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基于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动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趋势分析-2019年精选教育文档

基于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动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趋势分析-2019年精选教育文档

基于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动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趋势分析

基于对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动的分析,提出在未来几年适龄于各类教育的人口数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呈下降趋势,尤其是高中毕业生人数在未来十几年里快速减少,这将大大影响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为了帮助其发展最后本文提出了几点启示性建议。人口年龄结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趋势一、前言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实现了重大突破,已经建立起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职业教育体系,从1978年到2012年的30多年间,职业教育已经累计为国家输送了2亿多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在推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实现社会公平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我国高等职业院校2011年招生人数已占普通高等教育招生数的47.67%,在校生达960万人左右,其在校学生规模已经成为高校学生总人数的重要组成部分。且2012年我国的高等职业学校总数达到1276所,其地区分布图显示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覆盖面广,满足地区教育均衡发展的需求。这也表明高等职业教育在使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深入至地市一级地区发挥着主导作用,对所在地域及其社区的文明建设做出了较大贡献,对快速提高国民素质做出了较大贡献。

然而,由于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影响,从2009年开始,我国的高等教育的生源开始缩减,导致“退而求其次”的高职教育

招生规模连续几年基本保持在310万人左右,而随着每年高等职业教育学校数量的增加,平均每所学校招生人数必会减少,尤其表现在民办高等职业教育入学人数减少,以山东省为例,2009年至2012年,平均每年高职教育新生入学率不断下降,导致社会声誉不好,不注重内涵建设的民办高职院校直接被社会淘汰。

分析我国目前的人口年龄结构特征,不难发现这种生源危机仍将存在,因此,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将会发生变化,不再是单一学历层次教育数量的增加,而应是多层次、多类型、高素质、职业型的教育质量的提升。

二、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分析

人口的年龄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各年龄组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它是过去和当前人口出生、死亡和迁移变动等因素对人口发展综合作用的结果,又是今后人口再生产和研究其他结构的起点和基础,因此它是人口结构中最重要和最基本的一类结构。社会人口的发展,一方面是数量的不断增长,另一方面是结构的不断演进。

我国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到现在,在控制人口数量上已经取得了决定性的成果,遏制了人口的过快增长,持续多年保持在低生育率的水平。但与此同时,也使某些人口结构问题十分突出,其中之一就是整个人口年龄结构的严重少子化,即0-14岁人口占比低于0.18,这对经济社会发展将产生怎样的影响以及如何应对,已经成为有关专家的研究热

点。尤其是近几年突出表现在教育生源逐渐缩减上,对于在本世纪初猛然膨胀了的各等级教育是严重的打击。

研究在现行生育政策下我国未来人口年龄结构的演进趋势是十分必要的,为此本文应用《中国统计年鉴2012》和第六次人口普查中人口年龄数据,对我国0~18岁人口年龄结构变动进行分析。

1.0~14岁人口年龄比重变动。从《中国统计年鉴2012》上可查出2011年我国0~14岁人口年龄比重为16.5%,比2000年的2

2.9%低了6.4%,进入了人口学中所说的“少子化”。而且也有学者应用统计学中成分数据降维方法预测出2011年至2030年, 0~14岁人口年龄比重平均每两年环比下降8.43%,下降的幅度呈进行性增大的状态,2020年和2030年分别降到11.2%和6.88%这样极低的比重。

2.各等教育适龄人口比重变动。我们按照6~11岁适龄于初等教育、12~17岁适龄于中等教育、18~24岁适龄于普通高等教育,将接受学习教育的人口分为三个年龄段。

首先,不考虑突发事件,应用第六次人口普查关于人口年龄和人口死亡中0~24岁各年龄人口相应数据,按照人口年龄逐年递增规律,对这三个年龄段适龄人数进行逐年推算(如表1)。

然后,据2012年8月17日国家XX局发布人口数据显示,从2002年至2011年,我国人口年均增长率为0.53%,假设未来几年我国人口增长速度照此不变,那么以此可以粗略推算出2012

之后未来五年我国的人口总数(如表1)。

最后,计算出各年龄段适龄人数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

从上表中数据变化可以看出:三个年龄段的人口数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从2010年到未来五年均是呈下降趋势。其中,适龄于初等教育的6~11岁人口数的所占比重比较稳定,基本在

0.064%左右小波动变化,2010年至2015年平缓中上升,2015年之后开始平缓下降;适龄于中等教育的12~17岁人口数的所占比重呈下降趋势,下降速度较慢,平均每年下降0.002%,下降幅度逐渐减小,到2017年起才有所回升;适龄于普通高等教育的18~24岁的人口数的所占比重也呈下降趋势,但相对于前两个年龄段,下降速度最快,下降幅度最大,平均每年下降0.006%,在未来五年没有回升。

综上所述,无论是0~14岁人口年龄比重,还是6~24岁教育适龄人口比重,均呈下降趋势,也就意味着我国青少年人口的相对规模在逐渐减小。常言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科教兴国”之根本,是教育的主要生源,如果这个生源逐渐减少,势必会影响我国的教育规模(主要表现在教育机构数量和接受教育的在校学生数),进而影响教育的社会影响力。

三、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趋势分析

从上面的分析可知在未来一段时间我国的教育适龄人口比

重逐渐减少,尤其是适龄于高等教育的人口比重下降最快,那么对于对社会发展贡献很大、占领普通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高等职

