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者高迁移率族蛋白B1水平变化的临床研究(11年8月微循环杂志发表)

者高迁移率族蛋白B1水平变化的临床研究(11年8月微循环杂志发表)

者高迁移率族蛋白B1水平变化的临床研究(11年8月微循环杂志发表)
者高迁移率族蛋白B1水平变化的临床研究(11年8月微循环杂志发表)

冠心病患者高迁移率族蛋白B1水平变化的临床研究

武汉市第五医院心内科盛蕾伍琼

目的:炎症反应与冠心病(CHD)的形成和复发相关。以往研究证明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是心血管疾病中新的促炎因子。本研究旨在探讨CHD患者血清HMGB1水平是否升高及其意义。方法:本研究纳入连续收集的CHD患者158例,选择30例年龄和性别匹配的无冠心病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两组人群血清HMGB1水平。结果: CHD患者血清HMGB1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增高(8.62±2.18 ng/ml vs 2.22±0.63 ng/ml,P<0.05;8.62±2.18 ng/ml vs 5.29±1.43 ng/ml,p<0.05)。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HMGB1水平较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显著升高(5.29±1.43 ng/ml vs 2.22±0.63 ng/ml,p均<0.05)。CHD患者血清HMGB1水平与hs-CRP水平呈显著正相关(n=88,r=0.629,p<0.05)。

结论本研究提示CHD患者血清HMGB1水平均显著增高,其表达与hs-CRP表达水平呈显著正相关。

关键词: 高迁移率族蛋白B1;冠心病;炎症

The expression and significance of HMGB1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Objective: Inflammatory process is associated 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recurrence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 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 protein (HMGB1) has been proved to be as a novel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 in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whether the serum HMGB1 level was increased in CHD patients.Methods: A total of 158 CHD patients were enrolled in this study. Thirty age- and sex-matched people without CHD were considered as control group. Serum HMGB1 concentration in CHD patients and healthy people was measured by ELISA. Results:HMGB1 level in CHD group (8.62±2.18 ng/ml)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2.22±0.63 ng/ml) (p<0.05). HMGB1 level in ACS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SA group (p<0.05). There was significantly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HMGB1 level and hs-CRP level in CHD patients (n=88, r=0.629, p<0.05). Conclusion:The present study showed that serum HMGB1 level was markedly

increased in CHD patients, and was positive correlated with hs-CRP level.

Key words: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 protein;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nflammation

目前大量研究显示炎症过程和CHD发展及复发相关[4]。许多研究发现在CHD 患者血清中一些促炎因子,如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等显著升高,这些促炎因子水平与CHD的发病风险呈正相关[4-6]。这些研究结果提示促炎因子可能在CHD发展和复发中发挥重要角色,可能是CHD的病理生理机制之一。

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是一种非染色体核蛋白,可以调控基因转录和维持核小体结构稳定[7]。1999年Wang等[8]首次证实HMGB1在脓毒血症炎症反应中充当晚期炎症介质,抑制HMGB1可以减轻内毒素的致死效应,提示胞外HMGB1在脓毒血症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角色。最近研究表明在心血管疾病中HMGB1同样发挥着重要的促炎作用[9,10]。然而,CHD患者血清HMGB1是否升高目前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探讨CHD患者血清HMGB1水平变化及其与hs-CRP表达的关系。

1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收集我院连续入院的158例CHD患者,另外纳入30例年龄和性别与CHD组相匹配的于我院行身体检查为无CHD的人群作为对照组(均需满足排除标准)。其中CHD患者又分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和稳定型心绞痛(SA)组,其诊断均符合WHO标准。所有研究对象均需采集详细病史,行体格检查、常规生化检查。排除标准包括:瓣膜性心脏病、6个月内手术或中风患者、感染病史、慢性炎症疾病、肝脏疾病、恶性肿瘤、慢性肾功能衰竭、自身免疫性疾病、甲状腺功能异常、电解质紊乱、服用抗炎药物如糖皮质激素和非甾体类抗炎药(阿司匹林除外)者。

1.2 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在空腹12h后在早上7-8点从肘前静脉抽取外周静脉血。血清标本等量分装后保存在-70℃冰箱。所有样品均一次性解冻使用。使用Hitachi 912分

析仪(德国罗氏公司)按标准实验室技术检测血清hs-CRP。血清HMGB1水平则采用HMGB1 ELISA试剂盒Ⅱ(日本东京Shino-Test公司)按说明书操作检测。白细胞计数,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等指标的检测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统一进行检测。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临床特征

如表1所示,CHD组及对照组间性别、吸烟、饮酒、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体重指数(BMI)均无显著差异。

表1 两组一般临床特征比较

年龄(岁) 男/女BMI(kg/m2) 高血

高血

糖尿

吸烟饮酒

对照组

(n=30)

55.6±8.5 16/14 23.7±3.2 5 4 2 10 8 CHD组

(n=158)

57.5±9.6 85/73 24.8±3.9 12 21 6 22 13

2.2 各组HMGB1血清水平及有关指标的比较

如表2所示,三组间HMGB1水平及hs-CRP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5)。CHD 组患者血清HMGB1水平(8.62±2.18 ng/ml)较对照组(2.22±0.63 ng/ml)和ACS 组(5.29±1.43 ng/ml)显著升高(p均<0.05)。阵发性CHD组患者HMGB1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持续性CHD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4.20±1.04 mg/L)较对照组(0.98±0.32 mg/L)和阵发性CHD组(2.11±0.94 mg/L)显著升高(p均<0.05)。阵发性CHD组患者hs-CRP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

表2 各组血清HMGB1水平及有关指标表达

hs-CRP(mg/L)HMGB1(ng/ml)WBC(×109/L)对照组(n=30) 0.98±0.32 2.22±0.63 6.08±1.42

SA组(n=71) 2.11±0.94# 5.29±1.43# 7.14±1.93 ACS组(n=87) 4.20±1.04#▲8.62±2.18#▲7.06±2.05

#与对照组相比,p<0.05;▲SA组相比,p<0.05。

2.3 HMGB1与心血管危险因子的相关性

如表3所示,CHD患者HMGB1水平与hs-CRP水平呈显著正相关(n=158,r=0.629,p<0.05)。HMGB1水平与年龄和LAD也具有相关性,但和BMI、LVEDD、EF和WBC等无相关关系。

表3 血清HMGB1水平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

危险因素r p

年龄0.298 <0.05

BMI 0.223 >0.05

LAD 0.352 <0.05

LVEDD -0.105 >0.05

LVEF 0.092 >0.05

hs-CRP 0.629 <0.05

WBC 0.102 >0.05

3 讨论

HMGB1可由坏死和损伤细胞被动释放或者由先天免疫细胞(如巨噬细胞和单核细胞)激活后主动释放[7]。现有研究表明HMGB1一旦从坏死细胞和巨噬细胞释放,可作为炎性因子刺激上调IL-6、TNF-α及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IP-1α)和MIP-1β等表达[7,14,15]。本研究发现CHD患者血清HMGB1水平与hs-CRP水平呈正相关,而hs-CRP水平可作为CHD患者病情变化的重要预测因子[6,16]。这与以往研究结论一致[10,11]。Hu等[10]及Yan等[17]发现冠心病患者HMGB1水平与hs-CRP、TNF-α和IL-6表达明显相关。这些发现提示HMGB1与其他促炎因子(包括CRP)存在密切关系,同时提示HMGB1可能是CHD患者预后的重要预测因子。Inoue等[18]研究显示人晚期动脉粥样硬化损伤中HMGB1来源于激活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并且HMGB1可直接刺激CRP产生。同时Kawahara等[19]研究提示CRP可通过p38MAPK信号通路诱导HMGB1表达呈剂量依赖性。同时HMGB1可以触发炎性因子的表达,提示其可增强炎症反应[7,14,18,19]。这些研究提示HMGB1可能是CHD发病机理中关键的促炎因子。因此,CHD患者血清HMGB1上调,并可能与其他炎性因子共同参与CHD的病理生理

