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谈《资治通鉴》的战争描写

浅谈《资治通鉴》的战争描写

浅谈《资治通鉴》的战争描写
浅谈《资治通鉴》的战争描写

浅谈《资治通鉴》中的战争描写

史晓亮历史学 2010213239 战争是一个长久的话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整个中国史是由战争来推动的。中国史书中,有许多对战争有精彩的描写,比如《左传》、《战国策》《史记》《三国志》《资治通鉴》等,其中我最喜欢司马光《资治通鉴》的战争描写,写的很独特,读起来能感到战争的别样艺术。

(一)前后对比突出战争的艺术性

司马光描写战争善于运用前后对比的手法,进攻国与防御国力量的对比,战前的强盛与战后的衰败,战前的骄狂与战后的落魄……拥有如此悬殊的差距,强国竟然败给弱国,这种对比使人在哂之一笑的同时对战胜方油生敬畏,对战败方战争则感到无比的惋惜。所以,读完之后读者能战争有更好的思考,对历史有更好的把握。

在《淝水之战》中,这种前后对比就很明显。战前前秦是何等的强大,军事上:“甲子,坚发长安,戎卒六十馀万,骑二十七万,旗鼓相望,前后千里”①,军事上,六十万余万的军队,骑兵就有二十七万而晋军只有区区八万迎战;政治上,鲜卑、羌虏皆以归顺,可谓统一之势势如破竹。然而,兵败之后,秦军却是另一番景象:“自相蹈藉而死者,蔽野塞川。其走者闻风声鹤唳,皆以为晋兵且至,昼夜不敢息,草行露宿,重以饥冻,死者什七、八”②,以强攻弱却会是如此结果,这种前后对比让我们思考苻坚为什么会失败?

(二)善于抓住人物的心理变化,利用心理变化凸显战争的艺术。

比如在《淝水之战》的战前,苻坚不听苻融劝谏,执意攻晋,何等自信,然而当晋军占优势之后,苻坚却有些胆怯了:“秦王坚与阳平公融登寿阳城望之。见晋兵部阵严整,又望见八公山上草木,皆以为晋兵”③。

(三)运用多种叙述手法

资治通鉴的战争描写综合运用了多种叙述手法,如顺叙,倒叙,插叙,主线法等,以主线法为主。它在战争描写的运用中选择了一个具有决定意义的中心人物、中心问题,而其他的历史事件、问题、人物随着这个问题、人物的发展而

①《资治通鉴》卷一百零五,中华书局2007年,1251页

②《资治通鉴》卷一百零五,中华书局2007年,1252页

有条不紊的陆续展开。这里以晋阳之战为例,做一个简单的分析。

全篇以智伯的活动为主线,从“初,智宣子将以瑶为后”①,“智伯戏康子而侮段规”②,智伯不纳智果之谏,“智伯请地于韩康子”③,“又请地于魏桓子”

④,“智伯又求蔡、皋狼之地于赵襄子,襄子弗与”⑤,到“智伯怒,帅韩、魏之甲以攻赵氏”⑥,智伯又不纳絺疵之言,并“以絺疵之言告二子”⑦,最后“智伯军救水而乱,韩魏翼而击之,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智伯之众,遂杀智伯,尽灭智氏之族。”⑧这一系列的活动,引出了智果、韩康子、魏桓子、赵襄子等,由于主线法的运用,使得他们围绕智伯而有条不紊的出台。

智伯之亡,亡于韩赵魏三家的夹击战,但司马光并不写战争场面,而是把绝大部分的笔墨放在了战争前的叙述,全篇是顺叙的,但战争前的所有顺叙又为战争结果的到来做了铺叙。通过一个个插叙对情节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增强了作品的可读性。所有的历史人物都是随着智伯的活动而出现,所有的分析,历史事件都是叙述,证明了智伯之亡的必然性和合理性。

《智伯之亡》等战争描写首尾完整,前后呼应,情节复杂多变,矛盾复杂紧张,文笔简练活泼。这一切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叙述技巧的成功运用。

(四)细节描写的运用

《资治通鉴》中的战争描写存在许多细节描写,这些细节描写捕捉了历史人物在战争中某一具体时间和场合的表现。司马光利用这些细节,使人物形象丰满生动起来,也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如《智伯之亡中》中,“桓子肘康子,康子履桓子之跗”⑨,这一“肘”一“履”,细微的动作描写,将韩、魏两家的微妙心心理刻画的十分贴切。下面以《淝水之战》中的描写,做一个较为详细的说明。

“谢安得驿书,知秦兵已败,时方与客围棋,摄书置床上,了无喜色,围棋如故。客问之,徐答曰:‘小儿辈遂已破贼。’既罢,还内,过户限,不觉屐齿之折。”⑩谢安虽然没有亲赴前线,但他是淝水之战的总指挥,他虽然表现的很从容,

①《资治通鉴》卷一,中华书局2007年,第2页

②《资治通鉴》卷一,中华书局2007年,第3页

③《资治通鉴》卷一,中华书局2007年,第3页

④《资治通鉴》卷一,中华书局2007年,第3页

⑤《资治通鉴》卷一,中华书局2007年,第3页

⑥《资治通鉴》卷一,中华书局2007年,第3页

⑦《资治通鉴》卷一,中华书局2007年,第3页

⑧《资治通鉴》卷一,中华书局2007年,第4页

⑨《资治通鉴》卷一,中华书局2007年,第3页

容,但内心并不洒脱,只是不能不掩饰而已。客人走了之后,谢安不再掩饰自己的情绪,而是欣喜若狂,以致于“不觉屐齿之折”。通过这个细节描写,谢安这个历史人物栩栩如生的展现在我们面前。

司马光的细节描写,吸引了读者的兴趣,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五)语言很有特色

1.在追求辞达的前提下,追求语言的简洁洗练。、以《赤壁之战》为例:

“时操军众已有疾疫,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蒙冲斗舰十艘,载燥荻枯柴,灌油其中,裹以帷幕,上建旌旗,豫备走舸,系于其尾。先以书遗操,诈云欲降。时东南风急,盖以十舰最著前,中江举帆,余船以次俱进。操军吏士皆出营立观,指言盖降。去北军二里余,同时发火,火烈风猛,船往如箭,烧尽北船,延及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瑜等率轻锐继其后,雷鼓大震,北军大坏,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遇泥泞,道不通,天又大风,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羸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刘备、周瑜水陆并进,追操至南郡。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太半。操乃留征南将军曹仁、横野将军徐晃守江陵,折冲将军乐进守襄阳,引军北还。”①赤壁之战是中国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这一段很简洁洗练,三百多个字却介绍了很多情况:1.曹军“已有疾疫”,这是曹操失败的先天条件,北方士兵不习惯水战,且不适应南方气候。2.曹操的战舰“首尾相接”,这是能够用火攻的前提条件。3.黄盖为火攻做了许多准备。4.黄盖诈降,曹操轻敌,这是曹操失败的主观原因。5.“时东南风急”,这是孙刘联军取胜的自然条件。这一段言简而义丰。

2.语言生动活泼,富有形象性。仍以《赤壁之战》为例。“时东南风急”,作者用了一个“急”字,既说明风大,又表明当时情势紧急。我们可以真切的感受到当时扣人心魄的形势。“船往如箭”,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富有形象性,显示了船的急速前进。正是这些形象化的语言,给读者身临其境的感觉,很有感染力。形象化的语言,也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资治通鉴》语言风格统一,简练而又生动,展现了一个个历史人物和历史

