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起死回生教学设计

起死回生教学设计

起死回生教学设计
起死回生教学设计

11、起死回生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理解“死而复生、起死回生、切脉、厥症”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转述扁鹊从行人和侍卫官处了解到的情况。能按事情发

展顺序复述扁鹊医治太子的过程,体会其高超的医术。

3、体会扁鹊医术高明,医德高尚。

【重点难点】

1、认识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体会扁鹊医术高明,医德高尚。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具准备】ppt

一、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在单元导读课中,我们了解了《起死回生》、《田忌赛马》和《完璧

归赵》三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还记得第11课《起死回生》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出示:扁鹊从侍卫官口中得知___________________,于是他入宫

_________________,最后使太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师:这篇课文讲的就是扁鹊让太子起死回生的故事。

11、起死回生

板书:扁鹊————————太子

2、(出示扁鹊图片)了解扁鹊吗?谁来说说看?

(1)生交流

(2)看来小朋友非常了解扁鹊。确实,扁鹊是个中医,中医往往是用“望、闻、问、

切”四种方法给病人治病的。现在我们就来看看扁鹊是如何让太子起死回生的?

二、预习反馈

1、师:这篇课文中有很多生子新词,都知道怎么读吗?开小火车领读。

纳闷侍卫病榻手腕凝神携带药囊切脉厥症大拇指议论纷纷

起死回生死而复生

(1)切脉:“切”是个多音字,读第四声,跟着我念“切脉”.

药囊:“囊”字笔画既多又难写,它是上中下结构的。上边是“一”加上一个.

“中”,中间是“凸宝盖”的写法,下边是“两个口”加上“吵嚷”的“嚷”的右下

部分。跟着老师一起书空。

厥症:厥症是什么意思?谁来读一读?(中医学病名。指突然昏倒,不省人事,

过一定时间会苏醒的疾病。)

(2)师:生字新词都会读了,课文能不能读正确,读通顺呢?打开书,翻到第36 页。课文共有13小节,分小节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过渡:小朋友读得真不错。

三、研读课文

(一)研读第一节——第八节

1、现在自由轻声地读一读1-8小节。要求:用横线划出扁鹊的话,曲线划出侍卫官的话。

开始。

2、谁来交流扁鹊的话?(红色标出),谁来交流侍卫官的话?(蓝色标出)。

3、都找到了扁鹊与侍卫官的话。现在同桌合作读一读对话,边读边想:扁鹊从侍卫官口

中了解到太子的什么信息?

媒体出示:一向好好的(你们是从对话中得知3条信息的,再读读第一小节,还可以找到太子的什么信息?)

只说胸口闷,就死了

早上鸡叫的时候

没过半天,还没入棺

4、师:谁能把4条信息连起来说一说?老师给你们一个句式:

媒体出示:扁鹊从行人和侍卫官那里得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当扁鹊得知太子突然死了,心情非常着急;可他听说太子还没入棺,就送了口气。你们能不能把扁鹊由紧张到放松这个心情变化的过程表现出来。(3组)

6、读得真好啊!让我们一起来读。男生读扁鹊说的话,女生读侍卫官说的话,老师读旁白。

过渡:国王得知有人能让太子活过来,急忙请他入宫。那么扁鹊是如何为太子治病的呢?

(二)研读第十节——第十一节

1、自由读读课文10-11小节,圈出扁鹊为太子治病的动词。

板书:按、切、贴、听、取、扎、捡(竖排)

2、小朋友找到了这7个动词,现在老师请你们两两合作,一个先演扁鹊,边读边做做这7个动作;另一个做太子。稍后我们互换。

3、再读读课文,找找扁鹊在做这些动作时,太子有什么反应呢?请用直线划出相关内容。(生交流)老师和你们一起读一读。

4、当扁鹊为太子扎针的时候,太子的反应是鼻翼扇动,眼皮睁开;当太子喝下药后,太子的反应是身体恢复健康。

板书:鼻翼扇动、眼皮睁开、恢复健康

5、现在能不能看着老师的板书,把扁鹊是如何医治的,太子又是如何反应的,给大家介绍一下?(1-2人)

(3、 6、能不能用上这些表示先后顺序的词,把故事说得更清晰一些呢?说给同桌听一听。

4人)

(出示:先、接着、然后、最后)

(三)研读第十二节——第十三节

1、过渡:是呀,扁鹊真是妙手回春,能使太子起死回生,难怪国王竖起大拇指称赞扁鹊……(出示句子:“先生真是神医啊,有起死回生的本领。”)

(1)个别读(2个)

(2)全体读

2、师:面对国王的称赞,扁鹊却谦虚地说……

出示:“世上哪有死而复生的道理?太子本来就没有死,我不过是治好了他的病。”

(1)个别读(2)

(2)全体读

四、总结全文。

1、师:扁鹊真了不起啊,他使太子起死回生。学习了这篇课文,你觉得扁鹊是个怎样的人?

(1)生交流(板书:医术高超)

(2)面对国王对他的称赞,扁鹊却很谦虚,从中看出他是个医德高尚的人!(板书:医德高尚)

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感受到扁鹊不仅医术高明,而且医德高尚!同学们回家后可将今天所学内容复述给爸爸妈妈听。下课!

板书: 11、起死回生

扁鹊——————————→太子

切医术高明

贴医德高尚

扎鼻翼扇动、眼皮睁开

拣恢复健康篇二:11起死回生教学设计

篇三:起死回生(教案) 起死回生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这篇课文(板书课题)谁来读课题?(请几个生个读)突

出课题中的一组反义词该怎么念?

2、师:学课文,课题的意思要弄明白,起死回生是一个成语,老师给你一个字,(板书:

使

二、整体感知,检查自学

1、了解了课题的意思,昨天大家已经预习过课文了,接下来,我来看看昨天大家自学的

情况。打开书,翻到第十一课,请你用最快的速度找到课文当中课题起死回生这个成语的近

义词?(板书:死而复生)

男同学(读起死回生)女同学(读死而复生)一起读

2、课文中与这两个成语有关的人物是谁?(生:扁鹊和虢国太子)

3、(出示“扁鹊”图)板书扁鹊,他是(扁鹊),

4、扁鹊的介绍课文后有注释,谁来读?

1)秦越人怎么又叫扁鹊了呢?这里的传说据说有十个以上,流传最广的是当时黄帝的时

候,有一位名医,他就叫扁鹊,而秦越人就像扁鹊一样医术高超,所以后人尊称他为——扁

鹊。

2)还有一个人物是——虢国太子。

板书:虢——左上是爪字头,左下是“寸”右边是“虎”,

虢国是春秋初期的一个国家,距现在有2700年。今天我们学的课文就和虢国太子有关。

5、大家自学的不错,接下来请你说一句话,这句话中一定要有(指板书)黑板上的这四

个内容,能说吗?准备一下。

(大家都说扁鹊有起死回生的本领,是因为他能使虢国太子死而复生。《因果》扁鹊使

虢国太子死而复生,国王称赞扁鹊有起死回生的本领。)

6、过渡:从大家刚才的讲话中发现,起死回生的后面要用上——的本领,起死回生是说

医生的医术——高超,技能的出色,是一种本领。而死而复生是——结果,刚才同学们就用

得非常正确。把这四个内容和并在一起,就是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学习课文1—8节

1、看课题:既然起死回生是说医生医术高超的本领,那么课题中的“死”(字下加点)

是真死还是假死呢?请你自己读读课文的1—8小节,看看扁鹊得到了哪些虢国太子“死“的

信息?

