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全册)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全册)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全册)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全册)

四年级数学下册各课时教学反思(全册)

一、四则运算

1.1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从书上的例题出发,一步步深入主题,要求学生在我的讲解之下能够自己逐步推导出加、减法的相关要领。随后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注重引导学生发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营造愉悦的学习情境,设计学生感兴趣的项目,让学生由始至终保持着学习的热情。学生在小组交流当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加之我及时的指正,使学生慢慢地从加法的意义过渡到减法的意义。随后我适时推出关于加、减法各组成部分名称的知识点,使学生进一步全面对加、减法的认识。最后在学生自主探究思考当中,点明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进一步帮助学生明确加、减法的概念。练习中我安排了相应的训练帮助学生加深对加、减法的意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的认识,并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与0有关的运算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从生活中的实例引入乘、除法问题,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发展水平,教学时通过直观形象的图示以及一步步的引导,让学生了解到不同的条件下运用不同的方法。除了教材上给出的解决鲜花与花瓶数量关系的事例以外,还让学生自己想一想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问题用到了乘、除法,把数学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通过身边常见的问题,使学生切身感受乘、除法与生活的密切

联系,加深对乘、除法知识的理解,做到理论与实际的完美结合。

再者,教学中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注重密切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营造愉悦的学习情境,设计了学生感兴趣的项目,让学生由始至终保持着学习的兴趣。从而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引入到积极主动的学习情境中,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情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初步体会乘、出发啊在生活中的意义。在探索方法的过程中,我给学生提高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来探索乘、除法的计算方法,使学生亲身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分析计算的结果。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并为学生创造条件,使他们有机会展示多样性的解决方法,并且积极讨论,为接下来对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和运用奠定基础。

1.3括号

本节课首先通过对前面所学知识的适当回顾,唤起学生对四则运算的回忆,有意识地对算式的运算顺序的注意,为下面的探究括号的新知做好准备。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开动脑筋,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有意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注重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氛围中学习。在实践活动中,充分利用小组讨论,让动手能力强的学生来帮助动手能力较弱的学生,促使学生间的互动,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教学中从学生十分感兴趣的小游戏入手,24点中蕴含了四则运

算,能够帮助学生在游戏中进一步加深对四则运算的理解与运用,使学生在游戏竞争的过程慢慢发现其中蕴含的数学问题。各式各样的练习引导学生通过自我探究和思考,体会到所要学习的数学概念。

1.4最佳方案的选取

本节课主要学习最佳方案的选取,是一节综合性知识课。本节课我注重让学生在练习中体验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树立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本节课以各种数学活动贯穿始终,在各种方案的比较分析中,认识最佳方案选取的技巧以及该知识点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这样不仅使学生加深对最佳方案的理解,提高思考能力,而且为学生对生活中存在的同类问题的发掘提供了指导。同时练习题呈现了身边丰富、有趣的实例,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最佳方案的获取就在自己的身边。

教学中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营造愉悦的学习情境,设计了学生感兴趣的项目,让学生由始至终保持着学习的兴趣。在实践活动中,充分利用小组讨论,让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帮助动手能力较弱的学生,促进学生间的互动,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思。

二、观察物体(二)

2.1观察物体

本课的教学,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借鉴之处:

1.联系旧知,知识铺垫

本节课一开始,我就听过一道稍微有点难度的题目,帮助学生回顾旧知识。不仅为学生学习本节课的新知做好了知识铺垫,而且使学生一开始就有了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思维基础,使学生更容易进入新知识的学习。

2.组织学生细观察、多操作。

针对本节课的内容特点,我在设计本节课的时候,注重让学生进行观察、操作。让学生在观察中感受到从不同方位看物体的不同,在操作中掌握新知识。学生观察和操作很高,课堂氛围热烈但又不失秩序。

3.平稳过渡,不至于突兀

教学完不同的方位看同一个物体后,我听过承上启下的一段话,使课堂自然地过渡到对下一个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跟随我的节奏,不至于因为转变的突兀而导致注意力不集中。

教完这堂课,我觉得虽然这节课学生的动手操作机会很多,但是由于学具太小,学生在观察和操作的时候不够清楚,甚至由于角度问题,观察结果出现偏差。因此,我建议最好每个小组中有一套大的正方体的学具,这样便于操作,学生对物体的观察也会更具时效性和准确性。

2.2观察物体(练习课)

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特点,这节练习课已经不像一般的练习课,而成了学生操作、交流讨论的“实验课”了。在课堂上,我

发现学生很喜欢这样的模式,课堂气氛活跃,每个人都能参与到活动中,各抒己见。另外,作为一名教师,我在这节课当中,板演的是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适时地进行提示和指导。这样的课堂,学生喜欢,教师也“乐的轻松自在”。作为一节练习课,根据教材练习的编排特点,我设计了多层次的练习,并且对教材的内容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拓展延伸,这是对学生的思维的一次拓展。

三、运算定律

3.1加法交换律

本节课教学的重点是通过观察发现,掌握加法交换律的意义。教学难点是用不同的方式表示加法交换律,让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感受发现知识的快乐,激发学习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时,先让学生看主题图,说说图中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再在教师提供的信息下,学生提问题;最后要求学生解答“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教学时让学生自己独立解答并交流,学生可能通过计算40+56和56+40这两个算式,发现这两个算式的得数是一样的;再让学生分别说出这两个算式所表示的意义;最后让学生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看看从中能发现什么。让学生与同桌讨论并用一句话来概括所发现的规律。

