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历史必修一 第一二单元练习题(一)

历史必修一 第一二单元练习题(一)

历史必修一 第一二单元练习题(一)
历史必修一 第一二单元练习题(一)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二单元练习题(一)

第Ⅰ卷(选择题共98 题)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

1、“禹铸九鼎”“禹开九州”是上古时候的传说,它们实际上反映了

A、禅让制的结束

B、商王朝的发展

C、西周的强盛

D、夏朝的建立

2、西周时,周公带兵东征,平定叛乱,之后,周公“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其中的“封建”指的是

A、进行封建改革

B、分封诸侯国

C、实行宗法制

D、推行郡县制

3、西周宗法制中.周王室享受大宗待遇的是

①周武王正妻所生之长子②周成王正妻所生之子③周公旦妻子所生长子④周宣王嫡长孙

A、①④

B、①②

C、③④

D、②④

4、下列对西周宗法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是分封制在政治制度上的体现

B、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团结

C、由原始社会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

D、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

5、中国传统文化中推崇“尊祖认宗”,下列与此现象有密切关系的是

A、王位世袭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中央集权制

6、秦朝中央官制中,具有“掌丞天子,助理万机”职能的是

A、太尉

B、廷尉

C、丞相

D、御使大夫

7、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度,郡守和县令的产生方式是:

A、世代相袭

B、考试选拔

C、皇帝任命

D、地方推举

8、下列最能体现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本质特征的是

A、推行郡县制

B、皇帝直接任免各级官吏

C、制订法律镇压人民反抗

D、建立起完善的中央政府

9、秦朝之所以能够“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主要原因是

A、生产力的大发展

B、国家实现了统一

C、秦始皇的雄才大略

D、秦朝推行了法治

10、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材料中的两个“制”分别是指

A、分封制和郡县制

B、宗法制和郡县制

C、分封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D、宗法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11、阅读下面的一幅历史地图。此图所反映的历史内容是

A、西汉时期监察区的划分

B、汉初的郡县制与封国制并存的形势

C、西周初年分封诸侯的情况

D、唐朝时在边境设臵军镇的情况12、“君主近臣,代起执政,品位既高,退居闲曹。”这种情形以汉武帝为例的话,下列哪一项的叙述是正确的?

A、近臣,攘夺相权,朝廷始分中外朝,丞相属外朝

B、尚书被中书取代

C、以三公决策,辅政武帝 D.将相权一分为三,互相制衡以分削相权

13、下列是秦与隋唐时期的中央官制示意图,比较两图最能说明的问题是

A、唐代中央官吏日益增多

B、唐代以分权得以集权

C、唐代尚书省权力最大

D、太尉的权力下放到兵部

14、《旧唐书》载:“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对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A、反映了方国对中央的威胁

B、反映了“天下共主”地位受到地方势力冲击

C、反映了藩镇割据威胁到中央集权

D、反映了藩镇问题得到解决

15、在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中,中央取得关键性胜利是在

A、秦

B、西汉武帝时

C、北宋

D、明太祖时

16、我国古代设置过的地方行政区中,州、道系由监察区演变而来。最初设置州道为监察区的两个王朝分别是

A、隋朝、南宋 B 、东汉、北宋 C、元朝、明朝 D、西汉、唐朝

17、下列官职作为监察机制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御史大夫②刺史③观察使④按察司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①③②④

D、③②①④

18、我国的行省制度最早开始于

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

19、我们的家乡永宁在元朝时属于哪个行政区?

A、中书省

B、宁夏行中书省

C、宁夏省

D、甘肃省

20、皇权和相权的矛盾一直是君主专制制度中的基本矛盾,这一矛盾的基本解决是在

A、唐朝

B、北宋

C、明朝

D、清朝

21、规定“以后子孙做皇帝,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

处死”的主要目的是

A、提高办事效率

B、强化君主专制

C、让“群臣”监督皇帝

D、精简政府机构

22、清初决定军国大事的机构是:

A 皇帝

B 、议政王大臣会议

C 内阁

D 六部

23、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达到了顶峰是因为它

A、提高了清王朝的行政效率

B、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C、完全听命于皇帝,军国大事由皇帝一人裁决

D、提高了大臣的地位与权限

24、下列历代措施中,你认为能够起到限制地方割据势力作用的是:

①秦始皇废分封,臵郡县②明太祖在中央设立殿阁大学士

③宋太祖对藩镇实行“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④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25、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宰:县令)……此其

所以为得也。”柳宗元这段话实际上

A、肯定了秦朝的郡县制

B、肯定了三公九卿制度

C、肯定了秦朝的赋税制度

D、肯定了秦朝的民族政策

26、汉武帝以后,汉朝刺史的主要职能有

A、监察地方高官

B、管理地方行政事务

C、举荐官吏候选人

D、征收地方赋税

27、公元前112年,汉武帝为祭宗庙,要列侯献酎金助祭,以所献酎金的分量不足或成色不好为借口,废

列侯106人。这段材料说明了

A、汉武帝贪财暴虐

B、列侯献酎金的金子有问题

C、汉武帝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D、汉武帝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28、以下关于内阁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明太祖时设臵殿阁大学士并开始参与决策②内阁制度是明成祖时正式形成的

③内阁是专制皇权强化的产物④内阁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制约皇权的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9、下面四幅中国历史上关于皇权势力的消长图,哪一幅是正确的?

A B C D

30、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后期消极作用逐渐增大的主要原因是

A、激化了阶级矛盾

B、出现宦官专权的局面

C、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斗争激烈

D、严重阻碍中国社会进步31.《荀子·儒效篇》:“(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反映周朝实行的制度是A.内服制度B.外服制度C.分封制D.宗法制

32.西周周王分封的诸侯主要有:

①功臣②王族③殷商降族④古代帝王的后代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3.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的等级序列是

A周王——卿——诸侯——士 B周王——诸侯——卿大夫——士

C周王——诸侯——士——大夫D周王——大夫——士——卿

34.分封制与内外服联盟相比:()①各封国与王室的关系比商代附属国密切,臣属关系更明确②各封国必须承认周王的权威,承担各种义务③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④各封国基本保持原有的社会结构,有很大有自主权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35.西周分封制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

A.扩大了奴隶制的规模 B.促进了奴隶制经济的发展 C.巩固并扩大了西周的统治 D.避免了诸侯国势强大

36.在西周的封国鲁国的宗法体系中,处于大宗的是

A.周王B.鲁国国君C.卿大夫D.士

37.西周宗法制的核心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称为大宗,次子为小宗.请问诸侯的嫡长子和次子分别是:

A.诸侯和诸侯B.诸侯和卿、大夫C.卿大夫和诸侯D.卿、大夫和士

38.下列关于宗法制的评述,正确的有:

①是周人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措施②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③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④有利于强化王权A.②③④ B.①③④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39.孔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这表明

A.夏商周三代统治的时间都不长 B.夏商周三代的礼仪完全不同

C.夏商周三代的制度毫无相同之处 D.夏商周三代的主要政治制度是相沿袭的

40.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实行内外服联盟B.实行内服和外服制度 C.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D.实行分封制41.下列关于宗法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宗法制是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制度 C.各级贵族均享受世卿世禄制度

B.大宗与小宗之间既是家族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D.嫡长子都称为大宗

42.周王将商代贵族也分封为诸侯,其根本目的是

A.保护贵族的世袭血统,打破旧有附属国的界限B.调合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C.加强对奴隶和平民的控制D.巩固刚建立的西周政权

