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新能源研究综述

新能源研究综述

新能源研究综述
新能源研究综述

新能源发展状况研究综述

摘要:进入21世纪,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传统能源作为不可再

生资源不仅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而且其不可再生性也限制了传统能源的使用。因此,优先发展新的清洁能源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重大任务。风能、水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不仅不会污染环境而且储量丰富可以循环利用。本文重点研究了国内外新能源的发展状态和使用情况。关键词:风能;水能;光电产业;生物质能

1前言

近年来,能源危机已经是一个人类共同面临的世界性难题。20世纪的两次界范围内的石油危机,使人们意识到寻求和发展可以替代化石燃料的其他能源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中国的经济建设迅速发展使能源消耗爆发式增长,如果要减轻中国对石油和天然气进口的依赖, 可再生能源将作为主要补充能源之一。此外,大规模开发利用石化能源也带来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等问题。2007年2月2日,联合国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 于法国巴黎公布了《气候变化2007:科学基础:》的《决策者摘要》,浓缩了全球几千位科学家在过去6 年对气候变化的成因、程度和未来变化预测的最权威共识。摘要预计,按目前进展趋势,在最坏的情况下,到21 世纪末全球平均气温就可能陡升6.4度。因此,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把发展可再生能源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选择。2005 年 2 月,《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成为各国尤其是欧洲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新动力。截止到2005年底,全球已有35 个发达国家和100个发展中国家制定了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目标。2005 年2 月28日中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于2006 年1 月1 日开始实施,成为实施可再生能源发电固定电价政策的第6个发展中国家。中国在2005年11 月组织召开了有80 多个国家参加的“2005国际可再生能源大会”会上提出了促进全球可再生能源发展行动的《北京宣言》,中国在发展可再生能源方面的行动为世界瞩目。2006年2月9日国务院出台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在中国能源结构中的比重将达到16%。

目前,被广泛使用的可再生能源有风能、水电、光伏发电和生物质能。风能是地球表面大量空气流动所产生的动能,由于地面各处受太阳辐照后气温变化不同和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不同,因而引起各地气压的差异,在水平方向高压空气向低压地区流动,即形成风,风能资源决定于风能密度和可利用的风能年累积小时数。水能是一种可再生资源,是指水体的动能、势能和压力能等能量资源,水能或称为水力发电,是运用水的势能和动能转换成电能来发电的方式。通常说的太阳能发电指的是太阳能光伏发电,简称“光电”,光伏发电是利用半导体界面的光生伏特效应而将光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一种技术。生物质能,就是太阳能以化学能形式贮存在生物质中的能量形式,即以生物质为载体的能量,它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转化为常规的固态、液态和气态燃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同时也是唯一一种可再生的碳源。

2风能

风能是因空气流做功而提供给人类的一种可利用的能量。空气流具有的动能称风能。空气流速越高,动能越大。人们可利用风车把风的动能转化为旋转的动作去推动发电机,以产生电力,方法是透过传动轴,将转子的旋转动力穿上至发电机。到2008年为止,全世界以风力产生的电力约有84.1百万千瓦,供应的电力超过全世界用量的1%。风能虽然对大多数国家而言还不是主要的能源,但在1999年到2005年之间已经成长了4倍以上。

2.1世界风电产业发展状况

从1996年至今,世界风电产业发展呈现快速、持续增长。1996年至2009年期间,世界风电累计装机的增速均在20%以上,平均增速达到了28.6%(如表2-1所示)。世界风电新增装机量的增速虽有升有降,但2005年以来增长迅速,平均增速为29.85%(如表2-2所示)。

表2-1全球风电累计装机容量变化趋势

表2-2全球风电新增装机容量变化趋势

风电产业在成为世界能源市场的重要力量的同时,在拉动经济增长和创造就业方面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作用。据全球风能理事会估算,2009年全球风电装机容量总产值己达到450亿欧元,相关从业人员约有50万人。

在累计装机容量、新增装机容量、创造就业机会等方面,世界风电产业己经表现出了迅猛的发展态势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世界风电产业的快速发展最重要的推动力是能源安全与气候变化。国际能源研究报告表明,如果各国采取有力措施,风力发电到2020年可提供世界电力需求的12%,在全球范围内减少100多亿吨二氧化碳废气,并创造180万个就业机

会。欧洲和美国风电成为新增容量最快和容量最大的发电电源之一,其,户美国风电装机占其新增发电装机容量的42%以上,欧盟27国风电装机占其新增发电装机容量的43%以上,为能源供应安全和能源来源多样化提供了技术保障。风电也是成本最低的温室气体减排技术之一。正如全球风能理事会秘书长苏思樵所指出的,“这些数据是有说服力的:全球市场对于风电这样的零排放技术有着巨大并且持续增长的需求。为了避免发生不可逆转的气候变化后果。全球的温室气体排放必须在2020年前后达到峰值且开始下降,而风电是目前实现这一日标的最佳发电技术选择”。在美国的50个州中,大约有30个州己经开始利用风能资源。在1998至2004年期间,美国风力发电的总装机容量己经超过6740MW,可以满足160万个中等家庭的日常用电需求。随着技术的进步和规模的扩大,风电发电成本继续下降,估计10年后完全可以和清洁的燃煤电厂竞争。

2.2我国风能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我国风能资源开发利用的一个最为明显的特征是总装机规模增长迅猛。从1990年的4.IMW增长到2010年的44733MW,正是过去几年我国风能资源开发的一个真实写照。这主要受惠于相关政策的扶持和引导,才使得我国风能资源开发在起步晚、起步慢的局面下,迅速迈入风电大国行列。并同步加速了风电设备国产化的进程,迅速提高了风机制造关键技术水平,为今后装机规模的发展与装机设备质量的提升,提供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我国大容量并网风电的开发始于二十世纪80年代初,于90年代初进入规模化和商业化发展阶段,比国外晚了大约十几年。我国风电发展初期,通过“乘风计划”、“双加工程”、“国债风电”和风电特许权等一系列风能政策的颁布实施,极大地推动了我国风能资源开发和本土风电设备制造企业的发展,大大缩短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1990年,累计装机容量仅为4.IMW,到1997年己经突破100MW,达到了167MW,当年新增装机容量110.4MW,新增比例达到了195%。

2000年,当年新增73.53MW,新增比例27.44%,累计装机容量突破30OMW。

2003年,开始实施风电特许权项目,当年新增装机容量达到98MW,新增比例21%,累计装机容量突破500MW。

2005年2月颁布《可再生能源法》,可再生能源的地位确认、价格保障、税收优惠等都写进了法律。7月,国家发改委出台了《关于风电建设管理有关要求的通知》,要求风电设备国产化率要达到70%以上。当年新增装机容量突破SOOMW,新增比例达到66.7%,累计装机容量突破100OMW。

2006年,伴随着《可再生能源法》、《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和费用分摊管理实试行方法》、《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方法》和《促进风电产业发展实施意见》等一系列相关政策法规密集出台,当年新增装机容量突破1000MW,新增比例达到101%,累计装机容量突破2000MW。

2007年,国家发改委颁布《中国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当年新增装机容量突破3000MW,新增比例达到130%,超过德国和印度,仅次于美国和西班牙,累计装机容量突破5000MW,超过丹麦,成为世界第五风电大国。

2008年3月18日,发改委印发《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提出到2010年,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达到10%,比2005年提高2.5个百分点;提出到2010年,风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0000MW,风电整机生产能力达到年产5000MW。当年新增装机容量突破6000MW,新增比例达到105%,新增装机容

量更是仅次于美国,占全球新增装机容量的23%(如表2-3所示),累计装机容量突破10000MW,提前完成“十一五”规划,成为世界第四大风电大国。

表2-3总装机容量前十位国家

2009年12月26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2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可再生能源法修正案》,当年新增装机容量突破10O00MW,新增比例达到115%,累计装机容量突破20000MW,首次超越德国,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

2010年2月,国家能源局、国家海洋局联合下发《海上风电开发建设管理暂行办法》,规范了海上风电建设,目的在于促进海域空间资源合理利用,强化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当年新增装机容量突破15O00MW,新增比例达到73%,累计装机容量突破40000MW,新增装机与累计装机两项数据首次超过美国,均位居世界第一。

我国风能资源开发经历了最初几年的摸索,迅速走上了爆发式增长的发展道路。尤其是2003年开始实施的风电特许权项目,以及2005年开始密集出台的相关政策法规,极大地刺激了我国风能资源的开发,并迅速超越世界风电大国,累计风电装机容量跃居世界第一。

3水能

水电是清洁能源,可再生、无污染、运行费用低,便于进行电力调峰,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经济社会的综合效益。在地球传统能源日益紧张的情况下,世界各国普遍优先开发水电,大力利用水能资源。中国不论是已探明的水能资源蕴藏量,还是可能开发的水能资源,都居世界第一位。

3.1世界水能

在全球各大洲中,亚洲人均可利用水资源是最低的;人均拥有量占全球36%,人口却占全球60%。而亚洲也是各大洲国际河流最多的,其国际河流占全球总数的40%, 国际河流面积占亚洲大陆面积的65%。