用语言表达交换律比较麻烦,怎样表示才既简单又清楚呢?让学

生用自己喜欢的符号表示两个加数,用一个等式表示加法交换律,学生用图形、字母或其他符号表示都可以,最后得出用字母a+b=b+a表示加法交换律更简单、易记。

3.2加法结合律

本节课的教学,我注意渗透数学的学习方法,即让学生踏踏实实经历了“列式计算——观察思考——猜测验证——得出结论”这一数学知识探究的基本过程。学生自己举例、得出规律,让积极主动的探究贯穿始终,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学生探究时,我酌情因势利导,不失时机地给予适度启发,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课堂上,我鼓励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去探究新知识。言语讨论中无形的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表达与沟通协作能力,同时在与别人思想发生碰撞的同时,能够取长补短,最终达成探究的目的。

3.3加法运算定律的综合应用

通过上两节课学生接触、学习了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本节课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教学运算定律的综合运用,来进行简便的计算。通过分小组交流、独立思考等形式,让学生在多样化的课堂中发散思维,更快地接受知识、运用知识。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让学生自己动脑去思考去归纳,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也会大大提高教学效率。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发挥引导课堂方向与辅导知识的作用,把握整节课的节奏,更好地教授知识。

3.4连减的简便计算

本节课为减法的简便运算课,学生在已有的加法的运算定律知识的基础上,经过教师的指导,在变换加减的同时,发现其运算中相通之处,进而能够很快地掌握减法简便计算的规律与诀窍,对知识的接受速度会大大提高,整堂课的效率也会提高。这需要教师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课时节奏安排,所以教师须在课前对已有知识进行检验与测试,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进而有针对性的安排教学。

学生在进行连减的简便计算时,遇到小括号,容易出现加减符号混乱的情况,这是这节课需重点强调与教授的地方,这也是我有所忽略的地方,以后应加以完善。

3.5加减法的简便计算(练习课)

通过这节练习课,教师可以全面地了解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消化程度,然后才能更加有针对性的指导每个学生学习,并制定接下来的教习计划。学生通过这节练习课也可以自我检测对知识的运用情况,进行自我检查。课堂上,教师运用多种方式进行教学练习,有助于让学生脱离枯燥的练习计算课,进入轻松的练习氛围,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对于有难度的题目,教师适时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顺着教师引导的方向继续思考,进而让学生更有方向性,更有成就感,增强学习兴趣。

3.6乘法交换律、结合律

本节课首先通过习题的回顾,大致掌握学生的知识存储程度,进一步巩固加法的运算定律,从而自然地引出“乘法是否也有这样的运算定律”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结合具体情境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设具体的问题情境可以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进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举例验证,总结规律。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规律,将计算规律的探索学习与解决问题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探索数学规律是有一个过程的,对这个过程的认识不是教师传授的,而是学生自己体验感受的,对学生已有的体验与感受及时的归纳总结,是提高探索能力的重要一环。本节课我力求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以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主,通过学生的观察、验证等形式,让学生通过大量的感性材料去感受再经过学生的大胆交流,自然概括出乘法结合律的内容,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7乘法分配律

知识的学习不是简单的“搭积木”的过程,而是一个“生态式孕育”的过程。在设计本节课时,我从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背景、学习能力、情感与态度等方面解读教材,加强知识与生活、知识与学习者个人之见的联系,努力将“静态的”知识赋予“生命”、还原成“过程”。为了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我向学生提供了充分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中探索出规律。在教学过程

中,我利用学生对已有知识的认知矛盾,特意设计了让学生探究发现、交流讨论的活动,把学生放在课堂的主体位置上。在探究发现乘法分配律的活动中,学生提出的各种想法,说明学生的智力潜能是巨大的。所以我在这里花了较多的时间,让学生多说,谈谈各自不同的看法,说说自己的新发现;我尽可能少说,为的就是要多给学生自由探究的时间和空间,从而使学生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

3.8乘法运算定律(练习课)

本节课是乘法运算定律的练习课,为了避免练习课的枯燥乏味,教材设计了丰富的生活情境。作为教材的实施者,我根据教材提供的生活情境,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交流讨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另外,本节练习课,我采用“难讲易练”的原则,帮助学生化繁为简,分解难点,然后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解决问题。这样既能使学生掌握方法,又能使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3.9简便计算

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掌握乘法运算定律在简便计算中的应用,在设计练习题时,注意乘法运算定律的混合运用,进而引导学生探索连除的简便计算,由易到难地进行知识的传授。同时,课堂上注意让学生探究、尝试,让学生交流,质疑。教师应适当协助学生归纳特殊数字的特殊算法,例如:125与32,25与4,以及接近整百的99或101等类似数字的规律。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当学生探究时,仔细观察,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资料(全)

第1单元四则运算 1、运算顺序 P5: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P6: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P11: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2、P12:加、减、乘和除统称四则运算。 3、P13:有关0的运算 一个数与0相加,还得这个数。 一个数减去0,还得这个数。 一个数与0相乘,得0。 0除以一个数,得0。 0不能做除数,例如5÷0 是不存在,没有意义的。 4、四则混合运算方法 一看(看数字,运算符号,想想运算顺序是什么。) 二画(画线,哪一步先算,就在哪一步的下面画一条横线,没有计算的要照抄下来。) 三算(按照运算顺序计算) 四检验(检验运算顺序是否错误,计算是否算错。) 第2单元位置与方向 1、确定物体的位置 (1)找参照物:以谁为参照物,就以谁为观测点。 如:“在XXX的东偏南”就是以“XXX”为观测点 (2)找出较小的夹角,从箭头方向开始写出方向。 (3)确定物体位置的条件:方向和距离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2、在平面图上标出物体位置的方法 (1)确定观测点,建立方向标。 (2)用量角器确定建筑物的方向。

