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杨绛创作中的冲淡风格04级汉语言文学周艳敏

杨绛创作中的冲淡风格04级汉语言文学周艳敏

杨绛创作中的冲淡风格04级汉语言文学周艳敏
杨绛创作中的冲淡风格04级汉语言文学周艳敏

杨绛创作中的冲淡风格

04级汉语言文学周艳敏

杨绛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很有影响的作家、翻译家和学者。她的创作摒弃了文坛的沉闷压抑,延续了五四时期幽默文风一路发展,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无论是对"文革"的描写与反思所采取的迥异于他人的远距离视角,还是对世态人情的调侃与讽刺的审视,都显得超然而从容。她的文字隽永如细流,宁静而亲切,平淡朴素中流贯着机智和幽默。她的人物是平凡又生活化的典型,真切而自然,读来令人感动。她的故事情节波澜不惊,矛盾淡化,不经意间流露出对世事的态度。而她总是穿着“隐身衣”的平淡心境,则是她创作中冲淡风格的主使。正是这些元素,构成了杨绛创作中的冲淡风格。这种冲淡风格正是洗尽铅华,涤荡腐蚀后现代社会最可贵的财富。这种冲淡风格有着豪华落尽后的真淳,就像“一个清莹的湖,现在你顺着湖岸或是泛着小舟往前走,湖水尽头把一个很广大也惊人的天地给你。于是豁然开朗,到了桃花源。”

一. 语言之冲淡

语言是文学作品的旗帜,能够充分体现出作家的个性特点和创作风格。读者也能从作品的语言中体味到作者的情感和性情。杨绛创作中素朴自然、淡雅细腻、平和幽默的语言正是其冲淡风格的具体体现,她所追求的不是华丽的词藻、冲动的激情和浓郁的脂粉气,而是一种淡淡的、优雅的、平静而质朴的、能够安慰浮躁心灵的语言。杨绛作品中的语言没有庐隐的哀婉,少了张爱玲的晦涩,淡去了丁玲的政治色彩,具有一种冲淡的语言美,杨绛很好的运用这种冲淡的语言来体现其创作中的冲淡效果。

1.素朴自然

杨绛的作品并不属于“一见钟情”式,需要读者用淡泊的心境和生活的睿智来细细品读,如饮一杯苦茶,如食一只胡柚,苦与甜过后,是沁人心肺的馨香。这种素朴自然的语言远胜于华而无实的辞藻。杨绛正是用这种素朴自然的语言风格来冲淡生活中的苦难,感悟生活中的快乐。

杨绛常用这种素朴自然的语言勾勒人物内心世界,表现人物情感,自然真挚。如《干校六记》中两次送别的情景:第一次是一家人送钱钟书先生上车:“墨存走到车门口,叫我们回去吧,别等了。彼此遥遥相望,也无话可说。我想,让他看我们回去还有三人,可以放心释念,免得火车驰走时,他看到我们眼里,都在不放心他一人离去。我们遵照他的意思,不等车开,先自走了”[1]。这段平淡的文字没有着力描写离别的大悲大恸,而是以冲淡的笔法,透露出作者复杂的心情,既担心丈夫,不肯离去,由怕丈夫担心自己和家人,因此先离开。作者用这种朴素自然的语言,流露出对丈夫的深切关爱和理解,即冲淡了悲恸的气氛,又感人至深。第二次圆圆送杨绛先生走:“上次送墨存走,有我和阿圆还有得一。这次送我走,只剩了阿圆一人……”“可是我看着她踽踽独归的背影,心上凄楚,忙闭上眼睛;闭上

1

了眼睛,越发能看到她在我们那破残凌乱的家里,独自收拾整理……”[2]杨绛用这种冲淡式的语言来表达离别之情,与朱自清的《背影》有异曲同工之妙。此外,在杨绛的作品中,还一些质朴的语言使用得十分恰切,使人读来自然亲切,能够从平淡中体味生活的乐趣。如《我们仨》中,形容钱钟书先生的喜悦“我隔着他的肚皮,也能看到他肚子里翻滚的笑浪”,还有“紧闭的嘴拉成一条直线,扯出一丝淘气的笑。”“没了眼镜,可以看到他的眼皮双得很美。”[3]这些无论是在困境苦难中,还是安逸宁静的生活中,所书写的看似平淡的文字却饱含了作者的深情,杨绛恰是用这种语言,很好的实践创作中的冲淡风格。

2.淡雅细腻

杨绛作为一名女性作家,有着特有的温婉和细腻,这种优美的性情自然会融入其创作之中,影响着其创作风格。杨绛从小家境殷实,过着舒适、安逸的生活,后随夫出国学习,生活上可谓幸福美满。因此,铸就了杨绛娴静博爱的性格,这也使家庭生活、亲情友情等内容成为杨绛最擅长的描写对象。这种细腻的感情流露在杨绛的作品中,形成一种淡雅细腻的语言,这种语言特点,对繁杂浮躁的现实生活加以冲淡,使作品的氛围更加安逸宁静。

在杨绛的回忆散文集《我们仨》中,作者用细腻的笔法,感人至深的真情,为我们谱写了一曲“古驿道”上的生命之曲。杨绛用淡雅细腻的语言讲述了仨个人的生活、两个人的爱情和一个人的孤单,字字饱含真情。特别是在写到与钱锺书先生缱绻的爱情,没有轰轰烈烈的爱的誓言,也没有年轻恋人的狂热与浮躁,而是用冷静、淡雅、细腻的语言来描述这种真挚的情感。作品中写到:在他们将有女儿的时候,“锺书谆谆嘱咐我,‘我不要儿子,我要女儿—只要一个,像你的。’”[4]当他们的女儿出生之际,“锺书仔仔细细看了又看,然后得意地说,‘这是我的女儿,我喜欢的。’”’[5]这种感情是细腻的,远胜过海誓山盟和轰轰烈烈,显得真实而珍贵,读来心头涌起一股暖意。同样,在描写亲情时,杨绛这种没有大张大驰的冲淡式语言,能够跟好的表达感情和塑造人物。在《回忆我的父亲》一文中有这样的描写:“我在高中还不会辨平仄声。父亲说,不要紧,到时候自然会懂。有一天我果然能分辨了,父亲晚上常踱到窗前,敲窗考我某字什么声。我对了她高兴而笑,考倒了他也高兴而笑。”[6]寥寥平淡细腻之语,尽显父亲的宽容、慈爱和父女间的深情。这种语言风格贯穿于杨绛创作的始终。

3.平和幽默

杨绛的语言是平和闲淡的,同时,在这看似平淡的语言里,又隐藏着杨绛特有的幽默。李健吾先生说“杨绛不是那种飞扬躁厉的作家,正相反,她有缄默的智慧。”在这里,李健吾先生所强调的是杨绛创作中的智性思维,幽默不暴露夸张,而是在不经意间流露出来的幽默与讽刺,批判与审视,使人发出“含泪的笑”。有人说杨绛的作品是“蒙娜丽莎的微笑”,[7]永远是一副冷静的面孔,不露声色,永远耐人寻味。

在杨绛的散文集《干校六记》中,尽管在那样一种特殊的环境下,许多年逾六

旬的老专家、学者如孩童般被呼来喝去,再次提及时本应义愤填膺,而杨绛却用一种平和从容的语言描述那一段经历。在《学圃记闲》一篇中,杨绛写到在干校的生活情景“我一人守园的时候,发现小溪干涸,可一跃而过;默存可由我们的菜地过溪往邮电所去,不必绕道。这样,我们老夫妇就经常可在菜园相会,远胜于旧小说、戏剧里后花园私相约会的情人了。”[8]两位年过六旬的老人,本应在家享受天伦之乐,然而在当时的时代却彼此不得相见,当他们发现可以越过小溪在菜地相会时,感到比情人幽会还快乐。多年后,杨绛先生用这种平和的语言,为我们描绘当时的图景,用这种平和冲淡历史的痛苦和时代的罪恶,留给我们的是“含泪的笑”。

