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

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

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
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

展示古代科技文化风采长扬中国历史悠久文明

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

中华历史悠久文明

华佗:东汉末年的著名医学家。他擅长针灸和外科手术。他制成的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他还创制了一套医疗体操,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姿态,使人体各部位都得到适当的活动,称为“五禽戏”。

张衡:张衡是东汉时的伟大科学家。他发明了测定地震方向的地动仪,并成功地测定出发生在陇西的一次地震。张衡的地动仪制造于132年,是世界上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

《九章算术》:《九章算术》是成书于东汉的一部书数学著作,它总结了春秋战国以来的数学成就。书中涉及现代初等数学中的算数、代数和几何的大部分内容,其中的一些内容在当时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奠定了中国古代的数学基础。

《神灭论》:范缜所著,他揭露了统治阶级利用佛教欺骗人民的事实,系统地阐述了无神论思想。《神灭论》是我国古代思想史上的宝贵遗产。

秦陵兵马俑:大型艺术群像秦兵马俑,反映出我国古代公匠的高超技艺,形象地展示了秦朝军队的兵种、编制和武器装备情况,再现了两千多年前秦军扫灭六国的磅礴气势和威武雄壮的军阵场面,被誉为“世界八大奇迹”。

敦煌莫高窟:敦煌莫高窟是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在莫高窟里,古代劳动人民绘制了大量精美的壁画和塑造了无数形象生动的塑像,其壁画和塑像艺术的辉煌丰富了世界文化,是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

我国古代伟大四大发明:

指南针:指南针主要用于航海。传到欧洲以后,推动了航海事业的发展,为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麦哲伦环球航行创造了条件,大大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步。

造纸术:造纸术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纸的发明,引起书写材料的一场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后传入欧洲,对世界文化的传播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印刷术:印刷术也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印刷术能反复使用,不会浪费。印刷术的传播,使得书籍大量印刷,推动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改变了过去只有僧侣才能受教育的状况。

黑火药:黑火药是古代炼丹家发明的。火药的使用,是军事工业的革命。它的传播,推动了军事工业的发展。在欧洲资产阶级革命中,资产阶级就是依靠火药武器打败封建主的。

印刷术、造纸术、指南针、黑火药,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四大发明之一,也是我国成为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它们对推动世界文明的进步起了重要且巨大的作用。

? 中国古代伟大科技文明?

中国古代文明特征

中国古代文明特征 及其对中国当代发展的必要 姓名:邓力匀学号:201113006683 年级专业:2011级金融学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而具体分析其所包含的文化特征是非常不容易的。五千年悠久历史的华夏文明孕育了无数的智慧结晶,璀璨的中华文明亦是枝繁叶茂,因此我打算先从中国文明的不同时期去分析其所代表的中国古代文明特征。 1. 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文化 以铁器的使用和牛耕推广为标志的生产力发展、社会的变革,成为春秋战国时期科技、文化大发展的前提和条件。在天文学、物理学、医学领域,取得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成就。同时,随着奴隶制的瓦解和封建制的形成,阶级关系发生巨变,新旧势力的剧烈斗争,促进了学术思想的活跃,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出现了老子、孔子、墨子、韩非子等一大批思想家。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学艺术成就辉煌。 2. 大一统的秦汉文化 秦汉时期政治上实现了大一统,社会稳定,封建经济发展,国内各民族之间联系密切,中外交往活跃,促成了文化的发达。秦汉文化博大精深,在科学技术和思想、史学、文学、艺术诸方面,都创造了突出的成就。在科技领域,天文历法、数学、医学、造纸术等,成就辉煌;在思想领域,儒学居于统治地位,王充的唯物思想与之尖锐

对立,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哲学观点;佛教传入,道教形成,古代宗教形成了新的格局;在史学和文学艺术方面,史学巨著《史记》、汉赋和乐府等,气势恢宏,气度不凡。 3.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 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大分裂,民族大融合,文化发展呈现承上启下的特点。魏晋南北朝时期科技文化成就斐然,例如圆周率、《齐民要术》等。在思想领域,东晋葛洪改造道教,陶弘景建立道教的神仙体系。由于社会动荡、人民生活困苦和宗教的麻痹作用,佛教十分盛行。佛教兴盛的同时,又出现了反佛的思想,例如范缜的《神灭论》、北魏太武帝和北周武帝的两次灭佛。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艺成就同样令后人叹为观止。 4. 繁荣的隋唐文化 隋唐时期,我国疆域辽阔,南北统一,经济发达,中外文化交流频繁,在继承前代文化和吸收外来文化的基础上,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科技方面,雕版印刷术、火药的发明等成就,表明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在当时处于世界前列。唐朝的主要文学成就是诗歌,中国的古典诗歌进入了黄金时代。雕塑、绘画、书法和音乐等光耀千古。唐朝文化具有继承性、开放性、兼容性和先进性等特征。 5. 高度繁荣的宋元文化 北宋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中央集权加强,经济在“隋唐盛世”的基础上继续发展,重心南移完成,为文化繁荣奠定了基础。这一时期民族政权并立,民族融合加强,各民族文化共同发展。印刷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纪录片