2、生交流:

? “太子只说胸口闷,后来就死了“。师:这是太子死亡的原因。

引读:死亡的原因是——

? 太子是早上鸡叫的时候死的。这是死亡的——时间。

引读:死亡的时间是——(个说)

? 没有入棺。

师:知道入棺吗?师解释(死尸放在棺材里,盖上盖子,钉上钉子,棺材里一点气都没有了,是真死了。那么现在太子有没有入棺?——没有。是啊,没入棺,太子是否死了还不知道。

3、过渡:扁鹊得到了三个信息,是因为他问了侍卫官三个问题,那当他行医来到虢国都城看见了(街上,行人议论纷纷),打听到(原来,虢国太子不知什么原因,一向好好的,突然间就死了)

师:太子死得(很突然、很离奇、很奇怪、不可思议??)

4、很多疑问出现在扁鹊的头脑里,因此他心中(纳闷)。〈闷读第四声〉来到宫门口问了侍卫官三个问题,也了解到了三个信息,扁鹊一连串的问题问得侍卫官都有些——不耐烦了,你能读读扁鹊和侍卫官的对答吗?先自己练读。

5、师生对读。我读扁鹊,你读——侍卫官

换一换,我读侍卫官,请大家思考我们朗读有没有不一样的?(老师念出不耐烦)师:现在女同学做扁鹊,男同学做侍卫官。

6、虽然侍卫官不耐烦了,可是扁鹊已经从得到的三个死的信息当中,初步断定了虢国太子的病情,现在老师要请你们来做扁鹊,说说你从侍卫官口中知道了什么,又作出了怎样的初步诊断。你们是谁——扁鹊,扁鹊什么样子?(老爷爷,有胡子,加动作)先自己练说。

5、师1:你诊断他不是真死?是。2:为什么要说“可能”?初步诊断还不确定。

6、师边小结边板书:扁鹊通过一连串的问题,(板书:问)问到了与虢国太子有关的死的——情况(板书)初步断定虢国太子——没有死。所以起死回生这个“死”是真死还是假死?(假死)所以扁鹊要以高超的医术来是他——死而复生。

7、引读:所以扁鹊松了一口气,对侍卫官说——

强调死而复生,扁鹊松了一口气,对侍卫官说——

四、学课文11-12节

1、过渡:扁鹊能不能使太子死而复生呢?研究了“死”之后,让我们再来看“生”,怎样使他死而复生?请你自己读读课文的11、12小节。

2、扁鹊在太子病榻前做了些什么,谁能有顺序地来说一说。

? 切脉(板书:切脉)

怎样“切脉”呢?老师请同桌两人合作,一个将手放在桌子上,另一个看老师伸出左手,从大拇指开始,摸到手指下的大骨头,把你的中指摆到骨头上面,然后把食指放到中指下面,你感到脉搏在跳动吗?交换一下,再试试。

师:脉搏是动脉的搏动,切脉就是切脉搏,(补全板书:搏),一切脉,什么毛病就知道了。这是看病的第一步。

? 接着扁鹊干什么了?(贴到胸口凝神听)

听什么——心脏,我请两个同学上来,一个当虢国太子,一个当扁鹊,来听听太子的心脏。请大家注意他的神态、表情。

师:什么神态、表情?(注意力集中。)

师:注意力集中文章中有一个词是——凝神。同样表示注意力集中的还有什么词?师:为什么要凝神?(因为虢国太子身体虚弱,心跳也弱,不仔细听会听不出,会误以为太子真的死了。)

师:现在我的板书应该写什么?(板书:听心跳)

? 指板书引读第十一节:经过了切脉,听心跳,扁鹊这才说——

厥症,这就是病情了。(板书:病情)扁鹊这么做就是为了诊断出太子的病情。(板书:

断)那什么叫厥症呢?书后有注释,谁来读?

师:不省人事就是失去知觉,过一会儿会醒过来。扁鹊诊断出太子的病就是厥症。让我

们一起来读第十节,要抓住动词,尤其要读出还有救。

3、师:接下来扁鹊就要救太子啦,读12小节,男同学读描写扁鹊的内容,女同学读描

写虢国太子的内容。思考扁鹊是怎样进行治疗的?

? 扎针

〈实物演示〉扎的针有金针,有银针,真很细,扎法跟西医不同,中医是拧进去的。扎

的是头上的穴位,不要回去找一根针扎着玩,要出人命的。板书:金。(扎金针) ? 煎药学习词语:携带(携的第12笔是什么?)药囊(囊字有几笔,媒体出示)

概括起来说三个字:煎草药(板书)

5、师:指板书:扁鹊给太子诊断、治疗的过程清楚了吗?你能够有声有色地把这个过程

说给大家听听吗?

扁鹊走到太子的病榻前??

6、引读:太子死而复生,国王也竖起大拇指称赞扁鹊——扁鹊却谦虚地说——师:扁

鹊高超的医术,高尚的医德全部表现出来了,再读一遍最后一句话。

五、总结全文,复述课文

1、师:学到这儿(指课题)起死回生是真死还是假死?扁鹊以高超的医术使虢国太子—

死而复生,展现的师扁鹊高超的——医术,高尚的——医德。起死回生的故事千百年来

广为流传,现在你能不能做个小小故事员,把起死回生的故事练好,待会说给大家听。指板

书,注意顺序。篇四:11、起死回生教学设计

13、起死回生

教学目标:

1、正确识记本课8个生字,3个多音字。理解“死而复生”“起死回生”“切脉”“凝神”

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朗读课文,通过学习尝试复述扁鹊为太子医治的内容。

3、通过学习,体会扁鹊是我国古代医术高明,医德高尚的医学家。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出示课题

1、中医是我国的传统医学,具有与中华文化相等的悠久历史。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

涌现出许多有名的医学家。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一篇与我国古代医学家有关的课文。

(师板书课题:13、起死回生)

齐读课题

2、理解起死回生

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轻声读读课文,边读边找出起死回生的近义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用上这两个词语,根据课文内容说说“谁有怎么样的本领使谁怎么样”。

板书:扁鹊虢国太子

4、(出示扁鹊的图片)介绍

三、研读课文,加深理解

(一)、学习课文1—9小节

1、扁鹊医术高明,经常周游列国,四处行医。一天,他来到虢国都城,听见街上的行人

议论纷纷。原来(虢国太子不知什么原因,一向好好的,突然间就死了。)对于太子的死你感到怎么样?指导朗读。

2、指导朗读扁鹊与侍卫官的对话。

(1)、我们一起来读读扁鹊与侍卫官的这番对话。边读边思考,扁鹊询问了侍卫

官哪些问题?

(2)、通过这番对话使扁鹊了解到哪些情况了呢?

(3)、介绍“问诊”。根据多年的行医经验,扁鹊觉得(太子可能没有死)怪不得,他松了一口气说(烦你通报一声,就说我是秦越人,能使太子死而复生。)

(4)、根据与侍卫官的对话,扁鹊觉得太子可能没有死,但也有可能太子真的死了,可他为什么却说:“我能使太子死而复生呢?”

我们一起再来读读2-9节这段对话。

(二)、学习课文10---14小节

1、学习11、12小节,了解扁鹊如何为太子医治,并尝试复述扁鹊为太子治病的内容。

(1)轻声读读课文11、12节,圈出救治太子时的具体动作。

(2)交流。出示:、取、扎、捡

(3)简介切脉

理解“凝神”,表示注意力集中的词语还有哪些?

(4)通过按、切、贴、听,扁鹊判断太子得的是:厥症:读课文中的注释。

(5)边做动作边读描写扁鹊为太子治病的句子。

(5)现在你能试着用上这些表示动作的词来说说扁鹊是如何为太子医治的吗?可以用书上的句子,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

出示:安、切、贴、听、取、扎、捡

扁鹊走到太子的病榻前2、进一步体会扁鹊医术的高明。

(1)引读太子在扁鹊的医治下变得怎么样的句子。

出示:不多一会儿,太子的鼻翼开始扇动,眼皮也慢慢睁开了。

太子喝了药,没多久,就恢复了健康。

(2)“不多一会儿”、“没多久”这些词,说明了什么?

