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孩子不合群,千万不要轻视,这是个很严重的问题

孩子不合群,千万不要轻视,这是个很严重的问题

孩子不合群,千万不要轻视,这是个很严重的问题
孩子不合群,千万不要轻视,这是个很严重的问题

孩子不合群,千万不要轻视,这是个很严重的问题

孩子不合群,性格孤僻,不仅脱离周围的小朋友,而且明显地影响孩子的进取心,甚至损害身体健康。孩子不合群,跟先天气质有关,但更主要的原因是父母封闭式的教育所致。

有个孩子在日记里写道:“我没有兄弟姐妹,爸爸妈妈又不让我和别的小朋友玩,唉,我只好把养在笼子里的两只小鹦鹉作为我的伙伴了。”

如果父母整天把孩子关在家里,把电视机当保姆,与玩具、游戏机和小人书等为伴,不让孩子出去和其他小朋友接触玩耍,担心与别的孩子一起会产生矛盾,甚至会染上坏习气。这样下去,天长日久,孩子也成了笼中之鸟了。

一、孩子不善交往的原因在父母

原因一:引起孩子不合群的原因与父母对孩子的态度以及家庭环境有重要关系。

父母对孩子的过度关切,事事代为安排,往往令孩子失去发展合群性的机会。

例如当孩子学习自己玩的时候(约六个月大),父母常过分注意他,拿东西给他、抱他,令孩子不能充分、自由地发展自己的兴趣。这样的孩子很少向人打招呼,因为总是父母先开口,教他叫X叔叔或X姨姨。

父母常喜欢拿他来向人炫耀,次数多了则令孩子感到尴尬。孩子生病时,父母总是不眠不休的细心照顾,同样,当孩子顽皮时,父母也往往把事情看得太严重,以致小题大做。

凡此种种,使孩子太少练习出口得其乐之道,不懂如何合群与讨人喜欢。

入学以后,这类孩子也难以适应学校生活,不容易结识朋友。与同龄的伙伴玩耍时,也不能相安无事,不是争吵打架,便是畏缩,最后被群体孤立。正因为以上原因,使独生子女的社会适应能力普遍发展较缓慢。

如果不能及时辅导,孩子便逐渐养成孤僻、内向、软弱怕事、沉默寡言的性格,没有一般小朋友的天真活泼气息。

另一方面,也会造成做事非常认真,追求完美,以至容易钻进“牛角尖”。

原因二:另一项使孩子不善于交际的原因,便是父母过于严肃。

尤其是一些初为人父母者,由于缺乏教育孩子的经验,望子成龙之心亦过于急切,便常有管教过严的情形出现。

就像一个初学骑马的人,心情紧张,不懂得如何配台马的动作,而对待马的方式也常常过于霸道。在这情形下,马和骑士两方面都非常吃力。

然而,有经验的骑士,便知道应如何放松自己去顺应马的运动,怎样才能坐得稳,以及怎样温和地指挥马。带孩子与骑马当然是两回事,但是在精神上,两者是相同的。

因此,父母应该放松心情,表现出和霭、友善的态度与孩子接近。

二、如何培养孩子合群的性格

要培养孩子合群的性格,父母应该主动进行教育,而不应等到孩子不合群后才被动进行纠正:

1.父母要挤出时间亲近孩子

节假日带孩子去公园或亲朋好友家走走,积极创造条件让孩子与小伙伴一起玩耍。开始时父母可陪伴在旁与他们一起做游戏,当熟悉之后可让他们自己玩。

每次游戏后父母都应比较夸张地表扬孩子玩得好、玩得有趣,使孩子在玩乐中感受到小伙伴的可爱以及集体的欢快。

2.父母要有意识的培养孩子的合作能力

父母可以交给孩子一些单独一个人难以完成的任务,鼓励孩子与别人合作完成,或向父母求援完成,增加他与别人交往的机会。教孩子懂得一个人的力量很小,有些事情办不到,而大家一起做事情就好办了。

3.让孩子学会交朋友

心理健康的孩子都有自己要好的朋友,在孩子与小朋友的交往中,父母要教育孩子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互相信赖,彼此尊重,以培养孩子团结合作的精神。

对于爱捣乱、爱逞能、惹是生非的孩子,父母要纠正他们的行为,慢慢地孩子就会融入集体之中。

4.鼓励孩子参加各种体育活动

体育是一种直接与人正面接触和竞争的群体活动。

不论是棋类还是球类,不论是田赛还是径赛,它总是要有两个以上的人参与才有意义。更重要的是,体育活动不但需要智慧和力量,而且需要胆量。

这胆量,正是人际交往所必需的一种要素。鼓励孩子经常参加各种体育活动,既有利于提高孩子的身体素质,有利于培养兴趣,也有利于提高交际能力。

孩子一旦爱上体育,就会主动寻找对手,这种寻找,就是交际;合适的对手,往往就是友谊的伙伴。

5.多带孩子外出旅游

利用节假日与孩子一起走出家门外出旅游、走向社会、走向大自然,可以增长见识,陶冶性

情,也可以培养兴趣、开放胸襟。

旅游是一种开放性活动,交际也是开放性的,两者是相通的。

交际需要坦露自己,需要主动和热情,一个沉默寡言、性格内向,不爱活动、自我封闭的人,

怎么会有很强的交际能力呢?

在旅游中,有的要买车票、住旅馆、进饭店、购门票,假如父母有意识地要孩子去做这些事,那么,孩子就可以直接接触到一些新的对象,了解新的交际内容,旅游结束,见识广了、谈资多了,这又给以后的交际增加了话题。

6.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

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大小,有意识地要他们进行小件物品的购买活动。年龄较小的,八九岁的,可以叫他们买油盐酱醋;年纪稍大的,十四五岁,可以叫他们买鱼、肉、米、煤等,也可要他们买自己穿用的鞋、袜、手套之类。家中有什么旧报纸、旧衣服、空酒瓶等,可以叫他们去收购站卖。

孩子不善交往的原因在父母

孩子不善交往的原因在父母 孩子不合群,性格孤僻,不仅脱离周围的小朋友,而且明显地影响孩子的进取心,甚至损害身体健康。孩子不合群,跟先天气质有关,但更主要的原因是父母封闭式的教育所致。父母整天把孩子关在家里,把电视机当保姆,与玩具、游戏机和小人书等为伴,不让孩子出去和其他小朋友接触玩耍,担心与别的孩子一起会产生矛盾,甚至会染上坏习气,有个孩子在日记里写道:“我没有兄弟姐妹,爸爸妈妈又不让我和别的小朋友玩,唉,我只好把养在笼子里的两只小鹦鹉作为我的伙伴了。”这样下去,天长日久,孩子也成了笼中之鸟了。 孩子不善交往的原因在父母 引起孩子不合群的原因与父母对孩子的态度以及家庭环境有重要关系。 父母对孩子的过度关切,事事代为安排,往往令孩子失去发展合群性的机会。例如当孩子学习自己玩的时候(约六个月大),父母常过分注意他,拿东西给他、抱他,令孩子不能充分、自由地发展自己的兴趣。这样的孩子很少向人打招呼,因为总是父母先开口,教他叫X叔叔或X姨姨。父母常喜欢拿他来向人炫耀,次数多了则令孩子感到尴尬。孩子生病时,父母总是不眠不休的细心照顾,同样,当孩子顽皮时,父母也往往把事情看得太严重,以致小题大做。凡此种种,使孩子太少练习出口得其乐之道,不懂如何合群与讨人喜欢。