非洲是高温干旱的大陆。水资源按面积平均在各大洲中为最少,不

及亚洲或北美洲之半,并集中在西部的扎伊尔河等流域。除沿赤道两侧雨量较多外,大部分地区少雨,沙漠面积占陆地的三分之一。

北美洲的雨量自东南向西北递减,大部分地区雨量均匀,只有加拿大的中部、美国的西部内陆高原及墨西哥的北部为干旱地区。密西西比河为该洲的第一大河,洪涝灾害比较严重,美国曾投入巨大的力量整治这一水系,并建成沟通湖海的干支流航道网。在美国西部的千旱地区,修建了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对江河径流进行调节,并跨流域调水,保证了工农业的用水需要。在加拿大和美国境内,水能资源丰富,开发程度也较高。

南美洲以湿润大陆著称,径流模数为亚洲或北美洲的两倍有余,水量丰沛。北部的亚马孙河是世界第一大河,流域面积及径流量均为世界各河之冠,水能资源也较丰富,但流域内人烟较少,水资源有待开发。其他各河水量也较充裕,修建在巴拉那河上的伊泰普水电站,装机容量为1260万kW。

欧洲绝大部分地区具有温和湿润的气候,年际与季节降雨量分配比较均衡,水量丰富。欧洲人利用优越的自然条件,发展农业、开发水电、沟通航运,使欧洲的经济有较快的发展。世界水能资源分布如表3-1所示。

表3-1世界水能资源统计表

3.2中国水能

据 1980 年全国普查结果,中国水电资源理论蕴藏量为 6.8 亿千瓦,年电量 5.9 万亿千瓦时,技术可开发容量3.78亿千瓦,蕴藏量和可开发容量均居世界首位。2000到2004年,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公司按国家发展改革委指示组织了全国水力资源复查,根据最新水力资源复查结果,我国大陆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在 1 万千瓦及以上的河流共 3886条,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为 6.94 亿千瓦,年电量为60829亿千瓦时,平均功率为69440万千瓦;理论蕴藏量1万千瓦及以上河流上单站装机容量 500千瓦及以上水电站技术可开发装机容量54164万千瓦,年发电量24740亿千瓦时,其中经济可开发水电站装机容量40179.5万千瓦,年发电量17534亿千瓦时,分别占技术可开发装机容量和年发电量的74.2%和70.9%。

虽然我国水能资源总量居世界首位,但水电资源分布极不均衡,与经济现状

更不匹配。从河流看我国水电资源主要集中在长江、黄河的中上游, 雅鲁藏布江的中下游及珠江、澜沧江、怒江和黑龙江上。这7条江河可开发的大中型水电资源都在10GW 以上,其总量约占全国大中型水电资源量的90%。全国大中型水电1GW以上的河流共 18 条, 其大中型水电资源约426GW,约占全国大中型资源量的97%, 详见表3-2。

表3-2全国水电资源在1GW以上的河流

如按行政区划分, 我国水电主要集中在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西部地区。西南和西北11 个省、市、区的水电资源约 410 GW,占全国水电资源量的78% ,其中云、川、藏三省区共300.44GW,占57 % ,而经济相对发达, 人口相对集中的东部沿海11 个省、市( 辽、京、津、冀、鲁、苏、沪、浙、闽、穗、琼) 仅占6 %, 详见表3-3。

表3-3全国各省、市、区可开发水电资源

新中国 60 年来,以改革开放和西部大开发为节点,我国水电事业发展可以划分为初始起步、快速发展和大规模开发三个阶段。

1949至1978是初始起步阶段,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我国经济发展政策的基本目标是解决人民生活的温饱问题及初步建立国家工业生产体系,国家加大了对水电系统生产能力的建设其结果,在 1949 1978 年期间,我国水电装机

容量从 36 万 kW增长至 1 727.7 万 kW;水电发电量从 12 亿 kW h增长到446.3 亿 kW h,增幅分别达到了47倍和36倍,为尔后的大规模资源开发奠定了坚实基础。这一时期,先后开工建设的水电站就有40余座,其中,中国第一座具有标志性的百万级水电站-刘家峡电站就是在这一时期建成投产的。

1979至1998年是快速发展阶段,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以后,水电事业有了迅速发展。到“五五”计划结束时,即改革开放初期水电装机容量便突破了 2 000 万 kW的大关(2031.8万kW ),发电量也上升至500亿千瓦时,全国水电事业的发展进入了快车道。1980 年代末先后建成了乌江渡葛洲坝龙羊峡等各具特色的巨型和大型水电站。从 1980 年代开始,中国水电建设进入了大发展时期1980年代初,鲁布革铜街子等水电站先后开工;其后,天生桥二级、岩滩、隔河岩、漫湾、五强溪、水口李家峡和广州抽水蓄能(广蓄)一期等装机容量100 万kW以上的大型水电站陆续开工建设。进入 1990年代以后,中国水电建设继续高速发展,二滩、天生桥一期、十三陵抽水蓄能、天荒坪抽水蓄能、三峡、小浪底、大朝山、广蓄二期、莲花、棉花滩等水电站相继开工建设。二滩、三峡、小浪底等水电站的建设,将中国水电建设推向了世界水电发展的最高峰。二滩水电站装机总量330万kW,单机容量55万 kW,是 20 世纪中国已投产发电的最大水电站;三峡水电站则是当时也是目前世界装机容量最大的水电站,总装机容量达2240万kW,目前累计已向华东、华中、华南输送电力超过2000亿千瓦时。

1999年以来是大规模开发时期,世纪之交,中国政府提出了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为中国西部水电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除长江干流上三峡水电站外,在长江重要支流雅砻江、大渡河、乌江上均已建成或正在建设巨型水电站;黄河上游龙羊峡至青铜峡河段、澜沧江、南盘江、红水河均已建成或正在建成一批百kW以上的骨干水电站。这些河流或河段水力资源的开发,为西部大开发和西电东送拉开了序幕。2004年我国水电装机容量突破1亿kW,成为名副其实的水电生产大国。2007年,国家仅在建的150万kW以上大型水电站就达14个,总装机容量超过7 600万kW。至2007 年,全国水力资源开发程度已超过30%,其中以长江流域中上游地区的水电开发最具成效目前,湖北四川云南三省装机容量和发电量均居全国前三位,担负着“西电东送”的重要角色。

21世纪是中国水电大发展的世纪,西部大开发和“西电东送”战略任务将支撑着我国水电事业的腾飞,中国水电技术也将因此走在世界前列。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明确指出电源建设要发展水电、坑口大机组火电,开工建设龙滩、小湾、水布姬、构皮滩、三板溪、公伯峡、瀑布沟等大型水电站,抓紧长江上游溪洛渡和向家坝水电站开发的前期论证工作,力争"十五"期间向广东送1000万kW。国务院和国家计委在有关的"西电东送"工作会议上,明确"西电东送"要以水电为主,优先发展水电;要求在做好批准开工水电项目工作的同时,抓紧做好龙滩、小湾、索风营的建设和一些后蚤项目的前期工作,争取在"十五"末或"十一五"都能开工建设,满足"西电东送"需要。这表明,"十五"期间党和国家对大力开发水电给予高度的重视,把大力开发水电作为实施西部大开发和"西电东送"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加快水电的开发创造了良好的机遇。按照设想,2001~2010年期间,三峡、龙滩、小湾、公伯峡、水布迹等一大批常规水电站将建戚、发电,东部及部分中部缺少水电或接受西电的省、市、区还要建设一批大型的抽水蓄能电站。到2010年,也就是中国开始水电建设100年时,水电装机容量应力争达到1.55亿kW以上,我国的水电装机容量将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完成从资源第一大国到生产第一大

国的转变。2011-2049年,我国达到或超过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人均装机以1kW计,全国总装机约15亿kW。这时基本完成常规水电的开发,开发率达到85%-90%左右,装机约4.3亿kW。西电东送的规模超过1亿kW,东中部受电区和风电发展比较集中的地区,抽水蓄能电站也将相应得到发展,装机规模将达到0.7亿kW。水电装机总量达到5亿kW,占总装机的比例约为33%。中国的水电技术将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进一步由生产数量上的水电第一大国,成为水电数量、质量、科技、管理、效益等方面全面领先、真正意义上的水电第一大国。

4光伏产业

“光伏”二字来源于“光生伏特效应”,指光照使不均匀半导体或半导体与金属组合的不同部位之间产生电位差的现象。太阳能产业与光伏产业是有区别的,太阳能产业包括了太阳能热利用产业与光伏产业。

以太阳能光利用为目标,根据光生伏特效应原理,通过太阳能电池将太阳能转化的电能称为光伏太阳能,与之相关的产业就称为光伏产业,它包括从硅原材料的生产、硅锭/硅片生产、光伏电池制造、组件封装、光伏发电系统等许多环节与该产业链相关联的还有光伏专业设备制造等产业。太阳能电池是通过光电转换原理使太阳的辐射光通过半导体物质直接转变为电能的一种器件,因此太阳能电池又叫“光伏电池”。

4.1世界光伏产业的概况

随着世界物质文明的高速发展,电力的需求与日俱增,同时也对环保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太阳能作为新能源,从实验室走向市场,从而带动世界光伏产业迅速发展起来。在各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光伏产业发展迅速(如表4-1所示)。从表4-1中可以看出,进入21世纪后,光伏电池的产量快速增加,年平均增长率达到了49.5%。世界光伏电池产量逐年增长,到2007年,年总产量已达到4000.05MW,是1999年产量的近20倍。

