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江苏卷文言文阅读整体阅读

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江苏卷文言文阅读整体阅读

文言文阅读

--- 侧重文意的疏通性阅读

专题一掌握关键的整体阅读能力

[专题微语]同学们做阅读题,总是轻阅读,重做题。这一点在文言文阅读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其实,文言文也与现代文一样,需要整体阅读,把握大意。不知你有没有这样的体验:某次做题,你把所给的文言文都读懂了,读透了,题目几乎全部回答正确。这就是整体阅读之效。文言文整体阅读其实很简单,读了下面的内容,你自然就会明白。

If掌握整体阅读前芳法和步骤------------------------

一、建立正确的阅读观一一整体阅读

1?看整体

文言文阅读不仅要关注一字一词一句,还要关注文章的整体,看文章整体写了什么内容,

哪些人、哪些事、什么性格品质,这些都是要先把握住的。不要急于做题,不要急于破解哪个词、哪句话,首先要弄清文章整体的内容及行文特点,这是整体阅读的核心内容之一。

2?整体看

不要以为阅读完文本材料,就算整体把握了。文本本身固然重要,但标题、文后注释、试题这些内容也绝不可忽视,它们是整体把握文意、解决疑难的重要辅助内容。整体看,就是先抓住文本本身;其次,看标题、选文出处、文后注释及试题,看这些项目为整体把握提供了哪些或明或暗的辅助信息。总之,就是要看标题,看正文,看出处,看注释,看试题。全都看完了,才能整体把握文意。

二、阅读方法和步骤

1?阅读方法

(1)勾画圈点法:边阅读,边画出人名、地名、时间词、事件起讫词语及文中评议性词句,画出较难理解的词句等,同时思考总结“何人何时何事”等内容。

⑵主线阅读法:阅读时牢牢抓住“什么人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做过什么事,事情的结果怎样”这条主线来筛选信息,划分层次,把握内容提要。

(3)借题解文法:要借的这个题就是几乎每卷必有的文意概括题。所给四个选项均是命题人对文意的概

括,其中只有一项不正确,即使这个不正确项,也不是全不正确,错误只在个别词语上。这样,该题绝大部分正确文意便是我们读懂内容最好的“提示”和“拐杖”,一定要借“此题”而解文。

(4)以文解文法:就是借用文章中的话来理解。文章中的诸多因素存在着一种互相制约、互相阐释的关系,这是读者解文的一种依据,阅读时仔细发掘,前后文会给你帮助。

(5)以注解文法:命题者往往会给一些注释,这些注释往往能给解文、解题带来很大帮助。

考试时同学们千万不要对其视而不见,一定要充分利用才行。

2?阅读步骤

第一步:粗读一一浏览全文,看看注释,读读文意概括题。

第二步:细读一一明事知人辨理。

(1)圈画。对于一些重要信息和可能干扰阅读理解的文字要圈画出来。“重要信息”主要指传记中传主的姓名、官职、事迹等情况,议论性散文中还包括表明观点的词语。“可能干扰阅读理解的文字”主要指文中的一些名词术语,如人名、地名、官职名、官府宫廷名、科举考试和官职升降专用术语,这些词语往往有特别的含义,如果误以为是普通词语,那就会在理解上出差错。

(2)跨“难”。对于那些一下子理解不出的词语,可以先“跨”过去。整体感知文本时,一般不要在个别词句上多作推敲,以免浪费时间。

(3)借助。在通读全文、整体感知中碰到问题,要善于借助上下文和试题来解决,这是很重要的方法和能力。如果有出处说明或疑难注释,有时也可以借助理解。

两种常考文体的整体阅读

、人物传记

(一)文体特点和阅读任务

i?文体特点

(1)选文特点

高考传记类文本一般包括史传文、各类文人笔记及小说中的人物传记。多为四五百字的浅易文言文,命题人对一些疑难生僻的字句都有恰当的处理,或加注释。一般记载几个人,有的人物关系简明,有的人物关系复杂。所选人物不仅有帝王将相,更有普通的清官廉吏、良母孝子、义士隐士、贩夫走卒等。这些人的品格,不外乎“忠、孝、仁、义、礼、智、信、勇”。选文以叙事为主,含有一定的议论抒情。虽然经过了命题人的删减调整,但不管是一篇还是一段,都有一定的独立性和完整性。

(2)内容特点传记一般有下面几部分内容:

①人物的基本情况。

②人物的主要事迹。

③人物的性格作风。人物的性格作风一般分性格、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三种情况,多出现在文章结尾,有时也穿插在全文中。要注意以下内容:a?作者的直接评价,b.对传记

