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四章 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

第四章 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

第四章    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
第四章    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

第四章第一节燃烧与灭火

一.学习目标

1.认知性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燃烧现象,知道物质燃烧的必须条件。

(2)了解灭火的原理,学会常见的灭火方法。

2.技能性学习目标:

(1)能利用物质燃烧的条件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2)能利用灭火的原理,处理一些突发的燃烧失控情况。

(3)进一步学习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与步骤,学会科学探究的思考方法。

3.体验性学习目标:

(1)体会燃烧为人类文明进步、社会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以及燃烧失控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危害,从而辨证的认识燃烧,激发只有深入了解燃烧,才能使其为人类造福

的意识。

(2)通过探究“燃烧的条件”,初步形成富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1)燃烧的条件

(2)灭火的原理与方法

三.教学难点:(1)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的应用

(2)探究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燃烧与灭火的原理

【创设情景】播放一段录像:(1)神州五号飞船的发射升空

放几幅画面

【提问】看完短片和图片后,你对火有了怎样的认识?

(通过创设情景使学生回顾燃烧的“功”和“过”,并由此进一步体会“科学

是把双刃剑”,只有掌握其规律,才能趋利避害,也激发起学生探究燃烧本质

与燃烧条件的兴趣。)

【提问】怎样才能让火更好的为人类造福呢?引入新课。

【提问】火是怎样产生的?

请你将知道的燃烧事例填写在下表中,并与同学们交流、讨论:物质的燃烧有

何特征?

【提

【交流与实验】交流以下问题(课本P89的交流与讨论的3个问题)

学生根据提供的仪器和物品进行实验。

【提问】针对问题3进行提问:

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点燃方式?

为什么不同的物质点燃方式不一样?

不同的点燃方式有同样的目的吗?(介绍着火点)

【师生整理】物质燃烧的条件:

(1)物质具有可燃性;

(2)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3)可燃物的温度需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

【提问】以上条件是否需同时满足,还是只需部分满足。

【演示实验】红磷和白磷燃烧的比较(可通过具体实验或实验录象来完成观察。)

【学生小结】必需同时具备。

【观察与思考】烧不坏的手帕

火焰熄灭后,你观察到原来浸透酒精的手帕发生了什么变化?你能解释其中的

原因吗?

【布置任务】生活中你看到过哪些灭火的方法,为什么这些方法可以成功的灭火?

【创设情景】播放四个片段,请同学们判断采用的是什么方法?利用的是什么原理?

【学生讨论】你们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灭火的方法?利用的是什么原理?

【小结】灭火的原理与方法

灭火主要有三种方法:

(1)将可燃物撤离燃烧区,与火源隔离。

(2)将燃烧着的可燃物与空气隔离。

(3)将大量的冷却剂(如水、二氧化碳气体等)冷却燃烧物,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学生阅读】灭火与自救

在不同的火灾情况下,应采取的措施:

第二课时燃烧的种类和爆炸

【情景引入】展示文字新闻(CO的中毒事件)

【提问】CO为什么会使人中毒?

【播放动画】CO使人中毒的原理

【提问】CO对空气有污染,会使人中毒,它从哪里来的呢?

【学生讨论】

【教师讲解】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讲解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的概念及之间的区别

可被用于做燃料,煤气的主要成分就是CO 。

【提问】在实验室中的许多实验中会产生CO,你如何将它进行处理而使它不对环境造成污染?

【演示实验】1.爆竹爆炸

2.粉尘爆炸

3.氯酸钾和磷粉的混合物的爆炸

【学生讨论】以上的三种爆炸都产生了化学反应,这些爆炸产生的原因一般是什么?

【师生整理】可燃物的燃烧所释放的能量使产生的或周围的气体迅速猛烈地膨胀而引起了爆炸。

当然有一些爆炸是由于物理原因造成的。如:烈日下汽车轮胎的爆炸

【学生讨论】爆炸会给人类带来什么?为了防止爆炸的发生,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应注意些什么?

让学生认识几种消防安全标志。

【教师介绍】常见气体的爆炸极限

介绍H2、CO、CH4三种气体的燃烧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学生讨论】以上三种气体,如何进行简便地鉴别?

【课堂小结】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 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节燃烧与灭火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1 . 使可燃物着火燃烧的必备条件是() ①降低可燃物的温度②温度达到着火点③隔绝空气④跟氧气接触 A.②和④B.①和④C.④D.①和③ 2 . 在太空“旅行”13天的神舟九号载人飞船安全“回家”.我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这标志着我国航天技术踏上了一个新台阶,航天所用燃料之一为液氢(液态氢气),下列说法中属于氢气的物理性质的是() A.液氢燃烧生成水B.氢气具有可燃性 C.氢气是密度最小的气体D.氢气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3 . 下列因素中,不是燃烧必要条件的是 A.可燃物B.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上 C.气压D.一定浓度的氧气 4 . 说法正确的是 A.煤完全燃烧后就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B.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才能放出热量 C.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D.空气中混有可燃性气体,遇明火一定会发生爆炸 5 . 在空气中敞口放置的一瓶酒精,没有燃烧的原因是() A.酒精是液体B.酒精挥发的太快 C.没有与氧气接触D.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 6 . 下列反应既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A.二氧化碳+水→碳酸

