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怎样在课堂上进行高效、有趣的练习活动?

怎样在课堂上进行高效、有趣的练习活动?

2011年10月,我再度来到德国,开始了中文教学工作。去之前已经知道将去当地的中学教中文选修课,但是对于课程、学生的情况却是一无所知。出于对这份“无知”的忐忑,在行前我做了很多思想上、行动上的准备。了解青少年的行为习惯、选择教材、作备课笔记、采购教具……忙碌中,时间很快就到了出发的那一天。

到德国的第二天我就前往孔院领“教学任务”。真是“不领不知道,一领吓一跳”:我前往的中学两周后将有学生去中国的友好学校交流访问,学校需要我先给这些学生量身打造两周的汉语课,不仅要教汉语知识,还要讲中国文化。学生们没有任何汉语基础,给他们上这样汉语加文化的课,不仅要求教师有扎实的汉语知识,对教师的德语知识也是一场“大考”啊。课后天就开始了,没时间想别的,赶紧备课。兢兢业业地教了两周后,我送走了他们,又迎来了现在选修中文的学生,直到现在。回想这几个月在德国教书的日子,虽然之前我作了比较充分的准备,但还是经历了一些“意料之外的困难”。不过这也正常,汉语课从无到有,总是要有个发展的过程的。在这个过程中重要的一点是要多和孔院、校方沟通,既要及时地把问题反映上去,又要多了解学校的规章制度。让我欣慰的是,现在班级成形了,人数固定了,学生们也都有书了,教学工作可以顺利开展了。

我现在使用的教材是《快乐汉语》,之所以选择这本书,首先是因为这本书的内容比较适合零基础的初中生;另外这本书有配套的生词卡和挂图,对于教学,尤其是词语学习和练习比较有利。但可惜的是这本书没有配套的生字卡,教学手册后面的生字表大小合适,但是纸质太薄,不适合课堂展示。为了更好地开展教学,我自己制作了生字卡、句型卡以及人物卡片等。另外,根据每次实际的教学需要,我还会自制一些教学道具。

2012.1.19这一天,我上的是《快乐汉语》第五课。这90分钟的课我是这样上的:一热身复习10分钟

每次上课我都会检查出勤率,而且我已经教了学生当听到老师点到自己的名字时,向中国学生一样报“到”。别看这个环节很小,但通过点名可以让学生一下子把注意力放到课堂上,知道开始上课了。而且在这一环节也还是可以想方法让学生们练到中文。

复习环节我用投影仪展示了几张图片,先引导学生根据提示完成对话。这一练习练的主要是上一课,即第四课的“这”、“那”指示代词开头的句型,同时又把以前的内容结合在里面,是个很好的综合练习。在练习中,我注意到学生在表达第四课的重点句型还有些嗑嗑吧吧。我突然有了个主意。在集体做完这个练习后,我带着学生们把这做完的四个对话又朗读了一遍。然后,因为每个对话里涉及四个人物,我又让学生四人一组上台来把这几张图片展示的场景表演出来。这时,学生们不再是对话的旁观者,而是能够亲身参与到对话里面,他们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起来。四个对话表演下来,学生口语表达的熟练度明显提高。

二生词学习30分钟

先学数字,第五课只讲了1-5个数字,考虑到学习内容比较简单以及学习内容的连贯性,我准备把0-10这些数字今天都教给学生,并设计了很多相关的游戏性练习。首先我向学生展示数字卡片,带大家从拼音到汉字认读。这个过程中既有跟读、齐读,也有分组读,点读。然后看学生对这些数字熟悉了,我用手语比划数字,问他们:“猜猜这是什么?”大家七嘴

八舌地猜起来。然后我公布答案,猜对的同学很高兴,没猜对的同学对下一个手语已是跃跃欲试。就这样,我带着学生边作手语,边说数字,把中国人的数字手语学了一遍。因为新鲜有趣,学生们学了两遍就记得差不多了。然后我说数字,学生作手语;我作手语,学生说数字,又练了几遍。接着就开始运用数字的游戏练习了。为此,我设计了好几个游戏,并准备了一个装有数字实物的小布袋。游戏练习的顺序是从易到难有意安排的。除了活动d,其它活动都进行得比较顺利。在做活动d的时候,原先设计是老师先拍手,哪个学生最先说出老师手拍出的数字,哪个学生轮到拍手,其他学生数数,如此进行下去。可实际情况是大家总是异口同声地说出。那就面临谁下一个拍手的问题。。如果谁也不想拍手,练习又怎么进行下去?作为老师我当然可以指定人选,但是这样的做法不太巧妙。为了避开这份“不巧妙”,我临时决定改变练习形式:俩人一组,一个拍,一个报,再交换,练报数。这样每个人都能充分地练到。或者如果还是全班练习的话,可以沿用上一个游戏学生摸数字排队的顺序来进行拍手,既省事又巧妙。

