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洪城新区规划方案解读

洪城新区规划方案解读

洪城新区规划方案解读
洪城新区规划方案解读

——新区规划方案解读

近年来,射洪县实施“工业强县”战略,推进工业园区化、集群化,走新型工业化路子,加快了射洪工业经济的发展。为了建设四川经济强县,射洪在工业发展上再挥大手笔:建设射洪经济开发区。

射洪经济开发区由东西两个片区组成:西区名美丰工业城,东区名洪城新区。洪城新区是射洪县正在抓紧开发建设的现代产业园区,新区规模、功能分区、规划突现的特色等情况是怎样的?6月23日,记者走进了洪城新区,为广大读者朋友揭开新区规划方案的面纱。

【新区规模】

26.67平方公里未来工业发展新高地

新区位于射洪县中心城区东南部,涪江东岸,与县城太和镇隔江相望,规划面积为26.67 平方公里。包含大于镇大于坝打鼓山东西轴线以南部分及小于坝地区和新溪片区,其中大于坝片区规划面积为12.65 平方公里、小于坝片区规划面积为10 平方公里、新溪片区规划面积为4.02 平方公里。新区地处河谷开阔地带,主要由南北两大平坝构成:南名小于坝,面积8平方公里;北称大于坝,面积15平方公里。境内交通网络密布,县级油路直通蓬溪、西充、三台、盐亭诸县和本县河东各乡镇;涪江一桥、三桥连接西城;东边绵遂高速公路已正式启动,西面涪江五桥即将动工。洪城新区是射洪经济开发区下一步开发和建设的重点。换句话说,洪城新区是射洪未来工业发展的新高地。

【功能分区】

两大发展区域工业集中发展区和商旅发展区

新区规划为两大发展区域。小于坝为工业集中发展区,主要开发食品、机械、电子、传统制造业等工业项目及物流、商旅等附属产业。大于坝为商旅发展区,系规划的县级行政中心所在地,以发展商旅、房地产业为主,其中城镇建设已初具规模,水、电、气、通信、光纤、防洪堤等市政基础设施齐备;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勃兴,先后建成国家级重点职中、人民医院分院等公共服务机构;打鼓滩电站即将开工,建成后将形成蓄水近万立方米的平湖,生态环境优良,是射洪未来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目标定位】

辐射川中地区的新型工业化百亿园区

新区未来的发展目标是:抓住扩权强县和灾后重建的机遇,集中力量开发小于坝工业集中发展区。通过开发建设,形成以食品、机械、电子、传统制造产业为主,以商贸、物流、旅游、房地产等附属产业为辅,基础设施完善、生态环境良好、产业特色鲜明、骨干企业突出、产业结构合理、科技水平较高、集聚能力较强、发展环境优越、辐射川中地区的新型工业化百亿园区,把整个新区建成省级经济开发区,以加快射洪新型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

【三大特色】符合县情

随着射洪县工业的快速发展,城区内现有的工业发展用地已不能满足高速增长的工业经济发展客观需要,因此开发建设洪城新区已势在必行。作为丘区示范县和扩权强县试点县,射洪基础较好、条件较好、发展潜能较好,设立经济开发区,在当前中央实行宏观调控、统筹区域发展的大形势下,能最大限度地争取国家和省上的支持,同时通过自力更生和市场的力量快速发展起来,为射洪实现追赶与跨越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射洪经济开发区的设立必将为射洪的产业发展搭建重要平台,有利于射洪产业的优化升级。

功能分区科学

射洪县“十一五”规划提出要把射洪建成“遂宁市次中心”和“遂北地区中心城市”。要实现这一发展目标,必须由工业的崛起来支撑,而工业发展的核心在工业园区。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射洪工业集中发展区现有的条件已不能适应产业发展的要求,需要更高规格、更优档次的工业平台来承接产业的壮大,并由此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的集聚。新区规划为两大发展区域,工业集中发展区和商旅发展区是分开的,这样有利于两个发展区的发展和远景规划。这样规划,工业发展有了空间和优越的环境。同时,商旅、房地产业也壮大起来了。商旅、住房与工业发展相辅相成,两大发展区域相互影响又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注重环保

新区地势平坦开阔,水资源丰富,环境优美,交通、水利、电力、天然气、通信等基础条件优越。新区要建成以食品、机械、电子、传统制造产业为主,以商贸、物流、旅游、房地产等附属产业为辅的省级经济开发区。规划明确规定对环境有污染的企业拒绝入驻新区,以保证生态环境良好,实现可持续发展。站在全省经济发展视角,在更高层次规划建设集约化、高水平和配套性的工业园区,使产业向射洪经济开发区集聚发展,不仅有利于合理利用资源,节约基础设施投资,减少中间环节,延伸产业链条,降低企业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而且有利于促进布局优化,加快构建节能型、环保型产业体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和人口的全面发展,符合科学发展的要求。

《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XXXX—2020年)》(2017年修订)批后公布

《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年)》 (2017 年修订)批后公布 《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年)》(2017 年修订)于2017 年 12 月 5 日获国务院批准实施,现将规划主要内容公布如下: 第一章总则 一、编制目的 《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年)》作为指导城 市发展建设的纲领性文件,较好地引导和促进了贵阳市社会 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国家出台若干支持贵州发展的重大政 策和战略措施,面对新的发展形势,贵阳市迎来了发展的新 机遇,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发展条件和发展环境发生重大变化。为加快适应新常态下城市发展方式转型,积极应对新型 城镇化下城乡规划管理工作提升的要求,进一步充分发挥城 市总体规划对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指导作用,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及相关法规,对《贵阳 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年)》进行修订。 二、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 全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 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 大发展理念,落实中央、省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加速发