业教育的发展将会有什么影响?下面我们更精确地用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生源——高中毕业人数的变化来进行进一步分析。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2》中“教育与科技部分”及第六次人口普查中人口年龄数据,简单推算出了我国未来十几年间高中毕业人数变化趋势(如下表2)。 1.推算方法(1)按照人口年龄逐年递增规律确定高中入学适龄人口数(15岁人口数)。应用第六次人口普查人口年龄数据对各年龄人口进行逐年增岁推算,不考虑死亡率,如2010年14岁的人口到2011年即增长为15岁人口。

(2)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孩子的教育和成长问题,无论孩子学习成绩如何,都希望孩子能接受高层次教育,所以近几年15岁人口高中入学率逐渐提高。根据2005至2011年统计数据对高中招生人数在15岁人口中的比重进行计算,得出到2011年达到49.6%,而且随着适龄人口数的减少,大部分高中学校为了完成招生计划,降低了学生进入高中的门槛。这样如果这种形势仍然存在,在未来几年我们就按照50%的高中入学率,可以粗略估计出未来几年的高中招生人数。

(3)最后根据2005至2011年统计数据计算出近几年高中学生辍学率基本稳定在5%(假设忽略高中三年期间从国外转入或办理出国学习的高中生人数,用当年的高中毕业人数与三年前入学的高中招生人数进行比,用1减去结果即得出辍学率),用

当年的高中招生人数减去三年总辍学的学生,便可估算出三年后高中毕业人数。这些学生便是高等教育的直接生源。

2.结果分析

按照上面的计算过程,推算出2013~2024未来12年我国的高中毕业人数,其变化趋势如表2所示(2005~2024年高中毕业人数),基本在650 ~836万人之间呈波动式下降趋势。从表2中可看出,2008年是我国高中毕业生最多的一年,达到836万人,然后小幅度下降又上升,到2014年会有所回升,估计达到808万人,之后一直到2022年逐年快速下降,到2022年下降到649.91万人,从2023年才开始出现上升,达到708万人。由此结果势必会导致高等教育的市场化,具体表现在:

(1)高等教育的生源逐渐减少,对于近几年不断扩大的高等教育规模而言,无疑会出现“供不应求”。据2012年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高中毕业生787.7万人,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总人数为681.5万人,高校录取率高达86%,如果按照这样的录取率和高校招生规模,在2014年前高等教育市场比较稳定,但到2015年开始,达到录取线的高中毕业生人数就会减少到639.6万人,少于681.5万人的招生计划41.9万人。这样高等教育市场就变成了“买方市场”,高中毕业生根据自己的高考成绩可以较大空间地选择高等学校,所有高等学校将如同企业一样面临“优胜劣汰”,那些缺乏吸引力的高等学校将会面临缩招乃至招不上学生的尴尬局面,直至被市场“淘汰”。

(2)高等教育内部各类教育竞争激烈,高等职业教育处于劣势。由于传统观念影响,对大部分人而言“上大学”指的是“上普通本科”,而对于“专科层次的职业教育”的认识度还不够,再加上国家在各项政策支持上还是偏重于普通本科,这就使得高等职业教育在高等教育市场上优势小于劣势,很大部分高职院校成为缺乏吸引力的高等学校,往往被高中毕业生放到填报志愿的最后层次。这样在保证了普通本科学校的招生计划之后,才考虑高职教育学校的招生,如果填报高职教育的学生放弃就学,高职学校的招生计划就难以保证。

(3)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遇到空前的压力。由上面分析可以看出,选择高职教育的学生基本均是高考成绩不很理想的学生,如2012年大部分省市专科提档线在200分左右,这就说明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知识基础较差,那么对于这部分学生的教育将是很大挑战,如果采取的教学模式及方法不合理,经过三年培养对于学生的知识技能提升可能是零,就不会得到社会的认可,周而复始选择高职教育的学生就会越少;而如果采取先进的教育模式及方法,将需要投入大量经费,需要得到政府、企业大力的支持,政府与企业一旦支持力度减弱,高职学校自己必然会面临“瓶颈”,难以发展,而目前面临这一“瓶颈”的高职学校越来越多,尤其是民办高职院校,逐步进入“没学生——没经费——没吸引力——没学生……”的怪圈。因此,在我国高职教育今后的发展将不容乐观。

四、启示

由于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动影响了高职教育的发展,致使高职教育在今后的发展困难重重,那么对于社会,难道我们就任其艰难发展、自生自灭;对于高职院校自身,难道就忍气吞声、静观其变?

当然不应该。在前面我们就提到了,尽管受传统观念影响,高职教育的社会地位不及普通本科教育,但自改革开放30多年来,职业教育对于推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实现社会公平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尤其是高职教育在近十几年里为社会输送了大批量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对区域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所以,对于高等职业教育我们一定不能忽视,对此很多学者提出了很多建议,如作为社会需要:严格就业准入制度,以此保证职业教育的有效性;改革人事制度,并形成与技能等级相对应的薪酬制度,从根本上重视技术人才;在适当的时候,提升职业教育的层次,逐步实现普职融通,并在“ 专升本”、“ 中高职衔接”方面实现更为有效的突破,改变职业教育“ 低层次”和“ 断头教育”的困局,让学生在就业之外,也能选择升学;积极引导媒体参与,营造有利于全社会重视职业教育的舆论氛围。作为高职院校本身,从自身出发加强内涵建设,不断探索自己的特色,提升社会吸引力,同时加大与企业的深度合作,以“双赢”为目标,在企业的支持下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力争为社会培养出有价值的高端技能型人才。这样我们坚信,我国的高职教育将历经艰险,

稳定走上不断发展的道路。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