43.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关系是

A.完全割裂的 B.互为表里C.前者决定后者 D.后者决定前者

44.对西周宗法制度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分封制是宗法制度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 B.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度最大的特点

C.用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建立起森严的等级制度 D.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45.分封制在周初起到了巩固统治的作用;在后期则造成分裂割据,瓦解了周朝的统治,导致这种截然不同结果的最主要因素是A.生产力的发展 B.生产关系的发展 C.诸侯争权夺利 D.礼乐制度的破坏46.秦王赢政把“皇帝”作为自己名号的主要目的是

A.永续秦的统治B.树立个人权威 C.加强中央集权D.巩固秦的统一47.秦始皇对我国历史作出的最大贡献是

A.确立了封建制度 B.建立了皇帝制度C.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D.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48.秦朝御史大夫的职责不包括A.掌管奏章 B.管理军事 C.下达诏令 D.兼理监察49.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推选郡县制度,郡守和县令的产生方式是

A.世代相袭 B.考试选拔C.皇帝任命D.地方推荐

50.秦始皇创立的郡县制之所以适应封建集权政治的需要,主要是因为

A.郡县的官吏必须对上一级负责 B.郡县的官吏与皇帝是君与臣的关系

C.郡县是地方行政管理机构 D.郡县的官吏完全由中央和皇帝控制,不得世袭51.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确立了封建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中央集权指

A.全国有统一的货币、度量衡 B.全国有通行的统一文字

C.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管理 D.中央机构对地方机构实行直接有效的行政管辖

年代皇

年代

年代

年代

52.秦始皇建立的封建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特征是

A.最高统治者称皇帝 B.中央设三公九卿制 C.地方设立郡县制D.皇权至高无上53.下列措施不属于君权与相权矛盾产物的是

A.设臵左、右丞相B.设臵三司 C.由枢密院掌管军权D.三公之下设九卿

54.秦朝短短十几年便土崩瓦解的主要原因在于何种矛盾的激化?

A.阶级矛盾B.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C.民族矛盾D.统治阶级内部争斗

55.中央集权中始终贯穿着的两大矛盾是:

①中央政府和与地方割据势力②君权与相权③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④汉族与少数民族

A.③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56.“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乃今皇帝,一家天下。”这则纪功石刻说的是

A.周天子分封天下 B.秦始皇统一六国C.汉武帝开拓疆土 D.忽必烈一定乾元

57.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息,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为消除这一担心,而采取的举措是

A.制定律例B.推行郡县制 C.强化中央机构 D.统一文字

58.秦朝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适应了

①维护国家统一的需要②自然经济存在的需要③保护地主土地制度的需要④推动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需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59.与分封制相比,秦朝中央集权统治的主要特点是

A.皇位世代相传,以稳固家天下的基础B.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

C.推行郡县制,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D.皇帝掌握从中央到地方的人事大权

60.以下有关秦朝封建专制主义制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是我国经济政治发展的结果 B.其体现了封建主义的残暴性

C.对我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 D.是导致秦朝迅速灭亡的主要原因

61.西汉初年的政治体制与秦朝相比,最大差异在

A.中央机构 B.地方制度 C.皇帝权力 D.根本目的

62.汉武帝时,中央决策机构和执行机构分别是

A.外朝和中朝 B.侍中和丞相 C.中朝和外朝 D.尚书令和太尉

63.汉朝的中外朝制度主要是为了解决

A.中央和地方的矛盾B.皇权和相权的矛盾 C.王国和郡县的矛盾D.皇帝和地方的矛盾

64.西汉统治者总结秦朝历史,从“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的认识出发,采取的措施是A.实行郡、国并行制 B颁布“推恩令” C实行编户制度 D夺去王侯爵位

65.隋唐时期,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常常同时有七八个宰相议政,统治者这样做的目的是:

A.防止宰相权重难控 B.完善中央集权 C.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D.扩大民主权利

66.三省六部制的推行,说明:

A.中央机构的决策实现了民主化 B.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

C.体现了任人唯贤的原则 D.士族制度崩溃

67.北宋建立后,首先集中军权,这主要着眼于:

A.防止军事割据 B.加强军事力量 C.镇压人民反抗 D.抵抗辽的进攻

68.元朝在中央设置的中书省职能相当于唐朝的:

A.尚书省 B.吏部 C.门下省 D.中书省

69.从根本上说元朝能统一中国并维持近百年的原因是:

A.接受先进的社会经济、意识形态 B.推行民族分化政策

B.蒙古军事力量强大 D.行省制度的巨大作用

70.汉武帝颁行“推恩令”的直接目的是

A.加强诸侯王的权力B.剥夺王国的封地C.分割王国的封地D.收回王国官吏的任免权

71.中国古代具有监察地方官吏职权的是:

①御史大夫②刺史③刑部尚书④知州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72.贾谊在《治安策》中建议:“欲天下之治,莫若从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这一主张后来发展为

A.削夺王国的封地 B.夺去王侯爵位 C.推恩令D.继承西周分封制

73.隋唐时期的中央官制(三省六部制)与秦朝(三公)相比,最能说明的是

A.唐代中央官吏日渐增多 B.唐代以分权得以集权

C.唐代尚书省权力最大 D.太尉与御史大夫的权力分别下放到兵部与吏部

74.为削夺地方割据势力,北宋政府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

①文臣任知州②实行保甲法③编练禁军④设置转运使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③④ D.①③④

75.唐朝与北宋加强皇权专制的相同措施有

A.削弱节度使的实权 B.分割削弱宰相的权力 C.集中司法权 D.剥夺宦官对军队的指挥权

76.丞相的废除是在A.唐朝 B.北宋 C.明朝 D.清朝

77.在我国古代,秦朝设丞相,明朝废除丞相。下列对这种矛盾的现象分析正确的是A.都是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 B.都因为相权威胁皇权

C.都有利于国家统一 D.体现了权力互相制衡的原则

78.关于明清时期内阁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明成祖时选翰林院官员以辅助丞相B.明内阁不是法定的行政决策机构

C.票拟是否采纳取决于皇帝的批红D.清初时与六部、议政王大臣会议共存

79.清朝加强皇权的主要措施是

A.增设军机处 B.废除丞相 C.实行行省制 D.采用三省六部制

80.下列机构的职责明显不同于其他三个的是A.三衙 B.太尉 C.枢密院 D.军机处81.清朝时期,中国古代中央集权政治达到登峰造极的标志是

A.废丞相,权归六部 B.设立内阁 C.设臵军机处 D.大兴文字狱

82.雍正帝时军机处的设置是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标志,是因为

A.军机大臣都是皇帝亲信B.机处权压南书房 C.内阁名存实亡

D.军机大臣按皇帝旨意办事,皇帝完全掌握国家大权

83.从明初废丞相到清初设军机处,表明

A.皇权日益强化 B.君权和相权矛盾缓和 C.皇帝宰相分权 D.加强中央集权

84.关于清朝军机处,不正确的表述是:

A.军机大臣由皇帝的亲信、重臣组成B.军机处能接触军国机要

C.军机处工作效率高 D.军机处是位于六部之上的中央最高行政决策机构

85.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封建政治制度进一步完善B.封建制度走向衰落

C.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适应D.阶级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

86.关于明朝内阁的性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B.中央一级的决策机构

C.皇帝顾问的内侍机构D.相当于东汉尚书台的机构

87.我国封建社会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主要是由下列哪一因素决定的

A.地主阶级的权欲B.封建经济的分散性 C.地主阶级的要求D.法家思想的启示88.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封建社会产生的最主要的积极影响是:

A.维护国家统一 B.发展社会经济 C.防御侵略D.加强民族团结

89.不属于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特点的是

A.皇权至上 B.高度中央集权 C.发展稳定,一成不变 D.深受宗法、等级观念影响

90.下列对我国古代自秦汉以来中央和地方关系演变趋势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和监视 B.地方独立性增强,中央集权削弱

C.地方权力愈来愈小,中央权力愈来愈大 D.中央对边地治理渐趋严密

91.王彦超及诸藩镇入朝,帝(宋太祖)宴于后苑,酒酣,从容谓之曰“卿等皆国家宿旧,久临剧镇,王事鞅掌,非联所以优贤之意也。”彦超喻意,即前奏日:“乞骸骨,归丘园,臣之愿也。” ﹙引自《来支纪事本末》卷)太祖之“意”是:

A.准备赏赐开国宿旧

B.鼓励诸藩为国操劳

C.表白歉意抚慰群臣

D.暗示他们自解兵权

92.唐朝时黄河防汛工程实施的正确程序应是

A. 门下省一中书省一尚书省一工部

B.尚书省一中书省一门下省一户部

C.中书省一门下省一尚书省一工部

D.中书省一门下省一尚书省一户部

93.三省六部制的实行是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主要是因为

A.废除了丞相,中央官制出现重大变革

B.政府决策呈现民主化趋势

C.三省相互牵制,有利于皇权的加强

D.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94.唐宋削弱相权以加强皇权,其共同策略之一是

A.确立和完善三省六部制

B.分割宰相权利

C.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

D.以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关

95.下列关于秦朝历史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秦朝是我国历史上最早建立的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

B.秦朝第一次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

C.秦朝通过统一战争,扩大了疆域,成为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D. 皇帝的命令,通过三公九卿,可以直达百姓

96.中国是东方文明的源头,西方文明的源头是指

A.爱琴文明 B.克里特文明 C.迈锡尼文明 D.古希腊文明

97.古希腊文明的发展顺序是:①克里特文明②黑暗时代③迈锡尼文明④城邦的发展

A.①③②④ B.①②③④ C.④①②③ D.①③④②

98.希腊城邦海外殖民运动的后果主要是

A.扩大了疆域B.改善了生活 C.吸收外来先进的文化成果,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文明 D.发展了商业贸易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 题)

二、非选择题(共6 题)

99、西周时期,有一个诸侯王生前娶了一位妻子,为他生了一个女儿,后来他再娶了一个妾,为他生

了大儿子,此后,妻子又为他生了一个小儿子。数十年后,这位诸侯王死去。请问:(1)他的王位和家业应该由谁继承?(2分)

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什么?(2分)

他们把对这些私人快乐的制度保障称作自由。”

请完成:

(1)根据材料一,可以看出雅典民主制的主要特征是什么?(4分)

104.(14分)阅读材料:

材料一:秦朝官僚机构示意图:

皇帝

丞相

奉常郎中令卫尉廷尉典客宗正治粟内史少府太仆

材料二: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省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省,中书省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朱子语类》

材料三:“(明)太宗皇帝入继大统,首擢翰林编修,初建内阁于奉天门,简任翰林之臣七入其中,所职代言,属时更新,凡制造……咸属焉。”魏千志《明清史概论》

材料四: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赵翼《薝曝杂记》

请根据上面材料,结合所学内容回答:

(1)秦朝、隋唐、明朝、清朝的中枢权力机构各是什么?(8分)

(2)中枢权力机构的发展演变有什么规律?(4分)

(3)材料一的制度有什么特点?(2分)

(4)材料四中的机构的主要职能和作用是什么?它的设置反映了什么时代特征?(6分)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1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一综合测试题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一综合测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答案的字母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 1. 史载,周王朝最初分封的封国,面积很小,二十个或三十个封国联合起来,也没有王畿大。周王朝这样做的目的在于() A.强化周王室对地方的控制 B.推动诸侯国扩展疆域 C.建立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 D.提高同姓贵族的地位 2. “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以天,争乃不生。”这句话充分说明了西周宗法制度的精神。其中的“天”是指( ) A.确定继统人选的天子 B.决定嫡庶身份的天命 C.辨别是非善恶的天理 D.表现自然主义的天道 3、《红楼梦》第九十回中,贾母说:“自然是先给宝玉娶了亲,然后给林丫头说人家。再没有先是外人,后是自己的……”。这反映出贾母 A.具有男尊女卑的思想 B.固守传统的家庭等级观念 C.具有浓厚的宗法观念 D.遵循长幼有序的婚姻礼俗4.依照周朝礼制的规定,只有天子才能享用八排六十四人规格的乐 舞礼仪;而诸侯六排、大夫四排。后来鲁国大夫季氏越级用六十四人的庭院奏乐舞蹈,孔子对此非常愤怒:“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这反映了() A.西周贵族的家庭文化生活 B.西周社会的生活礼仪 C.孔子对贵族生活的关注 D.周朝生活礼仪的政治色彩5. “秦汉帝国的结构并不是任何人设计的,而是经过旧中国时代列国纷争,一个一个国家个别尝试,又互相模仿,方出现了秦汉帝国所承袭的国家形态。”从制度沿革的角度看,下列制度最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 A.郡县制度 B.官僚制度 C. 皇帝制度 D.朝议制度 6.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后,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南海郡辖番禺、四会、龙川、博罗4县,郡所设在番禺(今广州)。任嚣任郡尉(因南海郡属下县少,是小郡,故称尉不称守),是为广州建置之始。以下有关任嚣的说法,错误的是() A.他的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 B.他事实上是南海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C.他无权任免辖区内的四个县令 D.南海郡相当于他的封地7.著名学者钱穆认为,唐代“在三省体制下,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式中”。钱穆先生的观点是() A.唐朝皇帝还未拥有足够的专制权力B.唐朝专制皇权进一步加强C.唐朝三省相互牵制 D.唐朝实行集体决策机制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题

淄川中学高2016级第一次阶段性测试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据说周公东征以后,“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兼治天下,立七 十一国”。材料中的“封建”,准确的说指() A、委任官职 B、严密监视 C、进行分封 D、将他们变为地主 2、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子女要经常回家看望父 母”,这一消息引起社会的热议。影响今天中国人观念行为的古代政治制度是() A、王位世袭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禅让制 3、有学者认为“西周的封建社会,从纵剖面看,是一个宝塔式的结 构,王室之下,有几级的封建,从横切面来看,统治阶级中,也存在着亲属血缘为基础的宗族组织”。这说明西周社会在政治上() A、建立了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中央集权 B、具有家国同构、家国一体的特点

C、宗族组织与政治系统截然分开 D、天下为家开始取代天下为公 4、秦朝实行郡县两级行政制度,山东地域上主要有齐、琅琊等郡, 当时烟台属齐郡管辖,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当时郡守的职位由中央任命,不能世袭 B、郡守是齐郡最高的行政长官 C、烟台是齐郡郡守的封地 D、齐郡无权任命辖区内的县令 5、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中国历史的社会政治形态发展 可分为封建、帝制与民治这三个阶段。从封建到帝制是第一次转型。下列表述符合其特征的是() A、由“公天下”到“家天下” B、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 C、由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转变 D、由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6、秦始皇时,“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这突出说明()

