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教育学私人资料经典回忆版

教育学私人资料经典回忆版

教育与教育学教育概念:

广义教育:★

狭义教育:★★

1教育的本质属性:★

具体表现:(1):

(2):

(3):

2教育的社会属性:★

①②③④⑤⑥⑦3教育的基本要素:★★

(1):

(2):

(3):

4教育的功能:

(1):

(2):

(3):

5教育的起源:★

(1):

(2):

(3):

(4):

6教育的基本形态:

(1)根据系统自身:

(2)根据场所或空间:

(3)根据时间及产业技术和社会形态:

7教育的历史发展:★

(1):★

特征:①②③

(2):★

特征:①②③

(3):★

表现:①②③④

(4):

特征:①②③④⑤⑥⑦

20世纪后期教育改革的特点:★★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8学校产生的条件:

(1):

(2):

(3):

教育学:

教育现象:

教育问题:

教育规律:

1教育学研究价值:

(1):

(2):

(3):

2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1)

(2)

(3)

(4)

(5)

3教育学的发展概况:★★(一):

(二):

(三):

(四):

教育的基本规律

1社会政治经济作用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2)(3)(4)(5)(6)

教育多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教育的政治功能)(1)(2)(3)

2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1)(2)(3)(4)(5)

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教育的经济功能)

3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教育的科技功能)

4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

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教育的文化功能)

学校文化(1):概念

(2):构成

(3):特征

(4):形成

校园文化(1):概念

(2):构成

(3):核心

5教育的相对独立性:(1)(2)(3)

6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1)

(2)

(3)

教育现代化的最高目的:

个体身心发展:

1内发论:

2外铄论:

3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4辐合论:

5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

遗传(1):概念

(2):作用(1)(2)(3)

环境(1):作用(1)(2)(3)(4)

教育(1):作用(1)(2)(3)(4)

个体主观能动性(1):概念6人的本质观及其教育意义:(1)

(2)

(3)

7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顺序性:

最近发展区:

不平衡性:(不均衡性)

关键期:

互补性:

个别差异性:

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

教育目的:

广义的教育目的:

狭义的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的特点:

教育方针:

1我国教育方针内容:

(1)

(2)

(3)

2教育目的的分类:

(1)

(2)

(3)

(4)

(5)3教育目的意义:

4教育目的的作用:(功能)(1)

(2)

(3)

5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1)

(2)

(3)教学目标:

6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1)

(2)

(3)

7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

(1)

(2)

(3)

(4)

(5)

8教育目的确立的理论:

(1)

(2)

(3)

9我国的教育目的:

(1)第一个教育方针:年

(2)首次把提高全民族的素质纳入教育目的:年

(3)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早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社会主义接班人:年

9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表现:(1)

(2)

(3)

(4)

(5)

素质教育(1):概念

(2):特点

(3):内涵

(4):意义

(5):措施

教育制度:

广义的教育制度:

狭义的教育制度:

1建立学制的依据:

(1)

(2)

(3)

(4)

(5)

2现代学制的类型:

3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1)(2)义务教育:(3)(4)

(5)(6)

(7)(8)

4我国学校的教育制度:

(1)1902:(2)1903:(3)1912:(4)1922:

5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结构:(1)层次结构:①②③④

(2)类别结构:①②③④⑤

(3)基础教育:①②

6我国当前学制改革的内容:(1)

(2)

(3)

(4)

教师与学生教师:

1教师职业的性质:

(1)

(2)

2教师的作用:

(1)

(2)

(3)

(4)

3教师职业的发展历史:

①②③④

4教师职业的特点:六个角色

5教师劳动的特点:

(1)①②③④

(2)

(3)

(4)

(5)

6教师职业素养:

(1)①②③④

(2)①②③④⑤

(3)①②③④

(4)①②③④

7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个体专业发展:

8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①②③④⑤⑥9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①②③④⑤10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①②③④11教师专业化的实现:

(1)①②

(2)①②③④

1学生是教育的对象

学生的特点:①②③

2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

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表现:①②③

3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四层含义

(1)

(2)

(3)

(4)

4现代学生观

学生观:

学生观主要观点:

(1)①②③④

(2)①②③

(3)①②③

师生关系:

1师生关系的主要表现:①②③④2师生关系的两种对立观点:①②

3师生关系的作用:

(1)

(2)

(3)

(4)

2师生关系的内容:

(1)

(2)

(3)3师生关系的基本类型:

(1)

(2)

(3)

4师生关系的建立与发展(以下几方面)

(1)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

教师:①②③④

学生

环境

(2)良好师生关系建立的途径与方法

教师: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学生:①②

环境:

5理想师生关系(我国新型的师生关系)的特点:

(1)

(2)

(3)

(4)

课程课程:

广义的课程:

1课程的意义:

(1)

(2)

(3)

(4)

(5)

2课程的类型:

(1)课程固有属性划分:

(2)课程组织方式划分:

(3)对学生学习要求划分:

(4)课程任务:

(5)课程表现形式或影响学生的方式3制约课程的因素:

(1)

(2)

(3)

4主要课程理论流派:(1)学科中心(代表人物):(2)学生中心(代表人物):(3)社会中心(代表人物):

课程目标:

1确定课程目标的依据:(1)

(2)

(3)

2三维课程目标:

(1)知识与技能:(强调)(2)过程与方法:(突出)

课程计划:

1义务阶段教学计划的特征:①②③课程标准:

2课程标准设计的原则:

3课程标准设计的意义与功能:的依据的基础教材:

4教科书编写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与要求:

(1)

(2)

(3)

(4)

(5)

(6)

课程结构:

1课程结构的内容:

(1)小学阶段以为主初中阶段设置的课程(2)高中以为主

(3)从小学至高中设置并作为必修课程

国家课程:

地方课程:

学校课程:

2校本开发理念:

①②③④

⑤⑥⑦⑧

3校本开发条件:

①②③④

⑤⑥⑦⑧

4校本开发程序:①②③④⑤⑥5校本开发途径:①②③

4校本开发与教师专业发展:

①②③④⑤

课程设计:

1课程设计的层次:①②③

2课程设计的主要模式:

(1)泰勒的目标模式:

1949《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四个问题:

泰勒原理可概括为:

(2)斯腾豪斯的过程模式:

课程实施:

安排课程应遵循的原则

3有效实施课程的条件

(1)课程计划本身的特点:①②③④⑤⑥(2)学区特征:

(3)学校特征:①②

课程评价:

1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

(1)目标评价模式课程评价之父(泰勒)七步骤:

①②③④⑤⑥⑦(2)目的游离评价模式美国斯克里文主张:

(3)CIPP评价模式美国斯塔弗尔比姆四步骤:

①②③④

(4)CSE评价模式斯泰克提出古巴林肯发展步骤:

①②③④

2课程评价的基本阶段:

①②③④⑤

课程资源:

1课程资源的类型:

(1)

(2)

(3)

2课程资源的筛选机制:两个原则:

①②

3开发课程资源的途径与方法:

(1)

(2)

(3)

(4)

(5)

(6)

(7)

4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中特别应该关注的课程资源(课程资源开发的理念)、

(1)

(2)

(3)

(4)

教学

教学(1)概念:

(2)特点:①②③④

(3)意义:①②③

(5)一般任务:①②③④⑤

教学过程:

1教学过程的本质:

(1)

(2)①②③④⑤(3)

2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1)

(2)

(3)

(4)

3教学过程的结构:

(1)

(2)

(3)

(4)

(5)

教学原则:

1我国目前中小学主要的教学原则:

①②③④

⑤⑥⑦⑧

教学方法:

2常用的教学方法:

(1)

教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2)

演示法:参观法:

(3)

联系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实践活动法:(4)

欣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

(1)

(2)

(3)

(4)

(5)

(6)

综合性,灵活性,创造性

教学组织形式:

1现代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班级授课制:

产生与发展:夸美纽斯......

赫尔巴特......

凯洛夫........

我国最早.......

班级授课制优点与不足

优点:①②③④⑤⑥

班级授课制改革趋势:

2现代教学的辅助形式——个别教学与现场教学

个别教学:

现场教学:

3现代教学的特殊组织形式——复式教学复式教学:

4其他教学组织形式

分组教学:概念

类型

优点局限

要求

道尔顿制:柏克赫斯特

特朗普制:劳伊德特朗普

备课:

1教学工作的五个基本环节:

2教师应如何备课(备课的要求):(1)

(2)

上课:

3上课的意义:

4上课的类型:

5一节好课的标准:①②③④

6上好课的基本要求:

①②③④⑤⑥⑦

教学模式:

教学评价:

1教学评价的功能:

2教学评价的基本类型:

(1)①②③(2)①②③(3)①②

3现代教学评价

理念:

特征:(1)

(2)

(3)

(4)

(5)

德育德育

广义教育:

狭义教育:

1德育的性质:

(1)

(2)

(3)

(4)

2德育的功能:

(1)

(2)

(3)

3德育的意义:

德育目标:

确立依据:

①②③④

德育内容:

1德育内容选择依据:

(1)

(2)

(3)

2我国德育内容:

①②③④

⑤⑥⑦⑧

德育过程:

1德育过程的结构:

2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1)

(2)

(3)

(4)

德育原则:

1我国中小学主要的德育原则:(1)

(2)

(3)

(4)

(5)

(6)

(7)

(8)

(9)

德育模式:

(1)认知模式皮亚杰科尔伯格(2)体谅模式彼得麦克费尔(3)社会模仿模式班杜拉

(4)价值澄清模式拉斯哈明西蒙

德育的途径:

(1)

(2)

(3)

(4)

(5)

(6)

德育方法:

(1)

(2)

(3)(5)

(6)

(7)

(8)

1选择德育的依据:

(1)

(2)

(3)

2当前我国中小学德育存在的问题:(1)

(2)

(3)

(4)

(5)

3当前我国中小学的与改革的主要趋势:(1)

(3)

(4)

(5)

(6)

4国内教育改革的思路:(1)

(2)

(3)

5德育工作的新形势:(1)

(2)

(3)

(4)

班级

班级:

1班级的功能:

班级管理:

2班级管理的功能:

(1)主要功能:

(2)基本功能:

(3)重要功能:

3班级管理的目的:

4班级管理的内容:

(1)

(2)

(3)

(4)

5班级管理的模式

班级常规管理:

班级平行管理:

班级民主管理:

班级目标管理:

6当前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1)

(2)

7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机制:(1)

(2)

(3)

班级体:

1班级体的特征:(1)

(2)

(3)

(4)

(5)

2班集体的教育作用:(1)

(2)

(3)

3班集体的发展阶段:(1)

(2)

(3)

4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

(1)

(2)

(3)

(4)

(5)

班主任:

1班主任的作用:

(1)

(2)

(3)

2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1)

(2)2班主任的领导方式:

(1)

(2)

(3)

3班主任工作的任务:

(1)

(2)

4班主任工作的内容与方法:(1)

(2)

(3)

(4)

(5)

(6)

(7)

(8)

(完整版)第三版《教育学基础》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笔记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基础章) 第一节教育的认识 一、教育的概念(从理念上认识) (一)教育的日常用法 作为一种过程 有三类作为一种方法 作为一种社会制度 (二)教育的词源 educare “引出”的意思。 在我国,“教”与“学”是词源。1906年,学部奏请颁布“教育宗旨”。民国之后,正式改“学部”为“教育部”。此后,“教育”一词就取代传统的“教”与“学”成为我国教育学的一个基本概念,这是我国教育现代化和传统教育学范式现代转换的一个标志。 (三)教育的定义(★★★代表重点) 1、从社会的角度定义 有三个层次:广义的:教育是凡是能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所有活动。 狭义的:教育主要是学校教育,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更狭义的:教育指思想教育活动。 2、从个体的角度定义 教育等同于个体的学习或发展过程,如“成功地学习知识、技能与正确态度的过程”。 出发点和基础是“学习”和“学习者”。 该定义侧重于教育过程中个体各种心理需要的满足及心理品质的发展。 3、二者的缺陷 社会角度:把教育看成一种外在强制过程,忽视个体内在需要和身心发展水平在教育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定义过于宽泛,失去了规定性(广义的);循环定义(狭义的)。 个体角度:忽视社会因素和社会要求在教育活动中的巨大影响;外延过于宽泛。

