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诗经》教学设计

《诗经》教学设计

《诗经》教学设计
《诗经》教学设计

《诗经》教学设计

《诗经·采薇》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把握情感的基础上,能读出诗歌的节奏、韵味。

2.过程与方法:自主诵读、翻译,了解作品主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和平的热爱,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故土的感情。

【教学重点】

文章的重点字词,重章叠句的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

培养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教学方法】朗读法、点拨讨论法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课外延伸: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先秦时期称《诗》,又称《诗三百》或《三百篇》,它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三百零五篇诗歌。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音乐上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是地方民歌,有十五国风,共一百六十首;“雅”主要是朝廷乐歌,分大雅和小雅,共一百零五篇;“颂”

诗经教案#精选.

《诗经》两首 主备课人:王志慧使用人:,使用时间:。 教学目标: 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把握《诗经》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章法的节奏特点。 3.反复朗读,直至成诵。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培养形象思维能力。 2.深入理解这两首诗,提高诗歌鉴赏的能力。 主要问题: 1、《诗经》的主要艺术表现手法有赋、比、兴等,《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运用这种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 2、《蒹葭》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论语》曰:“不学诗,无以言。”古人认为经过《诗经》教化,可以使人“温柔敦厚”。《诗经》在古代一直被选作各类学校的教材,甚至连东汉大学者郑玄家的婢女都熟读《诗经》,日常生活中能以《诗》相对。在《诗经》中,也有很多表现爱情的诗歌,爱情真乃人间第一绝唱,千百年来,传唱不衰。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诗经》学习其中两首最有名的爱情诗。 二、作品简介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按照音乐的特点,《诗经》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民歌。计有“周南”“召南”等十五国风,共160篇,其中大部分为周代民歌,是《诗经》中的精华。“雅”是西周王畿地区的雅乐,共105篇,又分为“大雅”“小雅”。“大雅”31篇,用于诸侯朝会;“小雅”74篇,用于贵宾宴享。“颂”是统治阶级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其中“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 三、作品背景: 《关雎》选自《诗经·周南》,《蒹葭》选自《诗经·秦风》。关于《诗经》作品的来源,主要看法有二:一是当初周朝设有专门采集民间歌谣的官员,他们

《诗经·卫风·氓》教案(用)

《诗经·卫风·氓》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诗经》基本常识,以及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现实。 2.过程与方法:分析主人公复杂的心情和人物性格,了解叙事诗的特点与表现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赏析诗歌比兴和对比手法的使用。 【教学重点】 学习“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它的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 诗中运用的比兴手法。 【教学方法】 朗读法、点拨讨论法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在人类永恒的感情世界里,爱情是一个说不尽的话题。如: ①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蝶恋花》 ②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 ③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李白《长干行》 ④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白居易《长恨歌》 ⑤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裴多菲《自由与爱情》 《氓》是诗经中最长的一首民歌,也是一首较有代表性的弃妇诗。春秋初,封建的生产关系尚处于萌芽状态,封建的思想意识也还未形成完整的体统。以恋爱而言,当时男女间的交往还比较自由。《氓》诗中的女主人公与氓的恋爱、婚姻基本上是自主的,不幸的是,结婚仅三年,即被遗弃。这首诗就是她被弃回娘家后写下的。 二、作品简介 《诗经》后人为其中无处不在的质朴和真诚感动,评价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记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500年的社会生活,原本只称《诗》,共305篇,所以又称“诗三百”。相传《诗经》为孔子所编定而成。《史记?孔子世家》说:“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取其重,取可施于礼义……305篇,孔子皆歌弦之。”一般认为,现存的《诗经》基本上经孔子删汰选编而成的。 《诗经》的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大类: “风”——“国风”,民间歌谣。共15国风,160篇。 “雅”——“大雅”“小雅”,宫廷乐歌。共105篇。 “颂”——“周颂”“鲁颂”“商颂”,宗庙祭祀的乐歌。共40篇。 《诗经》的表现手法主要为“赋”“比”“兴”: “赋”——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直陈其事,铺陈,排比。 “比”——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打比方,作比喻。 “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托物起兴,先言他物,然后借以联想,引出诗人所要表达的事物、思想、感情。 以上六项被称之为“《诗经》六艺(六义)”。 三、朗读课文,注意正音

诗经·教案

《诗经·氓》教案 资中县双龙职业中学卢从明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诗经·氓》的基本常识及学习,掌握重章迭句的形式特点。 2、能够掌握四言诗的诵读节拍,培养学生结合注释,能初步读懂诗作的能力。。 3、学习《诗经·氓》,深刻体会比兴的艺术手法。 二、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分析《诗经·氓》中的人物形象及领会比、兴的艺术表达手法的妙处。 2、把握《诗经·氓》中的重要复唱的特点,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爱国主义精神。 三、教学难点 1、品味诗歌的语言,准确把握诗中人物的情感。 2、背诵课文。 四、教学方法 1、运用诵读法,让学生品味诗歌语言的凝炼性。 2、运用讨论法,让学生理解文中主人分的感情及诗歌的艺术特色。如对《诗经·氓》中的比兴手法的分析,就可让学生讨论答案。 3、通过比较阅读法,延展课堂内容,发展学生思维。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教程 (一)、解题 先请学生结合以往学过的知识谈谈对《诗经》的了解,然后教师补充总结。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风”又可分为卫、郑、秦、陈、桧、齐、曹、邶、唐、周南、召南等15国风,共160篇,是各诸侯的土风歌谣,大多数是民歌,最富于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雅”是西周王朝地区的正声雅乐,共105篇,包括“大雅”、“小雅”,“大雅”用诸侯朝会,31篇,“小雅”用于贵族宴享,74篇。“颂”是统治阶级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又分“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 (二)、指导学生诵读课文 1、放录音 第一遍,让学生注意听准字音及句子节奏。 第二遍,让学生轻声跟读。 2、指名学生朗读 3、教师总结四言诗的诵读节奏:四言诗每句一般读成“二二”拍。如:岂日/无衣? 4、可再指名同学朗读,大家指正。 5、要求学生朗读课文,梳理课文的行文思路。 学生小组讨论后,答案思路:“恋爱——婚变——决绝”。

