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理解和尊重每一个学生

理解和尊重每一个学生

理解和尊重每一个学生

理解和尊重每一个学生

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尊重,尤其是教师的理解和尊重。教师都是本着教书育人的态度来要求学生的,希望每一位学生提高自身的能力,发展和完善自身的素质,达到他们所期望的目标。这都是教师为学生着想,学生应该正确地理解教师的行为,是应该受到学生的尊重的。反之,教师也应该理解和尊重学生。有些教师往往为了维护师道尊严,不顾学生的颜面。其实这种做法是有失分寸的。俗语道:“人怕敬,鬼怕送。”“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所以,老师对学生不要体罚,不要训斥,不要高高在上,而应该做一个和气的人,一个严谨的人,一个值得尊敬的人,一个堪为师范的人。学生也有自尊心,而且是很强烈的。老师对学生的批评,恰当的,就是一种激励;不恰当的,就会成为一种伤害,甚至还会导致逆反心理产生。绝大部分学生不喜欢老师批评时挖苦、损伤学生,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因此在日常生活的教育工作中,教师应把握批评的“度”,变“忠言逆耳”为“忠言悦耳”。

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的,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而这一切都基于教师的楷模形象。因此教师要优化自身形象,从树立“以德立教、率先垂范、严于律己、无私奉献”的教师形象入手,把外树形象与内强素质结合起来,以良好的师风师德感召和熏陶学生,提高教育人的可信性;教师在行为、气质、素养甚至仪表上都应提高文明程度,特别要培养对学生的爱心;教师还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服务意识,创造出尊重、信任、宽容、友爱的新型的师生关系。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强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提倡个性化阅读,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彰显个性,张扬自我,将使课堂焕发生命的精彩。在平时的阅读教学实践中,我采用以下策略:珍视学生独特体验,尊重学生个性差异,鼓励学生质疑争辩,引导学生大胆想象,以此,为凸现学生个性铺设一片绿地,让学生富有个性地阅读,让个性在阅读教学中闪光。 一、珍视学生独特体验 生命的美丽在于它的不可重复性,在于它的独特性。“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每个生命个体对事物都有其独特的体验。《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因而,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我们就应该有开放的意识、民主的态度,允许学生对同一文章有不同的理解和看法,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描述和说明,对同一情境的刺激有不同的反映和表现。我们要珍视学生对教材、对问题的体验、理解和独特感受,使课堂涌动着生命的火花。例如,在学习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时,我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待到山花烂漫时”,梅为什么在“丛中笑”?一石击起千层浪。我没有搬出教学参考用书中现成的答案,而是用期待的目

光望着学生。有的说:“梅为战胜严寒而笑,是胜利的笑。”有的说“梅迎来百花盛开,是欣慰的笑。”也有的说“冬天总会过去,春天一定会到来,梅的笑是乐观的笑。”……学生的诠释独具慧眼,精彩至极,学生打开了思维的空间,交流中闪现出个性化的理解,迸发出智慧的火花。这样的语文课,充满了活力和魅力,显现出生命多姿多彩的美丽。 学生在独立研究教材的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感悟,带有浓重的个性化的倾向,正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是因为,每一个学生进行阅读时,有着各自注重的焦点,每一位学生的理解,都与其本身的知识水平、认识能力、生活经验和阅读习惯等有关。“课文中哪些地方的描写最让你动感情?说说你的体会。”“从课文中找出含义深刻的句子或自己特别喜欢的句子,说说你的理解和感受。”这些阅读要求,无不在于关注阅读理解的个性化,尊重学生个人的独特感受和体验。正是学生这种独特的阅读感悟,对于进一步发展学生的个性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对课文问题设计,应摒弃强调“答案惟一性”的限定性问题,多设置一些能促进学生多向思维、个性思考的开放性问题,为学生驰骋思维、放飞思想、张扬个性提供广阔的时空。 二、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学生的个性千差万别,有的思维迟缓,有的思维敏捷;有的好静,好的好动,有的喜欢一个人独立解决问题,有的喜欢和同学合作解决问题。这些心理和行为差异,在很大程度上构成了学生的个性差异。