4、准确的定义 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体化的实践活动。 A、实践性 B、耦合过程 C、动力性 D、社会性、历史性、文化性 二、教育的要素(从系统的角度认识)★★★ (一)教育者 是指能够在一定社会背景下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体化活动的人。 1、必须有明确的教育目的 2、理解其在实践活动中所肩负的促进个体发展及社会发展的使命 3、教育者意味着一种资格,是能够根据自己对于个体身心发展及社会发展状况或趋势的认识,来引导、促进、规范个体发展的人。 4、教育者这个概念是对其内在态度和外在行为的一种“规定” (二)学习者 1、使用“学习者”这个概念的原因。 有两个:“受教育者”将教育对象看做是被动的存在,在实践中是有害的; 跟“学生”相比,“学习者”更能概括多种教育对象。 2、学习者的特征。 有四个:不同人有着不同的学习目的; 不同人有不同的学习背景或基础; 不同人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不同; 不同人对于自身学习行为反思和管理意识与能力不同。 (三)教育影响 内容:教育内容、教育材料或教科书 教育影响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 形式: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 三个要素之间的关系: 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影响三个要素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规定,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实践活动系统。缺少任何一个都不可。教育是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系统,是三个基本要素的有机结合。

职业教育学考试全部重点

第一章 1.职业分类:是以工作性质的同一性为基本原则,采用一定的标准和方法,依据一定的分类原则,对从业人员所从事的各种专门化的社会职业所进行的全面系统的划分与归类。3.20世纪50年代,我国编制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简称《大典》)将我国职业归为8大类,66中413小1838个细类(职业)。 4.职业教育的特性:职业性、社会性、实践性、大众性、终身性。 5.职业教育的发展阶段 1)职业教育的萌芽:学徒制是古代社会实施职业教育的主要形式,官员中也承担着一部分职业教育。2)学校职业教育的产生:从产业革命开始到19世纪末为职业教育的开创阶级。(1866年6月由左宗棠奏设的福建船政学堂) 3)国外职业教育的发展:1917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被称为美国教育史上第二个里程碑的“史密斯一休斯法”,(该法以拨款的方式大大促进了美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巴洛夫与福斯特是二战后国际职业教育界极具影响力的两位学者。 4)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我国近代第一个正式颁布实施的学制《壬子葵丑学制》,这学制到1922年新学制产生时才被废止。 中华职业教育社自1917年成立,黄炎培等是我国的职业教育的奠基人、创始人。 1996年5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颁布实施。 6.当代世界职业教育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解答、论述) 1)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综合化(2)职业教育国际化(3)职业教育终身化(4)职业教育管理法制度(5)职业教育办学层次高移化(6)职业教育全民化(7)职业教育协同化(8)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 第二章 1、论述职业教育在农民工当中的作用?(P30) 2、职业教育促进农民人力资源能力建设:1)促进农民产业意识的萌芽和产业经营能力的提升2)促进农民先进思想和先进文化理念的建立(3)促进农民对自身发展问题的自觉关注 3、职业教育的经济功能主要表现? 1)为经济发展输送技能技术型人才2)促进就业推动经济发展3)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3.经济对职业教育的作用? 1)经济发展水平并制约对职业教育的影响其发展规模和速度纵向发展快2)经济发展水平决定职业教育的内容和方法3)经济发展程序决定和制约职业教育的结构4)经济体系决定职业教育管理体系 4.职业教育与企业文化1聚合企业文化2选择企业3传递、传播企业文化4创新企业文化 第三章 2.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基本内涵:就是培养目标构成的具体内容,也即职业教育目标达成后受教育者所应达到的规格和质量 (1)职业知识素质层面:主要包括个体的职业基础、职业资格、职业适应和职业发展等 (2)职业能力素质层面:主要包括个体的认知能力、操作技能、技术分析和学习潜力。 (3)职业心理素质层面:指个体顺利完成其所从事的特定职业所必须具备的心理品质职业动机:指个体从事职业的内在动力与兴趣 职业效应感:指个体对自己能自己能否适应某种职业的自我评价,包括学习专业理论与实践中过程感受、经验,以及对以后学习程度中可能遇到困难的估计和迎接挑战的信心 职业价值观:是个体价值观在职业选择上的体现 职业道德观:主要指个体职业道德标准的认识和体验包括职业的荣誉感、幸福感、义务感和责任感等职业理想与追求:指个体对将来所从事职业前途与目标的追求与设计,即学生对前景的规划与展望 第四章 1.构造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原则(p47 考解答题) (1)适应性原则(2)整体性原则(3)开放性原则(4)发展性原则(5)可行性原则

最新图解分析形态走势大全(经典资料)

图解分析形态走势大全(经典资料)

图解分析形态走势大全(经典资料) (转自司空金融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3510054204.html,/thread-10064-1-1.html) 形态分析是技术分析领域中比较简明实用的分析方法,把走势中若干典型的形态作出归纳,并命名之。被分为两大类:反转形态和中继形态。我们先说说反转形态。反转形态表示趋势有重要的反转现象,整理形态则表示市场正逢盘整,也许在修正短线的超卖或超买之后,仍往原来的趋势前进。 反转形态:头肩型三重顶与底,双重顶与底,V型顶与底,圆型还有三角形, 菱形,楔形,矩形等 整理形态:三角型对称三角型上升三角型下降三角型扩散三角形菱型旗型 楔型矩型

反转形态-----1、头肩型 绝大多数情况下,当一个价格走势处于反转过程中,不论是由涨至跌还是由跌至涨,图表上都会呈现一个典型的“区域”或“形态”,这就被称为反转形态。一个大的反转形态会带来一轮幅度大的运动,而一个小的反转形态就伴随一轮小的 运动。 反转形态的特性