在杨绛平和语言的语言中也不乏幽默,杨绛很少借助于文字上机巧的安排,而主要采用写意等传统手法。她总是通过人物外部言行的逼真描摹,揭示其内在的性格,笔触细致,而又留有余地,引人遐想,呈现出她特有的含而不露的幽默。如她的戏剧《称心如意》中,徐朗斋之怪癖可爱,赵祖贻夫妇欧化的令人作呕,赵祖懋夫妇的庸人自扰,使读者在嬉笑怒骂的幽默中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再如《弄真成假》中,张燕华的父亲得知女儿要结婚时说:“嫁妆吗?她那一身本领就是活嫁妆,一个月二三分钱的利呢”,[9]可谓平和幽默中夹着讽刺的神来之笔。

文学作品中的语言,往往能够给读者留下最直观的感受,杨绛正是用这种贯穿于她创作始终的素朴自然、淡雅细腻、平和幽默的语言来展示其冲淡的风格和感动读者。

二.情节之冲淡

情节是文学作品的支撑,好的文学作品相应的也具有巧妙的情节。不同风格的作家根据自己的需要来设置文章的情节。或场面宏大、结构繁杂、人物众多,或扣人心弦、惊险刺激、出人意料。杨绛则选择适合自己的具有诙谐舒缓、从容洗练,和谐美满,哀而不伤特点的情节来进行创作。这种情节的设置,往往能够冲淡矛盾,且在舒缓诙谐或和谐中揭示主题,达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1.诙谐舒缓,从容洗练

杨绛的戏剧没有《原野》紧张刺激,没有《茶馆》的宏大历史背景,没有《一只马蜂》的俏皮夸张,也没有《上海屋檐下》人物的繁多。杨绛的戏剧不追求激烈的矛盾冲突和紧张刺激的情节,却能牢牢抓住观众的心,正是因为作品中,杨绛用自己的独特风格冲淡了尖锐的矛盾,形成了诙谐舒缓、从容洗练不同于其他戏剧的风格特点。

如杨绛的戏剧《弄真成假》,戏剧前面几个青年男女之间的无论真实或虚假的追求以及父辈的干涉,约会被发现的等等情节,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起伏跌宕,吵闹不断,紧张激烈,而是完全在一种冲淡的氛围中,直至最后达到“弄真成假”的高潮,使尾声在这种诙谐、舒缓、从容中得到突出。最能体现诙谐舒缓的风格的剧本接近尾声时,作者描写了周大璋和张燕华的婚礼场面,新娘发现这并非自己梦寐以求的富贵生活:

张燕华这—就是你的家?

3

《傍晚散步时,常与杨绛先生相遇》的阅读答案

《傍晚散步时,常与杨绛先生相遇》的阅读答案 导读:杨绛,中国著名的作家,戏剧家、翻译家。以下是专门为你收集整理的《傍晚散步时,常与杨绛先生相遇》的阅读答案,供参考阅读! 《傍晚散步时,常与杨绛先生相遇》原文 ①傍晚散步时,常与杨绛先生相遇,双方摆摆手以示问候。有一天,我看见她伸出手,食指和中指作V字状,心想,先生92岁了,还挺时髦,用年轻人常用的手势。走近一看,她食指和中指在不停地绕动。我问,这是什么意思?她笑着说:“小蚂蚁见面的时候,就是这样互相碰碰触角,咱们这样就算打招呼啦!”我赶紧伸出两个手指和老人的手指碰了碰。我们像孩子似的开心地笑了! ②老人带着一脸恬静的微笑走过去了。我对我先生说:“她老人家同钱钟书先生同舟共济数十载,经过那么多风雨坎坷,还有这种童心的幽默真不容易啊!”先生说:“这是一种修养,一种境界啊!” ③随后,我俩又回忆起1993年拜访冰心老人的一段往事。 ④当时冰心老人腿脚不好,只能终日坐在写字台后面的椅子上接待客人。她告诉我们,前几天邮递员给她送稿费汇款单,跟她开玩笑,说:“您瞧,您老多福气,坐在椅子上,就等着来送钱!”老人笑着说:“我这是坐椅待币!” ⑤启功先生的幽默也是出了名的。他为自己写的墓志铭,我早就拜读过,每当想到文中的“瘫偏左,派曾右”,都会在酸甜苦辣的滋

味中笑起来。前年夏天的'一次拜访,让我又一次切实领悟到先生幽默的功夫。 ⑥由于家中有一开山水小册页,没有图章,落款是“元白”——启功先生的字,于是便将册页带去,请老人补盖印章。老人一看自己这件二十多岁时的画,笑逐颜开,连连说:“是我画的,补个章吧!”一方小小的印章刚盖完,老人又转身在窗台边上取了一个小铁盒,一边开着盒盖,一边神秘地慢悠悠地笑着说:“来点儿炭疽(jū,一种病毒,可提炼成白色粉末状)!”一听“炭疽”,我们全愣了,我伸长脖子看老爷子的铁盒子。 ⑦“白色粉末!”老人眼睛笑成一条缝,一边说,一边往外倒。“这到底是什么?”我们急着问。“滑石粉!”老人抖了个大“包袱”。我们全都大笑起来。噢!原来是他怕刚盖的印泥粘脏了对合的画面,照例撒上这种粉末来吸干印油。 ⑧“嗬!您老怎么还知道炭疽呢?”我们逗乐儿地问。 ⑨“今天早晨看报,美国那儿不是发现有人往邮件里投放一种白色粉末——炭疽嘛……” ⑩智者的幽默之所以意味隽永而各具特色,除了源于他们博大的学识之外,还由于他们既丰富又坎坷曲折的生活阅历,是知识和生活造就了他们善于幽默的心。 ——选自《北京晨报》 《傍晚散步时,常与杨绛先生相遇》习题

杨绛先生的经典名言

杨绛先生的经典名言 1、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 2、如要锻炼一个能做大事的人,必定要叫他吃苦受累,百不称心,才能养成坚忍的性格。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 3、有些人之所以不断成长,就绝对是有一种坚持下去的力量。好读书,肯下功夫,不仅读,还做笔记。人要成长,必有原因,背后的努力与积累一定数倍于普通人。所以,关键还在于自己。 4、少年贪玩,青年迷恋爱情,壮年汲汲于成名成家,暮年自安于自欺欺人。人寿几何,顽铁能炼成的精金,能有多少?但不同程度的锻炼,必有不同程度的成绩;不同程度的纵欲放肆,必积下不同程度的顽劣。 5、在这物欲横流的人世间,人生一世实在是够苦。你存心做一个与世无争的老实人吧,人家就利用你欺侮你。你稍有才德品貌,人家就嫉妒你排挤你。你大度退让,人家就侵犯你损害你。你要不与人争,就得与世无求,同时还要维持实力准备斗争。你要和别人和平共处,就先得和他们周旋,还得准备随时吃亏。 6、惟有身处卑微的人,最有机缘看到世态人情的真相。

一个人不想攀高就不怕下跌,也不用倾轧排挤,可以保其天真,成其自然,潜心一志完成自己能做的事。 7、上苍不会让所有幸福集中到某个人身上,得到爱情未必拥有金钱;拥有金钱未必得到快乐;得到快乐未必拥有健康;拥有健康未必一切都会如愿以偿。保持知足常乐的心态才是淬炼心智、净化心灵的最佳途径。一切快乐的享受都属于精神,这种快乐把忍受变为享受,是精神对于物质的胜利,这便是人生哲学。 8、我是一位老人,净说些老话。对于时代,我是落伍者,没有什么良言贡献给现代婚姻。只是在物质至上的时代潮流下,想提醒年轻的朋友,男女结合最最重要的是感情,双方互相理解的程度。理解深才能互相欣赏、吸引、支持和鼓励,两情相悦。门当户对及其他,并不重要。 9、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简朴的生活、高贵的灵魂是人生的至高境界。

