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的运动

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的运动

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的运动
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的运动

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的运动知识点xiaojie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一考点复习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如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等。(基本天体:恒星、星云) 2.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3.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地月系(课本P3图1.2) 太阳系 银河系其他行星系总星系 总星系其他恒星系 河外星系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课本P4图1.4) 1.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八大行星分类(课本P5图1.5) 分类运动特点 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巨行星木星、土星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课本P6) 外部条件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 自身条件适宜的温度日地距离适中(原因) 适和生物呼吸的大气体积、质量适中(原因) 液态水——来自地球内部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为地球提供能量 1.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8图1.7) ⑴提供光热资源;⑵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⑶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⑷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 ★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1.太阳大气由里到外分层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 光球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色球耀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 日冕太阳风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11) ⑴特点:周期性(约11年)、整体性。(课本P11活动); ⑵影响: ①干扰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甚至中断; ②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③两极地区产生极光; ④地球上水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_地球上的水知识点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必背知识点 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 一、相互联系的水体 1、水圈: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在水的三态中,气态水数量最少但分布最广;液态水数量最大;固态水仅在高纬、高山或特殊条件下才能存在。淡水的主体是冰川水。 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 并不是所有河流河段都与地下水互补,如黄河下游河床高于地下水位,为地上河,地下水无法补给河水,所以是河水经常补给地下水。 二、水循环 1、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自然界的水循环时刻都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着。 2、水循环的类型: (1)海洋与陆地之间。简称海陆间循环,使陆地水不断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是最重要的循环,又称为大循环。 (2)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简称陆地内循环,数量少,但对干旱地区非常重要。 (3)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简称海上内循环,携带水量最大的水循环,对于全球的热量输送有着重要意义。 水循环示意图 蒸发降水 地表径流 下渗 地下径流 4、水循环的环节 (1)海陆间循环: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人类主要影响的环节:径流输送 (2)陆地内循环:植物蒸腾、蒸发、降水 (3)海上内循环:蒸发、降水 5、水循环的意义: ①使地球上的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②水循环是地球上最活跃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过程之一,缓解了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③水循环是自然界最富动力作用的循环运动,不断塑造地表形态。

信风带 西风带 第二节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1、洋流: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做大规模的流动,叫做洋流。 2、洋流按性质划分: (1)暖流: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的洋流称为暖流,如低纬到高纬。 寒流: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的洋流称为寒流,如高纬到低纬。 (2)补充:寒暖流的判断方法 ①判断南北半球;(温度高的海区靠近赤道) ②等温线的凸向即洋流的流向,画出洋流的流向即可判断寒暖流 3、洋流按照成因分为三类: (1)风海流:盛行风,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 盛行风吹拂海面 ,推动海洋水随风漂流,并使上层海水带动下层海水,形成规模很大的洋流,叫做风海流。 (2)密度流: 由于各海域海水的温度、盐度不同,引起海水密度的差异,导致海水的流动,叫做密度流。密度流分布规律:在封闭海区与开阔海洋之间的海峡,密度流的分布一般都很明显。 (3)补偿流: 海水流出的海区海水减少,由于海水连续性要求,补偿流失,相邻海区的海水便会流来补充,形成洋流。补偿流形成与风海流,密度流紧密联系。 垂直补偿流:主要发生在沿岸地区,海水受风力作用发生运动。a 、上升流(低纬信风带大陆两岸)寒流:离岸风吹送表层海水离岸而去,导致邻近海区海水流速来补偿海水缺失,下层海水也上升到海面,来补偿流去的海水而形成。b 、下降流:当表层海水遇到海岸或岛屿阻挡时,海水聚集在水平方向上发生分流,在垂直方向上产生下降流。 上升流能把底层的营养盐类物质带到表层,使浮游生物大量生长,为鱼类提供饵料,因此,上升流海区往往形成重要的渔场(秘鲁渔场)。 4)洋流前进时,受陆地形状的限制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方向会发生改变。 3、全球洋流分布规律为:全球海洋表层洋流构成了分别以副热带和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1)中低纬海区:副热带为中心,北顺南逆。 (2)中高纬海区:副极地为中心,北半球逆时针。南半球无洋流。 (3)南半球40度附近形成绕全球的西风漂流。受盛行西风的影响,性质为寒流。 (4)北印度洋海区形成季风环流,冬季洋流向西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夏季洋流向东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三章练习题

章末综合检测卷(三) (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读山西省原煤生产图,回答1~2题。 1.上图反映我国在加强能源基地建设方面采取的措施是( ) A.扩大煤炭开采量 B.提高晋煤外运能力 C.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 D.提高能源工业的经济效益 2.下列属于缓解交通压力措施的是( ) ①加强铁路运输建设②辅以公路建设③变输出煤为输出电力④大力发展炼焦业 A.① B.①② C.①②③D.①②③④ 解析:第1题,由图可以看出,山西省的原煤生产逐年增加,应属于扩大煤炭开采量措施。第2题,加强铁路运输建设,并辅以公路运输的煤炭外运路网体系及变输出煤为输出电力都会缓解交通压力。炼焦业不断向外输出焦炭,质量上有所减轻,但空间上基本不变,所以并没有减轻其对交通的压力。 解析:1.A 2.C 山西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号称中国的“煤海”,但一煤独大的经济格局给山西造成的困局也是有目共睹的——“挖了一山煤,污了一河水,冒了一股烟,留下一堆灰”。因此,合理开发和利用煤炭资源直接影响着山西的可持续发展。据此完成3~4题。 3.有关山西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位于我国中部地区,距消费市场近 B.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为山西煤炭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C.黄河流经山西,为山西煤炭外运提供了便利的水运条件 D.山西有多条铁路通往东部,为晋煤外运提供了较好的运输条件 4.“挖了一山煤,污了一河水,冒了一股烟,留下一堆灰”,这说明以煤炭为主的经济