主人公(简称“传主”)工作

作风和生活作风所作的简评性语言, c.从辞色的褒贬看作者的感情倾向。

具体到高考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类文本,一般都包含下列内容:传主的姓名、字号、朝代和籍贯,传主的官职及其变动情况,传主的工作地点及其变动情况,传主的主要政绩、成就、特长、特点,传主生前和死后受到的封赏等。

(3)形式特点

①结构与线索高考所选人物传记阅读文本一般呈“纺锤形”结构,头尾细,中间粗。开头部分都很简短,主要是对传主基本信息的简单介绍,一般包括传主的姓名、字号、籍贯等,有些还有祖上的简单情况。中间部分是传记的主体部分,一般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作者对传主的评价,包括对传主的功绩、性格、人品等几方面的评价;二是传主的生平履历及主要事迹。结尾部分常交代人物或事件的结局。

通常说来,人物传记类文本中出现的人物主次分明。文段开篇先介绍哪个人物的姓名、籍贯、遭遇、经历、官职、品行等,那么这个人物就是选文的主要人物,其他的人物都是为写这个主要人物所作的陪衬。人物传记主要通过人物的语言(对话)、所做的事件来表现人物

的个性特征。

②用语传记的语言通常凝练概括,间有传神的细节描写,尤其是对传主的评价,或用“春秋笔法”,或用最概括的几个字词点到为止。这些特点告诉我们要细读文本,不放过每一个字。

传记中惯常出现的词语有国名、朝代名、人名、地名、官职名、庙名、谥号及重要的典籍名称。对于这些词语,一方面要平时多积累一些常用语,尤其是官职方面的;另一方面,在阅读时这些文字一般都是“死字”,可以不必理会,更不必拆开硬译(这种做法很危险)。

还要注意古人的用语习惯,如称人一般只称“名”,如“王祎”称“祎”,“沈通明” 称“通明”。

2.阅读任务

(1)明事事件是史传文的主体。所谓“明事”,就是要弄清楚作者围绕主要人物写了什么事。如果只写

了一件事,就要分析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如果是写了几件事,就要了解事件的

先后顺序,事件之间的关系。弄清楚这些问题,就把握住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2)知人

所谓“知人”,就是要掌握文中所写之人。一是明确文章写的是什么人:谁是主要人物,谁是次要人物,谁是对比人物,谁是陪衬人物等。二是明确人物之间有怎样的关系: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关系,次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纠葛,对比人物的可比性,陪衬人物的陪衬点。

三是明确这些人是怎样的人,明确作者是怎样评价他们的,并准确地概括人物的性格、品质、品行。考试所选文本,一般思想教育性较强,对考生具有正面影响作用,例如常选岳飞传而不选秦桧传,常选廉吏传而不选佞臣传,所以把握人物的品质、才能、贡献、才华、特长等是完成人物传记阅读的重点。从爱民、善于狱断、交游的魄力、勇力超常、教育风化、荐才、惩恶、勤政、课农桑等方面品评其行为。

(3)辨理

所谓“辨理”,就是要分析作者借助所叙之事,对人物作出怎样的评价,说明了什么道理。这其实就是

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所谓“理”,有的是作者明说的,即作者通过议论表明自己的观点态度;有的是借人物之口表达作者的看法;更多的却是在叙事之中透露的,这就需要“辨理”。例如《史记》中常有“太史公曰”的文字,还有其他文章中的“异史氏曰”等,这些都是作者对人物、对事件的评价,要加以体味。此外,很多传记类文章还夹杂着一些对事件的议论性、说明性的文字,诸如对人物性格、人物思想的评价,对事件意义及社会影响的评价,对事件情感取向及其简易评价,作者的写作意图及对事件的认识。这些都是需要特别注意的。

(二)传记阅读示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田公墓志铭

王安石

公讳况,字元均。少卓荦有大志,好读书,书未尝去.手,无所不读,盖亦无所不记。其

为文章,得纸笔立就,而闳博绮丽称天下。初举进士,赐同学究出身,不就。后数年,遂中甲科,补江宁府观察推官,迁太常丞,通判江宁府。

方是时,赵元昊反,夏英公、范文正公..经略陕西,言“臣等才力薄,使事恐不能独办,请得田某自佐”,以公为其判官,直集贤院、参都总管军事。自真宗弭兵,至是且四十年,诸老将尽死,为吏者不知兵法,师数陷败,士民震恐。二公随事镇抚,其为世所善,多.公计策。大将有欲悉数路兵出击贼者,朝廷许之矣,公极言其不可,乃止。又言所以治边者十四事,多听用。

