. 二、推进新课 活动2:体验负数的引入的必要性 教师出示温度计: 安排三名同学进行如下活动:研究手中的温度计上刻度的确切含义,一名同学手持温度计,一名同学说出其中三个刻度,一名同学在黑板上速记. 教师根据活动情况,如果学生不能引入符号表示,教师也可参与活动,逐步引入负数.强调: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活动3:分组活动,感受正负数的意义 各组派一名同学进行如下活动:按老师的指令表演,看哪一组获胜. 1.老师说出指令:向前2步,向后3步,向前-2步,向后-3步,学生按老师的指令表演. 2.各小组互相监督,派一名同学汇报完成的情况. 活动4:深入理解正负数的意义,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师投影展示问题,讲解课本例题. 例:1.一个月内,小明体重增加2千克,小华体重减少1千克,小强体重无变化,写出他们这个月的体重增长值. 2.某年,下列国家的商品进出口总额比上一年的变化情况是: 美国减少6.4%,德国增长1.3%, 法国减少2.4%,英国减少3.5%, 意大利增长0.2%,中国增长7.5%. 写出这些国家这一年商品进出口总额的增长率. 学生讨论后解决. 活动5:练习与小结 练习:教材第3页练习. 小结:这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能说一说吗? 活动6:作业 习题1.1第4,5,6,8题 本课是有理数的第一课时,引入负数是数的范围的一次重要扩充,学生头脑中关于数的结构要做重大调整(其实是一次知识的顺应过程),而负数相对于以前的数,对学生来说显得更抽象,因此,这个概念并不是一下就能建立的.为了接受这个新的数,就必须对原有的数的结构进行整理。负数的产生主要是因为原有的数不够用了(不能正确简洁地表示数量),书本的例子或图片中出现的负数就是让学生去感受和体验这一点. 第2课时正数、负数以及0的意义 进一步理解正、负数及0的意义,熟练掌握正负数的表示方法,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重点 进一步理解正、负数及0表示的量的意义. 难点 理解负数及0表示的量的意义.

第一次真好的作文700字3篇

第一次真好的作文700字3篇第一次真好的作文700字3篇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第一次真好的作文700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三年级前,每次乘坐公交车,都要抢父母的卡刷,即使我根本没有到刷公交卡的身高;我总是盼望着自己赶紧长个子,我那个时候最渴望的就是有一张自己的公交卡。每次在车上听着一声声清脆的“学生卡”,心里总是很羡慕。 终于等到可以办理自己的乘车卡了,我拿着向老师申请的单子,去给自己办理公交卡。郑重的将它展平,然后交给窗口姐姐,她用甜甜的声音问我一些信息,让我确定信息,由于胆小,我脸马上就红了,而且声音非常小,就在她把卡放在一个卡套里递交给我时,我好像得到了至宝,将它托在手心里欣赏着:亮亮的透明壳子里放了一张印着金黄向日葵的卡,上面还有一个标识,有一个美少女照片,而我的名字就在旁边。我终于可以拥有自己的乘车卡了!走在路上不知为何,总是想笑,但还是忍着。 到了车站,心中无比急切,等待43车路到来,心中想着无数种情形,会不会有人看我或者羡慕我?心情又紧张又

