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儿童感觉统合训练在幼儿体育中的应用_单大卯

儿童感觉统合训练在幼儿体育中的应用_单大卯

儿童感觉统合训练在幼儿体育中的应用_单大卯
儿童感觉统合训练在幼儿体育中的应用_单大卯

儿童感觉统合训练在幼儿体育中的应用

单大卯

(福建千方儿童感觉统合训练指导中心,福建石狮 100061)

摘要:对感觉统合的概念及其与感觉统合训练的相互关系、感觉统合训练与体育游戏的关系、

感觉统合训练的重要性以及感觉统合训练的原则和方式进行了综述讨论,旨在为开发幼儿身

心潜能,开拓幼儿体育新领域提供思路。

关键词:幼儿体育;感觉统合;感觉统合失调;感觉统合训练;体育游戏

中图分类号:G61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076(2000)01-0025-03

收稿日期:1999-12-01

作者简介:单大卯,男,40岁,硕士。

Application of Infants ′Sensory Integration Training in Preschool Physical C ulture

SHA N Da -mao

(Fujian Qianfang Infants Sensor y Integ ration Training Ins truction Center ,Shishi ,Fujian ,100061,China )

A bstract :This paper reviews the definition of sensory integration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nsory integration and sensory integration training ;sensory integration and sports recreation ;the significance of sensory integration ;and the principles and patterns of sensory integration training .It offers thinkings for developing the potentials of children and exploitin g new field of preschool physical culture .

Key words :preschool p hysical cultrue ,sensory integration ,sensory integration dysfunction ,sensory integration train -ing ,sports recreation

感觉统合是人体生长发育过程中大脑和身体间相互协调的学习过程。美国临床心理学家Jean Ayres 指出,大脑不同部位必须经过统一协调的工作才能完成人类高级而复杂的认知活动,包括注意力、组织能力、自我控制、概括和理解能力,才能协调好身体对外界的各种刺激,从而作出适当的反应[1]。

儿童感觉统合训练是一项集锻炼身体、娱乐、开发幼儿智力和纠正行为偏差等功能于一体的全新幼儿教育方法。其核心是通过幼儿体育游戏,预防及矫正感觉统合失调。目前,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欧美、日本、新加坡和我国台湾等地),已将感觉统合训练列入幼儿园基础教育内容,国内北京、上海、南京、天津、西安、郑州、杭州、广州、厦门、石狮等大中城市已相继建立了矫正感觉统合失调的机构,并正在进行探索性研究。“千方儿童感觉统合训练中心”是“孙恶芳全民健身服务网络”和“21世纪中国学校体育发展研究中心”直接参与运作的训练指导中心。本中心多年来积极进行开发幼儿教育新领域的实验性研究,为开发幼儿身心潜能,从根本上优化民族素质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如前所述,石狮、厦门、南京等地的儿童感觉统合训练机构就是本中心指导建立并实施运作的。

1 感觉统合训练

感觉统合(Sensory Integration )的认识和理论,是由美国南加州的Aryes 首先系统地提出的。该理论涉·

25·第16卷总第45期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Vol .16Total No .45

2000年第1期 Journal of Shand ong Ph y s ical Education Institute No .12000

及脑的功能与发展、学习以及学习障碍和矫正三个方面[2]。

学习是脑的一种高级活动,它通过改善神经系统内部状态,从而达到提高能力和成绩的目的。Ayres 认为,感觉统合能力的发展遵循脑和行为发展的原则。儿童人生的第一个10年是其神经系统发育完善的重要时期[3],儿童的大脑具有很高的可发展性及可塑性。人脑功能状态的发育和发展,由各种单纯感觉的发展进行奠基,这就开始了初级的感觉统合;由此发展到身体的协调和手眼协调,注意力、情绪稳定性以及目的性活动的建构;最后发展到高级的感觉统合,如注意力、自我控制力,学习能力的发生发展,概括和推理能力的建构等。这一过程在大脑的功能区域,为今后德、智、体的健全发展奠定了必须的基础。所以,要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必须从改善儿童的感觉统合能力着手,而其关键在于合理选择和组织多元的感觉输入,促使感觉输入与身体运动的良好结合。

感觉统合训练,即感觉统合失调的矫正方法,以Ayres博士创导的训练方法为基础,寓训练于体育游戏之中,运用滑板、吊缆、平衡台、大笼球等感觉统合运动器具,让孩子们在积极主动、快乐轻松、自然的情景中玩耍、学习,加强触觉、平衡觉、本体感觉及手眼协调等能力的训练,使多种感知信息输入大脑,促进大脑有效地进行信息的综合分析,并加强大脑与身体之间的协调反应,帮助孩子的感觉运动能向正常方向发展,达到开发儿童身心潜能、促进智力发展、增强体质和培养良好行为的目的。

2 感觉统合训练的指导原则

2.1 游戏性 幼儿在游戏的时候,各种感知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对于幼儿来说,游戏是许多学习、锻炼方式中最有效的手段[4]。孩子具有好奇、好动、好模仿的年龄特点,所以当他们看到色彩鲜艳、造型各异的各种感觉统合训练器械时,立即产生强烈的尝试愿望,心中唤起明显的快乐情感。

根据训练的目标,要创编“一物多用”玩法、个体玩法、集体玩法、竞赛性游戏等,唤起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探索的强烈活动欲望。在忘我的游戏过程中,儿童身心、行为等各方面的不足或问题将毫无保留地表现出来,因而为有的放矢地进行身心训练和行为矫正提供了依据。

2.2 趣味性 感觉统合训练器材绝大部分可与幼儿体育游戏内容结合,如滑梯、跳跳袋、平衡台、彩色大滚球、蹦蹦床等。原本作为专项练习的器材一旦与幼儿体育游戏相结合,其功能可被拓宽,成为面向幼儿身体素质练习的器材,而由此派生出来的游戏一定新颖别致。概括器材本身特点,结合年龄特点和游戏性、娱乐性的原则,设计出一个个精彩纷呈、妙趣横生的游戏活动,将改变原来以机械重复练习为主的练习模式,促使幼儿平衡、运动、皮肤、视、听等多种感觉在同一时间内不断交互重复,达到感觉统合的练习效果。

成功往往能够引起儿童的兴趣,成功后喜悦之情会转换为动力,可以不断提高儿童参加体育游戏的兴趣、乐趣、情趣,从而提高游戏的效果。

2.3 安全性 幼儿的器官稚嫩,发育尚未成熟,而好奇、好动、好模仿的特点,加之生活经验不足,往往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高,常会做出力不能及的判断和动作。因此,为了有效地进行感觉统合训练,必须注意安全。

2.4 科学性

2.4.1 注重训练的全面性 制定切实可行的训练计划,采用多样化的练习手段,使感知觉的各种功能得到改善,促进幼儿各器官系统及各项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

2.4.2 注意个体差异性 即使是同一年龄组幼儿,体质、个性、活动经验、能力等也不尽相同。教师应针对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制订教学目标,在原有基础上逐步提高强度,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的发展。注重活动的过程,随时观察幼儿训练中的反应,及时调控。如果发现异常要找出原因,采取适当的措施调整计划和目标,以优化过程,改进训练方法。根据孩子感觉统合能力的发展特点,设计出在感觉体系上与之相关、孩子容易做到又感兴趣的动作和游戏。这样孩子会自觉自愿,全力去做,从而更好地发挥出原本不足的能力。

·

·

26

2.4.3 掌握适宜的练习密度和强度 每次活动的设计力求结构紧凑,环环衔接,保证有适宜的练习密度和强度。根据人体生理机能能力变化规律、气候、场地、器材等因素,合理安排活动的生理负荷。生理负荷曲线的要求一般是从逐步上升到相对平稳,然后逐步下降,从简单到复杂,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地组织训练。注意高低结合,动静结合,防止大起大落。

