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唐代官位一览表

唐代官位一览表

唐代官位一览表
唐代官位一览表

唐代官位一览表

正一品:职官:太师、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天策上将;爵:王。从一品:职官: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

文散官:开府仪同三司;

武散官:骠骑大将军;

爵:嗣王、郡王;

勋:国公。

正二品:职官:尚书令(因李世民曾任此职,后来此职一直空置)大行台尚书令;

文散官:特进;

武散官:辅国大将军;

爵:开国郡公;

勋:上柱国。

从二品:职官:尚书左右仆射、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京兆/河南/太原府牧、大都督、大都护;

文散官:特进;

武散官:辅国大将军;

爵:开国县公;

勋:柱国。

正三品:职官:侍中、中书令、吏部尚书、十六卫大将军、六部尚书、太子宾客、太常卿、太子詹事、中都督、上都护;

文散官:金紫光禄大夫;

武散官:冠军大将军、怀化大将军;

勋:上护军。

从三品:职官:御史大夫、秘书监、光禄/卫尉/宗正/太仆/大理/鸿胪/司农/太府卿、左右散骑常侍、国子祭酒、殿中监、少府监、将作大匠、诸卫羽林千

牛将军、下都督、上州刺史、大都督府长史、大都护府副都护;

文散官:银青光禄大夫;

武散官:云麾将军、归德将军;

爵:开国侯;

勋:护军。

正四品上:职官:黃门侍郎、中书侍郎、尚书左丞、吏部侍郎、太常少卿、中州刺史、军器监、上都护府副都护、上府折冲都尉;

文散官:正议大夫;

武散官:忠武将军;

爵:开国伯;

勋:上轻军都尉。

正四品下:职官:尚书右丞、尚书中司侍郎、左右千牛卫/左右监门卫中郎将、亲勋翊卫羽林中郎将、下州刺史;

文散官:通议大夫;

武散官:壮武将军。

从四品上:职官:秘书少监、殿中少监、内侍、大都护府/亲王府长史;

文散官:太中大夫;

武散官:宣威将军;

勋:轻车都尉。

从四品下:职官:国子司业、少府少监、将作少匠、京兆/河南/太原府少尹、上州別驾、大都督府/大都护府/亲王府司马、中府折冲都尉;

文散官:中大夫;

武散官:明威将军。

正五品上:职官:谏议大夫、御史中丞、国子博士、给事中、中书舍人、都水使者、万年/长安/河南/洛阳/太原/晋阳/奉先县令、亲勋翊卫羽林郎将、

中都督/上都护府长史、亲王府典军;

文散官:中散大夫;

武散官:定远将军;

爵:开国子;

勋:上骑都尉。

正五品下:职官:太子中舍人、内常侍、中都督/上都护府司马、中州別驾、下府折冲都尉;

文散官:朝议大夫;

武散官:宁远将军

视正五品:萨宝

从五品上:职官:尚书左右司诸司郎中、秘书丞、著作郎、太子洗马、殿中丞、亲王府副典军、下都督府/上州长史、下州別驾;

文散官:朝请大夫;

武散官:游骑将军;

爵:开国男;

勋:骑都尉。

从五品下:职官:大理正、太常丞、太史令、内给事、上牧监、下都督府/上州司马、驸马都尉、奉车都尉、宫苑总监、上府果毅都尉;

文散官:朝散大夫;

武散官:游击将军。

正六品上:职官:太学博士、中州长史、亲勋翊卫校尉、京兆/河南/太原府诸县令、武库中尚署令、诸卫左右司阶、中府果毅都尉;

文散官:朝议郎;

武散官:昭武校尉;

勋:骁骑尉。

正六品下:职官:千牛备身、备身左右、下州长史、中州司马、内谒者监、中牧监、上牧副监、上镇将;

文散官:承议郎;

武散官:昭武副尉。

从六品上:职官:起居郎、起居舍人、尚书诸司员外郎、大理司直、国子助教、城门郎、符宝郎、通事舍人、秘书郎、著作佐郎、侍御医、诸卫羽林长

史、两京市令、下州司马、左右监门校尉、亲勋翊卫旅帅、上县令;

文散官:奉议郎;

武散官:振威校尉;

勋:飞骑尉。

从六品下:职官:侍御史、少府/将作/国子监丞、司农寺诸园苑监、下牧监、宫苑总监副监、互市监、中牧副监、下府果毅都尉

文散官:通直郎;

武散官:振威副尉。

正七品上:职官:四门博士、詹事司直、左右千牛卫长史、军器监丞、中县令、亲勋翊卫队正、亲勋翊卫副对正、中镇将

文散官:朝请郎;

武散官:致果校尉;

勋:云骑尉。

正七品下:职官:内寺伯、诸仓/诸冶/司竹/温汤监、诸卫左右中候、上府別将/司史、上镇副、下镇将、下牧副监;

文散官:宣德郎;

武散官:致果副尉。

从七品上:职官:殿中侍御史、左右补阙、太常博士、太学助教、门下省录事、尚书都事、中书省主书、左右监门直长、都水监丞、中下县令、京县丞、

中府別将/长史、中镇副、勋卫太子亲卫;

文散官:朝散郎;

武散官:翊麾校尉;

勋:武骑尉。

从七品下:职官:太史局丞、御史台/少府/将作/国子监主簿、掖庭/宫闱局令、下县令、太庙诸陵署丞、司农寺诸园苑副监、、宫苑总监丞、公主家令、

亲王府旅帅、下府別将/长史、下镇副、诸屯监、诸折冲府校尉;

文散官:宣义郎;

武散官:翊麾副尉。

视从七品:萨宝府祆正

正八品上:职官:监察御史、协律郎、翊卫、大医署医博士、军器监主簿、武库署丞、

两京市署丞、上牧监丞、执乘亲事

文散官:给事郎;

武散官:宣节校尉。

正八品下:职官:奚官/内仆/内府局令、备身、尚药局司医、京兆/河南/太原诸县丞、太公庙丞、诸宫农圃监、互市监丞、司竹副监、司农寺诸园苑监丞、

灵台郎、上戍主、诸卫左右司戈;

文散官:征事郎;

武散官:宣节副尉。

从八品上:职官:左右拾遗、太医署针博士、四门助教、左右千牛卫录事参军、上县丞、中牧监丞、京县主簿、诸仓/诸冶/司竹/温汤监丞、保章正、

诸折冲府旅帅;

文散官:承奉郎;

武散官:御侮校尉。

从八品下:职官:大理评事、律学博士、太医署丞、左右千牛卫诸曹参军、内谒者、都水监主簿、中书/门下/尚书都省/兵部/吏部/考功/礼部主事、中

县丞、京县尉、诸屯监丞、上关令、上府兵曹、上挈壶正、中戍主、

上戍副、诸率府左右司戈;

文散官:承务郎;

武散官:御侮副尉。

正九品上:职官:校书郎、太祝、典客署掌客、岳渎令、诸津令、下牧监丞、中下县丞、中州博士、武库署监事;

文散官:儒林郎;

武散官:仁勇校尉。

正九品下:职官:正字、奚官/内仆丞、内府局丞、太史局司辰、典厩署主乘、下县丞、下州博士、京兆/河南/太原府诸县尉、上牧监主簿、诸宫农圃

监丞、中关令、亲王国尉、上关丞、诸卫左右执戟、中镇兵曹参军、

下戍主、诸折冲队正;

文散官:登仕郎;

武散官:仁勇副尉。

从九品上:职官:尚书/御史台/秘书省/殿中省主事、奉礼郎、律学助教、弘文馆校书、大史局司历、太医署医助教、京兆/河南/太原府/九寺/少府/

将作监录事、都督/都护府/上州录事市令、宫苑总监主簿、上中县

尉;

文散官:文林郎;

武散官:陪戎校尉。

从九品下:职官:内侍省主事、国子监录事、崇文馆校书、书学博士、算学博士、门下典仪、太医署按摩/祝禁博士、太卜署卜博士、太医署针助教/医

正、太卜署卜正、太史局监候、掖庭局宫教博士、太官署监膳、太

乐鼓吹署乐正、大理寺狱丞、中下州医博士、中下县尉、下关令、

中关丞、诸卫羽林长上、诸津丞、诸折冲府队副、诸率府左右执戟;