喜悦但不好意思表达出来。 我站在站牌旁,大老远就看到了绿皮车,它好像一个装满我爱的百宝箱,缓缓向我走来,我攥着卡,手心出满汗,车到站了,我站在上车队伍的最后一个,看着上面的人怎么刷卡的。“叮,叮,叮,”几声过去,马上就到我了,我拿起卡,看着司机,将新卡放到读卡机上,一声响亮的“学生卡”在我耳边响起,我不知所措,走向车厢内部,我扶着把手“噗呲”一下,我笑了,周围人都看我,那时,我也不懂什么是尴尬,我心里越想越开心,情不自禁。我下了车,走路一蹦一跳的,嘴里高兴的哼着歌。 第一次刷乘车卡的感觉真好,就像完成了一件神圣的大事情一样,既新奇有趣又紧张刺激。小时候的许多第一次,都是那样天真无邪无所顾忌,一件小事也会笑开花。虽然现在想起,会怀疑当时的自己,但是,那是纯真无暇的年代,那时的感觉,这辈子都无法忘,第一次真好。 第一次的感觉真好,第一次的感觉真奇妙。我们有无数个第一次,比如:第一次做饭,第一次洗脚,第一次洗衣服,第一次开口叫妈妈,等等。我就有几个有趣的第一次,那我就跟你分享一下吧! 第一次做饭:以前看妈妈在厨房里忙忙碌碌的,一会儿,就会端出一大桌美味可口的饭菜。我也想像妈妈一样,做出美味的饭菜。有一天,趁妈妈去买东西,我便开始大干一场,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真好》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真好》教案人教新课标版教学目标: 1、认识人生第一次经历的重大意义,珍视第一次经验。 2、学习详略得当的写法。 教学重点 认识第一次经历的重大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富有哲理性的句子 教学步骤 一、谈话法导入新课 同学们,每个人的一生中,都有太多的“第一次”:第一次学走路,第一次叫爸爸妈妈,第一次上台表演,第一次游泳------你们第一次的感觉怎么样?生:《第一次真好》!那么让我们共同来体验这第一次的美妙吧! 二、教师范读课文 三、作者简介 周素珊,台湾女作家 四、教师检查学生连词成段并作点评 五、学生齐读课文,思考: 1、作者写了她的哪些“第一次”经历? (第一次看到柚子树,第一次看孵化小鸡,第一次露营,第一次动手做饭,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看见雪,第一次看到自己的作品用铅字印出来) 2、这些第一次,作者是如何安排详略的?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组织学生四人小组进行讨论,讨论后明确: (“第一次看柚子树”和“第一次看孵小鸟”是详写的,其它的“第一次”是略写的。详写是为了更好地突出中心,略写是对详写部分的补充,能更好地表现“第一次”的普遍意义,同时使文章内容更加充实。) 3、周素珊她认为“第一次真好”,你们觉得“好”在哪里? 要求:速读课文,找出答案。 学生回答后明确:好在“奇妙”“低回品味”“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新鲜而刺激”“回味无穷”。 4、探究:既然说第一次真好,可文中却又说“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为什么“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但“使人回味无穷”? 学生思考回答后明确:因为第一次无论愉快不愉快,但感觉都是新的,是从未体验过的,特别富有刺激,给人的印象是不可磨灭的,所以使人回味无穷。 5、下面请同学们搜索你生活中的记忆,想一想你的生活经历了哪些难忘的第一次,选一次最精彩的告诉大家。 (要求:学生用2——3分钟的时间把经历和句子简单地写下来,然后回答。) 6、学生回答后小结:同学们的第一次真可谓是多姿多彩,因为这些第一次,你们的生命也变得多姿多彩。请齐读最后一段“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变得愈益多姿多彩。”并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学生齐读讨论后回答:因为第一次越多,经历也多,感受也越多,所以生命便多姿多彩。

第一次真好原文

第一次真好 周素珊 课本原文 路过人家墙下,偶一抬头,看见一棵结实累累的柚子树。一颗颗硕大的黄绿色的柚子,沉甸甸垂吊在枝头。这景色不见得很美,却是一幅秋日风情画。 我是个生长在都市,从来不曾享受过田园生活的俗子。除了木瓜树以外,所有结实累累的果树,都只能够在图画、照片、电视和电影中看到。今天第一次看到这棵果实如此丰硕的柚子树,霎时间,心头充满了喜悦与新奇。 第一次真好,第一次的感觉真奇妙。细细回想:在你的生命中,有多少“第一次”值得留恋?有多少“第一次”给你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 几年前,家中第一次养了一笼十姊妹。当母鸟第一次生下了几颗玲珑剔透,比小指头还小的鸟蛋以后,我和孩子们便眼巴巴地等候小鸟孵出来。有一天,我们正在吃午饭,孩子忽然大叫:“小鸟孵出来了。”我惊喜地走到鸟笼边一看,在鸟巢里面的所谓小鸟,只是两团小小的粉红色肉球,仅仅具有鸟的雏形,身上只有稀疏的几根毛,两只黑黑的眼睛却奇大。第一次看到刚孵出来的雏鸟,但觉它们的样子很难看,竟因此而吃不下饭。可是,等到它们渐渐长大,羽毛渐丰,一切都具体而微以后,我喜爱它们又甚于那些老鸟。 第一次的感觉真奇妙。第一次去露营,第一次动手做饭,第一

