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马克思绪论一章

马克思绪论一章

马克思绪论一章
马克思绪论一章

绪论和第一章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

A.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B.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C.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

D.一部分哲学的基本问题

2、古人说:“白马非马”,这种说法的错误在于它割裂了()

A.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的关系

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3、“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观点是()

A.前者是辩证法,后者诡辩论

B.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

C.是相同的,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

D.二者都是辩证法,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

4、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事物发展的辩证形式是()

A.事物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过程

B.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

C.事物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D.事物不断周而复始循环的过程

5、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事物发展的辩证内容是()

A.自我发展、自我完善

B.事物发展的周期性、曲折性

C.既肯定又否定

D.既前进又倒退

6、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是()

A.观察实验方法

B.逻辑推理方法

C.矛盾分析法

D.归纳演绎方法

7、“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是()

A.唯物主义的历史观

B.宿命论的历史观

C.唯意志论的历史观

D.循环论的历史观

8、“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句诗句含的哲学道

理是()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量的统一

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9.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是()

A.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B.划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

C.划分一元论和二元论的标准

D.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10.建筑单位总是先设计图纸,再依据图纸施工,盖成大楼。这说明()

A.意识决定物质

B.意识创造物质

C.意识离不开物质

D.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11.世界的统一性问题说的是,世界万物()

A.是否有一个共同的本原

B.是否普遍联系

C.是否运动发展

D.是否有共同的规律

12.印度一位教授曾对一棵树算了两笔不同的账:一棵正常生长50年的树,按市场上的木材价格计算,最

多值300多美元;但从它产生的氧气、减少大气污染、涵养水源、可以为鸟类与其他动物提供栖息环境的生态效益看,则值20万美元。这种算账方法强调了()

A.事物存在的客观性

B.人类认识的主观性

C.事物联系的多样性

D.事物运动的规律性

13.矛盾的基本属性是()

A.普遍性和特殊性

B.斗争性和同一性

C.变动性和稳定性

D.绝对性和相对性

14.列宁指出:“如果要开一张包治百病的丹方,或者拟定一个适用于一切情况的一般准则那是很荒谬的。”

其荒谬在于违背了()

A.任何事物都包含矛盾的原理

B.不同的矛盾只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的原则

C.矛盾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的原理

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原理

15.割裂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会导致()

A.激变论和庸俗进化论的错误

B.唯理论和经验论的错误

C.循环论和直线论的错误

D.机械决定论和唯心主义非决定论的错误

16.真象和假象的区别在于()

A.真象从正面表现本质,假象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

B.真象深藏于事物内部,假象外露于事物外部

C.真象表现本质,假象不表现本质

D.真象是真实的,假象是虚假的

17.最初人们把文盲定义为不识字的人;后来又把文盲确定为看不懂现代信息符号、图表的人;而现在联

合国把文盲确定为不能用计算机交流的人。从哲学上看,这表明()

A.人在确定事物的标准上起主导作用

B.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

C.人的认识随着社会实践的变化而变化

D.人的认识是一个反复曲折的过程

18.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是()

A.演员在舞台上表演

B.警察在街上巡逻

C.农民在田里插秧

D.科学家在实验室做实验

19、“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具体地分析具体情况”。这就是要人们在实践

中学会运用()

A.矛盾普遍性原理

B.运动、发展的原理

C.普遍联系的原理

D.矛盾特殊性原理

20.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A.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

B.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C.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D.理论和实际的关系

21.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A.是否信仰上帝或菩萨

B.有否高尚的理想

C.是否承认世界只有一个本原

D.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回答

22.“万物皆备于我”是()。

A.形而上学的观点

B.辩证法的观点

C.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D.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23.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B.对立统一的观点

C.质量互变的观点

D.否定之否定的观点

24.矛盾问题的精髓是()。

A.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问题

B.有限性和无限性的关系问题

C.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关系问题

D.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问题

25、发展的实质是 ( )

A.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B.量变和质变的相互转化

C.运动和静止的相对统一

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6、社会经济的发展引起教育事业的发展,而教育事业的发展大大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反过来进一步推

动经济增长。从因果关系来看,这属于()

A.原因和结果的相互区别

B.原因和结果的相互依存

C.原因和结果的相互融合

D.原因和结果的相互作用

27.1958年,我们认为麻雀吃粮食,于是把它列为“四害”之一,加以消灭。后来,我们认识到麻雀在消

灭害虫方面贡献很大,便把它从“四害”中解放出来,并列为保护动物。1958年,我们消灭麻雀的错误,从哲学上看是没有做到()

A.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B.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C.用实践的观点看问题

D.用量变质变的观点看问题

28.在唯物辩证法看来,房子同平房、楼房、别墅等的关系属于()

A.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B.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C.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D.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29、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内容的不同回答是划分()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

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D.辩证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标准

30.中国宋代哲学家朱熹提出“理在事先”。这种观点属于()

A.主观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

31.客观唯心主义认为世界是()。

A.客观存在的

B.人的意识或意志造成的

C.由神创造的或者是客观精神产生出来的

D.由两个本原构成的

32.“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的观点是()。

A.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B.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D.唯意志主义观点

33、在从猿变人的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是()。

A.类人猿的生理结构

B.类人猿的生活特点

C.生产劳动

D.气候变化

34、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 )。

A.矛盾性

B.存在性

C.物质性

D.可知性

35.“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这句话说明了( )。

A.物质和运动的统一

B.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C.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D.一元论和二元论的统一

36、辩证否定即“扬弃”是指( )。

A.彻底抛弃旧事物

B.新事物对旧事物既克服又保留

C.新事物和旧事物融为一体

D.完全否定旧事物

37.实践高于理论是因为实践具有( )。

A.直接现实性的优点

B.历史性的优点

C.抽象性的优点

D.绝对性的优点

38.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 )。

A.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B.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C.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D.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关系

39、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是( )。

A.全体和部分的关系

B.有限和无限的关系

C.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D.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40. 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这在哲学上属于( )。

A.抓事物的主要矛盾

B.把握事物的度

C.了解事物的量

D.认识事物的本质

41、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A.人口因素

B.地理环境

C.文化传统

D.生产方式

42、一些地方的人们掠夺性地滥挖草原上的甘草、发菜,过度放牧,获得一定经济利益,然而却破坏了草原植被,造成土地荒漠化,一遇大风,沙尘暴铺天盖地而至,给人们带来巨大灾难。这些人们()A.只看到事物的客观性,没有看到人们的主观能动性

B.只看到物与物的联系,没有看到人与人的联系

C.只看到眼前的直接联系,没有看到长远的间接联系

D.只看到事物的绝对运动,没有看到事物的相对静止

43.“居安思危”这名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B.矛盾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特殊性

C.内因和外因相结合推动事物发展

D.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44、一切唯心主义者都主张()

