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三皇五帝年表完整版

三皇五帝年表完整版

三皇五帝年表完整版
三皇五帝年表完整版

三皇五帝年表完整版儒风大家原创整理

2015-10-27

注:由于年代久远,表中各项资料只是学者根据考古发现和历史研究得出的大致结果,可能存在模糊及不准确处,有赖新的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加以补正。

概说

中国文明发祥于昆仑丘,燧人氏在昆仑山(今甘肃合黎山、

1、燧人氏时代(前 1.5 万年—前 7龙首山,《山海经》载昆仑山在此)立天表,作为天齐,确立天北极,由兹氏雷泽氏(时居龙首山、山丹河),创

724 年)

制结绳纪历的《河图》、《洛书》,为北斗九星悬朗时代,

依章动岁差计算创制于公元前 1.48 ~1.47 万年间。

据《易》帝出乎震,建寅作孟春, 28 宿始于大角、角,依

章动岁差计算公元前 7750 年~公元前 7675 年称帝,校正

为公元前 7724 年。又据苗族古歌,伏羲称帝号“罗奉”,

公元前 7724 年为罗奉元年,初都榆中,迁榜罗,再迁陈

2、伏羲氏时代(前7724 年—前 50仓、华山牛鸠原、王屋山,崩鸡公山。汉湖南长沙楚帛书

08 年)乙篇载伏羲氏族谱系。河南舞阳贾湖遗址为太昊遗址,自

公元前 7000 年~ 5800 年,共 1200 年,发现文字 25 字,

七声音阶骨笛 25 支,以及牙璋、白龟等,南传于淮河青

莲岗文化龙虬庄,发展为大汶口文化。伏羲上元太初历年

代为公元前 104+4617=4721 年,已进入神农氏时代。

大地湾—老官台文化—仰韶北首岭半坡文化是炎帝·神农

氏文化;磁山· 斐李岗· 龙虬庄· 北辛文化是蚩尤氏文化。

贵州安顺关岭红崖丹书是炎帝族自六盘山南下四川—贵

3、炎帝、神农、蚩尤时代(前 500州—云南的共工支所留族谱,《山海经》载有炎帝九世的

0 年—前 4513 年)族谱,第九世为夸父,时居潼关至灵宝三百里桃林塞夸父

八大社(营);神农氏第八代名榆罔(参庐),都河南卢

氏县祁村湾、陈留、曲阜;蚩尤氏与共工氏据晋、冀、鲁。

蚩尤死葬濮阳西水坡M 45,时公元前 4515 年~ 4510 年。

《黄帝四经》出土,记黄帝与蚩尤征战事及颛顼与共工(时4、黄帝时代(前 4513 年—前 4050称涅)征战事。河北涿鹿有黄帝城、蚩尤城、蚩尤寨、阪年)泉之野张公泉(共工氏汉姓张)、釜山会盟石仰韶文化遗

址。红山文化是黄帝族文化。

5、少昊、颛顼时代(前 4050 年—山东大汶口文化和江苏连云港云台山将军崖岩刻文字、天

前 3380 年)文历法历是少昊文化。河南仰韶文化大河村类型是颛

顼·鹳兜族文化,始自公元前 4000 年,第三期公元前 36

85± 125 年。此期的文化特征在北美洲加利福尼亚圣塔· 巴

巴拉海湾地区原封不动地移植,时在公元前3641~3113

年,为玛雅历起算年,即山东少昊颛顼裔民迁入美洲的年

代。其后鹳兜氏迁入郑州西山古城。仰韶文化早期庙底沟

文化是其文化。共工氏时居浊漳河上游涅水(今仍此名)。

仰韶文化庙底沟二期文化和早期龙山文化是帝喾文化(公

元前 3380 年~公元前2799 年),典型龙山文化是帝挚尧

舜禹文化。帝尧公元前2357 年即帝位,帝舜公元前2136 6、帝喾、帝挚、帝尧、舜、禹时代年~公元前 2100 年(含摄政)即帝位,帝禹公元前2103

年~公元前 2073 年,(含摄政)即帝位。夏启守孝三年,

(前 3380 年—前 2073 年)

于公元前 2070 年即帝位,为夏朝(代)开始。故公元前2

70年为夏元年。

一、燧人氏时代(前 1.5 万年~前 7724 年)

燧人氏为古羌戎的一支,祖居昆仑山,古羌戎发祥于青藏高原羌塘地区。在公元前二万八千年至

一万年之间,为地球最后一个冰河期的最冷期,原在青藏高原游牧渔猎的古羌戎族从昆仑山

下移到祁连山一带的河西走廊,游牧于弱水、黑水、丹水、合黎山、龙首山 ( 又名群玉山 ) 至天祝、古浪之间。

在公元前九千年至八千年间,中国河套地区发生了第一次大洪水,居住在这一带的古羌戎部落

损失惨重。洪水退后,大约在公元前 8500 年至 8200 年间。燧人氏的一个主要支系弇兹氏自祁连

山开始东迁。这时的燧人氏早已不是穴居野处,茹毛饮血的古人,已由渔猎、游牧时期转入半农

半牧、火灶、火食时期。后来又逐渐东迁至甘肃永登、兰州、贺兰山、乌达、甘谷、天水一带的

黄河、湟水、大夏河、庄浪河、祖历河流域人口得到大发展,并进入了母系氏族社会。

盘瓠氏、华氏、胥氏、赫胥氏、华胥氏、雷泽氏、仇夷氏、婼氏也都在这带化育。

燧人氏又名燧家氏,是人工取火、用火、从渔猎游牧走向半农、半牧的前期时代的氏族,其代

表氏族是弇兹氏,其次是盘瓠氏,是为伏羲文明奠定基础的时代,所以也可称为前伏羲时代。

燧人氏不仅用人工取火、还发明了用大山榑木观天测星定四时的太阳历,根据河图、洛书制定

的以右枢 ( 天龙座 A 星) 为北极星,以织女星为北极星星象历,还发明了结绳记事,搓绳的妇女

名织女,第一位织女就是弇兹圣母,初创八索准绳、圭表记历。

燧人氏是炎帝的祖先,也是诸羌戎族的共同祖先。史称炎帝为连山氏,即指燧人氏原住祁连山。古昆仑山又名方山,日月山,即观测日月之山,昆仑山上立天柱以观天故名柱州。这里的天文

世家又名魁隗氏。这个庞大的氏族以后一直延伸到河南的大隗山 ( 具茨山 ) 一带。兖州,即其裔族在中原的集聚地。

活动地区活动氏族活动起止时间

河湟地区燧人时代约前 50000年—前 15000 年

昆仑山地区燧人 - 魁隗氏期约前 15000年—前 12000 年

祁连山地区燧人 - 华胥氏 / 赫胥氏约前 12000年—前 11000 年

六盘山地区燧人 - 盘古时期约前 11000年—前 7724 年

注:公元前 12000 年至公元前 11000 千年时期华胥氏 / 赫胥氏东迁。

二、伏羲氏时代(前 7724-- 前 5008)

公元前 7744 年伏羲氏与女娲完婚于今陕西凤州,公元前 7724 年伏羲于甘肃榆中代燧人氏,继天道木德为王,为百王之先,正式立国称帝,国号羲,是为罗奉元年 . 伏羲人治天下,史称人皇。(伏羲年号及世系表参考苗族古歌得到)。

伏羲称帝接祭天权,重建天齐表木,名大风雨表。以木星为天象主测星,以织女为北极星,以

北斗九星柄梗河一与大角摄提,角宿为天下春季之始,创一年十月,一月36 日之历法。

伏羲首设柱下史以历天象,首筑垣为城为都,设灵台为祭祀中心,立巫政人事管理制度,而有

官职分部,尊始祖雷明王而以龙纪官,故为龙师而龙名。

公元前 7723 年伏羲成立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政府机构或曰责任内阁,命大庭氏为居龙氏,治屋庐,营建筑,安营扎寨,垒坝筑垣,砌方坛。薮魁氏为水龙氏,导洪水,滋草木。阴康氏为土龙氏,

治田地,主农田与放牧。混沌氏为降龙氏,驱民害。昊英氏为潜龙氏造甲历。朱襄氏为飞龙氏造

书挈,巫师,军师。以共工氏为上相,主管天齐表木观象台,主持大风雨表观测,用八索判

别方向,为历法总官,掌祭天权,地位仅次于伏羲,故康回以职司名。后因公元前 7722 年不周山突发天灾,天柱倾倒。骊侯认为是共工之责任,亵渎神灵招来天谴,所以伏羲与女娲商议罢

共工之职,以骊侯为上相,接共工祭天权,共工不服,与骊侯部大战,撞坏了主表,天柱被毁,

女娲怒。放逐共工康回于祁连,共工含愤死去。并迁天柱表于榜罗。柏皇氏为下相,朱襄氏为左监,昊英氏为右监,栗陆氏居北为冬官黑龙氏主墨杆,,赫胥氏居南为夏官赤龙氏主赤杆,昆吾

氏居西为秋官白龙氏主白杆,葛天氏居东为春官青龙氏主青杆,阴康氏为中官黄龙氏,又有尊庐

氏名锵,居镪台之阳,主物资供给,粮食储备,牦蟒氏主民情与防御,保卫。

公元前 7710 年,罗奉十五年,伏羲居宝丰,召百姓官长,分判天下,曰:天下三镇太行山为五

行,王屋山为天下之中,山名中条山,水为中河,地为中原,表为中央,建木梭罗;封女娲氏于

汝阳,统领中州,居汝水水娲水;葊兹氏于磁山,雷祖氏于兖州,华胥氏于华山华阳;上相中央

氏于沁水沁阳,下相柏皇氏于王屋柏香,地官共工氏于太行共山治水,史官朱襄氏与襄城仍造书

契,历官昊英氏于伊水鸣皋仍修甲历,栗陆氏于西华及栗广之野仍导水泉滋草木,骊连氏于骊山,葛天氏于长葛,阴康氏于太康仍主治田里;金提氏于桐柏太白顶主化俗,乌明氏于东明主建福,