A、秦始皇非常勤政 B、秦始皇总揽全国大权 C、秦朝地方官员失职 D、中央集权制度已过时 7、中外朝制度的形成反映了() A、三公九卿制的废除 B、地方势力的削弱 C、决策中枢的转移 D、外戚和宦官专权 8、《剑桥中国史》中写道:“在唐代,科举考试不过产生一批官僚 精英分子而已,其数量可能略多于全部官僚集团的10%。总之,其中大部分人出生于名门望族,都来自书香门第。 在唐朝灭亡前,这种情况没有改变。”材料反映了() A、九品中正制依然存在 B、唐代门阀势力依然不小 C、唐代官员都是科举出身 D、科举考试有利于选拔人才 9、隋唐时期,皇帝可指派其他官员参决大政,行宰相之权。唐代290 年间共有369名宰相,数量之多为历代所仅见。这意味着() A、三省六部制遭到破坏 B、宰相之权严重削弱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答题卷

必修1历史期末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满分60分。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左传》记载:“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 西周时维持这一体系的制度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等级制 D.世袭制 2.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 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A.统一度量衡、货币 B.开创皇帝制度 C.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 D.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 3.按唐制,中男(16至2l岁)不服兵役,成男(22岁以上)才服兵役。某次, 封德彝提出中男服役的提议。得到太宗的许可。但是,魏征不肯签署文件,并指 出这是竭泽而渔的做法。最终此提议没有通过。据此,你认为魏征供职于 A.尚书省 B.中书省 C.兵部 D.门下省 4.钱穆曾说“内阁只是皇帝的私人办公厅,不是政府正式的政事堂,内阁学士也 只是皇帝的内厅秘书,不是外朝正式宰相之职,于是皇帝在法理上变成在政府里 的真正领袖。”钱穆认为皇帝成为“政府的真正领袖”是因为 A.唐朝设政事堂 B.元朝设中书省 C.明朝废除宰相制 D.清朝设军机处 5.右图为古代雅典“通往公民大会会场路途交通禁 行标志”示意图,被这一“交通禁行标志”禁行 的人有①奴隶②妇女③外邦人④儿童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①②③④ 6、假如穿越时空隧道,让美国当选总统奥巴马和法国总统萨科齐回到1875年, 他们的共同点不包括 A.掌握行政权 B.是军队最高统帅 C.是国家元首 D.由民选产生,向议会负责 7.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曾说“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 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制,其中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有相互制约,即权 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最早将这一思想付诸实践的法律文件是

高一历史必修一 第一单元(高考历题)试题及答案解析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检测 1.(2010年高考浙江文综16题)科举制是我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下列各项中,确切反映唐朝科举制情况的是()A.其形式都是以官举士B.采用八股考试方式C.分进士等科目考试D.要求应试士人熟读四书五经2.(2010年高考江苏单科第3题)“元起朔方,固已崇尚释教(佛教),及得西域,世祖以地广而险远,……思有以因其俗而柔其人,乃郡县土番之地,设官分职,而领之于帝师。”这里的“官”隶属于()A.宣政院B.中书省C.理藩院D.行中书省 3.(2010年高考上海单科第10题)元朝为加强中央对西藏和台湾的管理,分别设置了()A.中书省、伊犁将军B.宣政院、中书省C.伊犁将军、澎湖巡检司D.宣政院、澎湖巡检司4.(2008上海历史)“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这句话指的是()A.分封制B.井田制C.郡县制D.行省制5.(2008江苏历史)“齐人”、“鲁人”、“楚人”这种表述,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三省六部 6(2008上海历史)中国古代有一个统一王朝,它最先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了郡县制,建立起中央集权制的政治模式。据此判断,这个王朝是()A.西周B.秦朝C.东汉D.明朝 7、(09年北京卷).图6是北京广安门桥北的,蓟城纪念柱。《礼记》载:“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与蓟城建立相关的制度是() A.禅让制 B.井田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10、(09年上海卷)在宋代的官员中,有三分之一以上来自平民家庭,这是因为当时推行的选官制度是()A.军功爵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 11(09年天津卷)下列史实符合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的是() A.唐太宗通过玄武门之变继位B.宋太宗继承兄长宋太祖之位 C.明太祖因太子亡指定嫡长孙继位D.清康熙帝死后皇四子继位 12(09年浙江卷)关于明代内阁,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明太祖罢除丞相职位,设内阁制B.内阁成员的权势和地位有过提高 C.内阁正式成为统帅六部百司的机构D.司礼监最终取代了内阁 13(09年江苏卷)唐代中枢机构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的精细分工体现了() A.施政观念上的民主追求B.剥夺相权的创新设计 C.行政运作程序的有效制衡D.弱化君权的重要进步 14(09年江苏卷)“九鼎既成,迁于三国。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其中所说的“九鼎” 之所以被广泛重视并在夏商周流转,主要因为它是() A.反映民心民意的凭据B.国王祭祀的重要礼器、C.青铜工艺水平高的标志D.王朝统治权力的象征 15(09年广东卷B)“封建社会”的概念是近代引入中国的。右图所示柳宗元的文章的主题可能是() A. 王位继承制度 B. 分封制度 C. 三公九卿制度 D. 郡县制度 16(09年广东卷B)君主专制在从秦到清不断强化的过程中偶有特殊情况。能反映这一情况的是() A.战国时期秦国以王为首,统一后秦王称皇帝 B.汉武帝以身边近臣组成中朝执掌决策权,隋代实行内史、门下、尚书三省制 C.唐代决策、审议、执行权分离,宋代中央机构形成全面的权力牵制体系 D.明初废除宰相,清初“军国政事”有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 17(09年广东文基卷)下列王朝,不曾设置丞相的是()A.清B.明C.汉D.秦 18(09年海南卷)汉武帝倡导“独尊儒术”。后来,汉宣帝反对专任儒生时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此处所谓“周政”,主要是指周代的() A.分封制度B.井田制度C.宗法制度D.礼乐制度 19(09年海南卷)分化削弱宰相的权力,是古代中国皇帝实现个人专制一贯做法,宋代行使宰相权力的“中书门下”,主要行使的是()A.决策权B.行政权C.军政权D.财政权 20(2008海南历史)刘邦在位末年与众臣歃血为盟,特别诏令:“非刘氏而王者,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其目的在于() A.加强朝廷对地方的控制B.禁止分封异姓王侯C.鼓励臣民建立军功D.安抚汉初以来的功臣 21(2008山东文综)唐朝中央政府具有较高的行政效率,主要原因在于() A.增设机构,独立施政B.分工明确,相互协调C.一职多官,互相牵制D.简化机构,总揽于上 22、(2008江苏历史3)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材料表明他主张()