B.铁+氧气+水→铁锈 C.碳酸钙+盐酸→氯化钙+二氧化碳+水 D.水→氢气+氧气 7 . 了解化学安全知识,增强安全防范意识。下列做法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A.点燃氢气之前,必先检验氢气的纯度 B.家中天然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的电源开关 C.炒菜时油锅起火,立即用锅盖盖灭 D.为防止煤气中毒,室内用煤炉取暖时保证烟囱畅通 8 . 近年来,媒体常报道出煤气中毒的惨剧,煤气中毒是由于含碳燃料不充分燃烧生成CO引起的。下列做法可以有效地避免煤气中毒发生的是() A.严寒的冬天,在狭小密闭的房间内烧炭取暖,在炭盘旁边放一盆水 B.在清洗偏远的水井时,边用柴油作为能源的抽水机放到井内抽水,边派人戴着口罩到井下洗井 C.将液化石油气热水器安装在冲凉房外面,且要通风透气 D.将液化石油气热水器安装在密闭的冲凉房内 9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灭火的途径之一 B.复合肥中一定要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 C.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沿容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 D.有机化合物都含有碳元素,葡萄糖和碳酸钙都属于有机化合物 10 . 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A.因为离子是带电的微粒,所以带电的微粒一定是离子 B.因为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所以纯净物一定是由分子构成的 C.因为单质中只含一种元素,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D.因为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所以灭火一定要同时控制这三个条件 11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燃烧和灭火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课题1燃烧和灭火 课堂练习 1.(2019·湘西州)在加油站、油库、煤矿矿井内,需要张贴的图标是(B) 2.(2018?天津)在汽车加油站见到的油罐车上,所贴的危险化学品图标是( C ) A B C D 3.(2018·甘肃兰州)物质燃烧需要具备一定条件。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 40℃,红磷的着火点是 240℃,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 只要温度高于 240℃,红磷就一定能燃烧 B. 常温下,红磷在空气中容易自燃 C. 浸泡在热水(80℃)中的白磷,通入氧气与之接触,白磷也能燃烧 D. 升高温度可以提高白磷的着火 4.(2018·山东聊城)孔明灯燃气的火焰温度可达300℃,但纸质灯罩却没被点 燃的原因是( C ) A. 纸张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 B. 空气不充足,纸张不会燃烧 C. 风将热量吹散使灯罩处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 D. 风将热量吹散后灯罩的着火点降低了 5.(2019·重庆市)2019年3月,四川省凉山州境内发生森林火灾。灭火过程 中,突发林火“爆燃”,导致多名扑火英雄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 设置隔离带是为了清除可燃物 B. 山风带入冷空气,能使林火熄灭

C. 人工降雨能将温度降低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D. 林火“爆燃”可能是地表腐质层释放出大量可燃性气体所致6.(2019·自贡市)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其主要的灭火原理是( A ) A.隔绝空气 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清除可燃物 D.升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7.(2019·江西省)森林火灾现场救援的方法有:飞机投水、砍出隔离带、人工扑打等,其中“砍出隔离带”采用的灭火原理是( C ) A. 隔绝氧气 B. 降低着火点 C. 隔离可燃物 D. 降低至着火点以下8.(2018?长沙)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变化之一,运用燃烧和灭火的知识是同学们应该具备的基本科学素养,下列灭火的措施或行为你认为错误的是( B ) A.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B.电烤炉着火时,用水浇灭 C.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用水浇灭 D.不慎碰倒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立即用湿抹布扑盖 9.(2018·四川成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 加油站严禁烟火 B. 高层楼房着火乘电梯逃生 C. 燃气泄漏关闭阀门打开排气扇 D. 灭火要同时破坏燃烧的三个条件 10.(2018?湖北宜昌)下列做法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A ) A.火灾逃生时弯腰前行B.煤火取暖时紧闭门窗 C.燃气泄漏时点火检查D.森林游玩时乱扔烟头 11.(2019·桂林市)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B ) A.加油站内严禁烟火 B.电器起火应立即用水灭火 C.炒菜时油锅起火可盖上锅盖灭火 D.发现火情应及时拨打119 12.(2019·南京市)下列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B ) A. 氨气 B. 氢气 C. 氮气 D. 二氧化碳 13. (1)图1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请你根据实验图示和资料信息回答有关问题。 资料信息: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分别是40 ℃、240 ℃。

科普版初中化学九年级《燃烧和灭火》[段伟萍]【市一等奖】优质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灭火方法的分析,从化学反应的角度认识灭火的原理和燃烧的条件,理解燃烧与灭火的联系、灭火方法。 2、能运用燃烧的知识和灭火的原理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防火问题,掌握基本的逃生方法。 能力目标 1、通过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自主设计实验、动手实验、自己归纳现象和结论,使学生初步学会观察实验、对比、控制变量等科学探究的方法。 2、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全体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在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情感目标 1、学生通过小组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勇于实践和创新的精神。 2、通过对燃烧条件的探究使学生明白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 3、在认识燃烧与灭火这对矛盾的过程中,让学生知道控制化学反应的条件,就能控制化学反应的进行,人类就是通过控制化学反应条件,使化学反应为人类所用。 2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了氧气的基础上,和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对于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不是难点,关键是如何引导学生利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来验证燃烧的条件。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 教学难点利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验证燃烧的条件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引入 2022年的冬奥会将由北京和张家口联合举办。每一届的冬奥会前都会进行火 炬传递。在上一届索契冬奥会的火炬传递过程中出现了非常震撼的一幕。

(视频)索契冬奥会火炬水下传递 现在我们将画面定格在“水下生火”的瞬间,如果我们要在今天的课堂上重现 “水下生火”的瞬间,大家觉得能实现吗? (引入课题) 活动2【讲授】提出问题 1、燃烧需要哪些条件呢? 2、这个温度是燃烧所要达到的最高温度还是最低温度? (引出着火点的概念并进行辨析) 3、燃烧的三个条件是需要满足一个、两个还是同时满足? 4、如何证明呢? 活动3【活动】学生分组实验 请你利用老师提供的药品和仪器,设计实验验证燃烧的条件 (展示:药品和仪器) (点拨) 1、为什么这样设计? 2、你的设计中,满足了什么条件,不同的是什么? 3、你的设计运用的什么方法?体现了什么思想? 活动4【活动】教师演示实验 大家用3个实验分别验证了3个条件,我们还可以在一个实验中来完成燃烧条 件的验证 【演示实验】