场景。

(六)文学性的剪裁,用对话和行动来表现人物。

“亮见权于柴桑,说权曰:‘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江东,刘豫州收众汉南,与曹操并争天下。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遂破荆州,威震四海。英雄无用武之地,故豫州遁逃至此,愿将军量力而处之。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权曰:‘苟如君言,刘豫州何不遂事之乎!’亮曰:‘田横,齐之壮士耳,犹守义不辱;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安能抗此难乎!’权勃然曰:‘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吾计决矣!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亮曰:‘豫州军虽败于长坂,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曹操之众,远来疲敝,闻追豫州,轻骑一日一夜行三百馀里,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故《兵法》忌之,曰…必蹶上将军?。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又,荆州之民附操者,逼近势耳,非心服也。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操军必矣。操军破,必北还;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成败之机,在于今日!’权大悦,与其群下谋之。”①

司马光用了文学性的剪裁,写了赤壁之战前诸葛亮和孙权的对话,用对话表现了诸葛亮的智慧,这一段描写一直为后人津津乐道。

《资治通鉴》虽然不是一本专门描写战争的史书,但里面却不乏对战争的精彩描写,司马光运用各种手法,使人们在感受战争艺术性的同时能对历史有更好的思考。

关于战争场面的成语

关于战争场面的成语 本文是关于好词好句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关于战争场面的成语 1、擦拳抹掌:形容战斗或劳动之前,人们精神振奋,跃跃欲试的样子。 2、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意思是山势又高又险,一个人把着关口,一万个人也打不进来,形容地势十分险要。 3、马壮人强:犹言人强马壮。形容军队的战斗力很强或军容很盛。 4、全民皆兵:指把能参加战斗的人民全都武装起来,随时准备歼灭入侵之敌。 5、乌合之众:象暂时聚合的一群乌鸦,比喻临时杂凑的、毫无组织纪律的一群人。 6、金鼓连天:金鼓:古时作战,用金钲和战鼓指挥士兵,击鼓表示前进,鸣金表示后退;连天:响彻云霄。形容军威盛大或战斗激烈。 7、草木皆兵:把山上的草木都当做敌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8、各自为战:各自成为独立的单位进行战斗。 9、战火纷飞:形容战斗频仍、激烈。

10、兵强马壮:兵力强盛,战马健壮。形容军队实力强,富有战斗力。 11、四面楚歌: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 12、赤膊上阵:光着膀子上阵,比喻亲身上场,不加掩饰地进行活动。 13、纵横驰骋:纵:南北方向;横:东西方向;驰骋:纵马疾驰。不受阻挡地往来奔驰。形容英勇战斗,所向无敌。也比喻写作上才思奔放,意到笔随。 14、枪林弹雨:枪杆象树林,子弹象下雨。形容战斗激烈。 15、粮尽援绝:粮食用尽,援兵断绝。比喻战斗处于十分艰难的境地。 16、兵勇将猛:士兵勇敢,将帅勇猛。形容战斗力很强。 17、用兵如神:调兵遣将如同神人,形容善于指挥作战。 18、刀折矢尽:折:断;矢:箭。刀也断了,箭也用尽了。形容战斗到最后,无力再战了。 19、打草惊蛇:打草惊了草里的蛇,原比喻惩罚了甲而使乙有所警觉,后多比喻做法不谨慎,反使对方有所戒备。 20、鸣金收兵:用敲锣等发出信号撤兵回营。比喻战斗暂时结束。 21、弓开得胜:弓:射箭的武器。形容战斗一开始就获得了成功。也用来比喻事情一开始就取得好成绩。 22、马革裹尸:马革:马皮,用马皮把尸体裹起来,指英勇牺

关于描写战争残酷的句子

关于描写战争残酷的句子 关于描写战争残酷的句子 战争在你愿意时开始,却并不在你乐意时结束。 要进行战争只有一个借口,即通过战争我们可以生活在不受破坏的和平环境中。 从来就不存在好的战争,也不存在坏的和平。 战争一开始,地狱便打开。 所有的战争都是内部的战争,因为所有的人类都是兄弟。 第二次世界大战并不是美国和他的盟国的人民挑起的,他们并不是愚蠢的战争狂。那些在战争中报效国家而幸存下来的人们还清清楚楚地记得,他们浴血沙场是为了免遭敌人的蹂躏。为了这个目的,无数英雄豪杰为国捐躯,他们在我们心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迹。 我们必须成为民主制度的伟大兵工厂。对我们来讲,这是同战争本身一样严重的紧急状况。我们必须以同样的决心,同样的紧迫感,同样的爱国主义和牺牲精神来致力于我们的任务,就好象我们处在战争中表现的那样。 战争重要的是求取政治是的成果,而不是军事上的成功。 任意对待被征服者是战争给予征服者的权利。 对那些需要战争的人来说,战争是正义的;对那些失去一切希望的人来说,战争是合理的。 在战略上是打强的,在战役、战术上是打弱的。

战争满足了,或曾经满足过人的好斗的本能,但它同时还满足了人对掠夺,破坏以及残酷的纪律和专制力的欲一望。 只要还有一个德国人活下来,战争就将继续。 在战争中,任何拖延都是危险的。 懦夫在真正死去前就已经死过多次,勇者只品尝一次死亡的味道。 战争也爱吃精美的食品,他带走好人,留下坏人。 有国家就有战争。 人类一切和平合作的基础首先是相互信任,其次才是法庭和警察一类的机构。 我们将不惜一切牺牲保卫我国本土,我们要在滩头作战,在登陆地作战,在田野、在山上、在街头作战,我们在任何时候决不投降,即使整个英伦岛或大部分土地被占,我们饥寒交迫,我们所有由英国舰队武装和保护的海外帝国也将继续战斗。 告别了,武器。