2.4.4 建立亲密的师生关系 营造儿童能自由表现的轻松气氛,尽力让儿童在训练中表现自己的情绪,让孩子在训练中感到轻松快乐,这是训练成功的关键。

2.4.5 与家长密切配合,及时与家长交流沟通。

3 感觉统合训练的方式

感觉统合训练是一种运动训练矫正法,其重要特征是寓教育学、心理学、行为学、生理学、体育学、训练学等学科的内容于游戏中,因而其核心内容是体育游戏[5]。通过一些运动器械,使儿童在体育游戏中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输入较强的感觉刺激,强化和促进孩子脑神经及其功能的发展,对孩子的身心进行全面帮助。孩子经过训练后,在注意力、做事速度、动作灵活性、情绪、理解力、记忆力、人际交往能力和自信心、学习能力等方面会有明显改变。

生命存在的标志就在于他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而儿童进行游戏活动,正是为其与外界进行这些交换提供了环境和条件。体育游戏不仅是孩子能力发展的需要,也是孩子心理发展的需要[6]。孩子在体育游戏中产生的广泛兴趣和快乐情绪,往往使其乐而忘返,对其身心健康发展十分有利;体育游戏能使孩子积极愉快地观察和理解周围事物,促使自己的感知能力发展;在参与体育游戏的种种活动过程中发展自己的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促进心智的提高;体育游戏的轻松愉快气氛能使孩子形成活泼、开朗、大方、自信、勇敢和进取等良好的个性;体育游戏活动中自由活跃的情绪、鲜艳夺目的各色玩具与器材、优美协调的身体动作,能促进其美感的提高;体育游戏也是一种群体与社会活动,能锻炼和提高孩子适应社会的能力。总之,系统地有计划地以体育游戏训练为方式矫正感觉统合失调,是幼儿体育的一个新的领域。相信随着我国科技教育事业的发展,预防和纠正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研究将会愈来愈深入[7]。

参考文献

[1]刘振中.婴幼儿感觉统合训练(专题报道.文献综述)[J].学前教育文荟,1998(1).

[2]陈文德.学习困难儿童指导手册(感觉统合积极疗法)[M].北京: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96.

[3]高月梅.幼儿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

[4]朱智贤.儿童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

[5]陈国眉.学前儿童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6]李 丹.儿童发展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7]单大卯.儿童感觉统合训练指导手册(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专家组鉴定资料,待发表)

·

·

27

感统训练70个有用训练游戏大合集

感统训练70个有用训练游戏大合集 感觉统合就是人体在环境内有效利用自身的感观,从外界获得不同的感觉信息输入大脑,大脑对输入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并作出适应性反应的能力。感统训练游戏就是以游戏的形式进行感统训练,更加有利于被儿童接受。为妈妈们分享适合小朋友的70个感统训练游戏: 1、俯卧大龙球抓东西 训练目的:改善身体协调,强化手眼协调及双侧肢体的平衡控制,促进运动企划能力。 训练要求:协助孩子俯卧到大龙球上,保持平衡姿势。把孩子喜欢的一个玩具放在大龙球滚动时孩子伸手可触的地方。协助孩子卧在球上前后慢慢滚动,让孩子探身去摸玩具,必要时可使用会发声的玩具,以帮助孩子辨明玩具所在的方位。 难度设臵: A开始时玩具只放在很近的距离,让孩子容易取到; B逐渐地玩具可以放稍远一点,并在孩子探身取球时提醒他(她)尽量自己保持身体的平衡。 帮助给予: 1.由始至终的身体协助; 2.口头指导或提醒。

2.压马路(3-6) 训练目的:提供触觉刺激,有抑制神经兴奋程度的作用。 训练要求:让孩子仰卧或俯卧在垫子上,用大龙球在其身上滚过去。若孩子喜欢这种压力可尝试加重一点压力。 3.抱球翻滚(5-6) 训练目的:提供前庭刺激,抑制颈部张力反射。 训练要求:孩子躺在垫上,双手抱着一个排球大小的球,高举过头。要孩子由垫子的一端再滚回来,球不可以松掉。 难度设臵: A滚3-4下; B从垫子一端滚到另外一端。 帮助给予:开始时孩子可能无法呈直线滚动,成人需要给予身体协助,推动他的肩膀或脚,把他的身体尽量推到呈直线的姿势。 4.摇摇船(5-6) 训练目的:控制迷路张力反射,提供前庭及本体刺激,并改善身体概念及两侧协调。 训练要求:孩子躺在地上,两手抱膝身体屈起成球状,前后摇动二十下,或左右滚动二十下。 难度设臵:——帮助给予:开始时孩子可能不能很好地

家庭感觉统合训练范例3-7岁儿童的训练方法

3-7 岁儿童的训练方法(含范例)在这五年期间,孩子已发展出成熟的“感觉—动作”,能与许多不同的人谈话,相交往。至于较高智力的机能将在 7 岁以后发展,如果“感觉—动作”机能发展良好,较高智力的机能才能有好的发展。孩子的第三到第七年是感觉统合的重要时期,造物者将这个时期定做是最能接受感觉、最能组织感觉的时候。孩子的内驱力使他极有活力,他也学着去做很多很多事。他的适当反应越来越复杂,每一项适当反应都扩展了感觉统合能力。去观察一个孩子跑、跳、单脚跳、转来转去、扭斗、攀爬以及摇荡,他做这些是因为好玩,而这些动作之所以好玩,是因为它们会形成进一步的感觉统合。请注意在平衡方面、眼—手协调,以及计划一连串动作的各方面改进;注意孩子如何尝试有危险的事,以便学习明了“感觉—动作”能力的限度;注意他如何与重力相抗衡,最后与这种强有力的力量妥协。运动场普遍受孩子的欢迎,因为秋千、滑梯、旋转游乐装置、跷跷板、游乐隧道,以及沙袋,能满足神经系统发展的需要。 使用器具: 在三到七岁之间,孩子学习着使用刀、叉、铲、桶、针、线、剪刀、蜡笔、铅笔、纸、鞋、带、拉链、钮扣以及其他一切家庭用具。每种工具的使用技巧,都需要用到孩子在更早年的活动中贮存于大脑的一切感觉信息。如果要让大脑知道如何穿一条裤子,在一片面包上涂奶油,或在地上打一个洞,虽然成人把这些动作视之为理所当然,但是身体各种感觉的统合是达到这些目的所绝对必要的。 到了这段时期的末期,我们可以看到,女孩子们玩跳房子、呼拉圈、跳绳,以及两人玩的翻线游戏,这些花样繁复的游戏,使她们的动作技巧更加熟练。男孩子通常比较喜欢玩比力气及追、动方面的活动。