齐读板书:医术高超

3、学习14小节,体会扁鹊的谦虚

(1)(读句子:“世上哪有死而复生的道理?太子本来就没有死,我不过是治

好了他的病。”)指导读出谦虚的语气。

(2)理解“世上哪有死而复生的道理?”这句话的意思。

为什么扁鹊对侍卫官说他能使太子死而复生,后来又对国王说世上没有死而复生的道理呢?扁鹊各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说这两句话的,他为什么要这样说?板书:医德高尚从扁鹊的话语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他的医术高明,更能感受到他的人格魅力。他不愧被称为“神医”。板书

四、总结全文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第11课(起死回生)。通过学习使我们了解到扁鹊医术高明,医德高尚,使虢国的太子死而复生。就让我们最后再一起来记住这位了不起的医学家。篇五:起死回生教案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11课《起死回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阅读过程中独立认识生字9个,理解“起死回生”、“死而复生”、“切脉”、“凝神”等词语的意思,积累描写注意力集中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扁鹊使太子起死回生的故事。学习抓住文中的关键词语进行复述。

3、感受扁鹊高超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

教学重点: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起死回生”、“死而复生”、“切脉”、“凝神”等词的意思。能抓住文中的关键词语复述扁鹊给太子治病的内容。

教学难点:复述扁鹊给太子治病的内容,体会其高超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理解题意

1、今天我们学习第11课《起死回生》。出示课题。

2、“起死回生”是什么意思?

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文中与“起死回生”意思相近的词语。

2、指名分节读课文,正音。注意读准“侍”、“虢”、“厥”和多音字“闷”的字音。

3、交流:

(1)找出“起死回生”的近义词。板书:死而复生

(2)谁能用“起死回生”和“死而复生”这两个词语来说说课文讲了什么?想一想:谁有起死回生的本领?谁使谁死而复生?

随机板书:扁鹊虢国太子

4、简介扁鹊,指名读好他的相关资料。

三、学习课文,深入理解

1、学习课文第1—9节,转述扁鹊了解到的病情。

(1)自由读1—9节,思考:扁鹊从侍卫官那里了解到了什么情况?

(2)交流反馈。:

胸口闷早上鸡叫时还没入棺

(3)用自己的话说说扁鹊了解到的情况

同桌分角色朗读,师生合作读,注意读出扁鹊纳闷、松了一口气以及侍卫官不耐烦的语气。

(6)扁鹊为什么要问得这么仔细?小结:扁鹊问得这么仔细,其实是在了解病情,以便作出正确诊断。 2、学习课文第11、12节,复述扁鹊医治太子的过程,体会其高超的医术。

(1)扁鹊是怎样使太子起死回生的?

3、轻声读读课文11、12节,画出扁鹊救治太子时的具体动作词。

(2)交流。出示:按、切、贴、听、取、扎、

①理解“切脉”:师解释,指导学生做做切脉的动作。

②厥症:读课文中的注释。

③扁鹊怎样听?

理解“凝神”,表示注意力集中的词语还有哪些?

4、齐读第11、12节。试着用上这些动词将扁鹊救治太子的过程。

(1)扁鹊仅仅通过问、切、听、扎,就使太子起死回生,怪不得国王竖起大拇指称赞扁鹊——(读句子:“先生真是神医啊,有起死回生的本领。”)

是啊,扁鹊的医术真是高超。板书:医术高超

(2)面对国王的称赞,扁鹊却谦虚地说——(读句子:“世上哪有死而复生的道理?太子本来就没有死,我不过是治好了他的病。”)

(3)为什么扁鹊对侍卫官说他能使太子死而复生,后来又对国王说世上没有死而复生的道理呢?扁鹊各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说这两句话的,他为什么要这样说?

(4)交流,小结。

板书:医德高尚

四、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扁鹊用自己高超的医术救活了虢国太子,展现了他高尚的医德。请你对扁鹊说几句赞美

的话。

2、课后,和好朋友分角色把故事演一演。

3、积累描写注意力集中的词语:“凝神”,并再写几个。

16课 郑和下西洋 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 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主备:肖丽 课时计划:2课时 一、内容及其解析: 本节课要学的内容是中外的交往与冲突——郑和下西洋,包括三方面的内容:郑和下西洋的条件、郑和下西洋的基本史实、郑和下西洋的特点。其核心是郑和下西洋的条件。通过明成祖时期郑和下西洋的壮举,阐述了明朝前期的政治统一、经济发达、国力强盛的特点。理解它关键就是要充分利用文献资料、《郑和下西洋路线》的图片,明确地讲解出“郑和下西洋”的条件、目的、历史范围。教学的重点是郑和下西洋的条件和目的、特点,理解重点的关键是问题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阅读指导法、讲述法、图表展示法、自主探究法、分组讨论法,呈现。 二、目标及解析 1、目标定位: (1)学会分析郑和下西洋的原因。 (2)掌握郑和下西洋的相关史实。 (3)探究郑和下西洋的特点。 2、目标解析: (1)学会分析郑和下西洋的原因。也就是要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归纳其原因。 (2)掌握郑和下西洋的相关史实。也就是要掌握郑和下西洋时间、目的、路线、意义。 (3)探究郑和下西洋的特点。也就是通过与欧洲航海家的航海的对比,从时间、规模、次数、范围等方面归纳郑和下西洋的特点。 三、问题诊断与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可能会遇到的困难是难以记住郑和下西洋的路线和郑和能成功地实现远航的原因。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本课涉及的空间概念较多,学

生在世界历史方面的知识储备不足,加上古今地名的叫法不一样,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不便。要解决这一问题,主要是将《郑和下西洋路线》等制成课件,将航行路线动态地显示出来,培养学生识图能力;对于下西洋的原因,主要通过大量材料进行分析归纳。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能力。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我将使用多媒体,这样便于学生形象、直观的理清本课的学习线索。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2008年,中国有两件我们要铭记的事:一个是汶川地震;一个是背景奥运会。在奥运会的开幕式中,有这样的一个画面(展示奥运会开幕式中郑和下西洋的场景照片),这是为了纪念明朝时期中外交往的伟大壮举——郑和下西洋。在你了解的中国古代历史知识中,明朝以前中外友好往来的史实有哪些?(让学生把它写出来)。 授新课: 问题一、“西洋”指什么地方?郑和下西洋的原因有哪些?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让学生知道论丛史出。 问题1、西洋指什么地方? 教师在多媒体上展示《郑和下西洋路线》图,明确地讲解“西洋”的历史范围——明代的西洋,指今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沿岸地区。 问题2、郑和下西洋的原因有哪些? 【探究活动1】阅读材料 材料一:史书记载:明,洪武末年时,“粮仓充实,国家安定”。明,建文帝时期,“人民富足,路无拾遗”。到永乐年间,明王朝统治已极盛。 材料二:明朝以来,海船制造技术与航海水平大为提高,如罗盘针的发明,

【优质课教学设计】11 画杨桃_语文_小学(教学实录试讲稿)

【教学设计】11 画杨桃_语文_小学_ 一、教学目标 1.认识6 个生字,会写12 个生字。正确读写“叮嘱、前排、靠边、 准确、审视、讲台、神情、严肃、半晌、轮流、和颜悦色、熟悉、角度、相似、教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老师说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 题,都应该实事求是。 二、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蕴含的道理。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杨桃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喜欢画画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与画画有关的课文。(板书课题,齐读)同学们见过杨桃吗?(读资料袋) (二)检查预习 我会读:叮嘱前排靠边准确 审视讲台神情严肃 半晌轮流熟悉角度 相似教诲和颜悦色 我会写:肃