展、加快转型、推动新跨越主基调,把贵阳市建设成为和谐宜居、富有活力、独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 三、规划年限 本次修订期限至 2020 年。 四、规划范围和空间层次 市域:即贵阳市行政区划范围,含南明区、云岩区、白 云区、花溪区、乌当区、观山湖区、清镇市、修文县、开阳县、息烽县;总面积 8034 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东起小碧乡、永乐乡、东风镇,西至朱昌镇、 金华镇、久安乡、石板镇,南起党武乡、孟关乡,北至麦架镇、沙文镇、都拉乡;总面积 1244 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东起南明区永乐乡,西至清镇市红枫湖镇, 南起花溪区青岩镇,北至修文县龙场镇、扎佐镇;含南明区、云岩区、白云区、花溪区、乌当区、观山湖区及清镇市青龙办事处、红枫湖镇、百花湖乡和修文县龙场镇、扎佐镇;总面积 3121 平方公里。 第二章城市发展战略 五、城市发展目标 至 2020 年,打造公平共享创新型中心城市,建成大数 据综合创新试验区,建成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建成更高水平的全面小康社会,在全省率先实现历史性跨越。 六、城市性质

贵州省中药材保护和发展实施方案(2016-2020年)

贵州省中药材保护和发展实施方案(2016-2020年)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20年)的通知》(国办发〔2015〕27号)精神,推动中药材保护与发展,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基本思路。坚持以发展促保护、以保护谋发展,坚持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相结合、资源保护与产业发展相结合、提高产量与提升质量相结合的发展原则,坚持“大企业、大品种、精准扶贫、山地特色”的发展模式,依靠科技支撑,科学发展中药材种植养殖,保护野生中药材资源,集中发展中药材生态产业大品种,推动生产流通现代化和信息化,努力实现中药材优质安全、供应充足、价格平稳,进一步提升中药材产业的经济、社会、扶贫和生态综合效益,促进中药材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发展目标。到2020年,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700万亩以上,实现中药材种植业产值250亿元以上。建设1个国家基本药物所需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10个省级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15个省级中药材种植(养殖)科技示范园,申报国家认证中药材GAP种植基地累计达8个以上。中药材现代流通体系初步建成,流通环节中药材规范化集中仓储率达到60%;中药材质量监督抽检覆盖率达到100%。

全省中药材资源保护与监测体系基本完善,中药材资源监测站点和技术信息服务网络覆盖80%以上的县级中药材产区。其中,2016年完成中药材面积550万亩(含野生抚育、仿野生栽培及人工种植),中药材种植业产值达到180亿元以上。培育全产业链产值突破2亿元的中药材大品种12个。推进2个区域性产地交易市场建设,200个基地季节性简易交易市场建设。 二、重点任务 (一)加强野生中药材资源保护。 1.开展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积极推进重点县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启动并完成我省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工作,建立全省中药资源普查数据库。(责任单位:省卫生计生委、省扶贫办、省农科院、省林业厅) 2.建立中药资源动态监测网络。在全省建设2-3个中药资源动态监测和信息服务站,逐步在资源集中的市、县建设监测和信息服务站点,掌握中药资源动态变化,及时提供预警信息。(责任单位:省卫生计生委、省扶贫办、省林业厅) 3.加强中药种质资源保护。根据国家要求,建设我省濒危野生药用动植物保护区、药用动植物园、药用动植物种质资源库,保护药用种质资源及生物多样性。(责任单位:省卫生计生委、省环境保护厅、

贵安新区直管区建设项目海绵城市专项验收实施细则(试行)

贵安新区直管区建设项目海绵城市专项验收 实施细则(试行) 第一条为统一和规范贵安新区建设项目海绵城市专项验收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竣工验收规定》、《贵州省建筑市场管理条例》、《贵安新区直管区海绵城市建设工程规划建设管理暂行办法》、《贵安新区海绵城市建设项目施工、验收及维护管理技术导则》等规定和文件,结合新区实际情况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贵安新区直管区范围内所有新建、改建及扩建的建设项目的海绵城市专项验收均应遵守本细则。 第三条贵安新区海绵城市专项验收工作由海绵城市建设主管部门负责监督管理,具体工作由海绵城市建设主管部门与质量安全监督机构共同实施。 第四条海绵设施包括但不限于:雨水花园、植草沟、碎石调蓄带、下沉式绿地、雨水湿地、湿塘、渗透塘、透水铺装、雨水罐、绿色屋顶、生态驳岸、渗透井渗渠、蓄水模块、雨水调蓄池、监测设备等雨水“渗、滞、蓄、净、用、排”设施及其附属设施。 第五条海绵城市专项验收划分为:隐蔽工程验收、

检验批和分项工程验收、分部工程验收个阶段组成。 第六条隐蔽工程由专业监理工程师负责验收,并按表填写形成验收文件。重要部位的隐蔽工程应通知质量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和海绵城市建设管理部门进行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重要部位指雨水调蓄池,入河处的湿塘、雨水花园、湿地以及雨水利用设备。 隐蔽工程包括但不限于下沉绿地、生物滞留设施、植草沟、绿色屋顶、雨水湿地、渗管渗渠等海绵设施的地基处理、换填层(包括碎石层、过滤层等)、渗排水设施(包括渗透管、透水土工布包裹、疏排水措施等)、溢流井、防水措施,雨水调蓄池、雨水管线等地下工程。 第七条检验批和分项工程由专业监理工程师组织施工单位专业质量(技术)负责人等进行验收,并按表填写形成验收文件。 第八条海绵城市专项工程完成后,在监理单位检验合格基础上,由建设单位组织设计、监理、施工等单位项目负责人进行海绵城市专项验收的预验收,并按表填写相应的质量验收记录表形成验收文件。 第九条海绵城市专项验收的预验收合格后,由建设单位申请并组织质量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海绵城市建设管理部门以及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项目负责人参加海绵

