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

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

教材要求:

1、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知道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知道它是逻辑推理的结果,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3、理解惯性的概念,知道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

主要内容:

1. 历史的回顾

2000 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根据当时人们对运动和力的关系的认识提出一个观点: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

直到17 世纪,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才指出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他分析到:运动的车停下来是由于摩擦力的原因,运动物体减速的原因是摩擦力。伽利略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指出:物体一旦具有某一速度,没有加速和减速的原因,这个速度将保持不变。这里所指的减速的原因就是摩擦力。

法国科学家笛卡尔补充和完善了伽利略的论点,提出了惯性定律: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的物体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2.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从牛顿第一定律可以看出:

(1) 物体在不受力时,总保持匀速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2) 物体有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3) 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需要外力。

3. 介绍惯性参考系

在有些参考系中, 不受力的物体会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这样的参考系叫做惯性参考系, 简称惯性系. 在研究地面物体的运动时, 一般可以把地面看做惯性系; 相对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其他参考系, 也可以看作惯性系.

随堂练习:

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 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惯性是一种力.

B. 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C. 当有力作用在物体上时,物体的运动状态必定改变.

D. 物体惯性的大小只由质量大小决定,所以惯性就是质量.

2.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物体静止在水平桌面上,它必定不受任何力的作用.

B. 物体由静止开始运动,必定是受到了外力的作用.

C. 物体向东运动,必定受到向东的力的作用.

D. 物体运动越来越慢,必定是受到了外力的作用. 3.在沿水平路面行驶的火车车厢中的水平桌面上放着一个小球,当车厢里的人看到小球突

然在桌面上向右运动,说明( )

A. 火车在向左拐弯.

B.火车在向右拐弯.

C.火车速率一定在变化. D .火车可能在做匀速运动.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 物体受恒力作用时,运动状态保持不变.

C. 物体只有在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才有惯性.

D .惯性越大的物体运动状态越难改变.

5 ?下列属于惯性表现的现象是:()

A ?快速跑步的人很容易被绊倒.

B ?在真空中铁片和羽毛下落得一样快.

C ?飞机要在到达目标上空之前投弹才能击中目标.

D .物体沿光滑斜面下滑时速度越来越大.

6. 对惯性的理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将物体抛到空中后,物体就没有惯性了.

B .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时,惯性就变小了.

C .两个质量相同的物体,不论速度大小及是否受力,惯性大小一定相同.

D .两个质量相同的物体,在不同的合外力作用下,惯性大小不同.

7. 关于惯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乒乓球可快速抽杀,是因为乒乓球惯性小的缘故.

B .静止的火车启动时速度变化缓慢,是因为物体静止时惯性大.

C .从运动的汽车上不断卸下货物,汽车的惯性不变.

D .质量越大的物体,惯性越大.

&如图所示,一个劈形物体A,各面均光滑,放在固定的斜面上,上

表面呈水平,在水平面上放一个小球B,劈形物体从静止开始释放,

则小球在碰到斜面前的运动轨迹是()

A .沿斜面向下的直线.

B .竖直向下的直线.

C .无规则曲线.

D .抛物线.

9. 最早根据实验提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原因的科学家是)

A .亚里士多德B牛顿

C伽利略D笛卡儿

10. 下列认识中正确的是()

A .理想实验是不科学的假想实验.

B .理想实验所得到的结论是不可靠的.

C .理想实验是一种科学方法.

D .牛顿第一定律描述的是一种理想化状态.

11. 理想实验有时更能反映自然规律.伽利略设计了一个理想实验,其中有一个经验事实, 其余是推论.如图所示的斜面:

①减小另一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个斜面上仍能达到原来的高度

②两个斜面对接,让静止小球沿一个斜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

③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释放时的高度

④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成为水平面,小球要沿水平面做持续的匀速运

将上述理想实验的设想步骤按正确的顺序排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只写序号即可)

在上述设想步骤中,有的属于可靠的事实,有的属于理想化的推论.下列关于事实和推

论的分类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

A .①是事实,②③④是推论

B .②是事实,

①③④是推论C.③是事实,①②④是推论 D .④

是事实,①②③是推论

第11题图

高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

4.1 牛顿第一定律学案 课前预习学案 A.预习目标 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知道惯性及惯性现象。 2、知道日常生活中由于惯性而产生的简单现象。会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惯性现象。 二、预习内容 1、一切物体总保持_______状态或________状态,除非__________________,这就是牛 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运动和力的关系:力不是_________的原因,而是______________的原因. 2、物体的这种保持_________或__________的性质叫做惯性,惯性是物体的____性质. 三、提出疑惑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知道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知道它是逻辑推理的结果,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3、理解惯性的概念,知道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要能透过现象了解事物的本质,不能不加研究、分析而只凭经验,对物理问题决不能主观臆断.正确的认识力和运动的关系. 2、帮助学生养成研究问题要从不同的角度对比研究的习惯. 3、培养学生逻辑推理的能力,知道物体的运动是不需要力来维持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利用动画演示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帮助学生理解问题。 2、利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认识惯性与质量的关系。培养学生大胆发言,并学以致用。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 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知道惯性与质量的关系。 二、学习过程 (一)下面你就利用桌子上的器材来研究一下这个问题。让学生利用桌子上的器材,自主设计实验,分别研究: l、力推物动,力撤物停。 2、力撤物不停。 提问:你还能举出其他的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吗? 刚才的两个实验为什么会出现两种现象呢?矛盾出在哪呢? 总结:物体的运动是不需要力来维持的。(力撤物停的原因是因为摩擦力。如果没有摩擦力,运动的物体会一直运动下去)。最早发现这一问题的科学家是伽利略。伽利略是怎么