次坐火车,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看见雪,第一次看到自己的作品用铅字印出来……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愉快,但新鲜而刺激,使人回味无穷。 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愿你珍重第一次。 文章评价 作者举了两个事例,说“第一次”的感觉真奇妙,新鲜而刺激。其主旨是说,人生要不断接触新的有益的生活项目,不断尝试新的生活,使生活更加多姿多彩。 文章具体写了“我”的两个“第一次人生经历”。第一部分写“我”第一次看见果实累累的柚子树;第二部分写“我”第一次看见母鸟孵出小鸟。两部分内容都有表达思想看法的议论紧随其后,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最后一段总结全文,提出“珍重第一次”的希望。 第一部分,“我”看到结实累累的柚子树纯属意外。(“路过”“偶一抬头”)作者说看到的是“不见得很美”的景色,却是一幅秋日风情画。这里说是“第一次”,注脚是:1. 我生长在都市,这样的见识少;2. 所有结实累累的果树,只在影视图片中看过。对这个“第一次”,我的感觉、感受是:“喜悦与新奇”。 第3段,作者用“第一次真好,第一次的感觉真奇妙”的议论语句将前后结构融为一体。这里的“第一次”是指第一次看到结实累累的柚子树。这个“第一次”“真好”,好在“奇妙”,具体说是“喜悦、新奇”。为什么好?因为改变了从没见过的历史。可以说是因为意外,原来在影视图片中见到的情景居然真真实实地出现在自己生活中;也可以说是因为惊奇,没想到黄绿色柚子就是这么挂在枝头的;还可以说是因为如此真切地感受到柚子丰收的滋味;更可以说是因为自己的人生经历又增添了这么一个实在的内容…… 接下来,文章提出:在你的生命中,有多少“第一次”值得你低回品味?有多少“第一次”给你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这是在对“第一次”窄化范围,把话题引入到有回味价值的“第一次”,有深刻印象的“第一次”。 第二部分,先写“第一次”看到母鸟孵出小鸟。从珑珑剔透比小指头还小的鸟蛋到“两团小小的粉红色肉球”“仅仅具有鸟的雏形”,最后渐渐长大,羽毛渐丰。“我”(和孩子们)从“眼巴巴地等候”到“惊喜地走到鸟笼边一看”,“觉得它们的样子很难看,竟因此而吃不下饭”,最终却“爱它们又甚于那些老鸟”了。 第5段段首的“第一次的感觉真奇妙”是对上文第一次看孵小鸟的总体感受。说它“奇妙”,在于“我”经历了这件事的全过程,有体验感悟,所以更“值得低回品味”,有“不可磨灭的印象”。紧接着,作者列举了不同的、然而又是学生生活中都曾经有过的“第一次”,如露营、做饭、坐火车、看雪……第一次的经验有的愉快,有的并不愉快,因为有的叫人难受,有的做起来很困难,有的甚至受惊吓。比如作者见到那两团小小的粉红色的肉球,竟因此连饭都吃不下去;再比如去露营,恐怕觉都不一定能睡踏实;第一次做饭可能夹生,等等。但是,无论愉快不愉快,感觉都是新鲜的,从未体验过的,特别刺激,留给人的印象深刻,所以回味无穷。“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经历也愈多,感受也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正因为如此,作者希望我们“珍重”第一次。 词语分析

