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教案

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教案

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教案
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教案

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教案

教学目标

1.学生应该掌握的是欧洲三大工人运动;马克思、恩格斯的早期革命活动;《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2.①通过马克思、恩格斯早期革命活动的学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②通过对《共产党宣言》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社会主义吸收了人类优秀文化成果,使指导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科学理论,对人类历史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

3.通过引导学生思考“科学社会主义为什么诞生在19世纪40年代”,培养学生把握事物内在联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建议

本课地位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揭示社会发展规律,是指导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科学理论,其创立是世界近现代史上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兴起与发展的起点,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无论在世界近现代史上还是本课中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重点分析: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揭示社

会发展规律,是指导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科学理论,其创立是世界近现代史上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兴起与发展的起点,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无论在世界近现代史上还是本课中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是重点。

难点分析:

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因为讲述科学社会主义涉及空想社会主义、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和马克思、恩格斯的开创性的努力,而这几个方面的内容有的学生从未接触,有的本课中也未讲到,而这几个方面的内容与科学社会主义诞生又有内在联系(即历史条件),所以学生受年龄、认知水平等条件限制,不易理解。

重点突破方案:

1、先请两位学生讲述马克思、恩格斯的事迹,尤其是两位革命导师的远大理想。

2、利用课件、结合前面所讲的历史条件,教师通过提问:A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准备条件成熟了吗?B还缺乏那些条件?C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必然性和偶然性及艰巨性分别是什么?

通过难度逐渐加大的问题,层层分析证明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已经水到渠成。

3、最后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标志:《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难点突破方案:

1、教师提问:谁了解空想社会主义?

请知道的学生讲述空想社会主义。

2、通过课件讲述欧洲三次工人运动,且提问三次工人运动的结果及思考?

3、通过图片展示马克思、恩格斯深入工人,两位革命导师的开创性贡献。

教学设计思路

1、学生讲述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活学习、理想;以及两位革命导师的伟大友谊及合作精神和贡献。

2、利用图片、课件、材料等达到解决本课重点突破难点。

3、重点进行思想教育。

教学设计示例

本课重点: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意义

本课难点: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条件

教学手段:讲述法、学生动手制作表格总结欧洲三大工人运动

教学设计

: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怎样的后果?(思考、回答)

工业革命极大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但是,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资本主义的种种弊端,也越来越多的显露在人们面前。社会上出现了一股否定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思

潮。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板书课题)

科学社会主义诞生于19世纪40年代不是偶然的,它是资本主义发展带来的结果。

一、欧洲三大工人运动

1、欧洲三大工人运动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大、小字内容,注意工人提出口号、斗争形式;指导学生制作“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简表”,按照表格名称、时间、口号或要求、意义四项内容填写。)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简表

名称

时间

纲领(口号)

意义

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1831年1834年

不能劳动而生,就要战斗而死

标志着无产阶级已经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等上历史舞台,把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推进到一个新阶段

英国运动

1836——1848年

推翻富人政权,争取民主共和国

德意志西里西亚织工起义

1844年

要求取得普选权,工人参与国家管理

思考:这三次工人运动同早期工人斗争相比有何不同?

这三次工人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已经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然而,这三次工人运动都失败了。其失败的共同原因在于,工人们没有认清资产阶级政权的实质,不懂得只有从资产阶级手中夺取政权,才能实现社会的改造。正如列宁所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行动。”

2、马克思、恩格斯的早期革命活动

(出示“马克思”画像图片,简介其生平)1818年5月5日生于普鲁士莱茵省的特里尔城,从小勤奋好学,善于独立思考,性格坚毅。17岁高中毕业,毕业评语对其给予很高的评价,认为他具有丰富而深刻的思想。请看其毕业作文中的几句话。

“我们在选择职业时所应遵循的主要方针,是人类的幸福。……”

“如果人只是为了自己而劳动,它也许能成为有名的学者、绝顶的聪明人、出色的诗人,但他绝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完人和伟人”

“那些为共同的目标劳动因而使自己变得更加高尚的人,

历史承认他们是伟人;那些为最大多数人们带来幸福的人,经验赞扬他们为最幸福的人。”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我们就不会为他的重负所压倒,因为这是为全人类所作的牺牲;那时我们感到的将不是一点点自私而可怜的欢乐,我们的幸福讲属于千万人,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

——马克思《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从以上这几句话,能看出青年马克思是个怎样的人?(学生发言)

马克思青年时代树立起要为全人类的幸福而工作的伟大抱负,不为虚荣心和幻想所左右,不为名利和社会地位所诱惑。此后的岁月中,他按照青年时所树立的理想,坚韧不拔、刻苦的学习,尤其醉心于研究哲学和历史。

(出示“恩格斯”画像图片,简介其生平)

从青年马克思、恩格斯身上,我们可以学到什么?(学生发言,教师参与)

1842年,恩格斯路过科隆,与马克思短暂交流。1844年8月,马克思在巴黎的家中接待了恩格斯,十天内两人充分的交换了思想与看法。(出示“伟大友谊的开端”图片)为了实现共同的抱负、两人开始了共同的斗争经历。他们改造并吸收空想社会主义等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并且亲身参加工人

运动,将工人运动经验上升为理论。通过理论与实践的革命活动,马、恩完成了世界观的转变,成为共产主义者,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1、《共产党宣言》的发表——诞生标志 1848年

1847年底,马克思、恩格斯出席了共产主义者同盟代表大会,接受为同盟起草新纲领的委托。1848年2月,同盟的新纲领发表,这就是《共产党宣言》。(出示《共产党宣言》封面图片)

《共产党宣言》揭示出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代替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规律,阐明了无产阶级是资本主义的绝牧人,正确指出了改造资本主义的途径。从此社会主义成为科学的理论。

列宁对《共产党宣言》给予高度评价“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于1848年问世的《共产党宣言》,以对这个学说作了完整的、系统的、至今仍是最好的阐述。”“这部著作以天才的透彻鲜明的笔调叙述了新的世界观”因此,《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2、历史意义

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无产阶级有了自己强大的思想武器,在“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号召下,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进入了新阶段。

思考:为什么科学社会主义诞生于19世纪40年代?

