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西方经济学复习重点

西方经济学复习重点

西方经济学复习重点
西方经济学复习重点

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正确的,将其标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30分)

1.经济学上所说的稀缺性是指( )

A.欲望的无限性

B.资源的绝对稀缺性

C.资源的相对有限性

D.欲望的相对有限性

2.下列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最小的是( )

A.小汽车

B.时装

C.食盐

D.化妆品

3.基数效用论采用的方法是( )

A.边际效用分析法

B.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C.等产量线分析法

D.成本收益分析法

4.一般来说,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 )

A. 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B. 水平线

C. 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D. 垂线

5.经济学分析中所说的短期是指( )

A.1年内

B.全部生产要素都可随产量而调整的时期

C.只能根据产量调整可变生产要素的时期

D..只能调整一种生产要素的时期

6.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如果某行业的产品价格等于平均成本,那么( )

A.原有企业退出该行业

B.新的企业进入该行业

C.既无企业进入该行业也无企业退出该行业

D.既有企业进入该行业也有企业退出该行业

7.劳动的供给曲线( )

A.向右下方倾斜

B.向右上方倾斜

C.向后弯曲

D.是一条水平线

8.当某项经济活动为别人带来好处,又不用获得好处的人付出任何代价,这叫做( )

A.正外部性

B.负外部性

C.公共物品

D.搭便车

9.-年内本国常住居民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的总和被称为( )

.A.国民生产总值 B.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C.国内生产总值

D.国内生产净值

10.在影响总需求的财产效应、利率效应和汇率效应中,最重要的是( )

A.财产效应

B.利率效应

C.汇率效应

D.财产效应和汇率效应

11.根据乘数理论,在边际消费倾向为0.80时,1亿元的自发总支出增量将使国内生产总值增加( )

A.2亿元

B.3亿元

C.4亿元

D.5亿元

12.供给推动的通货膨胀可以用总需求一总供给模型来说明( )

A.在总需求不变的情况下,总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从而使价格水平上升

B.在总需求不变的情况下,总供给曲线向右下方移动从而使价格水平上升

C.在总供给不变的情况下,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移动从而使价格水平上升

D.在总供给不变的情况下,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从而使价格水平上升

13.菲利普斯曲线的基本含义是( )

A.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同时上升

B.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同时下

降C.失业率上升,通货膨胀率下降

D.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无关

14.政府支出中的转移支付的增加可以( )

A.增加投资

B.减少投资

C.增加消费

D.减少消费

15.开放经济中的乘数( )

A.大于封闭经济中的乘数

B.等于封闭经济中的乘数

C.小于封闭经济中的乘数

D.与封闭经济中的乘数无关

二、判断正误题(正确的命题在括号里划“√”,错误的命题在括号里划“×”。每小题2分,共20分)

()16.当香蕉的价格为每公斤3元时,消费者购买500公斤香蕉,而水果商愿意提供600 公斤香蕉。所以,3元是香蕉的均衡价格。

()17.无差异曲线离原点越远,表示消费者所得到的总效用越小。

()18.技术水平不变是指生产中所使用的技术没有发生变化。

()19.垄断竞争市场上,企业的成功取决于产品差别竞争。

()20.不确定性和风险是一回事,都可以用概率的大小表示。

()21.新加入劳动力队伍,正在寻找工作而造成的失业属于摩擦性失业。

()22.短期总供给不变时n总需求的变动会引起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与物价水平同方向变动。

()23.投资函数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24.凯恩斯认为,引起总需求不足的根本原因是货币的过量发行。

()25.汇率贬值会使国内生产总值增加,贸易收支状况改善。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26.是否以一定的为依据,是实证方法与规范方法的重要区别之一。

27.当边际效用为正数时,总效用是增加的;当边际效用为零时,总效用__; 当边际效用为负数时,总效用____。

28.垄断企业是价格的____,它按照自己规定的价格出售产品,而不像完全竞争企业那样是价格的:,按照既定的市场价格出售产品。

29.劳伦斯曲线是用来衡量一的曲线。

30.货币供给量增加,LM曲线向一一移动;货币供给量减少,LM曲线向移动。

31.在经济萧条时期,应该采用____ 的货币政策;在经济繁荣时期,应该采用的货币政策。

四、计算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32.某种化妆品的需求弹性系数为2,如果其价格下降2596,需求量会增加多少?假设当价格为2元时,需求量为2000瓶,降价后需求量应该为多少?总收益有何变化?

33.中央银行想使流通中的货币量增加1200万元,如果现金一存款率是0.2,法定准备率是0.1,中央银行需要在金融市场上购买多少政府债券?

五、问答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34.汽车价格下降、汽车保险价格下调,以及收入增加都会使消费者对汽车的购买量增加。从经济学的角度,用图形说明这三种因素引起的汽车购买量增加有什么不同。

35.根据经济增长理论,应该如何实现我国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正确的,将其标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30分)

1.C

2.C

3.A

4.C

5.C

6.C

7.C

8.A

9.A 10.B

11.D 12.A 13.C 14.C15.C

二、判断正误题(正确的命题在括号里划“√”,错误的命题在括号里划“×”。每小题2分.共 20分)16.× 17.× 18.× 19.√ 20.×21.√ 22.√ 23.√ 24.X 25.√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26.价值判断

27.达到最大减少

28.决定者接受者(追随者)

29.社会收入分配(或财产分配)平均程度

30.右下方左上方

31.扩张性紧缩性

四、计算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以上两个计算题仅列出公式或列出式子可给一半分,也可以不写公式,但要列出式子,没有式子不给分)五、问答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34.(1)汽车价格下降引起需求量增加,这种需求量增加表现为同一条需求曲线上由a

点移动到b点。(4分)

(2)汽车保险价格下调以及收入增加引起需求增加,这种需求增加表现为需求陷线的移动,即从Di移动到D2。(5分)

(3)本题作图各占3分,共6分。

35.(1)制度:是一种涉及社会、政治和经济行为的行为规则,决定人们的经济与其他行为,也决定一国的经济增长。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是经济增长的前提。建立适应社会主义经济的制度;(5分)

(2)资源:是经济增长的源泉,包括劳动力和资本。增加人力资本投资、提高人口素质;(5分)

(3)技术: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体现在生产率的提高上,即同样的生产要素投入量能提供更多的产品。技术进步主要包括资源配置的改善,规模经济和知识的进展。技术进步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意义。(5分)

西方经济学模拟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20 分)

1.稀缺性就是指资源的____________________有限性。

2.供给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_______方向变动,均衡数量_______方向变动。

3.消费者愿意对某种物品所支付的价格与他实际支付的价格的差额称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总收益减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是会计利润,会计利润减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是经济利润。

5.(用公式表示)在完全竞争市场上,企业短期均衡的条件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长期均衡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劳伦斯曲线是用来衡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的曲线。

7.公共物品是由集体消费的物品,它的特征是消费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充分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根据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总供给不变时,总需求增加,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物价水平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消费函数图中的45°线表示在这条线上任何一点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11.衡量通货膨胀的指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财政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13.开放经济中的乘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封闭经济中的乘数。

二、单项选择题:从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正确的,将其标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1.下列哪一项会导致某种商品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

A.消费者收入增加

B.互补品价格上升

C.替代品价格上升

D.该商品的价格下降

2.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的不同点表示:( )

A.效用水平相同,所消费的两种商品组合比例也相同

B.效用水平相同,所消费的两种商品组合比例却不同

C.效用水平不同,所消费的两种商品组合比例也不同

D.效用水平不同,所消费的两种商品组合比例却相同

3.利润最大化的原则是:( )

A.边际成本小于边际收益

B.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

C.边际成本大于边际收益

D.边际成本等于平均成本

4.下列哪一个不是垄断竞争的特征?( )

A.企业数量很少

B.进出该行业容易

C.存在产品差别

D.企业忽略其竞争对手的反应

5.随着工资水平的提高:( )

A.劳动的供给量一直增加

B.劳动的供给量先增加,但工资提高到一定水平后,劳动的供给不仅不会增加反而会减少

C.劳动的供给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就不会增加也不会减少了

D.劳动的供给量先减少,后增加

6.一年内在本国领土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总和被称为:( )