《三国演义》战争的描写特点

《三国演义》战争描写的特点 摘要:本文从《三国演义》描写战争各具特色,将政治、外交与战争相交织,重视战略决策,在战争中写人物,在战争中穿插轻松、富有诗意的场面五个方面来论述《三国演义》战争描写的特点。 关键词:三国演义战争描写各具特色矛盾交织重视战略 《三国演义》全书运用现实主义笔法,采用“七实三虚〞的方法,共写了四十余次战役,上百个战斗场面,包容了这一历史时期所有重大的战役,再现了当时那纷争动荡的社会现实。在战争描写中作者善于抓住每场战争的特点,将战争写得各具特色,有声有色,绝少雷同。作者写这些战争或从大处着眼写全局,或从小处着手些片段;或以寡敌众弱胜强,或以强制弱众对寡;或旷日持久的对垒,或短兵相接的速决;既有上百万人参加的大战,也有千百人出场的小打;既有先胜后败转胜为败,也有先败后胜转危为安;既有刀枪相向沙场搏杀,也有运筹帷幄出奇制胜。作者描写的这些大大小小、各具特色的战争,充分展示了战争的特殊性、多样性和复杂性。《三国演义》描写战争将错综复杂的政治斗争、外交斗争等交织在一起,突出交战各方的各类矛盾冲突,为战争的结局埋下伏笔、做好铺垫;《三国演义》描写战争重视写统帅部的运筹帷幄,战略决策及战术的运用,多以计谋、兵法定胜负,为战争的结果设悬念、定格局;《三国演义》描写战争把着眼点放在最富有戏剧冲突的事件和最能展示人物思想、性格的情节上,不使复杂的情节掩盖人物的思想、性格,使人物性格、思想在复杂的情节中更加鲜明突出;《三国演义》描写的战争,多数并不表现的惨烈可怕,而如一首首英雄的史诗,常在剑拔弩张的紧张气氛中穿插一些轻松的场面,将战争写得张弛有度,富有诗情画意,富有强烈的节奏感。《三国演义》人众亊繁,矛盾复杂,描写战争的时间之长、次数之多、形式之多样、规模之宏大,在世界文学史上是罕见的。全书以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这三大战役为主要线索,中间夹杂了一些较次要的辅助性的战役,形成了一个战争体系,给人们展现了一幅壮阔的历史画卷。 现谨从《三国演义》将大小四十余次战役,上百个战斗场面写得多姿多彩、各不相同、千变万化;将政治斗争、外交斗争与战争交织在一起;重视统帅部的战略决策、战术的运用;在复杂的情节中反映人物性格、展示人物的思想;在紧张的气氛中穿插轻松的场面,将战争写得张弛有度,极富节奏感;这五个方面来分析《三国演义》战争描写的特点: 一、各具特色写战争,战斗场面不雷同。

描写战争场面的句子

描写战争场面的句子 1、旌旗猎猎,战鼓雷鸣,虎狼之师;兵锋所指,所向披靡;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背水一战,置死地而后生。 2、打不死,拖不垮;生就铁脚板,山川任我行。陈毅元帅有一首诗不错: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3、这便是**。要维护的始终是帝国的安宁,却又有多少人想过那些新鬼烦冤旧鬼哭的场景。恐怕,那些达官显贵们是不会想的吧。 4、将军在远方挥舞着戟,仿佛在用鲜血画画一般,那颗盔甲下面的永远不曾低下的头颅,是所有国人的希望,好像旗帜。他苦笑。 5、战士们一个个冲上去,挥舞着大刀浴血奋战,一个倒下了,另一个就替上去,一个战士浑身划得稀烂,在倒下去的一刻,还高喊口号,悲壮极了! 6、他踢踢脚边的尸体向左右望去,左边的兄弟右臂上插着一支箭,却用不熟练的左手死命地砍着,面目狰狞;右边的兄弟杀红了眼,大声的吼叫,嘴角甚至流出血来。 7、这时候,江面风力逐渐减弱,宋军水师开始了猛烈的反击。

在海鳅船上踏车的都是初临战阵的民工。他们毫无惧色,十分勇敢。士兵和民工们都说:“我们只有**协力,才能消灭敌人,求得生存!”宋军海鳅船冲入金军船队,同金军展开激战。海鳅船船体大,装有踏轮,速度比较快;金军的战船船体小,速度又比较慢,大部分被宋军的海鳅船撞沉了,半渡的金兵大半死在江中。完颜亮并不甘心失败。他把其余的船只重新集结起来,准备再次发动进攻。黄昏以后,有一队宋军从别处撤退下来,路过采石,虞允文叫他们打着旗,擂起鼓,从山后绕到江边。完颜亮以为是宋军援兵来到,不敢再战,慌忙命令金军船队往后撤退,舍舟登岸。虞允文命令强弩手乘胜追射,把金军杀得大败。完颜亮率领残兵败将,仍旧退回到和州。 8、在两军相持阶段,能否不断地补给军粮,会直接关系到**的胜败。一天,曹军的探子侦察到,有几千辆袁军的粮车,正往官渡这边押运过来。押运官韩猛是个有勇无谋的人,打起仗来轻敌少备。荀攸听到这一情况,便建议曹操派兵去劫夺袁绍的粮车。曹操派部将徐晃和史涣率兵前往,在半路上打跑了韩猛,烧掉了他押送的全部粮车和军用物资。到了十月,袁绍又派人从河北运来一万多车军粮,囤积在大营以北40里的故市、乌巢(都在今河南省延津县境内),还特派大将淳于琼带领一万人驻在那里保护。由于上次粮车被烧,沮授这次

三国演义战争描写艺术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论文题目 论《三国演义》描写战争艺术 论文作者:刘塑 准考证号:270112200029 作者单位: 指导教师:黄鹤 主考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 年月

内容摘要:《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他以魏、蜀、吴三国的兴亡为线索,描绘了三国时期尖锐复杂的政治斗争与战略决策。以人作为叙事的中心和灵魂,擅于描写战争是它的杰出成就。继承并发扬了《史记》、《左传》对战争的描写方法。全书共120回,共描写四十多次战争,都特色鲜明,摇曳多姿。作者着力描写战争,写出战争的各个方面,如双方的政治斗争与战略决策,战略思想,谋略与战术合理运用,人物形象的刻画,都写的丰富多彩,千变万化,各具特色。符合冷兵器时代大小规模战争的客观规律,体现了以主帅“谋略”得失为成败关键的原则。尤其对重大战役更是着力描写。其中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更是决定了三国魏、蜀、吴的国运。虽然战争精彩纷呈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但作者更是以恢宏的笔调描述了战争的残酷的一面。通过作者对战争描写的研读,体会它对我们今天工作、生活的启发意义。

论《三国演义》描写战争艺术 一、乱世的起源—政治斗争与战略决策 东汉末年,由于政治的黑暗腐败和天灾频繁,爆发了黄巾起义,朝廷派兵镇压。虽然镇压成功但也动摇了汉朝的统治根基。紧接着宦官与外戚的争斗使汉朝走向崩溃的边缘。到了董卓进京时,汉朝已经开始瓦解。董卓的专权使各路诸侯联合起来讨伐董卓。在讨伐的过程中,各路诸侯为争夺天下,各据一方,经过战争的较量后形成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三国之间又不断地进行斗争,最后相继灭亡,由西晋统一了全国。就如《三国演义》的开篇所写的“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样一段由合而分,又由分而合的历史发展过程。这个过程,就是不同的政治集团之间进行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的过程。各个政治集团进行政治斗争的最终目的是要统一天下,而达到这一目的的重要手段就是战争。军事斗争是政治斗争的最高表现形式。军事斗争和政治斗争是不可分割的,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三国演义》成功地描写了众多的战争场面大多形象鲜明,各具特色。每次战争之前或战争中,交战双方为了能使自己在交战中取得胜,总是先采取一些政治措施,展开一系列的外交活动,从而促使条件有利于自己的一方转化。具体到每一场战争并不是静止或孤立地单纯写战争,并不是一味的写交战双方的打打杀杀,而是特别重视战略决策的作用。谁能在战争中决策得当,决策正确,谁就能取得相当的主动权,谁就能在战争中取胜;反之谁决策失当,决策失误,谁就失去了战争的主动权。这期间最经典的是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前夕,孙策死前把东吴托付给孙权。东吴根基不稳,又逢新主。孙权听从诸葛谨之言“勿通袁绍,且顺曹操,然后乘便图之。”于是与曹操结盟。袁绍听后大怒,起七十余万人马,攻取许昌。曹操起军七万迎敌。就这样官渡之战打响了。战前田丰狱中上书谏言:“今且宜静守以待天时,不可妄兴大兵。恐有不利。”绍怒,欲斩田丰。在官渡之战中,战争一开始,双方的力量对比,客观条件的优劣差别都不利于曹军。袁绍兵多粮足,主动攻打曹操,曹操兵少粮乏,被动应战,粮草成了影响双方胜败的关键。对这一点,双方谋士都看得很清楚。袁绍的谋士沮授说:“我军虽众,而勇猛不及彼军;彼军虽精,而粮草不如我军。彼军无粮,利在急战;我军有粮,宜且缓守。若能旷以日月,则彼军不战自败矣。”曹操的谋士荀攸说:“绍军虽多,不足惧也。我军俱精锐之士,无不以一当十,但利在急战,若迁延日月,粮草不敷,事可忧矣。”但对于各自谋士的正确分析与判断,双方主帅在决策上却有天壤之别,袁绍听了沮授的话是“怒曰”,曹操听了荀攸的话是“所言正合我意”,由此,双方主帅的谋略见识,决策能力高下立判。