牛顿第一定律

一)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 1、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 1)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分析、概括、推理得出的,不可能用实验直接来验证。 2)对任何物体都适用,不论固体、液体、气体。 3)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4)运动的物体不受力时做匀速直线运动(保持它的运动状态) 5)静止的物体不受力时保持静止状态(保持它的静止状态) 二)惯性 1 2、惯性的理解 1)一切物体任何时候都具有惯性.(静止的物体具有惯性,运动的物体也具有惯性).牛顿第一定律表明,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状态的性质,因此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2)惯性是物体本身的属性,惯性的大小与物理的质量的大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质量越大的物体其运动状态越难改变。惯性的大小与物体的形状、运动状态、位置及受力情况毫无关系。 3)惯性是物体本身固有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任何时候、任何状态下都有惯性。惯性不是力,不能说惯性力的作用,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的速度、物体是否受力等因素无关。 3、防止惯性的现象带来的危害:汽车安装安全气襄,汽车安装安全带。 利用惯性的现象:跳远助跑可提高成绩,拍打衣服可除尘 4、解释现象: 例:汽车突然刹车时,乘客为何向汽车行驶的方向倾倒 答:汽车刹车前,乘客与汽车一起处于运动状态,当刹车时,乘客的脚由于受摩擦力作用,随汽车突然停止,而乘客的上身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向汽车行驶的方向运动,所以汽车突然刹车时,乘客为何向汽车行驶的方向倾倒。 二、基础知识检测 1.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中,让小车每次从斜面顶端处由静止滑下,改变水平面的粗糙程度,测量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结果记录在下表中. 1)第三次实验中,小车在水平木板上滑行时的停止位置如图所示,读出小车在木板上滑行的距离并填在表中相应空格处. 2)为了得出科学结论,三次实验中小车每次都从斜面上同一位置由静止自由下滑,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小车从斜面上同一位置到达底端水平面时. 3)分析表中内容可知: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________,小车前进的距离

1牛顿第一定律

§4. 1 牛顿第一定律 班级姓名________学号 1.知道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及其主要推理过程和推论. 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意义. 3.知道什么是惯性,会正确地解释有关惯性的现象. 、关于运动和力的关系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2、伽利略的观点:。 笛卡尔的补充和完善:。 3、牛顿的总结:一切物体总保持状态或状态,除非 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 注: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力是改变物体的原因,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是。牛顿第一定律实验定律(填“不是或是”) 4、物体的性质,叫做惯性。惯性是物体的,与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是否受力均无关;是惯性大小的量度,越大,惯性就越大;越小,惯性就越小。 对惯性的理解: ①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惯性不是一种力。 ②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 ③惯性的大小只由物体本身的特征决定 ④惯性是不能被克服的,可以利用惯性做事或防止惯性的不良影响。 教学过程 一、人类对运动和力的关系的探索历程(阅读课本第68—70页) 【问题1】亚里土多德关于运动和力的观点是怎样的?他的观点正确吗?在对运动和力的研究中,是什么影响了他对现象本质的研究? 【问题2】伽利略“若没有摩擦阻力,球将永远滚下去”的思想是如何产生的?

【问题3】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是如何设计的?他在研究中进行了那些科学推理?对运动和力的关系,伽利略是什么观点? 【问题4】哪位科学家完善了伽利略的观点,如何完善? 二、牛顿第一定律 1、定律内容: 2、惯性 【问题5】如何理解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大小由什么因素决定? 典型例题 【例1】火车在长直水平轨道上匀速行驶,门窗紧闭的车厢内有一人向上跳起,发现仍落回到车上原处,这是因为( ) A.人跳起后,车厢内空气给他以向前的力,带着他随同火车一起向前运动。 B.人跳起的瞬间,车厢的地板给他一个向前的力,推动他随同火车一起向前运动。 C.人跳起后,车在继续向前运动,所以人落下后必是偏后一些,只是由于时间很短, 偏后距离太小,不明显而已。 D.人跳起后直到落地,在水平方向上人和车始终有相同的速度。 【例2】月球表面上的重力加速度地球表面上的1/6,同一个飞行器在月球表面上时与在地球表面上时相比较( ) A.惯性减小为1/6,重力不变。 B.惯性和重力都减小为1/6。 C.惯性不变,重力减小为l/6。 D.惯性和重力都不变。 【例3】在车箱的顶板上用细线挂着一个小球,在下列情况下可对车厢的运动情况得出怎样的判断:Array (1)细线竖直悬挂:____________________。 (2)细线向图中左方偏斜:_______________。 (3)细线向图中右方偏斜:________________。 【当堂检测】 1、伽利略的理想实验证明了() A.要物体运动必须有力作用,没有力作用物体将静止