机制[4-6]。

HMGB1信号传导受体至少三种: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Toll 样受体-2(TLR2)和TLR4。RAGE信号途径可激活核因子?B(NF-?B)以及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2(ERK1/2)和p38MAPK信号通路,后者可促进细胞因子生成和细胞存活。而TLR2和TLR4信号途径可通过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依赖机制激活NF-?B通路[13,14]。胞外HMGB1可与炎症细胞表面RAGE或TLRs 等受体结合,从而激活炎症相关的信号通路,触发一系列促炎因子释放,如TNF-α、Ils、MIP-1α和MIP-1β[13,14],最终导致炎症反应循环增强。

最近研究显示RAGE参与了糖尿病大鼠的心房结构重塑[18]。Kawahara等[19]发现CHD患者TLR2表达水平上升,提示HMGB1对CHD的作用可能通过增加HMGB1受体水平而增强。这些结果进一步提示HMGB1可能参与CHD发病机制。临床研究显示动脉粥样斑块中HMGB1及其受体RAGE表达增高,且HMGB1能通过与RAGE结合直接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产生C反应蛋白和金属基质蛋白,促进粥样斑块形成。因此,HMGB1可能是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靶点。

参考文献

[1] Furberg CD, Psaty BM, Manolio TA, et al. Prevalence of atrial fibrillation in

elderly subjects (the Cardiovascular Health Study). Am J Cardiol 1994;74:236-41.

[2] Go AS, Hylek EM, Phillips KA, et al. Prevalence of diagnosed atrial fibrillation in

adults: national implications for rhythm management and stroke prevention: the anticoagulation and risk factors in atrial fibrillation (ATRIA) study. JAMA 2001;285:2370-5.

[3] Psaty BM, Manolio TA, Kuller LH, et al. Incidence of and risk factors for atrial

fibrillation in older adults. Circulation 1997;96:2455-61.

[4] Li J, Solus J, Chen Q, et al. Role of inflammtion and oxidative stress in atrial

fibrillation. Heart Rhythm 2010;7:438-44.

[5] Leftheriotis DI, Fountoulaki KT, Flevari PG, et al. The predictive value of

iinflammatory and oxidative markers following the successful cardioversion of persistent lone atrial fibrillation. Int J Cardiol 2009;135:361-9.

[6] Liu J, Fang PH, Dibs S, et al. 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as a predictor of

CHD recurrence CHD primary circumferential pulmonary vein isolation. Pacing Clin Electrophysiol ,2010. doi: 10.1111/j.1540-8159.2010.02978.x.

[7] ScCHDfidi P, Misteli T, Bianchi ME. Release of chromatin protein HMGB1 by

necrotic cells triggers inflammation. Nature 2002;418:191-5.

[8] Wang H, Bloom O, Zhang M, et al. HMG-1 as a late mediator of endotoxin

lethality in mice. Science 1999;285:248-51.

[9] Kohno T, Anzai T, Naito K, et al. Role of high-mobility group box 1 protein in

post-infarction healing process and left ventricular remodelling. Cardiovasc Res 2009;81:565-73.

[10] Hu X, Jiang H, Bai Q, et al. Increased serum HMGB1 is related to the severity of

coronary artery stenosis. Clin Chim Acta 2009,406:139-42.

[11] Salman S, Bajwa, Gajic O, et al. 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with sepsis. J Intensive Care Med 2008;23:178-83.

[12] Fuster V, Ryden LE, Cannom DS, et al. ACC/AHA/ESC 2006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a report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Task Force on Practice Guidelines and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 Committee for Practice Guidelines (Writing Committee to Revise the 2001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developed in collaboration with the European Heart Rhythm Association and the Heart Rhythm Society. Circulation 2006;114:e257-354.

[13] Yamada S, Maruyama I. HMGB1, a novel inflammatory cytokine. Clin Chim

Acta 2007;375: 36-42.

[14] Andersson U, Wang H, Palmblad K, et al. High mobility group 1 protein

(HMG-1) stimulates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 synthesis in human monocytes. J Exp Med 2000;192:565-70.

[15] Bell CW, Jiang WW, Reich CF, et al. The extracellular release of HMGB1 during

apoptotic cell death. Am J Physiol Cell Physiol, 2006, 291, C1318-25.

[16] Watanabe E, Arakawa T, Uchiyama T, Kodama I, Hishida H. 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is predictive of successful cardioversion for atrial fibrillation and maintenance of sinus rhythm CHDter conversion. Int J Cardiol 2006;108:346-53.

[17] Yan XX, Lu L, Peng WH, et al. Increased serum HMGB1 level is associated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in nondiabetic and type 2 diabetic patients.

Atherosclerosis 2009;205:544-8.

[18] Inoue K, Kawahara KI, Krishna K, et al. HMGB1 expression by activated

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 in advanced human atherosclerosis plaques.

Cardiovasc Pathol 2007;16:136-43.

[19] Kawahara K, Biswas KK, Unoshima M, et al. C-reactive protein induces high

mobility group box-1 protein release through activation of p38MAPK in macrophage RAW264.7 cells. Cardiovasc Pathol 2008;17:129-38.

小分子肽对糖尿病的改善作用

糖尿病相信大部分人都已经耳熟能详了,身边或多或少都有患有糖尿病的亲戚朋友。其实糖尿病的危害相对于并发症并不是很大,因为糖尿病并发症高达一百多种,是目前已知病并发症最多的一种疾病。根据科学研究发现小分子活性肽不同于药物作用机制,它能够直接作用于β细胞,刺激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再生、阻止胰岛细胞凋亡,从而动态调节B细胞数量;在血糖水平低时小分子活性肽不会诱导胰岛素分泌确保发挥功能的同时不会增加低血糖发生的风险。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不能发挥正常生理作用而引起的一-种常见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目前研究发现小分子活性肽具有改善血糖作用,因为小分子活性肽是构成a -葡萄糖苷酶抑制素的有效成分。人体小肠中含有一种a-葡萄糖苷酶,主要功能是快速分解进入小

肠的各种糖,供应人体对葡萄糖的需求。低聚小分子活性肽构成的a-葡萄糖苷酶抑制素具有阻止、延缓a -葡萄糖苷酶对淀粉、蔗糖、低聚糖等碳水化合物的降解作用,缓解碳水化合物向葡萄糖转化、进入血液、导致血糖升高现象,从而达到降低血糖指标的目的。 肽以其独创的技术和独特的给药方式,通过改善全身各组织细胞的新陈代谢、增加肌体自身胰岛素的分泌、增强胰岛素靶细胞表面受体的敏感性,消除胰岛素抵抗性,快速降糖、稳糖;恢复胰岛素功能,增加胰岛素的分泌量,提高受体的活性,促进胰岛素与受体的结合。且胰岛素本身就是由51个氨基酸链所组成肽链,小分子活性肽就是富含多种氨基酸的肽链组合。与人体自身分泌的活性肽非常接近,没有任何副作用。因此,小分子活性肽怍为糖尿病前期者、糖尿病人或者糖尿病并发症患者日常补充剂,可以增加体力,加速器官修复,协助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辅助调节血糖的功效。