第七单元 课题 1《燃烧和灭火》同步练习 1

第七单元课题 1《燃烧和灭火》同步练习 1 一、选择题 1.下列情况所采取的灭火方法,不恰当的是 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B.酒精灯不慎打翻起火,用湿抹布扑盖 C.电器因短路起火时,用水浇灭 D.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图书档案等火灾 2.发现室内煤气泄漏使人中毒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迅速做人工呼吸 B.立即关闭煤气阀门,打开门窗 C.拨打急救电话120 D.立即打开换气扇开关 3.住宅和商场等地发生火灾,消防人员用高压水枪喷水灭火,水在灭火中的主要作用是 A.降低燃烧物的着火点 B.使大火隔绝空气中的氧气 C.降低温度到燃烧物着火点以下 D.水分解出不能助燃的物质 4.下列规定或做法错误的是 A.煤矿矿井里严禁烟火 B.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窑前,先做灯火实验 C.用打火机检查煤气管道是否泄漏 D.城市、林区禁止任意燃放烟花鞭炮

5.在宇宙飞船上划燃火柴,火焰会立即熄灭,这是因为 A.O 不够 2 B.火柴潮湿,不易燃烧 C.在失重的情况下空气不对流 D.宇宙飞船上温度低,达不到着火点 6.在液态空气中放入燃着的细木条后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A.木条立即熄灭 B.木条燃烧更旺 C.木条燃烧和原来一样 D.可能引起爆炸 7.木柴燃烧时,常把木柴架空一些,目的是 A.使热量易散失 B.使火柴着火点降低 C.使木柴变成易燃物 D.使木柴与氧气充分接触 8.图书档案室或存放精密仪器的工作室失火,宜使用的灭火器为 A.泡沫灭火器 B.干粉灭火器 C.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D.高压水喷射 9.下列措施中,符合易燃易爆炸物的安全要求的是 A.为了安全,存放易燃物的仓库要尽可能封闭,不让风吹进来 B.为了节约运费,把酒精和鞭炮等物品同时装在一辆货车上运送 C.只要不影响工作,面粉加工厂的工人可以在车间吸烟

初三化学第四章第一节燃烧与灭火练习题

初三化学第四章第一节《燃烧与灭火》练习题 姓名________学号_______ 同步练习(一) 1、通常使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 (1)可燃物跟氧气(或空气)接触(2)将可燃物加热 (3)使可燃物跟气体接触(4)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A)(1)和(2)(B)(3)和(4) (C)(2)和(4)(D)(1)和(4) 2、下列物质中,着火点最低的是() (A)白磷(B)红磷(C)木材(D)煤炭 3、下列现象中,一定由化学变化引起的是() (A)发光发热(B)爆炸(C)燃烧(D)蒸发 4、关于燃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燃物燃烧时,一定有发光、发热的现象 (B)都是有氧气参与的反应 (C)可燃物燃烧时一定有火焰产生 (D)在纯氧中任何物质都可以燃烧 5、下列场所中,宜贴上“严禁烟火”标语的是() (A)石灰窑厂(B)炼铁厂 (C)面粉加工厂(D)制冰厂 6、点燃下列混合气体,有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A)汽油蒸气和氮气(B)氢气和乙醚蒸气 (C)酒精蒸气和空气(D)二氧化碳和天然气 7、点燃的火柴竖直向上,火柴梗不易继续燃烧,其原因主要是() (A)火柴梗温度达不到着火点(B)火柴梗着火点较高 (C)火柴梗潮湿不易燃烧(D)火柴梗接触氧气较少 8、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描述实验现象 (1)白磷在空气中燃烧 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 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金属钠在氯气中燃烧 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镁带在二氧化碳中燃烧 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 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钠是一种非常活泼的金属,它可以和冷水直接反应生成氢气,钠+水→氢氧化钠+氢气, 但是它与煤油不会发生反应。 用刀切一块金属钠投入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可以看到钠块浮在水面上,与水发生剧烈反应,反应放出的热量使钠熔成银白色小球,甚至会使钠和水生成的氢气都发生燃烧。 如果在上述盛蒸馏水的烧杯中先注入一些煤油,再投入金属钠,可以看到金属钠悬浮

燃烧与灭火 特等奖优质课展示 教案

《燃烧和灭火》教学简案 成都七中实验学校谢琴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为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是在前面学 习的基础上的总结和延伸。在生活中,同学们熟悉燃烧的现象;并且在1-6单元 的学习中,分别接触了液态(酒精)、固态(硫,铁等)、气态(氢气等)物质的 燃烧。所以本课题是对之前所学过“燃烧”的意义进行深入了解并且应用于实际 之中。教材从燃烧条件的实验入手,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燃烧需要的三 个必备条件和灭火的一般方法,最后通过解决实例将理论运用于实际生活。通过 本节课的学习,能让学生在动手探究中感悟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 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同时引导学生在实验中观察、分析得出结论,再将结论运用 到生产、生活实际当中,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和总结规律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知道防火和自救的常识,培养自护自救能力; (3)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2)能用化学科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燃烧现象和灭火的原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燃烧可造福人类,又会带来灾害的事实,学会用辨证的观点看问题; (2)通过认识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懂得一切事物均有规律,认识规律,掌握规律,可以使事物按照一定的方向进展,避开灾害,造福人类; (3)通过安全知识的学习,增强安全意识。 三、重点难点: 重点:燃烧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难点:通过科学探究分析得出结论的方法; 运用燃烧与灭火的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法学法: 教法:本节课采用了问题引导、合作探究、分组实验、多媒体辅助、讲解归纳等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 学法:课堂上主要采用实验探究法、合作交流法、动手操作等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让学生主动学习。

