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国际分工案例

国际分工案例

国际分工案例
国际分工案例

国际分工案例

案例“空中客车”的国际分工BE04140年前为了打破美国垄断世界航空制造业的市场格局欧洲四国联合创建了空中客车公司Airbus。2003年空中客车在全球的交付量首次超过竞争对手跃居成为世界头号民机制造商。法国航宇公司生产含驾驶舱的机头段中机身下半部分和发动机挂架并负责最后总装英国航宇公司生产机翼主体德国空中客车工业公司生产机身其余部分和垂尾荷兰福克—联合航空技术公司现福克公司生产机翼前后缘和各活动翼面西班牙航空公司生产客舱门、起落架舱门和平尾。在这个欧洲最大的工地上至少有1万人在工作2004年5月7日在法国西南部城市图卢兹空中客车公司总部法国总理拉法兰在空中客车A380总装庆祝仪式上发表讲话。当天世界上最大的客机空客A380开始总装。该公司称空客A380将于2005年首飞2006年投入运营。大块头A380从中国起航南京金陵造船厂正在建造一艘用于A380部件运输的滚装船今年2月底为该船举行了命名仪式该船将于4月交付。空中客公司高级副总裁兼空中客车公司总裁博龙说“世界各地的供应商积极参与了A380的研制中国也为此做出了令人瞩目的贡献。中国参与A380项目为空中客车与中国的工业合作开启了新篇章。”中国为中国为A380A380制造运输船制造运输船垂直型水平型混合型选择题1、空中客车公司分别设在德国、西班牙、英国和法国的15家企业参加了A380的制造生产。据悉中国沈阳飞机工业集团等国内航空企业将参与以后A380的制造。这表明A.国际分工可以提高生产效率B.生产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表现C.各国经济合作是巩固政治关系的需要D.欧洲国家之间不存在竞争2、空中客车公司的A380飞机建设了创新和技术的新标准。A380飞机更大范围地采用了复合材料减轻了重量从而大大减少了油耗和排放并降低了运营成本。到目前为止各国航空公司已订购了149架空客A380。可见A、降低成本是打开市场的主要方法B、企业必须重视技术进步C、只有高新技术产业才能获得丰厚利润D、节能产品具有竞争力BB3、2005年6月2日欧盟空中客车公司就“大规模非法补贴”协调无效的情况下分别向WTO提起的诉讼。由此可见A、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国际竞争是不可避免的B、空中客车公司垄断了世界飞机制造市场C、WTO和各国公司竞争D、WTO 是能解决金融争端的国际组织。4、影响空中客车公司国际分工发展的因素是A、社会生产力水平B、自然条件C、国际生产关系性质D、上层建筑E、跨国公司的出现AACDE论述题:为什么西欧各国不选择单独生产空中客车而是选择分工合作答生产大型喷气式客机需要大量的研究开发资金和大量的科研力量西欧各国如若各自单干也许能生产出这种飞机但由于西欧各国的市场相对较小他们生产的飞机达不到经济批量势必在世界市场上竞争失败。西欧各国通过联合开发生产“空中客车”飞机。由于各国进行专业化分工又有整个西欧大市场作为基础就达到了规模经济的效应现在欧洲的“空中客车”飞机已成为美国波音飞机公司的有力竞争者。讨论题包括“空中客车”在内的许多跨国公司选择了中国在其分工体系中承担起全球加工厂的角色这是否意味着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世界工厂”的最初含义是指一个特定国家或区位的生产结果是向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源源不断地提供制造品。世界工厂的形成不仅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制造业的庞大规模和生产的成熟发达而且显示了这个国家或地区与外部世界的贸易能力表现为占有世界工业品出口的相当份额。当今中国的制造业离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工厂的目标仍非常遥远。尽管中国已有100多种制造产品的产量成为世界第一但中国企业及其品牌在国际市场上的信誉度和影响力微乎其微。1985-2000年的15年间中国吸收的外商直接投资额从20亿美元增至410亿美元同期中国出口额从

260亿美元增长为2490亿美元。1991年中国所有产业的出口中外国子公司所占份额为17制造业中占16。2001年所有产业出口的50和制造业出口的44来自于外国子公司。跨国公司的目标导向并非是中国国际分工地位的提升而恰恰是充分挖掘和利用中国劳动要素密集的独特优势将在中国的投资点作为其—下游生产性角色的固定化。200年前当国际分工仅发生在原材料开采及加工制造之间三次产业之间“世界工厂”显然比“原材料生产地”具有更强的增值能力具有更高的分工地位。而在知识密集环节与劳动密集环节的分工体系下在主要来自美、欧、日等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正将更多的生产性环节分包给世界各地的合同制造商甚至完全退出生产让特别是集中于发展中国家的合同制造商从事生产的今天“世界加工厂”的位置显然是极为被动且极具风险的即便是“世界工厂”也并不是最大利益的获得者。在充当制造基地的过程中中国的企业及其品牌并没有在世界市场上占据显要的位置更别说是领袖的位置这是中国目前被冠之以“世界工厂”的美名而却截然不同于以往历史上数个“世界工厂”的最大差异也是最值得担忧的。只有当中国本土的企业有效吸收并转化直接投资的正向效应积累起将国内生产要素与外来生产要素融合的竞争能力时才有望使国家跨越自然资源秉赋所决定的静态分工位置成功实现国际分工地位的自主性提升。