最新八年级物理牛顿第一定律知识点总结

第八章力与运动 1、牛顿第一定律 一、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1、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说明: (1)“一切”说明该定律具有普遍性,即不论固体、液体,还有气体都适用,没有特例。(2)“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是指定律成立的条件。“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包含两层意思:①该物体确实没有受到任何外力的作用,但实际上不受任何外力作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②该物体所受的合力为0,此时它的作用效果可以等效为不受任何外力。 (3)“总”指的是总是这样,没有例外。 (4)“或”指两种状态必居其一,不能同时存在。也就是说,如果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原来静止的物体仍保持静止状态,而原来运动的物体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实质: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4、探究牛顿第一定律,应用了理想实验法或叫科学推理法,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在探究时应注意三点: (1)实验时,用统一滑块,同一斜面,让小车从斜面上同一高度自由滑下,以保证小车滑到水平面上时初速度相同。 (2)实验时,通过改变水平面的粗糙程度,改变小车受到的阻力。而初速度相同的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时,受到的阻力越小,其速度减小的越慢,运动距离越长。 (3)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故本实验探究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情况的设计思路为:让初速度相同的小车在粗糙程度逐渐减少的水平面上运动,比较小车运动的距离,再进一步推理得到小车不受力时会怎样运动。 例题:水平面上正在越滚越慢的足球,眼看就要停下来,如果此时足球失去所有的外力作用,那么() A、足球将越滚越慢并很快停下来 B、立即停下来 C、不会停下来,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你女女女女运动状态 D、无法判断 二惯性 1、定义: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这种性质叫做惯性。 2、说明:

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 【学习目标】 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2、理解惯性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会解释常见的惯性现象。 【要点梳理】 要点一、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 对定律的理解: 1、“一切”说明该定律对于所有物体都适用,不是特殊现象。 2、“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是定律成立的条件。“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有两层含义:一是该物体确定没有受到任何力的作用,这是一种理想化的情况(实际上,不受任何力的作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二是该物体所受合力为零,它的作用效果可以等效为不受任何力的作用时的作用效果。 3、“或”指两种状态必居其一,不能同时存在,也就是说物体在不受力的作用时,原来静止的物体仍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仍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4)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物体在不受力的情况下依旧可以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说明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或者说: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要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必须对物体施加力的作用。 5、牛顿第一定律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而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概括、推理总结出来的。 6、牛顿第一定律是关于力与运动关系的规律,它反映了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合力为零)时的运动规律,在不受任何力时,物体要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不变。 要点二、惯性 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我们把这种性质叫做惯性。 对惯性的理解。 1、一切物体都有惯性,一切物体是指无论是气体、液体、还是固体;无论是静止还是运动;无论受力还是不受力都具有惯性。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2、惯性指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即静止的物体总要保持静止状态,运动的物体总要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惯性是物体的属性,不是力。因此在提到惯性时,只能说“物体具有惯性”,或“由于惯性”,而不能说“受到惯性作用”或“惯性力”等。惯性只有大小,惯性的大小仅取决于物体的质量,质量大,惯性也大。 【典型例题】 类型一、牛顿第一定律 1、(2015?峄城区校级二模)竖直向下加速下落的雨滴,假设雨滴下落到某高度时所受的力全部消失,则雨滴将() A.向下做匀速直线运动B.向下做加速直线运动 C.向下做减速直线运动D.静止不动 【答案】A 【解析】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雨滴下落到某高度时所受的力全部消失,雨滴将保持原来的速度与方向

(完整版)初二物理教案牛顿第一定律

知识目标: 知道牛顿第一定律,常识性了解伽利略理想实验的推理过程. 能力目标: 1.通过斜面小车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实验分析,初步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分析、概括、推理). 情感目标: 1.通过科学史的简介,对学生进行严谨的科学态度教育. 2.通过伽利略的理想实验,给学生以科学方法论的教育.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通过回忆思考的形式提出问题:如果物体不受力,将会怎样?通过小车在不同表面运动的演示实验,使学生直观的看到物体运动距离与阻力大小的关系,为讲解伽利略的推理作准备。然后讲述伽利略的推理方法和通过推理得出的结论,再介绍迪卡儿对伽利略结论的补充,牛顿最后总结得出的牛顿第一定律。通过这些使学生了解定律的得出是建立在许多人研究的基础上的,正如牛顿所说:“如果说我所看的更远一点,那是因为站在巨人肩上的缘故”。最后指出牛顿第一定律不是实验定律,而是用科学推理的方法概括出来的,定律是否正确要通过实践来检验。给学生以科学方法论的教育。 本节课的重点是揭示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规律,即牛顿第一运动定律。

1.学生学习牛顿第一定律的困难在于从生活经验中得到的一种被现象掩盖了本质的错误观念,认为物体的运动是力作用的结果。如推一个物体,它就动,不再推它时,它便静止。为使学生摆脱这种错误观念,首先要把运动和运动的变化区别开,树立从静到动和从动到静都是“运动状态改变”的概念,这是为了揭示力和运动的关系做的重要铺垫。其次,通过实验确立“力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的概念。再通过推理建立“不受力运动状态不变”的概念。 2.通过图9-1演示实验的比较、分析、综合、推理是本节课的核心,可对学生进行简单的科学推理方法的教育。在此演示实验中可通过设计不同的问题渗透研究方法。 3.本节课可按着人类对知识的认识顺序组织教学,让学生体会规律的认识过程,对学生进行学史教育。从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伽利略的研究——笛卡尔的补充——牛顿的总结。 教学设计示例 牛顿第一定律 教学重点:通过对小车实验的分析比较得出牛顿第一定律。 教学难点: 1.明确“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观点是错误的。 2.伽利略理想实验的推理过程 教学用具:斜面,小车,毛巾,棉布,玻璃板,微机,实物投影,大倍投电视。 教学过程 一、实验引入:批驳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八年级物理运动和力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最全笔记