贵州省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三年会战实施方案

贵州省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三年会战实施方案 信息基础设施主要指电信网、固定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广播电视网、数据中心及其支持环境,是国家战略性公共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为加快构建我省宽带、融合、泛在、安全的信息基础设施体系,进一步改善我省对外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支撑环境,省人民政府决定在全省范围实施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三年会战,实施方案如下: 一、总体要求 按照“一年补短板、两年不落后、三年要领先”的要求,围绕“出省宽、省内联、覆盖广、资费低”的目标,坚持适度超前、重点突破,推动信息基础设施加快建设,以基础兴产业,以基础促消费,推动以大数据为引领的信息产业发展水平和信息消费能力迈上新台阶,为全省经济社会加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二、工作目标 (一)分年度目标。2015至2017年,全省信息基础设施投资330亿元以上,年度投资分别不少于100亿、110亿、120亿元。 ——到2015年,互联网出省带宽、互联网数据交换、互联网数据中心、电子政务网络及应用平台、重要交通沿线宽带网络信号

覆盖取得较大突破和提高。 ——到2016年,我省城市20兆以上宽带接入能力、农村4兆以上宽带接入能力、光纤覆盖家庭能力、家庭宽带普及率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在全国或西部实现增比进位。 ——到2017年,在互联网数据交换、互联网数据中心建设、大数据开发利用平台、行政村通宽带比例、有线电视网络双向化改造等方面实现全国领先,力争成为信息存储交换的全国性枢纽,成为全国领先的大数据资源集聚区。 (二)分项目标 ——出省通道扩容提升。建成贵阳与成都、重庆节点直联的省际通道,贵阳与国家级互联网骨干节点直联的省际通道增加至4条。在贵阳建成省级互联网交换中心,力争建成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互联网出省带宽能力达到5000Gbps,其中,中国电信出省带宽达2070Gbps,中国移动出省带宽达1560Gbps,中国联通出省带宽达1370Gbps。出省带宽保持50%的峰值流量冗余。 ——宽带接入方便快捷。到2017年,新建成光缆线路31万公里,光缆线路总长超过82万公里;新增光纤到户覆盖家庭合计920万户,光纤到户覆盖家庭合计达1700万户以上;新增3G/LTE基站5.46万个,3G/LTE基站总数达10.8万个,实现高速公路、高速铁路、重

贵安新区总体方案(含规划图)

贵安新区总体方案(含规划图)

贵州贵安新区总体方案 按照《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通知》(国发〔2010〕46号)、《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号)和《国务院关于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的批复》(国函〔2012〕8号)精神,为积极稳妥扎实推进贵安新区建设发展,特制订本方案。 一、设立贵安新区的重要意义 贵安新区地处贵州省贵阳、安顺两市之间,区域范围涉及贵阳市花溪区、清镇市和安顺市平坝县、西秀区的20个乡镇。贵安新区区位优势

明显、地势相对平坦、人文生态环境良好、发展潜力较大。 (一)建设贵安新区有利于支撑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探索欠发达地区后发赶超新路径。 贵安新区地处黔中经济区核心地带,是西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建设贵安新区,有利于发挥区位优势突出、交通干线汇集、产业基础较强、能源资源富集的比较优势,促进各类要素优化聚集,提升贵州发展的动力和活力;有利于推动贵阳安顺同城化,拓展新的区域经济增长空间,辐射和带动周边地区加速发展、加快转型、实现跨越,为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促进全国区域协调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二)建设贵安新区有利于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贵阳城市空间容量趋于饱和,城市发展受到较大制约,贵安新区是贵州可开发利用土地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建设贵安新区,有利于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有利于科学开发低丘缓坡,提高荒山荒坡和劣质农用地利用

水平,更加有效地保护基本农田;有利于统筹推进城乡用地等管理制度改革,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探索符合西南地区特点的城镇化发展模式,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三)建设贵安新区有利于建设生态文明,促进实现可持续发展。 贵州生态景观良好,但喀斯特地貌分布广、生态基础脆弱,同时,贵州的生态环境对长江、珠江中下游地区生态安全具有重要影响。建设贵安新区,有利于按照主体功能区划要求,调整优化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的空间匹配关系,实现国土开发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有利于总结和推广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经验,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 (四)建设贵安新区有利于构建内陆对外开放平台,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长期以来,由于自然地理等方面原因,贵州发展存在特殊困难,对外开放程度比较低,严重影响了资源开发和经济社会发展。建设贵安新区,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示范区,有利于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区域竞争力;有利于打破行政界限和市场分割,推动基础设

贵安新区总体方案(含规划图)