A.国民生产总值

B.国内生产总值

C.国内生产净值

D.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7.由一种工作转换到另一种工作而导致的失业称为:( )

A.总需求不足的失业

B.摩擦性失业

C.结构性失业

D.周期性失业

8.根据简单的凯恩斯主义模型,引起国内生产总值减少的原因是:( )

A.消费减少

B.储蓄减少

C.消费增加

D.总供给减少

9.根据菲利普斯曲线,降低通货膨胀率的办法是:( )

A.减少货币供给量

B.降低失业率

C.提高失业率

D.增加工资

10.紧缩性货币政策的运用导致:( )

A.减少货币供给量,降低利率

B.增加货币供给量,提高利率

C.减少货币供给量,提高利率

D.增加货币供给量,降低利率

三、判断正误题:正确的命题在括号里划“√”,错误的命题在括号里划“×”。(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1.( )对“人们的收入差距大一点好还是小一点好”的研究属于实证方法。

2.( )当我们想让人们节约水时,提价是最有效的方法。

3.( )一种物品效用的大小表明它在生产中的作用有多大。

4.( )与单一定价相比,歧视定价获得的利润更多,因此垄断者普遍采用歧视定价。

5.( )市场失灵的存在要求由政府来取代市场机制。

6.( )货币数量论认为,流通中的货币数量越多,商品价格水平越高,货币价值越小。

7.( )在短期内,价格的粘性引起物价水平与总供给同方向变动。

8.( )投资函数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9.( )经济周期的中心是国内生产总值的波动。

10.( )汇率贬值会使国内生产总值增加,贸易收支状况改善。

四、计算题(每小题 5 分,共 10 分)

1.某种商品在价格由8元下降为6元时,需求量由20单位增加为30单位。用中点法计算这种商品的需求弹性,并说明属于哪一种需求弹性。

2.某国的人口为2500万人,就业人数为1000万人,失业人数为100万人。计算该国的劳动力人数和失业率。

五、问答题(每小题 15 分,共 30 分)

1.总产量、边际产量与平均产量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如何根据这种关系确定一种要素的合理投入?

2.用IS-LM模型分析扩张性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西方经济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1. 一般来说,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 B )

A. 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B. 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C. 水平线

D. 垂线

2. 在下列情况下,乘数最大的是( B )

A. 封闭型国家的边际消费倾向是0.6

B. 封闭型国家的边际储蓄倾向是0.3

C. 开放型国家的边际消费倾向是0.8,边际进口倾向是0.2

D. 开放型国家的边际储蓄倾向是0.3,边际进口倾向是0.2

3. 三部门均衡的条件是( B )

A. I=S

B. I+G=S+T

C. I+G+X=S+T+M

D. AD=AS

4. “滞胀”理论用菲利普斯曲线表示即:(B)

A. 一条垂直于横轴的菲利普斯曲线

B. 一条长期存在的斜率为正的直线

C. 短期菲利普斯曲线的不断外移

D. 一条不规则曲线

5. 两部门均衡的条件是( A )

A. I=S

B. I+G=S+T

C. I+G+X=S+T+M

D. AD=AS

6. 在总需求与总供给的短期均衡中,总需求减少会引起(D )

A. 国民收入增加,价格水平上升

B. 国民收入增加,价格水平下降

C. 国民收入减少,价格水平上升

D. 国民收入减少,价格水平下降

7. 总需求曲线AD是一条(A)

A. 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B. 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C. 水平的直线

D. 与横轴垂直的线

8. 要实施扩张型的货币政策,中央银行可采取的措施有( C)

A. 卖出国债

B. 提高准备金率

C. 降低再贴现率

D. 减少货币供应

9. 根据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关系是( B )

A. 正相关

B. 负相关

C. 无关

D. 不能确定

10. 消费和投资的增加(C)

A. 国民收入减少

B. 国民经济总财富量减少

C. 国民经济总产出水平增加

D. 国民经济总产出水平不变

11. 在总需求不变时,短期总供给的增加会引起(A)

A. 国民收入增加,价格水平下降

B. 国民收入增加,价格水平上升

C. 国民收入减少,价格水平上升

D. 国民收入减少,价格水平下降

12. 紧缩性货币政策的运用会导致( C )

A. 减少货币供给量,降低利率

B. 增加货币供给量,提高利率

C. 减少货币供给量,提高利率

D. 增加货币供给量,降低利率

13. 经济中存在着通货膨胀的压力,由于政府实施了严格的价格管制而使物价并没有上升,此时(D)

A. 不存在通货膨胀

B. 存在着温和的通货膨胀

C. 存在着恶性通货膨胀

D. 存在着隐蔽的通货膨胀

14. 根据总需求一总供给模型,当总需求不变时,预期的物价水平上升会引起(C)

A. 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增加,价格水平上升

B. 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减少,价格水平不变

C. 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减少,价格水平上升

D. 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不变,价格水平下降

15. 国际收支平衡表是编制的原则( D )

A. 平衡预算

B. 净出口

C. 国际贸易原理

D. 复式记帐原理

16. 当存在生产能力过剩时( D )

A. 总需求增加对产出无影响

B. 总供给增加对价格产生抬升作用

C. 总供给减少对价格产生抬升作用

D. 总需求增加将提高产出,而对价格影响很少

17. 物价水平上升对总需求的影响可以表示为(A )

A. 沿同一条总需求曲线向左上方移动

B. 沿同一条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移动

C. 总需求曲线向左平行移动

D. 总需求曲线向右平行移动

18. 某人正在等待着某项工作,这种情况可归类于(B)

A. 就业

B. 失业

C. 非劳动力

D. 就业不足

19. 已知国民消费函数为C=80+0.8Y,如果消费增加100亿元,则国民收入( C)

A. 增加100亿元

B. 减少500亿元

C. 增加500亿元

D. 减少100亿元

20. 政府实行出口补贴,会使总供给曲线( C )

A. 不动

B. 上移

C. 下移

D. 转动

二、多项选择题(共 5 道试题,共 20 分。)

1. 下列因素中可能造成需求拉动通货膨胀的有(ABC)

A. 过度扩张性的财政政策

B. 过度扩张性的货币政策

C. 消费习惯突然的改变

D. 农业的歉收

E. 劳动生产率的突然降低

2. 下列关于短期总供给曲线命题正确的有( ACE )

A. 短期总供给曲线就是正常的总供给曲线

B. 短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水平线

C. 短期总供给曲线表明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是同方向变化的

D. 短期总供给曲线的斜率越大,一定的价格水平变动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变动量越大

E. 短期总供给曲线的斜率越大,一定的价格水平变动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变动量越小

3. 通货膨胀形成的原因有( ABCDE )

A. 需求的过度增长

B. 工资的大幅度上升

C. 利润的大幅提升

D. 经济部门发展失衡

E. 个别关键性商品供求比例失调

4. 中央银行具有的职能是( ABDE)

A. 制定货币政策

B. 发行货币

C. 为政府创造利润

D. 调控商业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

E. 代理政府发行或购买政府债券

5. 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包括( AD )

A. 增加政府支出

B. 减少政府支出

C. 增加税收

D. 减少税收

E. 调节货币供给

三、判断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1. 在开放经济中,国民收入因为边际进口倾向的存在而变小了,进口倾向越大,乘数越小。B

A. 错误

B. 正确

2. 由物价水平变动所引起的总需求变动与由政府支出所引起的总需求变动在总需求曲线上是不同的。B

A. 错误

B. 正确

3. 在不考虑税收的情况下,平衡预算乘数为1。B

A. 错误

B. 正确

4. 中央银行提高再贴现率会导致货币供给量的减少和利息率的提高。B

A. 错误

B. 正确

5. 摩擦性失业与劳动力供求状态相关,与市场制度本身无关。A

A. 错误

B. 正确

6. 汇率在我国使用直接标价法,美国使用间接标价法。B

A. 错误

B. 正确

7. 只要投资增加国民收入就一定成倍的增加,这就是乘数理论所揭示的一般原理。A

A. 错误

B. 正确

8. 均衡的国民收入一定等于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A

A. 错误

B. 正确

9. 自然失业率是指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造成的失业率。B

A. 错误

B. 正确

10. 利率越低,用于投机的货币则越少。A

A. 错误

B. 正确

四、概念连线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1. 基础货币:( C)