燃烧与灭火公开课教案

课题1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的要求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过程与方法: 参与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观察分析、设计方案、评价反思的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在探究过程中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 (2)体验探究成功的喜悦,体会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渗透“事物具有两面性”的唯物主义观点。 二、重点难点:了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三、教学方法:学生实验探究、多媒体辅助、讲、议结合。 四、教学用具:仪器:烧杯、剪刀、湿布、镊子、火柴、胶头滴管、课件和多媒体设备。药 品:凉水、蜡烛。 五、教学过程 【引入热点,创设情境】 多媒体展示2008年北京奥运会“圣火”点燃仪式。 引题:2008年第29届夏季奥运会在北京召开,奥运会开幕式成为其中一个万众瞩目的焦点,作为开幕式中最为精彩的一个环节----“奥运圣火”点燃仪式成为重中之重。这节课我将和大家一起来学习“燃烧与灭火”。 【板书】课题1 燃烧与灭火 【观看联想】通过多媒体展示几组燃烧的情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燃烧本质与燃烧条件的兴趣。 【活动探究,求索知新】 讲解:借助幻灯片展示火的起源、应用,指出火是一种燃烧现象,是最早被人类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指出燃烧与日常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引导学生有关燃烧的概念,建立燃烧的定义。 提问:请同学们结合你的日常生活经验和刚才观察的几组燃烧情况,思考燃烧特征是什么?并尝试自己给燃烧下一个定义吗?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 【师小结】 归纳:燃烧的定义、特征 【板书】 1.定义: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 2.特征:发光、发热、化学反应 【组织交流】 组织学生交流燃烧的利与弊。 【提出问题】燃烧有造福人类的一面,要利用燃烧,我们就要研究燃烧的条件。 【组织猜想】鼓励学生利用生活经验对燃烧的条件作出猜想; 学生热烈讨论,并作出猜想 【设置悬念,布置任务】 师:你们的猜想你否正确呢?我们的假设需要利用实验来验证它是否成立。我们一起来制定

第四章 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

第四章第一节燃烧与灭火 一.学习目标 1.认知性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燃烧现象,知道物质燃烧的必须条件。 (2)了解灭火的原理,学会常见的灭火方法。 2.技能性学习目标: (1)能利用物质燃烧的条件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2)能利用灭火的原理,处理一些突发的燃烧失控情况。 (3)进一步学习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与步骤,学会科学探究的思考方法。 3.体验性学习目标: (1)体会燃烧为人类文明进步、社会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以及燃烧失控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危害,从而辨证的认识燃烧,激发只有深入了解燃烧,才能使其为人类造福 的意识。 (2)通过探究“燃烧的条件”,初步形成富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1)燃烧的条件 (2)灭火的原理与方法 三.教学难点:(1)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的应用 (2)探究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燃烧与灭火的原理 【创设情景】播放一段录像:(1)神州五号飞船的发射升空 放几幅画面 【提问】看完短片和图片后,你对火有了怎样的认识? (通过创设情景使学生回顾燃烧的“功”和“过”,并由此进一步体会“科学 是把双刃剑”,只有掌握其规律,才能趋利避害,也激发起学生探究燃烧本质 与燃烧条件的兴趣。) 【提问】怎样才能让火更好的为人类造福呢?引入新课。 【提问】火是怎样产生的? 请你将知道的燃烧事例填写在下表中,并与同学们交流、讨论:物质的燃烧有 何特征? 【提 【交流与实验】交流以下问题(课本P89的交流与讨论的3个问题) 学生根据提供的仪器和物品进行实验。 【提问】针对问题3进行提问: 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点燃方式? 为什么不同的物质点燃方式不一样? 不同的点燃方式有同样的目的吗?(介绍着火点)

第七单元 课题 1《燃烧和灭火》同步练习 2

第七单元课题 1《燃烧和灭火》同步练习 2 一、选择题 1.下列情况所采取的灭火方法,不恰当的是() 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B.酒精灯不慎打翻起火,用湿抹布扑盖 C.电器因短路起火时,用水浇灭 D.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图书档案等火灾 2.发现室内煤气泄漏使人中毒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迅速做人工呼吸 B.立即关闭煤气阀门,打开门窗 C.拨打急救电话120 D.立即打开换气扇开关 3.住宅和商场等地发生火灾,消防人员用高压水枪喷水灭火,水在灭火中的主要作用是() A.降低燃烧物的着火点 B.使大火隔绝空气中的氧气 C.降低温度到燃烧物着火点以下 D.水分解出不能助燃的物质 4.下列规定或做法错误的是() A.煤矿矿井里严禁烟火 B.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窑前,先做灯火实验 C.用打火机检查煤气管道是否泄漏 D.城市、林区禁止任意燃放烟花鞭炮 5.在宇宙飞船上划燃火柴,火焰会立即熄灭,这是因为() A.O 不够 2 B.火柴潮湿,不易燃烧 C.在失重的情况下空气不对流 D.宇宙飞船上温度低,达不到着火点 6.在液态空气中放入燃着的细木条后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A.木条立即熄灭 B.木条燃烧更旺 C.木条燃烧和原来一样 D.可能引起爆炸 7.木柴燃烧时,常把木柴架空一些,目的是() A.使热量易散失 B.使火柴着火点降低 C.使木柴变成易燃物 D.使木柴与氧气充分接触 8.图书档案室或存放精密仪器的工作室失火,宜使用的灭火器为()A.泡沫灭火器 B.干粉灭火器 C.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D.高压水喷射 9.下列措施中,符合易燃易爆炸物的安全要求的是() A.为了安全,存放易燃物的仓库要尽可能封闭,不让风吹进来 B.为了节约运费,把酒精和鞭炮等物品同时装在一辆货车上运送 C.只要不影响工作,面粉加工厂的工人可以在车间吸烟 D.生产酒精的车间里,所有的照明设备均采用隔离和封闭装置 10.下列安全警告标志适用于油库、汽车加油站的一组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二、填空题 1.物质燃烧应具备三个条件,可称之为火三角,在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的括号中分别填写三个条件。灭火时只要消除其中个条件即可灭火。