诗经教案

《诗经》两首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把握《诗经》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章法的节奏特点。 3.反复朗读,直至成诵。 能力目标 1.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2.深入理解这两首诗,提高学生诗歌鉴赏的能力。 德育目标 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 教学重点、难点 1.创造性地运用朗读手段分析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2.学习两首诗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它的表达效果。 3.品析语言,体会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论语》曰:“不学诗,无以言。”古人认为经过《诗经》教化,可以使人“温柔敦厚”。《诗经》在古代一直被选作各类学校的教材,甚至连东汉大字者郑玄家的婢女都熟读《诗经》,日常生活中能以《诗》相对。今天我们学习冠于三百篇之首的《关雎》。 二、资料助读多媒体显示以下内容: 三、朗读全诗,整体感知 1.学生听录音配乐朗读,正音,同时出示投影: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作诵读指导。 教师提示:第一章雎鸠和鸣于河之洲上,其兴淑女配偶不乱,是君子的好匹配。这一章的佳处,在于舒缓平正之音,并以音调领起全篇,形成全诗的基调。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统摄全。第二章、第三章中的“求”字是全篇的中心,写深切的思慕和求而不得的忧思。声调亦迫促,与前后平缓之音有别。第四章、第五章写求而得之的喜悦。曰“友”,曰“乐”,用字自有轻重,深浅不同,应读出兴奋和快乐之情。 3.教师范读,为感悟理解课文创设氛围。 4.学生结合注释,译读全诗。多媒体显示: 教师提示:诗歌重在想象、联想,对于字面意思不必字字落实,可以疏其大意而不求甚解,但重点字词,关键字词要落实。 5.学生齐读,放录音,再听一次,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四、思读全诗,把握文意 1.教师提问:这首诗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 生1:写了一个男子对一位美丽少女的相思之情,想追而不得。 生2:他日思夜想,辗转反侧,夜不能寐。 生3:他做梦梦见弹琴奏瑟,迎娶这位姑娘。 …… 教师小结:这苜诗很短很完整,既写对爱情求而不得的相思之苦,但又不陷于难以自拔的低沉哀吟,是一首古老而优秀的民歌作品。看来,冠于《诗经》之首的《关雎》的确名不虚传。 2.教师提问:既然大家都认为它是爱情诗,那么它是如何抒发相思之情的?请具体分析。 教师把全班同学分成六组,每两组负责一节的分析鉴赏任务。围绕“如何写这位男子的爱恋、相思、梦幻”展开讨论交流。其中以一组为主,另一组补充或评价。

诗经优秀教案

《氓》教案 示标: 1、了解《诗经》 2、赏析《氓》 一、导入: 请一生背诵《沁园春·雪》 北月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风,望长城内外,唯条茫茫,大江上下,顿头滔滔,心舞银蛇,原驰腊象,欲与天公试比高,往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思考:“稍逊风骚”何意? “风骚”何意?为什么特别点“风骚”? 明确: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文学风的源头 二、了解《诗经》 学习《诗经》三首,是305篇的零头,但通过三首,了解《诗经》的大概 1、理解并背诵注释① 2、补充《诗经》六义,一般以首句的第一个词为标题,四言为主,多用重章叠句。 三、赏析《卫风·氓》的思想感情 1、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什么诗?从表达方式上看,是一首什么词?采用第几人称叙事抒情的? 明确:爱情诗,叙事词,第一人称 2、我们现在是21世纪的中学生,能理解距今2600年前的爱情?挑战。背诵诗歌,思考:(1)词歌中有没有不懂的字词句? (2)歌写“氓和我”如何恋爱?如何结婚? (3)概括婚恋双方的举动,反映什么情感或性格。 明确:恋爱:自由恋爱,私定婚期; 结婚:举行仪式,嫁给情郎 氓:骗—怒—娶“我”:送—劝—望—泪 占有对方痴情幸福 喜怒无常纯真热情 3、3-5章没有一字提及婚后的幸福生活,而是写婚后“氓”的变心,我的痛苦。 思考:①“氓”变心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印证第一章哪些词句? “桑之落奚,其黄而陨”,年老我衰,没有当初美貌,导致第三、四、五者插足。 ②“我”有没有过错? 真情不改,坚守妇道,辛勤劳作,操持家务 ③“氓”有没有责任心? 不能富足,遮风挡雨 ④“我”痛苦是不是仅仅来自变心的丈夫? 笑贫,亲人娘家人都笑话我! ⑤“我”的痛苦生活得出什么教训?擦亮双眼,决不能让“氓”这样的男子“骗、花”到手。 4、阅读最后一章 思考:①我对这个薄情的丈夫是不是乞求?何处可以看出?反映她性格另一面? 散伙:决绝,清醒、刚烈

