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2教育学简答题

2012教育学简答题

2012教育学简答题
2012教育学简答题

简答

1.教育学与教育方针政策有什么关系?.

答:教育学不等于教育方针政策.(1)它们的区别是:教育学是一种科学研究活动和科学理论,是客观的,是对客观规律的揭示,而教育方针政策是主观制定的,是一定阶级集团为了教育上的利益而制定的,二者可能一致,可能不一致。

(2)它们的联系是:教育方针的制定是要考虑一定阶级、集团的利益和价值取向,也要考虑教育学所阐述的教育科学理论,这样,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才能比较可行,同时,教育学也要围绕教育方针政策提出问题、课题,开展科学的研究和探讨,提出可供参考的意见。

2.简述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

答:(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主要表现在制约教育目的、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教育发展的规模与速度、学校结构以及教学方法、手段、组织形式几方面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是科学知识技术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是生产科学知识技术的手段三方面

3.简述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相互制约性

答:(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它决定教育的性质,具体表现在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目的、教育的领导权和受教育的权力几方面

(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反作用,主要表现在教育通过培养具有一定阶级意识的人,维护和巩固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教育通过影响社会舆论、道德风尚为政治经济制度服务

4.为什么说“教育救国论”是错误的

答:(1)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它不能决定政治经济发展的方向,不能成为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2)“教育救国论”企图在不触动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前提下从改造教育入手,实行清明政治,富国强民,实际是行不通的。我国历史上出现教育救国论皆以失败告终

5.简述教育的育人功能

答:(1)促进人的先天素质发展,是生理、心理素质得以呈现

(2)把人类在历史进程中所形成的人类精神文明移植于个体中

(3)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造就出合格的社会成员

6.如何理解遗传是人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答:①遗传素质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②遗传素质的成熟过程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进程及阶段

③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

④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7.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哪些规律?

答:①教育要适应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循序渐进的促进受教育者的发展

②教育要适应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差异性和不均衡性,因材施教的促进受教育者的发展

③教育要适应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做到了接受教育者,为受教育者的

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

8.为什么说教育是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主导因素

答:①教育是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

②教育是在受过专门训练和有经验的教师指导下进行的

③教育能控制和利用环境的影响

④教育的主导作用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9.如何理解个体主观能动性是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

答:①人作为主体是通过自身实践活动来参与和接受客观的影响,以获得自身的发展

②人是按照自己的认识、经验以及需要和兴趣来对客观事物做出反应,并为了实现自己的意向,自觉地、有目的地开展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的活动

③正确处理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直接影响受教育者的主体性的充分发挥

10.中学生教育应如何进行使其健康全面发展?

答:①家庭、学校、社会应该为中学生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

②减轻过重的课业负担,生活有节奏,学习讲效率

③培养稳定而积极的情绪和情感

④进行青春期生理、心里和性道德、性发展的教育

⑤加强中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⑥重视人生观教育

⑦重视安全教育,法制意外伤亡事故

11.为什么说中等教育在整个国民体系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答:①中等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承担着双重任务,一方面它是初等教育的发展和延伸,对初等教育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导向作用;另一方面又要为高等教育输送合格的新生,是高等教育的基础

②普通中等教育归属于基础教育的范畴,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也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基础

③中等教育阶段是青少年学生发展的关键时期,这是由其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所决定的

12.简述确立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客观依据

答:①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受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的制约

②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受生产力、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程度的制约

③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受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的制约

④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受教育对象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

13.简述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关系

答: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①教育目的是一个国家对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总体要求。而培养目标是根据教育目的制定的某一级或某一类学校或某一个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是国家总体教育目的在不同教育阶段、不同类型学校或不同专业的具体化

②培养目标的确定必须建立在教育目的的基础上,而教育目的又必须通过各级各类学校、各专业的培养目标而实现。一个国家的教育目的是唯一的,而培养目标却是多种多样的

14. 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点有哪些内容?

答:①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本质要求

②使学生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是我国教育目的对受教育者的素质要求

③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

15.简述课程制定的制约因素

答:①社会因素:社会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对课程要求和提供的可能

②科学文化因素:教育的功能在于传递人类积累的经验,科学文化的迅猛发展对学校课程的完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

③学生身心发展的因素: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是制约课程的内部因素

16.编写教学大纲和教科书有哪些基本原则

答:①科学性和思想性的统一

②知识的内在逻辑与教学法要求的统一

③理论联系实际的统一

④传授知识、技能与培养能力相结合

⑤教科书的形式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17.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六大目标是什么?

答:①课程任务方面的改革目标

②课程结构方面的改革目标

③课程内容方面的改革目标

④课程实施方面的改革目标

⑤课程评价方面的改革目标

⑥课程管理方面的改革目标

18.80年代我国课程的弊端有哪些?

答:①课程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过于划一

②课程结构不够科学合理

③中小学各门学科的内容偏多、偏难、偏深,教学要求偏高,突出升学要求

④对于民族优秀文化和国情教育注意不够

19.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

答:教师的劳动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活动,教师劳动的特点是由教师劳动的目的,劳动的对象和劳动的手段所决定的,主要有:

①教师劳动的复杂性

②教师劳动的创造性

③教师劳动的长期性

④教师劳动的示范性

⑤教师劳动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集体性

20.教师应具备哪些基本素质?

答:①思想能力的素质

②职业道德的素质

③科学文化的素质

④教育工作能力的素质

21.教师享有哪些权利?

答:依据《教育法》和《教师法》,我国的教师具有以下基本权利:

①教育教学权

②科学研究权

③管理学生权

④获取报酬待遇权

⑤民主管理权

⑥进修培训权

22.教师应当履行哪些义务?

答:依据《教育法》和《教师法》,教师应当履行以下义务:

①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②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

教学工作任务

③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

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

④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⑤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其它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

长的现象

⑥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学水平

23.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表现在哪几方面?

答:①表现在对不同学生区别对待,因材施教上

②表现在对教学内容和方法的不断变换和创新上

③表现在教师的教育机智上,要求教师善于捕捉教育情景的细微变化,迅速机敏的采取恰当的措施

24.目前我国实施的德育涵盖了哪些内容?

答:我国现在实施的德育涵盖了政治教育(包括公民教育、法制教育)、思想教育(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

25.我过德育目标体系的特点有哪些?

答:①突破了偏狭的德育观念,客观、完整的反映了新时期社会对中学生思想品德各方面的要求

②德育目标更加切近实际,更加实事求是,既坚持方向性,又突出现实性,克服了过去在德育目标上脱离实际、要求过急过高、抽象说教、缺乏实际的弊端

③德育基本任务本身包括三个层次:把学生培养成合格的公民--------这是普遍性要求。在此基础上,引导他们逐步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使他们中的优秀分子将来能够成为共产主义者--------这是先进性要求

④突出了学生思想品德能力的培养

⑤德育目标分级分层,更适合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

26.德育途径有哪些?