结构给山西带来了严重的( ) ①大气污染②水污染③固体废弃物污染④噪声污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第3题,山西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的优势体现在地理位置、交通和市场等方面;黄河虽流经山西,但黄河航运条件较差,山西的煤炭并不是以水运输出为主。第4题,“污了一河水,冒了一股烟,留下一堆灰”分别说明开采利用煤炭给山西带来了水污染、大气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 答案:3.C 4.A 2014年2月24日黄河新闻网报道山西省煤炭行业要拓展煤基新兴产业,特别是煤机制造业、现代物流业、煤炭文化业、煤炭高端服务业等方面加快发展,推进煤炭转型步伐。据此完成5~6题。 5.近年来,山西加快能源的加工转换,将输煤转为输电,这样做的益处是( ) ①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②缓解运输压力③缓解山西用水紧张的局面④减轻山西的环境污染程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山西是产煤大省,却不是经济强省,其原因和发展方向分别是( ) A.能源开发规模不大——加大煤炭的开采量 B.我国和世界对煤炭的需求量不大——拓展国内和国际两大煤炭市场 C.石油取代煤炭成为我国的主要能源,煤炭开采不足——加大煤炭转换为电能的力度D.生产结构单一,能源综合利用程度不高——调整产业结构 解析:第5题,与输煤相比,输电延长了产业链,这样既优化了产业结构,提高了经济效益,又缓解了运输压力。第6题,山西生产结构单一,煤炭是其经济的主要支柱,再加上能源的综合利用程度不高,因此山西并不是经济强省;今后应调整产业结构,力争产业多元化。 答案:5.A 6.D 玛纳斯河肯斯瓦特水利枢纽工程目前已经通过国务院核准审批。下图为肯斯瓦特水利枢纽位置示意图。根据图文材料,回答7~9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三章练习题

章末综合检测卷(三) (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读山西省原煤生产图,回答1?2题。 (产it no万吨) 1?上图反映我国在加强能源基地建设方面采取的措施是() A. 扩大煤炭开采量 B. 提高晋煤外运能力 C. 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 D. 提高能源工业的经济效益 2. 下列属于缓解交通压力措施的是() ①加强铁路运输建设②辅以公路建设③变输出煤为输出电力④大力发展炼焦业 A.①B .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解析:第1题,由图可以看出,山西省的原煤生产逐年增加,应属于扩大煤炭开采量措施。第2题,加强铁路运输建设,并辅以公路运输的煤炭外运路网体系及变输出煤为输出电力都会缓解交通压力。炼焦业不断向外输出焦炭,质量上有所减轻,但空间上基本不变,所 以并没有减轻其对交通的压力。 解析:1.A 2.C 山西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号称中国的“煤海”,但一煤独大的经济格局给山西造成的困局也是有目共睹的一一“挖了一山煤,污了一河水,冒了一股烟,留下一堆灰”。因此, 合理开发和利用煤炭资源直接影响着山西的可持续发展。据此完成3?4题。 3. 有关山西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位于我国中部地区,距消费市场近 B. 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为山西煤炭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C. 黄河流经山西,为山西煤炭外运提供了便利的水运条件 D. 山西有多条铁路通往东部,为晋煤外运提供了较好的运输条件 4. “挖了一山煤,污了一河水,冒了一股烟,留下一堆灰”,这说明以煤炭为主的经济 结构给山西带来了严重的( ) ①大气污染②水污染③固体废弃物污染④噪声污染 A. ①②③B .②③④ C.①③④ D .①②④ 解析:第3题,山西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的优势体现在地理位置、交通和市场等方面;黄河虽流经山西,但黄河航运条件较差,山西的煤炭并不是以水运输出为主。第 4 题,“污了一河水,冒了一股烟,留下一堆灰”分别说明开采利用煤炭给山西带来了水污染、大气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 答案: 3.C 4.A 2014年2 月24日黄河新闻网报道山西省煤炭行业要拓展煤基新兴产业,特别是煤机 制造业、现代物流业、煤炭文化业、煤炭高端服务业等方面加快发展,推进煤炭转型步伐。 据此完成5?6题。 5. 近年来,山西加快能源的加工转换,将输煤转为输电,这样做的益处是( ) ①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②缓解运输压力③缓解山西用水紧张的局面④减 轻山西的环境污染程度 A. ①②B .②③ C.③④D .①④ 6. 山西是产煤大省,却不是经济强省,其原因和发展方向分别是( ) A. 能源开发规模不大一一加大煤炭的开采量 B. ------------------------------------------------ 我国和世界对煤炭的需求量不大拓展国内和国际两大煤炭市场 C. 石油取代煤炭成为我国的主要能源,煤炭开采不足一一加大煤炭转换为电能的力度 D. 生产结构单一,能源综合利用程度不高一一调整产业结构 解析:第5题,与输煤相比,输电延长了产业链,这样既优化了产业结构,提高了经济效益,又缓解了运输压力。第6题,山西生产结构单一,煤炭是其经济的主要支柱,再加上能源的综合利用程度不高,因此山西并不是经济强省;今后应调整产业结构,力争产业多元化。 答案: 5.A 6.D 玛纳斯河肯斯瓦特水利枢纽工程目前已经通过国务院核准审批。下图为肯斯瓦特水利枢