1、反转形态的形成在于先有一个主要趋势的存在 2、趋势即将反转的第一个信号通常也表示重要趋势线的突破 3、图形愈大,价格移动愈大 4、顶部形态形成的时间较底部图形短,且震荡较大 5、底部形态的价格幅度较小,形成的时间则较长。 头肩型 头肩顶/底是最为人熟知而又最可靠的主要反转形态,其它的反转形态大都仅是头肩型的变化形态。 形成的时候,通常在最强烈的上涨/下降趋势中形成左肩,小幅回调后再次上行/下降形成头部,再次回调(幅度可能略大些)后的上行/下降,形成右肩。两次回调,通常为简单的zigzag形态(该形态,常常反映了市场急于完成回调)。 头肩顶/底形态在实际中,并不都是很完整的,也不一定很标准。然而,在形成的时候,成交量/动量都相应地表现出某种共同的特征。即:在左肩形成时,由于通常伴随在在最强烈的上涨/下降趋势中(第三浪特征)形成,动量最大,市场交投活跃,充斥着大量的各种利好传言,动量/成交量达到最大高峰状态。头部形成时,尽管各种利好消息仍然不断出现,汇价也随之不断w创出新高,然而此时,动量/成交量出现萎缩,递减的现象。这是见利好出货的阶段,对后市转向悲观的投资者开始逐步抛出/买进(下跌中,头肩底),出现了头部。然而,仍然有部分投资者出于对原有趋势继续维持的乐观状态,继续逢低

教育学心理学资料(考试必备)

《心理学》常识学习要点 第一章绪论 一、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1、什么是心理学?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心理活动)并揭示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2、心理现象的分类: 心理现象可分为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心理过程和个性两个方面:(1)心理过程:是心理活动的动态过程,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包括:①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②情感过程;③意志过程。 (2)个性:是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风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人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它包括:①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等); ②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③个性的自我调节系统(含自我认识,自我情感体验,自我意向等成分)。 二、心理的实质 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 1、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2、心理对客观现实的依存性,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 3、心理反映的主观性、能动性。 4、人的心理反映的社会制约性。 三、心理学科的性质和任务 1、心理学科的性质: 心理学是一门介于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之间的交叉学科。 2、心理学科的任务: (1)探讨人类心理活动的积极性规律,促进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 (2)探讨人的认知活动的规律,为知识的掌握、技能形成和能力培养提供依据; (3)探讨人类情意活动和性格形成的规律,为健康的人格培养提供依据。 四、老师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1、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并有效地组织教育和教学工作; 2、学习心理学有助于教师提高自身心理素质,培养科学世界观。 第二章感知和注意 一、感觉及知觉的概述 1、什么是感觉、知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

2021吉林大学高等教育学考研真题经验参考书

我们既然决定考研了,就一定知道考研肯定是不会轻松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除了要学会各种知识,更要学会如何让自己在枯燥痛苦的过程中坚持下去。借此机会,我分享一些我的看法吧。 我从小英语基础就不错,写作文基本没有犯过语法错误,对各种长难句可以一眼看出其结构,但是我很久没有真正学习英语了,词汇量跟不上,遇到词汇量要求很高的考研英语,我常常会因为文中陌生的单词而理解失误。对于这种情况,我决定从三月份就开始每天背一小时单词,这个策略对我的帮助非常大,我在后期对阅读基本没有障碍。我背单词只用了我姐传承下来的《一本单词》,3月到8月都在精细化地背单词,把每个单词都牢牢背下来,后来我发现这种方法的效率特别低。 于是从九月份开始,我开始走量,每天背好多个单词,大概200个左右,这样就可以重复多次,几天之后发现这个方法效率很高,感觉我浪费了半年的时间了。所以重复多次去背,不要精背,要走量。关于长难句,我没有刻意去学习,但是我建议大家三月份就要抽出一些时间学学,打好基础,不要投机。后来我又买了蛋核英语的课程,更多的可以关注一下蛋核英语微信公众号和木糖英语微信公众号,全程跟学还挺好。 习题训练我买的《木糖英语真题手译版》,这两年的完型填空都挺简单的,平时也不用刻意去准备完型填空的复习,这个题随缘就好,没人可以在这道题拉开差距,因为分值低,性价比最低。阅读题就多刷题,总结一些套路吧,一般来说,阅读理解的题目都是按照文章的段落顺序出的,比如第1题就是按照第1段出,第2题就按照2段出,这样就可以缩小范围,但是一定要注意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切勿断章取义。今年的新题型是段落间的逻辑连接,很难,耗费了我很长时间,但是最终被我看到了其中的一些诀窍,就是人物第一次出现的时候名字是三个单词(first name,middle name,last name)的,以后再出现的时候就是两个单词(first name,last name)了,很多人没想到吧哈哈哈哈。小作文是应用文,就要背几篇模板,主要是背标准的应用文用语,比如写信的开头结尾应该怎么写,招聘启事的开头结尾又要怎么写。大作文就建议自由发挥吧,我没有背,当你觉得无话可说的时候,你就试试用中文想想这个话题你还能说些什么,然后翻译成英语。翻译就要求词汇量了,背单词吧。

终极版教育学1

德育过程是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接受多方面影响的过程,具有社会性和实践性活动和交往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和源泉。活动与交往的性质内容方式不同,对人的品德的影响的性质与作用也是不同的。德育过程中的活动与交往是具有教育性的交往:1)德育过程的活动与交往是在教育者的指导之下展开的,是服从并服务于德育目标的,具有明确的目的性与组织性2)的内容与形式主要是德育实践中的活动与交往,有其特定的范围3)是依据学生品德形成与发展的规律和教育学心理学组织起来的,有很强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由于德育过程是在社会活动和交往中进行的,实践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因此德育过程具有实践性和社会性,具体表现为1)德育过程必须适应社会实践的客观状况和客观要求2)必须引导学生是基地旅行一定社会道德义务;3)学生是否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衡量和检验。2.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内部矛盾斗争的过程,具有主动性和自觉性1德育过程就是教育者根据受教育者的实际情况,对他不断提出合理的要求,以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内部矛盾不断地向教育者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过程,是教育者的教育和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相互作用、矛盾统一的过程。2学生思想品德的达成过程是内外部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内部矛盾主要是教育者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思想道德水平之间的矛盾。受教育者思想品德上的矛盾有不同的类型。其中,首要的、最主要的矛盾是个体品德发展需要与原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其次,还有知与不知的矛盾,最后是正确与错误的矛盾。3德育过程中,分清不同的矛盾对德育工作的开展

