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美国大都市区规划组织的区域协调机制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美国大都市区规划组织的区域协调机制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美国大都市区规划组织的区域协调机制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美国大都市区规划组织的区域协调机制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美国大都市区规划组织的区域协调机制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The Regional Coordination Mechanism of American MPOs and Its Inspirations to China

周素红 陈慧玮

引言

区域协调一直是各地政府面临的主要难题之一。在美国的分权体制下,其地区间协调面临的困难更为突出。经过政府和民间的长期努力,目前已初步形成一套相对有效的协调机制。在解决区域间的各类协调问题时,除了通过法律程序缔结州际协定或采用非正式的州际行政协议外,编制区域规划、成立一系列专项政府公共权利机构和政府联合会等对区域的实质性协调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在1920年代,随着小汽车的大量使用,城市迅速蔓延,城市与周边地区的联系日渐密切,亟需协调,区域规划与区域协调的呼声日渐高涨。在此背景下,产生了第一批规划咨询和协调机构,包括一系列非政府组织,如1922年成立的区域规划协会(RPA: Regional Plan Association)和部分为解决某一方面问题而成立的政府公共权力机构,如纽约港权力机构,后来更名为“纽约与新泽西港务局”(Port Authority of New York and New Jersey)。但由于各自权力的局限,这些组织和机构所发挥的协调作用是有限的。政府联合会(COG: Council of Government)的出现打破了这种局面。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特别是1960年代以后,联邦政府逐渐重视基础设施和环境的区域协调问题,增加了对公路建设、城市再开发和环境整治的联邦基金拨款,并要求地方政府必须提交相应的区域规划和论证报告,才能获得相应的拨款,一批政府联合会(C O G)应运而生。这些C O G 主要行使联邦基金相关法案要求的一系列协调、审核与计划事务,包括提交交通环境影响的评估报告、编制和实施交通与土地利用、交通与经济发展、交通与环境公平等涉及区域发展的各项协调计划,从而将全面的区域协调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由于地方C O G 的主要成员来自各地多个相关政府权力部门,因此能在区域协调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按照其主要职能,COG 可以划分为区域委员会(RC: Regional Council)和大都市区规划组织(MPO: Metropolitan Planning Organizations)两类。其中,R C 主要负责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中各政府部门间的协调问题,而M P O 则主要负责与大都市区交通规划和相关基金申请有关的规划和协调工作。目前,全美共有300多个大都市区规划组织,在各地的实际运作中,部分R C 包括了M P O 或直接通过RC 行使MPO 的职能。

在上述关于区域协调的相关组织和机构中,由于有相关法案的保障,C O G 中的M P O 在区域性交通规划和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基金申请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通过

摘要: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区域规划和协调的重要性日益凸现。本文介绍了美国大都市区区域协调的主要执行机构——大都市区规划组织(M P O)的发展历程,分析其发挥区域协调作用的主要协调机制——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协调为基础,促进区域用地、环境整治、社会公平、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区域协调。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区域规划和协调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关建议,认为以立法为基础,建立公共投资再分配机制是政府进行区域协调的有效途径之一。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regional planning and coordination become increasingly significan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main executive body for metropolitan regional coordination in USA, the history of MPO, and analyses its mechanism. Based on the discussion, it proposes some suggestions considering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regional planning and coordination in China. It proclaims that to establish a mechanism for the redistribution of public investment on the premise of legislation would be one of the effective ways in regional coordination between governments.

关键词:美国;大都市区规划组织; 区域协调机制 Keywords: USA; MPO;

Regional Coordination Mechanism;

本文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0401019)和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批准号:06YD01)资助。作者: 周素红,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

学院城市与区域研究中心,副教授。zsuhong@https://www.wendangku.net/doc/3913368513.html,

陈慧玮,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广泛涉及社会、经济和环境等方面协调的交通整合机制,对区域的全面协调起重要的实质性作用[1]。

目前,国内相关文献在介绍美国大都市区规划和协调时主要关注区域规划协会(R P A)及其迄今为止编制的三次区域规划,而缺乏对真正发挥实质性协调作用的M P O的关注。作为非政府组织,R P A所编制的区域规划缺乏相应的实施机制,对区域协调所发挥的作用是很有限的;相反,作为政府联合机构之一的M P O,由于其成员来自所在区域多个地方政府的各相关部门,其行驶的职责权利具备相关法规的保障和资金来源基础,可对区域协调产生更为实质性的作用。因此,本文以M P O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发展历程、主要运作模式及其在区域协调中如何发挥作用,为中国区域协调机制的完善提供借鉴。

1 美国大都市区规划组织(MPO)的主要发展历程

追溯M P O的起源应该回顾美国高速公路的建设历史。M P O在美国的发展经历了1950年代的酝酿、1960年代到1980年代初的兴起和多元化,以及1990年代的进一步强化等几个阶段。期间,在1980年代末到1990年代初曾经历了短暂的职能弱化阶段。具体发展历程如下[2,3]。

在1956年,战后新一轮联邦公路资助法案(1956 U S Federal-aid Highway Act)出台,授权联邦政府相关机构在1957—1969年间投资250亿美元用于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90%由联邦负担,10%由州和地方政府负担。此后在1958年,联邦又对1956年的法案进行了充实,增加了政府对公路建设、城市再开发和环境整治等的拨款。如前所述,各地方政府为了获取相应的投资基金,纷纷成立了相关的政府联合会(COG)[3]。

在1962年,美国政府再次颁布联邦投资高速公路法案(1962 US Federal-aid Highway Act),进一步引发了联邦对城市与区域交通规划的需求。这一法案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应对州际高速公路系统建设和道路所经过相关城市周边的区域协调而制定的。法案要求,作为联邦交通财政补助的附加条件,在人口超过50 000的城市化地区,必须由州政府和地方政府合作承担交通规划。然而,当时在很多城市区域都缺乏能够管理和组织区域交通规划过程的合法规划机构。因此,公路局(联邦高速公路行政部的前身)要求各地成立相应的机构。于是,作为COG形式之一的MPO很快应运而生。

伴随着1960年代美国的公路建设,美国的生活方式和社区发展模式发生了改变,美国公民出行越来越依赖于汽车[4]。但是,相伴而来的是交通拥挤、废气污染等问题。在1980年代初,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和能源危机促使联邦政府重视近期规划和交通规划中的能源与综合环境问题,要求交通规划不仅要包括长期规划,还应该包括规划期限较短的地方性基础设施投资项目计划,并强调要用非投资手段来缓解交通堵塞。因此,M P O 的成员构成开始多元化。

1980年代末到1990年代初,由于地方自治趋势明显,联邦政府减少了对地方决策的介入。美国联邦公路局(FHWA: Federal Highway Administration)和都市公共交通管理局(UMTA: Urban Mass Transportation Administration)共同修订了交通规划条例。新的条例要求人口超过20万的区域制订交通规划(Plan)和交通改进计划(TIP: Transportation Improvement Program),每年修编联合规划工作计划(UPWP: Unified Planning Work Program)。州和MPO自行审核年度计划,并向联邦政府提交项目和计划清单,只要清单与交通改进计划不矛盾,至于其他的规划细节问题,联邦政府均不过问。因此,导致MPO原来大部分职能和作用的丧失。

1990年通过的“多模式地面运输效率法案”(I S T E A: Intermodal Surface Transportation Efficiency Act)标志着美国交通运输发展转入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综合运输发展阶段[2],重新强化了M P O的职能。该法案规定,M P O有权对地方政府和机构申请拨款的交通改善项目进行认定并确定各自的优先度,拟定区域交通改善计划,直接决定大部分资金的使用方式。

I S T E A提出了交通整合的系列要求,要求M P O编制的交通改善计划除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外,还应研究基础设施对环境、社会公平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在某种层面上,M P O通过交通规划的协调,促进了区域的综合协调,其区域协调的作用日渐明显。

1998年,美国在I S T E A法案的基础上制定了“21世纪交通公平法案”

(TEA-21: Transportation Equity Act for the 21st Century)。该法案在很大程度上延续了ISTEA的规定,并强调联邦基金在支持交通供给的同时,需要注意M P O提交的计划是否满足提高交通安全、保护和提升社区与自然环境的要求,并能通过高效和灵活的交通促进美国经济增长,应对国内外竞争。该法案进一步强化了M P O在交通规划之外,促进区域社会公平与经济协调发展的作用。此外,I S T E A和T E A-21都提出了“发展多种交通运输方式”,包括公路、铁路、水运、航空与管道等,这些交通规划涉及的区域间和不同交通方式的规划间都需要协调,这在客观上也强化了MPO的重要协调地位。

2 美国大都市区规划组织(MPO)的区域协调机制

从美国的区域协调发展看,基础设施,特别是区域性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管理是政府发挥协调作用的重要手段。通过立法(法案)的形式将相关的行为法律化和制度化,并通过组建M P O,将来自不同部门、分属不同地区的政府官员组织起来,共同协调交通规划和交通基础设施投资计划的编制,并赋

