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河南省国土资源厅

河南省国土资源厅



河南省国土资源厅
2009年省级探矿权采矿权使用费及价款
(地勘基金)地质勘查项目




招 标 任 务 书







河南省国土资源厅
二○一○年十月




说 明

1.本招标任务书共涉及51个项目:
序号1~48号,为一般性矿产勘查项目;49~51号,为矿产资源远景调查项目。
2.本任务书中各项目范围拐点坐标均为北京54坐标系。






1.《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路河煤预查》项目招标任务书

一、项目名称
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路河煤预查
二、勘查矿种
煤炭
三、勘查工作程度
预查
四、范围、拐点坐标、面积
预查区位于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路河一带,北距商丘市约14 km。拐点坐标:
115.2700,34.2125
115.2757,34.2322
115.3958,34.1953
115.3740,34.1540
面积120.46 km2。
五、地质概况
1.自然地理及交通
预查区位于豫东平原,地势平坦,交通方便,北临连霍高速,西临商周高速。
2.以往地质工作
20世纪80年代石油部门在区域上进行测网为8×8km的地震普查工作,有部分测线穿过该区;
20世纪80年代河南省地质矿产局物探队在宁陵工区进行的地震预查工作,有部分测线穿过该区,如44线等剖面伸入该区,剖面上二2煤层反映明显。
1991~1993年,河南省煤田物测队在睢县、柘城一带开展过地震找煤工作。
预查区周围有一些石油钻孔如华5、太参2等穿见二2煤层;
2004年以来,省两权价款项目在柘城胡襄、商丘李口一带正在开展煤炭勘查工作。
3.地质背景
据已有地震资料分析,预查区位于商丘南断层与路河断层之间的断块内,为新生界全覆盖区,新生界厚度约650~700 m,覆盖层下为二叠系地层;
4.煤层特征
据区域资料,该区主要可采煤层为位于二叠系下统山西组中下部的二2煤层,区域上该煤层较稳定,厚度一般2~5 m。推断预查区内二2煤层埋深约1000~1700 m。
六、目的任务
在该区开展预查的目的是寻找煤炭资源,对该区是否有进一步工作价值做出评价。具体任务是:
1.初步确定预查区内新生界厚度及变化。
2.初步确定覆盖层下地层层序及分布。
3.大致了解煤系地层的分布范围及面积。
4.大致了解煤层的层数、厚度及埋深,大致了解可采煤层的煤类及煤质。
5.大致了解预查区的构造形态。
6.大致了解其它有益矿产情况。
七、主要实物工作量
二维地震:测线长度60 km,3100个物理点

;钻探:1孔,1200 m;测井:1孔,1180 m。
八、工作周期
自项目任务书下达1年内完成。
九、预期成果
提交地震勘查报告、地质预查报告(或总结)及相应的附图、附件、附表;提交(334)?煤炭资源量26000万吨。
十、其它要求
项目实施时,必须先进行地震勘查,之后再依据地震成果布置钻孔验证。


2.《河南省太康县符草楼煤预查》项目招标任务书

一、项目名称
河南省太康县符草楼煤预查
二、勘查矿种
煤炭
三、勘查工作程度
预查
四、范围、拐点坐标、面积
预查区位于河南省太康县城南东,拐点坐标:
114.5629,34.0420
115.0020,34.0100
115.0406,34.0320
115.0215,33.5759
114.5347,33.5618
面积120.35 km2。
五、地质概况
1.自然地理及交通
预查区位于太康县城南东约15 km处,属豫东平原,地势平坦,交通方便,其南紧临许亳高速公路。
2.以往地质工作
地矿部第一物探大队于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在本区开展过1∶10万重、磁、电法工作,80年代末河南省物探队进行了1∶5万重力区调。
1989年,原河南省地质科学研究所在1978年编制的前新生界基岩地质图基础上,利用全省地质、物探、煤田、石油等部门的资料,编制了河南省煤炭资源远景调查汇总报告,本区被划为太康含煤预测区。
2004年3月至2005年11月,河南省煤炭地质勘察研究院对周口市太康含煤区进行预查工作,勘查面积527.1km2。完成二维地震物理点10979个(测线长218.68 km),钻探工作量5868.41 m/4孔。2005年12月,编制了《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含煤区预查总结报告》。
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以寻找煤及煤层气为目的,在豫东广大地区开展了地震勘查及少量深孔钻探工作,包含本区。
3.地质背景
预查区为新生界全覆盖区,据已有资料推断,新生界厚度约700 m左右,覆盖层下为二叠系地层。地层总体产状西倾,有褶曲存在。
4.煤层特征
据区域资料,该区主要可采煤层为位于二叠系下统山西组下部的二1煤层,区域上该煤层较稳定,厚度一般3~6 m。推断预查区内二1煤层埋深约1100~1900 m。
六、目的任务
在该区开展预查的目的是寻找煤炭资源,对该区是否有进一步工作价值做出评价。具体任务是:
1.初步确定预查区内新生界厚度及变化。
2.初步确定覆盖层下地层层序及分布。
3.大致了解煤系地层的分布范围及面积。
4.大致了解煤层的层数、厚度及埋深,大致了解可采煤层的煤类及煤质。
5.大致了解预查区的构造

形态。
6.大致了解其它有益矿产情况。
七、主要实物工作量
二维地震:测线长度69 km,3500个物理点;钻探:1孔,1280 m;测井:1孔,1260 m。
八、工作周期
自项目任务书下达1年内完成。
九、预期成果
提交地震勘查报告、地质预查报告(或总结)及相应的附图、附件、附表;提交(334)?煤炭资源量30000万吨。
十、其它要求
项目实施时,必须先进行地震勘查,之后再依据地震成果布置钻孔验证。



3.《河南省太康县东煤预查》项目招标任务书

一、项目名称
河南省太康县东煤预查
二、勘查矿种
煤炭
三、勘查工作程度
预查
四、范围、拐点坐标、面积
预查区位于河南省太康县东,拐点坐标:
114.5031,34.0212
114.5623,34.0634
114.5629,34.0513
114.5510,34.0328
114.5114,34.0146
面积25.26 km2。
五、地质概况
1.自然地理及交通
预查区位于太康县东约1 km处,属豫东平原,地势平坦,交通方便。
2.以往地质工作
地矿部第一物探大队于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在本区开展过1∶10万重、磁、电法工作,80年代末河南省物探队进行了1∶5万重力区调;
1989年,原河南省地质科学研究所在1978年编制的前新生界基岩地质图基础上,利用全省地质、物探、煤田、石油等部门的资料,编制了河南省煤炭资源远景调查汇总报告,本区被划为太康含煤预测区。
2004年3月至2005年11月,河南省煤炭地质勘察研究院对周口市太康含煤区进行预查工作,勘查面积527.1 km2。完成二维地震物理点10979个(测线长218.68 km),钻探工作量5868.41m/4孔。2005年12月,编制了《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含煤区预查总结报告》。
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以寻找煤及煤层气为目的,在豫东广大地区开展了地震勘查及少量深孔钻探工作,包含本区。
3.地质背景
预查区为新生界全覆盖区,据已有资料推断,新生界厚度约700 m左右,覆盖层下为石炭-二叠系地层。地层总体产状南东倾。
4.煤层特征
据区域资料,该区主要可采煤层为位于二叠系下统山西组下部的二1煤层,区域上该煤层较稳定,厚度一般3~6 m。推断预查区内二1煤层埋深约1100~1900 m。
六、目的任务
在该区开展预查的目的是寻找煤炭资源,对该区是否有进一步工作价值做出评价。具体任务是:
1.初步确定预查区内新生界厚度及变化。
2.初步确定覆盖层下地层层序及分布。
3.大致了解煤系地层的分布范围及面积。
4.大致了解煤层的层数、厚度及埋深,