遂迁右谏议大夫,知成都府,充蜀、梓、禾U、夔路兵马铃辖。西南夷.侵边,公严兵惮之

而诱以恩信,即皆稽颡[注]。蜀自王均、李顺再乱,遂号为易动,往者得便宜决事,而多擅杀以为威,至虽小罪,犹并妻子迁去蜀,流离颠顿,有以故死者。公拊循教诲,儿女子畜其人,

至有甚恶,然后绳以法。蜀人爱公,以继张忠定,而谓公所继治为未尝有误。岁大凶,宽赋 减徭,发廩以救之,而无饥者。事闻,赐书奖谕。居顷之,遂以为枢密副使,又以检校大傅 充枢密使。

公行内修,为人宽厚长者,与人语,款款若恐不得当其意,至其有所守,人亦不能移也。 自江宁归,宰相私使人招之,公谢不往。及为谏官,于小事近功,有所不言,独常从容为上 言为治大方而已。范文正公等皆士大夫所望以为公卿,而其位未副,公得间辄为上言之,故 文正公等未几皆见用。当是时,上数以天下事询大臣,慨然欲有所为,盖其志多自公发。公 所设施,事趣.可,功期成,因能任善,不必己出,不为独行异言,以峙声名,故功利之在人 者多,而事迹可记者止于如此。嘉 祐八年二月乙酉薨.于第,享年五十九。

(选自《王安石文集》, 【注】稽颡(scn g :古代的一种跪拜礼。两膝跪地,两手拱地,头亦至地。

「整体阅读W>J

第一步:粗读一一整体概览。(粗读正文、注释,浏览文意概括题

第二步:细读一一明事知人。

1. 圈点勾画:圈点出显示传主主要任职时间、地点及所做事情的词语,标明显示传主性格作 风的词语。 答案(1)传主事迹方面:①自真宗弭兵,献言佐范仲淹经略陕西;②知成都府,抚穷救饥; ③为谏官,因能任善。

(2)性格作风方面:有大志,拊循教诲,行内修,宽厚长者,功利之在人者多。

2. 明事知人:概括出田况的主要事迹和性格作风。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主要事迹:①辅助范仲淹治边,积极进言,卓有功效;②任成都知府,勤政爱民; ③任谏官期间,激发皇帝,选贤任能。

(2)性格作风:①为学方面,博览群书;②为政方面,勤政爱民,善于举贤;③为人方面,注 重修养,宽厚待人。 1.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书未尝去.手 B. 其为世所善,多.公计策 C ?儿女子畜其人

D.公所设施,事趣.可 答案 B

解析多:大多。

2.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甲科,在宋代科举制度中,甲科、乙科都是就进士而言的,甲科优于乙科。

B ?“范文正公”是用谥号称范仲淹。 谥号分为官谥和私谥两大类。皇帝的谥号是在生前拟定; 臣下的谥号是由朝廷赐予;一般文人学士或隐士的谥号,则由其亲友、门生或故吏所加,称 为私谥。 有删改)

去:离开

多:赞许,推崇

畜:养育 趣:通“趋”,趋向

C?“夷”是先秦时期我国的华夏统治者对周边民族的称谓。同类的还有“蛮” “狄”“戎”

等。

D.薨,本义是指古代诸侯之死,后世有封爵的大官之死也称“薨”。此外,君主时代称帝王死为“崩”,也称“驾崩”。

答案B

解析“私谥”是指有名望的学者、士大夫的谥号,不是“一般文人学士或隐士的谥号”。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诸老将尽死,为吏者不知兵法,师数陷败,士民震恐。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数以天下事询大臣,慨然欲有所为,盖其志多自公发。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各位老将都去世了,担任军官的人不懂用兵作战的策略和方法,军队多次遭到失败,军民都很惊恐。

(2)皇上多次用天下大事来询问大臣,慷慨地想有所作为,大概他的志向都是由田况激发(启发)

的。

4.根据文意,简要概括田况为政方面的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治理有方,勤政爱民,善于举荐。

【参考译文丨

田况,字元均。年轻的时候就有伟大的志向,喜欢读书,书本不曾离手,没有他不读的书,也没有他不去记的东西。他写文章,拿到纸笔就立即写成,他的文章宏伟博大文辞华美绮丽被天下人称颂。初次考试就考中进士,被赐予同学究出身,他没有接受。以后过了几年,考中了甲科,补任江宁府观察推官,后来升迁为太常丞,在江宁府担任通判。