师德演讲稿-因材施教、尊重每一个学生

严慈相济甘为人梯 阜阳二中谭胜杰 山高水长路漫漫,十三年的光景总是用匆匆的脚步去点数,从教十三年来,那一幕幕的往事时时浮现在我的脑海里。十三年花开花落,春去秋来。十三年如一日的在教育园地默默耕耘,以身作则为人师,满腔真爱献学生。自九五年踏入工作岗位,我始终如一的以党员的准则严格要求自己,爱校如家,爱生如子,以情育人,以情感人。并及时吸取先进的教学及班级管理经验,向课堂四十五分钟要质量,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以身作则,无私忘我,做学生的表率。 两寸粉笔影射人生价值,三尺讲台绽放生命之火。班主任不仅要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建设,还要有吃苦耐劳、甘于奉献的精神,要有一颗从我做起的诚心,有一颗关心爱护学生的爱心,更要有干好班主任工作的信心。要用无私奉献、高度负责的精神,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家长的赞赏。我不会说什么豪言壮语,只知道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教好每一位学生,用人格魅力感染学生,每天微笑着面对每一个学生。时时处处作学生的表率。为人师表,人格魅力感化学生的心田。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者也。作为新时代的杰出园丁的代表,在继承古典主义的儒雅教风之时,我对“老师”的角色作出了新的诠释。老师可以是一面旗帜,用自身的行为默默感化学生。 二、严慈相济,让学生如沐春风。 我教书育人的理念是:严在当严处,爱在细微中。师爱是师德的灵魂,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我的师爱源于我的恩师,特别是钱兰芳老师。是德艺双馨的恩师。我反复对学生说:“我的恩师是怎麽培养我的,我就怎麽培养你们。我希望恩师的这份师爱通过我和我的学生延续下去”。 师爱是严慈相济的爱,是只讲付出不计回报的爱,是无私广泛而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学生“亲其师”,才会“信其道”。一个教师如果不注意培育自己独有的师爱,有形的讲台就会变成阻隔学生通向乐学殿堂的无形高山。在“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校园中,惟有无限的师爱才可以培育一批有一批栋梁之才。同样,也只有那毫不吝啬不知疲倦热情专注的挥洒师爱的老师,才是让学生真正心动铭记难忘的不朽的老师。爱浸透每一个学生的心田,这是教育的原则。学生是未来的接班人,是祖国明天的建设者,要让他们成材,就必须关心爱护他们,做他们的知心人,我把“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持之以恒”作为关心学生的座右铭。 “谭老师,能让我拥抱你吗?” 我班有个男孩叫吕科迪,拿到本科录取通知书的时候对我说: 他说“除了妈妈,您是我第一次拥抱的人,我就是要把这个第一次献给我的老师。谭老师,您是我心目中的神!” “严在当严处,爱在细微中”是我履践笃行的师爱的内涵。爱仅仅是我师爱内涵的一半,另一半则是严。没有严就谈不上真正的爱。因为爱必须严。我对学生的严,首先是做人上的严格要求,因为一流人才的基础是砥砺一流品行,因此强调理想信念,强调艰苦奋斗厚德载物的传统美德。我坚持加强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思想政治教育,既教书又育人,全面关心学生进步。要求学生从具体小事做起,把做人与学业结合起来。 三、相信学生,尊重学生,做好学生的思想转化工作。 后进生的教育和管理历来是班主任工作的难点,是影响班级整体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至关重要的一环。努力使后进生以失败者来,以胜利者走。在这方面,我作为班主任首先做到了以正确的态度对待他们,深入调查摸底,搞清他们成为差生的原因,做到了因材施教,对他们处处真诚相待,时时耐心相帮,真正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及时对后进生加强心理疏导,帮助他们消除或减轻种种心理担忧,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价值。 有个学生叫李伟伟,家里条件优越,从小养成了我行我素、无拘无束的生活方式。起初

尊重每一位学生

尊重每一位学生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而作为班主任,更是学生德育教育的主要承担者,班级工作的组织者、班集体建设的指导者、学生健康的引领者,是沟通家长和学校的桥梁。班主任工作,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当过班主任的教师肯定心里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班主任的工作实在辛苦,琐碎、繁杂。但是,只要是踏进了教育这番圣土的你一定会毫无怨言地热爱起这份职业,热爱你的学生,有人说不当班主任的老师不能算完整的老师。班主任工作的核心是德育工作,德育工作中最令班主任头痛的是转化后进生,转化后进生是老师所肩负的重大而艰巨的任务,也是教育工作者不容推卸的责任。 王X是我们班的一名男同学。父亲是私营业主,全家就这么一个男孩,全家人是一味的溺爱,对孩子缺乏严格的管理,使学生心理严重失衡,由此带来了一系列的后果:学生本人想法偏激,但是接受能力很强,性格很是固执。受这种教育方式,以及社会环境的影响等原因,该生一直对学习没有真正产生兴趣,作业也不能按时完成,学习行为习惯很差,上课不遵守课堂纪律,经常自己不听课还干扰别人;老师、同学讲话时喜欢插嘴,有时上课会喊一些和课堂无关的话,而且只能表扬,不能批评,只要受到老师批评就会情绪激动,或与老师狡辨。而对老师、同学的错误则抓住不放,甚至幸灾乐祸。表现出了

明显的自私自利。多次与任课老师发生冲突,父母的话作用不大,情绪激动时甚至要离家出走。 该如何让他认识错误,认清形势?遇到类似的问题时,我把他请出来课堂告诉他让他好好想想,之后我对他进行了冷处理。因为要怎么做,我必须要先清楚他的情况才行。课后,我从同学、其他老师、乃至他的父母那里了解了一些情况后,知道了其实他是个极讲义气的人。对于这样的孩子首先你要和他交朋友,让他从心里认可你,这样你的话他才会听,才不会起逆反心理。后来,我多次找他谈心,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而且我时常地表扬、鼓励他,督促他学习,还经常和他父母沟通,了解相关情况。功夫不负有心人,现在他的学习态度端正多了,虽然上课偶尔还会开小差,但绝大部分时间能认真听讲,发言也较以往积极,而且作业也能及时完成,学习成绩也在稳步提高。看到他的进步,我们都很欣慰。 没有差的学生,只有不当的教育方式。教师要学会热爱学生,对每一个孩子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进行不同的激励方式,做到因材施教。所以对于该学生我经常关心他,经常鼓励、挖掘孩子的优点,用他的优点去消除他自身的弱点,使其感觉到我也是他的朋友,真正的做到从心里敬服我,这样在教育他要遵守纪律,他基本上不用说就会自觉的做好。

