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校图书情报工作如何创新

高校图书情报工作如何创新

高校图书情报工作如何创新
高校图书情报工作如何创新

第24卷第6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11月 Vol. 24 No.6 Journal of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Nov. 2002

────────── 收稿日期:2001-11-27 作者简介:关红(1968-),女,满族,河北秦皇岛人,西北工业大学图书馆馆员。 - 83 -

高校图书情报工作如何创新

关 红

(西北工业大学 图书馆,陕西 西安 710072)

摘 要:在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图书情报工作应注重于观念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人才创新、技术创新服务创新、文献资源开发创新。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图书情报工作;创新

中图分类号:G25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15(2002)06-0083-02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社会持续发展的动力,创新就是在高起点上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突破。在改革深入发展的今天,必须深化高校图书馆的情报职能,使高校图书馆的图书情报工作有所创新。只有拥有创新意识,充分发挥创新能力,高校图书馆的图书情报工作才能适应时代发展。

1.观念创新

观念创新首先要树立二维藏书观,即获取观和拥有观。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资源结构发生变化,所拥有的信息资源即馆藏信息资源和可存取的信息资源即网络信息资源共同构成图书馆信息服务的资源基础,因此树立二维藏书观是非常必要的。其次要树立合作发展观。在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要想充分发挥自己的资源优势,为读者提供高层次、高质量的信息服务,必须与有关部门合作。不仅高校图书馆之间要加强协作,而且要尝试与计算机中心协作,共同开发利用网络信息资源。要加强与ISP (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 )的合作。借助ISP 的网络技术优势,在合作中谋求共同发展。

2.机制创新

高校图书馆应加强统筹规划,加强横向联系,逐步建立起统一协调的发展机制,利用整体优势拓展和深化服务,这样才能使有效的资金和人力发挥出最大效能。高校图书馆还必须提高全员的情报意识,深化内部改革,优化体制结构,推进自身的建设,进一步改革用人制度、分配制度,提高管理工作水平,引进竞争机制、风险机制、制约机制、激励机制,使工作人员有紧迫感、危机感,增强他们的竞争意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运行机制创新。

3.管理创新

管理创新是指图书馆用新思想、新技术、新方法对馆内各类资本进行选择、整合、开发和使用,通过对文献资源、

馆舍与设备、事业经费、人力资源等进行有效管理和运作。

管理创新包括管理观念、管理模式和管理方式的创新。首先,应树立科学管理意识,把现代科学的研究成果应用到图书馆实践中,由“经验型”向“科学型”转变,以适应现代化管理的需求。其次,从馆内各种载体的搜集、入藏、服务、网络环境的建立、工作人员素质的提高等,都需要有科学的规划,需要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设计一种新的管理模式,以适应网络化、数字化和虚拟图书馆的管理需求。再次,营造适应图书馆管理创新的环境和氛围,鼓励创新活动。如进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改革僵化的管理制度;加速图书馆事业的立法进程等等。

4.人才创新

创新、发展需要管理型、业务型、研究型、开发型等各方面人才,应不拘一格选人才,主要看重能力,即看他判断、发现、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小,并给人才创造宽松的环境,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潜能。

在优秀人才的吸引、培养、组织和管理上要以新视角、新观念和新措施开创高校图书馆队伍建设新局面。要为馆内工作人员提供快捷、廉价、高效的学习条件,集中优势促进信息资源管理、开发利用等领域的培训集中化、系统化、规范化和标准化。增强馆内工作人员的创新意识和应变能力,优化知识结构,培养馆员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使其成为能够承担多项图书情报专业工作任务的多面手。

5.技术创新

高校图书馆情报工作创新的重点应体现在促进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如开发和加工丰富的数字化资源,为网络化信息服务提供高质量的信息;建立虚拟系统,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资源共享;提供集成化的信息检索,使读者便于获得相应的信息。全国各高校要逐步实现联网化的信息服务,继续完善联机编目和网上馆际互借系统,实现广泛

第24卷第6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6期

- 84 -

的联网数据加工和服务功能。

在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可根据用户需求,对网络上特定领域内的信息资源进行系统发掘,并有效组织和加工整理,使它有序化。也可根据高校教学科研的信息需求和社会发展需要等各方面的情况,来确定信息收集的范围和重点,及开发利用的网络信息的途径及方法。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不仅可实现高校各主、分馆之间的网络互联,进行高速度、高质量的数据、图像、语言等多种信息媒体的传输,使相对分散的文献资源有机地连接在一起,实现信息统一管理,资源共享,且可通过“信息镜像”技术,形成网络环境下的“信息全息服务”,使高校信息工作实现跨越式的超常规发展。

6.服务创新

(1)为教学提供特色服务

高校图书馆要主动向教师提供特色服务。如:定期向教师提供有关专题信息资料及学科的发展、变化等信息,为教学和科研提供信息导航,提高他们获取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丰富他们的教学内容,让他们掌握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发展动态。

(2)为重点科研项目提供重点服务

高校大多承担着一批国家或地方的重点科研项目,图书馆工作人员应主动为教研人员提供所需各种信息,对高科技研究课题进行重点、高层次信息服务,为其提供有价值的学术论文及成果报告,力争更多的文献信息资源转化为信息产品。

(3)为学科带头人提供特别服务

高校一些名望高、造诣深、影响大的专家教授是学科的带头人。在科研中有不可估量的社会价值,应为他们提供特别服务。如:提供口头咨询、电话咨询、24小时借阅方式等灵活多样的服务项目,并通过校园网、教育网、因特网等

随时提供联机检索服务。

7.文献资源开发创新 从文献信息资源优势出发:

(1)应更新观念、树立创新意识。高校图书馆要尽快改变封闭、静态的信息资源的存储和收藏方式,把图书馆建成开放的、动态的信息服务系统,方便读者快捷找到所需信息,要确立“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新观念,加大对文献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力度。

(2)建立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走协作之路。高校图书馆可利用校园网以及CERNET 网络,建立文献资源保障系统,之后再搞地区高校图书馆系统文献信息资源网络化,充分共享文献信息资源。