具有重要意义。在德育工作中,要针对不同的矛盾,采取不同的措施,做到德育措施的有的放矢。4学生品德正是在为断产生与解决其主体品德内部矛盾与斗争中逐步形成与发展起来的,因此要推动学生思想矛盾运动向着德育目标的方向发展,就必须发挥道德成长主体——学生自身的积极主动性。5德育过程中,还要引导学生能动地进行道德活动,培养自觉教育能力,培养他们的知、情、意、行,都有赖于培养和发挥学生个人的自觉能动性和自我教育能力。3.如何理解德育过程是长期的不断提高的过程,具有反复性和渐进性。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培养和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而是长期反复教育的结果,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不断积累和逐步提高的过程。这种长期性、反复性和渐进性,是德育过程中的正常现象,也是符合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的。首先,从学生主观世界来看,品德的形成,知、情、意、行矛盾斗争的统一实现,要经过长期培养和磨练,每一新的思想品德的形成,都具有不稳定性,需要多次反复,这就决定了教育过程必然是一个曲折反复、长期的教育过程。其次,从客观环境影响看,社会、家庭、学校影响的广泛性和多层次性,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的矛盾斗争此起彼伏。社会发展对学生思想品德的要求不断提高等,都决定了德育过程是个长期的、反复的过程。总之,德育过程的社会性,德育因素的广泛性和复杂性以及青少年学生本身的可塑性等特点,决定了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不可能是直线的而是波浪式地曲折前进,有时还会出现反复。因此德育过程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进行。要"抓反复","反复抓"。23如何理解知行统一原则知行统一原则是

日本蜡烛图-技术分析 经典形态分析

『技术分析』- 形态分析的经典资料 形态分析是技术分析领域中比较简明实用的分析方法,把汇价走势中若干典型的形态作出归纳,并命名之。被分为两大类:反转形态和中继形态。我们先说说反转形态。反转形态表示趋势有重要的反转现象,整理形态则表示市场正逢盘整,也许在修正短线的超卖或超买之后,仍往原来的趋势前进。 反转形态:头肩型三重顶与底,双重顶与底,V型顶与底,圆型还有三角形,菱形,楔形,矩形整理形态:三角型对称三角型上升三角型下降三角型扩散三角形菱型旗型楔型矩型 第一部分反转形态

反转形态-----1、头肩型 绝大多数情况下,当一个价格走势处于反转过程中,不论是由涨至跌还是由跌至涨,图表上都会呈现一个典型的“区域”或“形态”,这就被称为反转形态。一个大的反转形态会带来一轮幅度大的运动,而一个小的反转形态就伴随一轮小的运动。 反转形态的特性 1、反转形态的形成在于先有一个主要趋势的存在 2、趋势即将反转的第一个信号通常也表示重要趋势线的突破 3、图形愈大,价格移动愈大 4、顶部形态形成的时间较底部图形短,且震荡较大 5、底部形态的价格幅度较小,形成的时间则较长。 头肩顶/底是最为人熟知而又最可靠的主要反转形态,其它的反转形态大都仅是头肩型的变化形态。形成的时候,通常在最强烈的上涨/下降趋势中形成左肩,小幅回调后再次上行/下降形成头部,再次回调(幅度可能略大些)后的上行/下降,形成右肩。两次回调,通常为简单的zigzag形态(该形态,常常反映了市场急于完成回调)。 头肩顶/底形态在实际中,并不都是很完整的,也不一定很标准。然而,在形成的时候,成交量/动量都相应地表现出某种共同的特征。即:在左肩形成时,由于通常伴随在在最强烈的上涨/下降趋势中(第三浪特征)形成,动量最大,市场交投活跃,充斥着大量的各种利好传言,动量/成交量达到最大高峰状态。头部形成时,尽管各种利好消息仍然不断出现,汇价也随之不断w创出新高,然而此时,动量/成交量出现萎缩,递减的现象。这是见利好出货的阶段,对后市转向悲观的投资者开始逐步抛出/买进(下跌中,头肩底),出现了头部。然而,仍然有部分投资者出于对原有趋势继续维持的乐观状态,继续逢低买入/逢高卖出(下跌中,头肩底),但是动量明显下降,交投量不再活跃,趋于衰竭,于是形成了右肩。鉴于维持原有运行趋势的动能衰竭,再次朝向与原有的运行方向,不同的运行,势不可免。对原有趋势继续维持乐观的,对此看作是回调。然而,一旦颈线位的跌破,恐惧心理聚起,抛盘如潮,虽然,随后出现一次反抽,但是回抽通常无法越过颈线价位,无力回天,通常成为市场大跌前的最后一次出货机会。 判别: 利用各种时间框架的图表,可以直观看出大小头肩顶/底的外围形态。然而,缺乏具体成交量数据,其内在的特征,可利用布林带辅助判别。头肩顶/底形态中,汇价和布林带间对应位置的变化关系,可以推测出市场在这一方向上的动能逐步衰弱的过程。一般说来,鉴于形成过程中的能量特征,左肩会越出布林带得上轨(上涨中,头肩顶)/下轨(下跌中,头肩底),而头部也会触及到布林带得上轨,然而,右肩,通常仅仅触及/越过布林带的中轨。同时,关注每次回落时显示不同方向上的k线数量的变化,也是对判断动量递减是否,一个很有用的信息之一。比如:上涨时,每次回落的阴线逐渐增多,本身,就说明了,空方的力量在增强。 几项注意事项 (1)头部与双肩不成比例者,不应视之头肩顶(底),不应套用头肩顶(底)的操作策略。 (2)理论上,头肩顶的左肩成交量最大,头部次之,右肩最少。但并非所有的情形都如此。 (3)突破颈线是确认头肩顶(底)的重要条件 (4)头肩顶(底)形态形成之后,股价突破颈线,成交量会在随后的一个短时间内出现低谷,这是市场犹豫的表现,之后,通常会有一个反抽的过程,使得价格回试颈线水平。 失败的头肩形态 一旦突破颈线,完成头肩形态后,便不应再度穿过颈线。以顶部形态来说,价格向下突破颈线后,如果再度回到颈线上,便是个严重的警告,表示最初的突破可能是个恶兆。这样的头肩型就是失几的头肩型。