牛顿第一定律 知识点1、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1)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如果要使一个物体持续运动,就必须对它施加力的作用,如果这个力被撤销,物体就会停止运动,也就是“运动要靠力来维持”。 (2)伽利略的观点: 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运动的物体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阻力,即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3)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①设计实验:取一辆小车,让它三次都从斜面上的同一高度由静 止滑下,如图所示,第一次在水平木板上铺上毛巾,第二次在水平木 板上铺上棉布,第三次让小车在水平木板上滑行。比较小车每次滑行 的距离有什么不同。 ②实验器材:小车、斜面、棉布、木板、毛巾、刻度尺 ③实验过程:a、让小车从斜面上适当的位置滑下,在水平木板 上铺上毛巾,观察小车在阻力较大的毛巾表面上滑行的距离;b、让小车从斜面上同一位置滑下,在水平木板上铺上棉布,观察小车在阻力较小的面部表面上滑行的距离;c、让小车从斜面上同一位置滑下,观察小车在更光滑些的木板表面上花型的距离。 ④实验结果: 表面状况小车受到的阻力小车滑行的距离 毛巾较大小 棉布较小较大 木板最小最大 ⑤实验结论:水平面的表面状况反应物体所受阻力的大小。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小车滑行的距离越大,速度减小的越慢。 ⑥对以上实验进一步通过推理得出:如果物体受到的阻力为零速度就不会减小,物体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由本实验可以验证伽利略的说法是正确的,即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方法技巧: (1)控制变量法在实验中的应用 让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滑下的目的,是使小车在刚进入水平面时具有相同的速度,只改变水平面的粗糙程度,从而改变阻力对运动状态的影响。排除其他因素对结果的影响,只改变一个变量,控制其他的因素都不变,是利用控制变量法的关键。 (2)理想实验法(或科学推理法)在实验中的应用 我们周围的物体表面没有绝对光滑的,物体都要受到力的作用。因此物体受到阻力为零的情况是不存在的,物体受到阻力为零时的运动状态就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只能根据实验现象作进一步推测。但这个结论是以实验为基础,通过分析事实,在进一步推理得出的,所以是有科学依据的,这种方法称为“理想实验法”,也叫作“科学推理法”。理想实验法是在实验的基础上经过概括、抽象、推理得出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真空不能传声”也运用了这种研究方法。

牛顿第一定律(基础) 知识讲解

牛顿第一定律(基础) 【学习目标】 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2、理解惯性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会解释常见的惯性现象。 【要点梳理】 要点一、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 要点诠释: 对定律的理解: 1、“一切”说明该定律对于所有物体都适用,不是特殊现象。 2、“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是定律成立的条件。“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有两层含义:一是该物体确定没有受到任何力的作用,这是一种理想化的情况(实际上,不受任何力的作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二是该物体所受合力为零,它的作用效果可以等效为不受任何力的作用时的作用效果。 3、“或”指两种状态必居其一,不能同时存在,也就是说物体在不受力的作用时,原来静止的物体仍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仍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4)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物体在不受力的情况下依旧可以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说明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或者说: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要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必须对物体施加力的作用。 5、牛顿第一定律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而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概括、推理总结出来的。 6、牛顿第一定律是关于力与运动关系的规律,它反映了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合力为零)时的运动规律,在不受任何力时,物体要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不变。 要点二、惯性 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要点诠释: 对惯性的理解。 1、一切物体都有惯性,一切物体是指无论是气体、液体、还是固体;无论是静止还是运动;无论受力还是不受力都具有惯性。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2、惯性指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即静止的物体总要保持静止状态,运动的物体总要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惯性是物体的属性,不是力。因此在提到惯性时,只能说“物体具有惯性”,或“由于惯性”,而不能说“受到惯性作用”或“惯性力”等。惯性只有大小,惯性的大小仅取决于物体的质量,质量大,惯性也大。 【典型例题】 类型一、牛顿第一定律 1、(2011?芜湖)人类对“运动和力的关系”的认识就经历了一个曲折漫长的探索过程。 (1)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这一根据生活经验和事物表象得出的错误观点被人们沿用了近2000年。 (2)十七世纪,伽利略通过理想斜面实验,正确地揭示了“运动和力的关 系”。如图所示,伽利略的斜面实验有如下步骤: ①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个斜面上仍然要达到原来的高度。

