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基于CAMEL体系对农村合作银行的经营业绩评价研究【文献综述】

基于CAMEL体系对农村合作银行的经营业绩评价研究【文献综述】

基于CAMEL体系对农村合作银行的经营业绩评价研究【文献综述】
基于CAMEL体系对农村合作银行的经营业绩评价研究【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基于CAMEL体系对农村合作银行的经营业绩评价研究

关于商业银行经营业绩分析的研究和探讨。本文将对已有的文献进行综述,从中总结前人所研究的成果并进一步加以探讨。

1国外研究成果综述

1.1 评价体系由来

绩效评价历史悠久,从19世纪初开始就作为企业的一项重要管理工具,在西方工业国家广泛应用。关于经营绩效评价的研究最初是从在一般的工商企业开始的,其后被应用到商业银行。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政府对银行业管制开始放松,商业银行的存款利率逐步放开,金融创新逐渐增多,与此同时许多传统意义上的非金融公司也开始进入了金融行业,竞争不断加剧,商业银行的盈利空间也逐渐缩小,伴随着这种多变与高度竞争的环境的出现,对银行经营绩效分析开始引起了西方学术界和实务界极大的关注,大量的学者对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1.2 杜邦财务分析体系

1972年,美国学者戴维·科尔将杜邦财务分析体系引入商业银行管理领域,杜邦财务分析体系高度重视银行经营管理活动的整体性,突出了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活动协调性的分析,具有相当的实用优势,但是杜邦财务分析体系侧重评价商业银行的盈利性,缺乏对盈利性,流动性,安全性这“三性”的整体考核。

1.3 业绩金字塔模型

Kelvin Cross和Richard Lynch在上世纪90年代初提出了一个把企业的总体战略与财务和非财务信息结合起来的业绩评价系统,即业绩金字塔。在这个体系中,着重强调了组织战略在确定业绩评价指标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反映了业绩目标和业绩指标的互赢性,揭示战略目标从上而下和经营指标从下而上逐级重复运动的等级制度。这个逐级的循环过程揭示了企业的持续发展能力,对

正确评价企业业绩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业绩金字塔模型最主要的缺点是在评价指标中没有涉及到组织学习能力方面的内容。

1.4 EV A指标模型

20世纪90年代美国纽约斯特恩.斯图尔特咨询公司(Stern Stewart CO)提出的经济增加值EV A模型。EV A指标虽然克服了传统利润指标忽略了企业资产价值会随时间变化而发生变化,以及所有者权益的机会成本的缺点,但是还只是局限在财务的框架内。

1.5 平衡计分卡评价体系

平衡计分卡被Kaplan和Norton(1992)介绍用于激励与绩效评价。记分卡包括财务和非财务的(也就是客户、内在商业流程、学习与成长),提供了当前运营表现和将来绩效的一张平衡表。平衡计分卡既有财务方面的指标也有非财务方面的指标,财务性业绩指标直接和公司的长期目标相衔接,而且恰当的财务性业绩评价指标能够综合反映公司业绩。

2 国内研究成果综述

2.1 国内评价体系的发展

相对于国外来说,我国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评价研究进行的较晚,在90年代中后期才刚刚起步。但中国银行业体制改革的紧迫性和原有绩效评价模式下缺乏有效的考核、激励、约束机制的商业银行低效率运营的现实,使经济理论学者和改革实践者们认识到中国银行业建立起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的迫切性和重要性。国内学者也结合我国商业银行的实际情况,在西方学者已有的研究基础之上,也取得了一些较有意义的研究成果。

2.2 以财务指标为核心的传统评价体系

有迟国泰,朱战宇(1999)基于商业银行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构建了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综合评价模型,该模型优点在于考虑了流动性,安全性以及盈利性这三个方面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不足之处是仅限于财务指标

的分析,没有考虑到一些非财务指标的影响。

2.3 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的评价体系

谢赤,钟赞(2002)为改善商业银行评价以单纯财务指标为基础的不足,采用熵权法对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进行综合评价,结论是银行在经营管理中关注的重点除了资产质量以及自身的资金实力外,同时还应注重经营效率,这样才能达到提高盈利能力的目的,其不足之处在于选取的样本为12

家股份制商业银行,而没有包括四大国有银行,四大国有银行在我国银行体系中占据了主导地位,没有考虑四大国有银行的绩效评价体系是不完整的。

2.4 相关评价体系的实证研究

李建军(2004)在其专著《国有商业银行绩效评价—理论、方法与实证》一书中,在比较研究国内外有关商业银行绩效评价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之上,针对国有商业银行的特点,设计了国有商业银行的企业性绩效评价体系、公共性绩效评价体系和综合性绩效评价体系,并运用1994年以来的银行业务数据和1985年以来的国有商业银行发展数据,对国有商业银行的绩效进行了实证检验,将功效系数法,贡献赋值法应用到商业银行的绩效评价中,形成了一套具有较高应用价值的商业银行评价体系。但其主要的应用范围也还只是针对国有商业银行,对其他类型的商业银行不具备普遍适用性。

关新红(2006)在运用EV A对我国商业银行创值能力进行分析的基础之上,构建了基于创值能力的商业银行综合绩效考评体系,并结合我国商业银行的具体情况,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了实证分析,评述了我国商业银行创值能力的优势和劣势,为商业银行有针对性地制定战略发展规划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

3 总结

从以上国内外研究分析来看,国内外学者关于商业银行经营业绩评价都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由于国内外商业银行制度、监管上存在偏差,这就要求我们在新形势下不断做出新的分析需要新的理论突破他们研究成果。不断完善并制定适合国内商业银行的经营业绩评价体系,进一步促进我国商业银行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学民.应用多元分析.[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

[2]鲍敦康,刘益平.论EV A在商业银行绩效评价中的运用.现代[J].2007.

[3]曹永霞.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经营绩效评价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07.

[4]关新红.中国商业银行价值能力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5]李建军.国有商业银行绩效评价—理论、方法与实证[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6]李敏.运用骆驼评价指标体系,加强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管理[J].山东经济,2003.