幼儿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资料

幼儿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资料 考试题型:填空题、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材料分析题考试分数:幼儿教育学50分,幼儿心理学50分,总分100分

第一部分幼儿教育学 第一章 1. 幼儿教育的概念 2. 幼儿教育的意义 (1) 促进生长发育,提高身体素质 (2) 开发大脑潜力,促进智力发展 (3) 发展个性,促进人格的健康发展 (4) 培育美感,促进想像力、创造力的发展 3. 世界上第一个幼儿园的诞生:德国幼儿教育家,被世界誉为“幼儿园之父”的福禄培尔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有真正意义的幼儿教育机 构,并在1840年正式命名为幼儿园。 4. 福禄培尔(1782~ 1852年):19世纪中叶,德国的福禄培儿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幼儿园,而且创立了一整套幼儿教育理论和相应的教育方法、教材、玩具等。他的主要幼儿教育思想有:第一,幼儿白我发展的原理;第二,游戏理论;第三,协调原理;第四,重视亲子教育。 5 .鹤琴(1892?1982年):鹤琴先生于1923年创办了我国最早的幼儿教育实验中心一一鼓楼幼稚园,创立了“活教育”理论,一生致力于探索中国化、平民化、科学化的幼儿教育道路。他的幼儿教育理论观点有:第一,提倡适合国情的中国化幼儿教育;第二,反对死教育,提倡活教育;第三,提出幼儿园课程理论;第四,重视幼儿园与家庭的合作。

第二章 1. 幼儿园教育目标的涵 幼儿园教育目标是教育目的在幼儿园教育这一阶段的具体化,是国家对幼儿园提出的培养人的规格和要求,是全国各类型幼儿教育机构统一的指导思想 2. 制订幼儿园教育目标的依据 (1) 依据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2) 依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及其需求 3. 幼儿园教育的原则 (1) 保教结合的原则把握这一原则应明确以下几点: ①保育和教育是幼儿园两大方面的工作; ②保育和教育工作互相联系、互相渗透; ③保育和教育是在同一过程中实现的。 (2) 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 (3) 教育的活动性和活动的多样性原则 ①教育的活动性; ②教育活动的多样性。 (4) 发挥一日活动整体教育功能的原则 ①一日活动中的各种活动不可偏废; ②各种活动必须有机统一为一个整体。 第三章 1. 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的含义

(完整版)2019考研《教育学原理》知识点汇总(下)

2019考研《教育学原理》知识点汇总(下) 1、教育的根本目的之一是促进人的身心发展。 2、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主要的有遗传、环境和 教育。 3、人的发展变化过程既有量的,又有质的,既有连续性,又有 阶段性,同时又是一种前进的运动。 4、人的发展,指的是青少年身体和心理上的连续持续的变化过程。简要地说,包括两个方面:身体的发展(结构形态、生理机能)和 心理的发展(认识能力和心理特性、知识技能和思想品德)。 5、青少年身体的发展包括机体的正常发育和体质的增强两个方面。 6、青少年心理的发展是指认识过程和个性心理发展两个方面, 是认识过程和个性心理统一的和谐的发展。 7、“最近发展区”的理论是由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的。 8、“一般发展”的理论是由前苏联又一心理学家赞可夫提出的。 9、“心理发生论可以分为三个学派:个性发生学派、认识发生 学派、活动心理学派即心理动力学派。 10、遗传是指人从先辈那里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这些 遗传的生理特点也叫遗传素质,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物质基础和自然 条件。 11、每个人表现出来的智力水平和个性特征,在一定水准上受遗 传因素的影响 12、遗传对人的身心发展的作用只限于提供物质的前提,提供发 展的可能性,它不能决定人的发展。

13、环境,即围绕在人们周围,对人的发展产生影响的外部世界,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在人的发展中,社会环境起着 更为指导的作用。 14、环境影响人,主要是通过社会环境实现的。社会环境包括社 会文明的整体水平,即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以 及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和道德水准,其中最主要的是社会发展的水准 和个人拥有的社会关系。 15、环境对青少年发展的影响不是主动进行的。 16、因为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教育所起的作用是指导性的。 17、人的可教育性,即人具有接受教育的天赋素质和潜在能力。 人之所以具有可教育性,主要在于人具有可塑性,而人的可塑性表现 为人的感觉器官和心理机能是“未特定化”的。 18、人的“未特定化”是人的可塑性的前提,而可塑性又是人的 可教育性的前提。 19、人类社会区别于动物界的根本之处就在于人类拥有文化,文 化是人类本质力量的确证与表征,人类心身能力的延伸。 20、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作用,但这种作用于相对的、有条件的,因为教育的影响只不过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外因。 21、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内因或内部矛盾,是指社会或教育提出的 新要求与他们原有的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 22、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有: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和 阶段性、不均衡性、稳定性和可变性、个体差异性。 23、青少年身心发展速度是不均衡的。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其身心发展是不均衡的;另一方面,在同一时期, 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不同方面发展也是不均衡的。

(完整word版)职业教育学试题与知识精华

精品文档考试教学资料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第五章职业学校教师 一、填空题 1、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工作,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2、(1681)年拉萨尔在(法)国创立的世界上第一所师资培训学校,标志着师范教育的诞生。 3、(1897)年盛宣怀在上海创办(南洋公学)下设师范院是我国最早的师范学校。 4、(1979)年国务院批准建立天津技工师范学院等四所学校,这是我国最早建立的专门为(职业学校)培养师资的高等师范学校。 5、我国《教师法》规定每年(9月10日)为教师节。 6、职业学校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职业教育工作中应当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是每一个教师对(社会)和(受教育者)所承担的道德责任和义务。 7、教师的职业道德表现在教师如何对待(职业教育事业)、如何对待(学生)、如何对待(教师集体)、如何对待(自身)四个方面。 8、教师职业技能是教师必须掌握和运用的,从事教育和教学的基本技巧、方法和能力。一般包括(讲普通话和口语表达技能)、(书写规范汉字和书面表达技能)、(教学工作技能)、(教育和管理学生技能)四项技能。 9、教师书写规范汉字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用字规范);二是(书写规范)。 10、班会活动按其性质大致可分为(主题性班会)、(活动性班会)、(知识性班会)、(教育性班会)、节日性班会及学生自己组织的班会六种形式。 11、我国教师资格分为(幼儿园)教师资格、(小学)教师资格、初级中学教师资格、高级中学教师资格、(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高等学校教师资格等七种。 二、选择题 1、下列人员中不属于教师的是(C) A.指导学生实习的人员 B.高等学校中的学生辅导员 C.教育行政机关工作人员 D.学校学生处工作人员 2、在学生成长发展中教师起(A.) A. 主导作用 B.决定作用 C. 强制作用 D. 3、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 A.忠于人民教育事业 B.热爱学生 C.团结同事 D.以身作则 4、提出“师者,人之模范也”的教育家是(D)

