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人教版】2018年八上物理微专题2-音调响度和音色辨析习题课件

【人教版】2018年八上物理微专题2-音调响度和音色辨析习题课件

【人教版】2018年八上物理微专题2-音调响度和音色辨析习题课件

【人教版】2018年八上物理微专题2-音调响度和音色辨析习题课件

《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区分》专项练习

《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区分》专项练习 1.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主要判断依据是个人不同的音色 B.“震耳欲聋”是指声音的响度大 C.初中阶段男生一般都要经历的“变声期”是指音调发生了改变 D.“轻声细语”指的是降低声音的音调 2. 如图所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的音调和响度相同 B.甲、丙的音调和音色相同 C.乙、丁的音调和音色相同 D.丙、丁的音色和响度相同 3. 在班里举行的小型音乐会上,有同学在8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制成了“水 瓶琴”.如图所示,用棒敲打其中两个发出的声音可能具有的相同特征是() A.音调音色 B.响度音色 C.音调响度 D.只可能是音色 4.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是一种波,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 B.在街道上安装的噪声监测仪是用来减弱噪声的 C.区分钢琴和二胡的声音主要是根据响度来判断的 D.用超声波能击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超声波具有能量 5. 在欣赏音乐时,我们很容易分辨出笛子、二胡的声音,我们判断的依据是() A.音调不同 B.响度不同 C.音色不同 D.频率不同 6. 演奏弦乐器时,演奏者的手指不停地在弦上不同位置按下或松开,这是在改变声音的 () A.振幅 B.响度 C.音调 D.音色 7. “聪聪,该吃饭了!”听见声音,正在做作业的聪聪不用抬头看就知道,那是妈妈在喊他,他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 8. 合唱中“高音声部”和“低音声部”中的“高”和“低”是指() A.响度 B.音调 C.振幅 D.音色 9. 2020年4月4日,北京天安门广场降下半旗,深切哀悼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牺牲的烈士

高一物理相遇和追及问题(含详解)

相遇和追及问题 【学习目标】 1、掌握追及和相遇问题的特点 2、能熟练解决追及和相遇问题 【要点梳理】 要点一、机动车的行驶安全问题: 要点诠释: 1、反应时间:人从发现情况到采取相应措施经过的时间为反应时间。 2、反应距离:在反应时间内机动车仍然以原来的速度v匀速行驶的距离。 3、刹车距离:从刹车开始,到机动车完全停下来,做匀减速运动所通过的距离。 4、停车距离与安全距离:反应距离和刹车距离之和为停车距离。停车距离的长短由反应距离和刹车距离 共同决定。安全距离大于一定情况下的停车距离。 要点二、追及与相遇问题的概述 要点诠释: 1、追及与相遇问题的成因 当两个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时,由于两物体的运动情况不同,所以两物体之间的距离会不断发生变化,两物体间距越来越大或越来越小,这时就会涉及追及、相遇或避免碰撞等问题. 2、追及问题的两类情况 (1)速度小者追速度大者 (2)速度大者追速度小者

说明:①表中的Δx 是开始追及以后,后面物体因速度大而比前面物体多运动的位移;②x 0是开始追及以前两物体之间的距离;③t 2-t 0=t 0-t 1;④v 1是前面物体的速度,v 2是后面物体的速度. 特点归类: (1)若后者能追上前者,则追上时,两者处于同一位置,后者的速度一定不小于前者的速度. (2)若后者追不上前者,则当后者的速度与前者相等时,两者相距最近. 3、 相遇问题的常见情况 (1) 同向运动的两物体的相遇问题,即追及问题. (2) 相向运动的物体,当各自移动的位移大小之和等于开始时两物体的距离时相遇. 解此类问题首先应注意先画示意图,标明数值及物理量;然后注意当被追赶的物体做匀减速运动时,还要注意该物体是否停止运动了. 要点三、追及、相遇问题的解题思路 要点诠释: 追及?相遇问题最基本的特征相同,都是在运动过程中两物体处在同一位置. ①根据对两物体运动过程的分析,画出物体运动情况的示意草图. ②根据两物体的运动性质,分别列出两个物体的位移方程,注意要将两个物体运动时间的关系反映在方程中; ③根据运动草图,结合实际运动情况,找出两个物体的位移关系; ④将以上方程联立为方程组求解,必要时,要对结果进行分析讨论. 要点四、分析追及相遇问题应注意的两个问题 要点诠释: 分析这类问题应注意的两个问题: (1)一个条件:即两个物体的速度所满足的临界条件,例如两个物体距离最大或距离最小?后面的物体恰好追上前面的物体或恰好追不上前面的物体等情况下,速度所满足的条件. 常见的情形有三种:一是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甲,追赶同方向的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乙,这种情况一定能追上,在追上之前,两物体的速度相等(即v v =甲乙)时,两者之间的距离最大;二是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甲,追赶同方向的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乙,这种情况不一定能追上,若能追上,则在相遇位置满足v v ≥甲乙;若追不上,则两者之间有个最小距离,当两物体的速度相等时,距离最小;三是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追赶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情况和第二种情况相似. (2)两个关系:即两个运动物体的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其中通过画草图找到两个物体位移之间的数值关系是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要点五、追及、相遇问题的处理方法 方法一:临界条件法(物理法):当追者与被追者到达同一位置,两者速度相同,则恰能追上或恰追不上(也是二者避免碰撞的临界条件) 方法二:判断法(数学方法):若追者甲和被追者乙最初相距d 0令两者在t 时相遇,则有0x x d -=甲乙,得到关于时间t 的一元二次方程:当2 b 4a c 0?=->时,两者相撞或相遇两次;当2 b 4a c 0?=-=时,两者恰好相遇或相撞;2 b 4a c 0?=-<时,两者不会相撞或相遇. 方法三:图象法.利用速度时间图像可以直观形象的描述两物体的运动情况,通过分析图像,可以较方便的解决这类问题。 【典型例题】 类型一、机动车的行驶安全问题