(概括产生条件:①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等上历史舞台,为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奠定阶级基础②马、恩吸收空想社会主义等人类优秀文化成果,深入工人运动之中,理论结合实践,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理论。)板书设计

第21课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一、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

1、欧洲工人运动的兴起

2、欧洲三大工人运动

二、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

三、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1、诞生标志---《共产党宣言》发表 1848年

2、历史意义

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论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产生的历史条件 1.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经济条件: 19世纪40年代资本主义在欧洲已经经历了简单协作和工场手工业两个阶段的发展达到了大机器工业阶级,生产力得到了迅速发展,生产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的同时,使得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加剧,从而导致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相对过剩的周期性经济危机爆发。因此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充分暴露,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提供了经济条件。 2.科学社会主义的阶级条件(政治条件): 马克思指出:一定时代的革命思想的存在是以革命阶级的存在为前提的。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是以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为前提的,西欧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表明无产阶级已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无产阶级斗争的最初经验,为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提供了阶级条件。 3.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理论渊源: 科学社会主义“和任何新的学说一样,它必须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他的根源深植在物质的经济事实中”,其最直接的理论渊源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和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德国古典哲学代表人是黑格尔和费尔巴哈,他们第一次解决了存在与思维,物质与精神的关系,英国古典经济学代表人是:威廉?配第,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他们初步提出了劳动创造价值的思想,认为工资利润和地租都是劳动产生的。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人是: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他们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罪恶的根源,认为人类社会是一个低级到高级有规律发展的过程,资本主义必将被社会主义代替。可以说没有马克思批判地继承德国古典哲学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没有批判地吸收英国政治经济学的积极成果,创立剩余价值学说,没有批判地吸收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的观点,就不可能有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总之,19世纪40年代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关系和社会政治关系,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形成提供了社会背景和事实依据,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奠定了客观基础

开国大典教案

开国大典教案 教材分析: 本课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感情。课文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来叙述。先讲大会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然后讲典礼的主体部分——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国旗、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接着讲阅兵式的盛况;最后讲群众游行。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3.领悟本课按照事情发展顺序,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记叙的表达方法,感受宏大的场面。 教学重难点: 体会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成立感到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学习场面描写。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谈话导入。 1、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组图片,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看到了旧中国落后的一面、看到了人民受压迫的一面,看到了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2、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领导全国人民为推翻压在头上的三座大山进行了可歌可泣的顽强斗争。八年抗战,多少英雄儿女前赴后继、浴血奋战、保家卫国;三年的解放战争,中国人民终于推翻了蒋介石的反动统治,迎来了全国的大解放,迎来了“开国大典”的盛况。从此,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了。 让我们一起跟随历史的车轮回到1949年的10月1日,这是不平凡的一天,这是划时代的一天,在这天发生了什么事情?《开国大典》请大家和老师一起书空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直观的感受,让学生感受到旧中国的贫穷落后,体会到开国大典的重要性。 二、理清脉络,概括文章内容。 1、课文你读过了吗?好的。那老师来考考你,请你迅速的浏览课文,告诉老师课文的主要内容。 1949年10月1日,30万群众聚集在(天安门广场),满怀(无比喜悦和激动的心情)参加了开国大典,瞻仰(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