言语发育 3~5 岁是儿童语言、智力、个性形成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人类区别于动物最明显的心理特征。语言是人类相互交流和沟通的桥梁,不会说话的婴儿用他们的哭声、笑声、喃喃发音来表达他们的感觉和希望别人了解。婴幼儿是用尽全身力量去努力沟通的。随着感觉器官(视、听、发音器官等)的发育和逐渐成熟,以及前期字、词等的积累,3~5岁幼儿语言发育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由前期的呀呀学语和模仿成人说话,开始向复杂句法结构发展。 3~5 岁口头语言迅速发展,7 岁时口头语言发展达到了新的水平,在与成人交往时能较流畅自如地运用言语,并出现外部言语向内部言语转化,同时,连贯性言语取代了情境性言语,能较好地表达自己的内心体验,为进入小学学习做好必要准备。 到孩子八岁时,触觉系统几乎已经成熟。他几乎可以很准确的说出人家摸到他什么地方,重力和移动感觉也已成熟。可以单脚独立,自己平衡自己,也可以走窄木。大部分由肌肉和关节而来的感觉都统合的相当好,计划一连串动作的能力也很不错,不过这种能力在未来数年还会有所进展。他了解别人说话的内容,而他自己表达的能力也很好了,足以与人沟通他的需要和兴趣。 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发现,孩子一直到七、八岁,才开始有抽象思考和理解能。皮亚杰指出,人类的脑一直到对身体、对世界、以及自然界力量有了“具体”认识之后,才发展抽象概念。七到八年的活动和游玩是必须的,为的是给与孩子“感觉—动作”信息,这将成为智力、社会、以及个人发展的基础。 但是有时候,这项发展并不着照原来自然的发展途径进行。我们无法明白为什么有的孩子就会出问题,但是我们知道,孩子大脑统合有困难时,孩子会有什么状况发生。我们无法取代自然,无法把每件事情弄好,但我们可以做一些事,帮助孩子改善自己的组织能力。欲帮助孩子组织他的大脑,就要去观察孩子顺应自己感觉统合的内驱力;你越多花时间观察孩子,你就越能帮助他。

儿童感觉统合训练

感觉统合(Sensory Integration)最早是由美国南加州大学爱尔丝博士(Dr.Jean Aryes)在1969年提出的一个研究观点,将儿童的脑神经发展与心理发展相结合,提出感觉统合理论。爱尔丝博士终生致力于教育事业,把感觉统合训练应用于特殊儿童的康复与训练中。 什么是感觉统合?在母亲的子宫内,胎位变化的过程中,触觉、潜艇平衡、固有平衡等能力就已经逐渐在发展。出生后,它们和视、听、嗅、味等感官更不断相互影响。在大脑中的感觉中枢相互联系着,这 些感觉神经的交错程度,比任何网络都复杂。这种进入大脑的感觉刺激信息,在中枢神经形式有效率的组合,就叫做“感觉统合”。正因为有这中能力,大脑才能协调身体对外界作出适当的反应。爱尔丝博士 将之比喻为交通指挥者或红绿灯管制者,没有它们交通将乱成一团。在达到各种目的的协调行动上,感觉统合的能力非常重要。 智障儿童在生活中与同伴交往受到限制,缺乏良好的人际关系和语言;有的家长缺乏特殊教育知识,过于溺爱孩子,教育孩子缺乏耐心,家长有事包办;有的家长无法承受现实,夫妻之间经常发生矛盾,把 孩子送到祖辈照顾,与孩子接触少,给孩子造成不良的家庭环境;有的家长过于自卑,把孩子关在家里,孩子很少到户外活动,接触大自然。以上种种情况加重智障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程度,同时也错过智障儿童特殊教育的训练的最佳时期。 智障儿童感知觉、语言等方面发展迟延,在他们的早期教育中注重感知觉与运作的发展训练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感觉统合训练有效的促进智障儿童的智能开发和综合能力(行为能力、组织能力、学习能 力)的提升,在他们日后学习、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的教

小海龟感觉统合训练教学计划

小海龟感觉统合训练教学计划(2010年度3-7月) 指导教师:刘梅

小海龟感统训练计划(3—7月) 学生姓名:CHSH 性别:男 康复目标: 1、调动身体各部位肌肉收缩,维持适当的肌紧张,保持身体控制。 2、有效提高学生的空间知觉能力、协调性和平衡能力。 3、练习大量的蹦跳活动能增强气息的流畅性,且边跳边说可以提高声带的发音力量。 训练方法: 项目:蹦床(3月) 1、让学生坐在蹦床上,通过使学生的机体与的接触,使学生前庭、本体觉和皮肤接触等感觉运动刺激,能促进大脑对各种信息刺激的组合和统一。然后教师双手扶着学生做上下运动,节奏由教师控制,注意过程中培养学生养成边说边运动的习惯,让学生坐在蹦床上做上下运动的频率有所变化,通过这种变化观察学生的发音力量的变化。 2、让学生站在蹦床上,让学生在蹦床上平稳站立,培养他们的平衡感,接着用双手扶着学生做有节奏的上下运动,速度由慢到快,不断增强学生的节奏感。 3、注意事项:蹦床训练的强度与训练时间要把握好,同时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每个学生的安全。

项目:会走s型的线段;(3月) 训练目的:空间概念,肢体的平衡能力。 训练要求:在地上用不粘胶粘出一条s型线段,让学生从一端走到另外一端。 难度设置:—— 帮助给予: 1、开始时可站在学生的前面拉着他的双手引导他往前走; 2、也可以站在学生的后边,让他推着一个手推玩具沿着线段向前走; 3、鼓励学生自己往前走,并在另外一端放一个玩具或小食品来奖励学生的成功尝试。如果学生因为见到奖励物而不配合训练,则可以等孩子完成了路线后拿出神秘奖励物奖励给他。 训练小结: 过对CHSH的上课,练习大量的蹦跳活动能增强气息的流畅性,且边跳边说可以提高声带的发音力量,发展学习听觉与触觉的统合,上课的结果还比较理想。

感统训练

羊角球:让孩子坐在球上,双手紧握着手把,身体屈曲,向前跳动。姿势和双侧的统合,并可促进高程度的运动企划。 平衡台:双脚或单脚站立在平衡台上,用双手做拍球等运动,并保持身体的平衡。强化前庭刺激,加强身体平衡能力。 圆筒吊缆:孩子屈曲身体,用手紧抱圆筒并保持身体平衡,做前后左右大回转。促进身体协调以及固有前庭感觉输入统合。 感统训练-阳光隧道 阳光隧道:让孩子俯卧着身体,从隧道中爬行通过。可加强肌肤的各项接触刺激,并调节前庭感觉。 独脚椅:孩子站在袋中,双手提起袋边,双脚同时向前跳。在跳跃动作中,强化前庭刺激,抑制过敏的讯息。 滑梯:俯卧在滑板上,双手抓住滑梯两侧用力向下滑,滑下时双臂朝前伸展,双腿并拢头抬高。强烈刺激前庭体系,头部、颈肌同时收缩,促进身体保护伸展行为的成熟。 滑板爬:调节前庭感觉和触觉,引发丰富的平衡反应,运动中大量的视觉情报,脊髓及四肢的本体感,使整体感觉统合运作功能积极发展。 插棍:俯卧在网缆中,头部抬高向前,指导者协助前后摆动,让孩子在摆动中用双手从左至右,从上往下按次序插棍。强化前庭刺激及作全身肌肉的伸展和活性化。 感统训练-袋鼠跳 袋鼠跳:孩子站在袋中,双手提起袋边,双脚同时向前跳。在跳跃动作中,强化前庭刺激,抑制过敏的讯息。 脚步器:走动时自然放松,身体正直,全身协调,注意力集中。促进和提高孩子的平衡力,帮助孩子建立前庭固有平衡,发展协调性,提高孩子注意力和观察力。