如需观看、下载本课程,请联系QQ93,保证全网最低价《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培训光盘介绍:1)中国古代科技成就—遥望苍穹(上) 神秘的天体,遥远的星空,千百年来一直是我们的祖先关注的对象。月亮的圆缺代表了什么?太阳的运动轨迹有规律可寻吗?天上恒星有多少,它们的位置又在哪里?一代代的古天文学家们为此进行了不懈的探索,留下了无数的发现。陨石,北极光这些天文现象很早就出现在古代的神话里,战国时期的石申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星表,汉代的史官司马迁写了《天官书》,这是对前代天象观测记录的一次总结。 2)中国古代科技成就—遥望苍穹(下) 汉代以后,中国古代天象观测继续发展。两晋时期的陈卓,建立了全新的星官体系,并用《玄象诗》将其记录下来;到了宋代,流传下来了一副石刻星图,在公元1054年的时候,观测到了一次罕见的超新星爆发,这对现代天体物理学的发展意义重大。天象观测记录丰富,古代天文学人才辈出,使得中国古代天象观测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3)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历法的变迁 原始社会,人们发现天象的变化与四季交替存在可循的规律。这个规律成为了古人天象观测的最实际的应用,历法便在百姓生存与贵族统治的双重需求下诞生了。 4)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天象观测工具 古人在观测天象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制造工具的天赋,圭表、漏壶、浑仪、浑象,每一件都显示着中国古代天文学的辉煌,尤其是到了宋元时期,中国天象观测仪器制造水平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但非常遗憾的是,元朝以后,这些仪器的制造水平也停滞不前,随着西方入侵者的隆隆炮声,这些精美的仪器成为中国屈辱历史的见证。 5)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地震档案 中国是一个地震多发国家,同时也是地震记录最丰富的国家。打开古代地震档案会发现:有智者超前地发明仪器观测地震,也有勇者身处险境去记录分析地震,更有许多无名史官记录下两千多年的地震资料,让我们有可能分析研究脚下的大地何时会发脾气。 6)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神农沧桑(上) 远古时期,人类靠打渔、捕猎采集着野果为生。农业的产生让人类的脚步踏上了文明之路。从此人类开始了定居、耕种、养殖的生活……

论中国古代文学主要成就

论中国古代文学主要成就 泱泱大国,浩浩五千。腾蛟起凤,紫电清霜。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漫长而迅速,随着历史的沿袭,一点一滴不断壮大。小小方寸内,那金光闪闪的一字一句,折射出了历史洪流里那文学成就的耀眼光芒。 驰骋方寸——诗歌 从伊始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到后来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从后来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到再后来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小小方寸内,无数诗人在这里驰骋,留下了令历史都动容的深深浅浅的足迹。 《诗经》的成就不用过多赘述,作为中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一部现实主义的诗歌总集,它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年的古人思想用“风”“雅”“颂”诠释得恰到好处。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一首一首低吟着,不浮夸,不造作,诠释着属于哪个年代的优雅。 乐府看双壁,田园读渊明。秦汉的乐府诗里,双壁之称可谓实至名归。《木兰诗》与《孔雀东南飞》用各自的语言叙述了两个不同领域却同样感人的故事,让后世一代一代地膜拜着。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木兰的坚毅与勇敢让我们敬佩。 “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 刘兰芝和焦仲卿的坚贞爱情让后世动容。 双壁的成就让后来之人仰慕。 陶渊明的田园诗,不敢评论,怕评论不周。那份“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教案设计剖析

人民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第三册 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第一节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 一、教学目标: [内容标准] 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知识与能力]掌握中国古代科技进步的基础知识,了解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发展和演变过程,了解纸、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的发明史。了解、认识科学领域中的其他相关知识。了解科学技术进步给人类和社会发展带来的积极作用。充分利用图书馆、博物馆、互联网等资源,发展学生收集和处理资料信息和获得新知识的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培养和训练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科学价值观、科学的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过程与方法] 学生可以根据教科书及教师提供的相关材料,进行判断分析,善于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学会运用阅读法、观察法、讨论法、推理法、概括法、实验法等来学习了解相关问题。 教师应该注重启发式教学,向学生展示大量历史材料的同时,要利用相关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资料。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深入体验,主动探究,独立思考。能运用已学的知识和掌握的材料解释相关的现象,表达对社会和历史的想法和自己的观点。教师应随时关注并予以恰当的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了解和认识到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和对世界做出的巨大贡献。弘扬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科技文化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操。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通过对科技知识的了解,及积极主动的观察、感受、体验,学习到坚韧刻苦的精神,踏实细致的作风。培养崇尚科学的精神,坚定科学的思想。 二、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学习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积极主动参与的意识;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运用科技解决实际问题。