答:德育的主要途径包括:思想政治课,各科教学,班主任工作,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组织的活动,劳动与社会实践,课外活动,校外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

27.常用的德育方法有哪些?

答:①说服教育法

②榜样示范法

③实际锻炼法

④情感陶冶法

⑤品德评价法

⑥心理咨询法

⑦生活指导法

28.简述德育过程的特征

答:①德育过程以学生行为的改善为终极目的

②德育过程通过活动来展开,是在内化和外化多次反复的转化活动中实现知行的有机统一

③内部矛盾运动是德育过程发展的动力

④德育过程关注自我教育能力的发展

⑤德育过程是一个开放的过程

29.简述体育活动的特点

答:①体育过程是身体活动与认识活动相结合的过程

②体育过程是不掌握体育理论与参加体育锻炼相结合的过程

③体育过程是增强体质与形成良好思想品德相结合的过程

30.体育的意义有哪些

答:①增强学生体质

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③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关系国家民族的强弱盛衰

31.美育的实施途径有哪些?

答:①通过各科教学和课外文艺活动实施美育

②通过大自然实施美育

③通过社会日常生活实施美育

32.美育的任务有哪些?

答:①使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欣赏美的知识和能力

②培养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③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和文明的行为习惯

33.简述美育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意义

答:①促进智力发展,扩大和加深对客观世界的认识

②促进学生世界观和思想品德的形成

③促进体育,具有健身怡情的作用

34.实施美育过程中应遵循哪些要求?

答:①思想性和艺术性相结合

②情绪体验和逻辑思维相结合

③艺术内容与表现方法的统一

④内在美与外在美的统一

35.智育的任务是什么?

答:①使学生学习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

②训练基本技能

③发展学生智力

36.简述教学与智育的关系

答:①智育与教学是紧密相连的不同范畴的两个概念

②智育是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学是学校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主要途径

③智育是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但不是教学的唯一任务,教学是实施智育的主要途径,但不是唯一途径

37教学的任务有哪些?

答:①传授和学习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②发展学生的智能、创造才能和体力

③陶冶学生的思想品德和美感,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上述三项基本任务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其中传授和学习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基础,发展智能是核心,发展体力是保证,思想品德教育是方向,个性全面发展是目标

38.我国目前的教学原则有哪些?

答:①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

②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③因材施教原则

④循序渐进原则

⑤最优化原则

⑥直观性原则

⑦启发性原则

⑧巩固性原则

39.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答:①讲授法

②谈话法

③讨论法

④读书指导法

⑤演示法

⑥参观法

⑦实验法和实习作业法

⑧练习法

40.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有哪些?

答:备课、上课、课外作业、课外辅导、学生学业成绩的检查和评定等五个环节

41.学习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有什么关系?

答:①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应以间接经验为主

②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和条件

③学习间接经验要与直接经验相结合

42.教学过程有哪些特点?

答:①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

②教学是一种情知交融的认识活动

③教学是一种有规可循的科学认识活动

④教学是一种限制性的创造性的艺术活动

43.教学过程包括哪些基本阶段?

答:①激发学习动机

②感知教材

③理解教材(包括观念形成和概念形成,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

④巩固知识

⑤运用知识,培养技能技巧

⑥对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和技巧的检查

44.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有哪些?

答:①依据教规律和原则

②依据具体的教学目的和任务

③依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心理特征

④依据学科特点和具体教学内容

⑤依据学校条件和教师特点

45.教学中如何坚持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

答:①以符合科学要求的内容、方法和组织形式进行教育,保证教学的科学性

②根据各门学科的性质和特点,发掘教学内容的思想性,并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③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思想道德修养,以高尚的师德影响学生

46.简述教学疾病的预防和诊治的设计

答:教学疾病产生和存在是不可避免的,积极地预防和诊治教学疾病,要求我们在教学设计时注意以下几方面:

①运用先入为主策略,做好教学疾病的预防工作,建立和完善课堂教学规范,使教师有规可依,有范可防

②要研究教学疾病产生的原因、类型及其明显的行为特征,做好预防和诊断工作

③运用行为控制策略,及时控制或终止教学疾病的传播

④全面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和专业技能,培养教师的反思性教学意识

47.简述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的关系

答: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

①从广义上说,两者指的都是包括学校教学大纲以外的校内外各种教育活动,他们活动的

特点、目的、要求、内容、组织形式等基本一致。因此,有些学者认为广义课外活动包括课外活动和校外活动

②从狭义上来说,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课外活动主要是由学校组织的活动,而校外活动则

以校外教育机构和团体组织的活动为主

48.简述课外校外活动的意义

答:①扩大视野、增长知识、发展智力

②发挥创造性、锻炼各种能力

③适应学生多种需要,愉悦身心、增进健康

④陶冶情操、培养思想品德

49.简述课外校外活动的设计要求

答:①要有明确的目的性、计划性

②要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

③活动要丰富多彩、富有吸引力

④注意发挥学生集体和个人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50.课外校外活动的任务是什么?

答:①巩固、扩大和加深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和发展学生在科技、文艺、体育、劳动等方面的兴趣和才能,促进学生在活动中创造性的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从中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②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高尚的情操和文明行为

③丰富精神生活,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51.简述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的关系?

答: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①两者都是为了实现同一个教育目的,课堂教学中所学知识是课外活动的基础,而课外活动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又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两者相辅相成

②两者又有区别表现在活动性、内容、过程和形式中

52.班主任工作的主要职责有哪些?

答:①向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保护学生身心健康

②教育学生努力完成学习任务

③教育、指导学生参加学校规定的各种劳动,协助学校贯彻实施《体育卫生工作条例》,

教育学生坚持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

④关心学生课外生活

⑤进行班级的日常管理

⑥负责联系和组织任课老师商讨本班的教育工作,互通情况,协调各种活动和课业负担

⑦做好本班思想品德评定和有关奖惩的工作

⑧联系本班学生家长,争取家长和社会有关方面配合,共同做好学生教育工作

53.班主任如何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答:①确定奋斗目标

②组织集体活动

③培养选拔班级干部和积极分子,形成集体核心

④制定集体规范

⑤建立正确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

⑥协调人际关系、促进集体的发展

53.一个健全的班集体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答:统一的行动目的、相应的组织结构,维护集体所必需的纪律、形成舆论等

2012奥鹏计算机作业(二)