高中物理:《追及、相遇问题》精讲精练(1)

高中物理:《追及、相遇问题》精讲精练 【知识要点】 “追及”主要条件是:两个物体在追赶过程中处在同一位置,常见的情形有两种: (1)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的物体甲追赶同方向的匀速运动的物体乙,一定能追上,追上 。 前有最大距离的条件:两物体速度 ,即v v 乙 甲 (2)匀减速运动的物体追赶同向的匀速运动的物体时,(或匀速运动的物体甲追赶同向匀加速运动的物体乙)存在一个能否追上的问题。 判断方法是:假定速度相等,从位置关系判断。 ①若甲乙速度相等时,甲的位置在乙的后方,则追不上,此时两者之间的距离最小。 ②若甲乙速度相等时,甲的位置在乙的前方,则追上。 ③若甲乙速度相等时,甲乙处于同一位置,则恰好追上,为临界状态。 解决问题时要注意二者是否同时出发,是否从同一地点出发。 【典型例题】 (一).匀加速运动追匀速运动的情况: (开始时v1v2时,两者距离变小,相遇时满足x1= x2+Δx,全程只相遇(即追上)一次。 【例1】一辆值勤的警车停在公路边,当警员发现从他旁边以10 m/s的速度匀速行驶的货车严重超载时,决定前去追赶,经过5.5 s后警车发动起来,并以2.5 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但警车的行驶速度必须控制在90 km/h以内.问: (1)警车在追赶货车的过程中,两车间的最大距离是多少? (2)警车发动后要多长时间才能追上货车? (二).匀速运动追匀加速运动的情况:

(开始时v1> v2):v1> v2时,两者距离变小;v1= v2时,①若满足x1< x2+Δx,则永远追不上, 此时两者距离最近;②若满足x1=x2+Δx,则恰能追上,全程只相遇一次;③若满足x1> x2+Δx, 则后者撞上前者(或超越前者),此条件下理论上全程要相遇两次。 【例2】一个步行者以6m/s的最大速率跑步去追赶被红绿灯阻停的公共汽车,当它距离公共汽 车25m时,绿灯亮了,车子以1m/s2的加速度匀加速起动前进,则() A.人能追上汽车,追车过程中共跑了36m B.人不能追上汽车,人和车最近距离为7m C.人不能追上汽车,自追车开始后人和车间距越来越大 D.人能追上汽车,追上车前人共跑了43m (三).匀减速运动追匀速运动的情况(同上) 【例3】A、B两列火车,在同轨道上同向行驶,A车在前,其速度v A=10 m/s,B车在后,其速度v =30 m/s.因大雾能见度低,B车在距A车700 m时才发现前方有A车,这时B车立即刹B 车,但B车要经过1 800 m才能停止.问A车若按原速度前进,两车是否会相撞?说明理 由. (四).匀速运动追匀减速运动的情况: 若被追赶的物体做匀减速运动,一定要注意追上前该物体是否已经停止运动。仔细审题, 充分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同时注意v t 图象的应用。 【例4】(匀速追匀减速)如图所示,A、B两物体相距s=7 m时,A在水平拉力和摩擦力作用下, 正以v A=4 m/s的速度向右匀速运动,而物体B此时正以v B=10 m/s的初速度向右匀减 速运动,加速度a=-2 m/s2,求A追上B所经历的时 间.

高中物理相遇和追及问题(完整版)

相遇追及问题 一、考点、热点回顾 一、追及问题 1.速度小者追速度大者 类型图象说明 匀加速追匀速①t=t0以前,后面物体与 前面物体间距离增大 ②t=t0时,两物体相距最 远为x0+Δx ③t=t0以后,后面物体与 前面物体间距离减小匀速追匀减速 ④能追及且只能相遇一 次 匀加速追匀减速 2.速度大者追速度小者 度大者追速度小者 匀减速追匀速开始追及时,后面物体与 前面物体间的距离在减小,当 两物体速度相等时,即t=t0 时刻: ①若Δx=x0,则恰能追 及,两物体只能相遇一次,这

也是避免相撞的临界条件匀速追匀加速 ②若Δxx0,则相遇两次,设 t1时刻Δx1=x0,两物体第一 次相遇,则t2时刻两物体第 二次相遇 匀减速追匀加速 ①表中的Δx是开始追及以后,后面物体因速度大而比前面物体多运动的位移; ②x0是开始追及以前两物体之间的距离; ③t2-t0=t0-t1; ④v1是前面物体的速度,v2是后面物体的速度. 二、相遇问题 这一类:同向运动的两物体的相遇问题,即追及问题. 第二类:相向运动的物体,当各自移动的位移大小之和等于开始时两物体的距离时相遇. 解此类问题首先应注意先画示意图,标明数值及物理量;然后注意当被追赶的物体做匀减速运动时,还要注意该物体是否停止运动了. 求解追及问题的分析思路 (1)根据追赶和被追赶的两个物体的运动性质,列出两个物体的位移方程,并注意两物体运动时间之间的关系. (2)通过对运动过程的分析,画出简单的图示,找出两物体的运动位移间的关系式.追及的主要条件是两个物体在追上时位置坐标相同. (3)寻找问题中隐含的临界条件.例如速度小者加速追赶速度大者,在两物体速度相等时有最大距离;速度大者减速追赶速度小者,在两物体速度相等时有最小距离,等等.利用这些临界条件常能简化解题 过程. (4)求解此类问题的方法,除了以上所述根据追及的主要条件和临界条件解联立方程外,还有利用二次 函数求极值,及应用图象法和相对运动知识求解. 相遇问题 相遇问题的分析思路:

音调、音色、响度三者的区别

本讲教育信息】 一. 教学内容: 声音的特征声音的响度、音调、音色 二、教学重点、难点: 1. 知道声音的响度、音调、单色, 2. 理解音调与频率,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3. 了解发声器(乐器)不同,声音的音色也不同 4. 了解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 三、主要知识点分析 1. 声音的响度 A. 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 B. 声源振动的幅度称为振幅。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C. 可以用转化法来探究这个现象,得出相应的结论。 D. 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也可以说明这个问题:“响鼓还需重槌敲” E. 响度的大小还与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 F. 影响声音响度的其它因素:传声的介质;声音是否集中等。 2. 声音的音调 A. 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 B. 声源每秒振动的次数叫频率,其单位是赫兹。 C. 声音的音调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声源振动的频率越高,声音的音调越高;声源振动的频率越低,声音的音调越低。一般情况下,女子的音调比男子的音调高,小孩的音调比成年人高。 D. 应用:养路工人总是不停地用小锤敲打着铁轨,就能根据铁轨所发出的音调来判断敲击处是否有螺丝松动。判断瓷器的好坏、西瓜是否熟都是利用这个道理。

3. 声音的音色 A. 不同的乐器(或者其它声源)发出声音的特征往往是不同的,我们就用音色来表示。 B. 影响因素是:声源振动的规律,我们可以通过其波形图来观察。 C. 在生活中的应用有:“未见其人先闻其声”、“闻声知人”就是因为不同的人发声的音色不同。 4. 声音的响度、音调和音色叫做声音的三要素,它们反映的是声音的不同特征的物理量。声音的三个特征都与声源的振动有关, 5. 声音的传播速度。 A.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是指在15℃空气中,1秒内传播的距离约为340米,在水中1 秒内传播的距离约为1500米,在钢铁中这个距离约为5200米。 B. 人耳先后两个时间间隔最小为:秒,则人们所能听到回声的最短距离为:11.3米 C. 声音的传播还与介质有关,如空气中含有的水蒸汽较多时,声音传播得快,响度大 【典型例题】 例1. 通常人们所说的“震耳欲聋”是指声音的() A. 音调B响度C音色D都有关 分析:声源的振幅越大,人们听到的声音的响度越大,在生活中有许多声音方面的说法,都与我们所学的物理知识对应,如:“引吭高歌”、“放声高唱”、“低声下气”、“震耳欲聋”、“请大声讲话”、“喁喁私语” 答案:B

高中物理追击和相遇问题专题(含详解)Word

直线运动中的追及和相遇问题 一、相遇和追及问题的实质 研究的两物体能否在相同的时刻到达相同的空间位置的问题。 二、 解相遇和追及问题的关键 1.画出物体运动的情景图 2.理清三大关系 (1)时间关系 :0t t t B A ±= (2)位移关系:0 A B x x x =± (3)速度关系:v A =v B 两者速度相等往往是物体间能否追上或(两者)距离最大、最小的临界条件,也是分析判断的切入点。 三、追及、相遇问题的分析方法: A. 画出两个物体运动示意图,根据两个物体的运动性质,选择同一参照物,列出两个物体的位移方程; B. 找出两个物体在运动时间上的关系 C. 找出两个物体在运动位移上的数量关系 D. 联立方程求解. 说明:追及问题中常用的临界条件: ⑴速度小者加速追速度大者,速度在接近,但距离在变大。追上前两个物体速度相等时,有最大距离; ⑵速度大者减速追赶速度小者, 速度在接近,但距离在变小。追上前在两个物体速度相等时,有最小距离.即必须在此之前追上,否则就不能追上. 四、典型例题分析: (一).匀加速运动追匀速运动的情况(开始时v 1< v 2): 1.当v 1< v 2时,两者距离变大; 2.当v 1= v 2时,两者距离最大; 3.v 1>v 2时,两者距离变小,相遇时满足x 1= x 2+Δx ,全程只相遇(即追上)一次。 【例1】一小汽车从静止开始以3m/s 2 的加速度行驶,恰有一自行车以6m/s 的速度从车边匀速驶过.求:(1)小汽车从开动到追上自行车之前经过多长时间两者相距最远?此时距离是多少? (2)小汽车什么时候追上自行车,此时小汽车的速度是多少? (二).匀速运动追匀加速运动的情况(开始时v 1> v 2): 1.当v 1> v 2时,两者距离变小; 2.当v 1= v 2时,①若满足x 1< x 2+Δx ,则永远追不上,此时两者距离最近; ②若满足x 1=x 2+Δx ,则恰能追上,全程只相遇一次; ③若满足x 1> x 2+Δx ,则后者撞上前者(或超越前者),此条件下理论上全程要相遇 两次。 【例2】一个步行者以6m/s 的最大速率跑步去追赶被红灯阻停的公共汽车,当他距离公共汽车25m 时,绿灯亮了,汽车以1m/s