跳跳床:让孩子站在跳跳床上,双脚并拢蹦跳,跳起来时,膝盖弯曲,脚后跟踢至臀部。强化前庭刺激,抑制过敏讯息,矫治重力不稳和运动企划不足。 S形平衡木:将平衡木呈高低走向或左右走向安置,孩子站在平衡木上,双手平伸抬头挺胸,双脚交替前走。有助于孩子本体感觉的建立和平衡能力的加强。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怎么办? 儿童教育注意力训练方案(第一阶段): 第一阶段:儿童注意力训练 1、让儿童看画有线条的图,数出共有几条线。 2、让儿童在8—30横排列的数字中,按顺序找出8、12、24这三个数,要求用手指出数字,并念出声来,越快越好。 3、让儿童在竖排的数字中顺序找出数字1—10,要求用手指出数字,并念出声来,越快越好。 4、让儿童在放置衣架的衣柜中数出有几个衣服架。(形象辨别训练法) 5、让儿童在有多种动物的画片中找出与动物数量相应的数字。 6、老师依次念下列的动物名称和水果名称,让儿童听到动物名称拍一下手,听到水果名称拍两下手。(快速反映训练法)公鸡,大老虎,苹果,梨,兔子,香蕉,长颈鹿,桔子,西瓜,菠萝 7、老师无规则地说出人体器官的名称,让儿童快速指出来。然后调换方式,让儿童说出人体器官名称,老师指出相应的器官。 8、让儿童把一个乒乓球向上抛出,然后接住,反复20次。 9、老师把一些米柴棒胡乱地堆放在一起,要求每根米柴棒至少与另外一根相接触,然后让儿童把米柴棒一根根地拿起来。要求在拿起米柴棒时越轻越好,尽可能不要使其他的米柴棒被触动。(延时训练法) 10、老师给儿童许多块各种形状的积木,让儿童把这些积木一块块叠加起来,叠加得越高越好。在儿童进行叠加时,老师要指导儿童尽可能地慢慢叠,这样会叠得高些,并提醒儿童注意平衡。 11、让孩子看一张画有数种动物的图片(或东西,实物也可以),限定在一定时间内看完,开始时间可长些,逐渐减少看的时间,将图片拿走后,让孩子说出图片上有哪些动物。如果他记住的不多,可能将动物分类记,如兽类有几种,鸟类有几种,鱼类各有几种,这样就能记得快些。 12、让孩子闭上眼睛,说出你现在身上穿的衣服鞋子是什么颜色。如果你也闭上眼睛说出孩子的衣服鞋子颜色,将会引起孩子对这个游戏的更大兴趣。 13、妈妈和孩子两个人以打电话的方式来玩这个游戏。妈妈可以问孩子家庭住址,家里的电话号码,爸爸妈妈的生日,特别是名人生平等。 14、妈妈可以将家里的小动物玩具集合起来,事先给每个小动物编上号码,开始时让每个小动物都站在自己的号码上,请孩子记住,然后妈妈再将号码拿起来,并把号码弄乱,再让孩子给每个小动物把它们原来的号码贴上,看看孩子是不是能够准确地把号码和小动物一一对号入座。

感觉统合训练项目及作用精选.

感觉统合训练项目及作用 儿童感觉统合训练首先对孩子进行测查和诊断孩子的感觉统合失调程度和智力发展水平,然后制定训练课程,通过一些特殊研制的器具,以游戏的形式让孩子参与,一般经过1-3个月的训练,就可以取得明显的效果,孩子的学习成绩、逻辑推理能力、记忆能力、运动协调能力、人际关系、饮食和睡眠、情绪等方面都会有令人满意的提高和改善。其中,儿童的智力水平也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我所结合儿童DDST筛查及气质评估系统对门诊就诊儿童中生活规律、行为能力、情绪等方面有偏差的儿童,由家长配合开展感觉统合训练。其中项目有: 1、滑板爬调节前庭感觉和触觉,引发丰富的平衡反应,运动中大量的 视觉情报,脊髓及四肢的本体感,使整体感觉统合运作功能积极发展。 2、跳跳床让孩子站在跳跳床上,双脚并拢蹦跳,跳起来时,膝盖弯曲, 脚后跟踢至臀部。强化前庭刺激,抑制过敏讯息,矫治重力不稳和运动企划不足。 3、S形平衡木将平衡木呈高低走向或左右走向安置,让孩子站在平衡 木上,双手平伸抬头挺胸,双脚交替前走。有助于孩子本体感觉的建立和身体平衡能力的加强。 4、羊角球让孩子坐在球上,双手紧握着手把,身体屈曲,向前跳动。 姿势和双侧的统合,并可促进高程度的运动企划。孩子双手紧抓球上的两个“羊角”,坐在球上借助弹力向前跳动。可以强化身体双侧配合、平衡反应及视觉运动协调;对空间知觉、重力感觉和运动企划的养成帮助很大。适用于身体协调不良、多动、自闭等症。 5、平衡台双脚或单脚站立在平衡台上,用双手做拍球等运动,并保持 身体的平衡。强化前庭刺激,加强身体平衡能力。站立在平衡台上左右摇动、做动作或者拍小皮球等,有助于平衡反应的反射感觉统合,对前庭——固有平衡的建立帮助很大。适用于多动症、身体协调不良儿童。 6、袋鼠跳孩子站在袋中,双手提起袋边,双脚同时向前跳。在跳跃动

4-6岁儿童感统训练

4-6岁儿童感统训练 19.走平衡木 训练目的:增进孩子的平衡能力。 训练要求:让孩子在不扶持,保持身体平衡的情况下走,走过规定尺寸的平衡木。 适用年龄:3-4岁 难度设置:A.只走一半的距离;B.走完全程;C.单手持物走;D.双手持物走。 帮助给予:1.开始时成人需要反复做示范,并跟在孩子后边走,给予身体协助,如拉着孩子双手或扶其双肩; 2.成人站在平衡木一旁,孩子行走时拉着他/她的一只手给予扶持; 3.只在需要时给予扶持。 20.踢滚动的球 训练目的:动作企画能力、方向感。 训练要求:让孩子边跑边踢滚到他/她脚下的中型或小型球。 适用年龄:4-5岁 难度设置:A.先用中型球练习,孩子的技巧熟练后再用小型球练习; B.开始时训练人员以极慢的速度把球滚到孩子脚下并示意孩子踢球。 C必要时可给予适当的身体帮助及提示,如另一成人站在孩子身后一手扶着他/她的身体,一手(或脚)推动他/她的右脚。 21.接弹球 训练目的:手眼协调能力和运动企画能力。 训练要求:孩子能接住训练者从约1米远的地方扔到地上弹起来的中型

球(篮球大小的球)。 适用年龄:4-5岁 难度设置:1.距离设短一点,并且让另外一位成人在孩子身后手把手地教,边教边把要点告诉孩子; 2.帮助者站在孩子身后,只在有需要时才给予身体协助; 3.距离逐渐增大,尽量让孩子自己尝试接球; 4.如果孩子接中型球有困难,可换成大型球,等孩子的技能熟练后再换成中型球。 22.双手拿球走 训练目的:身体的控制能力和平衡能力。 训练要求:让儿童两手侧平举,掌心向上,两手各托一小皮球沿直线路线行走。 适用年龄:4-5岁 难度设置:A.开始时可先不让孩子拿球,徒手走;B.孩子的技能掌握后让其尝试持球并且脚尖跟着脚跟行走; 帮助给予:不能单独完成的孩子家长可跟在其身后,给予身体指导; 23.脚尖走 训练目的:身体的控制能力和平衡能力。 训练要求:让孩子掂起脚尖向前走约3米的路程。 适用年龄:4-5岁 难度设置:A.只走2-3步路的距离;B.逐渐地增加走的距离直到达标。 帮助给予:1.站在孩子前面扶着他/她的双手; 2.只在有需要时才给予及时的帮助;

全国感统训练师实战课程培训班

全国感统训练师实战课程培训班 全国各地特教机构、感统训练馆、医院、学校、同仁及家长: 感觉统合失调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时代疾病。1—13岁是孩子感觉统合失调治疗的最佳时期,这个时期的儿童必须经由感觉统合智能训练,大脑才能发展出成熟的学习能力、生活自理能力以及情绪调节能力,继而表现出正常的社会行为。 因此,系统化的感觉统合实用课程的设计和研修培训不仅十分必要,而且需求量急升,为此,中国孤独症网联合郑州市金水区孤独症康复协会,运用郑州市康达能力训练中心等单位专家成熟的感觉统合训练课程体系,在ACEI中国区认证中心、全国职业能力测评中心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下,拟开办全国首期“感统训练师实战课程设计研修班”,并在全国范围内招生,具体事宜如下:

一、课程特点 1. 重在操作:让每位学员有机会; 2. 重在设计:让每位学员都能举一反三; 3. 重在模版:让每位学员都能复制; 4. 重在高效:让每位学员回去都能上课; 5. 重在特色:让每位学员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6. 重在鼓乐:让每节课都有音符鼓点在跳动; 7. 重在自然:让刻板的课程变得活泼有趣; 8. 重在传爱:让课程的每个环节都能走心。 二、课程主题及安排

三、培训讲师 【郑州康达的创始人,自然感统的首倡者】 张桂娥: 中共党员,先后担任郑州市康达教育集团董事长、郑州市金水区孤独症康复协会会长、国家“十一五”孤独症定点康复机构专家组成员、河南省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郑州市贫困自闭症儿童抢救性康复专家组成员、郑州市金水区精神残疾人亲友协会主席、中国孤独症网总裁、心理学荣誉博士,国家二级注册心理咨询师,北京心理学函授学院自闭症、特殊教育专业兼职教授、郑州师范学院特殊教育学院兼职教授等荣誉职务。 她独创的爱和自然理念、KD口肌发声训练法、袖珍人融合教育方式、精准教育方法,得到残联和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中央及河南省会多加新闻媒体曾多次对她进行采访报道。在她身边训练的孩子,都称她为“张妈妈”,和她接触过的家长都把她当做贴心人和知心朋友。她为无数家庭点燃了希望之火,为众多特殊儿童送去了开启智慧的钥匙。

特殊儿童感觉统合训练

特殊儿童感觉统合训练 一、特殊儿童和感觉统合训练的概念 为了更好地理解特殊儿童感觉统合训练的相关知识,现就“特殊儿童”、“残疾儿童”等有关概念加以介绍。 (一)特殊儿童与残疾儿童 “特殊儿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特殊儿童是指在智力、感官、情绪、肢体、行为或沟通等能力的一个方面或多方面与正常儿童有显著差异的儿童,包括低于正常发展的儿童和高于正常发展的儿童两大类。狭义的特殊儿童是指低于正常发展的儿童,也称为残疾儿童、缺陷儿童或障碍儿童。本课程提及的“特殊儿童”均为狭义的特殊儿童。 我国的残疾人分类中,没有“感觉统合失调”这一类别,但是在临床上发现多类特殊儿童均有感觉统合失调。 (二)感觉统合训练 感觉统合训练是指为提高个体感觉统合能力,减少感觉统合失调对个体生活、学习的负面影响而开展的有计划的训练活动,也称为感觉统合治疗。 二、感觉统合训练的基本问题 感觉统合训练的组织、实施涉及的基本问题有训练对象、训练服务提供者、训练的适用范围、主要训练领域、训练周期与频次、训练效果等六个方面。 (一)训练对象 1.发育阶段不同的训练对象 从生长发眘阶段来看,感觉统合训练主要用于青春期前的儿童,他们外周器官及神经系统的可塑性较强,易于组织实施,训练效果较好。 2.健康状况不同的训练对象 从儿童健康状况而言,感觉统合训练可用于单纯感觉统合失调儿童,也广泛用于各类残疾儿童。智力障碍儿童、脑瘫儿童、自闭症儿童、发育迟缓儿童以及注意缺陷多动症儿童等大多存在感觉统合失调问题,须长期接受感觉统合训练。 3.参与目的不同的训练对象 从儿童参与感觉统合训练的目的来讲,训练对象可分为四种类型:问题干预型、辅助干预型、预防型和发展型。问题干预型的训练对象存在不同程度感觉统合失调,参与训练的目的就是为了改善感觉统合发展中的问题。辅助干预型的训练对象本身是残疾儿童,他们在接受某种专业康复训练的同时,也进行感觉统合训练,作为主要康复训练的补充,比如脑瘫儿童的训练以物理康复为主,也可以适度开展感觉统合训练,作为物理康复的补充。预防、发展型的训练对象本身并未表现出感觉统合失调的征兆,但存在疑似不利因素(如剖宫产、出生早期血液胆红素偏高、高龄孕产等),为了预防感觉统合失调的发生而进行的训练。发展型的训练对象既无感觉统合失调的征兆,也没有导致感觉统合失调的疑似因素,也参与感觉统合训练(游戏),视感觉统合训练为娱乐活动,强身健体或进一步提髙自身的感觉统合能力。 (二)训练服务提供者

幼儿、儿童感统训练——30个游戏

幼儿、儿童感统训练——30个游戏 1、扔球3米远(3-4岁) 训练目的:手臂运动能力/手眼协调能力。 训练要求:把一个小型球或豆球扔到3米远的地方。 帮助给予:1 开始时如果孩子不领会扔球的动作,可手把手地教;2 给孩子在前方画一条线来提示他/她要扔的距离;3 为鼓励孩子尝试,可在线的旁边放一玩具或小食品来作为奖励物。 2、互动式投篮(3-4岁) 训练目的:手臂运动能力/手眼协调能力,增进与人互动的能力。 训练要求:家长及孩子轮流投篮;家长投完后把球捡起来给孩子投。 3、一步1级上、下楼梯(3-4岁) 训练目的:增进孩子的平衡能力。 训练要求:孩子能一步跨上一个阶梯,连续上或下楼梯。 难度设置:A 成人站在孩子前面或后面,伸出双臂或双手的拇指,让孩子抓住拉孩子上楼梯;B 成人将左手手臂或拇指抬高,右手手臂或拇指

则在孩子右侧腰间的位置,让孩子在搀扶下自己平衡用力上下楼梯;C 成人伸出左手手臂或拇指搀扶孩子上、下楼梯;D 让孩子独自上、下楼梯。 帮助给予:A 双手(或拇指)抬高给予协助;B 一手(拇指)高,一手(拇指)低给予协助;C 单手(拇指)给予协助;D 撤消所有协助。 4、双脚轮流跨过15厘米高的绳(3-4岁) 训练目的:身体平衡能力。 训练要求:绳子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柱子或椅子上离地15CM高,让孩子双脚轮流抬高跨过绳子。 帮助给予:1 用姿势示意孩子如何抬腿跨过绳子,必要时给予身体协助,伸手把他/她的腿抬高跨绳;2 要时时口头提醒孩子注意脚下的绳子,避免绊倒;3 建议用有弹性的圆形橡皮绳。 5、自己上、下小三轮车(3-4岁) 6、双脚原地跳(3-4岁) 7、双脚一齐从最后一级楼梯跳下(3-4岁) 8、扶物能单脚站立5秒(3-4岁) 训练目的:平衡能力。