鲁教版初中化学课标版九年级全册第六单元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 教案

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一.设计理念 化学新课标明确提出“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的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理解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也是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科学探究是通过“做”来学习,强化学生的过程体验。这与传统的“读化学,”“听化学”截然不同,具有更强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与开放性。因此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能使学生自主的获得知识技能,体验和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形成和提高科学创新意识,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同时对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然而,传统的教学方式却重结果而轻过程,重视问题的解决而轻视问题的发现。这样教学模式下培养出的学生只会机械模仿,不会创新,缺乏学习兴趣。因为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人的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引起的。学生的学习也是如此,因此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转变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主动去体验探究过程,初步形成科学探究的能力,增强学生对化学学习的求知欲,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本课时教学的基本思路:情景设置提出问题→针对问题在学生可操作性的演示对比试验中讨论、交流、归纳、总结“燃烧的条件”→学生独立设计进行实验,交流归纳“灭火的原理”→学以

致用,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习火场自救知识,提高学生自身安全意识。 二.教材内容分析 《燃烧与灭火》选自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节内容。本届选取了学生日常生活中非常熟悉的一种化学变化——燃烧作为教学内容,编排上更贴近生活。既是对化学变化具体知识的学习归纳,又是对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细化完善和丰富。既是对之前学习化学变化中的现象,实验基本操作,科学探究的步骤以及空气中氧气的性质及用途的补充拓展,又为之后学习二氧化碳的灭火原理奠定了理论基础。如同为学生架起了一座由知识向能力发展的桥梁。 学习方法: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在适当的合作探究活动中体验与人合作的乐趣,体会团队协同配合的力量,感受自主学习的优势,培养学生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方法:在教学上采用科学探究地方法,引导学生掌握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分析理解促进燃烧的方法,和学习一些基本的安全消防知识。在学习中明白:燃烧是一把双刃剑,既能为人类带来光明、温暖、文明、进步,同时也会带来灾难。因此,我们要掌握燃烧的规律,使其向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这也是本节课的出发点和目的。 三.学情分析

江苏省启东市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燃烧和灭火燃烧的定义和条件课后微练习3 新人教版

燃烧的定义和条件 班级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 1.含有硫的煤,在火炉中如果不完全燃烧,则排放出能污染空气的有毒气体是() A.SO2和CO2 B.CO2和CO C.CO D.SO2和CO 2.对下列词语的有关化学原理解释不合理的是() A.火上浇油——隔绝空气 B.风助火威——为燃烧提供足够多的氧气 C.釜底抽薪——燃烧需要可燃物 D.钻木取火——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3.小明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探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从蜡烛上切一小块石蜡放入水中,石蜡浮在水面,说明石蜡的密度比水小 B.取冷而干燥的小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有水雾出现,说明石蜡中含有氢、氧元素C.在密闭容器中,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熄灭,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 D.用扇子可扇灭蜡烛火焰,说明将温度降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即可灭火 4.“魔棒点灯”趣味实验的操作为:取少量高锰酸钾晶体放在表面皿上,在高锰酸钾上滴加2~3滴浓硫酸,用玻璃棒蘸取后去接触酒精灯的灯芯,酒精灯立刻被点燃了。你认为酒精灯能被点燃的主要原因是() A.“魔棒”具有神奇的功力使酒精灯点燃 B.高锰酸钾与浓硫酸的混合物能降低酒精灯的着火点,使酒精自发燃烧 C.它们之间发生化学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使温度达到酒精的着火点 D.它们之间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大量氧气,酒精在氧气浓度大的环境中能自发燃烧 5.人类目前所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化石燃料。 (1)石油加热炼制得到的产品中,常作汽车燃料的是(一种即可) 。 (2)煤燃烧时排放出、等污染物,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 (3)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它燃烧时将化学能主要转化为能。6.化学小魔术“烧不坏的手帕”,实验过程将棉布用65%酒精浸透后取出点火,观察到酒精烧完后火焰熄灭,棉布完好无损。对于这一实验现象,下列解释正确的是()A.这是魔术,你看到的是一种假相 B.火焰的温度低于棉布的着火点 C.酒精燃烧后使棉布着火点升高 D.手帕上的水气化吸热,使手帕温度低于棉布着火点 7.镁不但能在空气中燃烧,也能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燃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燃烧一定要有氧气参加 B.燃烧反应都属于氧化反应 C.镁着火不能用二氧化碳扑灭 D.镁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燃烧是放热反应8.下列不是燃烧需要的条件是() A.可燃物 B.氧气 C.压强 D.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9.吹灭蜡烛的灭火原理是() A.降低蜡烛的着火点 B.消除可燃物 C.隔绝空气 D.降低烛心温度 10.“化学--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未来.”请结合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锅里的油一旦着火,可用锅盖盖灭,其原理是 ; 参考答案:

《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省级优质课获奖案例)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课题1 燃烧和灭火(第一教时) 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 1 燃烧和灭火》第一课时,包括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两部分内容。燃烧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本课题从燃烧的现象和实验入手,通过实验、观察现象、分析得出结论的方法来探讨燃烧的条件及灭火的原理。本课题是对之前所学过“燃烧”的意义进行深入了解并且应用于实际之中,并且对高中将学习的“化学反应中的能量的变化”起到铺垫的作用,是知识逐步向能力转换的一座桥梁。 学情分析 通过日常生活及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些有关燃烧的化学知识基础和实验技能,例如,硫、铁丝等燃烧现象和变化原理。由于缺乏系统的分析,未将零散的知识进行整合,不能科学的概括出燃烧需要哪些条件;无法自主设计探究方案;不能准确应用控制变量等科学思想。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能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燃烧现象 (3)理解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原理,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在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中,培养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科学素养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讨论和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 (2)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燃烧条件探究”增强创新能力,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

(2) 激发热爱生活,树立安全意识和关注社会的责任感,体会到学习化学的 价值 (3) 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取认识事物,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 教学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及方法的应用。 教学难点:1、怎样运用控制变量法得出燃烧的条件 2、探究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讨论交流法、归纳总结法 教学流程图: 课前准备: 1.微课(时长:6 分20秒)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燃烧和灭火知识点总结(无答案)

第7单元燃烧及其利用 一、燃烧、爆炸、灭火 1.燃烧是可燃物与发生的一种发光、的剧烈的反应,但值得注意的是,有的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例如:2Mg+CO点燃2MgO+C;因此广义的燃烧指的是发光、放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 2.燃烧的条件有:(1)________(2)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三者缺一不可。 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可燃物的、可燃物与氧气的和氧气的。 使燃料充分燃烧的两个条件:(1)要有足够多的空气(2)燃料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3.可燃物在的空间内急速燃烧,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一切可燃性气体和粉尘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遇明火均有可能发生爆炸。爆炸与缓慢氧化、自燃、燃烧都属于反应,反应过程中都热量,但程度不同 4.灭火的原理:(只要消除燃烧条件的任意一个即可) (1)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 5.灭火器:干粉灭火器用来扑灭油、气等燃烧引起的火灾,灭火时干粉(主要含碳酸氢钠)在受热时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二氧化碳灭火器可用于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火灾,灭火时喷出的二氧化碳有和 的作用。 二、燃料、能源 1.三大化石燃料分别是、、(混合物、均为不可再生能源) ⑴_____:“工业的粮食”(主要含元素); 煤的综合利用是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使之分解为许多有用的物质,此过程为变化。煤燃烧排放的污染物:SO2、CO、NO2、烟尘等,其中能引起酸雨的是。 ⑵______:“工业的血液”(主要含碳、氢元素); 石油的分馏是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不同,将他们分离,此过程属于变化。 汽车尾气中污染物:CO、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合物和烟尘 ⑶天然气主要成分是______,其化学式为。它的密度比空气,溶于水。具有性,燃烧时发出色火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沼气和乙醇 ⑴沼气的主要成分也是______, 第1页/共2页

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

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 第一节燃烧与灭火 第1课时灭火的原理 1.掌握燃烧的方法和灭火方法。 2.了解化学与社会生活实际联系,知道防火、自救的常识。 灭火的原理 阅读课本第118-119页相关内容,然后小组讨论、交流完成以下问题: 1.在日常生活中,你知道哪些方法可以灭火?把同学们想到的灭火方法按照主要目的进行分类,并填入下表中: 灭火的方法采取这些方法的主要目的 用水扑灭火降低温度 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隔绝氧气 森林着火在火灾旁边砍掉树木形成一条隔离带移走可燃物 2.通常所说的燃烧是指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剧烈的发光、发热的氧化反应。 3.燃烧必须满足三个条件:(1)物质具有可燃性;(2)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3)可燃物的温度达到其自身的着火点(即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灭火则是至少破坏了燃烧所需条件之一,从而终止了燃烧反应。 以火的“功”和“过”为题进行辩论,与同学交流讨论对火的认识。 1.着火点是可燃物本身固有的属性,是一个定值,不会升高,也不会降低。 2.不管是燃烧还是灭火,都要对照燃烧的三个条件去考虑。 1.下列关于燃烧的叙述正确的是(B) A.凡是有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 B.燃烧过程中一定有发光发热现象 C.燃烧后的生成物质一定是气体 D.燃烧时一定要有氧气参加 2.火灾时,身上衣服着火了。下列措施中,不正确的是(B) A.往身上浇水,使火焰熄灭B.迅速奔跑,找水源,用水熄灭 C.躺在地上打滚,把火焰压灭D.旁人赶快用湿衣服或毛巾等帮助他扑打灭火 3.灭火的主要方法有三种,下列灭火措施是利用了哪一种灭火方法? (1)厨房油锅着火后用锅盖盖灭。隔绝氧气 (2)扑灭森林大火时设置隔离带。移走可燃物 (3)釜底抽薪。移走可燃物 (4)消防队员用冷水浇灭燃着的可燃物。降低温度 (5)将沙土铺洒在燃烧的化学药品上扑灭火焰。隔绝氧气 教学至此,敬请使用名校课堂课时训练部分。

