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杭州西湖风景区街道改造研究

杭州西湖风景区街道改造研究

文章编号:100926825(2006)1920024202

杭州西湖风景区街道改造研究

收稿日期:2006204201

作者简介:范 婕(19822),女,浙江大学建工学院建筑系硕士研究生,浙江杭州 310058

王 竹(19602),男,教授,浙江大学建工学院建筑系,浙江杭州 310058

范婕 王竹

摘 要:以西湖风景区周边的南山路、湖滨路和北山路的改造过程为例,分析了杭州西湖区街道改造的特点,并对改造过

程中的成效和不足进行反思,以期对杭州市今后的改造提供经验。关键词:南山路,湖滨路,北山路,改造中图分类号:TU984.191

文献标识码:A

1 概况

杭州,千百年来闻名中外的风景名胜旅游城市,以其独特的

/湖城一体0的城市景观名扬天下。西湖风景区是杭州成为风景旅游城市的基石,也是杭州旅游的重要景点。南山路、湖滨路和北山路环抱了大半个西湖。南山路位于杭州西湖的东南面,北起湖滨路口,南至西山路口,是杭州市老城区的核心地段。湖滨路位于杭州西湖的东侧,北起庆春路,南至解放路,西临西湖,它是西湖景区游览的主要出入口,是城市主要传统商业服务街区和市区南北交通的汇集点。北山路位于西湖的北面,东起保叔路,西至曙光路,南临北里湖,北靠宝石山、葛岭、栖霞岭,南眺西湖,东与市区湖滨相连。

下面以南山路改造工程、湖滨路改造工程和北山路改造工程为例,重点通过交通、景观和古建筑的保护与更新三方面来分析杭州西湖风景区街道改造的特点。

2 改造实践2.1 交通体系

1)地下交通体系的建立。湖滨路改造后,把机动车通道改在

地下,把原来宽仅20m 左右的湖滨绿化带改造成为宽达40m 以上的湖滨综合休闲绿地。湖滨隧道将车行交通分流,把湖滨路变成以休闲、步行为主的多样化街道,将西湖与湖滨地区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湖滨隧道的建设大大缓解了该地区的交通,提高了西湖环线的环境质量,使市区与景区更好地融为一体。2)景区观光交通体系的建立。北山街环湖核心景区逐步禁止过境车辆通行,城市一般交通与景区观光游览交通脱离,逐步建立景区独立的观光交通网络。近期将限制小型机动车进入环湖景区道路,但允许小型机动车通过隧道环线进入湖西各景点,远期逐步全面限制进入环湖景区的机动车辆,环湖景区以内景点建立便捷、完善的各类观光旅游公共交通体系,保证游人舒适、便捷地到达各景点,减少景区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净化旅游环境。

2.2 景观

1)开放空间的塑造。南山路地区平坦面湖,贴邻城区,舒展开敞,具备优秀休闲绿地的本质,能体现杭州西湖独特的闲适特性。规划强调空间布局及设施的休闲性和舒适性,追求每一块绿地都可进入、可停憩,每一栋建筑都能为游人提供服务。该地也将成为杭州夜生活的特色场所。西湖南线整合不仅动迁了400多户沿湖而住的居民和单位,还全部推倒了公园所有的围墙、围栏,绵延3.5km 的绿色长廊,成了杭州最大规模的/市民公共绿地0。

2)临湖景观元素。北山路临西湖一侧的堤岸设置了亲水平

台。湖滨路和南山路的临湖区域通过桥、曲廊、游船停靠的码头、亭台楼阁、绿化等元素来活跃空间,既丰富了视觉内容,使街边景观和西湖更好地联系起来,又可为游人提供良好的休息、观赏场所。

