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身体内部的变化

身体内部的变化

身体内部的变化

身体内部的变化

循环系统的变化

受孕后不久,孕妇体内的循环系统开始发生重要变化。其中最明显的变化之一是血容量的大量增加,到怀孕第30周时循环血量将增加50%。这为体内宝宝的生长发育、增大的子宫和胎盘的发育提供了充足的血液。

尽管血容量增加了,但有些妇女在怀孕期血细胞计数降低。这是因为血细胞计数显示的是血细胞与血浆量的比率,而血浆量的增加往往高于血细胞数的增加。这一状况被称作“稀释性贫血”。贫血也可由缺铁引起,对这种病例医生会建议服用铁制剂。

孕妇的心率也可能有一点儿加快,这完全正常,表明孕妇的身体适应了怀孕的需要。没有人知道怀孕期妇女心率加快的确切原因。一种理论认为这样能保证增加的血容量在全身循环。

血压的变化

循环系统的另一变化是血压。一些试管婴儿孕妇在妊娠期的前3个月血压开始下降,到妊娠中期降至最低。血压突然下降(如当快速站立时)会感到眩晕甚至昏倒。这不必担心,但是应当告知医生。

有些孕妇会出现血压升高,而且通常无症状。医生可能会在做常规检查时发现这一情况,他们将会对此密切关注。

呼吸的变化

随着分娩日期的临近,孕妇会感到气短,这是因为宝宝的生长阻碍了肺部的完全扩张。如果出现气短,坐下来平稳呼吸,有意识地使自己的肺向上或向下。如果突然出现严重的气短或胸疼,应立即到医院。

代谢的变化

如果总是感到饥饿,特别是深夜,会令人欣慰的发现这的确是生理因素所致。怀孕期生长中的宝宝日夜不停地从不孕不育母体血液中汲取葡萄糖和其他营养物质。因此在两餐之间或就寝时,孕妇体内的血糖水平就会降低,致使产生饥饿感。如果感觉总想吃东西,就时常吃一点儿小点心,不要间隔长时间后多吃。

苏教版运动与身体变化教案

运动与身体变化 教学内容:苏教版第六册数学P98~99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体会平均数的意义,练习收集数据、求平均数、分析 数据。 2、学习运用实验和统计的方法研究、解决问题,体会统计是解 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培养探究和合作意识,体验实验活动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 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1、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体育运动吗?经常参加体育运动队身体有什么好处? 你知道在运动后,身体会发生哪些变化吗?(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2、谈话: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运动会给身体带来什么变化。研究的方法是做实验,进行统计,相互合作,探讨结论。 二、实验讨论 1、研究原地跑步引起的脉搏跳动变化 ⑴谈话:同学们已经认识到运动会给身体带来很多方面的变化,这节课我们先通过实验了解原地跑步给脉搏带来什么变化。首先我们学习测脉搏的方法。(教师讲解) ⑵学生练习测脉搏,教师巡视指导。

⑶介绍实验方法:四人一组,先各自测出运动前1分钟脉搏跳动多少次,报告给组长,组长记录在P98表格里,再同时原地跑步30秒,停下来各自立即测出1分钟里脉搏跳动的次数,组长再做记录。休息3~4分钟后,再一起原地跑步1分钟,要用力跑,然后再测脉搏,组长再做记录。最后全组同学一起计算本组四人运动前的脉搏跳动次数的平均数、原地跑步30秒后的平均数以及原地跑步1分钟后的平均数,再分析每个人的三个数据及全组的三个平均数,看看原地跑步给脉搏带来什么变化。 ⑷学生分组活动,汇报结果。 2、研究不同的运动给身体带来的变化是否相同。 ⑴谈话: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运动可以使脉搏跳动加快,运动强度越大,每分钟脉搏跳动次数越多。那么同样的时间进行不同的运动,脉搏变化的情况会相同吗?请每个小组的同学商量一下,选择两项强度不同的运动做实验,组长先把这两次运动的名称填在P99 表格的第一横行里。然后每人都先进行第一项运动,1分钟后测脉搏;休息一会再一起进行第二项运动,再测脉搏。组长记录好每次运动后各人1分钟脉搏跳动的次数,并求出全组同学每次测量的脉搏平均数。 ⑵学生分组活动,各组汇报实验结论。 三、引申反思 1、谈话:通过两次实验,同学们已经了解运动会使脉搏跳动加快,不同的运动项目,如果运动强度不同,带来的脉搏变化情况也有所不

