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水土保持设计

水土保持设计

水土保持设计
水土保持设计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

发表时间 :2013-03-18 14:53:58发表人员:admin点击

数:1593

Technical regulation on water and soil conservation

plan of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projects

SL204— 98

主编单位:水利部水土保持司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实施日期: 1998 年 5 月 1 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关于批准发布《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

SL204-98 的通知

水科技 [1998]47 号

根据 1995 年水利水电技术标准的制定、修订计划,由部水土保持司主持、

主编制定的《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经审查批准为水利行业标准,现予发布。标准名称和编号为:

强制性标准: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SL204—98。

本标准自 1998 年 5 月 1 日起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各单位应注意总结经验,

如有问题请函告水土保持司,并由其负责解释。

标准文本由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发行。

1998年2月5日

前言

编制《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的主要依据是《中华人民共

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水利部第 5 号令《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报审批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

本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部分总则。简述编制本规范的目的和意义,适用范围,水土保持方案分

阶段的要求,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任务及责任范围,水土保持方案应达到的目标等。

第二部分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要求。主要有水土保持方案各设计阶段的要求,

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的编制及其基本情况调查、水土流失预测、防治方案的制定、投资概 ( 估) 算和效益分析等。

第三部分水土流失防治工程。对防治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的拦渣工程、

护坡工程、土地整治工程、防洪工程、防风固沙工程、泥石流防治工程、绿化工

程等 7 个方面的措施,分别提出技术要求。

本规范的解释单

水利部水土保持司

位:

本规范的主编单

水利部水土保持司

位:

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上中游管理局

本规范的参编单

黄河上中游管理局规划设计院

位: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本规范主要起草焦居仁刘震刘万铨曾大林蔡建勤王

人:欣成

姜德文汪有科严国民付永杰

目次

1总则

2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要求

3拦渣工程

4护坡工程

5土地整治工程

6防洪工程

7防风固沙工程

8泥石流防治工程

9绿化工程

条文说明

1总则

1.0.1 水土保持方案是开发建设项目总体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设计和实施水土保持措施的技术依据。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及其实施条例和有关法规,特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矿业开采、工矿企业建设、交通运输、水工程建设、电力建设、荒地开垦、林木采伐及城镇建设等一切可能引起水土流失的开发建设项目水

土保持方案的编制。

1.0.3水土保持方案分阶段编制要求:

1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分为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技施设计三个阶段。本

规范适用于可行性研究阶段和初步设计阶段的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技施设计阶段可参照本规范进行编制。

2新建、扩建项目的水土保持方案,其内容和深度应与项目主体工程所处的阶段要求相适应。

3已建、在建项目须直接编制达到初步设计或技施设计阶段深度要求的水土保持设计。

1.0.4 开发建设项目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水土流失防治工作:

1对征用、管辖、租用土地范围内的原有水土流失进行防治。

2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必须采取措施保护水土资源,并尽量减少对植被的破坏。

3废弃土 ( 石、渣 ) 、尾矿渣 ( 砂) 等固体物必须有专门存放场地,并采取拦挡治理措施。

4采挖、排弃渣、填方等场地必须进行护坡和土地整治。

5开发建设形成的裸露土地,应恢复林草植被并开发利用。

1.0.5开发建设项目的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应通过现场查勘和调查研究,

经与项目所在地县级以上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机构协商后确定,一般应包括以下两个

方面:

1项目建设区:指开发建设单位的征地范围、租地范围和土地使用管辖范围。

2直接影响区:指项目建设区以外由于开发建设活动而造成的水土流失及其直接危害的范围。

1.0.6 编制水土保持方案,应认真进行调查研究,查清水土流失的现状,预测

由于开发建设新增的水土流失,提出防治水土流失的措施及布局,确定水土保持

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编制不同阶段的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

1.0.7 开发建设项目责任范围内的水土流失应因地制宜地采取拦渣、护坡、土地整治、

防洪、防风固沙、防治泥石流、绿化等防治措施,使新增的水土流失及土地沙化得

到有效控制,项目区内原有的水土流失得到基本治理,工程安全得到保障,泄入

下游河道的泥沙显著减少,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1.0.8 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及防治措施技术的确定,除应遵循本规范外,还应遵

循水土保持有关的国家标准和该建设项目的行业标准。

返回目录

2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要求

2.1 阶段要求

2.1.1 可行性研究阶段: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报审批管理规定》

所规定的内容和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水土保持方

案报告书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建设项目区责任范围及其周边环境概况。

2项目区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现状。

3生产建设中排放废弃固体物的数量和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及其危害。

4水土流失防治初选方案。

5水土保持投资估算。

2.1.2初步设计阶段:根据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水土保持方案( 可行性研究阶

段) 报告书,对各项水土流失防治工程进行初步设计。初步设计阶段应包括以

下主要内容:

1 水土保持初步设计依据。

2 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及面积。

3开发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面积、数量预测。

4水土流失防治工程的初步设计,重点工程应有较详典型设计。

5水土保持投资概算。

6实施的保证措施 ( 机构、人员、经费和技术保证等 ) 。

2.1.3 技施设计阶段:主要是按项目水土保持初步设计,进行各项水土保持工程的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

2.2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的主要内容

2.2.1方案编制总则:

1结合开发建设项目的特点阐述编制水土保持方案的目的和意义。

2编制依据:

1)法律法规依据。

2)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等。

3)环境影响评价大纲及报告书。

4)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大纲及审查意见。

5)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委托书 ( 合同 ) 或任务书。

3 采用技术标准:

包括有关水土保持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等。

2.2.2建设项目地区概况:

1建设项目名称、位置 ( 应附平面位置图 ) 、建设性质、总投资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2建设规模、防治责任范围、工程布局 ( 应附平面团 ) 。

3项目区地形、地貌、地质、土壤、地面物质、植被等。

4项目区及其周边地区气象、水文、河流及泥沙等。

5项目区及周边地区人口、土地利用、经济发展方向和水平等社会经济状况。

6项目区发展规划。

7建设项目施工工艺、采挖及排弃固体废弃物的特点等。

8项目区水土流失现状及防治情况。

2.2.3生产建设过程中水土流失预测:

1水土流失预测时段的划分。

2预测的内容和方法:

1)扰动原地貌、损坏土地和植被的面积。

2)弃土、弃石、弃渣量。

3)损坏水土保持设施的面积和数量。

4)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面积及流失总量。

5)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危害。

3预测结果及综合分析。

2.2.4 水土流失防治方案:

1方案编制的原则和目标。

2建设项目的防治责任范围 ( 应附图说明 ) 、本方案的设计深度。

3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及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 ( 应附平面布置图 ) 。

4分区防治措施布局 ( 大型建设项目还应另行编制分区防治附件 ) 。

5方案实施进度安排及其工程量 ( 应列表说明 ) 。

6水土流失监测。

2.2.5水土保持投资估(概)算及效益分析:

1水土保持投资估 ( 概) 算:

1) 编制依据。

2) 编制方法。

3) 总投资及年度安排 ( 应列表说明 ) 。

2效益分析。主要分折和预测方案实施后,控制水土流失、恢复和改善生态

环境、恢复土地生产力、保障建设项目安全、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和效益。2.2.6 方案实施的保证措施:

1组织领导和管理措施。

2技术保证措施。

3资金来源及管理使用办法。

2.2.7附:水土保持方案(含大纲)审查意见。

2.3基本情况调查

2.3.1 项目调查:主要调查项目名称、性质、生产规模、总投资、主体工程及附

属工程状况、初步设计安排、生产年限及建设项目工艺、采挖及排弃特点等内容。

2.3.2项目区及周边地区调查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项目区位置和范围。查阅有关设计资料,结合现场查勘,进行调查。并

附平面位置图。

2自然状况调查。包括地形、气象、水文、植被、地面物质组成等直接影

响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项目区范围较大的包括若干不同的类型区 ( 或不同条件的

土地 ) 应分区进行调查。

1) 地形调查。通过现场查勘和地形图分析,调查项目区的地貌类型 ( 山地、丘陵、高原、平原、风沙区等 ) 及有代表性的地面坡度、坡长、沟道、河流情况等。

2) 气象、水文调查。收集气象站、水文站实测资料,调查区内降水、气温、

风力、蒸发以及河道径流、洪水、泥沙等。

3) 植被调查。通过查阅当地的植物志、农业区划、林业区划等资料,结合

现场样方调查,了解项目区的植被类型、林草生长及覆盖度等。

4) 地面物质组成调查。查阅有关地质、土壤资料,了解项目区内不同地貌

部位地面组成物质的种类 ( 土壤、裸岩、明沙 ) 和土壤类型、质地、土层厚度等。

5) 土地利用调查。包括项目区目前的土地利用状况,今后土地利用的安排等,以预测拟建项目区的水土流失状况,并附图。

3社会经济调查。包括开发建设单位及其周边地区 ( 包括项目的移民区 ) 的土

地利用、人口、劳力、城镇建设和社会经济状况等。

4水土流失调查。采取重点与一般相结合,以重点为主的方法进行调查。着重了解不同类型土地的径流模数、土壤侵蚀模数。项目区内每一不同类型区至少选

一个有代表性的地段或小流域,对上、中、下游,坡面,沟壑进行全面调查,与项

目区内面上一般调查情况相验证。

2.4项目区水土流失预测

2.4.1 水土流失预测的时段划分。根据建设项目所处的不同阶段,可分基本建

设和生产运行两个时段进行预测。重点预测方案服务年限以内的情况。

2.4.2预测的内容和方法:

1原地貌、土地及植被损坏情况预测。通过查阅开发建设项目的技术资料,

利用设计图纸,结合实地查勘,对项目建设期、生产运行期开挖扰动地表、占压

土地和损坏林草植被的面积分别进行测算。

2弃土、弃石、弃渣量的预测。主要包括主体工程、临建工程、附属设施

( 如交通运输、供水、供电、生活设施等 ) 、取土 ( 石、砂 ) 料场等生产建设过程中

的弃土 ( 石、渣) 及工业和生活垃圾等方面。通过查阅项目技术资料及现场实测和预测,了解其开挖量、回填量、剥采比、单位产品的弃渣量等,预测各时段的弃土、弃石、弃渣总量。

3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预测。对因开发建设损坏水土保持设施的面积、数量

进行测算,并附表列出。

4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量预测。调查建设项目对地面层、植被扰动情况,

并了解废弃物的结构组成及其堆放位置和形式。分别对水蚀、风蚀进行预测。预

测的方法主要有:

1)数学模型法。利用各地水土保持研究所、试验站的观测资料和研究成果,

主要是降雨、地形、植被、地面物质组成、管理措施等因子与水土流失的定量关

系,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进行预测。

2)实地测试法。对已建、在建项目,可进行实地测试,有条件的可布设水土

流失监测点,进行实地测试。

3)类比预测法。开发建设项目毗邻地区有类似观测、研究成果的,可以通过

分析比较,引用相近资料进行预测。

5 可能造成水土流失危害的预测。分析预测水土流失对土地资源的破坏和

影响,对项目区及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导致土地沙化、退化的可能性,下游河

道泥沙的增加,对下游防洪的影响等方面进行预测。

2.4.3 预测结果的综合分析:

根据以上预测,综合分析论证开发建设项目造成水土流失的情况及其危害的

严重性。

2.5水土保持方案的制定

2.5.1 方案编制原则和目标:方案编制的原则应符合国家对水土保持、环境保护的总体要求;水土保持方案是项目建设设计的组成部分,并为项目服务;水土保持工程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项目竣工验收时,应当同时验收水土保持工程,并有水行政主管部门参加。

方案的目标应实现本规范总则中提出的水土流失防治要求,根据国家水土保持

的总体部署,结合工程实际,提出各阶段防治目标和具体部署。

2.5.2建设项目的责任范围、设计深度的确定:

1建设项目防治责任范围。根据“谁开发谁保护,谁造成水土流失谁负责

治理”的原则和本规范总则的要求,确定开发建设项目单位水土流失防治的责任

范围。

2方案编制深度。根据水土保持方案阶段划分的规定,编制的方案或设计

应符合其所属阶段的内容和设计深度的要求。

2.5.3 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及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