贵州贵安新区总体方案 按照《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通知》(国发〔2010〕46号)、《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号)和《国务院关于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的批复》(国函〔2012〕8号)精神,为积极稳妥扎实推进贵安新区建设发展,特制订本方案。 一、设立贵安新区的重要意义 贵安新区地处贵州省贵阳、安顺两市之间,区域范围涉及贵阳市花溪区、清镇市和安顺市平坝县、西秀区的20个乡镇。贵安新区区位优势明显、地势相对平坦、人文生态环境良好、发展潜力较大。 (一)建设贵安新区有利于支撑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探索欠发达地区后发赶超新路径。 贵安新区地处黔中经济区核心地带,是西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建设贵安新区,有利于发挥区位优势突出、交通干线汇集、产业基础较强、能源资源富集的比较优势,促进各类要素优化聚集,提升贵州发展的动力和活力;有利于推动贵阳安顺同城化,拓展新的区域经济增长空间,辐射和带动周边地区加速发展、加快转型、实现跨越,为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促进全国区域协调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二)建设贵安新区有利于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贵阳城市空间容量趋于饱和,城市发展受到较大制约,贵安新区是贵州可开发利用土地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建设贵安新区,有利于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有利于科学开发低丘缓坡,提高荒山荒坡和劣质农用地利用水平,更加有效地保护基本农田;有利于统筹推进城乡用地等管理制度改革,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探索符合西南地区特点的城镇化发展模式,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三)建设贵安新区有利于建设生态文明,促进实现可持续发展。 贵州生态景观良好,但喀斯特地貌分布广、生态基础脆弱,同时,贵州的生态环境对长

《贵州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解读(1)

生态文明建设引领贵州可持续发展——《贵州省生态文明先行示 范区建设实施方案》解读(一) 6月5日,国家发改委等六部门批复《贵州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简称《方案》);6月9日,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大会在贵阳召开,全面安排部署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各项工作任务。这是我省生态文明建设的标志性、引领性事件,将对贵州未来可持续发展产生不可估量的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我省发挥生态优势、实现后发赶超的基本途径,是增进人民福祉、造福子孙后代的客观要求,是提升贵州形象、建设多彩贵州的重要支撑。在全省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有利于探索资源能源富集欠发达地区绿色发展新道路。近年来,尽管贵州经济发展速度位居全国前列,但总体滞后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2013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54.7%,贫困人口占全国的9%。发展方式粗放,经济发展主要依托煤炭、磷矿、铝土矿等资源,煤炭、电力、化工、有色、冶金等重化工业占工业增加值的60%以上,能耗强度是全国的2.15倍,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通过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大力推行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贵州在实现经济跨越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同时,将继续保持天蓝地绿水净。 有利于筑牢两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贵州境内河流众多,处在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上游交错地带,是两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区。同时,生态环境脆弱,修复难度很大,石漠化面积、水土流失面积分别占全省国土面积的17.2%、31.4%。 森林资源质量不高,亩均森林蓄积量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3/4左右。通过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优化国土空间格局,加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划定并严守生态红线,实施水利建设、石漠化治理、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污染防治等重

贵州河长制实施方案

贵州河长制实施方案 贵州河长制实施方案内容,行河长制是中央部署的一项重大改革,是水治理体制和生态环境制度的重大创新,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举措。 贵州河长制实施方案为全面加强水污染防治工作,改善水环境质量,保障饮水安全,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总体要求: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和《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要求,以改善水环境质量为核心,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原则,对乌江、沅水、赤水河—綦江、牛栏江—横江、北盘江、南盘江、红水河和都柳江全省两大流域八大水系实施分区域、分阶段科学治理,系统推进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保护和水资源管理,加快形成“政府统领、企业施治、市场驱动、公众参与”的水污染防治新机制,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多赢。 主要目标:到20XX年,全省地表水环境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超过85%,县城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优良比例达到100%,地下水水质保持良好,贵阳市建成区基本消除黑臭水体。到2020年,全省水环境质量稳定明显改善,局部污染严重水体基本消除,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续提升,地下水水质持续良好;八大水系主要河流水质优良比例超过90%,出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超过90%;地级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均控制在10%以内;县城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优良比例保持100%;全省地下水质量考核点位水质级别保持稳定。到2030年,全省水环境质量总体优良,水生态系统功能良好;全省两大流域八大水系水质持续稳定改善,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总体得到消除,县城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优良比例保持100%。 一、全面控制污染物排放 (一)狠抓工业污染防治。 1.加快污染项目取缔和改造。加快推进《贵州省环境污染治理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XX—20XX年)》,对未达要求的污染治理设施实施提升改造。全面排查装备水平低、环保设施差的小型工业企业。20XX年底前,取缔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制革、造纸、印染、染料、炼焦、炼硫、炼砷、炼油、电镀、农药、煤矿开采及洗选、铁矿洗选、有色金属采选及冶炼等严重污染水环境的生产项目。20XX年底前,造纸行业力争完成纸浆无元素氯漂白改造或采取其他低污染制浆技术,钢铁企业焦炉完成干熄焦技术改造,氮肥行业尿素生产完成工艺冷凝液水解解析技术改造,印染行业实施低排水染整工艺改造,制药(抗生素、维生素)行业实施绿色酶法生产技术改造,制革行业实施铬减量化和封闭循环利用技术改造。城市建成区内现有钢铁、有色金属、造纸、原料药制造、化工等污染较重的企业应有序搬迁改造或依法关闭。(牵头单位:省环境保护厅、省经济和信息化委;责任单位:省国土资源厅、省能源局、省安监局,各市(州)政府、贵安新区管委会、省直管县(市)政府) 2.实施重点行业污染整治。实施磷化工、煤矿采选、煤化工、金属冶炼、食品加工、白酒、农药、制药、电镀、造纸、氮肥等行业污染整治专项行动。彻底治理乌江流域开磷集团34号泉眼污染和清水江流域瓮福集团发财洞污染,乌江、清水江总磷浓度明显降低。实施仁怀白酒业连片治理。按照“一企一污水处理设施,一企一治理方案”要求抓好煤矿和磷矿企业污染防治。(牵头单位:省环境保护厅;责任单位: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各市(州)政府、贵安新区管委会、