我们的身体

第四单元我们的身体 1、身体的结构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人体根据外观特征可以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四部分,如果根据做事情的不同人体还会有不同的结构划分。 2、人体的外部特点可以直接观察到,内部的特点可以借助一些工具观察到。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应用触摸、手捏、听等观察方法并结合体验活动,了解身体内部的结构。 2、能够根据观察目的的不同,选择与之相适应的观察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够在对人体的观察活动中,将想象与实际的观察区分开,保证观察活动的真实性。 2、对探究自己的身体感兴趣,感受人体构造的精巧与和谐之美。 二、教学重点: 身体由哪些部分组成,以及认识人体的左右对称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 观察身体内部器官。 四、教学准备: 空白纸、放大镜、尺子、人体基本结构图等。 五、活动过程: (一)引入:动物的本领和它们的身体特点有关。 1、提出问题:人人知道青蛙是捕虫能手,青蛙为什么善于捕虫?老鹰为什么能抓住机灵的老鼠?啄木鸟为什么能吃到树干中的害虫? 2、放映录像带:青蛙的眼睛、后腿、舌头具有善于捕虫的特点,肤色用伪装来保护自己;老鹰有坚硬而带弯钩的喙,以及尖利的爪子,适于捕捉老鼠;啄木鸟的嘴尖尖的适合啄食隐藏在树干中的虫子,爪子两趾在前两趾在后,适于抓住树干。 3、小结:动物的本领和它们身体的特点有关系。 4、引出课题:人有哪些本领?人为什么这样有本领?今天我们来观察自己的身体。 (二)观察人的身体。 1、观察身体的外形。 我们的身体由哪几部分组成? (让学生观察到人体可以分成头、颈、躯干、四肢几个大的部分外,还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把这些大的部分再划分为小的部分。如躯干部还可以可以分成胸部、腹部、肩部、腰部、臀部、背部等) 2、人体是左右对称的。 (1)教师提出问题:如果从头顶开始,通过鼻尖画一条线,把人的身体分为左右两部分,发现了什么?(学生回答人体是对称的。这里要求学生具体说出怎样对称。通过讨论,学生明确:人体的左边和右边的眼、耳、鼻、上肢、下肢等各部分不仅大小、长短、粗细、颜色、形状而且位置都是一样的,即一一对应的) (2)让学生亲自体验身体左右对称这种结构的好处。 活动:①体验用两只眼睛看,比用一只眼睛看到的范围广; 活动:②让学生体会两只眼睛比用一只眼睛看得准确; 活动:③让学生先用两只手系红领巾,接着用一只手系红领巾,让学生体会两只手比一只手做事方便灵活;活动:④让学生体会如果两只脚不一样长,弯腰、上台阶、转向都会很不方便,身体也不易保持平衡。(这些活动生动有趣,又使学生体会到我们身体器官左右对称的优越性。当然从人体外部来看,结构上还有不少特点,但对小学生来说观察起来都有一定的难度,不便观察,所以也就把重点放在身体的左右对称这个特点上。从教学的情况来看,选择这个观察点,不仅符合学生的水平,而且选择的体验活动,方便易行,人人都能参与,学生很有兴趣,也使课堂气氛很活跃。) 3、观察身体的内部。 (1)教师用解暗箱的游戏引入(突破难点)。 教师准备一个牛皮纸袋,里面有一个塑料瓶,瓶里装半瓶水,另外还有其它的如夹钳、钟表等物品。教师让学生想办法推测里面的物品,并说出自己这样猜测的理由。学生通过用手摸、捏、摇、听等方法最后终

四年级数学上册运动与身体变化教案

运动与身体变化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情境,进一步巩固有关平均数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2.在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 3.使学生进一步增强与他人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体验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建立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进入“实验讨论”阶段 教学难点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生活现象。 教具准备教师:秒表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引出课题 (1)教师:同学们,生命在于运动,上个星期学校举行了运动会,我们班的同学表现得非常不错。 (2)提问:适量的运动可以使我们变得更健康。你知道在运动后,身体会发生哪些变化吗? (3)教师:这些变化需要一些具体的数据来说明,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运动与身体变化” 二、明确目标 点名读教学三维目标 三、动手操作,活动讨论

(1)研究运动时间的长短对身体状况的影响 刚才我们知道了,运动之后身体会发生一些变化,那么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游戏,证实是否会有变化。 第一步:伸出你的右手中间三个手指,放在左手手腕上,我们可以感觉到脉搏在跳动。老师喊开始的时候,你们数一数脉搏跳动了多少次,在测量的过程中,要保持安静,这样才能准确的测出脉搏跳动次数。 第二步:全体起立,老师喊开始的时候,原地跑30秒,休息几分钟后,再开始原地跑60秒。 第三步:学生记录活动数据 1、布置活动要求:了解原地跑步30秒和60秒前后脉搏跳动次数的变化情况。 2、四人一组完成实验表格 教师:测量脉搏时方法要正确,第一次原地跑步后要休息几分钟,等脉搏恢复正常后再开始第二次原地跑步 提问:运动后脉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两次的变化相同吗?为什么? (2)研究运动方式的不同对身体状况的影响 1、用同样的1分钟时间进行不同的运动,记录脉搏的变化情况 2、选两名同学进行测试,其余学生记录活动数据 教师:接下来,我们继续做个小测试,请两位同学上台,老

“运动与身体变化”教学设计讲解学习

运动与身体变化” 教学设计

运动与身体变化”教学设计 泰州市寺巷中心小学李宝华2011.4 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p98~99 教材简析: 本节课是一次引导学生采用实验的方法,运用所学的统计知识研究、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运动后身体会发生哪些变化”的问题来自于学生日常的体育活动,可以激起学生相关的体验和感受。教材的设计从多个角度进行安排,不仅引导学生研究时间长短不同的同种运动会使身体状况发生怎样的变化,而且组织学生探讨在同样的时间里进行不同的运动身体状况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在实验活动中,引导学生参与收集数据、求平均数、分析数据等数学活动,并把这些数学活动作为得出实验结论的基本手段,培养了学生探讨研究问题的科学态度。在“引申反思”部分让学生向体育老师调查怎样根据学生每分钟脉搏跳动次数科学安排体育活动,再让学生自己设计方案,测量在不同的运动前后每分钟呼吸次数的变化情况。最后,教材还安排了“你知道吗?”,介绍运动使脉搏跳动加快的原因,使学生初步了解有关的科学知识。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体会平均数的意义,练习收集数据、求平均数、分析数据。 2、学习在具体实践活动中,运用不同的方法,多角度地研究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认识事物的态度。 3、培养探究和合作意识,体验实验活动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体育运动吗?经常参加体育运动对身体有什么好处? 请大家看一段视频,看看小明和小红参加体育运动前后身体有什么变化?(揭示课题) 播放小明和小红参加体育活动的录像。 通过观察刚才的视频,你知道在运动前后,小明和小红的身体发生了哪些变化吗? 设计意图:小学生天性爱动,个个喜欢参加体育活动。本节课从学生熟悉的、有亲身体验的话题入手,通过播放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且能直观地初步观察出身体运动前后的变化,为亲身体验对照埋下伏笔。

2019年鄂教版小学科学五上《1我们身体的变化》word教案 (1)