国内小分子肽消费的两个阶段

在国内小分子肽广泛进入人们的视野,还是近5年内的事情。在这5年里,小分子肽的发展成果、推广成果及健康收益越了过去20年的成绩。仅从近5年内小分子肽行业情况来看,目前小分子肽消费已经全面进入第二个阶段:功能调理性更强的复合小分子肽阶段。 小分子肽产品消费与开发的第一个阶段:小分子肽产品多为单一型小分子肽,产品的相对于以前应用的蛋白粉有很大的优势。最常见的如大豆肽、鱼胶原蛋白肽、牛骨髓肽等,其中以大豆肽最为普遍。这些产品虽然对身体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但是更倾向于营养补充型。 这个时期,销售人员比拼的是小分子肽的分子量大小和溶解速度,消费者也经常认为分子量越小的产品和溶解速度越快的产品效果越好。 小分子肽产品消费与开发的第二个阶段:复合小分子肽,调

理营养并重,对身体的调理作用较第一阶段明显增强。 随着人们对小分子肽认识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不同的小分子肽对身体的调节功能不同,比方说地龙蛋白肽对大血管供血的改善作用,牡蛎肽对微血管及肾功能的改善作用,纳豆提取的肽类物质对微循环的改善作用,苦瓜肽对血管的保护作用及降糖作用等等。另外随着顾客对小分子肽消费的理性化,更倾向于选择调理性更强的小分子肽产品,目前综合调理与营养的复合小分子肽功能更强大,更受消费者的青睐。 这个时间的人们不再盲目追求小分子肽的分子量,因为平均分子量1000道尔顿的肽,无论哪一家公司都能做得出来;人们不在追求溶解速度,和溶解时出的“云朵一样”好看的花,因为人们最终知道溶解速度快和好看的肽还是被证实添了速溶剂。人们追求的是小分子肽溶解后的清澈度和本身的功能,以及较好的性价比,这个时期的代表产品如昂硕生物科技公司的人参牛骨髓鱼胶原蛋白牡蛎复合肽。

高迁移率族蛋白1——新的“晚期”促炎性细胞因子

·热点快讯·高迁移率族蛋白1——新的“晚期”促炎性细胞因子 刘峰姚咏明* (解放军总医院第304临床部全军烧伤研究所,北京100037) 通讯作者简介:姚咏明(1965-),男,博士后(奥地利),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微生物学会微生物毒素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学会常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评委等职。《中华外科杂志》等14种杂志副主编或编委,Crit Care Med等9种杂志英文编审或特约审稿人等。主持国际合作、国家、军队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共计17项,包括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973”项目等。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312篇(SCI收录40篇,ISTP收录6篇,被SCI引用530余次),主编及参编专著18部,获国际希拉格奖1项,中国青年科技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北京市和军队科技进步一、二等奖8项。主要研究方向为细菌内/外毒素血症、休克、脓毒症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病机制、诊断方法与防治策略。 摘要: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是一种高度保守的核蛋白,普遍存在于哺乳动物细胞。最近发现可由激活的单核/巨噬细胞等主动分泌或由坏死细胞被动释放到细胞外,在感染及炎症时血浆HMGB1水平显著升高,起到重要的促炎效应,包括激活单核/巨噬细胞产生多种细胞因子,诱导内皮黏附分子的表达及损伤上皮细胞屏障功能等;可引起发热和厌食,参与多种疾病尤其是脓毒症、关节炎、结肠炎等发病过程。在“早期”炎症介质释放后,给予抗HMGB1抗体,仍可对致命性内毒素血症、脓毒症及急性肺损伤动物发挥保护作用,为临床提供了更加宽广的治疗时机与新的干预途径。 关键词高迁移率族蛋白1;细胞因子;炎症;脓毒症;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

基础护理学练习试卷65-1

基础护理学练习试卷65-1 (总分:60分,做题时间:90分钟) 一、 A3型题(总题数:1,score:6分) 婴儿室有一早产儿,体温不升,需用热水袋保暖。【score:6分】 (1).灌热水袋时,下列哪项操作方法不正确【score:2分】 【A】调节水温为60~70℃【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将热水灌人袋中,1/2~2/3满 【C】放平热水袋排尽空气 【D】拧紧塞子,擦干 【E】倒提热水袋轻挤,检查是否漏水 本题思路:用热水袋时对老年人、小儿、昏迷等水温应调至50℃,以免烫伤。故A错误。 (2).使用热水袋过程中,下列哪项护理措施不正确【score:2分】 【A】直接将热水袋置于所需处【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及时更换热水

【C】观察皮肤变化 【D】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 【E】记录热疗部位、时间、效果、反应 本题思路:使用热水袋时应用毛巾包裹或置于两层盖被之间。故答案是A。 (3).使用热水袋过程中发现皮肤潮红应【score:2分】 【A】将水温调低 【B】改用热湿敷 【C】立即停用,局部涂凡士林【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立即停用,局部涂龙胆紫 【E】立即停用,局部涂酒精 本题思路:使用热水袋过程中发现皮肤潮红应立即停用,局部涂凡士林。答案是C。 二、 B1型题(总题数:1,score:4分) A.减少脑细胞耗氧,利于脑细胞功能恢复B.放松肌肉、韧带、肌腱等组织,解除疼痛C.保暖,促进血液循环D.促使白细胞释放蛋白溶解酶,溶解坏死

组织E.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轻组织充血肿胀【score:4分】 (1).在牙痛时应用冷疗,目的是【score:2分】【A】 【B】 【C】 【D】 【E】【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 (2).在浅表性炎症后期用热疗的目的是【score:2分】 【A】 【B】 【C】 【D】【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 本题思路:牙痛时应用冷疗,可使毛细血管收缩,降低血管通透性,减轻局部组织充血;炎症后期用热,可促使白细胞释放出蛋白溶解酶,溶解坏死组织,有助于坏死组织的消除和组织修复。

改善你的微循环

改善你的微循环 黑芝麻、黑豆、核桃仁、何首乌等打成粉,调粥喝,像市面上的黑芝麻糊 天热中老年人容易出现胸闷、头晕、失眠多梦、手脚麻木、听力下降等症状,其实这是微循环障碍导致的。科学研究发现,当气温升高到30℃以上时,人的微循环系统压力增大,容易出现各种不适症状。专家认为,改善微循环是中老年朋友减少疾病和延年益寿的关键。记者采访北京电力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肖青时了解到,微循环是指人体中微小动脉、毛细血管、微小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由于微小血管特别细,只有人的头发丝的二十分之一;而且特别多,人体内约有一百亿根,连起来长达十一万公里,可绕地球两圈半。血液在这么多、这么细的血管中流动,很容易因各种原因造成血流缓慢受阻。特别是夏季出汗多,血液黏稠,微循环中的血液很容易形成小血栓,出现局部循环障碍,使部分器官组织缺血缺氧,诱发多种老年性疾病。 肖大夫告诉记者,随着年龄的增长,血液中的红细胞会衰老,携氧能力下降,造成微小血管管腔狭窄和血流受阻,容易形成微循环障碍,而且年龄越大微循环功能会变得越差。此外,吸烟、过量饮酒、吃得过于油腻、运动少、喝水少等不良生活习惯,也会造成微循环障碍。因为血液中的胆固醇、酒精、尼古丁、药物残渣等杂质过多,就会堵塞微小血管,中老年常见病高血压,就是全身的微小血管痉挛性收缩所引起的血压增高。而高血脂、高血糖等,都与微循环血流缓慢及受阻有关。 中老年人微循环障碍的早期症状多为手脚发凉、发麻,抬高时变苍白,下垂时变红紫;皮肤干燥、角化(变厚、硬)、变脆(容易破损),毛发脱落;睡眠不好,记忆力下降,头痛头晕等。一旦出现以上症状,应引起高度重视,并及时采取措施来疏通微循环。 末梢微循环:出现障碍可表现为手脚冰凉、发麻及指尖发紫等。由于末梢血液循环较差,血液容易淤滞,血液含氧量下降,导致手脚发麻、指尖变紫。末梢微小血管变细还可引起植物神经调节功能下降,出现即使在夏季也十白冷的情形。 解决办法。可采取拍打、抖动的方法来改善末梢微循环,降低外周阻力,防止血压骤然大幅波动诱发中风等疾患。每天早晚用双空心拳或健身锤,从上到下拍打全身,重点拍打背部及小腿、足底,每个部位拍打30下,可促进击打部位的血液循环,防止细胞聚集成团,改善全身末梢血液供应。同时配合身体抖动,挺胸站立,以脚跟和膝盖为轴,有意识地进行全身上下肌肉和内脏颤抖,保持1—2分钟。长期坚持效果尤佳。 眼部微循环:出现障碍会有视物模糊,眼周皮肤发黑,看东西时头晕、头痛等症状,常常看书时间稍长会感到眼涩、眼胀、疲劳。这与随年龄增大动脉山现粥样硬化、血管壁粥柞斑从脱落,导致视网膜中央动脉栓寒仃关,仙供应视网膜营养的微循环受阻,早期往往会出现黑眼圈,伴随看东西时常感眼涩、不适。解决办法。通过冷热敷,使得眼部微血管收缩和舒张,在一缩一张中,微血管被激活,微血管内的血液循环得到改善。将袋装绿茶用开水浸泡.待茶水变得温热(约45℃),取出茶袋(茶水放入冰箱冷藏室中冷却),在眼部热敷10分钟,再把茶袋放到冷却后茶水中2分钟,将冷茶袋敷在眼部10分钟,每日1—2次。也可将双手十指交叉固定颈部,头用力向后或左右抻.然后用手抓捏颈后部皮肉由下至上反复20遍每日3次。 耳部微循环:出现障碍表现为听力下降、耳鸣。微循环障碍导致耳内细胞组织缺血、缺氧是诱发耳鸣的主要原因。内耳组织血供减少,养分及营养物质缺失还会造成毛细胞损伤、丢失,最终表现为听力下降或丧失。 解决方法。水中锻炼和喝麦冬茶。研究显示,水中运动可促使毛细血管管壁的中膜增