四川天府新区总体方案(发改西部〔2014〕2596号)

附件 四川天府新区总体方案 按照国务院批准的《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和《新区设立审核办法》等要求,为扎实稳妥推进四川天府新区(以下简称天府新区)建设发展,积极探索西部地区开发开放新路子,构建内陆开放型经济重要高地,特制订本方案。 一、设立天府新区的重要意义 天府新区位于四川省成都市主城区南偏东方向,区域范围涉及成都、眉山、资阳3市7县(市、区),是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确定的重点开发区。建设天府新区,要围绕服务于成都经济区建设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商贸物流中心和金融中心、以及先进制造业基地、科技创新产业化基地和农产品加工基地的功能定位,为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促进西部地区转型升级、完善国家区域发展格局等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一)有利于提升西部对外开放水平,构建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建设天府新区,有利于发挥西部地区优势,面向欧亚扩大对外开放,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促进四川提升内陆开放型经济水平。同时,积极适应经济全球化新趋势,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进西部地区深度融入全球产业分工体系。 (二)有利于积极稳妥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促进统筹城乡

发展一体化。建设天府新区,有利于进一步丰富、发展和推广成都在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有益经验,创新以人为本、集约高效、智能低碳、生态良好的城镇化发展模式,加快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探索促进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的新路子。 (三)有利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建设天府新区,有利于发挥成都创新要素聚集、创新能力较强的优势,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协同创新机制,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增强区域竞争能力,加快西部地区转型升级。 (四)有利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拓展新的经济发展空间。天府新区是西部地区发展基础最好、发展环境最优、发展潜力最大的区域之一。建设天府新区,有利于进一步增强成都经济区中心城市的核心竞争力,与重庆两江新区和重庆经济区联动发展,推动成渝经济区建设成为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辐射西南、带动西部加快发展,对于依托长江黄金水道打造中国经济新的发展支撑带、促进全国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建设天府新区的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紧紧抓住全面深化改革、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等重大机遇,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着力创新体制机制,促进要素有序

安顺市城市总体规划2014——2030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总体发展战略与目标 (5) 第三章城市发展定位 (10) 第四章市域产业发展规划 (12) 第五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17) 第六章市域旅游发展规划 (21) 第七章市域综合交通规划 (24) 第八章市域社会文化与重大基础设施规划 (29) 第九章市域资源环境保护与空间管制规划 (38) 第十章市域公共安全与防灾规划 (47) 第十一章规划区规模 (49) 第十二章规划区空间结构与功能布局 (49) 第十三章规划区城乡统筹规划 (51) 第十四章规划区产业空间统筹规划 (53) 第十五章规划区重要公共服务设施统筹规划 (55) 第十六章规划区风景人文资源保护与发展规划 (57) 第十七章生态绿地系统统筹规划 (61) 第十八章规划区综合交通统筹规划 (62) 第十九章规划区市政工程规划 (65) 第二十章中心城区空间结构与功能布局 (78) 第二十一章中心城区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81) 第二十二章中心城区工业与仓储用地规划 (85) 第二十三章中心城区住房与社区发展规划 (86) 第二十四章中心城区综合交通规划 (87) 第二十五章中心城区绿地与景观系统规划 (90) 第二十六章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92) 第二十七章旧城更新规划 (96) 第二十八章城市特色风貌规划 (97) 第二十九章中心城区基础设施规划 (100)

第三十章中心城区土地使用强度和建设控制 (111) 第三十一章中心城区环境保护规划 (114) 第三十二章中心城区综合防灾减灾规划 (115) 第三十三章近期建设规划 (118) 第三十四章规划实施保障机制 (120) 第三十五章附则 (121) 第一章总则 第1条规划目的 为了贯彻《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和《贵州省城镇体系规划(2012-2030年)》新要求,深化落实《贵州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和《黔中经济区发展规划(2012-2020)》,全面对接《贵安新区总体规划(2013-2030年)》;为了构建区域和谐互动、资源集约利用、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的新局面;为了进一步加强安顺市城乡规划管理,协调城乡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可持续发展,有效指导城乡建设发展,特制定《安顺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14-2030)》(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2条规划依据 0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01; 0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令第146号),2006.4; 0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8; 04. 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规[2005]146号); 05. 建设部《城市紫线管理办法》(建规[2003]119号); 06. 建设部《城市蓝线管理办法》(建规[2005]145号); 07. 建设部《城市黄线管理办法》(建规[2005]144号); 08. 建设部《城市绿线管理办法》(建规[2002]112号); 09. 《贵州省城乡规划条例》2010.1; 10. 《安顺市城市规划管理办法》2002.1; 11.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 12.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

四川天府新区总体规划(2010-2030)(全文)

四川天府新区总体规划(2010-2030)(全文)2014-11-18天府财经圈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规划全文 四川天府新区总体规划(2010-2030) 目录 第1章总则 第2章目标定位与发展策略 第3章四区划定与空间管制 第4章空间结构与总体布局 第5章城乡协调发展规划 第6章产业发展与布局规划

