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高等教育的现状与未来

中国高等教育的现状与未来

中国高等教育的现状与未来
中国高等教育的现状与未来

我国高等教育现状与未来

【摘要】步入21世纪的中国,综合国力的显著增强,国际地位的显著提高归结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正确认识我国高等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有利于我们扬长避短,采取措施来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加快向国际接轨,加快向现代化迈进的步伐。

【关键词】高等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经济发展

一、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地位

我们的党和政府深刻认识到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高等学校是宝贵资源和财富。为了带领中国人民走进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党和政府从政策、资金等方面加大了对高等教育战线的支持力度。这极大地促进了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加快高等教育发展,扩大高校招生规模,迅速造就规模宏大的专门人才队伍,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于高等教育的强烈需求,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形势的变化而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体现和维护了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对增强综合国力、提高国民素质、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深远的意义。

二、我国高等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生于80后的我们,深刻明白教育在我们人生旅途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我们一生中四分之一的时间都是在学校接受教育,用切身实践感受了中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通过接受教育,我们从懵懂幼稚到知书达理,从盲目无知到明辨是非,从孤身截然到拥有专业技能的社会主义新青年。

随着我国科教兴国观念不断深入人心,高等教育已成为国家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对比学校每年招收学生的人数数量,我们可以明显看出,由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民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日趋旺盛。为了提高全民的文化素养,近几年高校扩招很明显。经过几年的连续扩招,中国的高等教育规模已跃居世界第一。

党和政府加大了投入力度。“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将投入二十五亿元实施“质量工程”,大力提高中国高等教育的质量。从1999年6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的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以后,高等教育开始了扩招过程,发展迅速,在这短短的六、七年时间里,高等教育整体规模翻了两番。研究生教育由1998年19.8万人增加到2005年97.9万人,全国接受普通高等教育的在校生由1998年的623万人增加到2005年2300万人,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由1998年的9.8%增加到21%。200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的在校生达到了1562万人,再加上其余各种类型的高等教育模式,构成了2300万人。种种迹象表明,我国的高等教育已开始由“精英教育”走向“大众化”。这符合了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时代正向我们走来,高校的扩招将持续一个相当长的时期。

信息网络的发达,使我们查询检索更加方便快捷,消息的获得更加丰富准确。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普及较早地在高校得以实现。现代信息技术正在向高校教学、科研的每一个环节渗透,并将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大幅度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多媒体教学、数字化

校园、网上大学已被人们熟悉,我国高等教育正在走向全面的信息化。由此带来的好处正慢慢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我们知道我国的办学方式逐渐多元化。一是办学体制多元化,过去那种单靠政府包办大学的单一模式已经被打破,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正向多样化方向发展。现在除国立大学如清华、北大、中山大等,还有民办大学,一些国立大学的内部可能会出现相应调整,出现“一校两制”甚至“一校多制”的现象。二是投资渠道多元化,据统计,从1998年到2001年,我国高等学校新增加的教育投资,只有20%来自政府,80%来自银行贷款和社会力量投入。

价值的体现需要社会的认可。我们高校的毕业生在学校接受教育,最终是要步入社会,要接受社会的严格选择,高校的科研成果同样要接受市场的严格选择,高校正逐步从“象牙塔”走向社会,并最终完全融入国民经济的主战场。一些高校的专业设置、招生就业越来越充分考虑社会的需求。专业的界限越来越模糊,知识跨度的越来越广泛,学生实际技能的越来越受重视程度都说明高校与高校之间、高校与科研院所之间、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分割正在被打破。

中国要与时俱进,就要加快与国际接轨的步伐。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高等教育将更加广泛地参与全球范围内的教育服务竞争。国内高校与国外高校、研究机构的国际化交流合作空前活跃。

但从整体情况来看,中国的大众化教育基础差,国家投入低,一直处在比较低弱的状态。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亟待加强,教师队伍水平也亟待提高,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方法都需要进一步改革,尤其是经费投入跟不上规模增长的速度。

据教育部公布的数字,1998年,国家对高等学校的生均投入为6775元,而2006年为5869元,比1998年还减少908元。考虑到10年期间物价的上涨,生均教育经费大约为1998年的一半。这表明高等教育的投入不足。而且,过去5年,我国GDP达到约90万亿元,而全国财政用于教育支出仅有2.34万亿元,教育投入远低于GDP的4%。

由此,我们应该明确中国高等教育和高等院校在21世纪所面临的主要挑战,寻求实现和谐发展的途径。在优先发展教育,继续建设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的基础上,应增加预算内的财政拨款,使大学有一定自主支配运行经费的权力。这样,可以让大学根据自身优势和条件,确立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为此,应较大幅度增加大多数高校正常运行所依赖的生均经费额度。国家在采取措施的同时,作为学生的我们也应该加强实践能力的提高以及创新精神的培养,珍惜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进而学有所成,真正发挥高等教育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报》2003年3月10日第一版

【2】谢安邦《中国高等教育研究新进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12月1日

【3】葛雪珍《浅论我国高等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党史文苑(学术版)2006年第04期

校园媒体的现状和未来

校园媒体的现状和未来 ——以四川大学校园媒体为研究对象 【内容摘要】:互联网等新媒体快速发展,校园媒体的形式有了大的发展。鉴于媒体融合趋势的日趋成熟,大学生生活在校园中各种媒体包围的一种环境中。并且校园媒体在大学生获取外界信息、形成价值观念、进行行为决策的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由于新媒体的出现和发展以及社会力量的介入,对高校校园媒体提出了新的挑战。通过对高校校园媒体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究校园媒体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校园媒体校园传统媒体校园新媒体使用情况存在问题发展趋势 在这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手机、电脑和互联网的发展,使得人际交往发生了重大改变。新媒体下,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相融合,使得人际传播活动的范围越来越广,传播的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那么,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校园媒体的发展现状如何?校园媒体又将何去何从? 一、相关概念 高校校园媒体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校园媒体指在校园中存在的一切媒介形式,包括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传统媒体如校报、校园广播、校园电视、校办杂志、宣传橱窗、宣传板报、广告、简报,新媒体如校园网、LED显示屏、手机短信及数字媒体形式等。而狭义校园媒体一般指大众传播媒介形式,局限在校报、校园广播、校园网等载体。校园媒体作作为校园重要的文化宣传窗口,承载着学校教育教学成果通报,校园信息传递的重要责任。我探讨的主要对象主要是广义上的校园媒体。 二、校园媒体的使用情况分析 根据调查数据来看,在四川大学,传统校园媒体已经不占优势,大学生使用传统媒体的比例明显减少,并且由于不同的特征和功能,传统媒体之间也存在差异。网络(互连网、校园网)等校园新媒体成为了大学生使用的主体。校园网络、手机短信等新媒体在四川大学发展迅速,校园网络和手机短信这些新媒体的快捷传播等特点得到了师生的接受。 下面简要说明四川大学不同媒体发展情况(就几种主要使用媒体而言,使用较少或没有使用的媒体忽略。传统的优势媒体电视,由于生活方式的原因,无法影响大学生族群,所以也不作考虑。):