“测定有机物分子结构的常用分析方法”题型几例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338945322.html, “测定有机物分子结构的常用分析方法”题型几例 作者:蒋赵军 来源:《化学教学》2009年第08期 文章编号:1005-6629(2009)08-0094-03中图分类号:G424.74文献标识码:B 通过对苏教版《有机化学基础》专题1“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教学后,结合新课标要求和各地近年来所命试题,将有关有机物分子结构测定方法的试题归纳为以下几种题型,介绍如下。 题型一: 1H核磁共振类 1H核磁共振法的原理:氢原子核具有磁性,如用电磁波照射氢原子核,它能通过共振吸收电 磁波能量,发生跃迁,用核磁共振仪可以记录到有关信号。处于不同化学环境中的氢原子因产生 共振时吸收的频率不同,在谱图上出现的位置也不同,且吸收峰的面积与氢原子数成正比。因此,从核磁共振氢谱图(1H-NMR)上可以推知该有机物分子有几种不同类型的氢原子及它们的数 目。分子式为C2H6O的有机物有下述两种图谱: [例1]在有机物分子中,处于不同环境的氢原子在核磁共振谱中给出的峰值(信号)也不同,根据峰值(信号)可以确定有机物分子中氢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例如二乙醚的结构简式为CH3—CH2—O—CH2—CH3。其核磁共振谱中给出的峰值(信号)有两个如图2所示: (1)下列物质中,其核磁共振氢谱中给出的峰值(信号)只有一个的是______。 A.CH3CH3 B.CH3COOH C.CH3COOCH3 D.CH3COCH3 (2)化合物A和B的分子式都是C2H4Br2,A的核磁共振氢谱如图3所示,A的结构简式为 ______,请预测B的核磁共振氢谱上有______个峰(信号)。 (3)请简要说明根据核磁共振氢谱的结果来确定C2H6O分子结构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了根据1H核磁共振谱确定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1)AD; (2)BrCH2CH2Br; 2 (3)若图谱中给出了3个吸收峰(信号),则说明C2H6O的结构是CH3CH2OH;若图谱中给出了1个吸收峰(信号),则说明C2H6O的结构是CH3OCH3

《短文两篇·行道树·第一次真好》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短文两篇·行道树·第一次真好》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知识储备点: 1.感悟并珍视人生“第一次’’的经验。 2.揣摩形象化的语言。 能力培养点: 了解以小见大和夹叙夹议的写法。 情感体验点: 1.理解行道树——无私奉献者的形象 2.体验人生第一次的真切感受。 教学重点: 理解两篇课文的深刻内涵。 教学难点: 理解形象而又含蓄的语言。[来源:Z,xx,https://www.wendangku.net/doc/338945322.html,] 课文类型:课内自读课 教学方法: 朗读法。通过朗读学生与文章直接对话。 学习方法:

研讨点拨法。 教学准备: ①布置学生预习,就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列出思考题,准备讨论、发言材料。 ②列举自己最难忘的第一次经历,谈谈自己的感受。 ③教师设置精当的思考题备案,以供学生参考。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学习《行道树》内容。 ①理解行道树的无私奉献精神; ②反复朗读课文,体会形象化的语言。 一、课文导入: 同学们,汉语是世界上最优美的语言,它最丰富、最准确、最鲜明、最生动。在汉语的宝典里,有许多“言在此而意彼”的妙词佳句,譬如,“牛,吃的是青草,挤出来的是牛奶”“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等。这些话表面好像在写动植物,其实是有象征意义的。毛泽东有一首词写道:“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你们知道这首词写的是什么吗?你们知道它的深刻含义吗?今天,我们来

学习张晓风的短文《行道树》,看看马路两旁的行道树有什么象征意义。 二、朗读课文 1.教师指导学生掌握朗读的发音、停顿、重音、语调、速度和情感等方面的问题。 2.学生根据自己课前的预习情况,表演自编的朗读剧,加深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 3.识记字词 三、整体感知 ①思考质疑 让同学们独立阅读,调动自己的学习经验,归纳学习本课应重点掌握的知识点,提出疑难问题,做好记录。 ②讨论探究 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发现的问题。比较浅显的,组内讨论解决;集中疑难问题,准备课堂发言。 ③交流研讨 小组代表发言,提出问题。教师进行组织、引导和调控,将思考题逐渐集中到以下几个方面: a.行道树的形象体现了什么精神?