音调、音色、响三者区别

音调、音色、响三者区别

————————————————————————————————作者:————————————————————————————————日期:

本讲教育信息】 一. 教学内容: 声音的特征声音的响度、音调、音色 二、教学重点、难点: 1. 知道声音的响度、音调、单色, 2. 理解音调与频率,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3. 了解发声器(乐器)不同,声音的音色也不同 4. 了解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 三、主要知识点分析 1. 声音的响度 A. 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 B. 声源振动的幅度称为振幅。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C. 可以用转化法来探究这个现象,得出相应的结论。 D. 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也可以说明这个问题:“响鼓还需重槌敲” E. 响度的大小还与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 F. 影响声音响度的其它因素:传声的介质;声音是否集中等。

2. 声音的音调 A. 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 B. 声源每秒振动的次数叫频率,其单位是赫兹。 C. 声音的音调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声源振动的频率越高,声音的音调越高;声源振动的频率越低,声音的音调越低。一般情况下,女子的音调比男子的音调高,小孩的音调比成年人高。 D. 应用:养路工人总是不停地用小锤敲打着铁轨,就能根据铁轨所发出的音调来判断敲击处是否有螺丝松动。判断瓷器的好坏、西瓜是否熟都是利用这个道理。 3. 声音的音色 A. 不同的乐器(或者其它声源)发出声音的特征往往是不同的,我们就用音色来表示。 B. 影响因素是:声源振动的规律,我们可以通过其波形图来观察。 C. 在生活中的应用有:“未见其人先闻其声”、“闻声知人”就是因为不同的人发声的音色不同。 4. 声音的响度、音调和音色叫做声音的三要素,它们反映的是声音的不同特征的物理量。声音的三个特征都与声源的振动有关,

高一物理相遇和追及问题(含详解)

相遇和追及问题 【要点梳理】 要点一、机动车的行驶安全问题: 1、反应时间:人从发现情况到采取相应措施经过的时间为反应时间。 2、反应距离:在反应时间内机动车仍然以原来的速度v匀速行驶的距离。 3、刹车距离:从刹车开始,到机动车完全停下来,做匀减速运动所通过的距离。 4、停车距离与安全距离:反应距离和刹车距离之和为停车距离。停车距离的长短由反应距离和刹车距离 共同决定。安全距离大于一定情况下的停车距离。 要点二、追及与相遇问题的概述 1、追及问题的两类情况 (1)速度小者追速度大者 (2)速度大者追速度小者 说明: ①表中的Δx是开始追及以 后,后面物体因速度大而比 前面物体多运动的位移; ②x0是开始追及以前两物 体之间的距离; ③t2-t0=t0-t1; ④v1是前面物体的速度,v2 是后面物体的速度.

特点归类: (1)若后者能追上前者,则追上时,两者处于同一位置,后者的速度一定不小于前者的速度. (2)若后者追不上前者,则当后者的速度与前者相等时,两者相距最近. 2、 相遇问题的常见情况 (1) 同向运动的两物体的相遇问题,即追及问题. (2) 相向运动的物体,当各自移动的位移大小之和等于开始时两物体的距离时相遇. 解此类问题首先应注意先画示意图,标明数值及物理量;然后注意当被追赶的物体做匀减速运动时,还要注意该物体是否停止运动了. 【典型例题】 类型一、机动车的行驶安全问题 例1、为了安全,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汽车之间应保持必要的距离。已知某高速公路的最高限速为v=120km/h 。假设前方车辆突然停止运动,后面汽车的司机从眼睛发现这一情况,经过大脑反应,指挥手、脚操纵汽车刹车,到汽车真正开始减速,所经历的时间需要0.50s (即反应时间),刹车时汽车所受阻力是车重的0.40倍,为了避免发生追尾事故,在该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汽车之间至少应保留多大的距离? 【答案】156m 【解析】v 120km /h 33.3m /s == 匀减速过程的加速度大小为2a kmg /m 4m /s ==。匀速阶段的位移11s vt 16.7m ==, 减速阶段的位移22s v /2a 139m ==,所以两车至少相距12s s s 156m =+=。 【点评】刹车问题实际上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有关规律在减速情况下的具体应用,要解决此类问题,首先要搞清楚在反应时间里汽车仍然做匀速直线;其次也要清楚汽车做减速运动,加速度为负值;最后要注意单位统一。 举一反三 【变式】酒后驾车严重威胁交通安全.其主要原因是饮酒会使人的反应时间(从发现情况到实施操作制动的时间)变长,造成制动距离(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的距离)变长,假定汽车以108 km/h 的速度匀速行驶,刹车时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为8 m/s 2 ,正常人的反应时间为0.5 s ,饮酒人的反应时间为1.5 s ,试问: (1)驾驶员饮酒后的反制距离比正常时多几米? (2)饮酒的驾驶员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需多少时间? 【答案】 (1)30 m (2)5.25 s 【解析】 (1)汽车匀速行驶v =108 km/h =30 m/s 正常情况下刹车与饮酒后刹车,从刹车到车停止这段时间的运动是一样的,设饮酒后的刹车距离比正常时 多Δs ,反应时间分别为120.5 s 1.5 s t t =、=则21()s v t t ?=-代入数据得30 m s ?= (2)饮酒的驾驶员从实施操作制动到汽车停止所用时间3(0)/t v a =-解得3 3.75 s t = 所以饮酒的驾驶员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所需时间23t t t =+解得 5.25 s t =