(3)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更新服务手段。高校图书馆必须充分利用国际联机检索技术、光盘检索技术、网络技术及信息高速公路等现代化的服务手段和设备,建设好图书馆网络,为广大用户提供高水平的信息服务。

从所服务的用户群出发:

(1)要对所服务的用户群体进行研究,广泛征求读者意见,如召开读者座谈会,填写读者调查表或回答读者发来的E-mail 等,利用他们潜在的智力资源,对图书馆的服务工作进行评估,从而促进文献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向深度和广度拓展。

(2)准确了解用户需求,拓展主动服务项目。及时掌握和预测读者需求的变化,提供信息资源指南,拓宽服务项目。如利用互联网开展电子邮件服务、网上信息资源报道服务、网上馆际互借服务、网上文件传输服务等等。实现文献信息服务网络化后,学校图书馆成为信息网络上一个重要的、具有自己独立网页的专业文献查询网站,从而使图书馆向数字化、网络化、开放式、现代化方向迈进。

参考文献:

[1] 文榕生.文献情报部门如何改革创新[J].科学新闻,2001,(18). [2] 付立宏.网络环境中的图书馆观念创新[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1,(1). [3] 张怡.人本思想与21世纪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J].图书情报工作,2001,(1). [4] 何庆来.论新世纪的图书馆管理创新[J].图书情报工作,2001,(10).

How Innovated for College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Field

of Books and Intelligence

GUAN Hong

(The Library, Northw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 Shanxi Xi’an 710072)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task characteristic of college and universities for exploiting books and intelligence is analyzed. The means is given in seven aspects, including ideal innovating, system innovating, control innovating, person with ability innovating, technology innovating, service innovating as well as document resource exploiting.

Key Words: library of college and universities; task of books and information; innovation

责任编辑、校对:马桂秋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项目实施管理办法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项目实施管理办法 (附科技兴趣小组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活动是提高大学生科学素养,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载体,是我院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大学生人才培养方案。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活动通过“南化院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项目”实施,遵循具有良好综合素质的创新性人才培养规律,实行点面结合,基本训练、综合能力训练和创新创业实践相结合。 第二条“南化院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项目”的建设宗旨是:构建创新创业教育平台,构筑大学生科技创新体系,使大学生在大学阶段就得到科研项目的训练和科学素养的培养,积极倡导和鼓励大学生自主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强化大学生创新精神、挑战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的教育,培养学生科技团队的领军人物和高水平的学生创新研究团队,进一步推动我院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大功能的发展,形成高职教育多样化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切实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创造能力和科研实践动手能力。 第三条“南化院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项目”的实施,同时也为择优向院外推荐参加各类大学生科技项目打下坚实的基础,提供充分的项目申报及验收的准备。包括 1、各类大学生科技项目申报、科技成果(专利)评选与推广; 2、省教育厅优秀毕业设计(论文)评选(个人、团队)、大学生科技创新训练计划立项评选(并完成项目验收结题); 3、“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4、省级、国家级大学生专业学术科技竞赛(如数学建模、电子设计、机器人、机械创新设计、电脑网络设计等大赛); 5、积极鼓励大学生通过参加“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科技兴趣小组”,开展多种科技创新活动。(见附件一) 第二章组织机构 第四条在院党委的领导下,南化院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领导小组的组成:组长由分管学生工作的院领导担任,副组长由分管科技、教学的院领导担任,成员包括院团委、学工处、科技处、教务处、高教所、财务处等部门负责人、学院大学生科学技术协会主席。南化院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和调整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政策措施,审查项目经费资助使用情况,评选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 第五条南化院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办公室设在团委。由院团委主持负责项目的日常综合管理,部署每年大学生科技工作安排。 1、院团委负责学生科技创新创业活动的组织(如“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相关大学生科技活动项目),营造优良的大学生科技活动氛围。负责院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立项评审、中期检查、结题验收和总结工作。 2、学生工作部(处)负责组织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项科技创新创业活动,并将活动成果作为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评优评奖的重要依据。

全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优秀创新工作案例获奖名单

全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优秀创新工作案例获奖名单 一等奖 1 南昌大学积淀底蕴、以文化之——打造“前湖”文 化品牌繁荣发展大学文化 2 江西财经大学目标化牵引、课程化建设、特色化服务、 规范化推进——以“大学生村长助理服 务团”为平台创新学生社会实践模式, 服务学生成长成才 3 江西农业大学“3+1”校企合作模式下毕业生就业工作 模式 4 南昌航空大学树道德标杆、建精神平台,弘校园正气, 谱感动之歌——记“感动昌航”魅力大学 生评选活动 5 井冈山大学追寻先烈足迹,挖掘红色资源,弘扬井冈 精神,唱响红色旋律——“井冈山的红 色传说”采风社会实践活动 6 南昌理工学院八年兼程、军魂育人 7 江西师范大学实施“1+3”模式选聘辅导员,创新辅导 员用人思路及方式 8 江西中医学院实践双惟、赢在终点、积极构建高校素质 教育新模式——双惟实践班 9 华东交通大学孔目湖讲坛——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建设 新模式 10 赣南师范学院立足赣南老区,扎根客家摇篮,坚持以“精 气神”文化办学育人 二等奖

1 井冈山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工作的好载体——音 乐舞蹈诗史《井冈山》 2 南昌大学科技学院建设网上党支部,努力开创党建工作新 局面 3 江西理工大学建立学生工作“师生网络互动平台” 4 江西教育学院家庭生日party 5 江西师范大学“感动师大”人物评选 6 华东交通大学建立互学互帮机制,实现共融互补目标 7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爱心超市”搭起连心桥 8 南昌工程学院创新文化建设载体打造水文化品牌,营 造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 9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10 南昌工程学院运用“PDCA循环法”,创建“星级党员 责任区”,实现“一名党员一面旗” 11 宜春学院“新闻热点课堂面对面”——高校思想 政治理论课“新闻教学”模式之创新实践12 景德镇陶瓷学院“道德法制剧”在《思想道德修养和法 律基础》中的运用 13 江西财经大学网络面对面——构筑三位一体的绿色空 间,创建充满人文关怀的和谐校园 14 景德镇陶瓷学院一次特殊的家访 15 华东交通大学构建永葆学生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新机制 16 江西财经大学传承绿色梦想,引领思政新风—工商管 理学院学生社团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工作 案例