杨绛《记傅雷》阅读理解答案

杨绛《记傅雷》阅读理解答案 傅雷,一代翻译巨匠,傅雷多艺兼通,在绘画、音乐、文学等方面,均显示出独特的高超的艺术鉴赏力。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杨绛《记傅雷》阅读理解答案,希望你喜欢。 杨绛《记傅雷》阅读材料记傅雷 杨绛 说起傅雷,总不免说到他的严肃。有一次,几个客人在客厅里谈得热闹,阵阵笑声,傅雷自己也正笑得高兴。忽然他灵机一动,蹑足走到通往楼梯的门旁,把门一开,只见门后哥哥弟弟背着脸并坐在门槛后面的台阶上,正缩着脖子笑呢。傅雷一声呵斥,两个孩子在登登一阵凌乱的脚步声里逃跑上楼。梅馥忙也赶了上去。在傅雷前,她是抢先去责骂儿子;在儿子前,她却是挡了爸爸的盛怒,自己温言告诫。等他们俩回来,客厅里渐渐回复了当初的气氛,但过了一会儿,在笑声中,傅雷又突然过去开那扇门,阿聪、阿敏依然鬼头鬼脑并坐原处偷听。这回傅雷可冒火了,梅馥也起不了中和作用。只听得傅雷厉声喝,夹杂着梅馥的调解和责怪:一个孩子想是哭了,另一个还想为自己辩白。傅雷回客厅来,脸都气青了。梅馥抱歉地为客人换上热茶,大家又坐了一会儿,辞出,不免叹口气:唉,傅雷就是这样! 有人说傅雷孤傲如云间鹤;傅雷却不止一次在钟书和我面前自比为墙洞里的小老鼠。傅雷的自比,乍听未免滑稽。但傅雷这话不是矫情,也不是谦虚。我想他只是道出了自己的真实心情。傅雷曾告诉我

们:某某朋友昨天还在他家吃饭,今天却在报纸上骂他。这种事不止一遭。傅雷讲起的时候,虽然眼睛里带些气愤,嘴角上挂着讥诮,总不免感叹人心叵测、世情险恶,觉得自己老实得可怜,孤弱得无以自卫。他满头棱角,动不动会触犯人;又加脾气急躁,止不住要冲撞人。(划线:他知道自己不善在世途上圆转周旋,他可以安身的洞穴,只是自己的书斋;他也像老鼠那样,只在洞口窥望外面的大世界。)他并不像天上的鹤,翘首云外,不屑顾视地下的泥淖。傅雷对国计民生念念不忘,只潜身书斋,作他的翻译工作。 傅雷爱吃硬饭。他的性格也像硬米粒儿那样僵硬、干爽;软和懦不是他的美德,他全让给梅馥了。朋友们爱说傅雷固执,可是我也看到了他的固而不执,有时候竟是很随和的。他有事和钟书商量,尽管讨论得很热烈,他并不固执。他和周煦良同志合办《新语》,尽管这种事钟书毫无经验,他也不摈弃外行的意见。他有些朋友批评他不让阿聪进学校会使孩子脱离群众,不善适应社会。傅雷从谏如流,就把阿聪送入中学读书。 一九五四年在北京召开翻译工作会议,傅雷未能到会,只提了一份书面意见,讨论翻译问题。傅雷信手拈来,举出许多谬误的例句;他大概忘了例句都有主人。他显然也没料到这份意见书会大量印发给翻译者参考;他拈出例句,就好比挑出人家的错来示众了。这就触怒了许多人,都大骂傅雷狂傲。平心说,把西方文字译成中文,至少也是一项极繁琐的工作。译者尽管认真仔细,也不免挂一漏万,译文里的谬误,好比猫狗身上的跳蚤,很难捉拿净尽。假如傅雷打头先挑自

钱钟书杨绛的爱情语录精选名人钱钟书的语录

钱钟书杨绛的爱情语录精选名人钱钟书的语录 名人钱钟书的语录精选 1) 女人原是天生的政治动物。虚虚实实,以退为进,这些政治手腕,女人生下来全有。女人不必学政治,而现在的政治家要成功,都得学女人。政治舞台上的戏剧全是反串。 2) 同行最不宜结婚,因为彼此事行家,谁也哄不倒谁,丈夫不会莫测高深地崇拜太太,抬头也不会盲目地崇拜丈夫,婚姻的基础就不牢固。 3) 古典学者看她说笑时露出的好牙齿,会诧异为什么古今中外诗人,都甘心变成女人头插的钗,腰束的带,身体睡的席,甚至脚下践踏的鞋袜,可是从没想到化作她的牙刷。 4) 最初,约着见一面就能使见面的前后几天都沾着光,变成好日子。渐渐地恨不能天天见面了;到后来,恨不能刻刻见面了。 5) 有人失恋了,会把他们的伤心立刻像叫化子的烂腿,血淋淋地公开展览,博人怜悯,或者事过境迁,像战士的金疮旧斑,脱衣指示,使人惊佩。 6) 自己人之间,什么臭架子、坏脾气都行;笑容愈亲密,礼貌愈周到,彼此的猜忌或怨恨愈深。在吵架的时候,先开口的未必占上风,后闭口才算胜利。 7) 中国是世界上最提倡科学的国家,没有旁的国家肯给科学家官做的,外国科学进步,中国科学家进爵。

8) 想像是一种心里功能,它像纯洁而经琢磨的水晶,照映出感觉所获得的具体事物的形象。 9) 有许多都市女孩子已经时装模作样的早熟女人,算不得孩子;有许多女孩子只是浑沌痴顽的无性别孩子,还说不上女人。 10) 要人知道自己有个秘密,而不让人知道是个什么秘密,等他们问,要他们猜,这是人性的虚荣。 最新名人钱钟书的语录 1) 这一张文凭仿佛有亚当夏娃下身那片树叶的功用,可以遮羞包丑;小小一张方纸能把一个人的空疏愚笨寡陋都掩盖起来。 2) 永远快乐?这句话,不但渺茫得不能实现,并且荒谬得不能成立。快过的决不会永久;我们说永远快乐,正好像说四方的圆形,静止的动作同样地自相矛盾。 3) 据说,女朋友就是情人的学名,说起来庄严些,正像玫瑰花在生物学上叫蔷薇科木本复叶植物,或者休妻的法律术语是协议离婚? 4) 我们在创作中,想象力常常贫薄可怜,而一到回忆时,不论是几天还是几十年前、是自己还是旁人的事,想象力忽然丰富得可惊可喜以致可怕。 5) 人生不过是居家,出门,又回家。我们一切的情感,理智和意志上的追求或企图,不过是灵魂上的思乡病。想找一个人,一事,一处地位,容许我们的身心在这茫茫的世界有个安顿的归宿。

