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应用型本科专业实践教学深化改革探索

应用型本科专业实践教学深化改革探索

应用型本科专业实践教学深化改革探索
应用型本科专业实践教学深化改革探索

河南教育(中旬)2011.8

近年,基于突出应用型、凝练特色的办学理念,以加强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为重要内容,以培养适应社会经济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进行实践教学改革,已成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普遍原则和共识。实践教学是一个内容丰富、内涵深刻、涉及广泛的概念,实践教学改革本身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和操作性。本文以电气信息类专业为例,对实践教学改革的现状、已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建立立足专业建设的实践教学时空结构体系,为深化实践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进行实践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对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大学生良好道德和健康身心的塑造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但是,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实施应试教育,传统教育观念根深蒂固,传统教育模式惯性巨大,高校在实施素质教育、强化实践能力培养和创新能力培养方面与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上存在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学生理论学习与实际脱节、实践动手能力较差、创新能力弱、难以胜任实际工作等。因此,高校进行实践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应用型本科院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主要面向地方、面向社会经济建设一线培养高水平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要求理论以适用为标准,着重于理论如何转化为实践、如何应用到实践中去。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将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和实践能力培养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实践教学改革方面也应有更大的、突出办学特色的舞台和空间。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改革现状

1.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已取得的成果

在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与社会实际需要形成强烈反差的背景下,许多同类院校都对实践教学改革进行了积极探索与实践,并取得了有益的成果和经验。如投入巨资改建改造传统实验室,重建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改革实验教学体系和实验管理模式,组建新的着重培养学生创新

能力的开放性实验室,着力丰富活跃第二课堂,积极创建实训、实习基地,鼓励教师参与纵向和横向工程研究项目,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培养方案中要求理论课时和实践课时比保持在6:4以上,扭转传统教育模式下培养人才的“高分低能”、眼高手低的状况,以适应现代社会对高校培养人才的要求。

2.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

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电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七个方面。一是实验教学内容陈旧,实验题目大多为验证性实验,缺少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二是学生中学术氛围不浓厚,第二课堂气氛不活跃,课外科技活动处于较低水平;三是课程设计环节被忽视,毕业设计质量低下;四是“双师型”教师数量少,教师总体实践动手能力有待提高;五是产学研合作处于低水平,实质性合作亟待深化;六是部分软硬件资源设备利用率低,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七是教学资源条块分割,缺乏有机整合。

三、电类专业实践教学深化改革方案

目前,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电类专业已初步完成了第一阶段以硬件建设为主的实践教学改革,正面临着专业建设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制约,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注重软件建设和体制机制建设,进而取得实践教学改革质的突破。应用型本科院校电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进行到新阶段,应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整体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开放性原则、以人为本原则。

立足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实际,电类专业实践教学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为: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在稳定现有理论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增加实践教学环节的比重,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提升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整合实践教学资源,优化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实践教学整体水平,促进实践教学改革再上新台阶。具体方案是:建立与整体教学改革相协调、与理论教学环节互动沟通的实践教学平台,构建学生、教师、院系、学校、社会全参与的分层次、多模块、相互衔接的科学系统的立体教学体系。

在涵盖各教学资源要素的立体实践教学体系中,实践教学平台的构建是实践教学深化改革方案的核心和关键。这个平台以本科院校院系建制和资源为依托,包括实验实训、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实习见习、课外科技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产学研合作等模块,并通过这些基础实践模块的相互融合和互动,实现创新实践、创业实践的层次提升。这个方案强调实践教学平台与专业理论课程教学、科学研究、师资队伍等单元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互动。为实现实践教学平台的有效运行和改革方案的顺利实施,要在方案中组建

收稿日期:2011-07-10

基金项目:本文系许昌学院教学研究课题(编号:

02009037)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方波(1973-),男,许昌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电气工程;王红艳(1980-),女,许

昌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为电力电子装置及其应用。

应用型本科专业实践教学深化改革探索

方波,王红艳

(许昌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河南许昌461000)

摘要:当前实践教学改革应从注重外延发展阶段逐步过渡到内涵提升的新阶段,建立立足专业建设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实践教学结构体系,为应用型本科院校进一步深化实践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应用型;电气信息;实践教学

28

河南教育(中旬)2011.8

实践教学管理中心,具体负责实践教学的运行、管理和协调。

上述实践教学体系结构反映了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为了从实践教学内容、实践能力构成要素和外围环境相互关系中体现实践教学的层次性和立体性,本文构建了实践教学金字塔结构。在这个金字塔结构中,纵向从上到下划分为专业实践教学活动(包括实验、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课外科技实践活动(包括第二课堂、电子科技竞赛、产学研合作等)、社会实践活动(包括实习、见习、社区科技服务、三下乡等)三个层次。不同层次的实践活动形式与主要实践能力培养目标之间有着基本的对应关系,即专业实践教学活动的培养目标1主要包括仪器设备调试使用能力、测量测试能力、操作动手能力、计算能力、数据处理能力、观察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专业设计能力等,课外科技实践活动的培养目标2主要包括科研能力、科研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应变适应能力、分析决策能力等,社会实践活动的培养目标3主要包括理解认知能力、沟通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外语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等。金字塔结构横向由内到外展现的是实践能力的包含性,课堂实践教学活动主要培养目标是目标1,课外科技实践活动培养目标除主要目标2外,也包括目标1,社会实践活动培养目标除主要目标3外,也包括目标1和目标2。实践活动层次越往金字塔底部,培养目标就越多,综合性也就越强;越往金字塔顶部,培养目标就越单一,专业性也就越强。从实践能力的划分上看,专业实践能力主要涵盖目标1和目标2,一般实践能力主要涵盖目标2和目标3,而综合实践能力(包括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则涵盖目标1、目标2

和目标3。从实践活动形式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看,由金字塔自顶向下,实践活动与外部环境接触面越来越大,也即实践活动与外部的交流和作用愈加频繁和密切。

上述教学改革方案的主要特征是:实践教学改革与专业紧密结合;实践教学改革与本校实际相结合;实践教学改革纵向加强,横向扩展;实践能力培养分层次进行;教学资源全面整合;实践教学改革突出特色、体现优势。

四、电类专业实践教学深化改革的措施

根据实践教学深化改革方案,应用型本科院校电类专业实践教学深化改革的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八个方面。一是增加实践教学的学时,提高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比重;二是改革实验内容,压缩验证性实验,扩大设计性、综合性、创新性实验;三是加强课程设计环节,提升毕业设计质量;四是加强学生实习指导和管理;五是加强对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指导,扩大学生的参与面,推动学生科技活动向更高层次发展;六是加强师资培训,提升教师队伍的实践创新能力;七是加强产学研合作,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八是成立实践教学管理中心,构建实践教学平台。

参考文献:

[1]庞国斌.试论实践能力在形成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过程中的重要作用[J].教育科学,2004,(6).

