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01-概述

01-概述

信令与协议分册概述目录

目录

第1章概述..........................................................................................................................1-1

1.1 MSOFTX3000对外接口............................................................................................. 1-1

1.2 接口简介 .................................................................................................................. 1-2

1.3 MSOFTX3000协议系统............................................................................................. 1-4

1.3.1 总体结构......................................................................................................... 1-4

1.3.2 SS7 ................................................................................................................ 1-5

1.3.3 BICC ............................................................................................................... 1-6

1.3.4 H.248 .............................................................................................................. 1-7

1.4 MSOFTX3000协议分类............................................................................................. 1-8

1.4.1 传输协议......................................................................................................... 1-8

1.4.2 应用协议......................................................................................................... 1-9

第1章概述

MSOFTX3000移动软交换中心应用于WCDMA 3GPP R4(Release 4)核心

网控制层。WCDMA系统采用分布式网络结构,其功能分布在不同的物理实

体中,这样在执行通信任务时就需要在各实体间交换信息,协调动作:分散

的设备需要相互配合才能完成某项任务,各设备或各个子系统之间必须通过

各种接口按照规定的协议实现互连。在通信系统中,我们把协调不同实体所

需的信息称为信令。信令系统指导系统各部分相互配合,协同运行,共同完

成某项任务。在WCDMA系统中,信令消息具体体现在接口的协议和规范上。

接口代表两个相邻网络实体间的连接点,而协议定义了这些连接点(接口)

上交换信息需要遵守的规则。协议具有分层结构,通常用应用层协议描述一

个接口上的协议。

1.1 MSOFTX3000对外接口

MSOFTX3000移动软交换中心应用于WCDMA核心网控制层,同时还可兼

容GSM网络,进行信令处理以及业务处理,组网比较复杂,对外定义了较多

的接口。移动软交换中心做为一个开放的实体,与外部的接口必须采用开放

的协议。MSOFTX3000对外接口及应用接口协议如图1-1所示。

BSC:基站控制器BC:计费中心CAP:CAMEL应用部分HLR:归属位置寄存器GMLC:网关移动位置中心MGW:媒体网关RNC:无线网络控制器SCP:业务控制点

SGSN:服务GPRS支持节点SG:信令网关SMC:短消息中心NMS:网管系统

图1-1MSOFTX3000对外接口和应用协议

MSOFTX3000在WCDMA系统中用作MSC Server,并且内置了VLR和SSP

功能,其对外接口以及各接口上运行的协议见表1-1。

表1-1MSOFTX3000系统接口定义

说明:

物理实体之间的接口与协议不是一一对应的:一种协议可能存在多个不同的

接口上,如MAP协议在C、D、E、G、Lg、L等多种接口上;而一个实体接

口上也可能存在多种协议接口,运行不同的协议,如MSC Server之间定义

了Nc接口和E接口,其中Nc接口运行BICC协议,E接口运行MAP协议。

1.2 接口简介

1. Iu_CS接口

Iu接口指UMTS核心网(CN)和无线接入网(UTRAN)之间的接口。Iu接

口逻辑上可分为Iu-CS和Iu-PS接口。UTRAN与MSC Server(即核心网电

路域)之间的接口为Iu-CS接口;与SGSN(即核心网分组域)之间的接口为Iu-PS接口。

MSOFTX3000是核心网电路域的控制层功能实体,与UTRAN连接只涉及Iu-CS接口,因此本手册只介绍Iu-CS接口控制面的相关内容。

2. A接口

A接口指GSM网络中NSS(Network SubSytem,网络子系统)与BSS(Base Station Subsystem,基站子系统)之间的接口,在接口实体上表现为MSC(Mobile Service switching Center,移动业务交换中心)与BSC之间的接口。A接口采用SS7信令系统中的BSSAP(Base Station Subsystem Application Part,基站子系统应用部分)协议。此接口包括话路通道和信令通道。话路通道传递话音与数据,信令通道传送信令消息,实现移动台管理、基站管理、移动性管理、呼叫处理等功能。

MSOFTX3000与华为公司UMG8900通用媒体网关捆绑在一起,可以用作MSC,提供A接口,在GSM系统中进行组网。

3. MAP接口

在UMTS/GSM网络中,C、D、E、G、Lg接口都可以传递MAP(Mobile Application Part,移动应用部分)消息,在这里统称为MAP接口。MAP协议定义了为实现移动台漫游功能而在移动系统通信网络实体之间进行的信息交换方式。

说明:

B接口指MSC和VLR之间的接口。此接口主要用于MSC向VLR询问有关移动台当前位置信息或者通知VLR有关移动台的位置更新信息等。实用化的WCDMA/GSM系统结构一般把VLR和MSC集成同一实体内,MSOFTX3000采用这种结构。相应的,B接口变成内部接口,本手册不详细介绍。

4. Mc接口

Mc接口是MSC Server(GMSC Server)与媒体网关MGW间的标准接口。Mc接口提供了MSC Server(GMSC Server)在呼叫处理过程中控制MGW 中各类传输方式(IP/ATM/TDM)的静态及动态资源的能力(包括终端属性、终端连接交换关系及其承载的媒体流);该接口还提供了独立于呼叫的MGW 状态维护与管理能力。

5. Nc接口

Nc接口是MSC Server(GMSC Server)间的标准接口,运行ITU-T制定的

BICC(Bearer Independent Call Control,承载无关呼叫控制)协议。Nc接

口为UMTS的窄带电路域业务提供独立于用户面承载技术及控制面信令传输

技术的局间呼叫控制能力。

6. CAP接口

MSOFTX3000具备SSP功能,提供与SCP的CAP(CAMEL Application

Part,CAMEL应用部分)协议接口,符合3GPP CAMEL Phase3规范,以

支持智能呼叫处理流程。CAP用于实现智能网功能实体(SSP、IP和SCP)