中国古代的热学成就

中国古代的热学成就 人类在史前时期就使用火,中国北京周口店和山西芮城西侯度旧石器时代遗址中,先后发现50万年和180万年以前的用火遗迹;公元前7000~前6000年,中国仰韶文化时期就已有陶窖及手制、模制的陶器;上古时期的各种铜器、铁器都显示了古代人类不仅利用火取暖、加热食物,还能用以制造简单的工具。从史前时期直到18世纪初,虽然人们对热现象的本质进行过许多探索,虽然掌握的知识不够丰富,方法不够科学,但对热的本质认识却也产生了一些设想,留下了许多值得称颂的宝贵财富。 一、对热的本质的探讨 热的本质究竟是什么?直到19世纪上半叶还有许多人相信热是一种物质。在中国古代,阴阳观、五行元素观以及运动观都有人持之。周末春秋时期的《尚书·洪范》,已归纳出万物是由“五行”组成的理论。西周末年,史伯又提出“以土与金术水火杂,以成百物”的说法。因此,火是组成自然万物的元素之一。这在中国古代有悠久的历史传统。 中国古代早就产生热是运动的思想,《庄子·外物篇》说:“木与木相摩则燃”。《淮南子·原道训》说;“两木相摩而燃”。这些说法的立足点在于“摩擦”运动本身,在他们看来,发热燃烧是由于摩擦运动的结果。古代科学家谭峭抓住了发热燃烧的实质,在《化书》中述及一系列自然现象。他说:“动静相摩所以化火也,燥湿相蒸所以化水也,水火相勃所以化云也,汤盎投井所以化雹也,饮水雨日所以化虹蜺也。”在这里,“燥湿相蒸”是指蒸发遇冷,“水火相勃”是指蒸发,“汤盎投井”即盛夏造冰的过程,“饮水雨日”即在光学中述及的人造虹实验。谭峭以自然过程中矛盾本身说明自然现象,从而正确地解释了钻木取火、摩擦生火的实质,它是由于“动静”相摩即运动的结果。热是运动的思想一直影响到清代,郑光祖(1776~约1848)在《一斑录》中说:“火因动而生,得木而燃”。从钻木取火中得到的这些经验结论是科学的,它和伦福德伯爵从钻炮孔中得出的结论完全一致,而这种观念在中国却萌芽于战国时期。 在有关热的理论中,还有些极有趣的哲学猜测。方以智写道:“火,内阴而外阳主动者也。……天恒动,人生亦恒动,皆火之为也。……天非此火不能生物,人非此火不能自生。”这是万物统一于火,由火而生万物包括人在内的见解。方以智的老师王宣在其著《物理所》中又阐述了天地演化与热的关系的论题。王宣说:“太虚之凝为地,地之散为太虚,莫非因热而散,因冷而凝之理。”这种天地演化观显然基于热力学中蒸发与冷凝的一些生活实例,然而将这实例推广到猜想宇宙天地的形成与毁灭亦是由于冷热之故,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大胆的科学思辩。 二、热胀冷缩与物态变化 热胀冷缩原理最早被应用开凿河道、粉碎巨石。据载,在秦昭王三十年至秦孝文王之间(前277~前250),蜀守李冰主持开凿都江堰工程。两岸悬崖,巨石坚硬,石斧“不可凿”,李冰“乃积薪烧之”。据载,古代名门权贵身佩“辅转剑”。所谓“辅转”是由两块球形玉相套合而成,外形似“吕”字,“形口中间,似艘护旋转,无分毫隙缝”。那么,如何将一个球形玉的轴塞进另一个的孔洞之中,元初陶宗仪(?~约1397)对此作过历史性考察,并在实验之中发现了其中的热学原理就是关于热胀冷缩原理的应用。陶宗仪明确记述道:辗转“当间煮之胖胀”;“胖胀”即今膨胀。将带孔窍的玉球蒸煮加热,然后将另一球的轴塞入其孔窍之中,从而就有“入窍关注”、“宛转无碍”的效果。其中加入牛筋,其作用类似今日橡皮垫圈。由此可见古代人已充分掌握了热胀冷缩原理的应用。

2020高中历史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2.1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45分钟作业

一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 目标导航 课程标准 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学习视点 重点:古代中国的伟大科技成就。 难点:古代中国伟大科技发明发现的方法与精神,造成近代中国科技落后的深刻社会原因。 课前预习 一、纸的发明 1.背景:秦汉时期,以________和丝织品作为主要书写材料,不利于文化的传播。 2.经过:西汉早期可能已经发明了书写用纸;东汉________改进了造纸术。 3.外传:公元8世纪,________开始用中国的技术和设备造纸,之后,造纸术传到欧洲。 4.意义:使得________的记录、传播和继承有了革命性的进步;对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最为显著。 二、指南针和方向测定技术 1.发明 (1)战国时期出现了“________”。 (2)宋代出现了指南鱼,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了用磁石摩擦钢针制作________的技术。 2.外传:在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指南针由海路传入阿拉伯,然后再传入________。 3.意义:指南针应用于________,对航海事业的发展意义特别重大,为郑和下西洋和欧洲人开辟新航路提供了技术保证。 三、火药的发明和使用 1.发明: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已经具有了有关硫磺和硝石的知识;东晋________的《抱朴子·仙药》中已经提到“火药”。 2.使用:________,出现了火箭和火炮;明代出现了早期的地雷、水雷和定时炸弹。 3.外传:12、13世纪,火药传入阿拉伯国家,然后传到欧洲乃至世界各地。 4.意义:为资产阶级打败________创造了条件。 四、印刷术的进步 1.概况 (1)雕版印刷术:唐代的________,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确刊印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2)活字印刷术:宋代________用胶泥制作的活字排印,提高了印刷效率。 (3)元代王祯创制了木活字和转轮排字盘;明代中期出现了铜活字。 2.外传:由波斯传到了西方。 3.影响:推进了文化的传播;为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以及________运动的出现准备了条件。 五、中国古代的科学思想 1.特点:讲究天人合一,尊重自然,重视完善________的关系;比较重视总结________,而轻视理论概括和抽象。 2.影响:中国文化具有强调实用技术,忽视________的倾向。 答案: 一、1.竹木简牍 2.蔡伦 3.阿拉伯人 4.信息 二、1.(1)司南(2)指南针 2.欧洲 3.方向测定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原因表现影响)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原因、表现、影响) 1、天文、历法、地理 在中国古代,农事又称作“时事“,农务又称作“时务”。可见农耕劳作与时节换移关系密切。为适应农业生产发展需要,古代劳动人民在天文历法方而取得了许多重大成就。 夏朝:相传有了历“夏小正”法,商朝沿用“夏历”法,今天的农历,称“夏历”,一年12个月,闰年13月;载有一年中各个月份的物候、天象、气象和农事情况。 商朝:干支纪日法是商朝历法最大成就,它是世界上延续时间最长的纪日方法。商朝甲骨文保留了我国最早的日食、月食和新星记录。 春秋:《春秋》留下世界公认的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比欧洲早670多年。历法已经形成自己固定的系统,基本上确立了十九年七闰的原则,比欧洲早160年。 战国:《甘石星经》是世界最早的天文学著作。 西汉:武帝时制定“太初历”。前28年西汉关于太阳黑子的记录是世界最早的太阳黑子记录。 东汉:张衡制作地动仪和浑天仪。地动仪比欧洲出现第一台地动仪早1700多年。他从日、月、地球所处的不同位置,对月食作了最早的科学解释。 唐朝:唐朝天文学家僧一行制定的《大衍历》,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太阳运行的规律,系统周密,表明中国古代历法体系的成熟。他还是世界上用科学方法实测地球子午线长度的创始人。北宋:沈括创制“十二气历”,比英国编订出类似的历法早800多年。有利于安排农事。元朝:元初设立太史局编制新历法。郭守敬改进了简仪和圭表,主持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编《授时历》年周期与现行公历同,但早于现行公历300年问世。 思考与认识: 古代人对宇宙的认识及杰出的天文学成就体现了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的原理。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同时人们也是能动地认识自然界的。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五单元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技与文化第40讲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课后训练