论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

论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 【摘要】从理论上阐述图书馆服务为什么要创新,创新的途径以及如何实施创新。 【关键词】图书馆;服务创新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知识信息交流渠道的多样化,对我国高校图书馆原有的服务理念带来了强有力的冲击。高校图书馆要摆脱传统服务模式的束缚,就必须走服务创新之路,才能实现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为此,我们从不同角度出发,来探讨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创新。 1 图书馆服务创新的意义 创新服务主要是指图书馆在服务过程中应用新思想和信息技术来改善和变革现有的服务流程和服务产品,提高现有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扩大服务范围,更新服务内容,增加新的服务项目,为读者创造新的知识价值,最终形成图书馆的竞争优势。 服务创新是建立在图书馆和读者之间的密切互动上的。只有图书馆和读者直接进行良好的沟通,相互了解,图书馆才能明确读者的需求,提供读者所需,从而不断挖掘创新点。每年都可以做几次问卷调查,针对不同的问题,如图书馆资源的满足率、图书馆信息的可以利用率、读者对图书馆服务的新要求等。及时从读者那里了解信息,充足的反馈信息才能督促图书馆提高服务质量,为图书馆提供服务创新的信息与灵感。 人力资源是服务创新的一大要素。服务创新主要是依靠馆员的创新能力。具有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馆员是图书馆的核心资源。我们要重视动员馆员有效的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对馆员进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训,使每个馆员都有自主创新的能力和意识。 2 图书馆服务创新的目的 图书馆引进创新的目的是多样化的。服务创新能提高工作条件,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服务水平,也能开拓新的服务市场。各个图书馆都为了不同的目的进行服务创新,而每个图书馆都会有一个最主要的目的,也是他们最主要解决的问题。服务窗ixnd关键在于服务的质量,所以图书馆引进服务创新的最早目的是为了提高服务质量。图书馆作为服务性行业,服务创新的人才是关键,只有能够留住和吸引优秀的创新人才,才能保证服务创新的生产和实施。有种说法是,在图书馆服务所发挥的作用中,图书馆建筑物占5%;信息资料占20%;而图书馆员占75%。所以图书馆必须重视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的改善,重视培养创新型人才。 3 服务创新的思路

第四章 高等学校的管理体制

第四章高等学校的管理体制 第一节高等教育管理概述 一、高等教育管理的含义 管理 教育管理 高等教育管理:高等教育管理是人们根据高等教育目的和发展规律,有意识地调节高等教育系统内外各种关系和资源,以便达到既定目的的过程。高等教育管理可以分为高等教育宏观管理和高等教育微观管理两个层面。 二、高等教育管理的原则 管理原则是人们从事管理活动应遵循的行为准则和基本要求。 1、方向性原则 2、整体性原则 3、民主性原则 4、多样性原则 5、动态性原则 6、效益性原则 三、高等教育管理方法 1、经费配制 2、规划 3、评估 4、调节 第二节高等教育管理体制 一、含义 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就是指与高等教育管理活动相关的组织制度体系,它主要包括高教组织机构的设置、组织机构间的隶属关系,以及相互间职责、权限的划分等。 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即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指国家为协调和指导高等学校的办学而在有关机构设置、隶属关系、权限划分上的各种制度的总和,集中反映了一定的社会系统中高等学校与政府之间的关系。 高等教育微观管理体制:即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是指高等学校人、财、物的配置,招生、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学组织等事务的责

任权限划分,是高等学校内部管理的各种制度的总和。 二、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模式 中央集权型(法国、意大利、瑞典) 权力分散型(又称分权制,美国) 集权与分权结合型(简称结合型,英国、德国、日本) 三、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 (划分是相对的) 欧洲模式(以学术权力为主) 美国模式(以行政权力为主) 英国模式(以学术与行政结合为主) 欧洲大陆模式:学校内部,是一种以学术权力为主的管理体制模式,校长权力有限,其工作多为事务性。基层教授的权力很大。该模式优点是体现了教授治校,有利于弘扬高校学术自由的气氛,调动个人的积极性;但组织的过于分散化,必然带来效率问题。 美国模式(国家监督模式)在高校内部,董事会和院校的行政官员的权力比较显赫。校长受董事会委托,全权负责学校内部具体的管理事务。美国大学多采取评议会(又称教授会)制度,体现的是“教授治校”的理念。在美国大学中,已经形成了董事会领导、行政人员和教师合作管理的治理结构。 英国模式:在英国传统大学中,校务委员会是形式上的最高权力机构,但在具体管理上,校外人士组成的理事会是实质性的行政权力部门,由教授组成的评议会全权负责大学的学术管理,校长不过是荣誉性职位,而副校长才是大学的首席行政和学术领袖。在学部和系的层次上,由各方面包括教学和非教学人员组成的学部委员会和系委员会是各自的决策机构,因而其决策过程更为民主。 四、现代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发展趋势 1、高等教育管理权的分配朝着中央与地方合作的方向发展。 2、高校与政府间权利和义务的划分日益明晰。 3、高等教育管理日益民主。 4、高等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得到重视。 第三节我国高等学校的管理体制 一、我国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

论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创新_1330

论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创新 读者是图书馆的服务主体,“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口号或理念,不能仅停留在表面。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带给读者便捷获取各种资讯和知识的同时,也导致太多的读者不能安心的深阅读,碎片化阅读比比皆是。况且,与国外许多国家比,我国的人均阅读量是令人汗颜的,作为高校图书馆尚有些许欣慰。然而,有目共睹的是,事实也不尽如馆意。因而,各学校图书馆使出浑身解数,以唤起读者的阅读热情。 诸如:与学生社团联手开展世界读书日活动。此举的确调动了以此兴趣相投的部分?x者的参与度。然而,现实很骨感,大部分读者,甚至近在咫尺,也不迈进一步,旁若无人、视而不见、无动于衷。那么,如何激发社团之外的让这部分读者,能够关注图书馆,进而对阅读感兴趣,这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突破的课题。 我们需要思考,是否把我向你展示推介,期待、恭候、盼望读者的惯性理念,链接到你想要阅读什么,你喜欢、需要、渴求我帮你做什么的轨道上来。 就像一个儿童,当你蹲下身子来关注他的需要时,儿童顿时会获得极大的受到呵护的满足感,他会主动的扑向你那温暖的怀抱,信任