2.3 古建筑的保护与更新

1)南山路。南山路的街景整治,挖掘城市文脉,去粗取精,清除棚屋和违章建筑,大幅度地降低南山路东侧的容积率和覆盖

率,提高路段整体的开放程度,从而发现杭州城市发展过程中许多被日积月累违章搭建的破旧不堪的棚屋所淹没的精品。相继实现了潘天寿纪念馆、勾山樵舍、黄楼、恒庐、茅以升旧居、乾隆御赐茶庄、卜氏墓园、胡庆余堂等20多处历史建筑、遗址的保护和恢复,继承了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

2)湖滨路。湖滨有多处传统里弄住宅,相对完整的有湖边村、思鑫坊等。对于历史建筑,在保护的同时应积极考虑利用和更新,才能真正使这些与城市生活密切相关的街区里弄的保护落到实处。改造中将湖边村作为华侨饭店的组成部分,保留里弄外貌,改造城客房或商业娱乐设施。对于龙翔里,则提取里弄典型开间作为符号,有序地镶嵌在沿街立面上,以隐喻该地区的历史特征。湖滨建筑体量小,中西合璧和古今合璧等是其主要的形态特征,新建或整治改造过程中应增加坡顶屋面,增加骑楼,减小建筑体量,力求在发展中延续传统。湖滨国际名品街在杭州湖滨地区原有骑楼建筑的基础上,承袭了杭州传统的城市文脉和建筑肌理,吸收江南建筑典型的里弄、庭院、溪流等设计元素,并结合使用青砖、灰瓦等建筑群围构而成的国际名品街,具有浓厚的西湖地域文化特色。

3)北山路。北山路地区现存历史建筑既有古代寺庙,也有近现代名人别墅、园林、办公、展览建筑等。建筑类型很多,首先对现存历史建筑根据其历史文化价值,保护情况实行分级、分类,接着针对建筑的不同类别实施不同的保护策略。对同类建筑中具有代表性,历史文化价值较高,保存情况较好的历史建筑,象玛瑙寺、春润庐、蒋经国故居等,以保护为主,保存和传递历史信息,见证北山街的历史演变过程与风貌特征;对一定历史价值、主体结构保存较完整或历史价值较高,但保存情况较差的历史建筑,象如庐、秋水山庄等将以改善为主,对主体结构保存,局部改动改善,保护原有格局、外观、风貌、特色等,并按原有特征进行修缮,适度增加或改善内部设施,提高生活质量;对历史价值一般或时代比较近的建筑,有一定改动但具有地区特色的历史建筑将进行修复、改善,还原历史风貌。

3 西湖风景区街道改造反思3.1 对传统文化的保护

#

24#第32卷第19期2006年10月 山西建筑SHANXI ARC H IT ECTURE

Vol.32No.19Oct. 2006

文章编号:100926825(2006)1920025202

关于建筑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收稿日期:2006204204

作者简介:赵爱琴(19652),女,工程师,义煤跃进电厂筹建处,河南三门峡 472300

赵爱琴

摘 要:从政府的政策法规、可持续性教育和人们的重视、设计师的可持续性观念和意识三方面阐述了可持续性建筑的实现之路,总结了目前建筑师可持续建筑的设计体现,以促进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在我国的实施。关键词:可持续建筑,意识,设计中图分类号:TU 2021

文献标识码:A

可持续发展已成人类共识,与可持续发展概念相适应,可持续建筑的理念应运而生。可持续建筑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强有力保障,它能否满足当代人及后代人的生活需求,它的建设和使用是否会对自然和社会产生影响是必须研究的问题。因此,探求可持续建筑发展的思想是十分必要的。

目前,仅对建筑技术和建筑材料进行了一些研究,而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缺乏真正理解,仅从表面效仿的情况却屡见不鲜,所以有必要具有正确的建筑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意识,这样才能促进可持续性建筑的发展。