第7章住房发展与居住用地规划 第8章公共设施布局规划 第9章绿地系统规划 第10章总体风貌特色规划 第11章文化保护与旅游发展规划 第一节历史文化保护规划 第二节旅游发展规划 第12章综合交通发展规划 第一节对外交通 第二节城市交通 第13章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 第14章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第一节水资源保护与利用 第二节供水工程规划 第三节污水工程规划 第四节雨水工程规划 第五节再生水工程规划 第六节电力工程规划 第七节燃气工程规划 第八节通信工程规划 第九节环境卫生工程 第15章环境保护规划 第16章城市公共安全与综合防灾规划 第一节防灾体系规划 第二节避灾体系规划 第17章分期建设规划 第18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建议 第19章附则 附表一:发展目标指标体系表 附表二:规划城镇建设用地平衡表 附件一:四川天府新区总体规划专家论证会会议纪要附件二:四川省人民政府第88次常务委员会会议纪要附件三:四川天府新区规划建设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纪要 前言

2010年9月1日,在四川省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工作会议上,刘奇葆书记提出要规划建设天府新区,形成以现代制造业为主、高端服务业集聚、宜业宜商宜居的国际化现代新城区,力争再造一个“产业成都”。 2010年11月,《成渝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获批,规划提出建设天府新区,使其成为内陆开放型经济战略高地的核心区和现代产业重要集聚区。2011年5月,国务院批复的《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明确提出建设天府新区,重点发展总部经济和循环经济,加快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下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在以蒋巨峰省长为组长的天府新区规划建设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规划委员会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积极组织开展天府新区规划工作。2010年11月18日,黄彦蓉副省长主持召开天府新区规划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部署天府新区规划工作方案。2011年1月,天府新区总体规划正式启动。 2011年4月11日,蒋巨峰省长主持召开省规划领导小组会议,专题听取规划初步方案汇报。会后规划组充分吸纳省领导、各省级部门及成眉资三市的建议,进行方案优化和调整,并于5月16日再次向蒋省长主持召开的专题审查会做了汇报。规划初步成果通过审查后,黄彦蓉副省长多次主持召开专题会,并组织发改委、国土厅、交通厅、水利厅、环保厅、旅游局、成都市等省市部门与编制单位联合工作、共同研究,形成了本次规划的纲要成果。 2011年7月12-13日,省政府组织召开了包括两院院士周干峙等在内共16位中外著名专家参加的总体规划纲要成果专家论证会。根据会议意见,规划组修改完善后形成规划送审稿。于8月3日和4日分别向省政协、省人大征求意见,8月5日和8日向省政府常务会和省委常委会汇报,9月26日向四川天府新区规划建设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汇报。根据几次会议的要求,项目组对规划送审稿进一步修改完善,最终形成了本次规划成果。 本次总体规划是一个战略、综合、前瞻性的规划,需要通过各城市的总体规划和分区规划来纳入法定规划体系并指导下层次规划的开展。规划编制工作由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牵头,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成立联合规划组,共同承担编制任务。 第2章目标定位与发展策略 第6条总体定位 以现代制造业为主、高端服务业集聚、宜业宜商宜居的国际化现代新城区。定位内涵为:构建西部科学发展的先导区、西部内陆开放的重要门户、城乡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高地、国家科技创新和产业化基地以及国际化现代新城区。

贵安新区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实施方案-贵州金融办

贵安新区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 实施方案 (征求意见稿)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全国及全省金融工作会议精神,根据人民银行等七部委《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贵州省贵安新区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总体方案》的要求,充分发挥绿色金融在调结构转方式、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加快推进贵安新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以下简称试验区)建设,探索绿色金融服务我省产业转型升级、“三变”改革,助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推动全省加快形成绿色产业体系,实现社会经济绿色发展,结合贵州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主要目标 2018年开始,绿色信贷投放规模保持适度增长,利用财政贴息支持金融机构提供更多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绿色保险加快发展。力争到2020年,基本建立完备的绿色金融标准认证体系、多元化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多层次绿色金融组织机构体系、多层级绿色金融支撑体系、健全的绿色金融风险防范化解体系和高效灵活的市场运作机制,全省绿色信贷贷款余额突破3000亿元,绿色债券规模累计达到200亿元,绿色基金规模突破300亿元,

绿色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形成辐射面广、影响力强的绿色金融综合服务体系,推动贵州绿色资源资本化和社会经济绿色转型发展。 二、具体措施 (一)建设绿色金融标准认证体系 1.加快绿色金融标准认证体系建设。绿色认证标准体系由绿色项目认证标准体系、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认证标准体系构成,是绿色金融的基石。试验区通过市场化模式,以大数据产业和“三变”改革为突破口,加快推进绿色项目评级标准体系、绿色专营机构评价标准体系、绿色信用标准体系、绿色金融统计指标标准体系、绿色金融发展评价标准体系、绿色金融风险防范标准体系等绿色标准认证体系建设,将认证标准信息化,打造贵州绿色金融综合服务平台,探索制定绿色金融“贵州标准”。强化金融供给端和需求端综合管理、动态跟踪、风险控制、信息匹配、业务对接,建立分层级的绿色产业项目库和相对应的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以及多层级的财政支持激励政策,实现“绿色项目认证”“绿色金融产品服务”“企业环境信息披露”“财政支持激励政策”动态管理,并通过平台不断完善绿色金融标准认证体系。以绿色信贷认证标准建设为突破口,同步探索绿色保险认证标准建设,不断完善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等认证标准体系。(牵头单位:贵安新区管委会、省政府金融办、人民银行贵阳中支、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贵州银监局、贵州证监局、贵州保监局;参加单位: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环