入学以后,这类孩子也难以适应学校生活,不容易结识朋友。与同龄的伙伴玩耍时,也不能相安无事,不是争吵打架,便是畏缩,最后被群体孤立。 正因为以上原因,使独生子女的社会适应能力普遍发展较缓慢。如果不能及时辅导,孩子便逐渐养成孤僻、内向、软弱怕事、沉默寡言的性格,没有一般小朋友的天真活泼气息。另一方面,也会造成做事非常认真,追求完美,以至容易钻进“牛角尖”。 另一项使孩子不善于交际的原因,便是父母过于严肃,尤其是一些初为人父母者,由于缺乏教育孩子的经验,望子成龙之心亦过于急切,便常有管教过严的情形出现。就像一个初学骑马的人,心情紧张,不懂得如何配台马的动作,而对待马的方式也常常过于霸道。在这情形下,马和骑士两方面都非常吃力。然而,有经验的骑士,便知道应如何放松自己去顺应马的运动,怎样才能坐得稳,以及怎样温和地指挥马。带孩子与骑马当然是两回事,但是在精神上,两者是相同的。因此,父母应该放松心情,表现出和霭、友善的态度与孩子接近。

2020年小班教育随笔记录《幼儿不合群现象的根源》

小班教育随笔记录《幼儿不合群现象的根源》 现在的孩子虽然生活条件提高了,但是他们的精神世界却存在着各种问题,例如:胆小.怕事.不和群等。这些问题是我们需要关心的,也是我们应该解决的。心理学中所讲的不合群现象指儿童在同龄人交往中表现出来的孤独.寂寞,或懒于交际的一种特有心态。 通过观察我们身边的孩子不难发现此类孩子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不愿说话而且即使是说话声音也很小。他们始终把自己关闭在一个只属于他们自己的圈子里,缺乏和外界的沟通和交流。他们害怕失败害怕挫折,对自己没有信心。我们找到班里的几个特殊的孩子做了调查,从生活中的观察和家长的交流中我们发现了胆小的孩子不和群现象的根源。总结起来有几点原因,其一:怕生。有的孩子在进幼儿园之前在家里很少有小伙伴,特别是初入园的孩子,每天面对的都是自己的亲人,所以突然进园面对众多的小朋友有陌生感,一时难以适应。其二:优越感。有些幼儿家里条件优越,到了幼儿园,自我感觉与众不同,往往不高兴与条件不如他的小朋友打成一片。其三:耍赖。幼儿不肯参加集体活动,好多是态度问题。有些幼儿要求得不到满足时就耍赖,就闹情绪了,不愿与其他小朋友一起活动。其四:娇掼。有些幼儿在家被娇宠惯了,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一切以“我”为中心。他们在幼儿园,觉得没有在家自由.舒适,于是对园里的生活没有兴趣,对其他小朋友也没有感情。

班里的一位新生刚来的时候天天哭闹,现在虽然不哭了但是就是不愿意与其他小朋友交往,一个人独来独往。老师叫小朋友们做操.跳舞时,其他小朋友都在参与,就他一个人站在一旁一动不动。家里来了陌生人,便躲到房里就是不愿出来。现在的社会竞争如此激烈,像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怎么去适应? 孩子在幼小的时候出现一点怕人.孤僻的小插曲是再所难免的,但是,如果长时间这样发展下去就属于退缩行为了,这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显然是不利的。家长这时候虽然着急但是没有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也是于是无补的。要想解决首先还要了解这种现象的原因,其实究其原因不外乎两个:一是过分溺爱,特别是老人的溺爱。因为溺爱极易使幼儿形成过分依赖.倔强.适应能力差的坏习惯。二是不良的家庭环境,如经常遭受父母打骂,或父母关系不和,或父母长期不在家等等。这样的家庭环境下成长的孩子极易形成自卑.孤僻的内向个性人格。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如何对待独生子女的不合群行为

如何对待独生子女的不合群行为 王大敏 05-13班 2005421041 摘要未来社会是一个开放的、互助的社会,我们的下一代需要具有良好的社交能力。然而今天的独生子女恰恰缺乏与人交往能力,他们身上或多或少都有着不合群的表现。这就需要我们找出他们不合群的原因,“对症下药”。为日后适应现代社会打下基础,在交往中获得快乐,助他们走向成功! 关键词独生子女不合群人际交往 由于我国实行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的政策,独生子女的比率越来越高,独生子女家庭将成为我国家庭的主体。而如果让人们描述一下独生子女的特点,不少会用“孤僻”、“不合群”之类的词语来形容。在人们对独生子女的各种成见中,最突出的就是认为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容易变得孤独、难相处。 每个婴儿都喜欢成人的爱抚、逗引和亲近,这就是最初的“集体欲”。当孩子精神上得到满足之后,身心才会健康成长,婴儿长到周岁,这种集体欲望就更为强烈,他特别喜欢和同龄孩子一起玩,同伴之间的交往就是合群的一种反映,慢慢地开始转向社会的需要。但也有的孩子不喜欢跟同伴交往,这是不合群的,也是不正常的现象。其造成的原因: (一)怕生 在日常生活中时常可以看到一些孩子在父母和其他熟悉的人面前,天不怕,地不怕,颇似一位“英雄”,但一遇到陌生人就藏前躲后,畏首畏尾,好似“狗熊”。这种现象就是人们常说的怕生。有的是家长对孩子过分宠爱,保护过严,不准串门。由于孩子长期失去与人交往的机会,显得很胆怯,见到陌生人态度不自然,更不会主动找小朋友玩耍。 (二)优越感 由于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今天的孩子大都生活条件优越。特别是一些独生子女,由于其特殊地位,从家庭结构来看,独生子女是家庭基本三角中子代一角的“唯一支点”,是家庭存在的必要条件。唯一支点的失去往往意味着整个家庭结构要素的缺损和两条“边”(父子关系和母子关系)的无着落,实际上,也就是基本三角的消亡,因此在家中受到家长的过分保护,在物质方面的要求是有求必应。由于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他们在家整天与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承认打交道,成人一般都是让着孩子的。例如:有个独生子女边哭边打

面对不合群的孩子要怎么办

面对不合群的孩子要怎么办 在我们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常会出现这样的问题,那就是孩子小的时候非常活泼开朗,见人就笑,可以说是人见人爱。但随着其年龄的增长,会发现孩子越来越不愿意与同龄人在一起玩了,越来越喜欢一个呆着了,对别人给他的玩具也不敢伸手去接了。相信这样的情况很多家长都碰到过,对此总是以无奈的叹息而了之。到底孩子出现这样的情况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对此,心理学家表示,孩子胆小不合群往往是父母引导不善造成的,所以作为父母的您需要从自身进行反思。 古语云:三岁看八十。三岁以前养成的行为习惯、性格特点,和父母的教育、家庭的影响息息相关。父母教育得好,家庭影响是正面的,孩子的成长积极向上。反之,父母疏于管教,家庭矛盾重重,养出一个怪癖、不合群的小孩也不奇怪。一两岁的时候,孩子接触最多的就是父母和祖辈,如果性格有问题,多半要从家长自身找原因。比如家长总对孩子说不行、不可以,就会使孩子从主动学习变为被动学习,从而更加依赖父母。一两岁是孩子学习和模拟的重要时期,父母应该多鼓励他们去尝试,而不是禁止、阻挠。 要锻炼孩子的胆量,首先要在安全的范围内适当满足他们的好奇心。例如有的孩子看见小狗就会很高兴,而家长知道一不小心