A. 是指人们在不同条件下,出于各种考虑对持有货币的需要。

B. 是一个存量指标,它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某一时点上所拥有的货币数量。

C. 是指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通货总和,即公众、厂商与银行的现金总额和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之和。

D. 是指银行之间的存贷款活动所引起的存款增加额。

2. 派生存款:(B )

A. 是指人们在不同条件下,出于各种考虑对持有货币的需要。

B. 是一个存量指标,它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某一时点上所拥有的货币数量。

C. 是指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通货总和,即公众、厂商与银行的现金总额和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之和。

D. 是指银行之间的存贷款活动所引起的存款增加额。

3. 自然失业率:(E )

A. 是指失业人数占就业人数与失业人数之和的百分比。

B. 是指劳动者正常流动过程产生的失业。

C. 是指由于经济结构的变化,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在职业、技能、产业、地区分布等方面的不协调所引起的失业。

D. 是指因劳动力总需求不足所引起的失业。

E. 是指由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形成的失业率。

4. 储蓄函数:(D )

A. 一般是指消费与收入之间的数量关系。

B. 是指消费占收入的比例。

C. 是指增加的消费在增加的收入中所占的比例。

D. 一般是指储蓄和收入之间的数量关系。

E. 是指储蓄占收入的比例。

5. 消费函数:(A )

A. 一般是指消费与收入之间的数量关系。

B. 是指消费占收入的比例。

C. 是指增加的消费在增加的收入中所占的比例。

D. 一般是指储蓄和收入之间的数量关系。

E. 是指储蓄占收入的比例。

6. 均衡国民收入:(C )

A. 是指增加的储蓄占增加的收入的比例。

B. 是指充分就业时的国民收入均衡。

C. 是指小于充分就业时的国民收入均衡。

D. 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量的最初注入量之间的比例。

E. 是投资引起的收入增加量与投资增加量之间的比率。

7. 总供给曲线:( D )

A. 一般是指全社会在一定价格水平条件下,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

B. 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C. 一般是指全社会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价格水平条件下的总产出或总产量。

D. 是一条先平行于横轴、后向右上方倾斜、最后垂直于横轴的曲线。

E. 把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放在一个坐标图上,用以解释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决定。

8. 边际消费倾向:( C )

A. 一般是指消费与收入之间的数量关系。

B. 是指消费占收入的比例。

C. 是指增加的消费在增加的收入中所占的比例。

D. 一般是指储蓄和收入之间的数量关系。

E. 是指储蓄占收入的比例。

9. 存款乘数:(A)

A. 是指把派生存款D为原始存款的倍数。

B. 一般是指由基础货币创造的货币供给。

C. 是指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来调节货币供给量以实现经济发展既定目标的经济政策手段的总和。

D. 是指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购买或售卖政府债券,以增加或减少商业银行准备金,从而影响利率和货币供给量达到既定目标的一种政策措施。

10. 货币供给:(B )

A. 是指人们在不同条件下,出于各种考虑对持有货币的需要。

B. 是一个存量指标,它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某一时点上所拥有的货币数量。

C. 是指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通货总和,即公众、厂商与银行的现金总额和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之和。

D. 是指银行之间的存贷款活动所引起的存款增加额

工程经济学复习提纲

工程经济学复习提纲 试卷结构 : 1、单项选择题 12 题*1.5=18 2、多项选择题 6 题*2=12 3、名词解释 4 题*3=12 4、简答题 5 题*4=20 5、计算题 4题 38分 一、单项选择题 1.诸如版权、专利权、特许使用权及商标权这样的资产,称之为( D ) A 固定资产 B 流动资产 C 递延资产 D 无形资产 2.价值工程的目的是提高产品的( D ) A 功能 B 质量 C 性能 D 价值 3?等额分付偿债基金公式 A=F (A/F , i , n )中的F 应发生在( B ) A 在第一期等额支付的前一期 B 与最后一期等额支付时刻相同 C 与第一期等额支付时刻相同 D 任意时刻 4?今天拟在银行存入 500元,存期为5年,以下哪种选择收益最好( B )。 A 年利率为 12%,按年计息 B 年利率为 11.75%,按半年计息 C 年利息为 11.5%,按季度计息 D 年利息为 11.25%,按季度计息 5 ?技术方案在整个寿命期内,每年发生的净现金流量,用一个给定的折现率(或基准收益 率)折算成现值之 和称为( A )。 A 净现值 B 费用现值 C 年费用现值 D 年值 6. 三个投资方案 A 、 B 、C,其投资额KA>KB>K C 差额投资回收期分别为 TA-B=3.4年,TB-C=4.5 年,TA-C=2年,若基准投资 回收期为 5年,则方案从优到劣的顺序为( A )o A A-B-C B B-C-A C C-B-A D 不能确定 7. 某建设项目,当i1为20%时,净现值为78.70万元;当i2为23%时,净现值为-60.54万 元,则该项目的内部收益率为( B )。 8 .( A )是指项目总成本费用扣除折旧费、 维修费、 摊销费和利息支出以后的成本费用。 A 20.85% C 22.45% B 21.75% D 22.75%

发展经济学复习重点.docx

发展经济学复习重点 请同学们根据以下11个问题提示进行认真复习。 K 简述亚当?斯密与大卫、李嘉图经济发展思想的区别。 斯密的经济发展思想强调的是人口、分工、资本三个方面,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一、强调分工对经济增长和发展的促进作用; ■二、强调资本积累对促进经济增长和发展的作用; ■三、强调对贸易促进经济增长和发展的作用; ■四、强调必须为促进财富的增长和发展,创造经济自由的社会条件; “自由放任”是斯密所主张的经济政策的基本原则。他认为,要增加一国的财富, 最好的经济政策,就是给人们的经济活动以完全的,充分的自由。总体来说,斯密的思想是乐观的。 李嘉图继承并发展了斯密的自由主义经济理论.他认为限制国家的活动范围、减轻税收负担是增长经济的最好办法。但李嘉图更进一步的指出了国民财富的增加可以通过两种方式:一种是用更多的收入来维持生产性劳动,另一种是不增加任何劳动数量,而使其劳动的牛产效率增大。他认为资木积累的扩大是使国民财富增长的根本原因。在对外面贸易上,李嘉图也提出了比较成本优势,发展了大卫的绝对成本优势。但是李嘉图认为随着经济的增长和资本积累的扩大,利润率有下降的趋势。他根据报酬渐减规律视为约束经济增长的自然法则,从而得出利润率必然下降,经济增长必然停滞,社会静止状态必然出现的结论。 李嘉图的经济发展理论观点是悲观的。 2、简述李斯特的经济发展阶段论与保护关税学说思想,对当今发 展中国家发展民族工业有何启示? 李斯特提出:各国的经济发展,都要经历原始未开化时期、畜牧时期、农业吋期、农工业吋期、农工商业时期五个阶段。他认为国际贸易的自由与限制, 对于国家的富强有时有利,有时有害,是随着时期的不同而变化的。关税保护是后进国家与先进国家贸易过程中必须采取的政策。而关税保护的企业必须是具有自力前途优势的产业;保护关税的目的是使保护的对象提高竞争能力;保护关税的时期不能是无限度,只要保护到能与別国同行业产品竞争时, 即可取消保护关税政策。李斯特反对盲目的保护主义,正如反对盲目的自由贸易一样。 3、简析熊彼特经济发展思想的核心内容。 熊彼特在经济史上的主要成就在于他提出了独具特色的创新理论。他把经济发展看成是对现存经济关系的格局(即所谓的静态的循环流转)的一种突破。这种突破力量來自企业家的“创新”。企业家职能就是要实现创新,引进新组合,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就是这种不断创新的结果;周期性的经济波动止是起因于创新过程的非连续性和非均衡性,不同的创新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由此形成时间各一的经济周期。 按照熊彼特的定义,“创新”就是把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上的新组合引入生