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八知识点

专题八两级对峙格局的形成 一、“冷战”概念介绍(要求了解即可) “冷战”泛指美苏之间除了直接交战即“热战”以外的一切敌对行动,包括互相攻击对方的价值观念和社会制度、 外交对抗、封锁禁运、军备竞赛、组建军事集团、发动代理人战争等。 二、美苏冷战的原因 1、根本原因: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方面的根本对立。 2、美国和苏联失去了战时同盟的基础,双方关系逐渐恶化。 3、美国确立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而苏联努力扩大自己在世界上的影响。 三、美国冷战政策的表现 ? 基本特征:遏制共产主义并且不诉诸战争 ? “铁幕”演说中“铁幕”的含义:东欧社会主义国家。 1、杜鲁门主义(1947年提出) ①内容:美国要在世界一切地方苏联和共产主义对抗。 ②实质: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 ③标志:是美苏“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 2、马歇尔计划(又称欧洲复兴计划) 【注意】(马歇尔计划把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排除在援助范围之外) ①根本目的:以经济手段稳定西欧资本主义制度,控制西欧 ②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注意的延续和扩大。 ③苏联采取的对抗措施:苏联和东欧国家成立“经互会” 3、柏林危机 ①是美苏“冷战”的第一次高潮。 ②表面上是美、英、法与苏联的较量,实际上是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较量。 4、北约成立(1949年成立) ①性质:是一个军事和政治组织。 ②根本目的:通过军事手段控制西欧 ③苏联采取的对抗措施:1955年,成立华约 ④1955年,华约的成立,标志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最终形成。 四、美苏冷战的历史影响 1、美苏冷战使世界分裂成两部分。 2、美苏全面对抗,进行军备竞赛,使世界处于和战争的威胁之下。 3、美苏势均力敌,不敢轻易动兵,使得近半个世纪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 4、美苏两国争夺势力范围,干涉别国内政,严重破坏了世界和平。 五、“冷战”中的热战——“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 【注意】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不属于冷战范围。 1、朝鲜战争: 影响:①使中美关系彻底破裂。 ②“冷战”从欧洲扩大到亚洲。 2、越南战争 影响:导致了美国的霸权地位相对衰落,苏联的军事实力大体赶上了美国。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期中考试卷及参考答案

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 得分_______ 第I卷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0小题。) 1.我国在西周时期正式确立的王位继承制的方式是() A.禅让制 B.兄终弟及制 C.长子继承制 D. 嫡长子继承制 2.我国古代自秦汉以来中央和地方官制演变的基本趋势是() ①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权力②削弱相权,加强君权 ③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④强化对地方官吏的控制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3.唐朝中央政府“三省”的运转机制程序是 ( ) A.尚书-中书-门下 B.中书-门下-尚书 C.尚书-门下-中书 D.门下-中书-尚书 4.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曾出现了从“分封制”到“郡县制”的变化,其 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各地交通的发展 B.边疆地域的拓展 C.经济文化的交流 D.中央集权的加强 5.梭伦改革为打击氏族制度残余,划分了社会等级,划分依据是() A.身份地位 B.战功大小 C.财产多寡 D.控制奴隶数目 6.最终在雅典确立民主政治制度的是( ) A.提秀斯 B.梭伦 C.克里斯提尼 D.伯利克里 7.伯利克里担任首席将军期间,雅典最高的权力机构是() A.十将军委员会 B.陪审法庭 C.公民大会 D.五百人会议 8.《十二铜表法》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的专横行为,是因为该法() A.是习惯法的汇编 B.实质是维护贵族奴隶主的私有财产 C.订成明确条文,量刑定罪以此为准 D.平民达到了公布法律的目的

9.罗马帝国时代重视法律制定的根本原因是() A.维系和稳定帝国的统治 B.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C.满足公民政治的需求 D.重视发展罗马文化 10.公民法适应于( ) A.全帝国公民 B.罗马公民 C.外邦自由民 D.全体罗马人 11.推动罗马法由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的主要动力是() A.平民的斗争 B.帝国皇帝的重视 C.罗马的不断扩张 D.法学家的努力 12.西方法律大都继承了罗马法的( ) ①陪审制度②律师制度③诉讼原则④某些政治制度 A.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资本主义制度最终在英国确立的经济前提是() A.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 B.推翻了封建君主制度 C.资本主义兴起和发展 D.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14.《权利法案》最重要的意义是() A.限制王权 B.选举自由 C.建立政府 D.国王统而不治 15.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核心是() A.总统 B.总理或首相 C.大法官 D.议会 16.对美国1787年宪法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带有种族歧视的烙印 B.巩固了国家政权 C.确立了共和政体 D.废除了奴隶制度 17.在美国的政治生活中,政治选举是两党激烈争夺的战场,但是并未引起 政局不稳,这主要是因为( ) A.两党根本利益一致 B.两党互相制约 C.美国法律健全 D.美国国民素质很高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据说周公东征以后,“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兼治天下,立七十一国”。材料中的“封 建”,准确的说指() A、委任官职 B、严密监视 C、进行分封 D、将他们变为地主 2、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子女要经常回家看望父母”,这一消息引起社 会的热议。影响今天中国人观念行为的古代政治制度是() A、王位世袭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禅让制 3、有学者认为“西周的封建社会,从纵剖面看,是一个宝塔式的结构,王室之下,有几 级的封建,从横切面来看,统治阶级中,也存在着亲属血缘为基础的宗族组织”。这说明西周社会在政治上() A、建立了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中央集权 B、具有家国同构、家国一体的特点 C、宗族组织与政治系统截然分开 D、天下为家开始取代天下为公 4、秦朝实行郡县两级行政制度,山东地域上主要有齐、琅琊等郡,当时烟台属齐郡管辖,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当时郡守的职位由中央任命,不能世袭 B、郡守是齐郡最高的行政长官 C、烟台是齐郡郡守的封地 D、齐郡无权任命辖区内的县令 5、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中国历史的社会政治形态发展可分为封建、帝制与 民治这三个阶段。从封建到帝制是第一次转型。下列表述符合其特征的是() A、由“公天下”到“家天下” B、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

C、由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转变 D、由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6、秦始皇时,“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这突出说明() A、秦始皇非常勤政 B、秦始皇总揽全国大权 C、秦朝地方官员失职 D、中央集权制度已过时 7、中外朝制度的形成反映了() A、三公九卿制的废除 B、地方势力的削弱 C、决策中枢的转移 D、外戚和宦官专权 8、《剑桥中国史》中写道:“在唐代,科举考试不过产生一批官僚精英分子而已,其数量 可能略多于全部官僚集团的10%。总之,其中大部分人出生于名门望族,都来自书香门第。 在唐朝灭亡前,这种情况没有改变。”材料反映了() A、九品中正制依然存在 B、唐代门阀势力依然不小 C、唐代官员都是科举出身 D、科举考试有利于选拔人才 9、隋唐时期,皇帝可指派其他官员参决大政,行宰相之权。唐代290年间共有369名宰相, 数量之多为历代所仅见。这意味着() A、三省六部制遭到破坏 B、宰相之权严重削弱 C、科举制下选人之盛 D、集思广益民主决策 10、中国古代崇尚道德治国,孝道是政府和民间最推崇的。有史料记载:“郭巨家贫,有子 三岁,母减食与之。巨谓妻曰:‘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之子。’”郭巨因此被举荐为孝廉,这一史料反映的是() A、征辟制 B、科举制 C、察举制 D、刺史制 11、中国古代的官职名号颇有渊源。“刺史”有“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之意。 从名称寓意来看,“刺史”应是() A、地方的封疆大吏 B、中央朝廷的重臣 C、皇帝的内侍人员 D、具有监察地方的职能

