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政府经济学名词解释

政府经济学名词解释

政府经济学名词解释
政府经济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政府经济是一种与企业、个人经济活动相对应的经济行为,即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经济管理。其中,政府财政分配及其提供公共服务在政府经济活动中居核心地位。

2、政府经济学是专门研究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管理规律的学科。

1、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在有些领域不能或不能有效发挥作用,达不到资源有效配置的目的。也就是达不到经济学所讲的“帕累托效率”。

2、竞争失灵:市场处于不完全竞争状态,也称之竞争失灵。在现实经济运行中,市场往往达不到完全竞争状态,而是存在垄断,即不完全竞争。至于垄断的具体情况,还可进一步划分,主要包括完全垄断、寡头垄断和垄断竞争。

3、信息的不对称:通常是指进行商品和劳务交易的双方,由于所掌握的信息量不相等,不能有效开展公平竞争,从而对资源配置产生扭曲。

4、社会公平:是指社会成员对收入分配差距的心理承受能力。

5、经济公平:是指生产要素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对比关系。

6、自然垄断:有时也称之为天然

垄断,是与某些商品和劳务自身的

特点有关,即这类商品和劳务在由

一家企业提供时其成本比由多家企

业提供时低,有利于节约社会资源。

供电、供水、供气等公用事业服务

的生产和提供,具有明显的自然垄

断特征。

7、洛伦茨曲线:在个人收入分配领

域,人们通常用洛伦茨曲线衡量收

入差距,以及收入分配不公平的状

况。洛伦茨曲线由统计学家洛伦茨

提出,用累积的一定人口数量占总

人口的百分比与这部分人口所获得

的收入占总收入百分比的对应关系

来表示。

1、公共物品是与私人物品相对

应的一个概念,具有消费的非竞争

性、消费的非排他性、效用的可分

割性、消费的强制性特征。一般不

能或不能有效通过市场机制由企业

和个人来提供,主要由政府来提供。

2、消费的非竞争性是指在给

定的生产水平下,向一个额外消费

者提供商品或服务的边际成本为

零。消费者对某一物品的消费,不

会减少或影响其他消费者对同一物

品的消费。消费者人数的增加并不

对生产成本产生影响。

3、俱乐部物品:可能发生拥挤的公

共物品,布坎南称之为"俱乐部物品

"。当消费人数低于拥挤点时,该物

品是非竞争的,而当消费人数超过

拥挤点时,这种物品的消费就变成

竞争的。

1、外部效应:经济学中的外部

效应(外部性)是指,在实际经济

活动中,生产者或消费者的活动对

其他生产者或消费者带来的非市场

性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有益的,

也可能是有害的。有益的影响(收

益外部化)称为外部经济性,或正

外部性;有害的影响(成本的外部

化)称为外部不经济性,或负的外

部性。

2、庇古税:在存在外部成本的情况

下,如果政府向有关企业或个人课

以相当于他们造成的边际外部成本

的罚款或税收,外部成本就成了有

关当事人的内部成本,他们在决策

时就会考虑到这些成本,从而避免

效率损失。由于这一纠正外部成本

的方法是英国经济学家庇古首先提

出的,所以又叫做庇古税.

1、公共选择:一般是指在政府

经济活动中,如何通过政治程序决

定公共物品生产、供给等问题。其

基本原理是,将经济学的分析方法

用于非市场的政治领域。

2、直接民主:是指社会成员以

投票等形式,直接参加公共物品生

产和供给决策,参与社会政治、经

济和其他事务管理。

3、投票悖论:在投票选择中出

现有悖于日常逻辑推理的现象。如

在A、B、C三个方案中,A和B选

择,A以2:1的票数获胜。在B和

C的选择中,B以2:1的票数获胜。

然而,在A与C的选择中,C又以

2:1的票数获胜。因而,无法确定

最后获胜的方案。如果根据一般的

推理,A优于B,而B优于C,则

一定是A优于C,而上例中的结果

是C优于A。

4、票决循环:在投票选择中出

现的无法选择最优方案的现象。如

在A、B、C三个方案中,A和B选

择,A以2:1的票数获胜。在B和

C的选择中,B以2:1的票数获胜。

然而,在A与C的选择中,C又以

2:1的票数获胜。因而,无法确定

最后获胜的方案。如果根据一般的

推理,A优于B,而B优于C,则

一定是A优于C,而上例中的结果

是C优于A。如果上述配对投票能

一直进行下去,则会出现A和B选

择,A获胜,B和C选择,B获胜,

A与C

选择,C获胜,B和C选择,

B获胜,……,这样不断循环下去,出现了“票决循环”的现象,但无法在A、B、C三个方案中选择最优方案。

5、阿罗认为,一般来说在多数原则下,要找到一个满足民主社会公共选择所有标准的集体决策规则是不可能的。不能指望一个民主社会能够做出一个前后一致的决策。该结论被称之为阿罗不可能定律。

1、政府支出相对量是指政府支出数量与国民经济其他经济指标的关系。

2、购买性支出是指政府以购买者的身份在市场上采购所需的商品和劳务,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政府购买性支出,遵循市场经济的基本准则,即实行等价交换。对市场运行而言,购买性支出,对消费和生产具有直接影响,可广泛用于调节各项经济活动。一定时期内政府购买性支出的规模与结构,对市场物价、有关产业发展有重要调控作用。

3、转移性支出是指预算资金单方面无偿转移支出,如社会保障支出、财政补贴等。转移性支出,由于是价值单方面无偿转移支出,就不可能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而是为了实现政府特定的经济社会政策目标。