视默氏犬丘主灾恶,中官土正纪通氏于王屋主中表,仲起氏于屿番主海陆,阳侯氏阳谷主江湖,

宿沙氏于东平主海盐;春官木正重于青丘,夏官火正祝融于陈留,金正秋官该于秦岭太白山,冬

官水正修熙于龟蒙山;尊卢氏于鸿卢水,混沌氏于昆吾屯留,大庭氏于具茨山,有巢氏于朝城,

无怀氏于裴城,燧人氏于遂平 ,, 诸君各守疆土,分理海内,政化大治。

公元前 7709 年,伏羲南迁于沁阳盘古山,居中央守中。公元前7704 年崩于桐柏鸡公山。

伏羲死,女娲时年 52 岁,代伏羲摄政天下,伏羲二世三世皆听命于女娲,称女皇,死葬风陵渡,寿90 岁。

自第一代伏羲至少昊为伏羲氏执政时代,凡 124 年。第七至第十代帝为女娲氏时代。女娲氏没,大庭氏王。次有柏皇氏,中央氏,栗陆氏,骊连氏,赫胥氏,尊卢氏,祝融氏,混沌氏,昊英

氏,有巢氏(迁巢湖),葛天氏,阴康氏,朱襄氏,无怀氏,凡十五代皆袭庖牺氏(即伏羲氏)

之号, 1260 年。

注:伏羲氏称帝时间是根据《易经》,帝出乎震,建寅为孟春,28 宿始于于大角﹑角的天象记载得来!并参考相关文献及最新考古发现定义的。伏羲朝历八十五世 2716 年公元前 7724 年--公元前 5008 年(公元前 7722 年—公元前 7690 年共工据祭天地称霸神州 ) 。第一次以木德而王统一上古中华! ( 女娲氏在伏羲崩后摄政连续 8 代,伏羲氏直系后代即大伏羲氏执政 23 代。 )

帝序帝号寿数称帝年龄在位年数起止时间

1伏羲674918前 7724 年—前 7707 年2遵移593722前 7707 年—前 7685 年3师遵583424前 7685 年—前 7569 年4太昊662442前 7569 年—前 7527 年5昊遵44422前 7527 年—前 7525 年6少昊644816前 7525 年—前 7509 年7尊节502228前 7509 年—前 7481 年8伏泰662937前 7481 年—前 7444 年9羲号692841前 7444 年—前 7403 年10印枪723042前 7403 年—前 7361 年11新印704426前 7361 年—前 7335 年12盒印52466前 7335 年—前 7329 年13易①642440前 7329 年—前 7289 年14纯②561838前 7289 年—前 7251 年15随象663927前 7251 年—前 7224 年16伏显602733前 7224 年—前 7191 年17可塑703832前 7191 年—前 7157 年18郁苓564016前 7157 年—前 7141 年19文载③773641前 7141 年—前 7100 年20昊英④62584前 7100 年—前 7096 年21朱象⑤584414前 7096 年—前 7082 年22勾芒⑥533815前 7082 年—前 7067 年23佘蓄503812前 7067 年—前 7055 年24象团663531前 7055 年—前 7024 年25象伟622834前 7024 年—前 6990 年26节触653035前 6990 年—前 6955 年27伏案563234前 6955 年—前 6931 年28曲秦663135前 6931 年—前 6896 年29随秦522735前 6896 年—前 7871 年30皂安463115前 6871 年—前 6856 年31伏荌643430前 6856 年—前 6826 年32起望563125前 6826 年—前 6801 年33河圭662739前 6801 年—前 6762 年34义和⑦564412前 6762 年—前 6750 年35伏旻⑧684820前 6750 年—前 6730 年36羲昊⑨723636前 6730 年—前 6694 年

37圭胤623428前 6694 年—前 6666 年38泰望642935前 6666 年—前 6621 年39施公693633前 6621 年—前 6588 年40围良713734前 6588 年—前 6554 年41亏象703139前 6554 年—前 6515 年42围伏703238前 6515 年—前 6476 年43伏义542826前 6476 年—前 6450 年44成义673234前 6450 年—前 6415 年45肆万714031前 6415 年—前 6384 年46归纹594217前 6384 年—前 6367 年47伏秧402515前 6367 年—前 6352 年48团号613229前 6352 年—前 6323 年49秦枪703535前 6323 年—前 6288 年50革池713724前 6288 年—前 6254 年51枪兰694326前 6254 年—前 6228 年52三那713932前 6228 年—前 6196 年53革兰513318前 6196 年—前 6178 年54赤禅622537前 6178 年—前 6141 年55洛枪462917前 6141 年—前 6124 年56附前665214前 6124 年—前 6110 年57洛前653332前 6110 年—前 6078 年58桑味764234前 6078 年—前 6044 年59伏杞713239前 6044 年—前 6005 年60随嚭622735前 6005 年—前 5970 年61鹏烁762937前 5970 年—前 5923 年62茜河682939前 5923 年—前 5884 年63规辛723537前 5884 年—前 5847 年64金乌732944前 5847 年—前 5803 年65掮师713140前 5803 年—前 5763 年66鳕河702941前 5763 年—前 5722 年67汝信682840前 5722 年—前 5682 年68罗秦623933前 5682 年—前 5649 年69风叱663135前 5649 年—前 5614 年70峙龙702743前 5614 年—前 5571 年71达河643232前 5571 年—前 5539 年72荷曲722943前 5539 年—前 5496 年73达耳742945前 5496 年—前 5451 年

74媒兰703634前 5451 年—前 5417 年75立路692940前 5417 年—前 5377 年76因康623131前 5377 年—前 5346 年77强烁763343前 5346 年—前 5303 年78泽治714239前 5303 年—前 5274 年79渭毫663428前 5274 年—前 5242 年80苍茫693633前 5242 年—前 5209 年81节曲693534前 5209 年—前 5175 年82风和704624前 5175 年—前 5151 年83节氏663234前 5151 年—前 5117 年84太河692544前 5117 年—前 5073 年85大耀784038前 5073 年—前 5035 年

86

节芒

714427前 5035 年—前 5008 年(节旼)

注:

1. 伏羲朝原列历七十七帝,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之帝号为后所列,有待进一步证实。

2.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所历时间有一说为伏羲朝中断时期,即无王时间(曾有共工称霸九州,大洪水等等事件出现)。

三、炎帝时代(前5000 年-- 前 4515 年)

炎帝以火德王,以火名官,春官为大火 ( 心宿二 ) ,夏官为鹑火 ( 萤惑 ) ,秋官为西火 ( 参觜 ) 冬官为北火 ( 辰 ) ,中官为中火 ( 太一极星 ) 为五正。有连山建木之典,有扶莱之乐,有丰年之咏,以

荐釐莱,谢上天之赐,承伏羲建天竿,移于平旷塬坝,名柱。置危屋 ( 高屋 ) 华盖,封坛设环,勾

股历算,日中为市,交易而退。至烈山氏畲耕,植禾植谷,植粟稷而有农正。之后,烈山氏、神农

氏两氏并存,俱在中州,各有代系,炎帝自炎帝,神农自神农。

帝序帝号寿数称帝年龄在位时间起止时间

1炎帝681949前 5000 年—前 4951 年

2炎居572433前 4951 年—前 4918 年

3节并632142前 4918 年—前 4876 年

4戏712049前 4876 年—前 4827 年

5祝融702446前 4827 年—前 4781 年共工①前 4781 年—前 4740 年

7后土642044前 4740 年—前 4696 年

8唭鸣442222前 4696 年—前 4659 年

9夸父493316前 4659 年—前 4643 年

10赤召591940前 4643 年—前 4603 年

11墙夷422319前 4603 年—前 4584 年

12捷个461927前 4584 年—前 4557 年

13大簞462422前 4557 年—前 4535 年

14戈492920前 4535 年—前 4515 年

注:

1.共工与祝融相争为帝,天下大乱,神农氏以众望所归登基为帝,天下遂号神农。

2.神农氏为帝后,炎帝号虽仍存,但已不能号令天下了。

四、神农时代(前4766 年——前 4514 年)

其先炎帝氏族子裔,分封立氏,别为二部:红蛇部祝融,居钟山;黑蛇部共工,居不周山。二

部司天司地。炎帝以赤松子为勾股,以宁封为陶正,以共工为木正,水正,工正,以祝融为火

正,在北为祝阴,在南为祝融。祝融取摇山之榇( 衬) 作琴,能导致五色凤凰舞于庭中,因名宝琴。后来生太子长琴居摇山,始作乐风。一曰《皇来》,二曰《鸾来》,三曰《凤来》。以后

祝融与共工争为帝,祝融夺江水共工之地,共工子术器又败祝融,收复失地。炎帝族内乱,烈

山氏之子柱其后裔临隗代炎帝号,七传至榆罔,史称神农氏。

帝序帝号寿数称帝年龄在位时间起止时间

1神农501733前 4766 年—前 4733 年

2临魁642341前 4733 年—前 4692 年

3帝承652441前 4692 年—前 4651 年

4帝明492227前 4651 年—前 4624年

5帝宜702446前 4624年前 4578年

6帝来483315前 4578年—前 4563年

7帝克432023前 4563年—前 4540年

8榆罔573126前 4540年前 4514年

注:

1.公元前 4766 年职能帝位,史称神农氏,木主司天大巫。

2.公元前 4513 降封卢氏城,不受,南迁今湖北厘山﹑神农架,因为行医而尝百草,不期中毒过甚,死葬湖南茶陵白鹿原。

五、蚩尤时代(前4607 年 - —前 4515 年)

东夷蚩尤又称赤怒剽仰天灵威大帝 ) 朝历 3 代 93 年,公元前 4607 年—公元前 4515 年前后被黄帝

击杀,余部南迁,其首领仍称蚩尤,历 4 代 110 年,公元前 4515 年—公元前 4405 年。

帝序帝号寿数称帝年龄在位时间起止时间

1虺蚛522428前 4585 年—前 4557 年

2吼473116前 4557 年—前 4541 年

3蚩尤421725前 4541 年—前 4516 年

4蚩啄512922前 4516 年—前 4494 年

5回虻593029前 4494 年—前 4465 年

6几492029前 4465 年—前 4436 年

7岚562531前 4436 年—前 4405 年

注:

1.公元前 4515 年蚩尤牺牲,秘密葬于河南省濮阳地区。

2.蚩尤死后,其部南逃至云贵地区,首领仍袭蚩尤名号。

五、黄帝时代(前5090 年——前 4053 年)

公元前 4515 年涿鹿之战 . 公元前 4515 年正月黄帝在解村擒杀蚩尤.公元前 4514 年炎黄阪泉之战,十月炎帝后裔夸父在潼关被杀,公元前 4513 年神农氏末帝榆惘氏被黄帝在卢氏城封侯,榆惘氏不受,遂率部南下湖广!黄帝遂第一次用武力统一中华,第三次统一上古中华!史载:天下诸侯咸接

伏首,谓:从者,黄帝平而通之.不从者,黄帝率而征伐之!