描写古代战争的词语

描写古代战争的词语 [标签:栏目] ,描写古代战争的词语 1、枕戈寝甲:枕着戈、穿着铠甲睡。形容经常生活在**之中。 2、兵无常势:兵:**;常:常规、不变;势:形势。指用兵作战没有一成不变的方式。指根据敌情采取灵活对策。 3、白骨露野:露:暴露;野:野外。死人的白骨暴露在野外。形容**或灾难所造成的悲惨景象。 4、戎首元凶:戎首:挑起**的首犯;元凶:制造祸端的大头目。指挑起**的罪魁。 5、黩武穷兵:黩:随便,任意;穷:竭尽。随意使用武力,不断发动侵略**。形容极其好战。 6、兵革之祸:兵革:兵器战甲,引申为**。指发生**。 7、以战去战,以杀去杀:去:消除。用**去消灭**,用严峻的法律禁止人犯法。 8、勤兵黩武:黩:轻率。滥用武力,肆意发动**。形容极端好战。 9、非战之罪:不是**本身的罪过。一般用来作为**失败开脱罪责之辞。 10、减灶之计:在**中隐瞒自己军队的实力来麻痹敌人。 11、铸甲销戈:销熔铁甲兵器。借指结束**,实现和平。 12、大动干戈:干戈:古代的两种武器。大规模地进行**。比喻大张声势地行事。 13、戎马倥偬:指在**中军务紧迫繁忙。 14、兵戎相见:兵戎:武器。以武力相见。指用**解决问题。 15、兵戈抢攘:兵戈:武器,指**;抢攘:纷乱。形容**时期社会动荡混乱。 16、**贩子:挑起**的人。指依靠煽动**而从中牟利的人。 17、以逸制劳:逸:安闲;劳:疲劳。指在**中做好充分准备,养精蓄锐,等疲乏的敌人来犯时给以迎头痛击。 18、兵连祸深:兵:指**。**连年不断,灾祸持续相结。 19、赤地千里:赤:空。形容天灾或**造成大量土地荒凉的景象。

史记中的战争场面描写

2013年2月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Feb.,2013 第31卷第1期JOURNAL OF SOCI AL SCIENCE OF JIA MUSI UNIVERSI TY Vol.31 No.1 论 史记 中的战争场面描写 王俊杰1 ,丁万武 2 (1.河北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24;2.军械工程学院基础部,河北石家庄050003) [摘 要] 史记 中的战争场面描写,五彩斑斓,雄浑大气。以史传与战争小说为参照, 史记 战争场面描写呈现出以下特征:峻洁简净,不枝不蔓;战斗描写,泄郁抒愤;自然描写,点到为止;小说倾向,实中有虚。 史记 战争场景之所以具有强大的震撼力,与司马迁敢于打破史家 潜规则 密切相关,也源自他对前代艺术经验的广泛汲取。司马迁叙战除了以史为鉴,还有要把曾经发生过的战争活灵活现地再现于笔端的自觉意识,描写英雄们酣畅淋漓的战场搏杀也是他宣泄情感的一种方式。 [关键词]司马迁; 史记 ;战争场面;描写 [中图分类号]K2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882(2013)01-0092-04 史记 与 左传 等以写战争著称的先秦典籍相比,它不仅写天时、地利、人和等战争发生的宏大时空背景,以及战前、战中的伐谋与伐交,还描写了许多精彩的战争场面,如观师盟津与牧野誓师( 周本纪 )、马陵道( 孙子吴起列传 )、火牛阵( 田单列传 )、大泽乡起义( 陈涉世家 )、巨鹿之战、彭城之战与东城快战( 项羽本纪 )、井陉之战与潍水之战( 淮阴侯列传 )、白登之围( 匈奴列传 、 韩信卢绾列传 )、李广数次战匈奴( 李广列传 )、马邑之伏( 韩长孺列传 、 匈奴列传 )、漠北决战( 卫将军骠骑列传 、 匈奴列传 ),毕竟敌对双方孰胜孰败最终还要在战场上见分晓。这些战争场面中有以有道伐无道的战前誓师大会,有凭山高路险以伏兵毙敌之大将,有千牛竞奔烈焰滚滚的火牛大阵,有振臂一呼揭竿而起的农民大起义,有杀声振天威震敌胆的破釜沉舟,有四面楚歌的生死之战,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背水一战,有天寒地冻冒然轻进的身陷重围,有百发百中箭退敌兵的浪漫传奇,有张开口袋请君入瓮的战略大埋伏,有风沙滚滚刀枪蔽日的塞外决战。司马迁笔下的战争场面五彩斑斓,雄浑大气,每一个战争场面就是一幅铁血奔腾气势磅礴的战争画轴。 史记 中的战争场面描写五彩缤纷,波澜壮阔。与 左传 汉书 等正统史传相比,其战场描写既有数量上的增加,更有质量上的提高,呈现出 小说化 倾向。如果与 三国演义 等战争小说相比,它的史家特色又凸显出来。以史传与战争小说为参照, 史记 战争场面描写 呈现出以下几个特征: 一、峻洁简净,不枝不蔓 柳宗元以 洁 来称许 史记 ,他说: 谷梁子 、 太史公 甚峻洁,可以出入。 ( 报袁君陈秀才避师名书 )又说: 参之 太史 以著其洁 。(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柳宗元没有进一步解释 洁 的含义,桐城派主将方苞对此有阐发,他说: 子厚以 洁 称太史公,非独辞无芜累也,明于义法,而所载之事不杂,故其气体为最洁也。 ( 归方评点史记 绛侯周勃世家 )桐城派的余脉曾国藩对此也有解释: 事绪繁多,叙次明晰,柳子厚所称太史之 洁 也。 ( 求阙斋读书录 卷三)综合前贤的评述,柳宗元所谓的 洁 ,是指司马迁见识高超,叙事能抓住要害,能用最少的文字把纷繁的历史写得井井有条,语言不枝不蔓,干净利落。 高祖本记 所叙垓下战阵就很能体现司马迁写战 峻洁 之妙: 五年,高祖与诸侯兵共击楚军,与项羽决胜垓下。淮阴侯将三十万自当之,孔将军居左,费将军居右,皇帝在后,绛侯、柴将军在皇帝后。项羽之卒可十万。淮阴先合,不利,却。孔将军、费将军纵,楚兵不利,淮阴侯复 乘之,大败垓下。 [1](P378-379) 陈仁锡云: 淮阴侯极得意之阵,太史公极用意之文。曰: 孔将军居左,费将军居右 ,张左右翼也;淮阴侯小却,诱敌也; 复乘之 ,合战也。所谓 以正合,以奇胜,奇正还相生 也。 [2](P718)司马迁所叙垓下战阵,仅六 92 [收稿日期]2012-11-12 [基金项目]2012年河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史记 战争文学研究 (SZ129032) [作者简介]王俊杰(1973-),男,河南鄢陵人,博士,河北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讲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丁万武(1966-),男,河北唐山人,硕士,军械工程学院基础部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关于战争场面的成语

