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送东阳马生序导学案(附答案)[1]

送东阳马生序导学案(附答案)[1]

送东阳马生序导学案(附答案)[1]
送东阳马生序导学案(附答案)[1]

2012—2013学年八年级下语文学科新课改教学案

第24课《送东阳马生序》第一课时

编写人丰义元审核人语文编写组

教学目标:

1、熟练地朗读课文,培养古文自读能力。

2、积累相关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3、学习一词多义和词类活用。

重难点:

1.培养古文自读能力

2.积累相关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课前预习。

1、常言道:“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孟子也说:“夫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些都说明了苦难并非全是坏事。只要我们善于化苦难为动力,则苦难就会成为成功的垫脚石。

2、介绍作者情况及时代背景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谥文宪,浦江(在今浙江义乌县西北) 人。明初著名文学家。受业于元末古文大家吴莱、柳贯、黄溍等,明初主修《元史》,后历任国子司业、侍讲学士,后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学识渊博,工散文,文字简练朴素,与刘基、高启为明初诗文三大家。宋濂很受朱元璋器重,为明代“开国文臣之首”。平生著作很多,有《宋学士文集》。

《送东阳马生序》是宋濂写于晚年的一篇劝学之作。马生,马君则,国子监太学生。序,也称作“叙”或称作“引”,有如今日的“引言”、“前言”,是说明书籍著述、出版意图、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也可包括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序”一般写在书籍或文章的前面,也有列在后面的,列于书后面的称为“跋”或“后序”。赠序,古代送别以诗文《史记太史公自序》相赠,写在诗文前的文字称为赠序。赠序多为推重、赞许或勉励之辞。本文即属此类。

3、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嗜.()缊.()砚.()皆被绮

..绣()()

容臭.()烨.然()俟.()

弗.之怠.()()加冠.()叱咄

..()()

卒.()负箧曳屣

...()()()皲.裂()媵.人()衾.()久而乃和.()僵劲.()

学习过程:

一、疏通课文

1、自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要求:注意读音及停顿,

2、结合课文第一段注释,自己翻译课文,并解决下面加点的疑难词义。

余:嗜.学:致.书以.观:每.假借于.:.

笔.录.:计日.以还:多以.书假余:因得

..:

益慕

..圣贤之道.:.又患.:尝.趋.百里外:

从.乡之先达:未尝

..稍降辞色:或.遇其.叱咄: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3、再读第一段并口头翻译本段。

4、结合课文第二段注释,自己翻译课文,并解决下面加点的疑难词义。

负.箧.曳.屣.:四支.:

持汤.沃.灌:以.衾.拥覆:日再

..食:

皆被.绮绣:余则.缊袍:略无

..:以.中有足乐者:

5、再读第二段并口头翻译本段。

6、翻译句子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二、知识积累

1、归纳一词多义

以无从致书以.观

计日以.还

人多以.书假余

俯身倾耳以.请

不敢出一言以.复

以.衾拥覆

以.中有足乐者

日计日.以还

主人日.再食

则则.又请焉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之藏书之.家

弗之.怠

走送之.

圣贤之.道

当余之.从师也

其门人弟子填其.室

或遇其.叱咄

俟其.欣悦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2、找出并解释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四支僵劲不能动

同舍生皆被绮绣

3、解释下列句子中活用的词

腰白玉之环。

手自笔录。

戴朱缨宝饰之帽。

同步练习:

一、文学常识:

1、选自作者朝著名文学家

2、序,是一种文体,有书序和赠序之别。本文是一篇。赠序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字,内容多是勉励、推重、赞许之辞。

二、重点字词解释。

(1)余幼时即嗜.学() (2)无从致.书以观()

(3)每假借

..于藏书之家() (4) 弗之怠.( )

(5) 走.送之( ) (6)不敢稍逾约

..()

(7) 既加冠

..名人与游()..( ) (8) 无硕师

(9) 尝趋.百里外() (10) 门人弟子填.其室( )

(11) 未尝稍将辞色

..() (12) 援.疑质.理 ( )

(13) 或遇其叱咄

..() (14) 礼愈至.()

(15) 俟.其欣悦() (16) 穷冬

..()

(17) 负箧.曳屣.() (18) 至舍.()

(19) 持汤.沃灌.() (20)以衾.拥覆()

(21) 寓逆旅

..主人( ) (22)腰.白玉之环 ( )

(23)右备容臭

..若神人()..()(24)烨然

(25)緼.袍敝.衣()(26)略无慕艳

..意()

三、译句:

1、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2、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3、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4、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5、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6、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7、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8、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9、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

10、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11、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教学后记:

2012—2013学年八年级下语文学科新课改教学案

第24课《送东阳马生序》第二课时

编写人丰义元审核人语文编写组

教学目标:

1、熟练地朗读课文,培养古文自读能力。

2、学习作者刻苦求学、自励奋进的精神。

3、从前人的刻苦好学和虚心求师的精神中受益。

重难点:

1.培养古文自读能力

2.积累相关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学习过程

一、开阔视野

我国古代文化中刻苦求学的故事你知道多少?

1、囊萤映雪:晋朝,车胤(yìn)囊萤读书。晋,孙康家贫,映雪读书。

2、悬梁刺股:东周时代,苏秦读书欲睡锥刺骨。西汉,孙敬昼夜苦读,以绳系头悬屋梁。

3、凿壁偷光:又作穿壁引光。“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4、画荻教子:《宋史欧阳修传》:“(修)四岁而孤。母郑守节自誓,亲诲之学。家贫,至以获画地学书。

二、合作探究

(一)1、阅读课文第一段.整体感知

2、这一段的中心意思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二)1、阅读课文第二段.整体感知

2、这一段的中心意思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三、探究质疑

1.思考: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写出自己学习时的困难条件的? 他为什么能够这么做?

