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二章复习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二章复习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二章复习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二章复习题

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一、单选题

1、认识的主体是指( B )

A.感性存在的人

B.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C.现实存在的个人

D.实践所指向的人

2、认识的客体是指( D )

A.客观物质世界

B.客观事物

C.客观自然界

D.主体实践所指向的客观对象

3、主体认识、改造客体的过程,从根本上说是( C )

A.主体认识客体,客体得到改造的过程

B.主体摆脱客体的制约,实现自身价值

C.主体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获得一定的价值

D. 主体为了满足客体的需要,实现客体的价值

4、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观点是( B )

A.唯物主义的观点

B.实践的观点

C.矛盾的观点

D.普遍联系的观点

5、恩格斯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

推向前进。”这段话阐明( B )

A.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B.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C.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D.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6、生产实践的巨大发展,“不但提供了大量可供观察的材料,而且自身也提供了

和以往完全不同的实验手段,并使新的工具的设计成为可能。可以说,真正有系统的实验科学这时才成为可能。”这段论述表明( A )

A.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B.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C.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D.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7、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 B )

A.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

B.认识的“源”和“流”的关系

C.主观和客观的关系

D.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8、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是( C )

A.唯物主义的观点

B.一般反映论的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D.客观反映论的观点

9、“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 C )

A.辩证唯物论和旧唯物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C.唯物论和唯心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

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

10、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脱离( D )

A.实践活动

B.辩证法

C.反映论

D.实践和辩证法

11、“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就是( A )

A.认识真理的辩证途径

B.直观真理的辩证途径

C.认识客观实在的客观途径

D.直观客观实在的辩证途径

12、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 D )

A.内部联系

B.本质联系

C.全部联系

D.外部联系

13、感性认识的基本形式是( B )

A.概念、判断、推理

B.感觉、知觉、表象

C.抽象性、间接性

D.形象性、直接性

14、感性认识的特点是( D )

A.概念、判断、推理

B.感觉、知觉、表象

C.抽象性、间接性

D.形象性、直接性

15、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 B )

A.表面联系

B.本质联系

C.直观联系

D.外部联系

16、理性认识的基本形式是( A )

A.概念、判断、推理

B.感觉、知觉、表象

C.抽象性、间接性

D.形象性、直接性

17、理性认知的特点是( C )

A.概念、判断、推理

B.感觉、知觉、表象

C.抽象性、间接性

D.形象性、直接性

18、强调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这是因为( C )

A.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都根源于实践

B.理性认识与实践的关系是间接的

C.没有感性认识就不会有理性认识

D.理性认识还有缺陷和不足

19、强调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这是( B )

A.认识论的辩证法

B.认识论的唯物论

C.认识论的唯理论

D.认识论的经验论

20、强调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是因为( D )

A.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都根源于实践

B.理性认识把握事物本质,可以指导实践

C.离开理性认识就不会有感性认识

D.感性认识没有把握事物本质,不能指导实践

21、在实践中,( A )既是制约实践的客观尺度,又是实践追求的价值目标之一

A.真理

B.实践

C.创新

D.自由

2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统一的基础是( D )

A.抽象思维

B.辩证思维

C.正确认识

D.社会实践

23、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进程,必须具备( C )

A.善于抽象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B.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的积累

C.丰富而真实的感性材料和辩证思维方法

D.勇于实践,深入调查,虚心请教别人

24、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进程是( A )

A.积极能动的过程

B.消极被动的过程

C.完全自发的过程

D.主观随意的过程

25、非理性因素主要是指( D )

A.感觉、知觉、表象等意识形式

B.概念、判断、推理等意识形式

C.感性和直观等意识形式

D.情感、意志、习惯、本能等意识形式

26、非理性因素对人的认识活动和认识能力( D )

A.起消极作用

B.起积极作用

C.不起作用

D.有的起积极作用,有的起消极作用

27、“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这一思想体现的辩证

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原理是( C )

A.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B. 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C.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D.理论来源于实践

28、下列情况哪个是实现由理论向实践飞跃的条件( A )

A.坚持一般理论与具体实践相结合原则

B.严格按照正确理论办事

C.坚持理想与现实相结合的原则

D.坚持领导和群众相结合的原则

29、( B )对人的行为起着规范和导向作用

A.人生观

B.价值观

C.世界观

D.唯物主义

30、对一个复杂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需要经过( D )

A.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回到感性认识

B.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回到实践的两次飞跃

C.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地一次完成

D.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

31、造成认识过程反复性和无限性的原因是( D )

A.人们的认识欲望是无止境的

B.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度的

C.事物的本质是深刻的

D.主客观条件限制和物质世界的无限

32、真理是( D )

A.在现有知识条件下的正确认识

B.永恒不变的正确认识

C.客观规律

D.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33、真理的内容是( D )

A.以个人的意志去为转移的

B.以人类的意志为转移的

C.以阶级的意志为转移的

D.不以任何人、人类或阶级的意志为转移的

34、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客观的。这表明真理的( D )

A.正确性

B.科学性

C.一元性

D.客观性

35、真理的客观性决定了真理的( C )

A.正确性

B.科学性

C.一元性

D.真实性

36、坚持真理的客观性是真理观上的( A )

A.唯物主义

B.唯心主义

C.形而上学

D.机械论

37、承认我们的一切知识具有相对性,就会( D )

A.陷入诡辩论

B.导致怀疑主义

C.防止相对主义

D.防止绝对主义

38、任何真理都带有近似正确的性质,这种观点是( D )

A.相对主义

B.绝对主义

C.唯心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

39、在真理问题上,旧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 C )

A.是否承认真理是主观和客观相符合

B.是否承认真理的客观性

C.是否承认真理的辩证法

D.是否承认物质世界的可知性

40、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 D )

A.两种完全不同的真理

B.有着固定不变的界限

C.两种完全相同的真理

D.任何一个真理都具有的两种属性

41、“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真理”,这种观点是( D )

A.相对主义的观点

B.唯物主义的观点

C.诡辩论的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42、真理和谬误互相贯通的含义是( C )

A.真理中包含着谬误

B.两者互为因果

C.在一定条件下它们可以互相转化

D.两者没有确定的界限

43、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 C )

A.多数人的意志

B.先进思想

C.社会实践

D.逻辑推理

44、实践之所以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就实践自身的特点而言,因为( D )

A.它是对人类有用的活动

B.它是多数人参加的活动

C.它是具有主观性的活动

D.它是具有直接现实性的活动

45、实践标准之所以具有不确定性,是因为( B )

A.每个人的实践都不相同

B.实践对真理的检验都具有历史性

C.实践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D.实践是人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46、人们在实践中所必须遵循的、反映实践对象的客观规律和本质的正确认识,

是实践的( C )

A.唯一尺度

B.价值尺度

C.真理尺度

D.客观尺度

47、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在于( C )

A.坚持

B.实践

C.创新

D.实际

48、揭示外部客观世界对于满足人的需要的意义关系的范畴,是( D )

A.利益范畴

B.利害范畴

C.有效范畴

D.价值范畴

49、揭示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的范畴,是( D )

A.利益范畴

B.利害范畴

C.有效范畴

D.价值范畴

50、价值评价是( B )

A.感性的认识活动

B.关于价值现象的认识活动

C.理性的认识活动

D.关于对象的属性和规律的认识活动

51、评价性的认识与知识性的认识的不同之一在于( A )

A.前者以价值关系为反映内容,后者以客体本身状况为反映内容

B.前者以客体本身状况为反映内容,后者以价值关系为反映内容

C.前者获得的是感性认识,后者获得的是理性认识

D.前者获得的是理性认识,后者获得的是感性认识

52、评价结果的正确与否依赖于( A )

A.相关的正确的知识性认识

B.相关的主体及其需要

C.相关的主体的具体特点

D.相关的主体的客观状态

53、对于任何价值评价的主体而言,正确的价值评价只能是( D )

A.与主体及其需要相符合的价值评价

B.与主体的具体特点相符合的价值评价

C.与主体的客观状态相符合的价值评价

D.与人民、人类整体的利益相一致的价值评价

54、价值评价在实践中起着( A )

A.激励、制约和导向作用

B.积极的激励、制约和导向作用

C.消极的激励、制约和导向作用

D.合乎主体所要求的作用

55、价值评价作为人们对自身的客观需要和要求的主观反映,作为人们对价值现

象的认识,它推动实践不断实现价值。这体现了价值评价的( C )

A.制约功能

B.导向功能

C.激励功能

D.引领功能

56、价值评价作为实践的主体尺度,它要求实践活动必须努力消除盲目性和随意

性。这体现了价值评价的( A )

A.制约功能

B.导向功能

C.激励功能

D.引领功能

57、价值评价作为实践活动的目标,它要求实践活动必须努力朝着满足主体需要

的方向行进。这体现了价值评价的( B )

A.制约功能

B.导向功能

C.激励功能

D.促进功能

58、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价值本质的认识以及对人和事物的评价标准、评价原则和

评价方法的观点的体系。它与世界观和人生观是( C )

A.完全相同的

B.完全不同的

C.一致的

D.不一致的

59、在实践中形成的、反映了人民群众的要求,对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起着促进

作用的价值观,是( D )

A.革命阶级的价值观

B.符合时代要求的价值观

C.对人民有用的价值观

D.正确的价值观

60、坚持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辩证统一,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必须坚持和弘扬

( D )

A.探索精神和诚实精神

B.精益求精的精神和献身精神

C.务实精神和奋斗精神

D.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61、马克思主义认为,从实践的活动机制看,实践是 ( A )

A.主体与客体通过中介相互作用的过程

B.道德行为和政治活动

C.科学实验

D.生活、行为、现实、实事等感性活动

62、实践的主体是 ( B )

A.绝对精神

B.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C.人

D.人的意识

63、实践的客体是 ( D )