1. 在Word中选定表格的某一列,再从“编辑”菜单中选择“清除”命令(或按Del键),将会() A. 删除这一列,即表格少一列 B. 删除该列各单元格中的内容 C. 删除该列中第一单元格的内容 D. 删除插入点所在单元格中的内容 满分:2.5 分 2. 关于汉字编码和汉字输入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 A. 所有汉字输入法最多用四个键就可以输入一个汉字 B. 第一个汉字的区位码是0000 C. 装在软盘里的字库是软字库,装在硬盘里的字库是硬字库 D. 双拼双音状态下可以输入由三个和四个字组成的词组 满分:2.5 分 3. 在Excel 2000提供的4类运算符中,优先级最高的是()。 A. 算术运算符 B. 比较运算分 C. 文本运算符 D. 引用运算符 满分:2.5 分 4. 在EXCEL2000的编辑中,若选定一行并删除后,该行()。 A. 仍留在原位置 B. 被上方行填充 C. 被下方行填充 D. 被移动到表末 满分:2.5 分 5. PowerPoint 2000的普通视图()。 A. 就是幻灯片视图 B. 包括幻灯片视图和附注视图 C. 包括幻灯片视图和大纲视图 D. 包括幻灯片、大纲和附注视图 满分:2.5 分 6. 不可改变幻灯片的放映次序的方法是()。 A. 自定义放映 B. 使用动作按钮 C. 插入超级链接 D. 使用“工具”中的“选项”设置 满分:2.5 分 7. 在Excel中,设B3单元中的数值为20,在C3、D4单元格中分别输入=“B3”+8和=B3+8, 则( )。 A. C3单元与D4单元格中均显示28 B. C3单元格中显示#VALUE!,D4单元格中显示28

2012教育学考研统考答案与真题解析

2012年教育学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1~45小题,每小题2分,共9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关注和探询“谁控制学校”、“谁制定学校管理的政策”、“谁决定教育的伦理、社会和经济目标”、“谁设置课程”的教育理论流派是 A. 制度教育学 B. 改造主义教育理论 C. 存在主义教育理论 D. 批判教育学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批判教育学是20世纪70年代之后兴起的一种教育思潮,主要代表人物是鲍尔斯、金蒂斯、阿普尔、吉鲁,法国的布厄迪尔等。基本观点是:第一,当代资本主义的学校教育不是一种民主的建制和解放的力量,而是维护现实社会的不公平和不公正的工具,是造成社会差别、社会歧视和社会对立的根源;第二,教育是与社会相对应的,有什么样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就有什么样的学校教育机构,社会的政治意识形态、文化样态、经济结构都强烈低制约着学校的目的、课程、师生关系、评价方式等,学校教育的功能就是再生产出占主导地位的社会政治意识形态、文化关系和经济结构;第三,批判教育学的目的就是要揭示看似自然事实背后的利益关系,帮助教师和学生对自己所处的教育环境及形成教育环境的诸多因素敏感起来,即对他们进行“启蒙”,以达到意识“解放”目的,从而积极地寻找克服教育及社会不平等和不公正的策略;第四,教育现象不是中立的和客观的,而是充满着利益纷争的,教育理论研究不能采取唯科学主义的态度和方法,而要采用实践批判的态度和方法。从题干的角度出发,选择D。 2.如下现象属于教育范畴的是 A. 爸爸针对小明懦弱的个性设法训练小明如何以牙还牙报复欺侮者 B. 妈妈指导小明在与他人冲突中如何保护自己 C. 老师严格管理以保护小明等弱小学生不再受欺负 D. 小明在与同学的多次冲突中逐渐学会了如何与人和睦相处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教育的定义具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分,广义的教育指的是,凡是有目的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强人的体质的活动,不论是有组织的或是无组织的,系统的或是零碎的,都是教育。狭义的教育是指专门组织的教育,它不仅包括全日制的学校教育,而且包括半日制的、业余的学校教育、函授教育、广播电视教育和网络教育等。

学前教育学论述题及答案

论述题: 1、试论述蒙泰梭利教育理论的要点。 蒙台梭利是20世纪杰出的幼儿教育家,也是西方教育史上与福禄贝尔齐名的两大幼儿教育家之一。她的教育理论的要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幼儿自我学习的法则 蒙台梭利认为,每个儿童都是一个遵循自身内部法则的生物体,都有各自不同的需要和发展进程表。她视教育委促进幼儿内在力量自然发展的过程,强调幼儿的自由活动,反对成人中心的教育,反对成人中心的教育,反对传统的班级教学统一,允许幼儿个别的学习。 (2)重视教育环境的作用 在蒙台梭利教育中,一个有准备的环境是关键。她认为,幼儿的发展离开适宜的环境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教育就是给幼儿创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这个环境要具有以下特点:a、一个自由发展的环境,有助于儿童创造自我和自我实现。b、一个有秩序的环境,儿童能在那里安静而有规律的生活。c、一个生机勃勃的环境,幼儿在那里充满生气、欢乐、和可爱,毫不疲倦的生活,精神饱满的自由活动。d、一个愉快的环境,几乎所有的东西都是都是为儿童设置的,适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对儿童有极大的吸引力。(3)教师的作用 在蒙台梭利教育中,教师不是传统的灌输知识的机器,而是一个环境的创设者、观察者、指导者。教师为幼儿精神设计环境和学习材料,提供必要的发展手段,保证幼儿能展开自由的学习。教师通过“全神贯注的观察”去发现幼儿巨大的个别差异,对幼儿的不同需要做出恰当的反应,提供必要的帮助。 (4)幼儿的自由和作业的组织相结合的原则 蒙台梭利认为,给予幼儿自由和教师对作业的组织是一个统一体的两个侧面。她说,理想的作业组织给予了幼儿自我发展的可能性,给予幼儿发泄能量的机会,才使每个幼儿获得了满足。没有作业组织的自由将是毫无效益的。没有作业手段、被放任自流的幼儿将一事无成。因此她认为,教师在为幼儿的自由发展创造条件的同时,当然也要设置必要的纪律。 (5)重视感觉教育 在蒙台梭利教育中,感觉教育是重要内容。她认为3-6岁是儿童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幼儿的各种感觉先后处于敏感期,因此必须对幼儿进行系统的和多方面的感官训练,使他们通过与外部世界的直接接触发展敏锐的感觉和观察力,为高级的智力活动和思维发展奠定基础,为此,她设计了一套教具。