科学社会主义部分答案

参考答案来自于教材以及课件。部分问题答案不确定,为了不影响大家,仅将明确的答案上传。欢迎大家完善答案,感激不尽。 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科学社会主义? 答:“社会主义”是一个多义词,人们对它有多种理解。社会主义既指一种思想、理论、学说,也指一种社会实践运动,还指一种社会制度和社会形态,因此社会主义的基本概念可以从四个方面去理解。⑴作为一种思想、理论、学说的社会主义。可分为三个层面。其一是最广义的社会主义,即社会主义及其问题是同人类社会与生俱来的,并且同人类社会共始终的。其二是广义的社会主义,即社会主义主要包括所有反对资本主义的比较有系统的思想,理论和主张及派别。也包括保护和巩固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其三是狭义的社会主义。即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⑵作为一种社会实践运动的社会主义。它是一种思想理论的社会主义产生和发展的源泉,也是检验作为一种思想理论的社会主义科学真理性的客观标准。⑶作为一种社会制度的社会主义。即科学社会主义指导下作为一种社会实践运动的社会主义的结果。⑷作为一种社会形态的社会主义。与社会制度密切相关,是一种对古代理想社会观更高的历史发展阶段上的回归。马恩认为,建立自由人的联合体、人的自由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作为社会形态的直观描述。 科学社会主义是一门研究改变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世界、建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世界一般规律的科学。其理论基石是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它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斗争发展规律的科学,即关于无产阶级所进行的斗争的性质、条件以及由此产生的一般目的的科学。它同样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含义。广义的含义,泛指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狭义的含义则专指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之一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 试述空想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历史功绩及其局限性。 主要内容:空想社会主义,是一种批判,反对资本主义主义的思潮。伴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演变而发展起来的。在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是乌托邦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以英国的莫尔和意大利的康帕内拉为代表。以文字游记的形式,对理想的社会制度予以空想的描写。代表作如《乌托邦》《太阳城》。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时期是空想平均共产主义,以法国的摩莱里和马布利为代表。从理论上论证社会主义的原则,从理论上论证了从私有制过渡到公有制的必然性,以法律条文形式阐述理想社会的纲领和原则,是平均主义和禁欲主义的共产主义。资本主义产业革命时期,是批判的空想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以法国的圣西门、傅叶立和英国的欧文为代表。他们把空想社会主义发展到了最高阶段,继承了前辈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成果,无情的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了罪恶,提出了关于未来社会的许多合理设想。马克思和恩格斯给予他们以极高的评价,称他们为“第一批社会主义者”,“社会主义创始人”。 历史功绩:(见教材48页) 局限性:(见教材49页) 为什么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答: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内容包括五个方面:⑴以唯物史观,科学地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规律;⑵深刻地阐明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无产阶级解放的根本道路⑶对无产阶级解放的前景作了精辟的概括⑷系统地制定了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的学说⑸明确提出“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战斗口号,以取代原来正义者同盟“人人皆兄弟”缺少阶级观点的旧口号。 《共产党宣言》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出共产主义运动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构成《宣言》核心的基本原理是:每一历史时代主要的生产方式与交换方式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所赖以确立的基础,并且只有从这一基础出发,历史才能得到说明。从原始社会解体以来人类社会的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这个历史包括一系列发展阶段,现在已经达到这样一个阶段,即无产阶级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摆脱任何剥削、压迫以及阶级划分和阶级斗争,就不能使自己从资产阶级的剥削统治下解放出来。 《共产党宣言》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分析阶级和阶级斗争,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阶级斗争的产生、发展过程,论证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作为资本主义掘墓人的无产阶级肩负的世界历史使命。《宣言》公开宣布必须用革命的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表述了以无产阶级专政代替资产阶级专政的思想。《宣言》还指出无产阶级在夺取政权后,必须在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逐步地进行巨大的社会改造,进而达到消灭阶级对立和阶级本身的存在条件。《宣言》批判当时各种反动的社会主义思潮,对空想社会主义作了科学的分析和评价。《宣言》阐述作为无产阶级先进队伍的共产党的性质、特点和斗争策略,指出为党的最近目的而奋斗与争取实现共产主义终极目的之间的联系。《宣言》最后庄严宣告:“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并发出国际主义的战斗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发展其现实基础及意义。

高中历史选修4优质教学设计2:第1课 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人马克思教案

第1课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人马克思 教学目标 1.了解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动:在三大国际工人组织和1848年欧洲革命中的主要活动。 2.了解马克思、恩格斯的主要理论贡献:《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的理论建树。 3.体会其为创立马克思主义学说而不懈奋斗的探索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马克思主义,发表《共产党宣言》,投向对资产阶级统治“武器的批判”;《资本论》的主要观点及其历史意义,第一国际和第二国际的斗争。 难点:如何理解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批判的武器”和“武器的批判”;如何理解马克思、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的不断丰富和发展。 教学工具 幻灯片。图片。 教学过程 历史人物评说课例: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人马克思 回顾: 一、马克思伟大于何处?(前节课的内容。师生共同回顾有关史实) 1.理论创造; 2.实践活动 新课: 二、马克思为何能成为“马克思”? 设问:马克思拥有什么? 1.良好的早期教育 (依教材内容简述)补充:马克思的父亲对他的教育和期望材料(材料略); 2.长期的勤奋学习 依教材内容简述)读三所大学,学习中的刻苦和勤奋态度,并补充相关小故事。

3.渊博的知识 马克思对外语学习和运用自如的能力水平;对于数学的爱好和学习;对于哲学的学习和发展,等等。 4.关注社会现实 参与工人运动实践等。 5.有亲密可靠的朋友 妻子燕妮、恩格斯等。 6.始终如一,一生只做一件事 如,20年研究,写出《资本论》等。 7.惊人的才华和创造能力 体现在其著作《共产党宣言》、《资本论》中。 设问:马克思放弃了什么? 1.金钱与物质财富 2.安定的生活 3.健康 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列表:马克思七位子女的生卒表,其子女多早年夭折。 归纳:马克思的拥有和放弃,体现了马克思对人生的选择:为人类工作。 材料:《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思考》节选(略)引导出马克思的人生规划 三、马克思的人生规划-为人类工作 简述马克思的人生规划及其实践。列举马克思爱好爬山,并从中领会对工作和生活的态度。 材料: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 四、多面的男子汉 简述马克思的生平:突出其学生时代的刻苦学习、他的“伦敦情结”、他与孩子的关系(称职的父亲)等。 伦敦是马克思的生活之地、创作之地、伤心之地…… 材料:马克思的自白(马克思对自我评价的材料。略)从中进一步体会马克思作为一个伟大而又平凡的人的情怀。