追忆似水年华:杨绛与钱钟书在英国留学的日子

追忆似水年华:杨绛与钱钟书在英国留学的日子 2016年5月25日凌晨,一代文学大师杨绛先生在北京逝世,享年105岁。杨绛先生作为中国 著名的作家,戏剧家和翻译家,其文学成就已被世人公认。最让人羡慕的,莫过于她与钱钟书相濡 以沫一生的爱情。今天,天道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她和钱钟书在英国留学的日子。 多年前,钱锺书给了杨绛一个最高的评价:“最贤的妻,最才的女”。这句评价很贴切,在他 们留学英国时杨绛便担任着“最贤的妻”和“最才的女”,默默地支持着钱锺书的学习和生活,自 己也在不断学习。我们就来看下杨绛的英国留学时光,缅怀这位百岁老人吧。 1935年春,钱锺书获得了庚子赔款公费留学资格,那时候杨绛还没有毕业,但是考虑到老钱这 位大名鼎鼎的清华才子从小生活在优裕的家庭环境中,被娇养惯了,除了读书之外,其它生活琐事 一概不关心,尤其是不善于生活自理,处处得有人照顾、侍候他,所以她就下定决心跟他完婚,同 去英国。 1935年7月13日,钱锺书与杨绛在苏州庙堂巷杨府举行了结婚仪式。同年夏季与丈夫同赴英 国留学。 钱锺书到牛津大学,入埃克塞特学院攻读文学学士学位。杨绛本打算进不住宿的女子学院研修 文学,但接洽入学时攻读文学的名额已满,要入学只能改修历史。她不愿意,于是决定不入学院, 而在牛津大学旁听几门文学课程,自修西方文学。 杨绛和钱锺书在校外租得一间较大的房间,做卧室兼起居室,窗临花园倒也幽静。房主姓金 Mr.King,提供三餐和下午茶,房间卫生由老金的妻女负责打扫。 钱锺书是我国庚款留学的公费生,在牛津却是自费生(commoner),自费的男女学生都穿一件黑 布背心,背上有两条黑布飘带。男生还有一只硬的方顶帽,但谁都不戴。领奖学金的学生穿长袍。 牛津女生都戴软的方顶帽子。在牛津小城街上到处可见穿黑布背心的学生,这道街景曾使杨绛当时 心里难受,有失学儿童之感。她因不忍心向已患高血压的父亲开口要钱交付牛津昂贵的学费和导师费,宁愿做一名旁听生,听几门课,到大学图书馆自习。 杨绛没有和钱锺书一起上过课,杨绛上的课,他都不上,他有他的必修课。但他们在不上课的 时候,两人一起上图书馆。旁听生没有作业,不作论文,不考试,有更多可以自己支配的时间。杨 绛从没享受过这等自由,正好把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图书馆读书。 牛津大学总图书馆名Bodleian Library,钱先生译为“饱蠹楼”,藏书五百万册,手稿六万卷。两人在这里埋头用功,确有点像书虫那样饱蠹。 牛津大学图书馆的图书向例不外借。临窗有一行单人书桌,杨绛就占据一张桌子,自己从架上 取书来读。读不完的书留在桌上,下次来接着读。在图书馆读书的学生不多,环境非常清静,杨绛 的心态也平和宁静,她给自己订了一个课程表,英国文学从乔叟开始,一个一个经典作家按照文学 史往下读。主要作品一部一部从头到尾细读。代表作外,也读有关的评论。

钱钟书对杨绛说的三句话是什么

钱钟书对杨绛说的三句话是什么 杨绛和钱钟书在清华大学相遇、相知,直到最后相守,可以说清华大学是他们一起携手人生的起点。钱钟书在和杨绛结婚后曾对杨绛杨绛说了三句话。下面是搜集整理的钱钟书对杨绛说的三句话,希望对你有帮助。 根据资料记载,钱钟书先生曾对杨绛说的三句话分别是:在没有认识你的时候,我从来都没有结婚的念头;在和你结婚后,我对我们的婚姻从来没有后悔过;我从未想过要和其他人结婚。这三句话表现了钱钟书对于自己和杨绛婚姻的满意。那么钱钟书先生对杨绛说的三句话的原因是什么呢?其实钱钟书先生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他和杨绛的婚姻是美满的,虽然婚后生活也会产生摩擦,但是钱钟书和杨绛二人也会一起度过。 资料中曾记载过杨绛对钱钟书所说的一句话;;“我最大的功劳就是保留了你孩童的天性”。由此不难看出杨绛在婚姻中扮演的是一个贤妻与朋友的形象,她对于钱钟书的爱都体现在生活的细节中,这也是他们婚姻能保鲜的秘诀。通过钱钟书先生对杨绛说的三句话可以知道,他们之间的婚姻一定是美满的,而钱钟书先生对杨绛的爱意也是越来越浓厚的,并没有随着平淡的生活而变的平淡。 钱钟书和杨绛为什么只要一个孩子提到钱钟书杨绛为什么只要一个孩子这个问题,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钱钟书和杨绛有一个

共同的认识。 钱钟书在接受采访的时候就表明了自己在日后不会再要第二个孩子,在他们看来,有了女儿钱瑗后,他们就不能再有第二个孩子了。如果有了第二个孩子,万一第二个孩子比第一个孩子可爱,再加上年龄小更招人喜爱,这样的话大女儿钱瑗就享受不到父母对她全部的爱,因为父母肯定会把一部分精力放在第二个孩子身上。所以,钱钟书和杨绛本着对孩子负责的原则,他们选择不再要第二个孩子。 钱钟书杨绛为什么只要一个孩子的原因是他们想要一心一意教育女儿钱瑗,他们愿意把自己全部的精力放在钱瑗身上,这样才会让女儿更多的享受到父母对他的关爱。而且在钱钟书和杨绛看来,生男生女并不重要,生几个孩子更不重要。他们认为重要的是要把握好当下,一旦有了第一个孩子,他们就会对这个孩子付出所有,女儿自然也会享受到所有的关爱。 而如果有了第二个孩子,钱钟书和杨绛便会觉得这对于大女儿来说是一件很不公平的事情,因为原本属于她的一切都会被第二个孩子分割走一部分。所以说,钱钟书和杨绛是本着对女儿钱瑗负责任的态度才选择只要一个孩子的,他们认为只要好好把钱瑗培养成人就够了。 钱钟书夸杨绛的内容钱钟书早年曾经夸赞杨绛女士是一个真性情的女子,无论学识还是见识都是世间鲜有,之后更是夸赞杨绛是他一生中最为重要的人,是妻子、朋友以及情人。晚年的钱钟书对于杨绛也曾有过高度的夸赞,他曾在世人面前高度地夸杨绛是这个世上最

杨绛《镜中人》阅读练习及答案

镜中人 杨绛 (1)镜中人,相当于情人眼里的意中人。 (2)谁不爱自己?谁不把自己当作最知心的人?谁不体贴自己、谅解自己?所以一个人对镜自照时看到的自己,不必犯“自恋癖”,也往往比情人眼里的意中人还中意。情人的眼睛是瞎的,本人的眼睛更瞎。我们照镜子,能看见自己的真相吗? (3)我屋里有三面镜子,方向不同,光照不同,照出的容貌也不同。一面镜子最奉承我,一面镜子最刻毒,还有一面最老实。我对奉承我的镜子说:“别哄我,也许在特殊情况下,例如垃丁下看美人,,一霎时,我会给人一个很好的印象,却不是我的真相。”我对最刻毒的镜子说:“我也未必那么丑,这是光线对我不利,才显得那么难看,我不信我就是这副模样。”最老实的镜子,我最相信,觉得自己就是镜子里的人。其实,我哪就是呢! (4)假如我的脸是歪的,天天照,看惯了,就不觉得歪。假如我一只眼大、一只眼小,看惯了,也不觉得了。好比老伴儿或老朋友,对我的缺点习惯了,就视而不见了。我有时候也照照那面奉承我的镜子,聊以自慰;也照照那面最刻毒的镜子,注意自我修饰。我自以为颇有自知之明了,其实远没有。何以见得呢? (5)我曾用过一个很丑的老妈子,姓郭。钱钟书曾说:对丑人多看一眼是对那丑人的残酷。我却认为对郭妈多看一眼是对自己的残酷。她第一次来我家,我吓得赶忙躲开了。她丑得太可怕了:梭子脸,中间宽,两头窄,两块高额骨夹着个小尖鼻子,一双肿泡眼;麻皮,皮色是刚脱了痂的嫩肉色;嘴唇厚而红润,也许因为有些紧张,还吐着半个舌尖;清汤挂面式的头发,彳艮长,才死得光光润润,水淋淋地贴在面颊两狈1,好像刚从水里钻出来似的。她是小脚,一步一扭,手肘也随着脚步前伸。