文散官:将仕郎;

武散官:陪戎副尉。

流外一等:诸卫/都水监/羽林军录事、尚书/中书/门下省/御史台令史、太常寺谒者、司仪署诸典书、河渠署河堤谒者、太医署医针师、内侍省

寺人。

视流外一等:萨宝府祓祝。

流外二等:太卜署卜助教、秘书/殿中/内侍省令史、城门/符宝/夕文馆令史、通事令史、尚书/门下/中书省/御史台书令史、太常寺祝史、宫苑总

监录事、典客署典客、亲勋翊卫府录事、太史局漏刻博士、御史台

殿中令史。

流外三等:城门/符宝书令史、秘书/殿中/内侍省、御史台书令史、、诸牧园苑监录事、诸仓监/诸关津录事、、诸卫羽林军府/太子詹事府令史、尚

食局主食、、秘书/殿中/内侍省诸局书令史、内侍省内典引、尚药局

太医署按摩祝禁师、太常寺赞引、太医署医工/针工、太卜署卜师诸

计史、率更寺漏刻博士。

流外四等:诸卫羽林军史、门下省主宝/主符、太医主药、门下/中书省传制、太医署按摩祝禁工、御史台监察史。

视流外四等:萨宝府率。

流外五等:大理寺司直平事史、诸署农圃监、诸牧园苑监史、诸都护府史、太官署监膳史、良酝署掌酝、掌醢署主醢、诸典事、亲勋翊卫率府史、大

理寺狱史。

视流外五等:萨宝府史

流外六等:亲勋翊卫府史、诸仓关津府史、、太医署药园师、诸亭长。

流外七等:门下省主节、诸掌固、大史监历生、天文观生、诸仓关津史、诸仓计史。

流外八等:守宫署掌设。

流外九等:国子学/太公庙干、诸辇者。

唐朝官职表

唐朝官职表

说明:唐代对三品以上官,用“册授”;五品以上官,用“制授”,六品以下官,用“敕授”。唐代文官官阶分为九品,除正一品不设外,二品起每品分正、从,正四品起,又有上、下阶,共有二十九阶。武官官阶亦分九品,除正一品不设外,二品起每品分正、从,正三品起,又有上、下阶,共有三十一阶。虽然唐朝的文官与武官不设正一品,并不是真正的没有,详见天策上将。 正一品——太师、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天策上将。 太师:又名太宰,掌邦治,为六卿之首。 太傅:起始于春秋时期的晋国,为国王的辅佐大臣与皇帝老师(辅弼官,国王年幼或缺位时他们可以代为管理国家),掌管礼法的制定和颁行,三公之一。 太保:从周朝开始设置,负责监护和辅佐年幼的国君。 太尉:西汉称太尉,为最高军事长官,与丞相、御史大夫并称三公。太尉往往在国家有重大军事行动时才任命,事毕则改官。西汉军制,平时朝廷军队分隶卫将军和诸校尉,战时任命骠骑将军、车骑将军或材官将军等诸将军指挥,太尉是皇帝在军事上的最高顾问,多半不直接领兵。 司徒:西周始置,位次三公,与六卿相当,与司马、司空、司士、司寇并称“五官”,金文多作“司土”,与司马、司工(即司空)合称“三有司”。是管理土地、人民的官,与后世的户部尚书相当。 司空:西周始置,位次三公,与六卿相当,与司马、司寇、司士、司徒并称五官,掌水利、营建之事,金文皆作司工。 天策上将:复杂,再议。 从一品——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骠骑大将军、禁军统领、禁军护将军、天子随护将领。 太子太师:东宫三师,或称太子三师,是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的合称。从一品官。辅导皇太子的官员,一般以位高望重的大臣兼任,亦有专任者。而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也合称东宫三少,为东宫三师的辅官。东宫三师与东宫三少后世渐为荣誉职,单纯成为高级虚衔,并不负责教导太子的业务。 骠骑大将军:汉武帝元狩二年起开始设置骠骑将军,职位与俸禄与大将军等同;东汉及以后各代都有设立。 正二品——尚书令、大行台尚书令、大将军、大司马。

唐朝军队官职

兵马大元帅 兵马副元帅 以上为临时军衔只在战争时期授予,无品级,一般是出征军队主帅,征程结束立即收回恢复原军衔 唐代中央在君相对军国大政进行决策的前提下,尚书省兵部负责政令的制定与推行。中央和地方的军队统帅机构则是实施军事行动的指挥组织。它们组合在一起构成了唐代的军事领导体制的基本内容。唐代军队的统领和指挥机关前后变化最大。从最初的行台、天策上将府,到藩镇节度使、天下兵马大元帅府,唐代中央和地方的军队统帅组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终唐之世,唐朝都没有形成全国统一的军队领导组织和指挥机构。 服紫色,金玉带,(金夸)十三。 骠骑大将军从一品 辅国大将军正二品 镇军大将军从二品 冠军大将军正三品上 怀化大将军正三品上 怀化将军正三品下 云麾将军从三品上 归德大将军从三品上 归德将军从三品下 服绯色,金带,(金夸)十一。 忠武将军正四品上 壮武将军正四品下 怀化中朗将正四品下 宣威将军从四品上 明威将军从四品下 归德中朗将从四品下 服浅绯色,金带,(金夸)十。 定远将军正五品上 宁远将军正五品下

怀化朗将正五品下 游骑将军从五品上 游击将军从五品下 归德朗将从五品下 服深绿色,银带,(金夸)九。 昭武校尉正六品上 昭武副尉正六品下 怀化司阶正六品下 振威副尉从六品上 归德司阶从六品下 服浅绿色,银带,(金夸)九。 致果校尉正七品上 致果副尉正七品下 怀化中侯正七品下 翊麾校尉从七品上 翊麾副尉从七品下 归德中侯从七品下 服深青色,(金俞)石带,(金夸)八。宣节校尉正八品上 宣节副尉正八品下 怀化司戈正八品下 御侮校尉从八品上

御辱副尉从八品下 归德司戈从八品下 服浅青色,(金俞)石带,(金夸)八。仁勇校尉正九品上 仁勇副尉正九品下 怀化执戟长上正九品下 陪戎校尉从九品上: 陪戎副尉从九品下 归德执戟长上从九品下

唐代官制列表(极品简易版)

唐朝官员品级 正一品: 职官:太师、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天策上将 爵:王 从一品: 职官: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 文散官:开府仪同三司 武散官:骠骑大将军 爵:嗣王、郡王 勋:国公 正二品: 职官:尚书令(因李世民曾任此职,后来此职一直空置)、大行台尚书令文散官:特进 武散官:辅国大将军 爵:开国郡公 勋:上柱国 从二品: 职官:尚书左右仆射、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京兆/河南/太原府

牧、大都督、大都护 文散官:特进 武散官:辅国大将军 爵:开国县公 勋:柱国 正三品: 职官:侍中、中书令、吏部尚书、十六卫大将军、六部尚书、太子宾客、太常卿、太子詹事、中都督、上都护 文散官:金紫光禄大夫 武散官:冠军大将军、怀化大将军 勋:上护军 从三品: 职官:御史大夫、秘书监、光禄/卫尉/宗正/太仆/大理/鸿胪/司农/太府卿、左右散骑常侍、国子祭酒、殿中监、少府监、将作大匠、诸卫羽林千牛将军、下都督、上州刺史、大都督府长史、大都护府副都护 文散官:银青光禄大夫 武散官:云麾将军、归德将军 爵:开国侯 勋:护军

正四品上: 职官:黄门侍郎、中书侍郎、尚书左丞、吏部侍郎、太常少卿、中州刺史、军器监、上都护府副都护、上府折冲都尉 文散官:正议大夫 武散官:忠武将军 爵:开国伯 勋:上轻军都尉 正四品下: 职官:尚书右丞、尚书中司侍郎、左右千牛卫/左右监门卫中郎将、亲勋翊卫羽林中郎将、下州刺史 文散官:通议大夫 武散官:壮武将军 从四品上: 职官:秘书少监、、殿中少监、内侍、大都护府/亲王府长史 文散官:太中大夫 武散官:宣威将军 勋:轻车都尉 从四品下: 职官:国子司业、少府少监、将作少匠、京兆/河南/太原府少尹、上州别驾、