作者:四川省乐山市马边县(民建小学刘小红+下溪中小学龚建波) 2019年3月24日我们的身体 教学目标 1、知道青少年时期,人的身体在不断生长变化。不同的人生长情况有差异。 2、知道男、女生的生长情况有差异,女生从10岁开始,男生从12岁开始生长速度加快。 3、能根据自己的研究成果科学预测自己今后的生长变化情况。 4、能通过实际的测量来收集数据并分析数据,发现规律。 5、乐于与同学合作,善于在交流中与同学分享研究成果。 6、在测量和分析过程中具有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体重身高测量仪(或体重秤),皮尺,学生三、四年级体检表等。 2、学生准备:近期全身照,三、四年级生长情况数据记录表等。 教学过程 课前布置学生搜集近两年来自己身体外部特征方面的数据、照片或其他资料,为课堂教学做好准备。 1、导入,交流一年来的身体变化情况。 2、测量并进行数据分析,制作生长记录卡。 (1)回顾四年级时对身体进行生长情况测量的项目和测量方法。 (2)分小组进行合作测量,记录测量数据。 (3)交流测量数据,分析自己的生长情况和主要特征。 (4)制作身体生长记录卡。学生可以根据教材上提供的图表完成自己的记录卡,也可以在科学笔记本上自我设计。 3、搜集整理3~5年级的身体测量数据,研究自己的身体变化。 (1)“我们测量了身高、体重等方面的数据后,通过研究数据就可以发现自己长高了,体重增加了。”引导学生从数据变化的角度来观察身体的变化。 (2)提问:“你们有什么好的研究方法呢?”引导学生设计表格,整理完成三、四、五年级身体生长数据记录表。 (3)分析数据记录表,发现问题。 4、比较分析男、女生生长情况的差异。 (1)整理男、女生对比分析数据表。 (2)讨论:男同学和女同学在两个时期内的生长情况有什么不同? (3)科学预测自己未来一年的身体变化。 5、课外拓展。 (1)继续搜集关于自己身体变化的数据、照片等资料,检验自己的预测是否科学准确。 (2)查阅资料,了解五年级学生生长发育的特点。

人体运动时常见的生理变化和反应

人体运动时常见的生理变化和反应 人体在体育运动过程中会发生一系列规律性的生理变化,认识这些生理变化的机制将使运动者更好地适应这些生理反应,从而提高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水平。 一、人体运动时常见的生理变化 (一)能量供应方式人体运动时的直接能源是肌肉中的一种特殊高能磷酸化合 物一一三磷酸腺苷(ATP),它在酶的催化下,迅速分解为二磷酸腺苷(ADP)与磷酸(Pi),同时释放出能量供肌肉收缩。但是人体中的ATP 含量甚微,只能供极短时间消耗,因此肌肉要持续运动就需要及时补充ATP。体内ATP的恢复是糖、脂肪、蛋白质等能量物质通过各种代谢途径来实现,补充的途径有磷酸肌酸(CP)分解、糖的无氧酵解及糖与脂肪的有氧代谢,生理学上称之为运动时的3个 供能系统。 1、无氧代谢供能人体肌肉进行剧烈运动时,氧供应满足不了人体对氧的需求,肌肉即利用三磷酸腺苷(ATP)和磷酸肌酸(CP)的无氧分解释放能量,由于CP的分解能迅速将有量转移给ADP生成ATP且不需要氧,也不产生乳酸,因此也称这个磷酸原系统为非乳酸能系统。但这个供能系统持续供级时间很短,全身肌肉中ATP-CP供能系统仅

维持8?10s左右的能量供应。 另一个无氧供能系统是动用肌糖元进行无氧酵解供能,由于在酵解中产生乳酸积累,故也把这个供能系统称为乳酸能供能系统。人体肌肉快速运动持续较长时间后(10s以上),磷酸原供有系统已不能及时提供能量供ATP的合成,这时就动用肌糖元进行无氧酵解供能。人体乳酸能供能系统的最长供能持续时间约为33s左右。 100m跑无氧代谢占98%以上,200m跑无氧代谢占90%- 95%有氧代谢仅占5%?10%,因此,短距离跑的项目应以提高无氧代谢能力为主。无氧代谢练习中,发展磷酸原供能系统的供能能力最好采用每次10s以内的全速跑重复训练,中间间歇休息30s以上,如果间歇时间短于30s会使磷酸的供能系统恢复不足而产生乳酸积累。发展乳酸能供能系统的能力最适宜的手段是全速(或接近全速)跑30?60s,间歇休息2?3min,以使血乳酸达到最高水平,来提高人体对高血乳酸的耐受力。 人体安静时血乳酸浓度为4mmol/L,当运动强度加大使血乳酸上升至7.5mmol/L 时是糖酵解参与供能的一个标志,故称为无氧代谢阈。运动强度越大,血乳酸值越高,糖酵解供应能量的比值就越大。 2、有氧代谢供能有氧代谢是指糖类、脂肪在氧供应充足的条件下,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大量能量供ATP 再合成的过程。长时间、 长距离的运动项目主要是有氧代谢供能, 5000m跑有氧代谢占80% 10 000m跑有氧代谢占90%很多球类项目也需要的有氧代谢 能力。这个系统的能力主要和人体心肺功能有关,是耐力素质的基础。可采用较长时间的中等强度的匀速跑或较长距离的中速间歇训练来提高有氧供能系统的功能。