《管理经济学》整理笔记

《管理经济学》整理 绪 论 P3 管理经济学的对象和任务 一、管理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以及与微观经济学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P 3~P4 识记 二、管理经济学的理论支柱及重要意义:P 4~P6 识记 三、 管理经济学的决策准则 对短期目标的设计和安排要服从于长期目标,在短期内,企业可以暂时放弃或减少对利润的追求。 1短期目标—是多样化的,它包括投资者、顾客、债权人、职工、政府、社会公众,以及技术改造。 领会 P6 企业价值的定义——是指企业未来预期利润收入的现值之和。即:企业价值=∑=+n t t t i 1)1(π=∑=+-n t t t t i TC TR 1)1( 式中πt 是第t 年的预期利润,i 是资金利息率,t 表示第几年(从第1年,即下一年到第n 年即最后一年),由于利润等于 总销售收入(TR )减去总成本(TC ),式中TRt 是企业在第t 年的总销售收入,TCt 是企业在第t 年的总成本。 利润的种类及其在决策中的作用 利润=销售收入-企业成本 会计成本→不能用于决策,它属于历史成本;只反映使用企业资源的实际货币出,支未反映企业为使用这些 P7 资源而付出的总代价。 机会成本——定义:是指资源用于其他的、次好的用途所可能得到的净收入。它才是真正的成本。 几种特殊情况下的机会成本 ①业主用自己的资金办企业——把这笔资金借出可得到的利息。 P8 ②业主自己兼任经理——他在别处从事其他工作可得到的薪水。 ③机器原来闲置,现在用来生产某种产品——零。 ④机器原来生产A ,可得利润X 元,现在改生产B ——生产A 可得到的利润X 元。

⑤过去买进的物料,现在市价变了,其机会成本——按市价计算。 ⑥按目前市价购进的物料、雇用的职工以及贷入的资金——与其会计成本一致。 ⑦机器设备折旧——该机器设备期初与期未可变卖价值之差。 >实际支出的部分,反映企业的盈亏状况。.(不可用于决策) 是指企业实际的支出,通常能在会计帐上表现出来。 企业利润-会计成本 P7 成本和外显成本的差额。识记+计算(外+内) 简单应用销售收入-机会成本=销售收入- +计算 意义——大于零,则说明资源用于本用途的价值要高于其他用途,资源配置较优,否则说明本用途的资源配置不合理。正常利润的定义——是指企业主如果把投于企业的资金投于其他相同风险的事业所可能得到的收入,是为了吸引企业主在本企业投资而识记必须给他的最低限度的报酬。它属于机会成本性质。 公式:全部机会成本=资金机会成本+薪水机会成本+折旧机会成本+销售机会成本+经营费用机会成本 管理经济学定义——是一门研究如何把传统经济学的理论和经济分析方法应用于企业管理决策实践的学科。P3 经济模型定义——由经济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构成,通过建立经济模型来研究经济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可达到科学地进行经济预测 P4 和经济决策的目的。 边际分析法定义——是微观经济学分析和研究资源最优配置的基本方法,是一种正确的决策思想,用其衡量一个方案或一项活动是否有利,就是要把这个方案或活动引起的额外成本(边际成本)与引起的额外收益(边际收入)相比,如果后者大 于前者,就是有利的,否则就是不利的,这种决策方法体现了向前看的决策思想。P4 机会成本的定义——是指资源用于次好用途时所能获得的价值,只有用机会成本做决策,才能判断资源是否真正得到了最优使用。 P5识记+计算 会计成本的定义——是指会计帐上记录下来的成本,只反映使用企业资源的实际货币支出。属于历史成本,而决策是面向未了的。会计成本不反映因对资源的使用做出了选择而带来的全部牺牲,因而它不能作为决策的依据。P5 第一章市场供求及其运行机制P13 需求 需求量的定义——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条件下,消费者愿意购买并能够买得起的某种产品或劳务的数量。P13 识记 影响需求量的主要因素①产品的价格—是影响需求量的一个最重要、最灵敏的因素。(价格↑→需求量↓) P13识记②消费者的收入(指平均收入)—一般地,需求量与消费者收入向相同方向变化。(收入↑→需求量↑) ③相关产品的价格—包括替代品和互补品。替代品价格↑→需求量↑;互补品价格↑→需求量↓ ④消费者的爱好 ⑤广告费用 ⑥消费者对未来价格变化的预期 需求函数——就是需求量与影响这一数量的诸因素之间关系的一种数学表示式,即:Q x=f(P x,P y,T,I,E,A,…) P14 识记 需求曲线——是假定在除价格之外其他因素均保持不变的条件下,反映需求量与价格之间关系,或Q D=f(p)。P15 识记 它可以分为个人需求曲线——表示消费者愿意购买某种产品的数量与其价格之间的关系。 P16 行业需求曲线——表示市场上全体消费者愿意购买某种产品的总数与其价格之间的关系。 企业需求曲线——表示某企业全部顾客愿意向该企业购买某种产品的数量与其价格之间的关系。 需求曲线的规律——它总是一条自左向右下方倾斜(斜率为负)的曲线。P16 识记 需求的变动——是指当非价格因素变化时需求曲线的位移。识记 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当非价格因素不变,价格变动时,需求量沿原需求曲线发生的变动。P16 识记 需求量变动的规律:价格↑→需求量↓;价格↓→需求量↑。P16 需求的定义——是指需求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它不是一个单一的数,它是一个需求表,或一个方程,或一条需求曲线。P16 供给 供给量的定义——是在一定时期内、一定条件下,生产者愿意并有能力提供某钟产品或劳务的数量。P18 识记 则是一定价格水平上,一个特定的供给量。P20

工程经济学期末复习重点讲解

一、名词解释 1、固定资产折旧 答: 是指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逐渐损耗而消失的那部分价值。 2、现金流量 答: 现金流量是在整个计算期内各个时点上实际发生的流入和流出,简称现金流。 3、沉没成本 答: 沉没成本是过去的成本支出,是项目投资决策评价前已经花费的,在目前的决策中无法改变的成本。 三、简答题

1、资金为什么具有时间价值? 答: 1)劳动创造价值; 2)通货膨胀; 3)风险。 2、构成一个决策问题通常应具备哪些条件? 答: 1)存在决策人希望达到的一个明确目标,如收益较大或损失较小; 2)存在两个以上不以决策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自然状态; 3)存在两个以上可供选择的方案; 4)在各自然状态下,不同方案的结果-损益值可以计算出来; 5)各自然状态出现是不确定的 3、简述可行性研究的基本工作程序。 答: 1)建设单位提出项目建议书 2)项目筹建单位委托进行可行性研究工作 3)可行性研究的内容和深度规范化和标准化

4)可行研究报告必须经签证和审批 答: 农业政策评估实质上是一种价值判断,而要进行价值判断,就必须有价值准则即评估标准。农业政策评估标准是衡量农业政策优劣的尺度,对农业政策评估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同一项农业政策,如果评估标准不同,可能会得出不同甚至相反的结论。农业政策评估的基本标准有二个,一是生产力标准,二是社会福利标准。 (一)生产力标准。农业政策作为国家和政党为农业发展而制定的行动指南,其主要目标是发展特定时期的农业生产力,因而我们可以将农业政策是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作为评价一项农业政策优劣的基本标准,这就是农业政策评估的生产力标准。衡量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有农业劳动生率、农业增加值、农产品产量等。 (二)社会福利标准。生产力标准是农业政策评估的基本标准,但并不是唯一标准。提高农业生产力是农业政策的主要目标,但并不是最终目标。最终目标是要提高农业及整个社会全体成员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即使社会福利最大化。因而我们也可以将农业政策是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改善了包括农民在内的社会全体成员的福利水平作 为判断一项农业政策优劣的另一基本标准,这就是农业政策评估的社会福利标准。对社会福利不能用效用之类的主观价值标准加以衡量,而只能用实实在在的客观标准来测定。对于作为评估农业政策基本标准的社会福利标准来说,只能是农民及全体居民