最新人教版历史必修一期末考试试题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期末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0小题,每小题1分,总计60分。在每小题所列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要求的) 1、《史记?齐太公世家》:"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即姜尚)于齐营丘。东就国……"这段材料反映了西周时期实行的政治制度是 B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郡国并行制 2、福建土楼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在著名的承启楼前有一幅楹联:“一本所生,亲疏无多,何须待分你我;共楼居住,出入相见,最易结重人伦”。该联所体现的文化内涵源于下列哪一种制度 C A.郡县制B.分封制C.宗法制D.内外服制 3、20世纪90年代,陕西章台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密封信件文书时加盖了印章的泥块),上面有上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这一发现可以印证秦朝 C A.政治上四分五裂的事实出现了造纸业的事实 C.实行了郡县制度的事实 D.用泥制陶的事实 4、《史记集解》“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该材料反映了D A.秦朝时期人们以金玉为印B.秦以前玉玺为皇帝独有 C.皇权为民,与民共享D.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CUO5、“偃说上曰:‘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寸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汉书8226;主父偃传》中的这一记载可以反映出汉初 C A.发展社会经济的尝试B.缓和阶级矛盾的举措 C.解决王国问题的努力D.解除边疆危机的设想 6、下图是秦与隋唐时期的中央官制示意图,比较两图最能说明的是 C A.唐代中央官吏日渐增多 B. 唐代以分散相权而保障君权独尊 C.唐代尚书省权力最大 D.太尉与御史大夫的权力分别下放到兵部与吏部 7、余秋雨在《十万进士》中认为,科举制度选拔的“十万进士”,“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这说明科举制度 A A.是行之有效的选官用人制度 B.导致了“重文轻武”的现象 C.已经成为束缚人们思想的工具 D.有利于维护官僚队伍的廉洁高效 8、魏征是中国古代著名的贤臣,竭诚辅佐,知无不言,言无不尽。魏征病死,唐太宗很难过,亲自去他家吊唁,这在古代中国是至高无上的荣誉。可是在魏征死后,唐太宗听信传言怀疑魏征生前在朝廷私营结党的嫌疑,沽名钓誉,他竟然亲自砸掉了魏征的墓碑。一段君臣佳话,竟以此为终,让人叹息。唐太宗对魏征的态度生前死后的截然不同反映的实质是 B A.魏征已经没有利用价值了 B.君主专制统治需要 C.魏征生前在朝廷搞阴谋活动,人品不正,没有体现一个臣子应有的人格价值

高一历史必修一1--4单元试题

BCBCB DBCAB ACCDA BDCAC CAABB CCABA 三亚华侨学校南新校区第三次月考 高一历史试题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5分。) 1西周的礼仪中常有射箭活动,箭靶上面有各种兽头,天子的是熊头,诸侯的是麋鹿头,大夫的是虎头,士的则是猪头,以显示地位的尊卑。从中可知西周实行 A.禅让制 B.宗法制 C.世袭制 D郡县制 2、李白在《古风》中赞叹道:“秦皇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秦始皇,这个中国历史上千古一帝,对中华民族的最大贡献是 A.建立了皇帝制度 B.实现了国家统一 C.实行三公九卿制 D修筑了长城 3、在宋初,设立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行政长官行使宰相职权。后来又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这表明宋代 A.皇权渐趋衰弱 B.地方权力削弱 C.君主专制加强 D监察制度完善 4、《哈佛中国史》中写道:“蒙古人将原来的金、宋两朝的领土分为九个行政单位,另外还有三个涵盖了大草原及同纬度的北方地区。元朝统治的核心区域是北京及其周边……其余的领土被分为八个区域。”对这“八个区域”进行管辖的是 A.侯国 B.郡县 C.九州 D行省 5明朝在中央机构中废中书省,分相权于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直属皇帝。其目的是 A.提高办事效率 B.扩大统治基础 C.加强专制统治 D 增强六部权力 6、《中国历史十五讲》说:“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这其中有地理的、经济的、思想文化文化的等多方面的原因。除此之外,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这一“政治制度”是指 A.中央集权制度 B.皇帝制度 C.郡县制度 D行省制度 7、“据统计,当时希腊共有300多个城邦,其中90%左右的小邦都是弹丸之地,人口不超过几千,面积几十平方米或更小。”这段材料能够说明希腊城邦的特点是A.小国寡民 B.独立自治 C.封建保守 D彼此隔绝

高中历史必修一(人民版)练习:专题九 专题整合 Word版含解析

专题九专题整合 一、知识结构认读 [认读要领] 一条主线: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演变。 三大阶段:20世纪50年代、20世纪六七十年代、20世纪末 三大特征:1.20世纪50年代,两极格局形成。 2.20世纪六七年代,由两极向多极化趋势发展。 3.20世纪末,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二、重大历史线索 1.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 (1)从战后雅尔塔体系确立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两极格局形成,社会主义从一国发展到多国,世界政治由战后初期美苏合作转向资本主义阵营与社会主义阵营对峙、“北约”和“华约”两大集团全面对抗,世界形势由缓和转向“冷战”。 (2)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末期,世界政治在两极格局的大框架下,出现动荡、分化和改组。由于苏联推行霸权政策,社会主义阵营到60年代解体;帝国主义阵营也出现了分化。战后两大阵营的对峙局面为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争霸所代替;第三世界崛起并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 (3)从20世纪70年代初到80年代中期,世界政治格局从两极向

多极发展,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开始形成,美苏争霸激烈。 (4)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美苏矛盾缓和,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华约”解散,雅尔塔体系和两极格局终结。 (5)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在加强。 2.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关系的演变: (1)美国与西欧关系的演变 ①二战后初期到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借以扶植和控制了西欧各国。 ②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西欧逐步制定独立的外交政策,不愿像过去那样受美国控制。 ③两极格局瓦解后,西欧由欧共体发展成欧盟,成为国际舞台上不可轻视的力量,冲击了美国的霸权地位,迫使美国不得不调整其对欧政策。 (2)美国与日本关系: ①二战后初期美国单独占领日本,并采取削弱日本的政策。 ②从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美国扶植日本,但同时也控制了日本,日本政府也采取了追随美国的政策。 ③20世纪70年代伴随着日本经济崛起,日本开始摆脱美国控制。 ④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日之间既有联盟又有摩擦;但相对于西欧,日本与美国的关系更密切些。 三、题型应用体验 探究型选择题 【题型解读】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选择专项训练

必修一第一单元选择题专项训练 1.清代某机构“军国大计,罔不总揽。??善隐然执政之府矣。”这一机构是()A. 中书省 B. 枢密院 C. 三司 D. 军机处2.《史记·秦始皇本纪》说:“天下 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终呈不得休息。”这 段话表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A .中央集权B.皇权专制C.世袭传承 D .政务繁忙 3.有学者说,周代的宗法制是一个成功的创造,“大宗维翰(栋梁),小宗 维城”,既讲“亲亲”,也讲“尊尊”??,与此相联系,魏晋南北朝时谱牒之学十分流行??,明清时期,家法族规和乡规民约得到官方的认可和批准,成为传统法律体系的组成部分。由此可知宗法制 A. 在西周以后走向消失 B. 体现家国同构的特点 C. 是国家政治制度核心 D. 成为法律规范的源头4.从此“军机成为最大的枢密,参与军机的谋臣成为重臣,渐渐与文官之首(丞相)分位”。由此可知 A. 宋代有效地分割了丞相的军权 B. 秦朝置三公成功地分割了相权 C. 唐代三省制度提高了行政效率 D. 清代军机处进一步加强了皇权5.《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朝建立后,朝廷上对于如何治理地方曾爆发过激烈的争论,丞相绾等言:“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廷尉李斯则议曰:“置诸侯不便。” 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这段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A. 秦代皇帝制度的内涵 B. 封建官僚制度确立的背景 C. 汉代损益秦制的措施 D. 分封制退出中国历史的根源

6.我国古代的选官制度经历了“军功授爵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 举制”的变化。以下有关选拔官员的主要依据与其搭配正确的是 ( ) A .功绩——考试成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 B .考试成绩——功绩——门第声望——品行才学 C .考试成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功绩 D .功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考试成绩 7.“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机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 写。”这说明军机处设置的最初目的是 A. 适应军事需要 B. 加强中央集权 C. 剥夺朝中大将兵权 D. 巩固皇权 8.漫画中的情景(“你虽然有才,但毕竟是次子,认命吧” )是受中国哪种制度的 影响( ) A. 察举制的影响 B. 科举制的影响 C. 分封制的影响 D. 宗法制的影响 9 .下图描述的是我国封建社会地方权力强弱的变化,其中较为符合实际的是 10 .宋朝许多著名文学家往往是朝廷命官,如苏东坡、欧阳修、王安石等,这对 于他朝整日缠身于冗杂政事的政府官员来说是不可思议的。这一现象体现了宋代 A .重文轻武的治国传统 B .官僚制度发生变化 C .藩镇割据局面的结束 D .士人深受理学影响 11 .加强对官吏的监察是维护中央集权的重要举措之一。下列表述不准确的是 A. 秦朝御史大夫兼理国家监察事务 C. B. D.