就有可能让狗给咬了;这时家长可以拿着孩子的手轻轻抚摸小狗的脑袋,并告诉孩子这样摸它就不咬人了。不但可以让孩子从中获得与宠物接触的快乐,还能让孩子学会怎么做才不会触怒小狗。当然这样做的前提是,这只狗必须是自己家的,否则会很危险。 其次是,家庭氛围是否和谐。爸爸和妈妈的关系,爸爸和外婆的关系,妈妈和奶奶的关系,父母对孩子的态度,都会影响小孩安全感的建立。要让孩子在良好的家庭氛围中形成合群的性格。孕期母亲的生活规律和情绪是否正常。母亲在怀孕的时候饮食均衡、睡眠充足、心情愉快,小孩出生后心理健康指数就高。若孕期情绪及身体状况欠佳,小孩生下来出现情绪行为问题的可能性会增加。如有些孩子属难养型的气质,吃饭少,睡眠不好,容易哭闹,性格孤僻,不容易适应环境的变化。 总结:其实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变得越来越怕生,这是很多家长都会面对的问题。当自己的孩子出现这种问题的时候,作为家长的您不要首先责怪孩子,要先从自身出发寻找原因,因为父母的行为往往会影响到孩子的性格,以及父母社交能力的强弱,都会影响到孩子后天的发育。平时父母应该多带孩子去一些公共场合,让孩子多与陌生人接触,培养孩子的胆量和社交能力。例如今年在北京丰台区举办的第九届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里面有各种各样的乔木花卉还有各种各样的假山,周末的时候带孩子来这里玩,对于锻炼孩子的同时,还可以让孩子认识很多花草,对孩

幼儿不合群现象分析

家教不当导致孩子不合群 不合群的孩子大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表现为沉默寡言、孤僻、害怕陌生人;另一类表现为爱哭闹、爱捣乱、爱逞能、爱惹是生非。谭校长说,导致孩子不合群的原因有很多,但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家长的教育方式不当。 过分溺爱是当前家庭教育最常见的弊病。不少家长将孩子当成“小皇帝”、“小公主”,这容易让孩子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不愿服从别人。这些孩子进入小学后,就不愿服从同学的意愿,一旦有同学与其意愿相违背,心理就会受不了。家长溺爱孩子,还体现在过分保护和关心孩子上,他们不让孩子与其他“坏孩子”来往,事事代为安排,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往往或是急躁、自我控制能力差,或是胆小、懦弱,不受同伴欢迎。另一方面,家长过度赏识也会导致孩子不合群。谭校长说:“现在一些家长特别注重夸奖自己的孩子,有时候夸奖过度,一些自尊心较强的孩子就会产生骄傲自满的情绪。他们看不起别的小朋友,时间久了,便很难融入同学之间,即便勉强在一起,也常常是不欢而散。” 父母过于严肃也是导致孩子不合群的原因。一些初为父母者,由于缺乏教育孩子的经验,望子成龙之心过于急切,常常出现管教过严的情形。这些父母很少以和蔼、友善的态度接近孩子,孩子也就很难学会用友善的态度去对待别人,博得他人的喜欢。怎样帮助孩子合群孩子不合群,入学以后就难以适应学校生活。时间长了,孩子还会养成孤僻、软弱怕事、沉默寡言的性格,或形成做事追求完美、钻“牛角尖”的个性。 孩子不合群的危害 一是影响孩子健康心理的养成。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一个孩子正常的心理包括“学习心理”、“社交心理”、“法律心理”等,而其中的“社交心理”又是孩子健康心理的一个重要标志。所以,可以这样说,如果孩子没有一个正确的社交心理,那么孩子就没有一个完整的健康心理。 二是容易使孩子产生孤僻心理。孩子不愿意与社会交往,其实就是孩子孤僻心理的一种表现。如果这种习惯不能及时得到纠正,那么孩子的这种孤僻心理就会越来越严重,最后发展到“冷漠心理”,甚至是“仇视心理”和“报复心理”。不少走上犯罪道路的青少年就是这样因为心理的变化而逐步走上犯罪道路的。 三是不利于孩子交往能力的提高。孩子与他人的交往能力也是在孩子参与社会交往的过程中不断地得到锻炼和提高的。如果不及时改变孩子的这种不合群的现象,那么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孩子社会交往能力的提高。 怎样才能帮助孩子合群 要培养孩子合群,家长首先要以身作则,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这主要表现在全家人和睦相处上,大人要关心小孩,子女要关心长辈,切忌以孩子为中心,处处围着孩子转,让孩子凌驾于父母之上。同时,家长也要尊重孩子,切忌随意训斥、打骂,要让孩子在互敬互爱的家庭气氛中形成合群的性格。 家长还应该让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鼓励孩子交朋友。父母闲暇常带孩子到有小朋友的人家去串门。在孩子带其他小朋友到家里玩时,父母要表示欢迎,并鼓励孩子热情接待。对孩子在共同玩耍、游戏中出现的争执,父母不要过早地干预,很多情况下孩子们会自行解决,这也能使他们获得与人相处的经验。对于不合群的孩子,家长还可让他多与性格外向、勇敢的小朋友接近,这是最好的互补法。此外,家长还应注意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缺乏生活能力或生活能力低下的孩子不受同伴欢迎。同时,父母对孩子的关心和爱护要适当,对孩子不宜过分夸奖、赞扬,否则使孩子变得高傲和任性,而不愿与他人平等交往,从而

孩子不喜欢跟人交流怎么办

孩子不喜欢跟人交流,喜欢自己玩,父母遇到这种情况,往往担心孩子性格孤僻、不合群,与人交流沟通出现障碍,对孩子成长无益。父母这种担心是正常的,只是我们要一分为四地看待。 第一,孩子平时与人接触时,会不会出现抗拒行为? 如果孩子可以正面接触到别人的眼神,没有躲闪或害怕的动作,只是不愿意跟人主动说话而已,这是孩子的自然天性,我们要给予尊重。 我们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出孩子的独立能力,给予孩子充分选择的权利,不是催生社会教养体系的同一产品。 所以,孩子不喜欢与人说话,父母不要强迫,不然只会激发孩子的应激情绪,让孩子讨厌交流。记住,顺应天性,让孩子自由发挥,与他人自由相处。 第二,如果父母是内向型人格,又怎么要求孩子外向?