我会说:思考: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靠 边准确审视严肃角度轮流 有一次上图画课,我坐在()的座位上,把杨桃画成了()的形状,自己觉得画得很(),可同学们却笑话我,老师坐在我的座位上()了一下杨桃后,他让大家()来看,大家发现在我的()看的杨桃就是五角星的样子。 (三)精读课文 1、指名读1、2 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想:父亲是怎样嘱咐我的?我又是怎样画画的? 父亲的叮嘱: 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我的做法: 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同 学们再读读这一句,看看你体会到什么? 生:我体会到文中的“我”画得很认真。 师:你是从哪些词语感受到的? 生:认认真真、老老实实 师:你真会读书。谁能带着这样的体会再来读读这句话?(指名读)师:是呀,文中的“我” 画得一丝不苟,多么认真呀! 2、默读3—6 自然段,边读边想:

《雷雨》教学案例与反思

《雷雨》教学案例与反思 一、谈话导入,揭题 (1)、教师板书“雨”,念作——雨,能用上雨说几个词吗?(2)、随机出示四字词语,齐读词语。 师:雷雨是夏天的好朋友,一场雷雨带来凉爽,我们大家可喜欢啦!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雷雨》。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地放声朗读,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小贝壳,小蜗牛,自然段比较多,可以标标小节号。 2、检查:知道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吗?指名读 (1)、第一位孩子读1-3 段。(小眼睛可真尖,没错就是8 小节。现在老师要看看谁能眼、口、脑并用,来读读1——3 自然段。小评委们听听他是否读准了。) 第二段:藏着好几个生字朋友,读一读:压(压下来)——指名读字、词乱(乱摆)——指名读字、词,男女生读。 垂(垂下来)——读字、词。 (2)、第二位孩子读4-6 段。(刚才他读得真棒,你们也听得很认

真,老师还发现读词语时这个小朋友的小眼睛睁得大大的,可专注了,我把4——6 小节奖给你读)第五段:指导“树哇、房子啊”变音,教师示范,指名读,齐读。 (3)、第三位孩子读7-8 段。(读得真好听,我还想听我们班的小朋友读,谁来读7、8 两小节)第八段:鼓励孩子发现并读通长短句。指名读,齐读。(发现了吗,句子特别多,有些句子只有三个字,五个字,一起来读读好吗?) 3、梳理课文:响亮的告诉大家他们分别读了哪几个自然段,猜猜老师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别急,快速默读课文,看谁能发现这个秘密?再次自由默读全文。 交流反馈:雷雨前、雷雨时、雷雨后小结:这篇课文就是告诉我们雷雨前??的景象。 三、品读 (一)学习1——3 自然段 1、出示第1——3自然段,师范读,生放电影,问感受到了什么?(老师读,你们闭上眼睛,放放电影,看看你感受到了什么?) 第一自然段 (1)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雷雨》课后教学反思

《雷雨》课后教学反思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雷雨》课后教学反思 《雷雨》是选自人教社课标版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本文作者用精炼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日月星辰、风云雷电、山川树木、花鸟虫鱼……大自然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雷雨》向读者展示了美丽神奇的自然景象。 我上的是《雷雨》的第一课时。总体上说,本节课基本达到了预想的效果,完成了教学目标,起到了发展学生思维,训练学生语言,激励学生自主创新的目的。课堂上,师生共创了民主,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 这节课在设计上,我采用了先上”雷雨中”,再上”雷雨前”和”雷雨后”的这种方法,并结合我们年级的教研课题《在情

境中有趣地识字、写字》,在阅读教学中渗透识字写字教学。 本学期学生要认的生字是400个,要写的生字是300个,学习任务重,但如果每节课将学习生字和阅读教学分开,这样让学生学得枯燥,老师教得无趣.怎么办呢?我也一直把“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不能单纯的朗读感悟,必须体现写字认字这个难点”这个指导思想牢记在心,那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巧妙穿插识字写字而不显得唐突呢? 我做了以下一些尝试: 1、在教学雷雨前景象时,我说:“同学们,看看这幅图,读读这句话,看看有什么感受?是啊,乌云密布,乌云很多。黑沉沉是说乌云很厚、云很低、天色很暗。你能将这种感受读出来吗?在学生读的时候,老师相机指导学生读准“压”字,理解“压”下来的感觉,从而指导书写”压”字:老师先范写,学生书空。 2、指导学习第二段(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

走了)时,我问:蜘蛛为什么要逃走?(说明风很大,蜘蛛特别害怕,都从网上滑下来,逃跑了。)你能不能把风的剧烈、蜘蛛的害怕读出来? 在指导学生朗读完后,点击“乱”字,指导读准,说说识字方法;出示“逃”字,指导读准,组词。点击出示“垂”字,指导读。 接着,我问:同学们,如果我说蜘蛛从网上掉下来,逃走了。行吗?为什么?看图片,了解蜘蛛怎样从网上垂下来:“垂”是说蜘蛛顺着一根蛛丝从网上下来,所以“垂”比“掉”更好。然后我又故意出示一个空出“垂”字的句子,故作惊讶地问学生:“蜘蛛逃走了,看,‘垂’字也逃到哪里去了?蜘蛛逃到课本去了,我们赶快把它捉回来。”这时很自然地让学生翻开课本找到“蜘蛛”两字,观察字形,老师再范写,学生书写。 3 、教授”雷雨后”景象时,指导学生读完该段后,我说:同学们读得这么美,老师

编钟教学设计(晒课)

《编钟》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中华民族的祖先在漫长的原始社会中创造出了最初的音乐,编钟就是其中一种重要的乐器,它最早可溯及殷商,而大盛于春秋战国时期。这篇略读课文就从编钟的由来说起,用明白浅显的文字为我们介绍了曾侯乙编钟这一中国音乐史上的珍贵文物,赞美了我们的先人制作乐器的聪明智慧和高超技艺。全文共有6个自然段,可分为两个部分来理解。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简要讲述编钟的历史由来。第二部分(第2--6自然段)具体说明曾侯乙编钟的基本情况。从三个方面作了详细的介绍。第一方面(第2自然段):曾侯乙编钟的重要价值。第二方面(第3、4自然段):曾侯乙编钟的主要特点:一是造型设计精巧(第3自然段)。二是音乐性能良好(第4自然段)第三方面(第5、6自然段):曾侯乙编钟的演奏效果。课文编排有两幅插图。一幅是曾侯乙编钟全套六十五件及钟架图,另一幅是曾侯乙编钟出土现场情景图。 设计理念: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把课堂还给学生,创造情境,调动学生人人参与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并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重视语文能力的培养,利用课文,提高学生从读学写的迁移、运用、创造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习课文生字生词,概括出曾侯乙编钟的特点,理解它的重要价值,积累语言。 2.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曾侯乙编钟的历史由来、基本情况和重要价值,学习抓住特点介绍事物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受到历史文化的熏陶,体会古代劳动人民高超的智慧。 教学重难点: 认识曾侯乙编钟的主要特点和重要价值,抓住编钟的主要特点体会古人超前的智慧。

郑和远航

《郑和远航》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新词。 3、熟悉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段落结构。 【教学重、难点】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熟悉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段落结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在我国600多年前出现了一位卓越的航海外交家,他是谁?(生答郑和)指生谈谈对他的了解。今天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去明朝,分享他的故事。 2、师板书课题:11 郑和远航(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提出要求: (1)声音响亮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了哪些内容。