历史必修一期末测试题人民版

永平一中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 高一年级期终考试训练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部分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 1.下图是一张拍摄于清末和21世纪的中国家庭聚餐照。它反映了中国已经延续了数千年的“团圆饭”情结。这种情结与下列哪一制度有关 A.禅让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礼乐制 2.清末御史张瑞荫的一份奏折中说:“自设军机处,名臣贤相不胜指屈,类皆小心敬慎,奉公守法。其弊不过有庸臣,断不至有权臣,……军机处虽为政府,其权属于君;若内阁,则权属于臣。”这说明军机处 A.树立了官场廉政之风 B.强化了君主专制 C.削弱了内阁的权力 D.扩大了统治基础 3.有一座城市,凝结着中华民族五味杂陈的情怀,有繁华后一声叹息,有沉沦时的悲号长鸣。在这里,签订过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其中“割地”“赔款”“关税协定”等字眼曾经多少回灼伤我们的心灵。这座城市是 A.北京 B.天津 C.南京 D.上海 4.历史事件纷繁复杂,学习时要及时梳理。下图所示知识结构的主题是

A.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 B.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C.国民大革命 D.中华民族的奋起 5.有史学家认为,“太平天国的改革方案包含了很多激进的特征,对不满的民众很有吸引力。”最能体现材料观点的是太平天国 A.设立圣库制度 B.主张发展资本主义 C.创建拜上帝教 D.提倡平均分配土地 6.叶圣陶在一则日记中写道:“课毕后阅报纸,见专电栏中有云:武昌已为革(命)党所据,新军亦起而相应……从此而万恶之政府即以推倒,亦未可知也。”这则日记应写于 A.19世纪初期 B.19世纪晚期 C.20世纪初期 D.20世纪中期 7.美国学者费正清指出:“20世纪20年代的国民革命是一场既要消除国内的军阀统治,又要废除外国人特权的双重斗争。”这场“双重斗争”取得的最大成果是 A.废除了英美等国在华的特权 B.收回了外强在华的租界 C.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D.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8.“夜半三更(哟)盼天明,寒冬腊月(哟)盼春风,若要盼得(哟)红军来,岭上开遍(哟)映山红”。一曲轻柔的《映山红》,唱出了劳苦大众在艰苦斗争岁月里的期盼。它描述的历史发生在 A.国民革命时期 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人民解放战争时期 9.图片一定程度上记载着历史。以下图片记录了中国近代史上不同战争留下的伤痕,其中与抗日战争有关的是 A.圆明园遗址 B.侵略者坐在皇帝宝座上 C.黄海海战 D.南京遇难者纪念墙 10.美国学者约翰·奈斯比特在他的著作《中国大趋势》一书中认为:“中国没有以民主的名义使自己陷入政党争斗局面,而是以一党体制实现现代化,发展出一种独特的纵向民主,形成稳定的关键。”“中国没有陷入……政党争斗”的局面的原因是中国实行了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依法治国方略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卷

必修一第一单元检测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公元前 782 年,幽王继位,宠幸褒姒。“褒姒不好笑……幽王为烽隧大鼓,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这段材料表明了()①幽王荒淫无道②分封制下,各诸侯王对周王承担军事义务③西周末年诸侯势力强大④分封制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各封国必须服从周王室的政令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②③ ④ D.①②③④2.2008年10月28日,孔子家族最后一代“衍圣公”──孔子第77代长孙孔德成在台北慈济医院病逝。“衍圣公”是孔子嫡派后裔的世袭封号,各朝皆置,孔子家族从宋仁宗至和二年(1055年)第46代起,由嫡长孙世袭“衍圣公”爵位。这种爵位世袭制源于我国的() A、宗法制 B、分封制 C、君主专 制 D禅让制 3.下图是陕西省长安县普渡村出土的编钟,它是周朝贵族在举行祭祀、宴享等活动时使用的主要礼乐器。周朝制定各种礼乐制度的根本目的 是 ( ) A.作为各级贵族的生活准则B.作为维护宗法制、分封制 的工具 C.作为惩罚违礼贵族的依据D.作为统治阶级的娱乐享受 4.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对中国和世界的历史均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有关秦始皇“皇帝”称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具有神化皇权的意图B.立志效法古代名君 C.是君主集权的产物D.体现了专制主义的倾向、

5.有人称赞秦始皇说“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曾有,五帝所不及”。晋朝有人指责他“无道”、“视杀人如狗彘”。明朝思想家李贽则说“始皇出世,李斯相之,天崩地拆,掀翻一个世界,是圣是魔,未可轻视”。但无可否认秦朝的统一,对后世所产生的最深远的影响是() A.结束了诸侯割据称雄的政治局面 B.使全国有了统一的法律制度 C.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奠定基础 D.拓展了疆域,使秦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 6.秦朝建立了一整套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僚机构组织,不仅确保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统治,而且有利于统一局面的发展和巩固。这套机构的特点包括() ①分工明确②互相配合③互相牵 制④皇权集中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 ④D.①②③④ 7.西周的分封制与西汉初年的郡国并行制的相同点是( ) A.都是中央集权制B.都是封建君主专制的产物 C.都是为巩固自身的统治而实行的D.都随社会经济基础的变化而瓦解 8.三省六部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以下有关表述错误的有( ) A.这一制度开始于隋朝 B.是加强皇权、削弱相权的产物 C.它标志着中央集权制度走向衰落 D.这一制度对隋唐以后很多朝代都有影响 9.《宋代职官大辞典》之《地方行政管理机构》称:“乾德三年(965年)三月,朝廷遣官立转运使,总一道之财赋,此为道一级之设官,”这一举措在政治方面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高一历史必修一专题二试题

高一历史必修一专题二检测 一、选择题(共40题,每题2分) 1.中国近代史以鸦片战争为开端,主要依据是 A.中国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打败 B.长期闭关锁国的状况被打破 C.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转变 D.民族矛盾开始成为主要矛盾 2.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主要目的是 A、保护鸦片贸易 B、割占中国领土 C、打开中国商品市场 D、争取外交礼仪平等 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确立的标志是 A.《天津条约》的签订 B.《辛丑条约》的签订 C.《南京条约》的签订 D.《马关条约》的签订 4.光绪皇帝曾垂泪撰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并赐予邓世昌“壮节公”谥号。邓世昌英勇牺牲是在 A.三元里抗英 B.黄海海战 C.威海卫战役 D.平壤战役 5.近代中国有一份《盟约书》中表示:“为保卫国土,“万死不辞”,“纵使片土之剩,一线之延,亦应保全,不令倭得”。它反映了 A.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B.黄海海战 C.反割台斗争 D.南京保卫战 6.在《马关条约》各条款中,对中国民族工商业打击最为沉重的是 A.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B.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C.增开重庆、沙市、苏州、杭州为商埠 D.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7.右图中的史实发生于 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B.鸦片战争时期 C.义和团运动时期 D.洋务运动时期 8.中国没有完全沦为列强殖民地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人民不屈的反侵略斗争 B.清政府组织了强有力的抵抗 C.中国地大物博并且人口众多 D.列强无力控制中国广大地区