第七章案例福特汽车公司的外部环境分析

案例 福特汽车公司的外部环境分析 此章案例展示了福特汽车公司的外部环境分析,包括竞争分析和环境的监测与预测。首先从总体上说明汽车工业的竞争状况,然后说明汽车工业中六家 主要公司对竞争的反应。在作出对环境监测和预测的估计后,最后在这些外部条件的基础,得出了福特公司的优势(strengths )、劣势(weakness )、机会(opportunity )和威胁(threats )(SWOT)的分析。福特公司的其它优势和劣势将会在以后的章节案例中通过内部组织分析得出。 一、行业竞争主要力量 在竞争对手、新加入者的威胁、供应商和顾客的讨价还价能力及替代品的威胁之中,这些影响行业竞争的主要力量在于争取有利位置。 1. 在竞争对手中争取有利位置 下列几家公司构成了行业的主要竞争对手:三家主要的美国大公司——福特(Ford )、通用汽车公司(GM )、克莱斯勒公司(Chrysler )和三家主要的日本公司——本田(Honda )、丰田(Toyota )、日产(Nissan )。 (1)在20世纪80 年代后期和90年代初期汽车工业增长较为缓慢,人们采用折扣和其它的优惠政策以刺激消费增长。 (2)日本公司更加质优价廉的产品吸引了许多美国顾客。 表2-1 几大汽车公司的销售额 (3)与美国三大汽车公司相比较而言,日本的汽车公司使用了 高技术从而控制了成本。然而,美国三大汽车公司却在生产系统的现代化方面进行了大量投资,并与外国公司合作以使公司变得更有效率。例如,福特与马自达合资生产Probe ;克莱斯勒与法国雷诺公司合资生产微型车;克莱斯勒与现代公司将生产一种新型的中型车。 (4)美国公司正采取措施收购以国外为基地的小公司,以使产品线更加多样化,并且利用小公司的独立精神和创造力。 (5)日本公司正在大量投资美国工厂以避开进口限制;欧洲的公司也在做类似的事情,来避开在1992年欧共体形成一个真正的共同市场后那些新的严厉的贸易制度。 2. 新加入者的威胁 (1)此时,规模经济限制了任何主要竞争者加入汽车工业。 公司/财政年度末 汽车销售额(百万) 通用/1988.12 110228.5 福特/1988.12 82193 克莱斯勒/1988.12 30650 丰田/1988.6 39080 日产/1989.3 29717 本田/1989.3 18527

吉利并购福特沃尔沃案例分析

吉利并购福特沃尔沃案例分析 一.企业背景 1.吉利控股: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始建于1986年,从生产电冰箱零件起步,发展到生产电冰箱、电冰柜、建筑装潢材料和摩托车,1997年进入汽车行业,一直专注实业,专注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不断打基础练内功,坚定不移地推动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现资产总值超过2000亿元,员工总数超过7万多人,连续六年进入世界500强。 2.福特沃尔沃:沃尔沃集团是全球领先的商业运输及建筑设备制造商,主要提供卡车、客车、建筑设备、船舶和工业应用驱动系统以及航空发动机元器件;以及金融和售后服务的全套解决方案。1999年,沃尔沃集团将旗下的沃尔沃轿车业务出售给美国福特汽车公司。2010年,中国汽车企业浙江吉利控股集团从福特手中购得沃尔沃轿车业务,并获得沃尔沃轿车品牌的拥有权。 二.并购原因 1.大企业创新理论(最为重要的原因):吉利在国内市场上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但是由于技术的限制始终无法取得较大的市场份额和走出国门的技术资本,于是便关注了国外沃尔沃,希望通过兼并收购的方式来了解沃尔沃的知识产权,从而获取操控的核心技术和中高端车型的技术体系能力。 2.全球经济一体化:由于国内市场的领先地方使得吉利的目光放到了国外的市场,同时中国汽车的海外需求不断增长,他们想通过收购国外汽车品牌,来获得研发到制造再到国际市场渠道等价值链,以此来打开吉利在国外的市场。而收购之前的沃尔沃在2007年曾实现45.83万辆的全球销量纪录,并且有着2000多个全球经销商、供应商体系在国际渠道方面绝对是吉利所需要的。 3.国际品牌效应:收购沃尔沃有利于提升吉利的国际品牌地位,利用沃尔沃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来,提升自己的品牌价值。 4.福特汽车亏损:随着金融危机的全面侵袭,福特的汽车销量下降了21.8%,

练习--第二章 国际分工与世界市场

练习--第二章国际分工与世界市场 一、填空题(每空1 分,共20分) 1.__________的建立为国际分工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2.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国际分工基本上是以__________为中心而形成的。 3.国际分工是__________发展的必然结果,__________是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4.亚当〃斯密在其代表著《__________》一书中,提出了国际分工与自由贸易理论________学说。 5.世界市场萌芽于__________时期,形成于__________ 。 6.固定组织形式的国际商品市场主要商品交易所、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7.补偿贸易是一种与__________相结合的一种商品购销形式。 8.世界市场上的销售渠道通常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__________的销售渠道;第二部分是__________与__________之间的销售渠道;第三部分是__________的销售渠道。9.垄断价格在世界市场上主要有两种:一种是__________垄断价格;另一种是__________垄断价格。 10.在世界市场上,由于各国政府通过各种途径对价格进行干预,所以出现了__________价格和__________价格。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国际分工发展的基础是() A自然条件 B市场规模 C劳动规模 D国际生产关系 2.国际分工-国际贸易理论的创始者是() A亚当〃斯密 B大卫〃李嘉图 C俄林 D罗伯特逊 3.A国生产手表需6个劳动日,生产自行车需9个劳动日,B国生产手表需12个劳动日,生产自行车需10个劳动日,根据比较成本说() A.A国生产和出口手表,生产和出口自行车 B.B国进口手表,进口自行车 C.A国生产出口手表,B国生产出口自行车 D.A国生产出口自行车,B国生产出口手表 4.几个发展国家进行专业化协作,联合生产,这种分工是()的国际分工。 A垂直型 B交叉型 C水平型 D混合型 5.以进行大宗商品期货交易为主的市场() A拍卖中心 B商品交易所 C国际博览会 D国际贸易中心 7.邮购贸易常用的市场渠道是() A.出口企业→国外顾客 B.出口企业→出口商→进口商→国外顾客 C.出口企业→出口商→中间商→进口商→批发商→国外顾客 D.出口商→进口商→国外顾客 8.通过拍卖成交的产品主要为哪一组() A.谷物、棉花、食糖、油料 B.毛皮、原毛、茶叶、烟草 C.黄麻、橡胶、木材、牲畜 D.可可、咖啡、茶叶、有色金属 9.能够反映商品供求关系变化的价格是() A.世界封闭市场价格 B.世界自由市场价格 C.世界垄断价格 D.国际商品协定价格

福特汽车公司案例分析(2)

