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政治考纲改动

政治考纲改动

浅谈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实际要求

浅谈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实际要求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是统一价值追求和协调利益关系;任务是做好具体工作和解决思想问题;动力是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内力的推动及社会和文化向前发展。 标签: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实际要求;方向;任务;动力 在政改的进行过程中,不断根据新的形势对改革的内容做出调整,方向、任务和动力是政改的根本要求,也是实际发展中必须要坚持的要求。在调整的同时,主要的内涵是不变的,下文将从方向、任务和动力三个方面概括出政改的要求。 一、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 1、统一价值追求 改革开放30年,我们的党已经逐渐清楚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价值目标。这个目标,实际上包含了我们核心价值的基本内容,即经济增长的“繁荣”,促进“正义”的文化,“和谐社会”的建设。生态文明是面对国际合作和国内需求提出的符合人类社会长久健康发展的概念,政府解决经济建设带来的环境破坏和资源浪费的问题,为人民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政改作为社会主义政治的起点和终点,促使政治发展具有共同的价值追求,如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我们不断追求的目标,也是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凝聚人心、汇集力量,保证改革不偏离政治的目标和人民的期望。 2、协调利益关系 改革开放30年,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社会。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社会的进步和繁荣伴随着利益冲突、利益分化。一是利益格局的多元,二是政治体制改革的相对滞后。从根本上说,政治体制改革是调整利益关系,它涉及很多的人和事,要小心。因此,政治体制改革,这一底线、范围、程度和路径必须是理性的思考,必须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把握。当代中国利益变得越来越复杂,决定了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必须从国情出发,积极稳妥、有序地进行。 二、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 1、做好具体工作 十八大报告推动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坚持了“两个必须”,“三个更加注重”,反映中国政治改革政策的一致性和连续性。这些都从党、民主、法治三个层面明确了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也是改革的关键所在。改革的措施都是围绕着三个层面所涉及到内容而制定实施规划,党的建设就要求党的自身、党员领导干部、党的领导和执政、党的权力等各方面都进行不断地改进和革新。党需要实行民主和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变革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变革 ★教学目标: 、理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含义,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演变。 2、归纳封建社会中央和地方政治体制的演变的基本史实,理解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 3、了解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沿革。 4、了解古代官员监察制度的发展演变。 ★学法指导: 复习时,要求学生必须以政治制度为中心,扩展到对各类制度的沿革的了解。对不同的制度进行适当的比较,同时与当今的社会热点联系思考,拓展思维。 ★高考展望: 、从政治文明的角度,注意重要的政治制度利弊概括和总结。 2、从全球史观的角度,注意重要的政治制度的特点和规律,其与近现代政治民主化的联系,并与热点问题结合,加强认识和理解。 ★知识整合: 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政体)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内涵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包括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专制

主义属于决策方式,中央集权是政治体制,两者结合构成了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皇权的至高无上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特征。 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两对矛盾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从建立的那一天起,就存在着两对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3、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历程 萌芽于战国,建立于秦朝,巩固于西汉,完善于隋唐,加强于北宋和元,强化于明清,结束于1912年。 4、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 ①加强君主权力;②加强思想控制;③变更中央机构; ④注意选拔官吏;⑤加强地方控制。 5、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原因 ①经济——封建经济基础所决定;②政治——巩固、维护国家统一的需要 6、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 ①皇权的至高无上;②王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③中央及地方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免;④文化专制为政治专制服务。 7、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趋势 ①不断改革中央行政机构;②不断改革地方行政机构; ③不断加强思想控制 8、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评价