中国高等教育现状与改革发展趋势教育

中国高等教育现状与改革发展趋势 文献标识码:A 一、高等教育取得的巨大发展 1999年6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以后,中国的高等教育事业进入了一个深化改革和快速发展的时期。短短六年多的时间,高等教育取得巨大的发展,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规模急剧扩大。首先,我们的研究生教育有了巨大的发展。在1998年的时候,我们全国的在校研究生只有19.8万人,但是,到了去年年底,总数已经达到了81.99万人。其中,16.5万多博士生,65万多硕士生。今年,大概又招收了31万左右,减去今年已经毕业的20万,现在,我们在校的研究生,应该是90万出头。再加上20万的在读硕士、博士在职研究生,这样,我国现有研究生的总数大概是110万人左右。但是我国的研究生教育还不是世界规模最大的,研究生教育规模最大的是美国,他们大约有210万左右的研究生。 第二块,针对普通高等学校里的本专科教育而言,到去年年底,全国的普通高等学校由1998年的1020所增长到了1731所。前些日子新发布的统计数字是1778所。在这些普通高等学校就读的学生数量增长得非常快,由1998年的340.7万人增长到去年年底的1333.5万人,今年计划招生475万人,但实际上要大大地突破,可能达到了550万人左右。这样,减去今年毕业338万的本专科生,目前我国普通高等学校里的本专科生大概有1500万人左右。去年年底的统计数字中,有773.8万是本科生,595.7万是专科生,在校本科生多于专科生,但是在专科

招生方面,也就是高职高专的学生招生数已经超过了本科生。去年,我们招收447万学生,其中210万是本科生,237万是专科生。但是,由于本科学制长于专科,所以目前还是本科生多于专科生。 第三大块是成人高等教育。我国独立设置的成人高等学校有505所,目前在整个成人高等教育学校里就读的本专科生大概是419万人。实际上,在这505所高校里就读的学生并不多,他们大多数是在普通高等学校的成人教育学院或者继续教育学院、函授教育学院就读,其人数大概是300万人左右。 第四大块是2000年以后出现的独立学院。独立学院的产生缘于国家大规模扩招以后教育经费的不足。在扩招后,国家对教育的拨款虽然有所增加,但是增加的幅度没有跟上扩招的幅度,甚至在有些地方扩招了多少,生均经费就相应地减少了多少。为了弥补扩招以后经费不足的问题,首先从浙江、江苏等省开始,一些本科院校创办了民营机制的独立学院。所谓的机制在当时就一条:高收费!大概每位学生13000元到18000元之间,这样,除独立学院能够独立运转以外,相当一些部分补充了母校的运转。通过这个办法,解决了部分办学经费的不足。现在教育部也承认了这个现实,并且加以规范。要求独立学院不仅有一块牌子,而且应该有自己独立的校舍、独立的教学设施、相对独立的师资力量和教学管理队伍、独立的法人、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等。总的一点就是独立颁发文凭,不许再用母校的文凭。 从某种意义上说,尤其对民办院校来说,干了一二十年,最后才熬成一个本科院校,但是,独立学院从它一成立就是本科院校,具有了竞

新媒体未来发展趋势

新媒体未来发展趋势 互联网的普及,拉近了我们的距离,网络广告是互联网时代下的一个必然产物,网络广告发展也同样受到了人们的关注,众所周知,网络广告就是在网络上做的广告,其发展前景极好。网络广告发展史已经成为了广告主关注的一个基本知识,以致广告界甚至认为互联网络将成为传统四大媒体之后的第五大媒体——新媒体。 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包括网络媒体、手机媒体、数字电视等。新媒体亦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严格地说,新媒体应该称为数字化新媒体。 新媒体以其形式丰富、互动性强、渠道广泛、覆盖率高、精准到达、性价比高、推广方便等特点在现代传媒产业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飞象学院预计在未来几年,中国新媒体产业的总体市场规模将保持快速的增长,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突破了传统媒体局限于一种或几种符号,手段的传播方式,不仅整合了报纸媒体,广播媒体,电视媒体的优势,融文字,声音,图像等与一体,甚至还综合了计算机,电视机,电话机,传真机,录像机,录音机,打印机等各种现代传播技术手段的优点,使之成为有史以来最优秀,最具有发展潜力的媒体。

随着时代的前进,新技术的不断向前发展,数字媒体将与我们的社会、个人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可以预期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新媒体研究尤其是网络研究依然会是新闻与传播研究领域的一个热门。企业将招聘大量的新媒体从业人员为其公司的发展加砖添瓦。飞象学院的院长孙静博认为我国新媒体研究未来发展会随着媒体形式越来越丰富,新媒体发展将渗入社会的方方面面。 在现今的媒体内容主要以音频、视频、动漫、文字、为主,因为缺乏一致的结构化界面。采用高新技术应用到整个媒体产业链,让新媒体不同的媒体形态,为企业创造更大的财富。 在未来,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发展。我国想要在世界经济中有立足之地,首要的任务就是对互联网人才的培养,尤其是新媒体从业人员的培养。科技是经济的助力,但并非是万能的,只有将科技水平同人们的要求联系在一起时才能起到改变未来生活的作用。我们必须参考我国本土国情和消费对象的实际消费水平进行发展科技,这样才能的真正发挥能量。