教育学辨析题总结

辨析题 1、动物界也存在教育。 错误,教育就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她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教育就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这就是教育区别于其她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就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由此可知,教育史人类所独有的社会现象,教育就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对受教育者进行培养的过程。动物界所谓的教育现象只就是动物的一种生存本能,不符合教育的本质,所以动物界不存在教育。 2、凡就是能影响人的身心发展活动的都就是教育。 错误。并不就是能够影响人身心发展的活动都就是教育。教育就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3、义务教育普遍向高等教育延伸。 错误。20世纪以后,义务教育普遍向中等教育延伸。 4、负强化等同于惩罚。 错误,负强化就是加强某种适当行为,惩罚就是制止某种不当行为,这就是两者主要区别。惟考虑到惩罚的目的时,奖励的目的只有积极性的一面,而惩罚的目的除了制止某种不当行为的消极目的之外,另外带有使受惩罚者知错能改的积极目的。在教育上使用惩罚时,只有在积极的目的下,使之符合负强化的原理,惩罚才会产生教育价值。 5、教育具有促进经济发展的功能。 正确,教育就是劳动力生产、再生产的重要内容与主要手段,教育史科学知识与技能再生产的重要手段。通过劳 6、教学方法就就是教师教的方法。 错误,教学方法就是教师与学生为实现教育目的而采用的手段与工作方式,因此,教学方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也包括学生学的方法。 7、只要有教育,就有教育学。 错误,先有教育后有教育学。教育学就是人类社会与实践活动发展到一起历史阶级的产物,在原始社会,只有教育活动,而没有教育学这门科学。 8、论语就是世界上最早专门用于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 错误,学记就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学著作。论语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著作。 9、素质教育就就是多开展课外活动,多上文体课。 错误,素质教育就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多开展课外活动,它的目的在于影响与促进人的发展,培养人的动力的生产与科学技术的再生产,教育促进现实践意识与实践能力。就是否有目的地培养人就是代经济的增长与发展,推动现代经济的知识化教育活动与其她社会活动的根本区别。除了教过程。 10、教育目的即教育方针。 错误,教育育之外,人类其她活动也影响人发展,如经济目的就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活动、政治活动、文化活动、休闲活动、日常人的总要求。教育方针就是国家教育工作的基本生活等的影响或显或隐地与人的发展相关。这政策与指导思想。教育方针包括教育的指导方些活动与交往的直接目的并不在于培养人,它向、教育目的、实现教育目的的途径。教育就是只就是间接地自发影响人的发展。教育可以改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不能等同。

2012湖南省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真题及答案

2012年湖南省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入相应的括号内)。 1.在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的观点,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对儿童进行分阶段教育的教育哲学家是() A.亚里士多德 B.苏格拉底 C.柏拉图 D.昆体良 2.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本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 A.《学记》 B.《论演说家的教育》 C.《政治学》 D.《大教学论》 3.《学记》中“藏息相辅”教学原则强调() A.教学要遵循一定顺序进行 B.启发式教学 C.教学要把握最佳时机 D.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4.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文化。 A.精神 B.物质 C.组织 D.制度 5.学生文化的特征包含() A.过渡性、统一性、生成性 B.过渡性、非正式性、生成性 C.稳定性、正式性、互补性 D.适应性、多样性、互补性 6.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能满足于“授人以鱼”,更要做到“授人以渔”。这说明教学应该重视() A.传授学生知识 B.发展学生能力 C.培养学生个性 D.形成学生品德 7.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了解学生 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C.开班会 D.与其他学科教师沟通 8,学生获取系统知识的重要工县以及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是() A.教学计划

B.教学大纲 C.教科书 D.课程标准 9.制订课程汁划的首要问题是() A.学科设置 B.学年编制 C.课时分配 D.学生兴趣 10.德国教育家瓦?根舍因创立了()理论。 A.自学一辅导式 B.发现教学 C.范例教学 D.教学过程最优化 11.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学校是() A.京师大学堂 B.清华大学 C.京师同文馆 D.蒙学院 12.利用良好的班风和校风来教育学生,这属于() A.榜样示范法 B.说服教育法 C.陶冶教育法 D.实际锻炼法 13.当学生做出教师所期待的良好行为后,发给学生相应的小红花,这种做法属于() A.强化法 B.示范法 C.代币奖励法 D.系统脱敏法 14.老师两次用同一张试卷测试相同的学生,结果两次学生的分数相同,这种分数的稳定和不变是测验的() A.难度 B.信度 C.效度 D.区分度 15.班主任通过各项规章制度管理班级的方式称为班级() A.常规管理 B.平行管理 C.民主管理 D.目标管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有2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

教育学论述题及答案

教育学论述题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论述题的题型分析及解题技巧 (一)、论述题题型特点: 理论性强,是论述题最突出的特点。理论要有深度,是论述题主要的质量要求。理论联系实际,是论述题最显著的特色。 (二)、论述题解题技巧 论述题要求对所学过的理论(要把握住基本要点)展开论述。要求理论联系实际,一定要结合本人或学校、学区工作实践、经验,把它们做为阐述观点的材料。观点和材料要统一,语言要精炼。 1、论述题涉及的都是主要理论,其中一些问题,需要全方位论述,因此,开阔视野,多角度看问题,这是解答论述题的首要策略,当然这也要求您能对基本的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的理论有扎实的基本功,能较好的理解,这也是与你同行在我的学习经验中一再强调的观点,必须要多读,多看,多学,掌握基础理论知识,以不变应万变。 例如: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如何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教育合力?回答这一问题,就要注意到三个方面,搞清它们之间的关系,应该这样论述,在发挥学校教育占主导作用的前提下,必须争取家庭和社会的支持,通过书面或互访的形式,加强相互了解,保持经常性联系,达到对学生教育的统一要求和统一行动,形成教育合力,共同搞好教育工作。 2、“授之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在论述题中,常引用这样一类格言,与教育现象联系起来,看你的理解能力。在这里,此格言表明了智力开发的重要意义,涉及的是知识与智力的关系问题,由这一点展开论述,就抓住了本质。与这一个类似的还是“老子英雄儿好汉”等说法的辨析等。 3、能用教育学理论指导实践,是论述题考察学生知识程度的又一个方面。这一点对于在职教师考取教师资格证是一个优势,但对于新毕业的学生,难度就较大,但任何事情总是一分为二的,我们新毕业的同学一个优势就是记忆能力较好,能掌握好知识点,这是一个最大的优势。更何况,我们都过了10几年的学校生活,而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教室与老师的接触、交流中度过的,这也给你们对解答这类论述题提供一些联系实际的素材,要注意多挖掘一些。与你同行提示您,必要时的一些理想化的实例(甚至是虚构的,有说服力的)都可以写出来,增强自己在论述中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去打动阅卷老师的心。当然,所有这些也必须符合现实,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要求。 4、对一种教育观点或新生事物作出评价,是论述题中最难的一类问题。要会分析,指出优点和可能存在的弊端。一定要表明自己的看法,最好能自由发挥。当然,这种发挥要符合教育原理,不能偏离主题。还是离不了与你同行提醒您的,任何论述题都必须要有扎实的理论做基础的。 (三)、实例分析 论述题,有的试题给出一个实例,要求用所学的某一理论去分析实例,提出自己的观点,这类题也是同学们感到最难以作答的。答这类题一定要把握住某理论的几个要点,有针对性地对实例进行分析。 例如:前不久,我在xx学校见到一位教师给一名学生脖子上挂了一个牌子,上面写着“数学23分,语文46分”。这个学生耷拉着脑袋,满眼泪花。你的感触是什么?请从教师职业道德和义务方面分析这位教师的行为。 分析这一实例,题中已明确提示,请从教师的职业道德和义务方面考虑这位教师