A.绝对精神的对象化

B.客观物质世界

C.人的意识的创造物

D.进入主体的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客观事物

64、实践的中介是 ( A )

A.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及其运用的程序和方法

B. 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

C. 对一事物存在和发展有联系的各种要素的总和

D.受命于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65、“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这一名句强调的是 ( C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D.间接经验毫无用处

66、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是 ( C )

A.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

B.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

C.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

D.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

67、真理的绝对性是指它的 ( B )

A.具体性

B.客观性

C.终极性

D.全面性

68、真理和谬误的界限在于 ( C )

A.是否符合人的利益和愿望

B.是否符合马克思主义

C.是否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D.是否为大多数人所接受

69、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 ( C )

A.决定了社会发展趋势

B.决定着社会变革力度

C.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D.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最终源泉

70、“人的思维是否具有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

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这一论断说明了 ( B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

B.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C.实践检验真理不需要理论指导

D.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具有同样的作用和力量

71、列宁提出的:“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 ( A )

A.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对立

B.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对立

C.反映论与先验论的对立

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72、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这一命题强调 ( C )

A.真理是感性的直观,不是理性的抽象

B.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C.同一对象真理性的认识只有一个

D.真理是与人的具体利益相联系的

73、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行动”,这一命题的含义是 ( C )

A.革命理论比革命行动更重要

B.革命运动是革命理论的派生物

C.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D.革命理论最终决定革命运动的成败

74、重视理论创新,必须反对 ( D )

A.经验主义

B.先验论

C.绝对主义

D.教条主义

75、马克思指出:“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

小得多,它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这表明 ( C )

A.人的聪明才智无先天区别

B.人的聪明才智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主观努

力的程度

C.人的聪明才智主要来源于后天实践

D.人的聪明才智由人的社会政治地位决定

76、真理观上的相对主义,错误在于 ( A )

A.夸大真理的相对性,否认真理的绝对性

B.夸大真理的绝对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

C.只讲真理的客观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

D.认为关于同一对象真理性的认识只有一个

77、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 A )为前提

A.真理

B.实践

C.创新

D.自由

78、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说:“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这

句话强调了(D)

A. 人们不仅要善于观察事物而且要善于思考问题

B.人们获得感性经验至关重要

C. 人们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认识事物

D.人们在认识事物是要有理性的指导

79、承认我们知识的相对性就 ( D )

A.必然归结为诡辩论

B.必然归结为怀疑主义

C.必然归结为不可知论

D.可以防止认识的僵化

80、“听其言必责其用,观其行必求其功。”这种观点是 ( B )

A.强调认识对实践的作用

B.强调实践对认识的检验作用

C.认为认识可以脱离实践

D.认为实践可以脱离认识

81、“真理是人造的供人使用的工具”的看法是 ( A )

A.主观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

D.机械唯物主义

82、“真理是思想形式,是人类经验的组织形式”这是 ( A )

A.主观唯心主义真理论

B.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论

C.客观真理论

D.形而上学真理论

83、“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的命题,其含义是 ( D )

A.强调真理的客观性

B.否认真理的客观

C.强调真理具有客观标准

D.否认真理具有客观标准

84、“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即是真理”,这是 ( A )

A.混淆了真理性认识与一般认识的错误观点

B.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观

C.一切唯物主义的真理观

D.混淆了真理的客观性与规律客观性

85、我们通过眼、耳、鼻、舌、身各种感官感觉到一个梨子的各种属性,在意识

中把它们联系起来形成了关于这个梨子的感性形象,这种反映形式是 ( B )

A.感觉

B.知觉

C.表象

D.分析

86、对于哲学史上长期争论不休的唯理论和经验论两大派别的正确评价是 ( C )

A.唯理论是正确的,经验论是错误的

B.经验论是正确的,唯理论是错误地

C.唯理论和经验论各有片面的真理性

D.唯理论和经验论都是完全错误的

87、“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意义”是 ( B )

A.形而上学的观点

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C.诡辩论的观点

D.相对主义的观点

88、马克思主义认为,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指 ( D )

A.主体对客体的物质欲望和要求

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C.主体对客体的改造和变革的结果

D.客体对于主体的有用性和效益性

89、“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说明(C)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

90、恩格斯说:“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这说明 ( B )

A.自然界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

D.人具有认识自然的能力

9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 D )

A.反映论的观点

B.客观实在性的观点

C.主体能动性的观点

D.实践的观点

92、“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 B )

A.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

B.唯物论和唯心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

C. 实践唯物论与直观唯物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

D.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

93、反映论是( D )

A.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原则

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共同的原则

C.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特有的原则

D.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共同原则

94、感性认识的局限性在于( A )

A.只是对事物的外部联系的认识

B.是不可靠的

C.没有客观依据

D.是人的感官自生的

95、要正确实现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必须使理论为群众所掌握,化为群众的

自觉行动。这是因为( B )

A.群众是人口中的大多数

B.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

C.群众的意见都是正确的

D.群众的行动都是合理的

96、( D )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A.坚持

B.实践

C.创新

D.自由

97、真理是指( B )

A.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性

B.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性的正确认识

C.对人们有用、能满足人们需要的理论

D.先进阶级的进步认识

98、“真理是人造的供人使用的工具”的看法是( A )

A.主观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

D.机械唯物主义

99、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在真理观上的对立表现在( A )

A.前者认为真理是发展的,后者认为真理是不发展的

B.前者认为真理中包含着错误,后者认为真理是绝对正确的

C.前者认为真理具有客观性,后者认为真理是纯粹主观的

D.前者认为真理来源于客观世界,后者认为真理来源于先验原则

100、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 B )

A.真理发展过程中的两个阶段

B.客观真理的两种不同属性

C.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种真理

D.可以独立并存的两种真理

101、真理观上绝对主义错误是( C )

A.只讲真理的客观性,不讲真理的主观性

B.只讲真理的相对性,不讲真理的绝对性

C.只讲真理的绝对性,不讲真理的相对性

D.只讲真理与谬误的对立,不讲真理与谬误的转化

102、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提出物体的降落速度与物体的重量成正比,人们长期把它视为真理。16世纪末,伽里略通过在比萨斜塔所做的自由落体试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这件事说明( B )

A.只有理性认识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

B.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C.实践是认识的根本目的

D.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103、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具有确定性,又具有不确定性。实践标准之所以具有不确定性,是因为( D )

A.真理本身具有不确定性

B.从事实践活动的人的世界观的差异性

C.不同阶级的人,具有不同的实践目的

D.具体的、历史的实践,总带有一定的局限性

104、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我党的思想路线的( B )

A.具体化

B.理论基础

C.在实际工作中的体现

D.理论形式

105、在自由和必然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自由是指人们( C )

A.完全按照自己的意志创造历史

B.不受必然性制约的创造性活动

C.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D.按照共同拟定的计划改造自然和社会

106、当客体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时,客体对于主体就有价值。价值的特性有( A ) A.客观性、主体性、社会历史性、多维性 B.主观性、主体性、历史性、多维性

C.客观性、客体性、历史性、多维性

D.主观性、主体性、历史性、一维性

107、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和具体体现是( B )

A.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B.一切从实际出发

C.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D.真理与价值的统一

108、改造主观世界的核心是( B )

A.改造认识观

B.改造世界观

C.改造实践意识

D.改造价值观

109、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之所以强大,关键在于( C )

A.科学性

B.客观性

C.创新

D.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110、一切从实际出发,关键是要做到( D )

A.联系实际情况做决定

B.分析实际的缘由

C.仅仅从表面观察即可

D.注重事实,从事实出发

11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 B )

A.价值观点

B.实践观点

C.认识观点

D.真理观点

112、人类实践活动提出的问题归根结底只能依靠和通过( B )来解决

A.真理

B.认识

C.实际

D.实践

113、创造出必要的物质条件和手段,使人的认识能够不断发展的是( A )

A.实践

B.认识

C.真理

D.实际

114、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 A )

A.实践

B.认识

C.真理

D.实际

115、实践是( B )的基础

A.实践

B.认识

C.真理

D.实际

116、走在实践的前面,指导着实践活动的进程的是( A )

A.理论

B.认识

C.真理

D.实际

117、( B )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A.理论

B.认识

C.真理

D.实际

118、( A )认为人的认识是主观自生的,是“内心反省”的结果,是心灵的自由创造物

A.主观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

C.主观唯物主义

D.客观唯物主义119、( D )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应用于考察认识的发展过程,科学地揭示了认识过程中的多方面的辩证关系

A.唯物主义

B.唯心主义

C.主观唯心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

120、从根本上把人的反映与动物的感觉和心理活动区别开来的是( C )

A.实际

B.实践

C.创造性

D.认识

121、( D )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A.认识

B.实践

C.实际

D.真理

122、实践基础上的( A )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A.理论创新

B.实事求是

C.理论实践

D.认识世界

123、重视( A ),是我们党的一个根本特点,也是我们党的一条重要政治经验

A.理论创新

B.实事求是

C.理论实践

D.认识世界

124、( C )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是引导社会前进的强大力量

A. 理论实践

B.实事求是

C.理论创新

D.认识世界

125、重视理论创新,必须坚决反对对待马克思主义的( A )态度

A.教条主义

B.唯心主义

C.主观主义

D.左倾主义

二、多选题

1、中介是指( AB )

A.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

B.运用、操作工具的程序和方法

C.认识或实践的通道

D.中间的媒介

2、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从根本上说是( AB )

A.认识关系

B.实践关系

C.改造关系

D.反映关系

3、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种能动反映具

体的特点是( AB )

A.摹写性

B.创造性

C.深刻性

D.新颖性

4、从认识到实践,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能动的飞跃。它的作用在于( AD )

A.能改造世界

B.能认识世界

C.能认识实践

D.能检验理论

5、真理的绝对性是指真理的( BD )