A. 事物是感觉的集合

B. 事物是“理念”的影子

C. 世界统一于精神

D. 世界是不可认识的

45、辨证唯物主义认为,时间和空间是( )

A. 物质的两种基本属性

B. 人类感性直观的先天形式

C.“绝对观念”的外在表现形式

D. 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46.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

A.质量互变规律

B.对立统一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律

D.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的规律

47.“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强调的是()

A. 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

B. 外部条件对事物发展有重要影响

C. 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D. 内因和外因共同推动事物发展

48.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看()

A.事物的变化是否迅速

B.事物的变化是否有内在根据

C.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

D.事物是否发生了属性的变化

49、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是()

A. 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B. 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C. 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D.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

50.下列选项中,比喻新事物必然取代旧事物的是()

A.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B.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C.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D.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51、哲学是( )

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科学性和革命性相统一的世界观

C.理论化和系统化的世界观

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52.世界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

A.对于自然现象的基本观点 B.对于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

C.对于人生意义的独特见解 D.对于社会问题的具体看法

53、认为原子是构成物质世界一切事物的最小单位,是堆砌宇宙大厦的“宇宙之砖”。这是一种()

A.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B.庸俗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C.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54.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错误是( )

A.否认物质的客观性

B.否认物质的可知性

C.把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与哲学的物质范畴相混淆

D.把可直接感知的实物当作世界的本原

55、《诗经》上说:“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就是说,高的堤岸可以变为深谷,深谷也可以变成丘陵。这是一种()

A.朴素辩证法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C.形而上学观点 D.相对主义观点

56.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 )

A.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B.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

C.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D.事物发展的两种趋向

57.在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中,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

A.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B.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

C.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D.事物发展的顺序和形式

58、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从( )

A.主观性中把握人的活动的

B.客观性中把握人的活动的

C.生物性中把握人的活动的

D.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中把握人的活动的

59.一切唯物主义都坚持()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性

B.物质是运动的,运动形式具有多样性

C.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D.社会存在第一性.社会意识第二性

60.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 )

A.客观存在的各种物体

B.宇宙中存在的一切现象

C.物质的具体形态和结构

D.某种具体的“原初物质”

61、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是( )

A.事物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

B.事物从过去到现在再到将来的变化

C.事物由低级到高级的运动变化

D.事物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的变化

62.下列选项中,体现矛盾双方相互转化这一哲学道理的是()

A.乐极生悲,苦尽甘来 B.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C.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D.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63、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A、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辩证唯心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C、彻底的唯心主义和不彻底的唯心主义

D、自然观上的唯心主义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64、相对静止是指()

A、事物绝对不动

B、事物永恒不变

C、事物运动的特殊状态

D、事物运动的普遍状态

65、“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这句话强调的是时间的()

A.客观性

B.无限性

C.方向性

D.一维性

66、量变和质变的根本区别是()

A.量变是渐进的,质变是突然的

B.量变是不显著的,质变是显著的

C.量变是在度的范围内的变化,质变是超出度的范围的变化

D.量变是以数量规定的,质变是以属性规定的

67、意识对物质反作用的基本途径是()

A.个人的主观努力 B.社会实践

C.社会的客观物质条件 D.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的统一

68、事物的否定方面是指()

A.事物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方面 B.事物中消极的方面

C.事物中维持其存在的方面 D.事物中促使其灭亡的方面

69.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 )

A.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B.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界定的

C.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

D.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界定的

70.《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幡动,一僧曰风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这段话表明慧能关于运动观的基本观点是: ( )

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B.运动和物质是不可分割的

C.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

D.精神是运动的主体

71.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心不使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这段话表明人的意识具有 ( )

A.客观性

B.能动性

C.对象性

D.任意性

72.我国哲学家范缜说:“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这是( )

A.唯心主义观点

B.形而上学的观点

C.唯物主义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73.以下论断属于唯心主义真理观的是( )

A.有用即真理

B.凡真理必有用

C.有效的工具必以真理为依据 D.真理必在实践中达到预期效果

74.承认人的观念,情绪等对人体生理活动有重要影响,这是( )

A.符合实际的唯物主义的观点

B.唯意识论的观点

C.机械论的观点

D.物与物的关系

75.“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主要说明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 ( )

A.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B.运动是相对的,静止是绝对的

C.静止是绝对的,运动也是绝对的 D.静止是相对的,运动也是相对的

76.世界上本没有鬼,可是人们能画出牛头马面人身等各种各样的鬼的图形来,这仍然表明 ( ) A.意识的内容来自人脑 B.意识的内容来自主观能动性

C.意识的内容来自人的思维活动 D.意识的内容来自外部世界

77.马克思说“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它们之间的鸿沟是分

工掘成的”。这说明人的才能()

A.与人的先天生理素质没有关系

B.主要来源于后天的实践

C.取决于人的主观努力

D.是由人的社会政治地位决定的

78.在工作中防止“过”和“不及”的关键在于()

A.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B.认识事物的量

C.确定事物的质

D.把握事物的度

79.辩证法所说的矛盾是指( )

A.人们思维中的自相矛盾

B.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对立统一

C.对立面的相互排斥

D.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

80.我国现代化建设实行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方针的理论依据是( )

A.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

B.主次矛盾相互转化的原理

C.量变引起质变的原理

D.事物的变化幅度的大小原理

81.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指导下,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这体现

了( )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统一

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C.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D.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82.人们常说“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这句话体现的最主要的辩证法原理是( )

A.世界永恒发展的原理

B.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

C.否定之否定规律

D.质量互变规律

83.“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这是一种( )

A.不可知论的观点

B.相对主义的观点

C.庸俗主义的观点

D.形而上学的观点

84、“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着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

这是一种( )

A.形而上学的观点

B.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

C.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D.激变论的观点

85.矛盾的普遍性的含义是说( )

A.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B.矛盾推动一切事物发展

C.矛盾决定一切事物的性质

D.矛盾是永远存在的

86.辩证法所要回答的是( )

A.世界的本原是什么的问题

B.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

C.世界的状况是怎么样的问题

D.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

二、多项选择题

1.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物质和意识关系的全面看法是()

A.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B.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D.物质是意识的根源,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2. 哲学基本问题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

A.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B.世界是如何发展的问题

C.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

D.世界的本质是一个还是多个的问题

3. 哲学的物质范畴是()

A.感性地存在着的东西

B.科学发展到一定程度所认识到某层次的物质形态

C.从具有无限多样的结构、特性的具体形态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D.各种具体事物中抽象概括出的普遍科学概念

4.意识是()

A.人脑的分泌物

B.人脑的属性和机能

C.神的启示

D.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5、脱离人体的手,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手,这说明()