(3)用直尺确定建筑物的距离。 (4)画出建筑物具体位置,标出名称。 3、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4、描述并绘制简单的路线图 第3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1、运算定律与算式特点 P28:加法交换律 a+b=b+a 34+89+66=34+66+89 26+47-6=26-6+47 1、只有加法,减法。 2、注意减法时要将前面的“一”号一起交换。 3、在简便计算时,一般将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同时运用。 P29:加法结合律 a+b+c=a+(b+c) 88+104+96=88+(104+96) 79+26-9=26+(79-9) P34:乘法交换律 a × b=b× a 4×58×25=4×25×58 1、只有乘法。 2、在简便计算时,一般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同时运用。 3、注意找好朋友: 2×5=10 4×25=100 8×125=1000 P35:乘法结合律 a×b×c=a×(b×c)125×67×8=67×(125×8) P36:乘法分配律拆:(a+b)×c=a×c+b×c25×(200+4) =25×200+25×4 合:a×b+a×c =a×(b+c)265×105-265×5=265×(105-5) 1、有乘法和加法;或者有乘法和减法。 2、拆的时候,是将括号外面的数分给括号里面的两个数。 3、合的时候,是提取相同的因数,将不同的因数相加或相减。 特别注意:乘法结合律与乘法分配律的区别 2、运算性质

趣味数学小故事50字

有一天,数字卡片在一起吃午饭的时候,最小的一位说起话来了。 0弟弟说:“我们大家伙儿,一起拍几张合影吧,你们觉得怎么样?” 0的兄弟姐妹们一口齐声的说:“好啊。” 8哥哥说:“0弟弟的主意可真不错,我就做一回好人吧,我老8供应照相机和胶卷,好吧?” 老4说话了:“8哥,好是好,就是太麻烦了一点,到不如用我的数码照相机,就这么定了吧。” 于是,它们变忙了起来,终于+号帮它们拍好了,就立刻把数码照相机送往冲印店,冲是冲好了,电脑姐姐身手想它们要钱,可它们到底谁付钱呢?它们一个个呆呆的望着对方,这是电脑姐姐说:“一共5元钱,你们一共十一个兄弟姐妹,平均一人付多少元钱?” 在它们十一个人中,就数老六最聪明,这回它还是第一个算出了结果,你知道它是怎么算出来的吗? 一位农夫请了工程师、物理学家和数学家来,想用最少的篱笆围出最大的面积。 工程师用篱笆围出一个圆,宣称这是最优设计。 物理学家将篱笆拉开成一条长长的直线,假设篱笆有无限长,认为围起半个地球总够大了。 数学家好好嘲笑了他们一番。 他用很少的篱笆把自己围起来,然后说:"我现在是在外面。"

唐僧师徒摘桃子 一天,唐僧命徒弟悟空、八戒、沙僧三人去花果山摘些桃子。不长时间,徒弟三人摘完桃子高高兴兴回来。师父唐僧问:你们每人各摘回多少个桃子? 八戒憨笑着说:师父,我来考考你。我们每人摘的一样多,我筐里的桃子不到100个,如果3个3个地数,数到最后还剩1个。你算算,我们每人摘了多少个? 沙僧神秘地说:师父,我也来考考你。我筐里的桃子,如果4个4个地数,数到最后还剩1个。你算算,我们每人摘了多少个? 悟空笑眯眯地说:师父,我也来考考你。我筐里的桃子,如果5个5个地数,数到最后还剩1个。你算算,我们每人摘多少个? 唐僧很快说出他们每人摘桃子的个数。你知道他们每人摘多少个桃子吗? 质数: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新人教版全册)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第二单元:公顷和平方千米) 本册课时安排: 根据《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中的“各学段课程内容参考教学时间一览表”,实验教材的编者为四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安排了59课时的教学内容。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大致安排如下,教师教学时可以根据本班具体情况适当灵活掌握。 一、大数的认识(10课时) 1亿有多大?………………………………………………………1课时 二、公顷和平方千米(3课时) 二、角的度量(4课时) 三、三位数乘两位数(9课时) 1.口算乘法…………………………………………………2课时左右 2.笔算乘法…………………………………………………7课时左右 四、平行四边形和梯形(6课时) 五、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13课时) 1.口算除法…………………………………………………2课时左右 2.笔算除法………………………………………………1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六、统计(3课时) 你寄过贺卡吗?…………………………………………………1课时 七、数学广角(4课时) 八、总复习(5课时) 教学中需要准备的教具和学具: 本册教材是第二学段的开始,第一学段教学时用过的一些教具和学具有的仍可继续使用,如小棒、方木块、钉子板等。第二学段的教学需要一些新教具和学具,这里介绍几种,供参考。 1.多位数计数器教学“大数的认识”时使用(见教科书第3页)。可以自制,制作原理和方法与一年级下册的计数器相同,只是要把数位扩展到千亿位。也可直接在市场上购买。 2.多级数位顺序表教学数位、计数单位、大数的读写时使用(见教科书第20页)。可以自制,制作原理和方法与二年级下册的“万以内数位表”相同,只是要把数位扩展到千亿位,加上数级、计数单位等的内容,并可在表的下面贴上一张白纸或连接几排插袋,便于进行读、写数的练习。 3.计算器教学计算工具的认识、大数的四则计算时使用。计算器一般分成算术型计算器和科学型计算器两种,算术型计算器可完成基本的四则计算,但是不能自动识别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科学型计算器比算术型计算器的功能有所扩展,可以进行乘方、开方、指数、对数、统计等运算,能够自动识别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本套教科书以信利牌(TRUL Y)P-127型小学生专用计算器为例,介绍电子计算器的构造、功能和使用方法。 4.算盘教学计算工具的认识时使用。教师应准备一个算盘教具,有条件的学校可再准备几个算盘学具。 5.用硬纸条做的角和平行四边形教学角的度量和平行四边形时使用。通过操作理解角的大小变化,测量角的大小,理解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及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之间的转化关系。 6.量角器、三角板、直尺教学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时使用。这几种教具和学具要求有很高的精确度,自己很难制作,可在市场上购买。 7.其他教具教师还可以根据各部分教学内容的需要自己准备或设计制作一些教具和学具。如用小棒作为算筹记数,找两把扇子认识平角和周角等;根据教科书第57页的“格子乘法表”制作表格。教科书第120页思考题的学具,如果计数器不能代替,可以自己制作类似的便于操作的学具。