(6) 从前的老妈子和现在的“阿姨”不同。老妈子有她们的规矩。偷钱偷东西是不行的,可是买菜揩油是照例规矩,称“篮口”。如果这家买菜多,那就是油水多,“篮口”好。我当家不精明,半斤肉她扌艮一斤,我也不知道。买鱼我只知死鱼、活鱼,却不知是什么鱼。所以郭妈的“篮口”不错,一个月的“篮口”比她一个月的工资还多。她讲工钱时要求先付后做,我也答应了。但过了一两个月,她就要加工钱,给我脸色瞧。如果我视而不见,她就摔碟子、摔碗,嘟嘟?o我给的工钱总是偏高的。我加了工钱嘱她别说出去,她口中答应却立即传开了,然后对我说,家家都涨,不只我一家。她不保密,我怕牵累别人家就不敢加,所以常得看她的脸色。 (7)她的审美眼光却高得很,不顺眼的,好比眼里容不下一粒沙子。一次,她对我形容某高干夫人:“一双烂桃眼,两块高额骨,夹着个小鼻子,一双小脚,走路扭搭扭搭……”我惊奇地看着她,心想:这不是你自己吗? (8)我会理发。我自己进城做个电烫,然后自己做头发,就可以一年半载不进城。可我忽然发现郭妈的“清汤挂面”发式,也改成和我一样的卷儿了。这使我很惊奇。一次我参加宴会遇见白杨①。她问我:“你的头发是怎么卷的?”我笑说:“我正要问你呢,你的头发是怎么卷的?”我们各自讲了方法,原来她是末一梳往里,我是往外梳。第二天我换了白杨的发式,忽见郭妈也同样把头发往里卷To我不免暗笑“婢学夫人”,可是我再一想,郭妈是“婢学夫人”,我岂不是“夫人学明星”? (9)郭妈来我家不久,钟书借调到城里工作了,女儿也在城里上学、住宿,家里只我一人。如果我病了,起不了床,郭妈定不来问一声病,或来看我一眼。一次,她病倒了,我自己煮了粥,盛了一碗端到她床前。她惊奇得好像我做了什么怪事。从此她对我渐渐改变态度,心上事都和我讲了。

4.29杨绛自述与钱钟书之间的爱情

杨绛自述与钱钟书之间的爱情我第一次和钟书见面是在1932年3月,他身着青布大褂,脚踏毛底布鞋,戴一副老式眼镜,眉宇间蔚然而深秀。见面后老钱开始给我写信,约我到工字厅相会。见面时,他的第一句话就是:“我没有订婚。”而我则紧张的回答:“我也没有男朋友。”于是便开始鸿雁往来,越写越勤,一天一封,以至于他放假就回家了,我难受了好多时。冷静下来,觉得不好,这是fall in love了。 1933年秋的一天,我给钟书寄了一封信,不巧被其父钱基博老先生看到了,老先生招呼也不打就擅自拆阅。后来钟书跟我说,老先生看到信后,对我大加赞赏。因为我在信中对老钱说:“现在吾两人快乐无用,须两家父亲兄弟皆大欢喜,吾两人之快乐乃彻始终不受障碍。”老先生边看边赞:“真是聪明人语。” 1935年春,老钱获庚子赔款公费留学资格,那时候我还没有毕业,但是考虑到老钱这位大名鼎鼎的清华才子从小生活在优裕的家庭环境中,被娇养惯了,除了读书之外,其它生活琐事一概不关心,尤其是不善于生活自理,处处得有人照顾、侍候他。所以我就下定决心跟他完婚一起去英国。 多年前,读到英国传记作家概括最理想的婚姻:“我见到她之前,从未想到要结婚;我娶了她几十年,从未后悔娶她;也未想过要娶别的女人。”我把它念给钟书听,他当即回说,“我和他一样”,我说,“我也一样。”

丈夫钱锺书常自叹“拙手笨脚”。我只知道他不会打蝴蝶结,分不清左脚右脚,拿筷子只会像小孩儿那样一把抓。我并不知道其他方面他是怎样的笨,怎样的拙。 1972年的早春,我们从干校回北京不久,北京开始用煤气罐代替蜂窝煤。早起,锺书照常端上早饭,还有他爱吃的猪油年糕,满面得色。我称赞他能蒸年糕,他也不说什么,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儿。我吃着吃着,忽然诧异说:“谁给你点的火呀?”(因为平时我晚上把煤炉封上,他早上打开火门,炉子就旺了,这一次不是)锺书等着我问呢,他得意说:“我会划火柴了”这是他生平第一次划火柴,为的是做早饭。 “文革”期间,某天忽然有部门通知去参加国宴。钟书说:“我不去,哈!我很忙,我不去,哈!”那人说:“这是江青同志点名要你去的!”钟书则说:“哈!我不去,我很忙,我不去!”那人于是说:“那么,我可不可以说你身体不好,起不来?”钟书很直接:“不!不!不!我身体很好,你看,身体很好!哈!我很忙,我不去,哈!”于是一直没有出门。 有位外国学者读了钟书的《围城》后赞叹不已,打电话说要见他。钟书在电话里说:“假如你吃了一个鸡蛋觉得很好,何必一定要去找下这个鸡蛋的鸡呢?”我们在清华养过一只很聪明的猫。钟书说它有灵性,特别宝贝。猫儿长大了,半夜和别的猫儿打架。钟书特备长竹竿一枝,倚在门口,不管多冷的天,听见猫儿叫闹,就急忙从热被窝里出来,拿了竹竿,赶出去帮自己的猫儿打架。和我们家那猫儿争风打架的情敌之一是近邻林徽因的宝贝猫,她称为她一家人的“爱的焦

杨绛先生一生经典语录大全

杨绛先生一生经典语录大全 1、唯有身处卑微的人,最有机缘看到世态人情的真相--杨绛 2、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杨绛《我们仨》 3、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杨绛 4、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杨绛《100岁感言》 5、故人笑比中庭树,一日秋风一日疏。--杨绛《将饮茶》 6、我曾做过一个小梦,怪他一声不响地忽然走了。他现在故意慢慢走,让我一程一程送,尽量多聚聚,把一个小梦拉成一个万里长梦。这我愿意。送一程,说一声再见,又能见到一面。离别拉得长,是增加痛苦还是减少痛苦呢?我算不清。但是我陪他走的愈远,愈怕从此不见。--杨绛《我们仨》 7、我在融洽而优裕的环境里生长,全不知世事。可是我很严肃认真地考虑自己"该"学什么。所谓"该",指最有益于人,而我自己就不是白活了一辈子。我知道这个"该"是很夸大的,所以羞于解释。父亲说,没有什么该不该,最喜欢什么,就学什么。我却不放心。只问自己的喜爱,对吗?我喜欢文学,就学文学?爱读小说,就学小说? 父亲说,喜欢的就是性之所近,就是自己最相宜的。--杨绛《将饮茶》 8、假如"心如明镜台"的比喻可以借用,她就要勤加拂拭,抹去一切尘埃。--杨绛《洗澡》 9、"见她之前,从未想结婚;娶她之后,从未后悔娶她" 钱钟书与杨绛的一世情缘我第一次和钟书见面是在1932年3月,他身着青布大褂,脚踏毛底布鞋,戴一副老式眼镜,眉宇间蔚然而深秀。见面后老钱开始给我写信,约我到工字厅相会。见面时,他的第一句话就是:"我没有订婚。"而我则紧张的回答:"我也没有男朋友。"于是便开始鸿雁往来,越写越勤,一天一封,以至于他放假就回家了。我难受了好多时。冷静下来,觉得不好,这是fall in love了。--杨绛 10、"我只怕人不如书好对付。他们会看不起你,欺负你,或者就嫉妒你,或者又欺负又嫉妒。..." --杨绛《洗澡》 11、我常奇怪,为什么有人得了我父亲的帮助,感激得向我母亲叩头,终身不忘。为什么有人由我父亲的帮助得了一千多亩好田,二十年后居然没忘记她所得的便宜;不顾我父亲老病穷困,还来剥削他的脑力,然后用两个汤团来表达她的谢意。为什么人与人之间的差异竟这么大? --杨绛《将饮茶》