之间的信令交互,从而实现对CAMEL业务的支持。

7. L接口

L接口是SSP和SCP之间的MAP接口,用于上报补充业务调用通知。

8. ISUP/TUP接口

MSOFTX3000作为GMSC Server时,提供与固定网络交换设备或其它移动

网络设备的接口。通过No.7信令系统的ISUP或TUP信令控制呼入与呼出。

9. Gs接口

Gs接口是SGSN和MSC Server之间的接口,由BSSAP+(Base Station

Subsystem Application Part+,基站子系统应用部分+)协议定义了一组信令

流程,完成SGSN和MSC Server之间消息的交互功能。

10. MSC Server与SG接口

在UMTS网络中,该接口用于通过IP网络传输传统电路交换网SCN

(Switched Circuit Network)信令。该接口运行SIGTRAN(Signaling

Transport,信令传输协议)协议栈。

1.3 MSOFTX3000协议系统

1.3.1 总体结构

按照协议的功能不同,MSOFTX3000协议系统主要包括SS7(包括ISUP、

MAP、CAP、RANAP、BSSAP、BSSAP+等应用协议)、BICC和H.248协

议,其总体结构如图1-2所示。

图1-2MSOFTX3000协议系统

MSOFTX3000协议系统具有分层结构。各协议分层可以参照OSI(开放系统

互联)分层结构,只是对OSI的七层结构进行了部分层次的合并。

MSOFTX3000信令协议可以通过多种传输媒体进行传输,如BICC协议消息

就可以通过四种方式进行传输:可以基于TDM使用MTP传输,也可以基于

IP网使用SIGTRAN(M3UA/SCTP)或SCTP传输,还可以在ATM网中使

用MTP3B传输;而一种传输协议也可以为多种应用协议系统提供传输服务。

为方便描述和理解,把MSOFTX3000协议系统分成应用协议和传输协议。

1. 应用协议

应用协议是协议栈中最上层的协议,用于实现通信实体间接口的信息交互功

能,应用协议使用下层传输协议提供的服务。

2. 传输协议

在此把应用协议下面的各层协议通称为传输协议(此处的传输协议实际上是

“协议栈”的概念)。为应用协议提供消息传递服务,按应用协议的要求进

行消息传递。

1.3.2 SS7

MSOFTX3000移动软交换中心在多个接口中应用了SS7信令的应用协议,

如Iu-CS接口运行RANAP协议,A接口运行BSSAP等。SS7信令具有4

层结构,根据其功能,我们把SS7分为两部分:用户部分和消息传递部分。

如图1-3所示。

基于TD M基于IP基于A TM

图1-3MSOFTX3000中的SS7信令系统

1. 消息传递部分

它为各用户功能之间提供信令消息的可靠传递。MSOFTX3000提供三种方式

用于实现SS7信令的传输:

(1) 在窄带TDM传输网上传输,MSOFTX3000内嵌SG提供TDM接口直

接与电路交换网信令设备互联;

(2) 在宽带IP网上利用SIGTRAN的M3UA协议传输,应用于MSOFTX3000

通过独立SG转接与电路交换网互通情况;

(3) 在ATM中,利用MTP3B传输,目前主要应用于MSOFTX3000与无线

接入网络(RAN)接口上(即Iu-CS接口),为RANAP消息提供传输

服务。

2. 用户部分

它是使用消息传递部分传递能力的功能实体,位于SS7信令的高层,用于实

现各种业务和应用。SS7用户部分由多个独立的用户协议组成,包括ISUP、

MAP、CAP、RANAP、BSSAP和BSSAP+。

1.3.3 BICC

BICC协议应用于UMTS网络的Nc接口,实现MSC Server之间的互通。BICC

协议属于应用层控制协议,用于建立、修改、终结呼叫,可以承载全方位的

PLMN/PSTN/ISDN业务。

BICC是对ISUP协议的演进和发展,其最基本的特点就是将呼叫控制和承载

控制两个层面分离,使得呼叫业务功能(CSF)和承载控制功能(BCF)相

独立。

MSOFTX3000提供四种BICC消息传输方式,如图1-4所示。

基于TD M基于IP基于A TM

图1-4MSOFTX3000中的BICC协议

1.3.4 H.248

H.248和MEGACO是ITU与IETF共同努力的结果,ITU-T称之为H.248,

而IETF称为MEGACO,在本手册以后都称作H.248。H.248应用于分离网

关结构体系中,实现媒体网关控制器(MGC)对媒体网关(MG)的控制功

能。

H.248是MGCP(Media Gateway Control Protocol,媒体网关控制协议)的

后继协议和最终替代者,但协议概念完全不同,随NGN的不断发展,MGC

与MG之间的媒体控制协议将逐步统一到H.248。

MSOFTX3000移动软交换中心做为分离网关体系中的MGC,通过H.248控

制媒体网关(MGW)。

MSOFTX3000中的H.248信令消息传送层可以是基于IP的SCTP和基于

ATM的MTP3b,如图1-5所示。

基于IP基于A TM

图1-5MSOFTX3000中的H.248协议

1.4 MSOFTX3000协议分类

由于MSOFTX3000应用于R4构架体系,各接口协议的传输协议呈现多样化

形式,即一种应用协议可以使用多种传输协议,而同一种传输协议也可以为

不同的应用协议提供服务。为方便描述和理解,对于MSOFTX3000应用的协

议进行了分类定义:

●传输协议:窄带MTP、宽带MTP、SCTP、M3UA、SCCP、TCAP

●应用协议:ISUP、MAP、CAP、BSSAP、BSSAP+、RANAP、BICC、

H.248

本手册将按照以上分类进行介绍。

1.4.1 传输协议

传输协议为MSOFTX3000提供信令传输业务,包括窄带MTP、宽带MTP、

SCTP、M3UA、SCCP和TCAP。

1. 窄带MTP

窄带MTP是传统的SS7网络协议,在窄带的TDM网络中传输,为

MSOFTX3000系统中的ISUP/SCCP提供信令传输业务,包括MTP1、MTP2、

MTP3三层。

2. 宽带MTP

宽带MTP即宽带SS7消息传递部分,实现在ATM网络进行消息传输功能,

包含SAAL和MTP3b。

3. SCTP

SCTP是流控制传输协议,提供实时、可靠、面向连接的数据包业务。在

MSOFTX3000,SCTP可以为M3UA、H.248和BICC提供信令传输服务。

SCTP承载在IP网络上。

4. M3UA

M3UA是MTP3的用户适配层,实现窄带SS7用户信令在TDM和IP间的互

通。在MSOFTX3000,M3UA的用户包括SCCP、ISUP和BICC。

5. SCCP

SCCP是信令连接控制部分,用于加强消息传递部分(MTP)的功能,相当

于OSI的第三层,实现虚电路和数据报的分组交换功能。SCCP用户包括

BSSAP、RANAP和TCAP等,使用MTP3、MTP3B或M3UA提供的服务。

6. TCAP

TCAP即事务处理能力应用部分,在SCCP基础上面向所有用户提供统一的

服务,TCAP将不同节点间的信息交换抽象为一个操作,TCAP的核心就是执

行远程操作。在MSOFTX3000中,TCAP的用户包括MAP和CAP。

1.4.2 应用协议

MSOFTX3000支持的应用协议包括ISUP、BSSAP、RANAP、CAP、MAP

等SS7用户部分协议,以及媒体网关控制协议(H.248)和局间呼叫控制信

令(BICC)。本手册在“应用协议”部分对各协议进行了详细介绍。

第01讲_会计概述

D.会计监督是会计核算的质量保证 【答案】AD 【解析】选项B,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基础;选项C,会计拓展职能包括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评价经营业绩等。 第二节会计基本假设、会计基础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例题·单选题】下列会计处理方法中,符合权责发生制基础的是()。 A.销售产品的收入只有在收到款项时才予以确认 B.产品已销售并符合收入确认条件,货款未收到也应确认收入 C.厂房租金只有在支付时计入当期费用 D.职工薪酬只能在支付给职工时计入当期费用 【答案】B 【解析】选项ACD符合收付实现制。 【例题·判断题】由于有了持续经营这个会计核算的基本假设,才产生了当期与其他期间的区别,从而出现了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的区别。() 【答案】× 【解析】由于有了会计分期这个基本假设,才产生了当期与其他期间的区别,从而出现了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的区别。 【例题·判断题】可比性要求企业采用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前后各期应当一致,不得变更。()【答案】× 【解析】可比性要求企业采用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前后各期应当一致,不得随意变更(不是不得变更)。 第三节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与计量 【例题·单选题】资产按照购置时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的价值或者按照购置资产时所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称为()。 A.历史成本 B.重置成本 C.公允价值 D.现值 【答案】A 【解析】在历史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其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按照购置时所付出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 【例题·单选题】对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描述中,以下不正确的是()。 A.在某一特定时点企业资产的基本状况 B.在某一特定时期企业资产的基本状况 C.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是构成资产负债表的三个基本要素 D.反映了资金运动三个静态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答案】B 【解析】“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是静态等式,可以表示在某一特定时点企业资产的基本状况。 【例题·多选题】某项经济业务的发生没有影响所有者权益,则可能导致()。 A.资产和负债同时增减 B.资产和负债一增一减 C.资产内部一增一减 D.负债内部一增一减 【答案】ACD 【解析】资产和负债在等式的两方,要保持等式的恒等关系,是同增同减的关系,不会出现一增一减的变化。如果是一个要素内部的变动,则是一增一减的变动。 【例题·判断题】公允价值是指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所能收到或者转移一项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 【答案】√ 第四节会计科目和借贷记账法 (一)资产类(二)负债类 库存现金短期借款

计算机网络技术(谢希仁)课后习题答案一至六章

第一章概述 1-01 计算机网络向用户可以提供那些服务? 答:连通性和共享 1-02 简述分组交换的要点。 答:(1)报文分组,加首部(2)经路由器储存转发(3)在目的地合并 1-03 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答:(1)电路交换:端对端通信质量因约定了通信资源获得可靠保障,对连续传送大量数据效率高。 (2)报文交换:无须预约传输带宽,动态逐段利用传输带宽对突发式数据通信效率高,通信迅速。 (3)分组交换:具有报文交换之高效、迅速的要点,且各分组小,路由灵活,网络生存性能好。 1-04 为什么说因特网是自印刷术以来人类通信方面最大的变革? 答:融合其他通信网络,在信息化过程中起核心作用,提供最好的连通性和信息共享,第一次提供了各种媒体形式的实时交互能力。 1-05 因特网的发展大致分为哪几个阶段?请指出这几个阶段的主要特点。 答:从单个网络APPANET向互联网发展;TCP/IP协议的初步成型,建成三级结构的Internet;分为主干网、地区网和校园网;形成多层次ISP结构的Internet;ISP首次出现。 1-06 简述因特网标准制定的几个阶段? 答:(1)因特网草案(Internet Draft) ——在这个阶段还不是RFC 文档。(2)建议标准(Proposed Standard) ——从这个阶段开始就成为RFC 文档。(3)草案标准(Draft Standard)(4)因特网标准(Internet Standard) 1-07小写和大写开头的英文名字internet 和Internet在意思上有何重要区别? 答:(1)internet(互联网或互连网):通用名词,它泛指由多个计算机网络互连而成的网络。;协议无特指 (2)Internet(因特网):专用名词,特指采用TCP/IP 协议的互联网络区别:后者实际上是前者的双向应用 1-08 计算机网络都有哪些类别?各种类别的网络都有哪些特点? 答:按范围:(1)广域网WAN:远程、高速、是Internet的核心网。 (2)城域网:城市范围,链接多个局域网。 (3)局域网:校园、企业、机关、社区。 (4)个域网PAN:个人电子设备 按用户:公用网:面向公共营运。专用网:面向特定机构。 1-09 计算机网络中的主干网和本地接入网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答:主干网:提供远程覆盖\高速传输\和路由器最优化通信 本地接入网:主要支持用户的访问本地,实现散户接入,速率低。

操作系统第1章(操作系统概述习题及解答)

第1章操作系统概述习题及解答 1.2 例题解析 例1.2.1 影响计算机系统性能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解影响计算机系统性能的主要因素分为软件和硬件两个方面: (1) 硬件方面主要是指构成计算机系统器件的性能和硬件的体系结构,如存储器的速度和容量、多处理机结构、总线结构等。 (2) 软件方面主要是指操作系统,因为操作系统决定了硬件是否能被用户使用、硬件的功能是否能发挥出来、其它软件能否在计算机 系统上运行。 例1.2.2 说明操作系统与软件的关系 解操作系统与软件的关系如下: (1) 操作系统是每台计算机必备的系统软件。 (2) 操作系统是所有软件运行的基础,所有的其他软件都是建立在操作系统基础之上的,并得到它的支持和服务。同硬件一样,软件 资源也要操作系统进行有效的管理。 (3) 软件的开发依赖于操作系统。开发软件必需在一定的操作系统环境下进行,操作系统所能提供的功能支持在一定程度上决定软件 开发的难易程度。 (4) 操作系统影响软件的生命周期。如果主流操作系统的变更,就意味着一批应用软件生命的结束。 (5) 应用软件是操作系统上的可用资源,是操作系统生存的基础。如何评论一个操作系统的好坏?不仅要考虑其可靠性、易用性、安 全性、兼容性等等,还要衡量在此操作系统上开发出的软件的数量 和质量。许多用户使用操作系统的主要目的是使用其上的能够完成 某种特定功能的应用软件,例如某些财务公司安装有微软的 Windows系列操作系统,而其工作中经常使用的却是Windows上开 发的各种财务软件,此财务软件是Windows操作系统上的可用资源。只有拥有大量应用软件的操作系统才能更多的占有市场,具有旺盛 的生命力。微软的Windows系列是PC机上最流行的操作系统,它不 仅拥有众多的软件产品,如软件开发工具VB、VC++、办公软件