有机化合物结构的测定

有机化合物结构的测定 编写人:平原一中杜传玲马志芬 知识再现 一、测定有机化合物结构的流程: 定性分析 定量分析元素组成分子式 测定有机化合物→化学分析→→官能团→确定出分子结构 光谱分析相对分子质量及碳骨架状况 二、有机化合物分子式的确定 基本思路:确定 ,各元素的,必要时,测定其相对分子质量。 ⒈确定有机化合物元素的组成: ⑴碳氢元素的测定。常用方法:,测定步骤: 。 ⑵氮元素的测定。方法与原理:利用,测定步骤: 。 ⑶卤素的测定。方法:,步骤: 。 ⑷氧元素的测定:方法:。 ⒉测定有机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的方法: ⑴已知标准状况下的密度,公式为: ⑵已知相对密度D,公式为: ⑶非标准状况下,依据气态方程,并采用特定装置。 ⑷使用质谱仪测定(了解) ⒊分子式的确定: ⑴实验式法:由各元素的质量分数→求各元素的原子个数之比(实验式)→相对分子质量→分子式 ⑵物质的量关系法:有密度或其他条件→求摩尔质量→求1mol分子中所含各元素的物质的量→求分子式 ⑶化学方程式法;利用化学方程式求分子式

⑷燃烧通式法:写出烃及烃的衍生物燃烧通式 三、有机化合物结构式的确定 测定步骤:由有机物的分子式→计算有机物分子不饱和度,化学实验或仪器分析图谱→推测化学键类型,判断官能团种类及所处位置→确定有机化合物结构式 ⒈有机化合物不饱和度的计算 ⑴不饱和度: ⑵不饱和度的计算: 练习:⑴写出下列几种官能团的不饱和度 \/C=C /\ \ -C ≡C- -C ≡N ⑵分子式为C 6H 5NO 2的不饱和度为 ⒉确定有机化合物的官能团 ⑴各种官能团的化学检验方法 ⑵确定有机化合物结构的基本途径 确定分子式→据不饱和度推断可能的结构→化学检验,确定其结构。 典题解悟: 知识点一:有机化合物分子式的确定。 例1 某气态有机物X 含C 、H 、O 三种元素,已知下列条件,现欲确定X 的分子式,所需最少条件是( ) ① X 中含碳质量分数②X 中含氢质量分数③X 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④X 对H 2的相对密度⑤X 的质量 A .①② B .①②④ C .①②⑤ D .③④⑤ 解析:由C 、H 质量分数可推出O 的质量分数,由各元素的质量分数可确定X 的实验式由相对密度可确定X 的相对分子质量,由相对分子质量和实验式可确定X 的分子式。 答案:B 例2 由一种气态烷烃与一种气态单烯烃组成的混合气体,它对氮气的相对密度为6.0,将1.0体积此混合气体与4.0体积氧气混合后,装入密闭容器内,用电火花引燃,使之充分燃烧,若反应前后温度均保持120℃,测得容器内压强比反应前增加了4.0﹪,求混合气体中烷烃和烯烃的分子式及各自的体积分数。 解析:M _ (混)=6.0×4.0g/mol =24g·mol -1 由于混合物中一定含有相对分子质量比24小的烃,该

第一次真好教案

《第一次真好》教案 一.整体感知: 这篇短文,详写第一次看见结实累累的柚子树,详写第一次看见十姊妹孵出的小鸟,又说到许多个“第一次”,作者总结自己的感受,说“第一次的感觉真奇妙”“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但新鲜而刺激,使人回味无穷”,标题就命作“第一次真好”。好在奇妙,好在新鲜而刺激,好在回味无穷。具体一点说,第一次见柚子树,心头充满了喜悦与新奇,第一次见到孵出的小鸟,更有一阵惊喜。作者说,“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这就是说,要不断开拓新的生活领域。有的第一次,像见柚子树,见孵鸟,要留心寻找机会,有的第一次,如露营、做饭,则要大胆尝试。随时留心,寻找机会,大胆尝试,才有越来越多的第一次,才能使生命多姿多彩。当然,作者所说的第一次,都是有益身心的第一次。 二.引导学生自读 《第一次真好》,抓住题旨,问一个“好在哪里”全文就是回答这个问题的。抓住这个问题,就是抓住了中心,就能够把握“好”的具体含义。 三.引导学生自读