案例分析 1.本案例中,福特公司违背了计划的如下原则: (1)限制因素原理(木桶原理) 福特公司在制定新产品“爱迪塞尔”市场营销推广计划时,没有 充分识别并解决妨碍既定市场目标(每天销售600~700辆)的限定性因素和关键性因素,如经济衰退带来的消费萎缩,作为中价格车的爱迪塞尔自然不受消费者青睐;作为主要特征大马力、高速度的特性与当时汽车业的主流发展趋势不符,当时美国汽车制造行业协会对反对高速度、大马力持积极支持态度,这直接导致了福特公司在产品宣传推广中无法突出产品特点、吸引更多潜在消费者导致销售量低迷的后果。 (2)许诺原理 任何一项计划都是对完成各项工作所做出的许诺,因而许诺越大,实现许诺的时间就越长,实现许诺的可能性就越小。福特公司在 制定产品“爱迪塞尔”计划时,没有理性地分析汽车生产线的产能, 年产量20万辆,且必须在同一时间内在全美展销,这种计划导致生 产线匆忙慌乱,产品质量无法保障。显然福特公司未能结合经济评价来综合考虑计划的期限。 (3)灵活性原则 计划中体现的灵活性原则越大,由于未来意外事件引起损失的危 险性就越小,在本案例中,福特公司制定计划时的灵活性原则显然利用的不够好,在大环境(经济衰退、业内反对高速大马力)情况下,

福特公司完全处于被动局面,未能对计划进行有效合理调整。 (4)导向变化原则 导向计划原则要求计划工作者定期检查计划、调整计划和重新制定计划,也即实现目标的过程可以因情况的变化随时改变。本案例中,福特公司在新的经销系统和推销策略未能如期实现销售目标的情况 下毫无作为,无疑会导致整个计划的失败。 做计划时应注意: 在做计划时应注意遵循限制因素原理、许诺原理、灵活性原理、 导向变化原理,使之合理的发挥其作用,以使得计划合理有效的实施,达到预期的目的。 2. 艾迪塞尔在进入中档汽车市场中出现的问题 计划失误:○1在制定计划过程中,福特公司没有正确认识机会 及拟定前提条件。艾迪雪推出时全美市场不景气,中价格车开始衰退,经济节能的小型车销售势头看好。○2同时确定可供选择的方案时出现失误。艾迪雪设计成为年轻的高级职员或专家适用的座车并强调车主 的社会地位在产品定位时就与当时的社会现象相悖,对产品计划的实施产生了巨大的限制。 组织失误:○1没有做好集权与分权和分工与合作。福特公司设立独立部门与原经销网脱钩。○2人员配备上出现失误选用了水平不够的 推销人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艾迪雪的销售。 决策失误:○1决策过程中对外部环境和分析、评价方案的不足。 在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推出中档车不能迎合市场环境。○2运用风险型

第2章 国际分工理论

第二章国际分工理论 1.比较优势理论的两种形式——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和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 分析两种比较优势理论的相同和区别: 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被认为是传统比较优势理论的起点。李嘉图理论重点分析劳动生产率对产品成本的影响,并以不同国家劳动生产率的差异来解释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他认为,即使一个国家所有产品的成本都比另一个国家高,另一国成本相对更低,它们之间仍然可以进行分工与贸易。在劳动成本上处于不利地位的国家,在不利中选择不利较小的产品进行生产与出口;在劳动成本上处于优势地位的国家,则可以选择优势更大的产品生产与出口,两国都能在国际贸易中获利。 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是李嘉图理论的发展和补充,他们从一国或一个地区的要素禀赋结构的差异,以及由这种差异所导致的要素相对价格在国际间的差异来解释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该理论把李嘉图单一的劳动要素分析,扩展到劳动和资本两种生产要素,构建了一个包含“两个国家、两种商品、两种生产要素”的模型。这一理论强调,一国应该利用国际分工机制,生产并出口那些密集地使用本国最丰裕生产要素的产品,进口本国稀缺要素所生产的产品。今天学术界所讨论的比较优势理论,基本上是以赫克歇尔-俄林的理论为蓝本的。 相同点与不同点何在? 2.关于比较优势原理对发展中国家是否适用的争论;比较优势理论的合理性以及主要缺陷。 关于比较优势理论对发展中国家的适用性问题,国内外理论界的认识分歧较大,我国近年来两种对立观点的论战一直在持续。 一种观点认为,比较优势理论对发展中国家是一种误导,发展中国家如果按照比较优势原则来参与国际分工,将永远成为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国,会陷入停滞的比较利益陷阱(洪银兴,1997、王允贵,2001)。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发展中国家只有选择与其要素禀赋即比较优势相符合的产业与技术结构,才能达到要素禀赋结构的快速升级,从而使其经济收敛于发达国家的水平;违背比较优势原则选择产业与技术结构,则会使企业丧失自生能力(林毅夫,2002、林毅夫、李永军,2003)。 改革开放以来,比较优势原理在中国的现实应用,使中国成为名列世界前五位的出口贸易大国。但是,国际市场上劳动密集型制成品的竞

#福特汽车公司案例分析

企业战略管理案例分析 福特汽车公司战略分析及设计 目录 1,福特公司的战略------------------------------------------------------------------------------------------- --------3 2,福特公司任务陈述和近期目标-----------------------------------------------------------------------------------3 3,福特公司外部环境分析(使用波特无力竞争模型分析)--------------------------------------------------4 4,分析内部资源存量变化趋势,(使用SWOT矩阵分析)-------------------------------------------------5 5,配置全球资源的策略-----------------------------------------------------------------------------------------------7 6,构造一个外部因素评价矩阵(EFE)-------------------------------------------------------------------------8 7,构造一个内部因素评价矩阵(IFE)--------------------------------------------------------------------------8 8,给出可持续发展战略---------------------------------------------------------------------------------------------9 9,福特公司生命周期和战略特点----------------------------------------------------------------------------------10 10,有效的战略评价和控制------------------------------------------------------------------------------------------11 福特汽车公司是世界最大的汽车企业之一。1903年由亨利·福特创立创办于美国底特律市。福特不仅在创新方面不断探索新产品,还在大市场营销中谋求多层次多元化的战略前景。 同心多样化战略:在1917年,福特公司通过生产拖拉机开始了同心多样化战略。 纵向一体化战:福特汽车公司的多样化生产集团是后向一体化战略的杰出实例。 1.塑料生产部门——供应福特公司百分之三十的塑料需求量和百分之五