01系统集成技术方案

目录 1系统概述 (2) 2系统设备选型 (2) 2.1DS3.0系统符合以下要求 (2) 2.2DS3.0系统具备条件 (4) 3标准规 (4) 4系统工程围 (4) 5系统方案设计 (5) 5.1BMS集成系统实施技术措施 (8) 5.2系统软件实现的功能和实现的途径 (9) 5.2.1提供给用户使用的功能 (9) 5.2.2系统软件构架 (9) 5.2.3用户界面的选择 (11) 5.3系统硬件配置的选择 (11) 5.4功能描述 (12) 5.4.1对工业园区所有设备进行统一和全面的监测 (12) 5.4.2管理功能 (13) 5.4.3浏览界面的组织和实现 (14) 6对各分系统要求 (15) 6.1系统集成对楼宇自控系统的要求 (15) 6.2系统集成对消防系统的要求 (16) 6.3系统集成对安保系统的要求 (16) 6.4系统集成对门禁停车场管理系统的要求 (16) 6.5系统集成对生产装置(设备)工业自动化系统的要求 (16)

1系统概述 延长中煤能源化工工业园区中央集成管理系统,是以通过实现工业园区,包括厂前区如行政办公楼、宿舍、酒店、辅助设施等,生产区域如水处理、空压机、甲醇、液化气、聚乙烯、罐区等各分系统之间的信息资源的共享与管理、各分系统的互操作和快速响应与联动控制,以达到自动化监视与控制的目的。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与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采用“分散控制、集中管理”的模式,本着“按需集成”的主导思想,尽可能地减少管理人员和节约能源、能适应环境的变化和工作性质的多样化及复杂性,应付突发事件的发生。 系统集成是将建筑物的若干个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的系统组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大系统的过程,这个大系统不应是各个分系统的简单堆积,而是借助于建筑物自动化系统和综合布线网络系统把现有的、分离的设备、功能及信息组合到一个相互关联的、统一的、协调的系统之中,从而能够把先进的高技术成果,巧妙灵活地运用到现有的智能建筑系统中,以充分发挥其更大的作用和潜力。 2系统设备选型 系统采用具有知识产权的中央集成管理系统--BMS DATA SERVER 3.0(以下简称DS3.0系统)软件平台,该系统以网络集成、数据集成、软件界面集成、功能集成等一系列系统集成技术为基础,运用标准化、模块化以及系列化的开放性设计思想,以综合布线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及其他综合通讯系统构架信息传输网络,将楼宇自控系统、自动火灾报警系统、闭路监控系统、防盗报警系统、门禁停车场管理系统及生产区域各生产装置自动控制系统等分系统集成为智能化的BMS弱电监控与管理系统,DS3.0系统允许用户最大限度利用微软操作系统下的各种应用软件。 2.1DS 3.0系统符合以下要求 1) 标准化和开放性 集成系统是建立在标准的以太网的基础上的,数据从各分系统网关到集成系统,再

全国2010年1月自考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题和答案解析

全国2010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题和答案解析 课程代码:0022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 1.对人类而言,很多自然资源如土壤、阳光、水、森林等具有两重性:它们【】 A.既是自然资源,又是自然环境要素 B.既是有限资源,又是无限资源 C.既是已被利用资源,又是潜在资源 D.既是可更新资源,又是不可更新资源 正确答案:A 注解:自然资源具有两重性,既是自然资源,又是自然环境要素。 2.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包括【】 A.污染防治法 B.自然环境与资源保护法 C.污染防治法和自然环境法 D.污染防治法和自然环境与资源保护法 正确答案:D 注解: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包括污染防治法和自然环境与资源保护。 3.新中国第一次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召开的时间为【】 A.1969年 B.1972年 C.1973年 D.1989年 正确答案:C 注解:1973年8月国务院召开了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 4.环境法中的总量控制的规定主要符合的生态规律是【】 A.“协调稳定”律 B.“能流物复”律 C.“负载定额”律 D.“时空有宜”律 正确答案:C 注解:“负载定额”律,即任何生态系统都有一个大致的负载(承受)能力上限,包括一定的生物生产能力、吸收消化污染物的能力、忍受一定程度的外部冲击的能力。 5.环境管理政策进入“综合防治”措施的时期是【】 A.产业革命开始到20世纪初 B.20世纪初至20世纪60年代 C.20世纪60年代 D.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 正确答案:D 注解:从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成为环境管理的政策。 6.“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是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 A.立法指导原则 B.基本原则 C.基本制度 D.主要任务 正确答案:A 注解: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的指导原则主要包括:尊重和体现生态规划的原则;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原则;突出和运用环境经济学方法的原则。 7.我国《环境保护法》第16条规定,应当对本辖区环境质量负责,采取措施改善环境质量的责任主体是【】 A.中央人民政府 B.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C.省级人民政府 D.省长、市长、区长 正确答案:B 注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16条规定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辖区环境质量负责。 8.规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法律是【】 A.国土规划法 B.城乡规划法

201810月环境和资源保护法学试题与答案解析

2017年10月自考《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考试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下列不属于《环境保护法》中所称“环境”的要素是()。 A.张家界自然保护区 B.承德避暑山庄 C.南海 D.创新创业环境 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表述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以人类为中心 B.生态系统只由生物组成 C.生态系统垃以整个地球上的生物与其环境等客观存在为中心 D.生态系统保持着绝对的静态平衡 3、建设项目的防治污染设施没有建成,或者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投入生产使用的,根据法律规定有处罚权的部门是()。 A.建设项目的主管部门 B.建设项目的计划部门 C.建设项目的审批部门 D.批准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环境行政主管部门 4、下列关于环境保护法的民亊责任的表述正确的是()。 A.环境侵权责任应当适用民事侵权的过错原则(无过错) B.赔偿责任和赔偿金额的纠纷,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处理 C.由于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导致的环境污染损害,免予承担责任 D.因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提起诉讼的时效期间为四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受到污染损害时起计算 5、根据我国《环境保护法》的规定,关于排污标准制定权的表述正确的是()。 A.对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己做规定的项目,也可以制定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B.对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己做规定的项目,只能制定严于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C.环境质量标准只能由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符部门制定 D.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应当报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审批 6、国家建立的跨行政区域的重点区域、流域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联合防治协调机制不包括()。 A.统一规划 B.共同负责 C.统一标准 D.统一监测 7、某企业违反法律规定,在未取得排污许可证的情况下排放污染物,被责令停止排污,但该企业拒不执行,继续排放污染物,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可以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以拘留 B.情节较轻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处以拘留