平等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

平等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 (2012—2013第二学期) 苇林二小三年组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规定教师要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学生或变相体罚学生。我认为这条想得好,作为一名老师就像园丁一样,应爱护花朵。孩子是祖国是未来、是祖国的花朵,我们应该用心去呵护每一朵花。使每个学生在我的校园里健康快乐的成长。 首先我们当教师的要关爱学生,要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哲学家爱默生说过: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尊重学生。当班主任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才能从本质上热爱学生,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才能取得成功。 这里有一个我们学校的案例。有一位叫朱敏的学生。平时学习作业经常不做。这班的班主任李老师教她数学。李老师是刚刚任教这班的新老师,发现问题后就去找朱敏同学。 “朱敏,昨天的作业为什么没有交?”“我忘了带来。”“那你下午能带来交给老师吗?”“可以。”。这时,其他学生在一旁说;“老师,别听她的,她是一头猪。作业根本不会做。”“她连乘法口诀都不会。问她是白问。她真是一头猪。她姓朱。”“你们能怎么这样说同学。”“老师,真的,不信,你去问我们班上其他的同学。”回到办公室,李老师向其他老师了解情况。办公室其他老师都讲,朱敏,太差了。到了下午。果然朱敏没把作业交来。李老师了解到这情况后。李老师又找朱敏。“朱敏,为什么不交作业?”“老师,我没有做作业。”“为什 么?”“我课堂上听不懂。列的算式不会计算。”李老师心想,难道天底下有这么差的学生吗?于是试着让朱敏背乘法口诀。从一背到九。朱敏真的不会。天哪?这样的学生如何升级?于是李老师心想,一定要帮朱敏同学。首先从哪儿入手呢?对,先从树立信心入手。李老师在班上宣布说:“从今天起,班上同学不许说她是猪。那是不尊重同学的。从今起,我们要与朱敏同结对子,要帮助她。”从此后,老师

【个性化阅读教学】阅读思考个性化

【个性化阅读教学】阅读思考个性化 不同的学生对相同的文本会有共性的认可,但更多的是个性的感受。为此,语文新课程的阅读教学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及其独特性,实行个性化的阅读教学模式。一、指导学生多元化解读文本 解读文本要建立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情感基础上,就一般来说,教师的阅读视野可能会比多数学生要宽广一点。但学生有自己的人生经历和体验,在某些知识领域或知识点上可能比老师涉猎更广,理解更深。所以教师应该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性感悟,实施多元化解读文本的阅读教学策略。 我主要按照“自主阅读文本――引发独特感受――交流感受――共同积累”的模式进行多元化解读文本。首先,我给较多的时间让学生阅读课文,进行思考,以引发独特性感受。然后师生一起讨论,平等地对话,交流各人的阅读心得。最后再由师生一起总结阅读规律,以扩大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能力。例如,在品读《故乡》时,大家对文本的主题有不同的理解,有的学生认为是对辛亥革命不__的批判,有的认为是对迷信、庸俗生活理念的讽刺,也有的认为是对黑暗社会制度的鞭挞,更有的认为是反映了命运轮回的悲剧。这些解读,都是由于阅读个体从不同的角度得出的具体感受,都有其可取

性,充分体现了多元化解读文本的可能性,我们教师应该尊重、鼓励他们。又如,在学习纪伯伦的散文诗《浪之歌》时,我在课前不对学生介绍有关这篇课文的任何评论,而是首先让学生反复吟咏、品味文本。由于个体经验和体会的不同,学生欣赏到的美点也不同,有的认为美在轻灵的语言,有的认为美在浪与海岸之间忠贞不渝的爱情,有的认为美在抒情的笔调……当全班同学将自己的心得进行交流时,每个人都拥有了多种体验,开阔了自己的阅读视野,多元化解读课文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二、指导学生“变式”解读文本 学生阅读文本的过程其实就是通过作品与作者产生共鸣的过程。由于某些文本会以“陌生化”的面孔出现,共鸣就会出现障碍,这时候往往需要某一种介质。对此,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变式”解读文本,以帮助他们找到这种介质,走上个性化的阅读之路。同一个文本有许多介质,就看阅读者个人的阅读修为和阅读方向。如在《孔乙己》中,有人以“笑”为介质来解读,有人以孔乙己的矛盾身份来解读,有人以猜测掌柜的心理来解读。

教育学生学会尊重

教育学生学会尊重 曾经问学生这样一个问题:假如手中拿了一个待扔的矿泉水瓶,而恰巧垃圾箱旁有一位捡拾垃圾的老人,那么,把瓶扔进垃圾箱,任他去捡;或直接递给老人,如何选择?学生给我的答案是后者。其实,我知道,无论问谁,大概都会是同样的答案。为什么?这就是尊重。 尊重是个太简单的词,简单到每个人的手会写它,嘴会说它,头脑会想它,心里更惦记着它。但尊重更是件太复杂的事,因为大家写它的时候只记笔画,说它的时候只会读音,想它的时候只知意义, 惦记它的时候只为自己。 尊重确实太复杂了,尤其对我们的学生,对当今的一代中学生来说。时代在飞速的发展进步,孩子们身在其中,时刻真切的感受着”日新月异”的生活。且不说社会上,人们日益膨胀的物欲心理和越来越功利的人际关系对孩子的影响,就是家庭也已经为了”独生子”三个字几乎完全抛弃了”尊重”教育。中学生们从小已经习惯了把自己当作唯一的太阳,身边的一切人等都是永远围绕太阳旋转的行星和卫星。行星和卫星注定要一辈子不停的自转并公转,太阳却随时准备凭自己的喜好、按自己的心情停止发光发热。因此,学 会尊重对他们确实是个难题。 但尊重又是一种必须。十五六岁,是孩子们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身在经济、科技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尊重更成了一门重要的必修课,可能会对他们的人生有指导意义。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