膳食纤维的作用与常见食物含量

膳食纤维的作用与常见食物含量 山野国际霍永明高级营养师膳食纤维的定义: 膳食纤维是一种重要的非营养素,它是碳水化合物中的一类非淀粉多糖及寡糖等不消化部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膳食纤维的摄入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过量摄入膳食纤维会影响维生素、铁、锌、钙、等的消化吸收,但是摄入足会增加便秘、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某些癌症发生的危险。所以与食物中的其他营养素一样,为了保持健康,膳食纤维的摄入量也应在适宜的范围之内。 膳食纤维的定义有两种,一是从生理学角度将膳食纤维定义为哺乳动物消化系统内未被消化的植物细胞的残存物,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树胶、抗性淀粉和木质素等;二是从化学角度将膳食纤维定义为植物的非淀粉多糖加木质素。 膳食纤维的分类: 膳食纤维可分为可溶性膳食纤维与非可溶性膳食纤维。可溶性膳食纤维包括部分半纤维素、果胶、树胶等;非可溶性膳食纤维包括纤维素、木质素等。 膳食纤维的主要特性: 1,吸水作用 膳食纤维具有很强的吸水能力或与水结合能力。此作用可使肠道中粪便的体积增大,加快其转运速度、减少其中有害物质接触肠壁的时间。 2,黏滞作用 一些膳食纤维具有很强的黏滞性,能形成黏液性溶液,包括果胶、树胶、海藻多糖等。 3,结合有机化合物作用 膳食纤维具有结合胆酸和胆固醇的作用。 4,阳离子交换作用 膳食纤维的与阳离子交换作用与糖醛酸的羧基有关,可在胃肠内结合无机盐,如钾、钠、铁等阳离子形成膳食纤维复合物,影响其吸收。 5,细菌发酵作用 膳食纤维在肠道内易被细菌酵解,其中可溶性膳食纤维可完全被细菌所酵解,而非溶性膳食纤维则不易被酵解。酵解后产生的短链脂肪酸如乙酯酸、丙脂酸和丁酯酸均可作为肠道细胞和细菌的能量来源。 膳食纤维的生理功能: 1,有利于食物的消化过程 膳食纤维能增加食物在口腔咀嚼时间,可促进肠道消化酶分泌,同时加速肠道内容物的排泄,这些都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 2,降低血清胆固醇 膳食纤维可结合胆酸,故有降血脂作用,此作用以可溶性纤维(如果胶、树胶、豆胶)的降脂作用较明显,而非溶性纤维无此作用。

微循环障碍是心脑血管的罪魁祸首

脑血管意外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特别是50岁以上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目前有年轻化趋势,40岁左右的病患逐渐增多,甚至二十几岁就有轻微病症,即使应用目前最先进、完善的治疗手段,仍可有50%以上的脑血管意外幸存者生活不能自理!仅在我国,死于心脑血管病者每年近300万人,每天约8200人,每小时约340人,每分钟约6人。由此可见,心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了危害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 俗话说:“微循环通,不会得中风;微循环好,心肌梗塞少;微循环畅,全身都健康。”微循环几乎是百病之源,健全的微循环功能是保证体内重要器官执行正常功能的首要前提。微循环是指直接参与组织、细胞间新陈代谢物质交换的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它直接给细胞供血、供氧、供能量及有关营养物质,同时还排出对人体有害的代谢产物,例如肌酸、乳酸、二氧化碳等,这样微循环就是人体新陈代谢的场所,是人体的内环境,是生命的最基本的保证。 人们通常认为脑中风的发生是高血压、心脏病、脑动脉硬化、肥胖等多种危险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其实,深层次的原因都与人体微循环障碍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人体的微循环直接参与细胞的新陈代谢和物质交换,直接给细胞供血、供氧、供给能量及有关营养物质,同时还将对人体有害的代谢产物如肌酸、乳酸、二氧化碳等带出体外。如果微循环内的血小板、白细胞或纤维蛋白相互粘集形成微血栓,随着血液流向全身,或沉积在血管内膜上,当拴子导致局部血流障碍后就会引起一系列症状。如神经系统发生微循环障碍时,脑细胞得不到足够的营养和氧气,同时细胞代谢产物因供血不足不能完全排出体外,会导致头痛、眩晕、失眠、多梦、记忆力衰退;重者发生中风、偏瘫、老年性痴呆、末梢神经炎等。心血管系统发生微循环障碍时,导致胸闷、心慌、心绞痛、心率不齐,重者发生心肌梗塞。人体其他各系统微循环障碍均会出现相应症状。 更多微循环知识可登陆地龙蛋白科普网:https://www.wendangku.net/doc/3f10182425.html,