表4-1世界光伏电池产量

截止到2007年底,世界累计生产了12.64GW光伏电池,根据欧洲光伏工业协会(EPIA)公布的数据,2007年全球累计装机容量超过了9100MWp,2008年达到14721MWp,2000-2008年间,累计装机容量增长了将近10倍,年复合增长率达到33.9%(如图4-1所示)。

图4-1全球累计装机容量走势图

由于光伏发电的成本高于常规电力价格,光伏产业的发展需要政府的大力补贴与指导,因此光伏发电的市场目前仍然是一个政府政策性行为很强的市场。其中2008年为西班牙光伏补贴不设上限的最后一年,2008年新增装机容量2511MWp,占全球新增装机容量的45%。德国新增装机容量1500MWp。各国累计装机容量如表4-1所示。

表4-1全球装机容量情况

随着全球光伏电池产量和装机容量的迅猛增长以及各类光伏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的显著提高,光伏产业的发展前景将非常广阔,光电在可再生能源中的发电量也将持续增长。

4.2我国光伏产业概况

我国光伏产业快速发展早期的突出特征是“两头在外”:关键材料多晶硅来自国外、产品销往国外。前者是因为国内缺乏技术能力,后者是因为国内难以承受光伏发电的高成本。发展模式是先从封装组件等技术含量较低的产业低端做起,然后快速向多晶硅生产等产业高端环节升级。这种发展模式比较适合中国国情,在发展初期缺乏核心技术并只能依靠进口多晶硅材料的情况下,为快速抢占国际市场,国内以民营资本为主的光伏企业充分利用本土低成本制造优势,通过

在境外资本市场上市获得资金支持,先从产业下游的组件封装和电池做起,很快就占领了全球电池生产和组件封装市场。近年来当国内多晶硅瓶颈制约越来越突出的时候,一些已有一定产业经验和资金积累的国内企业,从2006年起开始进入多晶硅生产领域,目前国内已有近50家企业投资多晶硅生产,到2008年我国多晶硅产量达到4500吨,产能达到2万吨,在建产能估计已超过4万吨。我国光伏产业链中各主要环节的产量与产能情况(如4-3所示)。

表4-3中国光伏产业链产能和产量

目前,我国在光伏产业链中,最上游冶金级硅材料即工业硅的生产,在技术与生产规模上,完全能够支撑后面高纯度硅材料的生产。在高纯硅材料生产环节,在国内外光伏市场需求的推动下,我国多晶硅产业自2005年以来发展迅速。整个光伏产业链越到上游,资本、技术密集型特点越明显,越到下游,劳动密集型特征越明显。光伏组件生产环节则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生产,组件企业的投资门槛较低,对资本与技术的要求都不高,只需不到100万元就可以接单作业。由于中国劳动力费用相对较低,组件封装能力又远大于光伏电池的生产能力,因此会有一部分国外电池进入中国进行封装。我国是2008年光伏组件的最大生产国(如图4-2所示),我国光伏组件的产量世界的32.9%,然后是德国、日本、中国台湾、美国。

图4-2 2008年全球光伏组件产量份额

得益于欧洲光伏市场的拉动,中国光伏产业在2004年之后经历了快速发展

的过程,连续5年的年增长率超过100%,2007年至今,中国已经连续4年光伏电池产量局世界首位。2010年中国光伏电池产量以超过全球总产量的50%。据估算光伏行业年产值超过3000亿元人民币,直接从业人数超过30万人中国光伏产业走上了快速发展之路,已经掌握了包括太阳能电池制造、多晶硅生产等关键工艺技术,设备及主要原材料逐步实现国产化,产业规模快速扩张,产业链不断完善,制造成本持续下降,具备较强的国际竞争能力。

中国政府拟在2011至2020的10年内,以开放市场吸引内外资的方式,累计增加直接投资5万亿人民币,发展中国新兴能源产业。今后10年光伏市场将保持13%的年均复合增长率。2010-2012年太阳电池产量预计增长率50%以上。

5生物质能

生物质能是太阳能以化学能形式贮存在生物质中的能量形式,以生物质为载体的能量。它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转化为常规的固态、液态和气态燃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一种可再生能源。一般来讲,生物质能是指利用自然界的植物、粪便以及城乡有机废物转化成的能源,主要包括农业生物质资源、林业生物质资源和工业废水及城市固体废弃物,通过燃烧、热化学法、生化法、化学法和物理化学法等利用技术, 可转化为二次能源,分别为热量或电力、固体燃料( 木炭或成型燃料)、液体燃料(生物柴油、生物原油、甲醇、乙醇和植物油等)和气体燃料(沼气、生物质燃气和氢气等) 。

5.1国外生物质能发展概况

国外的生物质能利用则主要集中在把生物质转化为电力和把生物质转化为燃料方面。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到现在,许多国家都制定了相应的开发研究计划,如日本的阳光计划、印度的绿色能源工程、美国的能源农场和巴西的酒精能源计划。

巴西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不供应纯汽油的国家,也是世界上发展替代能源、采用乙醇为汽车燃料最为成功的国家。1976年就实施了世界上最大乙醇利用计划—普洛阿尔库尔(Proalcool)计划,经过近30年的努力,全国燃料乙醇年产量已经从最初几万吨,发展到如今的1400万t(2004年统计数据)同时,蔗渣发电率也得到大大提高,发电若自给有余,则出售给国家电网。巴西的经验是把乙醇生产当系统工程来抓,从甘蔗育种、栽培、收获、运输到生产厂用的菌种改造、工艺优化、下脚料、废热余能的利用等环环相扣,技术领先于世界。对在甘蔗发酵生产乙醇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工业废水采取资源化处理,这样既保护了环境,又降低了乙醇的生产成本。

美国是世界上第2大乙醇燃料使用国,其酒精燃料工业是建立在从玉米中提取乙醇的基础上。目前生物乙醇生产总量估计年产63亿L或更多,占燃料油总销售量的10%,约有1亿辆机动车使用含有乙醇的汽油。目前在美国销售的汽油有三成以上是与乙醇混合的。美国计划在2020年使生物质能耗达到总能耗的25%,到2050年达总能耗的50%。

在欧洲特别是欧盟,生物质能利用较多。2001年欧盟15国生物质能的消费量为56567000吨,占可再生能源消费量的61.59%,占欧盟能源消费总量的4%。其中,生物质能消费量最高国依次为法国(12019000吨)、瑞典(8109000吨)和德国(7090000吨)。荷兰可再生能源绝大部分为生物质能,占可再生能源产量的94.35%,比利时为94.12%,卢森堡为92%。占国内能源消费总量高的国家

依次为芬兰(19.44%)、瑞典(15.75%)、奥地利(9.98%)和丹麦(9.14%)。

德国是生物质柴油的最大生产国,德国对生物柴油的生产企业全额免除税收;自2004年起,无需标明即可在石化柴油中最多加入5%的生物柴油,2004年的生产能力达到了109.7万吨,占整个欧盟15国总生产能力50%以上。法国生物柴油生产的世界领先地位是在2001年以后被德国取代的,目前法国推出一项生物能源计划:在2007年以前,建设4个新一代生物能源的工厂,平均年生产能力要达到20万吨到2015年,法国将从现在的柴油净出口国变为主要的生物柴油生产商。丹麦主要利用秸秆、木屑等进行区域供热和热电联产,目前已建立了130家秸秆发电厂,使生物质能成为了丹麦重要的能源。2002年,生物质能在可再生能源中的比例为81%。瑞典则利用无工艺价值的木材采用热电联合装置

产热和供电,现有15000~200002

hm能源林作为部分热电生产原料,该国能源林生产和繁殖技术及有关设备出口国外,尤其是联合汽化(BIG-CC)工艺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奥地利推行了建立燃木材剩余物的区域供电站计划,生物质能在总能耗中的比例由原来的3%增到目前的25%,拥有装机容量为1~2MW的区域供热站90座。

印度也是沼气使用历史悠久的国家,在1975年启动国家沼气开发计划,到2003年已建沼气池200万个,为农村无电区的20万家庭提供了炊事和照明。近期生物质压缩成型、气化技术等进展显著气化发电主要用于水泵、磨谷机和其它小型电气设备;气化产出燃气则主要用于烟草、茶叶、食品等加工生产过程中。

5.2我国生物质能现状

我国幅员辽阔,不同的地区生物质能的储量区别有所区别,又由于生物质能资源分散、能量密度低、收集及运输成本高,因此不用于传统的化石能源,其资源供应与生产消费具有很强的地域同一性,因而在规划发展生物质能时,必须重视生物质能资源供应与生产消费的合理统一性。我国生物质能资源的地域图景(如图5-1所示)。

图5-1我国农作物种植面积统计情况

目前中国的生物质能产业发展初具规模,积累了一些成熟的经验,但不同的应用领域技术的成熟程度不尽相同。少数生物质能转化利用技术初步实现了产业化应用,如农村户用沼气、养殖场沼气工程和秸秆发电技术;生物质发电、生物质致密成型燃料、生物质液体燃料等正进入商业化早期发展阶段;还有许多新兴生物质能技术尚处于研究阶段。