A.不变性

B.无条件性

C.唯一性

D.无限性

6、真理的相对性是指真理的( CD )

A.可变性

B.暂时性

C.有条件性

D.有限性

7、评价性的认识与知识性的认识在认识结果上的不同在于( AB )

A.前者依主体的具体特点而转移

B.后者不依主体的具体特点而转移

C.后者获得的是理性的

D.前者获得的是理性的

8、书本知识和实践经验的关系是( CD )

A.书本知识是源,实践经验是流

B.书本知识重要,实践经验不重要

C.书本知识是流,实践经验是源

D.书本知识和实践经验都重要

9、哲学史上割裂感性认知和理性认知辩证统一的两种错误理论是( BC )

A.唯心论

B.经验论

C.唯理论

D.二元论

10、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的统一,因为( AC )

A.没有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B.理性认识就是感性认识的不断积累

C.认识的真正任务在于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D.感性认识是不可靠的,理性认识才是可靠的

E.理性认识是抽象的、不可靠的,感觉经验才是唯一可靠的认识

11、中介系统可以分为两个子系统,分别是( AD )

A.作为人的肢体延长、体能放大的工具系统

B.作为人的四肢活动、锻炼体能的工具系统

C.作为人的思维拓展、智力放大的工具系统

D.作为人的感官和大脑延伸、智力放大的工具系统

12、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辩证统一关系,在实际工作中就会犯的两种错误是

( BC )

A.二元论错误

B.经验主义错误

C.教条主义错误

D.冒进主义

错误

13、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的条件是( AD )

A.占有丰富的真实的感性材料

B.具有天赋的聪明才智

C.大脑对感性材料要有想象力

D.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加工感性材料

14、把社会上大多数人承认的观点视为真理,这种认识实质是( AD )

A.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

B.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C.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的表现

D.唯心主义真理观的一种表现形式

15、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过程是( AD )

A.积极能动的过程

B.消极被动的过程

C.自发实现的过程

D.质的飞跃的过程

16、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的两个飞跃是( AC )

A.从感性到理性

B.从理性到感性

C.从理性回到实践

D.从实践到理性

17、认识运动所以要经过多次反复,是因为( CD )

A.事物因果联系性

B.事物发展的规律性

C.事物的矛盾暴露的过程性

D.人们实践及其认识条件的历史性

18、在实践到认识的过程中,认识采取了( AB )两种形式。

A.感性认识

B.理性认识

C.主观认识

D.客观认识

19、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过渡,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AB )

A.勇于实践,深入调查,获取十分丰富的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

B.经过理性思考的作用,将丰富的感性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

及彼、由表及里地制作加工

C.辩证的看待理性与感性,用理性思维来分析感性认识

D.用理性的思考来描述感性认识

20、人的认识过程是( A )和( D )协同起作用的结果。

A.理性因素

B.主观因素

C. 客观因素

D.非理性因素

21、真理的客观性具体表现是( BD )

A.真理的形式是客观的

B.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

C.真理的意义是客观的

D.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

22、对于马克思主义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看法或表现,下列错误的有( BC )

A.无数相对的真理之总和就是绝对的真理

B.把马克思主义当成一种现成的公式

C.否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

D.对于在各个一定发展阶段上的具体过程的认识只具有相对的真理性

23、绝对性真理和相对性真理的辩证统一,是同人的(CD)的至上性和非至上性

辩证统一的。

A.实践能力

B.感知能力

C.认识能力

D.思维能力

24、人们的实践活动总是受着( A )和( B )的制约。

A.真理尺度

B.价值尺度

C.认知能力

D.感知能力

25、任何成功的实践都必然是( C )和( D )的统一。

A.感知能力

B.认知能力

C.价值尺度

D.真理尺度

26、( A )和( B )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本质规定。

A.认识

B.实践

C.思维

D.辩证

27、实事求是是( B )和( C )的基本原理的集中体现和高度概括。

A.旧唯物主义

B.辩证唯物主义

C.历史唯物主义

D.历史唯心主义

28、对待马克思主义,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不

断进行( AC ),做到坚持和发展的统一。

A.实践创新

B.思维创新

C.理论创新

D.认识创新

29、( A )和( D)是人类创造历史的两种基本活动。

A.认识世界

B.分析世界

C.思维世界

D.改造世界

30、( A )与( B )相结合,是达到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有效的改造世界的根本途径和方法。

A.马克思主义理论

B.具体实际

C.具体认识

D.具体分析

31、恩格斯说“社会一旦有技术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句话说明了 ( AD )

A.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发展的动力

B.科学发展的动力是人们的主观要求

C.所有科学都直接来源于实践的需要

D.所有科学归根到底都来源于实践的需要

32、唯物主义反映论认为 ( AB )

A.没有反映者就没有反映

B.反映者能够与被反映者相一致

C.没有反映者就没有被反映者的客观存在

D.反映者和被反映者是绝对统一的

33、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承认( CD )

A.世界的可知性

B.认识具有客观真理性

C.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

D.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34、在关于真理标准的问题上,下列说法中属于唯心主义观点的有( ABCD )

A.符合圣人之言就是真理

B.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C.多数人认为正确的就是真理

D.对我有用的认识就是真理

35、真理具有相对性。下列选项中属于真理相对性含义的有( BC )

A.真理中都包含错误,需要修正

B.真理是对世界某些事物的正确反映,需要扩展

C.真理是对事物一定程度近似正确的反映,需要深化

D.真理在形式上是主观的,需要与客观实际相结合

36、人类活动的两个基本原则是( AB )

A.真理原则

B.价值原则

C.效率原则

D.公平原则

37、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它是下列哪两个原理的集中体现和高度概括,( AD )

A.辩证唯物主义

B.现实唯物主义

C.社会主义

D.历史唯物主义

38、下列哪两项深刻体现了彻底的唯物主义论和彻底的辩证法的统一( CD )

A.与时俱进

B.求真务实

C.解放思想

D.实事求是

39、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在实际工作中体现了下列哪两项的统一( AC )

A.客观规律性

B.主观规律性

C.主观能动性

D.客观能动性

40、对于同一棵大树,在木匠眼中是木材,画家看到的是色彩和色调,植物学家

看到的是它的形态和特征,这是由于( AC )

A.人的感觉受理性指导

B.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基础

C.已有的认识影响感觉活动

D.意识构建认识对象

41、科学家对1994年夏发生的彗星撞木星的天文现象进行了准确的预报和大量

的观察研究,这一事实表明( AC )

A.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B.人类已能预测一切自然现象

C.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正在不断的深化

D.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无止境的

42、列宁说“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都是具体的”。这句话的含义是( CD )

A.真理是具体生动的形象

B.真理的形成不需要进行抽象的概括

C.真理不是普遍适用的万灵药方

D.真理有其适用的范围和条件

43、爱因斯坦1939年在获悉铀裂变及其链式反应的发现后,曾上书美国总统罗

斯福,建议研制原子弹,以防德国占先。然而,让爱因斯坦感到意外的是,“二战”结束前夕,美国向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悍然将原子弹用于战争。这对爱因斯坦震动很大,从此开始投身反对核战争的运动。这段材料蕴涵的哲学原理是( BD )

A.真理和价值总是一致的

B. 真理和价值都是人类活动要追求的目标

C. 真理和价值总是不一致

D.真理和价值统一于人类的实践之中,最终由实践检验

44、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原因在于( BD )

A.真理的相对性

B.真理的本性

C.实践的特点

D.实践的有条件性

45、下列中哪两项的关系是认识中“源”和“流”的关系( BD )

A.感性认识

B.直接经验

C.理性认识

D.间接经验

46、下列各项正确说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联系的有( BC )

A.感性认识可以自然而然地上升到理性认识

B.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C.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D.感性认识是在理性认识指导下进行的

47、真理的客观性是指( BD )

A.真理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

B.真理中包含着不依赖于人类的客观内容

C.真理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D.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

48、真理具有绝对性。下列各项正确说明真理的绝对性的含义的有( AD )

A.任何真理都包含着不依赖于主体的客观内容

B.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世界各个方面的正确认识

C.任何真理性的认识都会随着客观世界的变化而变化

D.每一个真理性认识都是向着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

49、真理具有相对性。下列各项正确说明真理的相对性的含义的有( CD )

A.任何真理都包含错误成分,需要修正

B.任何真理都是具体的,没有普遍性

C.任何真理都只能是对客观世界某一部分的正确认识,需要进一步扩展

D.任何真理都只能是对客观世界某一部分一定程度和层次近似正确的反映,有待于深化

50、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根本缺陷是( CD )

A.否认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B.否认世界的可知性

C.否认认识对实践的依赖关系

D.不能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

51、做好工作“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这一思想说明( CD )

A.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先的基本的观点

B. 要事事取得直接经验

C. 上级指示和决议不能作为行动的根据

D.一切要从实际出发

52、“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这一命题的含义是( BC )

A.真理的认识不需要抽象概括

B.真理有其适用的具体范围和条件

C.真理不是抽象不变的公式

D.真理是具体生动的事实

53、认识是主体对客体能动的反映,是摹写与创造的统一,把二者割裂开来会导致( AB )

A.唯心主义认识论

B.直观被动的反映论

C.经验论

D.唯理论

54、下列各项正确说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区别的有( CD )

A.是否承认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B.是否承认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C.是否承认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D.是否承认认识具有能动性

55、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区别在于是否承认( BD )

A.世界的可知性

B.客观事物是认识的对象

C.认识起源于经验

D.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56、追求真理和创造价值是人类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两大主题,在其过程中,

人类应该遵循的原则是( CD )

A.求真原则

B.务实原则

C.真理原则

D.价值原则

57、下列有关实践的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CD )

A.主体是一定社会关系中从事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B.客体是主体的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一切对象