[2]赵建华.大学生实践能力的概念、结构分析与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大学教学,2009,(7).

[3]吴庭锋.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途径探索[J].广西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8).

责编:一木著名思想家怀海特在《教育的目的》中指出:“在中学阶段,从智力培养方面来说,学生一直伏案专心于自己的课业;而在大学里,他们应该站起来并环顾四周。”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指出,大学教育贵在“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两位前人对大学教育的定位是一致的,都强调对学生自主意识的培养,重视学生素质的培养,提倡学生创造力与个性的培养。作为艺术设计专业的教育者,怎样把前人的优秀思想落实在实际教学中是一件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事情。现代艺术设计教育在我国虽然起步较晚,但从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开始发展迅猛,全国各类院校纷纷开设设计专业,并不断扩大招生规模。这就导致我国设计艺术教育的发展

是跳跃和盲目的,带有急功近利的色彩,这些问题也反映在艺术设计专业的美术基础教学中。因此,探索和寻求适合艺术设计专业特点的美术基础教育创新模式是目前设计艺术教育的重中之重。

一、传统艺术设计专业美术基础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

1.单一的教育模式造成学生只关注绘画的技能、技法

我国各类院校的设计学科大多是由原来的工艺美术学科蜕变而来的,美术基础教学从一开始就沿袭绘画学科的教学程序和内容。在这种教育观念指导下,学生只把注意力放在“再现对象本身”上,无论描绘得多么深入、技法多么娴熟,思维仍十分局限,对画面的控制能力非常被动。

2.忽视了对学生审美能力的综合训练和创造性思维能

力的启发

由于教学模式的刻板保守,无法激发学生的艺术灵感,以偏赅全,单纯实行以写实为核心的教学方式,久而久之就收稿日期:2011-06-05

作者简介:白冰(1978-),女,中原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油画。

论艺术设计专业美术基础教育模式创新

白冰

(中原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河南郑州450007)

摘要:通过创新教育模式,把美术基础训练与专业设计有机地衔接起来。创新的教育思路完全按照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制定,感性的体验、理性的分析,拓宽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领域,丰富造型语言和艺术想象力,树立学生求知、求索的自信心。