教育学-辨析题

1、教育是人类社会永恒的普遍的现象 √教育伴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2、教育同生产劳动相分离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 ×现代教育的特点之一就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P10 3、终身教育和全民教育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社会的两大教育思潮 √ 4、教育永远具有阶级性。 ×原始社会没有阶级 5、只有社会主义制度,才能最终实现教育的真正平等。 ×共产主义 6、教育只有正向的功能,没有负向的功能; ×教育既有正向功能也有负向功能 7、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普及了教育,扩大了公民受教育的机会,因而已经实现了教育机 会的均等。 ×并未实现 1.培养目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培养目标就是教育目的。 ×广义的培养目标才是教育目的 2.教育目的着重对人才培养基本要求做出规定,教育方针着重对教育事业发展方向提出要求。 √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总要求,而教育方针确定教育事业发展方向,指导整个事业发展的战略原则和行动纲领 3.教育目的既体现为社会教育目的,又体现为个人教育目的。 √教育的目的可以分为社会教育目的和个人教育目的 4.教育目标是根据教育目的而制定的。 √教育目标就是指培养人的方向和规格,而培养人的方向和规格又是由教育目的所决定的,所以,教育目标是很据教育目的制定的 5.教育目的是对未来客观实在超前或预先的反映。 √教育目的反映了一定社会对受教育者的要求,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也是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检查和评价教育效果的根据。因此,教育目的是对未来客观实在超前或预先的反映 1、教师要爱学生、信任学生,对学生有没有严格要求是无关紧要的。 ×因为这是作为一名教师的义务,教师不仅要爱护学生,而且还要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因此在一些涉及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时,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 2、教师的职责是传授知识。 ×因为这是由教师职责所决定的。教师的职责在于:传道、授业、解惑记忆教书育人。因此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关爱学生,保护学生等,把全

教育学简答题和论述题整理

教育学: 一、简答题: 1.简述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基本特点? (一)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理论基础;(二)鲜明的提出培养人的政治方向;(三)主张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2、简述良好的家庭教育的基本条件? (一)父母的表率作用;(二)民主和睦的家庭气氛;(三)父母的文化修养;(四)正确的教育观点和方法; 3、简述影响个体发展的主要因素。 遗传(物质前提)、环境(外部客观条件)、教育、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动力) 4、简述应试教育的负效应。 (一)片面追求升学率;(二)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三)升学教育造成学生分化5、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哪些规律? (1)教育要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2)教育要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3)教育要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4)教育要适应个体身心发展个别差异性6、简述指导学生学习方法的基本要求。 (1)学习方法指导要有整体观;(2)把学习方法指导的研究与研究学生结合起来; (3)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4)学习方法指导,必须着眼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7.、何根据学生的气质类型差异,做好教育工作? (1)教师应当认识到每一个学生的气质都有优点和缺点,都有可能掌握知识技能,形成健康人格,成为有价值的社会成员 (2)教师对不同气质类型占主导的学生应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方法 (3)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气质特点,进行职业指导 (4)教师应正确认识自己气质的优点和缺点,加强自身的行为修养 8、社区在发展教育中有什么样的的功能? (1)服务功能;(2)教育功能;(3)宣传功能;(4)经济功能;(5)协调功能; 9、中国教师角色行为中的文化传统: (1)道德追求大于社会索取。(2)社会本位高于个人本位。(3)自我修养先于对他人教育。 10、教育要素之间的关系 教育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及教育影响。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1)教师是教育影响和学生间的中介。(2)教育影响是老师对学生施加影响的桥梁。 (3)学生是教师选择和使用教育影响的依据。 11、人格教育的方法: (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2)确定人格教育的导向。(3)明确道德基本规范的内容。12、教师的知识结构。 (1)通晓所教的学科和专业。(2)具有比较广泛的基础教育知识。 (3)掌握教育科学理论,懂得教育规律。 13、教师的能力结构:

教育学基础综合辨析题集

教育学统考之教育学基础综合辨析题集 1、荀子认为人性本恶,教育根本起不了作用 荀子提出了"性恶论",但他并未否定教育的作用。相反他十分重视环境与教育对人的影响作用,认为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荀子否定了孟子的"性善论",指出孟子之所以言人性善是因为他不了解"性""伪"之分的缘故. 1)根据"性伪之分"论证了教育的必要性."性"与"伪"是素材与加工的关系,两者是互为条件的,没有素材就不可能加工,不经过加工素质就不可能发展. 2)根据"性伪之合"论证了教育的可能性.对于恶的素质如何转化成善的素质,他提出了"涂之可以为禹"与孟子的"人皆可以为尧舜"道理相通,表达出每个人都可以受教育的平等观念. 3)在阐述了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之后,荀子最终指出在现实性上要达到善必须化解人性中的恶端,发挥教育的作用,以人为的力量达到善的境界.为此,他提出了"化性起伪",阐述了教育的作用. 4)简评:荀子强调人的社会性最终是善还是恶,不取决于先天的生物因素,而取决于后天的环境和教育的观点是有道理的,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遗传、环境和教育之间的关系,是对中国古代教育理论的重大贡献。 因此,此观点前半句正确,后半句错误. 2、墨家的“素丝说”说明了环境对人的发展起主要影响 孟子的"素丝说"阐述了环境与教育对人性形成的影响.他以染丝为例"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来说明"士亦有染"所以"染不可不慎也"这就是著名的"素(染)丝说"在他看来先天的人性,不过如待染的素丝,有什么样的环境与教育,就能造就什么样的人.