但随之而来的也有一些必然的无奈。如果让我们的孩子从小就受到影响,在今后的人生中,只会把赤裸裸的功利作为面对一切事物,处理所有人际关系的出发点和根本目的,那么即使他将来拥有再多,留下的也是不完整的,有缺陷的人格,成就不了完善的生命,完美的人生。到那时,就不再是某个人的缺陷,而是家庭、学校的悲哀,更是社会、乃至全人类的悲剧。而倘使这种悲剧发生,身为教师的我们,以教育为天职的我们,将怎样面对自己。为了避免这种悲剧,必须教育学生学会尊重。 从小到大,孩子们一直接受来自老师和家长的”自尊”的提醒。大概因为尊重他人太难。其实尊他即自尊。如果只知道尊重自己,那么,最终必然陷入一种全然的自我封闭。在自尊的前提下,得到他人的尊重,才是完整的追求。但是,尊重是相互的。就像感情的规则,付出必然要求回报,没有回报的付出,最终定会因为得不到响应而走向末路。若想得到真诚的尊重,必须付出同等、甚至更多的尊重。 怎么样才算尊重?尊重,从字面上讲,就是尊敬、重视。学会尊重,就要尊敬、重视自己身边一切值得尊重之人,所有可尊重之事。尊重你的家人、亲戚、朋友、老师、同学、陌生人、对手,甚至敌人。因为你和他们一样,只是这个世界平等的一个分子,没有任何权利和资格不去尊重。尊重他们的人格、思想、感受、意见;尊重他们的行为、举止、为人、处世;尊重他们的劳动、工作;尊重他们的善良和爱心。因为他们和你一样,都是一个需要被尊重的独立

小学班主任工作论文以人为本尊重每一位学生

小学班主任工作论文以人为本尊重每一位学生 班主任是与学生接触最多的人,也是学生最容易亲近的人。学生有被认可的需要和被肯定的需要,他们在意家长对他们的看法,在意同学之间的评论,更在意自己闪光点是否得到了班主任的认可。至今我仍深深记得我校的一位老教师说过的一句话“表扬要点名,批评不点名”,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班主任工作,才能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才能进行互动式的交流与沟通。我班有个学生叫xxx。他平时上课无精打采,要么搞小动作,要么影响别人学习,提不起一点学习的兴趣;下课追逐打闹,喜欢动手动脚;作业不做,即使做了,也做不完整,书写相当潦草……每天不是科任老师就是学生向我告状。于是,我找他谈话,希望他能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学习为重,按时完成作业,知错就改,争取进步。可他总是一副爱理不理的样子,口头上答应,可他又一如既往,毫无长进,是“不可雕的朽木”。有时我真想放弃,算了吧,但又觉得身为班主任,不能因一点困难就退缩,不能因一个后进生无法转化而影响整个班集体,必须面对现实!他无进步,或许是他并没有真正认识自己的错误,脑中没有要做个让他人喜欢的念头。大部分学生不喜欢老师过于直率,尤其是批评他们的时候太严肃而接受不了。有一次我上课,身为他们班主任,学生一般不敢睡觉,他却旁若无人地趴在桌子上睡觉,这成何体统,当时我心里非常气愤,但怕影响

其他同学上课,所以我就没在班上批评他,直到下课后我让他到办公室里来,虽然心中充满怒火,但我还是没有严厉批评他,因为我了解到像他这一类的学生脾气比较倔强,说得过重反而适得其反。我问他今天是否身体不舒服还是其他原因要这样做,并谈了一些做人的道理及人与人应互相尊重……他可能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所以态度不是很强硬。谈心,这是做学生工作必备的法宝,也是班级管理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经过观察,我发现他喜欢打乒乓球。打乒乓球不正是我自己擅长的吗?到了课外活动时间,我约他打乒乓球,给他讲打乒乓球的技巧,谈论目前我国乒乓球在国际上的地位以及现在发展的势头,谈论整个世界的乒乓球赛事,谈论我国乒乓球的明星。并建议他多参加有益的文体活动,这样对身体有好处。通过几次的接触,我与他慢慢交上了朋友,但他的纪律等并无多大改进。后来,我便加强攻势:一边与他打乒乓球一边与他交流讨论生活,进而讨论学习。不动声色地引导他遵守纪律,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努力学习,做一名好学生。在路上遇到他,我会有意识地先向他问好;只要他的学习有一点进步时我就及时给予表扬、激励。让他处处感到老师在关心他,信赖他。久而久之,他也逐渐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明确了学习的目的。歌德有句名言:“教师如果征服了学生的心,其形象就如天空的星星一样在学生的心中发光。” 后进生的转变,作为一个教师,都应“以人为本”,尊重每一位学生。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我们教育学生,首先要与学生之

尊重学生就是尊重自己

尊重学生就是尊重自己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听到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这句俗语。但真正能了解并做到尊重的人并不多。从小学六年义务教育到现在九年义务教育,无不彰显着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这就对教师这个职业提出了更大的需求。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个人觉得学会尊重首当其冲,要知道尊重学生就是尊重自己,教师这个职业并没有给予你面对学生免谈尊重的光环。 有人说尊重就是孔子在《论语》中曾讲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那么,尊重究竟是什么呢? 尊重是看到一抹新绿萌发时,由衷的赞美! 尊重是看到一只青鸟飞过天空时,会心的微笑! 尊重是被钉在十字架上耶稣高声呼喊的真理:人人平等! 尊重是刻在人们心中金光闪闪的信念:每一个生命都是一个奇迹! 尊重是一个人发自内心的呼声,它能让穷人放弃生命而“不食嗟来之食”,让马丁·路德·金冲破束缚,追求“我有一个梦想”! 一位老师,只有尊重别人,才能赢得朋友,也只有尊重学生,才能赢得浓浓师生情。 一个不懂得尊重学生的老师,他的天空是灰暗的,永远只有一种单调的颜色布满整个天空! 一个得不到别人尊重的老师,他的世界是狭窄的,只有他一个人在无助地写写画画,无法体会与别人互换思想的乐趣!