1牛顿第一定律

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 §4.1牛顿第一定律(学案) 蓬私高一物理组 2011/11/19 班级姓名学号____________ 一、考点自学 一、历史的回顾: 1.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在研究物体运动原因的过程中,亚里士多德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物体才能运动;_________________,物体就要静止。即力是_________物体运动的原因。 2.(伽利略)理想实验的魅力: (1)伽利略注意到,当一个球沿斜面向下滚动时,它的速度______,而向上滚动时,它的速度______。他由此猜想,当球沿水平面滚动时,它的速度应该是________,而实际上球在水平面上滚动时会越来越慢,伽利略认为是由于_____________的作用,他推断,若____________________,球将永远滚下去。 (2)伽利略通过研究理想斜面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力不是________________的原因,而恰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原因。 3. 笛卡儿 补充和完善了伽利略的观点,明确提出: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它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既不也不。 二、牛顿第一定律 1.内容: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_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除 非__________________迫使它____________________。 2.理解: ⑴明确了惯性的概念。 ⑴揭示了物体在不受力时的状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⑵揭示了力的作用: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注意:牛顿第一定律所描述的物体不受外力的状态,只是一种理想化状态,所以不能用实验来验证。 3.惯性: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这种性质叫惯性。 理解:①惯性反映的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难易程度。 ②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不论物体处于什么状态,都具有惯 性。 ③质量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运动与否、速度大小、 受力情况都无关。

牛顿第一定律-知识点1

牛顿第一定律知识点 一、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分析事实,再进一步概括、推理得出的,它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验证这一定律,但从定律得出的一切推论都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因此,牛顿第一定律是力学基本定律之一。 二、惯性 1、定义: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叫惯性 2、性质:惯性是物体本身固有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任何时候、任何状态下都有惯性。惯性不是力,不能说惯性力的作用,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的速度、物体是否受力等因素无关。 3、防止惯性的现象:汽车安装安全气襄, 汽车安装安全带 利用惯性的现象:跳远助跑可提高成绩, 拍打衣服可除尘 4、解释现象: 例:汽车突然刹车时,乘客为何向汽车行驶的方向倾倒? 答:汽车刹车前,乘客与汽车一起处于运动状态,当刹车时,乘客的脚由于受摩擦力作用,随汽车突然停止,而乘客的上身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向汽车行驶的方向运动,所以……. 牛顿第一定律单元练习 一、选择题 1、正在行驶的汽车,如果作用在汽车上的一切外力突然消失,那么汽车将() A、立即停下来 B、先慢下来,然后停止 C、做匀速直线运动 D、改变运动方向 2、下列实例中,属于防止惯性的不利影响的是()A、跳远运动员跳远时助跑 B、拍打衣服时,灰尘脱离衣服 C、小型汽车驾驶员驾车时必须系安全带 D、锤头松了,把锤柄的一端在水泥地上撞击几下,使锤头紧套在锤柄上 3、水平射出的子弹离开枪口后,仍能继续高速飞行,这是由于() A、子弹受到火药推力的作用 B、子弹具有惯性 C、子弹受到飞行力的作用 D、子弹受到惯性力的作用 4、下列现象中不能用惯性知识解释的是() A、跳远运动员的助跑,速度越大,跳远成绩往往越好 B、用力将物体抛出去,物体最终要落到地面上 C、子弹离开枪口后,仍然能继续高速向前飞行 D、古代打仗时,使用绊马索能将敌人飞奔的马绊倒 5、关于惯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静止的物体才有惯性 B、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才有惯性 C、物体的运动方向改变时才有惯性 D、物体在任何状态下都有惯性

初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公开课教案

安庆蓝天实验学校中学物理汇报课教案 汇报人:操瑞祥 总课题:第八章运动和力总课时:6课时第1课时 课题: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课型:新授●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2)知道物体的惯性 2.能力目标 (1)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2)通过活动体验,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3.情感目标 通过活动和阅读感受科学就在身边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牛顿第一定律2.难点:物体的惯性●教学用具:电脑、多媒体●教学方法:实验探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让学生观察教材16页的几幅图,思考运动的物体最终停下来的原因是什么?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给出截然相反的解释。“运动需要

力来维持”,“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二)讲授新课 1.牛顿第一定律 (1)探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按照教材第17页的实验进行探究不同表面,物体的运动距离不同向学生交代清楚实验的条件和做法:三种粗糙程度不同的表面;每次实验用的是同一辆小车;每次都在同一位置滑下,以保持小车到达水平表面的速度相同。 注:引导学生分析实验变化的条件是表面的粗糙程度改变,而其他条件没有改变。 通过flash演示实验,观察结果,得出结论:小车受到阻力越小,它运动得越远,引导学生进一步推理:如果小车不受任何阻力,小车的速度将保持不变,永远运动下去。 注:介绍得出该结论伽利略用了推理的方法。 从而得出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2)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即:“静者恒静,动者恒动” 注:说明“静止状态”与“匀速直线运动”的异同。 解释:物体不受力时,原来静止的物体将永远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将永远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不改变。 强调: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分析事实,再进一步概括、推理得出的。