C.主体能够认识、利用、改造和欣赏客体

D.客体本身的状况和规律又制约和限定着主体的所有活动

58、“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在人们的心目中,月亮是圣洁而美丽的化身。然而,俄罗斯科学家经研究认为,月球是地球多自然灾害的祸源。这表明( BC )

A.人们改造自然以自然界的客观存在为基础

B.认识是一个由浅入深,不断发展的过程

C.知识构成等因素是影响人们认识的重要因素

D.认识的目的是透过现象看本质

59、“真理原来是人造的,是人造出来供人用的,是因为对人大有用处,所以才给以‘真理’的美名”。这段话的观点说明( BD )

A.经过实践检验的就是真理

B.有用的就是真理

C.符合客观规律的是真理

D.能为我主观需要服务的是真理

60、列宁说:“一切科学的(正确的、郑重的、不是荒唐的)抽象,都更深刻、更正确、更完全地反映着自然。”这句话说明( BD )

A.感性认识无关事物的本质和全体,是无关紧要的

B.正确的理论才能更深刻地反映事物的全体和本质

C.一切理论都能深刻地反映事物的全体和本质

D.反映事物全体和本质的理性认识,更接近于客观真理

61、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意义在于( AD )

A.理论接受实践的检验

B.理论可以改变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C.理论与实践同样重要

D.理论在实践的发展中得到发展

62、逻辑证明在实践检验真理的过程中的重大作用表现在( CD )

A.逻辑证明给实践提供理论基础

B.难以直接用实践检验的理论要靠逻辑思维证明

C.逻辑证明给实践以理论依据

D.逻辑证明以实践标准为基础

63、华罗庚生前曾说:“我们最好把自己的生命看作是前人生命的延续,是现在人类共同的生命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后人生命的开端。如此延续下去,科学就会一天比一天更灿烂,社会就会一天比一天更美好。”这段话对我们如何实现人的个人价值的效益是( AB )

A.个人价值的实现与社会价值的实现是统一的

B.个人价值的实现是一个历史过程

C.个人价值的实现是社会价值的实现的归宿

D.个人价值的实现和个人生命的长短相一致

64、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指真理的( AD )

A.有条件性

B.无条件性

C.无限性

D.有限性

65、能动的反映论与机械反映论的主要区别在于( CD )

A.是否承认客观事物和人的思想是认识的对象

B.是否承认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是实践

C.是否承认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D.是否承认认识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辩证过程

66、“按图索骥”的错误在于( AC )

A.理论脱离实际

B.经验论

C.教条主义

D.唯心论

67、人类的实践活动总是受着下列哪两项的制约( AB )

A.真理尺度

B.价值尺度

C.行为尺度

D.道德尺度

68、“感觉到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

感觉它”,这一观点说明( CD )

A.感性认识对于认识事物的本质没有任何帮助

B.感性认识是完全没有意义的

C.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依存和渗透的

69、下列观点中包含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原理的是( AC )

A.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B.失败是成功之母

C.不登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D.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70、下列选项中,属于认识的客体的有( ACDE )

A.人认识到的自然界

B.人尚未观察到的星球

C.社会现实中的事件

D.人们读书的书籍

E.作家创作的文学作品

7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表现在( ABE )

A.它们的共同基础归根到底发源于实践

B.前者是源,后者是流

C.前者是可靠的,后者是不可靠的

D.前者是科学的,后者是不科学的

E.间接经验是直接经验的补充

72、感性认识的三种基本形式是( BCE )

A.概念

B.知觉

C.表象

D.判断

E.感觉

73、理性认识的三种基本形式是( ADE )

A.概念

B.知觉

C.表象

D.判断

E.推理

74、实现由理性认识向实践的飞跃的条件有( ABCDE )

A.坚持一般理论和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B.需要经过一定的中介环节

C.理论必须为群众所掌握

D.要有正确的实践方法

E.必须从实际出发

75、人们在剧场欣赏某一悲剧,有人听之入神,有人听之乏味,有人为之悲泣,有

人不为所动。

这种意识反映的不同是由于( ABCDE )

A.人们的文化素质和艺术的欣赏能力不同

B.人们的生活经历不同

C.人们当时的主观精神状态不同

D.人们的阶级地位不同因而情感不同

E.人们的风俗习惯不同

76、“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

认识的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个论断揭示了( ABCDE )

A.认识对实践的依赖关系

B.认识是一个辩证的无限发展过程

C.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D. 认识过程的总的规律

E.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77、认为“真理是思想形式,是人类经验的组织形式”,是具有“普遍意义”

的“社会的组织起来的经验”。这种观点( BCDE )

A.承认真理的客观性

B.否认真理的客观性

C.把真理看作主观意识范围的东西

D.是主观真理论

E.认为多数人承认的就是真理

78、下列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符合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辩证关系的是( BCE )

A.马克思主义句句是真理,应该坚持永远句句照办

B.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

C.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真理,应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D.马克思主义是19世纪的产物,在20世纪已经不适用了

E.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必须坚持,已经过时的个别结论要修改

79、真理和谬误的关系( ABCD )

A.就一定范围和一定客观对象来说,它们是对立的

B.是相互联系的,两者相比较而存在

C.是通过与谬误的斗争来实现真理的发展

D.是两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E.是真理变为谬误,谬误变为真理的不断转化

80、价值的特点是( ABCD )

A.具有客观性

B.具有主体性

C.具有社会历史性

D.具有多样性

E.具有虚假性

81、价值评价的特点是( ABCE )

A.以主客体的价值关系为认识对象

B.评价结果与评价主体有直接联系

C.评价结果的正确与否依赖于相关的知识性认识

民航概论各章复习题答案

第1章绪论 1、什么是民用航空? ——使用各类航空器从事除了军事性质(包括国防.警察和海关)以 外的所有航空活动称为民用航空。 2、商业航空与通用航空分别包括那些飞行活动? ——商业航空:1、旅客运输 2、货物运输 通用航空:1.工业航空 2.农业航空 3.航空科研 4.公务 5.私人 6.飞行训练 7.航空体育 3、概述我国民用航空政府管理部门的组织构架 东北地区管理局 华北地区管理局 西北地区管理局 交通运输部——中国民用航空局——中南地区管理局(三北两南一 东一新疆) 西南地区管理局 华东地区管理局 新疆地区管理局 4、简述我国民航发展史中的标志性事件 ——1909冯如研制试飞成功了一架飞机

6、只有高速飞行才产生的阻力是哪种阻力?为了克服这种阻力,机翼一般采用哪种形式? ——激波阻力,为了克服这种阻力,机翼一般采用后掠翼可以提高下临界马赫数。 7、什么叫做飞机的稳定性?飞机都有哪几种稳定性?影响飞机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分别是什么? ——飞机在受到外界扰动偏离其平衡位置之后,不需要驾驶员干预,能够自动恢8、复到原来的平衡状态,这种性能叫做飞机的稳定性。飞机稳定性的种类:纵向稳定性、方向稳定性、横向稳定性。影响飞机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分别是:(纵向:气动中心在焦点之后水平尾翼(方向:垂直尾翼的位置(越靠后越强)垂直尾翼的面积(越大越强)横向:上反角后掠角垂直尾翼 9、驾驶员通过哪些装置操作飞机(飞机的主操作面是什么)?如何操纵? ——飞行员通过侧杆操纵俯仰和横滚,脚蹬控制方向舵。拉杆向上,飞机抬头;左蹬脚蹬,飞机向左转。 10、飞机如果保持同一马赫数,在高空飞行时的速度大,还是在低空飞行时的速度大? —— 民用航空器(2) 1、机翼的4个部分是什么?

语言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 分,本大题共10 分) 1. ()语言学是在19世纪逐步发展和完善的,它是语言学 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 2. 人的大脑分左右两半球,大脑的左半球控制( 掌管不需要语言的感性直观思维。 3. 进入20世纪以后,语言研究的主流由历史比较语言学转为 ()。 4. 俄语属于印欧语系的( 5. 一个音位包含的不同音素或者具体表现出来的音素叫做 ()。 6. 语言中最单纯、最常用、最原始和最能产的词是( 7. 现代大多数国家的拼音文字的字母,大多直接来源于()字 母。 8. 言外之意之所以能够被理解是因为()起了补充说明的 作用。 9. 方言在社会完全分化的情况下,有可能发展成(? )?; 在社会高度统一的情况下,会逐渐被共同语消磨直到同化。 10. 南京方言的“兰”、“南”不分,从音位变体的角度来说,[n ]和[l]是 属于()变体。 二、单项选择题: 码填在题干上的括号内。(每小题1 分,本大题共15 分)

1. 在二十世纪,对哲学、人类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产生重大影响 的语言学流派是() A.历史比较语言学 B.心理语言学 C.结构主义语言学 D.社会语言学 2. “人有人言,兽有兽语”中的“言”属于() A.语言 B.言语 C.言语行为 D.言语作品 3. “我爱家乡”中“爱”和“家乡”() A.是聚合关系。 B.是组合关系。 C.既是聚合关系又是组合关系。 D. 4. 一种语言中数量最少的是 A.音素 B.音位 C.语素 D.音节 5. 英语的man—→men采用的语法手段是 A. 屈折变化 B.变换重音的位置 C. 变化中缀 D.异根 6. 在汉语普通话中没有意义区别功能的声学特征是() A.音高 B.音强 C.音长 D.音质 7. [ε]的发音特征是 A.舌面前高不圆唇 B.舌面后高不圆唇 C.舌面前半高不圆唇 D.舌面前半低不圆唇 8. 构成“语言、身体”这两个词的语素的类型() A.都是成词语素 B.都是不成词语素 C.“语”和“言”是成词语素,“身”和“体”是不成词语素 D.“语”和“言”是不成词语素,“身”和“体” 9. 广义地说,汉语动词词尾“着”、“了”、“过”属于语法范畴中的 ()