我国沼气产业始于 70年代,经历了两落三起,现在处于第三个高峰发展期。至 2007,我国新增农村户用沼气用户482.35 万户,全国已累计推广户用沼气池 2650万口,年产沼气达 102亿立方米。比 2000年增加了1802 万口,年均增长速度为17.7%。建设养殖场沼气工程 2.66 万处,总池容285万立方米,年产沼气达3.56亿立方米。已有大中型沼气工程3764处(见表5-1),已累计建成秸秆集中供气站 734处;沼气灶具及其配套产品年生产能力已达到 500万套,沼气产品基本实现了标准化生产。同时,在综合利用方面,以沼气为纽带,建立了物质多层次利用、能量合理流动的高效农业生产模式。在北方推广的“四位一体”沼气生态农业模式,以及南方建立的以养殖业为龙头,以沼气为纽带,带动农作物和经济作物发展的现代农业技术——“猪-沼-果”模式,对沼气、沼液、沼渣的多层次综合利用的生态农业模式,己成为农村经济的新增长点,成为了我国生物质能利用的特色。

表5-1大型沼气工程项目

我国生物液体燃料发展也取得了可观的成绩,特别是生物柴油生产以及以粮食为原料的燃料乙醇生产已初步形成规模。

2010 年我国生物柴油年利用量将达 200 万吨。中国科技大学、江苏石油化工学院、北京化工大学、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等科研单位纷纷展开了生物柴油的研究工作,并成功利用菜籽油、大豆油、废煎炸油等为原料生产生物柴油。我国几大国营石油集团如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和中粮集团都设立了专门的机构研。除此之外,我国还涌现出正和、古杉、卓越、天冠、湖南天源等许多家生物柴油民企,开发出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柴油生产技术和工业化试验工厂。据广州能源研究所生物柴油课题组的不完全统计调查,目前全国生物柴油生产厂家已达到69家,总生产能力为113.63万吨/年。其中,山东省的生物柴油生产企业最多,为 9 个,产能最大的省份为江苏省,37.32万吨/年。然而,廉价、来源稳定的原料供应不足成为了阻碍生物柴油产业发展最大的问题,2008 年,许多生物柴油工厂因原料得不到供应而停产,全国生物柴油实际产量仅为30万吨左右。为促进生物柴油产业的健康发展,建设固定的植物原料基地尤为重要。

目前,我国燃料乙醇生产技术已经成熟,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南、安徽5省及湖北、河北、山东、江苏部分地区已基本实现车用乙醇汽油替代普通无铅

汽油。乙醇汽油占全国汽油总消费量的 20%,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继巴西、美国之后的第三大生物燃料乙醇生产国和应用国。

生物质发电主要工艺分3 类:生物质锅炉直接燃烧发电、生物质-煤混合燃烧发电和生物质气化发。在我国,《可再生能源法》的实施及一系列配,特别是强制上网制度和电价补贴政策的出台后,为生物质发电扫清了入网障碍,提供了经济保障。截至2007年底,全国已建成投产的生物质直燃发电项目超过15 个,在建项目 30多个;国家发改委和各省发改委已核准生物质发电项目87 个,总装机规模 220万千瓦。除生物质直燃发电外,已开发和推广生物质气化发电系统应用 20多套。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承担的国家 863计划“3 MW 生物质气化发电工程技术”项目已经通过科技部的验收,在江苏兴化建设的示范电站装机容量为5 MW,气化效率最高达78%。另外,生物质-煤混燃发电示范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我国首台煤粉秸秆混燃发电机组在山东枣庄华电国际十里泉发电厂成功投产。我国生物质发电已经从设想进入了试点示范阶段。

固体成型燃料技术根据不同的加工工艺,可分为螺旋挤压、活塞冲压、模压、辊压等技术类型。根据不同的动力形式,又可分为机械驱动和液压驱动等技术类型。我国以螺旋挤压式压缩成型技术推广应用较多,河南农业大学及合肥天焱绿色能源开发有限公司等公司对挤压螺杆的耐磨性做了较深入的研究,延长了它的使用寿命。压辊式颗粒成型机也有一定的发展,其中的代表是北京惠众实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生物质固体成型技术及北京老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生物质颗粒燃料成型机等。目前,我国生物质固体成型机的生产和应用已初步形成规模,并逐步进入半商业化、商业化阶段,但距国际先进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

参考文献:

[1]彭程,钱钢粮.21世纪中国水电发展前景展望[J].水力水电,2006,2(32):6-10.

[2]何璟.21世纪中国水电发展战略探讨[J].水电能源科学,2002,6(20):1-6.

[3]仓洪召,王剑非,周智忠.二十一世纪我国水电产业优势和发展展望[J].中国水能及电气化,2011,3(74):27-31.

[4]李泽椿,朱蓉,何晓凤,张德.风能资源评估技术方法研究[J].气象学报,2007,10(65):708-717.

[5]郑天航.光伏产业的能耗、投资经济型及其社会效益分析[J].上海电力,2006,4:348-354.

[6]李华鹏,贺玉龙,王婷皓.绿色水电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8,9(33):173-177.

[7]周中仁,吴文良.生物质能研究现状及展望[J].农业工程学报,2005,12(21):12-15.

[8]李锋,章仁俊.水电产业竞争力研究价值探析[J].水利经济,2006,3(24):65-67.

[9]周四清,马超群,李林.太阳能光伏产业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思考[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7(24):88-90.

[10]李波安,秦建华.我国生物质能发展现状与发展前景[J].科技广场,2009,6:94-96.

[11]张雷,黄园浙.新中国水电发展与建设成就[J].经济地理,2009,9(29):1434-1440.

[12]孙玉星,杨宏,苏乘风.中国光伏产业[J].趋势与展望,2010,2(35):101-104.

[13]王久臣,戴林,田宜水,秦世平.中国生物质能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07,9(23):276-282.

[14]陈霞,魏世杰.国外生物质能产业发展理论与实证研究综述[J].经济理论研究.

[15]张希良,岳立,张成龙.国外生物质能开发利用政策[J].农业工程学报,2006,10(22):4-7.

[16]袁振宏,罗文,吕鹏梅,王忠铭,李惠文.生物质能产业现状及发展前景[J].化工进展,2009(28):1687-1692.

[17]陈晓燕.光伏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J].南开大学,2011,3.

[18]王德元.生物质能利用系统综合评价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2009,9.

[19]沈志远.生物质能源利用的新探索[J].南京林业大学,2006,11.

[20]丁易伟.我国光伏产业竞争力研究[J].湖南大学,2009,10.

[21]官巧燕,廖福霖,罗栋.国内外生物质能发展综述[J].农机化研究,2007,11(11):20-24.

中国新能源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精)

中国新能源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The Current Development Situation and the Future Trend of Chinese New Energy 新能源发展趋势、前景 从新能源行业发展总体情况来看,大部分新能源利用方式始于20世纪70年底,并在90年代开始普及应用,虽然部分技术趋向成熟,但无论从市场扩张速度还是成长前景看,新能源行业仍然处于生命发展周期中的成长期,并将在3年左右的时间内陆续进入成熟期。 由于技术的限制,短期内电力行业没有替代品,电力行业生命周期的问题主要研究对象是各种具体的电源类型,比较的是这些电源类型之间的替代和生命周期。新能源由于具有清洁、可持续的特性,因此新能源行业的成熟期持续时间将较长,即使到了行业的饱和衰退期,其衰退速度也将很慢。 具体来看,水电行业历史悠久,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可以看作是步入成熟期的行业;风电产业在20世纪70年代末起始西欧国家,风电设备行业克服了“能量不稳定”、“转换效率低”等弱点,在丹麦、德国、西班牙、荷兰、美国、日本、印度等国家得到广泛应用,风电设备产业在部分国家开始饱和,逐步向外技术输出。从这些特征可以确定,风电设备产业在先发国家已经进入了成熟期,但在中国、印度等新兴国家,风电产业仍处于快速成长期;太阳能发电行业目前在技术研发、试点应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已经脱离了幼稚期,但由于成本仍然过高,限制了技术的推广应用,可以看作刚刚进入成长期的朝阳产业。 新能源行业目前投资成本仍然较高,尤其是大型风电基地、核电站的投资规模要求很高,行业存在一定风险,但短期来看,国家新能源发电优先上网的政策对新能源行业盈利水平提供了基本的保障。虽然风电设备、多晶硅等部分潜在产能过剩或存在低水平重复建设的行业竞争趋向激烈,部分企业发展面临困难。但在2020年前,在国家节能减排及能源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新能源行业均将保持在景气区间,行业盈利水平有望持续提高。一、中国能源行业发展历史