关于战争场面的成语 关于战争场面的成语 1、擦拳抹掌:形容战斗或劳动之前,人们精神振奋,跃跃欲试的样子。 2、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意思是山势又高又险,一个人把着关口,一万个人也打不进来,形容地势十分险要。 3、马壮人强:犹言人强马壮。形容军队的战斗力很强或军容很盛。 4、全民皆兵:指把能参加战斗的人民全都武装起来,随时准备歼灭入侵之敌。 5、乌合之众:象暂时聚合的一群乌鸦,比喻临时杂凑的、毫无组织纪律的一群人。 6、金鼓连天:金鼓:古时作战,用金钲和战鼓指挥士兵,击鼓表示前进,鸣金表示后退;连天:响彻云霄。形容军威盛大或战斗激烈。 7、草木皆兵:把山上的草木都当做敌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8、各自为战:各自成为独立的单位进行战斗。 9、战火纷飞:形容战斗频仍、激烈。 10、兵强马壮:兵力强盛,战马健壮。形容军队实力强,富有

战斗力。 11、四面楚歌: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 12、赤膊上阵:光着膀子上阵,比喻亲身上场,不加掩饰地进行活动。 13、纵横驰骋:纵:南北方向;横:东西方向;驰骋:纵马疾驰。不受阻挡地往来奔驰。形容英勇战斗,所向无敌。也比喻写作上才思奔放,意到笔随。 14、枪林弹雨:枪杆象树林,子弹象下雨。形容战斗激烈。 15、粮尽援绝:粮食用尽,援兵断绝。比喻战斗处于十分艰难的境地。 16、兵勇将猛:士兵勇敢,将帅勇猛。形容战斗力很强。 17、用兵如神:调兵遣将如同神人,形容善于指挥作战。 18、刀折矢尽:折:断;矢:箭。刀也断了,箭也用尽了。形容战斗到最后,无力再战了。 19、打草惊蛇:打草惊了草里的蛇,原比喻惩罚了甲而使乙有所警觉,()后多比喻做法不谨慎,反使对方有所戒备。 20、鸣金收兵:用敲锣等发出信号撤兵回营。比喻战斗暂时结束。 21、弓开得胜:弓:射箭的武器。形容战斗一开始就获得了成功。也用来比喻事情一开始就取得好成绩。 22、马革裹尸:马革:马皮,用马皮把尸体裹起来,指英勇牺牲在战场。

三国演义战争描写艺术

浅谈《三国演义》中的战争描写艺术 赵学丽 摘要:《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名著之一。它以魏、蜀、吴三国的兴亡为线索,描绘了三国时期尖锐复杂的政治军事斗争。作者以恢宏的笔调描述了战争残酷的一面,但其中更以尖锐复杂的政治军事斗争描写中体现出谋略的应用。 关键词:军事思想谋略的应用战争描写

浅谈《三国演义》中的战争描写艺术 《三国演义》是写古代战例的典范作品,它以大量的篇幅描写了无数的大大小小的战争。特别精彩的是对战前准备的描写:敌对双方如何确定战略战术,如何调兵遣将,如何刺探虚实,如何利用对方的弱点,都写得十分生动逼真。善于描写战争,提供封建社会战争的某些有价值的研究材料,是《三国演义》具有积极意义的又一个重要方面。而且这本书在描写军事战争的同时,也不失文采。 《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最重要的是在战争描写和人物塑造上。小说最擅长描写战争,并能写出每次战争的特点。注意描写在具体条件下不同战略战术的运用,指导作战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而不把主要笔墨花在单纯的实力和武艺较量上。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每次战争的写法也随战争特点发生变化,在写战争的同时,兼写其他活动,作为战争的前奏、余波,或者战争的辅助手段,使紧张激烈、惊心动魄力的战争表现得有张有弛,疾缓相间。如在赤壁之战前描写孙、刘两家的合作、诸葛亮、周瑜之间的矛盾,曹操的试探,孙、刘联军诱敌深入的准备等等,在人物塑造上,小说特别注意把人物放在现实斗争的尖锐矛盾中,通过各自的言行或周围环境,表现其思想性格。如曹操的奸诈,一举一动都似隐伏着阴谋诡计;张飞心直口快,无外不带有天真、莽撞的色彩;诸葛亮神机妙算,临事总可以得心应手,从容不迫。著名的关羽“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张飞“威震长坂桥”、“赵云”单骑救幼主”、诸葛亮“七擒孟获”、“空城计吓退司马懿”等更是流传极广的篇章。 小说最擅长描写战争,并能写出每次战争的特点。注意描写在具体条件下不同战略战术的运用,指导作战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而不把主要笔墨花在单纯的实力和武艺较量上。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等,每次战争的写法也随战争特点发生变化,在写战争的同时,兼写其他活动,作为战争的前奏、余波,或者战争的辅助手段,使紧张激烈、惊心动魄力的战争表现得有张有弛,疾缓相间。如在赤壁之战前描写孙、刘两家的合作、诸葛亮、周瑜之间的矛盾,曹操的试探,孙、刘联军诱敌深入的准备等等。如下来具体分析《三国演义》中战争描写的艺术性。 一、《三国演义》于战争描写中体现了谋略的综合应用

描写古代男子的句子

描写古代男子的句子 导读:1、身材高大,面貌粗犷。皮肤粗黑不用说,双眼细长而常常带上一种病态的黄色,使人不欲久看。虽然外貌粗犷豪雄,但头发和指掌都比一般人来得纤细。 2、何平叔美姿仪,面至白。魏明帝疑其傅粉,正夏月,与热汤饼。既啖,大汗出,以朱衣自拭,色转皎然。 3、只见那人俊美绝伦,脸如雕刻般五官分明,有棱有角的脸俊美异常。外表看起来好象放荡不拘,但眼里不经意流露出的精光让人不敢小看。一头乌黑茂密的头发,一双剑眉下却是一对细长的桃花眼,充满了多情,让人一不小心就会沦陷进去。高挺的鼻子,厚薄适中的红唇这时却漾着另人目眩的笑容。 4、一拢红衣,玄纹云袖,席地而坐,一男子低垂着眼脸,沉浸在自己营造的世界里,修长而优美的手指若行云流水般舞弄着琴弦,长长的睫毛在那心型脸上,形成了**的弧度,人随音而动,偶尔抬起的头,让人呼吸一紧,好一张翩若惊鸿的脸!只是那双眼中忽闪而逝的某中东西,让人抓不住,却想窥视,不知不觉间人已经被吸引,与音与人,一同沉醉。 5、只见他身材伟岸,肤色古铜,五官轮廓分明而深邃,犹如希腊的雕塑,幽暗深邃的冰眸子,显得狂野不拘,邪魅性感。 6、宋江眼如丹凤,眉似卧蚕。滴溜溜两耳悬珠,明皎皎双睛点漆。唇方口正,髭须地阁轻盈;额阔顶平,皮肉天仓饱满。坐定时浑