父母内向的家庭,孩子一般受原生家庭的影响,个性会趋于内向,与人交集时,属于不主动的类型。 父母倘若过度要求孩子呈现外向型人格,是给孩子加压,让孩子无所适从,更会适得其反,导致孩子害怕跟别人来往。 第三,能与自己独处和玩耍的孩子,专注力更强。 孩子独自玩耍,意味着孩子现在需要独处。如果他沉浸在自己建造的世界中,一个人玩玩具、听音乐、看书、捏泥巴等,父母和其他人不要刻意打扰,不要去破坏孩子专注力的塑造。 第四,孩子出现病理性孤僻或有自闭症。 1、孩子语言内容、形式异常。常常是自顾自地说话,毫不在意对方听与不听,也不顾及周围的环境或者别人正在谈话的主题;不会使用代词,或代词混淆不清,不能正确运用“你、我、他”,或把“我”说成“你”等。 2、孩子说刻板重复的语言或模仿语言。孩子反复模仿别人说过的话,或重复自造的话;无原因的反复尖叫、喊叫;渴望维持这种刻板重复语言和重复游戏活动不变。 3、言语音调、节奏的障碍:语言缺乏声调,存在速度、节律、语调、重复等方面的问题;语言单调平淡或怪声怪调,缺乏抑扬顿挫,没有表情配合。

不合群幼儿的心理辅导

不合群幼儿的心理辅导 一、个案描述 冉冉(化名),5岁,独生女,幼儿园中班孩子。冉冉害羞、胆怯、孤僻、沉默寡言。上课时,让她回答问题,不管问题有多容易,总会嘤嘤地哭起来;下课时,其她小朋友都到室外活动去了,而她总是独自安静地待在椅子上,不和同伴交流,对周围的事情漠不关心;也不爱劳动,自己的椅子从来不自己动手搬;还不爱参加集体活动,甚至在“六一”联欢会时,大家都争着找机会上台表演,她却哭着,怎么也不肯上台,甚至不肯待在晚会现场,拽着妈妈闹着要回家。 二、原因分析 据研究,不合群行为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一种是幼儿对与人交往根本就不感兴趣或因为焦虑、担忧等原因而不能与人交朋友,称为交往退缩,是一种比较典型的交往心理障碍;一种是幼儿不被同伴所喜爱,与她人交往时遭到了拒绝;还有一种是后天的教养方法不当,这种教养方法不当包括过分保护和淡然置之两种,爱得过分和爱得不够都可能导致孩子不合群性格的形成。那么,冉冉的不合群究竟是哪方面原因造成的呢? 通过对冉冉父母进行咨询,才知道,原来啊,由于爸爸妈妈上班,冉冉没有人照顾,经常一人在家,导致缺少与同龄人交往,同时也就缺乏与人交往的技巧,性格比较孤僻。爸

爸妈妈为了弥补对孩子的亏欠,对孩子的各种需求都尽量满足,但对孩子的心理需求关注很少,不能及时把握孩子的内心想法。我们老师在平时的保教活动中对幼儿的观察不够细致,对孩子们表现出的一些不良行为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帮助孩子及时纠正错误。 三、采取措施 1、首先取得家长的合作,请家长多关注冉冉的内心需求,多和孩子交流,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 2、帮助冉冉结交玩伴,鼓励她们交往,并给予其自由选择玩伴的权力。使冉冉能够适应集体生活,而游戏正是幼儿友好交往的重要途径。父母可以经常请一些小朋友到家里玩,让她们一起游戏、听故事、唱歌、跳舞、画画,逐步养成孩子与同伴交往的习惯,体验体验与小伙伴一起玩耍的快乐,并在交往中使其懂得游戏规则,学会谦让、容忍、礼貌等行为。久而久之,习惯成自然,孩子就会产生与同伴游戏的欲望。 3、老师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去激励冉冉,让她感受到老师对她的关爱,增进她与老师的感情。同时,让班级一些比较开朗的孩子主动找冉冉玩,使她感受到同伴的友善。 4、组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运用灵活多样教学方法,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吸引其注意力。 5、老师给予更多的关注,多给她锻炼的机会,让她帮老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冉冉早上入园比较早,我就经

人到中年才明白,“合群”和“不合群”,影响一生,差别真的很大

人到中年才明白,“合群”和“不合群”,影响一生,差别真的很大 社会是以“群体性”为主的社会,而人,当然也是以“群体性”为主的人。 从我们一出生开始,我们就必须要面对这样一件事儿,那就是在群体和个人中进行选择。 就像在幼儿园的时候,合群的孩子往往能组成一个小群体,而不合群的孩子往往形单影只地站在一旁。当进行“抢玩具”的时候,通常是合群的孩子要比不合群的孩子得到的更多。 那个时候,每个人心中都会产生这样一个想法,那就是无论自己怎样做,都必须要和“群体”融为一体,别让自己成为孤单的“怪咖”和“异类”。 有人就会不解,自己合不合群,是自己的事儿,为什么别人会戴着有色眼镜去看人呢?说实话,因为“合群”这种事儿,是社会大多人的普遍共识。所有人都希望合群,可偏偏只有一小部分人与之背道而驰。如此,不就是成为别人眼中的“异类”了吗? 年轻的时候,也许我们会为了“合群”和“不合群”这样的选择而费神伤脑。因为在那个时候,我们不知道自己想追求什么,只想跟着别人走,人云亦云,随波逐流。所以,我们走了不少弯路。 可当人到中年之时,一切也就变了。因为中年之人,见惯了风雨和世面,懂得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明白自己的追求是什么。如此,在中年人的世界里,合不合群,不过是唬人的幌子罢了。 但不管怎么说,是合群也好,不合群也罢,其实这两者的差别,真的很大。 合群的人朋友遍天下,不合群的人挚友仅二三 俗话说得好:“朋友遍天下,知己有几人?” 在这个以“利益”关系为主的社会,朋友再多,都不过是萍水相逢的过客罢了,谁又有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应对“满天下”的过客呢? 因此,从个人的态度中,就能分辨出两种人,一种人是“虚伪”的合群者,另一种人则是“真诚”的不合群者,

班级中幼儿行为问题的形成原因及对策研究

班级中幼儿行为问题的形成原因及对策研究导读:对于幼儿行为问题的干预,目标是改善孩子情绪状况和主观不适,纠正不良个性心理特征和消除行为问题反应,使孩子身心健康发展。针对孩子不同的行为问题,要制定不同的方案。 1、问题的提出 幼儿行为问题一般是指对身心健康发展有着重要障碍的行为和在情绪方面的异常表现,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为过度、不足或不恰当的行为,它妨碍着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和良好品德的形成,通常包括以下几种情况:社会行为问题(如攻击、破坏、说谎、嫉妒、过度反抗或任性等);不良习惯(如习惯性吮手指、咬指甲、活动过度、注意分散、反应迟缓等);生理心理发展问题(如偏食、厌食、抑郁、冷漠、焦虑、口吃、手淫等)多动症、小儿自闭症等。班级中幼儿的行为问题是指幼儿行为问题在班级集体生活中的表现,以社会行为问题和不良习惯居多。弗洛依德的儿童发展理论告我们,0-6岁是一个人性格形成发展的重要阶段,如果在这个阶段,幼儿身心需要都得到满足,受到教养者健康的教育和引导,幼儿就会成为人格健全的人。近年来,我国独生子女群体增多,各类行为问题在幼儿身上表现出来,有行为问题的幼儿在群体中所占比例有增多的趋势,这些行为问题不仅有可能阻碍幼儿正常的心理发育和发展,影响幼儿的生活和学习,而且有可能是成年期心理障碍和社会适应不良的先兆。幼儿行为问题的研究是幼儿心理发展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本课题结合幼儿发展心理学的理论,对幼儿的行为问题进行科学的调查,对幼儿社会行为问题、不良习惯和生理发展中常见的几个问题进行研究,建立个体档案,并根据调查结果研究出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在本课题的研究中,我们着重对普遍存在班级中的幼儿行为问题进行观察、分析,努力寻找问题产生的原因,并积极进行预防干预,从根本上消除,使幼儿心理朝着健康、快乐的方向发展,从而为其它行为问题的研究打开一条通道。 2、研究方法 2.1被试 本研究采取随机抽样法从赣州市保育院13个教学班中抽取了6个教学班作为实验班,共计幼儿227名(男118名、女109名),其中小班幼儿67名(男35名、女32名),中班幼儿78名(男41名、女37名),大班幼儿83名(男42名、女40名)。 2.2研究工具 根据已有对幼儿行为问题的研究,参考相关研究资料,征求专家和老师的意见,编制了“幼儿行为问题调查问卷”,其中包括好动不安、注意力不集中、攻击、招惹、破坏、说谎,孤僻、厌食偏食、交往退缩和任性等。问卷采取五点量表式计分,从很少、较少、中等到较多、很多,分别记为1-5分。编制“父母教养方式调查表”,参阅EMBU,根据我院实际和家长情况自行设计,有45个题目组成,归为五个因子,分别是:情感温暖理解,过分干涉、