既然教育对所有的人都有用,那么教育的作用到底发挥在哪呢?孟子的社会政治理想"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推行教育主张,主张通过"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建立一个民众平等、互助的"兼爱"社会。因此,通过教育使天下人“知义”,从而实现社会的完善,这就是教育的社会作用。 他的“素丝说”确实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环境特别是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要作用3、《学记》是“教育学的雏形”。 这道题,我在山大出的辅导书第十页查到: 《学记》总结了我国先秦时期的教育教学经验,论述了教育与政治的关系,教育的作用、目的、任务、教师的地位、师生关系、教学内容及其程序等诸多问题,提出了循序渐进,温故知新,因材施教、循循善诱、长善救失、藏息相辅,教学相长,尊师重道等一系列教育、教学的主张和原则等,是最早的教育专著。被称为“教育学的雏形” 4、在《师说》一文中,韩愈表示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该有严格的界限,教师权威不可侵犯。 韩愈提倡尊师重道,是为了维护儒家的道统,也是针对当时的种种流弊而提出的.他认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因而应该尊师,再者从维护统治的角度上说就是能尊师,就能尊君,教师是代表皇帝的旨意来教学生的.但他并没有认为教师和学生之间就有严格的界限也没认为教师权威不可侵犯。相反他认为应建立合理的民主的师生关系,他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不贤与弟子"强调师生相互学习,把师生关系看成是道和业的平等关系,可以相互转化,也可以说对师道尊严的一种否定. 第六题我认为是对的 5、科举制度对学校教育的影响完全是积极的。

2012年江西省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真题及答案

2012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完整真题与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条体现了教师的()素养。 A.教育理论知识 B.崇高的职业道德 C.文化学科知识 D.过硬的教学基本功 2.教学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要防止和克服()。 A.单纯书本、排斥实践,强调个人经验,否定理论知识的作用 B.儿童中心论 C.空洞说教、单纯知识传授 D.片面单一知识的学习 3.关于教学方法与教学方式,说法错误的是()。 A.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 B.教学方式是构成教学方法的细节,是教师和学生进行的个别智力活动或操作活动 C.教学方式可以被运用于方法,它本身也能独立完成一项教学任务 D.教学方法是一连串的有目的的活动,它能独立完成某项教学任务

4.我同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是在()。 A.1856年 B.1860年 C.1862年 D.1866年 5.学校对学生教育管理的具体执行者是()。 A.任课教师 B.班主任 C.教导处 D.校长 6.“明礼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且也是现阶段我国《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大力倡导的道德规范,这说明道德具有()。 A.社会性 B.历史性 C.民族性 D.继承性 7.孔子的教育思想集中地反映在()中。 A.《学记》

B.《大学》 C.《论语》 D.《中庸》 8.人们为了保证学校中教育活动顺利进行而创立和形成的一种特有的文化形态是()。 A.校园文化 B.学生文化 C.教师文化 D.活动文化 9.任何知识都可以教给任何年龄的学生,这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10.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因是()。 A.政治需要 B.科技进步 C.生产力发展水平 D.产业革命

#教育学心理学论述题和简答题

教育学论述题和简答题 一、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知识素养? 答:(1)比较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教师须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观点统率各科教学。(2)精深的专业知识。教师须对本学科的历史、现状、未来等有精湛的研究、独特的见解、深厚的功底。 (3)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因为各学科知识并非孤立的。 (4)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各科教材教法等方面的知识。 二、试论述教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答:(1)加强辩证唯物主义思维方法论的训练,学会全面地、发展地、实事求是地看问题。(2)运用启发式方法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 (3)加强言语训练。 (4)发挥定势的积极作用,抑制定势的消极作用。 (5)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品质。 三.师生关系的本质是什么?我国社会主义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有哪些 答:师生关系的本质是一种人际关系。我国社会主义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1)尊师爱生。学生尊重教师是尊重知识、尊重文化的表现,教师热爱学生应是一种热爱祖国教育事业,关心人类未来的深层次情感。教师要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地关心爱护。(2)民主平等。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型人际关系的特点。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服从于对真理的探讨。(3)教学相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四.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和具体方法各是什么? 答:班主任工作的具体方法是: 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组织和培养班集体;做好个别教育工作;和家庭社会教育密切配合,统一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计划和总结。 五.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应如何相互结合,形成正向的教育合力? 答:(1)学校教育占主导地位。(2)家庭、社会和学校相互支持,目标一致。 (3)加强学校和家庭之间的相互联系。(4)加强学校和社会教育机构之间的相互联系。六.试论美育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 答:美育能促进教育目的实现,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具体表现为: (1)美育可以促进学生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形成,它对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陶冶心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具有特殊的功效。 (2)美育能促进学生智力发展,扩大和加深他们对客观现实的认识。 (3)美育具有怡情健身作用,可以增进身心健康,促进体育。 七.为什么说教育和社会生产力之间是一种相互制约的关系?试加以论述 答:(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①生产力的发展决定教育目的的确定;②生产力水平制约着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③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以及学校结构;④生产力水平还制约着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 (2)教育对生产力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这主要表现在:①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手段; ②教育是科学知识和技术再生产的手段;③教育是产生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的手段。八.试论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答:(1)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的过程,是教师***下的学生的学习过程,既要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有学生的主体作用。 (2)教师是教育者,他要将国家社会规定的知识内容传授给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闻道在先,是已知者,而学生是未知者,所以,教师要对教学过程起主导作用。

教育学综合辨析题

教育学基础综合辨析题集(未完待续) 1 荀子认为人性本恶,教育根本起不了作用 荀子提出了"性恶论",但他并未否定教育的作用。相反他十分重视环境与教育对人的影响作用,认为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荀子否定了孟子的"性善论",指出孟子之所以言人性善是因为他不了解"性""伪"之分的缘故. 1)根据"性伪之分"论证了教育的必要性."性"与"伪"是素材与加工的关系,两者是互为条件的,没有素材就不可能加工,不经过加工素质就不可能发展. 2)根据"性伪之合"论证了教育的可能性.对于恶的素质如何转化成善的素质,他提出了"涂之可以为禹"与孟子的"人皆可以为尧舜"道理相通,表达出每个人都可以受教育的平等观念. 3)在阐述了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之后,荀子最终指出在现实性上要达到善必须化解人性中的恶端,发挥教育的作用,以人为的力量达到善的境界.为此,他提出了"化性起伪",阐述了教育的作用. 4)简评:荀子强调人的社会性最终是善还是恶,不取决于先天的生物因素,而取决于后天的环境和教育的观点是有道理的,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遗传、环境和教育之间的关系,是对中国古代教育理论的重大贡献。 因此,此观点前半句正确,后半句错误. 2 .墨家的“素丝说”说明了环境对人的发展起主要影响 孟子的"素丝说"阐述了环境与教育对人性形成的影响.他以染丝为例"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来说明"士亦有染"所以"染不可不慎也"这就是著名的"素(染)丝说"在他看来先天的人性,不过如待染的素丝,有什么样的环境与教育,就能造就什么样的人. 既然教育对所有的人都有用,那么教育的作用到底发挥在哪呢?孟子的社会政治理想"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推行教育主张,主张通过"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建立一个民众平等、互助的"兼爱"社会。因此,通过教育使天下人“知义”,从而实现社会的完善,这就是教育的社会作用。 他的“素丝说”确实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环境特别是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要作用 3《学记》是“教育学的雏形”。 这道题,我在山大出的辅导书第十页查到: 《学记》总结了我国先秦时期的教育教学经验,论述了教育与政治的关系,教育的作用、目的、任务、教师的地位、师生关系、教学内容及其程序等诸多问题,提出了循序渐进,温故知新,因材施教、循循善诱、长善救失、藏息相辅,教学相长,尊师重道等一系列教育、教学的主张和原则等,是最早的教育专著。被称为“教育学的雏形‘ 5在《师说》一文中,韩愈表示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该有严格的界限,教师权威不可侵犯。韩愈提倡尊师重道,是为了维护儒家的道统,也是针对当时的种种流弊而提出的.他认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因而应该尊师,再者从维护统治的角度上说就是能尊师,就能尊君,教师是代表皇帝的旨意来教学生的.但他并没有认为教师和学生之间就有严格的界限也没认为教师权威不可侵犯。相反他认为应建立合理的民主的师生关系,他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不贤与弟子"强调师生相互学习,把师生关系看成是道和业的平等关系,可以相互转化,也可以说对师道尊严的一种否定. 第六题我认为是对的