环境法司考真题及解析

2002-2011年司法考试经济法历年真题解析——单项选择题 单选题:(2011年) 28.关于食品添加剂管制,下列哪一说法符合《食品安全法》的规定?()(2011年卷一单选第28题) A.向食品生产者供应新型食品添加剂的,必须持有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发放的特别许可证 B.未获得食品添加剂销售许可的企业,不得销售含有食品添加剂的食品 C.生产含有食品添加剂的食品的,必须给产品包装加上载有“食品添加剂”字样的标签 D.销售含有食品添加剂的食品的,必须在销售场所设置载明“食品添加剂”字样的专柜【答案】C【考点】《食品安全法》 【解析】选项A错误。《食品安全法》第四十四条规定,申请利用新的食品原料从事食品生产或者从事食品添加剂新品种、食品相关产品新品种生产活动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向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提交相关产品的安全性评估材料。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六十日内组织对相关产品的安全性评估材料进行审查;对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依法决定准予许可并予以公布;对不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决定不予许可并书面说明理由。选项B 错误。《食品安全法》第四十三条规定,国家对食品添加剂的生产实行许可制度。申请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的条件、程序,按照国家有关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的规定执行。对于销售环节并未实行许可制度。 选项C正确。《食品安全法》第四十七条规定,食品添加剂应当有标签、说明书和包装。标签、说明书应当载明本法第四十二条第一款第一项至第六项、第八项、第九项规定的事项,以及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用量、使用方法,并在标签上载明“食品添加剂”字样。选项D错误。《食品安全法》第五十二条第一款规定,集中交易市场的开办者、柜台出租者和展销会举办者,应当审查入场食品经营者的许可证,明确入场食品经营者的食品安全管理责任,定期对入场食品经营者的经营环境和条件进行检查,发现食品经营者有违反本法规定的行为的,应当及时制止并立即报告所在地县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者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法律只要求持有许可证,并没有要求必须设立专柜销售。 31.某化肥厂以其污水处理设施“效率低、费用高”为由,予以停运拆除。在下列哪一情况下,该厂构成违反《环境保护法》的行为?()(2011年卷一单选第31题) A.未在事前获得权威性技术论证 B.未采用替代性的污水处理措施 C.未征得当地环保局的同意 D.未征得附近村民的同意 【答案】C【考点】违反《环境保护法》的行为 【解析】《环境保护法》第二十六条第二款规定,防治污染的设施不得擅自拆除或者闲置,确有必要拆除或者闲置的,必须征得所在地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同意。(2010年) 28.根据《环境保护法》规定,关于污染物排放标准,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 A.省级地方政府对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已作规定和未作规定的项目,都可以制定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B.对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已作规定的项目,在制定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时,可以因地制宜,严于或宽于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 C.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须报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D.凡是向已有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区域排放污染物的,应当执行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答案」B「考点」污染物排放标准 「解析」《环境保护法》第10条规定,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和国家经济、技术条件,制定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

01-1章 系统概述

目录 01-1章系统概述 (1) 1.1 瑞斯康达公司SDH光接入产品的介绍 (1) 1.1.1 遵循标准 (1) 1.1.2 SDH特点 (3) 1.1.3 OPCOM3000系列光传输产品 (4) 1.1.4 OPCOM 3500E设备概述 (4) 1.2 系统结构 (6) 1.2.1OPCOM3500E-12设备结构 (6) 1.2.2OPCOM3500E-6设备结构 (8) 1.2.3网元结构 (9) 1.2.4网管系统 (10) 1.3 OPCOM 3500E的特点 (11) 1.3.1 业务单元 (11) 1.3.2 功能 (12)

01-1章系统概述 1.1 瑞斯康达公司SDH光接入产品的介绍 1.1.1 遵循标准 SDH(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是同步数字系列,为了建立世界统一的标准,ITU-T (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Telecommunication Sector)制订了有关SDH的标准和建议。 RAISECOM开发的 OPCOM 3500E完全遵循表1-1所示ITU-T、ATM论坛、BELLCORE 的建议或标准,具有横向兼容性。 表1-1 OPCOM 3500E设备符合的建议或标准 国际标准系列号 标准说明 YDN106.1-1999 基于ATM的多媒体宽带骨干网技术要求――寻址和信令 部分 YDN099-1998 光同步传输网技术体制(修订) YD/T900-1997 SDH节点技术要求――时钟 YD/T877-1996 SDH复用节点和系统的电接口技术要求 YD/T767-1995 SDH节点和系统的光接口技术要求 YD/T1109-2001 ATM交换机技术规范 YD/T1022-1999 SDH节点功能要求 YD/T1017-1999 SDH网络节点接口 ITU-T G.703(10/98)系列数字接口的物理/电气特性 ITU-T G.704(10/98)设备PDH接口帧结构 ITU-T G.707(03/2001)同步数字体系(SDH)的网络节点接口 ITU-T G.773(03/93)传输系统管理的Q接口协议 ITU-T G.774(02/2001) SDH网元级管理信息模型 ITU-T G.783(03/2001)数字同步体系(SDH)设备功能组件的特性 ITU-T G.784(06/99) SDH管理 ITU-T G.803(03/2000)基于SDH的传送网结构 ITU-T G.813(08/96) SDH设备定时特性 ITU-T G.823(03/2000)基于2048kbit/s体系的数字网络的抖动和漂移的控制 ITU-T G.824(03/2000)基于1544kbit/s体系的数字网络的抖动和漂移的控制 ITU-T G.825(03/2000)基于SDH的数字网络的抖动和漂移的控制

第1章 通信系统概述

第1章通信系统概述 本章不是一般“概述”,拟概括介绍一些与本书相关而又不为各章节能全部包括的一般通信知识,这对学习通信系统原理将打下一个有力的基础。 知识点 (1) 信息、信息技术信号及其分类; (2) 通信、通信系统构成及各部分功能; (3) 信道分类及几种常用信道特征; (4) 无线传播特点与信道特征; (5) 通信系统质量指标与改进质量的关键技术; (6) 通信频段划分及各频段的基本特点。 要求 (1) 本章作为初学者的通读材料,以了解本书基本要点及通信系统实质性概念; (2) 对已学习过或正在学习通信系统原理课程的读者,再学习本章内容,也可温故而知新。1.1 通信与通信系统 1.1.1 通信 通信的含义无论从中文“通信”(或通讯)或英文“Communication”讲,是信息从一个地方通过传输信道传送到另一个地方的对话过程。拟为现代通信给出一个完善而简捷的定义:通信是信息或其表示方式(表示媒体)的时/空转移。 这一定义远远超出了对话的业务范围,同时通信过程中,除了有很小的传输延时外,尚需要进行处理、转发,也会发生一定的时延,以及可能缓存、显示或存储再现,因此,这一定义不但包括了空间,也包括时间在内的信息转移。 1.1.2 通信系统 通信系统具有很广泛的内涵,并有多个层次,一般地,利用传输信道或通信网,将具有收、发信息功能的终端设备由信道或链路有机连接(永久或暂时的)起来,这些实施信息传输的设备集合,称为通信系统。通信系统按工作方式分,可分为单工(Simplex)、半双工(Half-duplex)和全双工(Duplex)。这三种方式的例子如单向广播、步话机和固定电话与移动电话等。 一个基本通信系统包括的设备环节是发送设备、接收设备与传输信道和传输设备,可实现单向/双向或单/双工通信功能。图1-2示出了一个较为完善的数字通信系统。它的发送与接收端各包括9个功能单元,还有传输信道以及收发同步系统等组成。 现分别介绍各部分的功能与作用。 1.源信息格式(Format)