孩子不合群的原因与解决方法

孩子不合群的原因与解决办法 不合群表现类型及原因 宝宝沉默寡言、孤僻,害怕陌生人,喜欢一个人呆在角落。 形成原因:这样的孩子社交能力较弱,很少与其他小朋友交往。大多数是家庭原因造成的,例如父母不善交际,孩子很少与外界接触或者父母经常制止孩子与其他人接触。 孩子在家很活跃,在幼儿园却不声不响,沉默起来。 形成原因:这种孩子在家经常听到父母的赞扬,而到了幼儿园,老师要面对很多小朋友,孩子得不到关注和表扬,适应不了集体生活,或者感觉自己不如其他人而丧失了自信心,习惯退缩。 孩子在爱哭闹、捣乱、不肯吃亏,爱打架咬人,最终与其他小朋友不合而成为孤独者。 形成原因:孩子在家被大人溺爱,要成娇惯蛮横的个性,做事随心所欲,成了家里的小霸王,到幼儿园之后继续随心所欲,导致与其他孩子不和,不受欢迎,没有人愿意和他一起玩耍,最终成为不合群的孤独者。 不合群带给孩子的影响

在幼儿园不合群对孩子来说影响是深远的,这是孩子社交心理没有得到正确引导和发育形成的,说明孩子就没有一个完整的健康心理。孩子不愿意参与社交活动,是孩子内心孤僻的一种表现,如果这种习惯不能及时纠正,那么孩子的这种孤僻心理就会越来越严重,导致最后成为“冷漠心理”甚至是“报复心理”,孩子以后走上歪路的可能性也增大。 家长应该如何做 不合群并不表明宝宝没有与人交往的意愿,家长应该采取积极的措施,让孩子融入到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中,避免孩子不合群。 与孩子多沟通,用爱来温暖孩子的心 和平、温暖的家庭环境会让孩子充满安全感,在充满爱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通常比较大度、平和,对其他人也会富有爱心,这样的孩子在幼儿园里不会被别人排斥。 让孩子与其他小朋友多交往 在上幼儿园之前家长就应该让孩子多认识朋友,和他们共同玩耍,让孩子学会分享和交往。 提高孩子的能力,让孩子充满自信

孩子不合群,千万不要轻视,这是个很严重的问题

孩子不合群,千万不要轻视,这是个很严重的问题 孩子不合群,性格孤僻,不仅脱离周围的小朋友,而且明显地影响孩子的进取心,甚至损害身体健康。孩子不合群,跟先天气质有关,但更主要的原因是父母封闭式的教育所致。 有个孩子在日记里写道:“我没有兄弟姐妹,爸爸妈妈又不让我和别的小朋友玩,唉,我只好把养在笼子里的两只小鹦鹉作为我的伙伴了。” 如果父母整天把孩子关在家里,把电视机当保姆,与玩具、游戏机和小人书等为伴,不让孩子出去和其他小朋友接触玩耍,担心与别的孩子一起会产生矛盾,甚至会染上坏习气。这样下去,天长日久,孩子也成了笼中之鸟了。 一、孩子不善交往的原因在父母 原因一:引起孩子不合群的原因与父母对孩子的态度以及家庭环境有重要关系。 父母对孩子的过度关切,事事代为安排,往往令孩子失去发展合群性的机会。 例如当孩子学习自己玩的时候(约六个月大),父母常过分注意他,拿东西给他、抱他,令孩子不能充分、自由地发展自己的兴趣。这样的孩子很少向人打招呼,因为总是父母先开口,教他叫X叔叔或X姨姨。 父母常喜欢拿他来向人炫耀,次数多了则令孩子感到尴尬。孩子生病时,父母总是不眠不休的细心照顾,同样,当孩子顽皮时,父母也往往把事情看得太严重,以致小题大做。 凡此种种,使孩子太少练习出口得其乐之道,不懂如何合群与讨人喜欢。 入学以后,这类孩子也难以适应学校生活,不容易结识朋友。与同龄的伙伴玩耍时,也不能相安无事,不是争吵打架,便是畏缩,最后被群体孤立。正因为以上原因,使独生子女的社会适应能力普遍发展较缓慢。 如果不能及时辅导,孩子便逐渐养成孤僻、内向、软弱怕事、沉默寡言的性格,没有一般小朋友的天真活泼气息。 另一方面,也会造成做事非常认真,追求完美,以至容易钻进“牛角尖”。 原因二:另一项使孩子不善于交际的原因,便是父母过于严肃。 尤其是一些初为人父母者,由于缺乏教育孩子的经验,望子成龙之心亦过于急切,便常有管教过严的情形出现。 就像一个初学骑马的人,心情紧张,不懂得如何配台马的动作,而对待马的方式也常常过于霸道。在这情形下,马和骑士两方面都非常吃力。

最新幼儿园不合群的小朋友教育随笔

幼儿园不合群的小朋友教育随笔 交际是人们获得更多快乐的途径,以下就是来自随笔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不合群的小朋友教育随笔,欢迎阅读和借鉴。 幼儿园不合群的小朋友教育随笔【第一篇】:如何对待孤僻不合群的孩子 从事幼教工作十多年来,不管在哪个园、哪个班几乎都会碰到这样的孩子: 在幼儿园里,我们经常发现有的孩子表现得较孤僻,不愿和小朋友一起游戏,不愿参加集体活动,常常一个人独自呆在角落里,不让别人接近他。这种孩子还伴有小心眼、遇事不开朗、爱钻牛角尖的现象。他们不轻易招惹别人。但是,一旦内心郁积的不满爆发时,则表现出强烈的攻击性,常会使人意想不到地为之惊讶。 孤僻、不合群会给孩子身心发展造成一定障碍,难以使他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教师和家长对此应引起重视,并给以及时矫正,适时引导。针对导致幼儿孤僻、不合群的一些原因,在这里说一下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一、用爱心来温暖孩子孤寂的心灵。从小缺乏母爱(或父爱),对爱的渴求没得到满足,是造成幼儿孤僻不合群的重要因素。