1、公共投资:是指政府将一部

分公共资金用于购置公共部门的资

产,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所形成的

支出,它是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基

本手段,也是政府提供公共劳务的

前提与基础。

2、财政投融资:是指政府为了

加强宏观调控,以实现特定的政策

目标为目的,运用信用手段,直接

或间接有偿筹集资金和使用资金的

政府金融活动。财政投融资是一种

政策性投融资,它既不同于无偿拨

款,也不同于一般商业贷款。

1、社会保障制度:是以社会的

共同力量对社会成员因各种个人难

以抗拒的客观原因导致难以维持必

要生活水平时提供物质保证的制

度,是具有经济福利性质的社会稳

定制度。

2、社会保险:是指以劳动者为

保障对象,在劳动者年老、疾病、

伤残、生育、失业等原因暂时或永

久性失去劳动能力或劳动机会,从

而部分或全部地失去正常收入时提

供物质帮助,以保障劳动者及家属

基本生活的通过国家立法建立的保

障制度。

3、现收现付式:这是一种以

近期收支平衡原则为依据的社会保

障基金筹集模式。这种模式要求当

年或近期所有参保单位,按照统一

的比例提取社会保险基金,在收支

过程中实现基本平衡。

4、财政贴息:是指为了国家宏

观调控的需要,政府财政对使用某

些规定用途银行贷款的企业,就其

支付的贷款利息提供的一种补贴。

其实质是政府财政代替企业向银行

支付全部或部分利息,是政府财政

支持有关企业或项目发展的一种有

效方式。

5、税收支出:是指以特殊法律条款

规定的、给与特定类型的活动或纳

税人以各种税收优惠待遇而形成的

政府收入损失或放弃的收入。

1、政府收入:亦即财政收入或

公共收入,是指政府为履行其职能

而筹集的一切资金的总和。从动态

的角度看,政府收入是政府筹集财

政资金的过程;从静态的角度看,

政府收入是用货币表现的一定量的

社会产品价值。

2、税收:政府凭借公共权力取

得收入,首先表现为政府拥有课税

权。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利,按

照预先确定的标准,强制地、无偿

地向社会成员收取实物或货币,以

取得财政收入的工具。税收是政府

凭借政治权利强制征收的,体现凭

借国家政治权利对国民收入的特殊

分配。

3、政府收入效应:是指经济主

体因为政府组织收入而在其经济选

择或经济行为方面做出的反映,或

者说是指因国家征税而对消费者的

选择以致生产者的决策所产生的影

响。这种政府收入的效应,就是我

们所讲的政府收入的调节作用。由

于政府的收入对经济会产生这样的

效应,因此,政府完全可以利用收

入这一手段,来实现自己宏观调控

经济的目标。政府的收入对纳税人

经济的影响行为会产生两个方面的

效应,即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4、政府收入的替代效应:是指

当政府对不同的商品实行征税或不

征税、重税或轻税的区别对待时,

会影响商品的相对价格,使经济主

体减少对征税或重税商品的购买

量,而增加对无税或轻税商品的购

买量,即以无税或轻税商品替代征

税或重税商品。

1、税收制度:是国家各种税收

法律法规和征收管理办法的总称。

它是国家向纳税单位和个人征税的

法律依据和工作规程。主要包括税

收法律、条例、实施细则、征收管

理办法等。

2、税负转嫁:是指在商品交换

过程中,纳税人通过各种途径将其

所交纳的税款全部或部分地转移给

他人负担的经济过程和经济现象。

3、税收归宿:也称为税负归宿,

它是指处于转嫁中的税负的最终落

脚点。

4、税收三性:同国家取得公共

收入的其它方式相比,税收具有其

鲜明的形式特征,即具有无偿性、

强制性和固定性,这就是人们通常

所说的“税收三性”。这三个形式特征是税收本身所固有的,是一切社会形态下税收的共性。

5、课税对象:是指对什么征税,是税收征收的目的物,它反映这个税种征税的基本范围和界限。凡是列入征税对象的,均属于该税的征收范围。国家通过法律确定的征税对象,是不同税种相互区别的主要标志,是税收制度的基本因素之一。

6、纳税人:即纳税义务人,是指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纳税人是纳税的主体。

7、计税依据:是指课税对象的计量单位和征收标准。

8、免征额:是指税法规定的征税对象中免于征税的数额,它是按照一定标准从全部课税对象中预先确定减除的部分。

1.流转税是以商品流转额和非商品流转额为课税对象的各种税收制度的总称。与其它类型税收制度相比,流转税具有明显的特点和功能。

2.财产税是对纳税人所拥有的财产课征的税种。财产主要包括不动产和动产。财产税具有税源稳定、税负难以转嫁的特征。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财产税具有其重要功能。

3.行为税是以特定行为做为课税对象的税种。行为税具有课税对象单一、税源分散、税种灵活的特点。政府开征特定行为税的功能,主要是对纳税人的特定行为进行调节,达到国家一定的政治、经济、社会目的,一般带有“寓禁于征”的性质。其主要目的往往不是为了增加财政收入。

4.耕地占用税是对占用耕地建房或从事其他非农业建设的单位和个人,按其占用耕地面积一次性定额征收的一种税。耕地占用税的征税对象,是建房或从事其他非农业建设占用的耕地。耕地占用税的纳税人,是占用耕地建房或者从事其他非农业建设的单位和个人。耕地占用税实行地区差别幅度定额税率。

5.土地增值税是对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地上建筑物及其附着物,并取得收入的单位和个人,就其转让房地产所取得的增值额征收的一种税。土地增值税的纳税人,是在我国境内有偿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地上建筑物及其附着物并取得收入的单位和个人。土地增值税实行四级超率累进税率。

6.房产税是以房产为征税对象,依据房产价格或房产租金收入向房产所有人或经营人征收的一种财产税。房产税的纳税人是房屋产权所有人。房产税采用比例税率。房产税计税依据有两种。与之相适应的应纳税额的计算也分两种:即