高级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一、区域 1、概念:地球表面的空间单元,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2、特征:层次性、整体性、差异性、可变性、开放性 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为例 1、两地自然环境的异同 2、地理环境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以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例 1、开发早期——水土条件限制区域农业发展 2、农业社会——科技的发展使原来的制约性因素被克服,甚至成为有利条件,长江中下游平原成为主要粮食产地和桑蚕、棉花产地 3、工业社会——长江中下游平原人均耕地少,不利于机械化的推广,粮食商品率低,粮仓地位和棉花生产地位下降。 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一、地理信息技术 1、概念: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技术的总称。 2、类型: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 3、应用领域: (1)区域地理环境研究: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等 (2)大众化应用:导航等 二、遥感(RS) 1、概念:人们在航空器上利用一定的技术装备怼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的感知

2、组成:遥感平台、传感器、信息传输、处理设备 3、应用: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等 三、全球定位系统(GPS) 1、概念: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定位、导航的系统。 2、组成:空间部分、地面控制部分、用户设备部分 3、特点:全能性(陆地、海洋、航空和航天)、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实时性 4、作用:为各类用户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定位、测速、导航、授时) 四、地理信息系统(GIS) 1、概念: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用于所有用到地图或需要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领域。 2、应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和城市管理 五、地理信息技术与数字地球 1、3“S”之间的关系:遥感(RS)获取信息,全球定位系统(GPS)信息的空间定位;地理信息系统(GIS)处理信息,分析表达结果 2、数字地球:数字化的地球,即把整个地球信息进行数字化后,由计算机网络来管理的技术系统。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和城市管理中得到应用 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一、荒漠化概述 1、概念: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是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与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

(完整word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地球的运动练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一、选择题(每题有一个答案正确)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行星 B.恒星的位置是固定不变的 C.恒星是由炽热气体组成的,能自己发光的球状天体 D.星云是由气体和液体物质组成的呈云雾状外表的天体?? 2 A C 3 A C 4 A B C D 5 A C 6 A C 7 A C 8.关于地球公转的叙述() A.地球公转的路线叫公转轨道,它是一个正圆 B.每年7月初,地球公转速度较慢,1月初则较快 C.地球公转方向自东向西 D.地球公转一周所需的时间为366天,也就是一个回归年? 9.如果地轴同地球公转轨道面的夹角变小,则() A.热带范围扩大B.出现极昼、极夜的范围变小 C.温带范围扩大D.北京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不变? 10.在北半球某地,某人从某地出发,依次向北、东、南、西各行l100千米最后回到()

A .原出发地以北 B .原出发地以东 C .原出发地以西 D .原出发地? 图1中外圆表示纬线圈,N 为北极点。读图回答11 —12题。 11.若AB 弧表示夜弧,则D 点的日出时刻是() A.21时30分 B.2时30分 C.8时00分 D.3时30分 12.若AB 弧表示2010年3月1日的范围,其余为 另一日期。设B 点为零时,则100°E 的区时为() A.2月28日13时40分 B.2月29日13时40分 C.3月2日14时00分 D.2月28日14时00分 13.我国一艘科学考察船,从上海出发向东航行,过日界线于1981年1月2日15时抵达加拿大温哥华(西七区)途经14天2小时,该船在上海启航时间是() A .1980年12月21日4时 B .1980年12月20日4时 C .1981年1月16日17时 D .1980年12月20日10时? 14.某船自西向东越过180°经线后,船上的时间很可能是() A .日期减少一天,钟点有变化 B .日期增加一天,钟点不变 C .日期不变,钟点有变化D.日期不变,钟点也不变?? 15.某校所在地(120°E 、40°N )安置一台太阳能热水器,为了获得最多的太阳光热,提高利用效率,需根据太阳高度的变化随季节调整倾角,那么日照图与热水器安置方式搭配不合理的是() 16.有关北京时间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为北京所在经线的地方时 B .为东经120°的地方时 C .北京所在时区的区时 D .东八区中央经线的地方 时 17.图2为以北极为中心的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 表示黑夜,则甲地的时间为() A .8时B.9时C .15时D .16时 18.下图为北半球冬至日四个地点的太阳高度日变 化 曲线,四地中可能位于赤道的是() 195月1日2点应是哪幅() 20.当天安门广场上的国旗旗杆的正午影长与旗杆 等长时,阳光直射下列哪条纬线(取北京的地理纬度为北纬40°) ()? A .50°NB .0°C .5°SD .23°26′N 21.图3是雅加达(7°S )在春分、夏至、冬至(北半球节气)三天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示意图,指出下列排序与图中相符的是() 图2 A .①冬至日②春分日③夏至日 B .①夏至日②春分日③冬至日 图1 图2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归纳整理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归纳整理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1.1区域与区域差异 一、中国三大自然区 1、产生原因: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和海拔高度 地形、气候:自然差异的基本因素 2、自然地理五要素 土壤、植被:自然区域的标志(镜子) 水文 4、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 (1)、南北差异