(完整版)高一物理牛顿第一定律

必修一 4.1 牛顿第一定律学案 课前预习学案 A.预习目标 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知道惯性及惯性现象。 2、知道日常生活中由于惯性而产生的简单现象。会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惯性现象。 二、预习内容 1、一切物体总保持_______状态或________状态,除非__________________,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运动和力的关系:力不是_________的原因,而是______________的原因. 2、物体的这种保持_________或__________的性质叫做惯性,惯性是物体的____性质. 三、提出疑惑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知道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知道它是逻辑推理的结果,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3、理解惯性的概念,知道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要能透过现象了解事物的本质,不能不加研究、分析而只凭经验,对物理问题决不能主观臆断.正确的认识力和运动的关系. 2、帮助学生养成研究问题要从不同的角度对比研究的习惯. 3、培养学生逻辑推理的能力,知道物体的运动是不需要力来维持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利用动画演示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帮助学生理解问题。 2、利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认识惯性与质量的关系。培养学生大胆发言,并学以致用。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 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知道惯性与质量的关系。 二、学习过程 (一)下面你就利用桌子上的器材来研究一下这个问题。让学生利用桌子上的器材,自主设计实验,分别研究: l、力推物动,力撤物停。 2、力撤物不停。 提问:你还能举出其他的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吗? 刚才的两个实验为什么会出现两种现象呢?矛盾出在哪呢? 总结:物体的运动是不需要力来维持的。(力撤物停的原因是因为摩擦力。如果没有摩擦力,运动的物体会一直运动下去)。最早发现这一问题的科学家是伽利略。伽利略是

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 一、知识要点 一)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 1、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 1)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分析、概括、推理得出的,不可能用实验直接来验证。 2)对任何物体都适用,不论固体、液体、气体。 3)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4)运动的物体不受力时做匀速直线运动(保持它的运动状态) 5)静止的物体不受力时保持静止状态(保持它的静止状态) 二)惯性 1、定义: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叫惯性。 即:运动的物体保持它的运动状态,静止的物体保持它的静止状态 2、惯性的理解 1)一切物体任何时候都具有惯性.(静止的物体具有惯性,运动的物体也具有惯性).牛顿第一定律表明,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状态的性质,因此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2)惯性是物体本身的属性,惯性的大小与物理的质量的大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质量越大的物体其运动状态越难改变。惯性的大小与物体的形状、运动状态、位置及受力情况毫无关系。 3)惯性是物体本身固有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任何时候、任何状态下都有惯性。惯性不是力,不能说惯性力的作用,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的速度、物体是否受力等因素无关。 3、防止惯性的现象带来的危害:汽车安装安全气襄,汽车安装安全带。 利用惯性的现象:跳远助跑可提高成绩,拍打衣服可除尘 4、解释现象: 例:汽车突然刹车时,乘客为何向汽车行驶的方向倾倒? 答:汽车刹车前,乘客与汽车一起处于运动状态,当刹车时,乘客的脚由于受摩擦力作用,随汽车突然停止,而乘客的上身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向汽车行驶的方向运动,所以汽车突然刹车时,乘客为何向汽车行驶的方向倾倒。 二、基础知识检测 1.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中,让小车每次从斜面顶端处由静止滑下,改变水平面的粗糙程度,测量小车在水平面上 滑行的距离,结果记录在下表中. 接触面毛巾棉布木板 小车受到的阻力大小大较大小 小车运动的距离s/cm 18.30 26.83 1)第三次实验中,小车在水平木板上滑行时的停止位置如图所示,读出小车在木板上

牛顿第一定律

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 教材要求: 1、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知道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知道它是逻辑推理的结果,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3、理解惯性的概念,知道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 主要内容: 1. 历史的回顾 2000 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根据当时人们对运动和力的关系的认识提出一个观点: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 直到17 世纪,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才指出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他分析到:运动的车停下来是由于摩擦力的原因,运动物体减速的原因是摩擦力。伽利略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指出:物体一旦具有某一速度,没有加速和减速的原因,这个速度将保持不变。这里所指的减速的原因就是摩擦力。 法国科学家笛卡尔补充和完善了伽利略的论点,提出了惯性定律: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的物体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2.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从牛顿第一定律可以看出: (1) 物体在不受力时,总保持匀速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2) 物体有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3) 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需要外力。 3. 介绍惯性参考系 在有些参考系中, 不受力的物体会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这样的参考系叫做惯性参考系, 简称惯性系. 在研究地面物体的运动时, 一般可以把地面看做惯性系; 相对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其他参考系, 也可以看作惯性系. 随堂练习: 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 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惯性是一种力. B. 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C. 当有力作用在物体上时,物体的运动状态必定改变. D. 物体惯性的大小只由质量大小决定,所以惯性就是质量. 2.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物体静止在水平桌面上,它必定不受任何力的作用. B. 物体由静止开始运动,必定是受到了外力的作用. C. 物体向东运动,必定受到向东的力的作用. D. 物体运动越来越慢,必定是受到了外力的作用. 3.在沿水平路面行驶的火车车厢中的水平桌面上放着一个小球,当车厢里的人看到小球突 然在桌面上向右运动,说明( ) A. 火车在向左拐弯. B.火车在向右拐弯. C.火车速率一定在变化. D .火车可能在做匀速运动.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 物体受恒力作用时,运动状态保持不变. C. 物体只有在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才有惯性. D .惯性越大的物体运动状态越难改变.