黄帝朝 25 世 463 年。黄帝开启了世界独一无二的中华玉兵时代,也开启了武力征伐天下的时代,

但其大用干戈,强行统一文字等加强统治的措施,引起各氏族的反叛,出现了延续百余年九黎乱德

的严重事件。

“据皇初考,黄帝定天下,内设大将,将师立为上将军,建华盖,立斗献。外置大司马五人,大

将军二十五人,偏将军百二十五人,裨将军千二百五十人,校尉二千五百人,司马三万七千二百

五十人,(诸)侯(兵)十一万二千五百人,当百二十二万五千人。士吏四十五万人,士

三百五十万人。应协于易弧矢之利,曰:,威天下。预受符命之文,稽前人将吏之备也。” 《全上古三代文》

黄帝时代有三个不同的族氏分期,如下。

帝序帝号寿数称帝年龄在位时间起止时间

(一)天鼋少典氏、黄姬氏

1枪术802456前 5090 年—前 5035 年2茴芒623319前 5035 年—前 5016 年3赤哲692247前 5016 年—前 4969 年4少典572433前 4969 年—前 4936 年

(二)姬姓黄夷氏

1黄夷652936前 4936 年—前 4900 年2大号642539前 4900 年—前 4861 年3节茴712348前 4861 年—前 4813 年4号泽663927前 4801 年—前 4774 年5葛应521933前 4774 年—前 4741 年6回样522735前 4741 年—前 4706 年7昌奎621943前 4706 年—前 4663 年8象荽721854前 4663 年—前 4609 年9连邦701951前 4609 年—前 4558 年10邦兴662145前 4558 年—前 4513 年

(三)黄帝氏族

1芒613031前 4513 年—前 4482 年2蔡692445前 4482 年—前 4437 年3豕513021前 4437 年—前 4416 年4本592633前 4416 年—前 4383 年5常644717前 4383 年—前 4366 年6号663036前 4366 年—前 4330 年7甘512447前 4330 年—前 4303 年8转茸502525前 4303 年—前 4278 年9贯俞472027前 4278 年—前 4258 年

10恚文642539前 4258 年—前 4219 年

11成契622735前 4219 年—前 4184 年

12芊召662244前 4184 年—前 4140 年

13汇阳582434前 4140 年—前 4106 年

14昌块602931前 4106 年—前 4075 年

15号次522622前 4075 年—前 4053 年

注:

1、姬芒公元前 6513 年称帝,帝号黄帝,袭天鼋氏国号,名轩辕国,帝都涿鹿,名轩辕台。

2、姬芒后黄帝氏族又分四个时期 : 【1】涿鹿姬轩辕黄帝时代 ( 公元前 4513 年 - 公元前 4366 年)【2】灵宝姬姜有熊黄帝时代 ( 公元前 4366 年- 公元前 4258 年)【3】新郑鬼酉缙云帝鸿黄帝时代 ( 公元前4528 年- 公元前 4140 年)【4】汾晋姬祁帝轩黄帝时代 ( 公元前 4140 年 - 公元前 4049 年)

六、少昊时代(前4053 年—前 3770 年)

少昊朝 7 世 260 年。少昊金天氏登临帝位立国后,为团结各族,免于纷争,遂允许各氏族重立

各自文化体系,导致城邦林立,各自为政。各部因水患频繁相自独立,涣散了少昊巫政集权。

帝序帝号寿数称帝年龄在位时间起止时间

1清洧612635前 4053 年—前 4018 年

2犬622735前 4018 年—前 3983 年

3豕572136前 3983 年—前 3947 年

4炀艮552629前 3947 年—前 3918 年

5璟572433前 3918 年—前 3885 年

6畅葵761660前 3885 年—前 3825 年

7匠敬782355前 3825 年—前 3770 年

注:

1.公元前 4053 年少昊清职能帝位,取代黄帝氏号。

2.少昊清阳帝鸷支 : 黄帝于公元前 4510 年封为东夷司马鸟师。

3.少昊末世巫政乱德,匠敬实际在位 35 年,公元前 3790 年禅位于颛顼。

七、颛顼时代(前3903 年—前 3348 年)

颛顼朝 16 世 411 年,公元前 3780 年统一四川 .(颛顼朝进行历法改革,将祭天地之神权收归中央王族,用重、黎二氏族祭天地,统一历法,取消各城邦,各氏族的本来历法,文化及祭天地

的神权,以绝天地通,加强中央王族政权的统治力量。引起其他氏族不满,使夷夏联盟开始趋

于解体。

帝序帝号寿数称帝年龄在位时间起止时间

1芒522725前 3903 年—前 3878 年2相693138前 3878 年—前 3840 年3魁枪392613前 3840 年—前 3827 年4魁岳522923前 3827 年—前 3790 年5颛岳622042前 3790 年—前 3727 年6有个713932前 3727 年—前 3695 年7培央663036前 3695 年—前 3659 年8上强572928前 3659 年—前 3631 年9昌螽602535前 3631 年—前 3596 年10住面543123前 3596 年—前 3573 年11肖会602436前 3573 年—前 3537 年12美勾632637前 3537 年—前 3500 年13卜习562432前 3500 年—前 3468 年14贵尤693039前 3468 年—前 3429 年15祥象662244前 3429 年—前 3385 年16佳炬632637前 3385 年—前 3348 年注:

1.颛顼氏在前 3790 年承少昊帝位。

2.到第一代颛顼帝名芒,颛顼氏族已有 300 多年。

八、帝喾时代(前3431 年—前 2799 年)

帝喾朝 21 世 581 年,期间洪水泛滥,天灾不断,使帝喾朝统治不稳,各部互相争斗。

帝序祖 1帝号寿数

37

称帝年龄

32

在位时间

5

起止时间

前 3431 年—前3426 年

祖 2姜夏613724前 3426 年—前 3402 年祖 3姜未523022前 3402 年—前 3377 年1喾美522923前 3377 年—前 3354 年2沙美443014前 3354 年—前 3340 年3歌602733前 3340 年—前 3307 年4香莫652441前 3307 年—前 3266 年5长昼704426前 3266 年—前 3240 年6散683731前 3240 年—前 3209 年7千714031前 3209 年—前 3178 年8桑甘662937前 3178 年—前 3141 年9没512724前 3141 年—前 3117 年10杜里402911前 3117 年—前 3106 年11牡693039前 3106 年—前 3067 年12姗先644222前 3067 年—前 3045 年13森浸573720前 3045 年—前 3025 年14谣411922前 3025 年—前 3003 年15亲义623032前 3003 年—前 2971 年16上施594019前 3971 年—前 2952 年17森辈593029前 2952 年—前 2923 年18山回613714前 2923 年—前 2899 年19立库663234前 2899 年—前 2865 年20蒋戍704129前 2865 年—前 2836 年21巴加743727前 2836 年—前 2799 年注:

1.喾美于公元前 3380 年接颛顼帝位,都大辛店,为第一代帝喾。

2.末代帝喾年间天灾人祸,时在位帝喾之君命羿下国,司衡羿之爱妻为嫦娥。

九、帝挚时代 ( 前 2799 年—前 2357 年)

帝挚朝 17 世 442 年,起用共工治水,吴回平叛,并先后与蚩尤﹑夸父﹑神农九黎结盟,后天下大治,再次出现了九族共和的安定局面。

帝序帝号寿数称帝年龄在位时间起止时间

2继704030前 2768 年—前 2738 年3求673235前 2738 年—前 2703 年4呛664026前 2703 年—前 2677 年5凯682939前 2677 年—前 2638 年6光良723141前 2638 年—前 2597 年7向妹645014前 2597 年—前 2583 年8山叭694425前 2583 年—前 2558 年9孤653035前 2558 年—前 2523 年10沟次502723前 2523 年—前 2500 年11控卯563521前 2500 年—前 2479 年12川旨402713前 2479 年—前 2466 年13长啮613922前 2466 年—前 2444 年14美684028前 2444 年—前 2416 年15能其574116前 2416 年—前 2400 年16斯遂733934前 2400 年—前 2369 年17匡二573720前 2369 年—前 2357 年注: 公元前 2799 年帝挚职能帝位

十、尧帝时代(前2357 年—前 2128 年)

唐尧朝 6 世 222 年,公元前 2166 年—公元前 2157 年鲧治水。尧私传位于女婿舜,引起三苗族

及禹父族鲶的不满,尧即亲自领兵对其两部大加讨伐,诛鲶并驱逐三苗部于湘水上游的蛮荒之地,此举导致帝尧失德,使夷夏联盟进一步解体。

注:帝尧的时间断代根据四仲星的天象记录得来,并参考相关文献及最新考古发现定义的。

帝序帝号寿数称帝年龄在位时间起止时间

1尧612536前 2357 年—前 2321 年2鲔711952前 2321 年—前 2269 年3江571542前 2269 年—前 2216 年4起622636前 2216 年—前 2189 年

6密613229前 2179 年—前 2128 年注:

1.公元前 2357 年唐侯尧称帝,遭十日。

2.公元前 2208 年遇洪水。

十一、大舜时代(前2128 年—前 2085 年)

虞舜朝 2 世 34 年,公元前 2208 年 -- 公元前 2120 年共工﹑大禹治水 88 年。舜趁帝尧病重,封锁消息,偃塞太子丹朱,夺取帝位,太子丹朱不服,依靠其亲族,以原三苗九夷地及降众为基

础,登基为帝,与舜朝抗礼。帝舜二世为巩固统治,加强权利,遂亲率军征伐丹朱,得胜。帝

舜驾崩于湘水军中。

注:另有一些学者根据《韩非子·显学》,《国语》,《左传》等书虞夏二千年的记载,认为

虞决不是只有二代 50(加摄政时间)年,而是历 15 代王长达 1500 余年的朝代,有:幕、穷蝉、敬康、句芒、虫乔牛、瞽瞍、舜、商均、虞思、箕伯、直柄、虞遂、伯戏、虞阏父、胡公满等

15个名号。由于有虞氏为共主的时间本来很长,舜只是其中最后的一个,故从属于五帝时期亦

无不可。这样看来,有虞氏的历史地位是较为特殊的,既不同于后世一系相传的朝代,亦不同

于惟有名号传于后世的五帝时期。这是古代历史上实际存在的一个时代,而且是很长的时代。

其时可能已经有了瞽史。

帝序帝号寿数称帝年龄在位时间起止时间

1舜805921前 2128 年—前 2107 年2美叔512922前 2107 年—前 2085 年

注:

1.公元前 2128 年舜 59 岁即帝位

2.公元前 2133 年 - 公元前 2120 年禹治水

3.公元前 2103 年禹摄政

十二、大禹时代及夏朝(前2103 年- 前 1608 年)

帝禹 31 年。舜突崩,天下慌乱,众人不服舜太子商均,遂皆赴禹封地阳城朝拜,于是禹以治水

大功被各族推举为帝,建国号夏,都于城阳。后在会稽山会盟,执帛者万国,杀迟到之防风氏,以示天下皆属禹。禹用德化天下,舞以干戈等恩威并用手段慑服复叛之三苗九夷诸部,巩固统治。因天下私有之心产生所以禹一边任命颇的人心的伯益为摄政,顺应众意,一边吸取尧,舜不能传国永久的教训,受其子启以重职,收服人心。但夷夏联盟彻底解体,道为天下裂。

注:一﹑另据有些历史学家考证禹夏不仅只有一代,而是有长达 500 历史的朝代,时间公元前2581 年- 公元前 2073 年间。禹摄帝位 ( 前 2581—前 2536 年,在位 45 年 ) 建立夏朝。

二﹑还有一种说法禹摄政年限公元前 2008 年- 公元前 2000 年,登临帝位时间公元前 2000 年-公元前 1968 年。建立夏朝。

三﹑根据《春秋纬命序》禹的执政时间又为公元前22 世纪左右时间。

帝序帝号寿数称帝年龄在位时间

起止时间

大禹时代

1大禹1008812前 2085 年—前2073 年注:

公元前 2103 年- 公元前 2085 年为禹摄政期,公元前 2085 年舜崩,禹接帝位,建立禹夏朝 . 伯

益在禹死后登临帝位,并以启欲谋反,囚启于大牢,启说服狱卒逃出,联系旧部,里应外合杀死伯益。在守孝三年后登基为帝,国号为大夏(此夏为父子世袭王国政体,实行王权专制与禹所立之夏为两朝),家天下时代开始。

夏朝 ( 公元前 2070 年——公元前1618 年)

帝序帝号在位年数起止时间

1启45前 2070 年—前 2025 年

2太康29前 2025 年—前 1996 年

3仲康13前 1996 年—前 1983 年

4相28前 1983 年—前 1955 年

①后羿12前 1955 年—前 1943 年

②寒促38前 1943 年—前 1905 年

5少康21前 1905 年—前 1884 年

6杼17前 1884 年—前 1867 年7槐26前 1867 年—前 1841 年8芒18前 1841 年—前 1823 年9泄16前 1823 年—前 1807 年10不降59前 1807 年—前 1748 年11扃21前 1748 年—前 1727 年12廑21前 1727 年—前 1706 年13孔甲31前 1706 年—前 1675 年14皋11前 1675 年—前 1664 年15发11前 1664 年—前 1653 年16桀35前 1653 年—前 1618 年注:

1.关于夏的开国之君是禹是启尚有争议。

2.后羿、寒促篡位,夏朝中断 50 年。

儒风大家原创整理,转载须注明。

中国朝代年历表

夏商周秦汉(西汉,东汉)晋(西晋,东晋)北朝( 前秦,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南朝(宋,齐,梁,陈和后梁)隋唐五代十国宋(北宋,南宋)先后与辽、金,西夏并存元明清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国历史朝代公元对照 夏约公元前21世纪-约公元前16世纪 商约公元16世纪-约公元前1066 周西周约公元前1066-公元前771 东周公元前770-公元前256 春秋时代公元前770-公元前476 战国时代公元前475-公元前221 秦公元前221-公元前206 汉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3 东汉25-220 三国魏220-265 蜀221-263 吴222-280 西晋265-316 东晋十六国东晋317-420 十六国304-439 南北朝南朝宋420-479 齐479-502 梁502-557 陈557-589 北朝北魏386-534 东魏534-550 北齐550-577 西魏535-557 北周557-581 隋581-618 唐618-907 五代十国后梁907-923 后唐923-936 后晋936-946 后汉947-950 后周951-960 十国902-979 宋北宋960-1127 南宋1127-1279

辽907-1125 西夏1032-1227 金1115-1234 元1279-1368 明1368-1644 清1644-1911 中华民国1912-1949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五帝(约前26世纪初——约前22民纪末至约前21世纪初) 黄帝 颛顼 帝喾 尧 舜 夏(约前22世纪末至约前21世纪初——约前17世纪初) 禹 启 太康 仲康 相 少康 杼 槐 芒 泄

夏商周三代年表-顺序表

夏商周三代年表/顺序表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经过众多学者多年的努力,夏商周断代工程组终于在2000年11月9日正式公布了《夏商周年表》,这是我国考古史上的一座里程碑,为研究我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发展给出了一个时间上的标尺,解决了我国争论达两千余年的古代王朝年代问题,使它有了一个清晰明确的答案。 它定夏代约开始于公元前2070年,夏商以公元前1600年为界,商周以公元前1046年分界。同时又根据依据武王伐纣之年和懿王的元年的确立,建立了商王武丁以来的年表和西周诸王年表。 据断定夏朝:公元前2070——前1600年,共经历了470年,16个君王;商朝:以公元前1300年盘庚迁殷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公元前1600年——前1046

年共经历了554年,前期19位,盘庚是第20位君王,后期13位;周朝:从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共经历271年,13位君王。 下面是较清晰的年代表,仅供参考: 夏代年表: 禹、启、太康、仲康、相、少康、予、槐、芒、泄、不降、扃、孔甲、皋、发、癸 商前期年表: 汤、太丁、外丙、中壬、太甲、沃丁、太庚、小甲、雍己、太戊、中丁、外壬、河甲、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阳甲、盘庚 商后期年表: 盘庚公元前1300年 小辛| 在位50年 小乙前1251年 武丁前1250年——前1192年在位59年 祖庚前1191年 祖甲|

廪辛| 在位44年 康丁前1148年 武乙前1147年——前1113年在位35年 文丁前1112年——前1102年在位11年 帝乙前1101年——前1076年在位26年 帝辛前1075年——前1046年在位30年 西周年表: 武王公元前1046年——前1043年在位4年 成王前1042年——前1021年在位22年 康王前1020年——前996年在位25年 昭王前995年——前997年在位19年 穆王前976年——前992年在位55年 共王前922年——前900年在位

五代十国时期战争年表

五代十国时期战争年表 五代后梁开平元年(907年)五月至二年五月潞州之战 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吴天祐六年,909年)象牙潭之战 五代后梁开平四年(910年)十二月至五年正月柏乡之战 五代后梁乾化五年(贞明元年,915年)三月至二年二月魏州之战 契丹神册二年(后梁贞明三年,917年)三至八月幽州之战 五代后梁贞明四年(918年)八月至十二月胡柳陂之战 五代后唐同光元年(后梁龙德三年,923年)五至十月后唐灭后梁之战 五代后唐同光元年(后梁龙德三年,923年) 杨刘之战 五代后唐同光三年(925年)九至十一月后唐灭前蜀之战 五代后唐天成三年(928年)四月至四年二月定州之战 五代后唐清泰三年(936年)五月至闰十一月后晋灭后唐之战 五代后晋天福八年至开运三年(契丹会同六年至九年,943—946年) 契丹灭后晋之战 五代后晋开运二年(契丹会同八年,945年)至三年阳城、滹沱之战 五代后汉乾祐元年至二年(948—949年) 河中之战 五代后汉乾祐三年(950年)至四年正月郭威灭后汉之战 五代后周显德元年(北汉乾祐七年,954年) 高平之战 五代后周显德二年(后蜀广政十八年,955年) 秦凤之战 五代后周显德二年(南唐保大十三年,955年)十二月至四年三月寿州之战 五代后周显德三年(南唐保大十四年,956年)至四年紫金山之战 五代后周显德五年至六年(辽应历八年至九年,958—959年) 河北之战 五代后周显德二年冬至五年春(南唐保大十三年至中兴元年,955—958年) 后周攻南唐之战 五代后周显德三年(南唐保大十四年,956年) 六合之战 五代后周显德四年(南唐保大十五年,957年)冬至五年春淮南之战 五代十国帝王(907年-960年) 五代 庙号谥号姓名统治时间年号 后梁 907年-923年 太祖神武元圣孝皇帝朱温 907年-912年开平 907年-911年乾化 911年-912年末帝朱瑱 913年-923年乾化 913年-915年贞明 915年-921年龙德 921年-923年后唐 923年-936年 庄宗光圣神闵孝皇帝李存勖 923年-926年同光 923年-926年 明宗圣德和武钦孝皇帝李亶 926年-933年天成 926年-930年长兴 930年-933年闵帝李从厚 933年-934年应顺 933年-934年 末帝李从珂 934年-936年清泰 934年-936年 后晋 936年-947年 高祖圣文章武明德孝皇帝石敬瑭 936年-942年天福 936年-942年 少帝石重贵 942年-947年天福 942年-944年开运 944年-947年后汉 947年-950年 高祖睿文圣武昭肃孝皇帝刘知远 947年-948年天福 947年乾祐 948年 隐皇帝刘承祐 948年-950年乾祐 948年-950年 后周 951年-960年 太祖圣神恭肃文武孝皇帝郭威 951年-954年广顺 951年-954年显德 954年 世宗睿武孝文皇帝柴荣 954年-959年显德 954年-959年 恭皇帝柴宗训 959年-960年显德 959年-960年 十国 吴越 904年-978年 太祖武肃钱镠 904年-932年天宝 908年-923年宝大 923年-925年 宝正 925年-932年 世宗文穆钱元瓘 932年-941年无 成宗忠献钱佐 941年-947年无

三皇五帝时期简介

三皇五帝时期简介 三皇五帝(前8000年~前3000年),是中国在夏朝以前出现在传说中的“帝王”。现在看来,他们都是部落首领,由于实力强大而成为部落联盟的领导者。基本上,无论是按照神话传说,还是史书的记载,都认为三皇所处的年代早于五帝的年代。但是不同史家对“三皇五帝”都有不同的定义。 盘古氏 盘古开天辟地故事的主人公,传说天地是由盘古用斧开的,这一故事到了北魏,经郦道元传入北方。从此,盘古由流传于南方少数民族的神话,而发展成为传说中的中华民族共同的老祖宗。 有巢氏 有巢氏的传说在先秦古籍已有记载。他是传说中发明巢居的人。这一传说反映了我国原始时代由穴居而进入巢居的情况。 祝融 传说中的古帝,以火施化,号赤帝,后人尊为火神。 女娲氏