2019最新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下《新中国的诞生》教案

2019最新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下《新中国的诞生》 教案走向现代世界 第六课新的诞生第一课时两种命运的决战 课程标准 4-4 列举现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与人物,了解它(他)们是如何影响当代和世界面貌的。5-4 通过叙述有关史实,展现人民群众在社会变革中的伟大作用。 6-5 在世界文明的进程中,了解鸦片战争以来人民的奋斗历程,明确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人民的历史选择。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国民党统治区的腐败和共产党领导的根据地的发展,了解解放战争的史实,理解共产党之所以赢得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和信任最终取得胜利的原因;了解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新的诞生、了解新的成立给带来的历史性巨变,培养学生发现、思考历史问题能力,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念。以及培养收集、整理资料和分析、比较、归纳概括能力。 过程与方法:对比国民党统治区的腐败和共产党领导的根据地的发展,了解解放战争时期重庆谈判、主要战役等人民群众对共产党的支持的史实,学习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新的诞生等内容,分析革命胜利的因素,让学生体会到共产党的领导、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人民的选择,是历史的选择,感悟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通过延安精神的大讨论,培养学生的艰苦奋斗的精神。通过新诞生的有关材料学习,理解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重大意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国民党统治区的腐败和共产党领导的根据地的对比,培养学生热爱共产党的情感,也认识到人民群众是革命的主力军。通过学习,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解释历史现象,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艰苦奋斗精神。 教材线索 [新课导入] 想象导入 放一段抗日战争中人民遭受战争苦难的录像,提问如果你是录像里的一个普通老百姓,抗战胜利后,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和平。但他们有没有得到和平呢?让学生在当时人们渴望和平的情感体验中导入新课。) [两种命运的决战] 1.腐败的国民党统治区 (1)让学生看阅读卡提问:“为什么说国民党提出的主张代表着的黑暗命运?”(因为国民党的首要任务是消灭共产党,即准备发动内战,因此是黑暗的命运。)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文本提问:“国民党统治区的腐败表现在哪些方面?”(国民党在政治上实施独裁专政,压制民主,实行特务统治;在经济上少数官僚掌握了大量财富。国统区物价飞涨,人民生活困苦,而且完全没有民主和自由。) 2.根据地的发展 (1)指导学生观察图7-73请学生描绘图中人物的动作、表情,思考:“为什么人民积极参加选举?”(人民得到了民主选举的权利,翻身做主人了。) (2)让学生观看图7-74、7-75,提问:“大生产运动解决了根据地的什么问题?”(财政经济困难的问题。)

科学社会主义课后题答案

第一章关于社会主义的几个基本问题 1试比较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社会三个概念的异同。 (1)社会主义:以社会为本位,以社会整体或者说社会上绝大多数人的利益为考虑问题的出发点,追求社会公平和正义,使普通劳动者也能过上幸福生活的社会理想、科学理论、现实运动、社会制度。 (2)科学社会主义:即合乎科学的、符合实际的、遵循规律的、尊重实践的、切实可行的社会主义,这是与空想社会主义相对而言的;科学社会主义作为一门学科,需要后人在总结新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加以丰富发展、变化革新、与时俱进。 (3)社会主义社会: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继承物、对立物、取代物和创新物,它是继承资本主义社会各种积极成果,克服资本主义社会各种矛盾和弊病而创建的高于资本主义的新型社会制度和社会形态。 3 简述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社会主义的发展进程可以划分为5个大的历史时期: (1)空想社会主义时期。从16世纪初到19世纪40年代,是作为社会主义学说的原始形态的空想社会主义在西欧流行的时期。 (2)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和传播并成为欧美地区工人运动的重要指导思想的时期。这一时期以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并使之逐步走向成熟。 (3)科学社会主义从一种科学理论发展成为现实的社会制度,并成为科学社会主义国家占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的时期。这一时期,俄国建立了新型马克思主义政党并夺去了政权,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4)科学社会主义从一国实践扩展为多国实践,形成为一种世界体系的时期。世界上欧美亚先后有15个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并形成了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体系。中国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仅次于俄国十月革命的伟大事件。 (5)社会主义从传统的模式向现代化新型模式转变的时期。20世纪50年代以来,苏联模式的严重缺陷和弊端使得人们认识到必须进行重大深刻的改革。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和世界的具体实际相结合,逐步形成和发展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理论,标志着社会主义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补充1。如何正确认识迄今为止的社会主义运动? 答:1、方法(1)具体的历史的分析方法,要把社会主义思想、模式放在当时大环境下分析(2)阶级分析的方法,用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相互斗争的理论来分析问题(3)发展 2、认识(1)总结社会主义过去(2)观察社会主义的现在(3)把握社会主义的未来 什么是科学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尤其是唯物史观为理论基础,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尤其是剩余价值学说伪科学依据,论述社会主义产生和发展规律的学说。 第二章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 2.为什么说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P59) (1)唯物史观的创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提供了第一块理论基石,奠定了世界观的基础。 第一,唯物史观揭示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从而把形形色色的唯心主义观点从历史领域中驱逐出去。 第二,唯物史观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指出社会制度更替是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这种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真正动力。 第三,唯物史观主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充分肯定了人民群众的社会历史地位。 第四,唯物史观阐明了阶级斗争的历史作用,指出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的直接动力。 (2)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剩余价值学说,是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现实的最直接的理论依据。 第一,马克思通过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家剥削的秘密,论证了资本主义将被社会主义代替的必然性。

1.2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练习(解析版)