高迁移率族蛋白在恶性肿瘤中的研究

高迁移率族蛋白在恶性肿瘤中的研究 1HMGA2基因和蛋白与肿瘤的关系 HMGA2基因广泛表达于胚胎发育过程中,在成熟组织中不表达或低表达。1985年,在病毒转化的大鼠甲状腺细胞株中发现HMGA2,首次将它与肿瘤联系起来。而后来的相关研究表明,不论在体内或是体外,HMGA2基因在某些肿瘤细胞中均高表达。通过染色质重排的方式干扰第12号染色体的q13-15或者过表达HMGA2蛋白,能够导致诸多间叶肿瘤的发生,比如脂肪瘤、子宫平滑肌瘤、肺的软骨错构瘤、多形性唾液腺腺瘤和子宫内膜息肉[10],这也进一步说明了HMGA2的表达和肿瘤的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2HMGA2蛋白在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p16基因又叫多肿瘤抑制基因(multipletumorsuppressor1,MTS1),是一种细胞周期中的基本基因,直接参与细胞周期的调控,负向调节细胞增殖及分裂,与p53一样,是人体抑癌基因。两者的灭活均可不同水准上导致肿瘤的产生。不过最近的研究显示HMGA2与两者有着密切的联系。Lee等[11]对手术切除的肝内胆管癌组织标本行免疫组化染色,分析HMGA2、p53、p16的表达情况,结果发现HMGA2的表达与p53的表达呈正相关(r=0.32,P=0.02),与p16的表达呈负相关(r=-0.28,P=0.04)。单因素分析显示HM-GA2表达与淋巴结的转移相关(P=0.02),多因素分析显示HMGA2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P=0.03)。由此可见,HMGA2在肝内胆管癌中的致癌作用部分表现在负性调节抑癌因子p16,并与p53的畸变相关。 Ki-67抗原是存有于细胞增殖周期的核抗原,而在静止期不表达。基质金属酶-2(MMP-2)基因位于人类染色体16q21,活化的MMP-2定位于细胞穿透基质的突出部位,在酶解细胞间基质成分及基底膜的主要成分Ⅳ型胶原中具有“钻头”的作用。两者均与肿瘤细胞的活性及迁移侵袭相关。Liu等[12]通过对随机选择的29例神经胶质瘤患者的研究发现,Ⅳ期(P=0.007)或Ⅲ期(P=0.037)患者的HMGA2蛋白表达明显

2021年护理三基知识考试复习题库及答案(精选1700题)

2021年护理三基知识考试复习题库及答案 (精选1700题) 1题目:.鹅口疮正确的局部用药是答案:D A:.涂1%龙胆紫 B:.涂5%金霉素甘油 C:.用3%过氧化氢液清洗后涂1%龙胆紫 D:.用2%碳酸氢钠液清洗、涂制霉菌素 E:.用0.05~0.06高锰酸钾嗽口后涂冰硼散 2题目:.婴儿腹泻其脱水性质不明时,第一天静脉补液可选用答案:A A:.1/2张含钠液 B:.1/3张含钠液 C:.1/4张含钠液 D:.2/3张含钠液 E:.等张含钠液 3题目:.护理肺炎小儿尤应注意的是答案:C A:.保暖 B:.适当休息 C:.保持呼吸道通畅

D:.进易消化食物 E:.加强皮肤护理 4题目:.预防肠粘连的主要护理措施是答案:D A:.保持腹腔引流通畅 B:.遵医嘱使用抗生素 C:.及时拔除腹腔引流管 D:.鼓励病人早期活动 E:.保持有效的胃肠减压 5题目:.下列关于紫外线灯消毒空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答案:D A:.照射时间应不少于30分钟 B:.消毒过程中用纱布遮盖病人双眼 C:.灯管用乙醇棉球擦拭 D:.使用超过2000小时的灯管应更换 E:.消毒过程中应避免人员走动并关闭门窗 6题目:.输液时,患者主述胸部不适,随即发生呼吸困难,严重紫绀,心前区听诊可闻及响亮的持续的“水泡声”,此时病人发生了答案:B A:.急性肺水肿

B:.空气栓塞 C:.发热反应 D:.右心衰竭 E:.过敏反应 7题目:.患病时口腔内微生物易大量繁殖的原因是答案:E A:.消化功能减退 B:.口腔内湿度改变 C:.口腔内温度改变 D:.致病菌大于非致病菌 E:.机体抵抗力降低 8题目:.发生青霉素过敏反应,病人最早出现的症状是答案:D A:.意识丧失 B:.血压下降 C:.面色苍白 D:.喉头水肿、气促 E:.幻觉、谵妄 9题目:.超声波雾化吸入后,哪项物品不需要消毒答案:D A:.面罩 B:.螺纹管

尼可地尔改善冠脉微循环

尼可地尔改善冠脉微循环 【摘要】目的:探究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口服尼可地尔对冠状动脉微循环阻力指数(IMR)的效果。方法:以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接诊的60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为探究对象,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在择期经皮腔内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之前,对 照组患者采用传统药物治疗,实验组采用口服尼可地尔诊治,术后比较两组患者IMR。结果:两组患者术前PCI、术前用药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实验组IMR要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IMR超过22患者所占比例实验组要明显好于 对照组,为6/30对14/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针对即将进行PCI手术 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手术前口服尼可地尔能明显改善冠脉微循环阻力指数,此外,患者 在冠脉支架植入手术后出现胸痛、胸闷等症状,在使用尼可地尔后症状消失。 【关键词】尼可地尔;改善;冠脉微循环 引言 有相关研究发现,冠脉微循环功能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手术患者的长期临床治疗,以及 不良心血管疾病关系重大[1]。在PCI手术之前进行治疗改善冠脉微循环,已经得到临床医学 的重视。尼可地尔是一种开放血管平滑肌药物,具有扩充冠脉微小血管,改善冠脉微循环的 效果[2]。冠脉微循环阻力系数(IMR)可切实体现微循环功能,且不受到心外膜功能狭窄的 限制,是当前公认评估冠脉微循环受损程度、精确性、敏锐性的重要指标。不过,当前我国 对于尼可地尔对冠心病稳定性绞痛者PCI术后微循环改善情况研究不多。因此,本文运用 IMR值估测PCI术后冠脉微循环功能,探究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术前服用尼可地尔对PCI术后IMR的作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以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接诊的60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为探 究对象,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男18例,女12例,年龄分布 21~78岁,平均年龄(55.4±15.5)岁,PCI术前使用常规的药物治疗。实验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分布22~79岁,平均年龄(55.3±15.6)岁,PCI术前口服尼可地尔。两组患者经临 床诊断,均符合加拿大心脏病歇会劳力心绞痛分级[3];两组患者无论年龄、性别、病症等一 般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诊治方法 冠脉造影、支架置入术依照传统方法开展,球囊选取和球囊扩充压力依照术中患者病况 决定,支架大小根据病变血管近端和远端参考血管内径决定。使用0.014英寸压力导丝系统 检测IMR和FFR。在生理盐水充入导丝管套后,维持压力传统器位置和患者心脏高度相同。 利用6F指引导管,把压力感受器停放在引导管开口处,撤离导引针,并再次核对。核对完成后把压力导丝放入靶血管远端,等压力曲线读数平稳后,由肘正中静脉迅速输ATP140ug/(kg·min),诱使最大充血情况出现。绝大多数患者在用药90s后进入最大充血状态,血压 迅速下降10%左右。给药环节要观测患者身体反应,例如房室传导困难、血压过低、呼吸障 碍等。在给药完成后继续进行记录,选取最低FFR值为检测结果。PCI术后在冠脉最大充血 情况下,把处于压力导丝头端的感受器放入病变远处血管中,检测远端冠脉血管内的压力大小,并经过导管向冠脉内迅速注入室温生理压水3mL获取热稀释曲线,借助热稀释测算出平 均用时,IMR值选用公式PdXTmn估算。 1.3 统计学分析