周素红 陈慧玮

予这些机构在区域交通规划和交通基金申请中一定的职权和义务,使之与州政府之间在交通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中形成互相协调、互相制约与反馈的机制。同时,以法案的方式扩大交通规划和基础设施投资计划所需要涉及的领域,将环境改善、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平等方面纳入交通规划和投资计划必须整合的内容,从而使基金在使用过程中充分发挥区域协调作用。

具体而言,美国大都市区规划协调的主要政策工具主要包括:(1)联邦立法的法律手段;(2)资金划拨、投资与税收等经济手段;(3)教育指导、提供技术支持与信息交流平台等辅助手段。在M P O组织交通规划和申请交通基金的过程中,美国政府主要通过法制建设和交通基金划拨两个方面实现区域的协调发展。

2.1 以立法为基础保障区域协调

美国政府层面上区域协调机制良好运作的重要保障来自于相关的立法。一方面,通过立法的方式,保障州与州之间所签署州际协议的合法性,促进各州在社会经济发展各重要方面的合作与协调。另一方面,以I S T E A和T E A-21等法案的形式,规定了大都市区交通规划的编制和基金申请程序,确定M P O 和州政府获取长期交通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方式,从而促使对M P O发挥区域协调作用的程序进行立法。从M P O的形成历程可以看到,I S T E A和T E A-21对强化M P O的执行力有很大的影响。另外,根据法案的要求,M P O的成员由多个不同的地方政府机构成员以及公众构成(包括地方推选的公务员、交通工作者、州官员、私人部门和非营利组织的代表、普通大众),决定了它能代表多方的利益,这也有利于协调作用的发挥。

2.2 通过交通基金划拨与申请的相关规定,明确MPO在区域协调中的地位和作用

交通基金是美国大型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资金来源,源于通行费、债券以及州、地方和联邦的各种燃料消费税等。尽管不同项目的资金来源可能有所不同,其使用程序却是统一的。交通基金的使用分配在一定程度上成为美国政府层面进行都市区协调的重要手段。通过交通规划,促进和实现了地方政府在区域规划管理中各主要方面的协调问题。

1990年的I S T E A法案要求通过大都市区规划和项目筛选,将一部分地面交通项目的资金用于人口超过20万的大都市区。这意味着在大都市区中,各地方都有机会通过组建M P O,参与并获取大笔的交通基础设施投资。之后,在1998年的T E A-21中,鼓励协作的机制得到进一步加强。T E A-21依法担保了1 980亿美元的水陆交通投资资金的使用,这些资金每6年重新审核一次。资金在重新分给各州之前,需审核是否与一些计划的要求相符合,如全国高速公路系统(NHS: National Highway System)、地面交通计划(STP: Surface Transportation P r o g r a m)和缓解拥挤与提高空气质量计划(C M A Q: t h e Congestion Mitigation and Air Quality Improvement Program)。法案还规定,必须将环境、土地利用和社会经济发展等因素纳入交通整合规划中,并通过交通基金的分配机制刺激和激励各州进行都市区交通整合规划和相关政策的制定 [5]。

基金在按照T E A-21法案要求的程序划拨给州政府前,就分派给不同项目。这些项目包括州际交通系统建设和维护项目、桥梁修缮和修复计划、路面交通项目(州交通规划中所计划的扩建资金和保险资金)、联邦土地高速公路项目和缓解交通堵塞与改善空气质量的计划等。M P O在资金分配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时,在T E A-21中有一定的灵活性,以实现一些项目相互间的资金流转。例如,STP的资金可用于公共交通系统巴士,州际计划资金可以转换给别的计划,只要这些项目都符合州际高速公路投资等要求[6]。

在申请交通基金之时,法案要求M P O组织编制三个层次的规划和计划,包括期限为20年的交通规划(P l a n),3年的交通改进计划(TIP: Transportation Improvement Plan)和1-2年的工作计划(UPWP: Unified Planning Work Program)等。其中,T I P被纳入交通基金划拨申请程序中必备的材料,并且规定了交通规划、交通改进计划和具体的工作计划存在承接关系。首先,交通规划需要清楚说明项目投资周期、各阶段所需的资金量及M P O对项目运作的有关财政计划。财政计划可以包括联邦高速公路局(F H W A)和联办运输署(F T A)的预期收入,以及州政府、区域或地方资源,私人和用户收费。财政计划必须合理,而且要有一个策略以保证所需的金额在20年期间都是有能力有渠道获取的。其次,在交通规划基础上,每两年修编一次交通改善计划,明确为期三年的投资计划,并提交给联邦高速公路局或联邦运输署申请拨款,而具体的工作计划(UPWP)则制定相应的实施程序和实施计划。

财政资金的申请和获取流程如图1所示。大都市区内的各个地方政府可直接通过M P O提交T I P申请获得投资资金,主要用于轨道交通建设,资金不通过州政府由M P O组织直接发放,M P O必须确定每个项目将使用哪些资金组合(来自联邦、州、地方的资金);同时,若所在的区域属于空气质量保护区和监控区,M P O制定的T I P必须符合交通整合要求,将其纳入各州每两年向联邦高速公路局(F H W A)或联邦运输署(F T A)提交州的交通改善计划(STIP: State Transportation Improvement Plan)中,通过STIP申请获得投资资金,并由州政府发放。各州提交的S T I P必须包括M P O提供的T I P,且若要修订S T I P,则必须先修订T I P。F H W A和F T A通过审核S T I P核定相关交通基金的支付,了解哪些项目正在进行,如有需要,应该采取什么措施以保证项目能提前完成,并监督交通资金的分配 [7]。

此外,T E A-21还提供分配给州和M P O的规划资金,包括州政府规划和研究资金、规划资金,其中规划资金通常将组成M P O的大部分预算,这些资金用于进行必要的研究和编制交通规划和交通改善计划。

可以说,美国联邦交通基金的划拨有明确的负责机构和执行程序,而基金数量之大使得各地方政府难以置身事外而不参与到MPO的规划中,这无形中增强了MPO的执行力。

2.3 通过强调交通规划的整合性,引导MPO在协调交通基础 设施建设的同时发挥综合性区域协调作用

1990年的I S T E A对交通整合的要求,在很大程度上促使交通规划从相对单一的专项规划向区域发展的综合性规划转变,并以基础设施投资为导向,极大地促进了区域的全面协调。法案规定,MPO的交通规划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内容充实、完整、周密、系统。由于1960年代的公路发展带来了种种问题,例如公共空间土地的占用和空气质量下降等问题,要求交通规划制定必须要全面考虑各种可能影响的因素,主要包括经济发展、环境公平、财政预算、联合运输、土地使用、公共安全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因素。因此,在某种层面上,交通规划总揽了市政建设、产业发展、社会事业、房产开发、人居环境、社区建设和公共服务等各个方面,包罗万象。交通规划对规划的整合性由此得到体现,也因此促使M P O发挥了综合地协调区域发展的作用。

这里以交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整合为例,来说明MPO整合的基本程序。在1990年,清洁空气法案(CAA)出台,该法案强调对交通整合的要求,这是出于美国很多区域持续不能达到空气质量标准的原因。美国国会认为,如果没有交通与空气质量协调规划,将无法维持保证公众健康的空气质量标准。因此,需要通过交通整合,确保州和MPO的投资建设对其所在区域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产生积极影响。交通整合过程包括部门间互相磋商,区域排放量分析,以及相关项目的分析。

在交通整合过程中,M P O负责审查区域交通规划和交通改进计划(T I P)是否符合整合要求,并且被提议的交通投资项目不会产生新的违反环境质量标准的污染物,不会加剧现存的污染程度,不会阻碍区域尽快达标。由M P O决策董事会进行审批,符合交通整合要求的交通计划和T I P还要再通过美国交通部(F H W A/F T A)的审查。审查的标准包括所有被提议的项目中的区域机动车排放量都不会超过州执行计划(SIP)中规定的违反区域空气质量标准的各种污染物排放量。不仅如此,交通和空气质量规划要求有一个确保部门间在重要议题磋商的程序和公众参与机会。

另外,在T E A-21对大都市区规划的要求中,除非项目被纳入了交通整合计划和财政限制T I P中,否则不能被批准、资助、在规划过程中进行。这意味着用于实施交通规划的必需资金是要能支持20年的规划,而T I P项目的资金要明确并在提案中反映出来。每次M P O更新交通规划(时间间隔不少于3年)或更新T I P(除了微小改进)都必须审核是否满足交通整合要求,且在SIP修订后的18个月内必须进行整合情况的判定,具体流程见图2。