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文献综述

【摘要】新能源汽车由于其具有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等特点受到了各国政府及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本文总结了美国、日本等学者都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及相应政策做的研究分析,同时总结了我国学者对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及问题、相关产业政策和消费者市场等方面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旨在为进一步的研究有所启示和帮助。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文献综述消费者市场 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对我国汽车产业的升级、减少环境污染和节约能源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近几年,我国政府开始大力支持和推广新能源汽车产业,制定了一系列产业政策、消费政策、税收政策等,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专注,引发了巨大的投资浪潮,极大地促进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目前我国关于新能源汽车方面的研究还相对较少,研究领域也相对有限,本文通过对比总结国内外新能源汽车的相关研究,对我国目前新能源汽车产业及消费者市场等方面问题的研究情况进行综述。 一、国外新能源汽车的相关研究 新能源汽车是低碳的必然选择,也是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的直接推动力就是国家制定的战略及相关扶持政策。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高度重视,通过财政支持、税收优惠等手段来支持新能源汽车的开发和发展,并取得了成就。国外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研究通常在政府引领下联合大学、研究机构及企业共同展开,主要关注新能源开发技术、产业化、市场化等相关理论的研究,对于新能源汽车的研究成功也主要集中在美国、日本和欧洲等国的研究。 美国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产业理论与政策,并主要针对电池汽车和氢能源汽车。John R.Wilson和Griffin Burgh(2003)在氢能源研究报告中分析了氢能源在美国能源独立和安全方面的作用,但是他们指出大规模利用将会面临技术、热动力损失、规模和安全等多方面的问题,同时氢能源配套技术和基础设施的发展严重滞后于氢燃料汽车技术,所以美国想要进一步发展氢能源还需要克服很多技术上和经济上的困难。Amble(2011)较全面地研究了近年来美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及政府为保障新能源汽车发展所形成的政策法律体系。在此基础上,提出在世界范围内发展新能源汽车须建立统一的生产、安全国际标准体系。2013年美国能源部氢燃料电池技术负责人Sunita Satyapal所说,氢燃料电池技术发展仍有诸多挑战,基础设施是关键,但政府目前还不打算拨款修建加氢站。 日本主要致力于混合动力汽车和研发和产业化推广。其中有日本学者Max Ahman(2004)重点研究在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与发展中日本政府所产生影响,以及在政府支持计划中技术灵活性的重要性,还介绍了日本政府为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所出台的一些综合政策。Yoichi Kaya(2006)实例验证了氢能及其燃料电池的能源利用率和无污染性,指出氢能源引用推广的关键是提高能源转化技术水平、提高燃料效率和加强相关基础设施建设。HasishiIshitani(2007)在概括了日本新能源已有产业政策深入探讨了未来纯电动和燃料汽车的技术研发格局和发展方向。Masonori Mond(2007)证实了氢能源环保性能的高效性,阐述了日本氢能加气站的建设运营状况,并提出了日本下个阶段大力发展氢能和燃气电池等基础设施的建议。井志忠(2007)对日本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模式进行研究,总结了日本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动因、政策扶持体系和官产学一体化的研发与应用格局。 二、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及问题相关研究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始于21世纪初,2001年我国启动了“863”计划后形成了“三纵三横”的开发布局。201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基本上紧随世界发展潮流,新能源汽车产业被定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针对于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发展,程振彪(2010)认为我国新能源汽车和国际相比有着自己的优势部分,如新能源公交车。杨萍、易克传(2011)指出总体来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基础较好,市场前景广阔,但也需要在各个方面加以努力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目前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中整车企业和关键零部件企

新能源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doc

新能源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新能源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一、对xx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思考 加快发展新能源产业是调整能源结构、改善生态环境、转变发展方式和用能方式的必然要求,也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整体竞争力、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战略选择。近年来,xx市在新能源产业发展上,立足全市、全省、全国实际,调整和完善了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思路,明确了新能源产业定位,初步形成了合理的产业布局,推进了新能源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可持续发展。 二、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 (一)园区建设已初具规模。近年来,我市以工业园区、开发区和工业集中区为载体,突出主导产业,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服务功能,增强园区的吸引力和聚集度,真正发挥了园区培育企业集群、打造工业增长极的平台作用。xx金太阳新能源高新技术集中区、xx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区和民勤红沙岗工业集中区建设取得明显突破。武威金太阳新能源高新技术集中区目前已编制完成了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水资源评价报告;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实现了初步配套。已引进以太阳能光伏发电为主的企业15家,累计完成投

资xx亿元。xx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充分发挥园区产业集聚的优势,以打造新能源装备(光伏装备、光热装备、风能装备和绿色照明装备)为核心,重点构筑新能源循环经济产业链,大力发展光能、风电上下游关联产业,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国内知名企业和产业资本,已开工建设重点项目25项,总投资46亿元。民勤红沙岗工业集中区积极探索投融资渠道,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全力推进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集聚区承载吸纳能力,一批国字号能源巨头和制造业领军企业相继落户,共引进项目20多项,总投资达xx亿元。 (二)光伏产业发展迅速。武威金太阳新能源高新技术集中区甘电投1mw示范电站项目、甘电投10mw光伏发电项目、中节能一期10mw光伏、中节能二期20mw 光伏发电项目已建成投产。甘肃昱源矿业有限公司年产6万吨氟化氢一期2万吨生产线项目、中国风电集团武威9mw光伏发电项目、中电国际特许权招标项目正在抓紧建设。民勤红沙岗工业集中区华电红沙岗10mw光伏发电项目、国电红沙岗9mw光伏发电等项目已成功并网发电;浙江正泰一期50mw光伏发电项目、常州天合红沙岗50mw光伏发电项目、华电三期40mw光伏发电项目、甘肃汇能红沙岗二期50mw光伏发电项目、北京能源50mw光伏发电项目、国电电力武威30mw光伏发电项目、中国国际能源50mw光伏发电项目、四川光量新能源有效公司50mw 高倍聚光及光伏发电、100mw光伏制造等项目正在抓紧建设。 (三)新能源装备制造、风电发展态势良好。武威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已签约的光伏组件项目规模达2050mw。规划到XX年,将形成年产1500mw光伏组件、1000mw逆变器的能力。引进的荣宝照明科技有限公司年产2万只led太阳能路灯

中国新能源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中国新能源的利用现状与趋势 1 引言 随着全球化石能源枯竭供应紧、气候变化形势严峻,世界各国都认识到了发展新能源的重要性,特别是中国长期以来主要依靠煤炭,在一次能源供给中一直保持在2/3以上的比例。而中国的石油进口量连续增长,2009年进口原油约2.04亿吨。据测算,中国石油消费进口依存度已达到50%的“警戒线”。同时随着2000年以来,在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下,城镇燃气行业改革加速,燃气行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对天然气的需求一直处于高速增长,这种状况将在未来将长时间存在,毕竟中国的人均能源消耗只有的美国的1/11。随着中国的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生活水平的改善意味着人均能源消耗量将有十分巨大的增长,近几年来汽车保量的快速增加即是例证。 随着传统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矿、天然气等储存量不断减少,而同时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对能源的需求日益增加,以及环境恶化的巨大压力,新能源被提到了更重要的位置。虽然中国还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关键阶段,但是仍然在哥本哈根会议上提出努力的方向,“到2020年单位国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新能源是一个有力的工具。 2 新能源的利用现状 2.1 新能源 新能源,是指新的能源利用方式,既包括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又包括对传统能源进行技术变革所形成的新能源,如煤层气、煤制天然气等。新能源

产业具有资源消耗低、清洁程度高、潜在市场大、带动能力强、综合效益好的优势,正在成为富有活力、最具前景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2.2 太阳能 太阳能利用主要有太阳能的热利用和发电两种途径。热利用以太阳能热水器为代表,主要集中在小城镇和农村地区,由于城市土地紧以及政策、规划和设计等因素,太阳能的热利用在城市属于个案,如位于市龙岗区的振业城是华南第一个大规模应用太阳能技术的社区,整个太阳能中央热水系统采用的是联集式全玻璃真空式太阳能集热器。太阳能板和屋顶结合,与保温水箱分离,这种安装方式达到形式与功能的统一,与建筑较为完美的结合,这些太阳能热水器还设置了电辅助加热设施,即使在阴雨天也可正常使用,能提供适宜身体的水温。而集中利用则较少。 另一种主要的途径就是太阳能光伏发电,虽然近些年来光伏发电技术有了较大的进步,但是与常规发电方式和核发电相比太贵了,经济性不强。 2.3 风能 中国的风能资源丰富和较丰富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两个大带:一是三北(东北、华北、西北)地区丰富带。风能功率密度在200W/㎡~300W/㎡以上,有的可达500 W/㎡,可利用的小时数在5000h以上,有的可达7000h以上。二是沿海及其岛屿地丰富带。年有效风能功率密度在200W/㎡以上,可利用小时数在7000h~8000h。这一地区特别是东南沿海,由海岸向陆是丘陵连绵,所以风能丰富地区仅在海岸50km之。 《可再生能源法》实施以来,中国的风电产业和风电市场发展十分迅速,截