全国2011年1月自考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题和答案解析

全国2011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题和答案解析 课程代码:0022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 1.下列能够作为环境法律保护对象的是【】 A.太阳 B.阳光 C.生物圈 D.自然环境 正确答案:D 注解: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是把环境作为法律的保护对象看待的,其概念和范围必须明确具体,不能用环境科学中水圈、生物圈之类抽象、概括的概念,而必须把环境所包括的主要因素作为法律的保护对象,尽可能具体、明确地作出例举规定.如我国《环境保护法》规定了环境的定义后,又具体例举规定环境“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足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2.所谓生态系统,是指自然界里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综合体系,它由【】 A.生物环境和空间环境共同组成 B.生物群体按照自然规律组成 C.生物群体和一定的空间环境共同组成 D.生物群体和非生物群体组成 正确答案:C 注解:所谓生态系统,是指自然界里由生物群体和一定的空间环境共同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综合体系。 3.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执行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其内容是关于保护与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合理开发利用与【】 A.提高人类生活水平 B.保护自然资源 C.保护生态环境 D.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正确答案:B 注解: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执行的关于保护与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自然资源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4.最早使用“公害”一词的是日本在1896年颁布的【】 A.《河流与港口法》 B.《矿业法》 C.《制碱业管理法》 D.《河川法》 正确答案:D 注解:日本在1896 年颁布了《矿业法》和《河川法》。“公害”一词最早就是在日本《河川法》里提出的。 5.1987年,由挪威前首相布兰特朗夫人领导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首次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其对“可持续发展”的解释是【】 A.一定要努力满足世界上贫困人民的基本需要 B.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C.人类应享有与自然和谐的方式过健康而富有成果的生活的权利,并公平地满足今世后代在发展和环境方面的需要 D.应当将经济发展与生态的可持续性有机的结合起来 正确答案:B 注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最初是由挪威前首相布兰特郎夫人领导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妮ED )于1987 年在其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首先提出的。按照该报告所作的解释,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6.环境管理是国家采用行政、经济、法律、科学技术、教育等多种手段,对各种影响环境的活动进行规划、调整和监督,目的在于【】

第1章操作系统引论1操作系统概述

第1章操作系统引论 1.1操作系统概述 一、操作系统的概念、特征、功能和提供的服务 1. 操作系统的概念 操作系统介于计算机硬件系统和其他所有软件系统之间,为所有软件系统使用计算机硬件提供各项服务。操作系统是一组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资源、合理地组织计算机工作流程以及方便用户的程序集合。 操作系统追求的基本目标是用户使用计算机的方便性,以及计算机硬件的高效率运行。操作系统主要有两方面重要的作用。 (1) 操作系统管理系统中的各种资源,包括硬件及软件资源。 在计算机系统中,所有硬件部件(如CPU、存储器和输入/输出设备等)均称作硬件资源,而程序和数据等信息称作软件资源。因此,从微观上看,使用计算机系统就是使用各种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特别是在多用户和多道程序的系统中,同时有多个程序在运行,这些程序在执行的过程中可能会要求使用系统中的各种资源。操作系统就是资源的管理者和仲裁者,由它负责在各个程序之间调度和分配资源,保证系统中的各种资源得以有效地利用。 (2) 操作系统要为用户提供的良好的界面。 一般来说,使用操作系统的用户有两类:一类是最终用户,另一类是系统用户。最终用户只关心自己的应用需求是否被满足,而不在意其他情况。至于操作系统的效率是否高,所有的计算机设备是否正常,只要不影响他们的使用,他们则一律不去关心,而后面这些问题则是系统用户所关心的。 操作系统必须为最终用户和系统用户这两类用户的各种工作提供良好的界面,以方便用户的工作。典型的操作系统界面有两类:一类是命令行界面,如UNIX、Linux等;另一类则是图形化的操作系统界面,如Windows、Linux等。 2. 操作系统特征 多道程序设计技术可以极大地提高计算机资源的利用率,但它也改变了程序的工作环境,使程序由顺序执行变成并发执行,因此带来一些新的复杂问题,使得现代操作系统具有如下一些特征: (1)并发性(Concurrence)。这种标题要缩进两个字 并发性是指两个或多个事件在同一时间间隔内发生;并行性是指两个或多个事件在同一时刻发生。在多道程序环境下,并发性是指宏观上在一段时间内有多道程序在同时执行。但在单处理机系统中,每一个时刻仅能执行一道程序,微观上,这些程序是在交替执行。 (2)共享性(Sharing)。 共享是指系统中的所有资源(如CPU、内存、I/O设备及软件资源)不再为一个程序所独占,而是供同时存在于系统中的多道程序共同使用。根据资源属性不同,可有互斥共享和同时共享两种不同的共享方式。 (3)虚拟性(Virtual)。 虚拟是指通过某种技术把一个物理实体变成若干个逻辑上的对应物。物理实体是实际存在的,是实的;逻辑物体是用户感觉到的,是虚拟的。例如在单CPU多道分时系统中,通过多道程序技术和分时技术可以把一个物理CPU虚拟为多台逻辑上的CPU,使每个终端用户都认为有一台“独立”的CPU为它运行,用户感觉的CPU是虚拟CPU。