①分界线:1月0℃等温线经过 秦岭—淮河800mm年等降水量线 亚热带与暖温带分界线 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 冬季河流结冰与不结冰界线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分界线 旱地与水田分界线 ②南北差异(P9图) 1、依据: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补充:“西部大开发”的西部范围:西部经济地带所包括省区+内蒙+广西 1.2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补充:地形:丘陵、平原 欧洲的三圃制条件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适合谷物生长;秋季水草丰美,适合放牧牲畜三圃制:把土地分成三快:一块植树、一块种田、一块放牧 1.3 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一、自然资源的利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一)山西煤炭资源的开采 1、影响: 有利 ①调整生产力布局,加快城市化进程;②促进基础设施建设; ③改善城乡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④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和农村小康建设。 不利 环境污染:水、土地和大气污染 生态破坏:①占据农田,浪费土地资源,引起水土流失②地面塌陷、地下水漏失阻断 2、条件:资源丰富,市场广阔,交通较便利(大秦线、黄骅线) 3、面临问题:资源枯竭、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运输力量不足 4、解决措施:(1)调整产业结构(2)提高综合利用:变煤为电、油、气(3)矿区复垦;矿坑发展水产养殖, 保护环境 (二)水资源跨区域调配 1、澳大利亚:东水西调 2、美国:北水南调(加利福尼亚水道) (1)地区:西部加利福尼亚州 农业:蔬菜、水果基地 工业:石油、电子、军事、航天航空、原子能飞机等新兴工业中心 (2)原因: 北部:湿润、萨克拉门托河水量丰沛 (地中海气候) 南部:地势平坦、光热充足,但干旱少雨,水资源短缺 (3)意义:增加水源、调节气候、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持水土、防止地面沉降 负面:森林的过度砍伐(热带雨林砍伐最严重):物种急剧较少 正面:运用科学技术(改良品种、灌溉、施肥、塑料大棚),增加产量,提高劳动生产率 二、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高中地理第三章旅游景观的欣赏3.3中外著名旅游景观欣赏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3

第三节中外著名旅游景观欣赏 课时过关·能力提升 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著称,它们的形成都与当地的地理条件密切相关。据此完成第1~2题。 1.黄山松以其顽强的生命力植根于高峰悬崖之上的原因是( ) A.根部释放酸性物质,溶解、侵蚀花岗岩体,使根系穿缝而植 B.黄山松的生长不需要吸收养分 C.植物的向阳性 D.山谷风大的影响 2.黄山云海缥缈,瑰丽壮观,气象万千,关于其成因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黄山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雨量充沛 B.山高谷深,林木繁茂,日照时间短,湿度大,水汽多,容易成云致雾 C.峰顶和谷底、向阳处和背阴处温差大,水分蒸发速度不同 D.山谷风的影响 解析:第1题,黄山松根部能释放酸性物质,溶解、侵蚀花岗岩体,使根系能穿缝而植。第2题,黄山 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答案:1.A 2.A 澳大利亚东北海岸外的大堡礁因其奇特性而成为世界著名的旅游景点,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去观光旅游。据此完成第3~4题。 3.关于有利于珊瑚虫繁衍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堡礁海域水面温度高达21~38 ℃,温度的垂直变化和季节变化都比较大 B.海水平均盐度35%,海面平静 C.这一带在地质历史上是缓慢的沉降地带 D.海水清晰度不高,有效地遮掩了太阳紫外线对珊瑚虫的伤害 4.关于大堡礁地区的组合状况叙述正确的是( ) A.在大堡礁景区,只有美丽的珊瑚岛礁,除此之外就没有什么可看的了 B.白沙碧水,充足的阳光,掩映的椰林,虽然景色很美,但对大堡礁景区没有什么意义 C.最早的开发者是土著部落,他们的历史和文化对澳大利亚有重要意义,也是游客十分感兴趣的旅 游内容 D.大堡礁景区景点单调,缺乏好的组合 解析:第3题,大堡礁海域温度的垂直变化和季节变化都比较小;平均盐度为3.5%,海水清晰度高才 有利于珊瑚虫的生长。这一带在地质历史上是缓慢的沉降地带,而大堡礁正是在地壳缓慢的下沉过 程中,由一代接一代的珊瑚虫骨骼堆积而成的。第4题,在大堡礁景区,除了众多美丽的珊瑚岛礁, 还分布着许多具有热带风光的大陆性岛屿:白沙碧水,充足的阳光,掩映的椰林都是大堡礁的有机组 合部分,所以其组合较好,景区景点并不单调。 答案:3.C 4.C 澳大利亚东北部昆士兰州的东海岸,珊瑚礁相连,这就是世界七大自然奇景之一的大堡礁。大堡礁 由约3000个独立的珊瑚礁组成,堪称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海洋公园、珊瑚水族馆。据此完成第5~6 题。 5.大堡礁岛屿的成因及其岩石构成属于( ) A.大陆岛、变质岩 B.沉积岛、页岩 C.珊瑚岛、石灰岩 D.火山岛、玄武岩 6.珊瑚礁的形成过程是( ) A.岸礁→堡礁→环礁 B.堡礁→岸礁→环礁 C.环礁→堡礁→岸礁 D.环礁→岸礁→堡礁 解析:第5题,大堡礁岛屿是珊瑚岛,珊瑚岛礁是由珊瑚虫骨骼堆积形成,属于石灰岩。第6题,因珊 瑚礁的形成过程是地壳缓慢下沉的过程,所以最初珊瑚礁在岛屿周围生长形成岸礁;岛屿逐渐下沉, 珊瑚礁继续向上生长,形成堡礁;岛屿继续下沉,没入海中,珊瑚礁继续向上生长,形成环礁。 答案:5.C 6.A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结构