总的来说,M P O在这个过程中所起的主要是协调作用。在政府层面,部门间的磋商是必须的;在公众层面,公众也必须要有机会对M P O的整合判定提出意见。M P O必须要通告公众进行整合性判定的目的、确保相关利益群体能得到所有相关文件、给予相关利益群体足够时间去研读文件和支撑材料。

3 美国大都市区规划组织(MPO)区域协调机制对中国 的启示

从上面对M P O协调过程核心分析的内容不难看出,美国大都市区规划组织(M P O)在美国分权化体制下的区域协调中有利有弊。首先,通过基础设施投资引导区域协调的思路使得M P O具备了较强的协调能力,使得政府能在区域协调上有所作为。政府通过对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投资来促进市场协

图1 联邦交通基金申请发放基本流程

资料来源:参考文献[7]。

周素红 陈慧玮

调。其次,MPO的成员来源来自于不同利益、不同地区的群体,M P O提供一个平台使得各方利益相关的群体能够为了共同的目标——申请投资而协商,这样能够达到区域共赢的效果,而各方会为了目标而妥协,最后达成一致,在利益的驱动下,区域协调可以获得实质进展。

但是,M P O也存在一定的弊端。第一,M P O本身的组织体现分权的思想,组织的存在是“任务导向型”的,有投资项目,才有组织和相应的活动,这样难以保证M P O能有持续长效的协调功能。第二,虽然M P O的成员来自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利益背景,但难以保证的是进入M P O的成员真的能代表区域中足够数量的地区和群体,而M P O协调作用的发挥恰恰又与其成员构成的关系很密切,这也就是说,在M P O尚没有完善的机制保证其成员来源的可靠性的情况下,M P O的区域协调能力仍有进一步改进的空间。

在中国,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区域间的合作日渐加强,区域协调也显得尤其重要。为了达到协调的目的,一些地方编制了相关的区域协调规划,但由于该类规划缺乏法定效力,在实施中往往只起到有限度的引导作用,日常的协调活动主要通过政府间的合作和对话实现,尚未建立一套相对完善的协调机制。美国通过法案形式,以联邦政府的交通基础设施投资为导向,通过建立一整套围绕资金申请相关的程序,确定了由多个政府机构成员构成的M P O的区域协调地位和作用,促进区域的实质性协调,对我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与M P O的交通规划和交通基础设施资金申请对应,目前在中国,通过区域交通规划促进区域协调的机制尚未建立,难以建立以交通规划和相应的资金划拨和申请为导向的区域协调

图2 交通整合的基本流程资料来源:参考文献[8]。

机制,使交通设施的协调对区域空间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协调作用有待加强。以下提出M P O在发挥区域协调作用过程中的借鉴和建议。

3.1 建立相关法律的必要性

美国的区域协调机制中,通过缔结具有一定法律效应的州际协定和相关法案,使协调活动得到一定的法律保障,对区域协调起重要的作用。

目前我国的区域协调的法律保障机制仍有待完善。在交通设施协调方面,主要通过四个层次进行,即国家、省政府、城市政府以及参与投资和经营者。这四者之间沟通渠道在上下层级之间的命令式协调大致是不成问题的,而同级政府之间以及下级向上级的反馈等方面则缺乏有力的机制和法律保障。

可以成立由多个政府职能部门成员构成的区域规划组织与协调机构,以立法形式确定其有效性和权力,一方面,与政府基础设施资金投放计划(如目前的重大项目计划)相挂钩,形成资金申请与运作、监督机制,促进区域规划的实行。另一方面,在通过市场筹集建设资金的方面,通过区域规划组织统筹相关投资和经营者的参与,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他们为了自身利益而不考虑区域的公共利益的情况。同时,区域规划组织直接对中央政府负责,能够把规划的宏观调控作用发挥得更好。

3.2 通过财政手段控制协调执行力

协调需要有财政手段保证才能得到很好的执行,例如M P O正是由于联邦政府的资金由I S T E A和T E A-21规定的指定发放资金机构,各方利益实体才如此积极地参与其中。

要保证区域规划组织的权威性,除了在法律上保证其具有的合法权力,还要以财政手段加强其执行力。例如可以规定国家下放的基础投资项目必须要由区域规划组织通过,而区域规划组织必须由区域内参与规划的各城市派出代表构成。

由于我国的政治体制与美国有所不同,需要考虑通过立法的方式确认区域规划机构与协调机构的地位和权限,并理顺基础设施投资建设计划的相关程序与各级部门和机构的关系,发挥区域规划和协调机构的作用。可以借鉴M P O的组织形式,将来自不同领域、不同级别的政府官员组织成立协调机构,将区域长期规划法定化,将社会、经济、环境的各项具体要求纳入基础设施规划和投资计划需要考虑的内容,并理顺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与年度重大投资项目计划的关系;理顺协调机构与当前地方政府机构之间的关系,形成重大项目资金分配的协调机制、资金监管机制与互相制约机制。3.3 通过提升交通规划的整合性,促进区域全方位的协调

美国的交通规划把一系列因素都考虑其中,其综合程度很高。另一方面可以看出这样做的好处,区域协调机制以一个具体的规划为主体,在协调该规划的同时由于要考虑其他因素,从而促进各种规划的落实。以点带面,整合区域协调中的若干要素,包括环境、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能够尽可能使区域协调的效能最大化。这些作法对促进区域协调的实质性发展起重要的作用,值得借鉴。

此外,针对大都市区某些特定的问题,如污染治理、环境保护等,美国地方政府通过成立专门的协调机构或上级管理部门的派出机构或专门委员会,专门负责该项公共事务的协调工作。这些作法在国内也比较普遍,其机构的设置和成员构成的多元性同样值得参考。

区域协调一直是我国规划体系中比较薄弱的环节,作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支撑体系,区域协调对区域空间、经济和社会发展都有很大的影响。美国大都市区的规划背景与我国有很大的不同,在吸取M P O的规划经验之时需要与我国实际相结合,以使得区域规划能取得长足进展。

参考文献

[1] AMPO. What is AMPO [EB/OL]. [2006.12.20]. https://www.wendangku.net/doc/3913368513.html,/

what/index.php.

[2] AMPO. About MPOs [EB/OL]. [2006.12.20]. https://www.wendangku.net/doc/3913368513.html,/

content/index.php?pid=15.

[3]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Transportation.TEA-21 Moving Americans

into the 21st Ccentury [EB/OL]. [2006.12.20]. https://www.wendangku.net/doc/3913368513.html,/ tea21/index.htm.

[4] 李晔,张红军. 美国交通发展政策评析与借鉴[J]. 国外城市规划,

2005, 20(3): 46-49.

[5]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Transportation. Frequently Asked Qestions

[EB/OL]. [2006.12.20]. https://www.wendangku.net/doc/3913368513.html,/faq.asp [6] AMPO.Overview of the Metropolitan Transportation Planning Process

and Summary of Key Issues [EB/OL]. [2006.12.20]. http://www.ampo.

org/assets/23_briefingnotebook.doc.

[7]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Transportation. Metropolitan Transportation

Planning: Executive Seminar.ppt [EB/OL]. [2006.11.13]. http://www.

https://www.wendangku.net/doc/3913368513.html,/metro.asp.

[8]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Transportation. Overview of the Metropolitan

Transportation Planning Process and Summary of Key Issues, A Briefing Notebook for Transportation Decision-makers, Officials, and Staff [EB/ OL]. [2006.12.20]. https://www.wendangku.net/doc/3913368513.html,/documents/BriefingBook/ BBook.pdf.

美国大都市区规划组织的区域协调机制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浅谈区域规划编制

浅谈区域规划编制 一、区域规划的概念 区域规划是以跨行政区的经济区为对象编制的规划,是国家总体规划或省级总体规划在特定经济区的细化和落实。区域规划是战略性、空间性和有约束力的规划,不是纯粹的指导性和预测性规划。 规划通常兼有两层含义:一是描绘未来,根据现在的认识对未来目标和发展状态的构想;二是行为决策,即实现未来目标或达到未来发展状态的行动顺序和步骤的决策。区域规划就是要在多种方案的比较和选择中确定适合规划区域未来的发展目标和经济建设的总体蓝图。它的作用是划定主要功能区的“红线”,主要内容是把经济中心、城镇体系、产业聚集区、基础设施以及限制开发地区等落实到具体的地域空间。编制区域规划,要着眼于打破地区行政分割,发挥各自优势,统筹重大基础设施、生产力布局和生态环境建设,发挥区域的整体优势,提高区域的整体竞争能力,达到人和自然的和谐共生,促使区域社会经济快速、稳定、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二、区域规划的特点 1、目的性。 明确规划需要解决的问题,如广东省东西两翼区域规划的编制目的是解决广东省东西两翼地区的协调发展。 2、前瞻性。 突出规划的超前性,加强规划的指导性、科学性和有效性。