浅析校园媒体的现状与未来

浅析校园媒体的现状与未来 二零一一年十二月

摘要 在我国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与科技产业的背景下,作为中国培养高端创新人才的高等学府,在校园媒体的开拓与应用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与劣势。目前,由于多方面因素传统电视媒体已然无法影响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和思想模式,然而我们可以看到有更加多元化的校园媒体途径在校园中传播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由于校园传媒作为衔接社会与高校的媒介机构,它在传播者、信息、媒介、受众方面构成复杂多样,兼具独特之处,由其造成的传播效果也有所不同。笔者也更加看重校园媒体的前景,在此提出一些发展趋势,并对校园媒体的发展提出了一些意见,希望高校传媒能够做成有深度、有温度、有创意的校园媒体。 关键词 校园媒体温度深度创意多元化 在我国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大背景下,各高等学府涵乾纳坤、中西同轨、旁求博彦,各家学者、学生都在传播领域有所建树,他们拓展了新的传播领域,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提供了一种更舒适快捷、传播效果更好、影响力更大的传播模式。同时,他们在校园媒体的构成、管理制度、经营模式、思想理念等方面有所创新和侧重,使得校园媒体的使用更符合大学生的一种消费理念(即对时间和金钱的消费)。校园媒体发展迅速的时期难免出现诸多问题,以下将对校园媒体的现状做简单介绍与分析。

一、校园媒体的现状 1、校园媒体的主要类型 校园媒体主要分成了:纸媒、广播、电视、网络四种形式。 ①纸媒中包括:报纸、杂志期刊、书籍三种主要形式。 报纸的生产周期短,资源需求量大,信息内容主要是校园新闻以及学生习作。以四川大学《川大人》为例,一直坚持“深入学生生活,全面报道校园活动,反馈校园最新动态”的办报方向,不断履行着学生媒体服务学生和引导校园文化发展的职责。20年来,共出版正报、子报和特刊百十余期,是西南地区发行量最大、影响力最广的学生媒体。 杂志期刊在高校间多为月刊,主要信息来源是国内外有争议性的话题和学生习作,但由于筹备时间过长,往往存在时效性差的问题。杂志主要存在两种形式:一是思想性强的刊物;二是文学性强的刊物。以四川大学《川大共青团》刊物为例,它主要板块有青年研究、热点聚焦、理论前沿(大骨班学习)、翰墨(学生文艺习作)等。校园媒体中的杂志更多起到新闻媒介的议程设置功能,它引领着读者的关注思考方向。但是,由于编辑、笔者多为大一大二学生,很难写出有深度、思想性强的文章,因此大多做前瞻性研究。高校间文学性强的期刊有:《青铜》(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主办)《艺韵》(四川大学艺术学院主办)等。这些文学类杂志各具特色,广受学生喜爱。 书籍的形式多为学生、教师的个人著作和文章合集。多见于图书馆。但由于种种原因传播方式局限,绝大多数学生无法使用该种校园媒介。 ②广播:绝大多数学校都有校园广播站,拥有绘声绘色的节目来适应各种需求的听众。依据加拿大著名传播学者马歇尔·麦克卢汉(Marshall Mcluhan,1911—1980)关于冷、热媒介理论,广播是一种热媒介,它清晰而深刻地提供了大量高清晰度的听觉信息,它留给听众去填充的信息很少或者为零。且由于它参与程度底,以及主播个人兴趣偏向、新媒体的冲击等因素导致使用量一直处于较低水平。 ③部分高校也有属于自己的校园电视台。如北京大学校园电视台是在高等学府中比较出色的一个,各节目的制作精良、选集合理,并且,凭借

浅谈当代中国高等教育的现状

浅谈当代中国高等教育的现状 摘要:“中国的大学为什么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这是科学泰斗钱学森先生生前多次提出的一个刻骨铭心的疑问。钱老的疑问,也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的疑问,是社会各界对中国教育的疑问,是一个伟大民族必须直面的疑问。 关键字: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现状问题。 正文 著名学者薛涌在他的著作《谁的大学》中这样说到:“中国的高等教育,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口号下,走的其实就是中国职业足球过去10年所走过的路:地方政府和企业向足球大输血,以为钱可以换来水平。结果把队员养得肥肥的,其收入动辄上百万。”并且预言:“不仅‘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运动20年后会成为笑柄,而且那时的中国高等教育将面临更为严重的危机。在最坏的情况下,中国大学的经营可能如同近10年来已经声名狼藉的中国职业足球,只追求投入,不注重产出,教育成本飞涨而教育水平下降。” 虽然说薛涌的言辞可能过于激烈,但不可否认的是,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弊端渐现。年轻人才缺乏、经费不足、人文教育匮乏、开放性不够、评审制度不健全、行政管理官本位等各种弊病长期腐蚀着我国的高等教育体系。 此外中国高等教育协会秘书长张晋峰2004年8月1日召开的中美职业教育高级论坛讲话指出,中国高等教育近五年发展迅速,但在投资、师资、理念等五方面仍存在问题。 张晋峰介绍,在一九九八年到二00三年的五年中,中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激增。大学本科及专科在校生人数由三百四十一万增长为一千一百余万,在校研究生及在职攻读硕士、博士人数增至八十万,其中研究生人数增长了约四十五万。 同时,张晋峰还指出,中国高等教育在五方面尚存不足。其一、当前中国高