正当这个时候,赵元昊造反,夏竦、范仲淹两位先生担任陕西经略,说“我们才力浅薄,

朝廷派遣的任务恐怕不能独力完成,请求让田况来辅佐我们”,(皇上)就让田公担任他们的

判官,在集贤院值班,参与全面管理军事事务。自从真宗皇帝平息战争,到现在将近四十年了,各位老将都去世了,担任军官的人不懂用兵作战的策略和方法,军队多次遭到失败,军民都很惊恐。夏竦、范仲淹两位先生每次失败后都进行安抚,那些被世人称道的做法,大多是田先生的计策。有一位想要全部出动几路军队攻打敌人的大将,朝廷也答应他了,田先生极力说这样做不行,才停止了。又上书用来治理边关的十四条建议,大多被采纳实行了。

升迁为右谏议大夫,担任成都知府,充任四川、梓州、利州、夔州四路的兵马铃辖。西南的蛮夷侵入边关,田况部署军队威慑他们并且以恩德信义来引诱他们,随即都下跪臣服。四川自从王均、李顺造反了两次,就被号称为容易变乱之地,以往做官的人得到朝廷的同意可以根据情况自行决断处理事情,而大多都是擅自诛杀来立威,甚至即使是很小的罪行,也一并把妻子儿女迁离四川,流转离散颠沛困顿,有因为这样而死去的

人。田先生抚慰教导他们,像对待自己的儿女一样养育那里的百姓,到了有非常严重的罪行的时候,才用法律来惩办他们。四川人敬爱田况,认为他是张忠定的延续者,都说田先生的延续治理没有什么失误的地方。年成歉收大饥荒,田况就宽免赋税,减轻徭役,打开粮仓救济百姓,因而没有受饿的人。事情被朝廷知道,赐书信褒奖。过了不久,就任命他做枢密副使,又凭检校大傅的身份充任枢密使。

田况注重内在修养,为人宽厚如同长者,跟人谈话,柔和亲切恐怕不能够让别人满意,到了他有所坚持的时候,别人也不能够改变他的心志。从江宁府回来,宰相私下里派人招揽他,他推辞不去。等到他担任谏官时,对于一些近于事功的小事,就不上报,只是常常悠闲舒缓地对皇上说一些治理国家的大政方针罢了。范文正先生等人都是当时的士大夫期望朝廷任命为公卿的人,然而他们的职位和他们的才能并不相称,田况得到机会就对皇上说这件事,所以范文正先生等人不多久就被朝廷重用了。正当这个时候,皇上多次用天下大事来询问大臣,慷慨地想有所作为,大概他的志向都是由田况激发(启发)的。田况有所筹划,事情趋向

于办好,功业期望于成功,根据才能任命优秀的人,不一定要自己定主意,不做故为标新立异的行为,不说不同寻常的话,不以这些行为来积累名声,所以功名利益在别人身上的多,而他自己可以记的事也就以上这些罢了。嘉祐八年二月乙酉在家中去世,享年五十九岁。

二、议论性散文

(一)认识文体特点,掌握阅读方法议论性散文是一种借助人、事来表达观点的文体。它近年来出现在高考试卷中的频率越来越高。因其难度大于史传体散文,所以考生必须高度重视,做到认识其特点,掌握其阅读方法。

1.辨题识体,把握议论话题及写作目的

“论”是论断事理;“议”与“辩”,侧重于反驳、辩驳、辩论;“原”是推本求源;“说”多着眼于说明、申释;“解”则偏重于解释疑难。文题,通常会标明文体,我们可以根据题目和标明的体裁,去把握议论话题和作者的写作目的。如贾谊的《过秦论》属于“史论”,是议论性散文。

另外,有些议论性散文的标题是以实用文体形式出现的,如“疏”“书”“序”等。有的出现论题,如2014 年高考江苏卷文言文题目“答严厚舆秀才论为师道书”中的“论为师道”;有的则无论题,如2013 年高考浙江卷文言文题目“送丁琰序”。这些特点也要关注。

2?概括内容要点,把握结构,理清思路

议论性散文一般开篇点题,展开论题;中间写人叙事,展开论据;结尾联系现实申发观点。按照这个思路,观察段落构成,按自然段概括段落大意,在此基础上把握说理的结构和思路,初步感知内容。

3?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

议论性散文阅读的核心是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为此,在把握全文内容和思路的基础上,重点留心下列内容:

(1)首尾。古人写议论文通常把自己的观点放在开头或结尾,开篇的论点、结尾的看法,往往是作者观点态度的直接体现,所以应格外关注。

(2)议论抒情句。议论抒情的话语往往也是作者观点态度的直接体现。阅读时需把这些话语圈画出来揣摩品读。品读时要注意作者的语气和笔调,不同的语气与笔调,有时会显现出不同的观点与态度。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