2.思考:作者写出自己求学的艰苦经历,目的是什么?

3、读完全文,你觉得应该学习作者的什么精神和品质?

四、拓展延伸

1、作者家贫嗜学,乐以忘忧,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当代中学生应该如何看待这种学习态度和从师尊师方式?

2、通过学习本文,拿你和课文作者比较,谈谈你对学习条件、主观努力与学习效果相互关系的看法。

同步练习:

一、补出下列语段中省略的成分。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 )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 )援疑质理,( )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 )色愈恭,

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 )则又请焉。

二、课内阅读

1、找出本文中的两个通假字:

(1)四支僵劲不能动

(2)同舍生皆被绮绣

2、根据要求默写:

(1)揭示作者小时侯学习就很勤奋的句是:

(2)最能表现作者抄书之苦的句子是:

(3)表明作者尝趋百里外求学原因的句子是:

(4)对太学生中的其他人“烨然若神人”作者却“略无慕艳意”的原因是:

3.“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中的“艰”主要指

(1)(2)(3)

4.作者写自己求学经历艰难的目的是什么?

5.作者“虽愚,卒获有所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6.作者写此文,意在勉励马生刻苦学习。在《三国演义》中有那么一段,孙权通过自身体会劝说手下一员大将读书的故事,后来这员大将设奇计袭荆州,大败关羽为东吴建下奇功。那么这员大将叫什么名字?从他身上你能获得哪些启示?

7.翻译: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曲伸,弗之怠。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勤且艰若

三、课外阅读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

(1)或.夜昏怠()

(2)去之.难都()

(3)辄.以水沃面()

(4)日昃始.食()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2)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3、结合上文,说说范仲淹有哪些好的品质?

4、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谈谈你读了此文的感受。

教学后记:

《送东阳马生序》答案:

第一课时:学习过程:

二、3、腰,名词作动词,挂在腰间。

笔,名词作状语,用笔;手,名词作状语,动手

宝,名词作状语,用珠宝;朱缨,名词作状语,用红缨

同步练习:

二、(1)爱好,喜爱 (2)得到 (3) 借 (4) 懈怠,放松 (5) 跑 (6) 超过期限 (7) 指成人 (8) 才学渊博的老师 (9) 快步走 (10) 充满

(11) 语言和脸色 (12) 提出;询问 (13) 训斥,呵责 (14) 周到

(15) 等到 (16) 隆冬 (17) 书箱;鞋 (18) 学舍,书馆

(19) 热水;浇洗 (20) 被子 (21) 旅店(22)腰佩

(23)香袋(24)光彩照耀(25)旧絮;破(26)羡慕;欣赏

第二课时:

学习过程

二、合作探究

(一)2、这一段是讲述作者本人求书、求师的艰难

(二)2、这一段是讲述作者本人求学的艰难

三、1.幼时求学的艰难;成年后求师的叩问之难,旅途之艰,生活之苦。

或四个方面:家境贫寒,无书可读;无师求教难;

远道求学,备受艰苦;艰苦的求学生活。

或读书难,要借书,抄书;拜师难,冒严寒顶风雪,到外地寻师;

求教难,常遭“叱咄”;生活难,“日再食,”穿“緼袍敝衣”。

他为什么能够这么做?

2.目的是劝勉马生不要辜负良好的学习条件,要刻苦读书,以期有所成就。3、不畏艰苦,刻苦勤奋的求学精神和坚守信约,谦虚有礼的美好品质。

同步练习:一、明确:先达、余、余、余、余

二、课内阅读

2、(1)余幼时即嗜学

(2)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曲伸

(3)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4)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3.⑴求书难。⑵求师难。(3)求学难。

4.作者以自己艰苦且勤奋的读书经历现身说法,勉励马生勤奋学习。

5.勤奋好学、博览群书、虚心求教。

6.吕蒙;

启示:后天学习很重要;勤能补拙,学能治愚;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三、课外阅读1. 或:有时之:到辄:总是始:曾经

2、.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自保自养罢了

五年以来不曾解开衣服好好睡觉,有时候发昏疲倦,就用冷水冲头洗脸

3 、刻苦学习,吃苦耐劳,敢于磨砺自己

4.、启示:只有发愤图强、勤奋学习,才能创出一番大事业

送东阳马生序复习学案及答案

八下五单元文言文复习学案 21、与朱元思书 一、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作者字南朝粱文学家,“书”的意思是 二、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缥.()碧泠.()泠作响鸢.()飞戾.()天轩邈.()风烟jù()净急tuān( )甚箭经lún( )世务横kē( )上bì( ) 三、解释词语 从.流飘荡:一百许.里:水皆缥碧 ..:急湍 ..甚箭: 猛浪若奔.: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 经纶 ..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 四、翻译下列句子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2、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3、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4、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5、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6、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7、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8、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9、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10、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五、用原文填空并回答相应问题 1、富阳至桐庐之间的山光水色的总特征是(概括赞叹富春江,总领全文的句子是) ,。 2、写登舟纵目总体感受的句子是:,。 3、写江流婉转,江上放舟自由情态的句子是:,。 4、写富春江水清澈的句子是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 。采用了的修辞手法。 5、写水流湍急的句子是________ ,_________ 。采用了_____ 、_____修辞方法。 6、文中写水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三峡》中“虽乘奔御风 不以及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7、通过视觉写山奇的句子是,。, 。,。 8、写出从视觉方面描写景物和从听觉方面描写景物的对偶句各一组。 视觉方面: 听觉方面: 9、全文共三段,第一段的作用是以“__________________ ”一句作为全文的纲领。接着写“异水”,以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 写水流舒缓处;以________ ,_________ 写水流湍急处。写水主要运用了和的修辞手法,将富春江“异水”、的特点形象地表现出来;再写“奇山”,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字,从角度将崇山峻岭化为,再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声音从角度写出山间的勃勃生机,写出了“奇山”山高、树多、景美的特征。 10、本文的主旨句是哪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送东阳马生序 》导学案