认为是中华民族的始祖。根据记载,号轩辕氏、有熊氏,姬姓,一说姓公孙,姬姓部落首领,传说中上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五帝的第一个。黄帝也被道教尊为道家之祖,在道教中有特殊的地位。 《史记·五帝本记》记载:“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轩辕,黄帝居于轩辕之丘”。中国古都学会(中国七大古都确认机构)认为轩辕之丘在今日河南省郑州市轩辕丘,古为有熊国都城,其父少典为有熊国国君。另有传说黄帝出生于中国西北黄土高原的沮源关降龙峡,农历二月初二(参见二月二)。在传说中黄帝的母亲是黄土高原上的一名少女,一天傍晚(也有说是夜晚)突然看见北极光,然后就怀孕、生下了黄帝。根据中国史书的记载,他在炎帝之后,统一了中国各部落。建都在涿鹿。他推算历法;教导百姓播种五谷;发明指南车,造舟车弓矢;兴文字;作干支,制乐器,创医学。 今日在陕西省的桥山有黄帝陵,相传黄帝年老时铸鼎乘龙升天,臣子放箭阻拦,龙被射伤,飞过桥国时降下休息,黄帝被桥国人拉下一只靴子,埋葬于此。 黄帝与炎帝都被看作是华夏民族的始祖,故中国人有时自称“炎黄子孙”。传说中黄帝的正妃是嫘祖,次妃为方雷氏,彤鱼氏和嫫母。据《史记》记载:“黄帝二十五子,得其姓者十四人。”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以及夏朝、商朝、周朝的君主都是黄帝的子孙。后世对黄帝的神化是逐渐进行的。《庄子》中提到黄帝得道成仙;《列仙传》中的黄帝还能够驱使群仙。历史上尧,舜,夏,商,周,都是黄帝的后裔,故称“轩辕后裔”,“炎黄子孙”。

夏商周年表

夏商周年表 2000年11月9日,“夏商周断代工程”正式公布的《夏商周年表》,把我国的历史纪年由西周晚期的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向前延伸了1200多年,弥补了中国古代文明研究的一大缺憾。根据这份年表,我国的夏代始年约为公元前2070年;夏商分界约为公元前1600年;盘庚迁殷约为公元前1300年;商周分界为公元前1046年。年表还排出了西周10王具体在位年,排出了商代后期从盘庚到帝辛(纣)的12王大致在位年。 夏商周年表 夏朝(公元前2224年──前1766年) 称谓嫡亲在位时间在位年限 禹鲧子前2224年~前2198年在位27 年 启禹子前2197年~前2189年在位9 年

太康启子前2188年—前2160年在位29年 仲康太康弟前2159年—前2147年在位13年 相仲康子前2146年—前2119年在位28年 少康相子前2079年—前2058年在位22年 杼少康子前2057年—前2041年在位17年 槐杼子前2040年—前2015年在位26年 芒槐子前2014年—前1997年在位18年 泄芒子前1996年—前1981年在位16年 不降泄子前1980年—前1927年在位59年 扃不降弟前1926年—前1901年在位21年 廑扃子前1900年—前1880年在位21年

孔甲不降子前1879年—前1849年在位31年 皋孔甲子前1848年—前1838年在位11年 发皋子前1837年—前1819年在位19年 癸(桀)发子前1818年——前1766年在位53年 先商时期(公元前24世纪——前1767年) 称谓在位时间在位年限 契(帝喾子)?? 昭明?? 相土?? 昌若?? 曹?? 冥?? 王亥(商高祖)?? 王恒?? 上甲微?? 报乙?? 报丙??

三皇五帝是如何来的_三皇五帝由来传说

三皇五帝是如何来的_三皇五帝由来传说 我国古代有把远古三个帝王和上古五个帝王合称为三皇五帝的传说,那么,三皇五帝究竟怎么来的?下面是为你搜集三皇五帝是如何来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史记;秦始皇本纪》说,天皇、地皇、泰皇为三皇,且认为泰皇最贵。那么,泰皇是谁?《太平御览》卷七十八引《春秋纬》提出天皇、地皇、人皇为三皇的另一种看法,似乎泰皇即人皇。《尚书大传》和《白虎通义》等,则又主张三皇应为燧人、伏羲、神农,而《运斗枢》、《元命苞》等纬书,除了认同伏羲、神农外,补上了创造人类的女娲。此外,《帝王世纪》以伏羲、神农、黄帝为三皇,《通鉴外纪》又以伏羲、神农、共工为三皇。由此看来,伏羲、神农占了三皇之两席,诸说基本一致,而第三位究竟是谁,分歧较大。 至于五位古帝,说法也各异。《世本》、《大戴记》、《史记;五帝本纪》列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为五帝;而《礼记;月令》以太皞(伏羲)、炎帝(神农)、黄帝、少皞、颛顼为五帝;《尚书序》、《帝王世纪》则视少吴(皞)、颛顼、高辛(帝喾〕、唐尧、虞舜为五帝。此外,又有把五方天神合称为五帝的神话。东汉王逸注《楚辞;惜诵》中的“五帝”为五方神,即东方太皞、南方炎帝、西方少昊、北方颛顼、中央黄帝;而唐贾公彦疏《周礼;天官》“祀五帝”,为东方青帝灵威仰、南方赤帝赤熛怒、中央黄帝含枢纽、西方白帝白招拒、北方黑帝汁先

纪。 还有几种不同组合,归纳起来,大致有这样一些说法: 三皇 ①燧人、伏羲、神农(《尚书大传》); ②伏羲、女娲、神农(《风俗通义》); ③伏羲、祝融、神农(同上); ④伏羲、神农、黄帝(《古微书》)。 五帝 ①黄帝、颛顼、帝喾、尧、舜(《大戴礼记》); ②庖牺、神农、黄帝、尧、舜(《战国策》); ③太昊、炎帝、黄帝、少昊、颛顼(《吕氏春秋》); ④伏羲、神农、黄帝为三皇,少昊、颛顼、帝喾、尧、舜为五帝(伪《尚书序》); 以其经书地位之尊,以后史籍皆承用此说。于是这一三皇五帝说被奉为古代的信史; ⑤黄帝、少昊、颛顼、喾、尧(《资治通鉴外纪》)。 其实,三皇五帝传说的分歧,是我国多民族发展的产物,它曲折地反映了民族融合的进步趋势。早在进入文明时代之前,在祖国辽阔的土地上,就形成了华夏族、苗族以及当时被华夏族称之为蛮、夷、戎、狄等许多兄弟民族。说华夏族为黄、炎之后,这实际上反映了华夏族是由以黄帝、炎帝为代表的两个有血缘亲属关系的氏族经过长期发展而成的。

历史年代世系表汇总

夏(约前2070—前1600) 禹启太康仲康相少康柕槐芒 泄不降扃廑孔甲皋发桀(履癸) 商前期(前1600—前1300) 汤外丙仲壬太甲沃丁太庚小甲雍已太戊仲丁外壬河亶甲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阳甲盘庚(迁殷前) 商后期(前1300—前1075) 商王纪元时间在位年数 盘庚(迁殷后)前1300 50 小辛 小乙前1251 武丁前1250 59 祖庚前1191 44 祖甲 廪辛 康丁前1148 武乙前1147 35 文丁前1112 11 帝乙前1101 26 帝辛(纣)前1075 30 西周(前1046—前771) 庙号姓名纪元时间在位年数 武王姬发前1046 4 成王姬诵前1042 22 康王姬钊前1020 25 昭王姬瑕前995 19 穆王姬满前976 55 共王姬繄扈前922 23 懿王姬囏前899 8 考王姬辟方前891 6 夷王姬燮前885 8 厉王姬胡前877 37 共和周定公、召穆公前841 14 宣王姬静前827 46 幽王姬宫涅前781 11 东周(前770—前256) 庙号姓名纪元时间在位年数 平王姬宜臼前770 51 桓王姬林前719 23 庄王姬佗前696 15 釐王姬胡齐前681 5 惠王姬阆前676 25

襄王姬郑前651 33 顷王姬壬臣前618 6 匡王姬班前612 6 定王姬瑜前606 21 简王姬夷前585 14 灵王姬泄心前571 27 景王姬贵前544 25 悼王姬猛前520 1 敬王姬匄前519 44 元王姬仁前475 7 贞定王姬介前468 28 哀王姬去疾前441 1 思王姬叔前441 1 考王姬嵬前440 15 威烈王姬午前425 24 安王姬骄前401 26 烈王姬喜前375 7 显王姬扁前368 48 慎靓王姬定前320 6 赧王姬延前314 59 秦世系表(?—前206) 庙号纪元时间在位年数 西周秦嬴不详不详秦侯不详不详公伯不详不详秦仲前844 23 东周 (春秋时代)秦庄王前821 44 秦襄王前777 12 秦文公前765 51 秦宁公前715 13 秦出公前703 7 秦武公前697 21 秦德公前677 3 秦宣公前675 13 秦成公前663 3 秦穆公前659 40 秦康公前620 13 秦共公前608 6 秦桓公前603 27 秦景公前576 40 秦哀公前536 36 秦惠公前500 10 秦悼公前490 14