大致了解可采煤层的煤类及煤质。
5.大致了解预查区的构造形态。
6.大致了解其它有益矿产情况。
七、主要实物工作量
二维地震:测线长度29.5 km,1500个物理点;钻探:1孔,1280 m;测井:1孔,1260 m。
八、工作周期
自项目任务书下达1年内完成。
九、预期成果
提交地震勘查报告、地质预查报告(或总结)及相应的附图、附件、附表;提交(334)?煤炭资源量8000万吨。
十、其它要求
项目实施时,必须先进行地震勘查,之后再依据地震成果布置钻孔验证。




4.《河南省太康县独塘集南煤预查》项目招标任务书

一、项目名称
河南省太康县独塘集南煤预查
二、勘查矿种
煤炭
三、勘查工作程度
预查
四、范围、拐点坐标、面积
预查区位于河南省太康县城西,拐点坐标:
114.4554,34.0630
114.4717,34.0610
114.4751,34.0717
114.5013,34.0628
114.4748,34.0206
114.4314,33.5958
114.4025,34.0119
面积95.04 km2。
五、地质概况
1.自然地理及交通
预查区位于太康县城西约3 km处,属豫东平原,地势平坦,交通方便。
2.以往地质工作
地矿部第一物探大队于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在本区开展过1∶10万重、磁、电法工作,80年代末河南省物探队进行了1∶5万重力区调;
1989年,原河南省地质科学研究所在1978年编制的前新生界基岩地质图基础上,利用全省地质、物探、煤田、石油等部门的资料,编制了河南省煤炭资源远景调查汇总报告,本区被划为太康含煤预测区。
2004年3月至2005年11月,河南省煤炭地质勘察研究院对周口市太康含煤区进行预查工作,勘查面积527.1km2。完成二维地震物理点10979个(测线长218.68km),钻探工作量5868.41m/4孔。2005年12月,编制了《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含煤区预查总结报告》。
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以寻找煤及煤层气为目的,在豫东广大地区开展了地震勘查及少量深孔钻探工作,包含本区。
3.地质背景
预查区位于太康断层北西侧,为新生界全覆盖区,据已有资料推断,新生界厚度约700 m左右,覆盖层下为石炭-二叠系地层。预查区总体为背斜构造形态,轴向北西-南东向,向北西倾覆。
4.煤层特征
据区域资料,该区主要可采煤层为位于二叠系下统山西组下部的二1煤层,区域上该煤层较稳定,厚度一般3~6 m。推断预查区内二1煤层埋深约1100~1900 m。
六、目的任务
在该区开展预查的目的是寻找煤炭资源,对该区是否有进一步工作价值做出评价。具体任务是:

1.初步确定预查区内新生界厚度及变化。
2.初步确定覆盖层下地层层序及分布。
3.大致了解煤系地层的分布范围及面积。
4.大致了解煤层的层数、厚度及埋深,大致了解可采煤层的煤类及煤质。
5.大致了解预查区的构造形态。
6.大致了解其它有益矿产情况。
七、主要实物工作量
二维地震:测线长度71 km,3600个物理点;钻探:1孔,1250 m;测井:1孔,1240 m。
八、工作周期
自项目任务书下达1年内完成。
九、预期成果
提交地震勘查报告、地质预查报告(或总结)及相应的附图、附件、附表;提交(334)?煤炭资源量10000万吨。
十、其它要求
项目实施时,必须先地震勘查,之后再依据地震成果布置钻孔验证。



5.《河南省新安煤田普士山井田外围煤预查》项目招标任务书

一、项目名称
河南省新安煤田普士山井田外围煤预查
二、勘查矿种
煤炭
三、勘查工作程度
预查
四、范围、拐点坐标、面积
预查区位于河南省新安县南,拐点坐标:
112.0517,34.3956
112.0629,34.4018
112.0623,34.4029
112.0706,34.4046
112.0722,34.3959
112.0907,34.4028
112.0932,34.3947
112.0727,34.3907
112.0658,34.3947
112.0601,34.3934
112.0557,34.3941
112.0535,34.3933
面积8.64 km2。
五、地质概况
1.自然地理及交通
预查区位于新安县南约8 km处,东距洛阳市20 km。北距G310国道及陇海铁路约7 km,距连霍高速公路约9 km,交通便利。
2.以往地质工作
1959年9月,河南煤田地质局104队提交了《普士山井田精查地质报告》,1962年河南省储委复审后降为普查。
1960年,河南煤田地质局104队提交了《江村小井煤矿地质勘探最终报告》,1962年河南省储委复审后降为普查。
1986年9月,河南煤田地质公司二队提交了《江村小井补充地质勘探最终报告》。
1992年,河南煤田地质局二队提交了《河南省新安煤田煤炭资源预测与评价研究报告》,1992年河南煤田地质局审查批准。
以上工作均包括本工作区或与本区相邻,是本次预查的基础。
3.地质背景
预查区位于新安煤田南部,其浅部有郁山煤矿、富安煤矿、江春煤矿与之相邻。预查区为新生界全覆盖区,据相邻资料推断,覆盖层厚度约200 m左右,覆盖层之下为二叠系地层。预查区位于普士山断层与江村断层之间,总体构造形态为单斜,地层走向北北西,倾向南西西,区内断层发育,断层走向北东东,多为正断层。
4.煤层特征
据区域及相邻矿山

资料,该区主要可采煤层为位于二叠系下统山西组下部的二1煤层,区域上该煤层较稳定,厚度一般2~5 m,煤质为中灰、中高硫焦煤。推断预查区内二1煤层埋深约450~1100 m。
六、目的任务
在该区开展预查的目的是寻找煤炭资源,对该区是否有进一步工作价值做出评价。具体任务是:
1.初步确定预查区内新生界厚度及变化。
2.初步确定覆盖层下地层层序及分布。
3.大致了解煤系地层的分布范围及面积。
4.大致了解煤层的层数、厚度及埋深,大致了解可采煤层的煤类及煤质。
5.大致了解预查区的构造形态。
6.大致了解其它有益矿产情况。
七、主要实物工作量
二维地震:测线长度18.9 km,1000个物理点;钻探:1孔,840 m;测井:1孔,835 m。
八、工作周期
自项目任务书下达1年内完成。
九、预期成果
提交地震勘查报告、地质预查报告及相应的附图及附表;提交(334)?煤炭资源量6300万吨。
十、其它要求
项目实施时,必须先进行地震勘查,之后再依据地震成果布置钻孔验证。