一个不懂得尊重学生的老师,他拥有的必将只是一颗残缺不全的心。 尊重,是教师一种不可缺少的美德! 冰心说"有了爱便有了一切"。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而育人应该是教师的首要天职。如何育人?我认为,爱学生是根本。爱学生,就需要我们尊重学生的人格、兴趣、爱好,了解学生习惯以及为人处世的态度、方式等,然后对症下药,帮助学生树立健全、完善的人格。 人格尊严是平等的。作为教师,要努力做到能像一个真正的朋友一样,欣赏学生,学会倾听学生意见,接纳他们的感受,包容他们的缺点,分享他们的喜悦。被尊重是学生内心的需要,是学生进步的内在动力。理解是教育的前提,尊重是教育成功的基础。当一个学生在被你认同、尊重后,他可能会有惊人的潜力和爆发力。 从心理学的角度而言,得到别人的尊重是每一个人内在的心理需要,学生当然也不例外。按照美国著名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理论:个体的需要共可划分为五个层次,他们由低级到高级依次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五个层次的需要是逐级实现的,低层次需要的满足是高层次需要产生的基础。可见,要促使学生产生自我实现这种高层次的需要,即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正确认识自己和周围的世界,进行创造性的行为。离不开第四个层次——尊重的需要的实现。教师只有尊重学生、满足他们尊重的需要,才能促使他们产生主体意识,使他们认识到自己在学习中的主人公地位,继而萌生自我实现的需要,推动自身主动的完善和发展。 那么,教师应怎样尊重学生、为其全面发展创造条件呢?

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摘要: 阅读教学应为学生创设优良的阅读情境,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地进行思维、 情感活动,从而得出自己的独特见解,使学生在认识和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受 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到审美的乐趣,做到乐读趣学,促进学生个性 发展。 关键词:以人为本多元解读求异求新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我们的阅读教学必须把自主阅读的权利还给学生,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 一、提倡“多元解读” 阅读教学中,我们要确立阅读教学的价值观,让学生在多元解读过程中张扬 个性,提高阅读的综合素养。 1.树立“以人为本”的阅读教学观念,为学生个性的彰显和思想的解放营造良 好的心理环境。在多元解读过程中,由于学生个体在生活经验、知识储备、感悟 能力、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着客观差异,因而他们在对同一文本的解读过程中必 然会出现丰富多彩的答案。对此,教师一方面要构建安全、民主、和谐的课堂生 态环境,热情鼓励学生敢为人先、标新立异,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另一方面, 要学会多层次、多角度的倾听,善于捕捉多元解读中出现的有价值的争鸣问题, 组织学生展开充分的讨论,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 2.正确处理好“多元解读”与坚持正确的价值观与标准导向的辩证关系。“在语 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观 和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感”是《语文课程标准》中的总目标之一。尊重个性差异,倡导多元理解,正是建立在这一标准之上的。对于正处于成长发展阶 段的小学生来说,他们尚未形成自己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他们知识的积累 还比较肤浅,认知能力还比较薄弱,因而他们对文本意义的理解难免会出现浅解、误解甚至曲解。这就要求我们教师积极引导,要从“多元解读”就是“多元价值观” 和“多元标准”的误区走出来,采用先放后引、先求异后求同的教学策略,在尊重 学生差异性、独特性、多样性的基础上,通过师生之间多向互动的对话,使学生 自主建构文本的意义,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陶行知先生说:“我们必须变成一个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这就要 求每个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独特的内心世界,以平等心态和学生 交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1.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例如,《三峡之秋》是一篇极其优美的文章。刚上课时,我利用《话说长江》关于长江三峡的片断录像和有感染力的语言,将学生带 入了一种美好的意境,使学生不由自主地走进课文,然后让学生选择自己所喜欢 的学习方式,或读,或讲,或背,或写。这样就构建了一个开放的学习形式,而 且每个孩子都觉得有“用武之地”。我的布置刚刚结束,孩子们就迫不及待地读起来,有的读描写三峡早晨静态景色的段落,有的读描写三峡中午动态活动的段落,个个摇头晃脑,读书声响彻教室。他们不仅用轻快的语调读出了三峡之晨的情新 明丽、中午的热烈奔放,而且读出了感情,陶醉于美丽的三峡美景中。那真是如 痴如醉,看得出,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同时也调动了学习主动性,最大限度地 激活了学生潜在的学习欲望,使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真

尊重和善待每一位学生

尊重和善待每一位学生 “情在左,爱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收获。”这是冰心老人曾说过的一句话。是的,教师就是这样的用一颗爱心去浇灌孩子的心灵,去呵护孩子的自尊,只有一路播下爱的种子,才能帮助孩子健康的成长,我很荣幸,我从事着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更幸运的是刚刚参加工作的我就担任了班主任的工作。班主任工作是学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班级管理的组织和引导者,对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学习生活和健康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班主任工作头绪多,事情杂,做好班主任工作如果没有爱心、信心和耐心是绝对不行的。因此,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必须具备高尚的品德、强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要善于发现和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在我眼里,每一个学生都是一朵含苞待放的花蕾,作为班主任,我们有责任让他们都绚丽的绽放,特别是那些“带刺的花蕾”我们更应多一些关爱和呵护。由于刚参加工作,对于班级发生的一些事情不知道怎么处理,就发生了下面的一个故事。这件事发生在我刚接到这个班级时,当时我接任的是三年级。面对已经有了自己想法的十八名学生时,心里总有这样的感觉:他们怕我这个老师吗?常言道“棍棒出孝子,严师出高徒”,我必须严厉点,要镇住他们。当时班里有一个出了名的“懒惰大王”叫东东,他学习成绩差,经常欺负同学,全班同学都怕他。一次,他又打了班里的同学,我不由分说将他揪到办公室,火冒三丈的我对他进行了一顿狠狠的批评。没想到,他不但不服气,还大摇大摆的走出了办公室。当时我被气哭了,感到自己受了莫大的委屈和耻辱。 这件事之后,我对他冷若冰霜。而他上课再也不听我讲课,经常变着花样给我捣乱。下课后,他更加变本加厉地欺负同学。而且我留