你、爱你,这不正是我们期待的那样一种场景吗? 那么,推及到图书馆与读者之间,若要调动全体读者的阅读兴趣,需要关注两个方面:一是点,二是面。点就是通过引导各社团开展活动,可以激发各种专业的阅读兴趣。二是面,即让社团之外的大部分读者能够喜爱上图书馆。那么,图书馆就要从读者需求的角度出发,形成持续的合作与互动,让为读者服务的价值达到最大化。 落实到图书馆的日常服务项目中,就是以读者荐书占充实馆藏的比重要明显增加,教职员工可以限定每人每月一册,学生每学期两册,这样读者就会自行筛选自己最需要的书籍,且要力求一周或十天即可快递借阅给读者,使之常态化,以更好地满足读者需求,尽力提高全体读者的满意度。此管理方式的实施,将促使图书馆各部门从以各自业务为中心向以读者参与荐书为中心的结构转型。让以读者为中心的理念结出丰硕果实。 从以往纸质书籍的采购至上架大致经过几个月或者近一年,导致读者失去最初的阅读激情,转变为需要图书馆能够急读者之所急,与书商协商妥当,迅速的采购到荐书,且优先快捷地完成采集、加工、借阅。 读者参与荐书的过程,就是与馆的信息沟通与共享产生了链接。

运用大数据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探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3c10768215.html, 运用大数据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探讨 作者:黄韵姝 来源:《魅力中国》2018年第02期 摘要:随着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大数据逐渐被人们所熟知,它的出现以及后续发展对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人们的科技生活中逐渐占据了主要的地位,高校对于大数据的运用更是走在前头,本文就将以大数据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进行粗略探讨。 关键词:大数据;高校;思想政治;信息能力 21世纪是计算机飞速发展的时代,信息技术渗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互联网,云计 算以及大数据的飞速发展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促进了很多不同的学科间的互相融合,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方向都具有创新性。习总书记曾明确的指出:“我们在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原则的同时也要让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科学化。” 一、明确大数据在高校教育领域的价值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在当今的社会,大数据的运用已经渗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多个领域因此发生了改变,也创造出了非常大的社会价值。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由于资源的数量有限,内容宽泛,受众规模小,无法实现平等、直接以及高效的传播,而大数据则很好地解决了这一点,在大数据的时代下,我们可以将各种技术手段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理念以及方法和途径等融合起来,实现信息的高效传播与交流,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带来机遇。 大数据的核心在于通过技术手段对大量的数据进行分析从而预测出趋势,与数据的驱动有关的分析有助于人们找出事物间隐藏的关系,并为此做出调整。全球最大的连锁超市沃尔玛,通过世界杯期间对于啤酒和尿布的需求进而调整了啤酒和尿布的摆放位置而大幅的提高了这两者的销量。所以说大数据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调查,难免会存在样本分布不均以及调查的局限性,这样所得出的结果不能正确的表明群體的思想状况以及他们的心理特征。而现在是大数据的时代,高校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校园里相关的系统平台,实时的跟踪以及分析学生的各种数据,从而了解到学生的思想动态。我们可以以校园一卡通为例,几乎所有的大学在新生入学前都会给学生注册一个一卡通,这张卡能够供学生在校的一切活动,而这张卡的数据我们可以提取出来对学生的整体情况进行一个分析,我们可以通过对学生的消费金额时间以及消费的地点进行一个统计,然后与学生的家庭情况进行一个信息的融合,就可以了解到学生在校内的消费情况与学生的家庭情况是否有关联,通过对这样海量的数据进行分析就可以建立一个常规的参数,将学生的行为与这样的常规参数进行对比就可以发现学生在校是否有异常情况,对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进行预防。对于大学生的资助评定,大数据分析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每年的资

(完整版)高校企业管理体制改革改制具体操作指引

高校企业管理体制改革改制具体操作指南 来源: 第一节组织实施 第二节全面清查 第三节清产核资和财务审计 第四节资产评估 第五节股权资产划转 第六节制定方案 第七节名称核准 第八节主管部门审批 第九节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 第十节评估备案 第十一节产权登记 第十二节公司登记注册 第十三节校企分开 第十四节制度建设 第一节组织实施 一、学校应成立包括校领导在内的高校企业改革改制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具体负责校办企业管理体制改革改制工作 (一)领导小组 高校企业改革改制领导小组必须由学校主要负责人挂帅,并由学校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主要负责研究确定改革改制方案,制定有关政策,协调解决改革改制中的重大问题,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协调同级财政、国资、劳动保障、工商和税务等部门,支持高校企业改革改制,确保高校企业改革改制和规范化建设有序进行。 (二)工作小组 在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具体落实各项工作,配合中介机构,有计划、按步骤地完成改革改制

任务。 二、由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制定改革改制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是校办企业改革改制的指导性文件,应报学校批准,并同时与学校上级主管部门做好沟通,确保实施方案的可行性。 实施方案中应明确的主要内容有:关于企业的领导管理体制;关于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管理与经营;关于对企业的规范管理;关于企业职工劳动人事关系的处理原则;关于对企业员工的激励政策;关于实施工作的领导和组织落实等内容。 第二节全面清查 全面清查是校办企业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一步,学校应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一次校办企业的普查,普查的重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由学校或学校下属单位出资兴办的企业(包括子公司、孙公司和参股企业);二是冠有学校名称或简称的企业。 一、工作目的 1.摸清学校投资企业的现状,为校办企业管理体制改革与改制提供详实的基础资料,以制定有针对性、有较强可操作性的改革改制方案。 2.全面清理资产,特别是被校办企业无偿占用的学校资产的情况,明确界定、划分经营性资产与非经营性资产。 3.理顺投资关系,明确校方的对外投资比例及内容;明确其产权归属(学校、企业、个人)。 二、工作步骤 1.全面清理学校财务账面的对外投资数,清理时应包括所属各院系的对外投资。 2.到相关的工商管理部门查询冠有学校名称(含简称)的公司情况。查询时应注意股东中有学校,但学校账面对其没有投资(主要是以无形资产投资)的企业,以及在企业名称中含有学校名称或简称的企业,查询他们的工商登记及变更情况。