应对09考研政治大纲变化避开认识误区

应对09考研政治大纲变化避开认识误区 《2009年政治理论考试大纲》出台后,引起广大考生的密切关注。特别是大纲的变化部分。面对这些变化,一些考研同学可能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在复习对策的安排上会出现一些偏差,文都教育组织了考研政治方面的名师分析了这种现象,提供了系统的解决办法,可供考生参阅。 很多考生觉得今年的大纲中“邓论”部分的变化很大,于是就认为以前的复习步调不对劲了,或者觉得以前买的一些辅导书就不管用了。这是一个误区。其实,今年大纲中“邓论”主要是结构的调整,章节位置的变化,肉都在锅里,无非是新瓶装旧酒,对考生以前的复习步调并不形成实质性的影响。同学们大可放心按照原计划继续复习,要做的就是把“邓论”变化的思路理清楚就行。 认识清楚新大纲变化的误区后,下面谈几点新大纲出台后的政治复习对策建议。 首先,对照08、09两年的大纲(分别买一本《大纲》、《2009政治理论考试大纲导读》与《典藏教案》),目的就是要明确考纲的真正变化所在,以指导后期的复习。 其次,实战性的习题练习不可间断。实战演练是贯穿整个政治复习过程当中的,因为政治课的独特性,若不时时刻刻进行习题练习,就会忘记、生疏或僵化考点的内容,只有不断的进行习题练习,才能灵活运用知识点,即使在最后的冲刺阶段也不例外。 其三,考研的同学多关注时事、政策与新闻,特别是十七大报告中党的理论、纲领、路线和方针、政策等。当然,并不说要求考生们现在就开始着手复习时政,而是说同学们现在就应该多关心一下国际国内大事。形势与政策一般不要花很多时间,10月份后以后市场上会有很多关于时政、热点问题的小册子,可以有鉴别地买一本来看。从历年试题分析可知,中央最新政策与措施、领导人的重要讲话、关键的理论与现实问题的新提法都属于考查的重点,而全会精神则是重中之重;国际时事中,一般与美国、日本有关,特别是涉及中美两国的重大国际事件和问题也常考,而且容易作为分析题的材料来考;另外,对于中国或者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进程的推进有着重大历史或现实意义的事件也是主要的试题命制点。 明确了新大纲出台后容易形成的误区,也参考了以上大纲出台后的复习建议,心中不再茫然,并且更加明确了以后复习阶段中的重心和任务,我想,对考试的成功定会有所把握,有所期待。 【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论文完整版

西南财经大学 Southwester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 的方向选择 小组成员: 刘畅 213020204114 王月213020204063 邹琳213020204112 赵宁洋213020204118

一、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政治体制改革的概念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就已经有了,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政治体制改革始终是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的问题,历经30多年的改革历程,政治体制改革确实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随着社会发展由政治体制滋生的问题也层出不穷、群体性社会事件接连发生、贫富差距不断扩大,民众中政治体制改革的呼声也从未消退甚至,这种声音越来越多。可见,目前我国政治体制已经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建设。 (一)我国政治体制存在的问题 我国政治体制已经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建设,其问题归纳如下: 第一,权利过分集中。在政党权利配置上,政治协商制度并没有充分发挥作用。目前,由于政治协商在党政决策中的法律地位不明确,程序不规范,协商难免流于形式。在政府与市场的权力分配上,市场往往被权力过大的政府所吞没,政府在与市场企业利益关系中过多运用权力,制约市场经济的发展。 第二,权力缺乏制约和监督。权力缺乏监督是腐败的根本问题。2007年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记者招待会上答中外记者问指出“腐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权力过分集中,而又得不到有效的制约和监督”。现有的权力制约机制对一把手权利的制约常处于缺位状态,因此一把手往往是腐败几率最高的一个群体。 第三,机构臃肿、官僚主义严重。我国是官员最多的国家之一,辽宁省铁岭市有一个县长,9个副市长,20个副秘书长;河南省新乡市有16个副秘书长。官员如此之多必然造成机构臃肿、官僚主义、人浮于事、办事效率低下,并增加了行政成本。 (二)现行政治体制弊端导致了诸多社会问题 1、制约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方式转变 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国家不仅仅是从外部间接影响经济生活的上层建筑,而是作为构成经济基础主导部分的国有经济所有者,从内部对经济生活有直接的影响,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些重大举措如,党政关系、政企关系的调整,及时一种经济现象有是一种政治现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然要求在经济运行上打破条块分割,引进市场机制,完善宏观调控,实行政企分开,放权市场,就必然涉及政府职能的转变和政府机构的调整,这种调整这能依靠与经济体制改革相匹配的政治体制改革来完成。 其次,市场经济体制正常有效的运行的外在条件是指市场经济体制能否独立有效运行而不依赖于其相对的计划指令,即国家权利的运用,即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关于这一点,马克思从经济与政治的关系来论述的。公共选择理论中集权利与团理论创始人满色奥尔森,强调了政府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促进经济增长与繁荣的作用,在他的书“权利与繁荣”中他总结了政府在促进市场繁荣是所需要的两个条件,即“清晰的个人权利界定”,并且他认为“这些权利从来都不是由自然所赋予的,而是社会的—而且通常是政府的—规划设计的产物”。这就强调了这附在保障个人权利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第二个主张是“不存在任何形式的强取豪夺”意味着要规制政府权力,使其发挥更好促发展的作用。主张政府权力的恰当配置与规制对经济繁荣的用意,正好也说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离不开政治体制改革。 2、权力过分集中导致法制、腐败问题 在政党权利配置上,政治协商制度并没有充分发挥作用。目前,由于政治协商在党政决策中的法律地位不明确,程序不规范,协商难免流于形式。在政府与市场的权力分配上,市场往往被权力过大的政府所吞没,政府在与市场企业利益关系中过多运用权力,制约市场经