发展经济学复习重点

这是我自己整理的,题型不一定准确,可以参考,老师说答案整理的马马虎虎。 名词解释 1.原始工业化:发生在农村地区、以农民家庭为经济单位、产品是为区域外甚至是国际市场生产的手工业大发展,是工业化之前的工业化。 2.交易成本(250页):在信息不完全的的条件下,借助物品和劳务的让渡实现权利让渡过程中所产生的费用,其中包括谈判、签订、监督执行和维护交易契约的费用。 3.滴落效应:认为,虽然经济增长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贫富分化和不平等,但是,富有阶层的积累是克服贫穷的物质基础,富有阶层的财富可借助于政府的调节实现重新分配。这样,经济增长的果实就可以滴落给穷人。所以,它们的口号是“先增长,后分配”。 填空 1.科斯定理:科斯定理是关于产权安排、交易费用和资源配置效率三者之间关系的定理。 如果交易成本为零,不管权利如何进行初始配置,当事人之间的谈判都会导致这些财富最大化的安排。 2.霍夫曼系数 根据霍夫曼系数的数值范围,工业化过程可以分成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霍夫曼系数为5(±1),表明消费品工业占优势; 第二阶段,霍夫曼系数为2.5(±1),说明资本品工业继续迅速发展,消费品工业优势地位渐趋下降; 第三阶段,霍夫曼系数为1(±0.5),消费品工业与资本平工业达到平衡; 当霍夫曼系数下降到1以下时,工业化就进入了第四阶段,资本品工业占主要地位。 3.外延型增长:主要增长因素数量增加产生的增长。 外延型经济增长的途径主要依靠增加资源(人财物)投入、扩大生产场地、生产规模、增加产品产量; 4.罗斯托经济增长阶段,条件 阶段:(1)传统社会 (2)作为起飞前提的阶段 (3)起飞 (4)成熟 (5)大众高消费阶段 (6)追求生活质量阶段 条件:起飞要具备的三个条件 (1)生产性投资占国民收入的比例从5%或5%以下上升到10%以上; (2)有一个或多个重要的制造业部门高速增长; (3)存在或迅速出现一个政治、社会和制度结构,这种结构利用现代部门扩张的冲力和起飞的潜在外部效应,使增长具有持续性。 5.交易费用

公共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

《公共经济学》复习资料整理 一、名词解释:(考5) 帕累托最优:指资源配置已达到了这样一种境地,无论作任何改变都不可能使一部分人受益而没有其他人受损.也就是说,当经济运行达到了高效率时,一部分人改善处境必须以另一部分人的处境恶化为代价。这种状态就被称为帕累托最优。(P21) 政府失灵:是指公共部门在提供公共物品时趋向于浪费和滥用资源,供给水平不能使个人的需求在现代化议制民主政治中得到很好的满足。具体体现在供给数量过多、公共支出规模过大或者效率降低,政府的活动或干预措施缺乏效率,或者说政府做出了降低经济效率的决策或不能实施改善经济效率的决策。(表现在:信息有限;对私人市场反应的控制能力有限;决策时限与效率的限制;政治决策程序的局限性;成本过大) 公共选择:是使用经济学的一系列方法来分析和研究政府决策制定的过程,研究在既定的社会公众偏好和政治程序下,政府的决策是怎样制定出来的以及如何改革政治程序和改进决策结果。公共选择理论是对政府决策过程的经济分析,公共选择理论的核心是对投票及相关决策程序的研究,是用经济学的工具揭示公共产品供应和分配的政治决策过程。 用脚投票理论:以自由迁徙为前提,每个居民从个人效用最大化出发,不断迁徙,只有当其个人迁徙的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相一致时才会停止寻找最佳的地方政府的努力而定居下来,迁徙的根本目的是在公共产品与货币收入中进行选择。 利益集团:是指具有特定共同利益的人们,为了共同的目的而结合起来,并试图通过影响政府的公共政策实现自身利益的社会集团。它与政党的不同之处在于,利益集团的领导人并不执掌政治机构的权力,但他们通过对政府官员、投票者施加各种压力和影响,以谋求对其成员有利的提案的支持。 外部效应:也称外部性、外溢性、外部经济性或外部不经济性,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某种产品的生产和消费会使这种产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之外的第三者无端收益或受损。包括正的外部效性和负的外部效性。它是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之一,也是政府运用财政支出等手段对经济运行进行干预的一个重要领域。 国家预算:是指政府,也即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在每一个财政年度的全部公共收入和支出的一览表。换言之,国家预算是一个国家的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公共收支计划的总和。它的主要功能有:反映政府的活动范围和政策取向;对政府规模的控制;是监督和调节国民经济、实施反周期的宏观调控的有力武器。 社会保险:是国家通关立法手段建立专门资金,在劳动者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和机会时提供基本生活上的物质帮助的形式与制度。社会保险主要由退休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构成,其享受者以对社会尽义务为前提,是社会保障的主干部分。 林达尔均衡:即如果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按照其所获得的公共物品或劳务的边际效益的大小来主动捐献自己应当分担的公共物品或劳务的资金费用,则公共物品或劳务的供给量可以达到具有效率的最佳水平。这在公共部门经济学中被称为“林达尔均衡”。 拉弗曲线:在一定限度以内,税收收入将随税率的提高而增加,因为税源不会因税收的增加而等比例地减少;当税率超过了这个限度,继续提高税率,则税收收入不但不能增加反而会下降。描绘这种税收与税率关系的曲线叫做拉弗曲线。(P193)

自考-管理经济学--重点复习考试笔记

1、管·理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如何把传统经济学的理论和经济分析方法应用于企业管理决策实践的学科。 传统经济学,主要指西方的微观经济学。 2、管理经济学要和微观经济学的共同之处 (1)都把企业作为研究对象,都研究企业和行为。 (2)都要结合企业内外的环境来研究企业和行为。 3、管理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不同之处 (1)微观经济学对企业行为的研究(抽象的企业),是以企业和唯一目标即追求最大利润为前提的。 管理经济学研究的是现实的企业,企业短期的目标是多样的,利润不过是其中不可缺少的一个;企业长远的目标是长期利润的最大化,可用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指标来衡量。 (2)微观经济学假定企业所处环境的全部信息为已知的和确定的。 管理经济学认为现实的企业通常是在环境十分复杂、信息多变的很不确定的情况下经营的(在不确定的条件下,选择最优方案)。 (3)微观经济学是一门理论科学,研究的是与企业有关的理论与方法,即企业的一般规律。 管理经济学是一门应用科学,研究的是如何运用这些规律,结合企业的各种具体条件,做出最优行动方案的决策。 二、管理经济学的理论支柱 (一)建立经济模型(也叫数学模型) 模型是用来代表简化了的现实。在管理经济学中,也要利用经济模型来做管理决策。 (二)边际分析法 边际分析法是微观经济学分析和研究资源最优配置的基本方法。增量分析法是边际分析法的变型,优点:简便可行、十分实用。 (三)需求弹性理论 弹性是用来分析自变量的变化和因变量的变化之间关系的有力工具。 企业的一切决策都要建立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需求弹性是进行需求分析的最重要的工具,使需求分析得以定量化。(四)关于市场机制和市场竞争的基本原理 有关市场机制和市场竞争的基本原理是微观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也是管理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要求在生产过程中,在各种投入要素之间保持最适度的比例关系。 (六)机会成本的原理(以后书中的重点) 机会成本是把资源用于次好用途时所能获得的价值,只有用机会成本做决策,才能判断资源是否真正得到了最优使用。 (七)货币的时间价值 是指因放弃现在使用资金的机会,可以换取的按放弃时间的长短计算的回报。 三、管理经济学的决策准则 决策就是选择,就是从众多的方案中选择最优的行动方法。 最优方案就是最有利于企业实现自己目标的方案。 (一)企业的目标(长期、短期) 1、企业的短期目标: (1)投资者(2)顾客(3)债权人(4)职工(5)政府 (6)社会公众(7)技术改造 企业的短期目标是多样化的。利润虽不是企业唯一的目标,但是一个很重要的目标。短期内可放弃或减少对利润的追求,而致力于其他其他目标的实现。 2、企业的长期目标:实现企业长期利润的最大化。 企业价值:是企业未来预期利润收入的现值之和。(企业价值是能反映长期利润大小的概念) 企业价值 由于利润等于总销售收(TR)减去总成本(TC),上述方程式又可表述为 企业价值= 1 (1) n t t i t TR TC i = - + ∑ 式中, t TR是企业在第t年的总销售收; t TC是企业在第t年的总成本。 企业的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的关系:对短期目标的设计和安排要服从于长期目标。