A.部分依赖于整体

B.研究部分毫无意义

C.整体与部分毫不相干

D.要从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中去研究事物

6.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当今时代精神的精华,是因为它()。

A.正确反映了时代潮流

B.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

C. 以实践为基础,是行动的指南

D.批判地继承了人类文明的全部成果

7.下列哪些说法会导致人们不能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

A.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B.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

C.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也要上

D.制定计划要量力而行,完成计划要尽力而为

8.正确认识事物的度才能()。

A.准确地认识事物的质

B.提出指导实践的正确准则

C.避免犯左或右的错误

D.在实践中掌握适度的原则

9.下列选项中属于唯心主义观点的有()

A.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B.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C.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理

D.存在就是被感知

10、下列表达中,符合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有()。

A.实践是人的纯精神性活动

B.实践是人的感性物质活动

C.实践是人的社会历史性活动

D.实践是人的自觉的能动性活动

11、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重要理论意义在于它有利于( )。

A.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

B.坚持物质的可知性

C.坚持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D.克服形而上学物质观的局限性

12.辩证的否定是( )。

A.事物联系环节和发展环节的统一

B.由事物内部矛盾决定的自我否定

C.主观任意的否定

D.既克服又保留

13.下列选项中,表述量变是质变的基础的有()

A.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B.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C.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D.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

14、同一性是矛盾的基本属性之一。下列选项中,属于矛盾同一性含义的有( )

A. 矛盾双方相互转化

B. 矛盾双方相互区别

C. 矛盾双方相互依存

D. 矛盾双方相互渗透

15.下列选项中属于因果联系的有()

A.摩擦生热,热胀冷缩

B.风来雨至,电闪雷鸣

C.冬去春来,夏尽秋至

D.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16.下列选项中反映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的有()

A.方生方死,方死方生

B.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C.万物流变,无物常驻

D.人一次也不能踏入同一河流

17.下列说法中,正确体现意识能动性的有( )

A.胸有成竹,料事如神

B.纸上谈兵,画饼充饥

C.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D.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18、割裂物质和运动的关系会导致()

A.二元论

B.不可知论

C.形而上学

D.唯心主义

19、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表现在()

A、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意识是社会劳动的产物

C、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D、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20.下列选项中,体现矛盾特殊性的有()

A.量体裁衣

B.对症下药

C.因材施教

D.因地制宜

21、下列各项属于新事物优越于旧事物的原因的有( )

A.新事物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

B.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所没有的新形式

C.新事物抛弃了旧事物中消极的东西

D.新事物保留了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

22、辩证唯物主义的时空观认为()

A、时间、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B、时间、空间与物质运动不可分割

C、时间、空间是整理感觉材料的工具

D、时间、空间既是相对的又是绝对的

23、马克思一生在理论上的伟大贡献有()

A.唯物主义历史观 B.唯物主义自然观

C.辩证法 D.剩余价值学说

24、实践的基本特征有()

A.客观物质性 B.自由控制性

C.自觉能动性 D.社会历史性

25.下列命题中包含辩证法思想的有( )

A.动中有静,静中含动

B.物极必反

C.凡是存在的都是要灭亡的

D.一切皆流,无物常驻

26、“祸福相倚”,“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的说法表明祸与福的( )

A.矛盾双方是相互依存的

B.矛盾双方是相互转化的

C.矛盾双方是相互排斥的

D.矛盾双方是相互贯通的

27、辩证的否定是( )

A.事物的自我否定

B.事物的发展环节

C.事物联系的环节

D.扬弃

28、下列哪些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 )

A.道生万物

B.理在气先

C.上帝创造了世界

D.物质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外化

三、简答题

1、从意识的起源说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2、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如何?

3、简述辩证否定观的内容。

4、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的内容和理论意义是什么?

5、什么是相对静止?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是什么?

6、简述列宁的物质定义并说明其理论意义。

四.辨析题

1、眼见不一定为实,说明现象不一定反映本质。

2、哲学的一元论就是承认世界是物质的。

3、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河流。

4、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

5、正确认识的根源是客观存在,错误认识则是人的头脑主观自生的。

6、地理环境越来越成为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7、鬼神观念也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8、反对形式主义就是要取消一切形式。

六、论述题

1.试论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的原理,这一原理对于我们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何重大指导意义?

2.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说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

3.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4.试用质量互变规律说明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5、试述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及这一原理对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指导意义。

6、试述意识能动性的含义、表现及正确发挥意识能动性的条件和途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绪论和第一章练习题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10 CBACA CBDAD 11-20 ACBBC ACCDC

21-30 DDAAD DABCB 31-40 CCCCC BAACB

41-50 DCACD BBCDC 51-60 CBDCA ACDCD

61-70 CABCD CBDAD 71-80 BCAAA DBDBA

81-86 BCDCA C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

2、AC

3、CD

4、BD

5、AD

6、ABCD

7、ABC

8、ABCD

9、BCD 10、BCD

11、ABD 12、ABD 13、ABCD 14、ACD

15、AD 16、BC 17、AC 18、CD 19、ABCD

20、ABCD 21、CD 22、ABD 23、AD 24、ACD

25、ABCD 26、ABD 27、ABCD 28、ABCD

简答题

1.从意识的起源说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发展的产物和人脑对物质的反映。

(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包括三个决定性环节或发展阶段:从一切物质所具有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从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到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从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到人类的意识。

(2)意识是社会劳动的产物,劳动在意识的产生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劳动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客观需要和可能。语言也是在劳动过程中形成的。在劳动和语言的共同推动下,人脑结构日益完善,是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

2、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如何?

(1)量变和质变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2)区别:(从双方的性质看)量变是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是在原有度内的变化;而质变是突破原有度的限制,是飞跃。

(3)联系: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引起新的量变,并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

3.简述辩证否定观的内容。

(1)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辩证的否定不是外力作用的结果,而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2)否定是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

其一,它是发展的环节,是旧质向新质的飞跃,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其二,它又是联系的环节,是要继承和保留旧事物中的积极合理的因素。所以,否定既把新旧事物区别开来,又把它们联系起来。

(3)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扬弃是新事物对旧事物既变革、又继承;既克服、又保留的关系。它体现了事物发展中的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统一。

4、简述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及其理论意义。

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其内容包括第一方面,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第二方面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

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唯物主义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心主义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5、什么是相对静止?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是什么?