2015考研政治大纲解析:变动70个考点,近五年来的最大调整

2015考研政治大纲解析:变动70个考点,近五年来的最大调整 2015年考研大纲已于9月13日发布,政治科目经历了近五年来最显著的一次变动,涉及考点多达70个,其中新增21个,删除4个,调整45个。变动最集中的科目,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甚至已经无法完全用新旧知识点的对照去梳理;变动第二大的科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也在知识体系和表述上,发生大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进行了微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形势与政策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基本没有变化。 政治各科目具体调整归纳如下: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变动共有17处,其中语句合并或说法调整有14处。例如:马克思主义的含义。大纲没变,但是大纲解析重新界定了马克思主义的概念和范畴。 新增的考点有3处: 1、联系与运动、变化、发展 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党的思想路线 这个知识点的理解,一定要结合国家目前的整体政策与方针,比如当前进行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个很好的结合点。 3、国家的起源和实质 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变动最大,涉及课程体例、知识体系、具体内容与语句表述四个方面,体现了十八大之后,我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开放等领域的新进展。考生

需特别注意新增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合并后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以及修订较多的社会主义改革理论。 具体来说,新考纲的这部分由原来的十五章变为十二章。 在综述部分,将原有的两章进行了合并,重点突出讲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弱化了理论发展的过程。 在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部分,增加了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系统化讲述成果总结。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这部分内容增加了一节,指出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对改革开放的性质进行定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由四章并为一章,将生态文明建设扩展为新的一节,体现了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五位一体”新提法。 祖国统一部分,增加了党的十八大相关的关于台湾问题的解决的新内容。 外交与国际战略部分,加入了十八大提出的关于实现互利共盈的十二字外交方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依据力量部分,新增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今年无变化 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浅谈新中国政治制度改革及其发展历史

浅谈新中国政治制度改革及其发展历史 公管院 09 行政管理 03090223 陈明 新中国建国已逾60年,值此祖国花甲有余之际,我仅以一学生的角度浅析一下祖国政治制度改革的发展进程并就“党政分开”这一政策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还望老师批评和指正! 1、新中国建国以来政治制度改革侧重点回眸 (1)党政关系改革 虽然十二大提出了党政分开,但党政关系改革正式启动应该是在十三大以后。十三大报告指出,党政分开即党政职能分开。党的领导是政治领导,组织领导,思想领导。政治领导亦即政治原则、政治方向、重大决策的领导和向国家政权机关推荐重要干部。党对国家事务实行政治领导的主要方式是:使党的主张经过法定程序变成国家意志,通过党组织的活动和党员的模范作用带动广大人民群众,实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十三大以后,开始试行党政分开的改革,各级党委撤销了与同级政府部门重叠对口的职能部门,大量事务性和行政性的工作开始由行政部门和业务部门承担。但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两种错误倾向,一是简单地运用西方多党制条例下的党政关系来理解党政分开的改革,看不到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通过共产党)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实行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先发规定了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二是认为实行平党政分开哦就会削弱党的领导,看不到党政分开即党政职能分开,是领导方式‘执政方式的改变,不仅不会削弱反而会改善和加强党的领导。这两种倾向都表明雪球符合我国国情的党政分开的运行机制是个尚需继续探索的课题,同时还应看到,党政分开阻力重重还有深层次的原因。这待会儿再详细阐述。 (二)关于大部制改革 大部制改革按照业内专家的提法,是为推进政府事务综合管理和协调,按政府综合管理职能合并政府部门,组成超级大部的政府组织体

考研政治大纲(完整版本)

考研政治大纲(完整版本) 第一部分考试说明对比分析 一、考试性质 思想政治理论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大学本科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以及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基本的思想政治理论素质,并有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在专业上择优选拔。 Ⅱ.考试的学科范围 考试的学科范围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世界经济与政治。 Ⅲ.评价目标 思想政治理论考试涵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