二十三送东阳马生序 (第一课时) 一、目标导学 1.初步感知古人刻苦学习的精神。 2.掌握常见文言实词“序”“致”“质”等的意义。 3.掌握常见文言虚词“以”“诸”等的用法。 二、自主预学 1.一读课文,借助字典、书下注释及有关参考资料,完成下列练习。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嗜.好()逾.约()加冠.()叱咄 ..( ) ( ) 叩.问()皲.裂()媵人 ...( ) ( ) ( ) ..()负箧曳屣 容臭.()至舍.()烨.然()缊.袍敝.衣()() 俟.其欣悦()以衾.拥覆()日再食.()廪稍 ..()()裘.葛之遗.()()冻馁.()谒.()以为贽.() (2)文学常识积累。 本文作者是,字,号,初家。本文选自。本文是一篇,赠序是的文体,内容多为之辞。 2.二读课文,借助文下注释及工具书,试着翻译课文,对不能理解的词句做上标志。 疑问摘要: 三、互动探究 (一)交流讨论“预习导学”部分的知识点。 (二)在预习的基础上朗读课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梳理文章一、二两段词句意思。 1.注意朗读的节奏,句读要准确。 2.揣摩有关字词的意思。 (三)再读课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理解重点字词。 1.通假字。 (1)四支.僵劲不能动()(2)同舍生皆被.绮绣() 2.一词多义。 (1)以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以.中有足乐者()计日以.还()以.衾拥覆() 俯身倾耳以.请()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2)致无从致.书以观()闲情逸致.()(3)之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弗之.怠()录毕,走送之.()当余之.从师也()(4)或或.遇其叱咄()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或.王命急宣()

江苏省无锡地区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送东阳马生序》学案(无答案)苏教版

送东阳马生序 一、学习目标 1、理解本文的思想内容,明确作者通过现身说法,以自己年轻时代的求学经历启 发马生,以达到劝学的目的。 2、理解本文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其独特的表达效果。 二、学习重点 理解本文作者执著的求学之志和殷殷劝勉之情。 三、自助内容 1、了解作者。 宋濂是明朝主要的开国文臣,明初文学家。他年少时受业于元末古文大家吴莱、柳贯、黄晋等。他一生刻苦学习,“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元朝末年,元顺帝曾召他为翰林院编修,他以奉养父母为由,辞不应召,修道著书。明初,征他作江南儒学提举,让他为太子讲经,修《元史》,官至翰林院学士承旨、知制诰,朝廷的重要文书,大都由他参与撰写。年老辞官。后因长孙宋慎犯罪,被流放到四川,途中病死。他与刘基、高启为明初诗文三大家。著有《宋学士集》。 2、了解本文的体裁特点。 本文是一篇赠序,是作者给同乡后辈马生的临别赠言。作为文章的体裁,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平,或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或给以必要的引导。而赠序与书序的性质不同,始于唐朝,文人之间以言相赠,表达离别时的某种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性散文。 3、读通课文。(注意字音和停顿) 4、读懂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词句,粗知文意。如有疑难,小组 自行解答。)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

)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 )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 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 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 ) 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 )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 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 )理,俯身倾耳以(「)请;或仁)遇其叱咄(),色愈( )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 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 肤皲裂()而不 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 )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 乃. ( )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 ),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 ) 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廩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 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送东阳马生序》导学案

《送东阳马生序》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重点词的含义,熟读课文,疏通文意。 2、理解文中对比写法,并体会其作用。 3、学习古人勤奋好学的精神。 重难点:疏通文意,学习古人勤奋好学的精神。 课时:4课时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 借助工具书,参考课下注解及课后补充材料,预习下列内容: 1、了解题目“序”的含义、分类及作者。 2、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shì()学逾()约硕()师趋()百里外叱咄()俟( )其欣悦 卒( )获有所闻负qiè( )曳xǐ( ) 皲( )裂媵( )人以qīn( )拥覆容臭( ) 烨( )然yùn( )袍bì( ) 衣 3、将你不敢确定字音的字写在下面: 4、说出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假借( ) 走( )送之加冠( ) 与游( ) 先达( ) 叩问( ) 援( )疑质( )理或遇其叱咄( ) 礼愈至( ) 穷冬( ) 至舍( ) 持汤( )沃灌( ) 寓逆旅( ) 日再( )食腰( )白玉之环略无慕艳( )意 4、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1)四支僵劲不能动 (2)同舍生皆被绮秀 5、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大意,并填空: 全文共两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作者分别克服了______之难和______之难,得到了_______和_______的结果。 (用原文中的四自短语填空)第二自然段,作者用自己求学中衣、食、_____ 、__ ____ 四个方面的贫穷反衬自己求学追求精神上的富足。 课堂学习: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古人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勤苦学习的佳话,程门立雪让人感动,悬梁刺股让人震撼,或许学习他们较困难,那么我们来学习宋濂吧,学习他孜孜不倦的精神,学习他排除万难的精神。(板书题目、作者) 二、自主学习。 1.自读书后对作者的介绍,假如你要用一句话很简短的话向别人介绍,你怎么讲? 2.读下面一段话,了解本文的文体特点。 本文是一篇赠序,其中的“序”,并非“序言”,而是“赠言”的意思。作为文章的体裁,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平,或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或给以必要的引导。