案例:去年春天,我带的小班来了一位长得非常漂亮、乖巧的小女孩。她长着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扎着貌似铁梅的辫子,是个任谁见了都喜欢的不得了的孩子。可是,这个孩子却跟别的孩子不一样,整天沉默寡言、不爱凑群,不爱跟别的小朋友一起玩,整天粘着我,我走一步她跟一步,我上那她就去哪,连上厕所她也跟着;而且每当上课提到妈妈这两个字的时候她总是会哭。 于是,我突然想这个孩子是不是家里有什么不为人知的事情呢?我对此进行了家访才知道,这个孩子确实有着跟别人不一样的童年。她的妈妈在她一岁多的时候,因为家庭矛盾狠心的离开了她。从此,这个一岁多的小女孩一直跟着奶奶生活,缺少了母爱的她从此变得寡言少语,不爱跟别的小朋友在一起玩。每当看到别的孩子在妈妈怀里撒娇、甜甜的唱着世上只有妈妈好的时候,她总是自己偷偷躲到角落里去哭,因为她怕奶奶看到她这样伤心。 当我得知这件事情的真相之后,心如刀绞。我想:什么样的母亲会这样狠心呢?到底是什么原因,能让这位母亲连自己的骨肉都能舍弃呢?我在对孩子加倍爱护疼惜的同时,也偷偷做起了调查。当她的妈妈得知孩子在我们这上幼儿园时,忍不住对孩子的想念来看过孩子几次,毕竟母子连心呢!刚开始,孩子并不知道来看她的阿姨就是她的亲妈妈,还跟在我的屁股后面一口一个

10种常见儿童行为背后的心理分析[001]

10种常见儿童行为背后的心理分析 现在,越来越多的宝贝都存在着一些让爸爸妈妈头疼的小行为或习惯,有时候家长们会严厉制止,有时候则颇为无奈,不知怎样去帮他们克服改正。那么什么才是最好的办法呢?这就要求我们要深入分析宝贝产生或出现这些行为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得到解决。 下面例举10种常见的儿童行为习惯并进行分析,希望能对爸爸妈妈们有所启发: 行为一:打人、咬人 原因1:可能孩子对小朋友的安全感建立得不好。所以一有小朋友到身边去,他就会觉得受到威胁,然后主动进攻。 办法:妈妈应多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多帮孩子交些好朋友。如做了冰淇淋、煮了毛豆、花生,有了水果等都分成几份,带着孩子送到小朋友家,有好吃的也叫到家里一起吃,或拿到别人家吃。礼尚往来,别人也会有好吃的想着我们。这样关系越走越近,孩子的感觉也越来越好。 原因2:打是排除的意思。 有时他想按自己的想法做事,可小朋友们总是做些他不喜欢的事情,他想把这个事实排除掉。如:他拿个小碗,用土来做饭。小朋友过来就往他的碗里放土,但他不想这样,因为破坏了他原有的计划和目标。他对小朋友嚷,但人家不听,他嚷了几次,发现不管用,就会动手打人了。他的想法本没有错误,只是不想被打扰。但他的举动是不好的。有时想吃冰棒或做其它一些事情,家长不让做,他也会用打的方式来解决,只是想把家长不让他做事的这个事实排除掉。所以我觉得更多时候,孩子打人是排除的意思。包括大人也一样,说不过就打吧。反思一下,其实大人和孩子都差不多。 办法:加强用语言来解决问题的能力。教他用语言来和别人表达思想。如人家往他碗里放土打人这件事,妈妈可以告诉他:“如果你不喜欢人家这么做,你可以直接教他对别人说‘不喜欢你往碗里放土,我正在做饭!’”然后告诉他,打人无法解决问题,打人是不好的行为。他就明白了。当然要达到完全用语言表达还需要一个过程,妈妈要耐心等待他心智成长到这个程度。 原因3:家人可能有打人(或以轻打屁股来逗着孩子玩)的行为。孩子会把所以

孩子冷漠不懂得感恩该怎么办呢

孩子冷漠不懂得感恩该怎么办呢?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这个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这首歌教育我们要有爱心,可是如果孩子冷漠,不懂得感恩,还不合群怎么办?孩子不仅对别人冷漠对自己的家人也是如此,这真是让父母伤透了脑筋,这样的孩子该怎么和他沟通呢? 孩子冷漠不懂得感恩和家庭环境有很大的关系 有好多家长来电咨询说自己孩子的问题多,比较个性,不好管不听话,而且有的家长还说基本上现在的孩子都是这样的毛病,也不知道怎么和孩子沟通,大多数孩子没有爱心、冷漠是因为他们生长在没有温暖、没有爱的家庭,时间一长肯定会受影响,家长一味的怪孩子冷漠、不懂得感恩,可是家长自己有没有反省过呢,有没有找找自己的原因呢,或许你很忙,一天都在工作,甚至连给孩子做饭的时间都没有,只顾着挣钱,认为钱就是一切,有了钱孩子就会幸福,就会开心,其实不然,正是因为家长挣的这么多钱把孩子的爱和幸福牺牲了,家长没要必要去责怪孩子,因为孩子是无辜的。 家长如何教育和改变不懂感恩的孩子 家长应该每天抽出一点时间陪陪孩子,哪怕只是给孩子做一顿饭,陪孩子看会电视呢,这些对于孩子来说都是很大的幸福。孩子内心有爱就会懂得感恩,就会听话,就会很乖,不会惹父母生气,这样的孩子你还为他发愁头疼吗?家长要从小培养孩子的爱心,而且从小事做起,一点一滴做起,让孩子自己独立,有自己的主见和想法,家长不能抹杀孩子的想象力。给孩子自由的空间和时间。关爱从你我做起! 卓卷教育心灵成长训练营给孩子一个全新未来 卓卷教育心灵成长训练营立足于针对性格孤僻、厌学、沉迷网络游戏、早恋、离家出走、打架斗殴、暴力倾向等不良行为习惯的中小学生提供专业化的辅导和矫正,坚持温馨关爱、心理疏导与强化训练相结合。关注每一个孩子独特的心理特质,通过专业的辅导,激发孩子自我成长本能,辅之以强化训练,磨练学生意志,形成良好好习惯!