黑龙江大学研究生创新科研项目管理办法

黑龙江大学研究生创新科研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黑龙江大学研究生创新科研项目(以下简称“研究生创新项目”)是我校“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工程”子项目之一,旨在调动我校研究生参与科研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加强我校研究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保证研究生科研创新活动顺利开展,保证创新科研项目质量及规范项目资金管理,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研究生创新项目的评选及管理工作应遵循“公正公开、注重创新、科学规范、强调效益”的原则,择优资助,加强项目日常管理及结项审核。 第三条研究生创新项目优先支持具有原创性的研究课题,鼓励研究生在理论上、内容上、研究方法上进行探索、创新。研究类型应以基础研究为主,鼓励有价值的实际应用研究。 第四条研究生创新项目分为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两类。重点项目资助将与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培育项目相结合,资助对象为博士研究生,以利于培养科研创新高端学术人才。 第五条研究生创新项目的管理工作是在学校领导下,由研究生院联合研究生所在培养单位共同组织实施,包括项目申报、评审、立项、中期检查、结项等环节。研究生院是研究生创新项目的主管单位,研究生所在培养单位及指导教师协同负责追踪项目的开展情况及检查

项目经费的使用等具体事宜。. 第二章申报与立项 第六条申请研究生创新项目的基本条件为: 1.项目申请人应为我校在读的全日制博士、硕士研究生,已基本完成学位课课程学习(专业学位研究生此条件可适当放宽)且成绩合格。2.申请人应具有较强的从事创新性研究工作的能力和素质。 3.所申请的研究生创新项目应是申请人独立设计的创新课题,研究课题应与本人学位论文选题一致(如不一致,必须通过跨学科导师指导组指导),课题应在理论、内容、方法上具有原创性或创新性。4.课题论证应客观、充分,研究思路清晰,可行性强。预期可取得创新性成果,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5.申请人所在培养单位、学科及其指导教师能够积极支持创新项目研究工作并提供相应条件保障。 第七条具备以下条件之一的研究生,不得申报研究生创新项目:1.至毕业前,项目开展时间不足一年的; 2.有研究生创新项目在研、尚未结项的; 3.其指导教师以往指导的研究生创新项目中有无故未按期结项的。第八条我校研究生创新项目申报工作原则上每年开展一次。重点项目开展周期一般为2年,一般项目开展周期一般为1年。 《黑龙江研究生创新项目由研究生本人自主申请并填写第九条. 大学研究生创新科研项目立项申请书》,经指导教师及其所在培养单位推荐申报。

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方案

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方案 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对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是调动教职工积极性、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关键所在。为了保证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探索新的路子、解决新的问题,我校决定进一步实行内部体制改革。 一、指导思想 以“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为指针,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可持续人才为目的,通过运用正确政策导向、思想教育和物资激励手段,打破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形成干部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工资能多能少、充满活力、激励向上的运行机制,进而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提高办学水平和效益。 二、改革的内容 1、实行“四定”、“四制” “四定”:定规模、定编制、定岗位、定工作量主管领导及校长负责,落实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责任。 2、实行岗位责任制,制定好考核原则和考核基本标准,做到有章可循、客观公正,避免感情用事。 3、实行教职工聘任制

在“定岗位”、“定编制”的基础上,实行教职工择优上岗 要制定好“聘任制方案”明确聘任条件、规定聘任双方的责任和义务,采取“自荐”“聘任”的办法层层聘任。做到学科配套,年龄结构合理,形成教育骨干队伍,进而优化教师队伍的结构。 4、实行绩效工资制 在“岗位责任制”和“聘任制”的基础上,实行校内绩效工资制。 校内结构工资包括四个部分:基础工资、课时(岗位)工资、职务工资、绩效工资。 实行绩效工资制既要解决干多干少都一样,也要解决干好干坏不一样的问题。要结合教职工的师德水平及工作态度,工作实绩拉开档次,体现多劳多得,优质优酬。 三、措施 “四制”:校长负责制、教职工岗位责任制、教职工聘任制、教职工绩效工资制。 1、完善校长负责制 校长由上级主管部门任免。校长要明确自已的权利和职责。在工作中充分发挥学校、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监督作用,建立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以发挥教职工的民主权利。

高校科研管理创新探讨

高校科研管理创新探讨 摘要: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大数据成为重要的科研战略资源。作为科研管理的桥头堡,大数据的应用是高校科研管理建设的组成部分,着眼科研发展现实需要,坚持与时俱进的建设理念,促进高校科研管理创新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基于此,本文从完善调研规划,加强沟通交流等方面提出了改进对策。 关键词:大数据;科研管理;高校 伴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各种资源平台的互联互通,互联网存储数据规模内容、增长量级、发展速度日益提升,大数据的战略性、社会性与多元性得到广泛认可,在生产、生活及教育等方面应用更加广阔,产生了巨大的商机与价值。开展科学研究是高校的重要职能之一,是高学校管理的关键组成部分,是展现高校办学实力、治理能力与社会服务水平的主要参考指标。在这个大数据时代,高校科研管理也必须进行创新管理理念,在申请、立项、论证等众多环节进行相应的变革与调整,以优化科研管理思路,理顺管理关系,促进人、事、物的规范管理,提升科研管理效率,充分发挥大数据在深化科研管理工作的保障支持与战略支撑作用。基于此,在科研管理建设过程中,要深化大数据背景下的科研管理规律认知,契合当前的科研管理需求与现实需要,为科研工作开展提供有效助力,引导科研工作者感受到自身在科研管理中的主人翁地位,带动科研管理中课题研究、成果转化等内容有效推进,从而使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科研管理产生实效。 一、强化调查研究,提升科研管理规划性 从高校科研管理的现实需要看,大数据应用必须服务于科研研究、服务社会的大局中。注重从现实社会需要、从学校办学特色出发,将大数据渗透到立项、申报、论证等各个方面,纳入科研管理的总体布局中,提升科研管理建设的保障效果,使其能够充分为科研管理服务。科研管理建设在大数据的背景下,获得了更强的资源支持,提出了更高的建设要求,具备了更多的方向选择。然而为了使科研管理能够做到有的放矢,使其与学校的办学发展目标与科研主攻方向相吻合,实现效益的最大化,就需要在科研管理建设过程中,做好相关调查研究,针对现阶段的教学与科研需要,听取一线教师的意见建议,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充分考量前瞻性与实效性、宏观性与个体性、先进性与经济性等方