八年级物理牛顿第一定律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八年级物理牛顿第一定律知识点总结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第八章力与运动 1、牛顿第一定律 一、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1、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说明: (1)“一切”说明该定律具有普遍性,即不论固体、液体,还有气体都适用,没有特例。 (2)“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是指定律成立的条件。“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包含两层意思:该物体确实没有受到任何外力的作用,但实际上不受任何外力作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该物体所受的合力为0,此时它的作用效果可以等效为不受任何外力。 (3)“总”指的是总是这样,没有例外。 (4)“或”指两种状态必居其一,不能同时存在。也就是说,如果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原来静止的物体仍保持静止状态,而原来运动的物体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实质: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4、探究牛顿第一定律,应用了理想实验法或叫科学推理法,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在探究时应注意三点: (1)实验时,用统一滑块,同一斜面,让小车从斜面上同一高度自由滑下,以保证小车滑到水平面上时初速度相同。 (2)实验时,通过改变水平面的粗糙程度,改变小车受到的阻力。而初速度相同的小车

在水平面上运动时,受到的阻力越小,其速度减小的越慢,运动距离越长。 (3)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故本实验探究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情况的设计思路为:让初速度相同的小车在粗糙程度逐渐减少的水平面上运动,比较小车运动的距离,再进一步推理得到小车不受力时会怎样运动。 例题:水平面上正在越滚越慢的足球,眼看就要停下来,如果此时足球失去所有的外力作用,那么() A、足球将越滚越慢并很快停下来 B、立即停下来 C、不会停下来,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你女女女女运动状态 D、无法判断 二惯性 1、定义: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这种性质叫做惯性。 2、说明: (1)惯性具有普遍性。即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一切物体是指无论是固体,液体还是气体,无论物体质量是大还是小,无论是静止还是运动,无论受不受力都具有惯性。 (2)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惯性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所处位置、形状、受力情况等无关。 (3)惯性是物体的固有性质,它不是力,所以把惯性说成“惯性力”或“受惯性作用”

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 (一)教学目的 一、知识目标: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 2.通过大量事实认识惯性,并了解利用惯性及防止惯性的方法。 二、情感目标:体会亚里士多德与伽利略的思想冲突,认识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方法,了解物理上理想实验 的实质。 三.能力目标:1.能将知识应用到生产、生活中。 2.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科学想象能力. 重点:通过对实验探究的参与,强化学生分析与论证的能力;加深对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的理解。 难点:转变学生的经验概念,让学生明了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任何物体都具有,牛顿定律是惯性现象的规律总结。 (二)教具 惯性小车、斜面、木板、毛巾、标志小旗.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 二、新课引入 教师:我们学过了力,一切物体都受到力的作用.我们也学过了运动,运动是绝对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静止只是相对的.物体都受力,同时又都在运动,力的效果之一就是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可见,力和物体的运动有密切的联系.我们在这一章中要学习力和运动二者之间的联系. 三、进行新课 1.力与运动 教师:古希腊的学者亚里斯多德早在两千年前就提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他的根据是一个物体(例如一辆车)运动起来后必须用力才能使它不停地运动下去,失去力的作用,运动会停下来.初看起来,他的观点似乎符合实际情况,所以这个观点在人类的历史上统治了近一千七百年.直到三百年前,人们才开始对这个观点是否正确提出疑问,并由伽利略和牛顿等几位科学家对力和运动的关系提出了科学的论断.2.做课本图9—1所示实验 (1)教师:这是一块倾斜放置的木板,它的下端又接出一块木板水平放置,木板上铺一块毛巾.让一辆小车从斜面上的某一位置由静止开始向下运动,注意观察小车的运动情况. (演示,并在小车停止处放一面小旗做为标志.画板图) 教师提问:小车为什么停下来? (学生回答) 小车在水平的毛巾面上受到了阻力. 教师:亚里斯多德认为维持运动必须有力.现在,小车恰恰是因为受到了阻力,它的运动不能维持.可见,他的观点缺乏一定的前提条件,因此是不确切的. (2)教师提问:能让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的再远些吗? (学生回答)新课标第一网 减小水平面对小车的阻力. (演示,用棉布表面的木板代替毛巾,重复上述实验,并在小车停止处放小旗做标志) 教师:小车从斜面上的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向下运动,这样可以保证小车到达斜面底端具有跟刚才实验时相同的速度,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得更远了,原因是阻力小了. (画板图) 教师:从实验可知,木板对小车的阻力小了,小车运动得更远了,它的速度经过较长的时间才变为0. (3)教师:我们把水平放置的木板表面换成一块比较光滑的板,重复上述的实验. (演示,并画图) 可见,水平木板对小车的阻力越小,小车运动得越远,它的速度必须经过更长的时间才能变为0. 3.牛顿第一定律 教师:请大家设想,如果小车从斜面上滑下来,滑到一个非常光滑、阻力无限小的光滑平面上,小车的运