什么样的孩子需要做感统训练

什么样的孩子需要进行感觉统合训练 “什么样的孩子需要进行感觉统合训练呢?”“我的孩子很正常还需要进行感觉统合训练吗?”“感统训练是不是针对有问题的孩子的?”这是家长问的最多的三个问题,那么到底感觉统合训练适应人群是那些呢? 首先我们对感觉统合进行一下了解,感觉统合这一理论是由美国南加州大学儿童心理学家爱尔丝(J.Ayres)博士在1972年首先提出来的。感觉统合是指将人体器官各部分感觉(视觉、听觉、触觉、前庭觉、本体觉、味觉、嗅觉等)信息输入组合起来,经大脑统合作用,完成对外界的正确反映。只有经过感觉统合,神经系统的不同部分才能协调地、整体的工作,使个体与环境接触顺利。当大脑对感觉信息的统合发生问题时,就会使机体不能有效的运作,称为感觉统合失调。爱尔丝(J.Ayres)认为,感觉统合的发展遵循脑和行为发展的原则。儿童的大脑具有发展性和可塑性,改善感觉统合功能的关键在于控制感觉的输入,最好与运动相结合。 现在一些大城市拥有专门的感统训练机构3、4家。但是随着家长朋友们认识水平的提高和对孩子从小能力培养的重视,促使着这一平台的发展越来越快。有些家长有这样的疑惑:“这不是给特殊儿童做的吗?”没错!我们普通的孩子都需要进行的训练,特殊儿童不是更需要吗?但是像一些智力障碍儿童和自闭症儿童是要到专门的康复机构进行学习的,同时感统课是他们每天都要上的课程。如果每周两、三次课已远远不能达到他们的需要了。

但对于3—12岁的普通孩子经过3—4个周期的训练像“注意力、运动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学习能力”等可以看到明显的效果。幼教专家皮亚杰在早年的研究中便已发现:“感觉运动成熟与否,是日后智能学习或思考前期(3—6岁)孩子成功与否的基础。缺乏这方面能力的孩子,即使能够用大脑做记忆性的学习,但在观察、组织、想想、推理上的大脑功能会有应用上的困难。” 感觉统合训练让孩子聪明、阳光又健康!

感统训练老师工作总结

感统训练老师工作总结 篇一:感统总结 10月9日我有幸参加了由江苏省特殊教育师资培训中心举办的感统设备使用培训班,为期5天的培训让我受益匪浅。以下是我对这次培训的总结。 进入特殊教育学校以来我常常听说感统训练,但一直并不了解其真正意义。这次培训解开了我的疑惑,原来感统训练对于智障学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一天由南京特殊教育与学前教育学院副院长王辉教授给我们进行了全天的培训。通过学习,我了解了感觉统合训练的基本理论。感觉统合训练最适合于5、6岁至11、12岁的中枢神经系统障碍的儿童。对于特殊儿童的感觉统合失调有五个方面:触觉、前庭觉、本体觉、听觉、视觉。感统训练就是通过运用一些专用的训练器材来帮助特殊儿童改善各系统的失调。了解了基本理论我发现原来每一个特殊学校的学生都有这样那样的感统失调问题,感统训练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午我们还对学生个案进行了感觉统合能力的评估,从前庭失衡、触觉过分防御、本体感觉失调、学习能力发展不足、大年龄的特殊问题,四个方面进行打分,利用评估能够非常有针对性的为学生制定训练方案。一天的培训让我对感统课程有了初步的了解。

有了理论的基础,第二天我们在王辉教授的带领下认识了感统训练的器材,还进一步了解了各种器材的训练方法。王辉教授还分析了各种训练方法的训练目的。比如万象组合中包括了呼啦圈、平衡木、小栏架等等器材,教师可以组合成不同的运动项目,如跳跃训练学生的上下肢协调,前庭系统;跨栏训练学生身体双侧的协调及平衡觉;平衡木还可训练学生的注意力;组合成障碍赛,又可训练学生的听指令能力以及动作企划能力。训练方式可谓千变万化,让我大开眼见。下午我们还亲自到感统室尝试了一下各种器材的运用,这些色彩明亮的运动器材让人眼前一亮,立刻可以激发玩的兴趣,有些项目还挺难的,比如旋转陀螺,如果不经过训练自己转起来很难。我不由想到如果教会学生将会多么有成就感。在玩的同时,老师们也不忘分析每一个运动项目的训练目的,如旋转陀螺,就可以同时锻炼到学生的前庭觉和本体觉。这玩中的学问可真大。 第三天,特教学院的石晓辉老师给我们进行了感统训练活动设计的的讲座,有了两天的基础我们已经能够很熟悉的说出各种训练器材和训练方法了,通过第三天的巩固更加强了感统训练的实操。 培训的倒数第二天,我们来到了鼓楼区特教学校,并观看了两堂该校老师上的感统训练课。通过实际听课以及王辉老师的点评,我对感统训练课如何上,如何组织活动有了深

幼儿感统训练的重要性

幼儿感统训练的重要性 高新区翰林幼儿园徐夏平 215300 摘要:有许多家长和老师对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差、做作业拖拉、多动、紧张、胆小、退缩、爱哭、不合群、吃饭挑食或暴饮暴食等性格障碍而头疼。过去,有的人将这些问题诊断为多动症,给孩子吃药、打针等,但效果甚微,还可能造成某些后遗症;还有的家长认为孩子是有意不听话,对孩子又打又骂,造成了孩子的身心创伤。近年来,感觉统合发展不足引起的学习困难愈来愈多。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对60名2到3周岁的孩子进行了感觉统合能力评定,发现在学前教育期间对幼儿进行适当的感统训练十分必要。 关键词:感觉统合失调感觉统合训练成因分析训练方法训练器材在孩子的长成过程中,家长和教师最关心的就是孩子的学习成绩。但是,有些孩子脑子并不笨,就是在学习的某些能力方面有不同程序的障碍,例如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暂、写作业拖拉、粗心大意、书写困难、阅读困难、计算粗心、情绪不稳定,等等,靠传统的教育方法也不奏效。心理学家研究发现。这样的孩子并不是多动症,也不是智力或生理问题,而是感觉系统出现了问题,是训练不足而出现失调。这种症状被称之为:“感觉统合失调”。 一、什么叫感觉统合? 感觉统合就是机体在环境内有效利用自己的感官,从环境中获得不同感觉通路的信息(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前庭觉和本体觉等),输入大脑,大脑对输入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包括:介释、比较、增强、抑制、联系、统一),并作出适应性反应的能力。 我们本身的反应,又是一个新的回馈刺激,提供大脑有关我们行为的信息,帮助我们发展出更有效的行为反应。籍着这种持续不断的感觉统合过程,大脑的分工愈来愈精细,功能愈来愈好,个人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也就愈来愈强。 感觉统合的定义 人类的各种感觉是大脑和身体相互协调的学习过程,几乎有80%的学习是在婴幼儿时期进行的。因此,应该重视孩子的早期运动能力训练。若孩子出现感觉统合失调现象时,会对孩子今后的学习、生活、活动带来不便,因此家长应对