诗经《氓》(教学设计)

诗经·氓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要求学生理解并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诗经》的文学价值 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总结诗歌的主题 理解本诗中比、兴的手法应用 探究女主人公的成长历程,完善自己的人格 学习重点 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总结诗歌的主题 理解本诗中比、兴的手法应用 教学方法 】 诵读发点拨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投影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诗经》是一部关于我国古代先民生活的赞歌,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走进、学习她。二、常识积累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或《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 】 内容上:风-民间歌谣 雅-宫廷乐曲歌词 颂-宗庙祭祀的乐歌 表现手法:赋-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即陈述铺叙) 比-以彼物比此物也(即譬喻)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即借助其他事物作为开头) 三、整体把握——把书读薄 《诗经》被誉为现实主义的渊源,其中讲述了一个又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卫风·氓》里面又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呢 1.主人公是谁以第几人称来讲述故事的 ? 女子第一人称 2.讲述了一个什么样故事 女主人公回忆了与氓从相恋结婚到婚后被弃再到决然分手的故事。 3.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请找出依据 淇水旁

第一章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第四章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第六章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 (讲解其中字词,推测事情变化) 4.请仔细品味这些地方分别表现了什么内容还有哪些段落也是在表现同样的内容 第一、二章送子涉淇至于顿丘恋爱的甜蜜 第三、四章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婚变的沉痛 第五、六章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分手的决绝 四、细嚼慢咽——把书读厚 一写淇水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恋爱的甜蜜 ` 1.根据诗中的描写,想象一写此时的淇水是什么样的 淇水:平静安详波澜不惊 2.如果淇水是有生命的他会看到什么样的两个人请找出描写人物的地方。 直接描写——动作:送、涉、将、乘、望、泣、笑 ——温婉、多情、天真、善良 直接描写——蚩蚩、即、卜筮 间接描写——无怒 ——憨厚、老实、认真、暴躁易怒 · (他们在这里盟誓,在这里分别,淇水是那么的静缓、安详,一如一位慈祥的月老分享着女子的幸福甜蜜。) 3.“赋”:“铺陈其事而直言之也”。即直接抒写或铺叙,直陈其事 再写淇水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婚变的沉痛 1.再次写到淇水,淇水是什么样子让我们联想到什么 汤汤:水势浩大,波涛汹涌,动荡不安 情海波澜命运动荡心潮澎湃愤愤难平 ? 2.淇水浩荡,女子的内心愤愤难平,从哪里可以看出女子内心情感的剧烈变化 于嗟女兮,无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愤然直抒惨痛教训,语调激切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诚恳审视自身不足,内心愤然

《诗经》教学设计公开课

诗经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在我国的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本节课我们将要学习的《关雎》和《蒹葭》两首诗都是诗经的名篇,两首诗在主题内容上是相似的,情感基调是相近的,同时在艺术手法方面也都运用了重章叠唱和赋比兴的方式。 见于以上两首诗教多的共同性,本节课,我采用了比较阅读的方法进行教学,引导同学们在反复朗诵中去把握诗歌的优美的意境和古人的质朴、健康的爱情观;同时,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比较两首诗过程中,进一步了解诗的内容及其艺术方法,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并从中得到相应的情感价值观方面的教育,真正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⑴积累《诗经》的有关知识及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⑵培养学生比较阅读的思维模式;

⑶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2、方法与过程目标: ⑴反复朗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把握诗的节奏与语感; ⑵采用比较阅读鉴赏的方式,对两首诗进行解读。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⑴正确的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 ⑵增强学生的全面、科学的情商知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教学重难点】 1、掌握《诗经》中的赋笔兴的艺术手法; 2、运用比较朗读的方式,对文本进行赏析; 3、品味诗的语言,体会诗歌的意境美、节奏美。 【教学方法】 1、反复诵读法。 2、引导点拨法。 3、比较阅读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我国是有着五千多年文明的泱泱大国,在这里有数不尽的文人墨客,读不完的诗词曲赋。今天,我们将在璀璨如星的诗的长河中,撷去一颗最遥远但又最明亮的星斗──《诗经》,来一同欣赏她那雍荣典雅、古老质朴的独特魅力。 导入语:《论语》曰:不学诗,无以言。可见《诗经》的重要影响力,下面请同学们谈一谈你所掌握的有关《诗经》方面的知识。 二、知识归纳与拓展 1、学生自主归纳有关知识。 2、教师明确、总结。(多媒体显示)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诗经两首──氓》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诗经两首——氓》教学 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1.分析女主人公的情感变化,感受人物形象,能够较准确地表达对人物形象的感受与思考。 2.在感受鉴赏活动中,能够辨析出运用了比兴手法的诗句,了解比兴手法的基本特点,较为准确地说出其表达效果。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活动,以及通过诵读品味、交流质疑和书面表达等方式,感受诗中女主人公复杂的情感变化以及在变化中表现出的人物性格。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女主人公善良真诚的心灵之美、自由独立的人格之美,培养自身健康人格。 二、教学重难点1.分析女主人公的情感变化,感受人物形 象,能够较 准确地表达对人物形象的感受与思考。 2.在感受鉴赏活动中,能够辨析出运用了比兴手法的诗句,了解比兴手法的基本特点,较为准确地说出其表达效果。 三、课型 新授课。 四、课时 第2 课时。 五、文本简析