11《送东阳马生序》后附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何为赠序,掌握文中的重点实词和虚词。 2、把握本文因事说理,以情动人,以理服人的语言风格。 3、辩证看待学习中的难与易、苦和乐。 【知识链接】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谥文宪。学识渊博,工散文,文字简练朴素,与刘基、高启并为“明初诗文三大家”,为明“开国文臣之首”。 赠序,是指亲友间以作文相赠的文字,内容多是表达惜别、祝愿、劝勉之意的文字 【预习导学】 一、熟读课文, 1给下列字词注音并解释。 嗜()学:逾():硕(): 俟():衾():烨()然: 叱()咄():皲()裂: 媵()人:容臭(): 负箧()曳()屣():。 2、指出下列通假字,并解释。 ①四支僵劲不能②同舍生皆被绮绣 ③滕人持汤沃灌 3、指出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①走送之古:今:②日再食:今: ③滕人持汤沃灌古:今: 4、一词多义 (1)至礼愈至() (2) 以无从致书以观() 至舍()以是人多以书假()而足肤皲裂而不知()以衾拥覆() 久而乃和()计日以还()(4)之弗之怠()走送之()当余之从师()慕圣贤之道() 5、词类活用: ①手自笔录②腰白玉之环 ③录毕,走送之④余立侍左右 6、翻译下列句子 ①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②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③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二.理清文章脉络,整体感知课文(能用原文时请用原文): 1.文章主要是以作者自身经历,勉励马生读书当且(用原文)。 2.为说明上述问题,作者用了四个切身事实说明问题,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①②③④ 3.为解决无书以读的困难,作者克服了怎样的困难(请用原文回答)? ① ② 结果如何(用原文)? 4.作者如何克服无师以教的困难?(用原文) ①②学习态度, ③老师脾气不好时, ④老师气色缓和时, 结果如何?(用原文) 5.作者奔走求师,克服了哪些困难?(用原文) ①② ③④ 【合作学习】 1.作者在求学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如何克服的?(用原文回答) 书:师: 衣:食: 住:行: 2.作者为什么要写同舍生的衣饰豪华的情节? 3、作者为什么能克服种种困难,而“卒获有所闻”?(用原文回答) 4.作者勉励马生勤奋学习,并不讲大道理,却直接以自身经历相告,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5.作者写到自己住读生活之苦时,运用了写法,突出自己“中有足乐”,淡化“口体之奉”,展现苦中求学的精神。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3课《送东阳马生序》学案(1)(新版)苏教版

二十三、送东阳马生序(1) 【学习目标】 积累并掌握一些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培养古文自读能力。 【重点难点】 学习、积累文言实词。 【课前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叩.问( ) 叱咄..( ) 俟.其欣悦 ( ) 逾. 约 ( ) 负箧.曳屣. ( ) 皲.裂 ( ) 媵.人( ) 衾. ( ) 容臭. ( ) 皆被绮.绣( ) 烨.( ) 敝. 衣( ) 砚.冰坚( ) 朱缨.(. ). 2.了解本文的体裁特点。 本文是一篇赠序,其中的“序”,并非“序言”,而是“赠言”的意思。作为文章的体裁,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平,或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或给以必要的引导。而赠序与书序的性质不同,始于唐朝,文人之间以言相赠,表达离别时的某种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性散文。 【课堂助学】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二、介绍本文的体裁特点。 三、朗读全文,并疏通疑难字词的读音。 四、学生自由朗读全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五、复述课文,理清行文思路,背诵课文。 【课后作业】 1.本文的作者是( ),( )初文学家。本文是一篇( ) 文,节选自《 》。 2.解释加点的字词。 (1)手自笔.录( ) (2)不敢稍逾越.. ( ) 次数 35 家长 签字 教师评价

(3)既加冠 ..()(4)尝.趋百里外() (5)援.疑质理()(6)负箧.曳屣.() (7)緼袍 ..敝衣()(8)略无 ..慕艳意() 3.解释下列虚词的意义。 无致书以.观足肤皲裂而.不知。 计日以.还久而.乃 和 以.衾拥覆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以.中有足乐者门人弟子填其.室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走送之.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盖余之.勤且艰苦此。今诸生学于.太学 县官日有禀稍之.供 4.翻译下列句子。 (1)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2)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后记: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家长 签字 教师 评价