语言学概论题目及答案

语言学概论试题(一) 一、填空(每空1分,共15分) 1.语言中最单纯、最常用、最原始和最能产的词是根词。 2.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文字是最重要的辅助交际工具。 ?3.我国古代学者为读懂古书而建立的训诂学、文字学、音韵学组成了我国的语文学,通称为“小学”。 4.英语属于印欧语系的日耳曼语族的西部语支。 ?5.语音可以从生理角度分析它的产生方式,从物理角度分析它的表现形式传递过程,从社会功能角度分析它的功能作用。 6.是否能够独立运用,是区分词和语素的根本特点。 ?7.现代大多数国家的拼音文字的字母,大多直接来源于拉丁字母。 ?8.具有不同功能的三种最基本的语法单位是语素、词、句子。 ?9.语言发展的主要特点是渐变性和不平衡性。 ?10.我国宪法 1982年第19条明确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 中国的传统语文学研究的薄弱环节是( D ) ??A.文字学B.语音学? ?C.词汇学D.语法学 ?2. 汉语属于( B ) ?A.屈折语B.孤立语 ?C.多式综合语D.粘着语 ?3. 一种语言中数量最少的是( B ) ??A.音素B.音位 ??C.语素D.音节 ?4. 文字的前身是( C ) ??A.结绳记事B.手势 ??C.图画记事D.实物记事 ?5. 派生词中包含( B ) ??A.词尾B.词根 ??C.虚词D.根词 ?6. 语音和语义结合的最小的语言单位是( C ) ??A.音素B.义素 ??C.语素D.音位 7. 汉语单词“忽然”出现的位置是( C ) ??A.主语位置B.谓语位置 ??C.状语位置D.定语位置 8. 以下各种语言变体中,属于社会方言的是( D ) ???A.土话B.客家话 ???C.客套话D.黑话 9. 下列语素中属于自由语素的是( C ) ???A.初B.视 ???C.人D.民 10. 在语言结构的某一环节上能够互相替换,?具有某种相同作用的各个单位之间所形成的关系叫( D ) ??A.转换关系B.组合关系 ??C.层级关系D.聚合关系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专语语言学以具体语言作为研究对象的语言学。 2.组合关系指两个以上相连续的语言符号组合而成的线性关系。 3.语流音变语流中的某些音由于相互影响而发生临时性的变化,这种变化就叫语流音变。 4.语义场由具有某些共同义素的一群词类聚而成的场。 5.语法范畴把同一性质的语法意义综合和概括所形成的语法意义的类别。 四、试以国际音标标出下列各词的读音(每题2分,共10分) 1.优秀 2.维持 3.宏观 4.精神 5.离开 五、用义素分析法分析下列各组词(每题3分,共9分) ?1.瞻仰 [+用眼 +往一定方向 +崇敬地]

设计概论Ⅱ第1阶段练习题20年江大考试题库及答案一科共有三个阶段,这是其中一个阶段。答案在最后一页

江南大学网络教育第一阶段练习题 考试科目:《设计概论Ⅱ》第章至第章(总分100分) __________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 专业:学号:身份证号: 姓名:得分: 一单选题 (共5题,总分值20分,下列选项中有且仅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在答题卡上正确填涂。) 1. ()理论自60年代后期由法国哲学家德里达在其《论语法学》一书中确立。(4 分) A. 解构主义 B. 抽象主义 C. 立体主义 D. 符号学 2. 二战期间发展起来的(),科学的考虑了人的舒适性和工作的效率。(4 分) A. 设计文化学 B. 人机工程学 C. 设计美学 D. 设计史学 3. ()试图通过所领导的工艺美术运动提高工艺的地位,用手工制作来反对机器和工业化。 (4 分) A. 格罗佩斯 B. 贡布里希 C. 米斯 D. 莫里斯 4. 按照()的说法:“普通符号科学——它有各种名称:符号学 (semiotics,semiology) 或语义学 (semasiology) ,这些术语来自希腊语的 sema( 符号 ) 。”(4 分) A. 毕加索 B. 贡布里希 C. 索特萨斯 D. 莫里斯 5. 湖北随县战国时期曾候乙墓出土的铜尊盘,上有玲珑剔透的装饰,就是用()铸造的。 (4 分) A. 染缬工艺 B. 夹缬工艺 C. 景泰工艺 D. 失蜡法工艺 二名词解释题 (共4题,总分值24分 ) 6. 混沌理论(6 分)

7. 符号学理论(6 分) 8. 解构方法(6 分) 9. 无意识结构(6 分) 三填空题 (共5题,总分值15分 ) 10. 设计学是既有__________科学特征又有社会科学特征的综合性学科。(3 分) 11. 依据美术学的划分方法对设计学作研究方向的划分.将设计学划分为设计史、设计理论与 __________。(3 分) 12. 美学是研究美和艺术最抽象最根本问题的东西。美是什么,就是美学的基本问题。古代西 方经典美学认为美是客观的。美学之父-----德国哲学家鲍姆加登认为美是__________。康德把美学的出发点放在了审美和美感上,把美学的基本问题从“美是什么”变成了审美是什么,认为美是无利害而生愉快。黑格尔认为艺术和审美是欣赏不是思考,人们欣赏的表面上看是一个“外在事物”实际上是一种自我实现。(3 分) 13. 设计的一般程序总的来说,分为五个阶段。准备阶段,构思阶段,__________,审核阶段, 管理阶段。(3 分) 14. 设计文化中的技术,从古至今,大致可以分为__________、大工业化机器和计算机。(3 分) 四简答题 (共2题,总分值24分 ) 15. 简述设计学的划分(12 分) 16. 简述设计的目标(12 分) 五论述题 (共1题,总分值17分 ) 17. 试简要论述当代西方设计思潮。(17 分)

民航概论复习资料(修改版)

1.飞机的组成主要包括: 2.中国的四个枢纽机场: 3.航空业包括: 4.直升机的雏形是我国东晋时期的 5.国航总部,东航总部,南航总部 6.空客总部,波音总部 7.中国十大机场 8.飞行器的定义 9. 下列有关涡轮风扇发动机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内涵道推力的产生与涡轮喷气发动机完全相同。 B. 外涵道推力的产生和螺旋桨相似。 C. 发动机内外涵道之比称为涵道比。 D. 涡轮风扇发动机的涵道比越大表面流过外涵道的流量大,表面发动机由喷气排出产生的推力所占的比例小,发动机的经济性就越高。 10.涵道比是 11. 发动机制造厂和飞机的机体制造厂是分开的,在飞机维护工作和执照中也分为机体A 和动力装置P两个不同的工种。 12. APU 的全称是 13. EFIS(电子飞行仪表系统)有2块显示屏幕, 14. TCAS的英文全称是, 中文全称是 15. 飞行数据记录器可记录()小时的数据。 16.黑匣子包括 17. 电子综合仪表的优点有:

A. 显示器增多、给出指引信号从而帮助飞行员判断、与自动驾驶交联为飞行员减荷 B. 多种数据显示、给出指引信号从而不需飞行员判断、与自动驾驶交联为飞行员减荷 C. 多种数据显示、给出指引信号从而帮助飞行员判断、与自动驾驶交联为飞行员减荷 D. 多种数据显示、给出指引信号从而帮助飞行员判断、与自动驾驶交联为飞行员增荷 18. ()的功用是取代航向式仪表。 A. EHSI(电子水平状态指示仪)Electronic horizontal-situation indicator B. EADI(电子姿态指示仪) Electronic attitude director and indicator C. EICAS(发动机指示和机组警告系统) Engine Indication and Crew Alerting System D. ECAM(飞机电子集中监视系统) Electronic Centralized Aircraft Monitor 19. EICAS的功能为:。 A. 接收、处理、显示系统数据;处理从其它系统、传感器来的数据,向机组提出警告 B. 接收、处理、显示发动机数据;处理其它系统、传感器来的数据,向机组提出警告 C. 接收、处理、显示故障数据;处理其它系统、传感器来的数据,向机组提出警告 D. 接收、处理、显示发动机数据;处理其它系统、传感器来的数据,向机组提出建议 20. 自动驾驶仪由三部分组成:。 A.传感元件、变换放大元件及执行元件 B.传感元件、变换放大元件及控制元件 C.传感元件、控制元件及执行元件 D.控制元件、变换放大元件及执行元件 21. 飞机的航行灯一般安装在左、右翼尖和尾翼顶端,其颜色分别为() 22. 机身上部和下部一般装有按一定频率闪动的灯,此灯为飞机的() 23. 齿轮泵(柱塞泵)属于飞机液压系统的()元件 24. 作动筒属于飞机液压系统的()元件 25. 当飞机的座舱高度达到()米时,氧气面罩自动脱落

语言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语言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分享 首次分享者:◇﹎ゞ丫丫℡已被分享11次评论(0)复制链接分享转载举报语言学概论形成性考核作业及参考答案 语言学概论作业1 导言、第一章、第二章 一、名词解释 1、历时语言学——就各种语言的历史事实用比较的方法去研究它的“亲属”关系和历史发展的,叫历时语言学。 2、语言——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进行思维的工具。就语言本身的结构来说,语言是由词汇和语法构成的系统。 3、符号——符号是用来代表事物的一种形式,词这样的符号是声音和意义相结合的统一体。任何符号都是由声音和意义两方面构成的。 4、语言的二层性——语言是一种分层装置,其底层是一套音位;上层是音义结合的符号和符号的序列,这一层又分为若干级,第一级是语素,第二级是由语素构成的词,第三级是由词构成的句子。 5、社会现象——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和人类社会有紧密的联系。所谓“社会”,就是指生活在一个共同的地域中,说同一种语言,有共同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的人类共同体。语言对于社会全体成员来说是统一的、共同的;另一方面,语言在人们的使用中可以有不同的变异、不同的风格。 二、填空 1、结构主义语言学包括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美国描写语言学三个学派。 2、历史比较语言学是在19世纪逐步发展和完善的,它是语言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 3、人的大脑分左右两半球,大脑的左半球控制语言活动,右半球掌管不需要语言的感性直观思维。 4、一个符号,如果没有意义,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如果没有声音,我们就无法感知,符号也就失去了存在的物质基础。 5、用什么样的语音形式代表什么样的意义,完全是由使用这种语言的社会成员约定俗成。 6、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和线条性特点。 7、语言的底层是一套音位,上层是符号和符号的序列,可以分为若干级,第一级是语素,第二级是词,第三级是句子。 8、语言系统中的所有符号,既可以同别的符号组合,又可以被别的符号替换,符号之间的这两种关系是组合和聚合。 9、组合是指符号与符号相互之间在功能上的联系,聚合是指符号在性质上的归类。 三、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钩,错误的打叉) 1、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2、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没有共同语言,这说明语言是有阶级性的。(×) 3、在现代社会,文字比语言更加重要。(×)