(1)静止是物质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表示事物、现象的相对稳定状态。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它有以下两种情况:①某一物体没有发生机械运动,即相对于某个确定的参照系来说,它的位置没有变动;

②事物的性质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即事物尚处在量变阶段,没有发生质的变化,这个事物还是这个事物。

(2)承认相对静止有着重要的意义:①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区别和认识不同的事物;②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理解运动、测量运动,离开相对静止,运动就成为不可思议的事情。 6、列宁的物质定义是:“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理论意义。

(1)它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为我们反对唯心主义和二元论提供了理论依据。它指明了世界物质的共同本质——客观实在性,是不依赖我们的意识而独立存在的,是第一性的。相反,意识是对客观实在的复写、摄影和反映,是第二性的。

(2)它揭示了物质的可知性,反对了不可知论。物质是可以通过人的感觉感知的,为人的意识所反映,这就与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3)它指明了物质是一个广泛的哲学范畴,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列宁的物质定义是对世界上万事万物的共同本质的概括;旧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是指物质的具体形态、具体事物的结构。

四、辨析题

1、眼见不一定为实,说明现象不一定反映本质。

错误。这种说法割裂了现象与本质的辨证统一关系,凡是现象都是反映本质的现象,假象只是以歪曲的形式表现本质。

2、哲学的一元论就是承认世界是物质的。

错误。哲学的一元论就是承认世界是统一的,即一个本原。但是这个本原到底是什么,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统一于物质,这是唯物主义一元论;一种认为统一于精神,这是唯心主义一元论。可见此命题是用唯物主义一元论代替了一般的一元论。

3、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河流。

正确。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万事万物都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发展过程中。这里所谓“两次”,不管时间间隔长短,都是间断性,而这里所谓“同一河流”,即是相对静止基础上对河流的确认。而两次对

河流的确认绝不是相同的。可见,此命题是对运动绝对性的形象描述。

4、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

错误。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则是在回答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性的时候划分出来的哲学基本派别。同时,哲学基本问题还包括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基本派别并不等于基本问题。

5、正确认识的根源是客观存在,错误认识则是人的头脑主观自生的。

错误。无论是正确认识还是错误认识,都是来自客观存在。正确认识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而错误认识则是对客观存在的歪曲反映。一个人不与客观外界接触就决不会产生任何认识。

6、地理环境越来越成为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错误。地理环境只是社会发展的自然前提,而决定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只能是生产方式。地理环境如何,只对社会发展起到加速或延缓的作用,以及对国家的具体发展模式等外在因素有一定的影响。它不会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和更替。

7、鬼神观念也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正确。一切观念都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构成鬼神观念的一切素材也都是在客观现实中存在的,也不是凭空虚构的。

8、反对形式主义就是要取消一切形式。

错误。反对形式主义并不是要取消一切形式。因为任何事物都有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我们要反对片面重视形式,甚至忽视内容的形式主义,但也要注重采取恰当的形式为内容服务。

五、论述题

1.试论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的原理,这一原理对于我们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何重大指导意义?

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属性,两者是相互联结的。①同一性依赖于斗争性。同一是斗争中的同一,是对立面的同一,没有对立就无所谓同一。②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斗争是统一体内部的斗争,是同一之中的斗争。③辩证法要求在同一中把握对立,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割裂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联结,就必然导致形而上学的错误。

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并不是无视矛盾的存在,而是要让矛盾双方各要素之间通过互相渗透达到转化条件,并促使其向着有利于社会前进的方向转化。

2.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说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

①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中,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每一具体事物所包含的矛盾及矛盾的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②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二者还相互转化。在一定

场合下为普遍性,在另一场合下则为特殊性,反之亦然。

③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战略方针的重要哲学依据。

首先,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以公有制为主体和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共同特征。承认矛盾普遍性就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其次,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必须走自己的路,按中国的国情办事。必须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进行体制改革,从而把我国建设成为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强国。 最后,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我们要始终坚持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原理,既反对经验主义,又反对教条主义。

3.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①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

②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辩证法全部规律和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关键。

③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④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

4.试用质量互变规律说明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1)量变是指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质变是指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状态向另一种状态的飞跃。

(2)量变和质变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①量变和质变是相互联系的。一方面,量变是质变的必然准备,另一方面,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②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一方面,总的量变过程中包含着部分质变,另一方面,在质变过程中,具有量的扩张。

③量变和质变又相互转化。在量变基础上发生质变,并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量变、质变、新的量变、质变相互转化和交替,这就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普遍规律,即质量互变规律。

(3)指导意义:我们要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要艰苦努力,扎实苦干,从小事做起,要有一个量变的过程;当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要抓住机遇,适时变革,防止坐失良机。要把埋头苦干、适时变革结合起来,早日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4)我们既要反对否定量变扩大质变的“左倾”冒险主义,又要反对只承认量变,不承认质变的形而上学观点。

5、试述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及这一原理对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指导意义。

(1)唯物辩证法关于规律的基本观点是:

第一,规律是事物的本质联系。

第二,规律是事物的必然联系。

第三,规律是事物的稳定联系

第四,规律是客观的。客观性是规律的根本特点,它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唯心主义否认规律的客观性。人们在实践中可以发现、认识和利用规律,但不能创造和消灭规律。

(2)主动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首先,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客观规律性为前提。其次,在尊重客观规律性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人们通过自觉的活动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应当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要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第二,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基本途径。第三,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要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在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既要在计划和决策时做到“量力而行”,又要在完成任务时做到“尽力而为”。(具体实例)

6、试述意识能动性的含义、表现及正确发挥意识能动性的条件和途径。

意识的能动性指人的意识能动地反映物质又反作用于物质。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意识不仅是物质的反映,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而且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意识活动的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第二,意识活动的主观创造性。

第三,意识通过实践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意识能动作用实现的途径和条件

(1)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必须遵循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

(2)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必须把正确的思想付诸实践

(3)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必须具备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精华版)

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 哲学及其基本问题 2.马克思主义哲学 及其基本特征 1,马哲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一)★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1)恩格斯提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何者第一,有无同一)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①是任何哲学派别都不能回避的问题;②是解决其他哲学问题的前提;③是划分哲学基本派别的依据;④是人们生活中的基本问题。 (2)一切哲学都不能调和唯物和唯心主义两大基本派别, (3)唯物主义主张物质第一、精神第二,按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说明世界,不附加外来成分。 (4)唯心主义主张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两个基本形态:★★★) ①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感觉、观念作为唯一真实的存在和世界的本原;(唐刘禹锡唯物) ②客观唯心主义把某种脱离个人的精神变为独立的存在,作为世界本原和万物创造者。 将认识过程中的感性阶段夸大、绝对化,导致主观唯心主义。将认识过程中的理性阶段夸大、绝对化,导致客观唯心主义。 (5)唯心主义产生的根源:①社会历史根源、②阶级根源、③认识论根源(感觉是屏障,不可知论) (6)旧唯物主义的缺陷: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没有确立科学的实践观。 (7)马克思主义的特征:(马克思最伟大的贡献:创立唯物史观;) (旧唯物半截子是因为自然观唯物,历史观唯心;) ① 公开申明为谁服务;(一切辩证法都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发展变化的。没有认为世界统一) ② 强调理论对实践的依赖关系,理论反过来又指导实践。(解决问题的出发点----实践) ③ (8)马哲与具体科学的关系:一般与个别;抽象与具体;指导与被指导;普遍与特殊。共性与个性 2,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1)辩证法:联系的、变化的、发展的…… (2)形而上学:孤立的、静止的、不变的…… 3,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基本特征 产生条件:①社会历史条件②自然科学前提③思想理论来源: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基本特征:★★ ①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研究对象); ②是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相统一的完备理论体系(内容); ③是以实践为基础的革命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的无产阶级哲学(阶级属性、根本特征、社会作用)。 二、物质与意识 1.辩证唯物主义 的物质观 2.意识的起源、 本质与作用 3.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①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②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③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 ① 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 ② 哲学的基本问题 ③ 哲学的主要派别 ①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②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③ 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性 ①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② 意识的本质 ③ 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④ 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 ①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