工程经济学经典复习资料

第一章工程经济分析的基本经济要素 工程经济分析的基本要素包括五方面内容,它们是:现金流量、投资、成本费用及其构成。本章的重点在于理解和记忆各个基本概念的含义,并能够估算固定资产投资、流动资金投资和总成本费用。 一、现金流量 1、现金流量的概念:它是以项目作为一个独立系统,反映项目在整个寿命周期内实际收入(收益)和实际支出(费用)的现金活动。它只计算现金收支(包括现钞,转账支票等结算凭证。 2、现金流量图的绘制:绘制中要注意的是,一般假设投资在年初发生,其他经营费用或收益均在年末发生。 二、投资 1、投资的基本概念与构成 在这里,工程项目总投资可以理解为建设项目的投入和维持生产投入的周转资金的总和。投资后形成资产,我们看: 固定资产是指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固定资产使用时,以折旧的形式分批转移到新产品的价值中去。 无形资产是指没有物质实体,但却可使拥有者长期受益的资产,如专利权、商标权等等。递延资产是指不能全部计入当年损益,应当在以后年度内分期摊销的各项费用,如开办费等。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一年内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包括现金、各种存款、短期投资、应收预付款项、存货等。 2、投资的估算。 我国通常采用工程概算法。投资估算分为固定资产投资估算和流动资金估算两方面。

这几种估算方法应该掌握,特别是生产规模指数法和分项类比估算法,可以参照教材例题。 总投资=固定资产投资+流动资金投资 三、成本费用及其构成 这一节也是要掌握两方面内容,一个是成本费用的概念,另一个是总成本费用的估算。首先来看概念,如下图: 1、总成本费用是指项目在一定时期(一年)内,为生产和销售产品而花的全部成本和费用。 总成本费用=生产成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 2、经营成本=总成本费用-折旧费-维简费-摊销费-利息支出(上图中除去红框部分) 3、产品成本按其与产量关系分为固定成本、可变成本和半可变成本。 4、产品成本指生产成本(制造成本),它包括直接材料、直接工资、其他直接支出和制造费用。 点评:按教材说明,这里的"制造费用"又包括了"管理费用",这和"总成本费用"中的"管理费用"是否交叉? 不是的,制造费用中的管理费用是指生产单位也就相当于车间进行生产管

发展经济学复习重点

发展经济学 1、发展中国家有哪些基本特征 ①收入水平低下②生活状况较差,贫困现象严重③技术进步缓慢,生产率水平低下④人口增长率高,赡养负担重⑤失业问题严重,尤其是隐蔽性失业显着⑥农业所占比重大,二元经济显着⑦生态环境恶化⑧政治不稳定、办事效率低下、腐败现象严重⑨在国际关系中受支配、依附、和脆弱的地位 2、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发展经济学是专门以发展中国家即后进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作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发展问题概括起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相对于发达国家为什么落后或不发达换句话说,不发达的原因和障碍是什么二是发展中国家如何加快经济发展步伐来追赶当今发达国家 3、发展经济学是什么时候产生的产生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发展经济学兴起于20世纪40年代后期。当时的历史背景:第一,二战后不久,世界殖民体系迅速瓦解,一个又一个殖民地和附属国相继在政治上获得独立。第二,二战后,许多国家变成了社会主义国家,世界被分成了两大阵营,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阵营。第三,二战后不久成立的联合国和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组织收集和编纂了世界许多国家尤其是发 展中国家的统计资料,定期和不定期地发表统计公报和统计年鉴,以及发展中国家经济问题的调查研究报告。第四,二战后世界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较快,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也发展很快,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发达国家的经济和贸易。 4、发展经济学经历了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理论观点有什么不同 经历了三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的繁荣时期,这个时期结构主义学派是发展经济学的主流。发展经济学在这一阶段的基本论点有这样三个:唯资本论、唯工业化论和唯计划化论。强调工业化、计划化和资本积累;60-80年代初的新古典主 义繁荣时期,这个时期强调市场机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80年代以来的新制 度主义时期,这一时期更多的强调制度、政治、社会资本在经济发展的作用,以及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问题,这一时期对长期经济增长的原因的研究也很流行,被称为新增长理论。 5、试述经济增长、经济发展和发展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 经济增长是指社会财富即社会总产品量的增加;经济发展是指随着经济的增长而发生的社会经济多方面的变化。经济发展除了经济增长之外,它还包括经济结构的变化如投入结构的变化,产出结构的变化和质量的改进,收入不平等的改善,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等。没有经济增长就不可能取得经济发展,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但是经济增长不一定会带来经济发展即经济增长不是经济发展的充分条件。发展比经济发展包含的内容更广,它包括生存、自尊和选择的自由。 6、GNP作为经济总量指标的缺陷是什么 第一,每个国家都有些产品和服务是不经过市场交换的,而这些产品和服务也是国民总产品的一部分,但并没有包括在GNP中。第二,在任何一个国家,地下经济都是存在的。地下经济的存在使得GNP比实际国民产品小。第三,GNP

公共经济学重要知识点

公共经济学 第一章市场失灵与公共经济 一、资源配置理论(22)内涵:广义的理解是指社会总产品的配置,狭义理解是指生产要素的配置。总的说来,资源配置就是运用有限的资源形成一定的资产结构、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以及地区结构,以优化的资源结构生产出更多的产品,满足社会成员的各种需要。方式:解决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为谁生产的问题。 二、混合经济的涵义主要依靠经济组织中的价格体系,同时也采用多种形式的政府干预,如税收、支出和管制等,以实现市场稳定和宏观经济目标的经济模式。是当今各国经济组织的主要形式。 作为经济体制的混合经济,并没有改变社会的基本制度,只是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社会经济活动的组织方式。 三、资源配置原则:效率与公平效率原则:帕累托效率即帕累托最优帕累托效率:指的是这样的一种经济情况:当经济运行到达该状况时,已经不可能通过重新调整或者交易等手段,来提高某个人的效用或满足感而不降低其他人的效用或满足感。(无法“做到利己不损人”)帕累托改进:有可能改善某些人所处的情况,同时不使任何人的情况变差。 四、市场失灵的具体表现公共物品、外部效应、垄断、信息不对称、公平分配难题、经济波动 五、市场失灵与公共部门存在的合理逻辑 公共部门提供公共物品的优势、公共部门解决外部效应的优势、公共部门可以抑制垄断和鼓励竞争、公共部门可以提供信息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政府介入可以促进收入公平分配、政府可以发挥稳定经济功能 六、现实中的混合经济混合经济的含义和特点:政府与私人企业的混合;垄断与竞争的混合;多种产权的融合;市场与政府即“看不见的手”与“看得见的手”结合;既有私有经济也有共有经济 第二章公共经济主体 一、主体(61-68) 一)政府政府的基本特征政府的决策建立在权利的普遍性和强制性的基础上也有强制性、公共性和普遍性。【课税优势;禁止和允许优势;节约交易成本优势;遏制搭便车优势;财务优势;经济权力优势】从信息上讲,政府采用科层制组织结构,纵向信息流是主要的。从动力上讲,政府的动力来源于政治家的政治纲领约束和推动及官僚的升迁欲望。【公民与政治家、政治家与官僚的双重委托代理关系】 二)私人部门私人部门参与公共经济活动的可能性排他性技术的成长使准公共物品在消费上可以实现“选择性进入” ,从而使私人部门可以提供。市场经济条件,私人部门提供公共产品具有产权保障。新公共管理的发展使私人部门可以广泛参与公共物品的生产。 三)社区 社区的一般含义及其经济特征 社区是进行一定的社会活动,具有某种互动关系的和共同文化维系力的人类群体及其活动区域。社区与社会相比的特征:共同性、社会空间与地理空间相结合、关系的紧密性和共生性、功能的专门化社会提供公共产品的特征:基于生活聚集区的居民实际需要、协商筹资