[7]谢赤,钟赞.熵权法在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综合评价中的应用[J].中国软科学.2002(9).

[8]王振山.金融效率论—金融资源优化配置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

[9]迟国泰,朱战宇,徐峥.基于“三性”分析的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综合评价模型[J].中

国管理科学.1999(12).

[10]Robert C.Higgins.Analysis for Financial Management[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11]Robert S.Kaplan,David P.Norton.Putting the Balanced Scorecard to Work.Harvard Business Review[J].September-October,1993.

互联网金融文献综述

互联网金融发展中的风险管理研究文献综述 一、互联网金融发展中的风险管理研究的写作意义 互联网金融作为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与金融相结合的新型模式,正在以飞快的速度改造着传统金融业。一方面,互联网企业借助电子商务和信息数据等优势大举进军金融领域;另一方面,传统金融机构加速互联网业务创新,加强与互联网企业的合作。互联网金融日新月异的创新与变革使我们面临着不同于传统金融的新的金融风险。认识互联网金融风险产生的原因和特点,对于健全和完善互联网金融风险的防范和管理机制,发挥互联网金融对经济发展的良性促进作用是十分必要的。 二、互联网金融发展中的风险管理国内研究现状 (一)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中的风险管理现状 互联网金融是金融与互联网的融合,是在互联网时代,实现资金快速配置与融通的新金融模式。目前,国内互联网金融除了传统的网上银行功能外,主要形式有金融理财产品的网上销售、网络保险产品销售、网络证券买卖、第三方电子支付和网络小额信贷等。以余额宝为例,自2013年6月13日支付宝推出新产品余额宝以来,余额宝的业务量已经发展到较大规模,而且显现出强劲高速的发展势头,其他互联网金融也呈现突飞猛进发展趋势。 目前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没有,也很难改变金融行业高风险的属性,在优化资源配置效率、提升金融效率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的风险。从2013年以来,我国互联网金融风险开始暴露出来,案件频发,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的事件时有发生,在2013年10月到11月末,就有39家P2P借贷平台陷入困境和倒闭。(二)专家、学者对互联网金融发展中的风险管理问题及对策分析 乔玉梅(2014)指出,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互联网金融对银行业沿袭多年的经营范围、运作模式、管理理念和竞争格局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深入研究互联网金融风险与监管问题,保证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健康运行、避免各种风险带来的损失,对我国互联网金融业务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1] 朱治豪(2014)指出,互联网金融在中国发展的如火如荼,扩大了金融服务的边界和市场。但是互联网金融业有相应的信用风险、市场选择风险、技术风险和法律风险,这些风险都加大了金融市场不稳定的可能性。故互联网金融企业应加强安全体系、风险控制体系建设,政府加大立法力度,共同防范互联网金融

供应链金融文献综述

摘要 供应链金融作为近几年被商业银行和各类企业日益关注的创新业务之一,不仅为金融机构带来了新的竞争市场和盈利途径,也在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在阅读、整理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拟从基本概念,运作模式,业务实践等几个方面,对现有的供应链融资的相关研究做出简要归纳总结,并据此对该业务的发展趋势做出预测。文章认为,在进一步做好风险管控的前提下,国内供应链金融的线上化趋势将成为主流发展方向。金融机构和电商企业的有效合作,将会为中小企业的融资市场注入新的活力。 关键词:供应链金融文献综述 ABSTRACT Commercial banks and enterprises of all kinds are paying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supply chain finance, which is one of the business innovations in recent years. Not only does SCF bring the market competition and new profit channel for financial institutions, but also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reducing costs of enterprises financing. Based on previous researches, we conduct a brief summary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 the basic concept, the mode of operation the business models, etc. And a forecast for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SCF is made. The article suggests that under the condition that risks are under control, online supply chain financing will be a main stream.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nd online retailers will inject new vitality into the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financing market. KEYWORDS: supply chain finance, literature review

农村信用社的信贷风险及其防范【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农村信用社的信贷风险及其防范 农村信用合作社是银行类金融机构,所谓银行类金融机构又叫做存款机构和存款货币银行,其共同特征是以吸收存款为主要负债,以发放贷款为主要资产,以办理转帐结算为主要中间业务,直接参与存款货币的创造过程。农村信用社是与农民联系的桥梁,在农村金融体系中处于基础性地位,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且在农村经济政治的稳定上发挥了巨大作用。发放贷款作为农村信用社的主要主要资产业务,是获取利润的主要途径,要使农村信用社得到良好的发展,那么如何有效的防范农村信用社的信贷风险仍然备重视。 1 国外研究 信贷在世界范围内的实践已历时20多年。自70年代,孟加拉乡村银行就创建了小额贷款的模式,对贫困人口提供小额贷款。传统认为,向穷人和小型经营活动发放贷款是会有较大风险。自1976年以来近二十年来的孟加Grameen Bank的实践,证明穷人同样是银行可接受的服务对象。所以把穷人不作为贷款对象不是风险防范的内容。随着后期的发展,出现了还贷率低、贷款没有真正流向穷人、信贷资金经常被挪用等现象大量存在。Adams,Graham and和V on Pischeke (1984)提出Ohio学派认为利息补贴在很大程度上应对上述缺陷负责。1998年Gulli发表的文章中说到,改善小额信贷机构的资金来源结构,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应该建立一种可持续发展的金融机制。在1989年,Suzanne Pinson发表《Credit risk assessment and meta-judgment》认为运用信用风险评估来防范风险过于复杂,且涉及的性质是不确定性的判断程序,提出运用评估业务风险模型来表示专家的战略推理提供动态的解决策略。2006年Shinichi Goda 根据破产案例中偶然的发现,提出了在风险管理中如何探索机会。在发达国家农村信用社的贷款主要都是一些小额信贷,其面对的人群一般都为农民,由于给农民提供小额贷款几乎没有风险,所以学者对于农村信用社的信贷风险防范研究主要都是从信用社内部研究。 2 国内研究 在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初进行农村贷款制度改革,已有15年的发展历史。尤其是2001年中国人民银行颁布《农村信用社小额信用贷款管理指导意见》以来,得到了巨大的发展。2006年底开始,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相继加大推动农村金融体系调整和农学小额信贷的力度,为农村小额信贷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我国刚引入信贷以来,基本上是直接复制孟加拉格莱珉银