3、综合性。区域规划的综合性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规划内容广泛,对区域内各系统、各组成要素进行全面的考虑,对社会经济各部门进行统筹安排,在综合各部门、各行业专业规划的基础上对区域的整体发展做出统一决策。 (2)规划思维方法,着重全面权衡利弊,综合评价、综合分析论证,强调各部门之间、各地区之间的相互协调,弥补单一部门、专项论证的不足。 (3)规划方案的决策,是多方向、多目标、多方案比选的结果。区域空间布局方案都不会是唯一的,区域规划应特别注重发挥地区优势,最后规划方案的决策往往是在多方面、多目标、多方案的综合比较中遴选出来的。 4、战略性。区域规划是战略性的规划,它主要体现在: (1)规划时间跨度长。一般而言,区域规划的期限都在20年以上,可以展望到3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由于规划期限长,必然要求规划方案有明显的超前性,但又要有近期建设重点项目的规划,使规划方案既能指导近期的国民经济建设,又可保持远近结合,实现可持续发展。(2)规划关注的问题是宏观的、全局性的、地区与地区之间需要协调的关键性的重大问题。因此,区域规划总是从长远着眼,从宏观着想,讲求区域的整体效益。规划的重点应是区域宏观性的、全局性的、关键性的重大项目。 (3)规划指标具有较大的弹性。由于区域规划是长远性的规划,而区

区域规划案例比较

区域规划案例比较 无论是中央政府层面还是地方政府层面,各种层级和类型的区域规划名目繁多、发展定位相似、区位特色淡化,造成了区域经济政策失灵、产能过剩、恶性竞争、地方债务风险等诸多负面效应,因而因地制宜的制定区域发展规划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国际区域规划亮点解析 1、美国的西部开发 “美国西部”是一个历史性的地理概念,它是指太平洋沿岸和广大的内陆区。美国西部由于开发较晚,曾一度成为美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瓶颈。但是美国西部土地辽阔,资源丰富,矿产很多,其煤的储量占全美的2/3以上,黄金、白银和铜的储量分别占全美的70%、50%和50%,能源潜力超过中东的全部油田。 美国西部开发经历了19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初,以及20世纪20年代到20世纪末两个阶段。第二阶段采取的政策措施如下:实施联邦“公共土地”政策,鼓励开发。规定只要在西部地区种草植树或修筑灌溉沟渠达到一定规模或一定时间,就可低价或免费得到一定面积的土地。设立专门机构和配套相关法规政策保障体系,促进落后地区发展。利用军事工业拉动产业发展。通过高新技术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美国的西部开发运动促进了西部地区的跨越性发展,使西部地区变成了“小麦王国”和“畜牧王国”,同时也保证了美国区域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2、欧盟的区域发展 欧盟成立初期,各成员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差异较大,成员国之间

存在着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当前,欧盟是世界上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经济共同体集团,也是解决区域经济稳定与平衡发展最成功的组织之一。 欧盟区域发展的主要内容如下:成立欧盟协调地区发展的机构。完善财政金融政策,促进地区发展。协调成员国的区域经济政策,使成员国发展目标与区域发展目标相一致。欧盟的区域经济政策是世界上最典型也是最成功的区域政策,其总体目标是为了解决整个共同体范围内的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保证共同体内各成员国、各地区的协调发展,确保欧洲一体化进程的顺利发展。 3、日本的区域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存在严重的“过密区”和“过疏区”,东京、大阪、名古屋三大都市圈和地方经济圈,在人口密度、经济规模和收入水平等方面的差距逐渐扩大,发达地区特别是大城市出现了人口过密、拥挤和地价上涨等问题,经济落后地区特别是边远地区出现了人口过疏、没有活力和经济衰败的现象。 为转变区域发展现状,日本进行了如下内容的区域规划:通过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和法律,完善区域管理。通过规制改革,实现行政服务灵活化、多样化、效率化。通过树立人才观以及改革教育制度,培养优秀人才。通过发展城市群、都市圈整备计划以及建设特色城镇,协调城乡发展。通过“观光力国”战略、“一地域一观光”战略以及大力发展田园生活体验发展旅游业。通过这些有效措施,切实解决了经济、人口的“过密”和“过疏”问题,缩小地区间的发展差距,取得了明显成效。 4、迪拜的区域发展 以能源开发为主导的资源型城市由盛到衰是世界城市发展史中的普遍现象。

论美国崛起的原因以及对中国的启示

美国崛起之路对中国的启示 ——对美国历史上贸易保护和自由贸易之争的思考 自从资本主义降生以来,特别是工业革命以来,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主义之争始终是各国不同政治经济派别分歧的重要成份。随着时代的变迁,一国可能从主张自由贸易转向贸易保护,也可能从贸易保护转向自由贸易。一般来,在国际经济危机时期,贸易保护的声音往往抬头;而在繁荣时期,自由贸易又容易成为潮流。对于强国来说,自由贸易是占领弱国市场,打败弱国企业的旗帜;对于弱国来说,贸易保护是抵御市场强权,发展民族工业的盾牌。当一国从弱变强时,它就会开始赞同自由贸易;反之,当一国由强变弱时,它又会回到贸易保护主义路线上去。可以说,美国的历史就是根据本国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的力量强弱交替运用贸易保护和自由贸易两种主张的历史,而美国也正是因此才从一个殖民地国家变为世界第一流的强国。不仅如此,由于英国力图保持世界工场的地位,美国运用贸易保护手段曾遇到很大的阻力。如果不是英国炮舰调动了美国人民的爱国主义激情,美国很难实施贸易保护政策。如果不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也许今天的美国也许就如同南美洲的巴西、阿根廷一样,徒有广袤的土地、丰富的资源,却仍受发达工业国的控制和掠夺,仍然贫穷落后。因此,对于今天追求强大的中国来说,破解南北美洲不同历史命运的奥秘,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 一、禁运催生了美国制造业1781年10月,英军将领康沃利斯于约克敦投降。1783年,英国正式承认美国独立。但是独立战争的胜利并没有自然而然地带来繁荣和发展。独立战争期间,由于对英贸易的滞阻,北美的制造业得到了一定发展,但从生产技术和产品质量看则仍远落后于英国。战争结束后,英国利用自身强大的制造业和商业优势,一方面对美国的出口实施严厉的商业限制,包括禁止美国货进入西印度群岛;另一方面则向美国大量倾销英国货。独立前夕,北美平均每年运往英国的生铁为3929吨,1791年下降为797吨[1]。烟草、稻米、蓝靛等大宗农产品的出口也大幅度下降,由此带累商业和航海业停滞,造船业衰落。据统计,从1784年到1786年,美国从英国进口的货物总值约为760万英镑,而同期美国向英国出口则仅为249万英镑,逆差高达521万英镑[2]。出口萎缩、市场缩小,使价格大幅下跌,商人、农场主纷纷破产,债务链条破裂,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动荡,许多地方爆发了农民起义,最著名是的谢司起义[3]。在美国史上,1781年至1789年被称为“危机时期”[4]。从竞争的观点来看,其实质是英国挟裹着其市场竞争的强者优势对新独立的弱小的美国进行打击,以经济殖民来代替政治、军事殖民。危机给美国上层社会带来了广泛的冲击,“美国向何处去”一时成为报纸和小册子所讨论的焦点。在一片喧嚣声中,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主义的两大声音至今仍清晰可辨。推崇自由贸易多为南部大种植园主、北部大商人。在危机时期,南部大种植园主兼并了大量小农的土地,巩固了竞争地位,他们虽然对英国限制出口不满,却得益于优质廉价的工业品。因此他们主张自由贸易,一方面要求英国取消出口限制,另一方面试图摆脱英国的商业垄断,开拓南欧、

《大国崛起》读书笔记

《大国崛起》读书笔记 历史的光环像一阵风,这里吹吹,那里也吹吹,不可能只停 留在一个地方,不可能永远沐浴着某一片土地。近现代以来,大 国的兴衰,此起彼伏,汹涌澎湃,演绎着一曲曲惊心动魄的历史 沧桑之歌。从大国的兴衰之中,我们可以品悟、借鉴到许多知识、经验,用以兴盛我 历史的光环像一阵风,这里吹吹,那里也吹吹,不可能只 停留在一个地方,不可能永远沐浴着某一片土地。近现代以来, 大国的兴衰,此起彼伏,汹涌澎湃,演绎着一曲曲惊心动魄的历 史沧桑之歌。从大国的兴衰之中,我们可以品悟、借鉴到许多知识、经验,用以兴盛我们伟大的祖国,使我们的国家能够跻身于 世界强国之列。历史之风陆续吹遍了西欧一些国家,让它们在历 史的舞台上叱咤风云;而处在清末的东方之国,却将这股风拒之 于窗外,最终被无情的历史之鞭抽打的遍体鳞伤,一边呻吟,一 边在时代的后头慢慢地踱动。 而这种拒人于门外的行动,正是由于人们的极端思想造成的。封 建制度下的自给自足、狂傲自大、小农意识等思想,深刻地影响 着每一代中国人,使他们在落后与先进的泥淖中苦苦挣扎,不知 究竟走向何方。这些守旧的、落后的、腐朽的思想,造成了人们 闭关自守、以土地为中心的非商品意识,从而遏制了资本主义的 萌芽,牵制了政治体制的变革与更新,在文化教育、科技等各方