管理经济学详细复习资料

绪论 1、管理经济学的定义(名词解释) 管理经济学从微观经济理论中吸取概念和方法,运用经济分析工具和技术来解决管理的问题,使决策者高效率地配置组织资源。 2、管理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的区别与联系(选择/判断) 管理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联系与区别 1、联系 它们都是以市场经济中的微观主体及其行为为主要研究对象; 管理经济学承袭了微观经济学的诸多假设和前提。 2、区别 研究对象:微观经济学的是抽象的企业,管理经济学的是现实的企业。 对企业目标的假设:微观经济学的是利润最大化,管理经济学的是短期目标多样化,长期目标企业价值最大化。 对企业环境的假设:微观经济学假设企业外部环境消息已知,管理经济学假设企业消息,特别是环境消息不确定。 研究目的:微观经济学研究目的是企业行为的一般规律。管理经济学的研究目的是企业决策。 3、边际思想、“无约束最优化的决策准则”以及“有约束最优化的决策准则”,请结合后面的章节学习(计算) 用边际分析法来衡量一个方案或一个项目是否有利,就是要把这个方案的额外成本(边际成本)与引起的额外收益(边际收益)相比较。 借助企业生产经营决策中存在的某一因变量依存于一个或几个自变量的函数关系,研究因变量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程度。说得通俗点,就是指自变量变化一个单位时,因变量的变化情况。 ? 边际产量=总产量变化量/某投入要素变化量 ? 边际收入=总收入变化量/产量变化量 ? 边际成本=总成本变化量/产量变化量 ? 边际利润=总利润变化量/产量变化量= 边际收入—边际成本 如果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就是有利的。否则,就是不利的。 解决无约束最优行动决策准则是: 边际利润﹦0 或 边际收入﹦边际成本 MRA=MCA, MRB=MCB, MRC=MCC, … 对于有约束情形可以获得如下最优化法则 法则1:边际效益相等 (当各种使用方向上每增加一单位业务量所带来的边际效益都相等时,业务量的分配能使总效益最大) ( ) ( ) ( ) 边际成本 边际收入 产量变化量 总利润变化量 边际利润 - = ? ? = Q TR TR ()()()X TP MP ??=某投入要素变化量总产量变化量边际产量()()() Q TR MR ??=产量变化量总收入变化量边际收入()()() Q TC MC ??=产量变化量总成本变化量边际成本

工程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

一、客观部分:(单项选择、多项选择、不定项选择、判断) (一)、选择部分 1.被称为工程经济学之父的是(C ) A.惠灵顿 B.戈尔德曼 C.格兰特 D.里格斯 ★考核知识点: 工程经济学的产生,参见P3 附1.1.1(考核知识点解释): 1930年,格兰特(Eugene L. Grant)教授的《工程经济原理》(Principles of Engineering Economy)一书的出版,标志着工程经济学正式成为一门独立、系统化的学科。他提出的工程经济评价的理论与原则,初步建立了工程经济学的体系,得到了社会公认,因此被誉为“工程经济学之父”。 2.下列不属于建设工程项目总投资中建设投资的是(C ) A.设备购置费 B.土地使用费 C.应收及预付款 D.涨价预备费 ★考核知识点: 投资的构成,参见P12 附1.1.2(考核知识点解释): 按形成资产法,建设投资由形成固定资产的费用、形成无形资产的费用、形成其他资产的费用和预备费四部分组成。具体P13图2-1所示。 3.某设备原值为11000,估计可使用5年,预计5年后残值为1000元,若采用直线折旧,则年折旧额为( A ) A.2000 B.1800 C.1500 D.2200 ★考核知识点: 折旧的计算方法(平均年限法),参见P21 附1.1.3(考核知识点解释): 平均年限法又称直线折旧法,是按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固定资产净残值和折旧年限平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额的方法。计算公式如下:

20005 100011000-=-==折旧年限固定资产净残值固定资产原值年折旧额 4.以下属于现金流入的是(D ) A.固定资产投资 B.经营成本 C.税金 D.销售收入 ★考核知识点: 现金流量(现金流入)的概念,参见P28 附1.1.4(考核知识点解释): 对于某一具体工程项目而言,现金流入是指在项目整个寿命期所取得的收入,如销售收入、营业收入、固定资产残值变现收入、垫支流动资金的回收等。 5.工商银行贷款年利率为12%,按月复利计息,则实际利率为(C )。 A.12% B.13% C.12.68% D.10% ★考核知识点:实际利率的计算公式,参见P33 附1.1.5(考核知识点解释): 实际利率是指当计息周期小于一年时,在采用复利计息方式的情况下,将各种不同计息期的利率换算成以年为计息期的利率。计算公式: %68.121)12/%121(1)/1(12=-+=-+=m m r i 6.某投资方案的动态投资回收期为5年,基准动态投资回收期为6年,则该方案( A )。 A.可行 B.不可行 C.无法确定 D.以上答案均不对 ★考核知识点:动态投资回收期的判别准则,参见P62 附1.1.6(考核知识点解释): 用动态投资回收期对项目进行经济评价时,需要将计算所得到的项目动态投资回收期与同类项目的历史数据及投资者意愿等确定的基准动态投资回收期进行比较。当项目动态投资回收期小于基准动态投资回收期时,项目可行,否则不可行。 7. 一个方案的采纳将提高另一方案的经济利益,这两个方案之间是(A ) A.正相关 B.负相关 C.非相关性 D.互不相容 ★考核知识点:方案的相关性,参见P75 附1.1.7(考核知识点解释): 正相关性是指一个方案的采纳将提高另一方案的经济利益,例如建设住宅小区与改善该住宅小区周边环境之间存在正相关性。 8.盈亏平衡分析是通过找到项目(B ),据此分析项目承担的风险大小的一种( )方法。

《发展经济学》复习大纲2013

《发展经济学》期末复习重点大纲2013 【题型介绍】·单选题(15题30分)·判断题(5题10分)·简答题(3题18分) ·论述题(2题24分)·材料题(18分) 一、重要概念 1.发展经济学:通过对各种发展理论和战略、经济体制和对策的比较,研究发展中国家在不发达条件下,如何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经济科学。 2.二元经济:传统农村部门和现代城市部门并存。 3.经济发展:除了人均收入的增加外,还有经济结构的根本变化,首先表现为农业份额不断下降。 4.物质生活质量指数:莫里斯·D·莫里斯利用出生时的预期寿命、婴儿死亡率、成人识字率等三项指标,按照百分制打分,经过加权平均得到的衡量经济发展的指标。 5.功能分配:国民收入在生产要素间的分配,是微观经济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6.规模分配:个人或家庭得到的分配,体现了分配结果的公平性,是社会伦理的客观要求-是研究收入分配的重要切入点。 7.贫困线:在特定的社会、特定时间的最低的、“可接受”的经济享受水平。 8.贫困差距比率:反映贫困差距与社会总水平间的比率,但在社会分配高度不平等的情况下,PGR可能会较小,不能反映真实情况。 9.起飞:起飞指在工业化初期的较短时间内,实现经济和生产方式的剧烈转变,是突破不发达经济的停滞状态,摆脱贫穷恶性循环的临界努力。 10.绿色革命: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在墨西哥、印度、印度尼西亚、泰国、哥伦比亚等发展中国家的一些农业地区,大面积推广和种植新型高产小麦和水稻品种,使粮食产量比过去大幅度增加。这场种子改良运动被称为“绿色革命”。 11.工业化:工业化是一个长期的、不断变化的经济结构变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工业部门持续扩张,特别是制造业增长迅速,使得农业部门净产值和劳动力比重持续下降,而工业部门尤其是制造业部门比重持续上升,而服务业部门的比重大体保持不变。 12.无限劳动供给:城市现代工业部门在一个固定的工资水平上能得到所需的任何数量的劳动供给。 13.城市化:是指乡村分散的人口、劳动力和非农业经济活动不断进行空间上的聚集而逐渐转化为城市的经济要素,城市相应成长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的过程。 14.资本:是投资过程的结果,代表着本期生产能力,并同其它互补性生产要素结合代表未来时期的生产能力,是指长期存在的生产物资形式,如机器、设备、厂房、建筑物、交通运输设施等,因此大部分物质资本具有耐用性,从而有折旧问题。 15.人口转折理论:是指从高出生率和高死亡率的稳定人口转向低出生率和低死亡率的稳定人口。 16.人力资本:是指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以劳动者的数量和质量表示的非物质资本。17.教育过度:发展中国家由于就业机会有限,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使得一些即使是受过较高教育的劳动者也只能找到低一级的工作,而雇主们也倾向于雇佣文化程度更高的劳动者从事本来可以由文化程度较低的劳动者从事的工作,这种现象就称为“教育过度”。 18.知识失业:每一次教育的扩大,不是缓和了劳动者的就业矛盾,而是导致了新的一批受教育者的失业。这种由于教育的扩张超过经济发展需求而产生的受教育者的失业就称为“知识失业”。 19.技术进步:技术的各个构成因素及其结合方式的改变,这种变化能导致生产能力的提高。 20.创新:指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即建立新的生产要素的组合比例、或生产方法的新组合的过程。