成都天府新区详细介绍

成都天府新区总体情况 在2010年9月1日到2日召开的四川省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工作会议上,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提出,要规划建设天府新区,形成以现代制造业为主、高端服务业集聚、宜业宜商宜居的国际化现代新城区。“天府新区”的建设目标是成为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重庆两江新区和浙江舟山群岛后第5个国家级新区,在带动成都现代产业发展的同时,进而带动整个西部经济发展。”“天府新区”的建设可以吸引先进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比如IT产业、新材料、航天航空、物流、金融、商贸等。 规划范围 天府新区以成都高新技术开发区(南区)、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双流经济开发区、彭山经济开发区、仁寿视高经济开发区以及龙泉湖、三岔湖和龙泉山(简称“两湖一山”)为主体,主要包括成都市高新区南区、龙泉驿区、双流县、新津县,资阳市的简阳市,眉山市的彭山县、仁寿县,共涉及3市7县(市、区)37个乡镇和街道办事处,总面积1578平方公里。其中,在成都范围内的面积有1293平方公里,约占整个天府新区规划面积的81%。在整个天府新区的规划中,城镇建设用地规模大约是650平方公里,包括现有的存量和未来的增量,约占总面积的40%,剩余的60%将是各类生态用地。城镇建设用地中,产业用地和各类生产生活配套设施用地将各占一半左右。天府新区的生态规划强调“山水环绕、组合布局,产城融合、三位一体,城乡统筹、生态田园,集约发展、智能低碳”,规划中有一套完整的绿地系统,可以简称为“一区两楔八带”。其中,“一区”是指龙泉山生态服务区,围绕龙泉山建设天府新区最重要的生态服务区,严格实施积极的生态保育措施;“两楔”是指三圣乡龙泉山绿楔和彭祖山锦江绿楔;而“八带”则是沿成都“198”区域、铁路货运外绕线、第二绕城高速、跳蹬河以及沿成昆铁路、元华路、锦江、东风渠构建四横四纵的生态廊道。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贵州省铁路建设大会战实施方案的通知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贵州省铁路建设大会战实施方案的 通知 【法规类别】铁路运输 【发文字号】黔府发[2013]32号 【发布部门】贵州省政府 【发布日期】2013.12.24 【实施日期】2013.12.24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贵州省铁路建设大会战实施方案的通知 (黔府发〔2013〕32号)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贵安新区管委会,各县(市、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现将《贵州省铁路建设大会战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贵州省人民政府 2013年12月24日

贵州省铁路建设大会战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号),抢抓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推进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支持加快中西部和贫困地区铁路建设的机遇,尽快建立适应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铁路路网体系,在全省范围内开展铁路建设大会战,实施方案如下: 一、总体要求 按照着力扩大规模、完善布局、提升质量的总体要求,坚持统筹兼顾、适度超前、保障安全的原则,以建设贵阳连接周边省会和全国主要经济区的高速铁路通道为重点,加快推进贵阳连接各市(州)中心城市高速铁路建设,结合产业发展和布局,建设连接相邻市(州)中心城市、资源开发性等铁路,尽快形成能力强大、布局合理、技术先进、功能完善、便捷通畅的现代化铁路网络,构建15条通江达海出省铁路大通道,推进铁路科学发展、安全发展、可持续发展,早日建成西南重要陆路交通枢纽,为贵州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实的交通运输保障。 二、工作目标 (一)总体目标。2013年至2017年,铁路建设完成投资1800亿元以上,建成铁路2200公里以上(其中新增铁路营业里程1900公里)。到2015年,全省铁路营业里程达到3000公里以上(其中高速铁路700公里以上),贵州进入高铁时代;到2017年,形成“1横2纵3射线”铁路网络,全省铁路营业里程确保达到4000公里以上(其中高速铁路1676公里),铁路网密度达到227公里/万平方公里,高于全国同期平均水平。 --建成贵州快速融入全国主要经济区2至7小时经济圈。加快建设贵阳连接周边省份和长三角、珠三角、成渝、长株潭、北部湾、滇中等经济区(城市群)的高速铁路通道,实现贵阳至昆明、重庆2小时内到达,至长沙、成都3小时内到达,至广州、南

贵安新区规划要点

贵安新区规划要点 1、总体布局:“一主三副,两带多极” 贵安新区规划范围涉及贵阳市花溪区,清镇市和安顺市西秀区、平坝县等县(区、市),约1560平方公里的空间范围,现状人口65万人,耕地2.74万公顷,地区总值113亿元,规划建设用地约500平方公里。规划人口约500万人。 贵安新区总体布局为面向山水生态的空间塑造,即“五线连符谱华章,一半山水一半城”,空间上构建串珠状的生态城镇带,形成“一主三副,两带多极”的空间形态。具体包含:一主:天河潭新城;三副:高峰,邢江,旧州副中心;两带:在北部形成生态文化特色发展带和南部产城综合服务带。 2、目标:二十年大发展 2012年1月国务院发布的国发2号文件,提出推进贵阳-安顺经济一体化发展,加快建设贵安新区,重点发展装备制造,资源深加工和战略新兴产业以及现代服务业,把贵安新区建设成为内陆开放型经济示范区。形成以航天航空为代表的特色装备制造,资源深加工基地,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鼓励在土地,投资,科技创新等领域先行试行。 据此,我省初步提出了贵安新区的战略定位,将根据贵安新区地理区位条件、在贵州乃至西南地区发展中所承担的功能,以及周边地区资源和要素禀赋,努力把贵安新区建设成为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构建全国山地新型城镇化配套改革实验区、西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创新区、高端服务业集聚区、生态文明建设引领区。 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总体考虑,贵安新区开发建设将围绕五年打基础,十年大变样,二十年大发展的目标要求进行,力争实现三个阶段性目标任务。 近期目标:新区建设五年,城市骨干架基本形成,起步区配套服务体系基本完善,初步具备吸纳资源要素、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 中期目标:新区建设十年,特色产业体系基本形成,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人口聚集能力显著增强,城市建设初具规模。