2012教育学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1~45小题,每小题2分,共9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关注和探询“谁控制学校”、“谁制定学校管理的政策”、“谁决定教育的伦理、社会和经济目标”、“谁设置课程”的教育理论流派是 A. 制度教育学 B. 改造主义教育理论 C. 存在主义教育理论 D. 批判教育学 【参考答案】D 【勤思考研解析】批判教育学是20世纪70年代之后兴起的一种教育思潮,主要代表人物是鲍尔斯、金蒂斯、阿普尔、吉鲁,法国的布厄迪尔等。基本观点是:第一,当代资本主义的学校教育不是一种民主的建制和解放的力量,而是维护现实社会的不公平和不公正的工具,是造成社会差别、社会歧视和社会对立的根源;第二,教育是与社会相对应的,有什么样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就有什么样的学校教育机构,社会的政治意识形态、文化样态、经济结构都强烈低制约着学校的目的、课程、师生关系、评价方式等,学校教育的功能就是再生产出占主导地位的社会政治意识形态、文化关系和经济结构;第三,批判教育学的目的就是要揭示看似自然事实背后的利益关系,帮助教师和学生对自己所处的教育环境及形成教育环境的诸多因素敏感起来,即对他们进行“启蒙”,以达到意识“解放”目的,从而积极地寻找克服教育及社会不平等和不公正的策略;第四,教育现象不是中立的和客观的,而是充满着利益纷争的,教育理论研究不能采取唯科学主义的态度和方法,而要采用实践批判的态度和方法。从题干的角度出发,选择D。 2.如下现象属于教育范畴的是 A. 爸爸针对小明懦弱的个性设法训练小明如何以牙还牙报复欺侮者 B. 妈妈指导小明在与他人冲突中如何保护自己 C. 老师严格管理以保护小明等弱小学生不再受欺负 D. 小明在与同学的多次冲突中逐渐学会了如何与人和睦相处 【参考答案】B 【勤思考研解析】教育的定义具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分,广义的教育指的是,凡是有目的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强人的体质的活动,不论是有组织的或是无组织的,系统的或是零碎的,都是教育。狭义的教育是指专门组织的教育,它不仅包括全日制的学校教育,而且包括半日制的、业余的学校教育、函授教育、广播电视教育和网络教育等。它是根据一定社会的现实和未来的需要,遵循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受教育者主动地学习,积极进行经验的改组和改造,促使他们提高素质、健全人格的一种活动,以便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适应一定社会的需要,促进社会的发展,追求和创造的合理存在的人的活动。选项C是教师的学生管理,D是小明的自学,A虽然看似是父亲对小明的教育,但是,给予的是一种负向的影响,是基本的价值取向问题,因此,从选择最佳答案出发,答案选择B。 3. 下列现象中。可以说明教育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的是 A. 班级授课制为普及义务教育提供了便利 B. 普及义务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机器大生产对劳动力的要求 C. 僵化的制度化教育导致社会拒绝学校毕业生 D. 学生发展指导制度促进了学生学业、生涯、个性及社会性的发展 【参考答案】B 【勤思考研解析】教育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此题目从选项直接出发,C体现是不是促进作用,而是阻碍作用,是属于负向功能;D是教育对个人发展的影响,而非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A是教育方式,方法本身对教育的影响,而非教育对社会的影响,因此,

教育学简答题论述题汇总

教育学 (书本课后复习思考题、湘潭教育学院练习册简答题与论述题汇总) 第一章 复习思考题 1.为什么说教育是人类社会独有的活动? 答:首先,动物的“教育”是一种基于亲子和生存本能的自发行为,而人类的教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其次,动物界没有人类这样高级的语言、符号系统,它们的思维不够发达,所有的活动只停留在“个体”层次上。再者,动物的教育也基本随着生理的成熟而结束。综上所述,教育是人类社会独有的活动,社会性是人的教育活动与动物所谓的“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 2.大教育观的形成,是否意味着学校的消亡? 答:大教育观是基于“终身教育”思潮和“教育社会”、“学习化社会”设想之上的一种教育观。教育不仅在时间上贯穿人生全程,在空间上也往往充注于人生所处各种场所,最终的目标是为了维持或改善生存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大教育观包含学校、家庭、社会机构等一切可用于教育和学习的场所,因此大教育观的形成,并不意味着学校的消亡。 3.学校是怎样产生的? 答:学校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产物,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第一,生产的发展,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物质上的基础。第二,统治阶级对人才的需求,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社会条件。第三,文字的产生和文化的发展,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现实条件。 4.你怎样看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答:教育终身化、社会化、生产化、民主化、国际化、现代化、多元化。 5.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是什么? 答: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问题和教育现象。 普通教育学包括理论建设和实践应用两大任务。 理论建设:第一,批判和继承传统的教育理论,立足现实,构建面向未来的教育学逻辑体系。第二,学习和消化西方教育学理论,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理论体系。第三,学习相邻学科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建立科学的教育学理论体系。第四,总结和升华教育实践经验,为教育理论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实践基础。 实践应用:首先,教育学要为个体身心的全面发展提供某种规律性的东西提供一些具体实施的原则和方法。其次,教育学还必须为当代中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必要的理论论证和解释。此外,普通教育学还必须研究如何使教育理论迅速而有效地在实践中运用的问题。 6.谈谈教育学研究在当代的发展趋势? 答:学科发展的分化和综合;理论导向上的冲突与融合;研究方法的多元互补。 7.怎样将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运用到教育研究中来?(略) 8.怎样运用研究法、调查法、实验法去研究教育问题? 答:研究法:首先要获取有关凭证,也就是尽全面地搜索有关个案材料;然后进行初步诊断,即对个案材料进行分析,找出问题关键;最后提出治疗方案和改进意见。运用个案研究法切忌将个案研究结果作一般推论,犯以偏概全的错误。