2017年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2017年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学校:虹桥小学 学科:数学 年级:四年级(1)班 任课教师:唐玉琼

全册教材的整体分析 教学内容包括:四则运算,运算定律,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观察物体(二),三角形,图形的运动(二),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鸡兔同笼和综合与实践等。 全册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理解平均数,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其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5.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6.让学生经历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7.进一步探索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会画一个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 教学难点:图形的运动,三角形是本册的教学难点。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一、四则运算 1、运算顺序: ①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依次)计算。 ②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③算式里有括号时,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2、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 3、有关0的运算: ①一个数加上0得原数。 ②任何一个数乘0得0。 ③0不能做除数。0除以一个非0的数等于0。 ④0÷0得不到固定的商;5÷0得不到商。 关于“0”的运算 1、“0”不能做除数;字母表示:a÷0错误 ,0做除数没有意义 2、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 3、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 4、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字母表示:a-a = 0 5、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字母表示:a×0= 0 6、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字母表示:0÷a(a≠0)= 0 7、0÷0得不到固定的商;5÷0得不到商,找不到一个数与0相乘得5。 二、观察物体(二) 1、正确辨认从上面、前面、左面观察到物体的形状。 2、观察物体有诀窍,先数看到几个面,再看它的排列法,画图形时要注意,只分上下画数量。 3、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所看到的图形有可能一样,也有可能不一样。 4、从同一个位置观察不同的物体,所看到的图形有可能一样,也有可能不一样。 5、从不同的位置观察,才能更全面地认识一个物体。

三、运算定律 1、加法运算定律: ①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a+b=b+a ②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和不变。 (a+b) +c=a+(b+c) ③加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如:165+93+35=93+(165+35) 2、连减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那两个数的和;或交换减数的位置。 a-b-c=a-(b+c)或 a-b-c=a-c-b 3、乘法运算定律: ①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a×b=b×a ②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一个数,积不变。 (a×b) ×c=a×(b×c) 乘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如:125×78×8的简算。 ③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a+b) ×c=a×c+b×c 4、连除的性质: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除以这两个数的积;或交换除数的位置。 a÷b÷c=a÷(b×c)或a÷b÷c=a÷c÷b 5、有关简算的拓展: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小故事

我的教学故事 在学习《认识更大的数》时,我设计以下的教学思路: 第一;让学生学会读数,亿有多少位数?亿后面的数怎么读?怎么写出来?一连串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然后进行引导,指名学生回答数的读法。学生说:老师,这么多数不知道怎么读?亿有九位数,于是我就引导学生看黑板,把一个为1983387700的数用竖线四位四位分好,这样一目了然让学生去理解,然后再叫一个学生来读这个数,学生一看,马上就会读数了,其它的学生也一样慢慢的理解,然后教学生怎么写好这个数,有一部分学生也能够写出来,很不错,于是在黑板上出相关练习让学生进行巩固。提问:三亿怎么写,三千五百亿怎么写?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写出来。 第二;学生会读还不行,还要会写,把大写的写成小写的,把小写的写成大写的,这样才能让学生掌握好读写,如:五千零二十六万八千零九十,写作:()。三千七百五十万六千三百零九,写作:()用竖线标出万级、个级。这样让学生一看就非常清楚,也非常容易理解。 我在这次教学中发现有些课本上的知识,必须讲清楚、讲透,这样才能让学生掌握好课本上的知识,然后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拓展,这方面也非常的重要,不可缺少的,这样学生才能学好。

我的教学故事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有效情境,为学生提供学习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尤其是小学生,直观的、具体的、形象的方式对他们更具吸引力,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各种方式的情境,以此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好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例如:《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的教学即将结束。回顾这一单元的教学,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的。 一、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记得第一节课刚开始的时候,刚走进教室就看到讲台上整齐的摆放新华书店补发的《课外阅读》书。便灵机一动,何不就利用这一现成的教学资源呢?就拿起其中一本,告诉大家这本书有74页,如果现在有120本这样的书,一共多少页呢?怎样列算式解答?150本呢?200本呢?并指名学生板书。分别让学生列竖式解答。这样既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的紧密联系,同时也激发了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运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由于学生前面已经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和整十数乘整十数,所以对于本单元的内容完全可以运用迁移学习方法,通过自己尝试计算,然后比较交流总结方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我认为在课堂上,把问题交还给学生,激励学生在互动中解决问题。教学中能让学生自己说出自己归纳的知识内容,教师尽

小学数学教学参考资料

小学数学教学参考资料 四年级第一学期 (二期课改新教材) 2007.9.