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及其对策

一.高校科研创新团队的内涵、组成要素和基本特征团队的概念,最初来源于西方现代企业,后因企业员工以其产生了巨大的创造力和生产力而迅速扩展至教育、管理、经济和社会领域。美国学者乔恩·R.卡曾巴赫认为,团队是指有一定的互补技能,愿意为了共同目标而相互协作的个体所组成的正式群体[1]因此,高校科研创新团队是指以科学技术的研究与创新为目的,针对具体的科学技术问题或学术方向,以高校教师为主体,由若干技能互补、愿意为共同的科研目的相互承担责任的专业人员组成的正式群体[2]。组成要素主要包括研究方向、研究项目、研究平台、专业人员、信息资源和制度文化等。科研创新团队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一是共同的学术目标,这是团队建立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团队成员的工作追求和行动方向。 二、我国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目前,我国高校科研活动基本组织管理模式是课题(项目)制。课题(项目)制是指按照公平竟争、择优支持的原则,确立科学研究课题,并以课题(项目)为中心、以课题(项目)组为基本活动单位进行课题组织、研究、和管理的一种科研管理制度。在改革开放初期,课题(项目)制极大地激发了高校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新潜能,但是,由于绩效考核、职称评聘、利益约束、引导政策等方面的原因,高校科技创新的基础组织表现为分散化和小型化,我国高校科技创新团队的组建大多是自发形成的,单一学科、单一部门的团队多,跨学科、跨部门的团队少,大多是在原来的学科组或教研室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二)团队缺乏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和管理制度我国高校的学科组织虽然在管理体制、机构设置等方面经历了多次变革,但并没有发生本质的变化,校院系的三级结构、二级管理模式仍然没有摆脱传统教学型大学中行政色彩极浓的科层结构模式;就学校而言,具体表现为:学术权力集中于行政系统,行政行为包办科技创新团的学术事务现象比较严重,使团队的学术权力没有多少生存和发挥的空间;具有参与决策及管理职能的学术权力过于虚弱,代表学术的广大教授和学者的发言权和参与管理权不够,导致行政负责。人、学科带头人的主从关系错位即使为了共同的学术目标组成了科研创新团队,由于受到长期形成的习惯势力和思想意识壁垒的影响,他们也普遍处在各自为战的状态,相互之间的交流合作存在一定困难。除了体制障碍之外,团队内部也缺乏科学的管理制度。科研团队成立后,

论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

论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 [摘要]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主动迎接挑战,牢牢地把握发展的机遇,改革创新,探索网络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方法,开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局面。 [关键词]网络时代思想政治工作创新 信息时代,互联网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渗透性和外部效应全方位地冲击着传统的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思维方 式,它对高校师生的思想观念和日常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网络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改变了世界。互联网自然成为重要的思想舆论阵地和国际舆论斗争的新领域,也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新的重要阵地。江泽民同志曾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信息技术特别是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我们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现代化的手段,拓展了思想政治工作的空间和渠道。”①他强调:“要重视和运用信息网络技术,使思想政治工作提高时效性,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②网络这一载体,既传播信息又传播思想,成为新时期特殊的思想阵地。网络文化已成为影响青年学生思想品德、价值导向的一个重要方面。如何在网络时代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已成为高校非常重要而又紧迫的时代课题。 一、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期,网络技术在我国得到使用,并迅速发展起来,中国的网民数量每年都在成倍增长。2007年1月23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1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6年底,我国网民人数达到了1.37亿,占中国人口总数的10.5%,其中位居前列的是学生网民。③网络队伍如此快速地壮大,充分说明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互联网已经闯进了青年学生的生活,正在影响着高校的方方面面,网络已不仅仅是技术,而是一种以信息为标识的崭新的生存方式。

智慧时代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模式初探

智慧时代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模式初探 【摘要】本文通过对智慧时代的特征阐释,分析了智慧时代对高校图书馆服务的影响,探讨了智慧时代下高校图书馆服务普通存在的问题,构建了智慧时代高校图书馆创新服务模式。 【关键词】智慧时代;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 中图分类号:G25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2457(2018)03-0055-003 Probe into the Service Innovation Mode of University Libraries in Wisdom Age LI Zheng-yan (Sichuan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s Library,Dazhou,Sichuan 635000,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wisdom era,analyzes the influence of intellectual age on the service of university library,probes into the common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service of university library in the era of intelligence,and establishes the service mode of innovation in university libraries in the era of intelligence. 【Key words】Wisdom era;University library;Service