面均落在了时代的后头。 大国的崛起虽然有各式各样的历程,然而每一个国家的崛起与衰弱,都有着相似的情况。其中,不管是东方的还是西方的国家的 兴盛,思想文化上必须有一个突破,一个较前面历史的新的突破。而无论这种突破是彻底的,还是不彻底的;是以先人的思想为基 础的,还是承接未来的,都可以从思想层面上为一个国家的变革 垫下厚实的基础。 思想文化不仅仅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而且,对于一个国 家而言,在政治、经济、教育、科技上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下 面结合大国兴衰及其对中国的启示具体谈谈这些联系。 一、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思想文化促进政治体制的改革。随着时 代的进步,以往的政治体制必然不会适应社会的发展,陈旧的政 治体制日益暴露它的种种弊端,阻碍了历史的前进。此时,新的 顺应历史潮流的思想文化往往会深入人心,促进人们对政治体制 进行改革的勇气与决心。17世纪上半叶,英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 已不再适应新生资产阶级的利益要求,阻碍了英国工商业资本主 义的发展。而国王处处限制资产阶级的利益,加强自身的权力集中。但国王忽视的一点是,此时资产阶级思想渐渐深入人们的日 常生活中去了,人们对封建王朝已不再抱有太大的希望,资产阶 级带给人们的利益远远胜于封建王朝的统治。随后,爆发了资产 阶级革命,推翻了以贵族为中心的封建王权政治体制,建立起了 有利用维护资产阶级统治利益的君主立宪制。

中国和各大发达国家城市规划运作体系

1.澳大利亚的城市行政体系 2.新加坡的城市行政体系 3.日本的城市行政体系 4.加拿大的城市行政体系 5.美国的城市行政体系 6.中国的城市行政体系 澳大利亚的城市行政体系——规划行政体系 一、联邦政府及首都的规划行政 堪培拉 在联邦制的条件下,联邦政府一般不干预及州以下的城市规划行政事务。但联邦政府某些部门的职责与地方规划事务有一定的关联性,这些部门主要有:建设部、环境、住房和社区发展部、交通部。此外,在1972-1975年的惠特拉姆政府中曾设有城市和区域发展部,联邦政府通过行政和财政等手段介入地方城市发展的事务。 在联邦直接管辖下的堪培拉市,在1988年以前,国家首都发展委员会是规划行政的单一主体,联

邦政府设有主管首都地区事务的部长,部长会同国家首都发展委员会处理城市规划布局的调整、土地使用管理等的具体的程序性工作。1988年以后,根据新的立法,堪培拉分别成立了属于联邦国家的首都规划署(The National Capital Planning Authority),及属于堪培拉市的地方规划署(Territory Planning Authority)。国家首都规划署负责制定“国家首都规划”,这个规划中要包括整个首都地区的规划原则、政策及标准,在规划中划出具有国家首都特征的指定区域,在指定区域内制定详细的规划和设计文件,对指定区域实施建设管理。 “国家首都规划”由首都规划署按法定程序编制或修订,经由联邦政府主管部长批准,经政府官报公布生效。规划生效后,政府须在国会两院会议期间的6天内提交给两院,在提交后6天内如果国会任何一院通过动议不同意这个规划或规划中的部分内容,则这个规划或规划中的一部分内容即为无效。 首都地方规划由地方规划署按法定程序编制或修订,并征询首都规划署的意见,书面报地方政府行政长官。联邦法律规定,地方规划与国家首都规划不符为无效。 二、州级政府及规划行政 澳大利亚各州的城市人口主要都集中在州的首府。州的首府都是大都会区,由几十个地方政府行政单元的组成,如悉尼大都市区有30余个地方政府行政区,墨尔本大都市区含50多个地方政府区域。由于首府在各州的经济、政治中的重要地位,州政府一般都对首府的整个都市化地区施以较直接的管理。 维多利亚州的规划行政体系在各州中最为复杂,并随经济、政治条件而不断变化,经过了多次的调整变迁,但长期以来州级政府机构在规划行政中的主导地位没有改变过。 悉尼港 在维多利亚州的州政府设有规划和环境部(1993年后改为规划与发展部),作为州的规划行政主管部。在州的层面,通过立法设有墨尔本及大都会工务局(The Melbourne and Metropolitan Board of Works,以下简称MMBW)。MMBW被赋予了广泛的权力来编制和实施墨尔本大都市区规划(Melbourne Metropolitan Planning Scheme,以下简称MMPS)。在墨尔本以外的其他城市化地区也通过州立法设立了几个区域性的规划行政机构,以负责跨地方行政区的规划事务。 根据1981年的州城市规划法修正案,位于墨尔本大都市区内的地方政府可以申请编制自己辖区的法定规划。地方政府编制的规划必须与MMPS相符合,且不涉及具有全局性的问题。地方政府的规划必须经MMBW同意才能生效。规划一旦生效,即取代MMPS中的有关部分内容。一个地方政府一旦有了自己的法定规划,相应的规划审批权限就从MMBW转移到这个地方政府。 规划的行政涉及与各方的协调。有许多州的行政机构与规划事务有关,它们有的为规划提供咨询,有的在实施自己的行政行为过程中将对规划产生影响。维多利亚州与规划有关的行政机构包括:州协调委员会,其职责是协调州政府几十个部门的政策和行政行为,确定优先程序及规划方向;规划咨询委员会,其任务是为规划部长提供咨询意见,特别是关于规划的政策问题;历史建筑保护委员会,其工作是制定和调整历史建筑的登录;环境保护署,其职责是保护和改善环境及控制污染;城市更新署负责重建或改建旧区;政府建设顾问委员会,负责为主管公共工程的政府部长提供关于保护具历史、文化价值的公共建筑的建议。此外还有公共工程部、港口署、土地保护委员会、农业部、住房部、卫生局、林业局等机构也都与规划行政有关。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 发布时间:2006-4-6 发布机构:建设部文号: 建规[1995]333号实施时间: 1995-06-08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统一城市规划技术文件的内容和深度,依据《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适用于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直辖市、市、镇以及未设镇的县城。 第三条本细则是和《城市规划编制办法》配套的具体规定,编制城市规划除遵守本细则外,尚应符合其他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第四条城市规划设计成果一般由三部分组成: (一)规划文本:表达规划的意图、目标和对规划的有关内容提出的规定性要求,文字表达表达应当规范、准确、肯定、含义清楚。 (二)规划图纸:用图像表达现状和现状设计内容,规划图纸应绘制在近期测绘的现状地形图上,规划图上应显示出现状和地形。图纸上应标注图名、比例尺、图例、绘制时间、规划单位名称和技术负责人签字。规划图纸所表达的内容与要求应与规划文本一致。 (三)附件:包括规划说明书书和基础资料汇编、规划说明书的内容是分析现状、论证规划意图、解释规划文本等 第二章总体规划

第五条编制总体规划需收集的基础资料一般包括以下各项: (一)市(县)域基础资料 1、市(县)域的地形图:图纸比例为1/50000~1/200000: 2、自然条件:包括气象、水文、地貌、地质、自然灾害、生态环境等。 3、资源条件: 4、主要产业及工矿企业(包括乡镇企业)状况; 5、主要城镇的分布、历史沿革、性质、人口和用地规模、经济发展水平; 6、区域基础设施状况; 7、主要风景名胜、文物古迹、自然保护区的分布和开发利用条件; 8、三废污染状况; 9、土地开发利用情况; 10、国民生产总值、工农业总产值、国民收入和财政状况; 11、有关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发展战略、区域规划等方面的情况。 (二)城市基础资料 1、近期绘制的城市地形图,图纸比例为1/5000--1/35000。 2、城市自然条件及历史资料; (1)气象资料; (2)水文资料; (3)地质和地震资料,包括地质质量的总体验证和重要地质灾害的评估; (4)城市历史资料:包括城市的历史沿革、城址变迁、市区扩展、历次城市规划的成果资料等。 3、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经济