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第二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一、单项选择题 1.1825年,在美国的印第安纳州,英国人欧文建立了一个名为“新和谐公社”的社会组织。这里有工厂、农场和学校,每个成员都参加劳动,人人都享有充分的、平等的民主权利。“新和谐公社”的出现表明( ) A.资本主义已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B.无产阶级开始尝试建立政权 C.马克思主义促进了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 D.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不满和对社会制度的新探索 【答案】D 【解析】随着工业革命的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各种弊端也日益暴露。社会矛盾日益激化。法国人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人欧文等人抨击资本主义制度的种种弊端,提出了一些改造社会,建立理想社会的美妙设想。但这些设想根本无法实现,被称为空想社会主义,D项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资本主义已经阻碍生产力的发展,A项不合题意;空想社会主义时期,无产阶级还没有登上历史舞台,马克思主义还没有诞生,B、C两项不合题意。答案选D。 2. 《共产党宣言》说:“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人的体系……看到了阶级的对立,以及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本身中的瓦解因素的作用。但是,他们看不到无产阶级方面的任何历史主动性,看不到它所特有的任何政治运动。”这段话反映了( ) A.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必要性 B.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必要性 C.资本主义从发展到灭亡的必然性 D.工人运动从自发到自觉的必然性 【答案】B 【解析】圣西门、傅里叶、欧文等空想社会主义者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设想了没有剥削的理想社会,但不能指明实现这些理想的正确道路。马克思主义肯定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为工人阶级自我解放指明正确的方向,社会主义从空想社会主义到科学社会主义。综上可知,B 项符合题意,正确;题干信息没有提及“实践”,排除A;C项题干信息没有提及,排除;题干信息没有提及“工人运动”,排除D。答案选B。 3.在一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竞赛中,主持人提问:“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历史前提是什么?”同时给出下列四个选项,如果你是选手,你应该选择( ) ①无产阶级开始形成 ②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③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 ④资本主义的深入发展,工人运动的兴起

《开国大典》五年级语文教案范文

《开国大典》五年级语文教案范文 一、学习第二部分。 1.默读课文,理清典礼过程。 默读本段,理一理典礼的过程。 (宣布典礼开始→奏国歌→升国旗→放礼炮→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阅兵式→群众_。) 简要叙述开国大典的典礼过程。 2.通过分析比较,想想哪些场面写得特别详细?哪些场面写得较为简略? (领悟文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记叙的写作特点。) (1)教师适时引导 (阅兵式最能体现开国大典的盛况。受检阅的部队有海军、步兵、炮兵、战车师、骑兵、空军,兵种很多。) (2)联系上下文说说句子的含义,体会思想感情。 理解1:“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的是毛主席的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用“庄严”和“雄伟”形容这声音不是一般的声音,它是非常庄重、严肃、雄壮、伟大的,这一宣布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这声音“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说明这一宣告已传遍中华大地。“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指全国各地。“长城”、“大江”代表中国,再用“内外”、

“南北”这样相对的词语,既表达了全国各地的意思,又使语言非常生动、整齐、有力。“全国人民一齐欢跃起来”,“欢跃”,欢腾跳跃。毛主席的宣布,震动了全中国,使全中国人民感到无比欢快、无比激动、无比自豪,它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联系下文,课文对_广场庆典的描述,正是“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的写照和缩影。) 看书上插图:这是董希文的红色经典油画《开国大典》,形象逼真地再现了毛主席在_城楼上宣告新中国诞生了的生动而宏大的场面。 指导朗读:把重点词语表达的感情通过恰当的停顿、节奏、轻重处理用声音表现出来。 自己读、朗读、齐读 指导背诵第七自然段。 理解2:“接着是一个战车师,各种装甲车和坦克车两辆或三辆一排,整整齐齐地前进;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 理解3:“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 (因为人民解放军的队伍威武雄壮,它是人民的武装,是新生的人民共和国的强大安全保障。群众看到自己的武装那样强大,战士那样威武,用欢呼来表达自己激动的心情,用喊声和掌声表达着对人民军队的热爱之情。) 理解4:“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示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科学社会主义试题及答案

1.《乌托邦》 文艺复兴时期英国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托马斯?莫尔的杰作。书中描绘了理想的社会制度“乌托邦”。乌托邦实行生产资料公有,一切人都必须参加体力劳动,参加劳动的人都可以保证得到一切必需品。实行民主政治,所有的公职人员都由选举产生,他们是人民的公仆,应当为人民利益工作。国家元首也由选举产生,重大问题由全体居民讨论决定。这种社会结构的优点可以使居民具有崇高的道德品质。 今天乌托邦往往有一个更加广泛的意义。它一般用来描写任何想象的、理想的社会。有时它也被用来描写今天社会试图将某些理论变成实现的尝试。往往乌托邦也被用来表示某些好的,但是无法实现的(或几乎无法实现的)建议。广义的乌托邦可以是理想的或实际的,但一般来说这个词更强调乐观的、理想的和不可能的完美事物。 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又称“军事共产主义”。时间约为1918年至1920 年。苏俄在苏俄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实行的一种特殊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苏共希望通过该政策使苏俄直接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 “战时共产主义”是苏维埃政权迫于战争和经济严重困难而实行的政策,它不是社会主义革命发展的必经阶段.但在当时条件下,它将全国有限的人力物力高度集中起来,保证了军民的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的供应,对于击败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白卫军起了巨大作用。 3.民主社会主义 民主社会主义是一种主张在民主体制里进行社会主义运动的政治意识形态。大多数民主社会主义份子支持多样型经济发展,并要求国家提供良好的福利保障以及进行财富的再分配。自称是民主社会主义者的人士或团体一般都要比社会民主主义者在政治立场上更为左倾。很多人将诸如瑞典之类的北欧国家看作是民主社会主义的典范。社会民主主义者与民主社会主义者有共同的国际组织:社会党国际。 民主社会主义是在一个民主国家内宣传社会主义的政治运动与理想,也可称为反专制社会主义。 大多数民主社会主义份子支持多样型经济发展,并要求国家提供良好的福利保障以及进行财富的再分配。自称是民主社会主义者的人士或团体一般都要比社会民主主义者在政治立场上更为左倾。很多人将诸如瑞典之类的北欧国家看作是民主社会主义的典范。 4.卡夫丁峡谷 “卡夫丁峡谷”典故出自古罗马史。公元前 321年,萨姆尼特人在古罗马卡夫丁城附近的卡夫丁峡谷击败了罗马军队,并迫使罗马战俘从峡谷中用长矛架起的形似城门的“牛轭”下通过,借以羞辱战败军队。后来,人们就以“卡夫丁峡谷”来比喻灾难性的历史经历,并且卡夫丁峡谷成为了“耻辱之谷”的代名词,并可以引申为人们在谋求发展时所遇到的极大的困难和挑战。 关于马克思所引用的“卡夫丁峡谷”一词的含义,理论界主要有两种认识。一种认为“卡夫丁峡谷”是指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过程。所谓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就是可以超越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整个阶段,由前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直接进入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生产方式阶段。另一种认为“卡夫丁峡谷”意指资本主义的社会形态。前资本主义国家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可以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不仅实现生产方式的变更,同时也实现社会制度的更新。 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基本内容