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述练习题

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述 一、单项选择 1.对于用户来说,在访问网络共享资源时,()这些资源所在的物理位置。A.不必考虑 B.必须考虑 C.访问硬件时需考虑 D. 访问软件时需考虑 2.世界上第一个计算机网络,并在计算机网络发展过程中,对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影响最大的是 ( )。 A.ARPA NET B.ChinaNet C.telinet D.Cernet 3.计算机互联的主要目的是() A.制定网络协议 B.将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 C.集中技术 D.资源共享 4.在计算机网络发展的4个阶段中,()是第三个阶段。 A.网络互连 B.网络标准化 C.技术准备 D.Internet发展 5.下列有关网络中计算机的说法正确的是() A.没关系 B.拥有独立的操作系统 C.互相干扰 D.共同拥有一个操作系统 6.以下网络资源属于硬件资源的是() A.工具软件 B.应用软件 C.打印机 D.数据文件 7.在计算机网络中,共享的资源主要是指硬件、()与数据。 A.外设 B.主机 C.通信信道 D.软件 8.关于计算机网络,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网络就是计算机的集合 B.网络可提供远程用户共享网络资源,但可靠性很差。 C.网络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D.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网络是LAN。 9.计算机网络中广域网和局域网的分类划分依据是() A.交换方式 B.地理覆盖范围 C.传输方式 D.拓扑结构 10.拥有通信资源,在网络通信中起数据交换和转接作用的网络节点是() A.访问节点 B.转接节点 C.混合节点 D.端节点 11.通信子网是计算机网络中负责数据通信的部分,主要完成数据的传输、交换以及通信控制,它由()组成。 A.主机 B.网络节点、通信链路 C.终端控制器 D.终端 12.在()结构中,网络的中心节点是主节点,它接收各分散节点的信息再转发给相应节点。 A.环形拓扑 B.网状拓扑 C.树型拓扑 D.星型拓扑 二、简答 1.什么是计算机网络? 2.计算机网络有哪些功能? 3.按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可将网络分为哪几种类型?

韩德培《环境保护法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环境污染防治法概述【圣才出品】

第十三章环境污染防治法概述 13.1复习笔记 一、关于防治对象的法律规定 1.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的概念 (1)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的概念 ①我国环境保护法所称的“公害”,是指由于人们在生产建设或者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粉尘、恶臭气体、放射性物质等对环境的污染,以及噪声、振动、电磁波辐射等对环境的危害。 ②“其他公害”则是指除前述的环境污染和危害之外,现在尚未出现而今后可能出现的,或者现在已经出现但尚未包括在《环境保护法》第24条所列举的九种环境污染和危害之中的公害,如废热、光污染。 (2)公害的特点 ①公害是人类正常活动的有害副作用。 ②公害以环境为媒介对不特定人群造成危害。 ③公害具有综合性和积累性。造成公害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且往往是综合起作用;公害还具有积累性、连续性特点。 ④公害往往同时侵害多种权益。不仅表现为同时侵害不特定的人群,还表现为往往同时侵害多种权益。 ⑤公害危及的范围广。 ⑥公害引起的疾病往往难以发现和治疗。

2.我国防治公害的对象和重点 (1)防治公害的对象 ①从污染和能量的种类来说,我国防治公害的对象就是废气、废水、废渣、粉尘、恶臭气体、放射性物质以及噪声、振动、电磁波辐射等九种污染物质和能量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 ②从排放单位来说,则是指工矿企业的排污者。 ③加重我国环境污染的新行业,也是防治环境污染的对象。 (2)公害的防治重点 ①以饮水安全和重点流域治理为重点,加强水污染防治。 ②以强化污染防治为重点,加强城市环境保护。 ③以降低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为重点,推进大气污染防治。 ④以防治土壤污染为重点,加强农村环境保护。 ⑤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为重点,强化生态保护。 ⑥以核设施和放射源监管为重点,确保核与辐射环境安全。 ⑦以实施国家环保工程为重点,推动解决当前突出的环境问题。 二、关于防治公害的法律制度 1.淘汰落后工艺、设备制度 淘汰落后工艺、设备制度是指国家对严重污染环境的落后生产工艺、生产设备,限期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也不得转让给他人使用的法律规定。 2.清洁生产制度 清洁生产制度是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

李建伟版实用操作系统第二版最新习题1操作系统概述

李建伟版实用操作系统第二版最新习题 1 操作系统概述 一、选择题 题号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B D C D C D A C D D 题号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B C C C B D B B B A 二、综合题 1、答: 并发性和并行性是既相似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并行性是指两个或多个事件在同一时刻 发生;而并发性是指两个或多个事件在同一时间间隔内发生。、 在单处理器系统中只有一条指令流水线,一个多功能的操作部件,某时刻处理机只能执行一个进程,进程与进程之间不能并行执行,只能并发执行。但在各种I/O 控制技术的帮助下,处理机、通道和设备之间都能进行并发。 (1)处理机和设备之间的并行,能够发生。 (2)处理机和通道之间的并行,能够发生。 (3)通道和通道之间的并行,能够发生。 (4)设备和设备之间的并行,能够发生。 2、答: 以多道程序技术为基础的现代操作系统具有4 个基本特征: (1)并发性:多个程序并发执行,宏观并行,微观串行。 (2)共享性:多个程序共享系统中的所有资源 (3)虚拟性:操作系统为每个进程都虚拟出了一整套其所需的软硬件资源,让进程所属的用户感觉到自己独占整个系统。操作系统通过进程状态转换实现虚拟性。当进程被切换出去运行态时,它的运行环境被操作系统保存,当把再次被调度程序选中切换到运行态时恢复其运行环境继续上次运行状态继续运行。 (4)异步性:并发执行的各个进程之间运行时间、运行顺序具有不确定性,即异步性,程序执行已经失去的封闭性和可再现性。操作系统通过同步机制保证多个进程能够正确的执行。 3、答: 多道程序设计技术是指同时把多个程序放入内存并允许交替执行和共享系统中的各类 资源,当一个程序因某种原因(如I/O 请求)而暂停执行时,CPU 立即转去执行另一个程序。操作系统在引入多道程序设计技术后,使得系统内有了多个程序(进程),它们宏观上看同时执行,微观上看仍然是串行。 多道程序设计技术的优点:多道程序交替穿插执行,提高了CPU、内存和I/O 设备的利 用率;在保持CPU、I/O 设备不断工作的同时,导致系统吞吐量的上升。 4、答: 推动批处理系统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动力是“不断提高系统资源利用率”和“提高系统吞 吐量”。这主要表现在:脱机输入/输出技术的应用和作业的自动过渡大大地提高了I/O 的速 实用操作系统教程(第2 版)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2 度及I/O 设备与CPU 并行工作的程度,减少了主机CPU 的空闲时间;多道程序设计技术的应用更进一步提高了CPU、内存和I/O 设备的利用率及系统的吞吐率。