《卫风?氓》选自《诗经》,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第二单元的第一课。学习此单元意在让学生对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脉络及经典诗作形成整体认知,感受其思想与艺术魅力,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教师在本课教学中,不仅要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古代诗歌两大源头,感受其不同的艺术风格,也要致力于帮助学生学会鉴赏古代诗歌,增强古代诗歌鉴赏能力,更要激发学生对古代诗歌优秀作品的阅读兴趣,为学生今后的个性化学习奠定基础。而《氓》作为《诗经》名篇,显然是“先秦诗”一课的重点内容,它对于引导学生了解我国诗歌的一个重要源头《诗经》的现实主义风格、主要表现手法,感受其思想与艺术魅力都有着重要作用。 六、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1.联系上节课的内容导入。2.引导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有准备的头脑进入学习。 (二)体会、鉴赏女主人公的情感变化及人物形象1.组织学生按照小组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活动。题目:我感受到的她是的心绪,我的依据是(诗中具体词句);我看到了一个(填形象特点)的她。 要求:①先个人独立完成,再小组交流。②小组成员间确定分工,梳理好表达时的文字。③回答问题时需要一名同学先诵读出相关章节,再由一名同学给出结论和依据。

诗经·采薇﹙节选﹚教学设计

《诗经·采薇》﹙节选﹚教学设计 教学构想:作为六年级的学生,要学这首两千多年前的古诗,也实在是难为他们。他们的认知能力、人生阅历、情感态度等因素限制了对这首诗艺术品位的挖掘。所以,老师必须搭建一个交流平台,使学生能够与老师对话。我所采取的办法就是老师作为一个组织者和管理者,引导学生自己读诗,自己质疑,自己解惑,自己品诗,自己悟诗,自己背诵,不强求学生能够多么深刻,只要对这首诗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就可以了。特别注意肯定学生的个性化的感悟。 一、三维目标:

5、再次对照注释,说说这首诗的大意。 (三)质疑、释疑 俗话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同学们,你们读了这几句诗之后,一定会有很多疑问,现在请你们提出来。 学生的疑问可能有: 1、为什么要像老师那样读,能不能按我们自己的想法来读? 2、提有关《诗经》的问题。(关于《诗经》)《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 沿用至今 3、题目是《诗经·采薇》(节选),为什么没有一句话提到采薇呢? 4、从“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这句诗里,我们可以读出是什么季节什么天气?那么“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呢? 5、往”在这里是什么意思?“来”又是什么意思? 6、从这一“来”一“往”中你读出了什么? 生再次自由诵读,释疑。 (四)指名学生读诗,想象“杨柳依依”和“雨雪霏霏”的情景。 你能由“杨柳依依”、“雨雪霏霏”联想到哪些诗句?或者你能想象到怎样的情景?你能用比喻、拟人或者夸张的手法来写一写吗? (五)拓展 “一切景语皆情语”。短短的几句诗,十六个字,可是有着丰富的的意蕴。大家

诗经卫风氓教学设计

《诗经·卫风·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识记课文中出现的通假字,特殊句式,其他实词及常用熟语。 2. 分析故事情节,领悟主人公的情感;理解赋、比、兴表现手法在诗歌中的作用, 3. 感受古代灿烂的文化,思考古今爱情观的不同。 重点难点 1. 感受女主人公的形象。 2. 古典诗歌中的艺术表现手法在诗歌中的表达效果。 教学方法 1. 诵读法:反复诵读,体会女主人公的情感变化。 2. 讨论法:从故事情节,女主人公的心理变化来讨论男主人公的形象的二三其德;从诗中找出诗经赋比兴的用法及其效果讨论。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诗经》中有大量反映爱情,婚姻的作品。 如:《诗经·邶风·静女》 静女其姝(shū),俟(sì)我于城隅(yú)。爱而不见(xiàn),搔首踟(chí)蹰(chú)。 静女其娈(luán),贻(yí)我彤(tóng)管。彤管有炜(wěi),说(yua)怿(yì)女(rǔ)美。 自牧归(kuì)荑(tí),洵(xún)美且异。匪(fēi)女(rǔ)之为美,美人之贻。 描写的那种甜蜜浪漫的约会,那种自主而又愉快的恋爱,大家已经感受到了,那么,我们今天再开看一看另外一种爱情,另外一种婚姻:《氓》。 二鉴赏 1.充满感情地齐读课文,初步感受《氓》。 典型的四言诗,节奏韵律非常明显,注意二三节拍。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通假字: 蚩—→媸无—→毋于—→吁说—→脱泮—→畔匪—→非 实词:将<请,愿> 即<走进,靠近> 愆<延误> 体<卦象> 咎<不吉利> 贿<财物,嫁妆> 熟语: 夙兴夜寐:早起晚睡,形容勤劳(兴:本义起床) 信誓旦旦:誓言真挚诚恳