第1课 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人马克思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了解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动:在三大国际工人组织和1848年欧洲革命中的主 要活动。 2.了解马克思、恩格斯的主要理论贡献:《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的理论建树。 3.体会其为创立马克思主义学说而不懈奋斗的探索精神。 2.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马克思主义,发表《共产党宣言》,投向对资产阶级统治“武器的批判”;《资本论》的主要观点及其历史意义,第一国际和第二国际的斗争。 难点:如何理解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批判的武器”和“武器的批判”;如何理解马克思、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的不断丰富和发展。 3. 教学用具 幻灯片。图片。 4. 标签 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人马克思 教学过程 历史人物评说课例: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人马克思 回顾: 一、马克思伟大于何处?(前节课的内容。师生共同回顾有关史实) 1.理论创造; 2.实践活动 新课: 二、马克思为何能成为“马克思”? 设问:马克思拥有什么? 1.良好的早期教育

(依教材内容简述)补充:马克思的父亲对他的教育和期望材料(材料略); 2.长期的勤奋学习 依教材内容简述)读三所大学,学习中的刻苦和勤奋态度,并补充相关小故事。 3.渊博的知识 马克思对外语学习和运用自如的能力水平;对于数学的爱好和学习;对于哲学的学习和发展,等等。 4.关注社会现实 参与工人运动实践等。 5.有亲密可靠的朋友 妻子燕妮、恩格斯等。 6.始终如一,一生只做一件事 如,20年研究,写出《资本论》等。 7.惊人的才华和创造能力 体现在其著作《共产党宣言》、《资本论》中。 设问:马克思放弃了什么? 1.金钱与物质财富 2.安定的生活 3.健康 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列表:马克思七位子女的生卒表,其子女多早年夭折。 归纳:马克思的拥有和放弃,体现了马克思对人生的选择:为人类工作。 材料:《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思考》节选(略)引导出马克思的人生规 划 三、马克思的人生规划-为人类工作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开国大典》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开国大典》教案 学习目标: ★学会本课的生字词。 ★了解文章的记叙顺序,学习文中的排比句。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背诵6-8自然段。 课前准备: 初步了解新中国成立之前的中国历史状况。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出示课题,读题。 ◆理解题意。 开国:建立新的国家;典: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大典:隆重的典礼。 ◆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开国大典”。 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领导全国人民为推翻压在头上的三座大山进行了可歌可泣的顽强斗争。八年抗战,多少英雄儿女前赴后继、浴血奋战、保家卫国;三年的解放战争,中国人民终于推翻了反动统治,迎来了全国的大解放,迎来了“开国大典”的盛况。从此,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了。 二、自读课文,提出学习要求。 要求: a.通读课文2~3遍,利用字典自己学会字词。 b.画出课文中解释课题的一句话。 C.思考: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画出描写不同场面的连接句。 d.提出不懂的问题,能自己找到答案的先努力自行解决。 三、交流。 ◆读课文第一句话,解释课题意思。 ◆理清文章思路。(根据会场、典礼、阅兵、游行四个场面可以分为四部分。)◆交流疑难,解决部分问题。随机学习生字新词。 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自由读课文。 ◆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大典”?(成员多,到会群众范围广:“四面八方、汇集”而来;来得早:早上六点钟就入场;人数多:成了人海;热情高:直奔,五更天摸着黑;次序好: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 ◆指导朗读。注意体会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 四、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书写生字及词语。 ◆练习读熟全文。 第二课时 一、精读第二部分 ◆学生默读,理清典礼的过程。