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文献综述

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的现状与展望 王利军(合肥工业大学,合肥230000) 刘小龙(合肥工业大学,合肥230000) 端木沛强(合肥工业大学,合肥230000) 景池(合肥工业大学,合肥230000) 【摘要】介绍了无线充电技术的分类、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的工作原理以及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的应用情况,对比分析电动汽车传统能源供给方式及无线充电方式的优缺点。分析电动汽车用无线充电技术的特点,并介绍应用于电动汽车的无线充电技术的研发现状。然后以行驶中的充电技术为重点,对将来电动汽车用无线充电技术的发展进行展望。Abstract:The categories, operating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 of wireless charging technology are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are analyzed by comparing traditional energy supply mode and wireless charging mode. The characteristic of wireless charging technology for EV is analyzed. And then the development present of wireless charging technology is introduced. Finally,the future of wireless charging technology for EV is described with focus on charging of a moving vehicle on road. 【关键词】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无线电力输送电磁感应 Key words:electric vehicle; wireless charging technology;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 0 引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环境和能源问题的日益突出,发展和普及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的呼声日趋高涨,国内外纯电动汽车( EV) 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 PHEV) 的量产和销售也已开始。然而当前电动汽车的普及还面临着诸多问题。其中充电技术方面,现在电动汽车的充电方式全部是接触式充电(无论是充电模式还是换电模式) ,非接触式的无线充电技术尚处于起步阶段。然而,从便利性来看,非接触式无线充电技术更适用。由于电动汽车二次电池的能量密度远不及汽油,必须经常进行充电作业,且每次充满电都需要数小时。而利用无线充电技术可以省却繁琐的充电作业,甚至可以在汽车行驶中自动进行充电,实现智能化和人性化,同时解决了接触式充电在安全和维护方面的问题。 1 无线充电技术 无线充电技术引源于无线电力输送技术。无线电力传输也称无线能量传输或无线功率传输,主要通过电磁感应、电磁共振、射频、微波、激光等方式实现非接触式的电力传输。根据在空间实现无线电力传输供电距离的不同,可以把无线电力传输形式分为短程、中程和远程传输三大类。 1.1 短程传输 通过电磁感应电力传输(ICPT)技术来实现,一般适用于小型便携式电子设备供电。ICPT 主要以磁场为媒介,利用变压器耦合,通过初级和次级线圈感应产生电流,电磁场可以穿透一切非金属的物体,电能可以隔着很多非金属材料进行传输,从而将能量从传输端转移到接收端,实现无电气连接的电能传输。电磁感应传输功率大,能达几百千瓦,但电磁感应原理的应用受制于过短的供电端和受电端距离,传输距离上限是10 cm 左右。 1.2 中程传输 通过电磁耦合共振电力传输(ERPT)技术或射频电力传输(RFPT)技术实现,中程传输可为手机、MP3 等仪器提供无线电力传输。ERPT 技术主要是利用接收天线固有频率与发射场电磁频率相一致时引起电磁共振,发生强电磁耦合的工作原理,通过非辐射磁场实现电能的高

中国新能源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中国新能源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胡庭栋 (电力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力1106,201101320108)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Situation and the Future Trend of Chinese New Energy Hu Ting-dong 摘要:我国对电力的需求也不断增大。所依靠的主要电力能源在短期内是不可再生的。同时,开发和利用这些能源环境问题,这也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限制因素。正是基于这个背景,我们展开了《中国新能源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这个研究来探讨中国新能源的当下与未来。从我国能源形式,并网存在问题着手,研究分布式发电较集中式发电的优势以及新能源发电的未来趋势。 新能源发展趋势、前景 从新能源行业发展总体情况来看,大部分新能源利用方式始于20世纪70年底,并在90年代开始普及应用,虽然部分技术趋向成熟,但无论从市场扩张速度还是成长前景看,新能源行业仍然处于生命发展周期中的成长期,并将在3年左右的时间内陆续进入成熟期。 由于技术的限制,短期内电力行业没有替代品,电力行业生命周期的问题主要研究对象是各种具体的电源类型,比较的是这些电源类型之间的替代和生命周期。新能源由于具有清洁、可持续的特性,因此新能源行业的成熟期持续时间将较长,即使到了行业的饱和衰退期,其衰退速度也将很慢。 具体来看,水电行业历史悠久,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可以看作是步入成熟期的行业;风电产业在20世纪70年代末起始西欧国家,风电设备行业克服了“能量不稳定”、“转换效率低”等弱点,在丹麦、德国、西班牙、荷兰、美国、日本、印度等国家得到广泛应用,风电设备产业在部分国家开始饱和,逐步向外技术输出。从这些特征可以确定,风电设备产业在先发国家已经进入了成熟期,但在中国、印度等新兴国家,风电产业仍处于快速成长期;太阳能发电行业目前在技术研发、试点应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已经脱离了幼稚期,但由于成本仍然过高,限制了技术的推广应用,可以看作刚刚进入成长期的朝阳产业。 新能源行业目前投资成本仍然较高,尤其是大型风电基地、核电站的投资规模要求很高,行业存在一定风险,但短期来看,国家新能源发电优先上网的政策对新能源行业盈利水平提供了基本的保障。虽然风电设备、多晶硅等部分潜在产能过剩或存在低水平重复建设的行业竞争趋向激烈,部分企业发展面临困难。但在2020年前,在国家节能减排及能源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新能源行业均将保持在景气区间,行业盈利水平有望持续提高。 一、中国能源行业发展历史 2003年-2012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增长率9.5%,其中传统能源增长9.2%,新能源增长14.5%;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一次能源消费结构正在发生着改变。然而,其改变的进程相对缓慢,中国的能源危机还是愈发的走向了边缘。从下面这组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传统能源占主导地位的一次能源消费 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新能源的广泛利用才是解决能源危机的出口。众所周知,中国是富煤、缺油、少气的资源条件,然而从2009年起我国从煤炭出口大国变为了净进口国,到2012年煤炭的对外依存度已经高达14%。原油对外依存度更是节节攀升,从2003年的36%到达2012年的56.4%;从2006年开始我国成为天然气净进口国,且净进口量持续增加,国内天然气供不应求,2008-2012年净进口量年均复合增速为129.28%,2012年达到378.6亿立方米,对外依存度高达28%。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亟待优化,必须改变过于依赖石油和煤炭的现状,加大对天然气、核电和其他新能源的开发使用力度,这不仅有利于节能减排,也是我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二、中国新能源发展现状 新能源在我国发展至今,主要有如下几种发展形势;

新能源发展背景,现状,前景,国家政策

新能源发展背景,现状,前景,国家政策 新能源行业发展背景 近年来,面对能源危机、金融危机以及人类对气候危机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全球范围内新能源出现超常规发展的态势。各国对新能源的投资大幅度增长,新能源产能也急剧扩大。 可再生能源发电是新能源发展的核心,风电是在技术和成本上最具竞争力的新能源形式。尽管短期内新能源还无法替代传统化石能源,但世界范围内资源的供需紧张以及全球为应对气候变化而对温室气体排放所做的限制为新能源发展铺就了宽广的道路。新能源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的扩大超乎想象,许多可再生能源资源将逐渐变成商业项目。可以预见,不同能源形式的逐渐替代将改变世界经济和政治版图以及人类的生存和生活方式。 石器时代的结束并不是因为没有石头了,石油时代的结束并不是因为没有石油了。 ——艾哈迈德·扎基·亚马尼(Ahmed Zaki Yamani)新能源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一)太阳能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我国的太阳能光热发电行业正在起步,2009年科技部成立“太阳能光热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开始发动一轮光热攻坚战。目前,我国已完成建设的光热发电项目只有少数几个,且装机容量均在1MW以下。但我国在建和拟建项目较多,这意味着我国光热发电产业将呈现突破式增长。据统计,如果所有已公布项目均能实施,2015年前,我国的太阳能热发电装机容量将达3GW左右规模,市场总量达450亿元人民币。 (二)风能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2012年,中国(不包括台湾地区)新增安装风电机组7872台,装机容量12960MW,同比下降26.5%;累计安装风电机组53764台,装机容量75324.2MW,同比增长20.8%。2012年,中国海上风电新增装机46台,容量达到127MW,其中潮间带装机量为113MW,占海上风电新增装机总量的89%。

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及趋势总结

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及趋势 新能源汽车是全世界正在进行研究的热点项目,世界汽车大国如中国、日本、美国、 德国等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进行相关的研究和推广。在当今社会,汽车已经和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也是国内外科技实力竞争的一个关键点。发展新能源汽车是解决全球能源和环境系统严峻问题的必由之路,是汽车行业技术和产业革新的必然趋势。 发展新能源汽车对解决能源和环境系统问题以及提高国家的综合能力具有非常重要 的意义。一方面解决能源短缺、环境污染、气候变暖等全球汽车行业面对的共同问题。 近年来,我国汽车产业发展迅速,国内汽车保有量呈递增趋势。预计2015年的汽车保 有量将达到1.5亿辆,2020年中国的汽车保有量更是将达到2亿辆以上。传统汽车在 行驶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排放的污染物有碳氢化合物、氮氢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对人类健康也有很大的影响。此外,传统汽车主要采用燃油发动机,排放大量的温室气体,影响全球的气候变化。现有的车用内燃机的动力技术的改进处于一种渐进式的状态,进展缓慢,已经不能应对环境、能源系统的挑战,汽车行业亟待一场革命性的技术变革。 另一方面,汽车产业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带动钢铁、机械加 工、电子等多个行业的发展,容易形成产业集群,是提升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实力的重要因素。相对于欧美国家,我国的汽车工业起步较晚,一直采取以市场换技术的方式推动汽车行业的发展,没有形成原始创新的技术,没有形成自己的关键技术。新能源汽车方面,世界各国处于同一起跑线上,我们国家只有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才能在汽车工业上实现“弯道超车”,才能有机会与西方发达国家在汽车工业上一较高下。 1新能源汽车的定义及种类 根据我国《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的有关规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制定了《新能 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后文简称《规则》),提出了新能源汽车的新概念。实用非常规车用燃料来作为动力源的汽车便是新能源汽车,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汽车拥有先进的理论和技术,结构也较为新颖。《规则》还指出:新能源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BEV,包括太阳能汽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EV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EV )、其他新能源(如超级电容器、飞轮等高效储能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出现以来,动力形式主要有混合动力、纯电动、燃料电池三种。这也是当前世界各国主要的研究方向。 混合动力汽车在汽车上配置了两种动力系统,一般是在传统燃料的动力系统基础上 再匹配发电机、电动机等以电能为动力的系统。在混合动力汽车中,电能的来源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采用外部充电,即通过充电桩直接给汽车中的蓄电池充电。二是采用能量回收装置,在车辆运行过程中将制动时、下坡时、怠速时的能量回收,转换为电能存储在蓄电池中。三是采用前述两种方式的组合,既可以直接给蓄电池充电,也配有能量回收装置。 纯电动汽车,从字面就可以看出,该类汽车采用电能为唯一的动力来源,无需内燃机或其它动力装置。纯电动汽车只有电能一种动力来源,在行驶过程中没有尾气排放,也不会形成二次污染,是一种“干净”的汽车。纯电动汽车由于受续航里程、充电桩的数量及位置的影响,目前主

