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论表外融资的审计风险及规避

论表外融资的审计风险及规避

论表外融资的审计风险及规避1

周霞

(北方工业大学北京100041)

【摘要】本文在分析表外融资产生审计风险原因和审计风险种类的基础上。提出规避表外融资审计风险的对策有采取适当的审计程序和方法,慎重出具审计报告,加强理论研究等。

【关键词】表外融资;审计风险;规避对策

表外融资是指在资产负债表中不作负债记录而仍能达到筹资目的的融资方式。这种将债务置于资产负债表外的做法, 可以明显改善财务报表的质量。与传统融资方式相比较,表外融资可以将负债总额降低,使资产负债率下降,从而避免表内融资行为在会计报表中反映后引起财务状况恶化, 如信用等级下降、借款成本提高等,影响企业的再融资。安然公司特殊实体的表外融资方式,没有得到安达信审计师的充分重视,致使安达信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雷曼兄弟的表外融资行为,安永事务出具了标准的无保留审计意见,随着雷曼兄弟的倒塌,安永事务所也遭到了各方的质疑。这些事件已经为注册会计师敲响了警钟。因此,注册会计师应对被审计单位发生的表外融资给予必要的关注,规避可能发生的审计风险。

一、表外融资产生审计风险的原因

表外融资给予了会计人员较大的专业判断空间。如应收账款出售的负债的确认及计量,财政部在《关于企业与银行等金融机构之间从事应收债权融资等有关业务会计处理的暂行规定》文件中规定,将风险和报酬实质上未发生转移的应收账款让售按照借款处理。在对表外融资事项的会计处理中更多地注入了会计人员的主观因素。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我国会计人员专业判断水平普遍不高,不同的会计人员对该事项的理解不同,判断角度不同,造成同样的业务,会计处理截然不同。这就要求注册会计师审计时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职业经验和专业判断,用这种主观上的判断去判断另一种主观上的判断是否合法公允,因其标准难以客观固定,必然增加审计风险。

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存在粉饰报表的动机。上市公司为了粉饰报表,就会使用一些手段把表内融资表外化。虽然会计准则的修订遏制了一些舞弊的行为。但企业会计准则给予会计人员的专业判断空间成了企业利润操纵的手段。注册会计师审计时若不能识别被审计单位故意舞弊的行为,极有可能发表不当的审计意见,形成审计风险。

有些表外融资事项具有不确定性。如创新性衍生金融工具,由于环境的变化,竞争的加剧和对风险控制的需要,使得金融工具创新势头不减,并将持续下去。然而会计准则的制定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在现阶段运用创新金融工具所产生的金融负债与金融资产只在报表附注予以披露。这些创新性金融资产一方面其结果是否发生具有不确定性;另一方面其具体发生的时间或发生的金额具有不确定性。表外融资事项的这一重要特征,使注册会计师审查时面临的各种不确定性情况会很多,因此加大了注册会计师的审计风险。

二、表外融资审计风险的种类

(一)对表外融资确认和计量的审计风险。

表外融资的审计与其他审计项目的审计有所不同。表外融资事项不仅要核实已记录的资料的正确性,而且表外融资事项的审计还要发现未记录事项。一旦注册会计师弄清了表外融资的存在,对它们的重要性的评价及所需要的披露就较容易解决。在实际工作中,一方面,由于一些会计人员未能正确真正理解某些业务的经济实质,以至错误的确认和计量某些表外融资事项,如售后回购交易,本应属于融资交易,企业不应确认销售商品收入,有的会计人

1本文系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会计学专业系列课程教学团队》和北京市特色专业建设点《北方工业大学会计学专业》的建设成果之一。

员把表外融资确认为主营业务收入。另一方面,一些企业认为在会计报表中确认或披露某些事项对自己不利而故意掩饰这些事项。如特殊目地实体的合并,由于特殊目的实体可能有大量的负债,如果纳入合并范围将会大大提高资产负债率,某些企业会故意掩饰对这些实体的控制,从而可以不纳入合并范围。

(二)对表外融资事项披露的审计风险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对表外融资事项的披露分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在表内披露,在表内确认相应的负债。如租赁,企业应按所有权有关的风险和收益是否已发生实质性转移的划为融资租赁和经营租赁,企业会把实质上是融资租赁,形式上却采用经营租赁方式,采用经营租赁方式账面即无需反映租赁资产,又无须反映相应的负债,从而增强了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及企业的融资能力。对于这种表外融资方式企业应当在表内确认相应的资产和负债。承租企业应当将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两者中较低者作为租入资产的入账价值,将最低租赁付款额作为长期应付款的入账价值,其差额作为未确认融资费用。第二种情况是表外融资在附注披露。在实际工作中,由于表外融资事项可能会影响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有些企业在披露表外融资事项时避重就轻,披露不充分。如中航油只在报表附注中轻描淡写的提到卖出了大量的石油看涨期权合约,不披露期权合约对企业预计产生的财务影响。最终中航油的期权合约导致其亏损5.5亿美金,对其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影响。

三、规避表外融资审计风险的对策

(一)在审计过程中,采取有效的审计程序和方法。

针对表外融资事项的性质和特征,在对表外融资进行审计时,可以实施以下审计程序和方法:

1、结合会计报表项目进行实质性测试程序,注意发现和辨认可能存在的表外事项。审计人员在对会计报表项目进行实质性测试程序时,通常都要采用估价测试、交易测试、余额测试等手段对各账户年末余额所作的认定进行核实。在进行这些测试的过程中,可以发现和辨认可能存在的表外融资事项。如在对“其他应付款——应付租赁费”账户进行支易测试和余额测试时,就可以发现被审计单位是否存在故意将融资租赁改为经营租赁,从而不确认大额的负债和相应的资产;在对“管理费用”账户的明细账户“聘请中介机构费(律师费)”、“银行-手续费”等进行交易测试时,就可以发现和辨认被审计单位是否存在掉期、期权等创新性金融工具;在对“主营业务收入”和“存货”账户进行交易测试时,审计人员通过了解被审计单位是否存在隐瞒售后回购,根据会计准则的规定在大多数情况下,回购价格固定或原销价加合理回报,售后回购交易属于融资交易,企业不应确认销售商品收入;回购价格大于原售价的差额,企业应在回购期间按期计提利息,计入财务费用。但有的企业为了提高当期的利润,就会把实质上是售后回购,确认为销售收入。在对“长期股权投资”账户和“其他应收账款”进行交易测试,审计人员可以了解被审计单位是否存在特殊交易实体。在对“短期借款”账户进行交易测试,审计人员可以了解被审计单位是否存在期末大量偿还借款,到下一年度的期初又大量借款的表外融资行为。显然,这些审计程序是结合会计报表项目的实质性测试而实施的,实质上是会计报表项目审计的一部分,但从实际审计效果来着,是进行表外融资事项审计的一种有效程序。

2、实施专门的审计程序,发现和辨认存在的表外事项。具体可从两个方面来进行:第一,询问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和有关人员,寻找表外融资的线索如审计人员可以询问以下内容:①除了经营租赁合同外,是否还有附属合同;②在长期股权投资中对一些企业持股很低,对这些企业的持股目的是什么,可以判断这些企业是否是所谓的特殊实体;③当期有无应收账款出售行为,如果有是属于“无追索权让售”还是“有追索权让售”;④企业如何规避外汇风险、利率风险、商品价格风险,是否使用掉期、互换等金融产品;⑤企业是否有委托他人

代销的商品;⑥其他相关内容。相关人员的回答主要作为帮助审计人员发现可能存在表外融资事项,并采取进一步审计程序的线索,一般不能作为确认表外融资事项的基本审计证据。第二,审阅相关资料,注意发现和辨认表外融资事项。如通过审阅被审计单位的:①上年度会计报表和最近的中期会计报表,以及下年度的账簿。②管理当局关于租赁、应收账款出售、委托代销等事项的陈述;③股东大会、监事会和管理层当局的重要会议记录;④律师或法律顾问关于诉讼或仲裁情况的陈述;⑤查看相关重要的合同,等其他相关资料。这些资料既可以帮助审计人员发现可能存在的表外融资事项的线索,也可以作为审计人员确认是否存在表外融资事项的审计证据。

(二)审计完成时,慎重考虑出具的审计报告类型,减少审计风险。

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表外融资事项中若发现存在问题,千万不可草率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应视具体情况在审计报告中以适当的意见类型或措辞予以反映。如果被审计单位存在重大的表外融资事项,应当建议被审计单位进行表内化处理。当被审计单位拒绝调整时,应视情况发表保留意见或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对于已在报表附注中披露的表融资事项,注册会计师应评估其风险,对于风险比较大的表外融资事项,也应在审计报告中增加说明段,提请报表使用者注意这些事项。如果注册会计师不能获取关于表外融资事项对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影响的有效证据,应当发表保留意见或拒绝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三)加强理论研究,积极制定、完善各项制度。

首先,加强宣传,增强风险防范意识。通过广泛宣传、普及知识,可使注册会计师和债权人等充分认识到表外融资对自身的影响, 充分考虑自身的承受能力,认真考察、慎重决策,把审计风险降到最低。其次,加强理论研究,严格财务报表揭示。表外融资自产生以来, 方式方法不断推陈出新。然而, 会计准则的研究制定并没有跟上这一步伐, 表外融资作为企业重要的理财活动, 所引起的资产和负债虽然不在资产负债表上列示, 但根据充分揭示原则, 这些融资活动所引起的约定义务和或有负债应该在报表附注中加以说明。因此, 加强会计理论的研究工作, 加速会计准则的制定工作, 将会大大降低注册会计师的审计风险。最后,当今社会已由工业经济转向知识经济,使传统企业的生产、经营以及交易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变化,相应对传统的审计鉴证手段带来极大的冲击,这就要求审计队伍必须不断完善和调整,以适应经济迅猛发展的需要,创新审计方法、审计手段,提高审计技能和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增强应对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参考文献:

[1] 万宇洵,黄翮《表外融资表内化成果及其经济后果分析》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7.(1).

[2] 张迪《解析企业表外融资还原真实负债水平》财会月刊.2009.(9).

[3] 杨婷,马永强《或有事项的审计职业判断》中国审计信息与方法.2001.(2).

作者单位:北方工业大学会计系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北方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会计系

邮编:100144

电话:136********(周霞)

邮箱:aazhouxia@https://www.wendangku.net/doc/3f9845671.html,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