国际分工案例

国际分工案例 案例“空中客车”的国际分工BE04140年前为了打破美国垄断世界航空制造业的市场格局欧洲四国联合创建了空中客车公司Airbus。2003年空中客车在全球的交付量首次超过竞争对手跃居成为世界头号民机制造商。法国航宇公司生产含驾驶舱的机头段中机身下半部分和发动机挂架并负责最后总装英国航宇公司生产机翼主体德国空中客车工业公司生产机身其余部分和垂尾荷兰福克—联合航空技术公司现福克公司生产机翼前后缘和各活动翼面西班牙航空公司生产客舱门、起落架舱门和平尾。在这个欧洲最大的工地上至少有1万人在工作2004年5月7日在法国西南部城市图卢兹空中客车公司总部法国总理拉法兰在空中客车A380总装庆祝仪式上发表讲话。当天世界上最大的客机空客A380开始总装。该公司称空客A380将于2005年首飞2006年投入运营。大块头A380从中国起航南京金陵造船厂正在建造一艘用于A380部件运输的滚装船今年2月底为该船举行了命名仪式该船将于4月交付。空中客公司高级副总裁兼空中客车公司总裁博龙说“世界各地的供应商积极参与了A380的研制中国也为此做出了令人瞩目的贡献。中国参与A380项目为空中客车与中国的工业合作开启了新篇章。”中国为中国为A380A380制造运输船制造运输船垂直型水平型混合型选择题1、空中客车公司分别设在德国、西班牙、英国和法国的15家企业参加了A380的制造生产。据悉中国沈阳飞机工业集团等国内航空企业将参与以后A380的制造。这表明A.国际分工可以提高生产效率B.生产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表现C.各国经济合作是巩固政治关系的需要D.欧洲国家之间不存在竞争2、空中客车公司的A380飞机建设了创新和技术的新标准。A380飞机更大范围地采用了复合材料减轻了重量从而大大减少了油耗和排放并降低了运营成本。到目前为止各国航空公司已订购了149架空客A380。可见A、降低成本是打开市场的主要方法B、企业必须重视技术进步C、只有高新技术产业才能获得丰厚利润D、节能产品具有竞争力BB3、2005年6月2日欧盟空中客车公司就“大规模非法补贴”协调无效的情况下分别向WTO提起的诉讼。由此可见A、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国际竞争是不可避免的B、空中客车公司垄断了世界飞机制造市场C、WTO和各国公司竞争D、WTO 是能解决金融争端的国际组织。4、影响空中客车公司国际分工发展的因素是A、社会生产力水平B、自然条件C、国际生产关系性质D、上层建筑E、跨国公司的出现AACDE论述题:为什么西欧各国不选择单独生产空中客车而是选择分工合作答生产大型喷气式客机需要大量的研究开发资金和大量的科研力量西欧各国如若各自单干也许能生产出这种飞机但由于西欧各国的市场相对较小他们生产的飞机达不到经济批量势必在世界市场上竞争失败。西欧各国通过联合开发生产“空中客车”飞机。由于各国进行专业化分工又有整个西欧大市场作为基础就达到了规模经济的效应现在欧洲的“空中客车”飞机已成为美国波音飞机公司的有力竞争者。讨论题包括“空中客车”在内的许多跨国公司选择了中国在其分工体系中承担起全球加工厂的角色这是否意味着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世界工厂”的最初含义是指一个特定国家或区位的生产结果是向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源源不断地提供制造品。世界工厂的形成不仅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制造业的庞大规模和生产的成熟发达而且显示了这个国家或地区与外部世界的贸易能力表现为占有世界工业品出口的相当份额。当今中国的制造业离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工厂的目标仍非常遥远。尽管中国已有100多种制造产品的产量成为世界第一但中国企业及其品牌在国际市场上的信誉度和影响力微乎其微。1985-2000年的15年间中国吸收的外商直接投资额从20亿美元增至410亿美元同期中国出口额从

国际贸易经典案例3-1:国际分工陷阱

案例讨论:国际分工陷阱 在新一轮全球并购高潮中,发达国家实际上是在强化其在原有贸易格局中的既得利益,而发展中国家则被更加牢固地锁定在国际分工链条的末端,进而掉入“国际分工陷阱”。 在美国市场,中国出口玩具“芭比娃娃”的零售价为9.99美元,她在美国海关的进口价仅为2美元,两者相差的8美元作为“智力附加值”被美方拿走。在剩下的2美元中,1美元是运输和管理费,65美分支付原材料进口的成本,中方只得到区区35美分的加工费。由此可见,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分工链条中处于明显的劣势和低端,而发达国家则成为最大的赢家。这样的例子在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贸易中并不鲜见。 国际分工的收益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分配是严重不对称的。发达国家拥有先进的技术、充足的资金和高素质的技术管理人员;而发展中国家只有大量闲置的低素质、低技能的劳动力。发展中国家能够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发达国家都能够从事。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投资是为了扩大市场以获得更多的利润,但这不意味着发达国家不能够在国内生产。发达国家完全可以不与某个发展中国家交易,但发展中国家要实现本国经济发展却不能不与发达国家交往。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他们与发达国家虽然都可能从全球化的产业链条中获得收益,但是它们获得的收益数量却是大不相同。国际分工收益的绝大部分由发达国家获得,发展中国家只能获得其中的一小部分。为了这一小部分收益,发展中国家还会进行激烈的争夺。他们竞相开出各种优惠条件,如税收优惠,允诺最大限度地开放国内市场,承诺遵守发达国家制定的严厉的经济规则,甚至做出政治上的让步。 然而,发达国家的资金不可能流向每一个发展中国家,它们总是流向那些能够给他们带来最大收益且风险最小的国家。结果是有的国家开放了市场,却没有资金和技术流入。也就是说,虽然他们尽力参与到全球化进程中,但并不能够在全球分工链条中获得一席之地。 随着信息和通讯技术的迅猛进步,不同国家或经济体之间,在获得接入信息和通讯技术的机会与利用因特网进行各种业务活动方面,出现了明显的“数字鸿沟”。这类现象一旦被固定化和普遍化,那么,发展中国家的产业结构就有可能永远地被锁定在国际分工链条的末端,进而掉入“国际分工陷阱”。 在这种情况下,发展中国家面临两难抉择。一方面,加入到全球资本主义体系中,被迫或自愿地接受发达国家制定的于己不利的规则,必将不可避免地付出惨痛的代价。另一方面,如果拒绝接受现行的国际经济规则似乎没有其他出路。即使闭门造车成为可能,其结果往往也是事倍功半。因为各国的比较优势必须在国际分工中才能得以实现。 讨论: 发展中国家为什么会掉入国际分工陷阱?联系我国实际说明如何才能摆脱?