a每个学生摸袋子中的一个数字。摸好后,用手语表示该数字,让其他学生说出该数字

b每个学生摸袋子中的一个数字。摸好后,大家轮流报自己的数字,并用手语表示出来,其他同学判断对错

c每个学生摸袋子中的一个数字。摸好后,大家按数字大→小/小→大排队。

d老师拍手,学生报数;谁先报出老师的拍手数,谁轮到拍手,让其他同学报数。

e 每个学生任意说一个数字,让下一个同学说出该数的“左右邻居”,然后该同学再任意说一个数字,让下下个同学说出这个数的“左右邻居”,以此类推。

f每个学生摸袋子中的一个数字。摸好后,不要别的学生看见自己的数字,让别的同学猜数字,持有该数字的学生说“对”或“不对”进行提示。

这些活动下来,班上的气氛已经很活跃了,学生们也通过这些游戏性的练习对数字掌握得比较好了。然后我示意大家安静,问大家有没有宠物。当有学生说到“猫”或“狗”时,我展示相应的图片,教这两个生词。同时,我问学生“eine Katze/ein Hund”怎么说呢,学生自然会说出“一猫/一狗”的答案。这时利用纠错的时机正好引出本课非常重要的一个语法点——汉语的量词。我举着一张猫的图片和数字1,清晰缓慢地说“一只猫”,并重复了几遍。对于德国人来讲,要理解中文的这一数名量词语结构是比较困难的,因为相同的词语结构在他们的语言里是数词后面直接加上名词。但好在德语里也有少数如同中文里的数名量结构,比如“ein Stück Kuchen, ein Blatt Papier”。我把这两个例子一举,学生们笑了,从他们的笑里我知道他们明白了。既然明白了,那就要操练了,否则是不会熟能生巧,变成自动化记忆,脱口而出的。板书这个格式后,我又举着那张猫的图片和数字1,这下大家能说出“一只猫”了。然后我反复变换数字和猫狗的图片,示意学生说出正确的词组。刚开始,经常有学生还是会漏说量词,但通过老师以及板书的提醒他们慢慢地有了这个意识,即使一开始说的时候漏了,自己也会意识到,又重新说,把量词加上。等到大家基本掌握后,我又举起两只狗的卡片,清晰缓慢地说“小大”、“一只小狗一只大狗”,重复了几遍后,学生明白了我的意思。这时,我不说了,指着相同的卡片,问“这是什么?”反应快的学生能说出来了“一只小狗一只大狗”。“非常好!”我边说边展示“大”、“小”的汉字卡,告诉学生词义并

强调它们在词组中的位置。接着我一次举起了数字、动物、和大或小三张卡片,示意学生说如“一只小狗”这样的词组。如此这般,练了几组。接着,我让学生打开书,带领他们读第五课除第一个词以外(因为这个词到这儿为止还没有教)的生词。为了帮助他们进一步熟悉生词音形义之间的关系,我又布置了看图找词、看字找拼音,看图找拼音词组的一些练习。这些练习我已经事先做成了幻灯片,这样可以全班一起看,一起做。至此,生词讲练结束。从学生练习的结果看,除去汉字不熟,其余他们都理解并记住了,而汉字是下次课重点学习的内容。

三句型学习:“有”字句30分钟

为了引出这个句型,我带领学生朗读课本上的“朗读”部分。讲清了动词“有”的含义后,这个句型就好理解了,在德语里也是这么说。接下来就是操练了。先听后说,先有输入,才有输出,所以我先让学生做听“有”字句填空的练习。6个句子全部听过一遍后,学生反映听力练习太快,反应不过来。为了降低难度,我临时调整成带着学生听一句,理解一句,做完一题校对的形式。然后练习从听又过渡到读和理解。为了提高学生的开口率,在初级阶段也是为了练习语音,我让他们在回答的时候先要读出整个题干,再说中文“对”或“不对”判断。做完了这个练习,就要提高学生们说的能力了。为了让大家“上口”,我先说德语句子,让学生翻成中文。看到学生在有些句子上表达有困难,我“化整为零”,把一个整句切分成几部分,让学生一部分一部分地说,然后再全部合起来。所有句子我都会要求他们最后完整地说一遍。但这样做的弊端是懒的学生就可以不动脑子,或者反应快的同学说出答案后,剥夺了反应慢的同学的思考机会。德翻中练习下次可以换一种方法。老师给出句子,然后让每个学生先各自笔头翻译,然后再一起校对。这样,每个人都需要思考,都有思考的机会。