互联网金融文献综述

互联网金融的理论与实践 1全球金融发展及趋势 1.1 全球金融格局 从最开始的“高利贷”开始,金融业经过长时间的历史演变,从朴素的实物(货币)借贷,逐步扩展为由多种要素组合而又相互作用的庞大系统,包括货币资金的筹集、分配、融通、运用及管理等。在此过程中,金融行业的专业性和集中度日益提高,大型金融机构不断形成,导致金融权力逐渐集中。 这一权力集中的趋势不但反映在一锅部,同样反映于各国在全球金融市场上的地位。从16~17世纪荷兰的崛起,从18~19世纪英国金融帝国的建立,再到20世纪至今美国金融主导权力的形成,国际金融格局的历史演变表明,一国的金融力量在国际竞争中居于至关重要的地位。一方面,一国强大的金融力量将极支撑该国经济的发展,促使该国在国际竞争中居于领先地位;另一方面,一国领先的经济实力将促进全球性金融资源向该国的集中,凸显该国在全球金融格局中的主导地位。二者互相促进,导致国际间金融资源的过度集中。 全球金融资源在少数发达国家的过度集中导致国际围的金融失衡——发达国家的金融产品过于丰富,金融市场急剧膨胀,虚拟经济大幅度脱离并超过尸体经济,累积巨大的系统风险,并把风险向全球围扩散。而不发达国家基本的金融需求得不到满足,加之本国金融体系的抗风险能力差,有限的外汇资金无法在本国市场得到好的回报,只能回流美国购买美国国债或机构债券等金融资产,不但削弱了本国的金融资源、抑制了本国的金融需求,而且分担了发达国家的金融风险。 经济全球化与金融全球化的发展非但没有改善这一状况,反而导致情况的恶化,加重全球经济失衡。2007年的金融危机之后,国际金融格局有所变化,全球金融体系正经历着结构性变革。全球开始质疑美元的单一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当性,改变现有金融国际秩序和规则的呼声强烈。亚洲和新兴市场银行在全球的重要性日益提升,国际货币体系和国际金融市场有向多元化发展的趋势,美国和欧盟的金融地位均有所下降,但其住到地位并非发生根本性动摇,其弊端也无从消除。

小额信贷文献综述

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文献评述 前言:小额信贷在国际上产生于20世纪60—70年代,最初的目的是消除贫困和发展农业生产。它致力于为低收入人群和微型企业提供金融服务,为解决许多发展中国家甚至发达国家存在的贫困问题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法。小额信贷作为一种城乡低收入阶层为服务对象的小规模的金融服务方式,它既是一种金融服务的创新,又是一种扶贫的重要方式。事实上,各国政府都十分关心农民贷款,特别是扶贫贷款的问题。尤努斯①认为,小额信贷的合理逐利与可持续发展之间不能没有平衡。有些小额信贷机构因为亏损严重或是因为项目是短期的,而退出这一领域,使得一些已经脱贫的农户又出现了“返贫”现象。因而为了能持续的服务贫困群体,并扩大其服务的范围、规模和深度,要求小额信贷机构必须是能够长期生存和发展的机构。本文通过对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整理,比较,使读者更加清晰地了解到目前关于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情况,也更加便于提出对目前存在问题的见解。 关键词:小额信贷可持续商业化市场化 正文 一﹑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概念 (一)小额信贷概念 小额信用贷款(Microfinance)是以个人或家庭为核心的经营类贷款,其主要的服务对象为广大工商个体户、小作坊、小业主。贷款的金额一般为10万元以下,1000元以上。小额信用贷款是微小贷款在技术和实际应用上的延伸。借款人不需要提供担保。其特征就是债务人无需提供抵押品或第三方担保仅凭自己的信誉就能取得贷款,并以借款人信用程度作为还款保证的。由于这种贷款方式风险较大,一般要对借款方的经济效益、经营管理水平、发展前景等情况进行详细的考察,以降低风险。 (二)小额信贷可持续涵义 国际上主流的观点认为,狭义的小额信贷可持续的概念是指机构本身提供的信贷服务所产生的收入能够覆盖其运营操作成本和资金成本,以保证其收入大于支出,即小额信贷机构的商业可持续。广义的小额信贷可持续的概念包括财务可持续与组织可持续两个方面 二﹑中国小额信贷的发展现状 (一)法律制度 农村小额信贷行为缺少立法规范和法律的监督,加之已颁布的法律之间还有不少冲突,这些冲突制约着小额信贷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小额信贷的发展与国际水平相比,还处在一个比较初级的阶段。在我国广泛存在的大量小额信贷机构中,除了那些以信用社和银行类金融机构为名义进行的小额信贷之外,大部分小额信贷机构的处境都十分尴尬。其中最为关键的一个问题是,现有的小额信贷机构没有获得明确的合法地位。缺乏合法地位使得我国小额信贷机构的健康发展受到极大约束。 (二)宏观政策环境 政府对于缓解贫困的承诺以及各种缓贫计划的干预与介入程度,都会不同程度地增强或弱化小额信贷的缓贫效果。纵观我国政府对小额信贷的参与,更像是政府 ①尤努斯,开创和发展了“微额贷款”的服务,专门提供给因贫穷而无法获得传统银行贷款的创业者