教育学、心理学学习整理资料

教育学、心理学学习整理资料 教育学 一、教育学名词解释 1. 教育学——是通过研究教育现象来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基础学科。 2.教育科学——指研究教育规律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 3.教育规律——是教育、社会、人之间和教育内部各因素之间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和关系,具有客观性、必然性、稳定性、重复性。 4.教育学的任务——是通过对教育现象的研究,来探索和揭示教育的客观规律,从而为教育实践活动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5.义务教育——是国家通过法律形式予以规定的每个人都必须接受的一定程度的教育。 6.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培养人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7.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组织、有系统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简单的说,学校教育就是专门的育人活动。 8.遗传素质——是先天继承下来的,与生俱有的生理特点和解剖特点。 9.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总目标、总要求,是所培养的人应达到的最终标准。 10.全面发展教育——就是“为促使人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而实施的教育。”11.“个人全面发展”——指人们有目的地联合起来,控制、利用合发展由资本主义生产提供的物质基础,并消除其历史造成的自发性和盲目性,克服和消除那些以私

有制为核心展开的人的发展中的矛盾,从而达到个人智力和体力的统一,物质劳动、精神劳动和享受的统一,生存和发展的统一,使个人的天资和潜能、兴趣和才能得到前所未有的充分发展,使个人的身心、精神、才能、个性全面而和谐的发展。 12.素质——指的是人所具有的稳定的内在的基本品质资质、特点特征等。 13.素质教育——是按照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和教育对象身心发展的特点,来发掘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潜能,弘扬其主体精神,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 14.应试教育——是一种以升学为唯一目的,围绕应考科目去开展学校活动的,片面的选拔淘汰教育。 15.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的人。 16. 师生关系――是学校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是指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教学法过程中为完成共同的教育任务而结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 17. 师德——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必须履行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从本质上讲,它是一定社会或阶级道德的一种具体、特殊的表现形式。 18.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的关系。 19.癸卯学制——1903年修改为癸卯学制,这是我国近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开始。它以日本的学制为蓝本,并保留了封建科举制度的残余,以读经尊孔为教育宗旨。其特点是学习年限长。 20.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

教育学笔记(表格式整理版)精华

教育学 一、教育与教育学 二、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三、教育与人的发展 四、中学教育(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 五、学生与教师(师生关系) 六、中学课程 七、中学教学 八、中学德育 九、班主任与班级管理 一、教育与教育学 (一)教育的发展 1教育活动中的三结合——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教育的本质属性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教育三大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3教育起源论:生物起源说(各类动物的生存本能)利托尔诺、沛西·能 心理起源说(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孟禄 劳动起源说(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与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 米丁斯基、凯洛夫 4

(二)教育学的发展 1教育学时一门以教育现象与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学科2中国古代教育学思想

二、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一)教育与生产力 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与速度 2教育对生产力有促进作用 (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形成新的劳动力,提高劳 动效率) (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使原本由少数人掌握的科学知识为更多人掌握) (二)教育与科学技术 1学校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主要途径。 (三)教育与文化 1教育与文化之间的关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文化对教育——影响教育目的、内容、教学方法的确立 教育对文化——具有筛选、整理、传递、保存传播、交流更新、创造文化的作用 2教育与文化关系的特殊性 文化本身是一种教育力量

教育本身是一种特殊文化——具有双重文化属性:传递和深化文化的手段、构成文化本体3学校文化是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4学校文化的特点为:(一种组织文化、)(整合型较强的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5学校文化既能给学校预订教育目的带来积极影响也能带来消极影响,这是由学校文中蕴含的(丰富多样性)和(歧义性)决定的 6学校文化的核心是学校各群体所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其中最具决定性的是(思想观念,特别是(价值观念) 7校园文化可分为(学校物质文化)、(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学校精神文化) 8(学校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 9学校精神文化可以分为四种基本成分(认知成分)(情感成分)(价值成分)(理想成分)10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统一体,良好的校风对学生个性和品德有陶冶与导向作用 11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教育在一定范围内,一定程度上具有独立于政治、经济等其他社会现象的特性。 三、教育与人的发展 (一)个体身心发展 2个体身心发展的影响因素 四、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 (一)教育目的 1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总的要求。它规定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