9.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一书中表达了这样的观点:“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费正清上述观点 A.揭示了鸦片战争的根源 B.抹杀了鸦片战争的实质 C.肯定了中国抗击英国侵略的正义性 D.从全球化的角度正确分析了鸦片战争的原因10.“1843年3月3日,英国伦敦的造币厂门前停着五辆大车,每辆都是四匹马拉着,……每辆车都满载着笨重的木箱,里面装满了各式各样的古怪银币。……总额是四百五十五万英磅,这五大车的白银不过是其中的一部分而已。”这批“古怪银币”最有可能来自于 A.《天津条约》规定的赔款 B.《南京条约》规定的赔款 C.《马关条约》规定的赔款 D.《辛丑条约》规定的赔款 11.佳士得拍卖公司曾在巴黎拍卖圆明园十二生肖铜兽首中的兔首、鼠首。这两件中国文物被掠夺于 A.鸦片战争时期 B.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C.甲午战争时期 D.八国联军侵华时期 12.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这表明当时的中国(鸦片战争) A.已经形成平等的外交观念 B.“天朝上国”规制受到冲击 C.对西方列强产生崇拜心理 D.受到西方文化的广泛影响 13.鸦片战争爆发前夕,一英国殖民者说:“这是把我们将来和这个帝国的商务安放在稳固而广阔的基础之上的最有希望的机会。”此观点的本质,是通过战争使英国 A、对华贸易合法化 B、扭转对华贸易逆差 C、打开与中国进行贸易的大门 D、获得倾销商品的市场和原料供应地 14.在下列条约中,涉及既割地又赔款的是 ①《南京条约》②《北京条约》③《马关条约》④《辛丑条约》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15.某条约规定:“(一)从湖北省宜昌溯长江以至四川省重庆府。(二)从上海驶进吴淞江及运河以至苏州府杭州府。”“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据此判断该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6.《辛丑条约》中哪一条最能说明清政府已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A、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反抗 B、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 C、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D、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区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期末考试试题

高一历史必修一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5.《地道战》、《地雷战》、《小兵张嘎》等电影故事主要取材于下列哪一历史时期? A。北伐战争 B。解放战争 C。抗日战争 D。十年内战 6.1937年12月,日军占领南京后,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事件,杀害我同胞达 A。19多万人 B。20多万人 C。30多万人 D。40多万人 7.时代赋太平天国运动以新的内容和意义,其中最能体现历史发展潮流的是 A。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革命任务 B。几千年来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C。提出了第一个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D。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 8.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一生最主要的贡献是 A。创建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B。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C。颁布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D。实现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 9.与中共一大相比较,中共二大最重要的贡献是确定了 A。以工人运动为中心的任务 B。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C。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 D。为共产主义奋斗的目标10.长征胜利结束的时间是 A。1933年10月B。1934年10月 C。1935年10月 D。1936年10月11.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开始的标志是 A。转战陕北 B。挺进大别山 C。发动三大运动 D。渡江战役 12.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所体现的两大原则是 ①人民民主②民主集中③社会主义④民主协商 A。①③ B。②④ C。②③D。①④ 13.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是 A。民族平等 B。民族团结 C。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 D。民族区域自治14.“一国两制”的构想首先得到成功运用是在 A。台湾问题上 B。香港问题上 C。澳门问题上D。特区问题上 15.1953年中国政府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为了处理 A。同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 B。同邻国和新兴民族国家的关系 C。同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关系 D。朝鲜战争的遗留问题 16.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外交有了重大突破和转机。其关键是 A。中日关系的改善 B。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C。中苏关系的改善D。中美关系的缓和 22.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A。《〈黑格尔哲学批判〉导言》发表 B。《共产党宣言》发表 C。巴黎公社成立 D。第一国际成立 23.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的内涵是 A。是俄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革命 B。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D。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C。推动了被压迫民族解放运动 24.1967年3月,合并建立欧共体的机构不包括 A。欧洲煤钢联营 B。欧洲经济共同体 C。欧洲原子能联营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25.进入21世纪后,世界多样化的发展趋势日趋明显,这主要是因为

最新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2018-2019第一学期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卷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 座号:____ 一、单选题(共20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西周的制度丰富多彩,在借鉴夏商制度的同时,形成了自己特色的制度。下列哪一制度充分显示出西周以崭新的政治风格实行统治() A.分封制 B.宗法制 C.世官制 D.郡县制 2.下列选项不能体现宗法制及其影响的是() A.“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B.“谱牒不立,则传久而失宗”C.“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D.“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3.《史记·殷本纪》载:(商代)“自中丁以来废嫡而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从而造成“比九世乱”、“诸侯莫朝”的局面。这表明当时()A.王位世袭制不复存在 B.宗法制尚未完全确立 C.分封制造成国家分裂 D.郡县制已经开始推行 4.据分析统计,《孟子》一书中关于水利的谈话有11次,都涉及黄河洪水泛滥殃及邻国的问题。从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来看,解决上述问题的根本之道在于() A.各国减少战争,专力治黄河 B.各国加强协调,统一治黄河 C.统一中原,由中央政府治理 D.各自为政,分段治理 5.研读下表文献史料,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诸侯国之间已出现争霸与兼并战争 B.春秋战国时期已出现郡县制度 C.西周后期宗法等级制度逐渐瓦解 D.当时出现国家统一的政治因素

6.《汉书·百官公卿表》载:“大率十里一亭,亭有亭长;十亭一乡,乡有三老,有秩、啬夫、游徼……皆秦制也。”材料中的“秦制”是指() A.三公九卿制 B.法律制度 C.中央集权制 D.皇帝制度 7.司马迁《史记》评价秦朝郡县制:“县集而郡,郡集而天下。郡县治,天下无不治。”这说明秦朝“郡县制”() A.建立在宗法制度的基础上 B.强化了皇权专制主义制度 C.特点是中央垂直管理地方 D.导致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8.三国时期学者孟康解释“中朝”说,“中国,内朝也。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汉明实行中外朝() A.有利于中央权力加强 B.旨在终结丞相制度 C.有助于维护君主专制 D.加速了西汉的灭亡 9.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说:“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唐之于汉的“变动”体现在() A.皇帝制度的确立 B.郡县制的实行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D.三省六部制的实行 10.中国古代中枢权力体系不断发生变化,常常出现“君主近臣,代起执政(执行政令)”,结果削弱了本朝原有中枢机构的职权。下列各项属于这种情况的是() ①秦朝设置三公九卿②西汉设置中朝 ③唐朝实行三省制④清朝设置军机处 A.①③ B.①④ C.①② D.②④ 11.“它排除了丞相个人专断,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而且增强了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和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材料中的“它”是指()A.西汉郡国并行制度 B.唐朝三省六部制度 C.元朝的行省制度 D.明朝的内阁制度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