古代官职一览

古代官职一览 尹史卿宰尉令丞 卿士太史左史右史司徒司马司空司寇职方 太师太傅大保少师少傅少保太宰少宰六卿 封人工正相国庶长令尹柱国公主驸马三公 丞相宰相御史太尉九卿太仆廷尉宗正少府 将军冼马大夫博士郎中侍郎中郎议郎令史 尚书六曹合阁仆射侍中内史刺史州牧别驾 主薄郡守太守长史从事督邮县令县尉三老 亭长列侯主事三省行台都督录事护军可汗 六部三馆学士总管元帅留守判官巡检提刑 提辖通判孔目押司大人内阁厂卫太监都司 知府亲王总督巡抚监司州判知县提督总兵 参将散官流内流外贝勒 大良造左丞相右丞相大司徒大司空御史台 大司马郎中令大司农大将军执金吾中郎将 尚书省尚书令结事中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 关内侯中书省中书令门下省秘书省枢密使 员外郎著作郎国子监节度使招讨使都点检 观察使按察使衍圣公大学士宣政院集贤院 军机处翰林院钦天监内务府布政使未入流 税务司资政院咨议局国务院枢密院 三闾大夫御史大夫司隶校尉将作大匠谏议大夫 光禄大夫绣衣直指监察御史同平章事参知政事 翰林学士中书舍人都指挥使钦差大臣牛录额真 参赞大臣总税务司海军衙门 典农中郎将北洋通商大臣南洋通商大臣 今昔对比 太守战国称郡守,汉改太守,为一郡的行政最高长官。秦分三十六郡,比县大。相当于现在的省辖市市长。 刺史汉武帝分全国为十三州,刺史掌管一州军政大权。相当于省(市)长兼省(市)军(分)区司令员。 京兆尹西汉京畿地方行政长官。相当于北京市市长。 太尉秦至宋均有设置,为全国军政首脑。相当于国防部部长。 廷尉执掌法律、主审要案的大臣。相对最高法院院长。 吏部尚书掌管全国文武官吏考核赏罚。相当于组织部部长。

光禄大夫皇帝身边顾问之臣。相当于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 中书令掌管皇帝命令发布。相当于“两办”秘书长。 尚书令参议大政,综观政务,百官之长。相当于总理。 车骑大将军地位尊崇,相当于元帅军衔。 都察院御史古代最高的监察机构。相当于监察部长。 知府地方行政长官。相当于省辖市市长。 知州同“知府”。 知县地方行政长官。相当于县长。 通判府之副职。相当于副市长。 县丞协助县令治理一县之事。相当于副县长。 主薄掌钱粮、户籍。相当于粮食局长或户籍局长。 教授府掌训导考核学生。相当于省教育厅厅长。 游击位参将之下,掌率兵防御。负责防御工作的师级军官。 侍郎宿卫侍从皇帝的官员。中央警卫局官员(一说相当于现在的副部长)。 官制简介 主书:战国时魏国为国君保各种文字资料的人员。 御史大夫:秦朝时负责监察百官,代表帝接受百官奏事,管理国家重要图册、典籍,代朝廷起草诏命文书等。西汉时,御史大夫与丞相、太尉合称三公。丞相缺位时,往往由御史大夫递补。晋以后御史大夫不再负责文书工作。 令史:汉代郎以下负责文书工作的官职。分:兰台令史、尚书令史。隋:唐以后,令史变为三省、六部御史台低级事务员的称谓。 宰相:封建时代“宰相为君主之幕僚长。”相当于现在的秘书长。 谏议大夫:西汉时称秘书工作人员的谏大夫。东汉时改称谏议大夫。隋、唐时录属于门下省,职责是侍从和规谏。宋代设谏院,辽金沿置,明代废除。 黄门侍郎:西汉时在宫内内服务的郎官。东汉时黄门侍郎为专职,职责是侍从皇帝,传达诏命。南朝以后黄门侍郎负责掌管机密文件。 左右曹:汉代处理皇帝文书的官职。这种官职不是专职,而是加职。大臣能得到左右曹加官,就能处理皇帝的文书。 译官令九译令:汉代设置的翻译官,负责翻译异国来信之语言。相当于当代的外文秘书。 符宝郎:东汉时掌管天子印玺及符节的官。 御史中丞:汉代御史大夫的下属官员,负责中央馆、图书馆,处理直达君主的一切奏章,监督在外行使巡察权的各部刺史等。汉以后御史中丞为御史的长官,与司隶校尉国为最有权威的督察官。 从事:汉代刺史的佐吏,如别驾、治中、主簿等都为从事。当时各郡国也有从事。 书佐:汉代主管文书的小吏。像功曹书佐、典郡书佐等,负责起草和缮写文书。 尚书:尚书是主管文书的意思。汉代在宫廷中主管文书的官称为尚书。

唐朝内宫官职详解

唐朝宫官职详解 官宫官侍省 官 惠妃一人丽妃一人华妃一人淑仪一人德仪一人贤仪一人顺仪一人婉仪一人芳仪一人美人四人才人七人 宫官 尚宫二人 司记二人黄记二人掌记二人女史六人司言二人典言二人掌言二人女史四人 司簿二人典簿二人掌簿二人女史六人司闱六人典闱六人掌闱六人女史四人 尚仪二人 司籍二人典籍二人掌籍二人女史十人司乐四人典乐四人掌乐四人女史二人司宾二人典宾二人掌宾二人女史二人司赞二人典赞二人掌赞二人女史二人彤史二人 尚服二人 司宝二人典宝二人掌宝二人女史四人司衣二人典衣二人掌衣二人女史四人司饰二人典饰二人掌饰二人女史二人司仗二人典仗二人掌仗二人女史二人 尚食二人 司膳四人典膳四人掌膳四人女史四人司酝二人典酝二人掌酝二人女史二人司药二人典药二人掌药二人女史四人司饣喜二人典嬉二人掌饣喜二人女史四人 尚寝二人 司设二人典设二人掌设二人女史四人司舆二人典舆二人掌舆二人女史二人司苑二人典苑二人掌苑二人女史二人司灯二人典灯二人掌灯二人女史二人 尚功二人 司制二人典制二人掌制二人女史四人司珍二人典珍二人掌珍二人女史六人司彩二人典彩二人掌彩二人女史六人司计二人典计二人掌计二人女史四人宫正一人司正二人典正四人女史四人侍省 侍四人常侍六人给事八人主事二人令史八人书令史十六人 谒者 监六人谒者十二人典引十八人寺伯二人寺人六人亭长六人 掌固八人 掖庭局 令二人丞三人书令史四人书吏八人计史二人宫教博士二人监作四人典事十人掌固四人 宫闱局 令二人丞二人书令史三人书吏六人阍人二十人掌扇十六人给