【2019最新】精选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五单元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技与文化第40讲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课后训练 一、选择题 1.(2016·××市西××区一模)有学者谈到,中国在公元后的两个世纪里多次出现遍传南北的大瘟疫,死人无数。在此背景下,终于出现了“实为中国医学史上划时代的作品”。这部作品应该是( ) A.《黄帝内经》B.《伤寒杂病论》 C.《本草纲目》 D.《天下郡国利病书》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信息获取和再认再现能力。材料中“公元后的两个世纪里”时间属于历史上东汉时期,《伤寒杂病论》是东汉张仲景于210年写成的医书,故B 项正确。 答案:B 2.(2016·安徽江淮十校联考)据《全唐文》记载:“剑南、两川及淮南道皆以版印日历鬻于市,每岁司天台未奏颁下新历,其印历亦已满天下。”这说明( ) A.雕版印刷技术已得到普遍使用 B.活字印刷术方便了百姓生活 C.政府垄断印刷技术 D.印刷技术的进步促进了教育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读能力。根据材料中“以版印日历”“满天下”等关键信息可知唐朝时期雕版印刷已经相当普及,故A项正确;活字印刷术发明于北宋,B 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民间印刷能力的强大, C项错误;D项在材料中没有涉及。

答案:A 3.(2016·安徽蚌埠三模)《梦梁录江海船舰》记载:“舶商之船,自入海门,便是海洋……风雨晦冥时,惟凭针盘而行,乃火长掌之。”据所学判断该书最早可能成书于( ) A.战国 B.汉代 C.唐代 D.宋代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信息获取和再认再现能力。材料中“舶商之船……风雨晦暝时,凭针盘而行”说明指南针应用与航海,该项技术出现在北宋时期,故D项正确。 答案:D 4.(2016·福建宁德一模)下图是中国古代某项重大发明中的两道工序:“斩竹漂塘”和“透火焙干”。这项发明( ) A.经毕升改进后得以推广 B.受益于古代道士的炼丹术 C.使书写材料发生革命性变革 D.为发现美洲新大陆创造了条件 解析:本题考查图文信息获取和再认再现能力。从中国古代某项重大发明的“斩竹漂塘”和“透火焙干”两道工序可知是造纸的程序。C项是蔡伦改进造纸术的意义,故C项正确。 答案:C 5.9世纪来华旅游的一位外国人写道:“中国政府在众多公共场所立有一个长、高大约五公尺的四方石柱,柱面刻有易患的各种疾病、治疗药物及价格,什么病用什么药都记得清清楚楚。”由此表明( )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及其文化特质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及其文化特质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灿烂文化与科技成就,直至今日,每一个中国人依然为之自豪与骄傲。尤其是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在古代世界独领风骚,发出了夺目的光芒,现代西方科技的发达,使中国人感受到了强大的压力,今天的我们更有必要去学习研究古代科技成就及其文化特质,寻找民族自信心的同时,从中可以更好去发展现代科技。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是多方面的,主要体现在天文学、数学、医药学、农学等方面。在天文学方面。《诗经》中记载了公元前776年9月6日发生的日食,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确切日期的日食记录。东汉末年,第一台浑象仪由张衡制成,张衡同时还提出了浑天说的观点。汉代制定了我国第一部有确切年代的成文历法——《太初历》。元朝科学家郭守敬编制的《授时历》,测定一年为365.2425天,与我们现行公历基本相同,但是比现行公历确立早约300年。在数学方面,《九章算术》成书于东汉时期,此书总结了春秋战国以来的数学成就,涉及到现代初等数学的大部分内容。南朝祖冲之利用和发展前人创造的“割圆术”在世界上首次将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7位数字,领先世界近1000年。他还写了数学专著《缀术》,后来传到日本、朝鲜。在医药学方面。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总结出的望、闻、问、切四诊法,一直被中医所沿用。战国问世、西汉编订的《黄帝内经》奠定了我国医学的理论基础。西汉的《神农本草经》对药物第一次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的分类总结。唐朝杰出的医学家孙思邈