从价计征和从租计征。

7.印花税是对经济活动和经

济交往中书立、使用、领受应税凭

证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种税。印

花税的征税对象是税法列举的各种

应税凭证。印花税的纳税人是指在

我国境内书立、使用、领受上述应

税凭证并应依法履行纳税义务的单

位和个人。印花税的税率根据应税

凭证的性质,分别规定了比例税率

和定额税率两种形式。

8.车船税是对在我国境内车船管理

部门登记的车辆、船舶依法从量定

额征收的一种税。车船税的征税对

象或征税范围是依法在公安、交通、

农业、渔业、军事等具有车船管理

职能的部门登记的车船。车船税的

纳税人是对车船拥有所有权或管理

权的单位和个人。车船税对应税车

船实行有幅度的定额税率。

1、国有资产是指在法律上由国

家代表全体人民拥有所有权的各类

资产。具体来讲,是指国家以各种

形式投资及其收受益、拨款、接受

馈赠、凭借国家权力取得或者依据

法律认定的各类财产或财产权利。

2、二部定价法是指在公共定

价时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承担资

本成本的准入费,一部分是承担经

营成本的使用费,准入费在一定时

期是固定的,使用费则随着使用量

的增加而增加。

3、行政规费是指政府机关为某

些特定的单位和个人提供相应服务

所收取的费用,如办理结婚证、护

照等收取的工本费、手续费等。这

些收费主要是配合国家对有关行

为、活动的统计、管理,并适当弥

补政府管理成本费用,不以增加政

府收入为目的。

1、公债依存度:是指一国当年

的公债收入与财政支出的比例关

系。

2、比例偿还法:比例偿还法是

政府按公债数额,分期按比例偿还,

这种方法是政府直接向公债持有者

偿还,不通过市场,所以又称为直

接偿还法,这种方法包括平均比例

偿还、逐年递增比例偿还、逐年递

减比例偿还等具体形式。

1、政府预算管理体制:主要由

预算管理级次的规定、预算管理权

的划分、用品收支范围的确定和预

算调节制度的安排等方面的内容组

成。

2、复式预算:是按收入来源

和支出性质的不同,将预算年度内

的全部财政收支编入两个或两个以

上的计划表格。

3、部门预算:是指各主要部

门汇总编制的本系统的财政收支计

划,由本部门所属各单位预算组成。

本部门是指与本级政府财政部门直

接发生预算拨款关系的地方国家机

关、军队、政党组织和社会团体。

1.财政政策是指政府根据客观

经济规律的要求,为达到一定的目

标而采取的财政措施和手段。

1、税收管辖权:也称课税权,

是国际税收领域中的一个核心概

念,系指一国政府在其主权范围内

对税收事务的管辖权力,是国家主

权在税收领域中的体现。

2、政府外债:是指国家作为债

务人,向外国政府和国际金融组织

借款以及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发行债

券所形成的债务。

政府经济学整理

政府经济学syllabus 课程准备 (一)政府经济学的逻辑起点 (二)政府经济学的体系脉络 几个概念 Public Finance Government Finance Public Economics Public Sector Economics Economics of Government 几对关系 1 .政府经济学与财政学的关系 2. 政府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 3. 政府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 4. 政府经济学与福利经济学的关系 5. 政府经济学与政治学、伦理学的关系 6. 政府经济学公共经济学的关系 第一章 1.政府经济学与财政学 政府经济学是在财政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财政学的研究范围只限于财政收支本身;而政府经济学不仅研究财政收支问题,而且还研究财政对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影响及公平问题。 相对于财政学而言,政府经济学增加了两大领域的内容:一是关于政府公共选择和公共经济决策的内容;二是关于政府公共选择和公共政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2. 政府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研究内容,用一句话概括? 研究经济人行为的最优化实现问题以及相互作用条件下所达成的市场均衡状态。 研究了供求—价格模型、消费与生产调节及收入分配均衡等微观单位的直接经济行为。 政府经济学把政府本身看成是一个单个经济单位,对其经济行为是否实行最大化进行分析 在政府经济学中,微观经济学的一些主要分析工具,如供求分析、成本—收益分析、均衡理论、边际效应理论等在政府经济学中被广泛应用 3. 政府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研究内容,用一句话概括? 在“看不见的手”无法实现经济稳定的时候充分发挥“看得见的手”对经济的干预以实现经济增长、通胀、就业等的良性态势 在微观层次上,主要起作用的是价格,市场价格调节生产和消费,而政府调节作用有限;在宏观层面,价格调节相对有限,而政府调节十分重要。政府的功能与宏观经济学中提出的充分就业、物价稳定、长期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等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相一致。 4.政府经济学与福利经济学 福利经济学是关于社会福利和个人分配最大化的经济学分支 福利经济学在理论上围绕以下三个命题构建:公 共利益问题(相互竞争的经济体系中,买卖双方 是否有公共利益?);公平分配问题;社会福利 问题 福利经济学判断政府经济政策合适性的标准主 要是公平与效率问题。 政府经济学除了研究社会福利外,还要关注经济 的稳定或者经济结构的改善,也就是说除了福利 经济学所要关注的,政府经济学还要关注宏观经 济学所关注的。另外,福利经济学中的帕累托最 优原则已成为政府经济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5. 政府经济学与政治学、伦理学 政府首先是一个政治组织,因此多数政府决策的 出发点是政治性的,政府经济学中的公共产品理 论、公共选择理论等就是为规范政府的经济行为 而引入的,它将政府的经济行为同投票联系在一 起考虑,由选民用选票决定生产什么公共产品、 生产多少公共产品、通过什么方式生产公共产 品,来选择合理者的政府的经济行为、合理的财 政收支、合理的公共企事业和经济政策等; 这一系列的选择本身就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政治 博弈过程,可能对政府经济行为作出约束和规 范; 在选择过程中,必然会涉及伦理标准和社会结构 问题。 6. 政府经济学与公共经济学 “公共经济学是政府经济学的前身,政府经济学 建立在公共经济学基础之上。公共经济学扩展了 财政学,与政治学开始交叉,为政府经济学的形 成做准备。如果说政府经济学发源于财政学,那 么可以认为公共经济学是财政学到政府经济学 之间的桥梁。” 杨龙:“政府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学科特色”,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 第4卷第2期,第42页。 总结 政府经济学由财政学发展而来,它研究政府的财 政收支、财政收支对公共经济的影响和公共部门 经济的合理性与必要性 政府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有密切联系,它把政府 看成是一个单体经济单位,对公共部门的经济行 为是否实现最大化进行分析 政府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之间的渊源更深,它把 政府职能归纳为资源配置、收入分配调节和经济 稳定 政府经济学从福利经济学中引入了帕累托最优 原则,用于对政府经济行为进行分析。 政府经济学进一步发展了公共经济学。 几个特点 一是学科的交叉性 从历史看,政府经济学吸收了财政学、宏微观经 济学、福利经济学、公共选择理论和(新)制度 经济学的理论成果和研究方法,同时使用了政治 学和行政管理的共同研究对象,在对政府行为的 研究中纳入了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和研究框架。 从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开始,政治和经济就开 始交织在一起,随着凯恩斯主义的兴起,国家对 经济的干预更有了理论依据。 到了20世纪70、8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陷入“滞 胀”状态,西方新政治经济学的各家各派为其号 脉: 以布坎南为代表的公共选择学派认为“滞胀”源 于政府调控缺陷,公共政策失效和政府利益扩展 以及官僚寻租; 新制度主义侧重于制度因素的经济影响分析, 科斯利用产权理论阐述了政府对产权的安排对 经济发展的影响; 诺斯利用制度发展理论解释经济发展的内生变 量。 这些理论学说共同催生了政府经济学的诞生,使 政府经济学一出现就综合了多个学科的理论和 方法。 二是理论与实践并重 政府经济学的产生是现实的需要推动的,也是经 济理论发展的必然结果,所以政府经济学要求建 立逻辑推衍的理论体系,但是又必须关注现实, 对经济现实变化做出回应或提出政策主张。 比较成熟的政府经济学体系是建立在政府经济 职能实践管理的经验基础上的,是参与和管理本 国经济的理论升华。 三是在研究方法上,实证研究方法与规范研 究方法的结合,实然与应然结合。 1. 一个对象——政府经济行为 2. 两条理论——公共选择理论和公共产品理 论(外部性理论) 3. 三根支柱——公共收入、公共支出和收入再 分配 1. 一个对象——政府行为 廉价而又高效的政府 公平与效率兼顾的政府 中央与地方两个积极性的政府 2. 两条理论 公共产品理论: 政府经济行为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公共选择理论: 政府经济行为的合法性与合理性。 外部性理论: 政府经济行为的边界。 政府除对辖区内居民负有政治责任外,还参 与非市场 性社会生产活动和非市场性社会财富再分配(义 务教育、 环境保护、社会基础设施整治、收税、社会保障 等) 2. 三根支柱 公共收入:税收、行政性收费、罚款、借贷等 公共支出:政府采购、转移性收支 收入再分配:税制、社会保障体系 一、政府经济学的定义 (一)什么是政府? 政府是国家机器的最主要组成部分。 广义政府(Government):泛指一切国家机关;英 国《大众百科全书》定义“由政治单元在其管辖 的范围内制定规则和进行资源分配的机构”。政 府的功能是:立法;司法;执行、行政管理; 狭义政府(Administration)专指一个国家和地方 的行政机关; 美国定义:政府是一个国家或社会的代理机构。 我国宪法中“人民政府”指各级行政机关,即狭 义政府。 (一)什么是政府? 政治学:统治集团借以实现其统治意志的政治统 治机关; 行政学:根据官僚制原则组织起来的国家行政机 关,即行政组织; 经济学:政府是经济生活中的一个特定主体。与 一般经济组织的区别是具有强制性和公共性。 1、政府组织的特征 公共性:政府的一般功能在于维护社会的公共利 益,解决社会的公共问题; 普遍性:政府功能涉及社会的所有领域和所有个 体; 强制性:强制性是公共权力得以成立并运行的 基本保证;强制性是以国家暴力为后盾的; 非营利性:政府在履行其社会职责时,并不能完 全只考虑直接成本和收益; 阶级性:国家是占统治地位的阶级意志的体现, 政府履行国家职能表现阶级意志。 2、政府与企业组织比较 政府 权力自然完全垄断 组织目标:社会福利最大化 没有破产、被兼并 信息较多不对称