1防治分区。开发建设项目地形地貌变化较大,其扰动和破损地面的方式多

种多样,应根据建设项目区的地貌类型、建设时序、造成水土流失特点、项目

主体工程布局、防治责任区不同等进行分区,根据水土流失防治的轻重缓急,确

定防治重点,提出水土保持措施的总体布局。

2分区防治措施。根据防治分区,确定各区采取的防治措施及其布局。除

文字说明外,要有治理措施设计图。大型建设项目,主要防治区的防治措施可

另行编制。

2.5.4 方案实施进度安排:伴随项目主体工程建设,同时对水土保持工程进度作

出安排,提出各计划年度的具体工作量。

2.5.5水土流失监测:应提出建设期和生产运行期的水土流失监测项目、监测

方法及保障措施。监测项目一般应包括影响水土流失主要因子、水土流失量及其危害变化以及方案实施后效益等方面的监测。

2.6水土保持投资估(概)算及效益分析

2.6.1水土保持投资估(概)算:

1编制依据。方案中采取的各项防治措施大都属于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的范畴,其估 ( 概 ) 算编制原则上应采用水利行业的标准,水利行业没有的标准可参照项目所属行业或地方有关标准进行计算。水利行业的有关规程见条文说明。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投资估 ( 概 ) 算应将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和水土流失监测费列出。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的范围和款额按各省 ( 自治区、直辖市 ) 的规定计缴。监测费根据开发建设项目监测的实际需要计算。

2编制方法。根据水利工程投资估 ( 概) 算编制的有关规定编制。

3总投资及年度安排。将各项防治措施的投资分类进行汇总,一般分建筑

工程、植物措施、临时工程和其他费用四部分,并用表分列,分类汇总。

投资的年度安排依据防治措施的实施进度进行计算。

2.6.2 防治措施效益分析: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效益主要以减轻和控制水土流

失为主,通过对治理程度、拦渣量、林草植被覆盖率、土地整治情况的分析,

根据调查了解的治理后的减水减沙资料,预测水土流失控制量、减沙量、减轻洪水危害、防止土地沙化及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效益,以及做好水土保持对项目区防洪保安、增加经济收益的作用。

返回目录

3拦渣工程

3.1 一般规定

3.1.1 开发建设项目在基建施工和生产运行中造成大量的弃土、弃石、弃渣、尾矿和其他废弃固体物质,必须设置专门的堆放场地,并修建拦渣工程。

3.1.2 根据弃土、弃石、弃渣等堆放的位置与地形特点,设置适宜的拦渣工程,有效地控制水土流失。其主要形式有:

1拦渣坝 ( 尾矿坝 ) 。在沟道中堆置弃土、弃石、弃渣、尾矿的,应修建

拦渣坝(尾矿坝)。

2挡渣墙。弃土、弃石、弃渣等堆置物易发生滑塌,或堆置在坡顶及斜坡

面时,应修建挡渣墙。

3拦渣堤。弃土、弃石、弃渣等堆置于沟道或河道旁的,应按防洪治导线

设置拦渣堤。拦渣堤具有防洪要求,应结合防洪堤进行布设。

3.2拦渣坝(尾矿坝)

3.2.1拦渣坝上游洪水的处理应符合以下要求:

1拦渣坝上游洪水较小时,采取导洪堤或排洪渠,将区间洪水排导到拦渣

坝的溢洪道或泄洪洞进口,将洪水排出。

2拦渣坝上游有较大洪水时,应在拦渣坝上游修建拦洪坝,在此情况下,

拦渣坝溢洪道、泄洪洞的泄洪规模,应由拦洪坝下泄洪水与两坝间的区间洪水

组合调节确定。

3 拦渣坝上游有较大洪水,又无条件修建拦洪坝的,可修建防洪拦渣坝, 同时兼备拦渣与防洪两种功能。 但必须经过技术经济论证, 确定其合理性, 才能 修建。

3.2.2 拦渣坝上游泥沙的处理。与上述三种情况相对应,根据上游及堆渣区两侧的水土流失情况,拦渣坝本身应具有一定的拦泥库容。 3.2.3 总库容与坝顶高程的确定:

1 拦渣坝总库容由拦渣库容、拦泥库容和滞洪库容三部分组成。

2 坝顶高程为总库容在水位与库容曲线上对应的高程, 加上安全超高之和。 3.2.4 拦渣库容与拦泥库容的确定:

1 根据项目区的生产运行情况,确定每年的排渣量;根据每年排渣量和拦 渣坝的使用年限, 确定其拦渣库容。 若为开发建设时期一次性排渣, 则该排渣总量即为拦渣库容。

2 根据每年的来泥量和拦渣坝的使用年限,确定拦泥库容。

3 由于来渣、来泥经常交错进行, 实际拦渣库容与拦泥库容并非截然分开。但确定库容时可分开计算。

3.2.5 其他:

1 拦渣工程的水文计算、坝体断面、坝体稳定计算、溢洪、泄水建筑物设计等,可参照本规范 6.

2 的要求执行。

2 对于含有有害元素的尾矿,其尾矿库的设计应有特殊要求,妥善处理含有有害元素的水量,严防下泄造成危害。

3.3 挡渣墙

3.3.1 挡渣墙的结构形式主要有重力式、半重力式、衡重式、悬臂式、扶臂 式、空箱式、板桩式等,可根据不同土质、地基及使用条件选用。

3.3.2 挡渣墙的土压力计算及断面设计,可按《挡土墙设计规范》。

3.3.3 挡渣墙必须对抗滑、抗倾覆、地基承载力进行稳定性分析。其安全系数 可分别采用 1.3 、1.5 、 1.2 。

3.3.4 挡渣墙的基底摩擦系数,在无试验资料时,可参照表

3.3.4 选用。

表 3.3.4 挡渣墙基底对地基的摩擦系数 μ 值

土的类别 摩擦系数 μ 土的类别

摩擦系数 μ

中砂、粗砂、砾

可塑 0.25 ~0.30 0.40 ~0.50

砂 粘

0.30 ~0.35

硬塑

0.40 ~0.50 性土 0.35 ~0.45

碎石土 坚硬

软质岩石 0.40 ~0.55 粉

0.30 ~0.40

表面粗糙的硬

S r ≤ 0.50

0.60 ~0.70

质岩石

注: 表中 S r 是与基础形状有关的形状系数,可参照条文说明计算。

3.3.5 墙后排水。当挡渣墙后地下水位较高时, 为降低水位, 可在墙后设置 排水系统,其形式可按《档土墙设计规范》选用。

3.4 拦渣堤

3.4.1 应在河、沟两岸修建拦渣堤,拦渣堤一般兼有防洪功能。 3.4.2 拦渣堤的类型根据拦渣堤修筑位置,主要有以下两种:

1 沟岸拦渣堤。弃土、弃石、弃渣堆放于沟道岸边的,采用沟岸拦渣堤。

2 河岸拦渣堤。弃土、弃石、弃渣堆放于河滩及河岸的,采用河岸拦渣堤。

3.4.3 拦渣堤的设计要求:

1由于拦渣堤同时具有防洪与拦渣两种功能,其设计应同时满足二者的需

要。

2 拦渣堤的防洪功能部分,其设计要求参照本规范 6.5 的规定执行。

3拦渣堤高度的确定:

应同时满足防洪及拦渣对堤顶高程的要求。防洪堤高以设计洪水计算确定,

按拦渣堤要求确定堤高的步骤如下:

1)根据项目在基建施工或生产运行中弃土、弃石、弃渣的具体情况,确定在规定时期内拦渣堤应承担的堆渣总量。

2)由堆渣总量和堤防长度,计算堆渣高程,再加上预留的覆土厚度,即为堤顶高程。

返回目录

4护坡工程

4.1 一般规定

4.1.1 开发建设项目在基建施工和生产运行中由于开挖地面或堆置弃土、弃石、弃渣等形成的不稳定边坡,都应采取护坡工程。

4.1.2 根据边坡的高度和坡度等不同条件,分别采取不同的护坡工程。主要有以

下几种:

1对边坡高度大于 4m、坡度大于 1.0 :1.5 的,应采取削坡开级工程。

2对边坡小于 1.0 :1.5 的土质或沙质坡面,可采取植物护坡工程。

3对堆置物或山体不稳定处形成的高陡边坡,或坡脚遭受水流淘刷的,应

采取护坡工程。

4对条件较复杂的不稳定边坡,应采取综合护坡工程。

5对滑坡地段应采取滑坡治理工程。

4.2削坡开级

4.2.1土质坡面的削坡开级。主要有直线形、折线形、阶梯形、大平台形等

4种形式。

1直线形:

1) 适用于高度小于20m、结构紧密的均质土坡,或高度小于12m的非均质土坡。

2) 从上到下,削成同一坡度,削坡后比原坡度减缓,达到该类土质的稳定坡度。

3)对有松散夹层的土坡,其松散部分应采取加固措施。

2 折线形:

1)适用于高 12m一 20m、结构比较松散的土坡,特别适用于上部结构较松散,下部结构较紧密的土坡。

2)重点是削缓上部,削坡后保持上部较缓、下部较陡的折线形。

3)上下部的高度和坡比,根据土坡高度与土质情况,具体分析确定,以削坡后能保证稳定安全为原则。

3 阶梯形:

1)适用于高 12m以上、结构较松散,或高 20m以上、结构较紧密的均质土坡。

2)每一阶小平台的宽度和两平台间的高差,根据当地土质与暴雨迳流情况,具体研究确定。一般小平台宽 1.5m~2.0m,两台间高差 6m~ 12m。干旱、半干旱地区,两台间高差大些;湿润、半湿润地区,两台间高差小些。

3)开级后应保证土坡稳定。

4大平台形:

1)适用于高度大于 30m,或在 8 度以上高烈度地震区的土坡。

2)大平台一般开在土坡中部,宽 4m以上。平台具体位置与尺寸,需根据《地震区建筑技术规范》对土质边坡高度的限制,研究确定。

3)大平台尺寸基本确定后,需对边坡进行稳定性验算。

4.2.2石质坡面的削坡开级,应符合以下要求:

1坡度要求。除坡面石质坚硬、不易风化的外,削坡后的坡比一般应缓于

1:1。

2石质坡面削坡,应留出齿槽,齿槽间距 3m~5m,齿槽宽度 lm~ 2m。在齿槽上修筑排水明沟和渗沟,一般深 10cm~30Cm,宽 20cm~ 50cm。

4.2.3 坡脚防护:

1削坡后因土质疏松可能产生碎落或塌方的坡脚,应修筑挡土墙予以防护。具体技术参照本规范 3.3.4 的规定执行。

2无论土质削坡或石质削坡,都应在距坡脚 1m处,开挖防洪排水渠,断面尺寸根据坡面来水情况计算确定。

4.2.4 坡面防护:

1削坡开级后的坡面,应采取植物护坡措施。在阶梯形的小平台和大平台

形的大平台中,宜种植乔木或果树,其余坡面可种植草类、灌木。

2植物护坡有关技术,参照本规范 4.3 的要求执行。

4.3植物护坡

4.3.1种草护坡:

对坡比小于 1.0 :1.5 ,土层较薄的沙质或土质坡面,可采取种草护坡工程。

1种草护坡应先将坡面进行整治,并选用生长快的低矮钢伏型草种。

2种草护坡应根据不同的坡面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一般土质坡面采用

直接播种法;密实的土质边坡上,采取坑植法;在风沙坡地,应先设沙障,固定

流沙,再播种草籽。

3种草后 1 年一 2 年内,进行必要的封禁和抚育措施。

4.3.2造林护坡:

对坡度 10°~ 20°,在南方坡面土层厚 15cm以上、北方坡面土层厚 40cm 以上、立地条件较好的地方,采用造林护坡。

1护坡造林应采用深根性与浅根性相结合的乔灌木混交方式,同时选用适

应当地条件、速生的乔木和灌木树种。

2在坡面的坡度、坡向和土质较复杂的地方,将造林护坡与种草护坡结合

起来,实行乔、灌、草相结合的植物或藤本植物护坡。

3坡面采取植苗造林时,苗木宜带土栽植,并应适当密植。

4.4工程护披

4.4.1砌石护坡。有干砌石和浆砌石两种形式,根据不同需要分别采用。

1干砌石护坡:

1)坡面较缓 (1.0 :2.5 ~ 1.0 :3.0) 、受水流冲刷较轻的坡面,采用单层干

砌块石护坡或双层干砌块石护坡。

2)坡面有涌水现象时,应在护坡层下铺设 15cm以上厚度的碎石、粗砂或砂砾作为反滤层。封顶用平整块石砌护。

3)干砌石护坡的坡度,根据土体的结构性质而定,土质坚实的砌石坡度可陡些,反之则应缓些。一般坡度 1.0 :2.5 ~1.0 :3.0 ,个别可为 1.0 : 2.0 。