设计概论试题(一)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5 BDBDB 6—10 BAAAD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结构、动作 2、实用、坚固 3、多利斯柱式、爱奥尼亚柱式、科林斯柱式 4、意态、风神 5、巫术说、游戏说、模仿说 6、艺术作品、艺术欣赏者 7、情感性、创造性 8、罗丹 9、审美理知、审美共鸣 10、向日葵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5分) 1、艺术创作:艺术创作是指艺术家、创作者精神实践活动及其产品。(1分)艺术创作是人类高级的、复杂的、特殊的精神活动。(1分)艺术创作的实现,是一个复杂的创造性劳动过程。(1分)作为人类精神实践活动之一,它不可避免的受到它由之产生的时代特定经济基础的制约,不可避免地受到政治环境的影响。(1分)艺术创作又是行动着的、发展着的审美实践活动。(1分) 2、蒙太奇:蒙太奇一词源于法语,是建筑学中一个名词的音译,是装配和构成的意思,借用到影视中来就是实现画面、镜头、声音等电影元素的艺术组接,是影视艺术中特有的重要表现手段。(3分)蒙太奇以人们的联想和理解能力为依据,运用画面的分切与组合,能动地揭示对象的内在联系和意义。(2分) 3、艺术风格:艺术风格体现着艺术家的艺术个性,(1分)是一个艺术家艺术个性稳定地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独特艺术面貌,(2分)它体现着艺术家的审美理想和艺术追求,(1分)使艺术家具备独特的艺术个性的标志。(1分) 四、简答(每题10分,共30分) 1、再现论,是表述艺术创作过程中,艺术家内部主观世界和外部客观世界相互关系的理论。一般将那种侧重于对外部客观世界的再现和模仿,通过外部客观世界表达内部主观世界的艺术理论、艺术创作统称为再现论、模仿轮、再现性艺术、模仿性艺术。(5分) 表现论,和再现论相对应或者相反对,也是表述艺术创作中内部主观世界和外部客观世界相互关系的理论。一般将那种侧重于对内部主观世界的表现,通过内部主观世界间接或曲折地表达外部客观世界的艺术理论、艺术创作、统称为表现论及表现性艺术。(5分) 2、艺术的社会功用主要有审美功用、认识功用、社会组织功用。(4分) 审美功用:艺术是人类审美意识的产物,艺术从生产劳动、巫术等活动中分化出来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意识形态,就是为了满足人类愈来愈强烈的审美需要。(2分) 认识功用:艺术反映生活这个命题,尽管有些简单笼统,却还是道出了艺术的意识形态性质,它终究是现实生活中的一个种特殊表现形式。(2分) 社会组织功用:这也是艺术的一个比较突出的社会功用。艺术从一开始就不是为自己而是为社会创作的。(2分) 3、(1)人的首要属性就是其社会性,艺术家当然也不是孤立存在的个体,其成长、其创作无不受其所处特定时代的政治、经济、道德、宗教、民族心理等诸多社会因素的影响,可以说,艺术家是其所处社会因素在个人身上集中反映的综合体。(4分) (2)艺术家总是生活在一定的时代社会形态中的,而不能超越自己所处的时代,特定时代

民航概论复习题

第一章·民用航空发展概述 第一节·民用航空的诞生与发展 一·解释 1·民用航空 2·飞行器 二·填空 1·飞行器分为:(),(),()与导弹三大类。 2·民用航空包括()(又叫商业航空)和()。 3·1903年12月17日,()国()制造的飞机在美国的北卡罗来纳州腾空而起,标志着真正意义的飞机从此诞生了。 4·1909年()国人()成功地驾驶飞机飞越了英吉利海峡,这是人类第一次表现出对驾驶、控制和制定飞行航路的卓越能力。开创了历史上()次国际航行。 5·1919年在巴黎和平会议上《》作为《巴黎和约》中的独立部分诞生了,()个国家成为了公约的缔约国,这标志着()历史正式揭开了帷幕。 6·人类真正成功使用飞行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年,首先,法国人()制造的热气球载人升空成功;随后聪明的德国人又利用热气球运送()和(),这些都可以说是民用航空运输的萌芽时期 三·简答 中国第一批空姐,需要的条件是什么? 第二节·近代民用航空 一·填空 1·1923年在杨逸仙局长的主持下,自行研制生产出第一架国产飞机()号,孙中山闻后同宋庆龄亲往机场参加试飞典礼,并题写了()四个大字。孙中山是中国航空事业名副其实的()和()。 2·国民政府建立的“两航”是指()和()。 二·简答 两航起义的重要意义上什么? 第三节·现代民用航空 一·填空 1·1944年在美国芝加哥,54个国家签署了《》,历史上称为《》,这个公约成为现在世界国际()的基础,()国际化的主张成为现实。 2·1909年,中国第一个飞行家旅美华侨(),在()国驾驶自制的飞机试飞成功,成为中国历史上成功制造并驾驶飞机的()人。 3·现代民用航空的特点是:()()()()。 二·解释 1·公共航空 2·通用航空 三·简答 现代民用航空在社会和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语言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语言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语言学概论作业1 导言、第一章、第二章 一、名词解释 1、历时语言学——就各种语言的历史事实用比较的方法去研究它的“亲属”关系和历史发展的,叫历时语言学。 2、语言——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进行思维的工具。就语言本身的结构来说,语言是由词汇和语法构成的系统。 3、符号——符号是用来代表事物的一种形式,词这样的符号是声音和意义相结合的统一体。任何符号都是由声音和意义两方面构成的。 4、语言的二层性——语言是一种分层装置,其底层是一套音位;上层是音义结合的符号和符号的序列,这一层又分为若干级,第一级是语素,第二级是由语素构成的词,第三级是由词构成的句子。 5、社会现象——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和人类社会有紧密的联系。所谓“社会”,就是指生活在一个共同的地域中,说同一种语言,有共同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的人类共同体。语言对于社会全体成员来说是统一的、共同的;另一方面,语言在人们的使用中可以有不同的变异、不同的风格。 二、填空 1、结构主义语言学包括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美国描写语言学三个学派。 2、历史比较语言学是在19世纪逐步发展和完善的,它是语言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 3、人的大脑分左右两半球,大脑的左半球控制语言活动,右半球掌管不需要语言的感性直观思维。 4、一个符号,如果没有意义,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如果没有声音,我们就无法感知,符号也就失去了存在的物质基础。 5、用什么样的语音形式代表什么样的意义,完全是由使用这种语言的社会成员约定俗成。 6、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和线条性特点。 7、语言的底层是一套音位,上层是符号和符号的序列,可以分为若干级,第一级是语素,第二级是词,第三级是句子。 8、语言系统中的所有符号,既可以同别的符号组合,又可以被别的符号替换,符号之间的这两种关系是组合和聚合。 9、组合是指符号与符号相互之间在功能上的联系,聚合是指符号在性质上的归类。 三、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钩,错误的打叉) 1、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2、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没有共同语言,这说明语言是有阶级性的。(×) 3、在现代社会,文字比语言更加重要。(×) 4、现代社会,沟通的方式很多,语言的重要性日渐削弱。(×) 5、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没有语言,人类就无法思维。(√) 6、语言和思维互相依存,共同发展。(√) 7、任何一种符号,都是由内容和意义两个方面构成的。(×) 8、从本质上看,语言其实是一种符号系统。(√)

《语言学概论》模拟试题含答案

试卷代号:1093 语言学概论(本) 模拟试题 一、举例解释下列名词(每词5分,共10分) 1. 音位变体 2.借词 二、单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10分) 3.下列说法只有( )是正确的。 A.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文字也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B.不同的阶级使用语言具有不同的特点,说明语言具有阶级性 C.人类多种多样的语言说明语言具有任意性特点 D.语言是一种纯自然的现象 4. 下列说法只有( )是正确的。 A.语法的组合规则是潜在的 B.语法的聚合规则是潜在的 C.语法的组合规则存在于书面语言中 D.语法的聚合规则存在于口头语言中 5.单纯词就是由一个( )构成的词。 A.词根 B.词干 C.词缀 D.词尾6.下列各种说法只有( )是正确的。 A.词义的模糊性说明词义是不可捉摸的 B.多义词使用不当会产生歧义,如“门没有锁” C.“glass”的本义是玻璃,派生义指玻璃杯,这是隐喻 D.同义词在修辞上具有对比作用,可以利用来突出对立面 7.下列说法只有( )是错误的。 A.语法的规则可以类推,但也有例外,如“wife”的复数不是“wifes” B.}昆合语又叫克里奥尔语,它可以被孩子们作为母语来学习 C.混合语只限于某社会集团使用,缺乏广泛性 D.“墨水”原指黑墨水,现指各种颜色的墨水,这种变化是词义的扩大

三、综合分析题(共40分) 8.描写下列音素的发音特点。(8分) ① [u]: ② Ea]: ③ [m]: ④ [x]: 9.分析下面词语中各个构词语素的类别,是词根、词缀还是词尾。(12分) ① going ②老乡 ⑧绿化 10.指出下列词组的结构类型。(10分) ①学生和老师 ②空气新鲜 ③热烈欢呼 ④摆放整齐 ⑤阅读报纸 11.指出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的词尾所表示的语法意义和语法范畴。(10分) He buys many books. 四、问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2.为什么说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 13.语言符号是一种分层装置,这种分层的核。g,是ffA?其上层由哪些要素构成? 各要素在数量上有何特点? 14.举例说明基本词汇的特点,并简要说明这些特点之间的相互影响。 15.什么是双语现象?双语现象随着社会的发展会出现怎样的结果?