绪论马克思主义范文

绪论(教材P23) 1.答: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产生提供了社会经济条件②无产阶级的发展壮大及其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马克思主义对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以及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作了完全科学的论述,从而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产生以来获得新发展的最重要和最具有代表性的理论成果。这些科学成果,为工人阶级政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指导。 2、答:①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②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 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③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④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有史以来最美好、最进步的社会。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这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3. 答: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国各民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论基础。 (一)在理论与实际结合中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 ①坚持学习理论和指导实践相结合,在学习运用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本要求②要努力做到:第一,学习理论,武装头脑;第二,坚持和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第三,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二)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 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在于应用。大学生必须自觉地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 要努力做到:①在思想上自觉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更加坚定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②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自觉抵制各种不良思想文化的影响,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③不断增强服务社会的本领,自觉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要努力做到:①在思想上自觉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更加坚定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②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自觉抵制各种不良思想文化的影响,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③不断增强服务社会的本领,自觉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教材P60)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 答: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②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物质、运动、时间、空间具有内在的统一性③人类社会具有物质性。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在:第一,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第二,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第三,物质资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绪论教案剖析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教学目的]通过绪论的学习,使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在总体上有一个概括的了解,知道马克思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条件和过程,懂得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点,掌握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 [教学重点]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教学难点]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采取讲授和讨论相结合的方法。 [教学课时] 3课时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马克思主义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总体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从狭义上讲:马克思主义是指由马克思和思格斯所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广义上讲: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和思格斯所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后人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内涵: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反映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的本质和规律的科学真理,是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是彻底、完整、科学的思想理论体系。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1848年2月,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在伦敦出版,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形成。 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任何一种理论都是一定时代的产物,马克思主义也不能例外。马克思、恩格斯生活在自由资本主义的后期,当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西欧已经确立,资本主义及其各种矛盾已经有了很大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社会条件。 第一、资本主义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客观物质条件。18世纪中期,工业革命在英国、法国、德国先后兴起,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工业革命一方面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另一方面也使资本主义制度最终战胜封建制度,使资本主义制度在西欧确立。生产方式的改变引起阶级关系的改变,引起国家政权和社会意识的改变,使阶级斗争、政治斗争和经济关系、物质生产之间的联系更为清楚地表现出来,生产力对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对于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日益明显表现出来,这就为正确认识社会变化的深层次原因提供了可能性。 在生产力发展的同时,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矛盾也开始激化。1825年在美国爆发了第一次全国性经济危机,此后在1836年和1847年又爆发了波及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经济危机周期爆发,表明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根深蒂固,难以克服。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激化和发展,预示着未来社会革命的性质和历史发展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社会的经济条件和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生活中的体现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有很多啊,在生活中都有所体现啊,你说的是哪个哲学原理呢.比如说,看事物要用发展的眼光,应用到生活中可以就是说看一个人的时候要看到他以后,而不仅仅是看现在. 一提到马克思主义哲学,我们这些年轻人不禁想起在校时枯燥的政治课:老师在前面高谈阔论,我们就趴在桌子上睡觉,通常大家都把它的乏味度提的比高数还高,数学题至少还有几个“书生”(也就是“呆子”)啃的津津有味,而马列主义NOWAY,NOONE! 当然,在校园的中惬意、浪漫了几年的我们,终究会走出象牙塔,跌进这个复杂、快节奏的社会,每天在这个充满金钱、利益的“江湖”中面对各种矛盾、处理各种关系。工作、学习、生活的各种问题接踵而至,疲于应付的大脑如果不能将它们完全搞定,就会引发更多的问题出现,于是,恶性循环产生了。此时,我们是多么希望有一双洞穿一切的慧眼呀!透过虚假的外在现象直见本质,或是持一柄降妖除魔的利剑,一切困难迎刃而解。 其实,我们最最需要的那双慧眼、那柄利剑就在我们身边——那就是哲学——确切的说就是我们一直认为最没实际应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下面我就将自己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体会的几个知识点在生活中的应用作以简单论述: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思维方式: 有人说哲学就是在你不知向左拐还是向右拐的时候,告诉你左有左的好处、右有右好处、左有左的坏处、右有右的坏处。是的,哲学并没有为我们指明向哪个方向拐,却全面分析了利弊,以便权衡得失,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思维方式。在你选择了任意一个方向后,如果特别顺利,你就应居安思危,提醒自己不能麻痹大意,要注意阳光大路上也可能有坑坑洼洼;如果道路比较泥泞,就要相信条条大路通罗马,而且自己得到的锻炼必然要多一些,可能路边的风景也要漂亮些;倘若没有哲学的全面分析,我们这些急功近利的年轻人很可能会在遇到挫折后就匆匆折回,如果顺利也罢,如果前途还不明朗那?是不是再返回,大好的青春便被这些或多或少的反复磨去了不少;而且,我们在选择了一条路后,往往会怀着“这山望着那山高”的浮躁,被那些本可以被我们绕过的坑洼、砖头绊了一跤又一跤,大大影响了我们前进的速度。 同样一件事情,你可以从消极方面的方面去看,也可以从积极的方面去看,关键是怎样调整心态:例如,我们这些年轻人刚参加工作,不管主动的还是被动的都会多做一些工作,许多人便只是被动的抱怨,消极怠工;而另一些人则把它看作是一些学习的机会,主动积极的去做,或是把它看作增加对单位、同事了解的渠道,或是展现自己能力的机会,试想:人的一生有多少机会去做一些惊天动地的大事哪,你的才华和能力恰恰是在这些小事中体现出来的。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无处不在,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辨证法的分析对象、辩证思维方法应用对象。成语中的“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及英文中的“likeacoin!”(像个硬币,暗指什么事情都有它的两面性)都是这个意思。任何事、任何人都要辩证的去看,这个道理谁都能理解,关键是自己身在其中时要清醒:顺境时要冷静、别浮躁,逆境中要自信、要积极的等待(也就是一边充电一边等待),而且要从积极的方面看待人或事物。 二、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绪论试题及答案