响度、音调和音色教案

响度、音调和音色教案 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响度、音调和音色江苏省泰兴市西城中 学顾文德【教材分析】1 本节教材的地位、作用和特点本节内容是《声现 象》 一章的重点和核心内容,通过本节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掌握声音三大特征, 更主要的是让学生能懂得日常生活中的声现象。 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验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2 教学重、难点重点表征声音的三要素及其决定因素。 难点响度与音调的区别。 3 教学模式自学阅读,讨论与探究,通过各种探究实验和自主实验完成 本节教学目标。 【教学器材】1 演示用多媒体课件、音叉、乒乓球、细线、学生电源、 发声齿轮、硬卡片。 2 学生用鼓、碎纸屑、梳子、硬卡片、棉布。 【学情分析】本节教材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有关,只是学生平时没有 注意观察和缺少理论知识,但是学生们都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和表象,很容易 联系到本节的知识中来,学生的学习情趣和兴趣将会很浓厚,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知道声音的响度与声源的振动幅度有关,

声音的音调与声源的振动频率有关。 · 知道不同声源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和音调与频率的关系,进一步 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3 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培养学 习声乐基础知识的兴趣,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 通过介绍我国在研究声现象方面的成就,渗透中华民族文明史的教育。 【教学方法】通过学生自己的听、看、想、做等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 声音的特征,并能在实际中分辨这些特征。 【教学过程】一、设置情境,引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 声音是什么,今天我们再次走进丰富多彩的声音世界,先来聆听一组音乐。 播放不同乐器的演奏声 ,学生讨论 , 这些声音有哪些特点呢 ?指出这些 声音是千差万别的,有强有弱,有高有低,那么声音有那些基本特性呢?这些 特性又与什么有关呢?现在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些问题。 二、新课教学 1 响度我们先来探究声音的强弱与什么因素有关。 投影活动 1 探究声音的强弱与什么因素有关投影物理学上声音的强弱 叫做响度;很强的声音震耳欲聋 ,我们说它响度大 ;微弱的声音几乎听不见 , 我们说它响度小。 同学们桌上都有一只鼓,要使它发出声音,怎样做呢?要使鼓声更响些, 又要怎样做呢? 学生操作,你们认为鼓声的响度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让 学生思考, 勇敢说出自己的猜想 ,根据猜想的科学性 ,找出有价值的猜想 ,进 行检验。

高中物理专题: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追及相遇问题

高中物理专题: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追及相遇问题 追及相遇问题分析方法 1、 相遇问题 相遇问题分为追及相遇和相向运动相遇两种情形,其主要条件是两物体在相遇处的位置坐标相同。具体分析方法如下: (1) 列出两物体运动的位移方程,注意两个物体运动时间之间的关系。 (2) 利用两物体相遇时必处在同一位置,寻找两物体位移间的关系。 (3) 寻找问题中隐含的临界条件。 (4) 与追及中的解题方法相同。 例题1: 甲乙两物体相距S ,同时同向沿同一直线运动,甲在前面做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a 1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乙在后面做初速度为V 0,加速度为a 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则( ) A.若a 1=a 2,则两物体可能相遇一次 B.若a 1>a 2,则两物体可能相遇两次 C.若a 1a 2,则两物体也可能相遇一次或不相遇 例题2: 甲、乙辆汽车沿同一平直公路同向匀速行驶,甲车在前,乙车在后,它们行驶的速度均为16m/s.已知甲在紧急刹车时加速度a 1=3m/s 2,乙车紧急刹车时加速度a 2=4 m/s 2,乙车司机的反应时间 为0.5s ,求为保证两车在紧急刹车过程中不相撞,甲、乙行驶过程中至少应保持多大距离. 2、追及问题的图像关系 ①匀加速追匀速 能追上且只能相遇一次;交点意义:速度相等,两物体相距最远) ②匀减速追匀速 当V 减=V 匀时,如果ΔS=S 0,则恰能追上,这也是避免相撞的临界条件,只能相遇一次。若 ΔS <S 0,则不能追上(其中S 0为开始时两物体的距离) 交点意义:速度相等时若未追上,则距离最近. 若ΔS >S 0能相遇两次