《运动与身体变化》教案

《运动与身体变化》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经历探索运动前后脉搏跳动变化规律的过程,感受通过实验收集数据的一般方法,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增强用平均数分析数据的意识和能力。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体会平均数在数据分析过程中的作用,培养初步的数据分析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培养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意识,体验参与数学活动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运用数据的收集、整理,以及平均数等有关知识和方法,探索和发现运动前后脉搏跳动的变化规律,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2、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生活现象,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法与学法: 教法: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引导学生在交流中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学法:自主探索、小组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 教师:秒表 学生:答题纸、文具等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1、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体育运动吗?经常参加体育运动队身体有什么好处? 你知道在运动后,身体会发生哪些变化吗?(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2、谈话: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运动会给身体带来什么变化。研究的方法是做实验,进行统计,相互合作,探讨结论。 二、实验讨论, (1)研究原地高抬腿跑引起的脉搏变化。 刚才我们知道了,运动之后身体会发生一些变化,那么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游戏,证实是否会有变化。 第一步:伸出你的右手中间三个手指,放在左手手腕上,我们可以感觉到脉搏在跳动。老师喊开始的时候,你们数一数脉搏跳动了多少次,在测量的过程中,要保持安静,这样才能准确的测出脉搏跳动次数。测出运动前1分钟脉搏的次数。 第二步:全体起立,老师喊开始的时候,原地高抬腿原地跑30秒后,注意要用最快的速度去完成,立即测出1分钟脉搏的次数。休息几分钟后,再开始原地跑60秒,再测出1分钟脉搏的次数。 第三步:学生记录活动数据 1、布置活动要求:了解原地高抬腿跑步30秒和60秒前后脉搏跳动次数的变化情况。 2、四人一组完成实验表格 教师:测量脉搏时方法要正确,第一次原地跑步后要休息几分钟,等脉搏恢复正常后再开始第二次原地跑步

小学科学四上我们的身体(练习答案)

1.身体的结构 探究接力棒 1.从外形上看,人的身体一般可以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四部分组成。 2.身体能够做很多工作,工作时总是由多个部位同时参与、共同完成。 2.骨骼、关节和肌肉 探究接力棒 一、填一填 1.我们的身体里有一个支架,这就是骨骼。它支撑着我们的身体,保护着我们的内脏器官,使我们能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它不能独立运动。 2.人体的活动由骨骼、关节和肌肉共同完成,不同的运动形式,它们的组合形式也不同。3.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使我们的骨骼粗壮,肌肉发达,关节灵活。 4.工具是人体功能的延伸,人们仿照身体结构制造了一些工具,如门的合页与人体的 关节功能相似,铁塔相当于人体的骨骼,起重机的吊臂相当于人的手臂。 。 3.跳动起来会怎样(一) 探究接力棒 一.填一填 1.人的呼吸器官有:鼻腔、气管、支气管、肺等。 2.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着气体交换,使氧气进入血液,同时排出二氧化碳。 二.选择正确的答案 1、人的心脏一分钟大约跳动( B )次 A 30—50 B 60—100 C 120—150 2、人体需要的氧气由肺部进入血液,再由( C )通过血管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 A 口腔 B 胃 C 心脏 4.跳动起来会怎样(二) 探究接力棒 1.人体需要的氧气由肺吸入后进入血液,再由心脏通过血管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同时收集二氧化碳等废物,再排出体外。 2.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使心脏更强健。所以跳动 3 分钟后平时爱运动的同学比不爱运动的同学恢复正常心跳所用的时间要短。 3.心脏在两次跳动的间隙会有短暂的,因此,我们心脏不容易疲劳。 4.休息时,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会减少,心脏会得到更多的休息。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我们的身体》教案大全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我们的身体》教案大全 1、身体的结构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人体根据外观特征可以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四部分,如果根据做事情的不同人体还会有不同的结构划分。人体的外部特点可以直接观察到,内部的特点可以借助一些工具观察到。 2、过程与方法:能够应用触摸、手捏、听等观察方法并结合体验活动,了解身体内部的结构。能够根据观察目的的不同,选择与之相适应的观察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在对人体的观察活动中,将想象与实际的观察区分开,保证观察活动的真实性。对探究自己的身体感兴趣,感受人体构造的精巧与和谐之美。 教学重点: 身体由哪些部分组成,以及认识人体的左右对称的特点。 教学难点: 观察身体内部器官。 教学准备: 空白纸、放大镜、尺子、人体基本结构图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动物的本领和它们的身体特点有关。 1、提出问题:人人知道青蛙是捕虫能手,青蛙为什么善于捕虫?老鹰为什么能抓住机灵的老鼠?啄木鸟为什么能吃到树干中的害虫?

2、放映录像带:青蛙的眼睛、后腿、舌头具有善于捕虫的特点,肤色用伪装来保护自己;老鹰有坚硬而带弯钩的喙,以及尖利的爪子,适于捕捉老鼠;啄木鸟的嘴尖尖的适合啄食隐藏在树干中的虫子,爪子两趾在前两趾在后,适于抓住树干。 3、小结:动物的本领和它们身体的特点有关系。 4、引出课题:人有哪些本领?人为什么这样有本领?今天我们来观察自己的身体。 二、观察人的身体。 1、观察身体的外形。 我们的身体由哪几部分组成? 让学生观察到人体可以分成头、颈、躯干、四肢几个大的部分外,还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把这些大的部分再划分为小的部分。如躯干部还可以可以分成胸部、腹部、肩部、腰部、臀部、背部等 2、人体是左右对称的。 (1)教师提出问题:如果从头顶开始,通过鼻尖画一条线,把人的身体分为左右两部分,发现了什么? 学生回答人体是对称的。这里要求学生具体说出怎样对称。通过讨论,学生明确:人体的左边和右边的眼、耳、鼻、上肢、下肢等各部分不仅大小、长短、粗细、颜色、形状而且位置都是一样的,即一一对应的 (2)让学生亲自体验身体左右对称这种结构的好处。 活动:①体验用两只眼睛看,比用一只眼睛看到的范围广;