市场营销学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问题: 1.福特公司采取的是什么观念,适应什么特点? 2.通用公司采取的是什么观念,适应什么特点? 3.分析通用汽车超越福特汽车的原因及体会 4.思考:试从“T 型车”最初的成功到后来其在市场上的失利,以及通用公司后来居上,推行“汽车形式多样化”方针获得成功,从而在市场上远远超过福特公司,谈谈企业经营思想应如何适应市场形势的变化,从而引导企业走向成功 答:1.福特公司最初应用生产观念(这是一种传统的、古老的经营思想),只扩大市场需求和降低成本,在市场上获得成功,是因为市场上竞争对手少,市场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2.通用公司应用了市场营销观念,推行“汽车形式多样化”方针,一切以消费者的需要和欲望为导向的经营哲学,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所以它能后来居上并获得成功。 3.原因及体会:企业应不断研究环境、研究消费者需求,适应环境变化,满足消费者需求,转变观念。 4.20世纪初,福特公司的“T 型车”经营成功,是因为其一系列经营决策顺应了当时的市场环境。在供不应求的卖方市场上,“T 型车”靠着低成本、低价格、广分销的优势,使福特公司迅速成为美国汽车行业的领先者。20世纪20年代,美国汽车市场发生了变化,通用汽车公司迅速成长起来与福特公司相抗衡。其推行“汽车形式多样化”的经营方针,击败了只有一种“T 型车”的福特公司,后来居上,成为美国最大的汽车公司。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市场总是在不断变化,竞争无处不在、残酷无情。任何一个企业,不论其在市场上处于何种位置,风险是相伴始终的。因此,企业必须密切关注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经营观念,提高自身的应变能力,才能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1、 李晶为什么能获得经营上的成功? 2、 通过这个故事谈谈你对“市场机会”这一概念的理解。为什么识别和选择市场机 会是企业营销管理过程的首要任务? 答:1、李晶之所以获得了经营的成功,主要是因为她找准了市场,抓住了市场机会。 3、 寻找市场机会是各类企业市场营销管理的基本的和首要的任务。找准了市场机 会,企业的经营活动就成功了一半。“企业市场机会=顾客没有被满足的需求”,企业营销人员要积极寻找,善于发现,通过市场调研、分析,确定自己的市场机会。 1、 面对“苏丹红一号”事件给肯德基带来的环境威胁,百姓集团都采取了哪些对策? 试用市场营销学的有关原理评价这些措施。 2、通过这起事件,你认为企业的营销活动在与其营销环境的适应与协调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1、本案例中,肯德基公司面对威胁,采取了减轻策略,重新赢得了消费者的信任。环境包含机会和威胁两方面的影响作用,分析环境的目的在于发现机会,避免和减轻威胁。 2、 企业对于环境不是无能为力的,企业在分析环境的基础上,可以增加适应环境的能力,避免威胁,也可以在一定条件下改变环境。 1、 同仁堂公司是如何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调整企业发展的方向? 2、 同仁堂公司历经百年不衰的原因何在? 答:1、现代企业常常处于要素复杂多变、决策信息不充分的经营环境中,随时面临各种可能发生的危机。为此,现代社会对企业的应变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企业应变力是指企业对环境变化、社会变化和威胁的反应能力。SAP 全球执行董事Claus Heinrich 博士说过这样的话:“一个传统企业的成功需要具备三个要素,最好的用户服务、创新性的产品、高效的生产。但现在看来,它应该还有第四个要素,那就是对变化的快速适应能力。” 2、国内许多老字号走下坡路,根本原因在于没有跟上形势的变化,不能适应变化了的市场环境。而同仁堂公司之所以能够历久不衰,就在于其以顾客需求为导向,始终关注市场环境的变化,并能够顺应时代的变化,及时调整企业的发展战略,具有很强的 应变能力,所以同仁堂能够在新的时代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 1、 日清公司为什么能成功进入美国市场? 2、 请根据以上事例,谈谈消费者购买行为的重要性。 答:发现和满足消费者需求是企业一切经营活动的中心。企业要想在市场上取胜,必须研究消费者购买行为。对于生产食品的日清公司,目标市场消费者的饮食文化、生活习惯等至关重要。企业的营销活动必须适应目标市场的需求,适应当地的特色。但是这种适应不是消极被动的,而应该是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去积极地适应。企业的营销活动要建立在对消费者的理解上,而要真正理解消费者,企业就必须真正地把握市场需求特征。有了这个前提,企业营销的成功就有了坚实的基础。这就是日清公司在美国市 场上获得成功的关键。 1、 假设你是可口可乐公司的一名营销人员,在新可乐遭受失败之际,你会给公司提 出什么样的解决方案? 2、 从新可乐决策失误的教训中你可得到哪些启示? 答: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企业对待营销调研的结果应慎之又慎。可口可乐公司的营销调研工夫已经做得很足,可依然会出现错误,至于其他一般的公司就更不用说了。通过这个案例,我们明显可以感觉到消费者心理的复杂多变性,从而可以加深对市场不可预测性的理解。想要做一个成功的营销人,你就必须不断地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以便更好 地掌握营销信息系统这个绝佳工具。 请你对英特尔公司的竞争策略进行概要评价,并谈谈你从中所受到的启发。 答:作为行业的领先者,英特尔公司居安思危,始终坚持顾客为中心的营销导向,面对竞争对手的进攻,详细分析市场,进行产品的重新定位,精心打造全方位的营销组合策略,特别是独具特色的促销策略,快速行动,最终收复了失地。 读了这个小故事,你有什么体会? 答:市场细分,就是企业根据消费需求的“异质性”,选用特定的“细分变数”,把商品的整体市场划分为若干个由需求相似的消费者群所组成的子市场,从而结合自身条件确定目标市场和市场定位的过程,即用“个性化的商品”去满足“个性化的市场需求”。卖菜的小贩自然不会懂得市场细分这个概念,但是经营千人一面的大众菜品时,他们却懂事“同质化”商品的“异质性”服务可以赢得顾客的道理。当下,很多农产品销售困难很大程度上是许多农户和农产品加工企业并没有真正对市场进行细分所致。企业要找准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点”,这样才能减少盲目性,同中求异,在市场上赢得一定的位置。 1、 分析动感地带成功的原因和意义 2、 动感地带在未来的发展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中国移动在众多的消费群体中进行细分,更有效的锁住目标客户,以新的服务方式提升客户品牌忠诚度、以新的业务形式吸引客户,这是“动感地带”成功的关键。 1、 从市场状况来看,15-25岁年龄段的目标人群是预付费用户的重要组成部分,而 预付费用户已经越来越成为中国移动新增用户的主流,中国移动每月新增的预付卡用户都是当月新增签约用户的10倍左右,抓住这部分年轻客户,也就抓住了目前移动通信市场大多数的新增用户。 2、 从长期的市场战略来看,以大学生和公司白领为主的年轻用户,对移动数据业务 的潜在需求大,且购买力会不断增长,有效锁住此部分消费群体。三五年以后将从低端客户慢慢变成高端客户。 3、 从移动的品牌策略来看,动感地带的推出,实现了市场的全面覆盖。“动感地带” 有效锁住大学生和公司白领为主的时尚用户,推出语音与数据套餐服务,全面出击移动通信市场,牵制住了竞争对手,形成预置性威胁。 “动感地带”作为中国移动长期品牌战略中的一环,抓住了市场明日的高端用户,但关键在于要用更好的网络质量去支撑,应在营销推广中注意软性文章的诉求,更加突出品牌力,提供更加个性化、全方位的服务,提升消费群体的品牌忠诚度, 路才能走远,走精彩! 1、 鸡蛋这种过去在消费者心中的同质商品如今也进入了品牌时代,这说明了什么? 2、 企业应如何为其品牌赋予内涵,从而使消费者给予足够的信任? 答: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品牌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消费者在丰富的商品面前,认牌购物的意识越来越强,范围越来越大。 企业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上,努力创造产品差异化,树立自己的品牌,并为其品牌赋予丰厚的内涵,是增强其核心竞争力、在市场上取胜的关键。 近年来,鸡蛋这类产品的污染日益严重,这使得消费者不得不在吃鸡蛋时也追求绿色、健康和安全,这种情况给生产企业提供了巨大的商机。“咯咯哒“靠着先进的科学技术与管理,生产出无药物和激素、抗生素、重金属残留的绿色鸡蛋,再经过相应的促