夏商周年表

夏商周断代工程 《夏商周年表》廓清千古之谜 中国历史纪年上推1200年 中国青年报北京11月9日电(记者邓琮琮)人们盼望已久的《夏商周年表》终于问世了。今天正式公布的《夏商周年表》,把我国的历史纪年由公元前841年向前延伸了1200多年,使中华文明发展的重要时期夏商周三代有了年代学标尺。“夏商周断代工程”的4位首席科学家李学勤、李伯谦、仇士华、席泽宗及众多科学界人士今天出席了新闻发布会。 历时5年的“夏商周断代工程”,是“九五”期间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总目标是制订有科学依据的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年代学年表。项目于1995年秋开始筹备,1996年5月16日正式启动,在多学科交叉研究和200位科学家的共同努力下,现已实现计划预定的目标,定夏代始年约为公元前2070年。今年9月15日,在科技部组织召开的“夏商周断代工程项目验收会”上,断代工程顺利通过了验收。 中华文明是举世公认的具有独立起源的文明之一,与古埃及、古巴比伦和古印度并称,是四大古代文明中惟一没有中断、一直绵延传流的文明。夏商周三代是中国古代文明由兴起到繁盛的重要历史时期。遗憾的是,我国传世文献上记载的古代确切年代只能追溯到西周晚期的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这之前的历史纪年都湮没在千古尘烟之中,成为中国历史以及世界历史上的重大缺憾。李学勤说,中国有着非常丰富的地下文物蕴藏,曾先后兴起多种多样的考古文化,逐步形成夏商周三代的灿烂文明。通过历史学、考古学的研究,将我们先人对人类文化的贡献昭示于世界,使中国古代文明在整个人类历史中的地位进一步得到肯定,将巩固和增强我们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和自信心。 “工程”在实施过程中坚持多学科结合,交流合作,相互启发,相互推动,最终形成有多学科支撑的研究结论。李学勤对记者说,这是我们对现有成果最能够自信的依据,也是“夏商周断代工程”的突出特点。 据了解,鉴于国内与年代学有关的各学科专家年龄偏老,“工程”领导一直重视吸收中青年专家参加研究工作,使他们在“工程”的各个环节做出了很大贡献。 “工程”在坚持科学精神和学术民主的前提下,自始至终体现了“政府支持,专家负责”的原则,使参加“工程”的200位专家学者能够充分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知识和经验。在1999年9月下旬,

中国历代君主世系简表

中国历代君主世系简表 上古时代炎帝神农氏 黄帝轩辕氏 少昊金天氏 颛顼高阳氏 帝喾高辛氏 帝挚高辛氏 唐尧放勋 虞舜重华夏: (前2070—前1600),禹(姒文命)始建国,亡于商。姒姓。共传十四世,十七王。建都: 阳城(今河南郑州登封东),帝禹建立夏朝时所定首都;阳翟(今河南禹州),帝禹迁都; 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帝启迁都…… 1、夏禹45年 2、帝启29年 3、太康29年 4、仲康l3年; 5、帝相28年--(羿-寒浞) 6、少康21年 7、帝杼17年;

8、帝槐44年9、帝芒l8年lO、帝泄21年l1、不降59年; l2、帝扃2l年l3、帝廑2l年l4、帝孔甲3l年l5、帝 皋l1年; l6、帝发l1年17、履癸52年。商: 商王朝(前1600—前1046),高祖太武王成汤(子履)灭夏建立王朝; 世祖文成王盘庚(子旬)迁殷后又称为殷朝(前1300—前1046),亡于周。 其实在之前的几百年,子契因为随禹治水有功,被虞舜封于商。 从此商先后作为虞、夏的诸侯国,一直到商汤灭夏成为商朝。商朝首都也特别多,这里说商王朝建立以后的三个著名都城: 西亳(今河南洛阳偃师西),高祖太武王成汤迁都; 殷(今河南安阳):世祖文成王盘庚迁都; 朝歌(沬,今河南淇县),武祖烈王武乙迁都。汤太丁外丙中壬太甲沃丁太庚小甲; 雍己太戊中丁外壬河亶甲祖乙祖辛沃甲;

祖丁南庚阳甲盘庚小辛小乙武丁祖庚;祖甲廪辛康丁武乙文丁帝乙帝辛;周: 1.西周王朝(前1046—前771),武王(姬发)灭商建立王朝,结束于犬戎。 在此之前,后稷姬弃被虞舜封于邰,作为虞、夏、商的诸侯国。 此后,一度改国号豳(邠,今陕西郴县),至太王(文王的父亲)时期才改国号周。 周在成为王朝之前也数次迁都,灭商后以镐京(西都宗周,今陕西西安长安西北)为首都。 不久,成王(姬诵)又以洛邑(东都成周,今河南洛阳王城公园一带)为陪都。 2.东周王朝(前770—前256),平王(姬宜臼)迁国,亡于秦。 东周起先以陪都王城(洛邑/河南,今河南洛阳王城公园一带)为首都; 后来,又以成周(洛阳,今河南洛阳白马寺东)为都城,实际上两座城都在今天的洛阳内。西周:

三皇五帝

三皇五帝 三皇五帝的叫法,历史上就一直争论不休。其中有一个重要的情结在于血统和男尊女卑的思想在里面作怪。人类之初,伏羲女娲等群居共处,处于原始种群时期,也不知过了多少年,才知道取火用火保存火的方法,这个时候才有人类从动物群落中分离出来的可能。直到后来伏羲发明了结网捕鱼和狩猎驯养技术,这才使得人类进入种群文明。女娲,作为母系群体代表,伏羲也可能是父系群体代表,也可能那时根本就是乱的,是自然而然的,并无父系、母系的严格区别。人类在山林洞穴中生活亿万年之久,对于灾难的征兆,已经有了经验或感觉。直到大灾难降临之时,女娲预先派人传达了逃避灾难的命令和方法,由于那时是恐龙时期,传达方式,是借力传达,因而也是很缓慢的,得到通知的人群也是极其稀少的。女娲已经成为“娘娘”,成为人类共同的祖母。由此女娲应该排在三皇五帝之前。女娲时期是属于旧石器时期,这个时期长达2.0亿年。大劫难过后,太昊伏羲制八卦分九州,以龙记官,建立了中国远古第一个原始社会形态的国家,成为部落首领,使得人类社会进入部落文明时期。太昊的功绩在于下令儿孙们向全世界扩散,并让自己的四个儿女前往世界各地。那个时期,男女基本上是平等的,并无后来汉民族重男轻女的思想。在扩撒过程中,燧人氏发明燧石取火的方法,太昊伏羲便将首领位置让给燧人氏,自己则离开昆仑到大儿子羲伯那里去了。燧人氏继承太昊伏羲在昆仑的部落体系,成为燧明国,而后则在昆仑山南北和天山南北扩散发展。这期间,玄女发明绳结文字,后来发明了天干地支和陶文。人类步入新石器时期。三皇:羲皇、燧皇、炎皇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尧帝、舜帝我们被称为炎黄子孙,源于炎帝和后来的黄帝。黄帝时期的炎帝,正是黄帝的哥哥继承神农氏首领,而黄帝为有熊氏首领。炎黄联盟与帝俊、蚩尤相继征伐后,天下大一统,这是从来没有过的奇迹,因此我们被称为“炎黄子孙”。我们也被称为龙的传人,源于伏羲女娲时期,天地感应而生伏羲女娲,与霹雳雷神和大泽有关,雷电之状若龙,击之于木而燃烧,取木火而用,自此改变人类,使之从动物世界分化走出。故以伏羲为龙,具备木德,木为青,故为青龙。但凡神州大地之后人,均为青龙之传人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说,天皇、地皇、泰皇为三皇,且认为泰皇最贵。那么,泰皇是谁?《太平御览》卷七十八引《春秋纬》提出天皇、地皇、人皇为三皇的另一种看法,似乎泰皇即人皇。《尚书大传》和《白虎通义》等,则又主张三皇应为燧人、伏羲、神农,而《运斗枢》、《元命苞》等纬书,除了认同伏羲、神农外,补上了创造人类的女娲。此外,《帝王世纪》以伏羲、神农、黄帝为三皇,《通鉴外纪》又以伏羲、神农、共工为三皇。由此看来,伏羲、神农占了三皇之两席,诸说基本一致,而第三位究竟是谁,分歧较大。至于五位古帝,说法也各异。《世本》、《大戴礼记》、《史记·五帝本纪》列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为五帝;而《礼记·月令》以太皞(伏羲)、炎帝(神农)、黄帝、少皞、颛顼为五帝;《尚书序》、《帝王世纪》则视少昊(皞)、颛顼、高辛(帝喾〕、唐尧、虞舜为五帝。此外,又有把五方天神合称为五帝的神话。东汉王逸注《楚辞·惜诵》中的“五帝”为五方神,即东方太皞、南方炎帝、西方少昊、北方颛顼、中央黄帝;而唐贾公彦疏《周礼·天官》“祀五帝”,为东方青帝灵威仰、南方赤帝赤熛怒、中央黄帝含枢纽、西方白帝白招拒、北方黑帝汁先纪。秦国原有四帝(白帝、青帝、黄帝、炎帝)崇拜,加上黑帝位五帝。按吕不韦十二纪的提法,五帝是主管四方,四时和五行之神。黄帝居中,具土德;太皞居东方,具木德,主春,亦称春帝;炎帝居南方,具火德,主夏,亦称炎帝;少皞居西方,具金德,主秋,亦称白帝;颛顼居北方,具水德,主冬,亦称黑帝.(《吕氏春秋`召类》)其实,三皇五帝传说的分歧,是我国多民族发展的产物,它曲折地反映了民族融合的进步趋势。早在进入文明时代之前,在祖国辽阔的土地上,就形成了华夏族、苗族以及当时被华夏族称之为蛮、夷、戎、狄等许多兄弟民族。说华夏族为黄、炎之后,这实际上反映

历史手抄报:三皇五帝象征意义

历史手抄报:三皇五帝象征意义 历史手抄报:三皇五帝象征意义历史手抄报:三皇五帝象征意义象征意义 三皇五帝的说法,应该是后人对远古时期帝王,三皇五帝朝代的概括,而非全指,是华夏文明对祖先的尊崇与缅怀。由于秦始皇焚书坑儒,上古文献大多失传,三皇五帝属于通常所说的神话传说范畴,但从传说的广泛性上和《史记》等描叙,三皇五帝的真实性应该是确切存在的。三皇五帝的所指有不同的说法,不可苟全,应该是不同人士的不同分类而已,并没有确切的所指。 三皇是中国文明早期的三个帝王,中国文明早期有盘古氏、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和轩辕氏,其他如也曾被列入三皇之列的女娲氏,应该是上述六个朝代中的分支,普遍的看法三皇应该是伏羲氏、女娲氏、神农氏三人,其中伏羲氏女娲氏和神农氏,由于在远古文明中的重大意义和影响,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他们同时又是一个朝代的开始,分别代表中国远古文明的早中晚期。三皇时代的时间跨度较大,每个时代在开朝的三皇之后,又有许多帝王。例如神农氏的开朝帝王和最后一个帝王都是炎帝。 五帝是黄帝时代的五个帝王。轩辕黄帝取代神农氏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黄帝王朝。五帝一说,指的是轩辕时期的五个帝王。由于黄帝是轩辕氏开朝之君,又在中华民族中具有伟大的地位,其成就远在