2浆砌石护坡:

1)坡度在 1:1~1:2 之间,或坡面位于沟岸、河岸,下部可能遭受水流冲

刷,且洪水冲击力强的防护地段,宜采用浆砌石护坡。

2)浆砌石护坡由面层和起反滤层作用的垫层组成。面层铺砌厚度为25cm~3 5cm,垫层又分单层和双层两种,单层厚5cm~15cm,双层厚20cm~25cm。原坡面如为砂、砾、卵石,可不设垫层。

3)对长度较大的浆砌石护坡,应沿纵向每隔 10m~15m设置一道宽约 2cm的

伸缩缝,并用沥青或木条填塞。

4.4.2 抛石护坡。坡脚为沟岸、河岸,暴雨中可能遭受洪水淘刷的部分,对枯

水位以下的坡脚应采取抛石护坡。有散抛块石、石笼抛石和草袋抛石 3 种方式,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选用。其技术要求参见本规范 6.2.2 。

4.4.3混凝土护坡。在边坡坡脚可能遭受强烈洪水冲刷的陡坡段,采取混凝土

( 或钢筋混凝土 ) 护坡,必要时需加锚固定。

1边坡介于 1.0 : 1.0 ~1.0 :0.5 之间的、高度小于 3m的坡面,用一般混凝土砌块护坡,砌块长宽各30cm~50cm;边坡陡于1.0 :0.5 的,用钢筋混凝土护坡。

2坡面有涌水现象时,用粗砂、碎石或砂砾等设置反滤层。涌水量较大时,修筑盲沟排水。盲沟在涌水处下端水平设置,宽 20Cm~50cm,深 20cm~ 40cm。

4.4.4 喷浆护坡。在基岩不太发育裂隙、无大崩塌的坡段,采用喷浆机进行喷

浆或喷混凝土护坡,以防止基岩风化剥落。

1喷涂水泥砂浆的砂石料最大粒径 15mm,水泥和砂石的重量比 1:4~ 1:5,砂率 50%~ 60%,水灰比 0.4 ~ 0.5 。速凝剂的添加量为水泥重量的3%左右。

2喷浆前必须清除坡面活动岩石、废渣、浮土、草根等杂物,填堵大缝隙、

大坑洼。

3破碎程度较轻的坡段,可根据当地土料情况,就地取材,用胶泥喷涂护

坡,或用胶泥作为喷浆的垫层。

4.5综合护坡工程

4.5.1 砌石草皮护坡。在坡度小于 1:1,高度小于 4m,坡面有涌水的坡段,采

用砌石草皮护坡。

1砌石草皮护坡有两种形式,根据具体条件,分别采用。

1)坡面下部 1/2 ~2/3 采取浆砌石护坡,上部采取草皮护坡。

2)在坡面从上到下,每隔 3m~5m沿等高线修一条宽 30cm~ 50cm砌石条带,条带间的坡面种植草皮。

2 砌石部位一般在坡面下部的涌水处或松散地层显露处,在涌水较大处设

反滤层。

4.5.2 格状框条护坡。在路旁或人口聚居地的土质或沙土质坡面,采用格状框条

护坡。

1 用浆砌石在坡面作成网格状。网格尺寸一般 2.Om见方,或将每格上部作

成圆拱形;上下两层网格呈“品”字形排列。浆砌石部分宽0.5m 左右。

2在护坡现场直接浇制宽 20cm~40cm,长 12m的混凝土或用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修成格式建筑物。为防止格式建筑物沿坡面下滑,应固定框格交叉点或在坡面深埋横向框条。

3 在网格内种植草皮。种草方法参照本规范

4 点.1 的要求执行。

4.6滑坡整治工程

.1 滑坡整治工程,根据不同情况,可分别采取削头减载、阻挡地面水、排除地下水、滑坡图 4.6.2削头减载林、抗滑桩、抗滑墙,以及几种办法相结合的措施。 1 —削土减重部位: 2—卸土修堤反压;削头减载。适用于上陡下缓的移动式滑坡。将上部陡坡挖缓,削头取土,减轻上部荷载,将3—渗沟; 4—滑坡体; 5—不透水层

在下部缓坡上,控制上部向下滑动。见图 4.6.2 。

阻挡地面水、排除地下水。适用于地面和地下水较易形成滑坡主导因素的情况。首先在滑坡挖截水沟,阻挡并排除来自滑坡外围的水体。同时在滑床面修建纵、横排水系统,排除滑坡体

下水,防止其进入滑动面,制止土体下滑。

滑坡体上造林。适用于滑坡体基本稳定、但由于人为挖损等原因,仍有滑坡潜在危险的坡面。体上种植深根性乔木和灌木,利用植物根系巩固坡面,同时利用植物蒸腾作用,减少地下水对促动。见图4.6.4 。

.5 抗滑桩。对建设施工区坡面两种岩层问有塑性滑动层,开挖后易引起上部剧烈滑动的,采取抗程稳定坡面。见图 4.6.5 。

抗滑桩主要适用浅层及中型非塑滑坡前沿,对于塑流状深层滑坡则不宜采用。

图 4.6.4滑坡体上造林抗滑桩断面及布设密度,根据作用于桩上土体特性、下滑力大小,以及施工条件等因素确定。

1—排水沟; 2—坡面造林;抗滑桩的埋深与下滑推力及滑床土体物理学性质有关,通过桩结构应力分析确定。

3—滑坡体; 4—不透水层抗滑桩可与其他措施配合使用,根据当地具体情况,可在抗滑桩间加设挡土墙、支撑等建筑物。

抗滑墙。是利用抗滑墙重力阻止滑体下滑的工程措施。见图 4.6.6 。

图 4.6.5

图 4.6.6抗滑墙

抗滑桩

1—排水沟; 2—挡滑墙并块石护坡;

l —抗滑桩; 2—滑坡体; 3—不透水层

3—滑坡体; 4—不透水层

返回目录

5土地整治工程

5.1 一般规定

5.1.1 开发建设项目在基建施工中的弃土、弃石,首先应利用挖方作填方,在

工程设计上力求做到“挖填平衡”,将竣工后的土地整治任务,降低到最小程度。

5.1.2 基建施工与生产运行中,由于采挖、排弃等活动而形成的废弃土地和排土

场、堆渣场、尾矿场等,须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采取不同的土地整治工程,改造成可利用的土地。

1对生产建设中所形成的坑凹地,应利用废弃土石料回填整平,并在表层进行覆土,加以改造利用。

2对外排的弃土、弃石和弃渣、尾矿等,不能回填利用的,应合理布设排土场、排渣场、贮灰场、尾矿场,并采取挡渣墙、拦渣坝、拦渣堤等工程,进行拦护。

对终止使用的渣场表面应采取整治和覆土措施,改造成可利用的土地。

3经过整治的土地,应根据其质量条件和项目区的需要,进一步对其地表加工处理,分别改造为农业、林业用地、水面利用和其他用地。

5.2坑凹回填

5.2.1基本要求:

1坑凹回填应充分利用废弃土、石料或矿渣,力争回填后坑平渣尽。

2坑凹回填,应根据坑凹容积与废土、弃石体积,合理安排废土、弃石的运行路线与倾倒方式,提高回填工效。

3坑凹回填后,应进一步平整地面,表层覆土,并修建四周的防洪排水设施,为开发利用创造条件。

4有条件的地方可将坑凹改建为蓄水池,蓄积降雨,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5.2.2 对采空塌陷的土地,应根据塌陷深度,分别采取整治利用措施。

1塌陷深度不到 1m的,可整平、复垦为农田、园地或林地。

2塌陷深度 1m~3m的,可采取“挖洼填高”的办法,挖深部分可种耐水

湿植物;填高部分可复垦为农田、园地或林地。

5.3渣场改造

5.3.1 排土场及堆放弃土、弃石、弃渣、尾砂等的场地,在采取拦渣工程的基

础上,终止使用后,应进行整治和改造。

5.3.2平地渣场改造:

1以平地作堆渣场的,堆渣高度在 3m左右,其四周修建的挡渣墙,应高出渣面 1.0m 以上,以便铺土利用。

2有条件的,先修档渣墙,堆渣时从墙脚开始,逐层向后延伸 ( 每层厚 0.5 m~0.6m) ;堆渣至最终高度时,渣面大致整平,以利改造利用。

3渣场表面整平后,先铺一层粘土,碾压密实,形成防渗层,再覆表土。

4作为农地用的,一般铺土 0.8m~1.0m;作为林地用的,铺土 0.5m 以上;作为草地用的,铺土 0.3m 以上。在土源缺乏的地方,可铺垫‘层风化碎屑,改

造为林草用地。

5改造渣场所用土料,应选土层深厚处集中取土,并作好取土后的处理,

尽量减少新的破坏。

6拦渣坝与拦渣堤内弃渣填满后,渣面应进行平整,按上述方法改造利用。

5.3.3 坡地渣场改造:

1以坡地作堆渣场的,除对废弃物自然边坡采取护坡工程外,渣场顶部应

整平,外沿修筑挡水埂,内侧修建排水系统,中间用作造林、种草等。

2渣面整治,应根据改造利用的需要,修整为窄梯田、反坡梯田、水平沟

等蓄水保土设施,再用好土逐台铺垫。

5.3.4 尾矿库的改造:

1尾矿库中的尾矿、尾沙大多含有害物质,必须妥善处理库内的排水,防

止对下游造成污染危害。

2尾矿库终止使用后,改造为农、林、牧业用地时,必须先铺设防渗层,

然后铺土,防止对种植的植物造成危害。

3对沟中的洪水,应符合本规范 3.2.1 的处理要求。

5.4整治后的土地利用

5.4.1 经整治后的土地应尽可能恢复其生产力,根据整治后土地的位置、坡度、质量等特点确定用途。土质较好,有一定水利条件的,可安排为农地、林地、牧地、水面和其他用地,但需作进一步的加工处理。

5.4.2 农业利用。经过整治工程形成的平地和缓坡地 (15 °以下 ) ,土质较好,有一定水利条件的,可作为农业用地。

5.4.3林业和牧业利用:

1 整治后地面坡度大于15°或土质较差的,应作为林业和牧业用地。

2乔、灌、草合理配置,以尽快恢复植被,保持水土。

5.4.4 水面利用:

1有水源的坑凹地和常年积水较深、能稳定蓄水的沉陷地,可修成鱼塘、

蓄水池等,进行水面利用和蓄水发展灌溉。

2蓄水池位置应与地下采矿点保持较远的距离,以免给地下开采作业造成

危害。

5.4.5 其他利用。根据项目区的实际需要,土地经过专门处理后,可进行其他利

用。

返回目录

6防洪工程

6.1 一般规定

6.1.1 开发建设项目在基建施工和生产运行中,由于损坏地面或未妥善处理弃土、弃石、弃渣,易遭受洪水危害的,都应部署防洪工程。

6.1.2根据洪水的不同来源和不同的危害情况,分别采取不同的防洪工程。

1项目区上游有小流域沟道洪水集中危害的,应在沟中修建拦洪坝,洪水

汇流区不属于项目区管辖的,应配合有关单位对小流域进行综合治理。

2项目区一侧或周边坡面有洪水危害的,应在坡面与坡脚修建排洪渠,并

对坡面进行综合治理。项目区内各类场地、道路和其他地面排水,应尽可能结合排洪渠,统筹安排,使洪水安全排泄。

3当坡面或沟道洪水与项目区的道路、建筑物、堆渣场等发生交叉时,应

采取涵洞或暗管进行地下排洪。

4项目区紧靠沟岸、河岸,有洪水影响项目区安全的,应修建防洪堤。

5项目区内有沟岸、河岸坍塌,加剧洪水危害的,应设置护岸护滩工程。

6.2拦洪坝

6.2.1 防洪标准:沟道中的拦洪坝一般采用相当于水土保持治沟骨干工程的防

洪标准。见表 6.2.1 。

某些开发建设项目,可根据本身的重要性,另定较高的标准,使拦洪坝的防洪标准与项目主体工程的防洪标准相适应。

表 6.2.1沟道拦洪坝防洪标准

工程等级五四

总库容 (1043

50~100100 ~500 m)

洪水重现 ( 年)