关键词:教育创新;自主意识;创造力与个性的培养29

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的内涵研究

MASTER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到 大众化教育的逐渐转变,高等院校随之 分化,呈现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应用型 本科院校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 的,实践教学对应用型本科院校而言意 义重大,本文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 学的内涵进行了探索,提出了三大有别 于一般类型实践教学的特点,并与其他 类型院校的实践教学进行了比较。 关键词:实践教学应用型本科院 校内涵研究 一、实践教学的概念 实践教学一般指有计划地组织学生 通过观察、实验、操作(广义的),掌握与培养目标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的教学活动。根据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 评估指标体系,实践教学的内容包括实 验、实习、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也包括军训、创业活动、社会调查、科技制作、学科竞赛活动、社会 实践等。其内容构成与理论教学既相互 联系,又相对独立。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内涵 应用型本科院校基本内涵:面向地 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设置应用学科 专业;强化实践实训教学,提高应用能 力;重视应用研究,促进产学研紧密结 合;培养具有一定理论基础、理论应用 和技术能力,为党政机关、企事业等基 层单位服务的应用型专业人才。在外延 上基本等同于美国的工程教育与工程技 术教育、德国的应用科技大学、英国的 多科技术学院、印度的工程技术学院和 技术大学、我国台湾的技术学院与科技 大学等。 按照美国卡内基分类:以学位高低 将全美高等教育划分为6个层次(博士学位颁发机构、硕士级学院及大学、学士级学院、副学士级学院、专门机构、族群学院及大学),应用型本科院校则相当于学士级学院。 按照广东管理科学研究院分类:先 按学科门类分类,再以科研规模大小分 层次,按科研规模大小分为研究型、研 究教学型、教学研究型、教学型4型,应用型本科院校则相当于教学研究型或教学型院校。 三、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的内 涵 应用型本科院校主要培养应用型本 科人才,所谓应用型人才,是指能将扎 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专 业实践的人才类型,在知识上具有复合 性、应用性特点,在能力上具有综合 性、实践性特点,在素质上具有合作意 识、踏实作风的特点。 根据应用型人才的特点,应用型本 科院校实践教学应该有别于一般类型上 的实践教学,实践教学的设计必须处处 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应用型本科 院校实践教学至少在以下三个方面有别 于一般类型的实践教学: 1.实践教学目标。不仅要重视基本操作能力的培养,更要重视综合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要重视基础技能的培养,更要重视专业技能 与行业技能结合起来培养,突出专业应 用能力,突出行业结合。 2.实践教学内容。实践内容要根据 实践教学目标的要求,对原有的教学与 训练内容进行大范围的选择、整合与扩 展,着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思 维、实践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 力。以综合性、技能集成性的系列技能 训练为目标合理整合实验内容,打破课 程之间的界线,减少验证性、演示性实 验,提高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比例, 验证性实验保持与相关理论课的密切联 系,培养学生的实验基本操作能力,综 合性实验培养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设 计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 不仅重视培养方案规定的实践教学安 排,而且不能忽视社会调查、社会服 务、创业活动、学科竞赛等非硬性规定 的社会实践安排,让学生了解社会、国 情、民情以及提高其科研能力与实践能 力。 3.实践教学途径。对于培养应用型 本科人才而言,除了现有的实践教学途 径之外,还需要寻找新的实践教学模 式。 (1)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树立 “优化课内,强化课外”意识,全面开 放实验室,打破按自然班与按课表所规 定的时间进行实验的传统方式,实施开 放式实验教学。学生可利用课余时间完 成文献查阅、实验方案设计、实验准 备、仪器组装及调试、实验操作、数据 处理、论文撰写等一系列过程,允许学 生分多次进实验室完成同一个实验项 目,允许学生对于同一个实验项目采取 不同的实验方法进行实验,教师则根据 学生的工作表现、实验设计思路及撰写 的研究性实验报告进行综合评分;接纳 学生在实验室开展有关素质拓展项目和 学生科研基金项目的研究,鼓励学生进 入实验室参加教师的课题研究。开放式 实验教学有利于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意识与科研能 力。 (2)自主式实验教学模式。在组织 实验教学时,为学生提供创新能力培养 的条件,积极倡导“学生主体,教师主 导”的实验教学模式。在实验过程中, 教师仅仅是出题者、组织者、指导者与 裁判员,从查阅资料、制订实验方案、 实施实验过程、记录实验结果、分析整 理实验数据、撰写实验报告,整个实验 活动的实施主体是学生,对实验结果的 处理则进行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学生要 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与讨论,加深学生 对基础知识的运用和实验原理的理解, 教师最后进行点评与总结,学生独立分 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表达能 力得到了提高。 (3)项目化实践教学模式。师生通 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 的教学活动模式。项目来源于真实的工 作情景中的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与企 业的生产过程或现实商业经营活动有直 接关系,项目必须基于专业知识、技能 的学习与应用,能将专业知识与实际技 能培养有机结合起来,而不是一般的日 常性工作事务,必须具有一定的难度, 项目的完成能促进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发 展,而同时项目应该是学生运用已有知 识、技能能够解决的实际问题,而不是 纯粹、高深的科学研究项目。总之,通 过项目教学,能够培养学生将专业理论 应用于工作实际的能力,能为日后实际 工作奠定能力基础,缩短职业适应期。 四、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与其 他类型院校实践教学的比较 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与学术 型、技能型院校的实践教学有其共性, 但更主要的是区别,具体比较见表1: 从实践教学的主要内容来看应用型 本科院校比学术型本科院校多一个实训 环节,而技能型院校又比应用型本科院 校多一个技能训练环节,随着实践教学 内容的依次增多,对实践教学要求也依 次递增。 三类院校最能体现其实践教学特点 的实践环节分别是毕业论文(设计)、 专业综合实训与顶岗实习,这是与其实 践教学目标紧密相关的。 1999年《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 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与2004 年《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 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等文件反复 强调:“高职教育应以‘应用’为主旨 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实践 教学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比重;在先 进教育思想指导下,改革与完善实践教 学,改变其过分依附理论教学的状况, 充分发挥政府、企业与教育部门各方面 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探索建立 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教育部2007年 2号文件规定,“要大力加强实验、实 习、实践和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教 学环节,特别要加强专业实习和毕业实 习等重要环节”。教育部文件对两类高 校的实践教学环节都进行了明确规定, 但实践教学课时占整个教学计划的比重 与地位还是有差别的,实践教学在高职 中占有更大的比重、发挥了更大的作 用。 作者: 夏江峰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 基金项目: 此文为杭州师范大学教改项目的部 分成果,项目编号:J850。 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的内涵研究 夏江峰客座大家 139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教学成果科学总结材料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教学成果科学总结材料王瑞芳戴一峰林育兹朱智强苏新春李兰英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成果总结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王瑞芳、戴一峰、林育兹、朱智强、苏新春、李兰英)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转型、多元化办学局面的形成,我国众多高等院校理应分别类型与层次,选择不同人才培养模式,明确办学定位,注重特色办学。这是我国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的重要一环。我院自建院伊始,便确立“以有效教学见长”,着力培养富于创新意识的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宗旨。因此,几年来,我们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积极探索,确立“宽口径、厚基础、重能力、求个性”的12字人才培养模式,以知识传授为基础,以能力培育为重点,注重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使人才具有较强的实践、创新能力和职业技能。 一、努力创建强化实践能力培养的新型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设置的科学与否,决定着人才培养目标能否实现。如何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市场对各专业人才的真实要求,科学合理地调整各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建构一个新型的课程体系,一直是我们努力探索、积极实践的核心。我院将课程体系的基本取向定位为强化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因此,我们借鉴国内外名校和兄弟院校课程体系的优点,重新设计学院各专业的课程体系。 几年来,我院课程体系的建设经历了两次规范与创新,由此形成一个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课程体系。这一课程体

系在兼顾不同学科专业的教学目标和要求的基础上,将所有的课程划分为3-4大模块,每个模块各包括2-3个课程类别,即课程组,每个课程组则包括若干门课程。其突出特点在于:第一,为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在课程体系设计中突出了非专业课程的比重,专业课与非专业课的比例把握在50:50左右,专业口径被拓宽,学院的整个专业结构呈现出开放性的特点。与此同时,为了使学生能依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生涯的规划,获得更大的课程选择空间,获得更多身心健康自由发展的机会,我院大幅度增加选修课,必修课与选修课的比例被掌握在40:60左右(不包括基本技能课)。第二,突出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使人才培养更具社会适应性。为强化学生的应用能力训练,在课程体系中大大提高了实践教学环节的比重,文科类专业不少于总学分(学时)的25%,理工类专业不少于总学分(学时)的35%.同时还创新性地设置“教学实践周”,将每学年第二学期的最后两周定为“教学实践周”,在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加强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如2008年7月的“教学实践周”,各系都根据自己的教学特色,对实践周的教学活动进行细心的设计与安排,在激发学生动手实践的热情、增进理论学习积极性上取得显著成效。国际经贸系电子商务专业在实践周期间将学生按项目分组实践,其中一组学生完成的“上海埃森环境工程有限公司电子商务规划”项目得到该公司认可并采用。 为确保上述课程体系的有效、有序实施,我们还加大相关基础建设的力度。