(指生说一说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遇到难读的句子怎么办?) 2、检查学生自读情况。同学们读得很认真,谁来读一读这些词语? 桅杆魁梧炫耀俘虏 迎风招展镇定自若 浩浩荡荡扶老携幼 名扬海外化险为夷 指名读—正音—让我们一起读,读出词语的味来。 3、小组内练读课文,提出要求,注意倾听,随时记录同学存在的问题。 指名说你为同学提供过哪些帮助,其他同学是怎样帮你的?小组内推荐同学读课文。 (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来读。或者你觉得哪个段落最难读,敢不敢来挑战?我觉得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写出了郑和远航的重大历史意义,哪位同学能为大家读一读?) 生评或者师简单评。 4、接下来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先同桌说说,然后交流,指名概括说说并简单谈谈感受。 (适当问学生是如何归纳文章主要内容的。本文最简洁有效的方

法——题目就是主要内容。) 5、文章先后写了郑和几次远航?(七次)详写了几次?在文章的第几自然段(一次)其余的六次都是略写。一篇文章,详写和略写内容安排的很恰当就叫详略得当。 三、翻至生字栏,生仔细观察,接着描红注意一笔描成不要回描,注意笔顺,然后自己练写,写完后与范字作比较,再写时要更注意。师巡视指导,相机提示。三分钟后听写。 四、布置作业 1、抄写字词。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11 郑和远航 第一次远航(详写) 后六次远航(略写)

画杨桃教案设计一等奖

11.画杨桃 1.识记本课生字。正确读写本课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老师说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 【重点】 1.认字、写字,继续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老师说的那段话。 【难点】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 【教师准备】 1. 教师准备几个杨桃或搜集杨桃图片等资料。 2.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学生先读读课文后面资料袋的内容,或再搜集一些有关杨桃的资料。 2课时 第课时 1.识记本课生字,理解“叮嘱、审视”等词语。 2.能读通读顺课文,有感情地朗读文中的人物对话。

3.能通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体会,初步读懂课文所蕴含的“无论做什么事情或看什么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都要懂得善待他人”的道理。 【重难点】抓住重点词句理解体会,初步读懂课文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方法一:资料导入 出示杨桃实物或图片。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果实吗?(杨桃)请交流你对它的了解。(学生交流)今天,我们要学一篇课文,就与杨桃有关。(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 [(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预设问题:(1)谁画杨桃?(2)怎样画杨桃?(3)画杨桃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4)作者为什么要写画杨桃这件事?)] [设计意图]通过对杨桃的观察及对杨桃知识的了解,唤起学生的兴趣,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方法二:谈话导入 师:你们喜欢画画吗?平常画画的时候,老师一般会怎么要求你们啊?(指名说)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讲的就是画画的事情。请大家看老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读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设计意图]谈话导入,轻松愉快。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明确自学要求。 (1)读准注拼音的生字,画出生字组成的新词。 (2)自由读课文,注意读错的句子要重读,直到读通为止。 (3)思考:文章讲了什么内容?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本课认读生字新词,指名认读,全班齐读。

高中音乐花城版音乐鉴赏(必修)第二单元第1节梅花三弄(编钟与乐队)教学设计

高中音乐花城版音乐鉴赏(必修)第二单元第1节梅花三弄 (编钟与乐队)教学设计 【名师授课教案】 1教学理念 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是当代学生音乐学习中的薄弱环节。而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充满诗情画意的标题和音乐意境,丰厚的文化底蕴,充分展示了民族音乐文化的精华。本节课的教学,我选择了《梅花三弄》这首古曲为教学内容,以编钟与乐队演奏的作品形式,结合视、听、朗诵,组织学生进行欣赏、评价、体验。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面向全体学生,以审美为核心的课程理念将学生引入到一个诗、乐为一体的艺术美的氛围中,激发学生对祖国民族音乐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主动学习音乐,引导学生追求人类的高尚品性。 2学情分析 1、当代流行新事物对学生冲击较大,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更是是当代学生音乐学习中的薄弱环节,有待树立学生正确的音乐审美观; 2、高中阶段的学生,有了很好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并且在中学阶段掌握了音乐技能的学习,但他们还缺少音乐理论知识的深化,对音乐的美还初步局限于流行歌曲的“好听”和“不好听”,所以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来理解音乐的内涵,从感性欣赏上升到理性欣赏是本课的主旨; 3、学生自我创造、表演能力暂时较弱。本节课的教学,结合视、听、朗诵,组织学生进行欣赏、评价、体验。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面向全体学生,以审美为核心的课程理念将学生引入到一个诗、乐为一体的艺术美的氛围中,激发学生对祖国民族音乐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主动学习音乐的兴趣。 3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通过欣赏《梅花三弄》获得积极、愉悦的情感体验,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享受音乐奠定基础。了解祖国悠久的音乐文化知识,培养同学们热爱祖国优秀音乐文化的感情,懂得继承祖国悠久文化、弘扬优秀音乐文化的意义。

11.《郑和远航》教学设计

11.《郑和远航》教学设计

11.《郑和远航》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运用恰当的识字方法学会本课7个生字,能结合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扶老携幼、惊叹不已、严阵以待、化险为夷”等词语的意思。 2.抓住关键词句,反复品读,并补充资料,感受郑和为促进中国与亚非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不怕困难、顽强探索的精神。 3.能根据“扬帆起航”“友好交往”“战胜凶险”三个步骤,复述郑和第一次远航的经过。 4.在读中感悟作者是如何把第一次远航这一历史事件写清楚的,初步感知详写和略写的作用。 第一课时 一、由题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1.你们知道1492年发现新大陆的是谁?对,是哥伦布,而早在明代,我国就有一位航海家,他第一次下西洋的时间,比哥伦布早了九十多年!他就是——板书“郑和”。出示郑和图片。谁能用一句话来说说你所了解的郑和? 2.一提起郑和,人们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他七下西洋的丰功伟绩。郑和下西洋到底有多“远”?远航途中发生了哪些事情?究竟有怎样的意义呢?就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郑和远航》。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同时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重点写了郑和第几次远航? 2.检查生字词 在刚才的朗读中,这些词语跳入了我们的眼帘,谁能来读好它? 出示: ●(雄伟壮观、浩浩荡荡、破浪西行)这组词语在文中是描述什么的呢? ●(狂风呼啸、奔腾咆哮、波峰浪谷)同学们,咱们中国的语言,很美,有时候,一个词语就是一幅画。请你用心去读读这些词语,读出你脑海中的画面和气势来。 类似这样的词语,你还能说出几个来吗?(惊涛骇浪、波涛滚滚、汹涌澎湃、风高浪急) ●(身材魁梧、健步上船、抱拳告别、友好亲切、镇定自若、鬓发全白)这组词语在文中又是描写谁的? ●码头、派遣、仪器、撕裂 3、理清课文条理

部编版小学语文画杨桃精选教案

画杨桃(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认识“靠、而”等5 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倒”,会写“摆、课”等五个左右结构的字。 2. 朗读课文,读出同学对话时的语气。 3.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能说一说课文发生了什么事。教学重点:初步感 知课文内容;读出对话的语气。 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课题质疑,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生齐读。(出示实物——杨桃)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水果吗?2 .教师补充介绍杨桃。(课件出示相关文字:“杨桃”,学名“五敛子”,又名“羊桃”“阳桃”??) 3.小朋友们,今天咱们要学习的课文叫《画杨桃》。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教师提炼并梳理主要问题。)预设:①杨桃是什么? ②是谁在画杨桃。 ③画出来的杨桃是怎么样的? ④画杨桃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 3.看来小朋友们的疑问很多,那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去读读课 文。 板块二:初读正音,整体感知