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当世界经济与政治等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要求考生: 1.准确地再认或再现学科的有关知识。 2.准确、恰当地使用本学科的专业术语,正确理解和掌握学科的有关范畴、规律和论断。 3.运用有关原理,解释和论证某种观点,辨明理论是非。 4.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比较和分析有关社会现象或实际问题。 5.结合特定的历史条件或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背景,认识和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Ⅳ.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约22%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约3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约14%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约16%

2018考研政治大纲

2018考研政治大纲

2018年考研政治大纲 201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 Ⅰ.考试性质 思想政治理论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 有选拔性质的全国招生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大学本科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以及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基本的思想政治理论素质,并有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在专业上择优选拔。 Ⅱ.考查目标 思想政治理论考试涵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等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要求考生: 1.准确地再认或再现学科的有关知识。 2.准确、恰当地使用本学科的专业术语,正确理解和掌握学科的有关范畴、规律和论断。 3.运用有关原理,解释和论证某种观点,辨明理论是非。 4.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比较和分析有关社会现象或实际问题。 5.结合特定的历史条件或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背景,认识和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2.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联系的内涵和特点。事物普遍联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联系与运动、变化、发展。发展的实质。发展与过程。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含义及相互关系。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 事物存在的质、量、度。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及其辩证关系。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肯定和否定。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否定之否定规律及其意义。 3.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统一。唯物辩证法是伟大的认识工具。矛盾分析方法是根本的认识方法。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不断增强思维能力。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和新发展理念对唯物辩证法的创造性运用。 (三)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1.认识与实践 实践的本质、基本特征与基本形式。实践和认识活动中的主体、客体与中介。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辩证唯物主义能动反映论与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的区别。能动反映论的基本特点 认识过程中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及其相互关系。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认识过程中的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真理与价值 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真理与谬误、成功与失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价值及其特征。价值评价及其特点和功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关系。 3.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及其辩证关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必须勇于创新。自由与必然。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第一专题、中国政治制度的变革

第一专题、中国政治制度的变革 一、原始社会后期——禅让制(P1 第五点) 二、西周、西汉初-----分封制(P1第六点) 1、目的:控制全国广大地区。 2、受封者:周王子弟、亲戚,功臣和一些古帝王的后代。 3、诸侯权利:从周王那里得到土地和人民。 4、诸侯义务:(1)拥戴周王为天子(2)定期朝见周王,参加周王主持的重要典礼活动 (3)贡献财宝和特产(4)服从周王调遣出征作战。 5、作用:(1)巩固西周的统治(2)扩大了西周的统治区域,西周成为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三、秦朝-----皇帝、三公、郡县制(P6 第14点第1小点) 1、皇帝制度特点是:皇帝世袭、皇权至上、皇位独尊。 2、三公及其权力:丞相——管理行政。御史大夫——监察太尉——管军事 3、郡县制:全国分36 郡,郡下设县。 四、隋唐-----三省六部、科举选官(P11 第1点) 1、三省六部名称和作用: 三省:中书(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2、科举制度: 正式形成标志:隋炀帝――设进士科基本特征:分科考试,择优录取。 常科中最重要的两科:进士科和明经科 基本程序:州府初试合格者进京由尚书省组织“省试吏部考核后任用。 意义:是一种新的选官制度,表明我国古代选官制度已经从推荐考察为主转向以考试为主。通过较为公正公平的考试,一批有真才实学的人进入各级政权。为一批出身低微的人提供了进入仕途的机会,激励这部分人通过读书博取功名,对我国历史有深远影响。(课本(P19) 五、明清-----废丞相、设厂卫、内阁、军机处(P21 第1点) 1、明朝中央废除丞相和中书省,设六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作用:皇帝直接控制了军政大权。 2、设厂卫:东厂西厂和锦衣卫等特务机构的设置,控制人们的思想,加强了君权。 3、清朝设内阁,成为权力中枢机构,作用:加强了君权。 4、清军机处的设置时间:雍正时期目的:(1)直接目的:军事需要(2)根本目的:加强君权。意义: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 六、民国-----民主共和 1912年1 月1 日,中华民国成立。颁布了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临时约法》。 七、新中国-----人民民主、社会主义制度(课本P2、P21) 1、1949年10 月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文件《共同纲领》,主要内容是:(1)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性质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2)规定了新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和外交等方面的基本政策。 3.1954年9月,在北京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内容:(1)它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2)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 性质: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 意义:(1)这部宪法真正反映了人民的意志(2)代表了各族人民的利益(3)是我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纲领。