企业经营战略案例分析110题

企业经营战略案例分析 一、案例:韩国汽车怎样打入美国市场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小轿车市场,而且也是世界利润最高的轿车市场。据分析,日本汽车制造商的利润大部分来自北美市场。不难想象,各国汽车制造商都想打入美国市场。但在过去的几年中,进入美国的汽车商中韩国的现代汽车取得显著的成功。分析原因有三个有利因素,即: 1.时机有利。当前世界贸易保护主义盛易壁垒可能成行,但由于国与国之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对一个国家的贸为其他国家打入市场的绝好机会。由于日本对美国的汽车出口受到所谓“自愿配额”的限制,出口数量停留在每年230万辆上。日本采取了向高档车转移的方针,逐步提高售价。美国的三大汽车商出于最优利润的考虑,采取了保持销量、提高售价的做法。这就使低档小型的经济车的市场出现了缺口。这给韩国汽车提供了打入美国市场的机会。 2.币值有利。由于韩元对美元是稳定的,比价基本不变。因美元对日元大幅度贬值,韩元对日元也就相对贬值,这就使韩国汽车的美元成本大大低于日本汽车的美元成本。 3.员工素质有利。美国轿车工业趋向于“夕阳工业”,三大美国汽车商相继关闭多条生产线、解雇工人,新一代有才华的青年都不愿去汽车业谋职,使得工人年龄相对上升,素质相对下降。而韩国的汽车工业正处于上升时期,汽车工人社会地位很高,汽车厂可毫不费力地招到最优秀、最能干的工人,而其工资只是美国汽车工人的十分之一。现在韩国汽车工人的平均年龄只有27岁,比日本的34岁还要年轻7岁。 在自己的产品上,现代汽车采用的并不是当代最先进的汽车技术,而是20

世纪80年代初日本三菱汽车公司技术,这一技术在美国市场上已有5年历史,产品可靠、耐用、标准度高,维修非常方便。与之成为对照的日本铃木汽车,采用的是当代最新技术生产的马达,油耗量是轿车问世以来最低的,但其维修难度相应上升,产品成本也相应偏高,而其可靠性、耐久性还是一个问号。 在产品的价格上,现代汽车采用了快速渗透定价策略,比同等级的日本车定价约低1000美元,被美国汽车界评为“旧本技术,韩国价格”。 现代汽车采取了在产品的开发与生产过程中联合,但在销售环节上独立,保证100%销售控制的市场运作方法。 在渠道上,现代汽车选择了先出口加拿大,后打入美国的迁回路线。加拿大市场与美国市场极为相似,世界主要厂商均在加拿大销售汽车。由于加拿大市场比美国市场小得多,有问题易于发现,也易于及时解决,代价也小得多。现代汽车采取了“少而精”的网点策略,在全美只建立了总共200个经销点,使每个经销点都有较高的销售量,保证了经销商有厚利可图。 现代汽车充分考虑了政治因素,把零部件的采购纳入到整个经营战略中统一考虑,尽可能地采用美国零部件,以保证其产品有较高的“美国成分”。而在加拿大,现代汽车中的“加拿大成分”也是进口国中最高的。现代汽车集团总经理说,我们必须考虑双向贸易。 二、案例:可口可乐公司的新战略 1985年,可口可乐公司经过广泛的市场调查和产品试验,准备改变沿用了99年之久的老配方,“再创可口可乐在世界饮料产业中的新纪元”,但在实施过程中却遭到众多老顾客的强烈反对。可口可乐公司当即决定恢复老配方产品的生产,同时不放弃生产新配方可口可乐。结果新老顾客竞相购买可口可乐,销量比