最新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送东阳马生序》导学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送东阳马生序》导学案 【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实词和虚词。 2.把握赠序的特征和本文对比的说理方法。 3.辩证地看待学习中的难与易、苦和乐。 第一课时 【美好积累】 一、自主学习 1.走进作家作品 2.文化常识 关于“序” 古代“序”有两种:一是介绍、评论文章的序;一是临别赠言的赠序。本文属于赠序。作为文章的体裁,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平,或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或给以必要的引导。而赠序与书序的性质不同,始于唐朝,文人之间以言相赠,表达离别时的某种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性散文的一种写法。 《送东阳马生序》是作者给同乡(东阳)一位姓马的晚辈(马生)的临别赠言(序)。这是一篇赠序,有别于介绍评价的序。 3.一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划出自己认为难读的字词,做好标注。借助课下注释及工具书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嗜学(shì)逾约(yú)俟其欣悦(sì)叱咄(chì du)皲裂(j n)媵人(yìng )负箧曳屣(qiè x )缊袍(yùn )既加冠(guàn )以衾(q n )容臭(xiù)烨然(yè)弗之怠(dài ) 4.二读课文,要求读出节奏,小组讨论以下节奏的划分并说出划分依据。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5.三读课文,要求读懂内容,小组合作,结合预习与课下注释理解下面文言现象。记录下自己有疑惑的地方,组内解决。 (1)重点实词 余幼时即嗜学(爱好,喜欢) 无从致书以观(得到)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常常、借、向、用手、用笔) 弗之怠(不)(松懈) 不敢稍逾约(超过约定的期限)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成年)(学问)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担心)(大)(交往) 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曾经)(奔向)(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高)(填满) 余立侍左右(侍侯) 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引,提出)(询问)(侧) 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训斥)(更加)(周到) 俟其欣悦(等待)(心情高兴)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愚笨)(终于) 负箧曳屣(背)(书箱)(拖)(鞋子) 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服侍的人)(浇洗)(被子) 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暖和)(居住)(旅店) 同舍生皆被绮绣(华丽的衣服) 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宝石)(腰佩) 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光彩照人的样子)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旧絮)(破) 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毫无)(羡慕)(足够)

送东阳马生序复习学案

《送东阳马生序》复习学案 备课日期:2013年3月30日备课人:刘增爱崔志霞课型:复习上课日期 复习目标:1、识记重点实词和虚词的意思。2、会翻译重点语句3、熟悉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中心一、基础梳理与识记 (一)、出处、作者简介及文体介绍。1、.宋濂,字,号,初期著名。生平著作甚丰,曾主修《元史》与刘基、高启并称为,为明代“”。著有《》。 2、序是一种,有和两种。书序比较早,多为叙述作者的意趣,写作缘起等。赠序创于唐朝,用于。 3、明洪武十一年(1378年),宋濂告老还乡的第二年,应诏入朝晋见。正在太学读书的同乡晚辈马君则前来拜访,宋濂写了这篇序,介绍自己的学习经历和学习态度,勉励他勤奋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本课只节选了序文的前半部分。生”是,也有亲密的意思。东阳马生:东阳的马君则 (二)、课文背诵.1、关注以下字词读音。 嗜.学()既加冠.()叱咄 ..()()俟.其欣悦()负箧曳屣 ...()()()媵.() 以衾.拥覆()皆被绮 ..绣()()容臭.()烨.然若神人()缊.袍敝.衣()()2、划分节奏。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致:(2)、援疑质理援:质:(3)、益慕圣贤之道慕:(4)、俟其欣悦俟:(5)、滕人持汤沃灌,以衾以覆汤:覆:(6)、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再:(7)、走送之,不敢稍逾约走:逾约:(8)、四支僵劲不能动支: 二:中考链接:威海市(09山东省) 阅读下列甲、乙两个语段,完成下列各题。(12分) (甲):余幼时即嗜学。。。。。。卒获有所闻。 (乙):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①之供,父母岁有裘葛②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③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注】①廪稍:官府发给的粮食。②葛:夏天穿的衣服。③天质:天资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①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②黑质而白章 B.①色愈恭,礼愈至②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C.①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②诚宜开张圣听 D.①不必若余之手录②若皆罢去归矣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②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B.①余因得遍观群书②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C.①今诸生学于太学②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D.①不必若余之手录②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3.下列对甲、乙两段文字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甲、乙两段文字均选自《送东阳马生序》,“序”是一种文体,分“书序”和“赠序”。 B.甲段文字作者叙述自己年轻时的经历,以此来勉励东阳马生。 C.甲、乙两段文字中作者与诸生的学习条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D.从甲、乙两段文字来看,学习成功的关键不在于客观条件的优越。 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3分)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③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5、从学习的角度,谈谈上面两段文字给你的启示。(3分)

送东阳马生序打印导学案

24 《送东阳马生序》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增强文言语感,把握主要内容,理清行文思路。 2.学习记叙、描写相结合的手法。 3.学习作者刻苦求学,努力克服困难的精神和意志,树立正确的苦乐观,珍惜现有的优越条件,努力学习,早日成才。 学习重难点: 1、理解短文所阐明的深刻道理。 2、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 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生字词,并注音。 叩.()问叱咄 ..() 俟.() 负箧.() 曳.() 屣.() 皲.()裂 媵.()人以衾.()拥覆皆被.( )绮绣 容臭.() 烨.()然缊.()袍敝.( )衣 2.积累文言词汇 (1)重点实词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援疑质理:. 致书:. 既加冠:.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尝趋百里外:. 从乡之先达:. 德隆望尊:. 稍降辞色:. 或遇其叱咄:. 礼愈至:. 负箧曳屣:. 持汤沃灌:. 寓逆旅:. 右备容臭:. 烨然若神人:.