绪论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 B )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B.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2.马克思主义,从广义上说是 ( A )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3. 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 ( A )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4. 人类进入21世纪,英国广播公司(BBS)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评,名列榜首的是 ( A ) A.马克思 B.爱因斯坦 C.达尔文 D.牛顿 5. 在19世纪三大工人运动中,集中反映工人政治要求的是 ( B ) 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B.英国宪章运动 C.芝加哥工人起义 D.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6.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 ( C ) A.工业革命 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D.阶级斗争

7.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 B ) 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 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C.工人罢工和起义 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 8.马克思和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的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 D ) A. 剩余价值论 B. 历史观 C. 辩证法 D. 劳动价值论 9. 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 ( A ) A.合理内核 B.基本内核 C.精髓 D.核心 10.“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 ( A ) 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 C.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 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 11.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A ) A. 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B. 与时俱进 C. 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D. 科学性 12.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D ) A. 吐故纳新 B. 科学严谨 C. 博大精深 D. 与时俱进 13.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B ) A. 消灭阶级.消灭国家 B.实现共产主义 C. 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 D .实现人权 14.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C) A.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 B.一切从实际出发 C.理论联系实际 D.实事求是 二、多项选择题 1. 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9世纪40年代,到那时,资本主义的发展已经经历过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及答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 小题,第小题 1 分,共30 分) 1、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b a、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辩证唯心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c、彻底的唯心主义和不彻底的唯心主义 d、自然观上的唯心主义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2、把可直接感知的某种具体实物看作是世界的本原,这种观点属于a a、朴素唯物主义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c、庸俗唯物主义 3、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b 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c、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 d、人们对人生目的意义的根本观点 4、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的根本分歧是d a肯定世界的统一性还是否认世界的统一性b、认为世界统一于运动还是统一于静止 c、认为世界统一于主体还是统一于客体 d、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还是统一于精神 5、相对静止是指 c a事物绝对不动b、事物永恒不变 c、事物运动的特殊状态 d、事物运动的普遍状态 6、时间和空间是c a物质的唯一特性b、物质的根本属性 c、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 d、物质运动的根本原因 7、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d a事物数量的增加b、事物的一切变化 c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8、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都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和“不及”。这在哲学上符合b a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的原理b、量和质相统一的原理 c、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 d、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原理 9、有的哲学家认为,世界上的一切现象都是有原因的,因而一切都是必然的,偶然性是不存在的。这是一种 c a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b、唯心主义非决定论观点 c、形而上学的机械决定论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观点 10、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在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领域普遍起作用的规律,它在a a事物完成一个发展周期后表现出来b、事物经过一次辩证的否定后表现出来 c、事物发展的任何阶段上都表现出来 d、事物经过量变向质变转化后表现出来 11、在现实中还没有充分的根据,也不具血必要的条件,在目前不能实现的可能性,属于 d a较差的可能性b、微小的可能性 c、现实的可能性 d、抽象的可能性 1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d a主观精神的产物b、客观精神的显现 c、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d、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13、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c a可知论与不可知论b、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c、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 d、能动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被动的反映论 14、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 c a真理具有客观性b、真理具有绝对性 c真理具有相对性d、真理具有全面性 15、判断一种观点对错的依据是 d a伟人之言b、吾人之心 c、众人意见 d、社会实践 16、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 c a —切从实际出发b、理论联系实际 c、实事求是 d、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17、理解全部人类历史的钥匙,应当从b

马克思主义哲学绪论试题及答案

绪论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马克思主义诞生于() A.19世纪四十年代 B. 19世纪五十年代 C. 19世纪六十年代 D. 19世纪七十年代 2. 马克思主义从狭义上说是() A. 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的学说体系 B. 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D. 关于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3. 马克思主义从广义上说是() A. 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 马克思主义和列宁主义 C. 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4. 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 A. 广义的马克思主义 B. 狭义的马克思主义 C. 毛泽东思想 D. 邓小平理论 5.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条件和基础是() A.工人罢工 B.周期性的经济危机 C.资本主义固有予盾运动 D.阶级斗争 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 A. 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B. 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已经登上了历史舞台 C. 工人起义 D. 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 7. 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 A. 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B. 实事求是 C. 阶级性 D. 科学性 8. 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 A. 唯心主义 B.辩证唯物主义 C.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 机械唯物主义 9. 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 A. 新陈代谢 B.科学性与革命性 C.合逻辑性 D. 与时俱进 10.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 ) A. 实现共产主义 B.消灭阶级 C. 消灭国家 D.消灭两极分化

马克思主义哲学八大原理

八大原理 一、联系的观点与发展的观点 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观点,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和条件性。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人们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观点,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变化的基本趋势是发展。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人类社会的发展也是一个过程。从形式上看,是事物在时间上的持续性和空间上的广延性的交替;从内容上看,是事物在运动形式、形态、结构、功能和关系上的更新。 二、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一、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矛盾的两种属性:对立和统一。斗争性体现了对立属性,同一性体现了统一属性。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①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处于一个统一体中;②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的。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矛盾同一性的相对性体现了物体静止的相对性;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绝对的。矛盾斗争性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绝对性。 二、同一性作用:①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在矛盾双方中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发展为条件,发展是在矛盾统一体中的发展;②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③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 斗争性作用:①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竞长争高,此消彼长,造成双方力量发展的不平衡,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②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渡的决定力量。 三、和谐是矛盾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体现着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但和谐并不意味着矛盾的绝对同一。和谐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只有在矛盾双方处于平衡、协调、合作的情况下,事物才展现出和谐状态。 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一、普遍性: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二、特殊性:不同事物的矛盾又是具体的、特殊的。①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②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③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马克思绪论部分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绪论部分试题及答案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一,选择题 1,狭义的马克思主义,()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全人类解放的理论体系b,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条件的理论 C,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观点和方法的科学体系d,理论 2和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和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从广义上说,() A不仅指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理论体系。它还包括继承者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全人类解放的理论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条件的理论 D,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观点和方法形成的科学体系3。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指导思想,它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理论体系,还包括接班人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全人类解放的理论体系c,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条件的理论 D,列宁的基本理论、观点和方法的科学体系 4,以及人类的进入英国广播公司(BBS)开展了一项全球“千年思想家”在线评论。排名第一的是()