怎样看待当前中国政治体制改革

政治体制改革有哪些特征? 答:1、政治改革基于社会利益关系中的利益矛盾 2、政治改革是对于政治权利关系和政治权利关系的调整。 3、政治改革由政治权利主体发起和领导。 4、政治改革是有计划有步骤的政治变革。 5、政治改革是渐进而缓慢的过程。 6、政治改革以和平的方式进行。 你如何看待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政治建设,是关系到中国能否长期保持社会和谐,坚持和平发展道路的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重大问题。其中,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走势是人们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此我主要谈两个方面。 第一,我们要立足中国现实,客观地全面地认识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政治发展的走势。多年来,一直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的改革是从经济体制改革起步的,中国的改革主要是经济体制改革,似乎中国至今未进行政治体制改革。这是一个很大的误解。因为一个基本的事实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所以能够提出改革的任务,就在于当年的真理标准问题讨论造就了思想解放的氛围和民主政治的发展,中国的改革一开始就是在民主政治推动下起步的。我们国家是一个有十几亿人口的大国,我们党是一个有几千万党员的大

党,这就决定了在我国搞改革开放,搞现代化,没有民主是不行的,不能有序地推进民主也是不行的。联系三十年来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可以注意到,我们党在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过程中,既有战略,又有策略。从战略与策略相结合的角度讲,至少有以下五点是值得注意和重视的: 一是把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结合起来,并且以经济体制改革的名义推进。比如,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时候,取消了人民公社制度,建立了乡政权,设立了县人大常委会,并由公民直接选举县和县以下人大代表。事实上,三十年来,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每推进一步,政治体制改革也深化一步,从来没有停止过。特别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中国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大。当前正在实施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也具有这一特点。这次大部制改革,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内容。特别是这次改革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努力建设一个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廉洁政府,并将按照权力制约的原则,形成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机制,这对于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具有极大的意义。 二是把发展民主与健全法制结合起来,强调民主要制度化、法律化,坚持依法治国。我们党在改革开放一开始就强

2018考研政治大纲解析

要改变是,有些考纲凯程没变化,但内容缩减了。注。另外一类是在原有的内容基础之上进行了增加,就是说,表象上绝对看不出来这个凯程发生了改变。这里一般的同学看不出来,老师也很少关但是凯程的名字没有发生任何改变。也例如,联系的特点在新的考纲就由之前 2018考研政治大纲解析 早在数日前,2018考研政治大纲巨变的消息就已在考生圈内掀起层层波澜。为了尽快帮助广大考生省时高效地掌握大纲真谛,小编分享第一时间针对考生尤为关注的2018考研 政治大纲做出了深度解析。 一、2018考研政治的凯程内容与名称将产生显著变化 2018考研政治大纲将在哪些方面迎来变化,产生怎样的影响?首先,各位考生需要了解的是,考试的性质、课程的构成、考查的目标和考试的形式没有变,试卷结构以及每 一个学科在整个试卷100分之中的构成,也没有发生变化。然而,凯程的具体的内容与凯程的名字发生了改变,而这正是2018年考纲变化的最突出的地方。 2018年最新考纲凯程的调整主要体现在:增加、删除和修订了一些凯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程的调整尤为明显。据专家介绍,该门课程的凯程内容名字的 修订调整达到了50%以上,其余四门课则进行了微调。原理课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变化比较大,而政治经济学虽然也有调整变化,但并不是本质上的。本次调整分为 以下三大类: 第一,有些凯程虽然在新的考纲之中作为独立凯程出现,但是具体内容在老考纲之 中就存在。例如,在老考纲之中的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政治立场、理论品质和社会理想 "是一个独立的凯程,而新的考纲这个凯程分割为四个凯程了。这一类的增加叫形式上的增加,而实质内容是旧的考纲之中就有的。这类大家要注意。 第二,删除的内容有的是形式上的删除,有的是实质上的删除。大家一定要注意,有的凯程是没有了,但是有的核心内容或是叫基础性的知识,依然保留在教材之中,保留在 考纲之中。 第三,凯程没有变化,但具体内容发生了变化。2018考研政治大纲出现的一个重 的三个特点扩充为四个。将来考试一定会按照最新的内容加以考查。 此外,对大家考试有影响的凯程的修订就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体系概论》这门课。这门课需要大家特别注意的凯程叫做"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型常态”。 这个凯程下边的具体内容全部都发生了改变了,基本上是重写,原来的内容保留很少。据专 家透露,这个凯程考查机率应该在90%甚至95%以上。还有一个《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新增加的内容也需要大家注意,那就是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的核心,也叫十三五规划强调的核心,就是新的发展理念,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 、考生科学备考的关键:深挖大纲解析与习题