美国崛起对中国启示

美国崛起中的种种因素对我国现代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借鉴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我认为美国崛起对中国启示如下: 1、美国强调依法治国,有着相对完善的法律体系。经济的发展是一个国家强大的根本,我们现阶段的中心任务是进行全面的经济建设,这需要有强大的法律保障,为经济的发展扫除障碍。依法治国,有利于社会的安宁和稳定,亦可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优良的环境氛 2走的都是先经济后政治的路线,美国在经济领先世界半个多世纪后才扛起世界领袖的大旗,中国经过改革开放后近3 0 年的发展虽然拥有可观的整体经济实力,而且是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但仍然抱持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着眼于国内的建设,并且认为自己只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自我要求作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决不能因为个别经济指标跃居世界第一就沾沾自喜甚至狂妄自大 3、不断调整适合国情的国策与政策,要随时调整自己的国策,发展经济,增强实力。社会制度、外交政策、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都是影响国家实力的重要因素。面对新的形势,我们应以更广阔的视野观察世界、观察中国,既增强信心和机遇意识,充分把握住重要战略机遇期,也要提高忧患意识,加强战略谋划,增强应对能力,扬长避短,趋利避害,不断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 4、美国重视科技、人才和教育。美国第一次把专利权写进了宪法,用国家根本大法来保护发明创造,这大大的激发了整个社会的创造热情。正是依靠强大的科技实力,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独占鳌头。第三次工业革命更是爆发于美国,从此,美国一直处于科技的前列。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国家崛起的必要条件。美国善于吸收人才,有着一系列的人才保障制度。美国的崛起,人才不可谓不关键。教育是国家之根本,是百年大计,是人才和科技的摇篮。中国现在的教育水平不可谓高,中西部的教育依然很落后,要想振兴中西部,振兴中华,教育必须先行,国家必须得大力发展教育事业。这也是所有历史性大国崛起的宝贵经验。

人教部编版高中历史主要大国崛起的原因与启示初探考点

人教部编版高中历史主要大国崛起的原因与启示初探考点 一、英国的崛起 1、开始崛起:1588年,打败西班牙,开始建立海上霸主地位。 原因: (1)、地处大西洋沿岸,地理环境优越。 (2)、资本原始积累;能够把金银等财富转化为资本,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霸权确立:18世纪后期,英国打败了荷兰和法国,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逐步建立起"日不落"的殖民帝国,在世界上拥有最广大的殖民地。 原因: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克服了专制制度,建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国家,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3、达到顶峰:19世纪中期以来,英国在世界工业中居垄断地位,有"世界工厂"之称,是当时世界无可争议的头号霸主。 原因: (1)、最早开展和完成工业革命,在工业革命中重视科技的创新,成为世界第一个工业强国。 (2)、占有世界上最大的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 (3)、自由主义的兴起,取代了重商主义。

二、美国的崛起 1、开始成为经济大国:1894年,工业产量跃居世界第一位。 原因: (1)、幅员辽阔,地理环境优越,资源丰富。 (2)、西部领土的开发,提供了丰富的原料和广大的国内市场。 (3)、欧亚移民,带来了充足的劳动力和必要的技术与经验。 (4)、内战后政治相对稳定,大量欧洲资本涌入。 (5)重视科技和教育。 2、一战后势力扩大,在华盛顿体系中占主导地位。 原因: 充分利用第二次科技革命成果;一战中大发战争横财,力量更加强大。 3、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确立:二战后初期,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北约组织成立,确立了世界霸主地位。 原因: (1)、二战中获得巨大利益,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力量、最雄厚的工业实力和黄金储备。 (2)、西欧国家普遍衰落。

浅谈美国城市规划专业

有几位G友来EMAIL问我有关美国城市规划的专业的问题。因为小弟也准备研究生时放弃建筑而转读城市规划,所有也谈谈我对此的一些认识。城市(和区域)规划(City and Regional Planning)是一个很大的概念。区域一般是在美国指比城市还要大的范围(例如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的规划就可以叫做“区域规划”) 由于规划牵涉到很多问题,所有一般的规划硕士学位都要求你选一到两个专项(concentration/emphasis)。一般学校都会有: 城市/区域规划历史和理论(Planning history and theory) 社区和经济发展(community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房屋政策(Housing Policy) 土地规划政策(Land use planning/policy) 交通/运输政策(Transportation policy) 区域规划(Regional planning) 城市设计(Urban design) 自然资源政策(Natural Resources Policy)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不知道这个中文怎样译,主要是用电脑分析电子空间数据及其在城市和区域规划的应用) 当然每间所提供的都不一样,很可能不是所有的专项都有得提供。 一般硕士第一个学期都会是基础的课程,介绍各领域的知识,以便你了解和决定究竟要选哪个专项。一般由第二个学期开始就要上你所选的专项来上课,再加上一些基础课和选修课。有些学校要求第一年和第二年之间的那个暑假要上课和做与规划有关的工。具体要看你选的学校。第二年开始

大国崛起对中国的启示

- - XXXXXX 商学院课程论文 题 目 大国崛起的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 国贸103班 XXX 国际商务系 XXXXXX XX 学生姓名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 系 别 学生学号

【摘要】一个国家的崛起,即一个民族的崛起。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国与国之间的较量靠的是科技。同时,一个健全而民主化的大国政治体系也是必不可少的。五百年来,九个世界性大国先后在历史的舞台上登场。历史就像是大国兴衰更替的链条,一环扣一环,有始无终,兴亡无常。而今日之中国就是这条链环中的一个环节。中国正在崛起,而正在崛起的国家有的最终成长为世界性的大国,也有的行百里而半九十,功败垂成。 【关键词】历史经验,和平崛起,经济,政治,文化 一、中国的现状 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了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许多国人或许会为此感到无比的自豪和骄傲。自从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的GDP增速令世界瞩目。在全世界都把羡慕的目光投向我们国家的时候,除了扬眉吐气之外,我们是否还缺少了什么?仅仅从国内生产总值这样一个华丽外表来衡量一个国家是非常不客观的。翻开历史的长卷,再次揭开国人那段屈辱的近代史,我们也许会十分诧异。据安格斯·麦迪森的统计,1820年中国国民生产总值是欧洲的1.22倍,1890年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是日本的 5.28倍;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从1700至1820年间一直领先于欧洲和日本。但在1820年后的20年即1840年,中国却被英国在鸦片战争中打败。1895年在甲午战争中又被日本打败,中国因此失去香港、澳门和台湾,还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同样的遭遇也在西方大国上演:西班牙掠夺了美洲大量的金银,到16世纪末,世界金银总产量中有83%被西班牙占有。然而英国在16世纪末实际上还是一个人口很少的小国,它的无敌舰队在英西海战中竟不敌英国的貌似不堪一击的弱小舰队。富国被穷国打败,事实的确如此。一个没钱的国家绝对称不上是大国,但一个有钱的国家不一定就是大国,即便是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人们热捧经济增长,但是我们会发现石油之城波斯湾,其人均财富恐怕连美国都比不上,却战火不断。先是海湾战争,接着又是伊拉克战争,结果把富可敌国的伊拉克人民打得流离失所。由此可见,财富为我们通向强大奠定了基础,而要实现强国之梦,则还有很多。 二、各大国崛起的历程给中国带来的启示 (一)、大国崛起——英国

大国崛起读后感2000字3篇

大国崛起读后感2000字3篇 篇一:大国崛起读后感 《大国崛起》读后感 《大国崛起》是一本气势恢宏的书。花一周时间读完,仔细品味,过程中有很多感悟与惊喜,感悟在两三年之后再次接触这几个大国的沿革变迁,确实好的书多次读每次都是不同感觉;惊喜在我好久不读历史书了,这次读这本书竟然发现我在半年之后,还是对这些历史有着较充分的兴趣,半年前读了本关于宋代的简约介绍的历史书。《大国崛起》是以历史的眼光和全球的视野解读15世纪以来9个世界性大国崛起历史的书。书中提到的9个国家的崛起历程,带给人的不仅仅是国家崛起的震撼,更多的是一国家如何在顺应发展潮流中通过经济的崛起从而实现国家崛起的思考。《大国崛起》浓缩了海洋时代上出现的各个强国发展的精华,让我再次感受的强国的不易。 葡萄牙,论面积还不如中国的许多省份,15世纪时还不到100万的人口的小国,当初仅仅是为了获取香料这个简单的愿望,却开创了真正意义上走向全球的大航海时代。他的成长,如同一艘小船经历了海上的大风大浪,日益看到耸立在海中央明亮的灯塔,最终成为了第一代世界大国。我们可以看到,国家的昌盛并不是以人口、面积来衡量的,葡萄牙所展示的就是他磅礴的勇气和不屈的傲气。他用他磅礴的勇气和不屈的傲气向全世界证明他们的力量不可小觑。 德国,在这个普及的国家中仅柏林洪堡大学就有29位科学家加冕过诺贝尔奖。我们从中可知,国家总在不断的发展,而人类短暂的生命永远也无法比拟一个国家漫长的历史,人类渺小的功绩永远也无法比拟一个国家的莫大的荣耀。所以,培育下一代的人才是迫在眉睫的任务。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有自强的精神,才有自立的可能,才能赢得其它国家人们的尊敬。中华民族,在很多地方需要学习别国。我们有韧劲,却缺乏思考、也缺乏自省;我们有力量,却缺乏动力,也缺乏勇气。恰似德国在二战后勇于反思和敢于悔过的行为,最终才得到了全 世界的原谅与支持,德国总理勃兰特在波兰集中营纪念地长跪忏悔,真实地展示了这样的精神。那么只有正视历史,直面失败,历史才不会重演,成功才会到来。在务实上,我们做的比起别国也差的很远,搞浮夸,搞假政绩,搞表面繁荣等等无用的行为,根本不能从本质上,从实际上提升我国的国力。所以我们始终只能从面积和人口上说是一个大国,而从人均数据上讲却不能说是一个强国。 对于中国乃至任何一个国家强大的战略,我有个简单的体会: 一是重视科学和教育。回顾五百多年来大国发展的历程,思考九个大国崛起的关键因素,其中都离不开重视科学和教育,尤其是德国。德意志民族诞生了黑格尔、康德、马克思、贝多芬、歌德等思想界和艺术界的伟人,而位于柏林的洪堡大学就有29位科学家加冕过诺贝尔奖。精心培育下一代是历届德国政府的重要任务。二战后德国迅速崛起,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创造了高度的物质财富和社会文明。德国再次崛起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一大批杰出的各方面的优秀人才,尤其是工程技术领域,这也奠定了德国现代工业的基础。今天,德国生产的汽车、电子、通讯等产品遍及全球,世界各国的青年学子都喜欢到德国留学,今天德国的经济发展和文明程度令人叹服。 二是选择适合本国特点的发展道路。在于几百年来,西方主要大国的强盛无不是在历史发展的重要关头选择了适合本国特点的发展道路,建立起适合本国国情的政治经济制度。放眼欧美大国,无论是葡萄牙、西班牙通过海洋冒险成就霸