《第一次真好》,抓住结尾,领会作者写作意图。探究写作意图,可以根据结尾这样设问:怎样才能使生命多姿多彩?深入一步,可以再思考一个问题:既然第一次真好,为什么不少人生命中的第一次不多?怎样才能有更多的第一次? 四.探究收获 首先取决于探究什么问题,问题有价值,探究才有价值。 你认为阅读这篇短文,提出什么问题最有价值? 如果问题是“为什么说第一次真好”,这样的问题可以使我们对课文内容把握得具体一些,但是思考价值不太大,因为只把课文中的一些词语集中起来就有了答案。“喜悦”“新奇”“奇妙”“值得你低回品味”“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惊喜”“新鲜而刺激,使人回味无穷”,等等,说的都是“好”,“好”就是指这些。“愿你珍重第一次”,是作者对读者的希望,“珍重”的含义是什么,探究这个问题就更有价值。 五.问题研究: 1.为什么说是“一幅秋日风情画”,不说是“风景画”“风光画”? 钻研这类问题,可以查查工具书,词语即使不陌生,查查还是有好处。“风情”这里指风土人情,柚子树生长南国,

新版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有理数测试卷(含答案)

新版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一章有理数 测试卷 (时间:4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1.一个数的相反数是它本身,则该数为( ) A. 0 B.1 C.-1 D.不存在 2.下列各组数中,互为倒数的是( ) A.-2与2 B.-2与 21 C.-2与-2 1 D.-2与| -2 | 3.两个非零有理数的和为零,则它们的商( ) A.是0 B.不能确定 C.是+1 D.是-1 4.用四舍五入法按要求对0.05019分别取近似值,其中错误的是( ) A.0.1(精确到0.1) B.0.05(精确到千分位) C.0.05(精确到百分位) D.0.0502(精确到0.0001) 5.有下列四个算式:①(-5)+(+3)=-8 ;②—(-2)3=6;③(+65)+(-61 )=3 2 ; ④-3÷(- 3 1 )=9.其中,正确的有( ) A.0个 B.1个 C.2个 D.3个 6.在有理数中,有( ) A.最大的数 B.最小的数 C.绝对值最大的数 D.绝对值最小的数 二、填空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7.在数+8.3,-4,-0.8,- 51,0,90,-3 34,-|-24|中,_________________是正数,_______________不是整数. 8.数轴上表示数-5和表示数-14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____. 9.用科学记数法表示13 040 000,应记作___________________. 10.用“>” “<” “=”号填空: (1)-0.02____ 1 ;(2) 54____ 43 ; (3)-722____ -3.14; (4)-(-4 3 )___-[+(-0.75)]. 三、解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1.计算: (1)75÷(-252)-75×125-3 5÷4 (2)18+32÷(-2)3-(-4)2×5 12.计算: (1) |-97 |÷(32-51)-31×(-4)2 (2)|-221|-(-2.5)+1-|1-22 1|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有机物实验方法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有机物实验方法 (修订稿)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未知物 1.仪器 1.1紫外分光光度计(T6);配石英比色皿(1cm):4个; 1.2容量瓶(100mL、50mL):各10只; 1.3吸量管(1mL、2mL、5mL、10mL):各1支; 1.4移液管(20mL、25mL、50mL):各1支。 2.试剂 2.1标准溶液(1mg/mL):从维生素C、水杨酸、糖精钠、苯甲酸四种物质中任取其中两种,分别配成1mg/mL的标准溶液,作为储备液。 2.2未知液:浓度约为40~60ug/mL。其必为给出的两种标准物质中的一种。 3.实验操作 3.1 吸收池配套性检查 石英吸收池在220nm装蒸馏水,以一个吸收池为参比,调节τ为100%,测定其余吸收池的透射比,其偏差应小于0.5%,可配成一套使用,记录其余比色皿的吸光度值作为校正值。 说明:参赛选手可以自由选择使用比色皿的个数(大赛提供4个)。 