四年级第一学期小学数学教学参考 本册总的教学目标与要求: (一)关于《课标》的相关内容与要求 本册教材涉及《上海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试行稿)》中“基本内容”的“数与运算”、“方程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的部分内容,“拓展内容”的“尾数常用处理方法”、“用倒推法解实际问题”等内容。《上海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试行稿)》对本册教材相关内容的要求如下: 1.基本内容和要求 数与运算

方程与代数 图形与几何 2.拓展内容

拓展1 (二)本册教材的具体内容的教学建议 基本内容 1.数与运算 通过实例,结合线段图,归纳加法与减法运算的意义和关系、乘法与除法运算的意义和关系; 结合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主要数据,认识十万、百万、千万、亿和十亿等计数单位及相应的数位,初步掌握根据数级读写多位数(以万级为主);并结合大数的认识,引入常用的“凑整”方法——四舍五入法,初步学会根据需要对大数进行“凑整”;了解一吨的实际重量,知道1克、1千克和1吨之间的进率; 在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一)》的基础上,借助实物、图形初步学会比较同分母分数或同分子分数的大小,初步学会计算分母在20以内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从实例中让学生自己尝试,归纳加法、乘法的运算定律,能初步学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来表示运算定律,初步学会加法、乘法运算定律的一些应用;在学习三步式题中,结合树状算图认识正推、逆推的思想方法,并结合正推、逆推进行分析和解题。 2.方程与代数 在学生自己尝试,总结、归纳出加法、乘法的运算定律的基础上,能初步学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来表示运算定律,并初步体会到“字母代数”在表示运算定律时的简洁、完备。 3.图形与几何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1、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数 (2)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 (3)加法和减法是互逆运算。 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2)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3)乘法和除法是互逆运算。 3、关于“0”的运算 (1)“0”不能做除数;字母表示:a÷0错误 (2)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a (3)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a (4)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字母表示:a-a=0 (5)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字母表示:a×0=0 (6)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字母表示:0÷a(a≠0)=0 (7)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A-A=0 被除数等于除数,商是1.A÷A=1(a不为0)4、四则运算顺序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3)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括号里面的算式计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及简便运算: 一、加减法运算定律: 1、加法交换律:a+b=b+a 2、加法结合律:(a+b)+c=a+(b+c) 3、连减的性质: a-b-c=a-(b+c)。 二、乘除法运算定律: 1、乘法交换律:。a×b=b×a 2、乘法结合律:(a×b)× c= a× (b×c ) 3、乘法分配律: (1)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a+b)×c=a×c+b×c(a-b)×c=a×c-b×c (2)两个数的差与一个数相乘:(a-b)×c=a×c-b×c。 4、除法的性质:a÷b÷c=a÷(b×c)。 5、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①类型一:(a+b)×c= a×c+b×c (a-b)×c= a×c-b×c ②类型二:a×c+b×c=(a+b)×c a×c-b×c=(a-b)×c ③类型三:a×99+a = a×(99+1)a×b-a= a×(b-1)

最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概念及公式新完整版

最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概念及公式新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概念及公式 一、四则运算各部分间的关系: 1、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2、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3、积=乘数×乘数乘数=积÷另一个乘数 4、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5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除数=(被除数-余数)÷商 商=(被除数-余数)÷除数余数=被除数-商×除数 二、与简便运算有关的知识:(重要的算式:25×4=100 125×8=1000) 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a+b=b+a 2、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乘数的位置,积不变。 a×b=b×a 3、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加前两个数,也可以先加后两个数,和不变。 (a+b)+c=a+(b+c) 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可以先乘前两个数,也可以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 (a×b)×c=a×(b×c) 5、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乘第三个数,可以用这两个数分别乘第三个数,再加起 来。 a×(b+c)=a×b+a×c 6、减法的性质:(1)被减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a - b - c = a -(b﹢c) (2)被减数连续减去两个数,交换两个减数的位置,差不变。 a - b - c = a -c -b 7、除法的性质:(1)被除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除以这两个数的积。 a÷b÷c = a÷(b×c) (2)被除数连续除以两个数,交换两个减数的位置,差不变。 a÷b÷c=a÷c÷b 8、简便运算的关键是凑整: 在加法中:可以把接近整百、整千的加数看成整百、整千的数,多加几再减几,少加几再加几。 在减法中:可以把接近整百、整千的减数看成整百、整千的数,多减几再加几,少减几再减几。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1.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数 (2)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 (3)加法和减法是互逆运算。 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2)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3)乘法和除法是互逆运算。 3.关于“0”的运算 (1)“0”不能做除数;字母表示:a÷0是错误的 (2)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a (3)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a (4)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字母表示:a-a=0 (5)任何数和0相乘,仍得0;字母表示:a×0=0 (6)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字母表示:0÷a(a≠0)=0 (7)0÷0得不到固定的商;5÷0得不到商. (8)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a-a=0 (9)被除数等于除数,商是1;a÷a=1(a不为0) 4.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5.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6.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括号里面的算式计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 1.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一般是不一样的。 2.从同一位置观察不同的物体,看到的图形可能是相同的。 3.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速度×时间=路程。 4.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单价×数量=总价。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及简便运算 一.加法运算定律: 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a+b=b+a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和不变。(a+b)+c=a+(b+c) 加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如:165+93+35=93+(165+35) 3.连减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那两个数的和叫做减法的性质。 用字母表示:a-b-c=a-(b+c) 二.乘法运算定律: 1.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a×b=b×a 2.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一个数,积不变。(a×b)× c = a× (b×c )