考试说明、名词解释、简答(政府经济学)

一、名词解释 1.政府经济 政府经济,是一种与企业、个人经济活动相对应的经济行为,即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经济管理。 2.政府经济学 政府经济学是专门研究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管理规律的学科。 4.信息的不对称 信息的不对称通常是指进行商品和劳务交易的双方,由于所掌握的信息量不相等,不能有效开展公平竞争,从而对资源配置产生扭曲。 5.社会公平 社会公平是指社会成员对收入分配差距的心理承受能力,是一种价值判断,受社会文化传统、意识形态、经济发展水平、人们的经济地位等多种因素影响,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和可变性。6.消费的非竞争性 消费的非竞争性则是指消费过程中的这样一种性质:一些人对某一产品的消费,不会影响另一些人对这一产品的消费,一些人从这一产品中的受益不会影响另一些人从这一产品中的受益,受益对象之间不存在利益冲突。换言之,增加消费者的边际成本为零。 8.公共物品 公共物品是与私人物品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消费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特征,一般不能或不能有效通过市场机制由企业和个人来提供,主要由政府来提供。 9.生产的外部经济性 生产的外部经济性指企业和个人的生产经营活动,对他人产生了积极影响。 10.消费的外部不经济性 消费的外部不经济性指企业等社会组织和个人的消费行为,对其他企业和人产生的消极影响。 11.产权 产权是经济当事人对其财产(物品或资源)的法定权利,这一权利是排他的、可转让的和永久的。 12.全体一致原则 全体一致原则,是指由于所有的人都能从公共物品的提供中受益,社会成员可就公共物品供给与其所需要征收的税收达成一致。 13.多数裁定原则 所谓多数裁定原则,是指要通过一个方案,必须有一半以上的人赞同。多数裁定原则还可具体分为简单多数原则、有条件多数原则。 14.中位选民 所谓中位选民,是指他的偏好落在所有选民偏好序列的中间。15.购买性支出 购买性支出是指政府以购买者的身份在市场上采购所需的商品和劳务,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16.转移性支出 转移性支出是指预算资金单方面无偿转移支出,如社会保障支出、财政补贴等。 17.公共投资 公共投资是指政府将一部分公共资金用于购置公共部门的资产,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所形成的支出,它是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基本手段,也是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前提与基础18.行政管理支出 行政管理支出,就是指政府财政用于国家各级立法机关、行政管理机关、司法机关行使公共管理职能所需要的经费开支。20.社会救济 社会救济,又称为社会救助,是指国家和社会向由于贫困及各种灾害等原因造成的不幸者组成的社会脆弱群体,无偿提供物质援助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21.财政贴息 财政贴息是指出于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需要,通过财政对使用某些规定用途的银行贷款的企业就其支付的贷款利息提供的一种补贴。 22.政府收入规模 政府收入规模,是指政府究竟可以组织多少财政收入,也被称为政府收入的数量界限。 23.政府收入效应政府收入效应是指经济主体因为政府组织收入而在其经济选择 或经济行为方面做出的反映,或者说是指因国家征税而对消费 者的选择以致生产者的决策所产生的影响。 24.课税对象 课税对象是指对什么征税,是税收征收的目的物,它反映税种 征税的基本范围和界限。 25.纳税人 纳税人即纳税义务人,是指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 位和个人。 26.增值税 增值税是对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 以及从事进出口的单位和个人取得的增值额为课税对象征收的 税种。 27.印花税 印花税是对经济活动和经济交往中书立、使用、领受应税凭证 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种税。 28.国有资产 国有资产是指在法律上由国家代表全体人民拥有所有权的各类 资产。具体来讲,是指国家以各种形式投资及其收益、拨款、 接受馈赠、凭借国家权力取得或者依据法律认定的各类财产或 财产权利。 29.罚没收入 罚没收入指法院、检察院、海关、工商、税务、质监等国家司 法机关和行政执法机关,对各类违法行为给予罚款取得的收入、 没收财物的变价款收入等。 30.自由公债 自由公债也称为自由认购公债,即不附带任何强制性条件,由 应募者自由认购的公债。 31.公债风险 公债风险是指政府在运用公债组织收入和安排支出过程中,由 于财政制度和财政手段的缺陷,以及多种不确定的经济因素所 造成损失和困难的可能性。 32.政府预算 政府预算是指一个国家的各级政府编制的年度财政收支计划。 33.复式预算 复式预算是按收入来源和支出性质的不同,将预算年度内的全 部财政收支编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计划表格。 34.公平分配 公平分配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是指在一定的社会范围内和一 定的社会道德规范下,社会成员之间和可以支配的经济资源之 间的均衡和协调。 35.充分就业 充分就业是与失业相对应的一个经济范畴,是指凡是有工作能 力的并且符合法律规定具有工作资格的人均可以找到有报酬的 工作的一种社会就业状态。 36.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根据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为达到一定的目 标而采取的财政措施和手段。 37.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为实现其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用的各种控 制和调节货币供给量或信贷规模的方针和措施的总称。 38.扣除法 扣除法也叫列支法,是指居住国政府行使居民税收管辖权时, 将纳税人的国内所得和国外所得汇总后,扣除纳税人来源于国 外所得所缴纳的外国税额而仅就其余额按居住国政府规定的税 率征税的方式。 39.抵免法 抵免法是指居住国政府行使居民税收管辖权时,通过允许纳税 人以在国外缴纳的税款冲抵本国汇总国内外所得按本国税率所 计征的税额的方法。 二、简答 1.什么是政府经济?如何理解政府经济? 政府经济,是一种与企业、个人经济活动相对应的经济行为, 即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经济管理。可以从以下几 个方面理解政府经济:(1)政府经济活动的主体是各级政府; (2)政府经济的客体是政府所参与分配的部分国民收入或国民 生产总值,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宏观调控的国民经济系统;(3) 政府经济的形式主要表现为政府收入、政府支出以及宏观经济 管理;(4)政府经济的依据是社会公共权力;(5)政府经济 的目的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2.如何认识市场失灵与政府经济的必要性? 一般而言,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在有些领域不能或不能有效 发挥作用,达不到资源有效配置的目的,也就是达不到经济学 所讲的“帕累托效率”。从各国市场经济实践分析,市场失灵 有各种各样的表现,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市场处于不完全 竞争状态;(2)公共物品;(3)外部效应;(4)信息的不 对称性;(5)市场的不完整性;(6)收入公平分配;(7) 宏观经济的稳定与增长。现代市场经济理论认为,市场失灵的 存在和有效配置资源的需要,是政府干预经济活动合理性的依 据。既然这些领域市场机制不能有效发挥作用,为实现资源合 理配置,就需要政府干预。 3.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有哪些? 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 收入分配。(2)经济稳定与发展。。(3)资源配置。4.简 述公共物品的特征。 4.简述公共物品私人供给需要的条件。 私人若想成功地提供某些公共物品,需要一系列的条件:(1) 私人供给的公共物品一般应是准公共物品。(2)准公共物品的 规模和范围一般较小,涉及的消费者数量有限。(3)在公共物 品的消费上必须存在排他性技术。(4)更为关键的是,私人若 想成功地提供公共物品必须要有一系列制度条件来保障。 5.简述外部效应的类型。 外部效应可分为四种类型:(1)生产的外部经济性;(2)消 费的外部经济性;(3)生产外部不经济性;(4)消费的外部 不经济性。 6.简述阿罗不可能定律的内容。 在民主社会,集体决策规则应满足下列标准:(1)无论选民的 偏好结构是什么样的,它必须能产生一种决策。(2)它必须能 对所有可能的结果进行排序。(3)它必须对个人偏好做出反应。 (4)它必须前后一致。(5)社会对A和B的排序只取决于个 人对A和B的排序。(6)排除独裁。阿罗经过研究后认为, 一般来说,要找到一个满足所有这些标准的规则是不可能的。 不能指望一个民主社会能够做出一个前后一致的决策。该结论 被称之为阿罗不可能定律。 7.简述政府采购的含义及特点。 政府采购,是一个国家的各级政府为了从事日常的政务活动或 提供公共服务,以及事业单位和提供公共服务的团体为了开展 业务活动,利用国家财政性资金和政府借款购买货物、工程及 劳务的行为。政府采购有以下特点:(1)资金来源的公共性; (2)采购目的的非盈利性;(3)采购管理的公开性;(4) 采购范围的广泛性;(5)采购的数额巨大。 8.简述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公共投资的作用。 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公共投资的具体作用表现在:(1)政府进 行公共投资是弥补市场失灵、有效配置资源的重要途径。(2) 通过政府进行公共投资,有利于强化国有经济在关系国计民生 的重要产业领域的地位。(3)政府公共投资是政府进行宏观调 控的重要手段。 9.简述社会保险的项目。 社会保险的项目一般包括:(1)养老保险;(2)失业保险; (3)医疗保险;(4)工伤保险;(5)生育保险。 10.简述财政补贴的含义和特征。 财政补贴,是指国家为了某种特定需要,通过财政分配,向企 业或居民提供的无偿性补助支出。财政补贴具有以下特征:(1) 政策性,财政补贴的对象、补贴的数额、补贴的期限等都必须 按照一定时期的政策需要来制定。(2)灵活性,财政补贴不是 一经确定就长期保持不变的,国家要根据经济发展的情况和政 策需要及时修正和调整财政补贴。(3)时效性。财政补贴作为 一种政策手段,是为国家政策目标服务的,必须依据一定时期 国家的政策需要来制定。当国家的某些政策发生变化时,财政 补贴也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 12.简述合理确定政府收入占GDP比重的重要意义。 合理确定政府收入占GDP比重的重要意义在于:(1)政府收 入占GDP的比重影响资源的有效配置。(2)政府收入占GDP 的比重影响经济结构的优化。(3)政府收入占GDP的比重, 既影响公共需要的满足,也影响个别需要的实现。 13.简述税负转嫁的特征。 税负转嫁作为一种经济过程和经济现象,一般具有以下特征: (1)税负转嫁是纳税人的一般行为倾向,是纳税人的主动行为。 (2)税负转嫁是各个经济主体之间对税收负担的一种再分配, 必然是导致纳税人与负税人的不一致。(3)税负转嫁是和价格 的升降直接相联系的,而且价格的升降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税负 转嫁引起的。 14.简述流转税的特点和功能。 与其它类型税收制度相比,流转税具有明显的特点和功能:(1) 流转税税源稳定,有利于组织政府财政收入。(2)流转税计税 简便,征税成本低,便于征收管理。(3)流转税以流转额为课 税对象,与交易的成本费用无关,有利于保证政府财政及时、 足额入库。 15.简述公共收费的功能。 公共收费具有以下功能:(1)体现政府宏观经济社会政策目标; (2)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3)稳定市场物价。 16.简述影响公债规模的主要因素。 影响债务规模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经济发展水平; (2)生产关系类型;(3)政治背景;(4)国家职能范围; (5)财政政策选择;(6)金融市场状况;(7)公债管理水 平。 17.简述债务风险管理的环节。 债务风险管理是研究风险发生规律和风险控制技术,它包括(1) 风险识别;(2)风险估计;(3)风险评价;(4)选择风险 管理技术;(5)风险管理效果评价等几个环节。 18.简述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涵义。 国库集中收付,包括三方面的涵义:(1)集中收入管理,一切 财政性收入均纳入国库或国库指定的代理商业银行的单一账 户;(2)集中支出管理,原则上一切财政性支出均应在实际支 付行为发生时才能从单一账户支付出去,支付对象一般应是商 品供应商或劳务提供者;(3)集中账户管理,设置与国库单一 账户配套使用的国库分类账户,集中反映各预算单位的预算执 行情况。 19.简述充分就业作为制定和实施宏观经济管理政策目标的原 因。 就业问题之所以如此重要,许多国家的政府之所以要将充分就 业作为制定和实施宏观经济管理政策的目标,其原因有三:(1) 劳动力资源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经济资源,能否充分有效地利 用其劳动力资源,是一个国家经济能否健康有序地发展的重要 条件之一;(2)人们工作的权力是人权的重要内容之一,大多 数国家的政府都十分重视保障其公民的工作权力得以实现;(3) 充分就业也是一个国家社会安定与稳定的重要前提。 1