试论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创新

试论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创新 在现代科技和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图书馆要顺应新的形势,加强服务创新意识。更新服务理念,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变“冷脸”服务为“微笑”服务。拓宽服务领域,加强交互式网络技术服务,提倡人性化和个性化服务,加强读者资源获取能力的培训。 标签: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服务理念服务领域 0 引言 高校图书馆在高等院校的教学、科研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网络时代的高校图书馆应该顺应新的形势,加强服务创新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在高等院校的教学、科研工作中的教育职能和信息职能。 1 更新服务理念 高校图书馆是高等院校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等院校的信息密集区。高校图书馆服务工作的基本点就是根据学校教学和科研规划,收集、整理和提供各种文献信息来满足广大师生的教学信息和科研工作的需求。应此,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1.1 变被動服务为主动服务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就是要改变提供图书,等待读者,有求必应的旧的服务理念,提倡主动服务,创造读者,提高效率的新的服务理念;就是要变潜在读者为现实读者,变偶尔读者为经常读者,变信息提供者为知识导航者。当读者来到图书馆,面对浩如烟海的图书而茫然无措时,我们不应该不闻不问,置之不理,等到他来询问时才问一句答一句,甚至爱理不理。而应该主动上前询问他需要什么图书,引领他了解书库里图书排架的方式,帮助他找到所需图书。这样做就会为我们赢得更多的读者,从而提高图书的利用率。因此,以读者的需求为己任,把最好的信息,用最方便的方法,在最好的时机送到最需要的读者手中,使文献知识和信息与读者需求有序地相结合,让读者花费最少的精力和时间,得到最满意的服务。这就是我们图书馆人新的服务理念。 1.2 变“冷脸”服务为“微笑”服务一些图书馆给人们的印象是“门难进,脸难看”,这主要是因为个别图书馆员工缺乏“读者至上”的服务理念,对待服务工作漫不经心。这不仅表明服务人员文化修养不够,更有损现代高校图书馆作为一个文明窗口的形象。高校图书馆的目的就是为广大师生读者服务,为教学和科研服务,为教书育人服务。所以,我们应该提倡微笑服务。用发自内心的真诚微笑来迎接进入图书馆的每一位读者,使读者感受到图书馆员工对自己的欢迎和尊重,在心理上得到满足,从而乐于进图书馆。当读者由于不知道图书馆的规章制度而出现违纪现象时,我们不应该表现出横眉立目,盛气凌人的行为举止;而应该以一个善意的微笑来表达对读者的理解和宽容,诚恳地引导读者明白错误所在,并委婉地提出处理意见。这样就可能在保全读者“面子”的情况下,使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思路分析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思路分析 发表时间:2011-11-28T11:49:30.327Z 来源:《新校园》理论版2011年第10期供稿作者:董烈菊 [导读] 及时进行评价信息反馈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能的关键 董烈菊 (山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山东济南250014) 摘要:思想政治工作应当具有时代性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要紧抓时代脉搏,及时更新教育思路。中国进入物质相对富足时代之后,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多样化趋势明显,同时国际形势严峻,各种西方价值观通过广泛的渠道对我们的思想产生很大影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也要创新思路。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 目前大学生思想上存在的最大问题是理想信念意识比较淡薄,对个人价值、个人利益看得较重,有的学生对国家、民族、党的利益考虑得比较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受到空前的挑战。正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所指出,随着新时期国际、国内形式的深刻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不够适应,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因此笔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应该结合社会实际和学生实际,准确定位工作方向。科学地设定教育目标、组建一支高素质的教育队伍、探索多样的教育形式、探索行之有效的评价机制,应当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框架的四个支点。以便提高教育的成效,承担起教育机构的重任,担负起传承社会主义文明的历史使命。 一、具体化教育目标 马斯洛关于人类需求层次的理论告诉我们,人类的需求有五个层次,第一级为生存需要,第二级为安全需要,第三级为归属需要,第四级为自尊需要,第五级为自我实现的需要。就业和工资是最低层次的需要,而思想政治教育针对的是对自尊或自我实现的需要,处在人类需求层次的最高层。在低层次的需求得不到保障的情况下,人类对高层次的需求是无暇顾及的。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很大压力。当学生主要关注的事情是就业和工资的时候,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可能因为学生主体没有积极性,而导致教育目的难以实现。 当前高校在校生85 后和90后占据很大部分。他们已经成年,已经养成较为稳定的性格趋向及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而就业的迷茫又让他们对自己的人生、自身的价值和对这个现实世界的想法变得飘忽起来。他们通过各种渠道接触到大量信息,这些信息内容广泛、来源复杂、形式多样,学校教育信息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他们脆弱、善变、可塑性强,在进入社会前的最后一站,大学教育应当给他们坚定的信仰,给他们指明奋斗的方向。 虽然思想政治工作的总体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作为高校,应当首先把学生培养成一个健康合格的“社会人”,然后才是有理想、有抱负,能够顾大局、立场坚定的社会主义新人。因此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应当分层为: 1.合格公民为了达到这个目标,需要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在自己的权利受到侵犯时能够用法律思维和法律方法进行处理,而当遇到类似“道德两难”事件时,也应该在法律思维的指导下作出正确的判断,维护社会秩序和法律的尊严。 2.道德高尚、社会责任感强的人在此可以对学生进行自我价值观、职业价值观、生活价值观和社会价值观教育,强调学生自我价值和国家意识的统一。培养学生思考个人存在价值和社会发展的协调一致性,强调团结和协同,强化学生的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3.政治立场坚定、有大局意识和勇于肩扛社会主义事业大旗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此要对学生进行政治价值观教育,加强学生对国家富强、民族长久发展的责任意识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解和认同。 把教育目标分层次,并不是把学生分层次,这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在教育实施的过程中要注意把握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与该目标的一致性,使思想政治教育实施过程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评估性,这样才能提高教育成效。 二、建设高素质专业队伍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是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胡锦涛总书记在第二十个教师节的讲话中提到,在全社会建立起尊师重教的风气。这表明教师的地位已经受到严峻挑战。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工作教育,教师本身应该成为学生自觉尊重的典范,成为学生愿意尊重、接触、模仿的榜样,在“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指导思想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应当着力提高教师的政治素质。思想政治教育需要载体,而最直接也最有效的载体是教师,教师本身的言行举动表现出来的思想态势、政治觉悟、人生境界及精神风貌会影响着学生,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悄然渗透。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教师队伍年轻化现象明显。这是一支年富力强的队伍,思想活跃、工作效率高、工作方法灵活。但同时因为年轻,他们本身对真、善、美的理解也有待于进一步地明确和提升,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也需要逐渐地明晰和提炼。他们的素质和对教学科研的投入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势和任务还有很大差距。这就应当积极关注年轻教师的成长,对他们进行教师信仰教育,让他们积极思索“何为人师、如何为人师”,让他们真正理解“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内涵。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学生的思想形成又和专业学习、人生目标、既往人生观和价值观紧密相连。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不是独立的、被隔离和悬空的思想教育,而应该融入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去。这就要求建立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时,既要考虑专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又要发挥专业教师的政治素养,渗透到教学环节中去,将思想政治工作悄然渗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思想的发展。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的队伍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的重点。 1.增强专职思想政治教师素质,加强“两课”教师队伍建设和专职辅导员队伍建设下大力气,加大投入,在选配和培养专职教师、资格准入、完善激励机制等方面下工夫,使这支队伍逐步朝着“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方向发展。以专职队伍建设为龙头,对专职教师进行政治素质督导,使他们能跟上时代的发展,并且对时事政策有正确的认识和把握。 2.提高专业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影响性 着力提高各专业教师的思想政治水平和他们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在教学评价和课程评价时增加学生对教师“思想政治影响力”评价内容,并且在激励机制等方面予以体现。 让这两股力量拧成一股绳,才能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做到教育过程全覆盖、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多样化,教育效果最大化。