(2)一词多义 以:以衾拥覆(. ) 以中有足乐者(. ) 俯身倾耳以请(. )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书: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与朱元思书() 从: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当余之从师也() 其:俟其欣悦() 门人弟子填其室() 至:礼愈至()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若:烨然若神人()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患: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无冻馁之患矣() 故:故余虽愚() 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道:益慕圣贤之道() 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质:援疑质理() 非天质之卑() (3)通假字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同舍生皆被绮绣() (4)词类活用 腰白玉之环()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手自笔录() 余立侍左右() (5)古今异义词 走送之()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尝趋百里外() 主人日再食() 媵人持汤沃灌() 3.作者链接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浙江浦江人,明初著名散文家。他生活在元末明初,少时家贫,却勤奋好学,曾受业于元末有名学者吴莱、柳贯等,以文章著名。元代至正年间被举荐为翰林院编修,借口父母年老,坚辞不就,入山隐居著述。朱元璋起义后,接受朱元璋征聘,任江南儒学提举和太子经师,后官至《元史》编修总裁官、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部主事等,负责或参与《元史》《国史》《日历》的编修以及开国之初许多典章制度的制定工

《送东阳马生序》导学案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师生共用导学案 课型:讲读课备课:徐春红备课时间:2015、4、28 学习时间: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1、了解何为赠序。 2、掌握文中的重点实词和虚词。 3、把握本文因事说理,以情动人,以理服人的语言风格。 4、辩证看待学习中的难与易、苦和乐。 【学习重难点】1、积累重要文言词汇。 2、学习古人求知若渴,克服艰难困苦勤奋学习的精神 【知识链接】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谥文宪。学识渊博,工散文,文字简练朴素,与刘基、高启并为“明初诗文三大家”,为明“开国文臣之首”。 赠序,是指亲友间以作文相赠的文字,内容多是表达惜别、祝愿、劝勉之意的文字 【预习导学】 一、熟读课文, 1给下列字词注音并解释。 嗜()学:逾():硕(): 俟():衾():烨()然: 叱()咄():皲()裂: 媵()人:容臭(): 负箧()曳()屣():。 2、指出下列通假字,并解释。 ①四支僵劲不能②同舍生皆被绮绣 ③滕人持汤沃灌 3、指出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①走送之古:今:②日再食:今: ③滕人持汤沃灌古:今: 4、一词多义 (1)至礼愈至()(2) 以无从致书以观()至舍()以是人多以书假()而足肤皲裂而不知()以衾拥覆()

久而乃和()计日以还()(4)之弗之怠()走送之()当余之从师()慕圣贤之道() 5、词类活用: ①手自笔录②腰白玉之环 ③录毕,走送之④余立侍左右 6、翻译下列句子 ①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②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③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二.理清文章脉络,整体感知课文(能用原文时请用原文): 1.文章主要是以作者自身经历,勉励马生读书当且(用原文)。 2.为说明上述问题,作者用了四个切身事实说明问题,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①②③④ 3.为解决无书以读的困难,作者克服了怎样的困难(请用原文回答)? ① ② 结果如何(用原文)? 4.作者如何克服无师以教的困难?(用原文) ①②学习态度, ③老师脾气不好时, ④老师气色缓和时,

送东阳马生序中考复习学案

《送东阳马生序》中考复习 一.文学常识填空。 (1)宋濂字,号,初文学家。著有。朱元璋称他为“”,刘基赞许他“”,四方学者称他为“”。著有。 (2)本文是作者晚年辞官后写的一篇的文章。洪武十一年,作者从家乡进京朝见。同乡马君则是国子监的学生,回原籍探亲前,来拜见作者。于是,作者写了这篇文章作为赠序送与马生。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嗜.学()叩.()问叱.()咄.()俟.() 负箧.()曳.()屣.()皲.()裂媵.()人衾.()容臭.()烨.()缊.()袍敝衣 既加冠.() 三.找出本文的通假字,并解释。 1.四支僵劲不能动 2.同舍生皆被绮绣 四.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古今异义。 1.走.送之(古义:今义:) 2.日再.食(古义:今义:) 3.媵人持汤.沃灌(古义:今义:) 4.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古义:今义:)5.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古义:今义:)6.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古义:今义:)五.解释下列加点字,注意对一词多义字的积累。 然:(1)烨然.若神人。佁然不动故:(1)故.余虽愚 (2)然.徒步则汗出浃背(2)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3)然.则北通巫峡(3)缘故.。 虽:(1)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或:(1)或.遇其叱咄。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2)或.异二者之为。 以:(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3)或.凭或立,不一状。 (2)以.衾拥覆。因以为号焉之:(1)吾欲之.南海。 (3)无从致书以.观(2)益慕圣贤之.道。 (4)以.是人多以.书假余(3)当余之.从师也。 (5)计日以.还(4)久之.,目似瞑。 则:(1)则.又请焉(5)何陋之.有(2)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6)弗之.怠。 (3)然则.北通巫峡(7)马之.千里者。 至:(1)礼愈至.道:(1)道.不通/伐竹取道(2)至.舍(2)益慕圣贤之道.若:(1)烨然若.神人(3)策之不以其道.(2)口体之奉不若.人(4)不足为外人道.也六.解释文中的重点词语 1.余幼即嗜学2.无从3.致书以观 4.假借于藏书之家5.弗之怠.6.录毕 7.走送之8.不敢稍逾约9.以是 10.既加冠11.益慕12.圣贤之道13.又患无硕师14硕师名人与游15.趋百里外16.先达17.执经叩问 18.德隆望尊19填其室20.援疑21.质理22.俯身 1