设计概论试题与答案一

设计概论试题与答案第一套 注意:(红色字体为重点) 第一章设计的内涵 思考题答题要点 1."设计"(Design)的本义是什么? 设计(Design)源于拉丁文Designave,其本义是"徽章、记号",即事物或人物得以被认识的依据或媒介,在中国,设计最初是分开使用的,"设"指预想、策划,"计"指特定的方法策略等。 2.不同的学者对设计的理解提出了哪些较有代表性的观点? 设计是人类的行为; 设计的本质是人为事物; 设计是人类生活方式的设计。 3.如何理解设计的内涵? 我们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来理解设计的内涵: 从广义的角度来理解,design最基本的意义是计划乃至设计,即心怀一定的目的,并以其实现为目标而建立的方案,这个界定几乎涵盖了人类有史以来的一切文明创造活动,其所蕴含着的构思和创造性行为过程,则是现代设计的内涵和灵魂; 从狭义的角度来理解,design特指在一般的计划和设计中,对构成艺术作品的各种构成要素,在各部分之间或者部分与整体的结构关系上,

组织成为一个作品的创意过程。 4.如何理解艺术与设计的关系? ①对"艺术"《辞海》解释为:"人类以情感和想象为特性珠把握和反映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即通过审美创造活动再现现实和表现情感理想,在想象中实现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的互相对象化。具体说,它是人们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形象反映,也是艺术家知识、情感、理想、意念综合心理活动的有机产物。" ②设计虽然超越了纯艺术,存在于设计、生产或制作的全过程,和技术、材料、工艺、市场、消费、等因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但它与艺术创作并不能截然分开,设计师的设计至始至终总是要考虑到具体设计对象,根据生产技术条件和制作技艺的可行性,而进行创造性工作,这个创造性过程始终与审美发生联系。 5.什么是设计的形式?它包括哪些因素? 设计的形式指形态、色彩、肌理等外在造型形式,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形式受到实用功能的制约,同时又对认知功能和审美功能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 ①形态:通常指某种特定的外形,即物体在空间中的特定形态。物体的形态特征是我们区别不同物体的依据,这里的形态概念既指设计物外形,也包括设计物内在结构,是设计物的内外要素的统一的综合体,构成形态的基本形式有点、线、面、体等; 设计物的形态创造要善于运用变化与统一,韵律与节奏,主从与响应、过渡与均衡、对比与协调、比例与尺度、比拟与联想等多种造型手法,以达

民航概论复习资料

蒙哥菲尔兄弟制造了热气球 1919年,民用航空正式开始 国际民航组织成立于1947 国航的两字代码是CA 风筝是非动力驱动的 安全性是衡量航空运输质量的首要标志 中国航空器材进出口集团公司简称是中航材 欧亚公司正式成立于1931年 最早的飞行器是中国的风筝和火箭 1903年莱特兄弟发明了第一架飞机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国际航行成功地飞过了英吉利海峡 1939年喷气式飞机于德国出现 1969年英法合作生产的超音速协和号投入运营,时速达2150千米。 飞机按发动机类型可分为活塞式飞机、喷气式飞机两大类 华沙公约签订于1929年10月12号。 飞艇的缺点:体积大,速度慢,受风影响大,操纵不灵活,容易损坏。 轻于空气的航空器:气球,飞艇。重于空气:滑翔机,风筝,飞机,直升机,旋翼机,扑翼机。 民用航空器应具备有安全,经济,舒适及符合环保要求的条件。 “1919年时世界民用航空真正开始的一年”因为在1919年巴黎和会上各国签署了巴黎航空管理公约,一战后各国把飞机由军事转到民用上,随后欧洲建立了国际航行委员会,建起联系各国的航空网。因此,1919年被认为是世界民用航空真正开始的一年。 航空运输企业即航空公司。 中国航空运输协会倡导的精神是诚信服务、创新进取 国际航空运输协会的总部设在蒙特利尔 国际民用航空导航服务组织是在1998年成立的. 国际民航日是12月7日 TIACA是运输业内的最大的非政府组织,也是航空物流链上的唯一一个国际组织 1991年AOIC和ICAA经过整合成立了新的国家机场理事会,总部设在瑞士的日内瓦 任何为民用航空提供航空导航服务的机构都可以加入CANSO 1962年一个新的代表机场的组织在巴黎建立,这个组织是ICAA “寰宇一家”是1999年2月1日正式成立的国际性航空公司联盟 ACI是一个非盈利组织,它的主要目的是代表机场的共同利益与航空运输业的其他伙伴展开合作。 民航的三大组成部分分别是政府、航空公司、民航机场。 SITA的网站是由数据交换和接口系统、用户接口系统、网络控制系统、取贮转发系统等系统构成。 中国民航事务的最高管理机构是中国民用航空总局 星空联盟的识别标志是一个由5个三角形图样组合而成的五角星,象征创立联盟的5个初始会员。 中国航空集团公司总部在北京,中国南方航空集团公司总部在广州,中国东方航

语言学概论练习题库参考答案

《语言学概论》练习测试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 1、“人有人言,兽有兽语”中的“言”属于: A. 语言。 B. 言语。 C. 言语行为。 D. 言语作品。 2、人运用语言可以说出无限多的句子,这反映了语言的:(C) A. 民族性。 B. 符号性。 C. 生成性。 D. 系统性。 3、被社团作为母语使用和学习的语言是: A. 人工语言。 B. 自然语言。 C. 共同语。 D. 世界语。 4、从语言学分科来看,《语言学概论》课属于: A. 一般语言学。 B. 具体语言学。 C. 共时语言学。 D. 历时语言学。 5、“我爱家乡”中“爱”和“家乡”: A. 是聚合关系。 B. 是组合关系。 C. 既是聚合关系又是组合关系。 D. 既非聚合关系又非组合关系。 6、汉语南方方言比北方方言更接近于古汉语,这反映了语言发展的: A. 渐变性。 B. 相关性。 C. 规律性。 D. 不平衡性。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义项是最小的语义单位。 B.义素是最小的语义单位。 C.词义的主要内容是语法意义。 D.词义不包括语法意义。 8、有人说语言是古代文化的“活化石”,这说明语言具有: A. 交际功能。 B. 思维功能。 C. 文化录传功能。 D. 认知功能。 9、“衣领”是“衣服”的: A. 上义词。 B. 下义词。 C. 总义词。 D. 分义词。 10、转换生成语言学的代表人物是: A. 乔姆斯基。 B. 菲尔默。 C. 皮亚杰。 D. 韩礼德。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语言是无限的,言语是有限的。 B.语言是个人的,言语是社会的。 C.语言是一般的,言语是个别的。 D.语言是具体的,言语是抽象的。 12、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 A.文字。 B.语言。 C.书面语。 D.手势语。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所有的符号都有任意性。 B.有些符号有任意性。 C.只有语言符号有任意性。 D.语言符号没有任意性。 14、词汇变化比语音语法快,这体现了语言发展的 A.渐变性。 B.稳固性。 C.相关性。 D.不平衡性。 15、“小王喜欢小李”中“喜欢”和“小李” A.是组合关系。 B.是聚合关系。 C.既是聚合关系又是组合关系。 D.既非聚合关系又非组合关系。 16、语言最重要的功能是 A.思维功能。 B.标志功能。 C.交际功能。 D.认知功能。 17、日语属于 A.屈折语。 B.粘着语。 C.词根语。 D.编插语。

全国自考2016年10月00541《语言学概论》历年真题及答案

2016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语言学概论试卷(课程代码 00541)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 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下面各项中,属于汉语北方方言的是 A.广州话 B.福州话 C.重庆话 D.上海话 2.汉语拼音字母b、p、m都是 A.舌尖音 B.唇齿音 C.正齿音 D.双唇音 3.下面各项属于自源文字的是 A.英文字母 B.甲骨文 C.腓尼基字母 D.希腊字母 4.儿童“以词代句语言”出现在 A.单词句阶段 B.语法句阶段 C.简单句阶段 D.复杂句阶段 5.“叶子岀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一句采用的修辞手法是 A.比拟 B.仿写 C.夸张 D.比喻 6.下面各项中含有轻声音节的是 A.渐渐 B.妈妈 C.声声 D.人人 7.“在家休息”是一个 A.动宾词组 B.主谓词组 C.偏正词组 D.兼语词组 8.不同行业有自己的“行话“行话”属于 A.地域方言 B.社会方言 C.亲属语言 D.混合语言 9.“半两棉花——免弹(谈)”采用的方法是 A.转移欢关 B.语义汉关 C.语音双关 D.替代双关 10.下面各项属于语言符号特点的是 A.约定性 B.自然性 C.固定性 D.想象性 11.一种语言的共同语是在某一个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这种方言叫 A.母方言 B.底层方言 C.基础方言 D.原始方言