使无常员掌固四人 奚官局 令二人丞二人书令史三人书吏六人典事四人掌固四人 仆局 令二人丞二人书令史二人书吏四人驾士一百四十人典事八人掌固八人 府局 令二人丞二人书令史二人书吏四人典事六人掌固四人 官:(《春秋左氏传》曰:“不腆先君之嫡,以备官。”又曰:“官不及同姓。”杜预曰:“谓嫔御也。”《周官》有夫人、嫔、世妇、女御之位,听天下之治。汉、晋已来,虽有位号,多不尽备。隋氏法《周官》而悉置焉,则列夫人、嫔、姥妤、美人、才人、宝林、御女、采女等,充百二十位。宫中复有六尚,以备众职,谓之宫官。皇朝因之。今上天溥施,犹防女宠,故省官,将以垂,而六尚仍旧焉。)妃三人,正一品。(《周官》三夫人之位也。古者,帝誉立四妃,盖象后妃四星,其一明者,后也。至舜,不立正妃,盖但三妃而已,谓之三夫人。自夏、殷已降,复有立者,视三公位;虽云古制,数颇繁焉。其余沿革,事不经见。隋氏依《周官》,立三夫人。皇朝上法古制,而立四妃,其位:贵妃也,淑妃也,德妃也,贤妃也。今上以为后妃四星,其一后也,既有后位,复立四妃,则失其所法象之意焉。因省嫔妇、女御之数,改定三妃、六仪、美人、才人四等,共二十人,以备官。其位:惠妃也,丽妃也,华妃也。妇德、妇容、妇言、妇功,可以坐而论礼者则进,无则阙焉。)夫人佐后,坐而论妇礼者也。其于则无所不统,故不以一务名焉。 六仪六人,正二品。(《周官》九嫔之位也。夏后氏因三夫人增以三三而九,列九嫔之位。汉初无闻。至武帝,始制婕妤、侄娥、容华、充衣,数不至九,其位在嫔。后魏孝文改定官。隋氏依《周官》,尽立其名秩。皇朝初因之。今上改制六仪之位,以备其职焉。)六仪掌教九御四德,率其属以赞导后之礼仪。(一、淑仪,二、德仪,三、贤仪,四、顺仪,五、婉仪,六、芳仪。)美人四人,正三品。(周官二十七世妇之位也。殷人因九嫔增以三九二十七,列二十七世妇之位。其制增损,累代不恒。前汉十四等。后汉贵人、才人虽列位号,不依世妇之职。隋氏依《周官》,制婕妤等二十七人。皇朝初因之。今上改制美人之位,以备其职焉。)美人掌率女官修祭祀、宾客之事。 才人七人,正四品。(《周官》八十一女御之位也。周人因二十七世妇增以三二十七,列八十一女御之位。旧制沿革,略同于上注。隋氏依《周官》,制宝林、御女、采女等。皇朝初因之。今上改制才人之位,以备其职焉。)才人掌序燕寝,理丝臬,以献岁功焉。 宫官:(《周礼宗伯》:“世妇,每宫卿二人、下大夫四人、中士八人女府二人、女史二。”玄云:“世妇,后宫官也。王后六宫女府、女史、女奴之有才智者。”《魏略》:“魏明帝游宴在,选女子知书可付信者为女尚书,省奏事。”《晋令》有崇德毁大监、尚衣?尚食大监,并银章、艾绶,二千石;崇华殿大监、元华食监、都监、上监,铜印、墨绶,千石;女史、贤人、恭人、中使、大使,碧纶绶。宋明帝留心后房,拟外百官,备置其职。两齐、梁、不见。后魏、后周亦拟外官置职。隋文帝置六尚、六司、六典以掌宫官之职,六尚视从九品,六司视勋品,六典视流外二品。炀帝改置六尚局,职掌略同,皆加其品秩。一、尚官局,管司言,掌宣传启奏;司簿,主名录计度;司正,主格式推罚;司闱,主门合管钥。二、

明朝官职详表

明朝官职详表 宗人府 洪武三年置大宗正院,二十二年改为宗人府 宗人令一人正一品宗人府 左宗正一人正一品宗人府 右宗正一人正一品宗人府 左宗人一人正一品宗人府 右宗人一人正一品宗人府 经历一人正五品宗人府经历司 三公 太师无定员正一品三公 太傅无定员正一品三公 太保无定员正一品三公 三孤 少师无定员从一品三孤 少傅无定员从一品三孤 少保无定员从一品三孤 太子三师 太子太师无定员从一品太子三师 太子太傅无定员从一品太子三师 太子太保无定员从一品太子三师 太子三少 太子少师无定员正二品太子三少 太子少傅无定员正二品太子三少 太子少保无定员正二品太子三少 东宫 太子宾客无定员正三品东宫大臣 内阁 中极殿大学士一人正五品内阁旧名华盖殿建极殿大学士一人正五品内阁旧名谨身殿文华殿大学士一人正五品内阁 武英殿大学士一人正五品内阁 文渊阁大学士一人正五品内阁 东阁大学士一人正五品内阁 中书省

洪武十三年正月,诛丞相胡惟庸,遂罢中书省。其官属尽革,惟存中书舍人。 左丞相一人正一品中书省 右丞相一人正一品中书省 平章政事一人从一品中书省洪武九年汰平章政事 左丞一人正二品中书省 右丞一人正二品中书省 参知政事一人从二品中书省洪武九年汰参知政事 郎中一人正五品中书省左司 郎中一人正五品中书省右司 员外郎一人正六品中书省 都事一人正七品中书省 检校一人正七品中书省洪武二年革检校 照磨一人从七品中书省洪武二年革照磨 管勾一人从七品中书省 参议一人正三品中书省参议府吴元年革参议府 参军一人从三品中书省 断事官一人从三品中书省洪武二年革断事官 断事一人正七品中书省 经历一人正七品中书省 知事一人正八品中书省 都镇抚一人正五品中书省都镇抚司甲辰十月以都镇抚司隶大都督府 考功郎一人正七品中书省考功所洪武元年革考功所 中书舍人十人从七品中书省旧名直省舍人 吏部 尚书一人正二品吏部 左侍郎一人正三品吏部 右侍郎一人正三品吏部 司务二人从九品吏部司务厅 郎中一人正五品吏部文选清吏司 郎中一人正五品吏部验封清吏司 郎中一人正五品吏部稽勋清吏司 郎中一人正五品吏部考功清吏司 员外郎一人从五品吏部 主事一人正六品吏部 主事一人正六品吏部文选清吏司洪武三十一年增设 主事一人正六品吏部考功清吏司正统十一年增设 户部 尚书一人正二品户部 左侍郎一人正三品户部 右侍郎一人正三品户部 司务二人从九品户部司务厅 郎中一人正五品户部浙江清吏司

唐朝官员品级

唐朝官员品级 正一品: 官:太师、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天策上将 爵:王 从一品: 职官: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 文散官:开府仪同三司 武散官:骠骑大将军 爵:嗣王、郡王 勋:国公 正二品: 职官:尚书令(因李世民曾任此职,后来此职一直空置)、大行台尚书令 文散官:特进 武散官:辅国大将军 爵:开国郡公 勋:上柱国 从二品: 职官:尚书左右仆射、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京兆/河南/太原府牧、大都督、大都护文散官:特进 武散官:辅国大将军 爵:开国县公 勋:柱国 正三品: 职官:侍中、中书令、吏部尚书、十六卫大将军、六部尚书、太子宾客、太常卿、太子詹事、中都督、上都护 文散官:金紫光禄大夫 武散官:冠军大将军、怀化大将军 勋:上护军 从三品: 职官:御史大夫、秘书监、光禄/卫尉/宗正/太仆/大理/鸿胪/司农/太府卿、左右散骑常侍、国子祭酒、殿中监、少府监、将作大匠、诸卫羽林千牛将军、下都督、上州刺史、大都督府长史、大都护府副都护 文散官:银青光禄大夫 武散官:云麾将军、归德将军 爵:开国侯 勋:护军 正四品上: 职官:黄门侍郎、中书侍郎、尚书左丞、吏部侍郎、太常少卿、中州刺史、军器监、上都护府副都护、上府折冲都尉 文散官:正议大夫 武散官:忠武将军 爵:开国伯 勋:上轻军都尉 正四品下:

职官:尚书右丞、尚书中司侍郎、左右千牛卫/左右监门卫中郎将、亲勋翊卫羽林中郎将、下州刺史文散官:通议大夫 武散官:壮武将军 从四品上: 职官:秘书少监、、殿中少监、内侍、大都护府/亲王府长史 文散官:太中大夫 武散官:宣威将军 勋:轻车都尉 从四品下: 职官:国子司业、少府少监、将作少匠、京兆/河南/太原府少尹、上州别驾、大都督府/大都护府/亲王府司马、中府折冲都尉 文散官:中大夫 武散官:明威将军 正五品上: 职官:谏议大夫、御史中丞、国子博士、给事中、中书舍人、都水使者、万年/长安/河南/洛阳/太原/晋阳/奉先县令、亲勋翊卫羽林郎将、中都督/上都护府长史、亲王府典军 文散官:中散大夫 武散官:定远将军 爵:开国子 勋:上骑都尉 正五品下: 职官:太子中舍人、内常侍、中都督/上都护府司马、中州别驾、下府折冲都尉 文散官:朝议大夫 武散官:宁远将军 视正五品:萨宝 从五品上: 职官:尚书左右司诸司郎中、秘书丞、著作郎、太子洗马、殿中丞、亲王府副典军、下都督府/上州长史、下州别驾 文散官:朝请大夫 武散官:游骑将军 爵:开国男 勋:骑都尉 从五品下: 职官:大理正、太常丞、太史令、内给事、上牧监、下都督府/上州司马、驸马都尉、奉车都尉、宫苑总监、上府果毅都尉 文散官:朝散大夫 武散官:游击将军 正六品上: 职官:太学博士、中州长史、亲勋翊卫校尉、京兆/河南/太原府诸县令、武库中尚署令、诸卫左右司阶、中府果毅都尉 文散官:朝议郎 武散官:昭武校尉 勋:骁骑尉 正六品下:

唐代官位一览表

唐代官位一览表 正一品:职官:太师、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天策上将;爵:王。从一品:职官: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 文散官:开府仪同三司; 武散官:骠骑大将军; 爵:嗣王、郡王; 勋:国公。 正二品:职官:尚书令(因李世民曾任此职,后来此职一直空置)大行台尚书令; 文散官:特进; 武散官:辅国大将军; 爵:开国郡公; 勋:上柱国。 从二品:职官:尚书左右仆射、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京兆/河南/太原府牧、大都督、大都护; 文散官:特进; 武散官:辅国大将军; 爵:开国县公; 勋:柱国。 正三品:职官:侍中、中书令、吏部尚书、十六卫大将军、六部尚书、太子宾客、太常卿、太子詹事、中都督、上都护; 文散官:金紫光禄大夫; 武散官:冠军大将军、怀化大将军; 勋:上护军。 从三品:职官:御史大夫、秘书监、光禄/卫尉/宗正/太仆/大理/鸿胪/司农/太府卿、左右散骑常侍、国子祭酒、殿中监、少府监、将作大匠、诸卫羽林千 牛将军、下都督、上州刺史、大都督府长史、大都护府副都护; 文散官:银青光禄大夫; 武散官:云麾将军、归德将军; 爵:开国侯; 勋:护军。 正四品上:职官:黃门侍郎、中书侍郎、尚书左丞、吏部侍郎、太常少卿、中州刺史、军器监、上都护府副都护、上府折冲都尉; 文散官:正议大夫; 武散官:忠武将军; 爵:开国伯;

勋:上轻军都尉。 正四品下:职官:尚书右丞、尚书中司侍郎、左右千牛卫/左右监门卫中郎将、亲勋翊卫羽林中郎将、下州刺史; 文散官:通议大夫; 武散官:壮武将军。 从四品上:职官:秘书少监、殿中少监、内侍、大都护府/亲王府长史; 文散官:太中大夫; 武散官:宣威将军; 勋:轻车都尉。 从四品下:职官:国子司业、少府少监、将作少匠、京兆/河南/太原府少尹、上州別驾、大都督府/大都护府/亲王府司马、中府折冲都尉; 文散官:中大夫; 武散官:明威将军。 正五品上:职官:谏议大夫、御史中丞、国子博士、给事中、中书舍人、都水使者、万年/长安/河南/洛阳/太原/晋阳/奉先县令、亲勋翊卫羽林郎将、 中都督/上都护府长史、亲王府典军; 文散官:中散大夫; 武散官:定远将军; 爵:开国子; 勋:上骑都尉。 正五品下:职官:太子中舍人、内常侍、中都督/上都护府司马、中州別驾、下府折冲都尉; 文散官:朝议大夫; 武散官:宁远将军 视正五品:萨宝 从五品上:职官:尚书左右司诸司郎中、秘书丞、著作郎、太子洗马、殿中丞、亲王府副典军、下都督府/上州长史、下州別驾; 文散官:朝请大夫; 武散官:游骑将军; 爵:开国男; 勋:骑都尉。 从五品下:职官:大理正、太常丞、太史令、内给事、上牧监、下都督府/上州司马、驸马都尉、奉车都尉、宫苑总监、上府果毅都尉; 文散官:朝散大夫; 武散官:游击将军。 正六品上:职官:太学博士、中州长史、亲勋翊卫校尉、京兆/河南/太原府诸县令、武库中尚署令、诸卫左右司阶、中府果毅都尉; 文散官:朝议郎;

唐朝内宫官职详解

唐朝内宫官职详解 内官宫官内侍省 内官 惠妃一人丽妃一人华妃一人淑仪一人德仪一人贤仪一人顺仪一人婉仪一人芳仪一人美人四人才人七人 宫官 尚宫二人 司记二人黄记二人掌记二人女史六人司言二人典言二人掌言二人女史四人 司簿二人典簿二人掌簿二人女史六人司闱六人典闱六人掌闱六人女史四人 尚仪二人 司籍二人典籍二人掌籍二人女史十人司乐四人典乐四人掌乐四人女史二人司宾二人典宾二人掌宾二人女史二人司赞二人典赞二人掌赞二人女史二人彤史二人 尚服二人 司宝二人典宝二人掌宝二人女史四人司衣二人典衣二人掌衣二人女史四人司饰二人典饰二人掌饰二人女史二人司仗二人典仗二人掌仗二人女史二人 尚食二人 司膳四人典膳四人掌膳四人女史四人司酝二人典酝二人掌酝二人女史二人司药二人典药二人掌药二人女史四人司饣喜二人典嬉二人掌饣喜二人女史四人 尚寝二人 司设二人典设二人掌设二人女史四人司舆二人典舆二人掌舆二人女史二人司苑二人典苑二人掌苑二人女史二人司灯二人典灯二人掌灯二人女史二人 尚功二人 司制二人典制二人掌制二人女史四人司珍二人典珍二人掌珍二人女史六人司彩二人典彩二人掌彩二人女史六人司计二人典计二人掌计二人女史四人宫正一人司正二人典正四人女史四人内侍省 内侍四人内常侍六人内给事八人主事二人令史八人书令史十六人 内谒者 监六人内谒者十二人内典引十八人内寺伯二人寺人六人亭长六人 掌固八人 掖庭局 令二人丞三人书令史四人书吏八人计史二人宫教博士二人监作四人典事十人掌固四人