自然界的水循环相 互 补 给 的 水 体 三态 固态:高山、高纬地区 液态:最多 气态:最广、最少 地球上的水体: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 陆地上的水体 水资源:陆地上的淡水资源(通常情况下) 水体间的补给(以河流水补给考查为重点) 水 循 环 定义 类型 海陆间循环(大循环)--对陆地水的更新最重要 陆地内循环 海上内循环 环节 蒸发 水汽输送--最不容易受人类干扰 降水 地表径流--最易受人类影响--坡度、植被覆盖率、降水强度 下渗 地下径流 意义 维持全球水体的动态平衡 促进物质转移和能量交换 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洋 流 对 地 理 环 境 的 影 响 对沿岸气候的影响 暖流:增温增湿--温带海洋性气候(西欧) 寒流:降温减湿--秘鲁沿岸干旱气候对海洋生物分布的影响 寒暖流交汇 北海道渔场 北海渔场 纽芬兰渔场 海水上泛?离岸风:秘鲁渔场对航海的影响 顺洋流加快速度,节省燃料 海雾? 寒暖流交汇 冬季,暖流所经海域 对污染物的影响:利、弊 世 界 海 洋 表 层 洋 流 的 分 布 定义:常年稳定一定方向大规模 类型 按成因分类 风海流(多东西方向) 密度流 补偿流(多南北方向) 按性质分类 暖流(较低纬度→较高纬度) 寒流(较高纬度→较低纬度) 影响洋流分布的因素:盛行风、陆地形状、地转偏向力 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熟记各大洋的洋流分布、名称) 分布模式 中低纬(副热带)海区大洋环流:北顺南逆 中高纬(副极地)海区大洋环流:北逆南顺 季风洋流(北印度洋):夏顺冬逆 高一地理必修一总复习 课题:第三章知识结构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水 资 源 及 其 分 布 含义 广义: 狭义:陆地上的淡水资源 丰歉程度--多年平均径流总量 分布 世界 大洲:亚洲、南美洲、大洋洲 国家:巴西、俄罗斯 我国 地区分布:南>北,东>西 时间分配:夏秋>冬春 与 人 类 社 会 经济活动 数量--规模 质量--效益 生产力水平与水资源利用 较落后--沿河、湖发展 较发达 淡水资源利用增加 调节时空分布 合理利用 水资源 水资源短缺? 供不应求--资源性缺水 水体污染--水质性缺水 措施 开源:地下水、水库、引水、淡化、增雨 节流:节水意识、农业灌溉技术、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三章复习提纲