罗银胜(杨绛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祖国山河沦陷,生灵涂炭。杨绛和钱钟书人在国外,心在国内。他们时刻思念着祖国,思念着亲人。他们面对国破家亡的情势,寝食难安。他们恨不能长了翅膀,快点飞回亲人的身旁。 上海已沦陷——这是一九三七年十一月十二日,“八一三”抗战结束。国民党军队撒离上海,日本侵略者进驻上海造成的。上海沦陷后,日寇在其所占领的南市.闸北、虹口、杨浦、浦东等地到处设立关卡,沿苏州河各桥口更是岗哨林立,戒备森严,许多地段被日军辟为军事警戒区。当时,上海公共租界其余部分和法租界。因英、关、法等国是中立国而未被日军占领,但是处于日军的四面包围之中,故有“孤岛”之称。 一九三八年九月,法国邮船阿多士11号正驶向中国。杨绛和钱钟书告别了法国的友人,与女儿钱瑗一起,乘坐在这艘轮船上。在回国的路程中,杨绛带着女儿到上海省视父亲。船到上海,她由钱钟书的弟弟和另一亲威接到钱家。钱钟书赴北京清华大学工作。 杨绛对自己的父亲有了更深的了解,她的女儿圆圆亦受到外祖父的万般宠爱,请看以下杨绛的追忆: 父亲在上海的朋友渐渐减少。他一次到公园散步回家说,传杨某(父亲自指)眼睛瞎掉了。我吃惊问怎会有这种谣言。原来父亲碰到一个新做了汉奸的熟人。没招呼他。那人生气.骂我父亲眼里无人。有一次我问父亲,某人为什么好久不来。父亲说他“没脸来了”。因为他也“下海”了。可是抗战的那几年,我父亲心情还是很愉快的,因为愈是在艰苦中,愈见到自己孩子对他的心意。他身边还有许多疼爱的孙儿女—— 父亲不许称“外孙”或“外孙女”,他说,没什么“内孙”“外孙”。他也不爱“外公”之称。我的女儿是父亲偏宠的孙女之一,父亲教她称自己为“公”而不许称“外公”。缺憾是母亲不在了,而这又是唯一的安慰。母亲可以不用再操心或劳累。有时碰到些事,父亲不在意,母亲料想不会高兴,父亲就说,幸亏母亲不在了。 有一天,钱钟书回来满面愁容,说是他的爹爹来信,叫他到湖南蓝田去,当英文系主任,同时又可以侍奉父亲。原来早些时候,钱钟书的父亲钱基博应他的老友廖世承的恳请,到湖南蓝田帮他创建国立师范学院。钱钟书来沪探亲期间。他父亲频发函电,称自己老病,

钱钟书与杨绛的爱情故事

钱钟书与杨绛的爱情故事

————————————————————————————————作者:————————————————————————————————日期:

《钱钟书与杨绛的爱情故事》 ——2015年3月14日老大赠于大大

我见到她之前,从未想到要结婚; 我娶了她几十年,从未后悔娶她;也未想过要娶别的女人。 我第一次和钟书见面是在1932年3月,他身着青布大褂,戴一副老式眼镜,眉宇间蔚然而深秀。见面时,他的第一句话就是:“我没有订婚。”而我则紧张的回答:“我也没有男朋友。”于是便开始鸿雁往来,越写越勤,一天一封,以至于他放假就回家了。我难受了好多时。冷静下来,觉得不好,这是fal lin love了。 1933年秋的一天,我给钟书寄了一封信,不巧被其父钱基博老先生看到了,老先生招呼也不打就擅自拆阅。后来钟书跟我说,老先生看到信后,对我大加赞赏。因为我在信中对老钱说:“现在吾两人快乐无用,须两家父亲兄弟皆大欢喜,吾两人之快乐乃彻始终不受障碍。”老先生边看边赞:“真是聪明人语。” 1935年春,老钱获公费留学资格,那时我还没有毕业,但是考虑到老钱从小生活优裕,被娇养惯了,除了读书之外,其它生活琐事一概不关心,尤其是不善于生活自理,处处得有人照顾。我就下定决心跟他完婚一起去英国。 多年前,读到英国传记作家概括最理想的婚姻:“我见到她之前,从未想到要结婚;我娶了她几十年,从未后悔娶她;也未想过要娶别的女人。”我把它念给钟书听,他当即回说,“我和他一样”,我说,“我也一样。” 我的丈夫钱钟书 钟书常自叹“拙手笨脚”。我只知道他不会打蝴蝶结,分不清左脚右脚,拿筷子只会像小孩儿那样一把抓。我并不知道其他方面他是怎样的笨,怎样的拙。 1972年的早春,我们从干校回北京不久,北京开始用煤气罐代替蜂窝煤。早起,钟书照常端上早饭,还有他爱吃的猪油年糕,满面得色。我称赞他能蒸年糕,他也不说什么,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儿。我吃着吃着,忽然诧异说:“谁给你点的火呀?”(因为平时我晚上把煤炉封上,他早上打开火门,炉子就旺了,这一次不是)钟书等着我问呢,他得意说:“我会划火柴了”这是他生平第一次划火柴,为的是做早饭。 有位外国学者读了钟书的《围城》后赞叹不已,打电话说要见他。钟书在电话里说:“假如你吃了一个鸡蛋觉得很好,何必一定要去找下这个鸡蛋的鸡呢?”

钱钟书夫人杨绛先生简介

钱钟书夫人杨绛先生简介 2016年5月25日凌晨,著名女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钱锺书夫人杨绛在北京协和医院病逝,享年105岁。澎湃新闻经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对这一消息进行了确认。杨绛,原名杨季康,祖籍江苏无锡,1911年7月17日生于北京。少年时代先后在北京、上海、苏州等地读书。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获文学学士学位,当年考入清华大学研究生院,为外国语言文学研究生。1935年与钱锺书结婚,同年夏季与丈夫同赴英国、法国留学。1938年秋回国,曾任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外语系教授、清华大学外语系教授。1949年后,调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杨绛先生的第一部作品为短篇小说《璐璐,不用愁!》,于1934年初发表于《大公报文艺副刊》。1940年代初,她连续创作了喜剧《称心如意》和《弄假成真》,这两部剧本写作和上演于抗战时期沦陷后的上海,当时引起很大反响。1980年代以来,是杨绛创作的“新时期”,她以散文和小说两方面的创作成就引起世人注目。其散文代表作《干校六记》出版于1981年,畅销于整个1980年代,在港澳台均出版了繁体字单行本,并被译成多种外国文字在国外出版。小说代表作《洗澡》(意即洗脑筋,系国内最早反映知识分子改造的文学作品),出版于1988年,在知识分子当中引起很大反响,作品亦被译成多种外国文字出版。作为外国文学研究家,杨绛先生写过多篇评析西班牙和英国文学名著的理论作品,如评论《堂吉诃德》、《小癞子》(Lazarillodel Tormes)和《塞莱斯蒂娜》(La Celestina)等的文章,以及论英国作家菲尔丁等。作为翻译家,杨绛先生的文学翻译成就卓著,除《堂吉诃德》外,她还翻译了西班牙流浪汉小说《小癞子》、法国文学名著《吉尔·布拉斯》(Alain ReneLe Sage:)以及古希腊散文柏拉图(plato)的“对话录”《斐多》(Phaedo)等。​跨入新世纪之后,杨绛先生在整理编订钱锺书遗稿之余,又创作了《怀念陈衡哲》、《难忘的一天》和《我在启明上学》等多篇忆旧散文;出版于2003年6月的家庭纪事散文《我们仨》,则因其真挚的情感和优美隽永的文笔而深深打动读者,成为2003年的超级畅销书。2014年,103岁杨绛新书《洗澡之后》8月出版,这是杨绛先生在98岁后为其小说《洗澡》所写的续作。包括《洗澡之后》在内,数篇未发表的杨绛先生作品收入在2014年8月出版的9卷本《杨绛全集》中,《全集》共270多万字。