科学社会主义考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1.怎样理解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 ⑴从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的关系来看,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的必然归宿。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是从不同方面给科学社会主义作论证的。如果没有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没有政治经济学中剩余价值学说,固然不能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但是如果没有科学社会主义,那么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的伟大作用就得不到体现,哲学、政治经济学的论证就得不到落实。只有坚持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才能成为变革现实的物质力量;⑵从理论对实际的指导意义上看,科学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科学,它比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更直接、全面地指导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运动。它是行动的马克思主义,他的作用是直接指导无产阶级和建设的实践活动,它为各国无产阶级提供正确的理论纲领和战略策略原则,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行动的指南和胜利的旗帜。 2.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⑴根本原因在于,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从客观实际中抽引出来,又在客观实际中得到证明的科学。既然客观实际在一刻不停地变化发展着,那么,马克思主义就必然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发展。⑵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把科学性和革命性内在地不可分割地结合起来的革命科学,一种把冷静分析客观形势和演进的客观进程同坚决承认广大群众的革命毅力、革命创造性和革命首创精神出色地结合起来的革命科学。⑶马克思主义是向人类文明成果开放的思想体系。 3.试述空想社会主义发展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⑴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局限性:①空想社会主义未能揭示雇佣劳动的本质,因而无法论证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客观规律。②空想社会主义未能发现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因,不了解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因而找不到变革资本主义的正确途径。③空想社会主义未能找到改造现实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因此,空想社会主义只能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当特定历史条件不复存在的时候,它本身也就失去了存在的理由,必然被科学社会主义所代替。⑵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条件:①社会历史条件:产业革命使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生产的社会化加剧,与此同时,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也开始了,无产阶级在斗争实践中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以便找到反抗资产阶级的有效途径,实现其自身的解放。马克思、恩格斯正是在这种社会历史条件下,深入工人运动实践,把社会主义置身于现实的基础上,解决了空想社会主义提出来却无法解决的历史性课题,创立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为工人运动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武器。②思想条件: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和科学社会主义学说是“现代社会主义”发展的两个互相衔接的阶段。两者都是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阶级冲突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前者是它的起初的、不成熟的、不完备的表现形式。后者是它的成熟的、完备的、科学的表现形式。前者是后者的直接思想来源。③主观条件:马克思、恩格斯的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两大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 4.《共产党宣言》主要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哪些基本理论? ⑴科学地论证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⑵深刻的阐明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无产阶级的社会地位和阶级特性使它能够成为资本主义的制度的掘墓人和共产主义的建设者。⑶论证了无产阶级解放的道路。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是无产阶级获得解放的根本道路。⑷系统的提出了无产阶级政党的学说。为了实现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无产阶级的彻底解放,必须建立“更加强大,更加坚固,更有威力”的无产阶级政党。 5.试述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 ⑴揭示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分别从唯物史观、阶级斗争、剩余价值、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四个角度揭示了这一规律。⑵关于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理论。工人阶级是最有前途、最革命的阶级,他们承担着推翻资本主义旧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世界、解放全人类的伟大历史使命。无论革命或者建设都必须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这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原理。⑶关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⑷关于过渡时期的理论。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是两个根本不同的社会形态,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必须经过一个特殊的革命转变时期,对整个社会进行革命改造,才能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建立真正的共产主义社会。⑸关于共产主义发展阶段的科学论断及对未来社会的科学预测。 6.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主要特点有哪些?如何评价苏联模式?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基本特征是高度集中、高度集权。这一特征表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领域。⑴在经济体制方面的主要表现是:①实行单一的社会主义所有制形式;②实行高度集中的部门管理机制;③实行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④以行政手段为主管理经济;⑤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军事工业。⑵在政治体制方面的主要表现是:①高度集权的党和国家领导体制;②自上而下的干部委任制;③软弱而低效的监督机制;④地位特殊的国家安全机关。⑶在文化体制方面的主要表现是:①高度集中的思想文化管理体制;②意识形态和国家精神生活领域中的个人崇拜;③文化生活的整齐划一。 对苏联模式的评价:⑴重要的历史功绩:①确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制度,推动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②探索出一条不同于历史上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保证了苏联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③保证了卫国战争的伟大胜利。事实证明,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在当时不仅是可行的,而且也是有效的。 ⑵历史局限性:①高度集中、高度集权的体制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人民生活不能得到较多的改善,工农群众生产积极性不能充分发挥,企业经济效益不高;②各级干部缺乏主动性,官僚主义严重,社会主义法制遭到破坏,社会主义民主不能充分发展;③人们思想遭到禁锢,科学技术发展受到限制。 7.试论经济文化落后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及建设社会主义的长期性和复杂性。 ⑴经济文化落后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①从理论上看,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符合唯物主义原理。②从现实上看,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已具备一定物质条件。③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是资本主义在全球扩张的必然结果。④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爆发革命并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是本国历史发展的必然。⑤特殊的国际环境。 ⑵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之所以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主要是因为:①社会主义建设的经济基础比较薄弱;②封建主义在各个方面有着极为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③复杂险恶的国际生存环境;④社会主义建设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 总之,我们决不能因为原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的失败,而否认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也不能因为社会主义取得一些成就,而看不到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复杂性。

第21课 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教案之二

第21课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教案之二 第21课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教案之二 教学设计思路 1.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学生能解答的问题,尽量由学生作答。教师主要引导学生把前后知识串联起来,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阅读、思考、回答问题。问题主要围绕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这条主线展开。 2.以教材为主,充分挖掘书本已有资源 课本上对重大事件提供了重要资料,教师在教学时可结合课本内容,提供学生阅读,加深认识这段历史,提高学生阅读、分析的能力。书中还提供了一些重要图片资料,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适当运用,从而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增强多感官影响效果,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历史。 3.充分利用本课内容,进行思想教育 本课是进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教育的极好素材,组织安排课堂讨论,学习伟大导师的优良品质,树立远大的理想。 4.突出重点和难点 由于本课涉及了不少理论问题,而授课时间又很有限,因此教师应对这些问题按难易程度和轻重程度,做出一个较为周密的安排,做到既照顾一般,又突出重点和难点,深入浅出,扣紧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这条主线,把前后教材有机地联系起来。 教学目的 一、基础知识目标 19世纪30、40年代欧洲三大独立工人运动;马克思、恩格斯的早期革命活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及作用。 二、思想教育目标 1.通过讲述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使学生认识:科学社会主义是时代的产物,是马克思、恩格斯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伟大贡献:科学社会主义产生于历史需要,又服务于历史需要,从而对学生进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2.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早期革命活动的学习,对学生进行具体的、生动的革命理想教育。使学生从革命导师身上得到一些做人的启迪。 三、能力培养目标 1.通过分析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终生从事革命活动创立马克思主义及其对人类做出的巨大贡献的讲述,培养学生全面深入认识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和分析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本课重点和难点 重点:欧洲三大独立工人运动;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 难点: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 授课提纲 第21课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一、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 1.工业革命的开展 2.欧洲三大工人运动 二、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理论 1.时代的需要 2.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动 三、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1.《共产党宣言》发表 2.《共产党宣言》发表的意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条件