关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文献综述的文献综述

关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文献综述 当前的中国出现了一种奇特的宏观经济景观:一方面是货币过量供应,流动性泛滥,一些商业银行因为存差过大而发愁;另一方面是企业借钱难、筹资难,许多很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因为资金不足而得不到充分的发展。他认为问题症结在于,由金融市场和金融中介机构组成的金融体系发展严重滞后,使富裕的资金无法流入最有效率的产业和企业,资金流通不畅的必然会阻碍经济的发展。综观各个发达国家,几乎毫无例外的拥有发达的金融市场,而且似乎经济程度与金融市场的深度、广度也呈现出一定的正相关关系。究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怎样的一种关系呢?关于这个问题,国内外的诸多学者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1912 年,Schumpeter 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被认为在经济理论史上第一次论述了创新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他认为金融机构满足新兴企业信贷要求是经济发展的核心所在,并强调银行的功能在于甄别出最有可能实现产品和生产过程创新的企业家,通过向其提供资金来促进技术进步。继熊彼特之后,关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研究观点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两类: 1.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没有相关关系对于货币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西方古典经济学家根据萨伊定律提出了货币中性和信用媒介论,该理论认为货币供给量的变化不影响产出、就业等实际的经济变量。后来的一些经济学家如K.Wicksell,虽然认识到了货币在经济增长中具有重大的、实质性的影响,但主要强调的是消除货币对经济的不利影响。货币学派的代表人物 Friedman 认为“货币至关重要”只是就短期而言,在长期中货币供给的变化只会引起物价水平的变动,而不会影响实际产出。 Joan Robinson 也认为金融体系的出现和发展仅仅是对经济增长的被动反应。新古典学派同样认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没有什么关系。Robert Lucas 根据理性如预期学派的分析,认为经济学家过分强调了金融因素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因为理性的人们往往可能会在货币供给量变化之前就已调整了自己的行为,故货币供给量的变化不会对产出和就业产生影响,所以菲利普斯曲线即使在短期内也是垂直的。 2.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一定的因果和互动关系 20 世纪 70 年代,Mckinnon 和 Shaw 以发展中国家的金融问题为研究对象,认为在发展中国家存在

小额贷款公司信贷风险管理研究

小额贷款公司信贷风险管理研究 小额贷款公司作为一种金融制度创新,对于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促进我国“三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顺应了我国金融多元化发展的需要。自2008年5月以来,《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等规范性政策文件相继颁布,国家积极规范和引导小额贷款公司的健康发展,小额贷款行业整体呈现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近几年,国家加大改革力度,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小额贷款公司也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机遇。但是,小额贷款行业经营的是风险,属于高风险行业,它所面临的风险来自方方面面,大量新成立的小额贷款公司由于缺乏风险控制经验,缺少风险管控机制,随时面临着因风险爆发而面临破产倒闭的可能性。 因此,本文研究目的在于提高小额贷款公司的信贷风险防控能力,实现科学、规范、高效管理,保持长期稳定发展,继续为当地的中小微企业服务,促进小额贷款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在本论文中,笔者以宁波市江东区A小额贷款公司为例,对其信贷风险管理进行研究。本论文分为六个章节:第一章节为绪论,包括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文献综述,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三个部分;第二章节,主要对小额贷款公司、风险管理等相关的概念进行界定,阐述了加强小额贷款公司信贷风险管理的重要意义和本文涉及的相关理论;第三章节,对A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现状进行概述,分析了该公司面临的内外部风险情况,以及所采取的风险管理应对措施;第四章节,主要介绍了孟加拉国乡村银行风险管理模式和瑞士信贷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模式,提出国外信贷机构风险管理的借鉴意义;第五章节,是策略部分,也是本论文的重点,分别从确立信贷风险管理目标、加强制度建设减少内部风险、开展信贷全流程管理减少外部风险以及关注政策走向等四个方面入手,探讨风险管理对策;第六章节,是本论文的总结部分。

互联网金融文献综述

《创意众筹的异质性融资激励与自反馈机制设计研究》黄玲,周勤 随着信息技术和科技手段的发展,一些看似不可思议的创意转化成产品,如打印机、可穿戴智能设备等,不仅改变着我们的日常生活,也促进了一批创意型企业的成长。同时,一些传统产业中的企业通过发展创意项目顺利摆脱了结构转型的困境。支持创意项目的发展有利于技术的创新和企业的转型。然而创意项目发展初期却面临诸多难题,其中融资难是其关键。创意项目的发展有利于技术的创新和企业的转型,而融资难是其发展初期面临的关键问题。而众筹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全新思路。本文从融资人、投资人和平台三方面说明了众筹模式三方目标各异,激励具有异质性。并建立模型,对这三方的激励模式进行了分析。之后,本文指出在众筹发展的初期,众筹机制的设计任务主要由平台来承担,肩负着教育市场和指导众筹的使命其目的是使更多的创意项目和资金有效对接,从而满足三方利益的一致诉求。随后,本文结合激励模式、众筹机制两方面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表明,在阈值机制约束下,资金需求较小的创意项目倾向于选择众筹模式,融资方通过平台展示,向投资人发送项目质量信号,投资人在自我尽职审查机制下选择符合自身偏好的优质项目进行投资。借助“点名时间”数据研究表明,有效的质量信号在满足投资人偏好类型条件下能诱发投资激励,并通过众筹社区反馈渠道迅速传播,推动创意项目取得成功,反之则可能遭遇失败,这可以形成有效的众筹自反馈效应。最后,本文针对实证结果,提出了以改善异质性融资激励缺陷与创造自反馈机制的优良环境为基础的一系列政策建议。 《美国SEC众筹新规及其监管启示》龚映清,蓝海平 众筹作为一种科技融资的新模式,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发展迅速。众筹通过互联网有效匹配了资金供给与需求,为初创企业提供了一种全新且低成本的融资方式,是传统风险投资的一种重要补充。然而作为一种新模式,众筹模式也存在着包括股权众筹受限、投资者保护难等许多问题。因此,2013年10月,美国SEC正式发布了一项针对众筹的监管提案,以规范早期的众筹市场,促进其良性发展。该法案的主要内容包括:允许股权众筹、对发行人的要求以及对中介机构的要求。该法案的颁布对众筹模式产生了重大影响:一是放宽了投资者门槛,二是有利于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三是加速了众筹中介机构的发展。同时这一法案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可能会增加发行企业成本,不利于投资者保护,增加监管成本等。但总的来说,美国众筹新规提案为众筹发展框定了边界,提供了土壤。本文针对中国众筹模式发展的中出现的政策监管不明、创新环境弱、投资者保护难度大、社会公众对众筹认识不足等问题,结合美国经验得出一些启示:一是要加快立法,二是要不断探索股权众筹方向及其可能路径,三是必须加大对投资者的保护,四是要加快信用体系建设。 《众筹项目的社交网络影响力预测与分析》杨扬,Chun-TaLU,王菲菲,许进,PhilipS.YU 与传统的募资方式相比,众筹具有募资速度快和成本低等优势,因而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募资渠道。然而,由于众筹平台中的大多数项目都以失败告终,众筹项目发起人、投资者和众筹平台的运营者都迫切地需要找到能够有效提高项目成功率的方法。本文针对众筹项目由于社会影响力不足而成功率较低的问题,提出了面向众筹平台的社交网络影响力预测方法。根据已有的数据,本文构造了一些特征作为研究对象,包括了项目统计特征、内容特征、社会行为特征和社会结构特征等4类累积特征。其后,结合KickStarter众筹平台数据和Twitter社交网络中的相应数据外构建了模型,对众筹模式的影响力增长以及上述四项累积特征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整个推广过程中,众筹项目的社交网