公共经济学复习资料

自考公共经济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公共经济学导论 1、经济学是一门关于如何选择的科学。经济学的两大核心思想是稀缺性和效率。 经济学研究社会在稀缺性的条件下如何选择使用有限的资源时,通常会有四个最主要的问题: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如何做出决策? 2、公共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在社会资源总量有限的情况下,究竟应该用多少来生产公共产品,多少来生产私人产品?显然,这是一个权衡取舍的问题。(生产什么?)(2)这些产品应该由公共部门来生产,还是由私人部门来生产?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应相当程度上取决于效率性。(如何生产?) (3)对于同一种公共产品来说,有些社会群体可能从中受益匪浅,有些群体则可有可无,还有些群体却可能对之深恶痛绝。那么究竟应该为谁生产?(为谁生产?) (4)在竞争性的市场上,均衡的产品价格由供给与需求决定,但是在公共部门,相关的决策却并非以此方式进行。事实上,公共部门里一般都是集体决策,即社会一起做出的选择。但这绝非易事,因为随着人数增多,达成一致会越来越困难。(如何做出决策?) 3、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蒂格利茨对公共部门经济问题的分析,通常有描述、分析、评估、解释四个阶段。 (1)描述政府做什么;; (2)分析政府行动的结果;

(3)评估可选的政策; (4)解释政治程序。 4、研究公共部门的经济问题有“描述性的实证方法”和“与研究者主观价值判断有关的规范方法”(理解) 5、公共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1)前公共经济学阶段:公共经济学是从财政学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威廉·配第在《赋税论》中将国家经费分为六个项目;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论及国家的财政问题。 (2)公共经济学阶段 1959年,马斯格雷夫出版了《财政学理论》一书,首次引入了“公共经济”这一概念;在马斯格雷夫的带动下,斯蒂格利茨等人纷纷将自己的著作称为“公共经济学”。 20世纪70年代:公共经济学开始重视政府规制问题; 20世纪80年代:政府规制理论发展,公共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也有长足进

管理经济学(西安财经学院期末复习重点完美版)知识分享

第一章 绪论 管理经济学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应用经济理论(主要是微观经济理论)和经济分析方法于商务活动中的决策过程,从而最有效地解决企业所面临的种种管理问题。 管理经济学被定义为有关运用经济学理论和决策科学的分析工具,使一个企业组织能够在一定的经济环境中,在面临的各种约束之下,最有效地达到自己既定目标的科学。 管理经济学在进行决策分析时侧重于边际分析的方法。边际的含义是指函数自变量发生变化而引起的因变量的增量,即函数的变化率,这样将数学中的微分分析引进到经济分析中来。用微分求极佳的方法来寻求最大限度满足目标时的自变量值,这使经济量的定量分析向前推进一步。 第二章 需求分析 1.需求价格弹性 需求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其公式为: 需求的价格弹性系数= 需求的变动率价格的变动率 2.需求价格弹性的计算 例如:设某商品的需求函数为Q=20-2P E P =dQ dP · p Q = 2· p Q 当P=2时,Q=20-2×2=16 E P =2·26 = 14 3.需求价格弹性的分析 (1)对于∣E P ∣>1的富有弹性的商品,降低价格会增加厂商的销售收入,相反,提高价格会减少厂商的销售收入,即商品的价格变动与厂商的销售收入成反方向变动。 (2)对于∣E P ∣<1的缺乏弹性的商品,降低价格会使厂商的销售收入减少,相反,提高价格会使厂商的销售收入增加,即商品的价格与销售收入成同方向变动。 4.需求的收入弹性 E I <0的物品或服务被称为低档品; 0≤E I ≤1的物品或服务被称为必需品; E I >1的物品或服务被称为奢侈品。 5.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 互补品:E XY 的数值是“-”; 替代品:E XY 的数值是“+” 第三章 需求的估计和预测 1、需求的估计用什么方法? 答:需求估计的方法主要有定性和定量两种。定性的有消费者调查法、消费者会诊和市 场实验方法。定量的主要采用回归分析方法,用回归分析方法进行需求估计的过程通常包括四个步骤:建立理论模型;收集数据;选择函数形式;估计和解释结果。 2、用什么方法进行简单需求预测 答:(1)时间序列分析 用于预测某个特定变量值而收集的数据可分为时间序列数据和横截面数据。时间 序列数据的定义是按不同时点顺序排列的一种经济变量数值。横截面数据是指在相同时间观察到的一种经济变量的一系列数值。 时间序列数据存在的波动通常是在四种因素共同作用产生的

工程经济学复习试题及答案解析

《工程经济学》复习题 一、填空题: 1. 方案比较是工程经济学中十分重要的内容,其中涉及时间因素的可比条件时应满足:① 相同,②考虑,③考虑整体效益。 2.衡量资金时间价值大小有两个尺度,即和。 3.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指标按性质可分为时间性指标、指标和指标。 4.投资收益率是衡量投资方案获利水平的静态评价指标,它是投资方案达到设计生产能力后一个正常年份的与方案的的比率。 5.实际利率比名义利率更能反映资金的时间价值;越大,越短,实际利率与名义利率的差异就越大。 6.基准收益率的确定一般以行业的平均收益率为基础,同时综合考虑、、通货膨胀和资金现值影响因素。 7.资产负债率是和之比,它是反映企业各个时刻面临的财务风险程度及偿债能力的指标。 8.设备的经济寿命是指设备从投入使用开始,到因继续使用经济上不合理而被更新所经历的时间,它是由的提高和的降低而决定的。 9.价值工程的目标,是以最低的寿命周期成本,使产品具备它所必须具备的功能,产品的寿命周期成本是由成本和成本组成。 10.资产负债率是和之比,它是反映企业各个时刻面临的财务风险程度及偿债能力的指标。 11.比较寿命期不等的互斥型(排他型)方案,应当对寿命期作适当处理,以保证时间上的可比性,通常的处理方法有方案重复法、法和法。 12.生产成本费用是指项目生产运营支出的各种费用。案成本与生产过程的关系分为制造成本和期间费用;按成本与产量的关系,分为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按财务评价的特定要求分为和。 13.决策树一般由决策点、机会点、和等组成。 二、单项选择题: 1.流入系统的资金称为现金流入,流出系统的资金称为现金流出,()之差称为该系统的净现金流量。A.现金流入与现金流出 B.现金流出与现金流入 C.现金流量与现金流动 D.现金流动与现金流量 2.若名义利率一定,年有效利率与一年中计算周期数m的关系为()。 A.计息周期增加,年有效利率不变 B.计息周期增加,年有效利率减小 C.计息周期增加,年有效利率增加 C.计息周期减小,年有效利率增加 3.作为净现值的辅助评价投资方案经济效果的指标,净现值率是指()的比值。 A.项目净现值与项目全部投资额 B.项目全部投资现值与项目全部投资额 C.项目净收益与项目全部投资额 D.项目净现值与项目全部投资额 4.价值工程中的功能一般是指产品的()功能。 A.基本 B.使用C.主要 D.必要 5.价值工程的三个基本要素是指()。 A.生产成本、使用成本和维护成本 B.必要功能、生产成本和使用价值 C.价值、功能和寿命周期成本 D.基本功能、辅助更能和必要功能 6.进行对象的选择是价值工程活动的关键环节之一,适用于价值工程对象选择的方法是()。 A.香蕉曲线法 B.经验分析法 C.目标管理法 D.决策树法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