百岁老人杨绛阅读答案

篇一:百岁老人杨绛阅读答案 百岁老人杨绛 自1977年一家人搬进来,她就再没离开过。 但从那时起,杨绛就把这间寓所称为“人生的客栈”,欢乐与伤悲来来往往,都成了过客,已没有什么可以扰乱她平静的心灵。杨绛开始独自一人全身心整理钱钟书的学术遗物——她把这叫做“打扫现场”,每日的生活简单而规律,笔耕不辍,深居简出。 1966年,钱钟书和杨绛都被革命群众“揪出来”,成了“牛鬼神蛇”,被整得苦不堪言,杨绛还被人剃了“阴阳头”。她连夜赶做了个假发套,第二天照常出门买菜。群众分给她的任务是清洗厕所,污垢重重的女厕所被她擦得焕然一新,毫无秽气,进来的女同志都大吃一惊。 从1994年开始,钱钟书住进医院,缠绵病榻,全靠杨绛一人悉心照料。 “钟书病中,我只求比他多活一年。照顾人,男不如女。我尽力保养自己,争求‘夫在先,妻在后’,错了次序就糟糕了。”1997年,被杨绛称为“我平生唯一杰作”的爱女钱瑗去世。一年后,钱钟书临终,一眼未合好,杨绛附他耳边说:“你放心,有我呐!”内心之沉稳和强大,令人肃然起敬。“钟书逃走了,我也想逃走,但是逃到哪里去呢?我压根儿不能逃,得留在人世间,打扫现场,尽我应尽的责任。”当年已近九十高龄的杨绛开始翻译柏拉图的《斐多篇》。2003年,《我们仨》出版问世,这本书写尽了她对丈夫和女儿最深切绵长的怀念,感动了无数中国人。 钱钟书留下的几麻袋天书般的手稿与中外文笔记,多达7万余页,也被杨绛接手过来,陆续整理得井井有条:2003年出版了3卷《容安馆札记》,178册外文笔记,20卷的《钱钟书手稿集·中文笔记》也将于今年面世! 这位百岁老人的意志和精力,让所有人惊叹! 这也是她一贯身心修养的成果。据杨绛的亲戚讲述,她严格控制饮食,少吃油腻,喜欢买了大棒骨敲碎煮汤,再将汤煮黑木耳,每天一小碗,以保持骨骼硬朗。她还习惯每日早上散步、做大雁功,时常徘徊树下,低吟浅咏,呼吸新鲜空气。 2004年《杨绛文集》出版,出版社准备大张旗鼓筹划其作品研讨会,杨绛打了个比方风趣回绝:“稿子交出去了,卖书就不是我该管的事了。 钱钟书去世后,杨绛以全家三人的名义,将高达八百多万元的稿费和版税全部捐赠给母校清华大学,设立了“好读书”奖学金。杨绛与钱钟书一样,出了名的不喜过生日,九十岁寿辰时,她就为逃避打扰,专门躲进清华大学招待所住了几日“避寿”。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3.杨绛说,自己得留在人世间,打扫现场。 【答案】1.d c 2.①文中描绘了设施简单的家,通过家来初步展现杨绛的淡泊又高远的精神境界。(2分)②自然引出家是“人生客栈”的话。客栈是旅客暂时存身之处,无所牵挂,在这里欢乐与悲伤

杨绛生平丨一个高贵、生动而深刻的灵魂

杨绛生平丨一个高贵、生动而深刻的灵魂 2014-07-17 更多新闻请点 第一收藏1cang近年来,每到7月17日,人们不约而同把目光投向一位无官无职亦非明星的世纪老人,为什么?只因为,在她身上,人们品味出了家的温馨、人性的温暖、书香的安宁。 一位安静、优雅、博学的女性,她高贵、生动而深刻的灵魂,扣动着从知识界到普通老百姓的心。她是专家学者,是作家翻译家,是女儿,是姐妹,是妻子,是母亲。她守候着人类最小的社会单元,为人生创造了美丽的“第一秩序”——家。她有一个被时代熟知的称号“钱钟书夫人”,她是一个从容优雅的精神贵族,却有着一个世纪令人感动的平民情怀。▌无锡老家——人生的第一课堂杨绛先生,字季康,1911年7月17日辛亥革命前百日出生于北京。出生时爱笑,家里人给她喂冰淇淋,她甜得很开心,小嘴却冻成“绛”紫色,不过她的命名却是因为排行老四,“季康”被兄弟姐妹们嘴懒叫得吞了音,变成了减缩版的“绛”,这也是她剧本上演时自己取的笔名。杨绛父亲杨荫杭是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志士,是美国大学的法学硕士。父亲最著名的事迹是在浙江

当高等审判厅厅长时,坚持原则判决了督军的恶霸亲戚;任京师高等检察长时,坚持司法独立,毅然传讯交通总长并搜查其寓所,在因此被停职后,竟公开发表了长篇《申辩书》,申明自己的合法与司法总长的偏袒之嫌。此案成为民国一桩著名公案。杨家父母关系融洽,给每个孩子充分发展个性的机会,特别是对女孩,不要说是上世纪之初,即便是在21 世纪的今天仍然让人赞叹不已。叶圣陶曾说:“九如巷张家的四个才女,谁娶了她们都会幸福一辈子。”杨绛说,我们姐妹个个都对自己的丈夫很好,但我们都不如母亲对父亲那样细致耐心。杨绛初嫁入钱家时,钱钟书父亲主张杨绛待在家里学学家务,不要出去工作,杨绛的父亲说:“钱家倒很奢侈,我花这么多心血培养的女儿就给你们钱家当不要工钱的老妈子!”三岁的杨绛从出生地北京回到故乡无锡时,充满自信和调皮,竟然对初次见面的三姐说:“叫声季康官嘛。”在教会学校读小学时,杨绛俨然是孩子王。她是被姆姆老师称为淘气的“小魔鬼”,她学会了两手抓着绳子双脚缠绕着一直爬到秋千架的顶端;上课讲话被老师罚站,她觉得冤,可以一直不停地大哭到班主任姆姆来哄她;她会当面顶撞老师姆姆,而奋不顾身地去救护陷在泥塘里的小同学;她也是功课好而两次跳级被宠爱地称为老师的“大零”(Darling,心爱的人)的学习尖子;同学中闹两派,她不愿学人家讨好两派说“都帮”,宁愿得罪人说“都不帮”;老师让她送没封

窗帘杨绛的阅读理解题答案才女杨绛阅读理解答案

窗帘杨绛的阅读理解题答案才女杨绛阅读理解 答案 杨绛的《窗帘》描写的是一怎样的关于窗帘的故事呢?一起来文中找答案吧。下面由WTT为大家带来窗帘杨绛的阅读答案,希 望对大家有帮助! 窗帘杨绛的阅读材料 ①人不怕挤,不论怎样挤轧,大家也挤不到一处。像壳里的仁,各自各;像太阳光里飞舞的轻尘,各自各。凭你多热闹的地方,窗对着窗,各自人家,彼此不相干只要挂上一个窗帘,只要 拉过那薄薄一层,便把别人家隔离在千万里以外了。 ②隔离,不是断绝。窗帘并不堵没窗户,只在彼此间增加些 距离一一欺哄人招引人的距离。窗帘并不盖没窗户,只隐约遮掩 一一多么引诱挑逗的遮掩!所以,赤裸裸的窗口,不引起任何注意;而一角掀动的窗帘,惹人窥望测度,生出无限兴趣。 ③光秃秃赤裸裸,当然表示天真朴素。何必这些虚伪,遮遮 掩掩的不老实!可是,逢人只说三分话,就不能一见倾心,肝胆相照?开口见喉咙,也未免浅显。有乖巧的人,把天真朴素,做了窗帘的质料,做了窗帘的颜色。一个沽白素净的帘子,堆登叠着的 透明的软纱,在风里飘曳。这种朴素,只怕比五颜六色更经得起 人为的漂洗而更富有魅力。认真要赤裸裸不假遮饰,除非有希腊

神像那样完美的身体,有天使般纯洁的灵魂。培根(Bacon )说过:“赤裸裸是不体面的;不论是裸露的身体,或是裸露的心。” 人从乐园里驱逐出来的时候,已经体味刻这句话了。 ④所以赤裸裸的事实总需要些掩饰,便是赤裸裸的真理,也需要一些衬托装饰。白昼的阳光,无情地照彻了人间万物,不能留下些幽暗让人这惑,让人梦想,让人希望,没有轻云薄雾把日光筛漏出五色霞彩来,天空该多么单调荒凉! ⑤隐约的模糊中,才容许你做梦和想象。距离增添了神秘。看不见边际,变为没边没际的遥远与辽阔。云雾中的山水,暗夜的星辰,希望中的未来,高超的理想,仰慕的名人,心许的“相知”,------隔着窗帘,惝迷离、相看一眼,越加添了想望;偶然目逆,给你无限欣喜;每一次试探是冒险,每一个发现是惊奇。伟大,伟大!在陶醉迷恋中,也忘却了自己帘后的狭小与简陋。 ⑥这时候,你掀起了窗帘。后面,有什么?赤裸裸的真实!像泰尼生( Tennyson)诗中的夏洛特女郎(Lady of Shalott),看厌了镜中反映的天地,三步跑到窗前,望一望外面真实的世界。她的镜子破裂成两半,她毁灭了以前快乐而无知的自己。悄悄地放下窗帘,失望而悲哀。 ⑦可是,失去的只是一个迷梦。有时也能换到窗帘后面的安静和休息,不论那间屋子多么简陋狭小。