6.《河南省新乡市大召营煤预查》项目招标任务书

一、项目名称
河南省新乡市大召营煤预查
二、勘查矿种
煤炭
三、勘查工作程度
预查
四、范围、拐点坐标、面积
预查区位于河南省新乡市区西,拐点坐标:
113.4142,35.1817
113.4946,35.1808
113.4703,35.1425
面积42.60 km2。
五、地质概况
1.自然地理及交通
预查区位于新乡市区西约5 km处,地势平坦,交通便利。
2.以往地质工作
河南省煤田地质局物探测量队于1976年进行了地震工作,其主测线距为2000~3000m,本区周边有少量钻孔,但均未揭露二1煤层。
3.地质背景
预查区位于南张门断层与耿黄断层交汇处的三角地带,为新生界全覆盖区,推断覆盖层之下可能为二叠系地层。预查区总体构造形态为单斜,地层走向北西,倾向南西,倾角约15°左右。
4.煤层特征
据区域资料,该区主要可采煤层为位于二叠系下统山西组下部的二1煤层,区域上该煤层较稳定,厚度一般5 m左右,煤质为中灰、低硫高热值无烟煤。推断预查区内二1煤层埋深约1000~1600 m。
六、目的任务
在该区开展预查的目的是寻找煤炭资源,对该区是否有进一步工作价值做出评价。具体任务是:
1.初步确定预查区内新生界厚度及变化。
2.初步确定覆盖层下地层层序及分布。
3.大致了解煤系地层的分布范围及面积。
4.大致了解二1煤层的埋藏深度


5.大致了解预查区的构造形态。
6.提供1~2个验证钻孔位置。
七、主要实物工作量
二维地震:测线长度29.74 km,1600个物理点。
八、工作周期
自项目任务书下达1年内完成。
九、预期成果
提交地震勘查报告及相应的附图、附表。



7.《河南省民权县程庄煤预查》项目招标任务书

一、项目名称
河南省民权县程庄煤预查
二、勘查矿种
煤炭
三、勘查工作程度
预查
四、范围、拐点坐标、面积
预查区位于河南省民权县北部,拐点坐标:
114.5941,34.4953
115.1412,34.4838
115.1138,34.4057
115.0639,34.4131
115.0213,34.4227
114.5937,34.4410
面积:279.50 km2。
五、地质概况
1.自然地理及交通
预查区位于民权县北部,北跨兰考县境,属豫东平原区,地势平坦,交通方便。
2.以往地质工作
区内以往未进行过勘查工作。河南省煤田地质局物测队在第三次煤田预测中将本区作为推断预测区。
3.地质背景
本区位于开封拗陷兰考-民权凹陷,为新生界全覆盖区,推测新生界厚度约900米左右,覆盖层之下为石炭-二叠系地层,地层总体倾向西,产状较平缓。
4.煤层特征
据区域资料,该区主要可采煤层为位于二叠系下统山西组下部的二1煤层,区域上该煤层较稳定,厚度一般2 m左右。推断预查区内二1煤层埋深900~1700 m。
六、目的任务
在该区开展地震预查的目的是寻找煤炭资源,对该区是否有进一步工作价值做出评价。具体任务是:
1.初步确定预查区内新生界厚度及变化。
2.初步确定覆盖层下地层层序及分布。
3.大致了解煤系地层的分布范围及面积。
4.大致了解二1煤层的埋藏深度。
5.大致了解预查区的构造形态。
6.提出验证钻孔位置。
七、主要实物工作量
二维地震:测线长度55 km,2800个物理点。
八、工作周期
自项目任务书下达1年内完成。
九、预期成果
1.提交地震勘查报告及相应的附图及附表。
2.提交可供进一步工作的预查区1处。



8.《河南省鹤壁市庞村煤预查》项目招标任务书

一、项目名称
河南省鹤壁市庞村煤预查
二、勘查矿种
煤炭
三、勘查工作程度
预查
四、范围、拐点坐标、面积
预查区位于河南省鹤壁市东南,拐点坐标;
114.1351,35.4631
114.1347,35.4900
114.1417,35.4948
114.1640,35.4957
114.1647,35.4636
面积26.31 km2。
五、地质概况
1.自然地理及

交通
预查区位于鹤壁市东南约16 km处,属太行山前缓丘陵地貌,区内海拔150~320 m。鹤浚公路自区内通过,东临107国道及京珠高速,交通便利。
2.以往地质工作
1978~1980年,河南省煤田地质局物探测量队在安阳-鹤壁矿区进行过二维地震普查工作,提交有《安阳-鹤壁矿区二维地震普查报告》,其中有1条地震测线迭5线经过本区,确定有煤系地层存在。
本区的西部为鹤壁八矿,距离本区2 km处施工有一钻孔3-1,地面标高+193.3 m,二1煤底板-561.3 m,煤厚4.5 m。
3.地质背景
预查区位于鹤壁煤田,在鹤煤八矿之东部。预查区为新生界全覆盖区,据原有地震资料及区域资料推断,覆盖层下应为二叠系地层。区域上地层走向近南北,倾向东,北东向正断层发育。
4.煤层特征
据区域资料,该区主要可采煤层为位于二叠系下统山西组下部的二1煤层,区域上该煤层较稳定,厚度一般6 m左右,煤质为中低灰贫瘦煤。推断预查区内二1煤层埋深约800~1800 m。
六、目的任务
在该区开展预查的目的是寻找煤炭资源,对该区是否有进一步工作价值做出评价。具体任务是:
1.初步确定预查区内新生界厚度及变化。
2.初步确定覆盖层下地层层序及分布。
3.大致了解煤系地层的分布范围及面积。
4.大致了解二1煤层埋藏深度。
5.大致了解预查区的构造形态。
6.提出验证钻孔位置。
七、主要实物工作量
二维地震:测线长度24 km,1250个物理点。
八、工作周期
自项目任务书下达1年内完成。
九、预期成果
提交地震勘查报告及相应的附图、附表。


9.《河南省泌阳凹陷天然碱矿预查》项目招标任务书

一、项目名称
河南省泌阳凹陷天然碱矿预查
二、勘查矿种
天然碱
三、勘查工作程度
预查
四、范围、拐点坐标、面积
预查区位于河南省泌阳县城以西、唐河县城以东,拐点坐标:
112.5500,32.3513
113.1600,32.3513
113.1600,32.4500
112.5500,32.4500
扣除以下范围:
113.0900,32.3700
113.0900,32.3600
113.1100,32.3600
113.1100,32.3700
面积587.92 km2。
五、地质概况
1.自然地理及交通
预查工作区位于桐柏、泌阳和唐河县境内,横跨三县,属丘陵区,海拔标高144-179 m。交通较便利。
2.以往地质工作
1966年,河南省地质局区测队在本区进行过1∶20万桐柏幅及泌阳幅区域地质测量。
1972年,原河南省地质局地质十二队在安棚周围填制了l∶5万地质草图。
1973年,河南省地