浅析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现状与前景

浅析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现状与前景 综述 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政治体制改革也就逐渐的被提上日程,但由于我国实际国情和政治改革自身的滞后性使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显得缓慢和落后。更具一份新加坡亚洲事务研究所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世界上许多国家包括中国的相当一部分民众认为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是滞后的,甚至有些人认为中国是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的。这是一个可怕的信号。它不仅反映了民众对现有的政治制度的不满,也成为西方敌对势力攻击批判中国的借口。当然,这也从侧面反映了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迫切性和必要性,深化政治体制改革迫在必行。 1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饿现状 改革是一个必要和迫切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比较敏感的问题。它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利益,有许多阻碍的因素。但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并不是停滞不前的,到目前为止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已经去得许多具体的成果。比如:领导职务终身制的废除、党和政府重叠的对口部门的取消、人事制度的改革等等这些可喜的变化都是我国始终坚持政治体制改革的结果和证明。当然,由于种种原因,当前政治体制改革任然困难重重,但我国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和决心不会改变和动摇。 2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与任务 目标是方向,内有目标的改革是盲目的,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巩固社会主义制度;二是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三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在当前和今后的的一段时间里,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发展民主,加强法制,精简结构,完善民主监督制度,维护安定团结。 3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对策探讨 政治体制改革困难重重,需要有切实可行的对策,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探讨一方面要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住进政府角色转变;另一方面要建立1 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严惩政治腐败;再者要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发扬基层民主;最后改革选举制度,深化人事制度管理改革。 总之,政治体制改革任重而道远,我们要立足国情,既不能照搬西方的民主政治模式,也不能固步自封,只有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博采众长、与时俱进,才能真正实现政治体制改革深化发展,才能带来真正的中国式民主政治。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经济飞速发展,与此同时,政治体制改革的滞后性也越来越成为阻碍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障碍。随着我国领导人最近对政治体制改革的公共表述,政治体制改革再一次成为更多人关注的焦点,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必要而紧迫。但由于种种原因,进展又相对缓慢但我国并非没有政治改革,深化政治体制改革要与经济体制改革联系起来,具体在行政、立法、司法等方面寻找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突破口。【关键词】政治体制改革现状前景 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是一个十分重要但有十分敏感的问题,由于政治体制改革牵涉到权

2016考研政治大纲:毛中特变化一览表

2016考研政治大纲:毛中特变化一览表 2016考研大纲9月18日发布,2016考研大纲将会出现哪些变动?面对新考纲我们该如何应对?新东方在线考研名师第一时间公布2016考研大纲,并进行权威解读。更多2016考研大纲解析请关注2016考研大纲解析专题,新东方在线考研频道将会对2016英语考研大纲、数学考研大纲、政治考研大纲进行深度解析,为接下来的考研冲刺提供方向性指导! 2016考研政治大纲变化——毛中特 章节2015大纲2016大纲备注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天理论成果 2.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毛泽东思想的主要 内容和活的灵魂 调整,增“活 的灵魂”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的最新成 果 新增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1.新民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 形成的发展 中国新民主义义革 命理论的实践基础 调整说法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主 要内容及其依据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 三大法宝 调整说法第五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主要矛盾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 论 1.社会主义初级阶 段及其主要矛盾 标题调整说 法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的主要矛盾 减,调整位 置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 要矛盾 增,调整位 置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2.全面深化改革 2.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 2.全面深化改革标题调整说法

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深化改革的总 目标 调整说法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正确处理全面深化 改革的重大关系 调整 3.扩大对外开放3.毫不动摇地坚持对外 开放 3.扩大对外开放 标题调整说 法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对外开放是一项基 本国策 调整 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的对外开放 实施互利共赢的开 放战略 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 平 全面提高对外开放 水平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把握经济发展新常 态 调整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政治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全面依法治国调整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体系坚守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体系和核心价 值观 合并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删除发展教育和科学删除 4.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的总体思路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的本热 质属性 调整 5.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的总体要求 删除 完善生态文明制度 体系 新增第十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