电大政府经济学试题及答案排序版

政府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判断题 A 按照预算作用的时间,政府预算可以分为年度预算和多年度预算。(√)按财政政策对社会总需求的不同影响,从总量调控的角度,可将财政政策区分为三种不同类型,即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均衡性财政政策。(√) B 部门预算是政府预算的基础,基层预算单位是部门预算的基础。(√)C 偿债率是从还债的角度考察政府究竟有多大的还本付息能力,主要看政府财政收入的多少。√ 充分就业是与失业相对应的一个经济范畴、是指全体社会公民人人都可以找到有报酬的工作的一种社会就业状态。(×) 成本一收益分析法自20世纪40年代出现以来,就得到了世界各国的青睐,里根总统在1981年还签发了一项命令,要求美国全部新的规则都必须受成本一收益分析的检验。(√) 从价计征税收的计税依据,是课税对象的重量、容积、数量等。(×)财产税是对纳税人所拥有的不动产课征的税种。(×) 车船税的征税对象或征税范围是依法在公安、交通、农业、渔业、军事等具有车船管理职能的部门登记的车船,具体分为车辆和船舶两大类。(√)城镇土地使用税的征税对象是纳税人实际使用的土地,以土地面积为计税依据。(√) 城镇土地使用税的纳税人为在城市、县城、建制镇和工矿区范围内使用土地的单位和个人。(√) 从各国编制多年度预算的实践看,主要为长期预算,编制2-5年的中期预算的国家很少。(×) 从各国政策实践来看,征收环境保护类税收是矫正负外部效,应常用的手段.(√ ) 从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来看,在工业化、城镇化的初期阶段,国家往往采取公共投资占主导的投资策略√ D 多峰偏好是指人们理想的结果不止一个,如在偏离了最理想的结果后其效用出现先降后升,则具有多峰偏好。(√) 短期公债通常是指偿还期为一年或一年以内的公债。(√) 对部分公共物品合理定价,进行收费,构成政府财政收入的来源之一。