数学学习小故事(适合三四年级)

狼口脱险 今天天气真好,懒羊羊约了喜羊羊和美羊羊一起到羊村外游玩。突然喜羊羊看到灰太狼躲在旁边的草丛边,怎么才可以逃离这里呢?很快喜羊羊就想出了一个主意,转头大声对大家说:“村长不要我们在这里迎接黑羊勇士吗?”一边说,一边朝美羊羊挤眼睛。 美羊羊很快就明白了自己的处境很危险,强调说:“不是一个黑羊勇士,而是一队黑羊勇士。” “听说,他们的每19只黑羊排一排,总共排成22排的队伍前来。”喜羊羊故意大声说。 “大约来400只左右的黑羊勇士!”懒羊羊也发现了灰太狼,看着大家也这么镇定,也就不怎么害怕了。 “谁告诉你有这么多黑羊勇士?不能让灰太狼听到了,否则就抓不到他了。”喜羊羊故意压低声音问懒羊羊。 “总共是19×22只羊,可以把19看成20,22也看成20,所以大约有20×20=400只黑羊勇士。”懒羊羊大声解释说。 “还可以看成每排20羊,22排就是20×22=440只,再减去每排多看的1羊,总共22排,就是440-1×22=418只黑羊。”美羊羊说。 “也可以让每排19只羊先排成20排,再加上后面2排羊,也就是19×22=19×20+19×2=380+38=418只黑羊。”喜羊羊也接着说。 灰太狼一听,吓得掉头就跑。喜羊羊一伙安全地回到了羊村。 邮票告状 马大虎中午休息时迷迷糊糊发现自己被几个浑身挂满加减乘除符号的人带到了一座宫殿上。还没搞清什么情况,就听到旁边一个似曾相识的人指着自己说:“就是他把我搞成这个样子的。”说完就哭了起来。 “你怎么说邮票的面积是6平方分米?害的邮票现在都变成现在这个样子了!”头戴金冠的数学国王指着这个半人高的邮票,大声责问马大虎。 马大虎这才发现原来诉冤的人,就是自己心爱的邮票,难怪这么熟悉呢。“我从来也没有说过呀!”马大虎觉得这个事情不能怪他。 “你看,这个是证据。”邮票拿出了早上马大虎写的作业。上面清清楚楚地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1、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数 (2)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 (3)加法和减法是互逆运算。 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2)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3)乘法和除法是互逆运算。 3、关于“0”的运算 (1)、“0”不能做除数;字母表示:a÷0错误 (2)、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 (3)、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 (4)、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字母表示:a-a = 0 (5)、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字母表示:a×0= 0 (6)、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字母表示:0÷a(a≠0)= 0 (7)、0÷0得不到固定的商;5÷0得不到商. (8)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a-a=0 被除数等于除数,商是1a÷a=1(a不为0) 5、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6、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7、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括号里面的算式计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及简便运算: 一、加法运算定律: 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a+b=b+a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和不变。(a+b)+c=a+(b+c) 加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如:165+93+35=93+(165+35)依据是什么? 3、连减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那两个数的和叫做减法的性质。用 字母表示:a - b - c= a - (b+c) 。 二、乘法运算定律: 1、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a×b=b×a 2、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一个数,积不变。( a×b )× c = a× (b×c ) 乘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如:125×78×8的简算 3、乘法分配律: (1)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叫做乘法分配律。用字母表示:(a+b)×c=a×c+b×c (a-b)×c=a×c-b×c (2)两个数的差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把所得的积相减。用字母表示:(a - b) ×c= a×c - b×c。

小学四年级数学参考附加题

1、有两根铁丝,第一根长50米,第二根长30米,用去相同长度后,第一根剩下的长度是 第二根的4倍。两根铁丝各剩多少米? 2、小明在计算1.6加一个两位小数时,误把两个小数的末尾对齐计算,得到的和是2.25。 请你算出正确的结果。 3、小马虎在计算6.63减一个一位小数时,误把小数的末尾对齐,得到的结果是6.37,请帮 他把正确的算式写出来。 4、小马虎做加法计算时,把个位上的5写成3,十分位上的7看成了9,结果是2.7,正确 的结果是多少。 5、有一个一位小数,如果去掉小数点,得到的新数比原来多907.2,这个一位小数是多少。 6、有一个小数,如果去掉小数点,得到的新数和原来的数一共是23.1,这个小数是多少。 7、商店一天卖出26.54千克水果,第二天卖出36.28千克,第三天卖出24.46千克,三天一 共卖出水果多少千克? 8、一根绳子一半一半地剪,剪了3次后还剩4.5米。这个绳子原来长多少米? 9、老师说:“把我现在的年龄加上9,除以4,减去2,再乘3,恰好是30岁。”老师现在的 年龄是多少? 10、1、2、3、4这四个数字组成一个一位小数乘一位小数的乘法算式,使它们的积最大。 11、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7.3,这个数最大可能是多少,最小可能是多少。 12、在一个三角形中,∠1的度数是∠3的3倍,∠3的度数得∠2的2倍,求∠1、∠2、∠3的度数。