等教育整体水平离社会发展目标的差距仍较大。其二、高等教育投资不足,限制高等教育进一步发展。以二00二年为例,中国高等教育所需经费二千五百亿,国家投资一千二百亿,资金缺口近一半。其三、高校教师人数、质量仍不满足要求。一方面尚缺至少三十万合格高校教师,另一方面新教师占教师总数近半、整体水平有待提高。当前中国学生和教师的比例总体超过二十比一,国际理想比例约为十四比一。其四、大批新建高校教学质量有隐忧。目前全国一千六百余所高校中,一九九八年后新建高校超过总数一半。其五、部分高校办学思想及理念与时代要求差距大。 与此同时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法学研究所研究员,全国政协委员梁慧星先生也表达了对中国高等教育现状的忧虑和思考,他认为: 中国高等教育的结症在应试教育,是人所共知。问题是,改革开放以来,应试教育不仅没有纠正,反而愈演愈烈。应试教育导致两个恶果:一是培养的学生高分低能,缺乏创造力;二是培养的学生不符合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标准。 因为应试教育,使许许多多优秀人才,被培养、造就成了没有个性、没有思想、没有创造性的中等之才,就像工业生产线上产出的同一规格、同一型号、同一品质的物质产品。举个例子: 伴随着高考临近,各地学子紧张备考。5日上午,网络上广为传播的湖北孝感“吊瓶班”照片令人唏嘘,照片中,同学们在教室一边打吊针一边认真备考。跟帖中,类似“世界奇观,中国制造”、“范进,你后继有人了”的评论反复被顶。针对网友的批评,发布照片的同学在其微博中叫屈,表示发布这张照片只是出于好玩,并呼吁“不要扭曲我们想上大学的心”。 无数学子为大学梦秉烛夜读,现今高等教育制度却备受苛责,改革筚路蓝缕。5月3日,中国青年报以《北大清华再争状元就没有希望》为题,报道了由多位知名教育界人士参与的《理想大学》专题研讨会,会上诸位嘉宾的言论在微博上广为传播。其中,北京大学钱理群教授的“北大等大学正培养利己主义者”,截至5月6日下午,以这一观点为话题的微博数高达20万多条。“头条新闻”发表的相关微博,被转发近15000次,评论9000多条,引发舆论对高等教育现状的反思。

新媒体的特点、优势及发展趋势

新媒体的特点、优势及发展趋势 [摘要]新媒体的迅猛发展掀起传媒产业革命的新一轮浪潮,与传统媒体相比而言,新媒体具有个性化突出、受众选择性增多、表现形式多样、信息发布实时等新特点,具有交互性、全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等优势。未来新媒体产业发展的主要趋势是:新媒体产业将引领媒体产业潮流,部分传统的媒体行业将逐步走向衰微,适应市场需求的媒体行业将继续保持活力,文化内容将成为媒体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 新媒体;数字化;网络化;交互性 “新媒体”是相对传统媒体(包括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媒体)而言的。是指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和卫星等渠道,以电视、电脑和手机为终端,向用户(即受众)提供视频、音频、语音数据服务、远程教育等交互式信息和娱乐服务,以此获取经济利益的一种传播形式。从内容上来讲,新媒体既可以传播文字,也可以传播声音和图像;从过程上来讲,新媒体既可以通过流媒体方式线性传播,也可以通过存储、读取方式非线性传播。这样,原有的以材质、样式、符号系统等物理形态,对媒介所进行的分类和定义,已经不再适用,“媒介”这个概念的外延已经大大扩展。 据国家广电总局视听新媒体研究所负责人介绍,目前有七类新媒体对传统广电媒体产生影响:一是移动数字电视,包括无线的、车载的;二是有线数字电视;三是IPTV,狭义上指的是基于TV终端的;四是网络广播;五是网络电视,六是手机电视;七是楼宇电视。作为新媒体,一般来说有两个明显特征:一个是可以承载原来传统媒体能承载的各种形式,如文字、图形、视频、音频等;另一方面是与受众具有互动性。它们或者是收视终端与传统的电视机不同(个人电脑或手机),或者是节目传输的载体与传统电视不同(互联网),或者是收看节目的形式与传统的居家收视不同(如移动接收)。从一些地域的实际情况来看,这种新媒体正在对我们的媒体环境、文化环境,乃至经济和社会环境发生着影响。

中国高等教育的现状与未来

我国高等教育现状与未来 【摘要】步入21世纪的中国,综合国力的显著增强,国际地位的显著提高归结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正确认识我国高等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有利于我们扬长避短,采取措施来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加快向国际接轨,加快向现代化迈进的步伐。 【关键词】高等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经济发展 一、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地位 我们的党和政府深刻认识到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高等学校是宝贵资源和财富。为了带领中国人民走进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党和政府从政策、资金等方面加大了对高等教育战线的支持力度。这极大地促进了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加快高等教育发展,扩大高校招生规模,迅速造就规模宏大的专门人才队伍,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于高等教育的强烈需求,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形势的变化而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体现和维护了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对增强综合国力、提高国民素质、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深远的意义。 二、我国高等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生于80后的我们,深刻明白教育在我们人生旅途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我们一生中四分之一的时间都是在学校接受教育,用切身实践感受了中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通过接受教育,我们从懵懂幼稚到知书达理,从盲目无知到明辨是非,从孤身截然到拥有专业技能的社会主义新青年。 随着我国科教兴国观念不断深入人心,高等教育已成为国家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对比学校每年招收学生的人数数量,我们可以明显看出,由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民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日趋旺盛。为了提高全民的文化素养,近几年高校扩招很明显。经过几年的连续扩招,中国的高等教育规模已跃居世界第一。 党和政府加大了投入力度。“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将投入二十五亿元实施“质量工程”,大力提高中国高等教育的质量。从1999年6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的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以后,高等教育开始了扩招过程,发展迅速,在这短短的六、七年时间里,高等教育整体规模翻了两番。研究生教育由1998年19.8万人增加到2005年97.9万人,全国接受普通高等教育的在校生由1998年的623万人增加到2005年2300万人,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由1998年的9.8%增加到21%。200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的在校生达到了1562万人,再加上其余各种类型的高等教育模式,构成了2300万人。种种迹象表明,我国的高等教育已开始由“精英教育”走向“大众化”。这符合了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时代正向我们走来,高校的扩招将持续一个相当长的时期。 信息网络的发达,使我们查询检索更加方便快捷,消息的获得更加丰富准确。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普及较早地在高校得以实现。现代信息技术正在向高校教学、科研的每一个环节渗透,并将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大幅度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多媒体教学、数字化