微课身体的结构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我们的身体

身体的结构 宁波市海曙外国语学校顾勤华 一、背景说明 本微课所选取的题材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我们的身体》单元中的《身体的结构》与《食物在体内的旅行》两课教学中的内容——认识人体左右对称的外部结构;了解人体的内部器官结构,了解消化器官及其作用。对于身体,学生虽然非常熟悉,却又缺乏系统的了解。而了解身体的结构,特别是内部的器官结构,有助于学生重新认识自己的身体,健康地生活。 对于身体的外部结构,我们略有所知,但对于内部结构,虽然知道部分器官名称,却并不熟悉这些器官在体内的位置,食物进入体内后又是如何先后经过相应器官,被消化被吸收的。也正因为无法直接观察感知到这些身体内部的器官,所以更增加了一份神秘感和朦胧感。 本微课,借助于模型的建构,将熟悉的人体外部结构进行分解介绍,进行折叠呈现,将抽象的概念转换为形象的模型,让学习者(或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人体各部分结构的名称,了解左右对称的结构特点。借助于人体模型的解剖呈现,由外到里,自上而下,非常清楚地看到了人体的内部结构,看到了各个消化器官,了解了食物是如何在体内旅行的。再借助于软件的模拟动画呈现和微练习的巩固,从而能够更好地了解有关人体的奥秘,关爱身体,健康生活。 二、策划设计 (1)内容分析 本微课的主要内容是探究了解人体的外部结构,认识左右对称的特征;了解人体的内部结构,认识消化器官,理解各种消化器官的作用,知道食物是如何在体内被消化和吸收的。 本微课重点是将每一种消化器官进行逐一呈现和讲解介绍,既让学习者知道它在人体内所处的位置,又要了解它的消化作用。难点是能够理解食物在体内消化和吸收的顺序。 (2)适用对象 本微课适用对象是:教师教学、学生自学、教育宣传 (3)类型选择 选择表现形式:微影式 采用的技术手段:DV式、软件生成式 (4)组织构思 流程图:身体的外部结构→左右对称的外部结构→身体的内部结构→各类消化器官的名称及其作用 知识点:

有图有真相:身体随着情绪变化而变化

有图有真相:身体随着情绪变化而变化 2014-01-15wenbing问病网 据一项新的图绘不同情绪的身体伴随变化研究所说,焦虑时胸口的紧绷感或感到被爱时暖意流过全身的感觉不仅仅只是心理体验。 这项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的研究写到,感情可以同时改变我们的精神和身体状态以应对觉察到的周围环境中的各种挑战。这些由身体变化而产生的感觉变化是情感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项研究的作者揭露了身体的各个部位到底是怎样体验这些情绪的。 阿尔托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与计算科学部的助理教授劳里·钮门玛博士和同事们发现,人们经历的最普通的的情感会触发身体强烈的情感反应。此外,他们还

发现,基于不同的情感经历绘制的身体图谱不同。“不过,感觉模式在不同的西欧和东亚文化中是相一致的,突显了情绪和相应的身体感觉模式具有生物学的基础,”此大学在一份声明中解释到。这项研究是在网上进行的,有超过700名来自芬兰,瑞典和台湾的参绘者,每名参绘者按要求在当他们感觉增强和降低时将身体的相应部位着色。 钮门玛博士和他的同事进行了五个实验,每个实验从701名总人数中抽取36到302名。这些受试者报告与六种基本情感和七种复杂情绪包括中间状态的相应的身体情感体验,并基于他们的身体情感体验在电脑图像上对相应的身体部位着色。 研究者采用线性判别分析法发现,这项研究的参与者中间状态和基本情绪分类的平均精度达到了72%。此外,超过三分之一的时间里他们能够能将所有的情绪各个分辨开来,该研究的作者报告中说到。 据钮门玛博士说,情绪通过调整我们的身体状态可帮助我们处于快速应对周围环境中危机的状态,同时对更愉快的社会交往作出反应。这些身体变化的感知可以帮助意识情绪感觉的产生,如快乐,他补充说到。 “这一发现对我们理解情绪的功能和它们的身体基础产生重大影响。另一方面,研究结果帮助我们了解不同的情绪障碍和并为其诊断提供新的工具”该大学说到。这项研究的部分资金由欧洲研究委员会和芬兰科学院提供。

学生身体机能变化分析

学生身体机能变化分析 (2015—2016学年度) 学校通过体操练习提高小学生的身体素质身体素质是体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体在运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耐力等身体基本状态和功能能力。身体素质的好坏直接反映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承受能力的强弱。以2000年国民体质监测数据为依据,分析中国国民身体素质的年龄、性别、生活区域(限南北方)和城乡的现状和变化规律,从而得出中国人身体素质特征。耐力素质是指人体长时间进行肌肉活动时抗疲劳的能力。耐力素质是人体各器官系统机能和心理素质的综合表现,也是人的体质强弱的重要标志。发展耐力素质可以有效地提高人体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功能,改善新陈代谢水平,增强抗疲劳的能力,还可以培养坚毅、顽强等优良的心理品质。 12分钟跑是国际上流行的一种运动方式,对于发展有氧耐力,提高心血管功能的效果较好。跑完12分钟,根据自己跑的距离,再查一下评分表,就可以知道自己的有氧代谢能力水平。耐力锻炼可分为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有氧耐力运动包括长跑、游泳、登山、健美操等;无氧耐力运动包括爆发运动,如短跑、跳高、跳远等。爆发力较差的人应注意缩短运动距离。以长跑为例,可以从每天500米开始,逐渐过渡到800米、1000米等。指人体完成某一动作的快速能力。提高动作速度的锻炼方法有: (1)减小练习难度,加助力法。如牵引助力跑步或游泳、顺风跑、下坡跑、顺水游、推掷较轻的器等。(2)加大练习难度,发挥后效作用法。如负重跳或推掷超重器械练习后,紧接着做跳跃或推掷标准器械的练习。(3)时限法。按预定的音响节拍频率完成动作,以改变练习者的动作频率和速度。是指在作周期性动作中,单位时间内人体快速移动的能力。提高动作速度是提高位移速度的基础,并与四肢肌肉的爆发力密切相关。通常采用下列方法:(1)快速跑。如短距离用最快速度重复跑、让距离追逐游戏、短距离游泳、速滑等。(2)加速动作频率的练习,如快频率小步跑、快速摆臂练习等。 (3)发展下肢的爆发力。如负重跳、单脚跳、跨步跳等。通过慢跑锻炼身体素质柔韧素质是指关节活动的幅度及相关肌肉、韧带等软组织的伸展性和弹性。发展柔韧素质,有利于正确地掌握各项运动技术,在突然用力的情况下,避免损伤肌肉、韧带等软组织。发展柔韧素质的方法:主要是采用加大动作幅度,即拉长肌肉、肌腱、韧带和皮肤的练习。所有的柔韧练习至少连续做5~10次,动作幅度应逐步加大,身体各部位的柔韧性要交替进行,并需持之以恒。当软组织被拉长之后,肌体感到酸、胀、痛时应坚持8~10秒,这样需重复练习8~10次,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在每次锻炼过程中,动力拉长练习一般控制在15~25个之间,每个练习以7~30次之间为宜,注意柔韧练习总的时间不宜过长。 学生身体机能变化分析 (2013—2014学年度) 人体运动的基本素质包括力量、耐力、柔韧性,三者缺一不可,衡量身体运动素质的指标由力量、耐力、柔韧性组成。想提高身体运动素质也应从这三方面着手。力量是指机体某部分肌肉的爆发力;柔韧是指人体关节活动幅度的大小以及韧带、肌腱、肌肉的弹性和伸展能力。耐力是指人体长时间工作或运动时克服疲劳的能力。由于三者相互关联,任何一种机能下降都会影响到整体的身体素质,锻炼时要特别注意三者相结合,缺一不可。 进行这三种锻炼的总原则是:一、因人而异。选择锻炼的内容、方法时,锻炼者应根据性别、年龄及身体状况等来确定。二、持之以恒。人体组织器官是“用进废退”的。若长期不锻炼,器官机能会慢慢消退,体质也会衰弱。为了坚持锻炼,最好在每天的作息表中,固定锻炼时间,形成习惯。三、循序渐进。锻炼者不要急于求成,应合理地提高锻炼目标。三项