质局物探队在唐河县城以东1000 km2范围内进行了1∶10万重力普查。
1975年,原河南省地质局地质十二队在本区开展盐碱普查找矿,在安棚-安店一带进行钻探,发现石膏矿,之后又开展了石膏矿详查。
1983~1985年,河南省地质局第四地质调查队对安棚碱矿进行了普查工作,编写了《安棚碱矿普查报告》。
1986~1989年,河南省地质局第四地质调查队在综合研究的基础上,编写了《安棚碱矿物质成份、沉积环境及钾盐成矿条件研究》报告。
1974年以来,河南石油勘探局在泌阳凹陷内开展了地震和钻井勘探,先后发现了双河、下二门、王集、赵凹、古城、井楼、杨楼、付湾八个油气区和安棚碱矿。
截止1991年10月,安棚碱矿区共完成钻井22口(包括地矿部所钻的安3井),地震剖面,二维剖面6244 km,三维勘探面积为426 km2,并于1992年提交了《河南省桐柏县安棚碱矿勘探地质报告》。提交远景储量:液体碱层卤水储量136.56万吨(折碱储量16.37万吨)。
自1993年10月开始,河南石油勘探局又在安棚碱矿外围继续进行天然碱勘探,分别在矿区东部布置了2口探井,发现5、7、8、9四个碱层,通过钻井揭示了原矿区5、7、8三个层向东部仍有延伸。1999年12月,在原矿区南部2500米处,部署施工了1口探井,该井共发现6个碱层16.6米厚。
3.地质背景
泌阳凹陷位于唐河、泌阳河桐柏三县交界处,是南襄盆地的组成部分,位于盆地的东北侧,凹陷东、南部为桐柏山脉环绕,北部为社旗凸起,西部为唐河低凸起与南阳凹陷毗邻。凹陷面积约1000km2,由于泌阳凹陷东及南缘从晚白垩世到古第三纪长期受北西向内乡--桐柏断裂及北北东向栗园--泌阳断裂控制,形成一个典型的断陷型凹陷。凹陷是一个东南深而沉积迅速,西北浅而相对沉降较缓的萁形凹陷,凹陷内各时期沉积中心基本迭合。始终变化在两条断裂交汇处的有限范围。沉积了以古第三系为主的一套新生界地层,沉积最大厚度达8000m。目前凹陷内钻井资料仅揭示大仓房组顶部地层,厚4205m,自下而上揭示的地层为古第三系大仓房组、核桃园组、廖庄组,新第三系凤凰镇组和第四系平原组。其中新第三系和第四系地层厚度在200m以内,显然,古第三系是凹陷的沉积主体。
凹陷内矿产资源丰富,以石油、天然碱、石膏为主。
天然碱矿主要形成于次一级的凹陷中,已发现并探明的安棚碱矿即位于泌阳凹陷的安棚次级凹陷内。泌阳凹陷内除安棚次级凹陷外,还有程店、安店、皮冲、平氏等多个次级凹陷,其成矿条件与安棚类似,也具备天然碱的成矿条件。
4.矿床特征

已经探明的安棚碱矿位于泌阳凹陷中的安棚次级凹陷内,含碱岩系为古近系核桃园组,主要由碱层、油页岩、白云质泥岩组成。含矿面积12 km2。矿层埋深1400~2400m,有矿层17层,单层厚1~7m,Na2CO3平均品位77%,探明纯碱储量9500万吨。
六、目的任务
本次预查的目的在区内已有区域地质和区域物探、化探、遥感调查或区域成矿预测的基础上,对预查区已知矿点、矿化点及物探、化探、遥感异常区和成矿远景区,经初步野外观测、极少量工程验证、与地质特征相似的已知矿床类比、预测,提出可供普查的矿化潜力较大的地区。为普查工作提供依据
本次工作的目的是:在资料的基础上,寻找天然碱资源,并对所发现的天然碱资源是否有进一步地质工作价值作出评价。根据《盐湖和盐类矿产地质勘查规范》(DZ/T0033-2002)要求,结合本区的实际情况,本次预查的具体任务为:
在初步研究与成矿有关的区域地质和区域水文地质等资料的基础上,应大致查明以下内容:
1.研究凹陷内蒸发岩的沉积特点和岩相分带规律。阐明凹陷形成和发展的区域地质背景以及所处的大地构造位置;
2.大致了解普查区的地层、构造、岩浆岩、蒸发岩的特点和分布;
3.大致了解含矿岩系的沉积特征、分布范围、厚度变化情况,矿点分布规律及资源远景。
4.大致了解矿体的形态、产状、规模和数量及总体分布规律;大致查明控制和破坏矿体的主要构造的性质及分布范围。
5.大致了解矿石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和自然类型;大致查明矿石的化学成分、矿石品位变化,以及有用、有害元素的含量和分布;研究矿床地表和深部矿石化学成分的差异性
6.大致了解共、伴生矿产种类、含量、赋存特点,类比研究综合利用的可能性。
提交(334)?资源量,为下一步的地质工作提供依据。
七、主要实物工作量
二维地震勘查:测线长度164 km,物理点4200个;钻探:2孔,3600 m;测井:2孔,3400 m。
八、工作周期
自项目任务书下达1年内完成。
九、预期成果
提交地震勘查报告、地质预查报告及相应的附图、附件、附表;提交(334)?天然碱资源量1亿吨。
十、其它要求
1.地震测线网度按12×12 km布置,点距40 m。
2.对钻孔中发现的共(伴)生矿产要编录、采样,综合评价。
