《诗经氓》教案

5课《诗经·氓》 教学目标: 1、了解《诗经》的有关知识。 2、掌握重要的文言字词 3、把握《氓》的情节和主题,理解人物形象。教学重难点: 1、掌握文章几个重要字词的用法 2、把握主人公的性格和作品的主题。 教学方法:讲授法、自主探究法 教具:多媒体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5分钟) (1)播放一段歌曲《在水一方》,询问学生歌词出处。 明确:歌词出自《诗经》中的《蒹葭》 提问:同学们对《诗经》了解多少,还接触过《诗经》中的哪些作品? 学生自由发言。 (2)陌生而又熟悉的瑰宝……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关雎》)——以雌雄二鸟和鸣起兴,表达了男子对女子真挚、热烈的追求。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诗经子衿》) ——男子对女子刻骨铭心的思念,以致度日如年,精神恍惚。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追求而不可得的惆怅、迷惘的愁情恰似苍茫的秋水,萧瑟的芦苇。 爱情是人类最真挚的情感,爱情是文学永恒的主题。教师:我们今天再 来学习《诗经》中的另一部作品。(板书:《诗经?氓》) 二.《诗经》知识回顾(20分钟) 让学生结合以往学过的知识谈谈对《诗经》的了解。教师补充总结。 明确: (一)《诗经》是我国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中期的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原本 只称《诗》,汉代儒者把它奉为经典,于是就称《诗经》。(儒家奉有“四书”“五经”,“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乐》《春秋》)成书于公元前 6世纪的春秋时期,共305篇,所以又称“诗三百”。(二)《诗经》 六义:风、雅、颂、赋、比、兴。1.《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 “风”“雅”“颂”三部分。(1)“风”又称15国风,大都是民间的 歌谣,160篇。它和屈原的《离骚》后人经常把它们并称为“风骚”, 本用来指两大文学流派,后人多用来指文人如“迁客骚人”。但是再后 来的许多文学作品中出现的“风骚”其意却大相径庭,如“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身量苗条,体格风骚”“卖弄风骚”等。 (2)“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105篇。它是朝廷的 正统音乐。(3)“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40篇。2.《诗经》表现手法来分可分为赋、比、兴三类。《诗经》的表现 手法,前人概括为赋、比、兴。朱熹在《诗集传》中解释说:“赋者, 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

《诗经》二首优秀教案

《诗经》二首 《诗经》概说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__诗歌305总集。 内容:风雅颂 形式:赋比兴 (诗经六义: 风雅颂赋比兴) 手法:四言为主,重章反复 收入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 305 首。 汉以前被称为《诗》或《诗三百》。 《诗经》是我国古典诗歌现实主义的源头。 民间乐歌 宫廷乐歌 宗庙乐歌和舞歌 “敷陈其事而直言之”,包括一般陈述和铺排陈述两种情况。 “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 “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 风民间乐歌 雅宫廷乐歌 颂宗庙乐歌和舞歌 赋“敷陈其事而直言之”,包括一般陈述和铺排陈述两种情况。 比“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 《木兰辞》中用“赋”的句子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朝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 但闻燕山胡骑声啾啾。 比是以彼物写此物,分为比喻和比拟。借用打比方的方法,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兴:即起兴,在文章的开头先说其他事物作为开端,以引起所咏的内容。 (后来发展有了比喻、象征、烘托的意义) 鱼靠水,箭靠弓,打仗要靠毛泽东; 鸟靠林,树靠根,打仗要靠新四军; 船靠舵,屋靠梁,百姓要靠共产党。

氓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叙事线索。 2 .诵读课文,体会感情。 3.分析把握诗歌中妇女的形象。 教学过程 检查课前预习情况: 通假字: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非 于嗟女兮,无于士耽。吁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脱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泮 通假字 古今异义 将子无怒愿,请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财物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多年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过错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没有标准 言既遂矣助词,无实义 静言思之助词,无实义 总角之宴快乐 (一)结合课文注释,带着问题认真朗读《卫风·氓》。 1、《氓》叙述了一个什么故事请简单概括情节。 2、《氓》采用了什么方法描写“氓”和女主人公的性格 梳理结构情节感情基调 第一章:男子求婚,女子许婚(赋) 恋爱热情 第二章:男女恋人相思、结婚(赋) 幸福 第三章:劝诫女子不要痴情(比、兴) 第四章:控告男子移情别恋(比、兴) 婚变沉痛.怨恨第五章:补叙多年的苦楚和处境(赋) 第六章:今昔对比的怨恨和痛苦(赋、比、兴) 决绝清醒刚强3、综观全诗,你认为男、女主人公分别是什么样的人 女婚前:生活幸福热情、温柔、纯真 主 人 公 婚后:受尽屈辱勤劳、刚烈、坚强 男婚后“二三其德”心情急切、热烈 “至于暴矣” 主 人 公婚前“氓之蚩蚩”用情不专、暴虐