《运动与身体变化》

教学设计: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 《运动与身体变化》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的情境,进一步巩固有关平均数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在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进一步增强与他人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体验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建立学习的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进入“实验讨论”阶段 2、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生活现象,建立学习数学的 信心。 三、教法与学法: 教法: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引导学生在交流中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学法:自主探索、小组合作、交流 四、教学准备: 教师:秒表

学生:答题纸、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引出课题 (1)教师:同学们,生命在于运动,上个星期学校举行了运动会,我们班的同学表现得非常不错。 (2)提问:适量的运动可以使我们变得更健康。你知道在运动后,身体会发生哪些变化吗? (3)教师:这些变化需要一些具体的数据来说明,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运动与身体变化” (二)、明确目标 点名读教学目标 (三)、动手操作,活动讨论 (1)研究运动时间的长短对身体状况的影响 刚才我们知道了,运动之后身体会发生一些变化,那么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游戏,证实是否会有变化。 第一步:伸出你的右手中间三个手指,放在左手手腕上,我们可以感觉到脉搏在跳动。老师喊开始的时候,你们数一数脉搏跳动了多少次,在测量的过程中,要保持安静,这样才能准确的测出脉搏跳动次数。 第二步:全体起立,老师喊开始的时候,原地跑30秒,休息几分钟后,再开始原地跑60秒。 第三步:学生记录活动数据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运动与身体变化》教案

运动与身体变化 教材第54~55页的内容。 1.通过收集、整理及对身边事物进行调查等活动,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人在运动后身体会发生哪些变化,增长知识,开阔视野。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爱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重点:了解人在运动后身体会发生哪些变化,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 难点:亲自试验,体验统计的全过程,制作简单的统计表。 手表或秒表。 师:同学们都参加过体育活动,你们知道在运动后身体会发生哪些变化吗?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提问:有的同学说脉搏跳动会加快。你知道什么是脉搏吗?知道脉搏在哪儿吗? 指名发言。 师:好,下面我们就来做个实验,了解运动前后1分钟脉搏跳动次数的变化情况。 四个人为一个小组做实验。先测出运动前1分钟脉搏的次数,再测出原地高抬腿跑30秒后1分钟脉搏的次数,最后测出休息2分钟后1分钟脉搏的次数。 姓名运动前/次运动后/次休息后/次 平均数 教师可以统一发口令开始做实验,然后各小组按自己的速度进行,一定要做好记录。 回到教室,进行计算和填写工作。 教师组织讨论:运动后,你的脉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几次变化相同吗?为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得出结论。 教师质疑:跑步运动会对脉搏产生影响,如果进行其他的运动项目,对脉搏有不同的影响

吗? 布置任务:每个小组选择两项不同的运动做实验,像上面那样,记录每次运动后每人1分钟脉搏跳动的次数,再求出小组每次测量脉搏的平均数。(“姓名”栏右面的两栏空格填上不同的运动名称) 姓名 平均数 全班交流实验结果。 1.向体育老师了解四年级学生体育课上每分钟脉搏次数达到多少比较合适,老师是怎样为我们安排活动的。 2.设计并完成活动:测量你在不同运动前后每分钟的呼吸次数,记录下来制成统计表,与同学交流。 课堂作业新设计 略 运动与身体变化是专题型实践活动。在“提出问题”栏目里,从运动会使身上出汗、脉搏加快、呼吸加速等方面,选择脉搏加快作为研究的专题。“实验讨论”栏目引导学生应用统计的方法进行研究。教材帮助学生设计了研究方案,让学生调查、处理数据,并利用统计量进行分析、比较,从而得出结论,回答专题里的问题。“引申反思”栏目除了走访体育老师,还要学生自行设计研究运动引起呼吸变化这个问题。这次实践活动,能使学生对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有更深的感受,能使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统计”一词的由来 “统计”这个词语最早是在拉丁语里面出现的,不过那时候它的意思是说各种现象的状态。后来意大利人在学习拉丁语的时候,把这个词吸收到意大利语里面。在意大利语里,这个词又有了别的意思,人们用它来表示“国家”的概念。再后来,统计在人们生活中运用得越来越多,人们就专门用一个词来表示这个意思。于是“统计”这个词就出现了。