特殊儿童早期干预(修订版)【新版】

1:特殊儿童:广义的理解是指与普通儿童在各方面有显著差异的各类儿童,狭义的理解专指残疾儿童,即身心发展上有各种缺陷的儿童。 2:西康可以被看作是智力障碍儿童早期干预的鼻祖。 3:1958年美国教育学家柯尔克制订了第一个早期干预的教育大纲 4: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的概念,朴永馨教授认为在特殊教育领域,早期干预主要指对学龄前缺陷儿童所提供的治疗和教育服务。通过帮助儿童在社会情绪身体和认知方面的充分发展,使其能进入正常的教育系统和尽可能少的接受特殊教育。 5: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相关法律: 1:台湾地区特殊教育法,一九八四年颁布其中规定了特殊教育的实施分为学前教育阶段国民教育阶段和国民教育阶段完成之后的教育,进一步强调学前特殊教育的重要性,规定身心障碍儿童的教育从三岁开始。 2:台湾地区是《身心障碍报告书》,1995年发表,提出要建立特殊儿童通报系统,并试办学前特殊幼儿评估中心和转介系统,试办三到五岁早期干预中心,两年内办理普及免费的五岁前特殊幼儿教育,并考虑向下延伸至三岁,有力推动了学前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的发展。 3: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第二十六条规定要对残疾儿童实施学前教育,《残疾人教育条例》第十二条规定卫生保健机构残疾幼儿的学前教育机构和家庭应当注重对残疾幼儿的早期发现早期康复和早期教育,卫生保健机构和残疾幼儿的学前教育机构应当,就残疾幼儿的早期发现早期和早期教育提供咨询指导 6:早期干预对特殊儿童的意义。 (1早期干预对儿童自身发展的影响,能较大程度降低成长对儿童发展的不良影响,促进残障更好的发展,也能及早补偿残障,儿童的障碍缺陷。对超常儿童而言早期干预也是相当重要的能够促进其天赋潜能得到最大发展。 (2)早期干预对儿童家庭的影响。可以减少家庭的烦恼压力和负担,节省家长的时间,对于超常儿童来说一方面有助于其健康发展另一方面要注意家长形成良好家庭教养方式为孩子营造积极和谐家庭。 (3)早期干于对社会的意义。 有利于国民素质提高也有利于前进和社会保障部门的压力要更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和发展7:特殊儿童早期干预领域,既往研究的不足。 (1)早期干预的对象范围略见狭窄。主要是视听障儿童和智障儿童,以及一些自闭症儿童。(2)政府的责任意识不够。缺乏相关法律的保护和资金的支持,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显的步履维艰。 (3)相关专业人员的缺乏。专业研究人员和专业师资处于匮乏状态。 (4)家长的责任意识不强。比如说有智力障碍孩子的家长'四处求医问药错过了孩子干预的关键期。 8:拉马克,法国生物学家,器官的用进废退说。 9:奥地利生态学家劳伦兹,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理论。 10:基本内容:(1)智力发展的关键期。我到六岁前是个的心理和智力发展的关键期,隔离智力发展水平在八岁前基本已确定。 (2):二到三岁是言语习得的的关键期。 (3)学前阶段是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的关键期在此阶段为他们提供合适的干预方法和处理有助于特殊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 11: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0-1.5岁,大阶段的发展任务是获得基本信任感克服基本不信任感体验希望的实现。 1.5-3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获得自主感,克服羞怯和疑虑感体验意志的实现。

家庭自助小感统训练活动(四岁以上儿童)

家庭自助小感统训练活动 旨在参与,寓教于乐,加强亲子关系,促进全面发展 以下项目多数是针对幼儿园大班年龄设计的,但游戏与玩法可以借鉴,然后自我创新。 42.做5次前滚翻;(4-5) 训练目的:增进协调、平衡能力,刺激本体感觉。 训练要求:让孩子模仿成人连续做5次前滚翻的动作。 难度设置:A 开始时只要求做2-3次;B 要求孩子连续做5次,并要求孩子在动作过程中身体尽量保持直线。C.根据年龄与实际能力增加数量与难度,如在前滚翻时翻过一定高度的障碍(较软的物品) 帮助给予:1 开始时要全程给予身体协助,并用语言鼓励孩子尝试;2 尽量让孩子自己完成,必要时给予口头提示,要随时注意孩子的安全问题。 43.能用勺子把乒乓球送至约2米外的目的地而乒乓球不掉下来;(4-5) 训练目的:增进平衡能力和手部控制能力,加强动作企画能力。 训练要求:用勺子把乒乓球送到2米外的地方。 难度设置:A 开始时尝试先给孩子一个立方体的积木在距离极短的两张桌子间传送,让孩子便于操作;B 用不粘胶在地上贴两条平衡线;C 改用乒乓球尝试; D 按照预设距离训练。 帮助给予:1 为提高孩子的兴趣,建议开始时成人和孩子一起参与游戏;2 孩子的技巧熟练后,鼓励孩子和其他孩子进行竞赛。 46.能走完1个有5项步骤的障碍路径;(4-5) 训练目的:加强身体控制及平衡能力,增进动作企画能力。 训练要求:孩子能独自走完一个有5项步骤的障碍路径。 难度设置:A 开始时只设置2-3个障碍物(跨过玩具、绕过椅子、爬过桌子)。B 设置5个障碍物,引入奖励物。 帮助给予:1 开始时成人先做示范,然后陪同孩子一起进行训练,要有及时、足够的身体和口头提示;2 鼓励孩子自己做,并给予适当的提示;3 鼓励孩子与其他孩子以竞赛的形式进行训练。 47.能用脚尖站立10次,每次站立3秒钟;(4-5) 训练目的:腿部运动能力、重心及平衡能力。 训练要求:让孩子双脚脚跟着地,脚尖掂起地站立,每次站立3秒钟时间。 难度设置:A 开始时让孩子扶着墙壁或椅背站立;B 让孩子尝试徒手站立。 帮助给予:1 可以在墙壁上孩子掂脚可触及的地方挂一奖励物,鼓励孩子掂起脚

感统训练教学计划6

特殊儿童随班就读教学计划 一、训练对象分析 受训对象在触觉功能方面存在异常,表现在触觉过于迟钝,对疼痛刺激不敏感,身体活动协调性差,情绪不稳定,易发脾气,害怕拥挤,缺乏自信;其在动作能力方面也存在异常,表现在走路不稳定,摇摇晃晃,不走直线,用指尖拿东西,并且东西经常会掉在地上。 二、训练目标 1、通过呼吸放松训练和肢体放松训练,促进呼吸系统整体功能的提高,激发呼吸肌群进行有效运动,促使所有用于运动和摆姿势的肌群之间达到协调与平衡; 2、通过手部精细动作训练,帮助学生提高手眼协调能力; 3、借助球类对儿童进行被动训练,加强身体与各刺激物的接触,提高大脑统整处理触觉信息与活动中获取其他信息的能力,增加儿童各种感觉间的协调。具体量化目标:完成用大笼球对儿童进行振动、揉搓、滚压部分的训练; 4、通过走直线的练习,帮助学生提高走路的稳定性以及身体运动的协调性。具体量化目标:能够独立完成大约十米的直线行走,不脱离直线。 三、训练资源要求 训练器材:大笼球、触觉球、万象组合、平衡踩踏板、手拉踩踏石、丁字椅 训练的主要组织者(主训):闫美玲 训练的辅助者(辅训):王俊 四、训练项目及技术要素 (一)训练准备情况检查

(二)全身准备活动 结合呼吸放松训练进行全身性的准备活动和下肢关节肌肉的准备活动,提高个体的整体代谢水平,防止肌肉、关节在训练中受损。虽然该活动是作为准备活动,但实质上已经开始了身体肌肉、协调能力的训练。 1、双肩交替运动 2、双臂划圈运动 3、体转运动 4、手腕、踝关节运动 (三)针对性训练 1、手部精细动作训练 器械:小触觉球 体位及姿势:站立 动作:学生根据教师示范,右手五指抓握小触觉球,然后传给左手,传递五次保持不掉;然后是拇指和其中的三指抓握小触觉球,进行左右手传递,传递五次 保持不掉;此后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拇指和其中的两指以及拇指和其 中的一指抓握小笼球的操作练习。 难度调节与变式:增加传递次数,保持不掉