高校科研管理创新探析

高校科研管理创新探析 发表时间:2010-08-06T11:14:53.653Z 来源:《价值工程》2010年第4月中旬供稿作者:易丽平 [导读]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科研能力作为高校的重要职能之一 易丽平(广东海洋大学海洋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科技处,湛江 524088) 摘要:科研实力是衡量高校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加强高校科研管理创新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和科研管理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从科研管理理念和体制机制方面来分析高校科研管理创新。 关键词:高校;科研管理;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1-0186-02 0 引言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科研能力作为高校的重要职能之一,其科研实力和科研水平已经成为衡量高校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之一。高校科研管理创新则是提高高校科研实力和科研水平的重要砝码,是国家创新体系和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积极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战略,迎接知识经济时代各种挑战的需要。因此,高校科研管理需要不断与时俱进,实现管理理念、管理体制和机制等方面的创新。 1 高校科研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1.1 高校科研管理创新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必然要求国家创新体系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基础保障,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人才的摇篮,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助推器,是参与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和灵魂。国家创新体系的主要功能是通过知识和科技的不断创新,促进知识不断传播和运用,从而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推进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同时,实现高校科研管理创新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必然要求。 1.2 高校科研管理创新是实现高校科研管理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高校科研管理范围广泛,实现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不断创新,首先,需要转变科研管理理念,科研管理者必须具有创新意识和思维,树立创新的基本理念;其次,应加快高校科研管理体制和机制创新,建立健全适应高校科研管理科学发展并符合科技创新规律的运行体制和机制;最后,创新管理方法,加强科研队伍建设,创造和谐的科研环境,从而实现高校科研管理的科学发展。通过高校科研管理创新,进一步提升高校科研能力,促进科技创新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创造出更多科研成果,促使高校科研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2 影响和制约高校科研管理创新的因素 2.1 高校科研管理理念淡薄 2.1.1 以人为本理念淡薄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高校科研管理应该坚持的理念。长期以来,科研管理中存在“重视科研管理,轻视科研服务”,对科研人员和科研项目实行机械化管理,缺乏以人为本的理念,导致科研人员工作积极性不强,进取心较弱。 2.1.2 科研与教学关系认识不足高校科研工作与教学工作的关系一直是学术界十分关注和争论的焦点。目前高校在科研与教学之间还处于相互分离状态,尚未建立起相辅相成的理想状态,特别是一些非重点高校重教学轻科研的思想十分严重,而且把教学与科研严格割裂开来,没有把科研人员作为一线人员对待。学校学科发展需要科研,社会需要学校培养创新性人才需要科研,伴随着高校的发展、学生就业的压力加大,对高校科研提出了严峻挑战;三是教职工职称的评定科研也是其重要指标,为此,协调好科研与教学之间的关系成为高校工作的棘手问题。 2.1.3 科研管理开放性理念淡薄随着知识、经济、信息、人才、财富全球化,各领域之间的合作与渗透逐渐增强,各校的教学与科研被逐步纳入到全球价值链中。目前高校在科研过程中缺乏交叉学科、跨学科、高校之间、高校与企业和政府之间的有效合作,往往处于闭关自守状态下搞科研,不具备把科研项目做大、做强的条件,开放性理念淡薄。 2.1.4 科研知识产权保护理念淡薄知识产权是基于智力的创造性活动所产生的权利,是法律赋予知识产品所有人对其智力创造成果所享有的某种专有权利,是知识经济时代最为宝贵的财富。[1]但目前我国高校科研管理过程中,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淡薄,导致高校科研知识产权流失,给科研工作带来损失。 2.2 高校科研管理体制和机制滞后 2.2.1 科研管理体制滞后长期以来,高校科研管理很大程度上仅限于上请下达式的“被动管理”,科研管理一直由科研处对校内各院系、研究所的科研工作进行直接管理,按要求组织科研项目的申报、检查、监督、总结、验收、鉴定和报奖。部分二级院系、科研院所缺乏相应的管理权限,不利于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2.2.2 科研人才机制不健全首先,部分高校科研团队尤其是交叉学科、跨学科科研团队尚未形成,无法承担高层次涉及到多学科的重大、重点科研项目。其次,缺乏科研管理创新的环境,部分科研管理人员和教师学术浮躁心理明显,加之高校教师既要承担教学任务又要承担科研工作,特别是个别高校对科研人员不平等的待遇,使得高校教师科研工作积极性不高,科研氛围不强,人才流失现象明显,严重制约了科研的发展。三是,高校科研管理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缺乏掌握与科研管理工作相关的系统知识以及创新意识。 2.2.3 科研评价、激励机制不健全科研工作的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不健全是目前高校科研管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一方面,科研评价工作形式主义明显,用同一个标准评价不同的科研活动,缺乏量化标准或假量化标准,专家评议制度不完善,人为可操作性强。另一方面,高校科研管理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导致科研管理人员和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不高。 2.2.4 科研成果转化机制滞后知识经济的核心是要实现知识的经济化,即将社会所创造的知识转化为可供运用的技术,使之成为经济增长的力量。[2]但现阶段,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机制滞后,存在着“重成果,轻转化”现象,科研成果与经济建设缺乏有效衔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水平较低,导致转化为经济或社会效益的成果较少。 3 高校科研管理创新的对策探析 高校科研管理创新主要是针对科研管理理念、管理体制和机制的创新,科研管理理念创新是着眼点,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的是着重点,从而提高高校科研实力,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各种挑战的需要。 3.1 创新高校科研管理理念 3.1.1 坚持以人为本理念高校科研管理的以人为本理念实质上要求高校科研管理部门作为一个服务性的管理系统,需要面向全体科研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