A,马克思b,爱因斯坦c,达尔文d,牛顿5,马克思主义的经济根源是() A,工业革命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d,阶级斗争6,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 B,无产阶级作为独立政治力量的历史阶段c,工人罢工和起义 9D马克思和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的古典经济理论,即()a、辩证法b、历史观c、劳动价值论d、剩余价值理论8。马克思称之为黑格尔辩证法( A),理性内核B,基本内核C,本质D,核心9,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本在于( A),科学与革命的统一B基于实践,与时俱进C,科学与阶级D 的统一,科学10,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A),辩证唯物主义B,历史唯物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D,唯物主义11,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社会理想() A,实现共产主义B,消灭阶级,消灭国家C,实现个人绝对自由d,实现人权 12,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本方法()A,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B,从实际出发C,理论联系实际d,实事求是 单项选择答案: 1年,C 2,A 3,A 4,A 5,C 6,B 7,C 8,一个9,一个10,一个11,一个12,一个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及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及方法论 一.唯物论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错误倾向]:反对不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反对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 意识能动作用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以认识之物。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1)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2)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错误倾向]:反对否认意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和片面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方法论]:一方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另一方面,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 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错误倾向]: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和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内容]: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 [方法论]: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错误倾向]:反对否认规律的客观性和企图创造规律或消灭规律的唯心主义观点,反对不讲科学,不顾客观规律的冒险盲干的主观主义。 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绪论”部分复习题库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緒論”部分復習題庫单选题 1、马克思主义产生于___________。 A、18世纪90年代 B、19世纪40年代 C、19世纪70年代 D、19世纪90年代 答案:B 难度:1 知识点:绪论 2、马克思主义是___________。 A、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 B、人民大众思想的科学体系 C、革命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D、革命政党思想的科学体系 答案:A 难度:1 知识点:绪论 3、广义的马克思主义是指___________。 A、马克思恩、格斯时代的学说 B、马克思恩、格斯时代创立的学说 C、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D、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并由其继承者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答案:D 难度:1 知识点:绪论 4、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历史条件是___________。 A、科学技术的发展 B、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C、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日益激化 D、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答案:B 难度:1 知识点:绪论 5、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是___________。 A、科学技术的发展 B、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C、随着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激化,工人阶级逐步登上历史舞台

D、机器大工业生产的发展 答案:C 难度:1 知识点:绪论 6、在伦敦海格特公墓的马克思墓碑上,镌刻着马克思的一句名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马克思主义新世界观创立的关键就在于马克思确立了___________。 A、剩余价值论 B、阶级斗争理论 C、辩证法 D、科学的实践观 答案:D 难度:1 知识点:绪论 7、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是___________。 A、马尔萨斯和西斯蒙第 B、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 C、大卫?李嘉图和西斯蒙第 D、亚当?斯密和凯恩斯 答案:B 难度:1 知识点:绪论 8、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___________。 A、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B、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C、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D、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基础 答案:D 难度:1 知识点:绪论 9、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___________。 A、致力于实现以共产党人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B、致力于实现以共产党人为主体的最广大劳动群众的根本利益 C、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D、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所有现实的人们的根本利益 答案:C 难度:1 知识点:绪论 10、马克思一生的两个伟大理论发现是___________。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知识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 一、辨证唯物主义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 1辨证唯物主义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 唯物辨证法的内容: 三大规律和一系列范畴 2对立统一规律是最根本的规律: 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2)对立统一规律是理解唯物辨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钥匙 3)矛盾分析方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 二、唯物辨证法的三大基本规律 1 对立统一规律 (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矛盾的斗争性:指矛盾双方互相排斥,互相反对的性质 矛盾的同一性:指矛盾双方互相联系,互相吸引的性质 两层含义:1)互相依存 2)互相贯通,互相转化 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相互区别,相互联系 区别:1)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不同 2)矛盾同一性是有条件的因而是相对的 3)矛盾斗争性是无条件的因而是绝对的 联系: 1)矛盾的斗争性是同一性的基础和前提 2)矛盾的同一性是斗争性的条件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原理告诉我们: 在分析和处理任何矛盾的时候,必须在斗争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斗争,反对任何割裂两者关系的片面性,要防止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 (2)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1)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推动着事物的发展 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1矛盾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某种发展为条件 ◇2矛盾双方互相利用,各吸取自身的有利因素而得到发展 ◇3矛盾双方互相贯通,规定着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 矛盾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1斗争性推动着矛盾双方的力量变化,为质变准备了条件 ◇2斗争性推动着事物发生根本性质的变化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矛盾的普遍性:指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共性) 矛盾的特殊性:指不同事物的矛盾及其侧面各有不同的特点(个性) 矛盾在不同过程及阶段上的特殊性: 根本矛盾——贯穿始终 非根本矛盾——不贯穿始终—事物发展过程的阶段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_绪论_题库(含答案)

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1.人类进入21世纪,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评,名列榜首的是( ) A.马克思B.爱因斯坦C.达尔文D.牛顿 2.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 )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3.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 ) A.不仅指马克思思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4.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 ) A.马克思思格斯创立时期的经典理论 B.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对它的发展 C.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D.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5.在19世纪三大工人运动中,集中反映工人政治要求的是( ) A. 法国里昂工人起义B.英国宪章运动 C.芝加哥工人起义D.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 ) A.工业革命 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D.阶级斗争

7.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 A. 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 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C.工人罢工和起义 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 8.提出价值规律是“一只看不见的手”是( ) A.马克思B.亚当?斯密 C.大卫?李嘉图D.威廉?配第 9.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指( ) A.辩证法B.历史观C.劳动价值论D.剩余价值论 10. 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 A. 合理内核 B. 基本内核 C. 精髓 D. 核心 11.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最直接的理论基础是() A. 古希腊哲学 B. 近代欧洲哲学 C. 德国古典哲学 D.英国经验论哲学 12.被马克思恩格斯称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讽刺家”的是( ) A. 费尔巴哈B.傅立叶C.欧文D.圣西门 13.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东西方矛盾焦点和帝国主义政治体系最薄弱环节的国家是( ) A.德国D.奥地利C. 中国D.俄国 14.“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 ) A.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 C.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 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 15.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 A. 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B.科学性 C.阶级性 D.科学性和阶级性的统一 16.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 A.辩证唯物主义B.历史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D.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原理绪论习题