文献综述 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研究综述

中国网络大学 CHINESE NETWORK UNIVERSITY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研究综述 院系名称:网络学院 专业: 学生姓名: 学号:123456789 指导老师: 中国网络大学教务处制 2018年11月20日

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研究综述 摘要:众所周知,我国是农业大国,几亿农民生活在农村,“三农”问题一直都是制约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农村金融成为金融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因为它不仅对农民福利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也直接影响着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本文基于国外关于农村金融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对国外的研究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和梳理,主要阐述了我国有关学者对于农村金融发展与监管的有关问题的看法。文章对农村金融的发展和农村金融监管体系的完善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 关键字:农村金融;监管体系 一、引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农村金融正逐步朝着合理、规范化的方向发展。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我们农村金融的发展存在很多问题,由于农村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特殊地位和金融在经济中的核心地位,因而研究农村金融问题,解决农村金融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农村金融监管法律制度的完善对于改观现阶段“三农”资金短缺的现状、稳定农村金融秩序、防范农村金融风险,保障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进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农村金融发展与监管问题及相关理论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与国外农村金融的研究相比,我国起步较晚,但近年来,许多专家和学者已经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与理论分析,研究总结了农村金融市

场发展不足的主要原因,我国的农村金融供给和需求结构失衡、农村金融生态环境退化和不科学的管理制度等。 第一,农村金融研究现状。 20世纪70年代初,为了尽快实现工业化,部分政府对农村金融采取金融抑制的政策(麦金龙,1973) ,同时也放缓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从历史角度来看,中国改革开放以后,由于农村的正式贷款只能用于田地农业生产用途,并且贷款使用期限与农业生产周期长度基本吻合,所以,其他的非正式贷款大部分应对突发、大额或者现实的非一般消费,如亲人丧葬婚嫁或者在建造家庭新房舍中使用等……因此,非正式贷款总是用于农户各自的目的,并在道义上给了农户信贷人以权威,通常情况下,农户正式贷款只用于农户个人预定的目的,而非正式贷款也不会使农业田地生产中的净流动资金增加。这是在农户信贷市场中,我国农村长时间存在的农户贷款供需结构(张杰,2000)。而现代农村金融制度能否建立的关键是政府能否有效增加农民的收入,资金供给能否切实满足农村微观金融的资金需求,能否培育现代农民(王芳,2005) 。从金融供给与需求的角度来看,农村金融市场资金供给结构单一,金融供给与需求总量仍然存在较大资金缺口,当前农村金融供给远远不能满足农村金融需求,尤其是农村弱势群体的需要(张笑尘,2007) 。 此外,还有一些专家认为,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发展迟缓的根源在于农村金融市场运行的体制问题和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的生态环境问题。他们认为导致农村金融发展的主要障碍在于我国农村金融市场机构的设置不符合实际需求以及相关的制度实施不到位。目前我国农村金