国际经济与贸易课后答案第二章国际分工

1.绝对成本论的内容是:国际分工的基础是有利的自然禀赋或后天的有利生产条件。他们都可以使一国在某种产品的生产上初一比 其他国家有利的地位。如果各国都按照各自的有利条件生产条件进行分工和交换将会使各个国家的资源、劳动力和资本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将会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增加物质财富。 2.比较成本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比较成本说是大卫。李嘉图剔除的一种国家分工学说,是在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理论上发展起来 的。他认为每个国家不一定生产各种商品而应集中力量生产那些优势最大或劣势最小的商品,然后通过国际贸易,在资本和劳动力不变的情况下生产总量将增加。由此形成的国际分工对贸易各国均有利。 3.要素禀赋论的三个主要结论是:①每个区域或国家在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体系中应该生产或输出丰裕要素密集的商品,输入稀缺 要素密集的商品。②区域贸易或国际贸易的直接原因是价格差别,即各个地区见或国家间商品价格不同③商品贸易趋向于(即使是部分的)消除工资、地租、利润等生产要素收入的国际差异,导致国际间商品价格和要素价格趋于均等化。 4.什么是里昂惕夫之谜?依照要素禀赋论,一个国家拥有较多的资本,就应该生产和输出资本密集型产品,而输入在本国生产中需 要较多使用国内比较吸血的劳动力要素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基于以上的认识,他利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对美国的对外贸易商品结果进行具体计算来验证赫一俄原理,结果发现美国出口商品的资本密集程度低于进口替代商品,这一验证结果与赫一俄原理相反。 里昂惕夫发表其验证结果后使西方经济学界大为震惊,因而将此不解之谜称为里昂惕夫之谜。 5.什么是国际分工?国际分工是指世界上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他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国民经济内部分工超越国家界限发展 的结果,是世界市场和国际贸易的基础。 6.为什么说社会生产力是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之所以说社会生产力是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因为:1国 际分工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2各国生产力水平决定其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3生产力的发展决定国际分工的形式、广义和深度4生产力的发展决定国际分工产品内容 7.论述题:国际分工形成阶段国际分工呈现的特点是什么?从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60年代的产业革命使国际分工进入形成阶 段,这一时期国际分工呈现的特点是:1大机器工业的建立为国际分工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2这个时期的国际分工基本上是以英国为中心形成的。3随着国际分工的发展,世界市场上交换的商品日益为大宗商品所替代。 8.为什么说大机器工业的建立为国际分工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之所以说大机器工业的建立为国际分工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是因 为:1大机器生产能使生产能力和规模迅速扩大,源源不断的生产出来大批商品使国内时尚饱和,需要寻求新的市场。同时生产力革命带来的生产的急剧膨胀引起原料供应的紧缺,要求开辟大量而稳定的原料来源。而这些要求依靠本国生产和市场无法满足。 因此机器大工业日益脱离了本国的基地,完全依靠于世界市场2大机器工业生产的物美价廉的商品成为英国资产阶级征服国外市场的武器,使得其他国家按照英国生产和消费的需要改变他们的产业结构,成为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3.大机器工业改革了传统的运输方式,提供了电报等现代化的通讯工具,使国际分工成为可能4大机器工业打破了以往地方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的市场,把各类型的国家卷入到世界经济中。 9.论述国际分工发展阶段的特点?国际分工发展阶段的特点:1亚非拉国家经济变为单一型经济,其经济发展主要依赖于一两种或两 三种产品的生产和出口。从而造成了亚非拉国家经济的依赖性。2分工的中心从英国变为一组国家。他们之间形成了以经济部门为基础的国际分工关系3随着国际分工体系的形成,加强了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加强了对国际分工的依赖。 10.影响国际分工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什么?他们对国际分工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什么作用?影响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 有:社会生产力、自然条件、资本流动和上层建筑。他们各占的地位分别是:1社会生产力是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2自然条件是国际分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3资本流动,特别是战后跨国公司的兴起和发展成为国际分工向广度、深度、多层次发展的重要力量。4上层建筑可以推进和延缓国际分工的形成和发展。 11.试对比较成本说进行评价?对比较成本说的评价有:1比较成本理论在历史上曾起过进步的作用。他促进了当时英国资本积累和生 产力的发展。在这个理论影响下,英国废除了“谷物法”取得了自由贸易的最伟大胜利;2这个理论的出发点是认为这个世界是一个静态的世界,是一个各国间、各经济集团见利益和谐一致的世界。认为资本主义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是自然的永恒的现象。与

《国际贸易》第二章习题及答案

《国际贸易》第二章习题及答案第二章国际分工与世界市场 一.单项选择题 1.()以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A.自然条件 B.生产关系 C.社会生产力 D.上层建筑 2.()是国际分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A.自然条件 B.生产关系 C.社会生产力 D.上层建筑 3.二战后,国际分工向()过渡和发展。 A.垂直型 B.水平型 C.垂直型和水平型 D.水平型和混合型 4.国际分工的形成始于()。 A.第一次科技革命以后 B.机器大工业建立以后

C.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D.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 5.世界自由市场价格形成的客观基础是()。 A.国际供求关系 B.xx的约定 C.各国政府间的协商 D.各国资源的禀赋 6.可以对国际分工起到推进或延缓双重作用的是()。 A.上层建筑 B.资本流动 C.社会生产力 D.社会制度 7.在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国际分工主要是在()之间进行的。 A.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 B.发达国家与发达国家 C.发展中国家与发展中国家 D.宗主国与殖民地 8.单位商品的国际价值量的高低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劳动强度()。 A.成反比 B.相同 C.xx

9.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的分工最初出现于国际分工的()。 A.萌芽阶段 B.形成阶段 C.发展阶段 D.深化阶段 10.为国际分工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的是()。 A.国际资本的流动 B.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 C.大机器工业的建立 D.黄金 二、多项选择题 1.国际分工是() A.国际贸易的基础 B.国际市场的基础 C.国际贸易的产物 D.国际市场的产物 E.旧的国际xx的重要组成部分 2.影响国际分工形成与发展的因素包括() A.社会生产力 B.社会生产关系