3.2 未知物的定性分析 将两种标准储备液和未知液均配成浓度约为10ug/mL的待测溶液(配制方法由选手自定)。以蒸馏水为参比,于波长200~350nm范围内测定三种溶液吸光度,并作吸收曲线。根据吸收曲线的形状确定未知物,并从曲线上确定最大吸收波长作为定量测定时的测量波长。 四种标准物质溶液的吸收曲线参见附图。 3.3 未知物的定量分析 根据未知液吸收曲线上最大吸收波长处的吸光度,确定未知液的稀释倍数,并配制待测溶液。合理配制标准系列溶液(推荐:标准储备液先稀释10倍(100ug/mL),然后再配制成所需浓度),于最大吸收波长处分别测出其吸光度。然后以浓度为横坐标,以相应的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根据待测溶液的吸光度,从标准曲线上查出未知样品的浓度。未知样要平行测定两次。 推荐方法 3.3.1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准确吸取1mg/mL的维生素C标准储备液10mL,在100mL 容量瓶中定容(此溶液的浓度为100ug/mL)。再分别准确移取0、1、2、4、6、8、10mL 上述溶液,在50mL容量瓶中定容(浓度分别为0、2、4、8、12、16、20ug/mL)。准确移取10mL维生素C未知液,在50mL容量瓶中定容,于最大吸收波长处分别测定以上溶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第一次真好教案2 新课标 人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第一次真好教案2 新课标人教版 教学目标 ①感悟并珍视人生“第一次”的经验。 ②学习以小见大和详略得当的写法。 ③揣摩形象化的语言。 ④了解选材的典型性。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激情引读,诵读积累 1、激情导入:“第一次”是多么另人难忘的经历啊!你知道第一次吃西红柿的那个人吗?你知道“第一个吃螃蟹”的重大意义吗?第一次远行、第一次脱险、第一次施舍、第一次求助……自从我们有意识以来,数不清的第一次,无一例外地给我们带来莫大的新奇和刺激。但又有谁真正懂得“第一次”的奥妙呢?周素姗的《第一次真好》可以给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 2、诵读感知 学生朗读,感悟课文。要求学生注意朗读时的情感和速度。 二、合作探究,互动释疑 1、合作探究:引导学生探究性阅读,整体把握,筛选信息,猜想印证,形成解释。 出示思考题: a.“第一次真好”,好在哪里? b.课文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c.作者为什么选取这两个“第一次”详写? d.课文在安排材料上有什么特点?好处是什么? e.有的“第一次”是有益的,有的是无益的。本文所说的“第一次”属于哪一种?为什么? 探究明确: a.“第一次真好”指感觉真好:新鲜而刺激,使人回味无穷。 b.“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 c.作者从不同角度写了两件事:前者写的是植物;后者写的是动物。前者写的是静态;后者写的是动态。前者的感觉没有变化:只是喜悦和新奇;后者的感觉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先是惊喜,再是恶心,而后喜爱。这样写使人感到厚重,既表现作者的个性体验,也能与读者产生共鸣,有典型意义。 d.详略得当:详写的是看柚子树和看孵小鸟两件事。略写的有六件事,均一笔带过。详写是为了更好地突出中心;略写部分是对详写部分的补充,旨在以小见大地表现“第一次真好”的普遍意义,同时,使文章内容更加充实。 e.本文写的是有益的“第一次”。因为所举的每一个事例,都有益于人生的健康发展,而且“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 2、互动释疑:引导学生采用互动方式,合作交流,使问题逐渐明朗,最终明确 3、语言品味: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教师结合“研讨与练习”,引导学生重点研读与赏析作品的语言,以求达到对课文内容更深刻的理解。四人小组揣摩品味。 ①为什么说是“一幅秋日的风情画”,而不说是“风景画”、“风光画”? ②“雏形”与“具体而微”有什么区别? ③“我喜爱他们又甚于那些老鸟”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提示:表现作者对生命的珍惜和对生命力的赞叹。 4、品读明理:找出课文中带有议论性的句子,品味朗读,分析作用 三、联系生活,拓宽延伸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有理数教学设计