12.谈话体属于 A.书面语体 B.宣传语体 C.文学语体 D.口语语体 13.唐太宗名李世民,唐代人便把“世”改为“代'把“民”改成“人”,这是为了 A.避讳 B.图吉利 C.讨口彩 D.自谦 14.中国历史上推行“书同文”措施的是 A.齐桓公 B.秦始皇 C.汉武帝 D.唐玄宗 15.汉语中“罗汉、菩萨、塔、阎罗”等词的出现,是因为 A.儒家学说的兴盛 B.道教的兴起 C.名教的影响 D.佛教的传入 16.“弟弟吃苹果”不能说成“苹果弟弟吃'这是受制于语言符号的 A.组合关系 B.聚合关系C联想关系 D.分类关系 17.音高取决于声波的 A.振幅 B.数量 C.长短 D.频率 18.“这是革命的春天,这是人民的春天,这是科学的春天”,这个句子是 A.反复句 B.顶真句 C.对偶句 D.回环句 19.中国叫“绥远、定远”之类名字的地方,往往当年 A.水草丰美 B.山川秀丽 C.曾发生战乱后被抚平 D.人口特别多 20.—个民族的全体或部分成员放弃使用本民族语言转而使用另一民族语言的现象叫 A.语言混合 B.语言转用 C.克里奥尔 D.双语现象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多涂或少涂均无分。 21.下面关于语言和民族、国家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个民族只能说一种语言 B.—个民族可以说多种语言 C.一个国家只有一种语言 D.—个国家可以有多种语言 E.不同民族可以说同一种语言 22.下面各项中,属于元音的有 A.[a] B.[f] C. [l] D.[o] E.[p] 23.下面各项中属于发散思维的表现形式的有 A.音乐 B.舞蹈 C.绘画 D.推理 E.文学 24.下面各项中彼此有亲属关系的语言有 A.日语 B.葡萄牙语 C.老挝语 D.朝鲜语 E.英语 25.下面各项中,属于借词的有

《设计概论》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威远职中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科目:设计概论班级:1018 、1019 姓名:学号: 一、填空题(每空1.5分,共21分) 1、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就必须通过劳动来取得基本的生存条件。 2、后工业社会的设计是以后现代主义为主要特征的。 3、1918年,格罗庇乌斯在魏玛成立了著名的包豪斯学校。 4、从设计角度来讲,功能因素主要有实用功能、认知功能和审美功能。 5、风格主义起源于荷兰画家蒙德里安创办的《风格》杂志。 6、设计的目的是为人服务。 7、新艺术风格究其根源来源于英国的工艺美术运动。 8、设计的价值体现在实用价值和附加价值两个方面。 9,《亚威农的少女》是毕加索的代表作。 10、设计的最终实现是以满足人的精神和物质需求为目的的。 1、产品的设计可以划分为手工艺设计和( C )两大类型。 A、展示设计 B、平面设计 C、工业设计 D、造型设计 2、被后世称为“现代设计之父”的是( B ) A、约翰·拉斯金 B、威廉·莫里斯 C、韦伯 D、福克纳 3、( C )是指以构成人类生存空间为目的的设计,是对生活和工作环境所必需的各种条件进行综合规划设计的过程。 A、环境设计 B、平面设计 C、包装设计 D、展示设计 4、设计的组成因素分为功能因素、形式因素、技术因素和( A ) A、经济因素 B、智能因素 C、制度因素 D、观念因素 5、技术因素因其所处的地位和表现形态不同,可以分为生产技术、产品技术和( B )。 A、制作技术 B、操作技术 C、检验技术 D、评价技术 6、手工艺设计依据设计风格可分为民间工艺、特种工艺和( B )三种形式 A、金属工艺 B、现代手工艺 C、陶艺工艺 D、刺绣工艺 7、( D )是物的结构、材料、技术所表现的合目的和合规律性的功能的统一。 A、生产过程美 B、社会美 C、艺术美 D、功能美 8、对设计物进行社会的社会的审美评价,其方式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种是个人审美评价,一种是社会舆论评价,一种是( A )。 A、权威性评价 B、集体审美评价 C、综合审美评价 D、合理性评价 9、《割耳朵的自画像》的作者是( C ). A、毕加索 B、高更 C、凡高 D、克里姆特

民航概论试题2

民航上海中专05级网络重修《民航概论》课程考试卷 B 卷 班级姓名学号成绩 1、民用航空器根据获得升力方式不同分:和 2、机场按使用性质一般分为______和_______两大类。 3、商业航空也称为是。 4、航线网主要有型和型两种。 5、飞机的升力主要是由于和的相对运动而产生。 6、IATA的中文是,ICAO的中文 是。 7、目前世界上著名的航空联盟有三家,、、。 二、选择题15% 1、莱特兄弟发明飞机的年代是。 A.1902年 B.1903年 C.1914年 D.1918年 2、运输业被划分为 A.第一产业 B.第二产业 C.第三产业 3、最早出现的重于空气的航空器是 A.风筝 B.滑翔机 C.飞机 D.旋翼机 4、先进的空中交通管制方法是。 A 程序管制 B 雷达管制 C 进近管制 D 机场管制 5、下列参数中不属于跑道参数的是。 A 宽度 B 等级 C 强度 D 跑道号 6、在起飞和降落时飞行员必须知道的高度是。 A.相对高度 B.绝对高度 C. 标准气压高度 D.真实高度 7、通常我们把这几个构成飞机外部形状的部分合称为机体。A.机身、机翼、尾翼和起落架B.机身、机翼和动力装置 C.机身、机翼和仪表设备D.机身、机翼和尾翼

8、通用航空使用的小型飞机多用的动力装置是。 A.活塞式发动机B.涡轮螺旋桨发动机 C.涡轮风扇发动机D.涡轮轴发动机 9、航空器使用规律来确定飞行高度。 A.大气压力变化B.大气温度变化 C.空气密度变化D.以上都不对 10、一条跑道的两个方向有两个编号,二者角度数值上相差。A.0 B.9 C.18 D.36 11、航空器一般活动的大气层为。 A.对流层和平流层B.电离层和平流层 C.逃逸层和电离层D.以上都不对 12、MF8306航班是指。 A.上海航空公司承运的上海至广州的去程航班 B.上海航空公司承运的广州至上海的回程航班 C.厦门航空公司承运的厦门至广州的去程航班 D.厦门航空公司承运的广州至厦门的回程航班 13、定期客票也称为。 A.“OK”票B.“OPEN”票C.BSP中性票D.以上都不对14、航空运输周转量是以为单位。 A.旅客人数 B. 吨公里C.公里 D. 架次 15、下列组织中,属于官方性质组织。 A.国际民用航空组织B.国际航空运输协会 C.国际民用航空组织和国际航空运输协会 四、判别10% ()1、“两航起义”奠定了新中国民航事业的基础。 ()2、飞机绕横轴的转动叫横滚转动。 ()3、民用飞机分为用于商业飞行的飞机和用于通用航空的飞机。

语言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语言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语言”的定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B A.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 B.语言就是人们说出来的话 C.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首先是有声的口头语言 D.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 2.关于“言语活动”、“语言”和“言语”三者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C A.“语言”等于“言语活动”减去“言语” B.“语言”是主要的,而“言语”是次要的 C.“言语”是“言语活动”中的社会部分 D.“语言”是从“言语活动”抽象出来的一个均质的系统 3.索绪尔创立的语言学可以称为C A.传统语言学 B.历史比较语言学 C.结构主义语言学 D.社会语言学 4.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是B A.音渡 B.音素 C.音位 D.音节 5.[p‘]的发音特征是A A.双唇送气清塞音 B.双唇不送气清塞音 C.舌尖前送气清塞音 D.舌尖前不送气清塞音 6.下列各项中,都是不圆唇元音的一组是D A.[i,u] B.[e,o] C.[A,y] D.[?,a] 7.说话人根据表达需要有意识地加上去的句重音是D A.节律重音 B.语法重音 C.固定重音 D.强调重音 8.下列关于语汇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D A.语汇是有意义的能独立使用的语言单位 B.语汇是最小的有意义的语言单位 C.语汇是固定词组和熟语的总汇 D.语汇是一种语言中词和语的总和

9.从词的构造方式看,汉语“健儿”一词属于C A.单纯词 B.派生词 C.复合词 D.简缩词 10.下列各个汉语词语中的“子”是词根语素的是C A.笼子 B.鸽子 C.瓜子 D.日子 11.下列关于语法的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C A.语法是关于词的构成变化和词构成词组和句子的规则 B.语法是说本族语的人的直觉知识和约定习惯 C.语法是与语音、语汇等要素互不相关的规则 D.语法是与语音、语汇等相比变化较慢的现象 12.在“这些书我看过了”这个语言片段中,“这些书”和“我看过了”的性质是A.既是成分也是组合 B.是成分,不是组合 C.是组合,不是成分 D.不是成分也不是组合 13.下列关于词义模糊性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A A.词义所指范围边缘区域模糊,中心区域明确 B.词义所指范围边缘区域明确,中心区域模糊 C.词义所指范围边缘区域、中心区域都模糊 D.词义所指范围边缘区域可能模糊 14.“哈巴狗”和“狮子狗”指的是同一种狗,二者在词义上的主要差别是C A.理性意义不同 B.语体色彩不同 C.形象色彩不同 D.语气意义不同 15.下列各项中,含有降级述谓结构的是C A.他申请去北京进修 B.你去请他比较好 C.他取下了挂在墙上的地图 D.他害怕老师批评他 16.下列各项中,甲和乙之间是预设关系的是B A.(甲)他有一件西服——(乙)他有一件衣服 B.(甲)他的西服破了——(乙)他有一件西服 C.(甲)那个学生借给他一本《红楼梦》——(乙)那个人借给他一本《红楼梦》D.(甲)那个学生借给他一本《红楼梦》——(乙)那个学生借给他一本书17.1956年我国推行汉字简化方案,将繁体字改成简体字,这属于A A.正字法改革 B.字符类型改革 C.文字类型改革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