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方案

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方案 实践教学体系分为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实践教学保障体系和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一、实践教学目标体系 1. 实践教学目标体系的内容 (1)使学生获得实践知识、开阔眼界,丰富并活跃学生的思想,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进而在实践中对理论知识进行修正、拓展和创新。 (2)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专业技术技能,使学生具有从事某一行业的职业素质和能力。包括四方面内容:一是实践能力;二是职业素质;三是创业能力;四是职业资格证书。 (3)增强实践情感和实践观念,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与责任意识,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刻苦钻研、坚忍不拔的工作作风,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 2. 调整教学目标 实践教学目标体系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基本职业素质、岗位就业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培养为模块进行构建。 设计实践教学体系时以职业能力的培养为中心,同时考虑职业素质教育,体现高职教育特点。

大力推行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双证书”制度,逐步实现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培养内容的衔接和互通,制定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学籍管理制度。 3. 调整人才培养方案 根据教学目标,贯彻“以实践教学为主导”的职业教育理念,制定以实训为主体、理论课程依附于实践课程的专业培养计划。 课程设置要与职业标准相融合,教学内容应尽量覆盖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将学生技能鉴定与学校教学考核结合起来,既可让教学考核保持职业性方向,又可避免重复考核。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文化程度和就业的需要,调整文化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实践课程的教学目标,设定多层次目标。 4. 制定专业技能规范 根据专业培养方案以及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提出系统的技能训练要求并规定必须完成或选择完成的内容。 5. 修订实践教学计划 各专业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重新修订实践教学计划,使其更具科学性、可操作性,注重实效性。 要避免重实践教学课时比例,而轻实践教学质量的倾向。文科专业在编写实践教学计划时更要注意。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定位研究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定位研究 陈小虎刘化君曲华昌 (南京工程学院)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层次定位 人才培养层次的正确定位关系到学科的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及发展格局,是学科开展各项工作的基本依据。在构建人才培养模式时, 应用型本科院校必须以正确的办学指导思想、正确的定位为前提。特别是不少应用型本科院校由专科学校升格及并转而来,刚跨入本科院校系列,更要通过科学的分析社会需求,正确估价自身的办学实力,主动适应外界环境来实现自身的正确定位,优化教学资源分配,制定正确的发展目标及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 1. 要有明确的服务区域定位 应用型本科院校一般由省市或行业主办, 主要面向区域经济和行业需要,服务区域比较明确。因此,对应用型本科院校而言,在人才培养方向及专业方向上,更要充分考虑区域经济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及时了解区域经济的发展趋向, 适时地根据区域经济的发展来设置专业, 调整专业方向, 合理调整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以更好地服务于区域经济,同时也可以在不断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自身得到更快的发展与提高。 2. 要有明确的人才培养层次定位 研究表明, 培养以“认识客观世界”为目的的科学家和培养“改造客观世界”的工程师是高等教育, 特别是理工院校并重的两个方面。然而,社会对人才需求的类型及社会经济发展要依靠学术型、工程型、技术型和技能型四种人才。学术型人才的主要任务是探索和发现新原理, 研究客观规律,将客观规律转化为科学原理和学科体系。工程型人才则主要从事将科学原理及学科体系知识转化为设计方案或设计图纸。技术型人才主要从事将设计方案与图纸转化为产品。技能型人才则主要依靠熟练的操作技能来具体完成产品的制作。当然,实际工作中,对这几类人才的培养和使用有所交叉。因此,对不同类型人才的培养,所对应的学校类型也不同。对于学术型人才, 显然主要由一流大学及研究生院培养;对工程型人才, 主要由本科院校培养; 而技术员一类人才, 以前主要由中等专业学校培养, 但由于社会对人才需求层次的提高, 中专毕业生就业岗位的下移, 因此这一类人才的培养, 目前主要由高职高专学校来承担, 其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显然, 我们工科院校尤其是应用型工程类院校,培养人才的重点应是工程型人才。 从这个定位出发, 应用型本科教育要紧紧抓住“工程性”这个涵义,从工程技术性的角度来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所构建的教学体系,应在注意理论基础知识的同时,更要注意学生工程技术能力的培养, 加强对学生工程实践的实际训练,突出创新能力、创业能力的培养。 3. 人才培养类型及定位应适应社会对各类专门人才类型的需求 社会是一个大系统, 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各种类型的人才,因此人才要有合理的结构。我们到企业及生产第一线调研时,许多企业反映,目前的高等教育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方面存在一些薄弱环节,需要在改革中加强和完善。通过调研我们认为,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育观念和教学内容陈旧;教育模式落后; 教育方法呆板;理论脱离实际, 缺乏社会实践。由此而造成的后果是,虽然近几年培养的本科以上毕业生在数量上有较大幅度的增长,而社会急需的能胜任研究、开发、设计、策划等工作并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仍然是目前非常紧缺的专门人才。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也就必须根据社会需求和自身的性质、特点,确定自己的培养目标。按照目前现代化工业生产过程中按职责、岗位的分工,作为工程型人才,主要从事工程、设备、产品、工艺、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开发与设计工作。因此,普通