著有《千金方》,总结了历代的医学成果,在我国医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农学方面。农具制造在战国已出现,并达到了相当的水平。像赵过的铁脚耧车、杜诗的水排、竖炉冶炼法等等都是突出的成果。牛耕的推广与代田法耕作制度的创新,则在当时条件下起到解放生产力的重要推动作用。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一部综合性的农业著作——贾思勰的《齐民要术》。 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发展与繁荣,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特质。同时也存在着一些理论缺陷,值得历史学者们去探讨与研究。第一,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具有实用理性。如中国传统数学则主要是以计算见长,并通过直接的途径把数学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这种明显的实用性思想体现了与西方数学迥然不同的风格,并足以和古希腊数学相媲美。围绕生产的发展而产生的实用观念不仅成为中国古代社会心理的基础,也成为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发展的明显特征。又如中国古代天文学所以高度发达,首先是由于帝王们认为天象直接联系着皇家的命运。其次,中国古代以农立国,农业是国家财赋的根本。历代统治者重视天文历法,也是出于对全国农业生产实施宏观控制以维护国家利益的考虑。再次,中国古历法的需要和改革不仅促进了天文学的全面发展,而且使数学伴随天文学而发达起来。中国古代数学发展的许多方法都是在解决天文历法计算问题中产生、形成和发展的。最后,中国古代天文学思想,同统治中国思想界的儒家思想,以及与之互相渗透的佛教、道教思想也有密切关系。第二。中国古代科技文化且有工匠传统的文化特质。在古代科学活动中,存在着两种传统:一种是偏重理论思

14.34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解析版)

第十四单元 古今中外的科技与文艺成就 【单元概览】 古低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用嫌性、验结 密柱書强经总多 (四人发明卜 I {数戸卜 -(犬宜切法卜 -(医 学卜 {!采H 由繁到 简〕 药 iiH 写童传 神] 乂农学卜「平風低通甌坤〕种慕纣 ] k 埒欝二楚醉](S^) 〔眄辑小 说] 第34讲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考纲要求】 1. 科技成就:古代中国科技成就的表现。 2. 书画艺术:汉字的起源及演变脉络、书画艺术发展的不同阶段及代表性成就。 3. 文学成就:不同时期文学的代表性成就。 4. 京剧:京剧产生的背景及发展过程 考点一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 【基础落实】 一 四大发明 项目 成就 影响 造纸 术 西汉前期已有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 是书写材料的伟大革命。促进中国及 世界文化的发展 印刷 术 隋唐出现雕版印刷术;北宋毕昇发明了胶 泥活字印刷术 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 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火药 唐末开始用于军事;宋朝军事上广泛使用 火药 推动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骑士阶层 日益衰落 指南 针 战国时期发明“司南”;北宋时指南针应 用于航海 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 的时代 数学、天文和历法 1. 数学 (1) 《九章算术》:成书于东汉,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 (2) 计算工具:早期是算筹,后来演变为算盘。 2. 天文

(1) 留有世界上最早的日食、月食、太阳黑子及哈雷彗星的记录。 (2) 编出了世界上最早的星表一一〈〈石氏星表》。 3创制了浑仪、简仪等天文观测仪器。 3. 历法 (1) 夏朝时有了《夏小正》,商朝改进为“殷历”。 (2) 元朝时郭守敬编写的《授时历》,比现行公历早了三百年。 知识点三农学和医学 1. 农学 西汉氾胜之的《氾胜之书》、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元朝王祯的《农书》和明朝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是中国古代四大农书,其中《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 2. 医学 (1) 西汉编订的《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 (2) 东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奠定了后世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 ⑶明朝李时珍编著的《本草纲目》,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 【考点深化】 1?中国传统科技与西方近代科技的差异 (1) 中国的传统科技重经验,西方近代科技重实验。中国传统科技严格上讲是经验科学、描 述科学。西方近代科技把系统观察和实验同严密的逻辑体系相结合,形成以实验事实为根据 的系统的科学理论。 (2) 中国传统科技重综合,西方近代科技重分析。中国传统科技善于直接从现象中进行整体 理论综合,然而缺少揭示现象背后本质的机制;西方近代科技善于分析,从而给近代科学理 论提供了有效方法和明确方向。 (3) 中国传统科技重实用,西方近代自然科学重理论。中国传统科技大多是生产经验的总结, 实用性强,但缺乏理论概括和分析。西方近代科技大都重视对事物规律和本质的探索,主要 采取观察和实验方法。 (4) 中国传统科技主要服务于农业,西方近代科技主要服务于工业。 2. 四大发明对东西方的不同影响

高三历史总复习必修3同步练习:3-2-1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

3-2-1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 一、选择题 1.(2011·广东增城四模)这是一部全面、系统总结6世纪以前近400年间黄河流域农业发展状况的农书,被欧美学者称为“即使在世界范围内也是卓越的、杰出的、系统完整的农业科学理论与实践的巨著”。这部著作是() A.《史记·食货志》B.《齐民要术》 C.《农书》D.《农政全书》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解题时注意“6世纪”“黄河流域”“农书”等信息可知是《齐民要术》,故选B 项。 【答案】B 2.(2011·江苏盐城中学二模)1620年英国王室重臣弗朗西斯·培根在其《新工具论》中指出:“观察发明的结果、影响及其动力是一件有益的事,在此基础上,没有什么能比那在古代鲜为人知的四大发明更能说明问题。”按此说法,下列最不能体现作者意图的是() ①四大发明直接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转型 ②四大发明对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影响深远 ③任何科技发明的结果都是有益的 ④四大发明自古以来享誉世界 A.①② B.①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获取信息的能力。四大发明并没有直接促成中国社会的转型,排除①;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排除③; ④的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C项。