第二代活性地龙蛋白

第二代活性地龙蛋白是第一代活性地龙蛋白的升级,活性地龙蛋白是日本血栓领域首席教授美原恒,在日本赤子爱胜蚓中提取的,含有胶原酶、纤溶酶、蚓激酶、核酸、微量元素等多种成分,其分子量在5000-10000,属于短链小分子物质,能顺畅的进入微血管,快速溶解微血管中的微栓,改善微循环建立侧枝循环的功能。第二代活性地龙蛋白在第一代的基础上,在活性、吸收和效果上更加突出。 活性地龙蛋白的功效: 1、全面改善微循环 活性地龙蛋白中有胶原酶、纤溶酶、蚓激酶、核酸、微量元素等多种成分,其分子量在5000-10000,属于短链小分子物质,能顺畅的进入微血管,溶解微血管内的微栓,让硬化的微血管恢复弹性,从而解除微血管的堵塞、扭曲变形情况, 直接溶解形成人体血栓的主体物质纤维蛋白,从而发挥强力的直接溶栓作用,溶解新鲜及陈旧性血栓,能够提高人体自身的抗凝功能,能激活血管内皮细胞的分化特性,打通经脉、促进微血管再生,建立侧枝循环,为病灶区的心脑组织开辟新的血液通路,修复坏死的脑神经细胞,治愈偏瘫 ,从而达到持续溶栓的效果, 对心脑血管病的预防,中风后遗症的康复意义重大。同时又有助于消除与微循环障碍有关的衰老和肿瘤发生,也改善了全身多种生理机能和健康状况,提高免疫力。 2、溶解血栓 活性地龙富含纤维蛋白溶解酶,可激活血栓中的纤维蛋白溶解酶元,使之转化为具有活性的纤维蛋白溶解酶,进而溶解血栓中的纤维蛋白,把新鲜的血栓溶解。纤维蛋白溶解酶又可直接溶解血栓,把陈旧性的血栓溶解。溶解血栓不影响体内的凝血机制,没有引起出血的副作用。 3、软化血管,稳定斑块 活性地龙所含的纤维蛋白溶解酶和其它活性物质能溶解粥样硬化脉管壁上纤维蛋白网状物,消除附于其上的胆固醇斑块等病理产物,促进血管内皮细胞DNA的合成,促进血管壁损伤的修复,扩张血管,恢复血管弹性,使血液畅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和阻止了动脉硬化的自然病程。

高迁移率族蛋白B1信号转导通路的研究进展

高迁移率族蛋白B1信号转导通路的研究进展 张 婷1 (综述),夏 敏2 (审校) (1.南京医科大学研究生部,南京210000;2.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江苏无锡214000) 中图分类号:Q5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 2084(2011)02 0195 04 摘要: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 GB1)是一种DNA结合蛋白,在细胞外具有细胞因子功能,可以启动免疫反应,引起细胞炎性效应。HMGB1的识别及跨膜信号转导需要一系列分子的参与,其受体主要是晚期糖基化终产物、Toll样受体等,这一转导过程也是导致脓毒血症等急慢性炎性反应的重要机制。研究HM GB1信号转导通路中的信号传递分子和信号转导调控机制可以为临床治疗寻找 新靶点 。 关键词:高迁移率族蛋白B1;信号通路;炎症 Research P rogress of H igh M obility G roup Pro tei n B 1i n Si gna l Trans ducti on Pa t hway s ZHA NG T i ng1,X I A M i n2.(1.N anji ng M e d ical University G radua t e S c h ool,N an ji ng210000,C hina;2.D e pa rt m e n t of G ast roen t erology,W ux iP eople sH os p it a l o f N anji ng M edical University,W uxi214000,C hina) Abstract:H i gh m ob ilit y group p rotei n B 1(HM GB1)i s a DNA b i nd i ng protei n w ith the extracell u lar cy tok i ne f unction,i n itiati ng t h e i m mune response and cau si ng i n fla mm at ory effects.A series of ad aptor m ol e cu l es are neces sary i n t he recogn ition ofHM GB1and t he tran s m e m bran e signal tran s duction,such as recep tors f or advan ced g l ycation end products(RAGE),T oll li ke receptors(TLR)and so on.The process es are key events lead i ng to i n fla mm atory eff ect s of cells and si gn i fi cantm echan i s m s i nvolved i n m any d i sorders,s u ch as seps i s.Stud i es ofm olecu l es and li nk s i nvolved i n the s i gnal transdu cti on w illhelp to fi nd ne w targets for clin ical t h erapy. K ey words:H i gh m ob ili ty group protei n B1;S ignali ng pathw ay;Infl a mm ati on 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 obility g r oup pro tein B 1,HMGB1)因其分子质量小、凝胶电泳时泳动速度 快而得名,从被发现至今已有30余年的历史。HMG 家族蛋白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包括维持核小体结 构、调节基因转录、稳定染色质和参与DNA重组等。 近年来发现HMGB1作为一种晚期炎性介质,既参与 信号转导过程,又与多种细胞因子、血管黏附分子和 促炎细胞趋化作用等相互作用引起炎性反应。抗 HMGB1抗体被动免疫接种在动物实验中对致命性 内毒素血症、脓毒症、关节炎和脂多糖诱导的急性肺 损伤有显著的改善作用[1]。因此,了解HMGB1信号 转导通路对控制炎症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 HMGB1结构简介 1.1 基因及蛋白结构 HMGB1是一种晚期炎性介 质,HMGB1的升高可促进多种炎性因子释放。人类 HMGB1基因位于13q12染色体上,包括5个外显子 和4个内含子,其基因序列中包含TATA盒启动子及 数个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如激活蛋白1及沉默元件, 因此,一般情况下HMGB1的表达量维持在基础水 平。HMGB1蛋白由3个独特的结构域组成。其中 A box位于N 末端,进化高度保守;C ta il在羧基末 端,包含30个重复的天冬氨酸和谷氨酸残基,可参 与调节HMGB1与DNA结合的亲和力;B box位于二者之间。A box和B box均由3个 螺旋组成,并带有强烈的正电荷,构成HMGB1的非特异性DNA结合区。HMGB1释放至胞外后, B box是引起炎性反应的功能结构域,而A box对B box 有一定的拮抗作用。近期结构 功能分析显示[1],细胞因子作用于HMGB1的活性区域存在于B box DNA结合域的前20个氨基酸残基区(HMGB1aa89~108);小鼠 被动免疫接种抗HMGB1B box抗体对盲肠结扎穿孔诱导的致命性脓毒症有显著的保护作用[2]。这些结论提示,HMGB1的致炎区域存在于高度保守的B box DNA结合区,HMGB1B box有可能成为治疗的合适靶点。 此外,HMGB1序列中存在一个与A box和B box 结构域同源,约含85个氨基酸的DNA结合基元,称这种DNA结合基元蛋白为HMG box,包括序列特异性DNA结合蛋白和非特异性结合蛋白,系辨认和结合变形DNA所必需的结构。HMGB1在不同的物种中高度保守,大鼠与小鼠的HMGB1蛋白序列完全一致,与人类HMGB1蛋白的不同点只是C末端重复序列中有2个残基被置换。HMGB1广泛分布于淋巴组织、脑、肝、肺、心、脾、肾等组织中,HMGB1除在肝、脑组织中主要存在于胞质外,在大多数组织中存在于胞核[3]。 1.2 生物学效应 HMGB1具有多种细胞功能,包括稳定核小体结构、结合转录因子到相应DNA序列上,HMG box提供了与DNA二级结构特异的结合位点。HMGB1以非序列依赖的方式与DNA上的小沟槽疏松结合,覆盖了大约14个碱基对。HMGB1使DNA弯曲,促进各种转录因子结合到相关序列上,提示HMGB1可能在DNA重组、修复、复制和基因转录

护理三基考试题库题

护理三基考试题库7000题-4 301题目:哪项不是静脉输血的目的答案:A A:.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 B:.补充白蛋白 C:.补充凝血因子 D:.增加血红蛋白 E:.补充血容量 302题目:鼻导管给氧时插管前正确润滑导管的方法是答案:C A:.蘸20%肥皂水 B:.涂凡士林油 C:.蘸水 D:.涂液体石蜡油 E:.蘸50%乙醇 303题目:输液时如何处理因静脉痉挛导致滴注不畅答案:C A:.减小滴液速度 B:.加压输液 C:.局部热敷 D:.适当更换肢体位置 E:.降低输液瓶位置 304题目:电动吸痰器吸痰的原理是答案:B