1牛顿第一定律

【授课课题】牛顿第一定律惯性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材依据】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高一物理第一学期第一篇第三章第一节 【设计思想】 1、指导思想: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在课堂上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使学生亲历思考和探究的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 2、理论依据:注重体现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注重学生自主学习,促进理性思考,改善认知结构,同时感悟科学本质,领略科学精神,接受科学熏陶,并能在做人做事各方面有所应用。 【教材分析】 牛顿第一定律改变了人类的自然观和世界观,它既是牛顿运动定律的基石,同时也是正确理解和掌握牛顿第二、第三定律乃至整个动力学知识的基础和关键。对比初中已学知识,有以下三方面的不同。 1、定律表述不同:高中的表述具有更丰富的内涵,它重在强调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突出了第一定律的独立性和意义,也为学习牛顿第二定律做了一定的铺垫,便于学生在头脑里构建一个动力学的完整系统理论。 2、过程方法不同:高中教学注重感受伽利略理想实验的层层推理,重在突出理想实验这一科学方法的价值所在,更多关注的是学生的能力养成。 3、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现不同:高中教学注重在回顾物理学史基础上,进行历史反思,突出科学过程,更多关注的是学生的科学情操。 【学情分析】 学生初中已学习过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但还只是停留在认识的层次上,在高中阶段学习中,除了要保持新鲜感,还需加大思维强度,注意知识的深化和科学研究方法、情感态度的教育,让学生对牛顿第一定律及惯性有更深的理解。因此针对该学情及重点、难点,采用问题教学法、任务驱动法、演示实验法、讲解法、推理法、讨论法等相结合,在突破难点,形成重点的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牛顿第一定律知识点的例题及其解析

牛顿第一定律知识点的例题及其解析 【例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已成为寻常百姓家里的代步工具.军军的爸爸经常会用汽车接送他上学.一天走到学校附近的十字路口,突然有人横穿马路,军军的爸爸紧急刹车,此时车上的军军突然向前扑去,事后军军给爸爸说:”这是受到惯性的作用“.你认为军军的说法对吗?请用物理知识解释这一现象. 答案:惯性是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不是一种作用,故军军的说法是错误的;军军的爸爸紧急刹车时,汽车很快停止了前进,军军的下半身随车停止了运动,而上半身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状态继续向前运动,所以军军会向前倾. 解析: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者静止状态的性质就是惯性. 【例题2】据统计,造成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超速行驶,因为超速行驶的汽车刹车时,需要行驶更远的距离才能停下来。关于汽车刹车后还继续向前行驶一段距离的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刹车后,汽车没有受到摩擦力 B.汽车具有惯性 C.刹车后,汽车的惯性减小 D.刹车后,汽车所受的力平衡 答案:B 解析:A.刹车后,汽车没有受到摩擦力,错误,受到摩擦力的作用; B.汽车具有惯性,正确; C.刹车后,汽车的惯性减小,错误,惯性的大小只与质量大小有关; D.刹车后,汽车所受的力平衡,错误,运动状态改变,受非平衡力的作用。 【例题3】在水平轨道上有一辆实验车,其顶部装有电磁铁,电磁铁下方吸有一颗钢珠,在实验车向右匀速直线运动的过程中,钢珠因断电下落,如图是描述钢珠下落的四个示意图,图中虚线表示钢珠下落的路径,以实验车为参照物,正确描述钢珠下落路径的示意图是() A.B.C.D. 答案:B 解析: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据此分析钢珠的运动轨迹。 钢球随实验车在水平轨道上匀速向右行驶,当它落下前,速度与实验车的速度一样;当它下落时,由于惯性,水平方向上的速度不变,但竖直方向上受到重力,因此以实验车为参照物时,钢珠作自由落体运动。 【例4】请你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宇宙级快递小哥”出发了 2017年4月20日19时41分35秒,搭载“天舟一号”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运载

高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

第一节牛顿运动第一定律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2、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过程; 3、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意义; 4、知道什么是惯性,会正确解释有关现象; 5、正确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应用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客观公正评价事物的能力。教学重点:牛顿运动第一定律、惯性 教学难点:对牛顿运动第一定律、惯性和理想实验的正确理解 教学用具:多媒体电脑、数据/视频投影仪、实物展台、鸡蛋(生的、熟的各一只)、装满水的瓶子、蜡块、铜块。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演示实验】分别让两只鸡蛋旋转,再迅速按住,使蛋停下又立即松手,一只不动,另一只却能继续旋转。 【提问】猜猜看,两只蛋有何不同? 【设疑】猜想是否正确?为什么两只蛋会出现两种不同的现象?从这节课开始研究与此有关的内容。这一章我们要学习的就是牛顿运动定律。今天我们学习第一节牛顿运动第一定律。 二、新课教学 【提问】放在讲台上的书,处于静止状态:怎样才能让书运动起来呢?(学生答:要用力去推它) 【师讲】从这个例子很容易得到:物体要运动,需要对它施加力的作用,力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吗? 这是一个运动和力的关系问题.这个问题在2000多年前人们就对它进行了研究,下面我们来回顾一下 历史。 1、历史的回顾: ①请同学们阅读课文有关内容,并回答下列问题。 a、在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上有哪些代表人物? b、每位科学家对力和运动的关系是如何认识的? c、伽利略是如何证明其观点的? ②历史上几位代表人物关于力和运动关系的看法。(学生回答) 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要静止下来。 伽利略的观点: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摩擦阻力的缘故。 笛卡儿的观点:如果没有其他原因,运动的物体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改变原来的方向。 【设问】伽利略是如何得出结论的呢? 【演示】伽利略针和单摆实验及模拟实验。 【结论】改变悬点的高度,摆球仍能上升到原来的高度。 【演示】模拟伽利略的理想试验。 理想实验:以可靠的事实为基础,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通过抽象思维深刻揭示自然规律。 伽利略通过以可靠的事实为基础,经过抽象思维的理想实验,从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指出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伽利略的这种把可靠的事实和深刻的理论思维结合起来的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