《绪论》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当人类即将迈入21世纪的时候,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全球范围内举行过一次“千年思想家”网上评选,名列榜首的是(C) A、列宁 B、爱因斯坦 C、马克思 D、 2.马克思主义产生于(C) A、18世纪末 B、19世纪初 C、19世纪中期 D、19世纪末 3.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体系的精髓在于它的(B) A、实践观点 B、立场、观点和方法 C、矛盾学说 D、阶级斗争理论 4.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是(D)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5.在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D) A、辩证唯物主义 B、历史唯物主义 C、政治经济学 D、科学社会主义 6.作为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大厦基石的是(A) 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B、实践观点 C、矛盾学说 D、阶级斗争理论 7. 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D)A.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B、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发展起来的 理论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D、由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继承、丰富和发展了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8.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根源是(C) A、工业革命 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C、资本主义经济社会的发展及其矛盾运动 D、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阶级矛盾与阶级斗争 9.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B) 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 B、无产阶级反对资本主义的阶级斗争 C、工人罢工和起义 D、资本主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10. 马克思主义不同于其他思想理论体系的最鲜明特征是(A) A、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B、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 C、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 D、在人类思想史上第一次实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有 机统一 11.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C)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总结 很全很经典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总结(58个) (一)、唯物论(三观两原理一方法论)10个原理 1、三观:物质观、意识观和实践观 ①物质观: 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运动的物质与时间、空间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时空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时空的有限性与无限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②意识观:意识的能动性原理: 第一,在认识世界过程中,意识不仅可以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且可以通过抽象思维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第二,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意识具有指导性。意识可以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意识的这一能动作用具有两种不同的性质:其一,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使人们的实践活动获得成功;其二,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使人们的实践活动遭到失败。意识的这一作用是意识能动性最突出的表现。 第三,意识能够反作用于主体,影响人的生理过程。人的精神是否愉悦,对于其身体健康状况有重要影响。 ③实践观:主体与客体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自在世界与人化世界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2、两原理: ①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从属) ②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辩证唯物主义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是指统一于所有物质形态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客观实在性;世界的统一是无限多样的统一,是包含着质的差别的统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运动和发展的充满联系的统一。 3、一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二)、辩证法(一个一,两个二,三个三,四个四)23个原理

1、一个一是指一个核心——矛盾 ①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②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③矛盾的不平衡性原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④矛盾是事物发展动力的原理: 第一,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使每一方在相互统一中得以存在和发展。 第二,矛盾双方相互包含,使任何一方都从对方那里吸收到了有利于自身的因素,从而在相互利用、相互促进中共同地得到发展。 第三,矛盾双方相互贯通,规定了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 第四,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否定、相互斗争,推动事物的发展。矛盾的斗争性首先引起事物的量变,一旦矛盾双方的斗争突破原有事物的限度,就会引起事物的质变。 ⑤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2、两个二是指两大总特征:联系和发展 联系: ①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原理(联系的含义和特征);②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从属);③系统与要素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从属)。 发展: ①新事物必然要战胜旧事物的原理:新事物符合客观世界发展的规律,具有存在的必然性和前进性,因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新事物脱胎于旧事物的母腹,它对旧事物采取了扬弃的态度,具有旧事物所没有的优越性;社会领域的新事物符合人民利益,得到人民的拥护、支持。 ②尊重客观规律性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正、反、换)。 ③唯物辩证法过程论的原理:世界的发展是无限的,而每一个具体事物的发展是有限的,世界的无限发展是由无数个事物有限的发展过程的集合而成的。

马克思原理 阶段测验一(绪论_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过程考核)阶段测验一(绪论-第一章)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是关于()的科学。 A、无产阶级和生产力发展 B、资产阶级和人类解放 C、农民阶级和生产力发展 D、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 【答案解析】:答案选D。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的理论体系,或者简要地说,它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参见教材P46。 2、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都是以()为基础的。 A、创新性 B、实践性 C、与时俱进 D、人类劳动 【答案解析】:答案选B。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都是以实践性为基础的。参见教材P49。 3、党在思想理论上的提高,是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发展的(),必须把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A、思想保证 B、制度保证 C、技术保证 D、理论保证 【答案解析】:答案选A。党在思想理论上的提高,是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发展的思想保证,必须把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参见教材P50。 4、人们对未来的衣、食、住、行、爱情、婚姻、家庭等具体目标的向往和追求,这是()理想。 A、生活 B、职业 C、道德 D、社会 【答案解析】:答案选A。生活理想是人们对未来的衣、食、住、行、爱情、婚姻、家庭等具体目标的向往和追求。参见教材P51。 5、从奋斗目标的长短来划分,理想可分为()。 A、职业理想和道德理想 B、长期的远大理想和近期的具体理想 C、梦想和愿望 D、生活理想和社会理想 【答案解析】:答案选B。从奋斗目标的长短来划分,有长期的远大理想和近期的具体理想。参见教材P51。 6、就理想的内容来划分,基本可以分为四种,其中()是最根本的。

马克思绪论至四章大题答案

绪论 1.下面就是江泽民同志关于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得一段论述。 马克思主义就是我们立党立国得根本指导思想,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得共同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得基本原理任何时候都要坚持,否则我们得事业就会因为没有正确得理论基础与思想灵魂而迷失方向,就会归于失败。这就就是我们为什么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得道理所在。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得理论品质。如果不顾历史条件与现实情况得变化,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针对具体情况作出得某些个别论断与具体行动纲领,我们就会因为思想脱离实际而不能顺利前进,甚至发生失误。这就就是我们为什么必须始终反对以教条主义得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得道理所在。我们党在历史上得一些时期曾经犯过错误,甚至遇到严重挫折,根本原因就在于当时得指导思想脱离了中国得实际。我们党能够依靠自己与人民得力量纠正错误,战胜挫折,继续胜利前进,根本原因就在于重新恢复与坚持贯彻了解放思想、实事求就是得思想路线。这方面得经验教训,我们党在《关于若干历史问题得决议》与《关于建国以来党得若干历史问题得决议》中进行了系统得总结,大家必须牢牢记取。全党同志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得科学原理与科学精神,善于把握客观情况得变化,善于总结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得新鲜经验,不断丰富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 根据以上论述分析回答: (1)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得理论品质就是什么? (2)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得理论品质得重要意义就是什么? [参考答案要点:] (1)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就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与发展真理,就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得理论品质。进一步概括就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就是、与时俱进。 (2)这种与时俱进得理论品质,就是150多年来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得关键所在。第一,这种品质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得反映。第二,这种品质就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得具体体现。第三,这种品质就是理论创新得内在要求。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就是、与时俱进。总之,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使党得全部理论与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这就是与时俱进品质应有得内涵与社会前进得必然要求。 (3)当今世界与我们所处得时代,同过去相比发生了很多深刻得变化。无论从国际还就是从国内瞧,我们都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必须从理论上与实践上作出回答并加以解决,必须坚持与时俱进,继续丰富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因此,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要谱写新得理论篇章,要发扬革命传统,又要创造新鲜经验,善于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用发展得马克思主义指导新得实践。 2.下面就是一组对马克思主义得阶级性与科学性关系得不同瞧法得材料。 (1)有一种观点认为,阶级性与科学性就是不相容得,凡就是代表某个阶级利益与愿望得社会理论,就不可能就是科学得。 (2)列宁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世界各国社会主义者所具有得不可遏止得吸引力,就在于它把严格得与高度得科学性(它就是社会科学得最新成就)同革命性结合起来,并且不仅仅就是因为学说得创始人兼有学者与革命家得品质而偶然地结合起来,而就是把二者内在地与 不可分割地结合在这个理论本身中。(参见列宁:《什么就是“人民之友”以及她们如何攻击社会民主党人?》,《列宁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83页。) 根据以上材料分析回答: 1.您怎么评价第一种得观点?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就是科学性与革命性得统一?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