第三章复习提纲 1. 列举主要的可再生能源类型和非可再生能源类型 2. 煤炭开发利用易产生的问题和治理措施?(生态破坏 问题如植被破坏、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加剧、地面 塌陷、工程性缺水等,环境污染问题如大气污染、酸 雨、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措施:生态保护措 施:回填采矿区,保护地表土层和植被,进行复垦和 再种植,营造矿区防护林带,美化矿区环境开展煤矸 石的综合利用,回灌地下水等;污染治理措施:调整 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旅游等第三产业,增加科技投入,提高煤炭综合利用技术和废弃物利用技术,治理三 废) 3. 简单评价山西煤炭的优越开发条件(资源、市场、位 置和交通) 4. 陕西省建设能源基地建设措施 5. 列举输煤和输电对山西省的利弊(输煤之利:对当地 环境污染小,水资源消耗少;输煤之弊:需要建设铁 路、公路等交通设施,且在运输中会有损耗,成本较 高。输电之利:基础设施建设成本较低,附加值较高,经济效益较好;输电之弊:造成当地大气污染,加剧 水资源短缺) 6. 煤炭综合利用的途径(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资源 优势构建三大产业链) 7. 露天采煤区生态建设理想模式(图 3.10)中各种工 程及生物措施的作用?(见课本P47页) 8. 决定田纳西河流域综合利用方向的自然背景有哪些 方面? 9. 田纳西河综合开发以梯级开发为核心的自然原因? (地形起伏大,水量大,水能丰富) 10. 田纳西河综合开发以梯级开发为核心产生的综合效 益有哪些方面?(见图 3.18,防洪、灌溉、养殖、 发电、航运、旅游等) 11. 田纳西河流域的早期开发及其后果 基础知识回顾: 1、可再生能源:水能、风能、生物能、潮汐能、太阳能……非可再生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能源 2、山西省煤炭资源的开发条件:①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储量丰富、分布范围广、煤种齐全、煤质优良; ②市场广阔;③位置适中,交通便利。 3、山西能源基地建设策略:①扩大煤炭开采量;②提高晋煤外运能力;③加强煤炭加工转换,建设坑口电站;发展炼焦业。 4、加强能源综合利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提高能源的综合利用程度和附加值。①构建三条产业链:煤-电-铝、煤-焦-化、煤-铁-钢;②山西省产业结构由以煤炭开采业为主的单一结构转变为以能源、冶金、化工、建材为主的多元结构,原料工业逐步超过采掘工业而占到主体地位,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 5、山西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①提高煤的利用技术;②调整产业结构;③工业三废的治理。 6、流域:又称供水区,是指供给河流地表水源的地面集水区和地下水源的地下集水区的总称。水系:指河流干流、支流和流域内的湖泊、沼泽或地下暗河彼此连接组成的庞大系统,又称河系。 7、河流水系由干流和一系列支流组成,一般将流入干流的支流,叫一级支流,流入一级支流的叫二级支流,依次类推。相邻流域间的山岭或河间高地,称为分水岭。分水岭最高点的连线,称为分水线(分水界)。 8、田纳西河位于美国东南部,是密西西比河支流俄亥俄河的一条流程最长、水量最大的分支,发源于阿巴拉契亚山脉的西坡,在肯塔基市附近注入俄亥俄河。 9、河流开发要考虑流域内不同区域的差异性,进行针对性开发:(组成部分—重要性—保护重点) 山地—河流的发源地,其生态环境直接影响河流的水量和水质.—植被生态保护 河流—是流域开发利用的主要部分.—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水质的保护 河谷平原—是人类活动比较集中的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和环境污染治理 10、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①地形:多山,地势起伏大,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陆路交通不便,河流航运作用十分突出。②气候:亚热带地区,气候温暖湿润,降水丰富。③水系:水系发达,支流众多,水量丰富,大部分可通航,并通过密西西比河及其支流可通往全国大部分地区,但是地形起伏大,河流落差大,受气候影响,水量很不稳定。④矿产资源非常丰富。 11、田纳西河流域的早期开发及其后果:①18世纪下半叶:农业发达,人口较少,对自然环境影响不大;②19世纪后期:人口急增,对资源进行掠夺式开发,带来土地退化、植被破坏、环境污染等一系列生态环境与社会问题; ③20世纪30年代初:田纳西河流域已经成为美国最贫困的地区之一。 12、美国成立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简称TVA,负责田纳西河流域的统一开发和管理,将河流梯级开发作为流域开发的核心,发挥防洪、航运、发电、灌溉、供水、旅游、养殖等综合效益。 13、田纳西河两岸形成“工业走廊”的原因:丰富的水电结合大规模的火电和核电使田纳西河流域成为全国最大的电力供应基地;流域内炼铝、化学等高耗能工业发展。

新教材高二地理必修3第五章试题卷(含答案)