3.(2011·大庆实验中学模拟)杜维运在《史学方法论》中说:“所谓原始史料,为目击者的陈述、文献以及事实自身的遗存,数者皆与事件同时。”依据这一定义,下列属于研究先秦时期历史的“原始史料”是() A.《中国通史》对分封制的评述 B.史书《春秋》对哈雷彗星的记载 C.《史记》对商鞅变法的记述 D.《九章算术》记载十进位计数法 【解析】A、C、D三项都是后人的记述和评价,并非原始资料,应排除三项。 【答案】B 4.(2011·沈阳联考)下图中,北京奥运会的火炬“祥云”以“渊源共生,和谐共融”为创意,造型以中国传统的纸卷轴为创意,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 A.法家思想与造纸术B.墨家思想与活字印刷术 C.儒家思想与活字印刷术D.儒家思想与造纸术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与古代科技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和谐”体现的是儒家思想观点;“纸卷轴”反映的是造纸术。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D项。

论中国古代文学主要成就及其重要影响

论中国古代文学主要成就及其重要影响 中国古代文学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学之一,它经历了长达3000多年的持续发展历程,以其辉煌成就而成为全人类文化遗产中的瑰宝。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最具活力的一个部分,深刻而且生动地体现着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对现代中国乃至世界文明的发展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1)中国古代文学的文化特征 与西方文学相比,中国古代文学具有特别鲜明的人文色彩和理性精神。即使在上古神话中,中华民族的先民所崇拜的也不是希腊、罗马诸神那样的天上神灵,而是具有神奇力量并建立了丰功伟绩的人间英雄。例如在“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和“大禹治水”三则最著名的古代神话中,女娲、后羿和大禹等神话人物其实就是人间的英雄,氏族的首领,他们的神格其实就是崇高、伟大人格的升华。他们以巨大的力量克服了自然界的种种灾难,使人民得以安居乐业。他们与希腊神话中那些高居天庭俯视人间、有时还任意惩罚人类的诸神是完全不同的。“夸父追日”、“精卫填海”等故事则反映了先民们征服时间、空间阻隔的愿望,体现了中华民族刚健有力、自强不息的精神。 中国古代文学的文化特征 一、关注现实的理性精神 1、与西方文学相比,中国古代文学具有特别鲜明的人文色彩和理性精神。即使在上古神话中,中华民族的先民所崇拜的也不是希腊、罗马诸神那样的天上神灵,而是具有神奇力量并建立了丰功伟绩的人间英雄。这些神话中的英雄人物主要不是作为人类的异己力量出现,而是人类自身力量的凝聚和升华。 2、在整个中国古代文学中,无论是抒情文学还是叙事文学,中国古代的作家总是把目光对准着人间而不是天国。他们关注的是现实世界的悲欢离合而不是属于彼岸的天堂地狱。 二、“文以载道”的教化传统 1、以诗文为教化手段的文字功用观是古代最重要的文学观念。“文”只是手段,“道”才是目的,要“文以载道” ,这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基本精神。 2、“文以载道”的思想对中国古代文学有正、负两面的深刻影响。 首先,这种思想强调文学的教化功能,为古代文学注入了政治热情、进取精神和社会使命感。其次,“文以载道”的思想也给中国古代文学带来了负面的影响,它使文学在一定程度上沦为政治的附庸,从而削弱了作家主体意识和个性自由。 三、写意手法与中和之美 1、中国文学整体上有着抒情性质,这种抒情性质使中国古代文学在写物手法上不重写实而重写意。 2、抒情性质和写意手法使中国文学产生了以下的文化特征: ①首先,中国古代文学是古代中国社会的文学图卷,但更是古代中国人的心灵记录,这使它成为我们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心理的最好窗口。 ②中国古代文学追求的艺术境界不是真实而是空灵,不是形似而是神似。 3、由儒家倡导的“中庸”精神以及“温柔敦厚”的“诗教”说影响下的中国古代文学,在整体上呈现出一种中和之美。 三。 在世界文学史中,中国的古代诗歌中的唐诗宋词元曲以其辉煌成就独领风骚,中国,被誉为诗的国度。而在中国文学史上,古代诗歌的最高成就则是唐诗。盛唐时期是中国诗歌的黄金时代,其时诗人辈出,诗作之繁盛,可谓异彩纷呈,达

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

展示古代科技文化风采长扬中国历史悠久文明 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

中华历史悠久文明 华佗:东汉末年的著名医学家。他擅长针灸和外科手术。他制成的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他还创制了一套医疗体操,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姿态,使人体各部位都得到适当的活动,称为“五禽戏”。 张衡:张衡是东汉时的伟大科学家。他发明了测定地震方向的地动仪,并成功地测定出发生在陇西的一次地震。张衡的地动仪制造于132年,是世界上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 《九章算术》:《九章算术》是成书于东汉的一部书数学著作,它总结了春秋战国以来的数学成就。书中涉及现代初等数学中的算数、代数和几何的大部分内容,其中的一些内容在当时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奠定了中国古代的数学基础。 《神灭论》:范缜所著,他揭露了统治阶级利用佛教欺骗人民的事实,系统地阐述了无神论思想。《神灭论》是我国古代思想史上的宝贵遗产。 秦陵兵马俑:大型艺术群像秦兵马俑,反映出我国古代公匠的高超技艺,形象地展示了秦朝军队的兵种、编制和武器装备情况,再现了两千多年前秦军扫灭六国的磅礴气势和威武雄壮的军阵场面,被誉为“世界八大奇迹”。