13、一个长方形,周长是30厘米,长是宽的2倍,求这个长方形的面积。 14、一个长方形,如果宽不变,长增长6米,那么它的面积增加54平方米,如果长长不变,宽减少3米,那么它的面积减少36平方米,这个长方形原来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15、一个长方形如果它的长减少4米,或者它的宽减少3米,那么它的面积都减少60平方米,求这个长方形原来的面积。 16、甲、乙两数的和是18.7,甲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正好等于乙数,你知道甲乙各是多少? 17、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18.3厘米,长是宽的2倍,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18、在一个除法算式中,被除数、除数、商的和是123.已知商是3,被除数、除数各是多少? 19、两个整数相除商是12,余数是26,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的和是454,除数是多少? 20、两个数的和是198,这两个数积最大是多少?最小是多少? 21、学校买来3个足球和15个排球,共用去240元,已知3个排球的价格和1个足球的价格相等,问足球和排球各多少元? 22、小华家买了2千克苹果和3千克梨共花了24元,已知2千克苹果的价格和5千克的梨价格相等,每千克梨多少元? 23、某四年级一班共有58个同学,能否有2人在同一个星期内过生日? 24、某班有30人是二月份出生的,他们能都至少有2人在同一天内过生日? 25、小华今年12岁,妈妈今年46岁,几年后妈妈的年龄正好是小华的3倍?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及练习题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及练习题 2011-05-24 05:46:32| 分类:复习指导| 标签:|举报|字号大中小订阅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 一)四则运算: 1、运算顺序: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依次)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3、算式里有括号时,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2、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 3、有关0的运算:1、一个数加上0得原数。 2、任何一个数乘0得0。 3、0不能做除数。0除以一个非0的数等于0。 0÷0得不到固定的商;5÷0得不到商. (二) 位置与方向: 1、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或者绘制物体的具体地点。(比例尺、角的画法和度量) 2、位置间的相对性。会描述两个物体间的相互位置关系。(观测点的确定)

3、简单路线图的绘制。 (三)运算定律及简便运算: 1、加法运算定律: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a+b=b+a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和不变。(a+b)+c=a+(b+c) 加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如:165+93+35=93+(165+35)依据是什么? 2、连减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那两个数的和。 a-b-c=a-(b+c) 3、乘法运算定律:1、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a × b = b × a 2、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一个数,积不变。 (a × b )× c = a × ( b × c ) 乘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如:125×78×8的简算

(完整)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小故事.pdf

让学生在理解中学习数学 ——《亿以内数的认识》 xx 自从今年九月一号以一名数学教师的身份接手定小四(2)班以来,我一直处于忙碌状态,忙碌着适应小学教学的生活;忙碌着催交孩子们的各类数学作 业;也忙碌着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星期一,我教的是《亿以内数的认识》。在学习这一章节时,我设计以下 的教学环节。 第一;让学生学会读数,亿有多少位数?亿后面的数怎么读?怎么写出 来?一连串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然后进行引导,指名学生回答数的读 法。学生说:“老师,这么多数不知道怎么读。”亿有九位数,于是我就引导学生看小黑板,把一个数为:2654107839的数用竖线分好四位,四位,这样让学生看了一目了然,非常的直观,也空间让学生去理解,然后再叫一个学生来读 这个数,学生一看,马上就会读数了,其它的学生也一样慢慢的理解,然后教 学生怎么写好这个数,有一部分学生也能够写出来,很不错,于是在小黑板出 相关练习让学生进行巩固。提问:五亿怎么写,四千八百亿怎么么写?让学生 在练习本上写出来。 第二;学生会读还不行,还要会写,把大写的写成小写的,把小写的写成 大写的,这样才能让学生掌握好读写,如:六千零五十七亿八千九百万零三 十,写作:()。五千七百六十亿八千三百万六千零九十。 写作:()然后用数位线标出来,有亿级、万级、个级。这样让学生一看 非常清楚,也非常容易理解。 第三;巩固练习,练习对知识的巩固非常有帮助,所以出一些相关的练习 来让学生独立完成,分组完成,上黑板做,集体来纠正,这对学生的学习兴趣 的激发非常有用。 最后总结,在教学过程中,先必须讲清楚例题,然后针出现的情况进行说明,通过练习来巩固好基础知识。我在这次教学中发现有些课本上的知识,必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概念及公式

创作编号:BG7531400019813488897SX 创作者:别如克*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概念及公式 一、四则运算各部分间的关系: 1、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2、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 3、积=乘数×乘数乘数=积÷另一个乘数 4、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5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除数=(被除数-余数)÷商 商=(被除数-余数)÷除数余数=被除数-商×除数 二、与简便运算有关的知识:(重要的算式:25×4=100 125×8=1000) 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a+b=b+a 2、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乘数的位置,积不变。 a×b=b×a 3、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加前两个数,也可以先加后两个数, 和不变。 (a+b)+c=a+(b+c) 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可以先乘前两个数,也可以先乘后两个数, 积不变。 (a×b)×c=a×(b×c) 5、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乘第三个数,可以用这两个数分别乘第三个数, 再加起来。 a×(b+c)=a×b+a×c 6、减法的性质:被减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a - b - c = a -(b﹢c)