应用型本科专业实践教学深化改革探索

河南教育(中旬)2011.8 近年,基于突出应用型、凝练特色的办学理念,以加强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为重要内容,以培养适应社会经济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进行实践教学改革,已成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普遍原则和共识。实践教学是一个内容丰富、内涵深刻、涉及广泛的概念,实践教学改革本身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和操作性。本文以电气信息类专业为例,对实践教学改革的现状、已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建立立足专业建设的实践教学时空结构体系,为深化实践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进行实践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对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大学生良好道德和健康身心的塑造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但是,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实施应试教育,传统教育观念根深蒂固,传统教育模式惯性巨大,高校在实施素质教育、强化实践能力培养和创新能力培养方面与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上存在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学生理论学习与实际脱节、实践动手能力较差、创新能力弱、难以胜任实际工作等。因此,高校进行实践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应用型本科院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主要面向地方、面向社会经济建设一线培养高水平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要求理论以适用为标准,着重于理论如何转化为实践、如何应用到实践中去。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将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和实践能力培养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实践教学改革方面也应有更大的、突出办学特色的舞台和空间。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改革现状 1.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已取得的成果 在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与社会实际需要形成强烈反差的背景下,许多同类院校都对实践教学改革进行了积极探索与实践,并取得了有益的成果和经验。如投入巨资改建改造传统实验室,重建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改革实验教学体系和实验管理模式,组建新的着重培养学生创新 能力的开放性实验室,着力丰富活跃第二课堂,积极创建实训、实习基地,鼓励教师参与纵向和横向工程研究项目,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培养方案中要求理论课时和实践课时比保持在6:4以上,扭转传统教育模式下培养人才的“高分低能”、眼高手低的状况,以适应现代社会对高校培养人才的要求。 2.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 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电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七个方面。一是实验教学内容陈旧,实验题目大多为验证性实验,缺少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二是学生中学术氛围不浓厚,第二课堂气氛不活跃,课外科技活动处于较低水平;三是课程设计环节被忽视,毕业设计质量低下;四是“双师型”教师数量少,教师总体实践动手能力有待提高;五是产学研合作处于低水平,实质性合作亟待深化;六是部分软硬件资源设备利用率低,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七是教学资源条块分割,缺乏有机整合。 三、电类专业实践教学深化改革方案 目前,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电类专业已初步完成了第一阶段以硬件建设为主的实践教学改革,正面临着专业建设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制约,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注重软件建设和体制机制建设,进而取得实践教学改革质的突破。应用型本科院校电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进行到新阶段,应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整体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开放性原则、以人为本原则。 立足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实际,电类专业实践教学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为: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在稳定现有理论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增加实践教学环节的比重,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提升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整合实践教学资源,优化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实践教学整体水平,促进实践教学改革再上新台阶。具体方案是:建立与整体教学改革相协调、与理论教学环节互动沟通的实践教学平台,构建学生、教师、院系、学校、社会全参与的分层次、多模块、相互衔接的科学系统的立体教学体系。 在涵盖各教学资源要素的立体实践教学体系中,实践教学平台的构建是实践教学深化改革方案的核心和关键。这个平台以本科院校院系建制和资源为依托,包括实验实训、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实习见习、课外科技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产学研合作等模块,并通过这些基础实践模块的相互融合和互动,实现创新实践、创业实践的层次提升。这个方案强调实践教学平台与专业理论课程教学、科学研究、师资队伍等单元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互动。为实现实践教学平台的有效运行和改革方案的顺利实施,要在方案中组建 收稿日期:2011-07-10 基金项目:本文系许昌学院教学研究课题(编号: 02009037)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方波(1973-),男,许昌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电气工程;王红艳(1980-),女,许 昌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为电力电子装置及其应用。 应用型本科专业实践教学深化改革探索 方波,王红艳 (许昌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河南许昌461000) 摘要:当前实践教学改革应从注重外延发展阶段逐步过渡到内涵提升的新阶段,建立立足专业建设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实践教学结构体系,为应用型本科院校进一步深化实践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应用型;电气信息;实践教学 28

拓展实践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最新资料

拓展实践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现有制药企业人才在年龄结构、学历结构、技术等级结构已经不符合企业发展的需要,甚至阻碍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制药企业迫切需要制药专业的技能型人才。这类人才既有药物相关专业知识,又有很强的动手操作能力;不仅可以很快适应各个生产岗位,还可以解决出现的问题。然而,目前中职学校的教学模式仍以教师和课本为中心,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理论教学和实习教学分别进行,理论和实践相脱节。为此,制药专业教师深入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探索实践能力培养的对策。 一、中职学校制药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师资队伍实践经验不够 目前,我国多数制药专业教师普遍缺乏药品生产和销售实战经验,不了解制药企业生产管理和销售现状的重点、难点问题,缺乏与企业必要的交流与沟通,所掌握的制药理论知识不能与实践活动有用对接。另外药品更新换代极快,作为制药专业的教师必须具备丰盛的专业知识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专业和行业要求。 因此,缺乏实践经验的教师不会产生较好的实践教学效果。 (二)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落伍 制药专业的教学仍然以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为主,缺乏课堂师生互动,缺乏对现实案例的剖析,缺乏对企业整个生产情况的了解,这些都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在教学手段上,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应用不够,有些教师即使用多媒体教学,也只是起到板书的作用。 (三)缺少必要的实习基地 从当前学校的实际情况来看,制药专业没有安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因为企业注重的是经济效益,不可能无偿的提供学生实习,即使有,也是在车间和药房做一些体力活,不能真正进入到药品生产和销售活动中。校内也没有类似于企业性质的单位或部门用来实习。

应用型人才培养浅谈

应用型人才培养浅谈 令狐采学 ---以郑州科技学院为例 摘要:本文以郑州科技学院为例,探索与实践地方本科院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围绕社会需求,以提高人才质量为培养目的,构建新型课程体系,强化能力培养,走特色办学可持续发展之路。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型人才 应用型人才是与理论型人才相比较而言的人才类型。在知识方面,要求具有一定广度和深度的理论知识和应用知识。在能力方面,不仅要有较强的应用实践能力,还要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学生作为学校生产出的产品,学到的知识和能力不仅能够实用而且还要有发展后劲。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高度重视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要大力加强实验、实习、实践和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特别要加强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等重要环节。”实践教学是大学生素质养成、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如何通过实践环节的教学,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这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我院自建院伊始,便确立着力培养富于创新意识的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宗旨。因此,几年来,我们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积极探索,以知识传授为基础,以能力培育为重点,注重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使人才具有较强的实践、创新能力和职业技能,为了所培养的学生能够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结合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要,我们制定了较完善的实践教学培养计划,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并进行探索和实践。 一、努力创建强化实践能力培养的新型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设置的科学与否,决定着人才培养目标能否实现。如何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市场对各专业人才的真实要求,科学合理地调整各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建构一个新型的课程体系,一直是我们努力探索、积极实践的核心。我校将课程体系的基本取向定位为强化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因此,我们借鉴国内外名校和兄弟院校课程体系的优点,优化设计学院各专业的课程体系。这一课程体系兼顾了不同学科专业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其特点在于:第一,为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在课程体系设计中突出了非专业课程的比重,专业口径被拓宽,学院的整个专业结构呈现出开放性的特点。与此同时,为了使学生能依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生涯的规划,获得更大的课程选择空间,获得更多身心健康自由发展的机会,大幅度增加选修课。第二,突出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使人才培养更具社会适应性。为强化学生的应用能力训练,在课程体系中大大提高了实践教学环节的比重,在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加强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为确保上述课程体系的有效、有序实施,我们还加大相关基础建设的力度。第一,加大课程建设力度,建立起完整、科学的课程数据库。该课程数据库贮藏着多门课程的详细档案资料,包括每门课程的教学大纲、历次开课记录、学生对主讲教师的教学测评,以及主讲教师对该课程内容与教学进度安排的意见和建议等。第二,加大实验室、实习场所的建设力度,积极搭设院内实践教学的良好平台,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有序开展创造良好条件。 二、革新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学方法以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高校突破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学方法,打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讲授结论性知识的教学形式,更加注重教学的互动性、启发性、针对性,使学生在学好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具有更强的观察力、表达力、思辩力、创新力和外语、计算机技能,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的需求。