如虎相,走动时有若狼形。年及三旬,有养济万人之度量;身躯六尺,怀扫除四海之心机。志气轩昂,胸襟秀丽。刀笔敢欺萧相国,声名不让孟尝君。 7、白衣黑发,衣和发都飘飘逸逸,不扎不束,微微飘拂,衬着悬在半空中的身影,直似神明降世。他的肌肤上隐隐有光泽流动,眼睛里闪动着一千种琉璃的光芒。容貌如画,漂亮得根本就不似真人这种容貌,这种风仪,根本就已经超越了一切人类的美丽。他只是随便穿件白色的袍子,觉得就算是天使,也绝对不会比他更美。这种超越的男女,超越了世俗的美态,竟是已不能用言词来形容。 8、如黑曜石般澄亮耀眼的黑瞳,闪着凛然的英锐之气,在看似平静的眼波下暗藏着锐利如膺般的眼神,配在一张端正刚强、宛如雕琢般轮廓深邃的英俊脸庞上,更显气势逼人,令人联想起热带草原上扑向猎物的老虎,充满危险性。 9、他的魔并不仅在于那张看了会令人痴醉的脸,而是他整个人散发的神秘阳刚气质。高大的身躯,结实的双腿,纠结的膀臂,隆起的健壮胸肌,低沉的嗓音。 10、端的那男子自有关爷之勇。浩浩中不失文雅秀气。九寸身躯足以顶天立地。令各位风尘女子望尘莫及。待字闺秀拂面难望。 11、他绝美的面容,浅蓝细格的衬衣,手腕处松松挽起,简洁略带华美,又有几分说不出的性感,就像参加完豪华夜宴后刚刚将晚礼服随手扔掉的王子。

描写战争残酷的句子感言汇总

描写战争残酷的句子感言汇总 战争留下的是鲜血、是落寞、是毁于一旦的家园、更是永远无法弥补的伤痛。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描写战争残酷的句子,欢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描写战争残酷的句子1 1、战争是人类生活中一种具有头等重要意义的生物法则,它是人类社会中不可缺少的起调作用的东西。 2、一个国家只有在战争时期才会处于和睦形态。——休金 斯米尔 3、这个时代的重大的问题不是演说和决议所能解决的,这些问题只有铁和血才能解决。 4、战争是帝王的娱乐。——英国 5、这个时代的重大的问题不是演说和决议所能解决的??这些问题只有铁和血才能解决。——俾斯麦

6、战争从有私财产和阶级以来就开始了的,用以办理阶级和阶级、民族和民族、国家和国家、政治集团和政治集团之间的,在一定生长阶段上的矛盾的一种最高的斗争情势 7、黄金和财富是战争的主要根源。——塔西佗 8、战争是强迫敌人服从我们意志的一种暴力行为。——克劳塞维茨 9、战争在你愿意时开始,却并不你乐时结束。 10、我不曾学会演奏美妙的音乐,但我知道如何让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城变得光荣与伟大。——地米斯托克利雅典海军之父 11、战争满足了,或曾经满足过人的好斗的本能,但它同时还满足了人对掠夺,破坏以及残酷的纪律和专制力的欲望。——查埃利奥特 12、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3、战争从有私财产和阶级以来就开始了的,用以解决阶级和阶级、民族和民族、国家和国家、政治集团和政治集团之间的,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矛盾的一种最高的斗争形式。 14、战争的先决条件是:以好斗为唯一美德,以求和为唯一 耻辱。——肖伯纳

15、一次公理的战争能在高尚的国度里唤起神圣的爱的力 量,这已为无数感人的事例所证实。特赖奇克 16、建立一个国家靠的不是梦想,它终极总要诉诸血和铁。 史文明 17、一次正义的战争能在高尚的国度里唤起神圣的爱的力 量,这已为无数感人的事例所证实。——特赖奇克 18、战争是死神的盛宴。 —麦克阿瑟 19、只有不怕死的人才配活着。— 20、战争也爱吃精美的食品,他带走好人,留下坏人。 描写战争残酷的句子2 1、长征是革命战争史上伟大的史诗,而且不仅于此“长征已经完成,红军正在继续创造历史。”——美国著名女记者艾格尼丝·史沫特莱《伟大的道路》 2、领土不须谈判,只须战争。原谅他是上帝的事,我的任 务是送他去见上帝---普京 美德,以求和为唯一 3、战争的先决条件是:以好斗为唯一 耻辱。——肖伯纳 4、战争只能带来伤害,到头法国仍是法国,德国仍是德国

描写战争场面精彩段落

描写战争场面精彩段落 篇一:有关战争场面的成语 有关战争场面的成语 1、赤地千里:赤:空。形容天灾或战争造成大量土地荒凉的景象。 2、硝云弹雨:硝烟如云,子弹像雨。形容激烈的战斗。 3、有事之秋:指战争或多事故的年头。 4、楚界汉河:楚、汉相争中双方控制地区之间的地界与河流。后常比喻战争的前线。 5、兵强马壮:兵力强盛,战马健壮。形容军队实力强,富有战斗力。 6、兵微将乏:乏:缺乏。形容军队战斗力薄弱。 7、以战养战:利用战争中获取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继续进行战争。 8、鸣金收兵:用敲锣等发出信号撤兵回营。比喻战斗暂时结束。 9、各自为战:各自成为独立的单位进行战斗。 10、枪林弹雨:枪杆象树林,子弹象下雨。形容战斗激烈。 11、刀折矢尽:折:断;矢:箭。刀也断了,箭也用尽了。形容战斗到最后,无力再战了。 12、风尘之变:风尘:比喻战乱。指战争的灾乱。

13、不战而溃:溃:溃败。没有开战就自行崩溃。形容毫无战斗力。 14、刀枪入库:没有战争,不用武备;和平麻痹,解除武装,不作戒备 15、肝髓流野:形容战斗激烈残酷、尸横遍野。 16、白骨露野:露:暴露;野:野外。死人的白骨暴露在野外。形容战争或灾难所造成的悲惨景象。 17、持枪实弹:持:握。手握钢枪,子弹上膛。形容全副武装,准备战斗。 18、倒载干戈:倒:把锋刃向里倒插着;载:陈设,放置;干戈:古代的两种兵器,泛指武器。把武器倒着放起来,比喻没有战争,天下太平。 19、偃革倒戈:指停息武备,不事战争。 20、擦拳抹掌:形容战斗或劳动之前,人们精神振奋,跃跃欲试的样子。 21、金鼓连天:金鼓:古时作战,用金钲和战鼓指挥士兵,击鼓表示前进,鸣金表示后退;连天:响彻云霄。形容军威盛大或战斗激烈。 22、休养生息:休养:何处保养;生息:人口繁殖。指在战争或社会大动荡之后,减轻人民负担,安定生活,恢复元气。 23、飞箭如蝗:飞:飞快,迅速;蝗:蝗虫。飞快的箭像成群的蝗虫一样多。形容激烈的战斗。