运动过程中人体机能变化规律教学提纲

运动过程中人体机能 变化规律

第十一章运动过程中人体机能变化规律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赛前状态、进入工作状态、稳定状态、疲劳和恢复过程生理反应特点及其机制; 2、掌握赛前状态、进入工作状态、稳定状态、疲劳和恢复过程影响因素及调整和提高身体的适应能力的手段。 教学重点:调整和提高身体适应能力的手段 难点:掌握赛前状态、进入工作状态、稳定状态、疲劳和恢复过程生理反应特点及其机制 人体在参加体育运动过程中,其生理机能将发生一系列规律性变化。从参加运动或比赛前一直到运动或比赛结束后的恢复大致可分为赛前状态、进入工作状态、稳定状态、疲劳和恢复过程五个阶段。 第一节赛前状态与准备活动 一、赛前状态 人体参加比赛或训练前某些器官、系统产生的一系列条件反射性变化称为赛前状态。它可产生在比赛前数天、数小时或数分钟。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一)赛前状态的生理变化及其产生机制 赛前状态的生理变化主要表现在神经系统兴奋性提高,物质代谢[H1:]加强,体温[H2:]上升,内脏器官活动增强。例如,心率加快、收缩压[H3:]升高、肺通气量[H4:]和吸氧量[H5:]增加,还可能有出汗和尿频等现象(见图13-1)。赛前状态反应的大小与比赛性质和运动员的机能状态和心理状态有关。比赛规模愈大愈关键、离比赛时间愈近,赛前反应愈明显;运动员情绪紧张、训练水平低、比赛经验不足也会使赛前反应增强。 图13-1赛前状态对体操运动员心脏活动和血液成分的影响赛前状态产生的机制可以用条件反射机制解释。人们在日常的比赛或训练过程中,比赛场地、器材、观众、广播声和对手的表现等信息不断作用于运动员,并与比赛或训练中肌肉活动时的生理变化相结合。久之,这些信息就变成了条件刺激,只要这些信息或刺激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我们身体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产生的变化,包括生理机能的减退、生殖

掀開老化的秘密 周成功 我們身體隨年齡的增長而逐漸產生的變化,包括生理機能的減退、生殖能力的喪失等等,是人出生之後必然會經歷的老化過程。這個在生物世界中似乎是天經地義、無可逃脫的宿命,它背後究竟是什麼機制在決定?而為什麼不同生物之間彼此老化的速度會有天壤之別?這些都是在討論「我們為什麼會老?」時需要瞭解的問題。一般人對老化最簡單的解釋就是:機器用久了終究會損壞!但是這個解釋並沒有說明身体在老化過程中的損壞有沒有特定的原因;另外它也沒有讓我們瞭解為什麼老鼠到了二三歲就老死,而人可以活到100歲! 因此要真正認識並且掌握老化的生物意義,我們必須從「我們為什麼會老?」和「我們怎麼變老的?」這兩個不同層次的問題切入。前者試圖去回答生物在演化的過程中,為什麼會得到會使個體老化的基因或是遺傳程式。而後者則試圖去瞭解在生命運作的過程中,是什麼樣的分子機制造成細胞、組織乃至個體呈現老化的特徵。就讓我們先從「我們為什麼會老?」這個問題開始罷! 在回答「我們為什麼會老?」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澄清一個觀念,那就是「老」是不是一種病?我們都知道老人家很容易生病,年紀大了之後,全身每一個地方的功能都在逐漸衰退;隨之而來的是各種病痛乃至於最後的死亡。但是我們無法在老化的過程中找出一個特定的致病原因。因此「老」不是一種病! 其次,每一個生命到老的時候,都會呈現出非常類似的特徵。因此我們是否可以說:老化是由一個有目的遺傳程式在控制?舉個例子:鮭魚在大海中生長成熟後會迴游到出生地產卵,之後這些鮭魚就會立刻老化死亡。好像鮭魚身體裡面有一個內建的遺傳程式,指揮牠的回鄉,產卵和死亡。像德國生物學家August Weismann 在1889年甚至提出,老化的產生對生物族群的發展有其必要性,因為

三年级数学教案《运动与身体变化》

三年级数学教案《运动与身体变化》教学目标: 1、进一步体会平均数的意义,练习收集数据、求平均数、分析数据。 2、学习运用实验和统计的方法研究、解决问题,体会统计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培养探究和合作意识,体验实验活动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1、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体育运动吗?经常参加体育运动队身体有什么好处? 你知道在运动后,身体会发生哪些变化吗?(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2、谈话: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运动会给身体带来什么变化。研究的方法是做实验,进行统计,相互合作,探讨结论。 二、实验讨论

1、研究原地跑步引起的脉搏跳动变化 ⑴谈话:同学们已经认识到运动会给身体带来很多方面的变化,这节课我们先通过实验了解原地跑步给脉搏带来什么变化。首先我们学习测脉搏的方法。(教师讲解) ⑵学生练习测脉搏,教师巡视指导。 ⑶介绍实验方法:四人一组,先各自测出运动前1分钟脉搏跳动多少次,报告给组长,组长记录在P98表格里,再同时原地跑步30秒,停下来各自立即测出1分钟里脉搏跳动的次数,组长再做记录。休息3~4分钟后,再一起原地跑步1分钟,要用力跑,然后再测脉搏,组长再做记录。最后全组同学一起计算本组四人运动前的脉搏跳动次数的平均数、原地跑步30秒后的平均数以及原地跑步1分钟后的平均数,再分析每个人的三个数据及全组的三个平均数,看看原地跑步给脉搏带来什么变化。 ⑷学生分组活动,汇报结果。 2、研究不同的运动给身体带来的变化是否相同。 ⑴谈话: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运动可以使脉搏跳动加快,运动强度越大,每分钟脉搏跳动次数越多。那么同样的时间进行不同的运动,脉搏变化的情况会相同吗?请每个小组的同学商量一下,选择两项强度不同的运动做实验,组长先把这两次运动的名称填在P99