(完整版)《诗经—硕鼠》教学设计

《诗经—硕鼠》教学设计 胶南市王台镇中心小学李玉芹 活动目标: 1、简要了解《诗经》在中国文学诗上的地位,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2、根据《硕鼠》译文了解表达思想,感知奴隶社会劳动人民备受剥削与压迫,统治权贵的剥削与贪婪。 3、阅读并背诵《硕鼠》,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课外阅读经典的兴趣。 活动重难点: 根据《硕鼠》译文了解表达思想,阅读并背诵《硕鼠》,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课外阅读经典的兴趣。 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诗经》相关资料,《硕鼠》图片。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及相关资料。 学生准备:搜集《诗经》资料及《诗经》名言、诗歌作品。 活动过程: 一、活动激趣,情境导入: 1、师:你喜欢哪些诗歌?平时积累过哪些诗歌,我们来比比看,谁背诵的多。(学生根据积累诵读比赛) (设计意图:以学生平时积累背诵的诗歌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2、我国古典文化源远流长,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就是《诗经》。你了解《诗经》多少?(学生交流资料,课件展示学生搜集部分资料) 3、师课件出示补充介绍《诗经》: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原本叫《诗》,共有诗歌305首,因此又称“诗三百”。从汉朝起儒家将其奉为经典,因此称为《诗经》。 《诗经》存三百零五篇,分《风》、《雅》、《颂》三部分。“赋、比、兴”是诗的表现手法。“赋”是直陈其事,描述一件事情的经过。“比”是打比方,用一个事物比喻另一个事物。“兴”是从一个事物联想到另外一件事物。

《风》有十五国风,是出自各地的民歌,最富于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这一部分文学成就最高,有对爱情、劳动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怀故土、思征人及反压迫、反欺凌的怨叹与愤怒。 4、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诗经*魏风》,感受原创经典的精华。 (设计意图:学生对古典诗歌《诗经》了解甚少,通过课前搜集资料和教师的补充,让学生对《诗经》有初步的了解,激发学习研究《硕鼠》的兴趣。) 二、阅读经典,受益滋养 1、出示《硕鼠》,谈谈对老鼠的认识。学生自读,根据注释和译文,小组交流探讨,了解这首诗歌的含义。 2、学生自由分组并在组内交流探讨自己的认识。 3、各组选一名代表交流本组对《硕鼠》的讨论结果。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引导学生自读、交流、讨论和老师的适当点拨,学生充分了解奴隶社会劳动人民备受剥削与压迫,统治权贵的剥削与贪婪。培养对剥削者憎恨的情感和自主学习交流的能力。) 4、阅读《硕鼠》,在读中体会感情,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文学素养。比一比谁背的准确、流利、感情真挚。 三、师生交流,积淀精髓 1、小组合作再读《硕鼠》,交流探究诗歌在结构和写法上的特点。(学生充分交流讨论)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自主了解反复、比喻的手法。) 2、出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相关资料、《山海经·大荒西经》“有沃之国,沃民是处。沃之野,凤鸟之卵是食,甘露是饮。凡其所欲,其味尽存。”自读体会描绘出一幅男耕女织、没有剥削的乐土,这是人间理想在神话中的呈现。《硕鼠》的作者幻想逃离现实的社会,前往没有剥削的乐土。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交流后的感受和教师补充的资料,认识这首诗的最大特点是:不但写出了劳动人民的痛苦,而且写出了他们的反抗;不但写出了他们的反抗,而且写出了他们的追求和理想。因此,它比单纯揭露性的作品,有更高的思想意义,有更大的鼓舞力量。) 四、活动拓展,课外延伸: 1、像《硕鼠》这样的作品, 《诗经》中还有许多,比如《诗经》名言、《诗经》成语等,你还读过《诗经》中的哪些作品?你有什么收获和感悟?

诗经《氓》的教学设计

诗经《氓》的教学设计 诗经《氓》的教学设计 《氓》教学设计 一、新课导语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古今中外,不知演绎了多少动人的爱情故事,有的幸福,有的凄婉,有的热烈,有的含蓄,有的让人心向往之,有的令人荡气回肠……同学们,今天让我们共同走进遥远的公元前的卫国,来聆听那里所发生的一个古老的爱情故事。 二、积累·整合 1、识记下列字的字音: 氓:méng蚩:chī匪:fěi淇:qí愆:qiān将:qiāng垝:guǐ载:zài于:xū说:tuō徂:cú汤:shāng渐:jiān裳:cháng靡:mǐ咥:xì隰:xí角:jiǎo 2、制作知识卡片: ⑴卡片一: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原本叫做“诗”,因其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中期的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并收录诗歌305首,所以又称“诗三百”。到了汉代,被儒家奉为经典(儒家奉有“四书”“五经”,“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乐》《春秋》),才更名为“诗经”。

⑵卡片二: 《诗经》按其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又称15国风,大都是民间的歌谣,主要是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多属于现实主义作品,后人把它和屈原的浪漫主义作品《离骚》并称为“风骚”。“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它是一种正统音乐。“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⑶卡片三: 《诗经》的表现手法可分为赋、比、兴三种。“赋”,朱熹在他的《诗集传》中说:“赋者,铺陈其事而直言之也。”用现在的话说就是铺陈直叙,它不借助于更多的形象化的修辞手段,而是直截了当地铺陈叙述,把要表达的内容有层次地叙述出来,给人以明确完整的印象。 “比”,即比喻,是《诗经》开创的修辞方法。它是用打比方的方式使被比喻的事物形象生动,以增强诗的感染力量。 “兴”,就是托物起兴,即先写自然界的事物(山川草木、鸟兽虫鱼、风云雨雪、日月星辰),然后再由物及人,或写人的情绪,或写人的情感,或写人的心理,或写人的容貌,或表现作者的思想情感等等。正所谓“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即由此物引起他物。如歌中唱的“鱼儿离不开水呀,瓜儿离不开秧。革命群众离不开共产党”。《诗经》中运用“兴”的方法大致有三种情况:象征、联想、比喻。如:由雎鸟成双和鸣、相依相恋的情景,联想到“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周南·关雎》);以盛开的艳丽桃花象征新娘的美貌──