A:.正压原理 B:.负压原理 C:.虹吸原理 D:.空吸原理 E:.静压原理 305题目:根据处理医嘱的原则,应首先执行答案:C A:.停止医嘱 B:.临时备用医嘱 C:.即刻医嘱 D:.定时执行的医嘱 E:.新开出的长期医嘱 306题目:下列属于长期备用医嘱的是答案:B A:.一级护理 B:.可待因30mg q8h prn C:.普食 D:.氧气吸入 E:.青霉素80万U im q6h 307题目:为了改善病人的微循环,应选用的溶液是答案:C A:.5%葡萄糖溶液 B:.0.9%氯化钠溶液 C:.低分子右旋糖酐 D:.10%葡萄糖溶液

E:.5%碳酸氢钠 308题目:帮助患儿服止咳药的正确方法是答案:C A:.先喂止咳糖浆,后喂维生素 B:.喂止咳糖浆后多喂水 C:.最后喂止咳糖浆不能喂水 D:.在患儿咳嗽时喂药 E:.吃奶后喂药并多喂水 309题目:皮下注射胰岛素,注射器和针头型号是答案:B A:.1ml,4. 5号 B:.1ml,5.5号 C:.2ml,5.5号 D:.2ml,6号 E:.5ml,7号 310题目:护士的语言要清晰、准确达意,交代护理意图要简洁、通俗易懂,避免使用医学术语,体现了护士语言的答案:B A:.情感性 B:.规范性 C:.专业性 D:.礼貌性 E:.道德性 311题目:正确采血标本时,避免人为溶血的措施有答案:B

中药的降血脂原理(1)

1 高血脂症的中医发病机制 目前,在治疗高脂血症方面,中医采用天然药食两用药材研制成的降脂中药,因其具有降脂作用确切,毒副作用小,材料容易获得且价格便宜等优势,近来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就中医认识来讲,高脂血症的临床表现为形体多肥胖,头晕头重,胸脘痞闷,肢麻沉重,苔白腻,脉弦滑。中医无高脂血症的病名,根据高脂血症产生的原因、致病特点和所致疾病,可以将其归纳到祖国医学中的痰浊、血瘀中去,进行辨证施治。临床和实验研究也证实了高脂血症与痰浊、血瘀有十分相似的地方。中医认为脾为生化之源,脾主运化既运化水谷精微化生气血,又可运化水湿,调节人体的津液代谢,此外,中认为高脂血症患者多以肝肾阴亏多见,阴虚则肝热,易致气滞痰凝,这也是高脂血症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2 降血脂中药的种类 降脂中药药效研究经过十多年的研究,发现有降脂作用的中草药有几十种。从效果看,降血脂作用主要表现在降低胆固醇。①降胆固醇为主的中药:蒲黄、泽泻、人参、五加皮、灵芝、当归、川芎、山楂、沙棘、荷叶、薤白、大豆、陈皮、半夏、怀牛膝、柴胡、漏芦等。②降甘油三醋为主的中药:大黄、绞股蓝、何首乌、银杏叶、女贞子、三七、枸杞、冬虫夏草、桑寄生、葛根、水蛭、茶叶、大蒜、姜黄、虎杖、决明子、马齿苋、月见草等。 3 中药降血脂作用机制 3.1 抑制胆固醇吸收。三萜类化合物中药,如泽泻能影响脂肪分解,

使合成胆固醇的原料减少而起到降血脂,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和脂肪肝的功效;含甾醇类植物与动物性固醇的化学本质一样,如豆类、蒲黄、海藻等多含有谷甾醇、豆甾醇、菜油甾醇等植物甾醇,在肠道中可与动物性固醇竞争,从而减少胆固醇的吸收;含有醌类化合物的中药能促进肠蠕动,导致轻泻,如大黄、决明子、何首乌等可减少胆固醇的吸收;另外,中药中所含的纤维素、琼脂、果胶等都能减少胆固醇的吸收,而起到降血脂的作用。 3.2 促进胆固醇排泄。胆固醇被脂蛋白转运到肝脏后,90%转化为胆汁酸,排入肠道,经肝肠循环,其中大部分被重吸收,只有小部分随粪便排出体外。而疏肝利胆的中药如柴胡、茵陈、姜黄、黄连、枳壳、蒲黄等均有促进胆汁排泄的功能,从而降低血脂。 3.3 调整血脂代谢。如蜂王浆能提高高密度脂蛋白的水平,促进胆固醇的转化和清除;人参对人体许多功能有双向调节作用,能调节多种细胞中cAMP (环磷酸腺苷)的含量,cAMP可促进脂类分解代谢,减少脂质在血管壁内沉积;灵芝则通过抑制脂质的结合转化作用而使血脂降低;其他如冬虫夏草、女贞子、山楂等补益中药,均可调整血脂代谢而降血脂。 4.地龙降血脂的原理。 4.1溶解新鲜及陈旧性血栓:血栓是血管中的“定时炸弹”,堵在脑部导致脑梗,堵在心脏,导致心梗、心绞痛。活性地龙蛋白富含纤溶酶、纤溶 酶原激活物和胶原酶,不仅能溶解新鲜血栓,还能溶解陈旧性血栓,对心 脑血管病的预防,中风后遗症的康复意义重大。 4.2改善全身微循环:活性地龙蛋白能溶解微血管内的微栓,让硬化的微血管恢复弹性,从而解除微血管的堵塞、扭曲变形情况,改善微循环;

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

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及膳食纤维 一、蛋白质 蛋白质是组成人体一切细胞、组织的重要成分,是生命的物质基础,是有机大分子,是构成细胞的基本有机物,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1、蛋白质分类食物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取决于所含氨基酸的种类和数量,所以在营养上尚可根据食物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分为完全蛋白质、半完全蛋白质和不完全蛋白质。 ⑴完全蛋白质所含必需氨基酸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适当,不但能维持成人的健康,并能促进儿童生长发育,如乳类中的酪蛋白、乳白蛋白,蛋类中的卵白蛋白、卵磷蛋白,肉类中的白蛋白、肌蛋白,大豆中的大豆蛋白,小麦中的麦谷蛋白,玉米中的谷蛋白等。 ⑵半完全蛋白质所含必需氨基酸种类齐全,但有的氨基酸数量不足,比例不适当,可以维持生命,但不能促进生长发育,如小麦中的麦胶蛋白等。 ⑶不完全蛋白质所含必需氨基酸种类不全,既不能维持生命,也不能促进生长发育,如玉米中的玉米胶蛋白,动物结缔组织和肉皮中的胶质蛋白,豌豆中的豆球蛋白等。 2、蛋白质的生理功能 ⑴构成和修复组织。蛋白质最重要的生理功能就是构成机体组织、器官,身体的生长发育可视为蛋白质的不断积累过程。蛋白质对生长发育期的儿童尤为重要。 ⑵调节生理功能。而蛋白质在体内是构成多种重要生理活性物质的成分,参与调节生理功能。 ⑶蛋白质可以供给能量。蛋白质在体内降解成氨基酸后,同时释放能量,是人体能量来源之一。供给能量只是蛋白质的次要功能。 3、氨基酸 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0多种,但绝大多数的蛋白质只由20种氨基酸组成。 ⑴氨基酸分类氨基酸可分为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以及条件必需氨基酸。