课本上补充会话练习,我先就每个对话向大家提问,等于是全班一起做一遍。然后我让学生们俩俩一组进行对话,在这个过程中我进行监督指导。等小组练习完毕,我又让各组分别表演一个对话,这样学生之间也可互相了解学习情况,说得好的学生得到了被老师在大家面前表扬的机会,说得不够好或不对的学生也得到了纠错改进的机会。

四语言知识的运用18分钟

再进一步练习的话就要活学活用,说说自己的情况了,为此我设计了一个任务型游戏——小调查《你有吗?》。为了这个游戏的顺利完成,还需引入一个课本上没有的语言点——“有”字句的否定表达,为此我没有急于介绍任务,而是聊天似地问一个学得比较好的学生:“Frank,你有猫吗?”(我知道他没有猫。)他想表达否定,又不知道该怎么说,努力地想了一下后,说:“我不有猫。”这个答案在我的意料之中,我正好可以引入“有”的否定表达“没有”。然后我又让他回答了一遍,并把这个问答写在了黑板上,带着大家读了几遍。至此,为下面任务型游戏的铺垫已经做了。我让大家每人拿出一张纸,画上如下表格,让大家互相调查:有兄弟姐妹吗?有狗或猫吗?

因为这个任务不是教材中无关的文字,而是和他们的真实生活相关,所以他们做得很投入。而我呢,则在一旁监控指导,监控他们只说中文,只说和任务有关的话,指导他们更高效地完成任务。活动中出现了一个小插曲。只听一个同学问:“Anna,你有姐姐吗?”Anna 回答道:“对,我有一只姐姐。”“什么?!一只姐姐”,我心里是又吃惊又好笑,我忘了事先告诉学生人的量词不是只,而是个了。我赶忙喊“停”,先肯定Anna用了量词,非常好,接着指出猫狗用量词“只”,而人要用一个新的量词“个”,然后我把这个新量词写在黑板上,带大家读了几遍,又让Anna回答了一遍,再把这个问答写在黑板上,带着大家读了几遍,然后让调查继续下去。活动中学生难免有快有慢,快的学生我让他们再去听别人的对话,从而检查自己调查表的正确情况;而慢的学生我把他们并成组,让一人问一人答,其他人通过听写完成任务。当大家都完成任务后,我让每个学生汇报班上一个同学的情况,其他人根据自己的调查结果判断对错。

本环节我疏忽了同时补充人的量词“个”。虽然在活动中采取了弥补措施,但如果能在活动前做的话,效果会更好。成功的课堂活动,不是光有一个好的想法就够了。好的想法当然是基础,但是如果没有有效的组织实施,一个好的想法也可能会变成一个不成功的课堂活动。有效的组织实施涉及到很多因素,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预设。下次设计这样的活动时,先自己做一遍,列出所有要用到的语言知识,再和学生掌握的知识作比较,就能做到心中有数,知道哪些是还需要在活动前补充教给学生的。

五布置作业2分钟

利用最后的一点时间,我总结了一下今天所学的内容并布置了家庭作业——用以下格式介绍一个朋友,至少写7句。

这是……他/她叫……他/她是……人。他/她家在……他有……。他没有……(作业只要求他们用拼音写,在这儿写汉字是为了更好地介绍展示教案)

我觉得这堂课上得还是比较成功的。因为丰富多样的练习内容和练习形式,使学生能够

积极地参与到汉语学习中来,能比较轻松地掌握学习内容。就教学顺序来看,先热身复习到单词学习到句型学习再到任务型的句型扩展应用,最后以一个任务型的家庭作业收尾,同时各环节练习的编排也是从易到难,这些都是符合二语习得的规律的。但是在某些练习活动中,由于我事先考虑得不够周到,出现了些意外情况。如果事先有足够的预设,这些环节是可以处理得更好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