中国高校校园媒体建设的启示-2019年文档

中国高校校园媒体建设的启示 在传媒变革的新时代下,高校校园媒体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舆论导向、信息传播等方面的作用愈加重要,如何更好地发挥其功能及作用,是一个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重要问题。本文对中美两国校园媒体进行比较,以期对中国高校校园媒体的建设有所启示。 一、高校校园媒体的简介 高校校园媒体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组织传播系统,由老师指导,学生全面参与,主要面向校园师生传递信息的电视台、校园网、广播站、校报、宣传栏等。高校校园媒体在高校资源整合、舆论导向、优秀校园文化建设中有重要的作用并且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1.高校校园媒体对资源整合的重要作用。 媒体资源整合是媒体根据各种资源的内在联系,对信息按照完整性和有序性进行调整、组合、配置、共享[1]。这就要求高校要有一个有序、完整的信息传播中心及时进行搜索、判断、选择、处理和传播,使各种内外部信息资源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校园媒体的学术和资源优势,能够及时准确地反映校内外的最新科技、学术动态,校园媒体则借助这种优势,通过电视台、校园网、校园广播、校报、宣传栏等的资源整合,全方位、多层次地向师生传送最新校内外信息,传播先进的文化思想理念。

2.高校校园媒体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相互作用。 (1)高校校园媒体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舆论导向作用 校园媒体是校园文化的载体。高校校园媒体作为学校文化交流的窗口,在高校精神文明建设中有重要作用,同时还肩负着学校宣传、教育、科研、管理和监督等多项责任。高校校园媒体有别于社会媒体的特殊功能之一就是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引导和树立健康先进的校园文化主流,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精神文明建设。因此,只有通过校园媒体的报道、加工、分析,校园文化才能在广大师生员工之间传播和再现;校园媒体在对校园文化的深入挖掘、评判和传播中形成强大的舆论支持,使校园文化内涵得到认可和接受,进而滋润心灵,形成高校品牌文化,指导校园文化建设向先进性、科学性、民主性的健康方向发展[2]。 (2)高校品牌文化对高校校园媒体建设的推动作用 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展示学校风采、学生素养,同时凝聚人心的重要体现[3]。先进、健康的校园文化对于促进大学生的多方面发展、健全文化市场、传承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及推动校园媒体的建设具有深远影响。因此,校园精神作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底蕴,一直坚持以开放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推动高校校园媒体的发展。 高校品牌文化的建设与高校校园媒体的建设是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高校校园媒体的发展创新了传统的纸质媒体和师生的口耳相传,使消息的传播速度化、敏捷化和多样化,对高校的精

新媒体未来发展趋势学习

xxxx年,新媒体的发展呈现曝喷趋势,内容付费更是开创了一波又一波的创业风口。很多传统的广告人活跃在新媒体之上,于是更多的人有了属于自己的小目标,申请账号,通过写稿发文去提高阅读量和粉丝量,打造属于自己的理想王国! 然而在时代的大潮之下,新媒体的发展还是要靠实力说话,实力雄厚者才能成为真正的王者。所以我们来大胆预测一下:xxxx 年,新媒体将经历9大趋势! 1、阅读量的剧烈下滑 对于公众号运营者来说,现在很多公众号的阅读量都在持续下降,粉丝增长更是难上加难。在缺乏热点的情况下,一旦标题不够内涵刺激,打开率会跌倒到让你怀疑人生。所以未来公众号的阅读量剧烈下滑早已成为行业的痛点。 2、优质内容的稀缺 对于公共号来说,一个热点能激活数以万计的推送,重点只有极少数对热点的深度分析,其中大多数都是胡乱拼凑的标题党。无用的信息在媒体上到处泛滥,接下来,新媒体“去粗取精”的速度还会加快,原创和优质内容跟不上的新媒体就会成为首先被淘汰的对象。 3、原创内容+运营的价值更凸显 之前说的“加速淘汰期”,不是指公众号不能成功运营,而是需要更多更精准的运营投入。在这个“流通为王”的时代,精耕细作的原创内容离不开运营,所以原创内容+运营的价值才能凸显。 4、音视频的异军突起 中国网民已超过7亿,由于用户数量不再持续高速增长,占有用户时间便成为了互联网巨头竞争的焦点。音频、视频、直播等内容形式更能让用户沉浸,所以制作精良、有创意的音视频节目会成为爆款图文后吸引流量的最佳手段。 5、多平台、有侧重的投放 内容创业与流量平台是共生共荣的关系。新媒体内容影响着平台的规模与影响力,而平台的分发能力也影响着内容传播的效果。据企鹅智库发布《xxxx新媒体趋势报告》显示,近六成以上的新媒体可以入驻四个以上的流量平台。同时,相较个体而言,多平台有计划有侧重的“智能分发”将成为获取流量和收入的最佳手段。 6、从个体走向矩阵化 现在,新媒体账号的数量越来越多,凭借个人努力迟早会碰到天花板。做得很牛的账号,几乎都由团队实行机构化操作,而且越来越趋于矩阵化! 7、内容营销要拼创意 广告是大多数新媒体的主要营收方式。随着公共号营销价值的下滑,广告带来的收益增长也逐渐放缓。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一些垂直细分或具有独创性的公号仍然能获得品牌主的青睐。暴利时代的结束,意味着新媒体内容营销将以更加激烈,垂直、独具创意的展现形式而存在。 8、政策规范增多 政策的收紧可谓是新媒体最不确定的因素之一。在当前的移动端泥沙俱下的内容创作环境下,新媒体不可避免的卷入其中,政策的加强会使新媒体越来越趋于规范化。 9、线上线下联动趋势增强 管理学原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新媒体也一样,从线下走到线上,再从线上走向线下,也是新媒体发展的一大趋势。所以在未来,线上+线下的联动会越来越强。