设计2030

校核200300设计淤积年限 ( 年 )10~ 2020~ 30

6.2.2水文计算:

1基本要求。设计洪水、输沙量的计算,必须对计算过程依据的基本资料、主要环节、各种参数和计算成果,进行多方面的调查分析,论证其合理性。

2设计洪水计算。分为有资料地区与无资料地区两种情况。

对于有资料地区的设计洪水,应依据 SL44— 93《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

范》进行分析计算。

对于无资料地区的设计洪水,应依据规范 SL44—93、各省、市 ( 区) 编制的《暴雨

洪水图集》,以及各地编制的《水文手册》所提供的计算方法,进行多种方法计算,通过分析论证选用合理的成果。

3调洪演算。对于拟建工程上游无设计标准较高的坝库时,采取单坝调洪

演算;对于拟建工程上游有设计标准较高的坝库时,采取双坝调洪演算。具体技术可按 SLl04 —95《水利工程水利计算规范》执行。

6.2.3库容与坝顶高程:

1拦洪坝的总库容,包括拦泥库容和滞洪库容两部分。根据坝址以上年来

沙量和淤积年限,确定拦泥库容;根据来洪量与排洪量确定滞洪库容。具体技术

参照 SDl75—86《水土保持治沟骨干工程暂行技术规范》第 2 章的规定执行。

2拦洪坝坝顶高程的确定,可参照本规范 3.2.3 第 2 款执行。

6.2.4坝体断面:拦洪坝按建筑物材料分,有土坝、堆石坝、浆砌石坝和混凝

土坝等,其中以上坝最为普遍。本规范只对土坝的坝体断面设计作出规定。

1坝顶宽度的确定。按不同的坝高和不同的施工方法,采取不同的坝顶宽度。对于坝顶有交通要求的,应按通行车辆的标准确定,一般单车道为5m,双

车道为 7m。坝顶无交通要求的,坝顶宽度参照规范SDl75—86 中 4.1.3.2确定。

2坝坡。上游坝坡应比下游坝坡缓,坝体应高度越大,坝坡越缓;水坠法施工的坝坡应比碾压施工的缓。坝坡坡比可参照规范 SDl75—86 中 4.1.3.3 。所提供

的经验数据初步拟定,最终通过坝体稳定计算确定。

3边埂。采用水坠法施工的土坝,根据建筑材料与坝高不同,其施工边埂的宽度不同。一般坝高较小和土料含沙量较大的,边埂宽度可小些;坝高较大、

土料含粘量较大的,边埂宽度应大些。具体技术参照规范SDl75—86 中 4.1.3.4

执行。

4坝体排水。在粘土、岩石地基或有清水的沟道上筑坝,坝体应设置排水设备。根据不同条件,分棱体排水设备、贴坡坝内排水设备等形式。具体技术参

照S 贝 218—84《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 3.5 的规定执行。

6.2.5坝体稳定计算:

1水坠坝应对施工中和施工后期坝坡整体稳定及边埂自身稳定进行计算,竣工后进行稳定渗流期下游坝坡稳定计算和上游坡水位骤降稳定验算。

2碾压式土坝应对运用期下游坡的坝坡稳定性及上游库水位骤降进行稳定验算。

坝体稳定依照规范 S贝 218—84 第 7 章的要求及其附录 C中提供的方法计算。

水坠坝边埂自身稳定计算等参照规范SDl75—86 中 4.1.5执行。

6.2.6放水工程设计:根据不同条件,分别采取卧管式或竖井式放水工程。

1卧管式放水工程。适应于坝上游岸坡基础较好,坡度为1:2— 1:3。包括卧管、涵管及消力池设计,具体技术要求参照规范 SDl75—86 中 4.3.1.1 执行。

2竖井式放水工程。适应于布置在土坝上游坝坡上,且坝体基础较好。包括竖井、消力井及涵管设计,具体技术参照规范 SDl75— 86 的有关规定执行。

6.2.7溢洪道设计:根据不同条件,分别采取陡坡式或明渠式溢洪道。

3

1 陡坡式溢洪道。适用于坝高 20m以上、库容 50 万 m 以上的沟中较大坝库。

由进口段、陡坡段和消力池 3 部分组成,具体技术参照规范 SDl75—86 中 4.

2.1 执行。

3

2 明渠式溢洪道。一般适用于坝高 20m以下,库容 50 万 m 以下沟中的小型

坝库。具体技术参照规范 SDl75—86 中 4.2.2 执行。

6.3排洪渠

6.3.1 要求通过排洪渠体系的部署,保证项目区周边山坡来洪能安全排出,并

尽可能与项目区排水系统相结合。

6.3.2 排洪渠的类型:根据排洪渠建筑材料的不同,一般有土质排洪渠、衬砌排

洪渠和三合土排洪渠等 3 种类型。

1土质排洪渠。在有洪水危害的山坡上部或下部,按设计断面半挖半填,修成土质排洪渠,不加衬砌,结构简单,就地取材,节省投资。适用于比降和流

速较小的渠段。

2衬砌排洪渠。土质排洪渠的底部和边坡都用浆砌石或混凝土衬砌。适用

于比降和流速较大的渠段。

3三合土排洪渠。排洪渠的填方部分用三合土分层填筑,夯实而成。三合

土中土、沙和石灰按 6:3:1 比例混合。适用范围介于前两者之间的渠段。

6.3.3 坡面洪峰流量的确定:

1清水洪峰流量。根据各地水文手册中的有关参数,按以下公式计算:

Q B=0.278kiF(6.3.2 —1)

3

式中Q B——最大清水洪峰流量,m/s ;

k——径流系数;

i ——平均 1h 降雨强度, mm/h;

2

2高含沙洪峰流量。山洪容重为 1.1t/m 3~1.5t/m 3的,采用下式计算:

Q S=Q B(1+ Φ )(6.3.2 —2)

3

式中Q S——高含沙山洪洪峰流量,m/s ;

3

Q B——最大清水洪峰流量,m/s ;

Φ——修正系数。

6.3.4排洪渠横断面的确定,按以下步骤进行:

1一般采用梯形断面,渠内按明渠均匀流公式计算。

2梯形填方渠道的梯形,一般顶宽 1.5m~2.5m,内坡 1.0 : 1.5 ~1.0 :1.

75,外坡 1.0 :1.0 ~1.0 : 1.5 。

3安全超高技明渠均匀流公式算得水深后,必须留有安全超高。

6.3.5 排洪渠纵断面设计:应将地面线、坝底线、水面线、堤顶线绘制在纵断面

设计图中。

6.4排洪涵洞

6.4.1 当山坡或沟道的洪水以及项目区本身需排除的地表径流与项目区的道

路、建筑物、堆渣场等发生交叉时,应采取涵洞或暗管排洪。

6.4.2 排洪涵洞的类型根据建筑材料和断面形式的不同,一般有浆砌石拱形涵洞、

钢筋混凝土箱形涵洞和钢筋混凝土盖板涵洞 3 种:

1浆砌石拱形涵洞。涵洞的边墙和底板用浆砌块石砌筑,顶拱用浆砌粗料

石砌筑。当拱上垂直荷载较大时,采用矢跨比为 1/2 的半圆拱;当拱上垂直荷载

较小时,采用矢跨比小于 1/2 的圆弧拱。

2钢筋混凝土箱形涵洞。涵洞的边墙、底板和顶板是一个用钢筋混凝土作

成的整体框形结构,抗荷载能力强,能适应复杂地质条件的基础变形,主要用于

项目区内重要地段的排水。

3钢筋混凝土盖板涵洞。涵洞的边墙和底板用浆砌块石砌筑,顶部用预制

的钢筋混凝土板做盖板。

6.4.3排洪流量的确定:参照本规范 6.3.2的规定执行。

6.4.4涵洞横断面的确定:

1涵洞中的水流状态按明渠均匀流设计。由于边墙垂直,下部为矩形渠槽,

其过水断面按 (6.4 ,4—1) 式与 (6.4.4 —2) 式计算。

A=Q/υ(6.4.4—1) A=bh(6.4.4—2)

2

式中 A——过水断面面积, m;

3

Q—最大排洪流量, m/s ;

υ——相应的流速, m/s;

b——涵洞底宽, m;

h——最大水深, m。

2最大流速”的计算,根据一般小型水利手册,分别选用以下二式。

(6.4.4—3)或

(6.4.4—4)

式中 R——水力半径, m;

i——涵洞比降;

n——涵洞糙率,根据砌筑材料,从手册中查得;

1/6

3上述计算过程中,义与及为不定关系式,需通过试算求解。

4用(6.4.4 —2) 式求得的过水断面,其水深 A 再加上不小于 0.3m 超高,即

为涵洞的净高。

6.4.5 涵洞比降的选择:排洪涵洞应有较大的比降,以利淤积物的排除,一般

选择在 1:500~1:100 范围内。

6.4.6 设计中需注意的问题:

1涵洞的中轴线与水流方向一致,不宜有较大的折变,以保持水流顺畅。

2较长的涵洞每隔50m~100m设置一个检查井,以利检修、清淤和通风,

保证工程正常运行。

3涵洞中每隔 10m~20m设置一道沉陷缝,并做好止水设施,避免由于地

基的不均匀沉陷而产生裂缝。

6.5防洪堤

6.5.1断面设计:

1防洪标准依据 GB50201—94《防洪标准》的规定执行。

2安全加高及安全系数:

1) 防洪堤工程的安全加高,根据工程的级别,按表 6.5.1 — 1 的规定选用。

表 6.5.1—1 防洪堤的安全加高

防洪堤级别12345

安全加高 (m) 1.00.90.70.60.5

2) 土堤的抗滑稳定安全系数,不小于表 6.5.1—2 规定的数值。

表 6.5.1—2土堤的抗滑稳定安全系数

防洪堤工程的级别

运用条件

12345设计条件 1.30 1.25 1.20 1.15 1.10

地震条件 1.10 1.05 1.00——

6.5.2平面布置:

1堤线。堤线应根据防洪规划,按规划治导线的要求,并考虑防护区的范

围、主要防护对象的要求、土地综合利用以及行政区划等因素,经过技术经济比

较后确定。并考虑以下原则:

1)防洪堤应布设在土质较好、比较稳定的滩岸上,沿高地或一侧傍山布置,

尽可能避开软弱地基、低凹地带、古河道和强透水层地带。

2)堤线走向力求平顺,各堤段用乎缓曲线相连接,不宜采用折线或急弯。

3)堤线走向应与河势相适应,与大洪水的主流线大致平行。

4)堤线应尽量选择在拆迁房屋、工厂等建筑物较少的地带,并考虑建成后便

于管理养护、防汛抢险和工程管理单位的综合经营。

5)防护区内各防护对象的防洪标准差别较大时,可分段采用不同防洪标准。

2堤距:

1)堤距的确定,应根据河段防洪规划及其治导线进行,上下游、左右岸统筹兼顾,保

障必要的行洪宽度,使设计洪水从两堤之间安全通过。河段两岸防洪堤之间的距离

( 或一岸防洪堤与对岸高地之间的距离) 应大致相等,不宜突然放大或缩小。

2)堤距设计应根据河道纵横断面、水力要素、河流特性及冲淤变化,分别计算不

同堤距的河道设计水面线、设计堤顶高程线、工程量及工程投资;根据不同堤距的技

术经济指标,权衡对设计有重大影响的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分析确定堤距,见图

6.5.2 。图6.5.2堤距

3)确定堤距时,要考虑现有水文资料系列的局限性、滩区长期的滞洪淤沙作用、

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留有适当的余地。

4)如利用河道上原有堤防洪应以不影响行洪安全为前提。

5)洪水验算可按均匀流公式进行,对于冲淤变化较大的河流,可建立一维饱和 ( 或

非饱和 ) 输沙模型,推求水面线。均匀流计算应按滩槽分别计算。计算方法如式(6.5.2

— 1) 、 (6.5.2 — 2) 所示。

B=B1+B2 +B3

Q=Q1+Q2+Q3

3

式中Q——设计流量, m/s ;

J——水面比降;

n——糙率;

B——河宽, m;

h——平均水深, m;

Q、B、h 等符号的角标 1、2、3 分别代表主槽和两边河漫滩。

3堤型:

1)根据筑堤材料和填筑形式,可选择均质土堤或分区填筑的非均质土堤。非均质土堤可分别采用斜墙式、心墙式或混合型式。

2)堤型选择应根据堤段所在地的特点、堤址地质、筑堤材料、施工条件、工

程造价等因素,经过技术经济比较,综合权衡确定。

3)同一堤线的各堤段,可根据具体条件,分别采用不同堤型。在堤型变换处必须处理好结合部的工程连接。

6.5.3 土堤结构:土堤的堤顶和堤坡应依据地形、地质、设计水位、筑堤材料及

交通要求,分段进行研究。可参照已建成的防洪堤结构,初步选定标准断面,

经稳定核算和技术经济比较,确定堤身结构及尺寸。

1 堤顶。主要确定堤顶高程、堤顶宽度及顶面砌护等。

1)堤顶高程按设计洪水位、风浪爬高和安全超高确定。当土。堤临水面设有稳定坚固的防浪墙时,防浪墙顶高程可视为设计堤顶高程。但土堤堤顶应高出设计水位 0.5m 以上。土堤预留沉降加高,通常采用堤高的 3%~ 8%。地震沉降(6.5.2—1) (6.5.2—2)

加高一般可不予考虑,但对于特别重要的堤防和软弱地基上的堤防,应专门论证

确定。

2) 堤顶宽度根据防汛、管理、施工、结构等要求确定。一般 1、2 级的堤防,顶宽不小于 6m, 3 级以下堤防不小于 3m。堤顶有交通和存放料物要求时,可专门设

置回车场、避车道、存料场等,其间距和尺寸可根据需要确定。

3)堤顶路面结构根据防汛和管理要求确定。常用的结构形式有粘土、砂石、

泥结石、混凝土、沥青混凝土预制块等。堤顶应向一例或两侧倾斜,坡度采用

2%~ 3%。

2 堤坡:

1)堤的边坡根据筑堤材料、堤高、施工方法及运用条件,并经稳定计算确定。土堤常用的坡度为 1.0 :2.5 ~ 1.0 :4。

2)土堤的战台根据堤身结构、防渗、交通等的需要设置,具体尺寸经稳定分

析后确定。堤高超过 6m的,可设置宽 2m~3m的戗台。

3)土堤临水面应有护坡工程。对护坡的基本要求是:坚固耐久,就地取材,

造价低,方便施工和维修。

4)土堤背水坡及临水坡前有较高、较宽滩地或为不经常过水的季节性河流

时,应优先选用草皮护坡。

6.5.4防渗体:

1防渗体的设置应使堤身的浸润线和背水堤坡的渗流出逸比降下降到允许

范围以内,并满足结构与施工要求。

2防渗体的主要形式。可采用斜墙、心墙等。堤身其他防渗设施的必要性

及形式,应根据渗流计算及技术经济比较,合理选定。

3土质防渗体的断面。一般应自上而下逐渐加厚。其顶部最小水平宽度不

小于 1m,如为机械施工,可依其要求确定。底部厚度,斜墙不小于设计水头的1 /5 ,心墙不小于设计水头的1/4 。防渗体的顶部在设计水位以上的最小超高为O. 5m。防渗体的顶部和斜墙临水面,应设置保护层。

4填筑土料的透水性不相同时,应将抗渗性好的土料填筑于临水面一侧。

6.6 护岸护滩

6.6.1 布设原则:

1护岸护滩工程主要有坡式护岸、坝式护岸护滩和墙式护岸等三类,根据

各地具体条件分别采用不同的形式。

2工程布设之前,应对河道或沟道的两岸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在修建

护岸护滩工程之后,下游或对岸是否会发生新的冲刷。

3工程应大致按地形设置,外沿顺直,力求没有急剧弯曲。

4工程高度。应能保证高于最高洪水位,并考虑工程背水面有无塌岸可能。

如有,则应预留出堆积崩塌砂石的余地。

5在河流的弯道处,凹岸水位比凸岸水位高,高出的数值可按 (6.6.1) 式进

行近似计算:

H=(V2B)/gR(6.6.1)式中H——凹岸水位高于凸岸水位之数值,m;

V——水流流速, m/s;

B——沟 ( 河 ) 道宽度, m;

R——弯道曲率半径, m;

g——重力加速度, g=9.81 m/s 2。

6.6.2 坡式护岸:枯水位以下采取护坡脚工程,枯水位与洪水位之间采用护坡工

程。护坡脚工程有抛石护脚、石笼护脚、柴枕护脚、柴排护脚等几种形式。护坡

工程有干砌石护坡、浆砌石护坡、

抛石护坡等几种作法,护坡工程的技术要求参照本规范第 4 章的规定执行,本条

着重规定护坡脚工程几种作法的技术要求。

1抛石护脚:

1)抛石范围上部自枯水位开始,下部根据河床地形而定。对深泓线距岸较远

的河段,抛石至河岸底坡度达 1: 3~ 1: 4 的地方即可。对深泓线逼近岸边的河

段,应抛至深泓线。

2)抛石直径一般 40cm~60cm,抛石的大小,以能经受水流冲击,不被冲

走为原则。

3) 抛石护脚的边坡应小于块石体在水中的临界休止角(1.0 :1.4 ~1.0 :1.5 ,根据当地实测资料确定,一般不大于 1.0 : 1.5 ~1.O:1.8) ,等于或小于饱和情

况下河 ( 沟) 岸稳定边坡。

4)抛石的厚度一般 0.8m~ 1.2m,相当于块石直径的 2 倍;在接坡段紧接枯水

位处,加抛顶宽 2m~ 3m的平台;岸坡陡峻处 ( 局部坡度大于 1.O:1.5 ,重点

险段大于 1.0 :1.8) ,需加大抛石厚度。

2石笼护脚:

1)石笼护脚多用于流速大于 5m、岸坡较陡的岸段。

2)石笼由铅丝、钢筋、木条、竹蔑、荆条等制作网格笼状物,内装块石、砾

石或卵石构成。

3)铺设厚度一般 0.4m~0.5m。其他技术要求与抛石护脚相同。

3柴枕护脚:

1) 柴枕抛护范围,上端应在常年枯水位以下 1m,其上加抛接坡石,柴枕外

脚加抛压脚大块石或石笼。

2)柴枕规格根据防护要求和施工条件确定,一般枕长 10m~15m,枕径 0.6m~

1.0m,柴石体积比约为 7: 3。柴枕一般作成单层抛护,根据需要也可采取双层

或三层抛护。

4 柴排护脚:

1)用于沉排护岸,其岸坡不大于 1.0 :2.5 ,排体上端在枯水,位以下 1 m。

2)排体下部边缘,应达到最大冲刷深度处,并要求排体下沉后,仍可保持大

于1.0 :2.5 的坡度。

3)相邻排体之间向下游搭接不小于 lm。

6.6.3 坝式护岸护滩:

1 基本要求:

1)坝式护岸滩主要有丁坝、顺坝两种形式,以及丁坝与顺坝结合的拐头坝

及T 字型坝。根据具体情况分析选用。丁坝、顺坝的修建应遵循河道规划治导线

并征得河道主管部门的认可后,方可进行。

2)丁坝、顺坝可依托滩岸修建,丁坝一般按河流治导线在凹岸成组布置,丁

坝坝头位置在规划的治导线上;顺坝沿治导线布置。丁坝、顺坝为河道整治建筑物,目的是稳定主槽,在由于主槽变动对堤防造成威胁时采用。

3)由于丁坝、顺坝对河势影响很大,因而其布设必须符合河道整治规划的要

求。

4)按结构及水位关系、水流影响,可采用淹没或不淹没坝,透水或不透水坝。

住宅小区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

住宅小区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 某地·某某住宅小区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以1∶1混交比例造林,行距,狗牙根撒播其中。(详见弃渣场植物典型设计图)。 种植面积为。工程量为:穴状整地1875个,造林万株,同时撒播草籽面积。 工程建设区 ·某某住宅小区设过程中开挖的大量土石方,除部分可作为填筑料利用外,仍会产生大量弃渣。工程的建设还将产生边坡,为了防止造成新增的水土流失,因此有必要对其先进系统的治理规划,并对其施工工序提出明确的要求,防止因施工工序不当产生不必要的水土流失 一、施工过程中的出渣要求 为了减少因弃渣堆置不当,破坏自然、生态环境,产生水土流失,工程出渣必须及时运输至渣场集中堆放,不得沿途随意倾倒,更不能将弃渣向河道内倾倒。运输车辆在运渣过程中不得让弃渣随意散落。二、施工作业要求施工作业面上边坡应做好排水设计,施工场地也应做好排水和沉沙,基础开挖弃方应表层剥离物应及时清运、集中堆放,且在转运过程中避免弃渣沿途散落,临时堆放场地也应做好排水措施,各排水设施要满足开挖面、堆放场地等不

受坡面汇水冲刷为前提。 对临时堆渣要做好覆盖、拦挡,在倒渣过程也应做好坡脚拦挡,弃渣应及时平整、碾压,并做好排水、削坡。在施工结束后应注 - 46 - 某地·某某住宅小区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意对该区进行清理,清理对象主要是施工过程中的建筑材料散落体,清理废弃物集中到渣场处理。 在土方施工期间施工单位应注意天气变化,在瀑雨前施工单位必需清理沉砂池并严禁雨天施工。三、挡土墙设计 对于场地内的回填土方修建挡土墙,挡土墙采用浆砌石结构。挡土墙地基应清除表土并夯实处理,并梅花形布置排水管,排水管间距为2m。挡土墙顶宽为。边坡1:。挡土墙高度因地形变化而变化。(详见图) 四、绿化美化·某某住宅小区的建设,力求营造一个具有独特的地域文化氛围的现代化小区。小区绿化方案应利用植物造景功能,结合小区地形、建筑,合理地处理人、建筑和环境三者的协调关系,营造一个花园式小区。 本设计方案总体上围绕着建设园林式小区主题,以自曲线、抽象的几何形体与规整的线条有机地结合起来,体现了简洁、流畅的现代规划手法。在绿化布局上,采用点、线、

水保方案典型设计要求

水保方案中典型设计要求 挡渣工程典型设计要求: (1)在地形图上绘制平面布置图。 (2)初步确定挡渣坝轴线位置,挡土墙走向及轴线位置。 (3)确定设计标准,初步确定建筑物的形式、主要尺寸和主要建筑材料。(4)绘制主要断面图。 (5)列表给出主要技术参数的取值(如内摩擦角、粘滞系数等)。 (6)给出稳定分析的公式、参数、结果和结论。 (7)列表给出主要工程量及单位工程量指标。 (8)明确使用范围。 护坡工程典型设计要求 ①明确护坡工程的位置。 ②初步确定护坡形式并明确主要材料。 ③在满足边坡稳定的前提下,初步确定主要尺寸。 ④绘制主要横断面图。 ⑤列表给出主要工程量及单位工程量指标。 ⑥明确适用范围。 土地整治工程典型设计要求 ①明确土地整治的位置和面积。 ②根据土地适宜性分析,确定整治方法。 ③确定主要技术参数(平整度、覆土厚度、防渗排水要求等)。 ④绘制必要的设计图。 ⑤列出工程量及单位工程量指标。 ⑥明确适用范围。 防洪排导工程典型设计要求 ①在地形图上绘制平面布置图。 ②确定设计标准,进行洪水计算。 ③初步确定主要断面尺寸,绘制主要断面图。 ④初步确定效能防冲措施,注意与下游沟道链接。 ⑤列表给出主要技术参数的取值。 ⑥列表给出主要工程量及单位工程量指标。 ⑦明确适应范围。 降水蓄渗工程典型设计要求 ①初步确定蓄渗工程的位置。 ②初步确定蓄渗工程形式并明确主要建筑材料。 ③根据地表径流量及实际需要,初步确定工程结构形式,明确主要尺寸。 ④绘制主要设计图。 ⑤列表给出主要工程量及单位工程量指标。

⑥明确使用范围 植被建设工程典型设计要求 ①对拟采取植物措施的场地进行立地条件分析,结合景观要求,确定适宜的植物物种及配 置方式。 ②确定苗木规格、种植方式、材料用量。 ③进行植物措施典型设计,确定工程量,绘制典型设计图。 ④明确养护管理配套措施。 ⑤对项目建设区需要保护的植被,提出假植和移植方案。 临时防护工程典型设计要求 ①明确临时防护措施的种类,初步确定各类措施的位置。 ②说明临时拦挡的方式、面积、设计尺寸及工程量并绘制典型设计图。 ③说明临时排水、沉沙措施的布置位置、数量、设计尺寸及工程量并绘制必要的图件。 ④说明临时苫盖的材料、面积及工程量。 ⑤明确表土的剥离厚度、堆放场地及相应的保护措施与利用方向。 防风固沙工程典型设计要求 ①根据项目所处的风蚀沙化类型区确定防护类型、防护宽度。 ②选定防护措施材料,确定布设形式(带状、网格状)。 ③绘制必要的设计图。 ④计算工程量及单位指标。