10.《河南省嵩县平虎崖矿区萤石矿预查》项目招标任务书

一、项目名称
河南省嵩县平虎崖矿区萤石矿预查
二、勘查矿种

石矿
三、勘查工作程度
预查
四、工作范围、拐点坐标和工作面积
工作区位于嵩县南东方向,行政区划属木植街乡管辖,拐点坐标:
112.1115,33.5900
112.1315,33.5900
112.1315,33.5755
112.1245,33.5730
112.1115,33.5730
面积8.25 km2。
五、地质概况
1.自然地理状况
工作区处于河南省西部熊耳山区,海拔标高758.4~1008.4 m,相对高差250 m,属中低山区。区内属大陆性气候,气温从-17~37.3℃,年平均气温12.2℃,年平均降雨量574.3~1013.3 mm,7~9月为雨季,11月份开始降雪,冰冻期3~4个月。
2.以往工作程度
1965~1969年,陕西省区测队和河南省地质局区调队在该区开展了1∶20万和1∶5万区调工作,1958~1960年地质部902、903航测队在该区分别进行了1∶20万和1∶5万航磁测量,1961年和1978~1980年河南省地质局地质三队区调分队在嵩县北部开展了1∶5万区调及找矿工作,1992~1993年河南有色地矿局第五地质大队在该区开展了1∶5万分散流测量、1∶5万土壤测量工作,2008年第一水文地质工程队对该区萤石矿进行了矿点检查,认为该区具有找矿前景。
3.地质背景
该区位于华北地台南缘,马超营断层南侧。区域出露地层为太华群变质岩系和中元古界熊耳群火山岩系,断裂以近东西向为主,岩浆岩发育。矿区出露地层学熊耳群马家河组,主要岩性为安山岩、玄武安山岩等。构造简单,地层呈单斜产出,发育一组北东向断裂,长4~4.5 km,宽0.8~15 m,倾向149~157°,倾角68~80°,主要由构造角砾岩组成。在矿区内出露有华力西期闪长岩,呈脉状产出。
4.矿化体特征
在矿区发现一条萤石矿脉,出露长度1000余米,宽1.0~3.0 m,产状360°∠45°,主要矿物有萤石、重晶石,脉石。矿物有方解石、石英、绢云母等。萤石以紫色、灰白色为主,呈圆形和半圆形粒状,粒径0.5~1.55 mm,最大3 mm,CaF2含量33.38~47.05%。
六、目标任务
在收集该区以往地质资料的基础上,通过综合地质研究,对矿区内已发现的萤石矿脉,采用地质测量,探矿工程验证,初步预测可能的资源量,提供可供普查的矿化潜力较大的地段,为进一步开展普查提供依据。
七、主要实物工作量
1∶5000地质简测8.25 km2,1∶2000地质剖面测量4 km,激电中梯剖面测量30 km,激电测深10点,槽探3000 m3,钻探500 m/3孔。
八、工作周期
自项目任务书下达1年内完成。
九、预期成果
1.提交《河南省嵩县平虎崖矿区萤石矿预查报告》及相关图件。
2.提交(333)+(334)?CaF2资源量20万吨。


1

1.《河南省新密市助泉寺-井湾密玉资源调查》项目招标任务书

一、项目名称
河南省新密市助泉寺-井湾密玉资源调查
二、勘查矿种
密玉
三、勘查工作程度
资源调查
四、工作范围、拐点坐标和工作面积
工作区位于河南省新密市助泉寺-井湾一带,行政区划隶属牛店镇管辖。拐点坐标:
113.0835,034.3425
113.1207,034.3421
113.1203,034.3127
113.0831,034.3131
面积29.00 km2。
五、地质概况
1.自然地理状况
工作区处于嵩箕山区,海拔标高405.4~656.6 m,属低山丘陵区,地表水属淮河水系。本区属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4.7℃,年平均降水量669.5 mm,7~9月为雨季。
2.以往工作程度
1975~1977年,河南省区域地质调查队对本区进行了1∶20万区域地质调查。1965年河南省地质局区调队对该区密县油石矿进行了评价,1960~2000年期间河南省地矿厅(局)、河南省煤田地质局和河南省有色地勘局所属单位在该区开展了铝土矿、煤矿、铁矿勘查工作。
3.地质背景
该区处于华北地台南部嵩箕台隆嵩山复背斜北翼,区域地层出露齐全,褶皱断裂发育。调查区自老到新出露的地层有:下元古界嵩山群五指山岭组(Pt1w)千枚岩;上元古界震旦系中统马鞍山组(Z2m)中一细石英岩,普峪组(Z2p)铁质千枚岩,上统骆驼畔组(Z3lt)厚层细粒石英岩;下古生界寒武系下统关口组(∈1g)的厚-巨厚层中粗粒石英砂岩,朱砂洞组(∈1z)的中-厚层状泥质灰岩,顶部为页岩,中统(∈2)为厚层晶质石灰岩,中下部具鲕状结构。区内构造发育,主要褶皱有寺里沟、白合沟、助泉寺、祖师庙山北坡、南坡倒转背斜和倒转向斜等,断层有寺里沟逆断层、五指岭大断层、助泉寺逆掩断层等,对地层有明显的破坏作用。
4.矿化体特征
据以往资料可知,本区有6个密玉矿带,主要赋存于震旦系中统马鞍山组下段的第一岩性段和第二岩性段内,主要由灰白色、浅绿色细粒,质纯的石英岩组成,该段厚95~180 m。矿体呈条带状,透镜状产出。
2005年在助泉寺发现重达1.8 t,高1.56 m的密玉,呈深绿色,色泽鲜艳。该矿床属沉积变质型矿床。
六、目标任务
全面收集区内以往地质和矿山开采资料,通过地质综合研究,采用地质测量和探矿工程控制,初步查明调查区地质特征;大致查明密玉矿的分布、赋存情况、规模、形状、产状和矿石质量特征;大致了解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初步预测可能的资源量,提交可供普查的矿化潜力的地段,为进一步普查提供依据。
七、主要

实物工作量
1∶10000地质简测30 km2,1∶2000地质剖面测量20 km,槽探2000 m3,钻探1000 m。
八、工作周期
项目任务书下达后1年内完成。
九、预期成果
提交《河南省新密市助泉寺-井湾密玉资源调查》成果报告及相应的附图、附件、附表。


12.《河南省南阳市独山玉矿区外围调查》项目招标任务书

一、项目名称
河南省南阳市独山玉矿区外围调查
二、勘查矿种
独山玉
三、勘查工作程度
调查
四、工作范围、拐点坐标和工作面积
工作区位于河南省南阳市北东方向,距市区约10 km,行政区划隶属南阳市卧龙区七里园乡管辖。拐点坐标:
112.3500,33.0430
112.3500,33.0400
112.3530,33.0400
112.3530,33.0300
112.3434,33.0300
112.3434,33.0220
112.3550,33.0220
112.3550,33.0430
面积4.59 km2。
五、地质概况
1.以往工作程度
1958年成立南阳市独山玉矿开始开采独山玉。1965年原河南省第19地质队对独山玉矿进行了普查,1980~1983年原第四地质调查队对独山西矿带开展了独山玉普查和详查,提交C+D级地质储量1.9万,根据钻孔见矿情况分析,认为深部和东矿带找矿前景好,1996~2000年河南省地矿局第一地质勘查院对独山东矿带进行了普查,获得(333)独山玉资源量29632 t。
2.地质背景
该区处于秦岭构造带南阳断陷盆地中,工作区内第四系地层大面积分布,仅在独山出露有超基性-基性岩体,主要由辉长岩组成。在岩体西南侧发育一条呈北西向展布的隐伏断层。围绕独山超基性岩体圈出一批磁异常,异常呈椭圆状,呈北西向展布,异常强度50~1000γ。
3.矿化体特征
独山玉矿产于辉长岩体中,受北西向蚀变带控制。根据其分布可分为独山西矿带和独山东矿带。独山玉由蚀变辉长岩组成,为斜长石类玉石,质地细腻,抛光性好,透明度好,颜色艳丽,硬度大于6.5。主要品种有:白玉、绿玉、绿白玉、紫玉、芙蓉玉、墨玉等。
六、目的任务
通过对区内地质勘查、矿山开采资料的收集和综合地质研究,对独山玉矿有成矿远景的地区,采用地质测量、磁法测量和少量工程验证,并与地质特征相似的已知矿床类比,提供可供普查的矿化潜力较大地段,为普查工作提供依据。
七、主要实物工作量
1∶5000地质简测5.8 km2,1∶2000磁法测量5.8 km2,1∶2000地质剖面测量20 km,钻探500 m。
八、工作周期
自项目任务书下达1年内完成。
九、预期成果
提交《河南省独山玉资源调查报告》及相关图件,对独山玉的资