1、带着我们刚刚提出的这些问题,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注意将含有本课生字的词语读准确。 读完后想一想,你都知道了什么? 预设:① “我”和同学们在画杨桃。②“我”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同学们都笑我。③后来在老师的帮助下,同学们不再笑“我”了,并且觉得“我”画的是对的。 师过渡:真棒,你们看,我们自己多读几遍课文,就可以解决很多问题了。而把这些我们知道的串在一块儿,就是这篇课文的大致内容了。来,自己试着把这段话补充完整吧。 2 、以填空的形式 课件出示:老师在图画课上布置了画杨桃的任务,(“我” )画出的杨桃却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这引得了同学们的(哈哈大笑)。后来在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知道了自己的错误)。老师的(教诲)让我终生难忘。 3. 强调“诲”字读音,第四声。 第三板块初识人物,认真作画 过渡:课文的大致内容我们清楚了,那现在让我们走进课文中 1. 这一天上图画课,老师把两个杨桃摆在讲台上,要同学们画那么文中的“我”看到的杨桃是怎样的呢?请小朋友们默读下第一自然段,划一划相关的句子。 预设: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

音乐《夏天的雷雨》课后反思-夏天的雷雨教学反思

音乐《夏天的雷雨》课后反思 音乐《夏天的雷雨》课后反思 在幼儿园的音乐歌曲选择上我们应该依据:符合幼儿年龄特点;节奏、节拍适合的歌曲;有着丰富的故事情节,有规律性的歌词的歌曲;具有一定教育价值的,孩子们兴趣性高的歌曲等等。我们在进行音乐活动中更多的会关注:幼儿的兴趣、乐曲的音域以及歌词要更加贴近幼儿生活。《夏天的雷雨》是一首问答歌,它以设问作答形式表达内容,可以一问一答,也可以多问多答。形式活泼、问答自由,答者也无拘无束,句式简单,对于开发孩子的智力,提高辨别、联想能力大有裨益。 活动开始了,首先练声活动。我截取了歌曲中的一段旋律和小朋友们互相问好,让幼儿初步感知歌曲的旋律。然后以猜谜语的形式导入,来引起小朋友的兴趣,老师有节奏的说第一段歌词,刚说完谜面很多孩子都迫不及待想要回答,借着孩子们的兴趣,老师追问“你怎么知道是ⅩⅩ,你从哪里听出来的?”帮助幼儿理解并记忆谜面歌词。就在猜一猜、说一说的过程中,很快孩子们掌握了第一段歌词并能有节奏的说一说。在第一段歌词理解的基础上,我开始引导孩子有节奏的创编第二段歌词,因为有了前面的基础,在这一环节中孩子创编的还不错。很快孩子就掌握了两段歌词,接下来我利用不同形式引导孩子学唱这首歌曲。最后我又给孩子提供了几种乐器,让孩子利用符合的乐器进行伴奏,提高对乐曲的感受能力。 本次音乐活动中我利用不同形式引导孩子多次地感受音乐,他们也乐意的地跟着唱,自觉地投入到活动中去,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在这节活动结束后,我觉得有存在很不足的地方如:整节课我都是让幼儿随我的思路走,把问题抛给了幼儿,他们也有回答,但是又让幼儿按照自己的答案走,这样幼儿不仅没有得到肯定,也会扼杀了他们的想象发挥,这也是我一直以来做得不足的地方,一节活动,幼儿是的主体,老师起着引导的作用,在一节音乐活动中要让幼儿在快乐、轻松地氛围中学习音乐,要让幼儿能在美妙的音乐中得到心灵的陶冶,在以后的教学中,这些都是我需要改进的地方。

高中音乐《1华夏音乐之光》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华夏音乐之光》 【教学设计】 一、导入 播放一段音乐,请学生听辨这段音乐的国家、年代及乐器 《楚商》中国古代编钟、笛、埙等 讨论后,导入新课课题,开始授课。 二、新课 1、古代音乐产生原因及年代 劳动、驱赶野兽等生活中产生音乐;80 年代河南舞阳出土骨笛,距 今约8000 年。中国音乐起始时间在世界中属于最早的国家之一。介绍八音乐器分类法。 2、周代:礼乐制,音乐人才专门化;编钟等大型乐器的出现,可 以演奏钢琴上88 个琴键,是咱们中国人引以为豪的事情。 3、春秋战国:古琴的出现;《诗经》的传唱。 欣赏由几种古代乐器合奏的《诗经小雅鹿鸣》,这是周王的迎宾曲。 4、秦汉:音乐逐步走向民间,开始传唱乐府诗。 5、魏晋:古琴飞速发展,因有七根弦,也叫七弦琴。以阮籍为代表的“竹林七贤”,是当时的时尚主流“魏晋风尚”,一批文人想要改变国家的政局,奈何政府统治者及官府黑暗,无奈只能归隐田园,饮酒弹琴,释放人性、摆脱束缚,奏琴明志。司马昭邀请阮籍入朝为官,阮籍佯装酒醉,《酒狂》一曲由此而来。请同学们听辨曲中使用了

几拍子的节奏来描绘阮籍的醉酒之态。(3 拍子) 6、隋唐:繁盛时期。有曲子的出现,请同学朗诵王维的七言绝句《送元二使安西》,老师范唱,并让学生学唱《阳关三叠》,欣赏合唱曲,体会古时候人们送别的依依不舍之情;宫廷燕乐盛行,皇帝宴请群臣的大型歌舞;梨形琵琶传入中原,并在中国发扬光大。欣赏《十面埋伏》。是我国著名的十大琵琶曲之一,讲述项羽被汉军围困的紧张急迫时刻,是琵琶武曲的代表作。此曲将琵琶的演奏手法表现的淋漓尽致。 7、宋元:小令、元杂剧盛行,音乐完全的民间化。 8、明清:主要发展是在戏曲的表演上。 三、课堂小结 了解古代各朝代的历史文化发展,体会古代音乐对于中国现代、当代音乐甚至流行音乐的作用。作为年轻一代有必要发展和继承中国古代音乐文化。 下课

郑和远航的教学设计

《郑和远航》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寿安里小学杨建华 教学目标: 1、能复述郑和第一次远航的经过。 2、感受郑和为促进中国与亚非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不怕困难,顽强 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郑和第一次远航。 教学难点:让学生真正的感受到郑和下西洋的艰难和重大意义。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 1、导入课题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划清了文章的层次脉络,知道了郑和远航,规模大、时间长、范围广,(学生回答,相机板书:规模大、时间长、范围广)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还知道了文章重点写了郑和第一次远航,主要分为:扬帆起航、友好交往、战胜凶险(学生回答,相机板书:扬帆起航、友好交往、战胜凶险)。(2)今天,我们继续走进课文,再次认识这位了不起的航海英雄郑和,让我们了解这一伟大的壮举——郑和远航。(生齐读课题) 2、出示目标。 (1)能复述郑和第一次远航的经过。 (2)感受郑和为促进中国与亚非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不怕困难,顽强探索的精神。 3、效果预期。 二、民主导学。 任务一:学习“扬帆起航”(课件出示1—3节) 策略:1、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1—3节,划出那些令你印象深刻的句子,可以在旁边做一下批注,写写你的理由。 2、组长组织组员交流,并做好汇报准备。 自主学习: 展示交流: ①关于宝船的长度、高度、宽度等。(通过具体数字体现船大,用教 学楼进行对比。) ②“船上配备着航行罗盘……水船。”(装备精良、随行船只分工明确。) 是啊,船很大,装备精良,随行船队分工明确,规模很大,的确是