杨绛钱钟书经典语录

杨绛钱钟书经典语录 导语:离别拉得长,是增加痛苦还是减少痛苦呢?我算不清,但是我陪他走得愈远,愈怕从此不见。以下本人为大家介绍杨绛钱钟书经典语录文章,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杨绛钱钟书经典语录1、有修养的人,能喜怒不形于色。但不形于色,未必喜怒不影响他的判断选择。要等感情得到了相当的满足或发泄,平静下来,智力才不受感情的驱使。 2、我们看到的命运是毫无道理的,专开玩笑,惯爱捉弄人,惯爱捣乱。 3、爱情是不由自主的,得来容易就看得容易,没得到的,或者得不到的,才觉得稀罕珍贵。 4、人虽然渺小,人生虽然短,但是人能学,人能修身,人能自我完善。人的可贵在于人的本身。 5、我四顾寻找,不见他的影踪。 6、晚霞渐渐暗淡,暮霭沉沉,野旷天低,菜地一片昏暗,远近不见一人,也不见一点灯光。 7、阿圆已经不在了,我变了梦也无从找到她;我也疲劳得无力变梦了。 8、灵性良心人人都有。经常凭灵性良心来克制自己,就是修养。9、我心静如水,我该平和地迎接每一天,过好每一天,准备回家。 10、喊声落在旷野里,好像给吞吃了似的,没留下一点依稀仿佛的音响。彻底的寂静,给沉沉夜色增添了分量,也加深了我的孤凄。 11、人毕竟是血肉之躯,带些缺点,更富有人情味吧。 12、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还在寻觅归途。 13、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14、其实,如果不想干人世间所不容许的事,无需仙家法宝,凡间也有隐身衣;只是世人非但不以为宝,还惟恐穿在身上,像湿布衫一样脱不下。因为这种隐身衣的料子是卑微。身处卑微,人家就视而不见,见而无睹。 15、人家挂着窗帘呢,别去窥望。宁可自己也挂上一个,华丽的也好,朴素的也好。如果你不屑挂,或懒得挂,不妨就敞着个赤裸裸的窗口。不过,你总得尊重别人家的窗帘。 16、灵魂的美恶,不体现在肉体上。 17、我时常听人吹牛,豪言壮语,使我自惭渺小。我也想吹吹牛"自我伟大"一番,可是吹来却"鬼如鼠"。因为只是没发酵的死面,没一点空气。 18、创作的一个重要成分是想象,经验好比黑暗里点上的火,想象是这个火所发的光;没有火就没有光,但光照所及,远远超过火光点儿的大小。 19、你的问题在于读的太少而想的太多。 20、他现在故意慢慢儿走,让我一程一程送,尽量多聚聚,把一个小梦拉成一个万里长梦。这我愿意。送一程,说一声再见,又能见到一面。离别拉得长,是增加痛苦还是减少痛苦呢?我算不清。但是我陪他走得愈远,愈怕从此不见。 21、我喊他,没人应。只我一人,站在荒郊野地里。 22、我向来以为自己是个随和的人,只是性情有点孤僻,常闷闷不乐,甚至怀疑自己有忧郁症,并且觉得自己从出世就是个错,一言一行,时候回想总觉得不当。我什么都错。 为什么要有我这个人呢? 23、我陪他走得愈远,愈怕从此不见。 24、我觉得在艰难忧患中最能依恃的品质,是肯吃苦。 因为艰苦孕育智慧;没有经过艰难困苦,不知道人生有多么坎坷。有了亲身经验,才能变得聪明能干。

杨绛先生:翻译的技巧

杨绛先生:翻译的技巧 敬爱的杨绛先生于2002年写了下面这篇文章。杨先生曾被朱光潜先生誉为“中国最好的散文译者”。 翻译的技巧 一九八六年,我写过一篇《失败的经验----试谈翻译》,记不起在什么刊物上发表过。文章未引起任何反应,我想是不值一看,打算削弃。钟书说:文章没有空论,却有实用,劝我保留。这篇文章就收入我的《作品集》了。如今重读旧文,觉得我没把意思表达清楚,所举例句,也未注明原文。所以我稍加修改,并换了题目。 我对自己的翻译,总觉未臻完善。所以我翻译的作品虽然不多,失败的经验却不少。由失败的经验试谈翻译,就是从经验中摸索怎样可以更臻完善。我就把原题改为《翻译的技巧》。 我暂且撇开理论----理论只在下文所谈的经验里逐渐体现。反正一切翻译理论的指导思想,无非把原作换一种文字,照模照样地表达。原文说什么,译文就说什么;原文怎么说,译文也怎么说。这是翻译家一致承认的。至于如何贯穿这个指导思想,却没有现成的规律;具体问题只能各别解决。因此谈翻译离不开实例。可是原作的语种不同,不免限止了对这个问题的共同认识;而实例又东鳞西爪,很难组织成为系统。我试图不引原文而用半成品为例,并尽量把问题组成系统。 1 谈失败的经验,不免强调翻译的困难。至少,这是一项苦差,因为一切得听从主人,不能自作主张。而且一仆二主,同时伺候着两个主人:一是原著,二是译文的读者。译者一方面得彻底了解原著;不仅了解字句的意义,还须领会字句之间的含蕴,字句之外的语气声调。另一方面,译文的读者要求从译文里领略原文。译者

得用读者的语言,把原作的内容按原样表达;内容不可有所增删,语气声调也不可走样。原文的弦外之音,只从弦上传出;含蕴未吐的意思,也只附着在字句上。译者只能在译文的字句上用功夫表达,不能插入自己的解释或擅用自己的说法。译者须对原著彻底了解,方才能够贴合着原文,照模照样地向读者表达。可是尽管了解彻底,未必就能照样表达。彻底理解不易,贴合着原著照模照样地表达更难。 我的经验只限于把英文、法文、西班牙文的原著译成汉语。西方语法和汉语语法大不相同。如果把欧洲同一语系的语言从这一种译成那一种,就是唐吉诃德所谓“好比誊录或抄写”;如要翻成汉语就不那么现成了。略有经验的译者都会感到西方语言和汉语行文顺逆不同,晋代释道安翻译佛经时所谓“胡语尽倒”。要把西方语文翻成通顺的汉语,就得翻个大跟头才颠倒得过来。我仿照现在常用的“难度”、“甜度”等说法,试用个“翻译度”的辞儿来解释问题。同一语系之间的“翻译度”不大,移过点儿就到家了,恰是名副其实的“迻译”。汉语和西方语言之间的“翻译度”很大。如果“翻译度”不足,文句就仿佛翻跟头没有翻成而栽倒在地,或是两脚朝天,或识蹩了脚、拐了腿,站不平稳。 2 翻跟头只是比喻。而且翻跟头是个快动作----翻译也是快动作:读懂原文,想一想,就翻出来。要讲明怎么翻,得用实际的语言,从慢镜头下一一解释。 “胡语尽倒”的“倒”,并不指全文语言颠倒。汉语和西方语言同样是从第一句开始,一句接一句,一段接一段,直到结尾;不同主要在句子内部的结构。西方语言多复句,可以很长;汉文多单句,往往很短。即使原文是简短的单句,译文也不能死挨着原文一字字的次序来翻,这已是常识了。所以翻译得把原文的句子作为单位,一句挨一句翻。 翻译包括以下几道工序。 一以句为单位,译妥每一句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