最新《送东阳马生序》导学案

《送东阳马生序》导学案 【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实词和虚词。 2.把握赠序的特征和本文对比的说理方法。 3.辩证地看待学习中的难与易、苦和乐。 第一课时 【美好积累】 一、自主学习 1.走进作家作品 2.文化常识 关于“序” 古代“序”有两种:一是介绍、评论文章的序;一是临别赠言的赠序。本文属于赠序。作为文章的体裁,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平,或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或给以必要的引导。而赠序与书序的性质不同,始于唐朝,文人之间以言相赠,表达离别时的某种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性散文的一种写法。 《送东阳马生序》是作者给同乡(东阳)一位姓马的晚辈(马生)的临别赠言(序)。这是一篇赠序,有别于介绍评价的序。 3.一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划出自己认为难读的字词,做好标注。借助课下注释及工具书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嗜学(shì)逾约(yú)俟其欣悦(sì)叱咄(chì du)皲裂(j n)媵人(yìng )负箧曳屣(qiè x )缊袍(yùn )既加冠(guàn )以衾(q n )容臭(xiù)烨然(yè)弗之怠(dài ) 4.二读课文,要求读出节奏,小组讨论以下节奏的划分并说出划分依据。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5.三读课文,要求读懂内容,小组合作,结合预习与课下注释理解下面文言现象。记录下自己有疑惑的地方,组内解决。 (1)重点实词 余幼时即嗜学(爱好,喜欢) 无从致书以观(得到)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常常、借、向、用手、用笔) 弗之怠(不)(松懈) 不敢稍逾约(超过约定的期限)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成年)(学问)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担心)(大)(交往) 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曾经)(奔向)(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高)(填满) 余立侍左右(侍侯) 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引,提出)(询问)(侧) 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训斥)(更加)(周到) 俟其欣悦(等待)(心情高兴)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愚笨)(终于) 负箧曳屣(背)(书箱)(拖)(鞋子) 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服侍的人)(浇洗)(被子) 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暖和)(居住)(旅店) 同舍生皆被绮绣(华丽的衣服) 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宝石)(腰佩) 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光彩照人的样子)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旧絮)(破) 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毫无)(羡慕)(足够)

送东阳马生序导学案五

送东阳马生序 ◆学习目标 1.理解、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实词和虚词 2.把握赠序的特征和本文对比写法的运用 3.体会和学习古人刻苦求学和虚心求教的精神。 ◆重难点 1.赠序的特征和本文对比写法的运用 2.体会和学习古人刻苦求学和虚心求教的精神。 ◆预习导学 古语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苦难,遭遇苦难并非全是坏事,只要我们善于化苦难为动力,那么苦难就会成为促进我们取得成功的动力。这也正验证了孟子的一句话,“夫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 人到读书年龄,当入学从师,古来如此。然而莘莘学子,读到头来,其结果却迥然有异。有十年寒窗,一举成名者;有孜孜以求,出人头地者;有碌碌无为,鲜有所获者;有半途而废,未有寸功者……究其原因,除却客观因素而外,恐怕是主观勤苦程度不同使然。因此前人有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边苦作舟”,“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今天我们学习明朝文学家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其中讲的也是这个道理。 【走近作者】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明初著名散文家。他生活在元末明初,少时家贫,勤奋好学。从文治方面对明朝的建立和巩固做出了贡献,与刘基、高启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著作以传记小品和记叙性散文为代表,质朴简洁或雍容典雅。朱元璋称他为“开国文臣之首”。刘基赞许他为“当今文章第一” 【文体常识】 序,是一种文体,分书序和赠序两种。“书序”:即“序言”,书序比较早,多为叙述作者的意趣、写作缘起等;“赠序”创于唐初,用于临别赠言,多为赞颂、勉励、祝愿、惜别之辞。 这是作者写给他的同乡后生马君则的一篇“赠序”,有临别赠言的性质。本文的重点是叙述自己勤奋苦学的情况,以激励对方努力学习为目的。“生”是长辈对晚辈的称呼。东阳马生:东阳的马君则。 【写作背景】 明洪武十一年(1378),宋濂应诏入朝晋见。正在太学读书的同乡马君则前来拜访,宋濂写了这篇序,介绍自己的学习经历和学习态度,勉励他勤奋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 本课只节选了序文的前半部分。作者并没有因为自己的地位和长者身份,就板起面孔说教,而是现身说法,叙述自己青少年时代求学的艰难和勤奋学习的经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对马生的殷切希望,寓于其中。

23.《送东阳马生序-》导学案及答案

23.送东阳马生序 一、读课文,借助字典、书下注释及有关参考资料,完成下列练习。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嗜好()逾约()加冠()叱咄()() 叩问()皲裂()媵人()负箧曳屣()()()容臭()至舍()烨然()缊袍敝衣()() 俟其欣悦()以衾拥覆()日再食()廪稍()()裘葛之遗()()冻馁()谒()以为贽() (2)文学常识积累。 本文作者是,字,号,初家。本文选自。本文是一篇,赠序是的文体,内容多为之辞。 二、再读课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理解重点字词。 1.通假字。 (1)四支僵劲不能动()(2)同舍生皆被绮绣()2.一词多义。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计日以还() 以俯身倾耳以请() 以中有足乐者() 以衾拥覆() 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2)致无从致书以观() 闲情逸致() 无从致书以观() (3)之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录毕,走送之() 弗之怠() 当余之从师也() (4)或遇其叱咄() 或或王命急宣() 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5)温故而知新() 故故人西辞黄鹤楼()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故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6)则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则心不若余之专耳()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7)其俟其欣悦()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8)于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 (9)久而乃和() 妇拍而呜之() 而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足肤皲裂而不知() 中俄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4.古今异义。 ①录毕,走送之古义_____今义__ ②媵人持汤沃灌古义_____今义______ ③假诸人而后见也古义_____今义_____ ④县官日有廪稍之供古义_____今义______ ⑤博士为之师古义今义 (四)三读课文,翻译下面的句子。 (1)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2)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3)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4)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5)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课堂练习 课内阅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下列句子“而”字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 A.足肤皲裂而不知B.执策而临之C.学而不思则罔D.出淤泥而不染