电动汽车文献综述

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电动汽车充电对配电系统的影响文献综述题目电动汽车充电对电网负荷的影响学院自动化学院 专业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 姓名 班级 学号 指导教师

一、前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汽车的普及,石油的消耗也日益增加,作为不可再生的石油资源,总有枯竭的一天,而且汽车尾气的排放对环境有很大的污染,所以利用电能替代石油,实现汽车尾气的零排放,将是未来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截至2015年一月,从公开信息显示,目前杭州已经建成了70座充换电站、620个充电桩,其中杭州主城区投入运营的充换电站有27个。在杭州市区里,一辆新能源车要找到最近的充电站,只要开4.5公里。 2015年9月,关于充电桩的好消息频频传出,如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出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电动汽车充电接口国家标准修订稿通过审查,以及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发布《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到2020年,我国将基本建成适度超前、车桩相随、智能高效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满足超过500万辆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尤为引人关注的是,北京通信展举行期间,国务院副总理马凯称:国家准备将充电桩普及的任务交由铁塔公司负责。 国内外电动汽车在近几年的发展情况如下:经过2012和2013年的缓慢起步,全球电动汽车销量终于在2014年下半年爆发,全年销售已超过30万辆大关,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突飞猛进,比亚迪从2013年的第40名跃升至第七位,康迪电动车也挤进第十名。在2015年,全球电动汽车销售量达到40万辆左右。 随着电动汽车规模化应用,电网原有装机和线路容量是否能应对新增充电负荷需求,即在不扩大规模的情况下,如何提高原有电网利用率,增加容纳能力,同时最大限度降低充电负荷对电网的负面影响,在分析充电负荷特性基础上,针对电动汽车充电对电网各方面的影响,提出相应对策,将对电动汽车产业化进程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二、主题 由于电动汽车使用一般不受季节变化的影响,并且其变化周期是以天为周期,因此采用典型电网日负荷曲线来分析电动汽车充电站大量接入对电网日负荷曲线的影响电网24小时负荷分布中,每天中有两个负荷局峰,分别是上午十点左右和夜间二十点左右。 我国电动汽车起步较发达国家晚,但研究发展快。各汽车生产商进入研发电动汽车的行列,已经在促进电动汽车各方面技术发展方面取得有益的成见。由于配套设施等主要原因,家用电动汽车并没有广泛的推广开来,现有的电动汽车充电站主要对电动公交车和工程车辆进行充电。同时针对电动汽车充电站运行和电动汽车充电对配电

最新中国新能源行业发展分析

中国新能源行业发展分析 发展替代能源是我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十一五期间,在现有的能源和资源边界的约束下,能源替代这一有助于解决经济可持续发展瓶颈问题的产业,孕育着重大投资机会。 在我国现有能源供给的约束条件下,我国面临着能源供需结构性矛盾,能源自给安全压力以及巨大的环保压力。发展替代能源,实现传统能源之间、传统能源和新能源之间的替代是解决我国能源供需瓶颈,供需结构性矛盾以及减轻环境压力的有效途径。 在我国未来的能源消费格局中,决定不同形式能源的应用及发展前景的决定因素有两点,一是能源使用过程中的内外部成本,二是后继储量以及是否可再生。《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可再生能源再2020年我国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将达到16%。 一、各种能源形式发电成本比较 风电是目前最具成本优势的可再生能源,风力资源较好的地区的风力发电成本与燃油发电或燃气发电相比,已经具备成本竞争力。目前我国风力发电装机容量仅占我国可利用风力资源0.1%风电到2020年很可能超越核电,成为我国第三大发电形式。2006年到2015年风机设备市场容量总计达到1000亿元以上,目前我国风机设备的国产化率仅有25%,目前对风电场招标有70%国产化率的要求,本土风机制造商面临巨大市场空间。 太阳能是最丰富的可再生能源形式,是所有化石能源及多种可再生能源的源头。多晶硅价格上涨对于多晶硅太阳能电池行业的影响并非完全负面,行业内不具备竞争优势的厂商的电池片产能和组件产能成为无效产能,避免了电池片和组件价格的恶性竞争,行业优胜劣汰得以更快的实现。高价多晶硅的压力下,优势企业也会有极强的动力削减成本,比如应用更先进的硅片切割技术,提高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等,以求获得成本优势和竞争力。,多晶硅太阳能行业有可能08-09年重新进入黄金发展期。 在我国能源消费新格局中,中国富煤少油的能源禀赋格局决定了煤变

新能源汽车的研究论文

新能源汽车的研究论文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新能源汽车的研究 测绘工程学院地理信息科学王荣宝 0 摘要 在全球能源短缺,提倡清洁能源的大背景下,新能源汽车是汽车行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从新能源汽车兴起的背景出发,提出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挑战和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巅峰相关措施,对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引言 一、新能源汽车概念 新能源又称非常规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的各种能源形式。新能源汽车是相对于传统汽车提出来的,传统的汽车是以汽油、柴油为燃料,而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动力系统的汽车。目前在工程上可实现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包括:混合动力、天然气车、纯电动车和燃料电池。同时新能源汽车被认为是现阶段减少空气污染和减缓能源短缺的有效方式。 二、新能源汽车的研究背景 世界性的石油紧缺,开发新能源是未来时期广为关注的研究课题。新能源的研发和应用会直接影响到汽车行业的未来命运,率先生产出新能源产品将成为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伟业。

能源紧缺问题严重,全球石油资源储量的稀缺毋庸置疑。因此,发展新能源汽车成为世界汽车发展的必然选择。由于石油价格不断飙升,新能源汽车显示出使用成本低的优势。各大汽车制造厂商也看到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空间开始加大研发和推广的力度。 全球环境保护的呼声日益高涨,新能源汽车能够满足更为苛刻的环保要求,并且一定程度上抑制温室气体排放。我国在汽车产业飞速发展的今天同时面临着严峻的环境挑战,以雾霭为主的环境污染已成为我国政府面临的一大问题,因为汽车尾气的排放是我国环境污染的一个主要来源。针对汽车尾气污染问题,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针对汽车尾气排放的标准液越来越严格,而为了应对不断严格的汽车尾气排放标准,各大汽车厂商目前主要采用改进发动机,提升效率的方法,也面临技术提升难度越来越大。此时,发展新能源汽车,代替常规汽车,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汽车尾气排放问题,从而改善空气质量,保护环境。 三、新能源汽车的研究意义和目的 汽车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并且汽车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已成为现代社会必不可少的组成成分。但是,以石油为燃料的传统的汽车工业,在为人们提供快捷、舒适的交通工具的同时,增加了国民经济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加深了能源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随着资源与坏境双重压力的持续增大,发展新能源汽车已成为未来汽车工业发展的方向。

中国新能源产业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精)

中国新能源产业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 https://www.wendangku.net/doc/3813055689.html,2011年12月12日09:52电源在线网 导读:中国风电资源主要是在东北、西北和内蒙古等地区,煤电资源主要在黑龙江、山西、内蒙古和甘肃西北等地。水电资源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区,川渝云贵以及两湖两广地区。但是电力消费的中心却是在沿海地区,所以说我国能源的产生地区和电力消费中心是不匹配的,这对电网搭设和能源的利用都具有一定的考验。 一、中国经济整体概况 1.中国经济现状 目前世界经济危机并没有改变中国高速经济增长的趋势。中国未来经济依然表现为高储蓄、高投资、高资本与高速度,如表1所示。对于中国经济的分析,主要从出口、房地产、内需三个部分剖析,这三个部分被称为中国的三驾马车,同时日益和国外接轨是中国经济的主流趋势。产业的发展是一个平滑增长的过程,它和消费能力、需求能力紧密相关。产业弥补式的增长特性使得在对待一个产业时需要有收放自如的控制力,不能过分的打压。但是中国经济增长轨迹的变化将被缓慢启动,调整的模式具有明显的需求先导型、产业内部深化等特点。此外,中国经济将步入一个较长时期的“次高速经济增长时期”,人们原来所想象的各种增长模式大转变并非想象得那么迅猛。 表1 2009年~2013年我国GDP的增长情况(数据来源:ICTresearch,2011.08

2.重点关注的新兴战略产业领域 1新能源领域:重点关注的对象包括水电、核电、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沼气发电、地热利用、煤的洁净利用、和新能源汽车。此外,核电重大专项、大型油气田和煤层气开发、大型先进压水堆及高温气冷堆核电站也颇受关注。 2新材料领域:重点关注的对象包括微电子和光电子材料和器件、新型功能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纳米材料和器件。 3信息通信领域:重点关注的对象包括传感网、物联网,集成电路、平板显示、软件和信息服务,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产品,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装备和成套工艺等专项。 4生命科学领域:关注的对象包括转基因育种、干细胞研究,生物医药、生物育种,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新药创新、重大传染病防治。 二、新能源分类与特征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新能源定义为:在新技术基础上,系统地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如核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氢能等。具体来说,包括了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核聚变能、水能和海洋能以及由可再生能源衍生出来的生物燃料和氢所产生的能量。所以概括的说新能源的两个重要的特点就是新技术和可再生。 世界新能源的分类可以分为三类:传统生物质能,大中型水电和新可再生能源。其中新可再生能源具体包括小水电、太阳能、风能、现代生物质能、地热