应用型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应用型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实践教学是整个教学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如何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实践教学体系,这是当前颇为紧要的任务。 一、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相对于理论教学而言,实践教学是教学过程中最薄弱的环节。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以下常见问题。 (1)实践基地建设问题。由于实践设备和场地不足,使得目前实践教学条件难于满足实践教学的需求。 (2)实践教学的组织管理问题。实践教学的管理制度不够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不明确,组织管理跟不上,实训教学的质量难以保证。 (3)实践教学的考核问题。没有建立规范的实践教学的考核办法,对实践教学的要求远没有对理论教学要求的严格。 (4)对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许多教师重视理论教学,而轻视实践操作技能的提高。 (5)实验教学安排存在随意性。首先是实验内容安排的随意性,其次是实验教学时间安排的随意性。 二、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原则 (1)特色性原则 特色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源动力,为此,确立以素质教育为核心,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应变能力培养为关键,产学研结合为途径,与时俱进的人才教育培养模式这是我院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中遵循的原则。 (2)实用型原则 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要充分体现专业岗位的要求,与专业岗位群发展紧密相关。以此为原则组成一个层次分明、分工明确的实践教学体系。如实验、实训教学平台可分为基础实验技能训练平台、专业岗位技能训练平台、专业岗位实践平台三大步进行构建。 (3)混合型原则

混合型体现在教师类型的混合、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混合、教室与实验室的混合等方面,淡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专业教师与实践指导教师、教室与实验室的界限,打破原来按学科设置实验室的布局,对实践教学设施进行重新整合,形成一体化混合实践教学模式。 三、实践教学体系规范化建设 (1)强化实践教学各环节的管理 从多方面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补充和完善各种管理制度,如实验实训教学考核、实验设备的管理、安全管理、实验实训耗材的管理、实验室环保工作、信息和档案管理等方面的管理方法。根据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建立以岗位责任制为核心的各项规章制度,确定不同实验管理岗位职责和管理工作量。 (2)因“室”施“法”定条例 针对不同类型的实验实训室,建立对应的实验设备管理条例。机电信息实验实训室类型较多,主要有计算机类实验室、机电类实验室、现代先进制造实训中心等类型,根据不同类型的实验设备的状况和实验的性质,我们制定了相应的实验实训管理条例。 (3)采用先进的管理手段 采用计算机等现代化管理手段,建立信息收集、整理和归档制度,对实验实训室的各种信息及时进行记录,并做好统计、分析和归档工作,及时向学院和上级有关部门提供实验实训室的准确数据。 (4)加强安全教育 制订安全教育规章制度,认真做好安全防护工作。在实验实训前,对参加实践教育的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并签定安全教育责任书,最大程度上避免产生安全事故。 四、全面实施实践教学体系 (1)以竞赛带动实践教学 在高职业教育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学习的能力尤为重要。通过参加专业竞赛给学生提供了较大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易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思维能力。通过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我院构建了开放式实验室。为使学生熟练掌握实验、实训技能,达到竞赛所要求的技能,分院设立了计算机项目工作室、机械设计创新实验室、开放机械加工实验室、现代制造实训中心,为学生在课外实训提供了极好的平台,吸引了一大批学生在各个开放性实验室进行实验、实训操作、技能训练等。在近几年计算机类和机电类的竞赛中我院取得较好的成绩。 (2)实践教学与岗位技能培训相结合

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研究

高职高专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研究与实践 唐山学院专科教育部 摘要:高职高专教育具有“学历教育”和“技能培训”的双重属性:既是职业教育的高层次组成部分,又是一种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的特殊类型的高等教育。高职高专教育过程中的技能培养主要通过实践教学来完成,培养目标决定了它的中心地位。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以职业岗位技能要求为目标,以岗位标准为依据,以学生就业为目的,在实践教学体系的支撑下开展活动,完成并达到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 关键词:实践教学体系技能培养目标 前言 专科教育部承担着唐山学院高职高专教育任务,“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满足社会需求”是高职高专教育的方向和培养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要有实践教学体系做支撑。多年来我们在加强学校内涵建设中,针对实践教学“硬件(教育经费、师资结构、实验室及设施、校企产学研合作基地)”相对薄弱的现状,注重开发“软件(更新实践教育理念、建设实践教学体系、锻炼实践教学教研能力、提高实践教学质量)”资源,努力做到以质量求生存,以改革求发展。 一、实践教学体系的构成 1、狭义的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体系狭义的概念是指实践教学的内容体系,即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制定教学计划时,通过课程设置和各个实践教学环节的配置而建立起来的与理论教学体系相辅相成的内容体系,主要包含: ⑴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主要针对专科教育部的《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电工电子实验)、《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专业(电工电子、自动控制实验)、《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普通化学、仪器分析)进行,实验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符合人才培养目标、专业教学计划和实验教学大纲及专科教育部当前的师资力量和实验条件要求。 ⑵实训教学 实训教学是高职高专教育的核心内容,指学生的操作技能、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的训练,包括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技能竞赛、职业技能训练等。专科教育部利用校内数控及加工中心实训基地、财会实训室、分析化学实训室、计算机网络实训室、餐饮客房实训室、形体实训室和校外多家旅行社、网络公司等实训基地,根据当前所开