尊重学生 理解学生 热爱学生

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热爱学生 当前,中小学生负担过重,不仅体现在课业负担方面,而且还体现在沉重的心理负担方面。 过重的课业负担会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而教师、家长不正确的教育观念、不恰当的教育方 式方法,则是造成学生心理负担过重的更为重要的原因。 有些教师在教学效果不理想的情况下,常常埋怨学生、埋怨学生家长:“别人会,你为什么 不会?真笨!”“你的孩子怎么那么笨,我教了好多遍,他就是不会!”“我教的学生中没见过 像你这样的,考得这么差!”这是多少教师常挂在嘴边上的话,教师的较真儿几近苛刻。教师的这些话对学生的自尊、自信心的伤害是非常大的,他有可能使一个喜欢学习的学生对学习 产生畏惧的心理,从而产生厌烦心理而不再学习了,对老师也产生了抵触情绪。 在传统的“师道尊严”理念的影响下,人们常常有这样的观点:学生就应该服从老师,被老师 批评是理所当然的事。然而,这种观点在当今社会显然已不适用。学生,尤其是处于生长叛 逆期的中学生,他们追求个性发展,个体意识明显加强,更追求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平等交往。因此,我想,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过程中,尤其是当学生犯错误的时候,一定要有换位思考 的意识,尊重学生,理解学生。 尊重就是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和要求,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待人,中学生的人格尤为重要。理解就是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心理实际和生活实际。 由于受遗传因素、家庭条件、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学生中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平时的 学校生活中,教师应注意观察学生的个体差异,应对每个学生都有全面细致的了解。而要了 解学生光靠观察还远远不够,要利用各种机会和学生沟通。沟通多了,就能了解学生的思想 动态和行动表现,及时解决他们的思想困惑,纠正其不良行为。而事实证明,要想让学生接 受老师的观点,批评说教的效果远及不上和学生谈话的效果明显。老师应首先把自己摆在和 学生平等的位置上,从关爱的心态出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人格力量去感化他们,要 让学生真正的从心底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师生之间建立了良好的情感,才能顺 利地开展课堂教学,才能发挥教师的模范作用,才能带动整个班级向着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 要建立起师生之间心灵的桥梁,需要教师放下自己的架子,心平气和地与学生交流,不把自 己的意愿、想法强加给学生。现今流行的一句话——“蹲下来看孩子”,便是典型的爱孩子的 表现。 要培养师生之间良好的情感,就要爱孩子。“教师最大的失误莫过于失去对学生的爱,教师 最大的悲剧莫过于失去学生对自己的爱。”爱孩子,要学会博爱,把每一个学生当成自己的亲生儿女,给予他们慈母或慈父般的关怀。要相信每一个学生经过努力,都是可以教育好的。 总的来说,我们爱学生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坚持全面育人的观念,平等地对待学生 “全面”指的是学生发展的全面性。它包括两个基本方面:一是指学生个体在体现社会要求方 面的全面性;二是指学生个体素质内在结构方面的全面性。前者,要求教师在促进学生社会 化的教育过程中,真正能够在德、智、体、心诸方面给学生以全面的教育和引导。其中,德 是第一位的。在当代社会教师的第一职责应是教学生如何做人,第二是教学生如何思考,第 三才是传授具体知识。 二、尊重学生的人格特点,热爱学生 对学生的热爱,不是抽象的说教,而是现实地、具体地体现在老师对学生的一言一行所产生 的一种强烈的、高尚无私的道德情感。苏霍姆斯基认为:“教育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他要求教师在工作中既要了解学生、尊重学生,做学生推心置腹的知心朋友,又要在

阅读教学中如何实施学生个性化阅读

阅读教学中如何实施学生个性化阅读 江西省吉安市石阳小学李慈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个性化阅读的概念,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小学生个性化阅读应充分顾及每个学生的阅读心理,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学生自己的阅读、研读为主,体现以学生为本的阅读思想。个性化阅读还指在课内和课外阅读过程中,让学生自己阅读文本、理解文本、把握文本,真正实现阅读的个性化。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较好地实施个性化阅读呢?我认为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一、大量阅读是实施个性化阅读的重要基础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当然,这“增加阅读量”“多读书”并不是无目的读书,教师要作适当的指导,引导学生在课内阅读基础上的扩展:提高文学欣赏水平要读文学性强的作品,扩大知识面要读科学性强的作品……这一切都需博览群书、博采众长。 当然,在阅读的过程中学会略读、浏览和精读、积累是十分重要的。略读、浏览的目的是为精读、积累准备。加大阅读量,学生在浏览时就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和知识储备,在阅读教学时,学生就能补充新信息,生成自己个性化的理解,在课堂上充分发表独到的阅读见解。学生在精读时有了充足的积累,久而久之,就能将习得的语言内化吸收并在语言实践中转化为自己的东西,为以后的个性化的理解和创作夯实了基础。因此,为个性化阅读奠定基础要从阅读的数量着手,增加积累;从阅读的积累落实,提高能力。 1.从阅读的数量着手。 要求学生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扩展自己的阅读面;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加强课外阅读量,勤做读书笔记,