新能源产业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新能源产业发展趋势研 究报告 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新能源产业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发表时间:2012-02-10 来源:国家能源局字体:[][][] [] [] 新能源产业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研究单位:国电能源研究院) 本报告重点针对风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发电、分布式能源发电和清洁煤发电等领域,从产业发展的宏观角度,对我国的新能源产业政策、发展现状以及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产能过剩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展望了未来发展趋势,给出政策建议。 一、风电发展趋势 (一)国家鼓励政策将长期存在 我国已经制定了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以及单位GDP排放二氧化碳比2005年下降40%-45%的目标,只有加速能源结构调整才能实现该目标,这为我国新能源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风电作为新能源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优化能源结构、实现节能减排意义重大,未来政策扶持力度可能还会有所提高。当前,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支持风电发展的政策体系。今后,随着风电并网技术的进步以及相关配套政策、标准、体系的完善,风电产业发展将拥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近年来清洁能源机制(CDM)项目迅速开发,目前获得CDM的项目将多获得政策补助5-8分/千瓦时,这有效地提高了风电投资者的盈利空间和积极性,到2012年,如果CDM机制仍能延续生效,在一定程度上也会提高我国风电投资的经济性,将对风电发展起到有效的推动作用。 (二)风电规模化发展成为方向 我国风能资源丰富并且分布集中,根据国家能源局制定的《新兴能源产业发展规划(草案)》,到2020年,我国风电装机规模达到亿千瓦,并初步规划了在甘肃、新疆、蒙东、蒙西、吉林、河北和江苏沿海建设七大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 根据国网《风电消纳能力研究方案》,甘肃风电、新疆风电除了在西北主网内消纳外,还需要与火电“打捆”后送到“三华”电网(华北-华中-华东特高压同步电网);内蒙古风电除了在当地消纳一部分外,还须送到东北电网和“三华”电网消纳;吉林风电主要在东北电网消纳;河北电网主要在华北电网消纳;江苏沿海风电主要在华东电网内消纳。到2020年,在配套电网建成的条件下,七大基地可具备总装机容量亿千瓦的潜力。由上可见,开发大

新能源论文文献综述

河北工业大学全日制工程硕士生学术报告题目汽车制造企业新能源发展战略研究文献综述 姓名杜志军 学号200920177017 领域名称工业工程 研究方向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校内导师姓名曾珍香 企业导师姓名张云飞 第1次报告年月日

河北工业大学硕士生学术报告 汽车制造企业新能源发展战略研究文献综述 摘要本文从环境污染、能源危机等问题对我国的挑战,指出我国汽车制造业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阐述了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基本理论及研究进展,探讨了国内新能源汽车业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汽车制造企业实现跨越发展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 一、引言 汽车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与科技水准的重要象征,近年来,在我国政府重点扶持与政策引导下,汽车制造行业成为了我国经济结构中的“支柱型产业”。2009年中国汽车产销1 350多万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汽车产销大国。但千人汽车保有量仅38辆,与139辆的世界平均水平存在很大差距,汽车消费还有相当大的提升空间。预计到2020年,国内汽车保有量将突破2亿辆,比2009年增加2倍左右。汽车保有量的增加同时也带来了能耗排放等环保问题,目前全国石油消耗的1/3、碳排放的1/4来自交通运输领域。我国由此所面临的环境污染、交通能源问题来势变得更为迅猛、挑战更为严峻。因此汽车制造业在我国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节能、环保、安全,是汽车发展的主要趋势,为此,我国提出了“发展清洁汽车、调整能源结构、减小环境污染、改善大气质量”的政策。新能源汽车使用成本非常低,将其百公里的用电成本进行换算,电的成本仅是油的20%,即使用新能源汽车仅需花1/5的钱就可以行驶与原来相当的公里数。普通汽车,不论是手动档还是自动档,都用变速器变速,电动车变速是电机驱动,没有变速器,而且非常强劲。此外,电动车的四轮驱动原理简单,且不用换机油。新能源汽车的上述特点,决定了它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发展新能源汽车是降低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是缓解石油短缺的重要措施,是汽车制造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新能源汽车研究现状综述 2.1.何为新能源汽车 根据2009年7月1日正式实施《新能源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界定,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汽车[1]。 新能源汽车包括混合动力汽车(HEV)、纯电动汽车(BEV,包括太阳能汽车)、燃料电池电车(FCEV)、氢发动机汽车、燃气汽车、生物汽车等其他新能源(如高效储能器、二甲汽车等[2]。 2.2国外研究现状

新能源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精

新能源的发展现状与未 来趋势精 Document number【980KGB-6898YT-769T8CB-246UT-18GG08】

中国新能源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The Current Development Situation and the Future Trend of Chinese New Energy 新能源发展趋势、前景 从新能源行业发展总体情况来看,大部分新能源利用方式始于20世纪70年底,并在90年代开始普及应用,虽然部分技术趋向成熟,但无论从市场扩张速度还是成长前景看,新能源行业仍然处于生命发展周期中的成长期,并将在3年左右的时间内陆续进入成熟期。 由于技术的限制,短期内电力行业没有替代品,电力行业生命周期的问题主要研究对象是各种具体的电源类型,比较的是这些电源类型之间的替代和生命周期。新能源由于具有清洁、可持续的特性,因此新能源行业的成熟期持续时间将较长,即使到了行业的饱和衰退期,其衰退速度也将很慢。 具体来看,水电行业历史悠久,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可以看作是步入成熟期的行业;风电产业在20世纪70年代末起始西欧国家,风电设备行业克服了“能量不稳定”、“转换效率低”等弱点,在丹麦、德国、西班牙、荷兰、美国、日本、印度等国家得到广泛应用,风电设备产业在部分国家开始饱和,逐步向外技术输出。从这些特征可以确定,风电设备产业在先发国家已经进入了成熟期,但在中国、印度等新兴国家,风电产业仍处于快速成长期;太阳能发电行业目前在技术研发、试点应用等方面取得了显着成效,已经脱离了幼稚期,但由于成本仍然过高,限制了技术的推广应用,可以看作刚刚进入成长期的朝阳产业。 新能源行业目前投资成本仍然较高,尤其是大型风电基地、核电站的投资规模要求很高,行业存在一定风险,但短期来看,国家新能源发电优先上网的政策对新能源行业盈利水平提供了基本的保障。虽然风电设备、多晶硅等部分潜在产能过剩或存在低水平重复建设的行业竞争趋向激烈,部分企业发展面临困难。但在2020年前,在国家节能减排及能源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新能源行业均将保持在景气区间,行业盈利水平有望持续提高。一、中国能源行业发展历史

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战略思考

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战略思考 由于环境的改变,我国新能源的开发提到了日程上来,新能源的起色与国家的支持也是密不可分的。我国有一定的自然优势,中国新能源的发展也很迅速,但在一定程度上仍有一定的局限。文章将对我国新能源产业的现状以及新能源的发展方向、局限以及战略进行阐述。 标签: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战略思考 1 中国新能源产业现状的理解 中国目前的主要能源还是煤炭与石油,尽管我国现在这两种资源已日渐稀少并且正走向枯竭。2008年,我国的煤炭消费却仍在世界上占据第一名,石油消费在世界上排在第二名。所以,中国现在急需发展新能源,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与能源消耗非常不相符,只有发展新能源才会适应中国的发展。可怎么样根据中国的国情来发展新的能源呢,中国各个部门如今已经意识到发展新能源的作用以及其对中国发展的必要影响。从微观中分析,一个企业最需要具备的是能动性,一个企业的积极性对企业的发展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新能源产业对一个国家来说等同于能动性对于企业,需要对新能源发展的方向有一定的了解与掌握。对于新能源这一新兴的产业,不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表示对其很感兴趣。愿意投出时间与精力在新能源上,并且对新能源的发展很看好,有着很大的积极性。由此看来,我国的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具有很大潜力。 2 中国风能、氢能的发展 风能是我国开发最快速,并且是如今运用最广泛的新能源,在我国,新疆可以说是风能最丰富的的地点。同时,新疆也是最早开发风能的地点,风能企业的运行相对于其他新能源企业来说,更早的进行了实施建设。新疆风能的开发潜力也是不可预估的,新疆特有的自然优势,使许多的企业愿意在这里发展,在这里投资。除了新疆,河北的风能资源也比较有优势,许多企业也愿意到河北搞建设,利用其自然优势,同时对风能进行合理的开发。在河北的投资中仅有一个县城就引来了十余家的企业希望在这里投资。江苏也是我国风能比较富裕的城市,目前也已有很多企业打算入驻江苏,在这里发展风能。 除了利用优越的自然优势,企业也要注重自身技能的发展,提升自己的技术,利用技术更新将风能更好的利用。中国除了在风能上有所发展,在氢能源上的发展也是十分的迅速,我国对氢能源的开发最早是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现在已经可以在多方面提取氢能源,并且做到合理处理与利用氢能源,如果氢能得到开发后,影响最大的便是我国的汽车产业。风能与氢能源的发展,更是我国发展史上的一大进步。 3 中国新能源发展的局限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