论20世纪美国崛起的历程及启示

论20世纪美国崛起的历程及启示 一、优越的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 美国的领土面积937万平方公里,地域十分辽阔,面积大约为整个欧洲的3/4,拥有良好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占有着北美大陆最富庶的心脏地带;美国的中部大平原,幅员辽阔、土地肥沃,不仅是美国也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农业区,其土地属于最肥沃和最高产的土地之列,可耕地约占总面积的2/5。与加拿大共有的五大湖泊所蓄淡水约占世界淡水总量一半。除此之外,它还蕴藏着丰富的金属矿和能源矿源,其中:锡占世界总储藏量的40%,铜、银锌各占世界总储藏量的16%,金占世界总量的10%,烟煤、无烟煤占世界总量的20%左右等等,此外还有数量十分可观的石油和天然气。所以,美国的繁荣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其丰富的自然资源。这一点为美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和环境基础。美国地理环境优越性还在于它良好的地缘政治。由于太平洋和大西洋两个海洋的保护,美国本土避免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损伤,反而还利用战争的机会聚敛财富;而美国南北都是弱国,没有邻国的威胁,不必担心遭受外国军队的入侵。享有着如此优越的地理条件,美国自然成为了美洲的领袖,更成为世界的霸主。 美国在其崛起过程中拥有得天独厚的安全环境和国际条件。东西两岸的两洋隔绝使美国可免于卷入欧亚大陆的战争和冲突,美国周边不存在强国作为邻国,南北的加拿大和墨西哥都弱于美国,广大的西部边疆成为转移东部社会矛盾的安全阀。从而优越的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为美国在20世纪快速的崛起提供了物质基础和良好的安全环境。 二、20世纪美国崛起的历程 一个国家的崛起是从各方面崛起的,绝不是单个方面的崛起就能实现一个国家的崛起,而是多个方面同时进行的。美国也不例外,为便于比较清楚的考察20世纪美国崛起的历程,所以分别从经济、政治、军事、外交、文化方面来分别梳理。 (一)经济崛起历程 在现代,与一国实力关系最密切的要素是它的工业生产[2]。20世纪美国在经济领域的崛起首先是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完成开始的,1894年美国的工业产值94.98亿美元,英国则是42.63亿美元,第三位德国为33.57亿美元,分别居于世界第二和第三

美国区域规划的死与生

美国区域规划的死与生 Robert Fishman 城市及其郊区是同一个整体中相互依存的部分,通过交通、公共设施网络以及共同的经济利益而紧密联系在一起。……这一整体的发展逐渐必然地成为一种合作的冒险。……要求对整个大都市区域所有主要的公共和私人行为的支撑设施整体有效的组织,以形成这一整体。 ——President John F. Kennedy’s Special Message to Congress on Housing and Community Development1早就有人尖锐地讽刺说:“我们找不到解决地区问题的方案,就把它们整合成更大的区域,这样就安全多了。” — Jane Jacobs, The Death and Life of Great American Cities2 美国区域规划在1960年代经历了集体的濒死体验,在规划理论和规划实践两方面的全面崩溃。当然,美国的规划从未完全健全,其历史中也充斥着恶劣地构思、贯彻不力和缺乏主动性。无论如何,1960年代区域层面的规划理论着眼于全面的总体考虑,却只能完美地诠释了自身深入地无效性;同时,旧城更新的方案如果付诸实施,将会造成比现有问题更加糟糕的局面,并给预计中的受益者带来沉重的负担。不过,规划还是在这个关头坚持了下来,并被设想为个体服务,美国规划以一种评估体系和优先考虑的形式从它的考验中显现出来。这些教训直到1990年代仍对美国区域规划起着塑造作用。 无疑,这篇文章的题目,是对传播抨击“垂死规划”思想并指出复兴之路的最重要著作——Jane Jacobs的The Death and Life of Great American City3一书的赞颂。尽管她的书既不是对战后美国规划失败之处的全盘批判,也不能作为应形成的新体系的完美指南,Jacobs的贡献仍是至关重要的。Jacobs刻意将她自己限定于中心城市,或明确限定于城市中的某些地区。她坚信只要“反动的”规划者、银行家、官僚主义者停止他们无谓的干涉的话,大城市有其内在的活力,是可以“自我复兴”的。 与她的反对者差不多,Jacobs也没有察觉城市危机中形成的从根本上可以重新定义“城市”、“郊区”、“区域”概念的整体结构尺度:大量人口从中心区向市郊的转移,带来大量工业产业、零售业、办公空间进入郊区的“郊区城市化”;似乎集中在边缘而非原有中心区产生具有活力的低密度、多中心或无中心的区域。也许更令人吃惊的是,Jacobs的书几乎完全忽略了在产生区域的城市结构转化的过程中,强化城郊分割,把曾占主导地位的中心城市陷入无休止的危机之中(由上涨的社会责任和缩减的税收基础)的“黑人移民潮”。(只要中心城市的问题被局限在那些多管闲事的规划者手中!)但Jacobs的确清晰地看到了美国城市自身受到的威胁程度。悲剧性的是,1960年代的规划者们沾沾自喜的号称他们掌握了一种完全“现代化”的解决区域问题的方法,但不能理解区域结构的重新定义和黑人移民潮现象,对于他们的整个理论和实践而言,说得好听是毫不相干,说得难听就是可怕的彻底推翻。在1960年代初,城市规划师们最初面临在功能上延伸于中心城市边界外的大都市区域的挑战时,这些理论还是对这个世纪的转变有所响应的。尽管这些1960年代的设计和蓝图看起来很现代,它们不合时机的无意中假想了一个并不存在的城市或区域。由于这一原因,1960年代规划的“死亡”必然被理解为世纪初理论的苟延残喘。同样地,在Jacobs和其他人开始直面战后美国城市和区域的本质时,规划的“新生”开始了。

大国崛起的历史经验对中国发展的启示

大国崛起的历史经验对中国发展的启示 历史就像是大国兴衰更替的链条,一环扣一环,兴亡无常。而今日之中国就是这条链环中的一个环节。中国正在崛起,而正在崛起的国家有的最终成长为世界性的大国,也有的行百里而半九十,功败垂成。古人云: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因此,研究大国崛起的历史经验,对于今天正在向现代化转型的中国有着极其深刻的意义。 随着15世纪新航路开辟的展开,欧洲的航海家们用新航线连接起一个完整的世界,世界相对孤立的格局由此打破,而大国崛起的旅程也由此真正地揭开序幕。从此大国强国的兴衰将不再是封闭舞台上自我演绎的故事相互的注视,融合和冲突影响着所有剧情的走向。在近现代,有九个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先后登场,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它们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美国。九个大国的兴衰发展史无疑对而今中国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借鉴意义,我们不妨从经济,政治,文化以及科技四个方面进行解析。 经济是基础。大国崛起都是以经济强盛为基础的,没有经济的支撑很难成为世界性的大国。第一次工业革命让英国稳坐世界霸主的位置,成为日不落帝国,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巨大的殖民领土,让18世纪的英国真真正正完成了大国崛起,成为世界的中心,世界市场就以英国为中心初步建立论。亚当斯密的《国富》将自有资本和自由竞