敦煌莫高窟:敦煌莫高窟是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在莫高窟里,古代劳动人民绘制了大量精美的壁画和塑造了无数形象生动的塑像,其壁画和塑像艺术的辉煌丰富了世界文化,是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 我国古代伟大四大发明: 指南针:指南针主要用于航海。传到欧洲以后,推动了航海事业的发展,为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麦哲伦环球航行创造了条件,大大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步。 造纸术:造纸术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纸的发明,引起书写材料的一场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后传入欧洲,对世界文化的传播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印刷术:印刷术也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印刷术能反复使用,不会浪费。印刷术的传播,使得书籍大量印刷,推动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改变了过去只有僧侣才能受教育的状况。 黑火药:黑火药是古代炼丹家发明的。火药的使用,是军事工业的革命。它的传播,推动了军事工业的发展。在欧洲资产阶级革命中,资产阶级就是依靠火药武器打败封建主的。 印刷术、造纸术、指南针、黑火药,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四大发明之一,也是我国成为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它们对推动世界文明的进步起了重要且巨大的作用。 ? 中国古代伟大科技文明?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教案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 川大附中历史教研组廖勇【课题名称】:《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 【教学对象】:高二(10)班 【上课时间】:20XX年11月1日 【教学分析设计】: 1、教材分析 教材的宏观立意:人民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三,站在文明发展的高度,以8个专题板块,通过社会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成果等内容来折射人类求生存、求发展而不断进行能动创造的历史过程。 单元的中观着眼:必修三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主要从科学技术发展、文字绘画流变、文学作品嬗变、戏剧种类演进等视角,多角度、全方位充分展示了古代中国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对世界文明发展所作的重大贡献。 本课的微观投射:第一节《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新课标的要求是“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的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领域广、数量多,人民版教材选择了以四大发明为主要教学内容,是因为它们最能代表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突出成就,也最能体现中国古代科技对世界文明进程的重大贡献。 2、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是高二学生,对学习新知识、新方法的求知欲较高。但他们的历史学习多数还停留在较低的层次:认为学历史就是“背书”,缺乏动手能力和独立创新的思考,在学习过程中易生搬硬套书上的观点,被教材牵着鼻子走,久而久之失去历史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更体会不到历史学科的魅力所在。 本课内容难度中等,学生对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尤其是四大发明比较熟悉,但是对于这些发明的发展历程并不十分清楚。这些发明对于人类发展进程的影响,学生更是思考甚少。所以高二的学生还需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思考分析问题的学科能力。 3、设计思想 根据《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结合本学期校本教研的主题“促进学生深度体验的核心问题教学策略研究”,在设计本课时,作了以下思考:(1)教材的深度研究:除了上述“教材分析”中从学科角度理清教学内容的脉络外,我还注意从教育角度发掘教材中的教育因素——让学生学会用历史的眼光,将四大发明放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客观地认识这些发明对人类文明进程的影响。从而充分体会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进一步树立崇尚科学精神,坚定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而这些因素都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深度体验才能实现。 (2)体验目标引导策略:首先,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结合课标要求,在学校专家和全组老师的指导下,精心设置了体验性目标——“分析这些发明对人类发展进程的不同影响,体验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联,认识到科技能否对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其次,在教学过程中以此体验性目标作为教学价值、活动与评价的导向,通过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关联来引导学生的深度体验,来促进学生在深度体验中的学习。课堂中,先以核心问题引导学生分组展

高考状元笔记整理打印版_中国历史:科技文化主要成就歌诀

中国历史:科技文化主要成就歌诀1.朝代顺序歌 夏朝殷商与西周 东周列国分两段 春秋战国烽火起 秦朝一统又两汉 三国鼎立魏蜀吴 西晋东晋前后传 南朝北朝两并亡 随唐一统后五代 宋元明清九百年 辛亥革命皇朝完 2.中国历史科技文化主要成就 (一)夏商周 炎黄子孙创奇迹,五千年中华文明史。 奴隶社会夏商周,始有文化与科技。 夏朝已经有历法,人们开始用铜器。 商朝发明甲骨文,记载日食与月食。 商司母戊大方鼎,四羊方尊造型奇。 工艺高超花纹秀,青铜铸造兴盛期。 西周织机能提花,前776(年)月食记。 (二)春秋 春秋文化发达始,《诗经》最早诗歌集, 全书三百零五篇,多为西周春秋诗。 道家老聃《道德经》,儒家学派孔子始; 大军事家名孙武,《孙子兵法》早著世; 九九乘法口诀表;慧星早欧两千余; 发明创造数鲁班,攻城器械木云梯, 木人木鸟木车马,后世木工尊祖师。 (三)战国 战国时期数七雄,屈原《离骚》负盛名,

《孙膑兵法》名著作,司南指向已发明。 神医扁鹊反迷信,望、闻、问、切诊疾病,丸、散、膏、丹汤药液,华夏中医祖师称。《黄帝内经》经典书,病理病侯三百种。 驰名中外都江堰,设计主持秦李冰。 三十七次日食测,鲁国三十三次证。 魏人石申楚甘德,《甘石星经》定恒星, 八百恒星书中载,一百三十位测定。 天文历法利农业,春夏秋冬季分清。 思想学派各主张,墨、儒、道、法百家争。古代文化瑰宝最,宴乐铜壶铜编钟。 (四)秦朝 前221(年)秦统一,筑接燕赵城万里, 统一字币度量衡,秦兵马俑世奇迹。 (五)汉朝 前202(年)西汉立,两汉长达四百余, 文化科技成就多,各族经济有联系。 《史记》巨著司马迁,叙史黄帝——汉武帝。《九章算术》专书著,二百四十六个题。 蔡伦改进造纸术,原料易找价便宜。 天文历法张衡精,浑天仪和地动仪, 比欧洲早一千七。 “医圣” 尊称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医理。华佗最早麻醉术,创造体操“五禽戏”。 王充唯物著《论衡》,自然现象日、月食。刘邦建汉王莽败,班固《汉书》断代史。 (六)三国 东汉结束三国续,魏蜀吴国三鼎立, 科技文化促交流,发展生产与经济。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 课标要求: 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掌握中国古代科技进步的基础知识,了解其发展演变的过程。 ②了解纸、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的发明史,分析其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积极作用。 ③对比中国四大发明在中国和西方发挥的作用,思考其不同的原因,并从中分析中国古代科技在16世纪后逐渐滞后的原因。 ④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利用图书馆、博物馆、互联网等资源,发展学生收集和处理资料信息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⑤训练学生注重考古等文物资料的运用,从而培养和训练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科学价值观、科学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①学生课前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分组收集、整理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相关材料,并在课堂上相互交流,从而对中国古代科技的成就形成初步的认识。 ②结合学生收集整理的资料,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思考: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原因、地位、发挥的积极作用和后来滞后的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了解和认识到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和对世界做出的巨大贡献。