其他四帝之上,包括在五帝之列更为合理。根据《史记》等史书记载,轩辕氏时期的帝王远不止五位,传说无可非议,所以五帝之说也各有不同,只是各人的价值取向不同而已。 古史系统 中国最早的古史系统。中国的古史传说中,三皇五帝广为流传,到战国时期早有把三皇五帝之说载入史册。 皇的原义还有大和美一说,不作名词用。战国末,因上帝的帝字被作为人主的称呼,遂用皇字来称上帝,如《楚辞》中的西皇、东皇、上皇等。时又有天皇、地皇、泰皇之名,称为三皇。在《周礼》、《吕氏春秋》与《庄子》中也始有指人主的三皇五帝,《管子》并对皇、帝、王、霸四者的不同意义作了解释,但都未实定其人名。 汉代所定的人间历史上的三皇有五说: ①《尚书大传》为燧人、伏羲、神农。《礼含文嘉》、《春秋命历序》亦同此说而以燧人居中。 ②《春秋运斗枢》为伏羲、女娲、神农。 ③《礼号谥记》为伏羲、祝融、神农。《孝经钩命决》引《礼》同此,但以祝融居末。 ④《白虎通》说为伏羲、神农、共工。 ⑤西汉末的《世经》所排古史系统,在黄帝和颛顼之间加有少昊金天氏,使战国时说的五帝中多了一帝。于是有人把原五帝之首的黄帝升为三皇,与伏羲、神农并列。首先是《礼稽命徵》持此说,

中国历史(叁:先秦时期——夏商周三代、春秋战国)

夏商周三代 甲骨文 最早的世袭朝代夏朝约在前2070年到前1600年,由于这段历史目前没有发现文字性文物做印证,所以只能靠后世的记录和出土文物互相对照考证,中国学者一般认为河南洛阳二里头遗址是夏朝首都遗址,有学者对此持有疑问。根据文字记载,夏朝有了中国最早的历法--夏小正。 不过之后的商朝是目前所发现的最早有文字文物的历史时期,存在于约前1600年到约前1046年。据说夏朝最后一个君主——桀,由于荒淫无道而被汤推翻。商代时文明已经十分发达,有历法、青铜器以及成熟的文字——甲骨文等。商王朝时已经有一个完整的国家组织,并且具有了封建王朝的规模。当时的主要生产部门是农业,不过手工业,特别是青铜器的冶铸水平也已经十分高超。并且已经出现了原始的瓷器。商朝自盘庚之后,定都于殷(今河南安阳),因此也称为殷朝。商朝的王位继承制度是传子或传弟,多按年龄的长幼继承。 与此同时,黄河上游的另一个部落周正在逐步兴起,到了大约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在牧野之战中取得决定性胜利,商朝灭亡。周朝正式建立,建都渭河流域的镐京(今陕西西安附近)。之后周朝的势力又慢慢渗透到黄河下游和淮河一带。周王朝依然是封建贵族统治,有许多贵族的封国(诸侯)。到鼎盛时,周朝的影响力已经在南方跨过长江,东北到今天的辽宁,西至甘肃,东到山东。周朝时的宗法制度已经建立,政权机构也较完善。自唐尧、虞舜至周朝皆封建时代,帝王与诸侯分而治之。中国最早有确切时间的历史事件是发生于公元前841年西周的国人暴动。 春秋战国

先师孔子行教像(吴道子作) 主条目:周朝、东周、春秋和战国 前770年,由于遭到北方游牧部落犬戎的侵袭,周平王东迁黄河中游的雒邑(今河南洛阳),东周始此后,周王朝的影响力逐渐减弱,取而代之的是大大小小一百多个小国(诸侯国和附属国),史称春秋时期。春秋时期的大国共有十几个,其中包括了晋、秦、郑、齐及楚等。这一时期社会动荡,战争不断,先后有五个国家称霸,即齐、宋、晋、楚、秦(又有一说是齐、晋、楚、吴、越),合称春秋五霸。 到了前546年左右,黄河流域的争霸基本结束,晋、楚两国平分了霸权。前403年,晋国被分成韩、赵、魏三个诸侯国,史称「三家分晋」。再加上被田氏夺去了政权的齐国,和秦、楚及燕,并称战国七雄,战国时期正式开始(大部分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将战国开始划为封建社会,然而大部分西方及台湾学者却又将之划为封建社会的崩溃)。 前356年秦国商鞅变法开始后,秦国国力大大增强,最后终于在前221年消灭六国最後的齐国,完成统一,中国历史也进入了新时代。 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比较自由,史称百家争鸣。出现了多位对之后中国有深远影响的思想家(诸子百家),例如老子、孔子、墨子、庄子、孟子、荀子、韩非等人。出现了很多学术流派,较出名的有十大家,即道家(自然)、儒家(伦理)、阴阳家(星象占卜)、法家(法治)、名家(修辞辩论)、墨家(兼爱非攻)、杂家(合各家所长)、农家(君民同耕)、小说家(道听途说)等。 文化上则出现了第一个以个人名字出现在中国文学史上的诗人屈原,他著有楚辞、离骚等文学作品。孔子编成了诗经。战争史上出现了杰出的兵法家孙武、孙膑、吴起等等。科技史上出现了墨子,建筑史上有鲁班,首次发明了瓦当,奠定了中国建筑技术的基础。能制造精良的战车与骑兵,同时此时中国的冶金也十分发达,能制造精良的铁器,在农业上出现了各种灌溉机械,大大提高了生产率,从而为以后人口大大膨胀奠定了基础。历史上出现了春秋(左传),国语,战国策。中华文化的源头基本上都可以在这一时期找到。这一时期科技方面也取得了很大进步。夏朝发明了干支纪年,出现了十进位制。西周人用圭表测日影来确定季节;春秋时期确定了二十八宿;后期则产生了古四分历。

01三皇五帝世系(资料丰富,内容详尽;已仔细校对,无错误)

三皇五帝简介 三皇五帝世系图 三皇五帝是中国在夏朝以前出现在传说中的“帝王”。从三皇时代到五帝时代,历年无确数,最少数千年。近代考古在中原地区发现的裴李岗文化、贾湖文化等,从7000年前至10000年前已经进入农业社会,其中出土的具有文字性质的龟骨契刻符号与约3000年前的殷商甲骨文有类同和相似之处。三皇五帝是中华上古杰出首领的代表。三皇五帝是谁,存在多种说法。基本上,无论是按照史书的记载,还是神话传说,都认为三皇所处的年代早于五帝的年代。大致上,三皇时代距今久远,或在四五千年至七八千年以前乃至更为久远,时间跨度亦可能很大;而五帝时代则距夏朝不远,在4000多年前。 历史 三皇五帝属中国上古时期,距今久远,少有当时的文字实物资料流传,主要靠传说流传至今,因此这段历史对于后来的人们存在很多含糊不清之处。由于对这一历史时期现存的资料大多和神话传说纠缠在一起,许多事情很难判断真伪,综合史料,大致为: 三皇时代处于约6000年前到4000年前,是中华文明的萌芽发展期。历史资料表明,漫长的三皇时代是母系氏族社会到父系氏族社会的转变期,早期的女娲也常被列为三皇之一。到五帝时代,已经是父系社会,不过女子仍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嫘祖等女子人物在文明发展中也有很大的贡献。五帝时代文明是三皇时代文明的延续。以文字为例,传说伏羲创造八卦、文字,而在黄帝时代仓颉造字,文字愈加成熟。女娲、伏羲时代的龙崇拜,在炎黄时代进一步发展。传说炎帝(指末代炎帝)、黄帝皆神农后裔,炎帝即神农部落首领,也是各部落联盟的首领、天子共主,当时神农部落已世衰,黄帝和伏羲(有人认为盘古即为伏羲)部落有密切的传承关系,后来黄帝取代炎帝成为天子,为五帝之首,五帝以后即为夏、商、周时代。 五帝时代在约4000多年前,当时,黄河流域有一个姬姓部落,首领是黄帝,主要从事农业劳动,还有一个以炎帝为首的姜姓部落,双方经常发生摩擦,两大部落终于爆发了阪泉之战,黄帝打败了炎帝,两个部落并且结为联盟,最后,黄帝又征服了周边各个部落,黄帝时代华夏文明取得很大发展,华夏族由此产生,现在的中国人称自己是“炎黄子孙”也是来自于此。 三皇 关于上古传说史中的三位圣王。三皇,有各种说法: (1)伏羲、神农、女娲(《史记·三皇本纪》[司马贞补]、《运斗枢》、《元命苞》) (2)伏羲、神农、黄帝(《尚书·序》、《帝王世纪》) (3)伏羲、神农、燧人(《尚书大传》、《礼纬·含文嘉》) (4)伏羲、神农、祝融(《白虎通》) (5)伏羲、神农、共工(《通鉴外纪》) (各种说法中都包括伏羲、神农两个,另一个有女娲、黄帝、燧人、祝融、共工五种说法。) 此外,汉朝的纬书中称三皇为天皇、地皇、人皇,是三位天神,后来在道教中又将三皇分初、中、后三组:初三皇具人形;中三皇则人面蛇身或龙身;后三皇中的后天皇人首蛇身,即伏羲,后地皇人首蛇身,即女娲,后人皇牛首人身,即神农。 五帝

中国历代帝王世系表

中国历代皇帝世系表(秦——清) 一、中国历史朝代歌 夏后殷商西东周,春秋战国秦皇收。 西汉东汉魏蜀吴,西晋东晋兼五胡。 匈奴羯氏羌慕容,拓跋代北后称雄。 宋齐梁陈是南朝,北魏齐周称北朝。 北周灭齐传于隋,隋又灭陈再统一。 随灭唐兴称富强,五代十国各称王。 契丹兴起在北方,建号为辽入汴梁。 五代梁唐晋汉周,宋朝建国陈桥头。 女真建金先灭辽,打破汴梁北宋消。 南宋偏安在江南,蒙古兴起国号元。 灭金灭宋归一统,元朝统治九十年。 明代共传十六君,满洲初起号后金。 后金国号改为清,入关称帝都北京。 人民觉悟革命起,清帝退位民国立。 人民民主再胜利,齐心奔向共产党。 二、历代皇帝世系表 秦(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历三帝,共统治15年 建都:咸阳(今陕西咸阳市东北) 秦始皇嬴政(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10年)在位十二年秦二世胡亥(公园前209年——公元前207年)在位三年秦末世子婴(立之即废) 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历十三帝,共统治214年 建都:长安(今陕西西安) 汉高祖刘邦(公元前206年——公元前195年)在位十二年汉惠帝刘盈(公元前194年——公元前188年)在位七年汉高后吕雉(公元前187年——公元前180年)在位八年(注:吕雉挟汉少帝称制) 汉文帝刘恒(公元前179年——公元前157年)在位二十三年年号:前元、后元