政府经济学试题与答案

政府经济学期末试题 1、单选题第11 题 ( )是指在市场上存在几个生产厂家,这些企业可以控制某一领域的商品和劳务供给价格,但它们之间还存在一定程度的竞争。 A. 垄断竞争 B. 自由竞争 C. 寡头垄断 D. 完全垄断 正确答案:C 2、判断题第16 题 征收税费、实施财政补贴是政府矫正外部效应的方法。 A. 对 B. 错 正确答案:A 3、判断题第6 题 为满足社会公共物品需要的“排他性物品”的定价问题,就是公共定价法。 A. 对 B. 错 正确答案:A 4、多选题第9 题 政府通过资源配置,组织公共物品(),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A. 生产

B. 供给 C. 分配 D. 再分配 正确答案:A B 5、判断题第4 题 政府采购的公平性原则指参加政府采购投标的人都公平竞争,机会均等,不能有任何的歧视。 A. 对 B. 错 正确答案:A 6、判断题第6 题 学习政府经济要坚持历史分析与逻辑分析相结合方法。 A. 对 B. 错 正确答案:A 7、判断题第6 题 公共事业是指以实现公共利益为目的,向社会提供教育、医疗、科技、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的活动。 A. 对 B. 错 正确答案:A 8、单选题第7 题

()是指政府通过各种政策工具,参与一定时期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与再分配。 A. 政府经济职能 B. 政府收入分配职能 C. 政府救济职能 D. 政府分配职能 正确答案:B 9、多选题第6 题 政府组织收入的数量,在决定资源在()配置中具有决定性作用。 A. 公共部门 B. 私人部门 C. 非营利组织 D. 对外投资 正确答案:A B 10、多选题第10 题 政府收入分配职能,是指政府通过各种政策工具,参与一定时期国民收入的()。 A. 生产 B. 再生产 C. 初次分配 D. 再分配 正确答案:C D 11、判断题第11 题 按照发行地域分类,公债可以分为强制公债和自由公债。

政府经济学重点概念

政府经济学重点概念 第一章绪论 1、政府经济学:是对政府过程及其行为进行经济分析的经济学分支学科,是研究政府公共经济活动及其一般规律的科学。 2、财政学是政府经济学的起点,并且《国富论》标志着经济学和财政学的产生。 3、基本方法论: (1)“经济人”假设:(动机自利行为理性),政府也是经济人。 (2)政治市场论(交易政治论):政治过程实质是一种市场交换过程,将政治过程虚拟为市场。 (3)方法论的个人主义:以个人而不是集体为出发点进行市场选择,且个人理性选择。 (4)博弈论:政治的实质是各种利益间的博弈,利益与权力的分配(研究视角)。 4、政府经济学的中心线索是效率、公平和稳定问题,其核心问题则是市场决策和非市场决策的平衡,也即政府与市场如何合作提供有效的资源配置和公共服务问题。 5、市场失灵——政府干预(政府支出、政府收入、政府规制)——政府失灵——重塑政府(合作治理)。 第二章政府与市场 1、政府是一个集体决策,人为设计,分层管理的行政组织体系;因政府问题的经济性和阶级性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对于政府经济学学科而言,政府是有别于阶级国家或公共部门的。简单地说,所谓政府指的是在一定区域内通过政治程序建立的行使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的经济实体。 2、政府的特征:(1)合法强制性(2)普遍同质性 3、市场是一个个人决策,自发形成,自由竞争的权利交换体系。 4、市场的特征: (1)信息完全和对称(2)规模报酬不变或递增(3)企业和个人经济活动没有任何外部经济效应(4)交易成本忽略不计(5)经济当事人完全理性 5、市场机制:是市场运行的实现机制,它是市场中供求、价格、竞争三大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关系。具有交换、信息传递、调节、约束和技术促进等市场功能。 6、理性“经济人”:趋利避害的心理和规避风险的内在要求,即经济主体追求自身利益的理想行为,以及市场经济自动建立起奖惩机制,促进经济人理性的外部因素。使得经济主体在有能力作出经济判断和选择下,表现为生产者利润最大化;消费者效用最大化。 7、帕累托改善(改进):存在这样一种经济状况,使一部分人处境变好的同时,不使另一部分人处境变坏的资源配置。 8、帕累托最优(有效):在社会经济中,存在这样一种经济状况,当不能进一步变化使一部分人处境变好,而同时也不会使其中任何一人处境变坏的一种资源配置。 9、混合经济:是指一种以社会目标、政府政策、政府调节补足个人目标、个人经济决策、市场调节的经济体制。在这种经济体制下,国家与个人,政府与市场通过职能分工与互补合作实现公平、效率和经济稳定最大化的过程。 10、混合经济的特点: (1)目标满足上:个人生活的和社会公共需求。 (2)决策机制上:个人决策和公共选择。 (3)处理方式上:市场机制形式+政治制度形式。 (4)职能分工上: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市场之间分工合作。

《政府经济学》名词解释+简答题

1.政府经济,是一种与企业、个人经济活动相对应的经济行为,即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经济管理。 2.政府经济学是专门研究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管理规律的学科。 3.信息的不对称通常是指进行商品和劳务交易的双方,由于所掌握的信息量不相等,不能旬效开展公干竞争,从而对资源配置产生扭曲。 4.社会公平是指社会成员对收入分配差距的心理承受能力,是一种价值判断,受社会文化传统、意识形态、经济发展水平、人们的经济地位等多种因素影响,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和可变性。 5.消费的非竞争性则是指消费过程中的这样一种性质:一些人对某一产品的消费,不会影响另一些人对这一产品的消费,一些人从这一产品中的受益不会影响另一些人从这一产品中的受益,受益对象之间不存在利益冲突。换言之,增加消费者的边际成本为零。 6.公共物品是与私人物品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消费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特征,一般不能或不能有效通过市场机制由企业和个人来提供,主要由政府来提供。 7.生产的外部经济性指企业和个人的生产经营活动,对他人产生了积极影响。 8.产权是经济当事人对其财产(物品或资源)的法定权利,这一权利是排他的、可转让的和永久的。 9.所谓多数裁定原则,是指要通过一个方案,必须有一半以上的人赞同。多数裁定原则还可以具体分为简单多数原则、有条件多数原则。 10.所谓中位选民,是指他的偏好落在所有选民偏好序列的中间。 11.购买性支出是指政府以购买者的身份在市场上采购所需的商品和劳务,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12.转移性支出是指预算资金单方面无偿转移支出,如社会保障支出、财政补贴等。 13.公共投资是指政府将一部分公共资金用于购置公共部门的资产,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所形成的支出,它是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基本手段,也是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前提与基础。 14.行政管理支出,就是指政府财政用于国家各级立法机关、行政管理机关、司法机关行使公共管理职能所需要的经费开支。 15.社会救济,又称为社会救助,是指国家和社会向由于贫困及各种灾害等原因造成的不幸者组成的社会脆弱群体,无偿提供物质援助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16.财政贴息是指出于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需要,通过财政对使用某些规定用途的银行贷款的企业就其支付的贷款利息提供的一种补贴。 17.政府收入规模,是指政府究竟可以组织多少财政收入,也被称为政府收入的数量界限。 18.政府收入效应是指经济主体因为政府组织收入而在其经济选择或经济行为方面做出的反映,或者说是指因国家征税而对消费者的选择以致生产者的决策所产生的影响。 19.课税对象是指对什么征税,是税收征收的目的物,它反映税种征税的基本范围和界限。 20.纳税人即纳税义务人,是指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21.增值税是对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从事进出口的单位和个人取得的增值额为课税对象征收的税种。 22.印花税是对经济活动和经济交往中书立、使用、领受应税凭证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种税。 23.国有资产是指在法律上出国家代表全体人民拥有所有权的各类资产。具体来讲,是指国家以各种形式投资及其收益、拨款、接受馈赠、凭借国家权力取得或者依据法律认定的各类财产或财产权利。 24.罚没收入指法院、检察院、海关、工商、税务、质监等国家司法机关和行政执法机关,对各类违法行为给予罚款取得的收入、没收财物的变价款收入等。 25.自由公债也称为自由认购公债,即不附带任何强制性条件,由应募者自由认购的公债。 26.公债风险是指政府在运用公债组织收入和安排支出过程中,由于财政制度和财政手段的缺陷,以及多种不确定的经济因素所造成损失和困难的可能性。 27.政府预算是指一个国家的各级政府编制的年度财政收支计划。 28.复式预算是按收入来源和支出性质的不同,将预算年度内的全部财政收支编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计划表格。 29.公平分配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是指在一定的社会范围内和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下,社会成员之间和可以支配的经济资源之间的均衡和协调。 30.充分就业是与失业相对应的一个经济范畴,是指儿是有工作能力的并且符合法律规定具有工作资格的人均可以找到有报酬的工作的一种社会就业状态。 31.扣除法也叫列支法,是指居住国政府行使居民税收管辖权时,将纳税人的国内所得和国外所得汇总后,扣除纳税人来源于国外所得所缴纳的外国税额而仅就其余额按居住国政府规定的税率征税的方式。 32.抵免法是指居住国政府行使居民税收管辖权时,通过允许纳税人以在国外缴纳的税款冲抵本国汇总国内外所得按本国税率所计征的税额的方法。