描写古代战争的古诗有哪些

描写古代战争的古诗有哪些 那么描写古代战争的古诗有哪些呢?让我们来了解下吧。 描写古代战争的古诗有哪些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恒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1、政治上,它使中国损失了更多的主权和领土,中国丧失了1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中俄北京留守北京和洋人周旋的恭亲王奕欣留守北京和洋人周旋的恭亲王奕欣 2、经济上,外国侵略势力扩张到中国沿海各省,并伸向中国内地,方便了列强倾销商品,掠夺廉价原材料和劳动力,使中国受到资本主义经济的侵略性冲击。 3、鸦片贸易合法化、华工出国及允许外国人前往内地传教,都使中国的社会矛盾更加激化。 4、外国公使驻京加强了对清政府的影响和控制。 5、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占领京城,火烧圆明园,对中国文化和心理都造成了沉重打击,地主阶级分化,部分满清统治者痛定思痛,决定"师夷长技以制夷",从而开始了"洋务运动",迎来了回光返照的同治中兴。 6、丧失大片领土。 割让给英国的九龙半岛只是弹丸之地,而割让给沙俄的领土则前后达150万平方公里之巨,奠定了后来中华民国的版图基础。

论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特色

论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特色 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是一个各方势力军阀割据、战争频发的换乱时期。这一时期的历史,实际上就是一部宏大而残酷的战争史。而《三国演义》就是以这个历史时期为题材的,描写整个三国的形成和三国最终统一归晋的伟大历史小说。它的主要内容就是战争的历史性再现,因而战争描写成了小说的主基调,体现出独具魅力的艺术特色。 一、在描写战争的进程中,刻画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 小说创作的主要任务,在于塑造人物形象。《三国演义》在描写战争时,十分注重人物的刻画,在紧张激烈的战争中展现各色人物的性格和神态,成功的塑造出各种各样形神兼备穷形尽相的人物形象。 小说对曹操这一人物形象的刻画就是如此。例如在赤壁大战中,在紧张激烈的环境下,曹操却横槊赋诗歌以咏志,霸气十足;赤壁惨败后他竟“三次大笑”。他在一场惨烈的杀戮中败下阵来仓皇而逃,却仍笑说:“周瑜无谋,诸葛亮少智。诸葛、周瑜毕竟智谋不足,到底是无能之辈。”这种败军之将反过来讥笑对手无能的反常行为,表现了曹操这一人物的独特性格:虽处劣势逆境仍雄心勃勃,不坠青云之志。再如在讨伐陶谦的战斗中,曹操为泄其父被杀之怒气,下令攻破城池后,将城中百姓全部屠戮,甚至还发掘坟墓,暴露了曹操的极尽凶残的一面。在西凉与马超的大战中,曹操为了逃命脱袍割须;在被追赶落马后,巧妙的绕树而行。虽然出足了洋相,但是他在危急之中仍然沉着应对,体现了他的足智多谋与临危不惧。在当阳之战中,当曹操在观阵中,看到赵云力杀群雄毫无畏惧,赞叹道“真虎将也!”并说“吾当生致之”。命令众将如赵云到,不许放冷箭。一句赞叹,一个命令,把曹操重才爱将的形象成功地刻画出来。通过这一系列战争的刻画,一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就跃然纸上。 优秀的小说往往能够以寥寥数笔写出多层次的事件与人物。当阳之战,不但写出了曹操的形象与气质,更成功的塑造了张飞这个人物形象。当他听说赵云去投奔曹操时,他勃然大怒,草率地认为赵云定是贪图富贵背信弃义。但当看到赵云向他求救时,又义无反顾地让赵

关于描写战争场面的句子

关于描写战争场面的句子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流星飞玉弹,宝剑落秋霜。 都尉反龙堆,将军旋马邑。 军门频纳受降书,一剑横行万里馀。 随着枪声的一声声响起,一个有一个战士倒了下去,血洒在了枪上。后面的战士又捡起那沾满血的枪。子弹没有了,他们就将刺刀作枪,仇恨做子弹,一声一声的枪声和一声一声的呐喊声在一起,喊出了世界上最摄人心魄的声音! 同样是青春年华,同样是可爱的年纪,却没有朗朗的读书声,只有战场上的吼叫与呐喊声。 硝烟袅袅战场上,朱德带领战士们与敌人激烈抗战的惊心动魄的场面,深深地震撼我的心灵。 前线的战士们枪林弹雨中穿行,到如今,哪怕仅仅是凭吊着古战场,仍然感到了当时惊心动魄的气氛 泡在前面的战士倒下了,后面的人抓去他的枪接着跑。炮声枪声叫喊声弥漫在战场,没有人退缩。 血红的晚霞在渐渐消退,双方就这样死死对峙着,既没有任何一方撤退,也没有任何一方冲杀,谷地主战场上的累累尸体和丢弃的战车辎重也没有任何一方争夺。就象两只猛虎的凝视对峙,谁也不能先行脱离战 战争,从来都不会使正常而富有正义的人们感到舒心愉悦,

只会使他们在惊心动魄之余承受着巨大的苦难。 没有什么比战争更残酷得了,眼睁睁地看着平日里朝夕相处的战友一个接一个地倒下去。但是,为了祖国为了人民,仍是不能有一分钟分神,不能有一分钟的伤感,只能强忍着泪从战友的尸体上跨过去,而报答在地下长眠的战友们的,只有战争胜利后的鲜花和欢呼! 岳云来到颍昌,兀术果然亲自率兵来攻。岳云和王贵合力攻杀,城内守军便把预备兵力投入战斗,岳家军斗志愈加旺盛。岳军以骑兵800担任正面冲锋,步军列置左、右两翼,来对付金军的骑兵。双方从早上杀到中午,岳家军的将士无一人怯战后退。岳云手执双锤,在敌阵中往来冲杀。虽然身受重伤,血染战袍,仍然浴血奋战。接着董先、胡清率部赶到,投入战斗,终于把金军打败,歼敌5000余人。 在这月明风清的日子里,战争的炮火响彻云霄。 在一片惊天动地的叫喊声中,无数个英勇战士冲上了战场。 秦兵沿河岸层层布阵,晋军要想渡河,困难很大。秦军虽然在洛涧吃了败仗,锐气受到一些挫折,但是人数仍然比晋军多好几倍。谢石和谢玄认为:晋军现在只要能够抓紧时间,争取主动,进行速决战,就有取得胜利的可能。要不然,如果苻坚的人马全部到齐,胜负就很难预料了。他们进一步制定了引诱秦军进行速决战,并且力争一举击溃秦军的作战计划。 这便是战争。要维护的始终是帝国的安宁,却又有多少人想过那些新鬼烦冤旧鬼哭的场景。恐怕,那些达官显贵们是不会想的吧。