第一节燃烧与灭火练习题及答案

第4章燃烧燃料第一节燃烧与灭火 班级学号姓名 一、选择题 1、加油站必须粘贴的标志是() A、 B、 C、 D、 2、不能用于扑灭石油油井起火的方法是() A、降低石油的着火点 B、使火焰与空气隔绝 C、设法阻止石油喷射 D、降低油井井口的温度 3、使用酒精灯时,不慎将其打翻引起桌面着火,应采取的最简便的措施是() A、马上拨打120 B、用嘴吹灭 C、寻找灭火器把它扑灭 D、用湿抹布盖灭 4、日常生活中有①酒精②味精③液化石油气④食糖⑤汽油⑥火柴。其中属于易燃易爆物的 是()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③⑤⑥ D、②④⑤ 5、下列各组气体混合后点燃,不会发生爆炸的是() A、一氧化碳和空气 B、氢气和氧气 C、天然气和空气 D、氖气和氧气 6、图书档案室或存放精密仪器的工作室失火,应使用的灭火器为 ( ) A、泡沫灭火器B、干粉灭火器 C、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D、水 7、点燃的火柴竖直向上,火柴梗不易继续燃烧,其原因是( ) A、火柴梗着火点高 B、火柴梗接触氧气少 C、火柴梗温度不易达到着火点 D、火柴梗潮湿 8、煤燃烧时会闻到刺激性气味,这是因为煤成分中有下列元素中的() A、碳 B、氢 C、硅 D、硫 二、填空题 1、燃烧是一种、的剧烈的反应。物质燃烧需同时具备三个条件,分别是、、。 2、物质燃烧可以分为和。当氧气时,可燃物发生,放出的热量,(填“多”或“少”)含碳元素的燃烧产物主要是;当氧气时,可燃物发生,放出的热量,(填“多”或“少”)含碳元素的燃烧产物主要是。 3、根据你所掌握的生活经验,了解人们在生活与生产中通常采用的灭火方式,将其填入表格中。

三、简答题 1、对着一支燃着的蜡烛吹气,蜡烛熄灭;而同样对着一支点燃的蚊香吹气,为何就燃烧更旺? 2、1855年,瑞典人设计制造了世界上第一盒安全火柴。现在用的火柴盒外侧一般涂上红磷和玻璃粉,火柴梗的头上由氯酸钾、二氧化锰和三硫化二锑组成的引火药。划火柴时,火柴头蹭一下盒外侧,由于摩擦生热使温度达到红磷的着火点,产生的火星引燃三硫化二锑,三硫化二锑与与空气中氧气反应生成三氧化二锑和二氧化硫,使氯酸钾受热分解放出氧气,同时生成氯化钾,帮助火柴梗燃烧的更旺。根据以上叙述,回答问题。 (1)下列推断中错误的是() A.红磷、氯酸钾、三硫化二锑是可燃物 B.划火柴时的摩擦生热使温度达到三硫化二锑的着火点 C.火柴梗的着火点高于三硫化二锑的着火点 D.三氧化二锑的着火点高于红磷的着火点 (2)试写出火柴、点燃过程中发生的任意3个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①; ②; ③。 参考答案 一、1、B 2、A 3、D 4、C 5、D 6、C 7、C 8、D 二、 1、发光发热化学或氧化具有可燃性与氧气充分接触达到着火点 2、完全燃烧不完全燃烧充足完全燃烧多二氧化碳不充足 不完全燃烧少炭黑和一氧化碳等 3、锅盖盖灭、隔绝空气;灯帽盖灭、隔绝空气;清理可燃物开辟隔离带、取走可燃物;用水浇灭、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同时隔绝空气。 三、 1、对着蜡烛吹气,把火焰周围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所以熄灭;对着蚊香吹气 点燃加热

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

第一节燃烧与灭火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燃烧的条件。 2、认识完全燃烧的重要性。 3、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燃烧条件等内容的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能科学地认识研究燃烧等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提高他们对自然现象的探究欲,培养他们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 2、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及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燃烧的条件、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 教具:酒精、水、棉花、蜡烛、玻璃杯、镊子、木条、煤、酒精灯、微机等。 教学过程: 导入:火是一种燃烧现象。火能造福人类,但如使用不当,也会给人类造成灾难,为了使火能更好地造福于人类,我们有必要对燃烧进行一番研究。 展示片1 [阅读与思考]: 有这样一个故事:南极考察队去南极考察,在路上遇到了暴风雪,把火柴丢了。在南极的冰天雪地里,没有火柴怎么生火呢?于是,有一位聪明的科学家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如果你是那位科学家,你能想出什么好办法? 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教师及时引导、鼓励。 [回顾与思考]:在日常生活和以前的学习中,你曾见过或遇到哪些燃烧的事例,请合作小组把课前自己收集的有关材料交流、讨论,完成下表。 展示片2 事例观察到的现象 镁条的燃烧发光、放热、有白色固体生成 日常生活中燃烧的事例很多,观看有关燃烧的图片。 展示片3 上述燃烧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你知道燃烧的特征是什么?能否对燃烧下定义?师生合作从燃烧的现象(发光、放热)和有新物质生成两方面讨论燃烧的特征归纳燃烧的定义。 展示片4:燃烧的定义 提问:发光、放热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吗?举例说明。 [情景设置]: 展示片5: 为什么有时能燃烧,有时却不能燃烧,发生燃烧需要的条件是什么?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回答。(引导学从理论假设、实验方法、日常生活经验方面寻找依据。) [实验探究]: (1)用镊子夹取蘸有酒精、水的小棉花球分别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片刻。 (2)二支燃着的蜡烛,其中一支用玻璃杯罩住,观察。 (3)用镊子分别夹住一根小木条和一小块煤,在酒精灯上点燃。 学生分组动手实验,教师巡视,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比较不同现象。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