响度与音调的区别

音调、响度、音色的区别 音调与响度是声音的两个不同特征,但是对初学物理的学生来说是两个很容易混淆的概念。音调:声音的高低。响度:声音的强弱;从语文的角度看“强弱”与“高低”是两近义词。 1、音调也称音高,是指人耳所感觉到声音的高低。音调越高的声音听起来越“尖”或越“清脆”,音调越低的声音听起来越“低沉”。音调高低取决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高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越高则音调越高,发声体振动的频率越低则音调越低。而发声体振动的频率高低与发声体材料、长短、粗细、松紧程度有关。 发声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发声体振动得越快,频率越大。发声体振动得越慢,频率越小。例如:男低音歌唱家可以低到每秒65次,而女高音歌唱家可以高达每秒1180次。“高”指的是声音听起来嘹亮、尖锐;“低”指声音听起来沉闷、稳重。例如:笛声听起来尖锐,号声听起来嘹亮,就说它们的音调高,而鼓声听起来沉闷、稳重,就说它的音调低。 2、响度也称音量或声强,是指人耳所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是指人耳所感觉到的音量的大小)。响度和声波振动的幅度有关。一般说来,发声体振动幅度越大则响度也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例如,轻轻击锣听起来声音较弱,是响度小;使劲敲锣就会震耳欲聋,感到声音很强,是响度大。响度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声源振动幅度的大小。例如:轻轻击鼓,响度小,如果在鼓面上放在小纸屑,会看到纸屑跳得很低,说明振幅小,响度小;如果,使劲击鼓,响度大,同时看到纸屑跳得很高,说明振幅大,响度大。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响度还跟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系。声音是从发声体向四面八方传播的,越到远处越分散,所以人们距发声体越远,听到的声音越小。如果能够想办法减小声音的分散,就可以使声音响度更大些。例如:打雷时,雷声的发生地离我们较近时,响度就很大,发生地离我远时,就不很响。医用听诊器,就是利用塑料软管将声能集中起来,避免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声能分散而响度减小的。 从语文的角度看“强弱”与“高低”是两近义词。虽然平时的说法中声音高低有时指音调,也有时指的是响度,而物理学中的用语要求清楚准确,含义唯一,不能产生歧义。所以在物理语言中,声音的“高”、“低”只用来描述音调,声音“大小”只用来描述声音的响度。现在我们再来看看平时的有些说法。“男低音、女高音”、“这歌曲音太高,唱不上去。”这里的“高、低”指的是音调高低。“引吭高歌、低声细语”这里的高低指的是响度的大小。 3、音色又叫音质、音品。音色是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决定的。 4、归纳总结: 1.音调表示的是声音的高低。音调的高低决定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振动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越小音调越低。 2.响度表示的是声音的大小。它取决于发声体振幅的大小和听者与声源的距离远近这两个因素。振幅越大、距离越近响度越大,反之越小。 3.音色是是声音的特色。它取决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振动方式。若两个声音在音调、响度都相同的情况下我们仍然能把它们区分开,这就是由于它们的音色不同的缘故。◇要点训练 1.小明在表演二胡时,用弓拉动琴弦,使琴弦而发声;小明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____;二胡的声音是通过 传播到我们耳中的。 答案:振动音调空气 解析:二胡是弦乐器,它是靠琴弦的振动来发声的。演奏中,小明不断用手 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可以改变琴弦振动的频率,从而改变了发声的音调。 二胡的声音是通过空气这种介质传到我们耳朵的。

辨别音调与响度的四种方法

辨别音调与响度的四种方法 音调与响度都属于声音的特性,很多同学学习了声音的特性后,常常会把音调与响度混淆。下面介绍四种辨别音调与响度的方法,供同学们参考。 一、根据定义辨别 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音乐中有C、D、E、F、G、A、B七个音调。 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音乐中的音量就是指响度。 例1.女高音轻声伴唱,男低音放声高歌。 女的音调高,响度小;男的音调低,响度大。 例2.用力踩脚踏风琴与按脚踏风琴不同的键。 按住脚踏风琴某一个键,越用力踩,响度越大。而按脚踏风琴不同的键,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二、根据影响因素辨别 影响音调的因素是频率,即物体振动的快慢。物体振动越快,音调越高。反之则越低。 影响响度的因素是振幅,即物体振动的幅度。物体的振幅越大,响度就越大。反之则越小。另一个因素是距离发声体的远近,离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离发声体越远,响度越小。 例3.如图1所示,用不同的力拔动钢尺与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用同样的力度拔动钢尺。 用大小不同的力拔动钢尺,改变的是声音的响度。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用同样的力度拔动钢尺,改变的是声音的音调。 例4.如图2所示,用不同的力划过梳子与以不同的速度划过梳子。

越用力划梳子,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以越快的速度划过梳子,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三、根据波形辨别 音调不同的声音的波形区别在于波形的疏密不同。波形越密的,音调越高;波形越疏的,音调越低。 响度不同的声音的波形区别在于波形的长短不同。波形越长的,响度越大;波形越短的,响度越小。 例5.如图3所示,是示波器显示出的不同声音的波形图。 甲乙是两种响度相同、音调不同的声音;丙丁是两种音调相同,响度不同的声音。 例6.如图4所示,甲乙两种声音的波形。

初中物理 例说音调和音色的区别 专题辅导

初中物理例说音调和音色的区别专题辅导 河南宋宗均 音调、音色和响度是声音的三要素,其中音调和音色的区别是本部分学习的难点,很多同学在学习中容易将二者混淆。下面结合具体实例谈谈二者的异同。 音调:表示声音的高低。音调主要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我们可以通过改变发声体本身的特性(如长度、松紧、大小、多少、厚薄)改变其频率,从而影响其音调的高低。 音色:表示声音的品质。一般来说。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不一样,如不同的人发出的声音就不同,其音色是有差别的。 例1将一把钢尺压在桌面上,一部分伸出桌面,用手拨动其伸出桌外的一端,轻拨与重拨钢尺,则钢尺发出声音的_____不同。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则钢尺发出声音的_____不同。 【解析】钢尺压在桌面上,一部分伸出桌面,用手拨动其伸出桌外的一端,钢尺因振动而发出声音,振动幅度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即改变了振动物体的长度,因而其振动频率会发生改变,其音调也发生变化。 例2 在一只玻璃杯中先后装入不同量的水,用细棒轻轻敲,会听到不同频率的声音。与此类似,当医生给病人检查腹部,细细倾听其发出的声音,此为“叩诊”。医生主要是根据什么来判定患者腹部是否有积水的() A. 声音的响度 B. 声音的音调 C. 声音的音色 D. 声音是否悦耳动听 【解析】我们已经知道用细棒轻轻敲装有水的玻璃杯,由于杯中的水量不一样,其振动频率不一样,音调是不同的。题中已提示我们,医生给病人检查腹部时,腹部也会发出不同的声音,因为一个腹部有积水的病人,当“叩诊”时腹部振动发出的声音和正常人腹部振动发出声音的频率是不同的。因而其音调不同。 例3 如下图所示,小白兔能分辨出门外不是自己的外婆,主要依据声音的() A. 响度 B. 音色 C. 音调 D. 频率 【解析】我们知道,不同的人声音是不一样的,其主要区别是两个人的音色不一样,即声音的品质不一样。动物和人一样,“狼外婆”的声音和兔外婆的声音的音色完全