儿童感觉统合训练实用手册

一、重要的触觉训练项目 触觉体系的感觉统合运动重点,在加强肌肤的各项接触刺激,以修正前庭核有关触觉的抑制和运动能力,使大脑的处理能力和身体的触觉神经,建立起协调良好的关系。 主要适用于以下儿童: 触觉过分敏感或过分迟钝,情绪不稳定,容易发脾气,挑食、偏食,不吃蔬菜等。喜欢吃手或咬指甲,害怕陌生环境,不喜欢被搂抱。怕黑,胆小,粘人,身体协调能力不好。 大笼球 大笼球一般直径在65~95cm,弹性较强,笼球表面有光滑面的和带突起面的两种。相对来说,表面光滑的大笼球刺激较小,而带突起的大笼球刺激性更强。对刚开始接触训练的孩子和特殊敏感的孩子,一般选用光滑表面的;而对于训练较长时间和已经不太敏感的孩子则适宜选用带颗粒的刺激更强的大笼球。 游戏一:大笼球游戏 训练的目标: 通过大笼球在孩子身体上滚动产生压力,挤压身体的各个不同部位,可以强化各部位触觉和大脑的协调能力,在大笼球的不断转动或挤压时,压力和与身体的接触部位的不断变化,可以强化大脑处理来自身体不同部位的刺激,激活大脑神经网状系统,促进感觉统合。 训练要点: 1.让孩子俯卧或仰躺地毯上,治疗师将大笼球放在孩子身上,由轻到重做前后左右的滚动,或在正中间做轻轻压挤。 2.敏感度较强的孩子,压背部(俯卧)比压腹部(仰躺)容易接受些。 3.可以尝试压压孩子足部,由于足部离大脑最远,有助于大脑和身体间的协调。 4.上下、前后、左右滚压,对孩子脑干前庭网膜的觉醒有很大的帮助。 5.不只是对敏感的孩子有帮助,对触觉反应迟钝的孩子,也有刺激其复苏的功效。 这种压力会让孩子感到重力感的变化,对前庭——触觉的协调刺激有特殊效果。 游戏二:俯卧大笼球 训练的目标: 俯卧在大笼球上,能强化前庭体系机能及颈部张力,调适重力感的信息,对触觉敏感或反应迟钝、多动症孩子帮助较大。自闭儿如果能适应,在训练的中后期也可以加入这个游戏。 训练要点: 1.孩子俯卧在大笼球上,治疗师由后方抓住他的双脚,配合大笼球的转动,前后拉动。 2.注意不要太快,让孩子自己努力去保持平衡,以免掉落球下。 3.前后、左右、快慢的变化,可以丰富孩子的前庭感觉,让他有更好的重力感调适。 4.让孩子在大笼球上,练习如何用手、脚及头部的平衡来保护自己。 5.可以用较小的弹力球,置于孩子的腹部,让他自己操作前后、左右及快慢的滚动,可以强化孩子的身体各部位对重力的协调感。 游戏三:仰躺大笼球 训练的目标: 俯卧可以强化颈部张力,背部则有大脑和身体联系最重要的颈部和脊髓神经,所以采用这种姿势对固有感觉和本体感的刺激作用最大。对身体协调不良和多动的孩子,都有特殊的效果。 训练要点: 1.让孩子仰躺在大笼球上,由治疗师握住孩子的大腿或腰部,作前后、左右、快慢的滚动。 2.作此游戏前,一定要先作好前项俯卧游戏,让孩子在熟悉大笼球的重力感后,再进行此活动,这样才不会引起孩子的排斥心理。 3.注意提醒孩子留心感受全身关节和肌肉的感觉,协助好孩子控制自己身体的平衡,对孩子运动企划能力的养成帮助很大。

幼儿感统训练

1第一大训练就是它的平衡的一些训练,因为剖腹产的原因大部分是因为太为不正就会导致一些不适合顺产的因素,那么这个时候也就会使孩子的大脑前庭平衡能力比较差,那么在出生之后一定要注意多去训练他的一些大脑平衡的功能。 2第二场训练就是一定要跟孩子有一个本体感训练,因为剖腹产的孩子在出生之后,他缺乏一些产道的挤压,那么这是一种最自然的一种本体感觉训练,那么在以后的生活中就应该多与孩子进行交流,多与孩子进行按摩,让孩子的体感能力变强。 3第三代要训练的就是触觉的训练,因为剖腹产住的孩子并不是非常的发育完全,因为它是一些不利的因素,导致了他不适合顺产,所以才剖腹产,那么这个时候他的触觉也要进行一方面的训练。 注意事项: 所以在平时生活中家长需要做的事就是要孩子进行各种各样的体育运动,从小就应该让孩子多进行一些三跟斗跳绳拍皮球打羽毛球等一些训练,同时还应该让孩子多走平衡木多荡秋千坐旋转木马。 父母要让孩子多走平衡木,或者多做荡秋千、旋转木马等游戏。 父母需要做的是,要让孩子多进行各种体育活动,从小就可以让孩子翻跟斗,再大一点让孩子拍皮球、跳绳、游泳、打羽毛球等都是很好的训练。 但是剖腹产出生的孩子由于缺少人生中第一次触觉的机会,在两三岁以后还是很喜欢吮自己的手,父母们这个时候就要注意了。除了吮手以外,他们还喜欢咬指甲、咬笔头或者玩自己的生殖器。在性格上,这类孩子比较容易发脾气、胆小、紧张、爱哭、偏食,喜欢招惹人等等。父母应该让孩子多进行触觉方面的训练,可以从以下这些活动着手:从小让孩子玩水、玩沙、玩泥土;让孩子学习游泳;经常让孩子光着脚走路;让孩子玩羊角球;给孩子洗完澡以后用比较粗糙的毛巾给孩子擦身体并用电吹风给孩子吹干身体;经常用毛刷子给孩子刷身体;用毛巾把孩子卷起来和孩子一起游戏;和孩子玩一切需要身体接触的游戏…… 触觉系统早期会影响婴幼儿的喂食情况、年长后会影响到人际互动、情绪调节、手眼协调以及学习能力的发展,甚至对他的社交、注意力集中等方面也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触觉的发展和所有其他感知觉一样,与外界的刺激、使用的频率有关。因此要创造各种机会让孩子接触不同的物品,促使触觉的发育。 在给宝宝洗澡时,用手多触摸宝宝的皮肤;让宝宝用不同的水温洗澡;使用不同的物品,如丝绒、棉布、麻布、海绵,蹭孩子的身体;3~4个月之后,妈妈把宝宝抱起来指认家中一些物体或各种玩具,然后扶着他的小手去摸一摸,如电视机、电冰箱、录音机、玩具小熊、玩具小狗等;让孩子玩水、玩泥巴、玩泥胶、玩沙子;让孩子的小手伸到米袋或豆子中;经常用轻柔的梳子给孩子梳头等由于婴儿的视觉尚未充分发育,所以不仅要让他看,还要婴儿进行实际的触模,刺激其好奇心,宝宝的双手和皮肤是在触摸中感知外界事物的。父母应让孩子在自然中触摸花草的柔软,石头的坚硬,水的流动,冰的寒冷;在生活中触摸各种布料、用具、食物和物品;给他各种不同质地的玩具,让他在玩儿的过程中发展手部的触觉。因玩具形状或材质不同,如方的、圆的、木制的、塑料的、玻璃的、绒布的、纸质的、丝质的,能使宝宝逐渐了解大和小,圆和方,软和硬的不同感觉。在游戏时,父母要多和他说话,如“球是圆的”,“毛毯多柔软啊”,“石子多硬啊”等等,这样可同时发展他的语言能力。触摸可使孩子获得关于世界的真实感受,积累生活的经验。触觉又是一种情感沟通手段,父母对宝宝的触摸,是增进亲子感情的重要渠道触觉发育不良,过分敏感或过分迟钝,是因为大脑对感觉层次分辨能力不好的原因,可以影响到大脑对外界事物的认知和应变能力。如:口腔皮肤触觉过敏可出现偏食,过度过敏的孩子可表现喜欢咬人,性情焦虑;面部皮肤触觉过敏的孩子往往拒绝洗头、洗脸;手的皮肤触觉迟钝时,表现动作笨拙等。 最简单的方法当然就是挠痒痒了。让孩子感受到不同力度对身体造成的影响,家长也要考虑孩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