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管理办法

国家发展改革委 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管理办法 (发改农经〔2011〕1703号)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中央补助地方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和充分发挥投资效益,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改进和完善中央补助地方投资项目管理的通知》(发改投资[2009]1242号)、《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关于改进中央补助地方小型水利项目投资管理方式的通知》(发改农经[2009]1981号)等有关规定,结合水土保持工程特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地方水土保持工程项目。 第三条水土保持工程根据经批准的规划,按照因地制宜、突出重点、集中连片、规模治理、强化管护的原则,区分轻重缓急,统筹安排实施。 第四条水土保持工程建设投入由中央、地方和受益区群众共同承担。各地应按要求及时足额落实地方建设资金,并根据国家有关政策组织受益区群众投劳参与工程建设。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政策,创新机制,广泛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工程建设。 第五条各级发展改革和水利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加强对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和管理的组织、指导和协调,共同做好各项工作。 对中央补助地方点多、面广、单项资金少的小型水土保持项目,实行中央切块下达投资规模计划、地方分解安排具体项目的管理办法,发展改革部门负责牵头做好工程建设规划衔接平衡、项目审批、投资计划审核下达和建设管理综合监督等工作;水利部门负责牵头做好工程建设规划编制、项目前期工作文件审查、工程建设行业管理和监督检查等工作,具体组织和指导项目实施,有关流域机构做好技术指导、监督检查等工作。 第六条水土保持工程应严格按照批准的前期工作文件组织实施,符合有关技术标准和规程规范。 第二章前期工作

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编制

前言 **煤矿改扩建工程(以下简称**煤矿)位于乌伊公路北侧4km,行政区划隶属伊宁县管辖,距伊宁县20km,是伊宁地区主要煤产地之一。**煤矿矿区井田中心位置地理坐标为:东经81°06′15″,北纬43°58′40″。东西长约1.9km,南北宽约0.9km,面积约1.367km2。可采储量为231.69万t,以长焰煤为主。按矿井年产量9万吨/年,矿井服务年限为18.4年。本井田不具备露天开采条件,设计确定本矿井采用井工开采方式。采用主斜井作混合提升井的开拓方案,2号、3号、6号、7号、8号、12号煤层采煤方法采用走向长壁分层单体液压支柱爆破采煤法。11号煤层采用走向长壁倾斜分层单体液压支柱爆破采煤法,回采工作面顶板管理方式为全部垮落法。本矿井煤、矸、材料及设备等选用蓄电池电机车牵引矿车的轨道运输方式。全矿总用水量224.24m3/d,本工程以界梁子糖厂供水站水作为本矿井的生活用水的供水水源。以井下排水作为本矿井工业场地的地面洒水、消防用水及井下消防洒水的供水水源。生产生活的排水约98.88m3/d,经处理后,灌溉季节用于矿区绿化,非灌溉季节排入附近自然沟散失。电源一回路取自铁厂沟变电所,拟从相距2km处的界梁子变电所新建一回10KV接至本矿做为备用电源。该项目由矿井工程、工业广场、进场道路、供排水工程、临时生产生活工程、弃渣排放场等组成。项目总占地6.32hm2,其中永久占地5.42hm2,临时占地0.90hm2;移动土石方总量为1.70万m3,其中挖方0.96万m3,填方0.74万m3。矿井建井工期16个月,2006年2月开工,2007年5月试运行。工程总投资2756.06万元。 矿区位于伊宁地区盆地北缘低山丘陵区域,地形总体山南高北低,东高西低。矿区为大陆性盆地型气候,区内气候较湿润,夏季酷热多雨,冬季严寒少雪。多年平均气温7.8℃,降水量167.4~228.6mm左右,蒸发量1685.6mm,无霜期约160~180天,全年风力大多为3-4级,以偏东北风为主。土壤主要为灰钙土,质地为中壤—重壤。林草覆盖率约为20~30%,属四等七级草场;土壤侵蚀类型为中度水力侵蚀、轻度风蚀,水蚀平均侵蚀模数为2650t/km2·a,风蚀平均侵蚀模数为1500t/km2·a,土壤侵蚀模数容许值为500t/km2·a。根据新疆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公布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规定,项目区属于水土流失重点监督区。 根据《新疆煤炭工业“十五”结构调整规划》的要求,**煤矿为伊宁州技术改造和改扩建项目,改扩建规模9.0万t/a。**煤矿委托伊宁单位编制相关的设计文件及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工作。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要求,伊宁,受**煤矿改扩建工程的委托,我们承担了《**煤矿改扩建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的编制工作。根据有关要求,方案编制技术人员针对煤矿工程的特点,对工程现场进行实地踏查,收集了大量工程资料和相关图件,于伊宁年5月完成了报告的编制工作。

水土保持方案设计

水土保持方案设计 水土保持是指对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造成水土流失所采取的预防和治理措施,看看下面的水土保持方案设计。 水土保持方案设计项目区自然和社会环境概况。坪山河又名新寮水、石头河,是淡水河的一条支流。它起源于深圳市盐田区的梅沙尖,一直向东流经坪山镇、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西区,在惠阳区的下土湖纳入淡水河,是一条跨越三个地区的跨境河流。坪山河天然河道全长39km,整个流域汇水面积。 坪山河两岸地势平缓,阶地相对较开阔,地面高程约为18~29m,河床高程约15~20m。坪山河流域地处北回归线以南,濒临南海,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该地区多年平均气温℃,坪山河流域多年平均降雨量。受季风影响,雨量主要分布在 3月下旬~10月中旬,占全年降雨量85%以上。项目区主要土壤有赤红壤、红壤、山地黄壤和冲积土,以赤红壤为主。 根据现场踏勘,工程沿线地形较为平坦,植被覆盖率较高,因此工程沿线自然水土流失主要以轻度水力侵蚀为主,水土流失程度轻微,其土壤侵蚀模数为500t/。 工程概况.坪山河治理范围起于大亚湾与深圳交界处的上洋村,终于惠阳与大亚湾交界处新规划的龙海一路桥。河道整治长度,新建堤防长度。本工程等级为Ⅲ等,堤防级别为3级,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水闸建筑物工程级别均按3

级设计。 工程内容主要包括防洪和治涝两部分,防洪部分包括河道整治和堤防建设,其中河道整治,堤防建设;治涝部分包括新建水闸2座、新建排水涵管16条;拆除重建翻板闸2座。 本工程施工总工期为28个月,估算总投资为万元。 根据项目区的地貌特征、工程总体布局、设计和功能区划,将本工程分为主体工程区、取土场区、弃渣场区、施工营造区以及临时施工道路区5个水土流失防治区,主体工程区包括堤防建设区和水闸建设区两个二级分区。 扰动原地貌、损坏土地和植被面积。本工程扰动原地貌、损坏土地和植被面积。 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面积。本工程占地类型中园地、林地、荒草地属于水土保持设施,因此本项目建设损坏水土保持面积为。 弃渣量。根据主体工程可行性研究技术资料工程量统计以及土石方平衡计算可知本工程需取土万m3、弃土弃渣万m3。 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量预测。经预测,项目区水土流失总量为,新增水土流失总量。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布设原则。在措施布设时遵循以下几个原则:⑴分区治理原则;⑵互补性原则;⑶“五定”

施工现场水土保持解决方案.doc

苏州工业园区星塘街北延工程 (苏虹路-唯澄路)一标段 施工现场水土保持方案 编制: 审核: 批准: 中铁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 星塘街北延工程(苏虹路-唯澄路)一标项目经理部 二○一八年六月十九日

目录 一、工程概况 (3) 1.1工程概况 (3) 二、水土保持的重要性及目标 (3) 2.1水土保持的重要性: (4) 2.2水土保持目标: (4) 三、水土保持保证体系与管理 (4) 3.1、组织机构图 (4) 四、水土保持的标准 (5) 五、水土保护的目标 (5) 六、水土保持措施 (6) 6.1、水土保护一般措施 (6) 6.2、主要环保措施如下: (6) 6.3、空气中粉尘减少措施 (7) 6.4、水污染控制和废弃物料的去除 (8) 6.5、水土保持要求 (8) 6.6、生态保护要求 (9) 6.7水保特殊措施 (9)

一、工程概况 1.1工程概况 本项目工程为星塘街北延工程(苏虹路-唯澄路)一标段,工程南起苏虹路交叉口,上跨园区综合保税区西区、娄江及G312,止于沪宁铁路南侧。本标段工程内容包含:星塘街主线高架桥344.55m,NW匝道桥631.024m、WN匝道桥281.47m,RFW人非桥689.64m,RFE 人非桥655.51m,G312人非辅道S线599.634m,G312南半幅拓宽(含地面桥加宽)1275.6m,G312北半幅拓宽(GK9+724.684以东部分)322.116m,驳岸恢复工程及排水工程等。 二、水土保持的重要性及目标

2.1水土保持的重要性: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及其实施条例规定:“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水土资源、防治水土流失的义务,从事可能引起水土流失的生产建设活动的单位和个人,有责任保护水土资源并负责治理因生产建设活动造成的水土流失。”水利部《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报审批管理规定》第2条规定:凡从事可能引起水土流失的生产建设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必须在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编报水土保持方案,并根据批准的水土保持方案进行前期勘测设计工作。 2.2水土保持目标: 通过水土保持工程措施,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减轻水、旱、风沙灾害,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确保工程所处的环境不受污染和破坏。 三、水土保持保证体系与管理

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要求

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要求 2.1 阶段要求 2.1.1 可行性研究阶段: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报审批管理规定》所规定的内容和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 建设项目区责任范围及其周边环境概况。 2 项目区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现状。 3 生产建设中排放废弃固体物的数量和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及其危害。 4 水土流失防治初选方案。 5 水土保持投资估算。 2.1.2 初步设计阶段:根据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水土保持方案(可行性研究阶段)报告书,对各项水土流失防治工程进行初步设计。初步设计阶段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 水土保持初步设计依据。 2 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及面积。 3 开发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面积、数量预测。 4 水土流失防治工程的初步设计,重点工程应有较详典型设计。 5 水土保持投资概算。 6 实施的保证措施(机构、人员、经费和技术保证等)。 2.1.3 技施设计阶段:主要是按项目水土保持初步设计,进行各项水土保持工程的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 2.2 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的主要内容 2.2.1 方案编制总则: 1 结合开发建设项目的特点阐述编制水土保持方案的目的和意义。 2 编制依据: 1)法律法规依据。 2)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等。 3)环境影响评价大纲及报告书。

4)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大纲及审查意见。 5)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委托书(合同)或任务书。 3 采用技术标准:包括有关水土保持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等。 2.2.2 建设项目地区概况: 1 建设项目名称、位置(应附平面位置图)、建设性质、总投资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2 建设规模、防治责任范围、工程布局(应附平面团)。 3 项目区地形、地貌、地质、土壤、地面物质、植被等。 4 项目区及其周边地区气象、水文、河流及泥沙等。 5 项目区及周边地区人口、土地利用、经济发展方向和水平等社会经济状况。 6 项目区发展规划。 7 建设项目施工工艺、采挖及排弃固体废弃物的特点等。 8 项目区水土流失现状及防治情况。 2.2.3 生产建设过程中水土流失预测: 1 水土流失预测时段的划分。 2 预测的内容和方法: 1)扰动原地貌、损坏土地和植被的面积。 2)弃土、弃石、弃渣量。 3)损坏水土保持设施的面积和数量。 4)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面积及流失总量。 5)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危害。 3 预测结果及综合分析。 2.2.4 水土流失防治方案: 1 方案编制的原则和目标。 2 建设项目的防治责任范围(应附图说明)、本方案的设计深度。 3 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及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应附平面布置图)。 4 分区防治措施布局(大型建设项目还应另行编制分区防治附件)。 5 方案实施进度安排及其工程量(应列表说明)。 6 水土流失监测。 2.2.5 水土保持投资估(概)算及效益分析: 1 水土保持投资估(概)算:

项目区水土保持规划设计书

项目区水土保持规划设计书 1 水土保持综合调查 1.1 自然条件 项目区地质构造属川中褶带龙女寺半环状构造区。区内包括有龙凤场向斜、中心镇背斜、钱塘镇向斜和大石桥背斜及合川向斜;它们以龙女寺背斜为核心,呈半环状的构造形迹。 项目区大地构造区域属四川中台坳,亦称新华夏系四川沉降带。出露地层为侏罗系沙溪庙组和遂宁组。沙溪庙组面积最大,主要由紫红、棕紫色泥岩、砂质泥岩与紫灰、黄灰、灰棕色中至细粒长石砂岩呈不等厚互层,泥岩中普遍含钙质结核,砂岩中大型斜层理发育。遂宁组主要分布在峨眉小流域,岩性单一,以棕红色厚泥岩为主,剥蚀风化深,以保水保肥力差的红石骨子为主要成土方式,土壤粘、廋、干旱、缺有机质。 北部地貌为台地、中部地貌为高丘、南部地貌为丘陵。受地形、地貌等因素影响,项目区水土流失严重,但从未进行过综合治理。 项目区地面坡度组成及耕地坡度组成情况见下表: 表1-1项目区地面坡度组成表 注:耕地坡度是指耕作面坡度。 项目区的气候,因受东亚季风环流影响,具有亚热带季风气候,气温、降水、日照、风力等均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其特点是:冬暖夏热,春早秋短,无霜期长,雾多日照少,雨量充沛,风小湿度大。春有连阴雨,夏常有伏旱,秋多绵雨, 冬少寒潮。 表1-4 项目区气象特征表

气温:项目区多年平均气温为17.8℃,一年之中1月最低,日均温度为7.2℃,8月最高,多年日平均温度为28.3℃。历年极端温度,1961年1月17日最低为-3.7℃,1972年8月27日最高为41.4℃。 日照:项目区地处亚热带低纬度、日照资源本应丰富,但是,因受西太平洋东南季风和北印度洋的西南季风交汇影响,造成秋、冬、春三季天空云层多且低厚,雾日持续时间长。多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289h。 降水:项目区降水季节性、地区性差异明显、夜间降雨多于白天。液态水多,固态水(雪、冰雹)少。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028mm,其中1968年最高,为1428mm;1961年最低,为828mm。 6-8月为暴雨最多时期,最早暴雨5月即可出现,由于降雨不均,暴雨多,强度大,不仅水土流失严重,而且旱洪灾害几乎年年都有。项目区洪水由暴雨形成,历时一般为一天左右,洪水发生季节与暴雨相应。10年一遇24h最大降雨量为109mm,3-6h最大降雨量为72mm;20年一遇24h最大降雨量为135mm,3-6h 最大降雨量为86mm。 项目区属涪江、嘉陵江水系。 涪江多年平均含沙量为1.253 kg/m3;输沙率为665 kg/s,最大为2930 kg/s;输沙量为2112万t/a,最大为9240万t/a;浸蚀模数为731.1t/km2,最大为3130t/km2。 嘉陵江多年平均含沙量为2.39 kg/m3,最大为5.24 kg/m3;输沙率为5356kg/s,最大为11800 kg/s;输沙量为16910万t/a,最大为37400万t/a;浸蚀模数为1077.4t/km2,最大为2368t/km2。 1.2 自然资源 项目区主要成土类型是灰棕紫色水稻土和灰棕紫泥土,只有峨眉小流域是红棕紫色水稻土和红棕紫泥土。 灰棕色紫色水稻土成土母质为上下沙溪庙组的紫色砂泥岩风化的坡积物或残积物。土层深厚,矿质养分含量丰富,潜在肥力高,保肥供肥性好,是项目区水稻生产和水旱轮作的主要基地,自然植被为柏树、桉树、竹类、青杠、马尾松、马桑等。 灰棕紫泥土主要分布在各向斜轴部及两翼的丘陵坡地,光热资源丰富,是旱粮作物和多种经营作物的主要生产基地,其成土母质为棕紫、灰棕紫泥岩、砂岩、砂质泥岩夹灰色砂岩,母质风化度不深,矿质养分丰富,先天肥力高,胶体品质好,保水保肥力强,宜种性广。自然植被有柏树、青杠、桉树、马尾松、泡桐、香樟、竹类等;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红苕、胡豆、豌豆和其它各种杂粮;经济作物有辣椒、地瓜、南瓜、白菜等;经济林有广柑、梨、桑树等。 红棕紫色水稻土成土母质系侏罗系遂宁组,主要岩石为红棕色泥岩,砂质泥岩,夹钙质或石英粉砂岩,底部为砖红色石英粉砂岩。本土属土壤粘重,通透性差,易滞水遭受湿害,且酸碱度较高,磷元素易被土壤固定,锌的有效性低,水

河道整治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综合说明

河道整治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综合说明 1.1项目及项目概况 ****段整治工程位于双清区内白马大道与大兴路交汇处至高家坝河口止,全长8.166km,工程地理位置详见附图一。项目总占地面积为36.7hm2,计划共投资6148.64万元,由邵阳市宝庆科技工业园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建设。 根据工程设计,其主体工程规模如下: 1、新修防洪堤2条,其中红旗河左岸堤长8.166 km,右岸堤长8.166km,总堤长16.332km。 2、新建涵闸5处,其中红旗河左岸2处,红旗河右岸3处。 3、配置必要的管理设施及绿化设施。既配制防洪治涝指挥系统及决策支持系统,建立防汛、抢险、治涝、救灾组织,建设防洪工程体系的生物措施及维护设施。 工程建设中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是护堤修建前期的土方挖掘、堤岸两边保护圈的建设、弃土弃渣、取料场的开挖。 工程主要工程量:土方开挖348081.3m3,土方填筑638900.6m3,浆砌石17266.72m3,砼及预制块34174.49m3,钢筋20.36t。 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深度为可研设计深度,设计水平年为工程完工后的第一年,即2011年。

水土流失监测主要分工程建设期和运行期两个阶段。建设期选择强降雨天雨后监测,共3次;运行期内,每年汛前、汛后及雨季各监测一次。 该河段贯穿双清区主城区,沿河部分地段地势低且宽阔,洪水风险大,洪水风险范围内,工业基地众多,财产集中,人口密度集度大。而目前该河段未设防,处于天然状态,无防洪排涝设施,城市抗洪能力不到10年一遇的标准,与邵阳市双清区主城区的社会地位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极不相适应,随着双清区新城规模的不断扩大,人口与财富的不断增加,因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愈来愈大,给城镇居民的财产、生命、人居环境带来极大的破坏作用。 通过对该河段的整治建设,修建完善的防洪设施,形成完整的防洪保护圈,抵挡外洪内侵。将大大提高主城区防洪标准,增强主城区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同时为城区的生态环境、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创造十分有利的条件。 1.2 项目区水土保持“三区”划分 工程建设区域属典型的湘中红壤丘陵地貌,工程地质分区属邵阳软质基岩区,由上覆土层及下伏基岩所组成的低矮小山包多呈珠状展布,山丘形态多为园丘状,一般海拔高程在202-267 m间,相对切深30-50 m 。

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的意义作用方法及建议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2年第8期HENA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颁布以来,各级政府做了大量的工作,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逐步被各行业所认同,并付诸实施,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及实施已成为水土流失防治的重要工作之一。水利部1998年颁布的《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对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随着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的不断实践,无论是方案编制的管理还是技术都有了很大提升,但也遇到了一些新问题。针对编制过程中遇到的新的技术问题,水利部已组织有关单位对该标准进行了大幅度修改,并准备升为国标。但长期以来,我国开发建设项目形成的重工程轻生态、重主体工程设计轻生态保护设计、重工程安全忽视生态景观协调、重视工程技术研究忽视生态保护技术研究的状况,并未从根本上得到扭转。近年来,江河水利水电咨询中心编制了多项不同类型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护方案,包括一些工程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同时,对多项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进行了验收评估,对水土保持的设计与实施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也引起了我们对水土保持方案编制与设计的诸多思考。 1.水土保持方案的意义 根据水土保持法及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水土保持方案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立项必备的技术文件。通过水行政主管部门对水土保持方案审查,明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影响的制约因素,确定项目是否立项和明确水土流失防治方案、投资、预期效果,并给予批复。因此,水土保持方案作为一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立项必备的技术文件,其任务是对建设项目进行水土流失影响评价,并预测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提出水土流失防治方案,并估算投资。 2.水土保持方案的作用 2.1对主体工程的约束作用 根据水土保持法和环境影响评价法的规定,水土保持方案对主体工程选址、选线、总体布置等在法律上有否决作用,但因水土流失问题多数情况下可以通过采取各种防治措施加以控制,因此通常不会出现否决现象。但也应根据水土保持法有关禁止条款,对位于水土流失突出地段(相当于环境敏感点),如水源地、滑坡泥石流易发区、自然保护区、水土保持试验示范区等的开发建设项目进行分析评估,根据主体工程设计分析判断建设和生产过程可能产生的水土流失影响,以及主体工程总体规划、布置、工程设计、施工组织设计等的合理性,即分析是否存在制约工程建设的水土保持因素。对水土流失影响严重、可能造成不可逆影响的关键问题更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对主体选址、选线、总体布置等局部不符合水土保持要求的,应提出修改要求、意见与建议,必要情况下可以对局部布置与设计提出否决性意见;对于不符合法律要求的,应明确要求做出局部替代方案。 2.2对主体工程优化设计的作用 水土保持方案的另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对主体工程选址、选线、总体布置、施工组织、移民安置等主体工程规划设计,以及对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各子工程项目的设计进行水土保持评价,分析其是否符合水土保持的要求,并提出相应的水土保持要求、意见和建议,以便主体工程优化设计参考。同时,也是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布设的前提。 2.3对主体工程投资控制的作用 在主体工程设计水土保持评价的基础上,初步拟订水土流失防治方案,并估算投资,将其纳入主体工程投资,参与总投资控制。水土保持方案本身的投资一般仅占主体工程投资的1% ̄4%,对工程总投资的控制影响不大;而方案提出的修改要求和意见在主体工程设计中进一步落实时,反过来对主体工程总投 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的意义作用方法及建议 □薛俊娜(原阳县水利局) 摘要: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及设计的理念,对方案与设计的总体思路、总体布置、措施设计起着决定性与支配性的作用,同时,水土保持设计理念在主体工程设计理念中的渗透,对于工程建设能否做到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与环境的恢复和改善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意义;理念 工程设计 36

水土保持设计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 发表时间 :2013-03-18 14:53:58发表人员:admin点击 数:1593 Technical regulation on water and soil conservation plan of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projects SL204— 98 主编单位:水利部水土保持司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实施日期: 1998 年 5 月 1 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关于批准发布《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 SL204-98 的通知 水科技 [1998]47 号 根据 1995 年水利水电技术标准的制定、修订计划,由部水土保持司主持、 主编制定的《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经审查批准为水利行业标准,现予发布。标准名称和编号为: 强制性标准: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SL204—98。 本标准自 1998 年 5 月 1 日起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各单位应注意总结经验, 如有问题请函告水土保持司,并由其负责解释。 标准文本由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发行。 1998年2月5日 前言 编制《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的主要依据是《中华人民共 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水利部第 5 号令《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报审批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 本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部分总则。简述编制本规范的目的和意义,适用范围,水土保持方案分 阶段的要求,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任务及责任范围,水土保持方案应达到的目标等。 第二部分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要求。主要有水土保持方案各设计阶段的要求,

施工水土保持方案

XX标段 施工现场水土保持方案 编制: 审核: 批准: xxxx

目录 一、工程概况 (3) 1.1 工程概况 (3) 二、水土保持的重要性及目标 (3) 2.1 水土保持的重要性: (3) 2.2 水土保持目标: (4) 三、水土保持保证体系与管理 (4) 3.1 、组织机构图 (4) 四、水土保持的标准 (5) 五、水土保护的目标 (5) 六、水土保持措施 (6) 6.1 、水土保护一般措施 (6) 6.2 、主要环保措施如下: (6) 6.3 、空气中粉尘减少措施 (7) 6.4 、水污染控制和废弃物料的去除 (8) 6.5 、水土保持要求 (8) 6.6 、生态保护要求 (9) 6.7 水保特殊措施 (9)