教育随笔:让不合群的孩子融入集体

教育随笔:让不合群的孩子融入集体 在幼儿园竞赛性游戏活动中,小智总是以“这个游戏没劲”为理由推诿,宁愿在旁边独坐也不愿意参与其中。 有一次我组织孩子们在教室内玩“丢手绢”游戏。当小朋友们相互丢了手绢又一圈一圈追逐时,坐在圆圈上的小智兴奋不已,一会儿拍手一会儿跺脚,为奔跑的孩子加油呐喊。正当我悄悄关注他投入游戏的状态时,他被丢到了手绢。他二话不说,捡起手绢就跑——无比正常。可惜才离开椅子两步,他就捏着手绢站立在圈外不动了:“我不想玩这个游戏,这个游戏不好玩!” 看着他,我的思绪飞速寻找着引导他再次回归游戏的方法。于是,我先安置好其他孩子继续游戏后,来到小智身边,悄悄地问:“你是不是怕做游戏时被别人追上?”“是的,我跑不过别人的。”小智边解释边用可怜的眼神望着我。听罢,我拉着他说:“走!老师帮你赢!”他使劲挣脱着:“我不想玩,我肯定跑不过他们的。”“怎样会呢?你丢给我们班跑得最慢的小朋友啊!你觉得谁是我们班跑得最慢的?”“小霖没我跑得快!”“哎,要不你去试试!” 小智鼓起勇气开始了他有史以来的第一次丢手绢游戏,他果然丢给了小霖,也果然没有被抓住。此时此刻他的脸上写满了赢了以后的欢乐。游戏就这样继续进行着。在短短几分钟里,

小朋友们好几次丢给了他,尝到了甜头的他,还是一次次地将手绢丢给了高智芸,结果也同样让人兴奋——他赢了! 此时,我再次停下游戏,引导他思考:除了小霖以外,还有谁跑得挺慢的?“宇航也跑得很慢!”可不是!小智每次拿到手绢后总是丢给宇航,并且赢得比赛。我再次鼓励小智试一试,果然他赢了第二个小朋友! 通过这个游戏,小智融入了游戏,融入了集体。每个孩子都会有自己的个性,作为老师,我们要帮助每一个孩子在尊重个体差异的基础上,与其他的孩子并肩前进。 辛店中心幼儿园 郑江红

幼儿园案例:一个不合群的孩子

幼儿园案例:一个不合群的孩子 早上来园总算是不哭了,但她上课不听、不举手、不愿唱歌、念儿歌;不愿与小朋友交往,也不愿与老师交流;更不愿参加幼儿园的各项活动。总是一个人默默地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为此我想过多种办法,希望她能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可效果不是很明显。 二.案例描述。 情景一: 一次晨间活动中,小朋友都在搭积木,露露只是一个人默默地坐着。这时,我看见凯凯走 到了她的旁边。而露露一把推开了凯凯,原来她不愿小朋友接近自己。次后我发现好几次,只要有小朋友接近她她就会打他们。 情景二: 下午,孩子在区域角内活动,露露也不看小朋友玩,只静静地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于是我 走过去:“露露跟小朋友一起去玩呀。”她摇摇头。你看小朋友玩的多开心呀,你也去吧! 我继续努力劝说她。可她还是不愿。来,跟老师一起过去玩,我拉着露露想让她进入活动,可还没走几步,她就哭起来,嘴里说:“我不要玩,我不要玩。” 三:调查与分析。 究竟上什么原因让露露如此不合群,如此不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呢?我也多次与她家长交谈过,得知露露从小由奶奶带,爸爸妈妈虽然也在身边,但工作较忙,平时不大管教孩子, 而露露也特别依恋奶奶。奶奶告诉我,有一次她去洗个澡,让妈妈带着露露玩,可露露只 待了一会儿,就吵着要奶奶不愿再与妈妈一起玩了,于是她就在浴室门口一直嚷嚷,奶奶 你快点呀,露露只要奶奶,要奶奶陪露露。奶奶还告诉我露露在家也常常说:“我最喜欢奶奶,爸爸、妈妈我不要,我不喜欢。”虽然露露妈妈给她买新衣服,买吃各种吃的东西,但露露还是只喜欢与奶奶亲。在她小小的心灵里只容纳了奶奶一个。这就造成了露露在幼儿 园也不愿与其他小朋友交往、游戏,甚至不愿其他孩子靠近她。 幼儿园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在保证幼儿安全的前提下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纲要》

幼儿园教育(心得)之幼儿伙伴交往行为的分析及指导

幼儿园教育论文之幼儿伙伴交往行为的分析及指导 摘要: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很早就指出,儿童及其同伴形成的关系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功能上都与儿童和成人的关系不同。因为在同伴交往中,儿童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儿童可以有大量的机会来检验自己与同伴发生冲突的观点和看法,协商和讨论同伴提出的各种想法,决定认同或排斥某个看法。 幼儿只有在与同伴友好的交往中,才能学会在平等的基础上协调好各种关系,充分发挥个体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创造性,从而更好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为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打下基础。 在幼儿交往过程中也存在着相应问题,等待我们去解决。 关键词:幼儿;交往;问题 一、幼儿伙伴交往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在生活的各个领域中越来越需要人们具备与人合作与分享的品质。善于与他人合作分享是时代的要求。是孩子日后生存和发展所必须的品质,分享不是一种失去而是一种互利,合作与分享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关系。一个没有伙伴没有朋友整天被关在商品房里的孩子对其之后的生存和发展都是不利的,那么同伴交往又有那些重要性呢? (一)、同伴交往有利于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等得到发展 1、现状分析 一个整天一个人玩的小朋友他不用与他人对话,不用思考,自己一个人玩,而与同伴一起的小朋友则不同,他需要对话比如:两人同样在玩玩具,他们可能会交换玩具,那么他就要想办法进行交换,借我玩一下或我们交换玩好吗?如果遇到拒绝,他还会想出其他办法,他必须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意思提出自己的看法,再如:两人同样玩玩具,他们会边玩边聊“我是什么”,会手舞足蹈,充分发挥想象出和别人不

同的东西,幼儿也会两人商量玩游戏,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幼儿会商量玩什么游戏,怎么玩,什么规则,这些幼儿都需要表达,当然两人交往过程中幼儿会出现矛盾或吵架,有些家长怕幼儿吵架不让幼儿玩,其实吵架也是幼儿语言表达能力锻炼的机会,一些幼儿在吵架中口齿变的伶俐,用语丰富,不过幼儿前一分钟“敌人”,一分钟后又成了好朋友。又会玩的很开心。在这里幼儿不得不去认识、理解他人的愿望。 2、情感与观念 幼儿必须学会处理与自己不同的观念,协调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幼儿同伴交往中,会模仿他人的语言。幼儿在同伴游戏中练习语言表达机会多,在游戏中很轻松很愉快的学习了;在幼儿园,教师创设角色区让幼儿学习是很好的,当然幼儿在同伴交往中需要家长朋友的正确引导,还要教幼儿一些交往技巧,促进幼儿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 (二)、幼儿同伴交往促进幼儿自信心的发展和社会交往能力 1、幼儿之间的交往有着成人所不能替代的重要意义 幼儿在角色区“小超市”的表现,他们可以象社会上的人一样,自由表现,说错了不会被骂,可以自己定价位,收银员等超市人员还可以通过招聘等方法选取。这样,孩子们可能会在一片笑声中而过。 2、幼儿自信心的发展 幼儿在与同伴交往时他们会把自己最好的表现出来,他说的话做的游戏也会被他人所采纳接受,幼儿的自信心会得到发展,幼儿的自信心得到发展又会引起更强的交往主动性。如:一次小朋友在休息时间把我教的儿歌《小老鼠》变成了拍手歌,看到我肯定的眼神,她们玩得更起劲并希望在其他小朋友面前展示。 (三)、幼儿同伴交往有利幼儿身心健康 1、伙伴交往的表现 伙伴的行为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同伴间相互交往,他们会相互学习,学习他人的知识、经验得到互利,会懂得等待分享和谦让,还会使幼儿身心愉快,当一个幼儿遇到困难、心情不好时,如果与同伴一起玩,马上就会眉开眼笑。 2、同伴交往的作用