第6章第一节探究燃烧与灭火

1、许多同学喜欢吃烧烤食物,烧烤常用木炭做燃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 B . C . D . 答案、 在室内烧烤要注意通风 烧烤有时看到的黄 色火焰是木炭燃烧产生的 燃烧时扇炭火是 为了降温 用含硫的焦炭代替木炭不会影响 人体健康 解析: 烧烤过程中会产生有害的气体,含硫的焦炭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硫有害气体。 2、为了防止煤矿的矿井发生瓦斯爆炸事故,常采用的安全措施是( A .进入矿井之前先点火检验矿井里是否含有大量甲烷 B .通风并严禁烟火 C .戴防毒面具 D .携带灭火器 答案、 B 3、根据化学实验知识,判断下列事故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A .炒菜时油锅着火, B .家用电器着火时, C .高层住房着火时, D .发现煤气泄漏时, 答案、 A 立即盖上锅盖 立即用水浇灭 立即打开 所有门窗 立即打开排风 扇电源开关 解析: 油锅着火,盖上锅盖可以隔绝氧气,使火焰熄灭, 因为会引起短路, B 错;住房着 火,如果立即打开门窗,进入的新鲜空气可能会使燃烧更旺, 错;煤气泄漏,不能立即开启电器,否则容易产生电火花导致爆炸, D 错。 A 对;电器着火,不能立即用水浇灭, C 4、下列灭火方法与隔绝氧气无关的是( A . B . C . D . 答案、 森林失火时设置一条隔离带 用 CO 2 灭火器灭火 用锅盖 盖灭着火的油锅 用灯帽盖灭酒精灯 解析: 设置隔离带灭火利用了移走可燃物的灭火原理,与隔绝氧气无关。 5、英国科技人员研制出自动灭火陶瓷砖,砖里压入了一定量的氦气和二氧化碳。这种砖砌成的 房屋发生火灾时,在高温烘烤下,砖会裂开并喷出氦气和二氧化碳,从而抑制并扑灭火焰。自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知识梳理新人教版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知识梳理 1.燃烧 (1)燃烧的定义 燃烧是指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发生的一种_______、_______的剧烈的反应。 (2)燃烧的条件 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 答案:(1)可燃物氧气发光发热氧化 (2)可燃物氧气(或空气) 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2.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1)灭火的原理 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三个条件只需具备一个。 (2)爆炸 可燃物在________空间内发生________燃烧,称作爆炸。 (3)常用灭火器名称和适用范围(举两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泡沫灭火器的反应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易燃物和易爆物时,必须严格遵守有关规定,绝不允许违章操作。答案:(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隔绝氧气(或空气) 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2)有限急剧的 (3)泡沫灭火器可用来扑灭木材、棉布等燃烧引起的失火干粉灭火器除可用来扑灭一般火灾外,还可用来扑灭油、气等燃烧引起的火灾二氧化碳灭火器可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处的失火 (4)Al2(SO4)3+6NaHCO3====2Al(OH)3↓+6CO2↑+3Na2SO4 生产运输使用贮存 疑难突破 在什么情况下会发生爆炸? 剖析: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速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体积急速膨胀而引起爆炸。可燃性气体或粉尘跟氧气(或空气)混合,由于可燃物与氧气接触的表面积很大,遇到明火就有发

《燃烧与灭火》优质课观后感

优质课——《燃烧与灭火》观后感我是2015年11月19日在云课堂上观摩《燃烧与灭火》这一节优质课,通着这节化学优质课的观摩,我感受颇深。 因为之前,我在准备教师资格证以及教育学的学习中,已经大概了解如何在新课改的标准下开展一门学科的理论知识,但是只有理论还远远不够,通过今天的观摩,我才有了一丝感悟。 首先,如何设计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场白。老师在每节课前总会设计教案,大家都知道,在课程开始的时候要能够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知道的人很多,这个真做到的却寥寥无几,今天这位化学老师的课堂引入真正是集趣味性和科学性于一身,不单单是学生,甚至连我也被吸引住了。更重要的是,她并没有用很复杂的仪器,简单的热水、酒精、手绢、红/白磷、氧气等常见的药品久恰到好处的完成了课前实验导入的部分,并且很自然的引入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燃烧与灭火,前后衔接的流畅自然,一点不刻意呆板,这一点很值得我学习。 其次,我想说的是这位老师真正读懂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因为在她的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真正的主体,而老师则是学生的指导者、引领者。在这堂课上,老师不是采用传统的老师讲授的教学方法,相反她以课前实验为引,采用提问的方式,一步步引领学生思考、讨论,最终得出“燃烧的缺一不可的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温度达到着火点”。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不但学到了技能,获取了知识,更锤炼了思维,张扬了个性,真正体现了引导学生“合作、自主、探究”学习的新理念。 最后,教学的目的不只是传授理论知识这么单薄而已,它更需要教师分享给学生一种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这次的课堂观摩中,视频中的老师也做到了这点,她不仅仅传授给学生“燃烧的条件”,而且她通过列举生活中火的优点与缺点,比如“从原始时期的钻木取火到现在火的广泛使用,我们无时无刻不再利用火,但是火也会带给我们一些危害,甚至威胁到自己的生命。因而火需要我们采用辩证的目光对待它。” 在课堂的最后,老师还介绍了几种火灾逃生的方法。以这种与实际相关的生活小技巧结束本节课,与开头的小实验首尾呼应,使课程有了一个完美的落幕。 观摩过后,我最大的感触是,当一位老师不容易,当一名好老师更是难,所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