一、工程概况 1.1工程概况 本项目工程 xx。本标段工程内容包含:xx 等。 工程名称xx 地理位置xx 建设单位 设计单位 监理单位 建设单位 质量监督 安全监督 二、水土保持的重要性及目标 2.1 水土保持的重要性:xx xx xx xx xx xx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及其实施条例规定:“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水土资源、防治水土流失的义务,从事可能引起水土流失的生产建设活动的单位和个人,有责任保护水土资源并负责治理因生产建设活动造成的水土流失。”水利部《开发建设项目水土

保持方案编报审批管理规定》第2条规定:凡从事可能引起水土流失的生产建设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必须在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编报水土保持方案,并根据批准的水土保持方案进行前期勘测设计工作。 2.2 水土保持目标: 通过水土保持工程措施,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减轻水、旱、风沙灾害,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确保工程所处的环境不受污染和破坏。 三、水土保持保证体系与管理 3.1 、组织机构图 组长: xx 副组长: xx副组长:xx 工安办程环公 部部室:::x x x x x x 施工队伍 : 桥一队: xx桥二队:xx 贝雷梁: xx路基:xx 物资部:x x

水土保持规划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

水土保持规划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 水土保持规划在水土资源保护工作上起着重要的指导性作用。 科学、有效、合理化的制定和设计水土保持规划,并且长期正确的去运用,可以促进水土资源的保护工作顺利进行,同时还能实现水土资源的合理化运用以及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可是在现阶段的水土保持规划设计过程中,一些设计问题也在 不断的出现,比如说:设计思想落后,技术参数不正确,设计的时间不充足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着水土保持规划设计水平的提高,急需有效的去解决这些问题。 1.1保护和预防 针对一些需要重点保护的区域在其保护的方向以及保护的方法 上面做规划,这些重要区域主要有:高级别的自然保护区域、饮用水的保护区域、湿地保护区等。这些重点保护区保护的方向是水土保持以及生态维护。 1.2综合性的防治 根据水土流失的相关特点、治理的要求以及自然经济条件等因素,对那些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区域做出综合性的防治。这些区域主要有:小流域的防治、坡面的防治、果园地的防治、农耕地的防治、居住环境的防治等。 1.3综合性的监督和管理 针对人类活动所引发的水土流失现象进行综合性的监督和管理,采用一些监管方案的同时还要进行合理化的统筹和规划。内容主要是:

建立水土保持监督管理的机构,管理和制度上的创新,法律法规的设立等。 1.4水土保持的定期监测 具体的内容有:按照水土保持的相关监测职责和监测要求,去规划监测点的布置;在监测体系完善的基础上,综合提高监测的水平和制度的保障能力;对重点的防护区域以及一些重点的治理工程项目要提出监测管理的目标和监测的要求,同时还要制定出监测的方案和相应的管理制度。 2.1水土规划设计的方法不先进 水土保持的相关技术涉及的范围比较广,可以说是一个综合性并且目标多样化的技术体系。可是,目前在水土保持的规划设计当中,设计的目标比较单一,而且技术方法也不先进,同时还没有进行比较具体的调查和研究,这些情况制约着水土保持治理目标的实现。 2.2相关资料的收集方法不先进 在水土保持规划的设计过程中,相关人员对资料的采集基本上是通过对实地的调查,相关人员的谈话以及查看当地的统计资料来获得。这些方法很容易出现误差,因为土地相关部门提供的那些资料并不是很全面,这样就有可能造成与实际情况不符。要想采集到更加准确的资料,需要应用更加高科技的手段,比如可以使用导航定位测量仪。 2.3规划设计的参数不是很准确

水土保持规划设计讲义

绪论 第一节关于规划的概念 水土保持规划:是为了贯彻实施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教兴国战略;推动水土流失地区社会经济和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指导性文件,是水土保持工作的基础和依据。 规划:规划是一种为实现一定目标而选择、制定最好行动方针的自觉过程。 从技术层面上解释水土保持规划,为了振兴农村经济、改善生态环境而应用各学科的有关理论、技术,将人们利用、保护水土资源的具体目标和意向自觉的、科学的分配到特定范围内的空间和实践的过程。 生态规划:是指以生态学原理和城乡规划原理为指导,应用系统科学、环境科学等多种学科的手段辨识,模拟和设计人工复合生态系统内的各种生态关系,确定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生态适宜度,探讨改善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生态建议对策,促进人类与环境关系持续协调发展的一种规划方法。 第二节水土保持规划的方针和原则 方针:贯彻国家社会发展,经济建设的基本方针和政策,必须贯彻“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水土保持方针。 原则:除上面的“24字方针”中大部分可以作为规划原则外,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与有关部门发展规划相协调,做到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耕作措施相结合,治理保护与开发利用相结合,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结合,采用新理论、新技术和方法,遵循可操作性的原则。 第三节水土保持规划的规划期和任务 规划期:省级以上为10—30年,最长不超过50年;地、县级为10年。规划编制应研究近期和远期两个水平年,并以近期为重点。水平年宜于国民经济计划及长远规划的时段尽可能一致。 任务:进行综合调查和资料的整理分析。研究规划区水土流失状况成因和规律。确定水土流失类型及分区。拟定水土流失防治方向,因地制宜的提出防治措施。拟定近期和远期的治理进度。估算规划区的治理总投资。预测规划实施后的综合效益并进行经济评价。提出规划实施的组织管理措施。 第四节水土保持规划的类型与方法 类型:总体规划;实施规划;常规规划;优化规划。

水土保持施工方案计划

茅洲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宝安四标 沙井街道黄埔广深高速以西片区雨污分流管网工程水土保持施工方案 编制: 审核: 批准: 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三工程局有限公司茅洲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宝安四标项目经理部 2016年09月01日

目录 1.编制依据、原则 (1) 1.1 编制目标 (1) 1.2 编制依据 (1) 1.3 编制原则 (2) 2.工程概况 (3) 2.1 项目概况 (3) 2.2 区域自然概况 (3) 3.水土保持措施 (7) 3.1 水土保持措施体系 (7) 3.2 分区防治措施典型设计 (9) 4.水土保持工程施工组织 (11) 4.1 施工组织原则 (11) 4.2 主要施工工艺和栽培技术 (11) 5.水土保持机构图 (12) 6.水土保持领导小组 (13)

1.编制依据、原则 1.1 编制目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以及项目和区域水土流失特点及有关要求,本方案编制的目的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履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编制切实可行的水士保持方案,防治建设过程中造成的水土流失。 (2)明确项目建设过程中有关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防治重点、防治措施等。 (3)与主体工程实现“三同时”,充分发挥水土保持工程的作用。 (4)依据本方案设计内容,采取各种水土保持措施,防止新增水土流失的产生, 改善区域生态环境。 (5)水土保持方案旨在规范主体工程施工中的水土保持工作,为主体工程进一步施工提供指导性意见。 1.2 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2)《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50433-2008); (3)《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6453.1~16453.6-1996); (4)《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通则》(GB/T15372-1995); (5)《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验收规范》(GB/T15773-1995); (6)《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GB50434-2008); (7)《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技术规程》(SL387-2007); (8)《茅洲河流域(宝安片区)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设计采购施工项目总承包EPC)招、投标文件》; (9)《茅洲河流域(宝安片区)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设计采购施工项目总承包EPC)沙井街道黄埔广深高速以西片区雨污分流管网工程施工图纸》; (10)经批准的沙井街道黄埔广深高速以西片区雨污分流管网工程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11)《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

水土保持工程施工设计方案

第一章工程概况 一、工程综合说明 1、工程概况 2、编写依据 (1)《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验收规》(GB/T15773-2008);(2)《水土保持工程质量评定规程》(SL336-2006) (3)《堤防工程施工质量评定与验收规程》(SL239-1999)(4)现行的施工操作规程,施工验收规。 (5)施工图纸。

第二章施工总体规划 通过对现场的踏勘及详细研读设计文件、图纸,利用我单位人员、设备及丰富的施工经验等诸多优势,拟对本工程施工作以下规划: 一、机构设置 本工程承建中,我单位将实行项目法施工,由单位技术主管任项目经理,负责本工程的施工。项目部对工期、质量、成本等综合经济效益进行高效有计划地组织协调和管理,并配备先进的机具设备。以科学的手段、先进的技术,优质高效地完成本项工作。项目部组织机构见附图1项目部组织机构图。 1、项目经理部的组成 项目经理:代表单位负责本工程合同责任的全面履行,实施对本项目的全面管理,负责项目的行政、技术、财务和施工等各项管理工作,为本项目的管理核心。 项目副经理:主要负责施工管理工作,为工程施工的主要负责人。 技术负责人:协助项目经理负责所有技术与质量安全管理工作。 项目经理部共设五个部门,各部门职责如下: ●技术科:负责项目部的施工技术、计划与方案;工程施工管理 测量、统计与计量;图纸设计、竣工资料的整理、技术资料的保管。 ●质检科:负责工程质量的检测、验收、试验与控制。 ●施工科:负责整个工程的现场施工。

机构设置框图 ●安全科:负责安全生产的管理、监督及工地治安工作。 ●财务、后勤科:负责项目的财务管理,包括工作款单编制、报送;所需材料、配件的采构与供应;机电设备的管理、维修、保养;项目部的后勤行政管理,包括接待、医务、炊事、营地管理等。 2、人员组成 项目的管理人员包括工程师和高级技师将由我单位人员组成。大部分技工、

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合同

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合同 委托方(甲方): 受托方(乙方): 为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甲方委托乙方承担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设计,经双方协商一致,签订本合同。 一、本合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国家及地方有关水土保持方案治理编制大纲文件签订。 二、本合同设计项目:水土保持治理方案报告。 三、甲方于年月日前向乙方提交下列材料:①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②与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相关的图纸和资料;③其他要求(正式文字说明)。 % 四、乙方于年月日前向甲方交付水土保持治理方案报告份。 五、方案编制设计费 1、编制设计费参照有关收费标准经双方商定,本项目编制设计费共计:元。 2、编制设计费的支付方法为:本合同签字之日起三日内,甲方预付设计工作 费元给乙方,乙方交付本项目成果资料的同时,甲方再次支付元。 六、双方责任 1、甲方按合同第三条规定的内容,在规定的时间内向乙方提交资料及文件,并对其完整性、正确性及时限负责。甲方提交上述资料及文件超过规定期限10天以内,乙方按本合同第四条规定交付设计文件时间顺延;超过规定期限10天以上,乙方有权重新确定提交设计文件时间; 2、甲方变更委托设计项目、规模、条件或因提交的资料有误,或所提供资料作出较大修改,造成乙方设计需返工时,双方除需另行协商签订补充合同(或另订合同)、重新明确有关条款外,甲方应按乙方所耗工作量向乙方支付返工费;

3、在合同履行期间,甲方要求终止或解除合同,乙方未开始设计工作的,不退还甲方首付的设计工作费;已开始设计工作的但不足一半时,甲方应支付编制设计费元;超过一半时,甲方支付编制设计费元。 】 4、甲方应按本合同第五条规定的金额和时间向乙方支付设计费用,每逾期支付一天,应承担支付金额千分之二的逾期违约金。逾期超过30天以上时,乙方有权暂停履行下阶段工作,并书面通知甲方。上级对本合同项目不审定、不批准或本合同项目停缓建,甲方均应支付应付的设计费; 5、甲方应保持乙方设计版权,未经乙方同意,甲方对乙方交付的设计文件不得复制或向第三方转让或用于本合同以外的项目,如发生以上情况,乙方有权索赔。 6、乙方按本合同第四条规定的内容、时间及份数向甲方交付设计文件; 7、乙方对设计文件出现的遗漏或错误负责修改或补充。 8、由于乙方自身原因,延误了本合同第四条规定的设计文件交付时间,每延误一天,应减收该项目应收设计费的千分之二; 9、合同生效后,乙方因自身原因要求终止或解除合同,乙方应退还已预付的全部工作费。 10、乙方交付设计文件后,参加有关上级审查及根据审查结论负责不超出原定计划任务书范围内的必要调整补充。乙方交付设计文件之日起一年内项目开始施工,负责向甲方及施工单位进行设计交底、处理有关遗漏方面的问题和参加竣工验收。在一年内项目尚未开始施工,乙方仍负责上述工作,但有权向甲方收取咨询服务费元; 11、乙方不得向第三方扩散、转让甲方提交的产品图纸等技术经济资料。如发生以上情况,甲方有权索赔。 ( 七、其他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