弘扬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科技文化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②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精神,坚定科学的思想。 教学课时:1.5课时。 重点难点: 重点:(1)古代科技发展主要成就 (2)培养学生学习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积极主动参与的意识难点:(1)分析科技发展的原因 (2)认识科技发展的双重性作用问题(如核技术、克隆技术等正负两方面的作用) 教学建议: 1、整体教学思路:课前引导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分组收集、整理中国古代以四大发明为主线辅以天文历法、数学、医学、建筑、农学等各方面科学技术发展进步的情况,并在课堂上相互交流,从而使学生先从感性上了解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卓越的成就。由于四大发明是本课的重点,建议教师在教学中围绕四大发明具体分析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成就、地位以及兴衰原因等。 2、导入:可设问:你能列举出哪些我国古代领先于世界的科技成就?引导学生将课前收集整理的资料相互交流。 3、关于“纸的发明”一目,建议教师: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分析归纳古代中国书写材料的发展演进过程。(商代用甲骨——西周用青铜器——春秋时用竹简、木犊、缣帛——西汉麻纸<争议中>——东汉纤维纸<蔡侯纸>) (2)引导学生对比分析每种书写材料的优劣,从而加深理解中国造纸术的发明对中国乃至人类文明发展和进步的积极作用。

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成就

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成就 一、科技成就 1.四大发明 (1)造纸术 ①发展历程:西汉前期,中国已有了纸。105年,蔡伦改进造纸术。 ②影响: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改进。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2)火药 ①发展历程:火药的发明始于古代炼丹术。唐末始用于军事,宋朝在军事上广泛应用。 ②影响:传入欧洲后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使封建堡垒不堪一击,骑士阶层日益衰落。 (3)指南针 ①发展历程:战国时发明“司南”,北宋时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②影响: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4)印刷术 ①发展历程:隋唐之际出现雕版印刷术(代表为《金刚经》),北宋(11世纪中叶),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印刷业的一大革新),出现了彩色套印技术。 ②影响:传入欧洲后,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和社会的进步。 2.数学 ①《九章算术》:约成书于东汉的《九章算术》,采用了十进位值制计数法,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它的问世,标志着中国古代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②中国古代的计算工具:早期采用算盘,后来演变为算盘。明清时珠算应用得到普及和推广(商业繁荣)。明朝时,珠算已传播到朝鲜、日本等地区。 3.天文历法 ①中国古代留下了世界上最早的日食、月食、太阳黑子及哈雷彗星的记录。 ②战国时期的天文学家石申用赤道坐标记录了八百多颗恒星的位置,《石氏星表》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表。 ③西汉使用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天文观测工具——浑仪。 ④元代科学家郭守敬改造浑仪,制出简仪。 ⑤历法:夏朝时有了历法《夏小正》,商朝改进为“殷历”,元朝郭守敬

2019-2020年人民版历史必修3《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word学案

2019-2020年人民版历史必修3《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 word学案 【课前思考】 你能列举出哪些我国古代领先于世界的科技成就?你了解科举领先和后来衰落的原因吗? 【本课学习目标】 1.掌握火药、印刷术,指南针、造纸术等基础知识。了解数学、建筑、医学的相关知识。 了解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发展和演变的过程。 2.了解科学技术给人类和社会发展会带来积极作用,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在实践中能用学习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3.充分利用图书馆、博物馆、互联网等资源。收集和处理科学技术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培养和训练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科学价值观、科学的方法。全面提高科学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4.通过本课学习,了解和认识到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对世界做出的巨大贡献。通过对科技知识的了解,积极主动的观察、感受、体验,学习到坚韧刻苦的精神,踏实细致的作风。内化崇尚科学的精神,坚定追求真理的思想。 【重难点突破】 重点:古代科技发展主要成就 古代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的掌握,可以利用图表法整理。以四大发明为主线辅以天文历法、数学、医学、建筑、农学、发展进步的情况。形成古代科技发展的基本网络结构,系统地掌握科技发展的多方面成就 难点:分析科技发展的原因 科技发展的是多方面的因素共同推进的结果。所以在分析古代科技发展原因的时候,要结合时代背景,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教育、对外对内交往、科技继承与发展、科技人员素质、思维方式等多方面去分析。也可以运用比较法,与同时代的其他地区比较,得出结论。【教学过程】 一、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表现:四大发明为代表 (一)造纸术: 1.书写材料的演变: ①秦汉时期:竹木简牍和丝织品 ②西汉;可能发明书写用纸: ③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发明新的书写材料——蔡侯纸 ④魏晋南北朝时期:纸的质量和产量提高,纸取代简牍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 2.意义: ①地位:在古代四大发明中,纸的发明影响最为久远,对文明和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也最为显著 ②作用:有利于信息的记录、储存、传播和继承。 (二)指南针和方向测定技术 1.方向测定技术的进步: ①战国:“司南”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