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体系建构的四个维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体系建构的四个维度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3811192397.html,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体系建构的四个维度

作者:盛跃明

来源:《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年第02期

摘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体系的建构应该遵循以下逻辑:在话语维度上扎根中国语境并建立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在内容维度上凭借问题意识和反思意识把握时代精神;在方法维度上渗透大众意趣,践行以理服人、以言动人、以形化人和以情感人的理念;在价值维度上体现人文关照,化理论为德性。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语境;时代精神;大众意趣;人文观照

中图分类号: 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13)02-0062-04

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体系的基础性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以下简称“原理课”)承担着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从而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并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功能。基于“原理课”教材体系的抽象性和凝练性,将教材文本演化为有效的教学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原理课”教学体系的建构应该扎根中国语境,契合时代精神,融合大众意趣,体现人文关照。

一、中国语境:“原理课”教学体系建构的话语维度

毛泽东认为,在建立中国新文化和新教育的过程中,“应当尽量吸收进步的外国文化,以为发展中国新文化的借镜”;同时“应当以中国人民的实际需要为基础,批判地吸收外国文化。”[1]经过近百年的发展,中国文化的“借镜”——马克思主义已成为主流意识形态,不再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他者”,而是当代中国文化和教育的“魂”和“体”。在文化软实力的竞争中,国家要不断强化本民族对于人类先进文明的话语权。黑格尔曾说:“一个民族除非用自己的语言来习知那最优秀的东西,那么这东西就不会真正成为它的财富,它还将是野蛮

的。”[2]马克思主义要成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不仅要体现在学科体系的建设上,还需要体现在教学体系的建构上。立足中国语境去讨论和传播马克思主义,不是用文化传统的民族性去化解马克思主义的普适性,也不是用马克思主义的普适性去解构传统文化的个性,而是相互改造、有机融合形成马克思主义的中国话语体系。中国传统文化作为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一部分,凝聚和传承着中国数千年的民族智慧和理论修养,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根基,它不断激起我们精神返乡的冲动。马克思主义应该有主动将自己纳入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魄力,但决不是简单地用其原理去迎合中国文化与中国体验以获得民族形式,而是要寻找两者共同的学理和心理基础。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