宫闱局 令二人丞二人书令史三人书吏六人内阍人二十人内掌扇十六人内给使无常员掌固四人 奚官局 令二人丞二人书令史三人书吏六人典事四人掌固四人 内仆局 令二人丞二人书令史二人书吏四人驾士一百四十人典事八人掌固八人 内府局 令二人丞二人书令史二人书吏四人典事六人掌固四人 内官:(《春秋左氏传》曰:“不腆先君之嫡,以备内官。”又曰:“内官不及同姓。”杜预曰:“谓嫔御也。”《周官》有夫人、嫔、世妇、女御之位,听天下之内治。汉、晋已来,虽有位号,多不尽备。隋氏法《周官》而悉置焉,则列夫人、嫔、姥妤、美人、才人、宝林、御女、采女等,充百二十位。宫中复有六尚,以备众职,谓之宫官。皇朝因之。今上天溥施,犹防女宠,故省内官,将以垂范,而六尚仍旧焉。)妃三人,正一品。(《周官》三夫人之位也。古者,帝誉立四妃,盖象后妃四星,其一明者,后也。至舜,不立正妃,盖但三妃而已,谓之三夫人。自夏、殷已降,复有立者,视三公位;虽云古制,数颇繁焉。其余沿革,事不经见。隋氏依《周官》,立三夫人。皇朝上法古制,而立四妃,其位:贵妃也,淑妃也,德妃也,贤妃也。今上以为后妃四星,其一后也,既有后位,复立四妃,则失其所法象之意焉。因省嫔妇、女御之数,改定三妃、六仪、美人、才人四等,共二十人,以备内官。其位:惠妃也,丽妃也,华妃也。妇德、妇容、妇言、妇功,可以坐而论礼者则进,无则阙焉。)夫人佐后,坐而论妇礼者也。其于内则无所不统,故不以一务名焉。 六仪六人,正二品。(《周官》九嫔之位也。夏后氏因三夫人增以三三而九,列九嫔之位。汉初无闻。至武帝,始制婕妤、侄娥、容华、充衣,数不至九,其位在嫔。后魏孝文改定内官。隋氏依《周官》,尽立其名秩。皇朝初因之。今上改制六仪之位,以备其职焉。)六仪掌教九御四德,率其属以赞导后之礼仪。(一、淑仪,二、德仪,三、贤仪,四、顺仪,五、婉仪,六、芳仪。)美人四人,正三品。(周官二十七世妇之位也。殷人因九嫔增以三九二十七,列二十七世妇之位。其制增损,累代不恒。前汉十四等。后汉贵人、才人虽列位号,不依世妇之职。隋氏依《周官》,制婕妤等二十七人。皇朝初因之。今上改制美人之位,以备其职焉。)美人掌率女官修祭祀、宾客之事。 才人七人,正四品。(《周官》八十一女御之位也。周人因二十七世妇增以三二十七,列八十一女御之位。旧制沿革,略同于上注。隋氏依《周官》,制宝林、御女、采女等。皇朝初因之。今上改制才人之位,以备其职焉。)才人掌序燕寝,理丝臬,以献岁功焉。 宫官:(《周礼宗伯》:“世妇,每宫卿二人、下大夫四人、中士八人女府二人、女史二。”郑玄云:“世妇,后宫官也。王后六宫女府、女史、女奴之有才智者。”《魏略》:“魏明帝游宴在内,选女子知书可付信者为女尚书,省奏事。”《晋令》有崇德毁大监、尚衣?尚食大监,并银章、艾绶,二千石;崇华殿大监、元华食监、都监、上监,铜印、墨绶,千石;女史、贤人、恭人、中使、大使,碧纶绶。宋明帝留心后房,拟外百官,备置其职。两齐、梁、陈不见。后魏、后周亦拟外官置内职。隋文帝置六尚、六司、六典以掌宫官之职,六尚视从九品,六司视勋

官职对照表

清朝官制(总表)文京内官武京内官武京外官 大清朝官员等级分“九品十八级”,每等有正从之别,不在十八级以内的叫做未入流,在级别上附于从九品。 正一品:【正国级】 文职京官:太师、太傅、太保、【荣誉官职,相当于人大、政协之类的】殿阁大学士【政治局常委】 文职外官:无 武职京官:领侍卫内大臣【北京军区司令】、掌銮仪卫事大臣【中央机关事物局、安全局长】 武职外官:无 从一品:【正国级减】 文职京官: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荣誉官职,相当于人大、政协之类的副职】

协办大学士【政治局委员】、各部院尚书【副总理兼部长】、督察院左右督御史【中纪委书记兼最高监察长】 文职外官:无 武职京官: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北京卫戍区司令兼北京市公安局长】、内大臣 武职外官:将军【八旗军大军区司令】、都统【八旗军首都及陪都军区司令】、提督【绿营军区司令】 正二品:【副国级】 文职京官: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荣誉称号,相当于总工会主席】、各部院左右侍郎【国务委员兼副部长】、内务府总管【中央办公厅主任】 文职外官:各省总督【大区书记,如以前的东北局、华北局等】 武职京官:左右翼前锋营统领【中央警备团司令】、八旗护军统领、銮仪使【中央仪仗队】 武职外官:副都统、总兵【绿营集团军司令】

从二品:【部级】 文职京官:内阁学士【国务委员】、翰林院掌院学士【社科院院长】 文职外官:巡抚【省委书记】、布政使司布政使【省长】 武职京官:散秩大臣 武职外官:副将 正三品:【副部级】 文职京官:督察院左右督御史【中纪委副书记】、宗人府丞、通政使司通政使【信访办主任】、大理寺卿【最高法院院长】、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 文职外官:顺天府府尹【北京市长】、奉天府府尹【直辖市长】、按察使司按察使【省纪委书记】 武职京官:一等侍卫、火器营翼长、健锐营翼长、前锋参领、护军参领、 骁骑参领、王府长史【军级军队领导】

古代官职一览

古代官职一览

古代官职一览 尹史卿宰尉令丞 卿士太史左史右史司徒司马司空司寇职方 太师太傅大保少师少傅少保太宰少宰六卿 封人工正相国庶长令尹柱国公主驸马三公 丞相宰相御史太尉九卿太仆廷尉宗正少府 将军冼马大夫博士郎中侍郎中郎议郎令史 尚书六曹合阁仆射侍中内史刺史州牧别驾 主薄郡守太守长史从事督邮县令县尉三老 亭长列侯主事三省行台都督录事护军可汗 六部三馆学士总管元帅留守判官巡检提刑 提辖通判孔目押司大人内阁厂卫太监都司

知府亲王总督巡抚监司州判知县提督总兵 参将散官流内流外贝勒 大良造左丞相右丞相大司徒大司空御史台 大司马郎中令大司农大将军执金吾中郎将 尚书省尚书令结事中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 关内侯中书省中书令门下省秘书省枢密使 员外郎著作郎国子监节度使招讨使都点检 观察使按察使衍圣公大学士宣政院集贤院 军机处翰林院钦天监内务府布政使未入流 税务司资政院咨议局国务院枢密院三闾大夫御史大夫司隶校尉将作大匠谏议大夫 光禄大夫绣衣直指监察御史同平章事参知政事

翰林学士中书舍人都指挥使钦差大臣牛录额真 参赞大臣总税务司海军衙门 典农中郎将北洋通商大臣南洋通商大臣 今昔对比 太守战国称郡守,汉改太守,为一郡的行政最高长官。秦分三十六郡,比县大。相当于现在的省辖市市长。 刺史汉武帝分全国为十三州,刺史掌管一州军政大权。相当于省(市)长兼省(市)军(分)区司令员。 京兆尹西汉京畿地方行政长官。相当于北京市市长。 太尉秦至宋均有设置,为全国军政首脑。相当于国防部部长。 廷尉执掌法律、主审要案的大臣。相对最高法院院长。 吏部尚书掌管全国文武官吏考核赏罚。相当于组织部部长。 光禄大夫皇帝身边顾问之臣。相当于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

唐代官员章服制度表

唐代官员章服制度表 品级服色冠式带鱼袋笏附注 一品紫三梁冠金玉带十三銙金饰鱼袋象笏 二品紫三梁冠金玉带十三銙金饰鱼袋象笏 三品紫三梁冠金玉带十三銙金饰鱼袋象笏 四品深绯二梁冠金带十一銙银饰鱼袋象笏 五品浅绯二梁冠金带十銙银饰鱼袋象笏 六品深绿一梁冠银带九銙无竹木笏 七品浅绿一梁冠银带九銙无竹木笏 八品深青一梁冠鍮石带九銙无竹木笏睿宗文明元年后 九品浅青一梁冠鍮石带九銙无竹木笏八品以下为“碧” 庶民白黄铜铁带七銙无无 注: 1、“鱼袋”是唐、宋时官员佩戴的证明身份之物。唐高宗永徽二年(651年)始,赐五品以 上官员鱼袋,饰以金银,内装鱼符,出入宫庭时须经检查,以防止作伪。武则天时,曾改佩 鱼为佩龟。宋代不再用鱼符,而直接于袋上用金银饰为鱼形。 2、“带”:指皮革制的腰带。“金带”、“玉带”、“银带”是指装饰革带用的金、银、玉制品, 称为“带銙”。皮革制的腰带上面套有锦缎带套,带銙就缀在带套上。带銙的数量多少取决于 官员的级别地位。有的记载说:一、二品官员用金带,三、四、五、六品用犀带,七、八、 九品用银带。 3、武后延载元年(694)规定:文武官员三品以上着绣袍,上面所绣图案为:诸王为盘龙、 鹿;宰相为凤池;尚书为对雁;十六卫将军各卫分别是:麒麟、虎、鹰、牛、鹘、狮子、豸 等,并绣文字于其上。 4、服色以散官为依据,并不根据现任职务。 资料来源:刘昫《旧唐书·舆服志》,欧阳修、宋祁《新唐书·车服志》,王溥《唐会要》31 卷、32卷 宋代官员章服制度表 品级服色冠式带鱼袋笏一品紫七梁冠玉带金鱼袋象笏二品紫六梁冠玉带金鱼袋象笏三品紫五梁冠玉带金鱼袋象笏四品紫五梁冠金带金鱼袋象笏五品绯五梁冠金涂银银鱼袋象笏六品绯四梁冠金涂银银鱼袋象笏七品绿三梁冠黒银及犀角无木笏八品绿三梁冠黒银及犀角无木笏九品绿二梁冠黒银及犀角无木笏庶民白铁角带 注:

唐代官职对照表

唐代官职对照表: 天策上将军:李渊为李世民专设的职位,位在王公及百官之上,相当于天下兵马大元帅,可不经过朝廷直接调动全国军队。 太尉、司徒、司空:唐代三公,正一品,虚衔,并无实际权力,多为元老重臣的加衔尚书令:尚书省的首长,正二品,宰相,相当于今天的政府总理,政府最高行政官员尚书左、右仆射:尚书省的副首长,正二品,宰相,相当于今天的政府副总理 尚书左、右丞:地位略高于尚书,低于尚书仆射,地位类似于今天的国务委员或政府秘书长 尚书:正三品,相当于今天的部长 侍郎:从三品,相当于今天的副部长 中书令:中书省的首长,正三品,宰相,主要负责协助皇帝起草诏书,类似于皇帝的秘书长。 中书侍郎:中书省的副首长,从三品, 中书舍人:中书省直接负责书写敕书的官员,正五品,相当于皇帝身边负责起草文件的秘书。 侍中:门下省的首长,正三品,宰相,主要负责审核封驳中书省起草的诏书并对重大事务发表意见,并在诏书上副署,唐代没有侍中签字盖印的诏书不能生效,其职权有点类似于今天的议会议长 黄门侍郎:门下省的副首长,从三品, 散骑长侍:门下省的官员,有对重大事务提出建议的权力,职能类似于现在的议会议员 谏议大夫:门下省的官员,有对重大事务提出建议的权力,职能类似于现在的议会议员 给事中:门下省官员,有对相关事务的诏书进行审核修改封驳的权力

秘书监:秘书省的首长,相当于皇帝的办公室主任 秘书少监:秘书省的副首长 秘书郎:秘书省官员,相当于皇帝身边负责纪录和统计的机要秘书大理寺卿:又称廷尉,最高司法官员,类似现代的最高法院院长左右十二卫大将军:正二品,职权类似于今天的武装力量总参谋长左右金吾卫大将军:从三品,职权类似于今天的卫戍区司令 左右千牛卫大将军:统领侍卫,负责皇帝、太子、亲王的警卫工作左右监门卫大将军:负责宫廷出入人员审查,把守皇宫各门 行台尚书令、仆射:品轶不定,职权类似于今天的省长 行军总管、都督:品轶不定,职权类似于今天的军区司令

历代王氏宰相一览表

中国历代宰相一览表 宰相是中国古代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宰”的意思是主宰,商朝时为管理家务和奴隶之官;周朝有执掌国政的太宰,也有掌贵族家务的家宰、掌管一邑的邑宰,实已为官的通称。相,本为相礼之人,字义有辅佐之意。宰相联称,始见于《韩非子·显学》,如北宋侍中兼枢密副使宰相黄中庸,但只有辽代以其为正式官名,其它各代所指官名与职权广狭则不同,而且名目繁多。通常和丞相是一个概念。明朝初亦设中书省,左右丞相。洪武十三年(1380年),罢中书省,废丞相,由皇帝亲决国政。宰相制度遂废。后皇帝以不胜庶政之繁,设内阁大学士协理文书。后阁职渐重,大学士成为事实上的宰相,称辅臣,居首者为首辅。

在所有的官职中,宰相的变化最多,这是由于君主既需要宰相帮助办理政事,又担心宰相的权位过重,危及自身的权力。 商 伊尹、仲虺、伊陟、臣扈、巫咸、巫贤、甘盘、傅说 西周 姜尚、周公、召公、毕公、祭公谋父、甫侯、芮良夫、荣夷公、邵穆公、虢文公 齐国 管仲、崔抒、庆封、晏婴、国惠子与高昭子、田乞、田常、监止、田盘、田白、田悼子、田和、邹忌、田婴、孟尝君、吕礼、淖齿、田单、后胜 楚国 斗祁、彭仲爽、鲍申、子元、斗谷于菟、成得臣、蒍吕臣、斗勃、斗般、大孙伯、斗越椒、虞丘子、孙叔敖、子佩、子重、子辛、子囊、子庚、子南、蘧子冯、屈建、蘧罢、子皙、斗成然、阳匄、囊瓦、子西、叶公、公孙宁、吴起、州侯、昭奚恤、昭鱼、昭阳、唐眜、景翠、子兰、子椒、昭雎、春申君、李园 晋国 荀息、郤縠、原轸、先且居、赵衰、狐姑射、赵盾、郤缺、荀林父、士会、郤克、栾书、韩厥、荀莹、荀偃、范宣子、赵武、韩起、魏舒

赵国 公仲连、太戊午、苏秦、赵豹、肥义、赵成、李兑、乐毅、蔺相如、平原君、建信君、廉颇、虞卿、春平君、皮相国 魏国 魏成子、李悝、翟璜、公孙痤、中山君、白圭、惠施、公孙衍、田需、翟强、魏齐、范座、信陵君、孔斌 韩国 侠累、申不害、张开地、韩侈、张谴、无正、昭献、成阳君、张平 燕国 子之、公孙操、栗腹、将渠、张唐 鲁国 羽父、臧文仲、庆父、季友、襄仲、季孙行父、孟献子、穆子、季武子、昭子、季平子、阳虎、季桓子、孔子、季康子、公仪休 郑国 祭仲、子罕、子驷、子孔、子展、良霄、子皮、子产、子大叔、驷歂、罕达、驷弘、驷子阳 宋国 孔父、华督、目夷、公子成、公子鲍、华元、子罕、向戍、华亥、华费遂、公孙忌、乐大心、向魋、皇瑗、皇缓、大尹、乐茷、仇郝、唐鞅 吴国 狐庸、公子光、伍子胥、伯嚭 越国 范蠡、文种 秦 百里奚、蹇叔、商鞅、张仪、樛斿、乐池、樗里疾、甘茂、向寿、魏冉、楼缓、金受、寿烛、杜仓、芈戎、范雎、蔡泽、吕不韦、甘罗、徐诜、昌平君、昌文君、隗状、王绾、冯去疾、李斯、赵高 附:张楚政权 张耳、邵骚、田角、田荣、田横 西汉 郦商、萧何、周苛、周昌、赵尧、曹参、陈平、王陵、审食其、任敖、曹窋、吕产、周勃、灌婴、张苍、冯敬、申屠嘉、陶青、晁错、周亚夫、刘舍、卫绾、直不疑、窦婴、牛抵、许昌、赵绾、田蚡、韩安国、薛泽、张欧、公孙弘、潘系、李蔡、张汤、庄青翟、赵周、石庆、卜式、