7、除法的性质:被除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除以这两个数的积。 a÷b÷c = a÷(b×c) 8、简便运算的关键是凑整: 在加法中:可以把接近整百、整千的加数看成整百、整千的数,多加几再减几,少加几再加几。 在减法中:可以把接近整百、整千的减数看成整百、整千的数,多减几再加几,少减几再减几。 9、添上(),去掉() 在﹢和×的后面添上括号、去掉括号,括号里的运算符号不变。 在–号的后面添上括号或去掉括号,括号里的运算符号要变:﹢变 -,- 变﹢。 在÷号的后面添上括号或去掉括号,括号里的运算符号要变:×变÷,÷变×。 10、带符号搬家:在同级运算中,可以带着数前面的运算符号搬家。 11、在加法中,一个加数增加(或减少)多少,和就增加(或减少)多少。 12、在减法中,减数不变,被减数增加(或减少)多少,差就增加(或减少)多少。 13、在减法中,被减数不变,减数增加多少,差就减少多少;减数减少多少,差就增加多少。 14、在乘法中,一个乘数扩大(或缩小)多少倍,积就扩大(或缩小)多少倍。 在乘法中,一个乘数扩大m倍,另一个乘数扩大n倍,积就扩大m乘n倍。 15、在除法中,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或缩小)多少倍,商就扩大(或缩小)多少倍。 16、在除法中,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多少倍,商就缩小多少倍; 除数缩小多少倍,商就扩大多少倍。 17、商不变的规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三、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 1、小数的读法: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来读(整数部分是0的读作“零”),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读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

四年级数学教学小故事

四年级数学教学小故事 —故事教学之“商不变规律“教学过程及反思江璨 作为一个刚刚从事数学教学的“新”教师,经验就是我最欠缺的。从担任这门课程开始我就想方设法寻找好的教学方法,经过向一些有经验的数学教师请教、学习,使我获益匪浅。最让感受深刻的就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故事的引入,会使课堂会别开生面,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记得我在教学《除法》中“商不变规律的时候,也许就是我自己心急的原因吧,也觉得容易,估计学生能掌握得了,就仅仅按照教材讲授了一次,可单元测试一下来,让我大吃一惊,全班85%的学生这道题都错了,下课后调查了几个基础好的同学,她们都说不理解。回到办公室我就想怎样才 能让她们这些孩子能简捷的明白这个不算难的规律。通过上网找资料,瞧到高手的教案,让我豁然开朗。刚好下午第七节课就是我的补习课。我决定把这个内容重新复习一次。下面就是我的教学设计: 同学们,在今天上课之前,老师给您们讲一个我小时候听过的故事,好不好? 花果山风景秀丽,鸟语花香。桃树上挂满了桃子,桃树下坐着一群猴子,它们等猴王来分桃子。猴王准时来到。猴王对小猴子说:“每2只猴子分8个桃子.”小猴子说:“不够,不够。”猴王说:“好吧!给您们80个桃子,20只小猴分着吃吧。”小猴子得寸进尺,挠挠头皮,试探地说:“大王,请您开恩,再多给点行不行啊?”猴王想了想说:"真拿您

们没办法,给您们800个桃子,不过得200个小猴分。这下您们该满意了吧!"这下,小猴子们齐声欢呼:“大王万岁!”这时,猴王笑了。启发提问,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为什么猴王听完小猴子们的回答笑了?(提问学生) 师:好,让我们一起来瞧瞧这个故事当中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的条件与问题。 8个桃子,平均分给2只猴子80个桃子,平均分给20只猴子800个桃子,平均分给20只猴子每次分给每只猴子的桃子数量有多少?(问学生) 8÷2=4 80÷20=4 800÷200=4(板书) 生:我发现每次分给每只小猴子的桃子都就是一样多的。 师:同学们,通过计算,我们发现猴王三次分桃,瞧起来分的桃子就是越来越多, 但其实每只猴子平均分到的桃子数量并没有改变。细心观察,您能从这个故事 中发现什么规律不?被除数÷除数=商 最后总结:被除数与除数同时扩大了相同的倍数,商不变。被除数与除数同时缩小了相同的倍数,商不变。这个就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商不变规律。 这一节课讲的就是数学计算中的一个规律——商不变规律(性质)。在通过教学猴王分桃这个具体的故事中,应让学生充分体验观察—猜

四年级数学:实际测量(教学参考)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教材 数学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数学教案 / 小学数学 /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实际测量(教学参考)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数学的内容,让学生可以提升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直觉判断等能力,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四年级数学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标杆、卷尺、测绳等测量工具. 2.会用卷尺、测绳等工具,在地面上直接量出较近的距离. 3.能用标杆测定直线并沿着直线量出较远的距离. 教学重点 使用工具测量方法. 教学难点 测定直线的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1.标杆三根,卷尺(或测绳)一条,木桩若干个. 2.课件“”. 3.印制直线测定记录.

组长(),小组成员()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用米尺测量黑板的长、宽. 说明:因为黑板的面积不太大,所以可以用米尺来测量它的长、宽. 2.如果要修建一个长150米,宽100米的长方形操场,工人叔叔也用米尺一段一段地量,大家想会出现什么结果? 学生回答:浪费时间、结果不准确、形状不规格等. 二、探究新知. 1.导入.在工农业生产中,兴修水利、平整土地、建造房屋时都需要测量土地.测量士地的知识对于我们将来参加工作是非常有用的.这节课就学习的有关知识.(板书:)2.认识测量工具. (1)标杆.测定较远的距离时,用来做标记.可以自制.通常把标杆表面每隔10厘米涂上红白相间的颜色,目的是看起来明显.提问:为什么标杆的一端是尖的?(便于插入地面) (2)卷尺、测绳.测定较近的距离时用的工具.测绳可以自制.制作时以米为单位量好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