1 政策法规是实现可持续建筑的保障

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资源的浪费和滥用现象显得非常突出,城市化过程中建筑用地占用了大量的耕地,建筑使用、建造过程中水资源严重浪费,建筑用电浪费的现象更是让人吃惊,而且建筑建造过程中的用材浪费已是不争的事实,所有这些已不是个人能够解决的问题。要解决环境、资源、建筑之间的矛盾,就需要把可持续性建筑提高到基本国策的战略高度,就需要政府进行宏观调控,以立法形式构建一个立体的多层次的发展框架,把资源有效利用、环境保护、社会发展和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有机结合起来,起到相互促进的目的。当然建筑行业还需要国家的总体规划,还需要政府制定相关的政策,这样才能把可持续发展的国 南山路应该保留自己特色的人文环境,在集中装饰居民化建筑的前提下发挥个性。经营社会化、开放化、改变住户结构,改变过去一家一户的住宅形式为对全社会开放的西湖外围的休闲空间,使得被挖掘出来的具体体现杭州西湖地方特色和历史文脉的建筑共享西湖周边美丽的环境,成为全社会的财富,被置于全社会的视觉监督之下,避免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异化,从而长久地保护一城一地的地方特色。

3.2 尊重城市肌理

湖滨街区属于城市中心滨水商业休闲街区,它的城市空间结

构网络很有秩序。路网密度较大,街区单元尺度不大,属于低、多层高密度建筑类型与街道体系,城市空间肌理是细致的。这种紧凑的城市结构很适宜营造高品质的/日常生活空间0。新建的湖滨路建筑体量过大,特别是凯悦酒店,似乎和现有的休闲步行街道有点格格不入,使得城湖形态分离,丧失了历史上行成的湖滨作为城、湖过渡区的特色。对于新建的建筑,要在尺度、符号和材料上尊重街区传统特色,体现历史延续性,尊重西湖自然文化,将山、水、绿、桥、石等元素组织到城市廊道景观中。

3.3 建筑应和周边环境协调

北山路葛岭山体一带的区域,象香格里拉饭店的高层、杭州饭店的小礼堂已经产生突兀与山体的视觉感受,要对其建筑体量和色彩做相应整改和调节。该区域内的建筑规模不宜过大,建筑形态与尺度都应严格控制,对于一些搭建或尺度较大的建筑可作拆除。历史建筑严格保持原高,重点保护区内的新建筑不得超过

相邻历史建筑高度。

4 结语

在保护整修中,应该深层挖掘出深层次的、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魅力,使商业氛围与人文氛围有机统一,使历史文脉不只在建筑形式、空间形态方面传承,而且在生活方式、人文形态、业态功能方面也得到延续和发展。

西湖周边乃至所有以自然山水和绿化为主要景观的风景区建筑均应本着低密度、小尺度、小高度的原则进行总体规划,这也是西湖周边的新建建筑和改建建筑所必须遵循的规划原则。对建筑物的修复,在更新改造方式上,诸如可采取保护、维修、改善、保留、改造、拆除重建等不同的更新改造方式。在景观方面,要最大限度地体现西湖的开放性、公众性和可达性,以西湖为中心,风景名胜为重点,历史文化为内涵,山、水、湖兼顾,自然与人文结合,充分发挥区域的特色。

参考文献:

[1]卢济威,王幼芬,官浩原,等.杭州湖滨旅游商贸步行街区城市设计[J].城市规划,2003(2):80282.

[2]张海燕.杭州湖滨街区城市环境意象与空间景观的诠释[J].华中建筑,2004(6):64265.

[3]杨晓莉,宣建华.杭州北山路地区历史环境保护研究[J].华中建筑,2005(3):59260.

[4]姜丽南,卢 方.城市个性初探[J].浙江建筑,2005(8):46247.

The research on renovation of street in the west lake scenic spot of Hangzhou

FAN Jie WANG Zhu

Abstr act:Wit h the Nanshan Road,Hubin Road and Beishan Road as examples,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advantage and disadvantage of the r enovation,and discusses the features of the process in Hangzhou.In addition,it offers some renovation exper iences for the future.Key words:Nanshan road,Hubin r oad,Beishan road,renovation

#

25#

第32卷第19期2006年10月 山西建筑SHANXI ARC H ITECTURE

Vol.32No.19Oct. 2006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