音调、响度、音色的区分

音调、响度、音色的区分 1. 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是不文明的行为,交谈时应轻声细语,不影响他人。这里的“大声”和“轻声”是指声音的()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频率 2. 下列四个选项中,不属于乐音三个特征的是()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噪声 3. 男低音歌手正在放声歌唱,为他轻声伴唱的是女高音歌唱演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位歌手的音调相同,响度不同 B.两位歌手的音色相同,音调不同 C.两位歌手的音调、响度、音色都不同 D.两位歌手的音调相同,响度、音色不同 4. 小军朗读课文时声音太小,离他较远的同学听不清楚,老师请他声音再大一点。这里的“声音大一点”指的是声音的()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 5. 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文明的表现,在课堂上“大声”回答问题才能让老师和同学们都能听清楚。这里的“轻声”和“大声”是指声音的()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 6. 下列四个句子:(1)这首歌调太高,我唱不上去;(2)引吭高歌;(3)她是唱高音的;(4)请勿高声喧哗。其中“高”是指响度的是() A.(1)(2) B.(2)(4) C.(1)(3) D.(3)(4) 7. 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文明的表现,而在旷野中要“高声”呼喊才能让远处的人听见。这里的“轻声”和“高声”是指声音的()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频率 8. 文明礼貌是我国的优良传统。因此,我们在公共场所时,不能大声喧哗,交谈时应轻声细语,不影响他人。这里的“大声和“轻声”是指声音的()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频率 9. “教室外狂风暴雨,雷声大作”,这里的“雷声大作”指的是声音特征中的()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反射 10. “乘坐地铁时,请勿高声喧哗”这里的“高”是指声音的()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速度 11. 一头牛的叫声和一只蚊子的声音,下列关于它们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A.牛的叫声音调高,蚊子的声音音调低 B.牛的叫声和蚊子的声音音调高低相同 C.牛的叫声音调低响度大,蚊子的声音音调高响度小 D.牛的叫声音调高响度小,蚊子的声音音调低响度大 12. 海洋中的鲸在恐惧的时候会发出巨大的尖叫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巨大的声音主要反应了响度这一声音特性 B.巨大的声音主要反应了音调这一声音特性 C.尖叫声主要反应了响度这一声音特性 D.尖叫声主要反应了音色这一声音特性 13. 在课堂上“大声”回答问题才能让老师和同学都听清楚,这里的“大声”是指声音的()

高中物理相遇和追及问题专题讲解

图像法解决直线运动问题 【类型一】(2015 山西忻州一中期末考)a 、b 、c 三个物体在同一条直线上运动,三个物体的位移-时间图象如右图所示,图象c 是一条抛物线,坐标原点是抛物线的顶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a 、b 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两个物体的速度相同 B .a 、b 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两个物体的速度大小相同方向相反 C .在0~5 s 的时间内,t =5 s 时,a 、b 两个物体相距最远 D .物体c 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为0.2 m/s 2 【答案】a 、b 两物体位移时间图像斜率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则二者做方向相反的匀速直线运动,在0-5s 的时间内,t=5s 时,a 、b 两物体相距最远,C 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代入位移时间公式,可解得2 0.2/a m s 类型二、运动图象描述相遇问题 例2、如图所示是做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的x-t 图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甲启动的时刻比乙早 t 1 B 、当 t = t 2 时,两物体相遇 C 、当t = t 2 时,两物体相距最远 D 、 当t = t 3 时,两物体相距x 1 【思路点拨】要理解位移图像所表示的物理意义。 【答案】ABD 【解析】由x-t 图象可知甲物体是在计时起点从坐标原点x 1处开始沿x 负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乙物体是在t 1时刻开始从坐标原点沿x 正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两物体在t 2 时刻相遇,然后远离,t 3时刻两物体相距x 1,因此选项ABD 正确。 【变式1】如图所示,折线a 是表示物体甲从A 地向B 地运动的位移图线,直线b 是表示物体乙从B 地向A 地运动的位移图线,则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甲、乙两物体是相向运动 B 、甲物体是匀速运动,速度大小是7.5m/s C 、甲、乙两物体运动8s 后,在距甲的出发点60m 处相遇 D 、甲在运动中停了4s 【解析】由图象知,甲、乙两物体在开始运动时相距100m ,后来距离越来越小,甲向乙的出发点运动,乙向甲的出发点运动,因而它们是相向运动,选项A 正确。 两图线相交点表示了甲、乙同一时刻同一位置,即相遇的时刻与位置,故选项C 正确。 甲在运动中有一段图线与时间轴平行,这表示甲在4s 内位置始终没变,因而是静止的,选项 D 正确。 甲在全过程中并不是匀速运动,故选项B 是错的。