宝船! ③“苏州府刘家港码头人山人海……第一次出使西洋。”(看出送行人很 多,连皇帝都参与了,从“人山人海”看出。) ④“随行的有水手、翻译……共两万七千八百多人。”(从具体数字看出随行人很多。) 4、宝船如此壮观,那领导这支船队的郑和又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呢? ①指名答:自信、矫健、勇敢、坚定 ②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呢?(握拳、起航、健步、高举、大步等) ③指名读、齐读。 5、下面句子更精彩,出示“在人们的欢呼声……出发了。” ①指名读 ②从这句话你们感受到了这是一支什么样的船队呢?(气势宏伟的船 队,从哪儿看出来的呢?比喻句和浩浩荡荡。) ③指名读——范读——齐读 任务二:学习“友好交往”(课件出示第四节) 过渡:郑和的船队规模大,装备精良,随行人多,显示了明朝经济的强盛,而这次访问书上说是一次什么样的访问呢?(这是一次友好的交往。) 策略:默读课文,看看这节哪些地方看出这是一次“友好访问”呢? 自主学习: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划。 展示交流: 相机拓展: 1、想象一下,郑和来到这个国家,他面见国王,会说些什么呢? 2、看见这么宏伟的舰队,当地老百姓会怎么想呢? (相机理解“扶老携幼、惊叹不已”) 总结:这是一支非常强大的舰队,却没有丝毫的炫耀、威胁,有的只有友好的情感,让我们齐读第四节。 任务二:学习“战胜凶险”(课件出示第5节) 过渡:任何成功之举的背后都藏有鲜为人知的曲折和艰辛,这次航行也不例外,大声地读读第五节,说说这次航行都遇到了哪些困难? ①指名答(风浪海盗) ②险恶的风浪 ★自己读读风浪这段话,说说哪些词语表现了风浪十分凶险?(脱缰的野马咆哮呼啸等)这是海浪的一种什么样的声音?

《画杨桃》教学设计及流程图

《画杨桃》教学设计及流程图 教材解读: 《画杨桃》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主要讲图画课上,对杨桃进行写生练习,“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像个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好笑。老师通过这件事,既启发我们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看有不同结果,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同时又教育我们要尊重他人的多元理解,要设身处地地去看待事物。 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1、理解课文内容。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表现角色的不同性格。 3、学会本课生字词语,理解“叮嘱”、“教诲”、“半晌”等词语。 4、练习用“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 过程和方法 1、让学生亲身体验,自主阅读,合作学习。 2、体会出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应该实事求是,坚持科学的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尊重事实,尊重他人的好习惯。 学习任务: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 2、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从课文内容体会做什么事都要实事求是的道理。 教学时间:两课时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习者情况分析: 小学三年级刚好是个过渡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学习的自觉、自律性差。而他们的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刚刚起步,有待增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知识的培养,还要贯穿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 1、采用直观的教学手段 我们这里的学生都没有见过杨桃,多媒体教学的运用,让学生亲眼看见杨桃,明白“我”画的杨桃为什么会是像五角星。这样教学,非常直观,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要劳逸结合

《雷雨》教学设计及反思(部编本二年级下册)

《雷雨》教学设计及反思(部编本二年级下册) 教材分析: 本文以简炼的语言,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夏日雷雨图。全文按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清晰地展开陈述,三部分特征鲜明,写景细致逼真,引人入胜。激起了学生对大自然的深刻体验,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热爱自然的热情。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8个字。 2、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3、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教学重难点: 弄清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现象的变化顺序以及雷雨的特征。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及雷声录音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整体感知课文,弄清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现象的

变化顺序。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揭示课题 夏天的午后,常常会出现雷雨的现象,你能说说雷雨时的景象吗? 老师肯定学生的体验后,揭示课题,看课文是怎样写雷雨的。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默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老师巡视,有重点地对读书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2、认读词语卡片(黑沉沉、乱摆、迎面扑来、彩虹、蜘蛛、蝉、越来越响、垂、压) 3、生字组词,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找到带有生字的词语和句子。 ⑴压──压下来;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⑵乱──乱摆;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⑶垂──垂下来;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⑷虹──彩虹;一条彩虹挂在天空。 4、同桌相互听读课文,一人读一段,在读中巩固识字,学习新词。 三、朗读感悟,理清文脉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2、老师引读(雷雨前:满天的乌云……树上的叶子……忽然一阵大风……哗,哗,哗,雨下起来了……)。 3、让学生找一找,课文哪几个段落写雷雨前的景象,哪几个段

《编钟》教案

《编钟》教案 《编钟》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课文内容,学习字词,积累语言。 2、过程与方法:读懂课文,了解编钟的知识,学习抓住特点介绍事物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提升学生对祖国历史文化的情感,赞美古代劳动人民高超的智慧。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抓住编钟的主要特点体会古人超前的智慧。 教学准备: 查阅编钟资料及相关图片,制作教学课件,运用电教手段帮助学生学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从乐器入手,分别给学生出示现代和古代具有代表性的几种乐器,例如:钢琴、小提琴、缶、古筝,让学生听音观形,从而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提出读通读顺的要求,让学生大声朗读课文。然后,检查学生课

前预习的情况,解决疑难的生字词。 三、再读课文思考汇报 这一次仍然采用朗读地方法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学生把课文读流利,并把读懂的关于编钟的知识画出来,进行简单的汇报。 四、创设情境分析领悟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20xx年世界邮展要在洛阳举行,会迎来中外许多游客。假如有外国人看到了东周王城博物馆内陈列的编钟,他最想知道什么? 2、转换角色,设问采访 教师以记者身份采访学生,让学生站在一名不了解编钟和中国文化的外国人的角度说出最想知道的,趁机让学生以此从课文中找出答案。 问题1、编钟是干什么用的? 问题2、编钟是用什么铸造的?它完整的构造是什么样的? 问题3、编钟最独特的地方是什么? 问题4、编钟演奏的音乐好听吗?能不能听一下? …… 3、熟读课文,回答问题 让学生针对问题熟读课文,从文中找出答案,并用自己的话说出来,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4、为了满足外宾想听一听编钟演奏的愿望,让学生结合课文第5自然段制作一份曾侯乙编钟演奏音乐会的节目单,包括音乐会时间

《郑和远航》教学设计

.《郑和远航》教学设计

————————————————————————————————作者:————————————————————————————————日期:

11.《郑和远航》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运用恰当的识字方法学会本课7个生字,能结合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扶老携幼、惊叹不已、严阵以待、化险为夷”等词语的意思。 2.抓住关键词句,反复品读,并补充资料,感受郑和为促进中国与亚非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不怕困难、顽强探索的精神。 3.能根据“扬帆起航”“友好交往”“战胜凶险”三个步骤,复述郑和第一次远航的经过。 4.在读中感悟作者是如何把第一次远航这一历史事件写清楚的,初步感知详写和略写的作用。 第一课时 一、由题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1.你们知道1492年发现新大陆的是谁?对,是哥伦布,而早在明代,我国就有一位航海家,他第一次下西洋的时间,比哥伦布早了九十多年!他就是——板书“郑和”。出示郑和图片。谁能用一句话来说说你所了解的郑和? 2.一提起郑和,人们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他七下西洋的丰功伟绩。郑和下西洋到底有多“远”?远航途中发生了哪些事情?究竟有怎样的意义呢?就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郑和远航》。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同时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重点写了郑和第几次远航? 2.检查生字词 在刚才的朗读中,这些词语跳入了我们的眼帘,谁能来读好它? 出示: ●(雄伟壮观、浩浩荡荡、破浪西行)这组词语在文中是描述什么的呢? ●(狂风呼啸、奔腾咆哮、波峰浪谷)同学们,咱们中国的语言,很美,有时候,一个词语就是一幅画。请你用心去读读这些词语,读出你脑海中的画面和气势来。类似这样的词语,你还能说出几个来吗?(惊涛骇浪、波涛滚滚、汹涌澎湃、风高浪急) ●(身材魁梧、健步上船、抱拳告别、友好亲切、镇定自若、鬓发全白)这组词语在文中又是描写谁的? ●码头、派遣、仪器、撕裂 3、理清课文条理 (1)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画杨桃》公开课教学设计