学会尊重心得体会

学会尊重心得体会 参加“三尊重”、“三热爱”师德教育活动心得体会 近段时间来,我校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在全校开展了以“三尊重”、“三热爱”为主题的师德教育实践活动活动。活动要求教师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认真对待,认真解剖自己,找到自身的不足和问题,加以落实整改。活动要求全体教职工要将职业道德作为自身素养提升的一个重要方面,既要增强育人的自觉性,更要不断规范自身的职业道德,争做教师的典范。要将自身的师德师风建设和日常工作、生活结合起来,用具体的要求来反省和规范日常工作行为,努力做一个师德高尚、德才兼备、人民满意的教师。活动开展的形式多样,通过听讲座,自学,教师互学、师生互评等方式,让我在活动中受益匪浅,感触颇多,使我对教育行业有了更深的了解,对师德的含义有了更深的体会,现就学习后的认识谈一点点心得体会。 一、热爱学生,关心学生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对教师最高的评价。。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要诲人不倦,关爱每一名学生。作为一名教师努力做到,让每一

位学生都快乐充实的地度过在学校的每一天,使他们在获取书本知识的同时还学会做人。 二、热爱学校,以校为家。 我们要像热爱自己小家那样热爱学校这个大家庭,要关心学校的成长,真正做到“以校为家”。“以校为家”需要教师有爱生如子,爱校如家的思想境界;“以校为家”需要教师有无私奉献,敬业爱岗的精神支柱;“以校为家”需要教师有包容之心和容忍之心的大度气质。只有把校当成自己的家,才能感觉到家的温暖,才能感到自己肩上承担的重任。 三、热爱教育,奉献教育。 热爱教育,热爱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我们要不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都将校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时刻以“校荣我荣,校衰我耻”的精神来指引我。教师对教育工作应具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决心,把自己毕生精力献给教育事业,不计 名利、乐于献身,有所作为。我们应尊重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热爱自身的本职工作,把教育看作自己真正热爱的一项事业来耕耘。一位教师,只有热爱自己的事业,才能认真做好每一件事情。但一个

教育叙事--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爱护、尊重、欣赏每一位“默默无闻”的学生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爱护、尊重、欣赏每一位“默 默无闻”的学生 ——我的教育叙事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中有这样一段话:“教育爱要求的不是对少数学生的爱,不只是对个别学生的爱,而是爱每一个学生,爱全体学生。”可是事实上,我们往往把更多的心思花在优秀生和后进生上,表现良好的中等生反而被无意中冷落了,使他们的精神欲求无法得到满足。 记得一次上公开课,学生在我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中讨论的很热烈,回答问题的同学也很踊跃。教学进行到一多半的时候,我抛出的一个思考题难住了大家,或许是因为难度较大,在思考、分组讨论了一会之后也没有人举手。“这下要冷场了……”我心底一凉,站在讲台上,环顾四周,我开始把眼神扫向那几位平常学习比较优秀的学生,心里暗暗希望能有个学生来救救场。让我意外的是,前排两位女生互相推让了一会,其中一位女生举起了手,虽然平常很少听到她的发言,但当下也只能是她了。“那个……小惠,……小惠。”我竟想不起本该属于那名字的姓氏,就这么心虚气短的叫出了口。随着我的声音,那站起来的女孩因为惊奇,抑或激动,脸胀得通红。“不喜欢老师这样叫吗?老师感觉这样叫更亲。”庆幸自己的随机应变,女孩使劲的点点头,无声却又欣慰地笑了。后来她在周记里写道:“我本是一个长相普通,成绩一般,毫不引人注意的女孩,没想到老师竟能如此亲切地像好朋友一样叫我的小名,我知道我在老师心目中是不一样的,我这一辈子可能就遇上这么一个了,我一定要好好学习,用多少劲也在所不惜。”没想到一次善意的谎言却鼓起了她心中前进的风帆。以后的日子里,她时常会拿问题来和我讨论,我时刻督促她,耐心辅导她,孩子也真的很认真,令我很欣慰。 一次误会打开了我和她交流的大门,如果不是这个际遇,我估计她可能会在这个集体里一直默默无闻下去,而这个美丽的误会也让我深深反思,是否我们在不经意间忽视了对班集体中“默默无闻”的中等生的关注,他们可能“优秀”谈不上,“及格”不成问题,所以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往往被忽视,成为被遗忘的“角落”。这些默默无闻、看似平庸的学生,他们身上也有许多“亮点”。有的尽管成绩不算优秀,但动手能力强,或具有某方面的特长。有的看似“与世无争”,但生就一副热心肠,助人为乐,关心集体。有的善良、懂事、孝敬父母、尊敬老师。他们或许未能把握自己,也许“甘于淡泊”,但需要老师去发现、去