职业教育学复习资料

《职业教育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职业、教育与职业教育 一、名词解释 1.职业:是指从业人员为获取生活来源所从事的社会工作类别 2.职业特征:(一) 目的特征性:职业活动以获得现金或实物等报酬为目的(二)社会特 征:职业是从业人员在特定社会生活环境中所从事的一种与其他社会成员相互关联、相互服务的社会活动(三)稳定性特征:职业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形成,并具有较长生命周期(四)规范性特征:职业活动必须符合国家法律和社会道德规范(五)群体性特征:职业活动必须具有一定的从业人员数 3.教育:广义:泛指社会上一切影响人的思想品德、曾进人的知识和技能的活动狭义: 指学校教育,即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发展人的活动 4.职业教育:是与社会发展紧密相关的一种教育 5. 壬戌学制:1922年11月,中华民国北洋政府以大总统令颁布的《学校系统改革案》中规 定的学制系统。 6. 劳作学校:就是在每所国民学校,进行实在的工作计划,增设实习工场、校园、烹调室、缝纫室、实验室等,以便系统地培养学生体力劳作的兴趣、习惯和技能。 二、问答题 1、试述我国教育产生发展的历程P4 (一)原始社会教育:人类生产力低下,人类活动的目的主要是繁衍和生存。因此该阶段的教育也十分原始,处于教育的萌芽状态 (二)夏、商、西周时的教育:产生阶级、国家、文字;文化得到一定发展,老师开始分化出来,学校得到初步发展; (三)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该时期是我国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过度时期。私学兴起,‘学术官守’、‘学在官府’被冲破; (四)秦汉到两宋时期的教育:中华民族从融合、形成到初步稳定的时期,也是我国的封建教育体制逐渐完善定型的时期; (五)元、明、清时期的教育:是我国封建社会逐渐走向衰退没落的时期,这一时期的教育实行高压专制,八股取士也逐渐走向没落腐朽; (六)现当代教育:民国以后,我国在引进吸收国外教育制度的基础上逐步建立了一套从初等到高等教育。 2、如何理解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和实践?P10 1913年,黄炎培在《教育杂志》上发表《学校教育采用实用主义之商榷》,提倡教育与学生生活、学校与社会实际相联系。对“癸卯学制”颁布以来中国教育尤其是普通教育发展中的问题作了考察,指出学生在学校中所受到的道德、知识、技能训练,走上社会后毫无用处。这就从理论上论证了改革普通教育,加强学校教育与个人生活和社会需要之间联系的必要性。1916年,他考察了东西两大陆的教育之后说:中国的教育“乃纯乎为纸面上之教育。所学非所用,所用非所学”,改良之道“不独须从方法上研究,更须在思想上研究”。为此,他提出职业教育的思想,采取实用主义,发展职业教育。黄炎培有关教育改革的思想和实践充分体现了其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 3、如何提高我国职业教育的吸引力?P13 1.出台相关的职业教育政策与法案,保证职业教育的地位。不难看出,完善的职业教育相关政策及法案是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的重要保证

教师考试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资料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木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况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其中的主要思想有:“不揠苗助长”、“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盂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16、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 17、蔡元培于1912年最早提出美育,并主张“以美育代宗教”。

教育学试题终极版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干的横线上。) 1.标志着教育学科成为独立学科的教育著作是( B) A. 《大教学论》 B. 《普通教育学》 C. 《大教育论》 D. 《教育论》 2. 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是( C ) A. 《大教学论》 B. 《论演说家的培养》 C. 《学记》 D. 《劝学》 3. 我国中小学教育的性质是( B) A. 职业教育 B. 基础教育 C. 专业教育 D. 素质教育 4. 在教育起源问题上,认为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动物本能的观点是( D) A. 劳动起源说 B. 神话起源说 C. 心理起源说 D. 生物起源说 5.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美一些国家兴起的用自然科学的实验法研究儿童发展及其与教育的关系的理论是(D ) A. 文化教育 B. 制度教育学 C. 实用主义教育 D. 实验教育学 6. 强调在教育内容中应大力安排古典文化作品的教育流派是( D) A. 实用主义 B. 结构主义 C. 自然主义 D. 永恒主义 7. 现代教育不局限于学龄阶段,而是贯穿人的一生,满足不同年龄受教育者的教育需求。这阐明了现代教育的( B) A. 未来性 B. 终身性 C. 生产性 D. 科学性 8. 在个体发展中起最后决定作用的是( D) A. 遗传因素 B. 个体因素 C. 学校因素 D. 环境因素 9. 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的进行及个体的发展中,学生是学习活动的__,是发展的__( B ) A. 主宰决定者 B. 接收者主体 C. 主导主体 D. 主人主体 10. 依照教育目的,教育在实际运行中出现的与之相符合的结果,这是教育的( B ) A. 隐性功能 B. 显性功能 C. 社会功能 D. 文化功能 11. 倡导个性解放、尊重人的价值的是 (A) A. 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 B. 神学教育目的论 C. 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 D. 教育无目的论 12.全部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 D) A. 教育方案 B. 教育内容 C. 教育原则 D. 教育目的 13.我国第一个在全国颁布实施的现代学制是(C ) A. 壬戌学制 B. 壬子—癸丑学制 C.癸卯学制 D. 1951年学制 14. 在师生关系问题上,“教师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是( D) A.杜威 B.布鲁纳 C.苏霍姆林斯基 D.赫尔巴特 15. 在教育过程中究竟形成什么样的师生关系,主要取决于 ( A) A.教师 B.环境 C.社会 D.学生 16.“教有法,而无定法”说明教师的劳动具有(A ) A. 创造性 B. 连续性 C. 示范性 D. 间接性 17.根据课程制定者的不同,课程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 A) A.学校课程 B.校外课程 C.省级课程 D.家庭课程 18. 以间接经验为主的课程的表现形式是( B) A.活动课程 B.学科课程 C.综合课程 D.潜在课程 19. 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内教育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A ) A.受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规范的 B.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进行的 C.师生共同参与的 D.学生自愿选择的 20. 教育过程的主要矛盾是(D ) A.知识与能力之间的矛盾 B.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矛盾 C.知识与品德之间的矛盾 D.教育活动的培养目标和学生发展实际之间的矛盾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写在题前的括号内。)( )1. 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它是一个永恒的范畴。 ( )2. 教育的本质属性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x )3. 制定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根据是社会本位学说。 ( X )4. 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就是教师要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 ( x )5. 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存在两种错误的理论,一是心理起源论,二是劳动起源论。 ( x )6. 教师只要把基础知识讲清楚了,学生的能力和智力就会得到发展。 ( x )7. 教学工作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x )8. 课程的具体表现形式有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案。 ( x )9.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

最新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心理学资料

一、教育学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木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况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其中的主要思想有:“不揠苗助长”、“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盂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其贯穿了儒

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16、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 17、蔡元培于1912年最早提出美育,并主张“以美育代宗教”。 18、美育的任务:(1)使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的知识与能力;(2)培养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心灵美和行为美。 19、劳动技术教育的任务:(1)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养成正确的劳动态度和习惯;(2)教育学生初步掌握一些基本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 20、义务教育是依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收,国家、社会、家庭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义务教育是一种强制性教育。21、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