源潜力做出科学评价。


13.《河南省陕县苇园沟铜矿预查》项目招标任务书

一、项目名称
河南省陕县苇园沟铜矿预查
二、勘查矿种
铜矿
三、勘查工作程度
预查
四、工作范围、拐点坐标和工作面积
工作区位于河南省西部陕县南东方向,行政区划隶属陕县宫前乡。拐点坐标:
111.2700,34.4100
111.3100,34.4100
111.3100,34.3930
111.2945,34.3930
111.2945,34.3900
111.2700,34.3900
面积20.83 km2。
五、地质概况
1.以往工作程度
1958年原秦岭地质队完成了洛宁幅1∶20万区域地质调查和1∶20万土壤测量,1961年和1992~1996年河南省地质局区调队、河南省地矿厅第一地质调查队先后进行了1∶5万区域地质调查,1981年河南省地矿局区调队开展了洛宁幅1∶20万化探扫面工作。
1958年河南地质局岱嵋寨地质队在本区发现铜矿点,1961年河南省地质局豫07队在三门峡市后村进行黄铁矿详查,1980~1984年河南省地矿局第一地质调查队和1990~1993年武警黄金九支队分别在陕县申家窑和半宽进行金矿普查-勘探,提交了2个小型矿床。
2.地质背景
该区处于华北地台华熊台隆崤山隆褶区。区域内出露地层,南部为中元古界蓟县系官道口群一套碳酸盐建造,北部为寒武系、奥陶系的碳酸盐岩和石炭-二叠系的含铝、含煤岩系,中部出露的为太古代太华群的变质岩系和中元古界熊耳群的火山岩系。区域基本构造格架是一个核部由太华群地层组成,翼部由熊耳群地层组成的穹隆状背斜,主要断裂有观音堂和唐山断裂,走向近东西,倾向南-南西,倾角55~80°。区域内侵入岩不发育,仅在北部见有燕山期中酸性闪长玢岩侵入。
工作区出露地层简单,仅有熊耳群马家河组的安山玢岩,安山岩和玄武安山岩分布。区内构造不发育,地层呈向北倾斜的单斜层,发育两组断层,分别呈近东向和北西向展布,长度1.1~2.6 km,宽0.5~12.0 m,由构造角砾岩组成,并充填有石英脉,F1断层是控制矿脉的主要构造,在矿区中部出露有王屋期的次英安斑岩。
3.矿化体特征
该区处于小秦岭-崤山-熊耳山-外方山金多金属成矿带,位于1∶20万化探乙1-Ag、Cu、Au和C1-Au、Cu、Pb异常中。
在本区已发现2条含铜矿脉(K1、K2),受北西向断裂控制,呈平行脉状产出,长度650~750 m,宽1.2~2.20 m,产状230°∠60°。在两个民采坑道中采样,铜品位0.2~2.1%,银10~80.0g/t,矿石主要金属矿物有黄铜矿、辉铜矿、次有斑铜矿、兰铜矿、黄铁矿;脉石矿物有石英、重晶石、方解石等。
六、目标任


全面收集以往各类地质资料,通过综合地质研究,对矿区内已发现的2条含铜矿脉,采用地质测量和探矿工程验证,基本查明工作区地质基本特征,对铜矿脉含矿性进行预查评价,初步预测可能的资源量,圈出可供普查的矿化潜力较大的地段,为进一步开展普查提供依据。
七、主要实物工作量
1∶10000地质简测20.78 km2,1∶1000地质剖面测量10 km,激电中梯剖面测量10 km,槽探1600 m3,钻探600 m。
八、工作周期
自项目任务书下达后1年内完成。
九、预期成果
1.提交《河南省陕县苇园沟铜矿预查报告》及相关图件。
2.提交(334)?铜资源量2万吨。

14.《河南省汝阳县梁家沟矿区铅(钼)矿普查》项目招标任务书

一、项目名称
河南省汝阳县梁家沟矿区铅(钼)矿普查
二、勘查矿种
铅(钼)矿
三、勘查工作程度
普查
四、工作范围、拐点坐标和工作面积
工作区位于河南省汝阳县南部,与鲁山县交界处,行政区划隶属汝阳县王坪乡。其范围北起响店-老伙铺-三宫庙一带,南至槐树洼-光头山-焦山一线,西自椒沟,东到黄龙庙。拐点坐标:
112.2700,33.5330
112.3100,33.5330
112.3100,33.5145
112.2700,33.5145
面积19.96 km2。
五、地质概况
1.以往工作程度
1955~1956年,地质部西北地质局秦岭区测队开展了1∶20万鲁山幅区域地质测量,1981~1984年,河南省地质局第二地质调查队六分队开展了1∶5万付店幅、背孜幅区域地质矿产调查,1958~1960年和1968~1969年河南省地质局豫○八队在该区开展了铅锌矿普查找矿工作,1986~2004年,河南省地矿厅第二地质调查队先后在汝阳县西灶沟、老代仗沟、王坪西沟、裂子山等地进行了铅锌矿普查-详查工作,提交4处大中型铅锌矿床,1998~2000年,河南有色矿产地质研究所和河南有色地质五队在该区开展了1∶5万成矿预测研究,2006年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总院在本区进行矿产调查,发现4条矿化带。
2.地质背景
本区处于华北地台南缘,熊耳山-外方山古大陆基底隆起带与临(汝)-宝(丰)古陆浅海的接触部位,马超营断裂带的北侧。区域出露内地层主要为中元古界熊耳群火山岩系,岩浆活动强,断裂构造发育,为一重要的构造岩浆岩活动带。
矿区出露主要地层为中元古界熊耳群的鸡蛋坪组(Chj)和马家河组(Chm)。鸡蛋坪组(Chj)主要岩性为英安岩、流纹岩、英安流纹岩、火山角砾熔岩、凝灰熔岩、凝灰岩和火山角砾岩;马家河组(Chm)主要岩性为安山岩、玄武岩、凝灰岩及泥