金融文献综述

文献归纳和述评 研究背景 由于标准金融学的理性人假设和有效市场假说的缺陷,行为金融以心理学和行为学为基础,提出有限理性和非有效市场,来解释金融市场的异象,这是对标准金融学的强有力挑战。标准金融学和行为金融学之间的差异是研究目标不同。标准金融学描述经济个体的最优决策行为,而行为金融描述的是真实决策行为。 国内外行为金融的研究现状 国外研究状况 行为金融理论奠基人是美国心理学家、经济学家Daniel Kahneman和实验经济学家Amos Tversky,他们在20世纪70年代通过大量的行为实验,观察对比发现,许多投资者在实际决策时表现出非完全理性和风险厌恶特征,投资行为的期望值在不同情境多种多样。 1979年Kahneman 和Tversky 共同提出的“期望理论”,成为了行为金融研究中的代表学说,该理论把投资者的情绪变化纳入模型参考指标,提出了在不同风险偏好和效用函数下投资者的价值函数和权重函数,为行为金融学的兴起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期望理论”的出现成为行为金融研究史上的一个里程碑。随着行为金融研究的不断深入,该理论的影响日益扩大,Kahneman还在2002年摘取了诺贝尔经济学奖,这预示着行为金融理论和行为经济理论在主流经济学的地位得到了提升,进一步开拓出心理学方法在经济学应用空间。1982年Kahneman、Slovic 和Tversky 在《不确定性下的判断:启发式与偏差》中研究了人类行为与投资决策的经典经济模型中基本假设相违背的三个方面:风险态度、心理账户和过度自信,将观察到的现象称为“认知偏差”。 1985年,Bondt和R.H.Thaler发表了,《股票市场过度反应了吗?》引发了行为金融理论研究的复兴,通过构造“赢家组合”和“输家组合”,实证检验了美国市场存在过度反应。学术界视他们的研究工作为行为金融研究的正式开端,标志着行为金融的研究进入黄金时期。进入20世纪90年代,更多的学者投入了这项工作,Thaler、Shiller、Shefrin、Statman 以及Odean等都是典型的代表。 Thaler分别在1987和1999年研究了股票回报率的时间序列、投资者心理会计等问题,Shiller在1990年研究了股票价格的异常波动、股市中的“羊群效应”、投机价格和流行心态的关系等,得出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会导致股价波动加剧。Odean在1998年研究投资者在风险厌恶的条件下,结合股票价格、成交量、组合收益等方面就处置效应、过度自信等投资者行为进行研究,得到投资者普遍具有处置效应和过度自信行为特征。因此,Thaler、Shiller、Odean等人被称为行为金融学的研究领域的第二代领军人物。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行为金融理论更加注重投资者心理对最优组合投资决策和资产定价的影响。Shefrin和Statman在1994年提出了行为资产定价模型(BAPM),随后在2000年,他们又提出了行为资产组合理论,行为投资者的资产组合如资产金字塔一层一层构成。每层有不同的目标,每层有不同的风险偏好,有的是为了避免贫困和破产,规避等闲;有的是为了暴富,追逐风险,进一步充实了行为金融理论。 国内研究现状 行为金融理论在我国的研究仍处于理论模型和策略介绍阶段,近年来也开始运用行为金融理论来研究我国证券市场上的实际问题。国内的研究总体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9年至2000年底,这一阶段主要集中于研究行为金融理论与经典金融理论系统冲突,应用期望理论对一些典型心理特征和决策特征进行介绍和研究,运用行为金融解释股市“异象”以及介绍该理论的研究前景。1999年,刘力教授的《行为金融理论对EMH假说的挑战》一文是我国最早系统介绍行为金融理论与EMH之争及其基本理论的文章。2000年,牛芳和

农村金融文献综述

农村金融体系研究 一、引言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更多依靠城乡 区域发展协调互动,不断增强长期发展的后劲”。201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解决农业问题是重中之重,因此“三农”问题已经不再仅仅是单个部门或局部 的问题而是关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局战略部署的重要问题。“三农”经济在我 国经济腾飞的过程中做出了卓绝的贡献,但是,长期以来,“三农”被忽视的问 题远远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虽然2014年11月以来,央行多次下调农村商业银行的准备金率,意在扶持“三农”融资,但是小农业经济转型中资金融通和金融服务问题仍然是三农经济成长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 多年来,学界围绕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做了大量的研究。本文首先从我国农村金融供求现状出发,指出我国农村金融需求与供给不平衡的现状,并已经有学者针对这一现状进行了有价值的探索。其次从内在与外在两面着手,分析“三农”面临融资困境的原因。最后对构建农村多元化金融体系给出建议。 二、农村金融供求现状 农村金融体系是农村地区经济主要的资本要素配置方式,其存在的主要作用就是解决“三农”融资问题。学界在讨论“三农”经济组织融资问题时,通常以农村金融的需求与供给作为研究的起点。因此,多年来学者们持续、广泛的关注着农村金融的供求问题。汴静(2010)通过深入地考察我国农村地区的信贷规模总量、信贷用调结构、信贷额度机构和信贷期限结构四个方面,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农村金融整体供求处于失衡状态,另外他还指出失衡不仅影响“三农”问题的解决而且制约农村金融的发展和财政支农的作用,加剧城乡发展的不均衡。 为解决供求失衡的矛盾,学者们做了很多有价值的探索。王玉靓(2013)认为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农业的生产流程、技术含量和资金回收速度与其他行业相比独具特点;在金融监管当局没有对农村信贷产品给予特别规定,以及 农村金融机构在推出农村信贷产品同时并未设计相应的审批流程和风险控制措施的情况下,按照统一的审核流程和风控措施使得融资手续过于复杂不符合农”经济的实际融资需求。 “三农”融资困境 (一)内在原因 1.农业的天然弱质性

最新河南省农村金融发展现状及对策

河南省农村金融发展现状及对策 摘要:河南省是一个农业大省,农村人口占我省人口的绝大多数,因此农村金融的发展是我省政府关注的焦点。而目前我省农村金融体系还很不健全,民间金融发展缓慢。农村金融是河南省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资金来源,农村金融体系不健全,严重阻碍了我省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对河南省农村金融发展水平现状的研究,将有助于解决好三农问题,并为我省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关键词:河南省 ;民间金融 ;金融体系 一、前言 金融发展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对经济收入水平与金融发展之间关系的研究,已经成为金融行业研究的重心。尽管国内外的学者已经对金融发展有了很多的研究,但是大多数的研究是从一个国家整体上进行研究的,从而得出相应的结论。然而我国各地区、各省份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差异性。因此,把中国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其结果可能存在着一定的偏差,所以,本文对河南省的相关现状进行分析。研究河南农村金融发展现状,对于促进河南地区经济发展,解决三农问题,以及为我省制定金融政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正确的现实意义。 二、河南省农村金融的发展现状 目前,河南省农村金融体系可以分为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正规金融主要是指法定的金融机构,包括政策性银行中的农业发展银行,商业性银行中的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以及正在蓬勃发展的村镇银行,合作性金融中的河南农村信用社。非正规金融主要是指是指相对于正规金融机构而言自发形成的民间金融机构。