新人教地理必修三第五章单元过关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读资源跨区域调配路线图,回答1~3题。 1.图中①~⑤跨区域调配的资源分别为( ) A .能源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 B .矿产资源、水资源、水资源、能源资源、生物资源 C .能源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能源资源 D .矿产资源、水资源、水资源、能源资源、能源资源 2.图中①⑤资源调出区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分别是( ) A .荒漠化、水土流失 B .空气污染、水土流失 C .地面塌陷、土壤盐碱化 D .土壤盐碱化、空气污染 3.上述跨区域的资源调配 ( ) A .改善了调出区资源浪费状况 B .增强了调出区的资源保护意识 C .资源调配有利于调出区和调入区的生态、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D .跨区域资源调配的前提是市场需求 十几年来,引黄济青工程累计向青岛市内四区供水超过10亿立方米,完全满足了青岛市的用水需求,确保了青岛市的稳定发展。回答4~6题。 4.引黄济青工程最直接的环境作用是 ( ) A .使青岛市民用到了洁净的水 B .使济南恢复了“泉城”的美誉 C .减缓了青岛城市地面的下沉和海水的倒灌 D .改善了青岛的小气候,增强了城市的“雾岛效应” 5.引黄济青工程每年从11、12月至次年2月进入引水季节,其原因是( ) A .冬季山东降水稀少,青岛缺水最严重 B .冬季黄河水含沙量较低,同时可避开春秋农业用水高峰 C .青岛市冬季工业生产需水量最大 D .冬季黄河流域的降雪对引黄济青工程的水源有一定的补充作用 6.引黄济青工程的配套水库——棘洪滩水库每年都要投放大量的白鲢、花鲢鱼苗,其主要作用是( ) A .控制水中藻类过量繁殖,净化水质 B .进行淡水养殖,增加经济收入 C .为吸引鸟类栖息而投放的饵料 D .发展生态旅游,供游客垂钓 2009年7月28日,南水北调工程郑州段正式开工建设,标志着南水北调河南段黄河以南干线正式进入施工阶段。读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路线图。回答7~8题。7.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劣势有( ) ①调水量受季节限制,冬季水量小②需开挖新河道,工程量大 ③污染严重,水质差 ④穿越黄河,要建穿黄隧道 ⑤工程建设加重受水区的环境恶化 A .③④⑤ B .①②④ C .①②⑤ D .①③④ 8.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 .由于大量调水,会加大汉江下游的防洪压力 B .能缓解北方地区地下水水位大幅下降引起的盐碱化问题 C .利于解除海河流域洪涝的威胁 D .将促进北方缺水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下图为我国西电东送基本格局图,回答9~10题。 9.图中以火电为主的是( ) A .甲、乙 B .乙、丙 C .丙、丁 D .甲、丁 10.我国“西电东送”工程的重要意义是( ) ①弥补东部地区电力消费的缺 ②加速新疆的经济开发 ③减少东部地区的环境污染 ④改善西部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11~13题。 材料一 新疆新闻网2008年2月1日消息:截至1月31日,中石油塔里木油田今年已向西气东输管道输送天然气14亿立方米。至此,西气东输工程自2004年底投产至今,已经累计向中国东部地区外输天然气300亿立方米,保证了广大居民和众多企业的正常用气。 材料二 西气东输路线图 11.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能源比重最大的是( ) A .石油 B .天然气 C .煤炭 D .水能 12.我国西气东输工程没有经过的地形区是( ) A .黄土高原 B .华北平原 C .鄱阳湖平原 D .太湖平原 13.“西气东输”对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发展的主要意义是( ) ①有利于西部地区能源开发及相关工业的发展 ②有利于东部改变能源结构,保护生态环境 ③不利于西部农业的发展,降低土壤肥力 ④有利于减轻东部能源压力,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⑤“西气东输”主干管线沿线酸雨会增多 ⑥拉动“西气东输”主干管线沿线相关产业,经济优势进一步发展 A .①②③④ B .③④⑤⑥ C .①③⑤⑥ D .①②④⑥ 有关专家提出,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可以把“调水”变“调电”,即把川、渝电网和西北电网相连,把川、渝电网丰富的电力引到西北,减少黄河上游水电站发电量,从而变“水从地上流”为“水从空中走”。据此回答14~15题。 14.川、渝有丰富电力的主要原因是( ) A .石油、天然气丰富 B .太阳能资源丰富 C .煤炭资源丰富 D .水能资源丰富 15.若“调水变调电”的方案实施以后,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 .调节黄河中下游的径流量 B .大幅减少黄河的泥沙含量 C .增加黄河上游蒸发量,减少冬春季节径流量 D .大大增加黄河流域的总水量 目前沿东陇海线产业带的建设已经进入“跑道”,即将“起飞”。在江苏省经济发展平稳快速增长的大背景下,沿东陇海线产业带经济继续表现出强劲增长势头,经济运行呈现出健康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在苏北乃至江苏省的地位都呈稳定上升之势。读东陇海产业带在我国铁路交通要线中的位置图,回答16~17题。 16.东陇海线产业带已经成为苏南产业转移的热点地带,其中从苏南转移来的产业最有可能是( )A .服装业 B .电子信息产业 C .高新技术产业 D .金属冶炼业 17.下列有关协调沿东陇海线区域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的举措,可行的是( ) A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注重以经济质量提高为终极目标的产业结构调整 B .大力开发各类自然资源,确保资源能够满足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 C .注重科技投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从源头上减少废弃物的排放 D .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重工业,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 2008年以来的全球金融危机给我国的对外部门和劳动密集型行业带来了严重打击。上图阴影部分表示我国两大工业区,箭头表示农民工的主要流动方向。读图完成18~19题。 18.近年来甲地产业群北移至粤北山区,其考虑的主要布局因素是( ) A .环境和技术 B .交通和市场 C .土地成本和劳动力 D .原料和能源 19.民工的流动方向与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当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地面临民工就业饱和、劳动力过剩的问题 B .乙地出现劳动力过剩的问题 C .甲地的工业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减少了 D .乙地产业发展对技术要求较低