谈一谈我对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的看法

课程号:B0900001C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10班 学号:B11011020姓名:耿瑞昌 我对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看法 21世纪,国家之间的竞争就是科技的竞争,科技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就是教育的竞争。众所周知,中国的教育体制上还存在很多没有解决的问题,所以,改革已是势在必行。 未来高等教育对社会发展的适应性和同步性,将使现有的高校体制发生重大变化,从而产生新兴的高校体制。高等学校在信息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大学不只是教学与科研的中心,而应使之发展为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的联合体。社会发展要求未来大学决不是一个“孤立”的高等学府,它应当同工业企业、科学文化机构、管理部门等建立长期的直接的联系和多方面合作,与此相适应,未来大学将新兴一系列有关教学、科研、生产的管理、研究等联合机构,这些机构将起联系社会与学校的桥梁作用。只有这样,大学才能得到整个社会强有力的支持,增强它的生命力,而社会得到大学提供的高等教育而促进其发展。这就是未来高等教育对社会发展的适应性。与此同时,社会发展与经济文化发展几乎又是同步的,高校体制的变化也将对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形成一种同步性。很多人推崇西式的教育风格,即想要在中国“中体西用”。我认为“中体西用”这一命题所蕴含的某些思想与中国高等教育长期所走过的道路及其要探索和解决的问题密切相关。因此,揭示“中体西用”这一命题有关的思想,结合对中国高等教育道路探索的长期曲折历程的分析,对吸取经验教训,为今后中国高等教育道路的进一步探索具有重大意义。 教学与课程及教师与学生。知识的急剧增长使高等院校课程的数量在增加,内容在扩展。其直接的结果是授课时数的增加、学生负担加重、教师力量和物质保障不足,其深层的问题是它并没有带来学生质的变化。因此,改革现有的课程与教学方法是刻不容缓的任务。 毫无疑问科研是高等教育的基本使命和主要的功能之一,是高等院校和教师的责任。“高等教育是不可能完成它的使命和成为整个社会可长久维持与存在下去的合作伙伴,除非它的教师和系统组织的实体——根据他们特定学校的目标、学术潜能和物质资源——也进行科研工作。这句话需要特别反复地讲,这是由于高等教育像其他科研机构一样,需要更新的、充满活力的公共支持”。这一陈述说明了高等院校科研活动的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鼓励教师和学术单位开展科研工作,以提高教师和学校整体的教学科研水平;二是不断寻求新的途径和方法与社会各界进行项目和资金的合作;三是以更高、更新的研究成果来赢得社会更大的支持。 总之,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还需要在平稳过渡中慢慢实施,毕竟高等教育与义务教育是不能脱节的,要改就得同时改。我们相信,中国这么个人口大国,如果国家对教育投入了充裕的资金与充足的关心,大学一定会逐渐向世界一流大学靠拢,甚至超越。我相信,我们能。

新媒体使用和校园新媒体发展状况报告

学生使用新媒体主要用于休闲娱乐、获取信息、自我表达和社交互动,其中休闲娱乐占了38%的比例,而新媒体的使用目的也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学生使用新媒体主要集中在早晨起床后,中午午休前和晚上睡觉前,其中晚上活跃度最高。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个人数据收集、处理和使用产生的隐私问题日益凸显。学生在使用新媒体时都会涉及到个人隐私问题,那么,学生是否会在使用空间、朋友圈等社交平台上对亲人、老师设置个人隐私权限呢?通过问卷我们可以了解到,赞成对亲人、老师设置隐私权限的学生占了57%,不赞成设置隐私权限的学生占了43%。来自地球与环境学院的胡同学没有对亲人、老师设置隐私权限,

他觉得:首先,涉及到个人隐私的东西一般不喜欢放在一些社交平台上,其次,没有过多的隐私需要对亲人、老师隐瞒,一般都会坦诚相告。而来自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的陈同学赞成设置隐私权限,他认为自己在社交平台上发的东西都是同龄人群之间的分享,包括心情等,和亲人、老师之间有代沟,不太想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这一面,想保持一点个人的隐私空间。而选择设置隐私权限的学生多数都持这一观点。 我身边的校园媒体 校园媒体主要以校报、校刊、校园广播和以网络和手机为传播平台的形式存在。校园媒体的主体是高校大学生,在内容上贴近校园生活。 在校园媒体发布的内容上,学生喜好类型多样。其中校园新闻动态占14%的比例,生活贴士占21%,学习助手占34%,青春文学占18%。 通过分析学生对校园传统媒体和校园新媒体的支持率,在形式上广泛采用互联网和移动网络技术的校园新媒体,凭借极强的互动性、时效性、趣味性赢得了学生63%的支持。当被问及校园传统媒体是否会被校园新媒体取代的时,54%的学生持不支持的态度。32%的学生支持,14%的学生不确定。支持取代的学生的观点主要是新媒体成本低、便捷、互动性强,不需要像传统媒体受版面限制、周期长,投入资金印刷、发行等,校园媒体也应该顺应时代在形式上进步。来自机

浅析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走向

浅析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走向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2012年中国高等教育在学人数达到3325万人。不少中国人认为,今天中国年轻人所面临的问题不是能不能上大学的问题,而是上什么样大学的问题。事实真的是这样吗?若从高考录取率看,情况似乎就是如此。统计表明,2013年福建省高考录取率达到89%,而2012年全国高考录取率为75%。但若从毛入学率看,到2012年全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只有30%,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仍然处于较低水平。也就是说,中国适龄人口中绝大多数青年没有享受上大学的权利,这还不包括数以亿计的成年人因为过去高等教育规模小而丧失了上大学的机会,现在的高等教育体系还不具有接受成年人的能力。由此可以看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处于一种非常矛盾的状态。一方面,高考录取率已经达到很高水平,生源不足问题困扰着高校的办学;另_方面,高等教育满足社会公众需求的能力非常有限,社会受众还只是很少部分群体。何去何从,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又处在了一个新的十字路口,政策选择

面临新的挑战。 ―、中国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的形势 20世纪中后期以来,国际高等教育持续发展,在与社会的互动中,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近30多年来,中国高等教育与国际趋势相向而行,加快大众化步伐,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市场化进程,推进大学自主办学,建构质量保障体系,提高国际化水平,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能力显著提高。①在变幻莫测的当今世界,与其他国家一样,人口、经济和大众化本身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1.人口结构的变化 在精英化阶段,高等教育与人口的关系主要表现为社会公平问题;进入大众化以后,高等教育与人口结构之间便形成了复杂而多样的关系。在整个20世纪,在适龄人口数量庞大、上大学的机会非常有限的情况下,人口结构变化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影响并不明显。今天中国高等教育已经能够满足近30%的适龄人口上大学的需求,高等教育政策不能继续无视人口结构的变化。 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中国人口增速持续下降。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2010年中国总人口比2000年增长了%,年均增长%,比1990年到2000