教育学辨析题

辨析 绪论 1、辨析下面五句话: 1生物起源说 2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不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 3兽类教育与人类教育在根本上有同样的基础 4野兽也有教育 5教育源于人的本能 答:错误1 完全否认了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2也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3是不科学的观点 2、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年人的一种无意识模仿 答:错误1将教育这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混同于无意识的模仿2导致了教育的生物学化3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4也是不科学的 第一章 1、劳动为教育的产生提出了客观的需要答:正确1必须有教育的传递,让年青一代掌握生产和社会经验2社会文明不断延续和发展,必须有年长一代把这种后天的经验传递给年青一代。 2、劳动为教育的产生提过了现实条件 答:正确1猿脑变成了人脑,即有了意识产生的生理基础。2劳动产生了语言为教育提供了工具3劳动中积累了经验,便构成了教育的内容 第二章 1、经济对教育发展只有促进作用 答:错误既有促进作用又有阻碍作用,科学发达经济对教育有促进作用,落后有阻碍作用。 2、经济对教育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答:正确 1经济发展的规模合速度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合速度 2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结构和布局 3经济发展通过对人才和知识的需求制约着教育目标的设定 4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学校的教育内容、课程设置、方式方法手段和教学组是形式 5经济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挥在那的物质基础 3、政治对教育只有决定作用 答:错误1实质是政治制度对教育有决定作用2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性质和目的4、政治对教育局有决定作用 答:正确 1决定了教育的社会性质和目的 2决定了教育的领导权 3决定了社会成员受教育的权利 4决定了部分的教育内容 5决定了教育的管理体制 5、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答:正确 1教育是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2教育可以提高劳动力的质量和素质 3教育可以改变劳动力的形态,把一个简单劳动力训练成一个复杂的劳动力 4教育可以使劳动力得到全面发展 6、教育现代化指教育设备的现代化 答:错误教育现代化包括教育设备的现代化,还包括1教育观念现代化2教育目标现代化3教育内容现代化4教育方法和手段现代化5教师队伍现代化7教育管理现代化8教育制度现代化 第三章 1、龙生龙,凤生凤 遗传决定论 答案:错误 1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但是对人的发展不起决定作用 2认为人的发展是有遗传素质决定,是不正确的2、环境决定论 答:错误1环境对人的发展虽然起着重大的 影响作用,但不能决定人的发展2人是环境 的消极产物,人的发展为环境所决定,就会 滑入“环境决定论”的错误之中‘ 3、教育发挥主导和促进作用是无条件的 教育万能论 答:错误 1只有遵循人的发展规律,教育才能促进人 的发展 2要正确处理内因和外因的关系,发挥人的 主观能动性 3要正确处理教育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的 关系,发挥各自的作用 第四章 1、教育目的的制定不能凭人们的主观愿望和 臆断 答:正确 1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因素是确定教育目的的 主要根据 2人的自身发展特点与需要是确定教育目的 的重要依据 3制定者的教育理念和价值观 2、社会生产方式是确立教育目的的主要根据 答:正确 1教育目的受社会生产力的制约 2教育目的也受生产关系以及政治观点与政 治制度的制约 3教育目的的制定还受到各国传统文化和世 界先进文化的影响 3、全面发展是指平均发展 答:错误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即智 力和体力的全面协调发展;此外,也包括人 的道德的发展。 4、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答:错误应因材施教 5、以升学率为准 答:错误,违背了正确的人才观和教育质量 观。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为本。 第五章 1、义务教育是一种国民教育。 答:正确。义务教育是指依据法律规定,适 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 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义务教育还 包括高中、大学等教育。 2、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 答:正确按照《教师法》的规定,教师是“履 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这是教师最本 质的特征 3、问题忘了。。。 答:何种进修培训都应该在完成教师本职工 作的前提下进行,不得影响正常的教育教学 工作。 4、终身教育就是指继续教育 答:错。所谓终身教育,是指人们在一生中 都应当和需要受到各种教育培养。一是具有 时间的延展性。而是空间包容性。 5、国民教育是义务教育 答:错误国民教育包括义务教育还包括高 中大学等教育。 6、由重视人的“学习权”转向重视人的“受教育 权”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 答:错误由重视人的“受教育权”转向重视人 的“学习权”,强调学习者的主体性 第六章 1、评价是手段不是目的 答:正确1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素质 全面发展2因此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 手段 2、学生是教育的主体 答:错误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处于双重的地 位,他们既是教育的客体,又是自我教育和 发展的主体 3、“教师中心论”学生比作“船”,教师是“舵手” 答错误1它只强调学生作为教育的客体2 忽略了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题3过分 扩大了教师的作用 4、“儿童中心论”把学生比作“太阳”而教师是 围绕着太阳转的“地球” 答:错误1只强调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 主体2忽略了学生也是教育的客体3过分 扩大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5、教学相长 答:正确1教师的教促进学生的学2学生的 学促进教师的教3教与学,教师与学生是相 互促进的 第七章 1、国家课程在事实上有可选择性 答:错误1在事实上具有强制性2国家课程 是由中央教育行政机构编制和审定的课程, 其管理属于中央教育 第八章 1、教育就是智育 答:错误1智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 部分,是以向学生传授知识和发展学生智力 为主要目标的活动2教学则是实施智育及 其他各育的基本途径3智育的实施除通过 教学外,还有课外活动等4教学和智育的关 系是教育的途径和内容之间的关系 2、知识和智力是有区别的,要使知识的掌握 真正促进智力的发展是无条件的 答:错误 1从传授知识的内容上看,知识应是规律性 的知识 2从教学活动的结构来看,重视学生的活动 和参与,要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时间去思考 3从传授知识的方法上看,应采用启发式教 学 3、教学方法是指教师传授的方法 答:错误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 育目的、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手段和一整 套工作方式。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 的方法。 4、有一个题是幻灯机不是计算机 第九章 1、德育就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教育 答:错误德育是指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品德 的活动 2、品德发展的多端性 答:正确 1培养品德心理因素的过程或顺序,一般来 说,是沿着知情意行的内在顺序,以知为开 端,以行为终结向前发展的 2但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德育影响的多 样性,知情意行在发展方向和水平上常处于 不平衡状态,表现为“知行脱节”或出现“情通 理不通” 3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等条件选择多种开 端,多种教育程序。 3、善于反复抓,抓反复,引导学生在反复中 逐步前进 答:正确 1德育过程有长期、反复、渐进的特点 2要求教育者必须长期一贯、耐心细致地教 育学生,德育不能“毕其功于一役” 3善于反复抓、抓反复,引导学生在反复中 逐步前进 第十一章 1、目的性、计划性、系统性、客观性是 调查研究的重要特征 答:正确1目的性、计划性、系统性、客观 性是调查研究的重要特征2平时偶尔的一 次观察或访谈不能成为调查研究 2、经验研究就是经验总结 答:错误1经验研究不同于经验总结。两者 之间的区别在于前者是“研究”,因而应有研究 的目的,有创新新结果。而后者不一定具有 这两个特征。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