《送东阳马生序》导学案及答案

24.《送东阳马生序》导学案 班别: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 学习目标:1.积累重点字词、翻译文章,理解文意。 2.领悟“勤且艰”的好学精神,感受宋濂的苦乐观。 一、作者介绍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谥文宪,浦江(在今浙江义乌县西北)人。明朝初期著名文学家。受业于元末古文大家吴莱、柳贯等,明初主修《元史》,后历任国子司业、侍讲学士,后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学识渊博,工散文,文字简练朴素,与刘基、高启并列为明初诗文三大家。宋濂很受朱元璋器重,为明代“开国文臣之首”。著有《宋学士文集》。 二、写作背景 明洪武十一年,宋濂应诏入朝晋见。正在太学读书的同乡马君则前来拜访,宋濂写了这篇序,介绍自己的学习经历和学习态度,勉励他勤奋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 本课只节选了序文的前半部分。作者并没有因为自己的地位和长者身份,就板起面孔说教,而是现身说法,叙述自己青少年时代求学的艰难和勤奋学习的经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对马生的殷切希望,寓于其中。 三、预学独学 1.朗读全文,给下列词语注音 嗜()硕()叱咄()俟()负箧()曳()屣()皲()裂媵()人衾()绮()容臭()烨()2.解释划线词语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送东阳马生序 导学案

琼中民族思源实验学校导学案每日一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11、《送东阳马生序》导学案(共4课时) 备课组长审核签名:教导处审核签名:准印:份课题:《送东阳马生序》课型:文言文讲读课时间:2018年12月29日 主备人:周锦班级:第组号姓名: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文体特征。 2、反复朗读,识记重点字词的拼音。 3、初步感知古人求知若渴,克服艰难困苦,勤奋学习的精神。 学习重点: 反复朗读,识记重点字词的拼音。 学习方法: 诵读法、自学讨论法。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常言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孟子也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 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这些都说明了苦难并非全是坏事。只要我们善于化苦难为动力,则苦难就会成为成功 的垫脚石。今天我们来学习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板书课题) 二、文题背景 1、作者简介 宋濂(1310~1381),字,号,浦江(现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人。 (朝代)文学家。宋濂与、为明初诗文三大家。宋濂很受朱 元璋器重,为明代“开国文臣之首”,著有《宋学士文集》。 2、关于“序” 古代“序”有两种:一是介绍、评论文章的序;一是临别赠言的赠序。本文属于赠序。 作为文章的体裁,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平, 或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或给以必要的引导。而赠序 与书序的性质不同,始于唐朝,文人之间以言相赠,表达离别时的某种思想感情,往往因 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性散文的一种写法。 题目“送东阳马生序”的意思是:送给东阳人马君则的一篇赠序。生:对读书人的称 呼。 3、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洪武十一年(1378)。这一年,辞官归里的宋濂又从家乡到应天府(今江苏 省南京市,当时是国都)朝见朱元璋。他的同乡晚辈马君则来拜见他,他便写了这篇“赠 序”送给东阳马生。 三、自主学习(小组内课堂预习)

送东阳马生序 导学案 第二课时(苏教版八年级下册)

送东阳马生序导学案第二课时(苏教版八年 级下册) 一、学习目标: 1.我能了解文中运用的对比手法及其表达效果,培养古文的阅读能力。 2.学习古人求知若渴,克服艰难困苦勤奋学习的精神。: 二、学习重点与难点 学习用对比手法来表现中心的写法,培养古文的阅读能力。 三、自主学习 1、课文第一节作者写自身经历,作者求学艰难表现在哪些方面? 2、课文第二节主要写了什么?从哪几个方面来写? 3、课文第三节作者写自己艰苦求学的经历的目的是什么?(分别用原文和自己的话回答) 四、合作探究 1.作者写自己从师问学的“勤”‘、“艰”时,面对生活比自己好的同舍生,“余”抱什么态度?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态度?

2.作者写学习时极为艰苦的条件,目的是什么?: 3.理清文章结构明确文章主旨。 4.采用对比手法是本文的一大特点,请你说说文中哪些地方运用了对比,有何作用? 5.对比的使用有何作用?作者通过对比,想说明什么道理? 五、当堂检测 1、与作者的求学情况相比,现在我们的求学条件怎样?通过对比,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2、作者家贫嗜学,乐以忘忧,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当代中学生应该如何看待这种学习态度和从师尊师方式? 第二课时 三、自主学习 1、课文第一段作者写自身经历,作者求学艰难表现在哪些方面?::: 1、幼时抄书之艰 自身:::::::2、成年叩问之难 经历:::::::3、求师奔走之劳:::::::::勤且艰 4、住读生活之苦 2、课文第二段主要写了什么?从哪几个方面来写?

答:(1)叙写太学生求学条件的优越,对比自己的求学经历,说明是否学有所成,关键在于自己专心与否。 (2)衣食、从师、求教和书籍四个方面来写。 3、课文第三节作者写自己艰苦求学的经历的目的是什么?(分别用原文和自己的话回答) 答: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勉励马生勤奋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 四、合作探究 1.作者写自己从师问学的“勤”‘、“艰”时,面对生活比自己好的同舍生,“余”抱什么态度?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态度? 答:(1)略无慕艳意 (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2.作者写学习时极为艰苦的条件,目的是什么?: 答:说明了学习条件的好坏对学习效果没有决定性的影响。:是为了指出学有所成的根本原因在于勤奋好学,以此勉励马生勤奋求学。 3.理清文章结构明确文章主旨。 文章通过将自己年轻时求学的种种艰辛和现在太学生学习条件的优越进行对比,说明是否学有所成,关键在于自己是否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