贵安新区场平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中铁贵州工程有限公司生产基地项目 场地平整工程 施 工 组 织 设 计 中铁二十局集团第六工程公司 二0一六年六月

施工组织设计 一、工程概况 1、工程名称:中铁贵州工程有限公司生产基地项目 2、建设地点:贵阳市贵安新区 3、建设规模:场平100亩地 4、计划工期:本工程开工日期为2016年6月30日,俊工日期为2016年8月29日。工程总工期为60个(日历天)。 5、质量标准:符合设计及《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二、编制目的 1、满足设计图纸、施工规范和各项技术要求。 2、严格按照ISO9001国际标准质量管理体系和项目法施工要求进行施工管理和质量控制。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强化施工安全技术组织措施,使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为本标段有序、高效地进行施工创造良好的条件。 3、统筹安排,科学合理。根据现场勘察调查资料、业主招标文件资料及本工程的工程特点,全面规划、统筹安排,突出重点难点及关键工序,采用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法,确保施工组织设计满足业主招标文件要求。 4、采用“四新”先进技术。结合工程特点,积极推广使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确保施工质量。 5、结合实际,经济可靠,优化方案,降低成本;方案的确定要充分论证,确保采取施工方案的可靠性,满足施工的总体安排。

6、根据气候条件,采取得力措施,科学地安排不同季节施工。 7、所需资源配备确保满足工程施工需要。 8、注重环境保护,采取得力的水土保护及相关环保措施。 9、注重安全生产,文明施工,采取有力的保证措施。 10、实施项目法管理,通过对劳力、设备、材料、资金、技术、方案和信息的优化处置,实现造价、工期、质量目标效果。 三、编制依据 1、中铁贵州工程有限公司生产基地项目场地平整工程现场踏勘, 2、中铁贵州工程有限公司生产基地项目场地平整施工图纸; 3、《土方与爆破作业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01-83; 4、《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5、《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6、《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7、《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一、关键施工技术工艺和重点难点的解决方案 1.1开工前准备 1.1.1工前教育 确保施工生产安全,确保工期、确保质量目标的实现,确保实现文明施工,确保业主满意。 队伍进场后进行全员工前教育。分批组织,平均受教育时间不少

四川天府新区总体规划细则(2010-2030)

四川天府新区总体规划细则(2010-2030) 目录 第1章总则 第2章目标定位与发展策略 第3章四区划定与空间管制 第4章空间结构与总体布局 第5章城乡协调发展规划 第6章产业发展与布局规划 第7章住房发展与居住用地规划 第8章公共设施布局规划 第9章绿地系统规划 第10章总体风貌特色规划 第11章文化保护与旅游发展规划 第一节历史文化保护规划 第二节旅游发展规划 第12章综合交通发展规划 第一节对外交通 第二节城市交通 第13章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 第14章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第一节水资源保护与利用 第二节供水工程规划

第三节污水工程规划 第四节雨水工程规划 第五节再生水工程规划 第六节电力工程规划 第七节燃气工程规划 第八节通信工程规划 第九节环境卫生工程 第15章环境保护规划 第16章城市公共安全与综合防灾规划第一节防灾体系规划 第二节避灾体系规划 第17章分期建设规划 第18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建议 第19章附则 附表一:发展目标指标体系表 附表二:规划城镇建设用地平衡表

前言 2010年9月1日,在四川省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工作会议上,刘奇葆书记提出要规划建设天府新区(微博),形成以现代制造业为主、高端服务业集聚、宜业宜商宜居的国际化现代新城区,力争再造一个“产业成都”。 2010年11月,《成渝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获批,规划提出建设天府新区,使其成为内陆开放型经济战略高地的核心区和现代产业重要集聚区。2011年5月,国务院批复的《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明确提出建设天府新区,重点发展总部经济和循环经济,加快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下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在以蒋巨峰省长为组长的天府新区规划建设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规划委员会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积极组织开展天府新区规划工作。2010年11月18日,黄彦蓉副省长主持召开天府新区规划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部署天府新区规划工作方案。2011年1月,天府新区总体规划正式启动。 2011年4月11日,蒋巨峰省长主持召开省规划领导小组会议,专题听取规划初步方案汇报。会后规划组充分吸纳省领导、各省级部门及成眉资三市的建议,进行方案优化和调整,并于5月16日再次向蒋省长主持召开的专题审查会做了汇报。规划初步成果通过审查后,黄彦蓉副省长多次主持召开专题会,并组织发改委、国土厅、交通厅、水利厅、环保厅、旅游局、成都市等省市部门与编制单位联合工作、共同研究,形成了本次规划的纲要成果。 2011年7月12-13日,省政府组织召开了包括两院院士周干峙等在内共16位中外著名专家参加的总体规划纲要成果专家论证会。根据会议意见,规划组修改完善后形成规划送审稿。于8月3日和4日分别向省政协、省人大征求意见,8月5日和8日向省政府常务会和省委常委会汇报,9月26日向四川天府新区规划建设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汇报。根据几次会议的要求,项目组对规划送审稿进一步修改完善,最终形成了本次规划成果。 本次总体规划是一个战略、综合、前瞻性的规划,需要通过各城市的总体规划和分区规划来纳入法定规划体系并指导下层次规划的开展。规划编制工作由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牵头,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成立联合规划组,共同承担编制任务。 第1章总则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