应用型院校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构建与培养

应用型院校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构建与培养 【摘要】应用型院校是随着现代社会发展所产生的新 型院校,也就是不以学术研究为主要目的,而是以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为主要目的的各级院校。为了达成这一目的,应用型院校对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校的教学效果。本文将就我国应用型院校当中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现状展开分析,提出一些构建与培养教师实践能力的措施,促进应用型院校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应用型院校;教师;实践教学能力 近年来我国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各大院校为了增强竞争 力,树立鲜明的办学特色,开始进行各种各样的尝试。在这种情况下,一部分院校开始积极向着应用型院校进行转化,涌现了一大批的应用型院校。这些应用型院校的产生,极大程度上促进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融合,也是我国现代教育的一次深刻改革。在这种改革的风口浪尖,为了确保应用型院校的生存和发展,每一名教师都必须要提高自身的实践教学能力。 、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现状 (一)教学内容不够熟悉。我国的各大院校都十分重视

教师的学历层次,许多岗位要求教师具有硕士以上的学历,部分岗位甚至要求教师具有博士生的学历。这是为了确保教师具有深厚的理论知识功底。而且,这些青年教师有朝气、有活力,希望能够在工作岗位上大展身手。但是这些学历层次高的青年教师也同样有他们的缺点,他们当中的大部分人是从学校毕业之后直接进入教育工作岗位,缺乏教学经验也缺乏专业的实践工作经验。这就导致了许多教师在上课时只是简单地按照教材念,对教学内容不够熟悉,掌握的一些语言技巧和教学方法无法运用到教学当中。 二)教学方法不够多元。教学方法单调,不?蚨嘣?化 是我国教育存在的普遍问题,并不仅仅表现在应用型院校当法单一,学生就容易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学习积极性不高。 中。教学方法是教学质量水平的影响因素之。如果教学方 目前,虽然很多教师已经逐渐开始尝试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新型的教学方法,但是应用得比较生硬刻板,运用方式也比较单一,没有起到预想中的良好效果。所以,教师定要尽可能地开发多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结合起来进行应用,注意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三)缺乏教学理论研究。教学理论的研究能够对实践 教学工作起到指导作用,教师对教学理论的研究能够不断地促进教师提高自我教学水平。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教学负担重,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教学理论研究当中。还有些教师对教育界的新理论、新知识缺乏了解也不愿意去了解,这大大影响了自身教学能力的完善。 、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构建与培养措施 (一)完善教师评价体系。目前的教师职称评价体系标 准比较单一,只是根据教师的发布论文数量、获得的奖项数量等几项指标来为教师评定职称。这种教师评价体系既不科学也不够完善,很容易促成教师的功利性心理,导致教师味以职称评定为工作目标,忽视了教师最基本的职责。教育部门要完善教师的评价体系,将实践教学能力列为教师职称的评定标准之一,促使教师主动参与到社会实践当中,积累实践经验。

应用型本科的实践教学研究

应用型本科的实践教学研究 摘要:实践教学环节是应用型本科的重要教学环节,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的途径。知识来源于实践,能力来源于实践,素质更需要在实践中培养。在人才培养上除了要注重理论素养的培养外,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一方面构建和完善以提高基础理论和知识为目标的理论课程体系,另一方面要构建以提高基本技能与创新实践能力为目标的实践课程体系。在构建人才培养体系过程中,要以应用型本科创新人才培养为目标,确定理论与实践的深度和广度比例,体现人才培养的多层次和个性化。 关键词:实践教学;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进一步要求深化教学改革,不断完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加快创新教育教学改革,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要求根据专业特色和人才培养要求,分类制定实践教学标注,增加实践教学比重,确保各类专业实践教学质量。 一、应用型本科的定位 应用本科教育属于较高层次的技术教育。它是相对于普通本科和高职专科而言的,它既不同于一般四年制的普通本科,也不同于专科层次的高职。 普通本科和应用本科是本科教育的两种类型,它们的关系应是平行发展的。应用本科是高职教育的一个层次,它

同一般普通本科相比具有鲜明的技术应用性特征。在培养规格上,应用本科培养的不是学科型、学术型、研究型人才,而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在培养模式上,应用本科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重视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 二、实践教学在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一)实践教学在应用型本科教学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2005年1月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2007年1月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2012年4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文件中对于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从“要重视”到“大力加强”再到“高度重视”。从中明确了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之后重点的转移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着力点,体现出教育部对培养应用型人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的高度关注。实践教学是本科教学体系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结合锻炼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对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

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和建设方案详细

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及其建设方案 一、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根据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分层分级分类训练的原则,为培养学生的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技能,设计、建立了与本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循序渐进的实践课程教学体系: 图1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图 为了保证实践教学的效果,要进一步加强校内实践教学环节建设,提高实践教学环节的比重,把实践教学环节与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结合起来。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一要强调教学内容和素材尽可能来自生产第一线,创造工程实际环境,让学生直接参与工程实践项目;二要强调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与工程实际能力的培养。使实践教学体系更完备、更科学、更有利于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和适用性、竞争力的提高。 二、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建设方案

(一)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建设阶段性目标 初步实现以工作任务为线索——确定实训设置; 以职业能力为依据——组织实训内容; 以典型产品(服务)为载体——设计实训活动; 以职业技能鉴定为参照——强化技能训练。 构建符合职业岗位和职业能力要求的实践教学体系。 (二)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建设措施 派专人深入相关企业,广泛调研,认真分析,确定制造类各专业职业能力要求; 咨询企业专家、职教专家,确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构建步骤; 按职业能力要求修改各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修(制)订实践教学课程教学大纲; 组织专家对课程体系和教学大纲进行评审,根据专家意见作必要的修改。(三)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建设方法 在强化对技术型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国际上普遍推行双证书并举的制度,即作为一名合格的技术型、技能型人才,不仅需要有高等学校的毕业证书,而且还需有相应的职业资格鉴定证书。推行职业资格鉴定证书的目的是为建立一个对学生的技术和技能水平进行客观认定的质量评价体系。从高职院校的定位、本质与特征来看,高等职业教育实行双证书制度是确保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有效途经。与“双证”相吻合的教学计划是保证双证书实施的前提与基础。在教学计划中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理论与务实的关系;专业的岗位群与某一职业资格证的关系;教育知识结构与就业知识结构关系;全人导向与务实导向的关系。 我们将课程进行了有机整合,形成了上下贯通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两个教学体系相互平行,融合交叉,把技术的综合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作为交叉点和教学重点。