如何对待孤僻不合群的孩子

如何对待孤僻不合群的孩子 不愿参加集体活动,常常一个人独自呆在角落里,不让别人接近他。这种孩子还伴有小心眼、遇事不开朗、爱钻牛角尖的现象。他们不轻易招惹别人。但是,一旦内心郁积的不满爆发时,则表现出强烈的攻击性,常会使人意想不到地为之惊讶。 孤僻、不合群会给孩子身心发展造成一定障碍,难以使他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教师和家长对此应引起重视,并给以及时矫正,适时引导。针对导致幼儿孤僻、不合群的一些原因,在这里说一下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一、用爱心来温暖孩子孤寂的心灵。从小缺乏母爱(或父爱),对爱的渴求没得到满足,是造成幼儿孤僻不合群的重要因素。 案例:去年春天,我带的小班来了一位长得非常漂亮、乖巧的小女孩。她长着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扎着貌似铁梅的辫子,是个任谁见了都喜欢的不得了的孩子。可是,这个孩子却跟别的孩子不一样,整天沉默寡言、不爱凑群,不爱跟别的小朋友一起玩,整天粘着我,我走一步她跟一步,我上那她就去哪,连上厕所她也跟着;而且每当上课提到妈妈这两个字的时候她总是会哭,。 于是,我突然想这个孩子是不是家里有什么不为人知的事情呢?我对此进行了家访才知道,这个孩子确实有着跟别人不一样的童年。她的妈妈在她一岁多的时候,因为家庭矛盾狠心的离开了她。从此,这个一岁多的小女孩一直跟着奶奶生活,缺少了母爱的她从此变得寡言少语,不爱跟别的小朋友在一起玩。每当看到别的孩子在妈妈怀里撒娇、甜甜的唱着世上只有妈妈好的时候,她总是自己偷偷躲到角落里去哭,因为她怕奶奶看到她这样伤心。 当我得知这件事情的真相之后,心如刀绞。我想:什么样的母亲会这样狠心呢?到底是什么原因,能让这位母亲连自己的骨肉都能舍弃呢?我在对孩子加倍爱护疼惜的同时,也偷偷做起了调查。当她的妈妈得知孩子在我们这上幼儿园时,忍不住对孩子的想念来看过孩子几次,毕竟母子连心呢!刚开始,孩子并不知道来看她的阿姨就是她的亲妈妈,还跟在我的屁股后面一口一个“干妈老师”说个没完。她的妈妈每次看过她之后总是哭的很伤心。我们通过了解他们的家庭并没有什么不可挽回的大裂痕,我跟园长及她的家人都给她做起了思想工作。在我们一次次的劝解之后,这个小女孩的妈妈终于在去年暑假过后回到了孩子身边。这样一个人见人爱的孩子也变得开朗了许多,自信心也增强了。现在成了我们班的开心天使,孩子到现在还一直叫我“干妈老师”!她的妈妈和家人也来到学校对我们表示了感谢,我们也都开心极了!我为孩子终于又有了一个完整的家不再缺少母爱而感到高兴!所以, 家长和老师应当给孩子更多的爱,尤其是当孩子感到别人都不理解他时,如果父母、教师能够体贴关心他,站在他的立场倾听他的心声,孩子很快就会跟你亲近起来,并且改变态度。在温和、亲密的环境里,孩子孤僻、不合群的心理会逐渐消除。 二、让孩子与伙伴共同游戏 。从小在成人的环境中长大,缺乏与同伴游戏的机会,这很容易使孩子养成不合群的性格。

小班幼儿案例分析:小班多动症幼儿的个案研究

小班幼儿案例分析:小班多动症幼儿的个 案研究 一、研究前个案分析我在一幼儿园小班实习了一个多月,在此期间,发现我班有一四岁幼儿李廷行为与其他幼儿有所不同,他没有朋友,常常脱离班级一个人活动。最明显的是他极其好动,上课从不会集中精神,最多两三分钟注意力就会转移,容易受身边的事物所影响,窗外的脚步声就能转移他的注意力,而且好奇心强,自控能力差,并常伴有某种习惯性小动作,如咬指甲、吸手指、抠鼻子等,做什么事大都半途而废,有头无尾。而且他从来没有守纪律的概念。还有点口吃,与老师小朋友语言交流有障碍。我向原任老师询问过他家庭的情况,他爸爸与妈妈是不同省份的结合,爸爸是来自外省,现任中学语文教师,妈妈是本省,现做美容推销工作,平时工作忙,对儿子的教育很少。 二、个案观察记录发现该幼儿行为有异常以后,我怀疑他是否有多动症,为了证实我的想法,我开始对他的行为进行观察。在两周的观察后,我发现有如下一些明显性的行为: 1、上课在上分享阅读课时,小朋友都积极举手回答问题,而他则从不举手,并且老是站起来,咬着手指头,一下又望望黑板,一下又望望其他小朋友,或是望着地板,神情游离不定,又像关注某个东西,又似在沉思,但他什么也没做,也不说一句话。其他小朋友在朗读时他并没有读,而且常常被外面其他事物所吸引,动作很不优雅,喜欢把一只腿搭在旁边小朋友的椅子上,一下又去与旁边的小朋友嬉戏,或是下位打扰其他小朋友,当老师指了一下他的头以后他才停止嬉戏,但眼神还是没有关注老师和黑板。他上课时的常见动作是用两只手撑着腿往前看。 2、课间操做操时手脚都在不停的动,但没有按照课间操的要求做,完全是他自己在自由的手舞足蹈,想怎么做就怎么做,而且他总是显得走不稳站不稳,摇摇晃晃的,也容易被其他东西吸引,天上飞来几架飞机,他就一直望着飞机,不再做操,老师提醒他也完全没有反应。其他小朋友虽然也被飞机吸引但是很明显的可以看出没有他那样分散精力。课间操做完,他总是显得格格不入,不合群,其他小朋友都回活动室去了,他还痴痴的站在那里,我提醒他也不走,后来还是我拉回去的。 3、就餐吃饭比较快,但是喜欢做些小动作,例如用勺子靠近右边小女孩的头发,习惯性地到处望来望去,饭粒经常掉到桌子上、衣服上、地上,想喝水了就叫着要喝水,没有得到水就自己跑开了去倒了一杯水。 4、游戏他还是和其他小朋友一样做游戏,但是常常注意力不集中,一下就到处望望,打扰其他的小朋友。在玩玩具时,他总是喜欢一个人在窗前把玩具摆上去,这是不允许的,其他小朋友都是安静的靠墙坐着玩。每次收玩具时他从不会主动交过来,而且老师叫了很多次他就是不肯交,后来不想玩了他就随便乱放个地方跑了。 5、睡觉他睡觉有个习惯,每次都要脱掉袜子,还喜欢玩袜子,老师怎么一再强调想纠正都没有办法,最后也就不管他了。他每次开始睡觉的时候都睡不着,老是在床上翻来覆去,乱踢乱动,老师怎么说都没用。要起床的时候他总是起不来,躺在床上谁都叫不动。午睡起来别的小朋友都去吃点心了他还在床上,大多时候他都是最后一个吃点心,而且总是懒洋洋的。 6、一次逃跑行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