2020年电大《政府经济学》(形考测试题及答案必考重点)

第一章导论 一、单项选择题 1、一般来说,政府经济的依据是(D)。 A财政收入 B财政支出 C宏观经济管理 D社会公共权力 2、我们大致可以认为,(C)以后,政府经济学逐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学科体系。 A凯恩斯 B科斯 C亚当•斯密 D穆勒 3、政府经济的目的是( A ) A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B纯粹追求商业利润 C满足官僚享受 D维护阶级统治 二、判断题 1、政府财政分配及其提供公共服务在政府经济活动中居于核心地位。(A) A正确B错误 2、政府经济活动的主体是指广义的政府。(B) A正确B错误 3、政府经济学属于理论经济学范畴,具有对政府经济活动的概括,更具有很强的实践性。(B)A正确B错误 4、政府经济活动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经济活动是先于国家产生的。(B)

A正确B错误 第二章现代市场经济运行中的政府 一、单项选择题 1、我们通常所说的“帕累托效率”,根据经济学原理,应该是指市场处在(C)的状态下。 A不完全竞争 B竞争失灵 C完全竞争 D完全垄断 2、在现实经济生活中,(B)则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市场条件。 A不完全竞争 B垄断竞争 C完全竞争 D完全垄断 3、在市场经济运行中,(B)是开展充分竞争、公平竞争,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效率”的重要前提。 A信息的不对称性 B交易信息的充分性 C市场的完整性 D收入公平分配 4、1998年以来我们国家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过程中,国债投资项目大约有70%的资金投向了中西部。这是典型的(C)的政府经济决策。 A更注重经济公平 B经济公平和社会公平并举 C更注重社会公平 D盲目的

5、下列产品的生产和提供不具有明显的自然垄断特征的是(D) A供电、水、电 B邮政通信 C移动通信 D微软的office系统 6、市场的不完整性使得市场需要政府干预,比较典型的市场有资本市场和(A) A保险市场 B钢材市场 C电信市场 D木材市场 7、在我们国家,“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反映了(C) A政府决策信息的有限性 B市场及主体行为控制的有限性 C政府机构控制能力的有限性 D政府在决取过程中与立法机构协调的有限性 8、下列不属于市场失灵的领域的有(D) A国家公共安全 B公共医疗卫生 C法律与道德秩序 D个人生活用品 二、判断题 1、边际利润大于边际成本,资源配置可达到最优状态,也就是“帕累托效率”(B) A正确B错误 2、市场机制本身可以克服各种垄断产生的竞争的不完全性,使得资源达到最优配置状态,所以政府最好不要干预。(B)