关于特色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建设的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3c9762129.html, 关于特色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建设的思考 作者:林燕 来源:《黑龙江教育·高校研究与评估》2013年第07期 摘要:专业建设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基础和依托,是高校建设的重要内容,专业建设水平 体现了学校的办学实力,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质量。针对当前特色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了问题的原因,并从学校科学定位、实践教学、人才培养特色以及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提出了解决问题的途径。 关键词:特色;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3)07-0087-02 专业建设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基础和依托,是高等学校建设的重要内容,专业建设水平体现了一所学校的办学实力,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质量。特色应用型本科院校显著特点是为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以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为根本,其专业设置能更广泛地与地方经济及社会接轨,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特色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的人才更加适合全方位社会需求。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特色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很快,办学水平有很大提升,但在专业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学校发展,特别是在高等教育以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的今天,如何切实提高专业建设水平,这是我们必须认真面对和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专业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切合实际的定位 专业建设缺乏为地方经济社会服务的思想,特色不鲜明,专业趋同性严重,定位不准确。片面追求“高、大、全”,没有在实质上对专业建设进行内涵改造。没有和企业组成战略联盟,不能根据市场的需求以及学生的就业去向调整专业方向和定位,人才培养模式仅注重形式,对内涵理解的不透,缺乏深层次研究和探索。提出的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空洞,缺乏必要的措施保障,没有详细实施过程。有的专业制定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为了制定方案而制定,不是为了指导人才培养过程。如有的院校提出的“3+1”人才培养模式,由于专业背后没有强大的企业群支持,没有一定数量的实践基地支撑,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多数认为就是时间上的“3+1”,在“1”这个环节上究竟要做什么,校企如何联合培养人才,怎么加强管理和进行质量监控等还没有好的办法。 (二)师资队伍建设水平不高 师资队伍的结构和水平,是特色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的关键,现在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有些专业教师数量不均衡,制约了专业教师队伍的整体优化和办学水平的提高。有的专业特别

001-武汉大学-05-项焱-创新参与式实践教学模式,培养应用型卓越法律人才

第八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请简表 推荐学校(盖章):武汉大学成果科类:法学 申报等次:一等奖 一、成果主要创新点 (一)在志愿服务中培育法治理念 本参与式实践教学模式通过教学环节提供了真实教学情境体验,使学生在亲身参与法治的过程中提升了法治理念。 (二)师生共进、教研共赢的二元发展模式 教师在全方位指导学生的过程中深化和拓展自身的理论研究,又将科研成果更新为教学内容,学生自己发现法律问题并在教师督导下解决问题,并将学习内容转化为科研成果,实现了教与学双方共同进步和在科研上的共赢。 (三)理论功底扎实、实践能力突出、社会责任感超群三维并重的培养目标 案例实训帮助学生整合碎片化的知识,法援案件全流程办理和实地调研切实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本领,微信公众号运营和法律援助服务培育了学生志愿服务社会的意识。

(四)学校、学院、中心和社会协作的资源共享机制 学校提供办公场所,学院提供全方位支持,武汉大学法律援助中心为学生提供全流程办理案件机会,法律职业人等社会力量参与教学,形成了四位一体教学保障机制。 二、成果主要内容概述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既是目前我国高等法科教育面临的重大机遇,也对高校法学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培养能够胜任“法治中国建设”的卓越法律人才,是法学教育的重要课题。2014年武汉大学法学院制定的五年“法学学科规划”指出,以“双一流”建设为目标,以卓越法律人才培养的“国际化”和“应用型”为两翼,“培养具有坚定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精英复合型法律人才”。 本教学成果以“践行知行合一,将实践教学作为深化教学改革的关键环节”和“促进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的深度衔接”为指导方针,在师生共同开展法律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培养应用型卓越法律人才。“创新参与式实践教学模式,培养应用型卓越法律人才”的培养目标为培养“理论功底扎实、实践能力突出、社会责任感超群三维并重”的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包括教学理念、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四方面。 (一)教学理念:培育服务社会的志愿精神 武汉大学法律援助中心(原“武汉大学社会弱者权利保护中心”)系我国首家民间法律援助机构,也是我院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教学场所。本教学团队成员自学生时代至今一直担任法律援助志愿者,和外聘律师共同督导中心每学期公开招募的本院学生志愿者,免费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法律咨询、案件代理、法律文书代写、调解等服务,学生对自身社会责任的感知由此获得。 (二)教学过程:课内外互动和参与相结合 武汉大学法学院在全国第一批开设法律诊所、法律实训、法律谈判、模拟法庭4类法学实践课程,本团队成员均为这类课程教学骨干。教师积极指导学生就社会热点法律问题开展实证研究,申报各类科研课题、参加学科竞赛,实现课内外教学过程的实时互动。 (三)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促进自主学习 在教师督导学生志愿者办理法律援助案件过程中,在法律实践课程教学过程中,在学科竞赛准备过程中,在社会调查、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发现并解决法律问题,从而切实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 (四)教学目标:强化实务技能训练 使学生在面对纷繁复杂的法律问题时能够综合运用碎片化的知识解决法律纠纷是本课题的重点。法律实训课程整合了不同部门法知识并初步培养学生实务能力,法律援助案件全流程办理培养了学生处理真实法律纠纷的实务技能。 三、成果应用推广情况 (一)学生初步具备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与本领过硬的综合素质 团队成员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强化学生的公益意识,使之初步具备了法律人的使命感。本教学模式切实培养了实务操作本领和科研能力。近5年来,学生独立完成了多篇社会调研报告并获得包括“挑战杯”全国一等奖在内的多个全国性、省级和校级奖项。 (二)教师的教学、科研和实践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团队成员获“姚梅镇优秀教师奖”、“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蓝月亮奖教金”、“暑期社会实践优秀指导老师”等多个校内外荣誉,获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科研立项3项;在《中国法学》等发表论文97篇,提交省部级咨询报告7篇。 (三)武汉大学法律援助中心的辐射作用和社会服务能力日益扩大 2005年以来法援中心接待来访22404人次,代理诉讼594件,并为其他法律援助机构的建立和运行提供了成功范式。 (四)毕业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和继续学习能力得到用人单位充分肯定 调查表明毕业生具有良好的适应性、成长性。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