唐朝官制

唐朝官制 大致上延续了隋朝的体制,主要分为省、台、寺、监四大组成部分。 省 唐朝的中央政府有六省: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秘书省、殿中省、内侍省。 1.中书省(决策机关)设中书令两人,正二品。中书侍郎两人,正三品。中书舍人六人,正五品上。 属下官员包括,主书四人,从七品上。主事四人,从八品下。右散骑常侍二人,右谏议大夫四人,右补阙六人,右拾遗六人,起居舍人十六人,皆从六品上。 中书省下又设有集贤殿书院,有学士,直学士,侍读学士,修撰官。 2.门下省(审议机关)设侍中二人,正二品。侍郎二人,正三品。左散骑常侍,正三品下。 属下官员包括,录事四人,从七品上。主事四人,从八品下。左补阙六人,从七品上。左拾遗六人,从八品上。起居郎二人,从六品上。典仪二人,从九品下。城门郎四人,从六品上。符宝郎四人,从六品上。 门下省下又设有弘文馆,有学士,校书郎官职。 3.尚书省(执行机关)设尚书令一人(因太宗曾任此职,故不授予臣下)。尚书左仆射一人,从二品。尚书右仆射一人,从二品。尚书左丞一人,正四品上。尚书右丞一人,正四品下。 (左丞管理吏、户、礼三部,右丞管理兵、刑、工三部) 属下官员包括,郎中二人,从五品上。员外郎二人,从六品上。都事十二人,从七品上。主事十二人,从八品下。 尚书省下又设有六部: 吏部设尚书一人,正三品。侍郎二人,正四品上。郎中二人,正五品上。员外郎二人,从六品上。 司封、司勋、考功三司,各设郎中一人,从五品上。员外郎一人,从六品上。主事三人,从八品下。 户部设尚书一人,正三品。侍郎二人,正四品下。郎中二人,从五品上。员外郎二人,从六品上。 度支、金部、仓部三司,各设郎中一人,从五品上。员外郎一人,从六品上。 主事三人,从八品下。 礼部设尚书一人,正三品。侍郎一人,正四品下。郎中一人,从五品上。员外郎一人,从六品上。 部、膳部、主客三司,各设郎中一人,从五品上。员外郎一人,从六品上。主事二人,从八品下。 兵部设尚书一人,正三品。侍郎二人,正四品下。郎中二人,从五品上。员外郎二人,从六品上。 职方、驾部、库部三司,各设郎中一人,从五品上。员外郎一人,从六品上。主事二人,从八品下。 刑部设尚书一人,正三品。侍郎一人,正四品下。郎中二人,从五品上。员外郎二人,从六品上。 都官、比部、司门三司,各设郎中一人,从五品上。员外郎一人,从六品上。主事二人,从八品下。工部设尚书一人,正三品。侍郎一人,正四品下。郎中一人,从五品上。 员外郎一人,从六品上。 屯田、虞部、水部三司,各设郎中一人,从五品上。员外郎一人,从六品上。主事二人,从八品下。 4.秘书省(掌经籍图书)设秘书监一人,从三品。秘书少监二人,从四品上。秘书丞一

唐代官职体系表

唐代官职体系表 目录 ?1中央官制 ? 1.1三省六部 ? 1.2九寺五监 ? 1.3宫廷侍从机构 ?2地方官制 ?3武官系统 ?4官员品级 ?5唐代官职一览 ? 唐代官制分中央官制、地方官制、少数民族政权的职官制几个方面。 唐代的官制基本是沿袭隋制。《新唐书·百官志》云:“唐之官制,其名号禄秩虽因时增损,而大抵皆沿隋故。” 以皇帝为首的封建国家体制,在唐高祖武德时期就比较完备地建立起来。皇帝掌握着国家的最高权力,操有对一切臣民生杀予夺的大权。法律和法令都以皇帝的名义颁布,皇帝有权修改法律和法令,并可以不受法律和法令的约束。在皇帝之下,有三省、六部、九寺、五监等职官体系。在中枢机构中,制令机关、封驳审议机关与行政事务

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头衔的官员,他们更易于被君主控制 . 三省六部 1.中书省(决策机关)设中书令两人,正二品。 中书侍郎两人,正三品。 中书舍人六人,正五品上。 属下官员包括,主书四人,从七品上。主事四人,从八品下。右散骑常侍二人,右谏议大夫四人,右补阙六人,右拾遗六人,起居舍人十六人,皆从六品上。 中书省下又设有集贤殿书院,有学士,直学士,侍读学士,修撰官。 2.门下省(审议机关)设侍中二人,正二品。 侍郎二人,正三品。 左散骑常侍,正三品下。

属下官员包括,录事四人,从七品上。主事四人,从八品下。左补阙六人,从七品上。左拾遗六人,从八品上。起居郎二人,从六品上。典仪二人,从九品下。城门郎四人,从六品上。符宝郎四人,从六品上。 门下省下又设有弘文馆,有学士,校书郎官职。 3.尚书省(执行机关)设尚书令一人(因太宗曾任此职,故不授予臣下) 尚书左仆射一人,从二品。 尚书右仆射一人,从二品。 尚书左丞一人,正四品上。 尚书右丞一人,正四品下。 (左丞管理吏、户、礼三部,右丞管理兵、刑、工三部)

【最新精选】唐朝官职表

【最新精选】唐朝官职表 说明:唐代对三品以上官,用“册授”;五品以上官,用“制授”,六品以下官,用“敕授”。唐代文官官阶分为九品,除正一品不设外,二品起每品分正、从,正四品起,又有上、下阶,共有二十九阶。武官官阶亦分九品,除正一品不设外,二品起每品分正、从,正三品起,又有上、下阶,共有三十一阶。虽然唐朝的文官与武官不设正一品,并不是真正的没有,详见天策上将。 正一品——太师、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天策上将。太师:又名太宰,掌邦治,为六卿之首。 太傅:起始于春秋时期的晋国,为国王的辅佐大臣与皇帝老师(辅弼官,国王年幼或缺位时他们可以代为管理国家),掌管礼法的制定和颁行,三公之一。太保:从周朝开始设置,负责监护和辅佐年幼的国君。 太尉:西汉称太尉,为最高军事长官,与丞相、御史大夫并称三公。太尉往往在国家有重大军事行动时才任命,事毕则改官。西汉军制,平时朝廷军队分隶卫将军和诸校尉,战时任命骠骑将军、车骑将军或材官将军等诸将军指挥,太尉是皇帝在军事上的最高顾问,多半不直接领兵。 司徒:西周始置,位次三公,与六卿相当,与司马、司空、司士、司寇并称“五官”,金文多作“司土”,与司马、司工(即司空)合称“三有司”。是管理土地、人民的官,与后世的户部尚书相当。 司空:西周始置,位次三公,与六卿相当,与司马、司寇、司士、司徒并称五官,掌水利、营建之事,金文皆作司工。 天策上将:复杂,再议。 从一品——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骠骑大将军、禁军统领、禁军护将军、天子随护将领。

太子太师:东宫三师,或称太子三师,是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的合称。从一品官。辅导皇太子的官员,一般以位高望重的大臣兼任,亦有专任者。而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也合称东宫三少,为东宫三师的辅官。东宫三师与东宫三少后世渐为荣誉职,单纯成为高级虚衔,并不负责教导太子的业务。骠骑大将军:汉武帝元狩二年起开始设置骠骑将军,职位与俸禄与大将军等同;东汉及以后各代都有设立。 正二品——尚书令、大行台尚书令、大将军、大司马。 尚书令:尚书原为秦官,为少府属官,负责管理少府档案和文书,汉沿置,职权不大。但到汉武帝以内廷分外廷权,以少府尚书处理天下章奏,遂涉及国家政治中枢。后逐渐尚书权力日益庞大,分曹治事,以尚书令为首,权力很大,但由于是内廷职务,尚未完全脱离少府序列,品级不高。朝廷重臣秉其它职权者,可以“录尚书事”为名掌实权。但也有以尚书令而录尚书事者,则权职重大。行台:行台是魏晋至金代尚书在外设置的临时分支机构。“台”指在中央的尚书省,出征时驻行在当地设立的临时性机构称为“行台”,又称“行尚书台”或“行台省”。 从二品——尚书左右仆射(pú yè)、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京兆/河南/太原府尹、大都督、大都护、上将军、卫将军、卫司马。仆射:汉之后以仆射为名的,仅见尚书仆射,位在尚书令之下。都督:都督是中国历史上的军事指挥官官名。 正三品——侍中、中书令、十六卫大将军、六部尚书、太子宾客、太常卿、太子詹事、中都督、上都护、骁骑将军、车骑将军、飞将军。 侍中:隋唐、五代、宋,与中书省、尚书省合称三省。负责审查诏令,签署章奏,有封驳之权。一度改称东台、鸾台、黄门省等,旋复旧称。其长官为侍中,或称纳言、左相、黄门监等。其下设黄门侍郎、给事中、散骑常侍、谏议大夫、起居郎等官。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