岩等。矿区构造根据产状可分为NE向、NW向、近EW向和近SN向四组,其中NE向和NW向断裂比较发育,规模较大,近SN向断裂次之,近EW向断裂不发育,规模小。在矿区中部出露有晋宁期闪长岩,呈小岩株状,形状不规则,长度1100~1600 m,宽100~550 m,另有花岗斑岩和玄武玢岩脉分布。
3.矿化体特征
在矿区内发现4条蚀变破碎带,分别受NE向和NW向构造控制,呈脉状,长度300~850 m,宽0.5~5.0 m,铅品位0.35~4.5%,呈NE走向的蚀变破碎带含Mo 0.01~0.12%。主要金属矿物有方铅矿、黄铁矿、次生矿物有褐铁矿、孔雀石、脉石矿物有石英、钾长石、斜长石等。
六、目标任务
在综合研究分析以往阶段地质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对矿区开展地质测量、物化探工作,初步查明普查区地质特征,发现和评价物化探异常。通过探矿工程、验证和取样,大致查明矿体的分布、规模、形态、产状和矿石质量;大致了解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初步估算矿产资源量。提出该区是否具有进一步工作的价值,为下步工作提供依据。
七、主要实物工作量
1∶1万地质简测19.96 km2,1∶1万土壤测量19.96 km2,1∶1万激电中梯剖面测量15 km,激电测深点60个,槽探3000 m3,钻探1500 m。
八、工作周期
项目任务书下达后1年内完成。
九、预期成果
1.提交《河南省汝阳县梁家沟矿区铅(钼)矿普查报告》及相关图件。
2.提交铅(333)+(334)?金属量1万吨。


15.《河南省嵩县西沟钼矿预查》项目招标任务书

一、项目名称
河南省嵩县西沟钼矿预查
二、勘查矿种
钼矿
三、勘查工作程度
预查
四、工作范围、拐点坐标和工作面积
工作区位于河南省嵩县城东约15 km,属嵩县饭坡乡。拐点坐标:
112.1130,34.0800
112.1315,34.0800
112.1315,34.0715
112.1230,34.0715
112.1230,34.0530
112.1200,34.0530
112.1200,34.0700
112.1130,34.0700
面积6.58 km2。
五、地质概况
1.以往地质工作程度
1959~1964 年,河南省区域地质调查队开展了1∶20万临汝幅区域地质调查,1961年原国家地质总局第二物探大队开展了1∶5 万航磁测量,1966-1967年河南省物探队对航磁异常进行了检查,认为磁异常是由含磁铁矿安山岩所引起。1975年河南省地质局地质三队在嵩县纸房-黄庄一带开展了铜矿普查工作,1985年河南省地矿局水文二队开展了1∶20万临汝幅区域水文地质调查,1986~1987年河南省地矿局第二地质调查队进行了1∶20万临汝幅区域地球化学测量,1988~1991年河南省地矿局地调一队开展了1∶5万

嵩县幅、大章幅、木植街幅三幅区域地质调查工作。
2.地质背景
预查区位于华北陆块南缘外方山隆起带的中部。区域出露地层主要为中元古界长城系熊耳群一套火山岩系,构造以断裂为主,北西向切割北东向断层,构成网格状格架,区域分布的岩浆岩有中元古代的闪长岩、石英斑岩、华力西期的正长斑岩和燕山期的花岗岩,呈岩株和脉状产出。
预查区出露地层为熊耳群坡前街组(Chp)的安山玢岩、安山岩夹薄层凝灰岩;龙脖组下段(Chl1)的流纹斑岩,夹薄层安山岩、凝灰岩、粉砂岩、灰岩、大理岩透镜体等。预查区发现了3条断裂,北西向(F1、F3)规模大,长6000 m,宽50~150 m,倾向北东,倾角40~80°,近东西向(F2)规模较小,长1900 m,倾向北,倾角45°,预查区内未出露岩浆岩。
3.矿化体特征
在预查区内发现一条钼矿化带,受F2断层控制,呈脉状,矿化带长度800 m,宽3~7 m,产状165°∠45~48°。拣块样分析结果,Mo含量0.032~0.085%。矿化带中见主要金属矿物有辉钼矿、黄铁矿、地表见褐铁矿和钼华,脉石矿物为石英、云母、方解石、长石等,围岩蚀变具硅化、黄铁矿化及绢英岩化等。
六、目标任务
对预查区已有的各类地质资料进行综合研究分析,采用地质、物化探工作方法对预查区进行评价,通过少量的探矿工程对已发现的矿化体进行验证,圈出可供普查的矿化潜力较大地段,为进一步普查工作提供地质依据。
七、主要实物工作量
1∶1万地质测量6.58 km2,1∶1万土壤测量6.58 km2,1∶1万激电中梯剖面测量5 km,槽探1000 m3,钻探800 m。
八、工作周期
自项目任务书下达1年内完成。
九、预期成果
1.提交《河南省嵩县西沟钼矿预查报告》及相关图件。
2.提交可供进一步普查的矿产地1处。


16.《河南省鲁山县刘前沟铜矿预查》项目招标任务书

一、项目名称
河南省鲁山县刘前沟铜矿预查
二、勘查矿种
铜矿
三、勘查工作程度
预查
四、工作范围、拐点坐标和工作面积
工作区位于河南省鲁山县城北西36 km处,行政区划隶属鲁山县背孜乡管辖。拐点坐标:
112.3600,33.5715
112.3730,33.5715
112.3730,33.5700
112.3830,33.5700
112.3830,33.5500
112.3630,33.5500
112.3630,33.5600
112.3615,33.5600
112.3615,33.5645
112.3600,33.5645
面积13.36 km2。
五、地质概况
1.自然地理状况
预查区处于外方山麓低山丘陵区,地势为北东高而南西低,海拔标高260~573 m,相对高差100~277 m。河流有荡泽

河,为沙河支流,属淮河水系。
2.以往工作程度
1956~1958年秦岭区测队进行了1∶20万鲁山幅区域地质测量,1988~1990年河南省区调队对该图幅进行了修测,1985~1988年河南省地矿厅第二地质调查队对1∶5万背孜幅进行了区域地质调查和水系沉积物及重砂测量,2007年河南省地矿局第二地质勘查院对该区进行了野外踏勘,发现了P1构造蚀变带。
3.地质背景
该区处于华北地台华熊台缘坳陷崤山-鲁山拱褶断束中。区域出露地层为中新太古界太华群的变质岩系、中元古界熊耳群火山岩系和下汝阳群碎屑岩构造。构造线方向呈北西-南东向,区域褶皱主要为背孜街-岳村倒转背斜,轴向310°,区内断裂不发育,有岳村断层,与区域构造线一致。岩浆岩除出露嵩阳期石英闪长岩脉外,其它多为一些小岩脉。
预查区出露地层主要为中新太古界太华群的张沟组(Ar2-3z )、荡泽河组(Ar2-3d)、铁山岭组(Ar2-3t),主要岩性为片麻岩类,在铁山岭组中夹少量透辉石大理岩、磁铁石英岩及磁铁矿等;中元古界下汝阳群云梦山组,岩性为粉砂质泥岩、石英砂岩,在预查区东北角有零星分布。区内发育两组断裂,以北西向为主,P1矿化蚀变破碎带赋存在北西向断裂内。区内仅分布一些中-基性岩脉。
区内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圈出的予背-HS-7-丙2异常,面积4.5Km2,元素组合为Cu、V,具有分带特征。
4.矿化体特征
通过野外调查在预查区发现P1矿化蚀变破碎带,受F2断层控制,出露长度2.1公里,宽15~28 m,产状250°∠72°,拣块样分析结果,含Cu0.05~0.95%。矿化蚀变破碎带金属矿物有黄铜矿、黄铁矿,脉石矿物有石英、钾长石、绢云母、绿泥石等,具硅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
六、目标任务
通过对预查区已有的地质资料进行综合研究分析,采用地质测量和化探方法对预查区进行评价,通过探矿工程对已发现矿化体进行验证,初步预测可能的资源量,提出可供普查的矿化潜力较大的地段,为进一步普查工作提供依据。
七、主要实物工作量
1∶1万地质测量10.36 km2,1∶1万深穿透地球化学测量4 km2,1∶1000地质剖面测量4 km,槽探2000 m3,钻探500 m。
八、工作周期
自项目任务书下达1年内完成。
九、预期成果
1.提交《河南省鲁山县刘前沟铜矿预查报告》及相关图件。
2.提交(334)?铜资源量1万吨。