校园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研究

校园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研究 在这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手机、电脑和互联网的发展,使得人际交往发生了重大改变。新媒体下,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相融合,使得人际传播活动的范围越来越广,传播的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那么,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校园媒体的发展现状如何?校园媒体又将何去何从? 一、相关概念 高校校园媒体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校园媒体指在校园中存在的一切媒介形式,包括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传统媒体如校报、校园广播、校园电视、校办杂志、宣传橱窗、宣传板报、广告、简报,新媒体如校园网、LED显示屏、手机短信及数字媒体形式等。而狭义校园媒体一般指大众传播媒介形式,局限在校报、校园广播、校园网等载体。校园媒体作作为校园重要的文化宣传窗口,承载着学校教育教学成果通报,校园信息传递的重要责任。我探讨的主要对象主要是广义上的校园媒体。 二、校园媒体的使用情况分析 根据调查数据来看,在四川大学,传统校园媒体已经不占优势,大学生使用传统媒体的比例明显减少,并且由于不同的特征和功能,传统媒体之间也存在差异。网络(互连网、校园网)等校园新媒体成为了大学生使用的主体。校园网络、手机短信等新媒体在四川大学发展迅速,校园网络和手机短信这些新媒体的快捷传播等特点得到了师生的接受。 下面简要说明四川大学不同媒体发展情况(就几种主要使用媒体而言,使用较少或没有使用的媒体忽略。传统的优势媒体电视,由于生活方式的原因,无法影响大学生族群,所以也不作考虑。): (一)校园报纸: 主要分为校园内自办报纸和社会报纸。“川大人“、自在诗文社刊办的校内报纸主要是有针对的内容,信息量小,并且因为发刊不固定、期数少,是非盈利性质的,所以阅读人群小;由于华西都市报、成都商报、南方周末等社会报刊具有信息量较大,有权威,固定发刊等特点,在四川大学的师生中也有很大的使用人群,但以老师居多。校园报纸成为使用传统校园媒体中最重要的部分,是主要的校园传统媒体使用形式。

中国目前高等教育现状分析

国目前高等教育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体制也面临着新的发展阶段。一方面,在体制改革方面取得了累累硕果,人们对先进文化的需求得到了更好的满足,从而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教育体制问题层出不穷,严重束缚了人才自由全面的发展。教育体制问题亟待解决。 .现就中国目前高等教育现状分析如下: 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清晰地显示,在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在有限的情况下,必然要维持一段时间的“穷国办大教育”的局面,且这种背景下的高等教育质量是很难保证的。另外中国的总人口数中,我国受教育的人口较低,受高等教育的人口更少,这已严重的影响了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和高等教育水平的发展。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无论在办学规模、办学质量、办学理念、办学方式,还是在师资水平、学生人数、高教投资、管理监控上都得到较快的发展,但仍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远远未能适当超前于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了平均8%的较快增长率,富裕起来的中国人,在经济上具

备了“接收更好更高教育”的经济能力,并且在心理上也产生了对高等教育的更迫切的需求。然而现有的高等教育的供给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显得严重不足。当今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诸多问题,如果不加以探讨并尽可能提出相应的对策,对于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新阶段的目标极为不利。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问题 .高等教育的生存与竞争问题 国高等教育发端的严重滞后,发轫后的不连续性发展历程,以及一个多世纪高等教育投入的严重不足,是我国高等教育在总体实力上远低于欧美等国高等教育的总体实力。使得我国在WTO的框架和游戏规则内,在与欧美高等教育的生存竞争中处于“历史性的弱势地位”。可以说这是在我国高等教育存在的整个历史阶段中,挑战最为严重的时期,同时也是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首要问题。 .高等教育的公平与效率问题 前,我国高等教育无论是从起点、过程之中,还是从结果上都是不公平的。如果处理不好,就可能给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带来不可预见的损失。而高等教育资源利用效率的低下,也无疑加剧了有限的高等教

新媒体与自媒体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391078450.html, 新媒体与自媒体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作者:赖武慧 来源:《传播力研究》2018年第16期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世界各地的联合越来越密切,新媒体与自媒体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世界的全球化进程。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为新媒体与自媒体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新技术为新媒体与自媒体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新媒体与自媒体的发展影响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提高了人们生活质量,增强了社会新闻信息的时效性。本文主要是阐述了我国新媒体与自媒体的发展现状,以及分析了新媒体与自媒体的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新媒体;自媒体;发展现状;未来趋势 新媒体与自媒体的发展体现在我们目前生活的方方面面,现实生活中,一方面人们通过手机等移动设备接收信息,另一方面通过微博、微信等平台分享自己的生活,传播自己所知道的信息和看法。新媒体与自媒体的发展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不同的体验,人们接收信息的方式越来越多,信息具有更高的时效性。新媒体与自媒体的发展现状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新媒体与自媒体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并将进一步影响人们的生活。 一、新媒体与自媒体的发展现状 进入信息化时代以来,社会上的新技术和新理念影响着各行各业的发展,新媒体与自媒体行业有着重大的进步,其中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新媒体与自媒体与社会化应用连接紧密、新媒体与自媒体与传统媒体彼此融合、新媒体与自媒体商业模式不断创新、新媒体与自媒体产业呈现严重的区域差距。 (一)新媒体与自媒体与社会化应用联系紧密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的生活不断提高,新媒体与自媒体影响着社会化应用的发展,两者的联系紧密。社会新技术的进步,更为智能的服务和技术提高着人们的生活,网络平台的发展为新媒体与自媒体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新媒体与自媒体改变了众多传统观念,人们在新媒体与自媒体的帮助下,在对于政府的工作进行反馈,或者对于违法行为的举报更为快捷。以及在人们担心的食品安全问题上,通过新媒体与自媒体,人们可以第一时间对于不安全食品进行举报,让其他人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实情,避免不安全食品的进一步扩散。还有其他社会的方方面面,通过新媒体与自媒体,可以通过更为快速有效的方式进行操作,增强了社会信息的公开性和时效性。这些传统方式的转变,都体现着新媒体与自媒体与社会化应用联系不断加深。 (二)新媒体与自媒体与传统媒体彼此融合