争的理念将英国经济真正推向世界的中心,此后的百年自由经济理念在世界经济史上发挥重要作用。第二次工业革命,德美后来居上成为世界经济强国,德国、美国借此发展军事以及政治,促进国内繁荣和国际地位的提高。经济大危机后,政府干预政策让美国迅速从经济萧条中缓过气来,得以筹备战争,也因此大发战争横财,在二战后成为西欧各国的大债主牢牢把握着欧洲经济的命脉,从此,美国发展为超级大国,且至今从未被超越。 经济实力是衡量一个国家是否能成为大国的关键一项。中国曾经的闭关锁国,让中国远落后于西方,之后一系列对经济的探索都以失败告终,要发展的中国首先经济必须要抓起,要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相结合,发展市场经济。虽然中国的经济发展在改革开放后已经取得重大成果,但是在中国现今国情上说,这些成果相比于发达国家是远远不够的。而随着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开展,全会提出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中国经济的发展也将有望取得更辉煌的成果。总之,由于经济是一个国家的强盛的根基,中国必须坚定不移地把经济建设作为工作重心,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进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 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稳定也是一个国家崛起的重要因素,而这政治稳定不仅体现在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各组织运行有序,

片区规划编制大纲

附件1: 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 编制大纲 序言 主要介绍规划目的、依据、特点和期限。规划的依据主要包括《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中发[2011]10号),以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全国主体功能区划》(国发[2010]46号)、《关于下发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分县名单的通知》(国开发[2011]7号)等相关重要文件。规划期限为2011-2020年。 一、基本情况 (一)规划范围 本片区涉及的县(市),片区国土总面积,2010年末总人口、城镇人口、乡村人口、片区内世居少数民族的情况等。 (二)自然条件 本片区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植被等自然条件;水、土地、矿产等自然资源概况;片区的主要特点。 (三)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1.经济发展 2.社会事业

3.民族文化 …… (四)贫困状况与特殊困难 片区内贫困程度、深度;扶贫对象的数量、分布;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面临的特殊困难。 (五)发展机遇 阐述本片区发展面临的内、外部机遇以及各方面有利条件。 (六)重大意义 阐述打好本片区扶贫攻坚战的重要意义。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按照“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的基本思路和“雪中送炭、突出重点”的原则,阐述规划的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1.加快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相结合 2.加快发展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相结合 3.市场调节与政府引导相结合 4.发挥各自比较优势与跨省(市、县)协作相结合 …… (三)战略定位

根据本片区的特点和规划要求,阐述本片区的战略定位。 (四)发展目标 按照到2015年和2020年两个阶段,分别阐述经济发展、扶贫攻坚、民生改善、生态建设、区域协作等方面的目标。同时,用专栏的形式明确相关的主要发展指标,包括: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率,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率,城镇化率,人均教育、卫生、社保和就业四项支出达到全省平均水平的比例,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人口自然增长率,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森林覆盖率等。 三、空间布局 按照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结合本片区实际,阐述区域划分方案,明确各区域的类型和功能定位。同时,明确区域内城镇布局、中心城市、重点城镇的功能定位、发展方向。 四、基础设施建设 (一)交通 1.交通主通道:重点介绍本片区内纳入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的重大项目,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等。 2.区域内交通网络:铁路、公路、航运、航空等主要项目。 …… (以专栏形式列出片区内的交通主通道,以及铁路、公路、

张爽:美国崛起经验对中国的启示

张爽:美国崛起经验对中国的启示 2014-10-23 11:50 来源:中国党政干部论坛作者:张爽(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副教授)1879次点击:我要评论 正是依靠这种自信,美国克服与战胜了种种危机与困难,成功实现了自身的崛起梦想。所以,对于当前正在期盼实现中国梦的国人而言,最重要的就是不要怀疑自己的成功经验和成功道路,始终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只要我们坚定这三个自信,中国梦的实现 在国际政治话语里,所谓崛起就是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相比,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其实力差距迅速缩小或拉大,从而对整个国际秩序和世界格局产生重大影响。大国崛起之路从来都不是平坦的,也格外受人瞩目。以美国而言,其崛起就不是一帆风顺的。从1865年美国内战结束到“一战”爆发这一阶段,是美国崛起的起飞时期。在这一时期,美国面临过种种困难和危机,可以说美国是带着诸多的难题实现崛起的。总结美国崛起的若干经验,对于正在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梦想但又面对各种难题的中国而言,大有裨益。 一、美国崛起起飞阶段中所遭遇到的主要难题 (一)行政效率低下与政治腐败 美国一直宣称其有一个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完美政治制度,并以此而自豪。但实际上,美国崛起起飞阶段的诸多麻烦恰恰来自于其政治制度上的一些缺陷,其中一个最重要的缺陷就是联邦政府立法、行政和司法三个部门之间权力划分模糊。19世纪后期,美国联邦政府的核心部门是国会,联邦行政部门的规模非常小,甚至小到不能有效履行基本职能。例如,一直到1900年,美国的联邦政府全部雇员人数也只有94000人,财政收入只有4亿多美元,甚至比不上美国铁路公司的规模。因此,很长一段时间之内,美国联邦行政部门一直难以承担起日益复杂的经济和社会管理职责,不能根据当时的经济趋势相应地制定对策,导致美国经济发展中不断产生危机。同时,由于权力的不平衡,美国国内政治腐败情形相当严重。以最廉洁为指数0、最腐败为指数1为标准,19世纪70年代,即共和党总统格兰特执政期间(1868—1876年),指数创下1.03的历史纪录。在此期间,号称民意机构的国会有12名议员包括众议院议长遭到收受贿赂的指控,这引起民众对立法机关强烈的不信任。除此之外,行政与司法系统腐败的情形也十分严重。行政部门官员通过分配公共职位偷窃国库,通过泄漏与利用内部信息以及在政府采购中巧取豪夺等多种办法大肆获取不义之财。被称为社会公正的最后一道防线的法院,也多次做出不公判决。例如,19世纪末,由洛克菲勒家族控制的标准石油公司就多次通过重金贿赂法官来阻止竞争对手获得巨额赔偿金。 (二)企业垄断和环境污染严重 从表面上看,美国实行完全的市场经济,其产权制度对于所有的人都给予同样的保护,但实际上产权的保护是非中性的,制度设计对工商业利益集团表现出一种明显的偏爱。例如,美国宪法第十四条宪法修正案原文是:“任何一州未经正当法律程序不得剥夺任何人的生命、自由或财产。”但是最高法院把修正案中的“任何人”解释为任何“法人”,从而使公司企业可以以“法人”身份行事,把维护产权放在司法判决的核心位置,强调私人经济的发展对市场经济的作用而忽视对公共利益的保护,造成了严重的垄断。在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前期,美国一直是世界上垄断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例如,国际收割机公司控制了85%的收割机市场;全国9/10的罐头由美国罐装食品公司出售;美国糖业集团控制着美国全部的食糖市场。同时,商人对利润的过度追求和缺乏有效的政府监管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由于没有任何法律要求企业处理它们导致的煤烟和灰尘,这些煤烟和灰尘被任意排放,特别是在毗邻矿山的地方,矿物燃烧后产生的有毒气体,直接排放进大气与湖泊河流。空气和水的污染不仅破坏了环境,而且损害了人民的健康。 (三)社会道德严重滑坡 19世纪后期,美国传统的自由主义思想与达尔文主义相结合,导致个人主义至上的思想泛滥,社会道德滑坡情况严重。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把财富作为衡量一个人在社会中是否成功的最重要甚至是唯一标准,这种情形使当时美国人的精神世界完全为贪婪所左右。一个突出的表现是,由于对食品、药品的生产和销售没有任何监管,食品和药品安全构成了一大社会问题。例如贪得无厌的生产商和销售商经常销售结核病奶牛生产的奶、低质量的奶,在牛奶中掺水、盐、苏打水等,在脏牛奶上覆盖一层好牛奶,用没有消毒的、敞开的容器运送牛奶等。作家厄普顿·辛克莱在《屠宰场》里描写屠场老板唯利是图,把腐烂发臭的肉当作好肉制成罐头销售,虽然是小说,却被公众广泛认为是事实。 (四)外交的摩擦不断,处于相对孤立的状态 从美国内战结束之后到“一战”之前,美国在世界上处于一种相对孤立的状态。一方面,传统的孤立主义政策,使美国不愿介入外部事务;另一方面,国力快速上升引起了美国和欧洲老牌强国的摩擦。1910年,美国的工业产值已经相当于英国、法国和德国的总和。美国的工业化发展导致出口商品急剧增加,影响了欧洲强国的商业利益。在强盛国力的支持下,美国在美洲极力寻求独大地位也引起了欧洲老牌强国的不满。因而,美国当时和英国、法国、德国等世界主要强国的关系都十分紧张,1889年美国和德国围绕萨摩亚岛屿以及1895年美国和英国围绕委内瑞拉边界划分问题,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