17.《河南省灵宝市两岔河矿区银矿普查》项目招标任务书

一、项目名称
河南省灵宝市两岔河矿区银矿普查
二、勘查矿种
银矿
三、勘查工作程度

普查
四、工作范围、拐点坐标和工作面积
工作区位于河南省灵宝市南西与陕西省交界处,距朱阳镇直线距离30 km,行政区划隶属灵宝市管辖。拐点坐标:
110.2729,34.1655
110.3139,34.1656
110.3139,34.1530
110.2729,34.1529
面积16.95 km2。
五、地质概况
1.自然地理状况
矿区处于崤山地区,地势总体西高东低,海拔最高1450.0 m,相对高差200~350 m,区内河流属黄河水系。该区属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2.7℃,降水多集中在7~8月份,年平均降水量650 mm左右。
2.以往工作程度
1956年秦岭区测队开展了1∶20万洛南幅区域地质调查,1979~1982年第一地质调查队和武汉地质学院合作对灵宝县朱阳镇一带进行了1∶5万岩石地球化学测量工作,2007~2008年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第三地质大队自筹资金在普查区内开展矿产普查工作,发现了2条矿化石英脉,为本次工作提供了地质依据。
3.地质背景
矿区处于华北地台南缘华熊沉降带的西段。矿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中元古界官道口群龙家园组(Pt2l)、巡检司组(Pt2x)的白云岩、白云质灰岩、硅质白云夹岩燧石条带,杜关组(Pt2d)的板岩和冯家湾组的泥质灰岩,震旦系罗圈组(Zl+d)的冰积砾岩、寒武系的灰岩和砂岩。褶皱呈向北倾斜的单斜层,倾角20~40°,断裂可分为近东西、北东向和北西向三组,其中以近东西向为主。在矿区的南部有晋宁期黑云二长花岗岩出露。
4.矿化体特征
通过前期工作在矿区内发现2条矿化石英脉,赋存于官道口群龙家园组和巡检司组地层中,受层间破碎带控制。矿化石英脉长度500~1700 m,厚度1.0~2.5 m,呈脉状产出,产状315~350°∠22~45°,主要由石英组成,见方铅矿、闪锌矿、孔雀石、蓝铜矿,经取样分析结果,含Ag10.0~412.08 g/t、Pb0.30~2.64%,Zn0.24~4.39%。
六、目标任务
在收集研究分析以往地质资料基础上,通过对矿区开展地质测量、物化探工作,初步查明矿区地质特征,发现和评价物化探异常;通过探矿工程验证、取样,大致查明矿体分布、规模、形状、产状和矿石质量;收集水文、工程、环境地质资料,大致了解开采技术条件;初步估算矿产资源量。提出该区是否具有进一步工作的价值,为下步工作提供依据。
七、主要实物工作量
1∶1万地质简测17 km2,1∶1万土壤(沟系次生晕)测量17 km2,1∶1万激电中梯剖面测量10 km,1∶1千地质剖面测量10 km,槽探3000 m3,钻探1500 m。
八、工作周期
项目任务书下达后1年内完成。
九、预期成果
1.提交《河南省灵宝市两岔河

矿区银矿普查报告》及相关图件。
2.提交(333)+(334)?银资源量200吨。


18.《河南省西峡县柿树沟矿区铜矿预查》项目招标任务书

一、项目名称
河南省西峡县柿树沟矿区铜矿预查
二、勘查矿种
铜矿
三、勘查工作程度
预查
四、工作范围、拐点坐标和工作面积
工作区位于西峡县米坪镇柿树沟,距县城约55 km,行政区划隶属米坪镇管辖。拐点坐标:
111.2216,33.3303
111.2354,33.3303
111.2354,33.3021
111.2157,33.3021
111.2157,33.3126
111.2216,33.3126
面积13.61 km2。
五、地质概况
1.自然地理状况
矿区处于伏牛山南麓,最高海拔标高1548 m,相对高差200~300 m,属于中高山区,总体地势是北高南低。区内属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降水多集中在7~8月份,12月份降水量最少。11月到来年2月为冰冻期。
2.以往工作程度
1956年秦岭区测队开展了内乡幅1∶20万区域地质测量,1974年河南省地质局区测队开展了米坪等图幅1∶5万区域地质测量,1992~1993年河南省有色地矿局第五地质大队对豫西南地区(面积达9000 km2)开展1∶5万化探分散流测量,2005年河南省有色地矿局第三地质大队在该区开展异常查证,在任家庄沟异常区发现了矿化构造破碎带,为进一步普查提供了依据,2008年该队开展了矿产普查工作,发现一条含铜矿化体。
3.地质背景
矿区处于秦岭构造带北秦岭构造亚带东段,朱夏断裂带南侧,属朱阳关-夏馆有色及贵金属成矿带。区域上出露地层有古元古界秦岭群的石槽沟组、雁岭沟组、寨根组和下古生界二郎坪群的小寨组、火神庙组、大庙组的变质岩系。区域构造复杂,北西向断裂最发育,岩浆活动强烈,主要有晋宁期的超基性岩、片麻状二长花岗岩、加里东期的钾长花岗岩和二长花岗岩、燕山期的花岗岩、斜长花岗岩,沿朱夏断裂带分布。
矿区内出露地层为古元古界秦岭群石槽沟组的黑云二长片麻岩、黑云钾长片麻岩夹斜长角闪岩,发育一条北东向断裂,侵入岩有晋宁期的片麻状二长花岗岩和加里东期的二长花岗岩,呈脉状或岩株状产出。
4.矿化体特征
矿区发现一条呈北东向展布的含铜矿脉,赋存于黑云母斜长片麻岩中,长1800 m,厚0.8~3.25 m,产状120°∠50~60°,矿脉中主要金属矿物有黄铜矿、斑铜矿、黄铁矿,脉石矿物有斜长石、石英脉、绢云母、角闪石等。
六、目标任务
在对预查区已有的各种地质资料进行综合研究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地质、物探工作方法对该预查区进行评价,通过少量探矿工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