近几年来,农村金融体系在河南省已初步形成。随着我省经济的发展,金融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农业银行逐步商业化,农业银行从农村地区渐渐退出。随着农业银行的撤出,农村信用社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现已成为农村金融体系的主导者。所以,河南省形成以合作性金融为主,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作为助手,非正式金融作为补充,满足农村各类经济主体的需求的农村金融体系。虽然我省的农村金融体系已初步形成,但是其在发展过程中以及支持农村经济发展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缺陷。目前,河南省农村金融供需严重不平衡,无法满足农村各类经济主体发展的需求。 三、河南省农村金融机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河南省农村政策性金融存在弊端。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是我省农村金融体系中唯一的政策性银行,在河南省的农村金融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河南农业发展银行长期以来为我省三农发展提供资金支持,有效的发挥了在农村金融中的骨干作用。然而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问题,例如河南省农业发展银行主要为农业龙头企业提供融资服务,而不是为个人提供金融服务,金融服务业务单一,金融服务功能不足等,这些问题的存在都限制了政策性金融作用的最大发挥。农业发展银行主要对粮棉和其它农业龙头企业提供融资服务业务,对象范围比较局限,对其他信贷匮乏的农业项目的支持力度不足。政策性银行的主要资金来源是国家财政拨款,财政拨款的资金往往不能按时到位。因此,这些问题的存在不能满足农村经济发展资金的需求,不利于河南省农村金融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2)河南省农村商业金融存在的问题。河南农业银行是河南省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网点分布广泛,具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和完善的服务机制,对促进河南省农村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为适应我国金融发展的新形势,农业银

健全农村小额信贷的研究以乐至县为例 开题报告

四川农业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健全农村小额信贷的研究——以乐至县为例 选题类型调研型课题来源自选项目 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专业金融学 指导教师包昆锦职称讲师 姓名杨岱霖年级2009.03 学号20095600 1. 选题背景及目的 1.1立题依据 “三农”普遍存在的融资困难问题,是当前“三农”问题的瓶颈。农村资金大量外流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资金的大量需求矛盾突出;银行爱富嫌贫,抵押担保门槛高,缺少金融机构认可的抵押物,许多“三农”客户很难达到贷款条件;此外,贷款审批环节多、手续繁琐,农户贷款成本高,让农民对申请贷款望而却步。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2006年党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的出台表明“三农”问题是党中央,国务院的工作重心。农村金融体系是支持农业发展、繁荣农村经济的基本资金渠道,是服务农民增收、方便农民生活的主体金融平台,是培育新型农民、树立文明乡风的有效载体,是改善农村设施、促进村容整洁的骨干推动力量,是培育乡村组织、实现民主管理的重要保障手段。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和邮政储蓄银行等也在不断的改革发展中。总提来看,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在完善中,在经济上推动了农业产业发发展,更进一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同时促进了农民增收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总体,对新农村的建设提供了经济上的促进支持。然而通过学习相关文献资料,可以发现农村金融体系目前还存在效率不高问题,涉农贷款,产权关系,管理体制等许多问题。 因此,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深入家乡实地感受农村小额贷款现状,将书本知识和实际现状融合展,对于深刻认识我国现行的农村小额贷款是有意义,同时也是自我学习的一种方式。 1.2选题意义 最近几年我国农村金融改革有一定的成绩,但是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仍然是金融供给不足与金融需求旺盛之间的矛盾。如何解决这一个矛盾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乐至县地处涪、沱两江分水岭,典型的丘陵农业大县,全县总人口86.86万人,面积1424.5平方公里,辖25个乡镇,609个行政村,6535个村民小组。乐至县工业经济基础薄弱,农业经济占经济总量的比例长期占到50%以上,缺乏支柱产业和大型全国品牌企业;截止2001年,全县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仅有17家,产值2.7亿元,工业增加值占GDP的24.2%。作为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研究乐至县的小额信贷情况,对于认识我国农村小额信贷的发展以及未来的改革方向有较强的现实参考意义。此外,能够尝试用所学到的知识对于家乡的建设提供建议也是对自己学习生涯的一种肯定。 2.文献综述 2.1 国内文献综述

农村经济金融支持研究【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农村经济金融支持研究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解决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离不开金融的支持。但是近年来,农村正规金融机构网点收缩、农村资金大量流失、农村金融服务滞后、农民贷款难等现象普遍存在,表明农村金融支持在不断地弱化,严重的影响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这些现象的产生存在很多方面的原因,亟待我们去解决。我国在改革的道路上一直在探索,以求找出真正促进我们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策略。关于农村经济的金融支持这一问题,国内外专家和学者也做出了很多研究。 1 国外关于农村经济金融支持的研究 Levine和Zervos(1998)在研究中证实了银行发展水平与经济增长有很强的正相关性,认为金融发展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Hellmann和Murdock、Stiglitz(1997)等人又提出了“金融约束论”,认为对于金融发展水平较为低下的发展中国家而言,金融深化具有极大的社会福利效应,因此,应鼓励银行积极开拓新的市场,尤其是广大的农村地区市场。但由于竞争性习惯和高昂的交易成本会使银行体系产生内在的不稳定性,且银行在开拓新市场方面的相关信息具有公共品性质,不仅银行自身没有动力,而且自由竞争也达不到社会最优的结果。因此,他们提出:政府应发挥积极作用,利用自身优势,为银行创造条件,从而促进金融深化,实现经济增长。 Ghate(1992)利用亚洲国家的实例分析了发展中国家非正规金融部门和正 规金融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认为非正规金融部门会随着正规金融部门的发展起着重要的补充作用;一个较大的非正式金融部门的存在有利于货币的有效配置并实现稳定目标的信贷政策;非正规金融部门和正规金融部门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通过去除存款利率的限制达到金融自由化的目的。 Adams和V ogel(1986)认为,农村地区金融市场应该实行更灵活的利率政策、获取较少的贷款对象,并且提高金融服务的质量。 R. Mchinno和E.S. Shaw(1973)分别提出了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金融深化论”和“金融抑制论”。根据他们的观点,金融制度与政策同经济发展与增长之间存在着相互激励或相互抑制的关系:健全有效的金融制度及其政策能够充分地动员一个经济体系的资金运用并实现合理的配置,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或增长;同时,有效的经济发展或增长,也会通过一个经济体系的国