十八大之再看中国政治体制改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期末论文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 摘要: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全面改革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改革的保障,是解决目前某些深层次问题的有效途径。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针对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本文介绍我国当今的国情、政治体制,并回顾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历程,介绍了十八大推行政治体制改革的路径,以谋求更加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 关键词:基本国情;政治体制;政治体制改革;十八大; 1 我国的基本国情 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1]。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中国经济总量已跃升到世界第二位,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迈上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迈上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迈上一个大台阶,国家面貌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 2 我国的政治体制 所谓政治体制一般指一个国家政府的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及相关法律和制度,简称政体。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国家和地域,政治体制都不尽相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当家做主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的政治体制[2]。它是我国近代以来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我国历史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和共同愿望。 3 政治体制改革 政治体制改革是指以不改变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为前提的政治管理体制的改革。包括领导体制,行政机构,干部人事制度,行政法规等方面的改革,是国家政治制度的完善和发展,目的在于调整部分社会关系,提高政治与行政管理工作的效能,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等事业的发展。 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就是在不改变社会主义政治总格局和权力结构形式的前提下,对政权组织、政治组织的相互关系及其运行机制的调整和完善。 4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历程及标志性成就 4.1 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突破口的探索 1980年8月邓小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发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分析了党和国家领导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和弊端,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任务[3]。 4.2 我国政治体制改革蓝图的规划 党的十二大之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和深入,对政治体制改革提出了愈益迫切的要求,1986年,邓小平多次指出,重要的是政治体制改革不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政治体制改革同经济体制改革应该相互依赖,相互配合。(7)十三大将政治体制改革问题列为重要内容,阐述了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性质、目标以及方法、步骤等一系列问题。(8从此,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开始由单项改革进入到有目标有步骤地全面配套改革的阶段。 4.3 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全新目标 十四大以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逐步确立了以坚定党的领导,确保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寓意的治国相结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更加广泛、充分、健全的人民民主为全新目标的政治体制改革。1992年10月,根据邓小平南方谈话精神,党的十四大提出了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为主要内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绝不搞西方的多党制。并提出今后政治体制改革的十大主要任务[3]。1996年10月中共十四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总要问题的决议》。这一决议的贯彻为继续深化改革创造了良好的氛围。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在北京召开,对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等问题提出了新的论断。大会指出,依法治国是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4]。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第一次提出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概念,明确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步入了新里程。2004年9月中共十

2018高考政治考纲解读与知识整理

2018年高考政治考点解读与梳理 【适用于高中文科生】 为便于指导高三学生进行高考政治系统复习,夯实教材基础知识,构建板块、模块知识体系,有效理解考纲考点,全面把握高考方向,依据高考政治考试大纲,特对《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四个必修模块的考点知识进行解读梳理。 第二篇:知识归纳与整理 第一部分经济生活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考点1:货币的本质 一、商品的基本属性 【特别提示】 1.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 2.判断一种物品是否属于商品的方法: (1)定义法,凡是商品都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属性法,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凡是商品都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但并非有使用价值的物品都是商品。 (3)根据所处的具体环节来判断。劳动产品只有处于流通领域才是商品,一旦离开流通领域而进入消费领域,劳动产品就不再是商品。 3.假冒伪劣产品不是商品,因为它们不具有该产品作为商品时应该具有的使用价值。 4.密切关注商品价值实现的过程及其重要意义。商品价值的实现过程就是商品的使用价值被消费者接纳的过程,就是商品生产经营者获得经济效益的过程,也是接受市场检验的过程。 二、货币的本质 1.货币的产生、含义和本质: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货币是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2.货币与一般等价物的区别与联系 (1)区别:一般等价物比货币出现得早,不固定;货币出现得晚,能够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 (2)联系: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二者都是商品,都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特别提示】金银饰品不是货币,金银纪念币是货币 ①金银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成为货币,但金银饰品不可以成为货币。 ②金银纪念币是货币。金银纪念币是由国家发行的,是一种法定货币,纸币也是由国家发行、强制使用的,但金银纪念币相对于一般纸币而言,又具有其特殊性,其既是国家法定货币,又具有一般商品的属性。 3 职能作用标志词 基本职能价值尺度 表现和衡量商品价值的大 小 标价、价格 流通手段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购买、买卖、现场交易 其他职能贮藏手段社会财富的代表保存、退出流通领域支付手段 偿还债务、赊账、支付利 息、工资、税款等 赊销赊购、还债、地租、 利息、税款、工资 世界货币在世界市场上作为流通手购买外国货、国际收支