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功

本文从“教师要及时转变角色,转变态度,转变方式; 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施以恰当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分层教学”三个方面,阐述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并切实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使每一个学生的数学素质不断完善和提高。 关键词:转变观念教法恰当分层施教 素质教育的目标是面向全体学生,让所有学生的个性、潜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为了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尊重学生个性是很有必要的。尊重学生个性,就是要以学生主动发展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充分认识个体价值,树立自信心。因此,我们每一个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个性,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教师要及时转变角色,转变态度,转变方式。 教师过去总是被许多美丽光环包围着,如“红烛”、“园丁”“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等等,戴着这些光环。教师的地位崇高了,教师的威严神圣不可侵犯了。而学生的主体地位是被淡化了,他们不敢冒犯教师,不管越雷池半步,只能正襟危坐、俯首静听,唯唯诺诺,对教师敬而畏之,任凭教师摆布。在这种气氛里,学生思维的火花被压制了,想象的翅膀被折断了,创新意识没有了,特长得不到发挥,个性得不到张扬,这是多么悲哀的事情。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尽可能做到及时转变自己的角色,并随时注意摒弃自己的陈规陋习,解除学生的束缚,与学生积极互动,以平等的身份面对所有的学生,以对话的形式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自觉尊重学生的人格努力营造一个民主、和谐、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体验性、探究性不断发展和提升。

个性化作文: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最新范文

个性化作文: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个性化作文教学实验”是伴随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脚步诞生的一项语文学科教学改革实验,是“语文个性化教学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者旨在探索出一套既符合新课标要求,又便于语文教师操作的作文教学新体系。自2002年起,实验开始在全国各地的400多所学校开展研究。 个性化作文的特征 个性化作文是指具有写作主体鲜明个性特征的学生习作,重在强调求异,尽量避免趋同。主要具有以下四个特征。 自主。自主有以下五点要素:第一,自需的,而非盲目的。第二,自觉的,而非盲从的。第三,自愿的,而非被迫的。第四,自为的,而非包办的。第五,自由的,而非约束的。个性化作文需要适宜其生长的自由环境和自由的空间。 真实。只有学生表达了自己的真实情感、真实体验、真实生活,才能写出个性化的作文。这里所谓的真实,是广义的真实,既包括事件的真实,也包括情感的真实;既包括现实的真实,也包括想象的真实。 创新。创新,就是力求新颖、别致。人无我有是创新,人有我变也是创新。创新首先要独特,对学生作文来说,就是要求观察事物要有独特的视角,思考问题要有独特的方式,表情达意要有独特的手法。创新还要求深刻,作文有了深度,就有了个性。当然,创新的要求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标准。小学生创新,只要力求新颖就可以了,而高中生就

要追求独特和深刻。 健康。个性化作文还要求健康,健康就是要追求品位与格调。“个性化作文教学”简单地说就是在语文教学中努力促使学生作文趋向个性化的教学机制。作文个性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既是发展学生健全个性的过程,也是发展学生写作能力,使其作文具备个性化特征的过程。 个性化作文与语文教学的关系 作文教学个性化以作文教学改革为切入点,在发展学生作文个性化的过程中,推进语文教育的整体改革。语文教学是一个整体,语文教学体系是由互相联系的多种要素构成的开放系统。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只是现象,其实质是整个语文教育都存在问题。作文的问题不是孤立的,它与语文教学的其他方面有着密切联系。例如,我们不能脱离开阅读教学孤立地去谈写作教学,因为没有个性化的阅读,就很难有个性化的写作。因此,一方面,我们要通过解决语文教学其他方面的问题,来促进学生作文个性化的发展;另一方面,作文个性化的开展,必然会推动语文教育的整体改革。 个性化作文教学原则与教学策略 个性化作文教学实验具有四项教学原则:一是学生自主的原则。在作文教学中,学生是写作的主体,什么时候写、写什么、怎么写都应该由学生自主确定。教师的作用在于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为他们创造条件、提供环境,并有针对性地作必要的辅导。坚持学生自主的原则,包括研究学生的写作心理,适应学生的发展,考虑学生书面表达

尊重学生

尊重学生等于尊重自己 从儒家时代到今天,尊师重教的思想备受重视并得以大力弘扬,现代教育理论中,在师生关系的问题上,除倡导尊师之余,亦充分强调教师对学生的尊重,这种尊重表现在人格上的尊重及教学上的尊重。 一、教师对学生人格上的尊重。 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与心的呼应。教师只有热爱、尊重学生,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的作用。可以说,热爱并尊重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对学生冷漠,尖苛的教师决不是一个好教师,尊重学生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⒈尽可能多地去了解理解你的学生。 教师劳动的对象既不是死的自然材料,也不是没意识的动物或植物,而是具有各种独特品质的社会成员。他们是活生生的人,有着不同的经历,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秉赋、能力,不同的气质、性格,不同的意志、情感,不同的思想、行为,而且他们又是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的。总之,学生有自己的世界,并在不断发展变化着,教师要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教育,首先,就必须尽可能去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并要防止和矫正理解学生上的偏差。这种理解分为两个层次:一个层次是把学生作为一个整体来了解和认识,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学生观,另一个层次是对每个学生的了解和认识。学生观所包含的内容很多,其主要内容是如何看待学生的学习过程、发展过程、智力与人格上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心理学知识和教师的直接与间接经验可以帮助教师学生观的形成,有助于教师更多地了解学生。 ⒉相信学生,建立积极的教师期待。 信任学生,是和他们建立感情的基础,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少年儿童上学后,他们在教育、教学的影响下,思维能力迅速提高,随着知识的增长、能力的提高,社会交往的扩大,他们渴望与成人“平等”,需要受到“信任”,他们的自我评价能力大大发展,能正确分析自己的思想与行为,并对自己提出要求和奋斗目标,他们在生活与道德实践的锻炼中,变得老练、沉着,能够做到“自律”相信学生具备这些能力,并让他们感觉到这种信任,是一种有效的鼓励,会让他们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教师对学生的期待也是在师生互动中产生的,学生接受了教师行为中所暗含的期待,会根据期待的方向表现出相应的行为,并逐步向着教师期待的方向发展,受到教师高期待的学生会得到充分的发展。 3.家长般的心肠,民主型的指导。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