第一章有理数 1.1正数和负数 教学目标: 1、了解正数与负数是从实际需要中产生的。 2、能正确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明确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会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重点:正、负数的概念 重点:负数的概念、正确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问题1:为了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产生了1,2,3,4……这些数,我们把它们叫做什么数? 学生:自然数 问题2:为了表示“没有”,我们又引入了一个什么数? 学生:0(0也是自然数) 问题3:当测量和计算的结果不是整数时,又引进了什么数? 学生:分数(小数) 问题4:某市某一天的最高温度是零上5℃,最低温度是零下5℃,要表示这两个温度,都记作5℃,我们就不能把它们区别清楚,那么应该要怎么表示呢? 要清楚的表示这两个量,我们以前的数就不够用了。为了表示这些量,我们需要引入一种新数,这就是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正数和负数。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相反意义的量 问题:在日常生活中,常会遇到这样一些量:①气温有零上7℃和零下7℃;②汽车向东行驶2.5千米和向西行驶1.5千米;③收入200元和支出100元;④高于海平面8844m和低于海平面150m。 学生讨论:上面例子出现的各对量,虽然内容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点,这个共同点是什么? 教师归纳:都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零上和零下、向东和向西、收入和支出、高于和低于都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而“相反意义的量”应该包括两方面:一是意义相反;二是在具有相反意义的基础上要有量值。 2、正数和负数 教师:如何来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呢?我们现在来解决问题4提出的问题。 结论:零下5℃用-5℃来表示,零上5℃用5℃来表示。

《第一次真好》阅读答案

《第一次真好》阅读答案 篇一:第一次真好,第一次的感觉真阅读附答案 第一次真好,第一次的感觉真奇妙。细细回想:在你的生命中,有多少“第一次”值得你低回品味?有多少“第一次”给你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几年前,家中第一次养了一笼十姊妹。当母鸟第一次生下了几颗玲珑剔透,比小指头还小的鸟蛋以后,我和孩子们便眼巴巴地等候小鸟孵出来。有一天,我们正在吃午饭,孩子忽然大叫:“小鸟孵出来了。”我惊喜地走到鸟笼边一看,在鸟巢里面的所谓小鸟,只是两团小小的粉红色肉球,仅仅具有鸟的雏形,身上只有稀疏的几根毛,两只黑黑的眼睛却奇大。第一次看到刚孵出来的雏鸟,但觉它们的样子很难看,竟因此而吃不下饭。可是等到它们渐渐长大,羽毛渐丰,一切都具体而微以后,我喜爱它们又甚于那些老鸟。第一次的感觉真奇妙。第一次去露营,第一次动手做饭,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看见雪,第一次看到自己的作品用铅字印出来??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但新鲜而刺激,使人回味无穷。1、为什么“第一次的感觉真奇妙”?(用文中的话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找出作者细心观察生活的句子。(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语段中“第一次”出现了几次?主要记叙了第一次做什么?(用一句话概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从文中各选出运用记叙、议论表达方式的一个句子。记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议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但新鲜而刺激,使人回味无穷。2、(1)母鸟第一次生下了几颗玲珑剔透,比小指头还小的鸟蛋。 ????? (2)鸟巢里面的所谓小鸟,只是两团小小的粉红色肉球,仅仅具有鸟的雏形,身上只有稀疏的几根毛,两只黑黑的眼睛却奇大。3、一共出现了十五次。第一次看小鸟从鸟蛋中孵出。(意思对即可) 4、记叙如几年前,家中第一次养了一笼十姊妹。议论如第一次的感觉真奇妙。 篇二:第一次真好阅读训练题库 此为第一次真好阅读训练题库 阅读《第一次真好》,解答下列题目。 1.第一段中的“景色”并不见得很美,“我”却把它比喻成一幅“秋日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