诗经教学设计 (1)

诗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⑵把握《诗经》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章法的节奏特点。 ⑶反复朗读,直至成诵。 ⑷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⑸深入理解这两首诗,提高学生诗歌鉴赏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⑴诵读法。反复诵读吟咏,争取当堂成诵。 ⑵讨论──质疑──点拨法。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并加深学生对诗词意境、语言的感悟。 ⑶引申──比较法。通过引申比较,体会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具有初步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创造性地运用朗读手段分析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2、学习两首诗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它的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 1、体会两首诗大量运用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 2、品析语言,体会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 【教学方法】

1、朗读法。 2、点拨讨论法。 3、品读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资料助读;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思读课文,把握文意;品读课文,探究艺术手法。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论语》曰:不学诗,无以言。古人认为经过《诗经》教化,可以使人温柔敦厚。《诗经》在古代一直被选作各类学校的教材,甚至连东汉大字者郑玄家的婢女都熟读《诗经》,日常生活中能以《诗》相对。今天我们学习冠于三百篇之首的《关雎》。 二、资料助读 多媒体显示以下内容: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本来只称《诗》,后来被儒家奉为经典,改称《诗经》。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歌谣,人民大众的口头创作,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有不少篇章揭露贵族统治集团对人民的压迫和剥削,也反映了人们的劳动生产情况和爱情生活。常用复沓的手法来反复咏叹,一首诗中的各章往往只有几个字不同,表现了民歌的特色。 《关雎》是《风》之始也,也是《诗经》第一篇。古人把它冠于三百篇之首,说明对它评价很高。《史记外戚世家》曾经记述说:《易》基乾坤,

(完整版)《氓》教学设计

诗经《卫风·氓》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诗经>两首》是高中必修二诗歌单元的第一课,《氓》也是学生进入高中首次接触的《诗经》篇目,这是有其道理的:《诗经》是我们诗歌发展的源头,也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发展的源头学习最早期的诗歌,有利于从源头上把握住诗歌总体发展的脉络,从而学习诗歌能够按照时代发展的顺序,这样为以后的诗歌的学习奠定一个基础,能帮助学生弄清诗歌发展的线索以及诗歌的变化形式而且课文中所选取的《卫风氓》是国风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能够体现《诗经》中诗歌的显著特点,是《诗经》中比较典型的代表作,同时选自于《国风》,诗歌中也反映了广阔的时代背景。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诗经》的有关常识,培养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能力。 2.掌握四言诗的诵读节拍。 能力目标 3.初步培养鉴赏作品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4.深刻体会《诗经》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情感目标 5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人民对真挚爱情的向往,陶冶高尚情操,树立正确积极的爱情观。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品位诗歌的语言,体会比兴手法的运用。 2、教学难点 分析《氓》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准确把握诗中人物的情感,比兴手法的运用。 教学方法 诵读,自主合作探究,多媒体辅助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设想: 本诗为《诗经》中为数不多的叙事诗,不仅具有《诗经》韵律和谐的特点,更有着完整的情节和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所以本课抓住该诗的这两个特点,把感性地诵读和理性地品评人物形象(女主人公)作为教学的重点,形成鉴赏梯度,帮助学生总结叙事诗的鉴赏方法。本课字词的注释较为详尽,因此将重点字词的讲解贯穿在鉴赏之中。比兴手法在本课中也只是顺带提及,不做拓展,留作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探讨。 学情分析: 这是学生升入高中以来的首次接触《诗经》,但是,在初中时学生有《关雎》的学习经历,对于《诗经》有一定的认识另外,本文的题材是学生最感兴趣的爱情,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曲折因此,解决完诗歌的词语之后学习起来应该比较顺利。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国古代诗歌历史悠久,成就辉煌,优秀的诗人如群星灿烂,众多体裁、风格、流派则如众芳斗艳,这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宝贵遗产,了解和继承古代诗歌的优秀传统,将进一步激发我们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诗歌知识 1、诗歌起源: 诗歌起源于人类的劳动和生活,原始祖先的口头创作。

《〈诗经〉两首》教学设计范文推荐

《〈诗经〉两首》教学设计范文推荐 【教学目标】 1、识记古代文言实词,积累常用词意义。 2、用自己语言赏析诗歌,体会细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发挥想象力描绘浪漫的爱情场景。 【课时安排】 两课时。 【课前准备】 1、学生查字典,熟读课文。 2、老师查找有关图画和轻柔音乐。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面对美好的人或物,都会产生爱慕之心。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把心中爱慕之人称为“梦中情人”。《关雎》这首诗便惟妙惟肖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一场对“梦

中情人”的浪漫的追求。那么追求的过程是如何的?追求的结果又是怎样的?让我们一起走入《关雎》,欣赏一场古人的爱情戏吧。 二、诵读,熟悉字音,结合注释掌握文意 1、范读正音。老师饱含情感朗诵或播放名家录音。 2、学生齐读、男女生分读、个别诵读。 3、解释重点字词,掌握文意。 (关关、洲、窈窕、好逑、参差、流、寤寐、思服、优哉游哉、辗转反侧、友、芼) 三、共同研讨文意 1、浪漫的爱情往往离不开浪漫的场景,请找出文中写景的句子。并用自己的语言发挥想象力描绘出来。 明确: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学生创作并个别演示后,老师做总结示范:展示多媒体画面,并伴轻柔音乐,深情描绘:“清清的河水,水波荡漾。水中有座芳草萋萋的绿洲,绿洲之上一对鱼鹰正在伸长脖颈一唱一和地关