三国演义论文

浅析《三国演义》 摘要:《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其中蕴涵着丰富的价值观,人生观,军事观等等。有许多东西在三国演义中被完美体现出来,本文通过对三国演义的一番品读,得出的一些结论,在现代社会中仍然被广泛应用着。 关键词:三国演义、版本、典范、启示、地位影响 一、《三国演义》的版本 《三国演义》版本甚多,仅现存的明代刊本就有大约30种,清代刊本70余种。各种版本数量之多,关系之复杂,在古代小说中都十分突出。过去一个长时期中,人们对此缺乏认真细致的研究,误以为《三国》的版本问题比较简单,形成这样几点普遍的误解: (1)明代嘉靖壬年(元年,1522年)序刻本《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最接近罗贯中原作的版本,或者就是罗氏原作; (2)《三国演义》只有由嘉靖元年本派生的一个版本系统; (3)在众多的《三国》版本中,最值得重视的只有嘉靖元年本(一些人径直称之为“罗本”)和清初毛纶、毛宗岗父子评改本(简称“毛本”)两种。 二、历史小说的典范 1.历史与虚构 《三国演义》不仅是较早的一部历史小说,而且代表着古代历史小说的最高成就。小说采用浅近的文言,明快流畅,雅俗共赏;笔法富于变化,对比映衬,旁冗侧出,波澜曲折,摇曳多姿。又以宏伟的结构,把百年左右头绪纷繁、错综

复杂的事件和众多的人物组织得完整严密,叙述得有条不紊、前后呼应,彼此关联,环环紧扣,层层推进。《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更重要的是在战争描写和人物塑造上。 小说最擅长描写战争,并能写出每次战争的特点。注意描写在具体条件下不同战略战术的运用,指导作战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而不把主要笔墨花在单纯的实力和武艺较量上。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等,每次战争的写法也随战争特点发生变化,在写战争的同时,兼写其他活动,作为战争的前奏、余波,或者战争的辅助手段,使紧张激烈、惊心动魄的战争表现得有张有弛,疾缓相间。如在赤壁之战前描写孙、刘两家的合作、诸葛亮、周瑜之间的矛盾,曹操的试探,孙、刘联军诱敌深入的准备等等,在人物塑造上,小说特别注意把人物放在现实斗争的尖锐矛盾中,通过各自的言行或周围环境,表现其思想性格。如曹操的奸诈,一举一动都似隐伏着阴谋诡计;张飞心直口快,无外不带有天真、莽撞的色彩;诸葛亮神机妙算,临事总可以得心应手,从容不迫。著名的关羽“温酒斩华雄”、张飞“威震长坂桥”、赵云“单骑救幼主”、诸葛亮“七擒孟获”等更是流传极广的篇章。《三国演义》虽以历史为题材,但它毕竟不是史书而是文学作品。因为它经过了艺术加工,有不少虚构。 2.结构与情节 它的结构,既宏伟壮阔而又严密精巧。时间长达百年,人物多至数百,事件错综,头绪纷繁。而描述既要符合基本事实,又要注意艺术情节的连贯。因此,在结构的安排上是有很大困难的。可是作者却能写得井井有条,脉络分明,各回能独立成篇,全书又是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这主要得力于作者构思的宏伟而严密。他以蜀汉为中心,以三国的矛盾斗争为主线,来组织全书的故事情节,既写

描写古代战争的诗词

描写古代战争的诗词 导读:1、《陇西行》 唐·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2、《前出塞》 唐·杜甫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立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3、《沁园春·雪》 一九三六年二月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4、《雁门太守行》 唐·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5、《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6、《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宋·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和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7、《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千尺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8、《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9、《石壕吏》 唐·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论三国演义战争描写的特色

论三国演义战争描写的特色 《三国演义》战争描写的特点和成就,可以概括为六个字:丰富、深刻、生动。丰富,是指它写出了战争的多姿多彩,每次战争,各有特点,互不雷同;深刻,是指它通过真实的艺术描写,反映出了战争的客观规律,可以给我们以深刻的思想启示;生动,是指它的描写具体、形象,有声有色,特别是通过战争的描写塑造了一系列性格鲜明、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三国演义》全书最突出的是关于三大战役的描写: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这三次大的战役,都影响到三国时期的整个历史进程,同时又在全书的艺术构思和艺术结构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作者是很用心地写出来的,所以具有很高的典型意义。这三次大的战役,有其相似之处:都是以弱对强,都用了火攻,结果都是强弱转化,弱者战胜了强者。但作者写来却毫不雷同,而是各具特色,显得丰富多彩。这是因为作者具体地写出了三次战役交战双方不同的特点,所处的不同的环境条件,所面临的不同矛盾,以及不同的强和弱的转化过程。 《三国演义》写战争写得很深刻,主要表现在它并不是停留在两军对垒、两阵对圆、两将交锋等程式化、简单化的描写上,而是从多方面复杂的矛盾斗争来展现战争的发展进程,将军事斗争、政治斗争乃至外交斗争结合起来描写。《三国演义》写战争不完全是一种军事力量(如兵力、粮草等)的较量,而是更着重于表现指挥员的战略、战术指导思想是否正确,突出了战争中人的主观作用,将斗武和斗智、斗勇结合起来。特别是斗智,也就是谋略的运用,在战争胜负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于规模宏大的战役,作者总是将各次战争特定的环境、条件,双方的战略布署,战术运用,力量对比,矛盾转化等等都作了具体生动的描写,深刻地揭示出战争中矛盾转化的过程和胜败的原因。因此,不必等到作者写出最后的结果,读者就能从小说对战争进程的真实描写中,判断出谁胜谁负,而且了解到为什么胜和为什么负的原因。 三大战役中,赤壁之战是最复杂、最丰富,也是描写得最为精彩的。这实际上写的是在一场重大的军事斗争之前的一场外交斗争。作者以精彩的笔墨,生动地写出这场尖锐复杂、惊心动魄的外交斗争,表现了《三国演义》的作者在描写战争时眼界很开阔,不是只看到具体的战役本身,而是对战争的进程和全局有全面的把握和深刻的认识。说明《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的深刻性,其中所揭示的内容,与以科学总结战争客观规律著名的《孙子兵法》是完全相符的。如:知已知彼,百战不殆;兵不厌诈;以已之长,攻敌之短;骄兵必败等等。这些,即使在今天进行战争也还是有参考价值的,对我们处理其他事务也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三国演义》对战争的描写,有时从大处着墨,如大将军勒马横刀,收“铁骑突出刀枪鸣”之效;有时从小处下笔,收“低眉信手续续弹”之功。两种手法往往互相补充。例如(《三国演义》第46回),“用奇谍孔明借箭”一回,就写得忙中有闲,动中有静。孔明与鲁肃坐在扎满草人的船中,向曹军水寨开去。鲁肃惊问:“倘曹兵齐出,如之奈何?”孔明却谈笑自若。作者又别具匠心,引了前人一篇《大雾垂江赋》,给异常紧张的气氛增添了无尽的诗情画意。一面是“只顾酌酒取乐”,一面是鼓声震天,箭如雨发。结果是诸葛亮空赚了曹军十万余支箭。既损了曹军军备,又破了周瑜加害之心。纵观整个事件过程,忽而低沉、忽而昂扬;忽而紧迫、忽而松散。戏剧性的情节给人以高度的美感。 总之,《三国演义》对于战争的描写,富于变化。全书共写了大小四十余次战争,这些战争写得千变万化,各俱特色,作者善于抓住每次战争的特点,写得有声有色。《三国演义》中描写的战争,既有旷日持久的对垒,也有短兵相接的速决战,既有上百万人参加的大战,也有千百人出场的小打,这些战争,有的以强制弱,有的以弱胜强,有的先胜后败,有的转败为胜,有的刀枪相向,有的出奇制胜。整个战争描写风云变幻,曲折跌宕。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