地理必修3知识点汇总

必修3(区域地理)考点 注意:区域地理复习时一定要结合教科书中的图,做到图文对照。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关于区域的一些概念: (1)区域是地球不表面的空间单位。(2)区域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1有的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如行政区域;有的区域边界具有一定的过渡性质,如干湿地区、气候区、地形区、工农业区等。○2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3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有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选择题或判断题) 2 3.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 4.现代长江中下游平原“粮仓”的地位日渐下降原因? 答:(1)随着工商业、交通的发展,○1长江中下游平原人口、城市密集;○2当地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人均耕地面积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稠密的水网,耕地破碎;加之土质粘重,因此,农业生产规模小,不利于机械化的推广,粮食商品率低。 [附]东北地区粮食商品率高的原因:(1)人均耕地多;(2)地势平坦,土地集中连片,适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3)肥沃的黑土. 5.我国最大的粮仓是东北,其次为华北,再次为长江中下游平原。最大的棉花产区为新疆南部,其次为华北,再次为长江中下游平原。 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6.地理信息技术 ⑴概念: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技术的总称。 ⑵类型: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 ⑶应用领域: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导航等。7.遥感简称(RS.)是人们在航空器(飞机、高空气球)或航天器(如人造卫星)上利用一定的技术装备,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的感知(信息数据的获取)。 ⑴将多次或逐月、逐年的遥感影响图像叠加,就可反映城市的扩张、海岸的侵蚀、湖泊的消长。⑵利用遥感可以对土地资源进行调查、病虫害监测、农作物估产。 8.全球定为系统简称(GPS.)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导航、定位的系统,称为全球定为系统。(1)全球定位系统包括三大部分:空间部分——GPS卫星星座;地面部分——地面监控系统;用户设备部分——GPS信号接收机。(2)全球定位系统能为用户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3)具有全能性(陆地、海洋、航空和航天)、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的特点。(4)全球定位系统可以帮助野外考察人员确定考察地点的地理位置(经度、纬度)、高程(海拔)。(5)GPS卫星星座由21颗工作卫星和三颗备用卫星组成。全球任何地点、任何时候,地面上空至少有四颗GPS卫星为你服务。(信息数据的获取) 10.地理信息系统简称(GIS)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称为“地理信息系统”。(1)凡是用到地图或需要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领域,都可借助地理信息系统。(2)地理信息系统对地理数据进行管理、查询、检索、空间分析、和运用评价。并对区域自然资源、自然条件、交通、人口、经济等进行精确的分析。对自然环境进行评估等(管理、分析和应用)[选择、判断题]。 11.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既互相独立又互相促进。遥感主要用于数据的获取,全球定位系统主要用于地理信息的空间定位,地理信息系统主要对地理数据进行管理、查询、更新、空间分析和应用。12.数字地球是指数字化的地球,即把整个地球的信息进行数字化后,有计算机网络来管理的技术系统 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13、西北地区概况 ⑴位置范围: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一线以北;在行政区划上大致包括新疆、宁夏、甘肃北部和内蒙古大部; ⑵地形特征:东部是辽阔坦荡的高原,西部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 ⑶主要景观:干旱是最显著的自然特征。形成草原、荒漠主的景观。 ⑷内部分异:以贺兰山为界,以东为半干旱草原带,以西为干旱和极端干旱地区。 14.荒漠化概念 荒漠化是指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它是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与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主要表现在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荒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碱化。 15.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原因。 答:(1)自然原因:①深居内陆,距海遥远,及高大山系的阻挡,海洋水汽难以深入,气候干旱,多戈壁荒漠; ②植被稀疏,多沙质沉积物;③大风日数多且集中○4气候异常(气候异常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也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原因)。 (2)人为原因(人类活动起决定性作用):①根本原因:人口激增对环境的压力;人类活动不当,对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主要表现在: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渡开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意环保。

关于高级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三章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专题训练

高二地理期末复习12 一、单选题 1.2016 年年初,中科院科研人员提出一种利用卫星监测并瞬时估算 PM2.5 浓度的方法。据此完成下题。 利用卫星监测并估算PM2.5 浓度,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 A. 地理信息系统 B. 遥感技术 C. 全球定位系统 D. 数字地球 2.顺丰快递自主研发的用于派送快件的无人机已在局部地区试运行。这种无人机飞行高度约100 米,内置导航系统,工作人员利用高精度的3D 地图数据库预先设置好目的地和飞行路线,无人机就可以自动到达目的地,误差在 2 米以内。它直接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 A. RS 和GPS B. GPS和GIS C. RS 和GIS D. RS GPS 和 GIS 太平洋岛国汤加附近的海底火山剧烈喷发,火山喷发处悄然升起了一座新岛屿,新岛屿长 约1.8 千米,宽约 1.5 千米,海拔高度100 米左右。据此回答下面小题。3.组成该岛屿的岩石可能是 A. 花岗岩 B. 玄武岩 C. 石灰岩 D. 板岩 4.目前科学家使用现代地理技术监测板块之间的相互移动,这种技术 还可以应用于 A. 珠峰高度的测量 B. 地震震区灾情的监测

C. 最佳路径的选择 D. 农作物估产 据统计,2016天猫“双十一”当天交易额超1207亿元,无线成交占比近82%,阿里巴巴通过菜鸟网络管理所有包裹的收发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菜鸟网络公司能够实时掌握包裹的精确位置,其主要使用的技术是 A. RS B. GIS C. GPS D. 数字地球 6.在包裹查询界面,菜鸟网络还可以显示包裹的承运公司,投递包裹的快递员,以及包裹预计到达的时间,其使用的技术是 A. RS B. GIS C. GPS D. 数字地球读沪宁杭(甲)和珠江三角洲(乙)工业基地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7.目前国家实施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与两工业基地无关的是 A. 南水北调 B. 西电东送 C. 西气东输 D. 晋煤南运8.两工业基地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属于生态破坏方面的是 A. 大气污染日益加剧,已成为全国的酸雨中心 B. 水污染严重,“水质性”缺水问题突出 C. 噪声扰民,城市环境质量下降 D. 耕地锐减,土地资源紧缺 9.要监测和分析两工业基地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最有效的地理信息 技术手段是 A. RS 和GPS B. GIS 和GPS C. 数字地球 D. RS 和GIS 第一批两颗“北斗三号”卫星将于2017 年9 月29 日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升空,这是将迄今为止精度最高的北斗卫星,民用定位精度高达 2 米。中国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