音调和响度的区分

【母题来源1】2019年天津卷 【母题原题】演员弹奏钢琴使用相同的力量弹不同的键,这主要是为了改变乐音的 A.音色B.响度C.音调D.振幅 【答案】C 【解析】钢琴的音色取决于钢琴自身的材料、结构等因素,与演员的弹奏无关。力量相同时琴弦振动的振幅相同,振幅决定响度,弹奏的响度相同。不同的按键对应不同振动频率的琴弦,振动频率决定音调,改变按键改变频率。故选C。 【母题来源2】2019年四川绵阳卷 【母题原题】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边缘,一端伸出桌边。先用较小的力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保持钢尺位置不动,再用较大的力拨动钢尺,听到的声音 A.响度变大B.响度变小C.音调变高D.音调变低 【答案】A 【解析】其他因素没有改变,只是改变了拨动钢尺的力度,则钢尺振动的幅度会改变,从而改变发出声音的响度。力度越大,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故A正确,BCD错误。 【母题来源3】2019年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卷 【母题原题】“暴风骤雨,雷声大作”,这里的“雷声大作”指的是声音特性中的 A.回声B.音色C.音调D.响度 【答案】D 【解析】与回声无关,回声为声音传播出去后反弹回来,音色区分发声物体,音调区分声音高低,雷声大指的是声音的响度大。故选D。 【名师点睛】重点区分音调与响度,响度形容声音的大小。 【母题来源4】2019年江苏泰州卷

【母题原题】下列做法中,不能改变音调的是 A.用同一张卡片先后以不同速度划过梳齿 B.用相同力度敲击大小不同的编钟 C.改变杯内水量,用湿手摩擦杯口发声 D.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钢尺 【答案】D 【解析】卡片在梳子上以快慢不同的速度划过,则梳子齿振动的快慢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调就不同,能改变音调,故A不符合题意;用相同的力度敲击大小不同的钟,编钟的质量不同,体积不同,振动的难易不同,频率不同,音调不同,能改变音调,故B不符合题意;用湿手摩擦杯口,水量不同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声的音调不同,能改变音调,故C不符合题意;若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相同,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钢尺,则用的力越大,刻度尺振动的幅度越大,刻度尺发出声音的响度就越大,但不能改变音调,故D符合题意。 【母题来源5】2019年江西卷 【母题原题】音调、响度、音色是声音的三个主要特征。演奏二胡时,手指上下移动按压琴弦的不同位置,可改变二胡发声的__________特征;其下方有一个共鸣箱,可用来增大二胡发声的__________特征。 【答案】音调响度 【解析】二胡发声是由琴弦的振动产生的,琴弦的长度不同,则振动的快慢就会不同,导致发出声音的音调就会不同,所以可以不断用手指上下移动去控制琴弦,这样做是为了改变二胡发出声音的音调,从而会有美妙的音乐;共鸣箱的作用是弦的振动引起箱内空气的振动,从而增大响度。 【难点中心】本类题通常主要考查影响音调和响度大小的因素的掌握。音调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和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由于日常用语里声音的“高”“低”有时指音调,有时指响度,

高中物理追及问题详解

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追及问 追及问题是运动学中较为综合且有实践意义的一类习题,它往往涉及两个以上物体的运动过程,每个物体的运动规律又不尽相同.对此类问题的求解,除了要透彻理解基本物理概念,熟练运用运动学公式外,还应仔细审题,挖掘题文中隐含着的重要条件,并尽可能地画出草图以帮助分析,确认两个物体运动的位移关系、时间关系和速度关系,在头脑中建立起一幅物体运动关系的图景. 一、追及问题的实质 研究的两物体能否在相同的时刻到达相同的位置的问题。 二、追及问题剖析 1、追及问题中两者速度大小与两者距离变化的关系。 A 物体追赶前方的B 物体, 若B A v v >,则两者之间的距离变小。 若B A v v =,则两者之间的距离不变。 若 B A v v <,则两者之间的距离变大。 2、追及问题的特征 高中物理中遇到的追及问题,常见的情形有三种: ⑴快追慢 A v 始终大于 B v ,二者的距离一直减小。A 一定会追上B 。追上的条件是0x x x B A =- 其中 B A x x -表示A 追B “追近”的距离,原来相距0x ,现在A “追近”0x 就刚好追上B 。 ⑵ 先慢后快追 先是 B A v v <,后来B A v v >。例如: ①A 做匀加速直线运动,B 做匀速直线运动。 ②A 做匀速直线运动,B 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开始时 B A v v <二者距离越来越大;随着速度的变化,当B A v v =时二者的距离达到最大;当B A v v >后,二者的距离越来越小,最 终A 肯定会追上B ,并超越B 远远把B 抛在后面。 这种情形一定能追上(追上的条件是0x x x B A =-)而且只相遇一次。 ⑶ 先快后慢追 先是 B A v v >,后来B A v v <。例如: ①A 做匀速直线运动,B 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②A 做匀减速直线运动,B 做匀速直线运动。 开始时 B A v v >二者距离越来越小;随着速度的变化,可能出现3种情况: ①B A v v =时,A 追上B (0x x x B A =-),之后B A v v <,A 被B 远远甩在后面。这种情况只相遇一次,也是避免碰撞的临界条件。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