福特汽车供应链案例

福特汽车供应链案例 案例三福特汽车公司:供应链战略 供应链系统的主管特里·塔凯(Teri Takai)在她的日历上留出了这段时间来思考准备向其高级经理们提出的建议。高级经理们所提出的问题被普遍认为是对福特的前途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公司该如何利用不断出现的信息技术(例如互联网技术)和来自高新科技行业的思想来变革与供应商之间的相互作用方式,对于这一问题,特里·塔凯领导的小组成员有着不同的观点。 一些人认为新技术不可避免地会使全新的商业模式得到盛行,福特需要从根本上重新设计其供应链及其他活动,否则的话,将面临落后的危险。这一群体赞成“虚拟一体化”,参考如戴尔等公司的供应链构建福特的供应链。戴尔公司通过大胆地利用技术,减少了流动资金和降低了库存过时的风险。①该主张的支持者认为尽管由于历史原因以及由于汽车产品的内在复杂性,汽车行业十分复杂,但是没有理由认为这种商务模式不能为福特公司应尝试的方向提供一个概念性的蓝图。另一群体比较谨慎。这一群人认为汽车行业与相对较新的行业,如计算机制造业之间的差别是很重要和巨大的。一些人注意到,例如相对于戴尔计算机公司,福特的供应商网络具有更多的层次和涉及更多的公司,并且福特的采购组织历来就比戴尔的采购组织起着更加显著和独立的作用。在仔细分析的时候,这些差别以及其他方面的不同引起了许多复杂的问题,因此很难确定合适和可行的流程重新设计的范围。 在阅读她领导的小组所提供的文件时,特里·塔凯想起了首席执行官雅克·纳塞(Jac Nasser)最近在全公司范围内对股东价值和客户反应所做的强调。人们普遍承认,戴尔在这些方面已经取得了成功,但是同样的方法对于福特来说是否能够取得同样的结果呢?

企业战略管理案例分析题

案例分析题(课外) 案例分析题1: 福特公司的战略选择 福特汽车公司鲜明地证明了一个大公司如何向多个战略方向出击。 (一)集中生产单一产品的早期发展战略 在早期,福特公司的发展是通过不断改进它的单一产品——轿车而取得的。在1908 年制造的T 型轿车比以前所 有的车型有相当大的改进。在它生产的第一年,就销售了10 000 多辆。1927 年,T 型轿车开始将市场丢给了它的竞争对手。福特公司又推出了 A 型轿车,该轿车集中了流行的车体款式和富于变化的颜色。当 A 型轿车开始失去市场、输给它的竞争对手的时候,在1932 年,福特公司又推出了V-8 型汽车。 6 年后,在1938 年,Mercury 型车成为福特公司发展中档汽车的突破口。 福特汽车公司也能过扩大地区范围进行发展。在1904 年,它进入加拿大市场的举动就证明了这一点。也是在它的发展早期,福特公司采用了同心多样化战略,在1917 年,开始生产卡车和拖拉机,并且在1922 年,收购了林肯汽车公司。 (二)纵向一体化战略福特汽车公司的多样化生产集团是后向一体化战略的杰出实例。下面介绍福特公司在这一集 团中几个部门的作用。 1.塑料生产部门一一供应福特公司百分之三十的塑料需求量和百分之五十的乙烯需求量。2.福特玻璃生产部门——供给福特北美公司的轿车和卡车所需的全部玻璃,同时也向其他汽车制造商供应玻璃。这个部门也是建筑业。特种玻璃、制镜业和汽车售后市场的主要供应商。 3.电工和燃油处理部门——为福特汽车供应点火器、交流发电机、小型电机、燃油输送器和其他部件。 (三)福特新荷兰有限公司——同心多样化战略 在1917 年,福特公司通过生产拖拉机开始了同心多样化战略。福特新荷兰有限公司现在是世界上最大的拖拉机和农用设备制造商之一,它于1978 年1 月日成立。福特新荷兰有限公司是由福特公司的拖拉机业务和新荷兰有限公司联合组成的,后者是从Sperry 公司收购来的农用设备制造商。 福特新荷兰有限公司随后兼并了万能设备有限公司,它是北美最大的四轮驱动拖拉机制造商。这两项交易是福特公司通过收购实行它同心多样化战略的最好例证。 (四)金融服务集团——跨行业的复合多样化战略福特汽车信贷公司的成立,是向经销商和零售汽车顾客提供贷款。这可以说是实行同心多样化战略。 不过,在20世纪80年代,福特公司利用这个部门积极从事复合多样化经营。在1985 年它收购了国家第一金融有限公司,后者是北美第二储蓄和贷款组织。在1987 年后期,它收购了美国租赁公司,它涉及企业和商业设备融资、杠杆租赁融资、商业车队租赁、设备运输、公司融资和不动产融资。 (五)其他行业的复合多样化战略 福特汽车土地开发有限公司是一个经营多样化产品的部门,也是跨行业多种经营的典型实例。到1920 年,这个部门围绕着密歇根福特世界总部建立了59 个商用建筑。由这个部门所拥有和它管理的设施及土地的市场价值估计有十多亿美元。 福特太空有限公司和赫兹有限公司也是复合多样化战略的良好典范。 (六)调整战略在福特公司的发展史上,曾经被迫实行了几次调整战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福特公司以每月几百万美元的 速度亏损。亨利.福特二世重组了公司并实行分权制,这使公司迅速恢复了元气。 也许被众多美国公司采用的最富戏剧性的调整战略是福特公司在20世纪80年代早期所完成的。从1979年到1982年,福特公司的利润亏损额达 5.11亿美元。销售额由1978年均的420亿美元下降到1981年的380 亿美元。不必说,福特公司陷入了严重的危机。 亏损的原因之一是激烈的国际竞争。也许更重要的亏损的原因是福特公司运营的方式。新车的款式看起来像许多年以前一样;在部门之间(如设计与工程)很少沟通;管理层中从事管理公司的员工对工作很不满意,很少向上级部门传达情况。福特公司的管理层做了些什么来转变这种情况呢?首先,他们显著地减少了运营成本。在1979 年到1983年期间,从运营支出中就节省了 4.5 亿美元。其次,质量成为头等大事。管理层也改变了福特公司设计小汽车的程序。以前,每一个工作单位是独立工作的。现在,设计、工程、装配等部门都在这个过程中一起协调工作。 不过,福特公司实行的最重要的改变是一种新的企业文化。从首席执行官Philio Caldwell 和总裁Donald Petersen 开始,改变了公司的优先次序。一种新兴管理风格建立起来了。该种管理风格强调联合行动和在工作中所有雇员向着共同的目标的参与。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