关鸣叫。河的两岸长满了葱绿的荇菜,随着微风参差摇摆。要采摘它们需要时左时右地努力。美丽的姑娘啊,要得到你的爱情,不也跟采摘荇菜一样,要想尽办法去接近!” 2、《关雎》中有一句对心中恋人的赞美已成为赞美女性的现代成语,请找出。 明确: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人又是如何表现自己的爱慕之情的?请找出相关语句。 明确: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优哉游哉,辗转反侧。 (老师紧接着翻译此句)文静美丽的姑娘啊,醒着梦里追求她。美好的姑娘难追求啊,白天黑夜想念着她。绵长的思念啊,教人翻来覆去难入睡。 3、爱慕之深,日夜思念,以致夜不成眠,可见相思之苦。既然如此,那就大胆地去追求美丽的姑娘吧。让我们看看他是如何展开爱情攻势的? 明确:

氓优秀教案

氓 教学目标: 1、了解《诗经》的有关知识。 2、积累字词 3、把握《氓》的情节和主题,理解人物形象,分析悲剧原因。 教学重点: 1、诗经的表现手法:比兴和重章叠句。 2、主人公的性格和作品的主题。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爱情是个永远不会变老的话题,有人的地方,就会书写不同的故事。今天,我们走进遥远的公元前的卫国,聆听一个古老的故事,体会一下那时、那地发生的那件事。 二补充,了解诗经》的有关知识。 1、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2、多为四言诗。 3、原名《诗》或《诗三百》,汉武帝时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即被奉为经典,从此称为《诗经》。被列为“五经”之一。 4、儒家奉为经典的有“四书”“五经”。

5、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先河,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和屈原的《离骚》并称为“风骚”,用来指两大文学流派。 6、《诗经》的六义:风雅颂赋比兴。风:国风,共160篇,多是民间歌谣,富思想意义、艺术价值。真实反映了当时时代风貌和人民生活。“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真切地表达广大人民自己的感受、爱憎和愿望。雅:宫廷乐曲,大雅:用于诸侯相会;小雅:用于贵族宴享。(另有观点:按产生先后:旧为大雅,新为小雅)颂:用于周天子及诸侯祭祀乐歌。分周颂、鲁颂、商颂。 赋:“敷陈其事而直言之。”如:“氓之嗤嗤,抱布贸丝。” 比:“以此物比彼物也。”如:“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以桑树的繁茂,比喻未婚男女情意浓厚;以斑鸠贪食,比喻自己的自陷情网。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以桑树的日渐凋零,比喻夫妻情意的淡漠。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如:“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现在民歌中也多见比兴手法,如“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上河里的鸭子下河里的鹅,一对对毛眼眼找哥哥。”“杏花村里开杏花,儿女正当好年华。” 三、教师初读课文,正音。 1、正音:愆垣载筮咎陨隰 2、多音字渐jiān(1)浸湿(渐染)流入(东渐于海) 将qiāng(1)愿,请(将进酒)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12课《诗经》二首《蒹葭》教学设计

《蒹葭》 【教材分析】 《蒹葭》整首诗以四言为主,多用押韵,重章叠句,反复咏唱,一步步把诗人的惆怅,凄婉、深沉的相思之情推向高潮。案例中,我以歌曲《在水一方》和芦苇画面激情导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展示出学习目标,让学生回顾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再通过解题,从四个方面引导学生赏析全诗,这四个方面分别是:诗歌的音韵美、意象美、情感美和理趣美。最后,在课堂检测和施航的《兼葭》歌曲中,再次让学生体味整首诗的“美”,从而达到背默的目的,教师及时给予评价和教学内容小结,布置作业,最终实现课后巩固。 【学情分析】 疫情之下,想要保证教学质量,不仅要把知识点传授好,更要把学生管理好。而线上教学,学生在上课时,到底有没有认真上课,老师无法进行有效管理。或许,不自律的学生即使是看着视频,但是面对网上更具诱惑力的游戏、电影,他们也很难保持注意力的集中。所以警醒家长,非常时期已经开学,请跟进管理。 教学的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学生的表达习惯和理解方式都不一样,线上教学,教师无法保障自己讲解的知识能够被学生

百分百地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通过课堂提问、课下作业等方式来检测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获取来自学生的反馈,以此来改进教学方式。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好的教学不仅是教书,更是育人。在线上教学环境下,学生只看到老师扁平、单调的电子影像,只能机械地接受电脑里老师的教学。 课程标准要求,初中生要准确地读出诗文节奏,并理解有关字词的含义和用法。了解常见的文言句式与现代汉语的不同,能概括出内容要点,分析作者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能在赏析诵默中体悟诗文中的形象和语言特点,从而培养学生的赏析能力和对中国文化的传承能力。 1.学习特征 学生语文学习水平参差不齐。 2.学习习惯 自律学生能主动课前预习,课后巩固;自主学习能力弱者,与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有关。 3.课前对学生的要求 要求学生自读,对不认识的字或不懂的词结合文下注解以及有关工具书初步落实好,再在通读中体味诗的内容和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接受中国古代优秀文化的熏陶。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