对于中国政治体制的改革的认识

对于中国政治体制的改革的认识 2012年3月14日,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强调“现在改革到了攻坚阶段,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的成功,经济体制改革不可能进行到底,已经取得的改革和建设成果还有可能得而复失,社会上新产生的问题也不可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温总理的讲话将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与当前的改革攻坚、与以往改革建设成果的得失相联系,实际上阐明了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对于当前改革整体推进的作用与意义。 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伴随着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30年的历程,30年的艰辛历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一个被西方认为“没有民主”的国家可以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创造出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个人认为对其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可以有以下认识: 一、30年来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始终与其他改革相伴而行。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是同时起步的,政治体制改革甚至还早于经济体制改革。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领导人一直在强调政治体制改革。十三届四中全会后,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仍然十分重视政治体制改革问题。江泽民同志多次强调,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和完备的法制,是我们的根本目的和根本任务之一,也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就是要兴利除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们都要牢牢掌握社会主义民主的旗帜。党的十六大之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二、30年来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究竟取得了哪些绩?,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党政关系日趋规范化、制度化,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日趋完善和成熟,逐步走上了“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轨道。第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若干制度逐步完善和发展。30年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逐步完善和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民主制度逐步健全和完善。第三,选举制度改革取得重大进展。第四,机构改革取得一定成效。政府机构改革是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结合部。第五,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取得一定成果。第六,法制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依法治国成为基本方略。 三、30年来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1.我们始终强调走自己的路,绝不照搬西方民主模式,突出了民主政治发展的“中国特色”。 2.我们始终坚持把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结合起来,突出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3.我们始终把发展民主与健全法制结合起来,强调民主要制度化、法律化,坚持依法治国,突出了制度建设这个核心。 4.我们始终坚持把政治体制改革与尊重和保障人权结合起来,把发展民主法制与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和改善民生结合起来,把选举票决民主与协商民主结合起来,依法保证全体社会成员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突出了人民民主这一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从而调

关于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几个问题

关于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几个问题 政治和经济有机统一的政治观目前很少有人讲,实际上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政治观上的重要体现和宝贵遗产。当一个国家和民族动用所有的政治组织和力量都参与到一件关系到这个国家和人民根本利害的大事,无论这件事具体涉及什么领域和内容,经济的、军事的、天灾瘟疫,等等,这件事实际上都具有政治的性质。政治最浅白的解释,就是动用国家的强制力和一切政治组织的力量解决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和公共需求所需要解决的一切问题。因此,我们动用全国之力进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所包含的国家和社会变革绝不仅仅限于经济主体所进行的资源交换和满足供求关系等方面,这里面包含着在政治领域所进行的一系列变革,本质上体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一系列联动关系。并且对于搞市场经济,我们也是从政治的高度,从关系到国家和民族发展大计,从关系到人民的根本利害这样的高度来看待的。 从这种大政治观的视角看,我国30多年来在执政党和政府领导和组织下所进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既是一场伟大的经济变革,也是一场伟大的政治变革。评价这场变革的成败,归根到底要看我们搞市场经济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也就是邓小平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提出的“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

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除此,没有其他更为根本性的标准。因此,评价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成败,最为根本的就是看我们的政治体制改革是否满足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更确切地说就是与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否相适应。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需要,把经济建设搞上去了,政治体制改革就是成功的;不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需要,甚至阻碍和干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需要,就是失败的。这是评价政治体制改革成败最为根本性的标准。当然,还有一个阶级性的判断标准,就是我们搞市场经济,是最终使少数人富裕还是使大多数人共同富裕?是最终巩固和坚持了人民当家作主、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信仰,还是最终放弃了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不过这后一个阶级性标准最终要靠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来检验。我国目前虽然还存在着如****蔓延和社会资源分配不公、贫富分化以及发展不平衡等严重问题,但这些问题正处于解决和调整的过程中,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仍是第一位的任务。 邓小平关于《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讲话的核心主题是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也就是党的执政制度的改革。要点是主张“党政分开”、“下放权力”,解决把一切权力横向集中到党委、纵向集中到中央的“权力过分集中”的问题,以充分发挥政权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