内科护理学第三章试题2

一、填空题(15分每空1分) 1.左心衰的主要表现为(),右心衰的主要表现为()。 2.洋地黄中毒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为()。 3.心脏正常窦性心律的起点为()。 4.房颤最常见的并发症为()。 5.休克病人微循环的变化一般分为()、()和()三个期。 6.休克时病人应采取的体位是()。这样做的目的是()及()。 7.休克病人经积极诊治尿量稳定每小时()以上时,表示休克纠正。 8.中心静脉压是指()及胸腔内上、下腔静脉的压力。中心静脉压的正常值是()。 9.无论何种休克()是抗休克的最基本措施,既第一措施。 10.心脏病患者输液时应严格控制滴速,通常是(),以防止诱发急性肺水肿。 二、单项选择题(15分每题1分) 1.微循环收缩期病人血压。() A.明显升高 B.降低 C.基本正常 D.明显下降 2.休克病人出现酸中毒,按病理变化规律出现在。() A.微循环收缩期 B.微循环扩张期 C. 休克抑制期 D.微循环衰竭期 3、护士在给病人洋地黄类药物时,若心率低于多少不能给药( ) A.75次/分 B.65次/分 C.60次/分 D.70次/分 4、高血压病分期标准的主要依据是( ) A.血压能否降至正常 B.血压增高程度 C.病程长短 D.器官损害及功能代偿情况 5、右心衰竭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 A. 紫绀 B.呼吸困难 C. 水肿 D.肝肿大有压痛 6、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首选药物是哪种( ) A. 苯妥英钠 B.氯化钾 C. 利多卡因 D. 异搏定 7.休克时病人的体位应处于。() A.半卧位 B.头低足高位 C. 头与躯干抬高10-15°,下肢抬高20-30° D.头低足高位 8.当病人休克时应。() A.适当保暖 B.保暖的同时应适当加温 C.先加温在降温 D.物理降温以降低基础代谢率 9.下列哪项指标最能反映休克的病情好转。() A.精神状态好转 B.肢体在温度、色泽上有所恢复 C.血压有所恢复 D.成人尿量在50ml/h 10.抗休克首要的基本措施是。() A.补充血容量 B.改善心功能 C. 纠正酸中毒 D.改善周围血管张力 11.失血性休克病人,下列哪项护理是正确的。() A.取头低足高位 B.用热水袋以改善微循环功能 C. 用冰袋降温以降低氧消耗 D.不加热水袋,也不用冰袋,但注意保暖,勿受凉 12.治疗休克中最基本的一项措施是。() A.纠正酸中毒 B.血管活性药物 C. 大量抗生素 D.补充血容量 13.脾破裂引起下列何种休克。() A.过敏性休克 B.低血容量性休克 C. 感染性休克 D.损伤性休克

中药降血脂原理

1高血脂症的中医发病机制目前,在治疗高脂血症方面,中医采用天然药食两用药材研制成的降脂中药,因其具有降脂作用确切,毒副作用小,材料容易获得且价格便宜等优势,近来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就中医认识来讲,高脂血症的临床表现为形体多肥胖,头晕头重,胸脘痞闷,肢麻沉重,苔白腻,脉弦滑。中医无高脂血症的病名,根据高脂血症产生的原因、致病特点和所致疾病,可以将其归纳到祖国医学中的痰浊、血瘀中去,进行辨证施治。临床和实验研究也证实了高脂血症与痰浊、血瘀有十分相似的地方。中医认为脾为生化之源,脾主运化既运化水谷精微化生气血,又可运化水湿,调节人体的津液代谢,此外,中认为高脂血症患者多以肝肾阴亏多见,阴虚则肝热,易致气滞痰凝,这也是高脂血症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2降血脂中药的种类 降脂中药药效研究经过十多年的研究,发现有降脂作用的中草药有几十种。从效果看,降血脂作用主要表现在降低胆固醇。①降胆固醇为主的中药:蒲黄、泽泻、人参、五加皮、灵芝、当归、川芎、山楂、沙棘、荷叶、薤白、大豆、陈皮、半夏、怀牛膝、柴胡、漏芦等。② 降甘油三醋为主的中药:大黄、绞股蓝、何首乌、银杏叶、女贞子、三七、枸杞、冬虫夏草、桑寄生、葛根、水蛭、茶叶、大蒜、姜黄、虎杖、决明子、马齿苋、月见草等。 3中药降血脂作用机制 3.1抑制胆固醇吸收。三萜类化合物中药,如泽泻能影响脂肪分解, 使合成胆固醇的原料减少而起到降血脂,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和脂肪肝的功效;含甾醇类植物与动物性固醇的化学本质一样,如豆类、蒲黄、海藻等多含有谷甾醇、豆甾醇、菜油甾醇等植物甾醇,在肠道中可与动物性固醇竞争,从而减少胆固醇的吸收;含有醌类化合物的中药能促进肠蠕动,导致轻泻,如大黄、决明子、何首乌等可减少胆固醇的吸收;另外,中药中所含的纤维素、琼脂、果胶等都能减少胆固醇的吸收,而起到降血脂的作用。 3. 2促进胆固醇排泄。胆固醇被脂蛋白转运到肝脏后,90%转化为 胆汁酸,排入肠道,经肝肠循环,其中大部分被重吸收,只有小部分随粪便排出体外。而疏肝利胆的中药如柴胡、茵陈、姜黄、黄连、枳壳、蒲黄等均有促进胆汁排泄的功能,从而降低血脂。 3.3调整血脂代谢。如蜂王浆能提高高密度脂蛋白的水平,促进胆固醇的

改善循环扩血管药物

改善循环扩血管药物 1.血塞通: 主治通脉活络视网膜中央静脉塞属淤血阻滞证者,活血祛瘀 不良反应:头面部发红、潮红、轻微皮疹,轻微头胀痛,偶见寒颤、发热、胸闷现象。 禁忌:禁用于脑溢血急性期,禁用于既往对人参、三七过敏的患者;禁用于对酒精高度过敏的患者。 注意事项:孕妇及过敏体质者慎用,老人肝肾功能异常者慎用或加强监测,输液速度不能过快。 2.丹参酮 适应症:用于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的辅助治疗。 不良反应:未见报道 禁忌:对本品过敏者禁用。 注意事项:不宜与其他药物混合使用,尽可能单独使用。输液后若产生浑浊或沉淀,应立即停止使用重新调配,部分病人肌内注射后有疼痛,个别有皮疹反应,停药后可消失。 3.疏血通 主治:活血化淤,通经活络。淤血阻络所致的中风中经络急性期,症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急性期脑梗塞见上述证候者。 不良反应:尚不明确 禁忌:尚不明确 注意事项:1有过敏史及过敏性疾病史者禁用2孕妇禁用3无淤血证者禁用 4 有出血倾向者禁用。 4.盐酸川芎嗪 商品名称:川青 适应症: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如,脑供血不足、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及其他缺血性血管疾病如冠心病,脉管炎等。 不良反应:无明显不良反应,个别病例偶有口干、嗜睡等。 禁忌:以下患者禁用:1、对本品过敏者。2、脑出血及有出血倾向者。3、本品静脉滴注速度不宜过快。 4.舒血宁 功能主治: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用于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冠心病,心绞痛,脑栓塞,脑血管痉挛等。 不良反应:极少见过敏反应 禁忌:孕妇及心力衰竭者慎用,新生儿、婴幼儿禁用。 注意事项:(1)本品是纯中药制剂,保存不当可能影响产品质量。发现药夜出现浑浊、沉淀浑浊、沉淀、变色亦不得使用。(2)因本品含有少量乙醇,对乙醇过敏者慎用。(3)对银杏过敏体质者不建议使用此药。(4)对孕妇、哺乳期妇女的安全性尚未确立,请谨慎使用。(5)严禁与其他药物混合配用。谨慎联合用药。(6)用药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用药反应,使用时滴注速度不能过快,不能过量。 5.前列地尔 适应症:1、治疗慢性动脉闭塞症,引起的四肢溃疡及微小血管循环障碍引起的四肢静息疼痛,改善心脑血管微循环障碍。2、脏器移植术后抗栓治疗,用以抑制后血管内的血栓形成。 3、动脉导管依赖性先天性心脏病。 4、用于慢性肝炎的辅助治疗。 不良反应:1、休克:偶见休克。要注意观察,发现异常现象时,立刻停药,采取适当的措施。2、注射部位:有时出现血管疼、血管炎、发红、偶见发硬、瘙痒等。3、循环系统: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