计算机网络概述练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述 一、填空题 1.计算机网络的网络资源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年12月,Internet的前身________的投入运行,标志着计算机网络的兴起。 3.国际标准化组织(英文简称____)在1984年正式颁布了________________使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实现了标准化。 是计算机网络最基本的功能之一。 5.计算机网络是________技术与________技术结合的产物。 的应用有________、信息发布、电子商务、远程音频、视频应用。 7.计算机网络是由________系统和________系统构成的;从逻辑功能上看,则是由________和________组成的;从拓扑结构看是由一些________和________构成的。 又称网络单元,一般可分为三类: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是指两个网络节点之间承载信息和数据的线路,可分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提供访问网络和处理数据的能力,由主机系统、终端控制器和终端组成;__________是计算机网络中负责数据通信的部分,主要完成数据的传输、交换以及通信控制,由________、________组成。 11.网络硬件系统是指构成计算机网络的硬件设备,包括各种___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网络软件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是计算机网络的主体,按其在网络中的用途和功能的不同,可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两大类。 是网络中用户使用的计算机设备,又称______;____________是通过网络操作系统为网上工作站提供服务及共享资源的计算机设备。 是实现网络协议规则和功能的软件,它运行在网络计算机和设备中,计算机通过其访问网络。 就是网络节点在物理分布和互联关系上的几何构型。 是对网络运行状况进行信息统计、报告、警告、监控的软件系统。 二、选择题: 1.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是____。 A.计算机之间的相互制约 B.数据通信和资源共享 C.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D.均衡负载于各个计算机系统 2.信息高速公路是指____。 A.装备有通信设备的高速公路 B.电子邮政系统 C.快速专用通道 D.国家信息基础设施 3.一座办公楼内各个办公室中的微机进行联网,这个网络属于____。 4.下列选项中,____不是按计算机网络覆盖范围分类的。 A.局域网 B.城域网 C.广域网 D.基带网 5.网络中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网络设备之间、计算机与网络设备之间进行通信时双方必须遵循____才能实现连接,进行数据的传输,完成信息的交换。 A.信息交换方式 B.网卡 C.传输装置 D.网络协议 6.下列____不属于常见的网络操作系统。 XP

计算机监控技术第1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概述

第1章计算机控制系统概述 习题与思考题 1-1 测控系统微机化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1-2 对计算机控制系统有哪些基本要求? 1-3 闭环控制与开环控制有什么不同? 1-4 计算机控制系统中的在线方式与离线方式的含义是什么? 1-5 按应用领域和设备形式,计算机控制系统可分为哪几种? 1-6计算机控制系统有哪几种输入与输出信号?各有什么特点和应用场合? 1-7 针对不同行业、不同被控对象,可以选择哪些计算机控制装置(主机)? 1-8 以定位减速和工件加工为例,说明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 1-9 什么是实时计算机系统?在计算机控制系统中实时性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1-10 什么是智能控制?有哪几种形式的智能控制系统? 1-11 计算机控制系统各环节软、硬件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参考答案 1-1 测控系统微机化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答:传统的测控系统主要由“测控电路”组成,所具备的功能较少,也比较弱。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传统的测控系统发生了根本性变革,即采用微型计算机作为测控系统的主体和核心,替代传统测控系统的常规电子线路,从而成为新一代的微机化测控系统。由于微型计算机的速度快、精度高、存储容量大、功能强及可编程等特点,将微型计算机引入测控系统中,不仅可以解决传统测控系统不能解决的问题,而且还能简化电路、增加或增强功能、提高测控精度和可靠性,显著增强测控系统的自动化、智能化程度,而且可以缩短系统研制周期、降低成本、易于升级换代等。因此,现代测控系统设计,特别是高精度、高性能、多功能的测控系统,目前已很少有不采用计算机技术的了。在当今,完全可以这样说,没有微处理器的仪器就不能称为仪器,没有微型计算机的测控系统就更不能称其为现代工业测控系统。 计算机技术的引入,为测控系统带来以下一些新特点和新功能: 1)自动清零功能。在每次采样前对传感器的输出值自动清零,从而大大降低因测控系统漂移变化造成的误差。 2)量程自动切换功能。可根据测量值和控制值的大小改变测量范围和控制范围,在保证测量和控制范围的同时提高分辨率。 3)多点快速测控。可对多种不同参数进行快速测量和控制。 4)数字滤波功能。利用计算机软件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可抑制各种干扰和脉冲信号。 5)自动修正误差。许多传感器和控制器的特性是非线性的,且受环境参数变化的影响比较严重,从

1.操作系统概述

1. 操作系统概述 1.2例题解析 例1.2.1影响计算机系统性能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解影响计算机系统性能的主要因素分为软件和硬件两个方面: (1)硬件方面主要是指构成计算机系统器件的性能和硬件的体系结构,如存储器的速度和容量、多处理机结构、总线结构等。 (2)软件方面主要是指操作系统,因为操作系统决定了硬件是否能被用户使用、硬件的功能是否能发挥出来、其它软件能否在计算机系统上运行。 例1.2.2说明操作系统与软件的关系 解操作系统与软件的关系如下: (1)操作系统是每台计算机必备的系统软件。 (2)操作系统是所有软件运行的基础,所有的其他软件都是建立在操作系统基础之上的,并得到它的支持和服务。同硬件一样,软件资源也要操作系统进行有效的管理。 (3)软件的开发依赖于操作系统。开发软件必需在一定的操作系统环境下进行,操作系统所能提供的功能支持在一定程度上决定软件开发的难易程度。 (4)操作系统影响软件的生命周期。如果主流操作系统的变更,就意味着一批应用软件生命的结束。 (5)应用软件是操作系统上的可用资源,是操作系统生存的基础。如何评论一个操作系统的好坏?不仅要考虑其可靠性、易用性、安全性、兼容性等等,还要衡量在此操作系统上开发出的软件的数量和质量。许多用户使用操作系统的主要目的是使用其上的能够完成某种特定功能的应用软件,例如某些财务公司安装有微软的Windows系列操作系统,而其工作中经常使用的却是Windows 上开发的各种财务软件,此财务软件是Windows操作系统上的可用资源。只有拥有大量应用软件的操作系统才能更多的占有市场,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微软的Windows系列是PC机上最流行的操作系统,它不仅拥有众多的软件产品,如软件开发工具VB、VC++、办公软件Office等,还有大量的应用软件。尽管其操作系统价格高,性能还有许多不足之处,还是拥有大量的用户。如果说PC上的CPU不用Intel还可以用AMD或其它公司芯片的话,操作系统则除了选择Windows,其它选择都是困难的。IBM的OS/2已经退出竞争的舞台。虽然有PC版的UNIX,如SUN的Solaris和SCO的Unix ware及Open Server ,但在办公自动化、字处理等大宗应用领域远不如Windows来得普及。Linux 系统虽然是免费产品,是唯一从PC到巨型机(包括MPP)系统上全谱系(即可伸缩性强)可运行的系统,其可靠性、稳定性、可扩充性、可伸缩性都是世人称道的。但是大多数普通用户使用PC的目的是为了字处理、办公自动化、上网浏览、玩游戏,Linux在这方面的软件产品逊色得多,而这正好是Windows的强项。 (6)操作系统与软件是相互促进的。好的操作系统下可以开发出更多的软件,而丰富的软件资源有助于操作系统的竞争和生存。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