《画杨桃》公开课教学设计(第1课时) 设计理念: 《画杨桃》是统编版教材第四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生活小故事,原本是编排在人教版第六册的一篇精读课文,编者对课文内容、课后练习要求进行了适当删改,重新收录入统编版教材,在体现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方面要求更明确也更准确。 本课教学尊重编者意图,以学生的预学为学习起点,着力语文要素,聚焦低年级阅读教学的核心素养“阅读兴趣的激发”“阅读习惯的培养”“流畅朗读的练习”。教学从“看”字入手,创设故事情境,积累“看”的词语,对比“看”的态度,在具体情境中凸显朗读素养,以技术型朗读和内容型朗读两种梯度对学生进行有序的朗读训练。技术型朗读主要抓住标点符号,停顿、重音读好语气(为后30%学生习得朗读技巧服务),内容型朗读抓提示语中人物的表情动作,想象画面读出感情,进而实现朗读方法的迁移与运用。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理解和感悟能力,比如学生已经能在预习单引导下进行课前预习,懂得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句子,对文章会有基本的感悟,这是进行阅读教学良好的基础,由于二年级学生抽象思维不强,因此第一课时中从位置和态度两方面理解“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需要教师在朗读教学中无痕引导。二下学生对关联词造句应该不是很陌生,但是本课的语用训练:用“不像……而像……”说话,需要一定的逻辑思维,是本课的难点。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意合理引导。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根据前测,借助情境识字、归类识字等方法认识10个生字,指导书写左右结构的生字。 2.借助实物,从两方面理解“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结合语境、联系生活学会用“不像……而像……”说话。 3.运用停顿、重音,想象画面等方法练读对话,体会同学们和老师做法的不同。 教学重点:学会运用停顿、重音标点等方式,结合课文内容训练朗读。

《雷雨》教学反思

《雷雨》教学反思 珠海实验小学杜晓芳 《雷雨》是小学语文课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中的一篇文章,课文用精炼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初步感受到了天气的变化和大自然的神奇。 一、在课文开始时,我充分发挥了多媒体的作用。通过音 效,引出课题。让学生亲身感受到雷声和雨声,身临其 境,从而引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其积极性。为后文的学 习打好了基础。 二、注重生字词的教学。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注 意力容易分散,再加上字词教学本身就比较枯燥,因此 我采用了自由读、同桌合作读、开火车读、做动作读等 多种形式的认字活动。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其中,气氛也 比较高涨,获得的效果也不错。 三、图文结合,朗读感悟。本教材中安排了两幅插图,在此基础上我又补充了雷雨前的图片,力图用形象的图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如,在初读课文之后要让这么小的学生说出课文是按照雷雨前、雷雨时、雷雨后的顺序来写的,是很难的。为了突破重点。所以我选择了三幅和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打乱了顺序,让学生按照课文描写的顺序重新摆一摆,希望把这种叙事方法潜移默

化到学生身上。以此来弄清课文的脉络。又如: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这句话中的“垂下来”一词学生不好理解清楚,容易与掉下来搞混淆,于是我通过放蜘蛛从网上垂下来的视频让学生看,学生就会对“垂”的理解到位,进而体会出课文用词的准确,把这句话读好。 四、体会悟趣,训练词句。这篇文章在运用词句方面非常准确、传神,值得细细体会。教学中我以各种形式唤起学生对词语的直观理解,体会这些词语的精妙。如:“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一句中“压”字就用得很妙,满天的乌云是怎样压下来呢?我通过展示图像,然后追问:①从图中看“压”字怎样理解?天上的乌云压地面这么近,人们感受怎样?学生经过训练,不仅会弄清了“压”字具体含义,而且会揣摩出了人们当时的感受。又如“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像”,我采用创设语用情境的策略,以运用文本中“越来越”这个描写景物变化开始,理解“越来越”的意思和用法,再让学生用句式说雷雨中,雷雨后看到的景色变化,然后启发学生追溯全文,从而避免逐字逐句的通读全文,做到有详有略,对于第一课时来说,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初步感知全文似乎是最快捷,也易于让学生接受,在次基础上去体会词语读懂句子,学生自然会学得有趣,用得正确。 都说课堂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上完本节课时,有许多令人

小学美术《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珍爱国宝---- 古代的青铜艺术》 一、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 通过欣赏,评述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审美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劳动, 热爱生活的情感。 2、知识目标: 运用描述、分析、解释、评价的方法进行欣赏?评述活动,从青铜器的造型、纹样以及文字等方面来 了解青铜艺术的特点;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古代青铜艺术,陶冶艺术情操。 3、能力目标: 在欣赏青铜艺术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生活情感的表达能力,发展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认识中 国青铜艺术在人类文化上所作出的贡献,增加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从青铜艺术的造型、纹样以及文字的等方面来欣赏了解青铜器艺术的特点。 难点:在欣赏青铜器艺术的过程中,认识中国青铜器艺术在人类文化史上所作出的贡献,增强 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教法、学法 教无定法,应“以学定法”,这是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的体现。以此为出发点,本节课在 教学中,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课程设计,注重人文关怀,侧重学生的体验过程针对小学五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通过情景创设引导 学生主动探究,体验学习的过程,培养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意识;利用flash 软件制作美术课件,将文字、图形、动画、视频录相等媒体综合在一起,创设形像性与探索性相结合的教学情境,以强化教学的直观性;通过评价激励,引导学生积极互动,体会创作的快乐,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 生的创造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制作课件。 2、师生共同搜集青铜工艺。教科书。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这种乐器吗?刚刚我们所听到的这首音乐就是这种乐器演奏出来的,它 的名字叫编钟。这件是曾侯乙编钟,它距今已经有2400 多年的历史了,还可以演奏出这么优美

《郑和远航》第一课时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郑和远航》第一课时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 计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郑和远航》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目标预设]: 1、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读通课文,分清条理,能讲述课文大意,知道课文详写第一次航海经历,略写后六次。明确中心段落。 [重点难点]:读通课文,分清条理,能讲述课文大意,知道课文详写第一次航海经历,略写后六次。明确中心段落。 [设计理念]:明确高年段学习目标,不逾越,不饱胀,认真落实好第一课时目标。强化初读,引导把握课文大意。 [设计思路]:导入,初识郑和——初读,整体感知——学习生字新词——再读,理清条理——回归整体。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都知道哥伦布在1492年发现了新大陆,可你们知道吗,我国早在明代就有一位著名的航海家,第一次下西洋的时间比哥伦布早了八十多年!它的名字叫郑和。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以这位航海英雄为主人公的。出示郑和图片。谁能用一句话来说说你所了解的郑和? 2、一提起郑和,人们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他七下西洋的丰功伟绩。郑和下西洋到底有多“远”远航途中发生了哪些事情究竟

有怎样的意义呢就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郑和远航》。在郑和右边板书:远航。 二、初读感知。 1、请同学们带着问题(简单出示问题)自读课文,试着从课文中找找答案。(学生读书,教师巡视指导) 2、组织反馈交流,了解课文内容。 3、逐段指名朗读。(同学之间相互评议) 三、学习生字新词。 1、请大家认真读课文,要求读准每一个字,读通每一句话。教师巡视,参与学习。 2、反馈学习情况。 练读词语。(出示)扶老携幼、惊叹不已、严阵以待、化险为夷、镇定自若、雄伟壮观、奔腾咆哮、波峰浪谷、码头、仪器、派遣、双手抱拳、赠送、撕裂、范围 你读书时读懂了哪些词语的意思还有哪些不理解 “扶老携幼”借助场景描绘。 “惊叹不已”迁移旧知识,练习说话。 “镇定自若”“雄伟壮观”观察插图理解。 3、同学们,咱们中国的语言,很美,有时候,一个词语就是一幅画。请你用心去读读这些词语,你的脑子里会出现怎么样的画面来呢( 狂风呼啸、奔腾咆哮、波峰浪谷) 再读这组词语,读出你脑海中的画面来,读出画面的气势。 类似这样的词语,你还能说出几个来吗?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