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条件 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个方面进行回答 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经济学和英法三大空想社会主义,它们在理论上的成就和存在的缺陷以及正面和反面的经验,都成为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理论前提。 主要内容: 第一、德国的古典哲学:产生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主要代表人物是黑格和费尔巴哈。黑格尔第一次以唯心主义形式系统地阐述了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他把发展辩证法的主体不是物质世界,而是一种"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费尔巴哈则是恢复了唯物主义的权威,论证了物质第一性、思维第二性的原理,并由些出发发展了他的人本主义哲学,但他同时抛弃了黑格尔的辩证法,因此,他在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的。这为辩证唯物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科学的材料和依据。 第二、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它的创始人是配第,由斯密发展,完成者是李嘉图。最积极的成果是提出并论证了劳动价值论,科学地说明了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量(时间)决定的,劳动是价值的源泉,劳动所创造的价值是工资、利润和租的源泉。同时,比较正确地指出了资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但局限于把资本主义认定为人类社会永恒的、理想的制度。古典政治经济学为人们研究资本主义经济规律提供了有益的材料。 第三、英法三大空想社会主义:以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为代表的19世纪初的空想社会主义,是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最高阶段。一是其社会历史观具有丰富的唯物史观萌芽,认为社会历史是有规律的不断前进的过程;二是对现存的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前所未有的揭露和批判;三是天才地预测了未来社会的许多特征和原则。这些都成为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性质、条件和一般目的的学说。它是研究无产阶级解放运动发展规律的科学。又称科学共产主义。马克思和恩格斯于19世纪40年代创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指马克思主义的整体,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3个组成部分;狭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指马克思主义的3个组成部分之一,即同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相并列的科学社会主义。人们实践中的社会主义,即作为运动或制度的社会主义,通常是从狭义上来理解的。科学社会主义19世纪40年代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后,在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中,在各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在与各种非科学、反科学的社会主义思潮或者流派的斗争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列宁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全面分析了帝国主义的经济政治特征、基本矛盾及其本质,指出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特殊阶段,是垄断的资本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前夜。揭示了帝国主义发展的不平衡规律及其与社会主义革命之间的联系,作出社会主义可以先在几个或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首先在不发达的俄国取得胜利的论断。并领导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使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变成现实。列宁之后,斯大林在苏联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捍卫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原理。毛泽东把马列主义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内容。

2020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第四单元 中国革命的胜利 第2课《新中国的诞生》教案1 新人教版

新中国的诞生 1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知道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召开的背景、内容和作用;知道渡江战役的概况和结果;自主学习,叙述中国人民政协的概况、作用;独立探究,理解中国人民政协的召开使人民获得了民主权力;结合视频与诗词,回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性时刻,知道新中国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从而使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2、过程方法目标:在分析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诗歌阅读分析能力。从材料分析中,培养整理和归纳知识的能力,并对所探索的问题能阐述自己的观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知道走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是中国人民的选择,培养热爱国家的情感。 2教材分析 本课讲述了中国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三年的解放战争,最终推翻国民党政府,建立了新中国的历史。教材设计了四部分内容加深学生对这段历史的领悟。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叙述了中国共产党的建国主张。“渡江战役”和“政治协商会议”为我们介绍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最后“开国大典”叙述了新中国的建立,并帮助学生理解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3重点难点 1.重点:与新中国筹建密切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及新中国诞生的意义。 2.难点:新中国的建立给人民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第二课:新中国的诞生 [导入新课] 视频导入:通过开国大典的小短片,看到人民欢呼雀跃,引导学生回答发生了什么事,人民为何如何开心,引出新中国的诞生。 活动2【活动】微课 1.新中国的诞生给人民群众带来了非常大的鼓舞,也改变了人民的命运,但是他是如何诞生的呢?请大家一起来观看下面这段微课。 2.出示微课,大致介绍为新中国诞生提供条件的七届二中全会、渡江战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开国大典的大致过程 活动3【讲授】学生归纳 3.让学生根据微课展示的内容,对课文内容进行整理,并列提纲。由学生代表进行展示。 4.出示渡江战役相关图片,提问:渡江战役对于建立新中国有何影响? 5.讨论: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占有绝对优势,为何最终胜利的却是共产党?引导学生从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两方面进行分析。 6.出示新中国诞生图片的人民群众反应,设问:新中国的建立对于中国人民来说有何意义? 7. 展示中国近代史上一系列屈辱史实的图片,论证长期的苦痛。提问这段历史何时结束,从而得出新中国的诞生结束了我国的屈辱史。使中国走上了民主、独立、统一的道路 8.给出中国解放前后的GDP和大学生人数变化,通过图表的反差直观反映新中国的诞生使我国进入了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纪元。 9.设问,让学生找出当今社会与之前相比的民主之处,得出中国的诞生是我们走上了民主富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