绿色金融文献综述:理论研究、实践的现状及趋势

[转载]绿色金融文献综述:理论研究、实践的现状及趋势 原文地址:绿色金融文献综述:理论研究、实践的现状及趋势作者:雷立钧碳金融研究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以可持续发展为方针制定并通过了《21世纪议程》。人类开始意识到单纯以经济增长为目的生产方式的危害性,确立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倡导绿色文明,并在政策和舆论导向上向环保产业和绿色经济倾斜,绿色观念逐渐被人们认可。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必须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服务,绿色金融应运而生。 一、绿色金融的内涵 (一) 绿色金融的定义 绿色金融(green finance)又称环境金融(environmental finance)、可持续金融(sustainable finance),2000年,《美国传统词典》第四版将其定义为:环境金融是环境经济的一部分,研究如何使用多样化的金融工具来保护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 国内学者的定义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绿色金融是指金融部门把环境保护这一基本国策作为自己的一项基本政策, 通过

金融业务的运作来体现“可持续发展”战略, 从而促进环境资源保护与经济协调发展, 并以此来实现金融可持续发展的一种金融营运战略(高建良,1998) [1]。二是绿色金融是指金融在经营活动中要体现“绿色 ”,即在投融资行为中要注重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及对生态环境的保护,通过其对社会资金的引导作用,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王军华,2000)[2]。三是把绿色金融定义为金融业在经营活动中要体现环保意识,即在投融资行为中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及对环境污染的治理.注重环保产业的发展,通过投融资行为对社会资源的引导作用,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的协调(李心印,2006) [3]。 除了以上代表性的定义外,国内学者还有从金融政策、金融与生态关系角度给出定义。截至目前,关于绿色金融还没有一个权威的定义。本文认为,从当前我国绿色金融理论与实践的发展看,高建良的定义更准确地指出了绿色金融的核心——“通过金融业务的运作来体现可持续发展战略 ”,这一观点基本上与国际上的研究一致。 (二)绿色金融的产生与发展 国际上最早提出绿色金融概念是在1997年。在此前后,世界各国政府、国际组织、金融机构以及非政府组织在环境保护领域进行了多种尝试,取得不少经验,1974年,前西德

浅议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贷创新【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经济学 浅议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贷创新 (一)国内外中小企业的信贷问题的研究现状 研习了大量学者文献,专家学者对中小企业信贷问题解决的有效途径,大致持有如下几个观点: 1、培育中小金融机构。银行业金融机构应根据中小企业资金需求小、频、急的特点,推出相应支持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具体措施。当前,银行业金融机构可在以下方面有所作为:成立专门面向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部门;制定专门针对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管理办法、评级标准和操作流程;创新能满足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的信贷品种;制定专门的中小企业信贷考核办法及责任制度等。(严启发,2009) 2、完善资本市场。通过市场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比重将直接提高。一是支持优质企业通过上市等方式直接融资。目前,浙江境内在中小板的上市公司不到50家,潜力非常巨大。二是继续大力发展中小企业集合债。目前省内相继发行了多款中小企业集合债,效果良好,政府应继续给予引导和支持。(严华好,2009) 3、推进金融产品创新。面对当前持续宏观调控背景下资金要素瓶颈制约,浙江各地紧紧围绕省委两创”总战略,加大金融改革探索,大力创新金融产品,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呈现了诸多亮点,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姚作汀,2008) (二)研究主要成果 商业银行在中小企业信贷方面的研究成果,有些已经实际应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信用担保体系贷款不断完善。当前需要完善的工作:一是加快整合信用担保资源,形成比较完善的信用担保网络。尤其加快建立省级信用再担保机构,其资金来源可采取政府少量出资,主要向社会筹资和会员入股方式解决。二是完善信用担保机构的自身积累机制。信用担保机构要设法保证资金来源的稳定性和多元化,完善增资扩股机制。(张秀君,2008) 2、质押贷款创新。银行实际业务中,持有汇票、支票、本票办理质押贷款在我国贷

农村金融外文翻译文献综述

农村金融外文翻译文献综述(文档含中英文对照即英文原文和中文翻译)

农村金融发展不会促进经济发展吗? 来自尼日利亚的实证 摘要:强劲的经济发展是不可能没有金融深化的,尤其是在欠发达国家(最不发达国家)大多数民众居住的农村社区。本文分析了农村金融发展对尼日利亚经济增长的影响。本文选用了1980-2011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运用Johansen和Juselius的协整检验,以得出变量之间的长期关系。因此,用动态普通最小二乘法( DOLS )方法揭示尼日利亚农村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协整检验结果表明农村金融发展与尼日利亚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关系。此外, DOLS 结果发现农村金融发展与尼日利亚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它在这项研究中得到证实,农村金融作为全国经济增长的引擎。因此,可以得出结论,提高农村生产力的信贷可以减免弱势创业者的负担,从而使他们能够对尼日利亚经济的发展做出最大的贡献。此外,本研究建议除其他事项外,对于农村生产的信贷分配的障碍应减少到最低限度。 关键词:农村发展;信贷分配;金融发展 1 引言 包容性增长的理念,促使第三世界的经济体发起,实现变化的政策和规划旨在将瘫痪的经济代理人转变成积极的人员来提高他们的经济增长。尼日利亚政府也不例外,政府促进包容性增长通过尼日利亚中央银行(CBN)运用双广义目标金融包容策略。首先,要将无银行帐户的民众绝大多数在农村社区成为金融体系的活跃成员。其次,它也强调在农民负担得起的成本上,提高农村居民的信贷可得性。不幸的是,在使用金融包容性策略如村镇银行和农业信贷保证计划等等,没有达到目标受益者。一方面,一些确定为负责非洲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表现不佳的问题包括过度管制,监管不力和人才缺乏(Aliero,2009)。另一方面,该方案在那时间会受政治因素影响(Ibrahim和Aliero,2012)。 尼日利亚历届政府都提出了结构调整计划的几个扶贫方案(SAP)通过国家的经济增长和发展战略(需求)转换到议程。然而,这些方案都没有达到他们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