1我们身体的变化

《我们的身体》教学反思 科学课堂是一个相对开放的、生成性的课堂。学生在自己的思维空间里任意驰骋,猜测、想象、推理,他们无所不能。这本来是念,可有一部分同学把这个开放的空间当成了随便的空间。像我在讲《我们的身体》一课,有一个活动是猜测我们身体内部有什么?我就按课本上的问法直接提问“我们的身体内部有件好事,真好符合科学以探究性学习为主旨的教学理什么”?此时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常识,在互相补充的基础上猜出了大部分的主要器官“心、肺、肝、胃、肠、骨、肌肉、血管、大脑”等等。就在我为这百花齐放的局面欣慰时,小文站起来说“老师,还有孩子”。下面顿时哄笑一片。伴随学生笑声的是我逐渐升腾的火气,真想把他狠狠地训一通,但还是忍住了,只是冷着脸说了一句“我们的身体里面有什么,显然指大家都有的,你没有认真思考老师的问题”。就此过了,课继续进行。 课后我仔细地想这一情境,他就是成心想引大家一笑,也不完成是。问题在哪儿呢?我想到了我提问的问题“我们的身体内部有什么”?是不是有点指代不明呢?如果呈现的问题是“我们的身体内部有什么器官”?是不是就不会出现小文这样的答案。再想到对小文的处理实在有欠妥当,如果当时我以“我们这节课的主要目的是认识我们身体内部的器官,你是不是应该向这方面来考虑”来引导他,是不是既可以为他脑子里的歪想法敲敲警钟,又可以有效的训练他的思维方式。唉,这就是教育机智的缺乏。 不过可喜的是我课后的反思有了一定的成效,在其他两个班的教

学中改变的问题的呈现方式,使问题有了一定的明确性,所以学生的回答非常到位,课也得以顺利进行。整堂课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主,调动了学生的探究兴趣,首先给学生一个展示的机会,结合亲身体验说出自己的所知、所见和所想,通过猜想、观察、比较和整理来自自己身体的信息资料,系统地了解了人体的内部器官。

鄂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我们身体的变化》精品教案 教学设计

教 案 样 本/ 年度:

我们的身体 教学目标 1、知道青少年时期,人的身体在不断生长变化。不同的人生长情况有差异。 2、知道男、女生的生长情况有差异,女生从10岁开始,男生从12岁开始生长速度加快。 3、能根据自己的研究成果科学预测自己今后的生长变化情况。 4、能通过实际的测量来收集数据并分析数据,发现规律。 5、乐于与同学合作,善于在交流中与同学分享研究成果。 6、在测量和分析过程中具有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体重身高测量仪(或体重秤),皮尺,学生三、四年级体检表等。 2、学生准备:近期全身照,三、四年级生长情况数据记录表等。 教学过程 课前布置学生搜集近两年来自己身体外部特征方面的数据、照片或其他资料,为课堂教学做好准备。 1、导入,交流一年来的身体变化情况。 2、测量并进行数据分析,制作生长记录卡。 (1)回顾四年级时对身体进行生长情况测量的项目和测量方法。 (2)分小组进行合作测量,记录测量数据。 (3)交流测量数据,分析自己的生长情况和主要特征。

(4)制作身体生长记录卡。学生可以根据教材上提供的图表完成自己的记录卡,也可以在科学笔记本上自我设计。 3、搜集整理3~5年级的身体测量数据,研究自己的身体变化。 (1)“我们测量了身高、体重等方面的数据后,通过研究数据就可以发现自己长高了,体重增加了。”引导学生从数据变化的角度来观察身体的变化。 (2)提问:“你们有什么好的研究方法呢?”引导学生设计表格,整理完成三、四、五年级身体生长数据记录表。 (3)分析数据记录表,发现问题。 4、比较分析男、女生生长情况的差异。 (1)整理男、女生对比分析数据表。 (2)讨论:男同学和女同学在两个时期内的生长情况有什么不同? (3)科学预测自己未来一年的身体变化。 5、课外拓展。 (1)继续搜集关于自己身体变化的数据、照片等资料,检验自己的预测是否科学准确。 (2)查阅资料,了解五年级学生生长发育的特点。

运动过程中人体机能变化的规律-完整版

运动过程中人体生理机能将发生一系列规律性变化。按其发生的顺序可分为赛前状态、进入工作状态、稳定状态、疲劳及恢复过程五个阶段。研究和掌握运动过程中人体机能变化规律及其特点,并将其运用于运动实践,不仅对于探讨运动对人体各系统、器官的影响具有理论价值,而且对于指导运动训练、提高运动成绩以及防止运动损伤等均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第一节赛前状态 在正式比赛或训练前,人体的某些器官、系统产生的一系列条件反射性变化称为赛前状态(special physical state before competition)。赛前状态可发生在比赛前数天、数小时或数分钟;甚至在想象比赛时,也会出现赛前状态。 一、赛前状态的生理变化及其产生机理 1.赛前状态的生理变化在比赛或训练前,人体大多数器官、系统都发生一定程度的机能变化。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提高、体温升高、内脏器官活动增强以及物质代谢加强等等。例如呼吸频率加快,呼吸深度加深,通气量增大,摄氧量提高;心率加快,动脉血压升高;汗腺分泌增加,尿频以及血糖浓度升高等。 研究表明,赛前状态的反应程度与比赛性质、运动员的训练水平及心理状况等因素有关,比赛规模越大越关键,赛前反应越明显;运动员情绪紧张、训练水平低、比赛经验不足也会使赛前反应增强。而且越临近比赛,赛前反应越明显。例如,赛前状态血压和心率的变化如图14—1、2所示。 图14—1赛前脉搏图 14—2 赛前动脉血压 2.赛前状态产生的机理比赛或训练的场地、音乐声、广播声、观众、对手的表现、运动器材等信息经常作用于运动员,并与比赛或训练时肌肉活动的生理变化相结合。久而久之,这些信息就变成了条件刺激,所以在比赛或训练前,只要接触到这些刺激,就可产生与训练或比赛时相类似的生理反应。由此可见,赛前状态是上述刺激与肌肉活动多次结合后,在大脑皮质中建立起条件反射的缘故。由于这些生理变化是在比赛或训练的自然环境下形成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