政府经济学综合练习题及答案

政府经济学综合练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导论 一、名词解释 1、1、政府经济:是一种与企业、个人经济活动相对应的经济行为,即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经济管理。其中,政府财政分配及其提供公共服务在政府经济活动中居核心地位。 2、政府经济学:是专门研究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管理规律的学科。 二、单项选择题 1、政府经济的主体是(A政府) 2、政府经济的依据是(B社会公共权力) 3、政府经济的目的是(A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三、多项选择题 1、政府经济学的学习方法包括(A理论与实践相结合;B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C历史分析与逻辑分析相结合) 2、政府经济的形式主要表现为(A政府收入;B政府支出;C宏观经济管理) 四、简答题 什么是政府经济?如何理解政府经济? 答:政府经济,是一种与企业、个人经济活动相对应的经济行为,即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经济管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政府经济:(1)政府经济活动的主体是各级政府(2)政府经济的客体是参与部分国民收入或国民生产总值分配,并对国民经济运行进行宏观调控(3)政府经济的形式主要表现为政府收入、政府支出以及宏观经济管理。(4)政府经济的依据是社会公共权力。(5) 政府经济的目的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第二章现代市场经济运行中的政府 一、名词解释 1、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在有些领域不能或不能有效发挥作用,达不到资源有效配置的目的。也就是达不到经济学所讲的“帕累托效率”。 2、竞争失灵:市场处于不完全竞争状态,也称之竞争失灵。在现实经济运行中,市场往往达不到完全竞争状态,而是存在垄断,即不完全竞争。至于垄断的具体情况,还可进一步划分,主要包括完全垄断、寡头垄断和垄断竞争。 3、信息的不对称:通常是指进行商品和劳务交易的双方,由于所掌握的信息量不相等,不能有效开展公平竞争,从而对资源配置产生扭曲。 4、社会公平:是指社会成员对收入分配差距的心理承受能力。 5、经济公平:是指生产要素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对比关系。 6、自然垄断:有时也称之为天然垄断,是与某些商品和劳务自身的特点有关,即这类商品和劳务在由一家企业提供时其成本比由多家企业提供时低,有利于节约社会资源。供电、供水、供气等公用事业服务的生产和提供,具有明显的自然垄断特征。 7、洛伦茨曲线:在个人收入分配领域,人们通常用洛伦茨曲线衡量收入差距,以及收入分配不公平的状况。洛伦茨曲线由统计学家洛伦茨提出,用累积的一定人口数量占总人口的百分比与这部分人口所获得的收入占总收入百分比的对应关系来表示。 二、单项选择题 1、市场处于不完全竞争状态下产品的供给量和价格,与最优供给条件下的供给量和价格的关系是()C供给量偏低,价格偏高 2、外部正效应指的是()A社会净收益大于个人净收益,产品产量偏低 3、政府履行资源配置职能是使资源利用在()D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移动 4、我国现行收入分配政策的基本指导方针是()B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三、多项选择题 1、下列项目中属市场失灵的领域有()A公共安全;B医疗卫生;C法律秩序 2、政府失灵的原因包括()A政府决策信息的有限性;B市场及主体行为控制的有限性C对政府机构控制的有限性;D政治程序实施中的有限性 3、政府履行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的目标包括()B物价稳定;C充分就业; D国际收支平衡 4、政府经济活动的效率要求包括() A政府直接控制和掌握资源的配置效率;B 政府通过对市场和微观经济行为调节,引导全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 5、公共资源的特征有()A稀缺性;B使用不受限制 四、简答题 1、如何认识市场失灵与政府经济的必要性? 一般而言,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在有些领域不能或不能有效发挥作用,达不到资源有效配置的目的。政府凭借社会公共权力介入市场失灵的领域,强制性地矫正市场失灵的根源。 2、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经济职能有哪些? 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经济职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收入再分配(2)经济稳定和发展(3)资源配置 五、论述题 1、怎样认识收入差距与公平、效率的关系? 公平与效率是政府经济活动所追求的目标,但要同时达到两个目标,是较为困难的,有时甚至是不可能的。即公平与效率之间存在矛盾,具有一定替代关系。收入分配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客观地描述了收入的分布情况。对于收入差距有量的问题,一方面市场的效率要求必然会产生收入差距,另一面,出于对人们有关收入差距的心理承受能力的要求,又要求政府将这个差距维持在人们意愿的范围之内。即基于对公平和效率的综合考虑,收入差距既要满足效率的要求,又要防止差距过大对公平带来的冲击。政府决策时可形成公平与效率的不同组合,如我国目前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政策。 2、试论政府经济调节能力的有限性。(1)政府决策信息的有限性。(2)市场及主体行为控制的有限性。(3)对政府机构控制的有限性。(4)与立法机构协调的有限性。(以上要点还要适当展开说明,具体可以参考书本p32) 第三章政府与公共物品供给 一、名词解释 1、公共物品是与私人物品相对应的一个概念,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消费的非排他性、效用的可分割性、消费的强制性特征。一般不能或不能有效通过市场机制由企业和个人来提供,主要由政府来提供。 2、消费的非竞争性是指在给定的生产水平下,向一个额外消费者提供商品或服务的边际成本为零。消费者对某一物品的消费,不会减少或影响其他消费者对同一物品的消费。消费者人数的增加并不对生产成本产生影响。 3、俱乐部物品:可能发生拥挤的公共物品,布坎南称之为"俱乐部物品"。当消费人数低于拥挤点时,该物品是非竞争的,而当消费人数超过拥挤点时,这种物品的消费就变成竞争的。 二、单项选择题 1、下列商品中性质属纯私人物品的是()C、皮衣 2、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在消费量上的区别是()A、社会总消费量=每个消费者的个人消费量。 3、在公共物品提供的过程中会出现()A、免费搭车的问题 4、在公共物品的供给分析中,个体是()D、价格调节者和产量接受者 三、多项选择题 1、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之间的区别在于()A、消费的非竞争性B、消费的非排他性

政府经济学考点

政府经济学考点: 一、市场失灵的类型: 1、理想条件下的市场失灵:(1)每个人都拥有完全的经济信息。(2)存在着一个充分竞 争的市场。(3)规模报酬不变或递减。(4)企业和个人的经济活动都不产生外部效应。 (5)交易成本很小。(6)经济当事人完全理性。 2、正常偏离理想条件下的市场失灵:市场条件下达不到完全自由竞争的程度,因而市场 机制由于其内部机制的不健全和外部条件的限制不能完全发挥调节作用。 3、非正常偏离理想条件下的市场失灵:由于市场自身的不完善造成的市场条件对理想状 态严重偏离。 二、市场失灵的表现: 1、信息不对称引起的失灵;(1)在交易中双方对于商品质量,性能等信息了解程度不 同而导致的失灵。(2)破坏市场机制运行的优胜劣汰的作用。(3)出现优汰劣胜的 资源配置。(4)出现违背道德规范的道德风险。 2、公共物品引起的失灵;公共物品不能向私人物品那样在市场上被自发而有效地生产 出来,因为它具有很强的正的外部效应。 3、外部效应引起的失灵; 4、垄断引起的失灵; 5、分配不公引起的失灵;单纯靠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不可能完全实现社会公正。 6、宏观经济失衡引起的失灵;主要表现在市场总供求的失衡,它以超额供给或需求为 特征。 三、政府失灵的表现: 1、公共政策失灵,主要有决策失灵和执行失灵。 2、公共物品供应的低效率 3、政府寻租问题,无意创租,有意创租,被动创租 4、行政扩张 四、政府失灵的原因: 1、有限信息 2、有限的控制能力 3、代理问题 4、政府决策程序的有限性 5、公共物品供给的低效率 6、政府部门的扩张冲动 7、政府腐败 五、政府失灵的矫正 1、必须正确认识和把握市场与政府的关系 2、必须在政府干预和市场调节之间做出恰当选择 3、必须合理界定政府作用的有效性边界 4、必须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化程度 5、必须提高政府机构的效率 6、必须以法律制度规范政府的行为 7、必须不断改革和完善政府体制 六、政府解决负的外部效应的政策 1、发现负的外部效应 2、直接的行政管制,经济处罚

经济学名词解释整理版

1、通货膨胀税:政府因向银行透支、增发纸币来弥补财政赤字,降低人们手中货币的购买力。它一般是市场经济国家政府执行经济政策的一种工具。 2、财富效应(也称庇古效应或实际余额效应):认为如果人们手中所持有的货币及公债等资产的实际价值增加而导致财富增加,人们更加富裕,就会增加消费支出,因而将进一步增加消费品的生产和增加就业。 3、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衡量单位总投入的总产量的生产率指标。分子是总产出(即,CDP),分母是资本、劳动和资源的加权平均数。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常常被视为科技进步的指标。全要素生产率的来源包括技术进步、组织创新、专业化和生产创新等。产出增长率超出要素投入增长率的部分为全要素生产率(TFP,也称总和要素生产率)增长率。 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首先,经济增长是构成生产能力的诸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决定生产能力的各种因素都影响着经济增长;其次,经济增长是整个社会发展过程的一部分,对社会发展有影响的因素也会影响到经济增长。美国经济学家丹尼森将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分为两大类:总投入量(即劳动和资本的要素投入量)以及单位投入量的产出量(即全要素生产率),其他(诸如土地、非正常因素、农业气候、劳动争议、需求强度)可以略而不计。由于全部要素生产率可以全面反映生产效率的变化,体现了技术进步的作用,因此,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常被用以表示技术进步的速度,而且在分析经济增长因素时,也常常用技术进步替换全部要素生产率这一概念。 3、流动性偏好陷阱或凯恩斯陷阱(Keynes trap):当利率极低,人们会认为这种利率不大可能再降,或者说有价证券市场价格不大可能上升而只会跌落时,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在手中,这种情况被称为“凯恩斯陷阱”或“流动偏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