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趋势2000字

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趋势 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许宁生 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办好高等教育,事关国家发展,事关民族未来。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这是党和国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又提出“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特别强调“以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导向,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加快‘双一流’建设,支持中西部建设有特色、高水平的大学”。这是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新的动员令,是高等教育最紧迫的战略任务。 从规模到质量,中国高等教育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高等教育结构也更加科学合理。但是,在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也面临着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结构不够合理、东中西部区域发展水平不平衡的矛盾。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持续推进教育领域改革,谋篇布局高等教育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党和国家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大高等教育投入,中国高等教育体系更趋完备,教育公平迈出重大步伐,综合改革纵深推进,人才培养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稳步提升,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从规模、结构、质量方面都有了明显提高。 高等教育规模持续扩大,体系逐步健全。去年,中国高校数量已达2914所,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到3699万人,居世界第一,占全球规模的1/5。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2.7%,比2012年提高12.7个百分点,已提前实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

—2020年)》中确定的40%的目标。 高等教育体系进一步健全,博士培养规模稳步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加快发展,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招生总数中占比不断攀升,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数量也逐步增加;高等职业教育也得到大力发展,在人才培养模式及结构等方面更加注重反映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及特色;多种形式的高等继续教育深入发展,特别是建立了国家、地方两级开放大学;民办高等教育的办学规模和效益也有了显著提高。 进一步推动高等教育均衡发展,提升中西部高校发展内生动力,优化高等教育战略布局,中国于2012年开始实行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通过调整资源配置,集中力量攻坚,为中西部发展提供支持,以加快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步伐。 同时,国家和地方在师资队伍、人才培养和科研服务等方面还加大了支持和扶持力度,使中西部高等院校综合实力不断提升,为发展公平而高质量的教育提供了重要的保障条件。 高校学术科研成果与办学水平显著提高。 高校科研经费不断增长,2017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的总经费达到452亿元。高校的科学研究和应用技术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的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高校获得国家科技三大奖项目接近全国总数的4/5,发明专利年授权量超过全国总数的1/5,在多个领域产出了一大批服务国家急需、具有国际影响的标志性成果。科研论文发表数量也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各高校发表的高质量学术论文数量不断增加。 高校教学水平与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高等教育在人才强国建设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主力军作用。各高校完善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模式,推动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高校校园媒体的发展现状与受众评价分析-以杭州下沙高教园区的调查为例

第19卷第5期 2012年10月浙江传媒学院学报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 of Media and Communications Vol.19No.5October 2012基金项目:浙江省教育厅新世纪教改项目《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人才实践能力培养路径探索》(ZC2010058),以及2011年度浙江省大学生科技 创新活动计划(新苗人才计划 )《大学校园媒体的现状、问题及其改进研究:以下沙高教园为例》(2012R416017)的研究成果。高校校园媒体的发展现状与受众评价分析 ———以杭州下沙高教园区的调查为例 潘祥辉 吴振瑜摘要:高校校园媒体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校管理和学生成长都十分重要。为了解校 园媒体的发展现状,本研究对浙江省最大的高教园区下沙高教园区的6所高校93份校园媒体进行了问卷调查。研究发现:高校校园媒体主要挂靠在党团部门,资金来源单一,媒体工作人员多在60-90人之间。校园媒体在品牌建设、内容生产的贴近性与原创性上还存在许多不足。同时,本研究还通过对417位大学生对校园媒体的评价分析,发现校园媒体的受众接触率中校园网站最高,校园电视台的接触率最低。受众对校园媒体的信息量及满意度评价均偏低。目前高校校园媒体还存在着定位不清、功能单一以及脱离学生实际等问题,自产自销和自话自说的现象较为严重,需要通过改革管理体制,尝试引入社会化、市场化和专业化等操作手法提高校园媒体的质量和传播效果。 关键词:校园媒体;发展现状;受众评价;下沙大学城 作者简介:潘祥辉,男,副教授,文学博士。(浙江传媒学院 新闻与传播学院,浙江杭州, 310018) 吴振瑜,女,本科生。(浙江传媒学院 新闻与传播学院,浙江杭州,310018)中图分类号:G206.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552(2012)05-0013-08一、研究背景与目的 校园媒体是校园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就校园媒体的范围而言,本文所谈及的是高校校园媒体。所谓高校校园媒体,就是大学里面进行信息发布或工作交流的以服务大学师生为目的的媒介平台。广义的高校校园媒体是指一所学校内部传播媒介的总和,包括海报、布告、黑板报、户外LED 显示屏以及学生个人媒体等媒介形式。狭义的校园媒体指依托于学校党委、团委或二级学院建立的,以校园新闻采写为内容的,以校园师生为传播对象的有组织的媒介平台。本研究所指的校园媒体即为后者。高校校园媒体一般是有组织的,不论其创办主体是谁,它都有专门的人员和挂靠机构,如校报、校刊和校网等。从传播学的角度看,校园媒体传播主体、传播渠道、传播内容及受众都局限于校园或与校园有关,而且,绝大多数的校园媒体都没有社会媒体所拥有的刊号资源,因此,它不是一种大众传媒媒介,而是一种组织传播的工具。 就高校校园媒体的介质而言,主要可以分为印刷媒体(包括报纸和杂志)、广电媒体(广播和电视)、网络媒体三大类,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融合媒体也在高校出现。据中国高校传媒联盟发布的《2010中国高校媒体发展报告》显示,目前全国91.5%的高校有报纸;90.2%的高校有广播;75%的高校有新闻网;72.8%的高校有通讯社;58%的高校有电视台;46.4%的高校有新闻类杂志。有超过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