汉景帝刘启(公元前156年——公元前141年)在位十六年 年号:前元、中元、后元 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40年——公元前87年)在位五十四年 年号:建元、元光、元朔、元狩、元鼎、元封、太初、天汉、太始、征和、后元 汉昭帝刘弗陵(公元前86年——公元前74年)在位十三年 年号:始元、元凤、元平 汉宣帝刘询(公元前73年——公元前49年)在位二十五年 年号:本始、地节、元康、神爵、五凤、甘露、黄龙 汉元帝刘奭(公元前48年——公元前33年)在位十六年 年号:初元、永光、建昭、竟宁 汉成帝刘骜(公元前32年——公元前7年)在位二十六年 年号:建始、河平、阳朔、鸿嘉、永始、元延、绥和 汉哀帝刘欣(公元前6年——公元前1年)在位六年 年号:建平、太初元将、元寿 汉平帝刘衎(公元1年——公元5年)在位五年 年号:元始 汉孺子婴(公元6年——公元8年)在位三年 年号:居摄、初始 新朝王莽(公元9年——公元23年)在位十四年 年号:始建国、天凤、地皇 淮阳王刘玄(公元23年——公元25年)在位三年 年号:更始 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历十三帝,共统治196年 建都:洛阳(今河南洛阳) 汉光武帝刘秀(公元25年——公元57年)在位三十三年 年号:建武、建武中元 汉明帝刘庄(公元58年——公元75年)在位十八年 年号:永平

夏商周断代工程详细介绍

题目:三代纪年揭秘—解读夏商周断代工程 提要:夏商周断代工程从1996年开始,2000年结束,是中国考古学史上具有了深远影响的大事件,其成果赞成者有之,质疑者亦有之。文章讲述了工程提出的背景、经过、成果、影响、各方质疑,最后附上自己的小结。 关键词:夏商周断代工程,碳14测年,成果,质疑 正文: 夏商周断代工程是第九个五年计划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之一。它是一个以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相结合的方法来研究中国历史上夏、商、周三个历史时期的年代学的科学研究项目,是一个多学科交叉联合攻关的系统工程。下面综合各方资料介绍夏商周断代工程。 一、提出背景 在四大文明古国中,埃及、印度、和巴比伦文明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相继在发展的过程中断裂颓废甚至彻底毁灭,唯有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未中断,然而在年代学上,中华民族与古代埃及、两河流域等古代文明相比较存在一定的差距。中华民族有史以来的确切纪年只能追溯到西周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再往前的历史纪年,或缺失,或说法不一,难以考证。司马迁在史记中写道“维三代尚矣,年纪不可考,盖取之谱牒旧闻,本于兹,於是略推,作三代世表第一”[1]。几千年来,无数学者为解决这一疑团殚精竭虑(比如西汉晚期的刘歆),然而由于涉及的问题太多,靠个人的力量根本无法完成此任务。 20世纪20年代,以史学家顾颉刚为首的疑古学派兴起,他们以《古史辨》为依托,否认中国远古文明的存在,认为中国三黄五帝与夏商周三代根本无信史[2]。同时,中国年代历史学的缺失使得西方的学者对中华民族的历史不断提出各种质疑,提出了诸如春秋以前无信史、中华文明西方起源说等不恰当的观点。这更激发了国人还原中华古代文明,建立夏商周三代纪年的决心。 现代考古学的发展,使得人们对历史的研究不再单纯依赖于古代文献,而是可以从历史遗迹、天文历算、科技测年等多方面综合研究历史,补充文献的不足。有鉴于此,当时的国务委员、国家科委主任的宋健倡导提出了夏商周断代工程,希望利用现代考古学手段对我国历史上夏、商、周三代的年代问题作出科学的、精确的论证,以此解决困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难题。 二、工程介绍[3] [4] ○1参与人员: “夏商周断代工程”于1996年正式设定,是中国“九五”期间重点科技攻关计划项目。该工程由国家科委副主任邓楠及七个部委领导组成领导小组,国务

中国历史纪年表(最详细版)

中国历史年表

五帝 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夏世系 1、禹—— 2、启—— 3、太康—— 4、仲康—— 5、相—— 6、少康—— 7、杼—— 8、槐(芬)—— 9、芒(荒)—— 10、泄(世)—— 11、不降—— 12、扃(局、禺)—— 13、廑—— 14、孔甲—— 15、皋(吴、皋苟)—— 16、发(发惠)——17、桀( 履癸) [夏代君主于古籍中被称为后、夏后、夏后氏,亦有称之为帝者。自启至桀凡十三代,十六传,历四百七十二年(一说四百三十二年),是为后人所推算] 商世系 1、天乙(汤、武汤、唐、大乙)—— 2、外丙—— 3、仲壬—— 4、太甲(祖甲、太宗)—— 5、沃丁—— 6、太庚—— 7、小甲—— 8、雍己—— 9、太戊—— 10、仲丁—— 11、外壬——12、河单甲—— 13、祖乙—— 14、祖辛—— 15、沃甲——16、祖丁—— 17、南庚—— 18、阳甲—— 19、盘庚—— 20、小辛——21、小乙—— 22、武丁—— 23、祖庚—— 24、祖甲—— 25、廪辛—— 26、康丁—— 27、武乙—— 28、太丁(文丁) —— 29、帝乙——30、帝辛(纣、受) [商(殷)代君主在古籍和甲骨人中被称为王。自汤(天乙)至纣凡十七代,三十传,历六百二十九年。一说商凡二十九王,历四百九十六年。传承制度前期以“兄终弟及”为主,后期以“父死子继”为主。国都屡迁,至盘庚迁殷(今河南安阳小屯村),始定都] 西周世系 1、武王(姬姓、名发)—— 2、成王(诵)—— 3、康王(钊)—— 4、昭王(瑕)—— 5、穆王(满)—— 6、共王—— 7、 懿王—— 8、孝王—— 9、夷王—— 10、厉王(胡)——[共和]( 庚申前841年)—— 11、宣王( 甲戌前827年)—— 12、幽王(庚申前781年) [周人原为古老部落,耕牧于渭水流域。始祖弃,被尊为农神,号称后稷。周人几经迁徙,至古公耽父,迁居于周原(今陕蚊椽山县),始以周为国名,臣属于商。古公耽父之子季历为商王太丁所杀;季历子姬昌继立,是为文王。文王统一渭水流域,迁都于丰邑(今陕西沣水西岸),其子姬发率诸侯东征,阵于牧野,歼灭殷商,建立周朝,定都于镐(今陕西西安市西南沣水东岸)。传至幽王,为犬戎所灭。自武王至幽王,凡十一代,十二王。西周之积年,存四说:1、自灭殷至国亡公元前257年,2、公元前400余年,3、386年,4、352年。其间,懿王死后,其叔辟方自立,是为孝王。孝王死后,诸侯复立懿王太子燮为王,是为夷王。厉王暴虐,国人流王于淄,由周、召二公执政,号曰“共和行政”。中国历史自共和元年(前841年)始有确切纪年。前此之历史年代,皆为后人所推算。 东周世系 1、平王(辛未前770年)—— 2、桓王(壬戌前719年)—— 3、庄王(乙酉前696年)—— 4、黧王(庚子前681年)—— 5、惠王(乙巳前676年)—— 6、襄王(庚午前651年)—— 7、顷王(癸卯前618年)—— 8、匡王(己酉前612年)—— 9、定王(乙卯前606年)—— 10、简王(丙子前585年)—— 11、灵王(庚寅前571年)—— 12、景王(丁巳前544年)—— 13、悼王(辛巳前520年)—— 14、敬王(壬午前519年)—— 15、元王(丙寅前475年)—— 16、贞定王(癸酉前468年)—— 17、哀王(庚子前441年)—— 18、思王(庚子前441年)—— 19、考王(辛丑前440年)—— 20、威烈王(丙辰前425年)—— 21、安王(庚辰前401年)—— 22、烈王(丙午前375年)——

三皇五帝传说及其在中国史前史中的定位

xx传说及其在xxxx中的定位 xx 内容提要本文根据考古学、民族学、人类学的新成果,结合文献材料,对三皇五帝的时代做了比较具体的界定,认为三皇时代是“以石为兵”的旧石器时代,凡神农氏以前的传说人物,均可视为这一时代的氏族代表;五帝时代的黄帝处于“以玉为兵”的新石器时代,婚姻形态属于母系氏族的对偶婚时期,大体与仰韶文化同步;其后的顼、帝喾处于新石器时代的父系制阶段,大体与大汶口文化中后期的情况相符;到五帝中最末两位的尧、舜时代,已属中国氏族社会末期,即将迈入“以铜为兵”的文明门槛了,大体与龙山文化的情况相一致。 本世纪70年代以前,由于种种原因,学术界对中国史前史的研究或著述,对先秦文献材料,尤其有关三皇五帝的传说的处理,宁取付之阙如的态度,也不冒然采用。这种做法,固然有其所长,亦有所短,即仅仅靠考古材料所建立起来的古史系统,读起来不仅有沉闷之感,且有许多缺环。近20多年来,由于思想的解放与考古学、民族学、人类学等研究的长足进步,学者们对古史材料的运用也大胆起来。例如,《越绝书》引战国时人风胡子的一段话说: “轩辕神农赫胥之时,以石为兵……。至黄帝之时,以玉为兵……。禹穴之时,以铜为兵……。当此之时(指风胡子所处之东周时代),作铁兵。”这段引文把东周以前的历史划分为四个阶段: 传说中的三皇(轩辕、神农、赫胥)时期为石器时代,从黄帝开始的五帝时期为玉器时代,禹以后的夏、商、周三代为铜器时代,东周时期为铁器时代。有学者认为,从大量的考古资料看,风胡子关于石器、玉器、铜器和铁器使用年代的见解是符合中国上古历史事实的[1]。张光直先生也认为,《越绝书》的这个分期法,正确地将中国古代文明演进的经过本质变化提要出来,在历史现实中具有坚实可靠的基础[2]。因此,对三皇五帝传说进行科学的清理,阐明其在中国史前史研究中的地位和意义,已属势在必行了。 二、xx传说起源的时代与起因 早在本世纪之初,已故顾颉刚先生即已指出,三皇五帝之说,实非华夏族上古神话中所固有,其产生当在战国秦汉之际。此时期正当中国历史上一个文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